农产品安全自查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26 11:45: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产品安全自查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产品安全自查制度

篇1

一、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细化整治方案。为了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我局成立了由韩林麟副局长任组长、局有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工作小组,确定了责任人和承办单位。同时各区县农业局按照本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做到有阶段安排、有重点活动、有检查指导、有责任追究、有总结提高,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各成员小组分别制定了《种植业(果品)产品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生鲜乳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饲料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兽药及兽药残留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确保此项工作落到了实处.

2、突出工作重点,抓好自查。从3月10全面开展了自查工作,截止4月25日,全市联合执法检查15次,先后检查农资销售,农产品产、销企业及农民本文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11个,自查率100,自查有问题59个企业,自查阶段各项任务圆满完成。经过对自查阶段工作梳理、分析,发现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农产品种植企业超剂量使用农药问题较为突出;二是农药销售企业以肥充药、过期产品销售、产品以次充好、进货台帐不全亟待治理;三是“三品”生产企业存在产品包装不规范、品牌意识不强、管理制度不健全、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强等问题;四是一些养殖企业滥用抗生素、未按合理休药期组织生产;五是农产品检测资金投入不足,检测机构存在设备老化、检测设施配备低下,例行监测频次较少等问题。

3、强化舆论宣传,加强指导服务。自活动开展以来,我市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专项整治内容和农产品安全消费等相关知识,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形成强大宣传声势,营造良好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我局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与春季农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紧紧抓住春耕生产的大好时机,通过流动宣传车,深入城市街道社区、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连锁超市,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共出动流动车40台(次)、制作光盘10盘、发放宣传资料1万多份,收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系统技术人员充分发挥发挥技术优势,指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按标准化组织生产。各小组成员单位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专项整治内容和农产品安全消费等相关知识,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发放《简报》共20__份,利用《简报》宣传动物防疫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管理办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等,向农民普及农业生产知识和法律法规,形成了强大宣传声势,为下一步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存在问题:

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工作开展主要问题:一是存在认识不足、体制不顺、力度不大、手段不强等问题,影响了整治工作及时、全面地开展,导致整治工作不到位。二是工作开展不平衡。部分区(县)的个别部门启动速度较慢,行动相对滞后,直接影响到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活动的整体进展。三是一些成员单位向基层延伸不够,存在上热下冷、上紧下松的问题。四是信息报送不及时。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自查阶段各项任务已全面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将进入集中整治阶段,为了确保工作质量,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推进综合执法、开展检查监测。全面加强农业执法,重点推进区县级农业综合执法,加大动物防疫监督、植物检疫执法力度,强化执法能力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加大对禁限用农药、兽药和禁用化学品清理检查力度,加强对农产品违规生产行为的检查,对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地区的检查。全面加大监测力度,扩大监测品种,增加监测频次,制定并组织实施农业投入品和主要农产品残留监控计划,重点开展对主要生产基地、规模养殖场、饲料加工厂、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农业投入品的监测和监督抽查。

篇2

一、高度重视,集中力量开展专项检查工作

开展无公害专项检查工作,是深入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认真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专项整治行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为确保检查工作顺利实施,加强对无公害农产品专项检查的统一领导,市农业局成立了以总农艺师黄光辉同志为组长,质检中心、植保站、执法队、信息科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无公害农产品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责,相互配合。同时要求相关县、区农业局要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组织专门力量,迅速开展检查工作。

二、精心组织,明确工作的目标和重点

(一)明确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认真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专项整治行动,全程监控,突出重点,标本兼治,依法查处,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洁净化、生产过程标准化、包装标识规范化、监督管理制度化,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明确工作目标

1、及时发现并消除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有效整改和依法查处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树立和维护无公害农产品公信力。

2、有效增强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规范生产经营行为,提高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水平。

3、进一步强化行业自律,全面提升认证工作质量、效率和水平,建立健全无公害农产品监管长效机制。

(三)明确检查的重点

1、认证管理有效性。2、生产经营规范性。3、产品质量安全性。4、包装标识合法性。

三、抓落实,检查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我市现有3家无公害农产品获证单位,9个无公害农产品。我们在各县开展自查基础上,对重点对水城县东部产业办、六枝特区粮油加工厂、六枝特区雾峰纯天然食品厂3家无公害农产品获证单位和兴隆、恒源泰和2家农产品超市进行了检查。

1、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管理

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建立了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对产地和产品的申报工作都做到了相应的规范和统一,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各项申报工作。

2、生产经营管理

按照“环境有监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的要求,做到了完善的产地环境质量适时监控,制定了规范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并严格按照生产规程和相关标准进行生产,确保了无公害农产品的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生产记录制度,对生产过程中的种植、农药化肥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记录。

3、产品质量安全控制

为了确保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定了严格的投入品使用和管理制度,对种子、肥料、农药等投入品的使用和管理进行了必要的规范和有效的控制。坚持从正规渠道购买种子、农药、化肥等投入品,禁止使用不合格或超标的农药、肥料,做好投入品的日常管理工作,保证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质量安全。

4、包装标识使用

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规定,水城县东开办在水城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有效推广使用了包装和标识,并按照农业部要求在水城县逐步实施“无公害农产品标识计划”。在全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实施了无公害农产品统一标识,经过包装和加贴无公害标识的农产品投放市场。六枝特区粮油加工厂生产的滴水滩大米、六枝特区雾峰纯天然食品厂生产的雾峰苦荞麦都实施了产品规范化包装和统一标识后投放市场。

经对兴隆、恒源泰和2家超市检查,销售的农产品都没有无公害农产品标识。

四、广泛宣传,营造检查工作舆论氛围

篇3

1.1设施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

永宁县把推行设施农业标准化建设作为新阶段设施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和战略选择,从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实施农业名牌战略入手,加快推行农业标准化,实现以质取胜、以品牌取胜和以质促销、以质增效。按照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由点到面、逐步推开的原则,在开展的“一减双保”(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保护农业环境、保障农产品卫生安全)工程基础上,建立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目前,永宁县主要的葡萄、苹果、桃李杏生产基地取得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产品认证;主要的蔬菜、粮食生产基地也取得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产品认证。建立了小任果业、天天鲜果业、建成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宁夏领鲜果蔬开发公司等一些经营效益良好的设施农业基地。

1.2管理机制及运行模式

在标准化基地建设过程中,永宁县探索总结了5种基地建设与管理的运行机制,分别为果蔬经销公司+基地+农户、非农企业+基地+农户、科技特派员+基地+农户、支部+协会+农户、种植大户+农户等模式,利用该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分散经营与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矛盾,带动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农民耕作方式的转变以及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和中央财政资金现代农业发展项目的实施带动,使设施农业标准化组织建设、基础体系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的基础日益夯实,农产品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设施种类有果树、蔬菜、花卉、食用菌等4类,其中设施果树面积1666.67hm2,占设施农业的59.52%;设施蔬菜面积933.33hm2,占33.33%;设施花卉、食用菌面积200hm2,占7.14%。

2农业标准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2.1设施农业标准体系的完整性、统一性和权威性不强

设施农业标准体系、质量检测体系和动植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是推行设施农业标准化的基础工作,从根本上改造传统农业的重要技术基础,永宁县在这三大体系建设上还存在缺陷。一些设施农业地方标准还未经过质检等相关部门的认定,缺乏权威性,许多技术规范还需细化,区、市、县、基地、市场多层次的农业质量检测网络还未形成,现有动植物检疫防疫体系网络不完善,检验检疫全过程监管、企业自控和检验检疫技术保障体系建设、动植物疫病快速反应和预警机制不完善。

2.2设施农业标准化技术普及推广速度慢

目前,全县几个大型的企业化运作的示范基地基本实现了生产的标准化,但农户集中的园区标准化技术水平还不高,推广速度较慢。

2.3设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政策、投入不足

在财政投入上,区、市、县用于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专项资金极为有限。财政投入无论是用于标准化基础体系建设的资金,还是对标准化生产、经营、品牌创建给予补贴,如对企业产品获得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给予适当的补贴等,与实际需求相比都还有一定的差距。

2.4设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

重点是质量监管制度,监督检测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对基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产品各个环节,并且侧重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和市场农药、肥料抽检,检测力度和规模等许多工作需要完善。

2.5设施农产品质量认证及培育品牌产品方面存在不足

各有关企业进行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及农产品生产加工质量体系认证方面展开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全县在培育名牌商标、统一包装、统一认证体系、统一销售等方面离设施农业标准化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永宁县一部分无公害、绿色食品基地的认证有效期即将到期,需重新申报。这方面还有大量细致的工作需要去做。

3推进设施农业标准化的对策

3.1加快建立健全统一权威的农业标准体系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注重与国际接轨,大幅度提高农业标准采用国际标准的比例,满足外向型农业发展的需要。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项目库、生产技术规程项目库。根据资源与区域优势制定出相应的地方标准或生产技术规程,全面实现按标准生产。制定主要农产品和畜禽安全无公害食品地方标准、农业投入品安全使用技术规程。要做好国内外农产品安全标准、食品标准以及有关技术性法规的收集、研究工作,逐步建立一套科学的、统一权威的农业标准化体系[1]。

3.2加大农业标准的普及推广力度

要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示范区建设,带动面上标准化工作的开展。充分发挥农产品加工企业、行业协会、专营市场等在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帮助龙头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以多种形式连接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带动农民按标准组织生产[2]。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培训、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推广农业标准化技术。

3.3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农业标准化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避免重复建设的原则,构建政府监督、行业自查、企业自控、基地自检等与各级、各类检测工作相配套的质量检测体系,把建设重点放在县级农业质量检测站和基地、市场的检测设施建设上。重点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国内领先、国际接轨检测水平的重点检测实验室,引进、开发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推动主要农产品监测检测网络体系的技术升级,加速与国际接轨的进程。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检疫防疫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3]。

3.4大力实施品牌名牌战略

农业标准化生产要与名牌战略实施相结合,加快名优农产品认定工作,促进名优农产品的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实施品牌名牌战略,努力培育一批知名度高、市场信誉好、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名牌,通过授予优质产品标志,实行品牌战略,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带动农业标准化的实施[4]。

3.5加强质量监管,逐步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对实行标准化的基地或区域实施全程质量控制,确保终端农产品质量达到控制的预期要求,实现农产品安全进入市场。建立农产品市场质量安全准入制度,在市场内设立速测点或抽样检测,加强专营市场的质量监管,在批发市场设立专卖区、在超市设立专卖柜,按统一标准、统一生产、统一采购、统一配送、挂牌销售的经营模式,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严禁不符合标准的农产品进入市场销售、交易。另外,要加强动植物检疫和防治工作,围绕防止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展开工作。

篇4

深入推进粮油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严格粮食质量与原粮卫生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的粮油消费安全,积极创造顺畅、安全的粮油流通环境。和大家分享的食品安全整治工作总结资料,欢迎参阅。

总结一

2020年上半年,我局在区食安委的指导下, 认真履职尽责,切实贯彻《食品安全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深入推进粮油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严格粮食质量与原粮卫生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的粮油消费安全,积极创造顺畅、安全的粮油流通环境。现就我局2020年上半年食品安全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升认识,加强领导

粮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而作为食品源头安全的粮食质量安全在人们追求健康饮食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我局作为粮食监管部门承担着粮食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和销售等环节的监督管理职能,为此我们高度重视。结合我局实际情况,成立以局长陈航良同志为组长,各股室为成员的粮油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粮油食品安全工作的指挥和协调。

二、突出重点,落实责任

2020年上半年,我局以保障粮油质量安全为重点,进一步明确中心任务,突出工作重点,以全区为监管范围,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粮油进行严格的质量监管。在粮食收购、储存、加工、销售及运输环节加大监管力度,做到环环相扣,不脱节、不遗漏,其中重点加强粮食收购、储存环节和政策性用粮购销活动中粮食质量和原粮卫生的监管。

我局通过开展粮油食品安全宣传、走访相关粮油经营企业等活动,深入企业督导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强力督促整改,拒绝走形式,并将工作与年终评比挂钩,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

三、加强监管、落实检查

1、为促进粮食流通,服务宏观调控,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我局组织下属国有粮食收购企业职工学习了《粮油储藏技术》、《储粮害虫防治》、《粮油检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食品安全法》等相关业务知识。通过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及参加自治区组织开展的培训工作,使从业人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了我区粮食流通秩序。

2、根据自治区、市有关文件精神,我局开展了2020年政策性粮食库存检查工作。4月22日,覃塘区两家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对所储存的粮食进行抽样工作,两家国有粮食企业共抽取样品18个并于4月28日送到广西粮油质检中心进行检测。自查中所有存粮不存在霉变、杂质超标严重、食品安全指标超标、发热、结露、结块、严重虫粮等储粮安全隐患,粮食色泽、气味均正常。政策性粮食的主要质量理化指标、储存品质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中等以上粮食质量,储存品质符合国家标准宜存要求。覃塘区粮食局直属粮库有质量检验人员2名,均持证上岗。粮食检验仪器配备齐全,能做的检验项目:常规物理指标、主要质量理化指标、储粮品质指标和快速检测原粮卫生如重金属镉、农药残留等。坚持粮食出入库质量检验制度和库存粮食储存期间一年两次的储存品质检验,填写归档质量管理档案。

3、按照区食安委的要求,多次开展粮油食品安全检查工作。在重大节假日期间,共出动了25人次,对22户粮油经营者进行了抽查和摸底排查工作,未发现一起粮油食品安全隐患。

4、5月21日选派两名业务技术骨干参加自治区组织的为期两个月的粮食检验检测学习班,使我区粮食检验检测人员达到6人,基本满足全区粮食日常检测能力。

四、强化措施,提升品质

在仓储实践中,着力推广“双低”、规范化、间歇熏蒸、缓释薰蒸、环流薰蒸、机械通风、电子监控等技术的应用,深入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保粮方针,执行“治早、治好、治了”的原则,杜绝了霉变、霉烂事故的发生,延缓了粮食陈化,提高了食用品质。

总结二

州人民政府副州长黄x会议并讲话,各县(市)政府分管食品安全的领导、州县农村假冒伪劣商品百日专项行动、食用农产品安全整治相关单位领导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自4月开展“百日行动”以来,各县(市)人民政府、州直各部门都对此项工作进行了积极部署,行动迅速、落实有力、成绩显著。“百日行动”打出了声势、打出了成效、打出了震慑。农村市场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各类市场主体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农村假冒伪劣商品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并有明显好转。

会议提出,全州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州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踏石留印、抓铁留痕”的作风,以开展食用农产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为抓手,落实好最严格的工作标准、监管措施,不断巩固“百日行动”成果,最大限度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会议强调,打深打透打彻底,切实解决全州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突出问题。要在前期“百日行动”的基础上,更加聚焦聚力地推进食用农产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一是加强食用农产品产地、种养植和流通等重点环节监管。二是加大食用农产品农兽药残留超标、非法添加、违禁使用等突出问题整治力度。三是从严从重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把食用农产品安全当作大事要事来抓,切实解决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要切实做到三个“克服”:克服侥幸心理、克服麻痹思想和克服厌战情绪;要全面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基层监管能力水平不足的问题。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重点和难点都在基层,要充分发挥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机构 “桥头堡”的重要作用;要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切实解决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合力不强的问题。结合日常监管、重点监管和专项行动等多种形式,建立健全我州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常态化工作机制。

总结三

过去的中秋国庆长假,我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精心部署的前提下,认真做好假期食品安全检查工作,防止各类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让全区人民度过一个欢乐、祥和、平安的节日。现将监督检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加强对全区国庆、中秋佳节期间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工作的检查力度,我所专门成立了国庆、中秋佳节期间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工作小组,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的工作责任制。在此基础上,经过周密部署,将保障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在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期间,工作小组领导及时对各科室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了巡回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整改,确保专项检查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二)是突出重点,强化监督。本次专项检查以宾馆、饭店、餐馆、酒楼、饮食店、饮食摊点等餐饮业为重点,围绕易发生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各个环节,集中开展并抓好人员用餐密集场所的饮食安全和重点区域的监管。检查内容:各单位是否持有有效的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业人员是否持有效的健康证明及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合格证上岗;食品加工场所的布局、工艺流程是否合理,设施的配备及使用情况;餐饮单位严格执行定点采购制度和索证索票制度以及采购验收台帐登记情况;餐饮加工不添加非食用物质,依法采购、使用、保管食品添加剂的落实情况;餐饮具的清洗、消毒及保洁设施配备情况等。本次国庆、中秋佳节期间,我所共出动餐饮安全执法人员148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1台次,共检查各类餐饮经营单位64家,检查基本情况:所有餐饮经营单位均持有有效的餐饮服务许可证;绝大多数餐饮经营单位从业人员持有有效的健康证明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上岗,并且内部卫生状况良好、布局合理。检查中,绝大多数餐饮经营单位加工过程中不使用食品添加剂,个别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单位也都按照食品添加剂采购、使用、保管等方面的要求落实到位;并且未发现有上述餐饮单位在餐饮加工环节添加使用非食用物质。本次专项检查中,对存在问题的餐饮经营单位,执法人员当场出具执法文书共计12份。

二、存在问题

(一)部分餐饮经营单位改、扩建项目未向食药监部门申报审查,预防性监督工作未能实施,导致内部布局不合理 ,餐饮加工流程不规范。

(二)部分餐饮经营单位没有严格执行定点采购制度,也未完全建立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制度,从而导致在食品原料环节存在安全隐患。

(三)部分餐饮单位无相应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或不落实,没有专职或兼职管理人员,内部管理较差。

(四)少数餐饮单位特别是小饮食店从业人员未能持有效的健康证明及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上岗,并且,从业人员存在不良卫生习惯,如不穿工作衣、帽上岗、佩戴首饰、留长指甲等。

(五)部分餐饮经营单位加工经营场所环境不整洁,存在“脏、乱、差”现象,同时没有严格落实餐饮具清洗消毒制度,餐饮具在使用前得不到有效消毒处理。

三、下一部打算

(一)将针对本次国庆、中秋佳节期间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工作的实际督查情况,分别组织餐饮经营单位负责人、管理人员及餐饮服务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使之明确各自承担的法律责任、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同时加强食品安全方面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操作规范,提高各餐饮经营单位以及广大群众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共同努力做好我区餐饮服务环节的食品安全工作。

(二)针对检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督促相关餐饮单位限期整改,同时加大依法处罚力度,对整改不到位和逾期不整改的,问题严重的坚决依法查处,并将查处情况进行通报。

(三)进一步加强餐饮建设项目预防性审查监督,促进餐饮单位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和落实食品安全措施,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篇5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围绕我州主要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以当前风险高、隐患大的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为重点,强化执法监管,坚持标本兼治,着力转变生产方式,加快推进基层农业综合执法,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

二、工作目标

经过一年的整治,确保生鲜乳中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达到100%,蔬菜农药残留、生猪瘦肉精残留、水产品药物残留监测合格率和饲料产品监测合格率平均提高2个百分点,杜绝在生鲜乳和饲料中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行为,杜绝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等五种禁用高毒农药行为,使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多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

三、整治任务

(一)种植业产品专项整治行动

1、具体目标。杜绝在蔬菜等主要鲜食种植业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等五种禁用高毒农药行为;对假冒伪劣农药重大案件执法查处率100%。使区域性、集中性制售假劣农药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农药市场监管执法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蔬菜等主要鲜食种植业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平均提高2个百分点。

2、主要任务。一是整顿农药市场秩序。二是规范农药使用行为。三是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四是开展农药残留监测。

3、整治重点。重点产品: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氧化乐果、毒死蜱等农药;重点督查对象:蔬菜、水果、茶叶等鲜食农产品;重点单位:农药生产经销企业,蔬菜、水果、茶叶生产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重点区域:蔬菜、水果、茶叶等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基地县、大县。

此项工作由州农业局种植业管理科牵头负责。

(二)生鲜乳专项整治行动

1、具体目标。实现生鲜乳生产标准化,收购站管理规范化,生鲜乳持证收购和运输,严厉打击生鲜乳生产、收购和运输环节违法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生鲜乳收购站检查率达到100%,生鲜乳质量安全违规单位查处率达到100%,生鲜乳中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100%。

2、主要任务。一是抓好生鲜乳收购站清理整顿与规范工作;二是抓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与监督执法工作;三是抓好生鲜乳安全生产技术培训与推广工作。

3、整治重点。重点产品:生鲜乳;重点单位:生鲜乳收购站;重点区域:以大理市、洱源县、弥渡县、剑川县4个县市为重点,兼顾其他县。

此项工作由畜牧兽医局兽医科牵头负责,与开展打击食用农产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相衔接。

(三)饲料专项整治行动

1、具体目标。饲料质量安全水平稳定提高,饲料产品监测合格率提高2个百分点;查处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行为,杜绝在饲料中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行为;有效防范重大饲料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2、主要任务。一是严厉查处在饲料原料和产品中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二是严厉打击养殖过程中添加瘦肉精等违禁物品、苏丹红等非法添加物的违法行为;三是扩大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抽检范围,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查处力度;四是提高饲料行政许可门槛,加强对获证企业的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管;五是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饲料企业,坚决取缔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批准文号、无产品标签的“三无”饲料生产企业。

3、整治重点。重点产品:蛋白原料、自配料和非蛋白氮及其类似物;三聚氰胺、瘦肉精、镇静剂类、苏丹红、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重点单位: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和畜禽养殖场(户);重点区域:饲料原料生产企业,饲料原料及饲料产品批发、集散地,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安全隐患大、问题突出的地区。

此项工作由州畜牧兽医局畜牧科牵头负责。

(四)兽药及兽药残留专项整治行动

1、具体目标。兽药产品合格率平均提高2个百分点,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进一步提高。

2、主要任务。一是加大兽药生产企业监管力度,对GMP实施状况实行监督检查;二是加大兽药市场整治力度,严厉查处禁用药物;三是加强兽药监督抽检,组织开展对非法生产假劣兽药、过期失效产品的清查行动;四是加大兽药使用监管力度,加强安全用药宣传、指导,完善用药记录和休药期制度;五是加大畜禽产品兽药残留监控力度,重点监测猪肉产品中喹噁啉类、硝基咪唑类等促生长剂药物残留,禽肉产品中硝基呋喃类、喹诺酮和磺胺类药物残留,蜂产品中抗生素药物残留。

3、整治重点。重点产品:禁用、未批准的兽药,以及兽药残留测合格率较低的猪肉、禽肉、蜂产品;重点单位:兽药生产经销企业,畜禽养殖基地;重点区域:畜禽养殖大县,兽药残留监测合格率较低的地区。

此项工作由州畜牧兽医局兽医科牵头负责。

(五)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专项整治行动

1、具体目标。“三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杜绝突发性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发生;获证单位标准执行率达到95%以上;90%以上的用标单位规范用标;“三品”监管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2、主要任务。一是落实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率。二是突出重点,强化投入品使用、生产记录制度、标志规范使用、产品自检和抽检等方面的监管。三是强化自检抽检,确保产品质量。四是加大标志使用监察,维护“三品”形象。

3、整治重点。重点产品:无公害农产品以蔬菜、水果、畜禽肉、蛋、奶为重点;绿色食品以蔬菜、茶叶、水果、禽蛋及其制品、液体乳及乳制品、饲料为重点;有机农产品以茶叶、杂粮、野生资源采集类产品为重点;重点单位:涉及“三品”重点产品的生产企业及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项目县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产地。

此项工作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信息管理科牵头负责,大理州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州农科所)负责组织落实。

(六)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1、具体目标。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农资打假重大案件执法查处率达到100%,农资生产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农民群众质量意识和维权能力进一步提高,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农资监管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农民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2、主要任务。一是强化农资市场准入管理,严把市场准入关口;二是开展市场拉网式检查,清理整顿不合格市场主体;三是加大假劣农资案件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四是强化农资产品质量执法检查,提高抽检覆盖率;五是大力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示范县(市)建设;六是加强服务指导,提高农民识假辨假能力。

3、整治重点。重点产品:种子、农药、肥料、兽药农膜、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农机、水产苗种等主要农资;重点企业:产品质量低劣、群众投诉多、社会反映强烈的生产企业或繁育基地,以及缺乏有效管理的农资挂靠、承包、、分销单位或个人;重点区域:农资产品主要销售区、生产地及周边地区,良种繁育和用种主要地区;重点市场:农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农资产品集散地和经营门店。

此项工作由农业局农村与经济管理科牵头负责,相关科室站所配合,与打击食用农产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相衔接。

四、总体安排

(一)部署自查阶段

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在全州范围内部署工作。对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存在的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开展自查,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执行情况开展自查。

(二)集中整治阶段

一是开展检查监测。各级农业部门联合有关部门加大对禁限用农药、兽药和禁用化学品清理检查力度,加强对农产品违规生产行为的检查,对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地区的检查。全面加大监测力度,扩大监测品种,增加监测频次,制定并组织实施农业投入品和主要农产品残留监控计划,重点开展对主要生产基地、规模养殖场、饲料加工厂、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农业投入品的监测和监督抽查。

二是推进综合执法。全面加强农业执法,重点推进县级农业综合执法,加大动物防疫监督、植物检疫执法力度,强化执法能力建设,提高执法水平。

三是加强指导服务。充分利用媒体,大力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禁限用农兽药知识,加大培训力度,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特点、业特点、地域特点,指导生产者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

四是及时查处曝光。针对执法检查和监督抽查中发现的问题,依法进行严厉查处。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和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严厉打击非法制售假劣农资的行为,集中曝光一批违法违规企业。

五是强化督导整改。强化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的督导检查,对于监督抽查和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督促相关单位或个人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六是完善制度建设。引导农药、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经营企业,建立进货查验、进销台帐等质量保证和安全管理制度;指导规模种植(养殖)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生产企业,完善种养殖生产档案、投入品使用记录等各种追溯制度;推进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规范“三品”认证行为及生产管理制度。

(三)总结提高阶段

各县市,州局各科室、站所要对农产品整治工作进行总结,及时上报总结材料。

五、保障措施和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属地责任

州农业局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工作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和执法年活动的有关工作,统一部署有关重大行动。

各县市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农业部、省厅和州农业局的统一部署,抽调得力骨干组建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分管负责人要直接抓。要切实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将领导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落到实处。各级农业部门要派出督导组,落实方案各项要求,对重点地区和重点案件现场指导、督查督办,及时指导各地行动实施。

(二)细化整治方案,明确工作进度

各任务牵头单位和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做到有阶段安排、有重点活动、有检查指导、有责任追究、有总结提高,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三)突出工作重点,确保整体提升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涉及的范围广、因素多,在整治工作过程中,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完成本方案确定的重点任务的同时,梳理当地存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问题,一并整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整体提升。

(四)加强协调配合,及时报送信息

各县市农业部门要加强系统内的配合,强化与外部门的协调,形成合力,齐抓共管,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各州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沟通交流,及时报送信息。从2009年3月开始,每月10日和24日前要向州局农产品整治工作小组办公室和有关牵头科室报告工作进展情况。报送材料要综合各整治行动参与部门的信息,有综述、有查处情况、有产品合格率等量化指标,及时体现进展和成效重大案件及突发事件,应立即报告。各单位要密切联系,畅通信息渠道,及时反馈情况。

(五)强化技术服务,营造社会氛围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工作,指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科学用药。加强对从事农业投入品经营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依法经营意识。各级农业质检机构要为整治活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各地农业部门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专项整治内容和农产品安全消费等相关知识,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形成强大宣传声势,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篇6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围绕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以当前风险高、隐患大的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为重点,强化执法监管,坚持标本兼治,着力转变生产方式,加快推进基层农业综合执法,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

二、工作目标

经过一年的整治,确保生鲜乳中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蔬菜农药残留、生猪瘦肉精残留、水产品药物残留监测合格率和饲料产品监测合格率平均提高2个百分点,杜绝在生鲜乳和饲料中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行为,杜绝在蔬菜生产过程中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等五种禁用高毒农药行为,杜绝在水产苗种繁育和养殖生产过程中违法使用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行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多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

三、整治任务

(一)种植业产品专项整治行动

1.具体目标。杜绝违规生产、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等五种禁用高毒农药行为,种植业产品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平均提高2个百分点。

2.主要任务。一是大力整顿农药市场,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违规生产、经营甲胺磷等五种禁用高毒农药行为,严厉查处农药生产中非法添加高毒农药的行为;二是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使用禁限用农药行为;三是加快高毒农药替代产品及其配套技术的宣传、示范和推广,加强非禁限用农药的使用指导;四是加大对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基地创建县蔬菜、水果和茶叶农药残留的监测力度。

3.整治重点。重点产品: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氧化乐果、毒死蜱等农药,以及蔬菜、水果、茶叶等鲜食农产品;重点单位:农药生产经销企业,蔬菜、水果、茶叶生产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重点区域:220个蔬菜、水果、茶叶等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基地创建县。

此项工作由种植业司牵头负责。

(二)生鲜乳专项整治行动

1.具体目标。生鲜乳收购站检查率达到100%,生鲜乳质量安全违规单位查处率达到100%,确保生鲜乳中三聚氰胺检测合格率100%。

2.主要任务。一是继续开展奶站清理整顿工作,提高一批,建设一批,淘汰一批,巩固奶站专项整治成果。二是制定实施《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技术规范》,指导各地严格生鲜乳收购站准入,严把生鲜乳收购站的市场准入关,所有生鲜乳收购站主体明确、证照齐全。三是开展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督监测“三项行动”,在全国开展生鲜乳中三聚氰胺等非食用物质专项监测行动,在奶牛主产区开展生鲜乳质量安全飞行抽检行动,在重点地区开展生鲜乳质量安全隐患排查监测行动。四是依法严厉打击在生鲜乳中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的违法行为。

3.整治重点。重点产品:生鲜乳;重点单位:生鲜乳收购站;重点区域:奶牛主产区。

此项工作由畜牧业司牵头负责,与《农业部关于开展全国打击食用农产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的紧急通知》相衔接。

(三)饲料专项整治行动

1.具体目标。饲料产品监测合格率提高2个百分点,查处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行为,杜绝在饲料中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行为。

2.主要任务。一是加大对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抽检范围和频次;二是严厉查处在饲料原料和产品中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三是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饲料企业,坚决取缔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批准文号、无产品标签的“三无”饲料生产企业;四是严厉打击养殖过程中添加瘦肉精、苏丹红等违禁药物的违法行为。

3.整治重点。重点产品:蛋白原料、自配料和非蛋白氮及其类似物,三聚氰胺、瘦肉精、镇静剂类、苏丹红、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重点单位: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和畜禽养殖场(户);重点区域:蛋白饲料原料主产省,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使用问题较严重的地区。

此项工作由畜牧业司牵头负责。

(四)兽药及兽药残留专项整治行动

1.具体目标。兽药产品合格率平均提高2个百分点,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检测合格率进一步提高。

2.主要任务。一是加大兽药生产企业监管力度,对GMP实施状况实行监督检查;二是加大兽药市场整治力度,严厉查处禁用药物;三是加强兽药监督抽检,组织开展对非法生产假劣兽药、过期失效产品的清查行动;四是加大兽药使用监管力度,加强安全用药宣传、指导,完善用药记录和休药期制度;五是加大畜禽产品兽药残留监控力度,重点监测猪肉产品中喹噁啉类、硝基咪唑类等促生长剂药物残留,禽肉产品中硝基呋喃类、喹诺酮和磺胺类药物残留,蜂产品中抗生素药物残留。

3.整治重点。重点产品:禁用、未批准的兽药,以及兽药残留监测合格率较低的猪肉、禽肉、蜂产品;重点单位:兽药生产经销企业,畜禽养殖基地;重点区域:畜禽养殖大省、大县,兽药残留监测合格率较低的地区。

此项工作由兽医局牵头负责。

(五)水产品专项整治行动

1.具体目标。水产品药物残留监测合格率提高2个百分点,杜绝在水产苗种繁育和养殖生产过程中违法使用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行为,对监督抽查发现的阳性样品生产单位执法查处率达到100%。

2.主要任务。一是开展水产苗种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规范苗种生产行为。二是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加强水产品产地监管,严厉查处水产养殖过程别是苗种生产阶段违法使用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未依法建立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的行为,使用限用药物未遵守休药期制度售卖产品的行为。三是开展水产品药残监督抽查,加强产地准出管理。四是对养殖基地的标准化生产情况进行检查。

3.整治重点。重点产品: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氯霉素等重点违禁药物,鱼类、虾蟹类等重点出口和国内市场大宗水产品;重点单位:水产苗种生产企业,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无公害养殖基地、出口基地和标准化养殖示范区(场);重点区域:渔业主产区重点市县。

此项工作由渔业局牵头负责。

(六)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专项整治行动

1.具体目标:“三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企业用标行为进一步规范。

2.主要任务:一是指导各级认证机构完善管理制度;二是加强对获证企业的生产监管,严厉查处非标生产行为;三是全面开展对市场销售“三品”的抽查监测,依法查处不合格产品和生产企业;四是规范“三品”包装标识,严厉打击伪造、冒用、超范围使用标志等违法违规行为。

3.整治重点。重点产品:不符合“三品”标准的产品,伪造、冒用、超范围使用标志的产品,不符合《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的产品;重点单位:“三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重点区域:“三品”集中生产地区。

此项工作由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牵头负责。

(七)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1.具体目标。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农资打假重大案件执法查处率达到100%,放心农资下乡进村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农民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2.主要任务。一是强化农资市场准入管理,严把市场准入关口;二是开展市场拉网式检查,清理整顿不合格市场主体;三是组织开展橡胶树种苗专项整治活动;四是加大假劣农资案件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五是强化农资产品质量执法检查,提高抽检覆盖率;六是大力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示范县(市)建设;七是加强服务指导,提高农民识假辨假能力。

3.整治重点。重点产品:种子(种苗)、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主要农资;重点单位:具有多次违法行为记录的经营户以及乡村流动商贩,非法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小作坊和黑窝点,农资市场和县乡农资集散地;重点区域:假劣农资重大案件多发地区。

此项工作由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牵头负责,相关司局配合,与《农业部关于开展全国打击食用农产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的紧急通知》相衔接。

四、总体安排

(一)部署自查阶段(2月10日-2月底)

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工作。对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存在的质量安全突出问题开展自查,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执行情况开展自查。

(二)集中整治阶段(3月1日-11月底)

一是开展检查监测。各级农业部门联合有关部门加大对禁限用农药、兽药和禁用化学品清理检查力度,加强对农产品违规生产行为的检查,对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地区的检查。全面加大监测力度,扩大监测品种,增加监测频次,制定并组织实施农业投入品和主要农产品残留监控计划,重点开展对主要生产基地、规模养殖场、饲料加工厂、农产品批发市场以及农业投入品的监测和监督抽查。

二是推进综合执法。全面加强农业执法,重点推进县级农业综合执法,加大动物防疫监督、渔政监督、植物检疫执法力度,强化执法能力建设,提高执法水平。

三是加强指导服务。充分利用媒体,大力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禁限用农兽药知识,加大培训力度,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特点、产业特点、地域特点,指导生产者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

四是及时查处曝光。针对执法检查和监督抽查中发现的问题,依法进行严厉查处。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和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行为,严厉打击非法制售假劣农资的行为,集中曝光一批违法违规企业。

五是强化督导整改。强化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工作的督导检查,对于监督抽查和执法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督促相关单位或个人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六是完善制度建设。引导农药、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经营企业,建立进货查验、进销台帐等质量保证和安全管理制度;指导规模种植(养殖)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生产企业,完善种养殖生产档案、投入品使用记录等各种追溯制度;推进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制度;规范“三品”认证行为及生产管理制度。

(三)总结提高阶段(12月)

各地对农产品整治工作进行总结。农业部组织召开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总结视频会议,全面总结*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执法年活动,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

五、保障措施和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属地责任

农业部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工作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和执法年活动的有关工作,统一部署有关重大行动。

各地农业部门要充分认识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农业部的统一部署,抽调得力骨干组建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分管负责人要直接抓。要切实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将领导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落到实处。各级农业部门要派出督导组,落实方案各项要求,对重点地区和重点案件现场指导、督查督办,及时指导各地行动实施。

(二)细化整治方案,明确工作进度

各任务牵头单位和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本方案要求,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做到有阶段安排、有重点活动、有检查指导、有责任追究、有总结提高,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三)突出工作重点,确保整体提升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涉及的范围广、因素多,在整治工作过程中,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完成本方案确定的重点任务的同时,梳理当地存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出问题,一并整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整体提升。

(四)加强协调配合,及时报送信息

各级、各地农业部门要加强系统内的配合,强化与外部门的协调,形成合力,齐抓共管,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各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沟通交流,及时报送信息。从*年2月开始,每月15日和30日前要向我部农产品整治工作小组办公室和有关牵头司局报告工作进展情况。报送材料要综合各整治行动参与部门的信息,有综述、有查处情况、有产品合格率等量化指标,及时体现进展和成效。重大案件及突发事件,应立即报告。各单位要密切联系,畅通信息渠道,及时反馈情况。

(五)强化技术服务,营造社会氛围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培训工作,指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科学用药。加强对从事农业投入品经营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依法经营意识。各级农业质检机构要为整治活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各地农业部门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专项整治内容和农产品安全消费等相关知识,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形成强大宣传声势,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六)坚持标本兼治,健全长效机制

各地农业部门在集中开展专项整治的同时,也要着眼今后的日常监管工作,要通过专项整治,达到标本兼治。要改善检验检测条件,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要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完善准出准入、质量追溯、包装标识等各项制度,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强化综合执法,逐步完善服务、管理、监督、处罚、应急五位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六、重大活动安排

(一)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2月中旬,召开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启动“*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牵头负责)

(二)召开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2月份,联合相关部委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年农资打假工作进行部署。(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牵头负责)

(三)组织开展“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3-12月,对农药市场集中进行清理整顿,重点对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加大监管力度。3月中旬举行“农药市场监管年”启动仪式。(种植业司牵头负责)

(四)组织开展第五届“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3月份,组织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举办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现场培训咨询活动,积极营造打假护农保春耕的良好社会氛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牵头负责)

(五)组织开展以“保障饲料安全,推进健康养殖”为主题的饲料执法年活动。2-12月,重点开展饲料质量安全监测和督导检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提高执法水平。(畜牧业司牵头负责)

(六)组织开展水产苗种专项整治活动。2-11月,重点开展水产苗种场普查,组织各省渔业部门开展拉网式检查,进行苗种药残抽检,对检查抽查发现的问题督促整改。(渔业局牵头负责)

(七)组织开展兽药专项整治活动。2-12月,严厉打击各种涉及疫苗和兽药制假售假违法行为,强化对流通环节的监督检查。(兽医局牵头负责)

(八)组织开展农业综合执法活动。2-12月,选择部分县开展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推动农业综合执法工作的开展,提升综合执法能力,通报表扬农业执法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政法司牵头负责)

篇7

近两年来,大荔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这一目标,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西部现代农业示范高地、全力打响“现代农业看大荔”品牌的关键环节,以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为契机,按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要求,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硬、标准化生产与执法监管两手抓,主要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100%,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优质安全品牌占到80%,农产品监测抽检实现全覆盖,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近多年未发生一起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今年5月,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

强化组织领导

全面落实属地管理责任

为确保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有序开展,自去年5月份起,大荔县分阶段召开了创建工作动员会和推进会,下发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农业、经发、公安、财政、林业、水务、市场监管(工商、食药监管、质监)、粮食、环保、广电等部门及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人为成员的大荔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创建工作的指导和统筹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负责创建各项具体日常工作。

与此同时,县政府还把创建工作纳入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绩效考核评价范围,并与各镇(街道)、各相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自工作职责。县财政每年列支200余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抽检、执法检查、科普宣传及“三品一标”认证企业或合作社的奖励等,并根据工作实际需要进行年度增长,保障了监管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依法监管

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

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体系建设,以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商品收储、运输主体等为重点,大力开展生产经营条件质量安全审查,依法建立和落实了生产记录、进货查验,产品自检、质量承诺、一对一监管、“黑名单”等多项制度。定期组织对纳入监管名录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及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培训,牢固树立企业法人为农产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指导企业严格执行禁限用农兽药管理、农兽药休药期(安全间隔期)等规定,全县纳入监管的农产品企业(合作社)400余家、畜禽养殖户200余家,经营主体建档率、责任告知率和培训率均达到100%。同时,全面落实畜禽屠宰企业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派驻专业检疫人员驻场监督指导屠宰企业建立并认真落实进场检查登记、肉品品质检验、“瘦肉精”监测等制度,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达到100%。

加强源头治理

做到监管有效有力

不断加强农药、兽药、肥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管理,全面推进农药经营主体备案登记、进货查验、进销台账、索证索票、高毒农药定点经营与实名购买等制度,严格实施兽药良好生产和经营规范,全县771家农资门店(其中,中低毒定点经营门店168家、高毒27家)、29家兽药门店的农业投入品100%纳入信息平台管理。以“荔民模式”为示范,全面推行农资连锁、统购、配送等营销模式,积极开展农资经营示范门店创建,持续加大高效低毒农兽药推广力度,推动实现了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到基地。建立了农业投入品质量常态化监测制度,定期对县域内主要生产基地,交易市场的投入品开展监督抽查,及时发现、依法惩处违法经营行为。2015年,共检查农(兽)药门店980家次,出动执法人员456人次、执法车辆165辆次,立案查处农(兽)药案件3起,当场处罚350起,查处各类违法经营农(兽)药产品850公斤。同时,不断加强农业投入品使用技术指导,广泛宣传农兽药等投入品使用规范和要求,积极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引导生产者安全合理用药用肥。

健全监管体系

扎实推进质量安全监测工作

按照“完善县级、强化镇级、健全村级(基地)”的要求,在全县建立起了县、镇(街道)、村(基地)三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网络化”管理,有效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无盲区。县上成立了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作为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常设机构,牵头负责农业生产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综合协调职能。目前,县实验室项目建设全部完成,招聘对口专业技术人员2名,检测工作已正常开展。镇(街道)上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负责开展日常巡查、速测和指导服务等工作,共确定监管人员59名,并为首批5个镇配备了速测仪器和设备。各村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站,由村组干部、信息员、食品安全监管员兼任协管员。生产基地确定了内检员14名,对基地开展巡查和自查。在此基础上,常态化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及时公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投入品监管、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等信息。2015年,共定期抽检农产品样品数量4203个,合格率达100%。

强化专项整治

不断加大执法监管工作力度

围绕粮、果、畜、菜、渔等县域特点主导产业,不断加强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和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屠宰、批发、零售市场等重点环节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生产销售使用禁用农兽药、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收购销售屠宰病死畜禽、私屠滥宰、虚假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伪造冒用“三品一标”产品标志等违法违规行为。2015年,县政府组织在冬枣主产镇村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以“规范管理技术、生产绿色产品、保护冬枣品牌、促进群众致富”为主题的“大荔冬枣质量安全百村百日行”活动,期间共出动巡查检测车辆180余次,抽调人员240人次,查处违法犯罪案件9起,处理销售纠纷40多起,检测样品305个,合格率为100%。同时,为加强对全县肉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确保广大群众吃上“安全肉”,2015年初,县食安委组织县农业、公安、食药等部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以“打击私屠滥宰,确保肉品质量安全”为主题的“惊雷”行动,期间共出动执法车辆20余次、执法人员61人次,查处3户肉铺经营的无检疫检验证明的猪肉42.5公斤,销毁病害猪肉100公斤,取缔私屠滥宰窝点1家,立案查处1起,涉案肉品价值0.256万元。同时,建立健全了线索发现和通报、举报奖励等机制,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积极性。2015年,共接到举报50余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

推进“三品一标”认证

全面实行标准化生产

在有效开展产地环境和污染状况监测治理的基础上,以“三品一标”认证为抓手,积极推行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健康养殖和高效低毒农兽药使用等技术,不断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培训、指导和服务,引导广大群众科学合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按照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做大荔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自觉践行者。培育壮大涉农龙头企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按照统一品种、统一投入品、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模式,发展适度规模的标准化种养基地,推动实现特色主导产业的标准化生产、精细化管理和产业化发展。同时,加强证后监管和标识管理,健全补贴奖励和退出机制,持续推进农产品生产基地稳定发展。2010年,全县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县环评。2015年,由大荔县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联合起草的冬枣生产国家标准通过审定,标准转化率、入户率达到100%。截至目前,全县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6个,面积8.5万亩;绿色认证6个,面积30.54万亩;有机认证9个,面积3700亩;认证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4个(大荔冬枣、高石脆瓜、大荔花生、大荔西瓜),沙苑红萝卜、沙底辣椒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已通过省级现场核查和品质鉴评;建成市级以上标准化养殖场20个;建成标准化池塘2万亩,创建部、省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8个,认证无公害水产品5个、产量4224吨;注册了“秦苑”黄花菜、“高石”脆瓜等30多个品牌;“大荔冬枣”、“常春藤”鸡蛋、“沙底”辣椒、“绿苑”红枣等荣获陕西省著名商标。大荔黄花菜、大荔冬枣申报注册为国家区域公用品牌证明商标;“大荔冬枣”跻身“2015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百强”,品牌价值达33.44亿元。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确保农产品质量实现全程监控

2015年,大荔县与西安承信网络公司合作建立了大荔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与陕西省优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网实现了链接共享,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起了一套记录完整、标准规范、全程监管、三位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并从全县范围内筛选了大荔县文岭科技育苗有限公司、陕西尊天农业有限公司、大荔县羌白远信果业专业合作社、大荔县绿源农庄冬枣专业合作社等8家企业(合作社)做为追溯平台试点。在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上,企业(合作社)通过“企业平台”,录入各自的企业简介、产品展示、生产记录、质量控制措施、生产标准、安全承诺等信息;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通过“监管平台”,初步审核农事生产记录,检查是否有高毒、禁用农药,生产安全间隔期是否符合要求等内容。审核通过后,组织监管人员深入基地采取样品,产品检测合格后授权企业打印“大荔县农产品二维码”,粘贴在包装盒(产品)上上市销售;消费者则可通过扫描二维码直接获取该产品的所有相关信息,真正做到了“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溯”,实现了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确保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广泛宣传培训

篇8

今天这次会议很重要。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有关工作要求,安排部署我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巩固改善全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状况,确保不发生大的食品卫生公共事件。刚才刘区长宣读了《市中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请各单位按照方案要求,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四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开展专项整治的意义

近一时期,国务院和省、市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7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草案)》,决定成立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在全国范围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7月2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质量工作会议,总理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8月10日,全省质量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姜大明代省长、殷鲁谦副市长分别在总会场和济南会场作了重要讲话;8月23日,国务院召开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吴仪副总理作了重要讲话,会议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和《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从以上一系列重要会议的召开,我们不难看出,目前从上到下都把产品质量,特别是食品安全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因此,大家一定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总体上来看,近年来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区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高,主要产品和食品安全状况不断改善。*6年,全区定期监督抽查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了94.5%,高于全省15.5个百分点,高于全市5个百分点。先后涌现出了一批知名品牌,其中中国名牌产品1个,山东名牌产品11个,济南名牌17个。同时,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6年我区的综合评价得分为100分,达到了《山东省标准化生产达标工作管理办法》要求,并通过了省标准化达标验收。食品安全方面,目前全区已有26家企业获得食品市场准入QS标志,各大超市、集贸市场等流通领域和餐饮服务企业、集体食堂均建立了进货查验制度,并将食品小作坊开始纳入监管。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全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生产条件差,产品质量档次不高、标准水平低,可靠性不强;个别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质量安全隐患多;少数生产经营者特别是一些小作坊偷工减料,掺杂使假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我们必须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多管齐下,切实解决;要力争通过这次专项整治,全面加强全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基层基础工作,全面强化广大企业和生产经营者的质量责任,全面增强全社会的质量意识,努力把我区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扎扎实实推进专项整治

国务院和省、市部署的这次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给我们提出了非常明确的整治任务和目标,具体到我区实际,就是要着力加强农村和城乡接合部等重点区域、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等重点单位、农产品和食品等重点产品的集中整治。质监、工商、农业、卫生、商贸等职能部门要按照我区实施方案的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严把产品准入关、源头关、货架关、餐桌关,全面加强各种涉及居民群众人身健康安全产品的全过程监管。

第一、要结合实际,明确本部门专项整治的目标和任务。质监市中分局作为这次专项整治的牵头部门,在搞好组织协调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标准体系,要求企业能够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杜绝无标生产;要加强监督抽查,积极开展以抽查为主要方式的产品监测工作,防患于未然,杜绝区域性质量问题的发生;要以违禁使用添加剂、标识标注不合格、无证生产等各种违法行为为重点查处对象,加大对生产加工假冒伪劣食品的查处力度,坚决杜绝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工商市中分局作为产品在流通领域的主要监管部门,要进一步整顿规范全区食品流通秩序,严格食品消费的监督和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制度,监督各商业企业要把好验货关,对严重的违法行为要坚决查处并曝光。区卫生局要将加强大中型餐饮业和集体食堂卫生管理作为当前的工作重点,要求餐饮单位和集体食堂切实开展自查自纠并及时消除本单位的食品卫生安全隐患;要加强所属医院、社区门诊的药品监管,确保群众用药安全。区农业局要重点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组织实施产地产品一体化认证,并对已认定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情况加强日常监管;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及时控制问题产品危害与影响;要建立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监测和信息通报制度,对常用农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品种实施例行监测,有效打击经营假冒伪劣和违禁药物行为。

安监、商贸、公安、监察等有关部门及各办(镇)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配合牵头单位开展好此次专项整治行动。

第二、要标本兼治,采取强有力的工作措施。这次专项整治的各项措施不仅要管当前,解决突出问题,还要管长远,做到标本兼治,因此必须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严格检查。要抓住重点产品、重点单位和重点区域,进行拉网式检查。对生产加工和经营者违法违规使用原料、辅料、添加剂和农业投入品的行为,要从源头上采取断然措施,坚决予以纠正和查处。二是加强治理。对违法行为要处罚,不符合规定的要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要坚决取缔;对管理薄弱的企业,要加大日常监管和巡查力度;对制假售假的企业,要依法处理,并列入"黑名单"向社会曝光。三是强化监管。严格实施国家各项强制性标准,严格准入许可,严格各个环节的全过程监管。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生产者必须负责召回,销售者必须停止销售。总之,要把专项整治与加强全过程监管结合起来,把执法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使每一项工作措施既能迅速见效,又能发挥长远的作用,收到长远的效果。

三、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确保专项整治取得实效

这次专项整治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办(镇)、区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整治方案要求,周密部署,密切配合,稳步推进,把行动方案一条一条落到实处。为此,我提四条要求。

第一、切实加强领导。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区政府成立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各办(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小组,要把专项整治列入本单位重要议事日程,抽调得力骨干,组建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亲自过问,分管负责人要直接抓,要研究制定行动方案,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并及时将专项整治进展情况上报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二、健全工作责任制。这次专项整治,国务院明确指出,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要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负总责,生产经营者是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因此,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各办(镇)一定要切实发挥好作用,对专项整治的各项措施,都要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增强行动方案的执行力,提高有效性。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发现和消除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街道、社区、单位及个人。要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突出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或因此发生恶性事件的地方,要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对监管不力,失职渎职、包庇纵容制假售假活动的,要依法严肃处理。

第三、搞好协同配合。在专项整治中,各办(镇),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既要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加强沟通,相互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要按照区政府统一部署,围绕整治方案确定的目标和重点,做到令行禁止,密切配合,搞好衔接,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监管网络,消灭监管盲区。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最近区里正在开展安全整治大检查,与我们现在开展的这项工作具有很多共性,这两项工作的牵头部门要搞好协调配合,互相补位。

篇9

1创新体制机制,强化“产出”优质畜产品

1.1创新生猪“准出制度”,严把出栏关2011年,宁波市农业局《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等四项制度》(甬农发[2011]90号),主要包括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制度、巡查制度、监测制度和生猪准出制度等,通过强化养殖环节的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力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准出制度主要包括:一是签订告知承诺书。明确养殖场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的责任主体,对出栏的动物质量安全负总责。二是建立“自查自检”制度。养殖场设立“质检员”,对每批出栏生猪,自查养殖档案、免疫用药等情况,自检盐酸克伦特罗等“瘦肉精”指标,合格后出具《生猪质量合格证》,凭证申报检疫。该制度明确了养殖场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强化了养殖生产行为的自律,将监管重心上移到养殖环节,开创了该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新模式。2011年,该模式率先在2000头以上规模猪场实施;而后范围逐步扩大,2014年底全市年存栏生猪500头以上、出栏肉牛2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已基本实现准出“全覆盖”。通过市级培训考核,已有300余名养殖场质检员持证上岗。该制度具有养殖场易操作、信息易追溯、乡镇易把关、县市级易监管等特点,有效地构建了市、县、乡三级监管和养殖场自我把关相结合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据调查,2014年该市共自检“瘦肉精”约3.6万批次,累计约120万头生猪通过自查自检合格后出栏,占全市同期生猪出栏总量的75%以上。

1.2创新兽药使用GUP制度,严把用药关在深化兽药生产管理规范(GMP)和兽药经营管理规范(GSP)的基础上,宁波市于2014年6月出台《兽药使用质量管理规范(GUP)试点工作方案》,旨在规范养殖场(户)和动物诊疗机构的兽药购入验货、存贮和使用等环节。该规范的主要做法:一是进货把关。首先需要兽药供货商持授权书等资料进行网络备案,养殖户购入兽药后需网络验证后方可入库,确保兽药来源正规。二是规范存贮。通过药房改造,兽药按处方药、非处方药和中药饮片等分类存放,合理划分合格区、待验区、不合格区等,分别用绿色、黄色、红色明显标识;保证兽药存贮所需温湿度、防霉防潮等各类条件,便于兽药查找、养护和管理。三是合理使用。兽药领用需兽医主管签字审核,强化记录等痕迹管理,处方药需执业兽医处方笺,及时录入智慧畜牧业系统;对于尚在休药期的动物出栏时由手机智能提醒,不断强化兽药的动态使用监管。2014年8月,该市选取了13家规模养殖场率先试点,2015年5月将试点扩大到10家三级动物诊疗机构,经过半年多的试点运行,13家养殖场的兽药仓库改建工作已顺利完成,网络系统已登记报备兽药信息2000余条;养殖场录入购药信息500余条、兽药使用信息2500余条、报废兽药50余条,初步实现了对200多种常用兽药的在线实时监管,累计有50多个兽药品种因未在该市农业投入品监管平台登记而无法销售;进一步保证了该市兽药来源清晰可溯,为兽药GUP管理在全市范围内的推广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为提升该市兽药监管水平探索了新思路。

1.3推进养殖“两化工程”,严把生产关畜牧业“两化”(标准化、生态化)水平,在规范畜禽养殖生产、减少疫病传播、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中意义重大。2008年该市成立畜标委,编制《宁波市畜牧业标准体系规划(2011~2015)》,收集国家、行业、省级相关畜牧业标准331项,制定《安全优质猪肉》等市级畜牧业地方标准22项,指导建成生猪标准化养殖场68家,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17家、省级31家、市级149家。2015年该市启动“两化工程”,计划用三年时间,促进畜牧业控量减排生态化建设,每年安排资金1500万元,创建示范场600家。同时,结合农业产业基地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无公害产地和产品认证等工作,以示范促提升、以提升保安全,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宁波地产畜产品,保证畜产品质量安全。

2完善监督抽检,强化“管出”安全的地产畜产品

2.1科学统筹部、省、市三级例行监测例行监测是掌握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为监管决策提供有效依据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该市统筹安排部、省、市三级一年各4次的抽样监测,抽样覆盖每个县市区和各类畜产品,科学配比各类抽样比例,重点加强养殖、屠宰环节本地畜产品监测,适当掌握流通环节的重点畜产品情况。2014年共抽检样品1331批次,其中猪尿样377批次、猪肉230批次、猪肝313批次、禽肉128批次、禽蛋151批次和生鲜乳104批次等,合格率达99.6%;开展“瘦肉精”监督抽检38165批次,其中养殖环节21083批次、屠宰环节15355批次和其他环节1727批次,合格率为100%。2015年计划抽检1412批次(部级400批次、省级212批次,市级800批次),监测任务较上年增加7.3%。主要监测磺胺类、β-受体激动剂类和氟喹诺酮类等19个项目。同时,在部、省监测基础上,加测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强力霉素、氟苯尼考、替米考星、阿莫西林和氯霉素等项目,第二季度在禽肉和猪肝中加测硝基呋喃类代谢物(AOZ、SEM、AMOZ和AHD),确保能够如实掌握本地产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

2.2切实推进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在日常定期巡查和不定期抽查的基础上,该市积极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百日行动”、“瘦肉精”、生鲜乳和兽用抗菌药专项整治行动等,对饲料、养殖和屠宰环节进行重点整治,通过拉网排查、抽样监测、联合执法等,查找存在的漏洞和安全隐患,及时整改提高;重点查处畜禽养殖、收购贩运等过程中使用“瘦肉精”和“三聚氰胺”等违禁物质、非法收购运输生鲜乳、随意丢弃及经营病死动物等违法行为,必要时移交公安机关处理。2015年市农业部门汇同市场监管、公安等多部门联合开展“肉品质量安全百日行动”、“餐桌安全治理行动三年计划”等,严查来源不明肉品,形成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高压态势,最大程度保障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2.3大力推进病死动物“统一收集、集中处理”体系建设,严格病死畜禽规范处理一是9区(鄞州区等,生猪饲养量占全市30%)病死动物,由市无害化处理厂进行统一收运处理,区级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负责病死动物收集点建设和运营监管。二是5个畜牧主产区(余姚等,生猪饲养量占全市70%)分别自行建设年总处理能力1000t以上的中型无害化处理设施和病死动物收集点。目前,市级无害化处理体系已平稳运营2年,已建成区级无害化处理收集点41个(其中鄞州31个、北仑4个、海曙、江东、江北、镇海、杭州湾新区、东钱湖各1个),已处理病死动物2000t,处理彻底,效果显著;各县无害化处理中心已基本建成进入验收阶段,计划建设收集点144个,已建115个,待建29个,无害化处理网络体系构建已基本实现。“统一收集、集中处理”模式,不但解决了病死动物无法处理和处理不彻底的难题,而且强化了病死动物的监管,结合补贴发放,基本杜绝了病死动物随意丢弃贩卖的现象。

3创新智慧畜牧业系统建设,强化畜产品全程可追溯

篇10

一、主要内容

(一)土壤环境安全保障总体情况

2019年,县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强化土壤污染源源头管控,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努力保障土壤环境安全。本年度未发生因耕地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超标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事件,未发生因疑似污染地块或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不当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事件。

(二)基础工作开展情况

1.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安排部署情况。根据省、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要求,县制定印发了《县土壤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并成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土壤污染防治的各项决策部署,指导和协调推进全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研究解决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重大事项。各乡镇、各部门严格按照职责分工,协同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2.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目标责任书签订情况。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和《县土壤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确保完成2019年度全县土壤污染防治目标任务,根据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行业及筛选要求,我县市级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3家,县政府与3家土壤环境重点监管单位签订了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明确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县政府对各项任务进行层层分解,严格按照市级监督考核要求推进落实。

(三)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满分15分,自查得15分)

根据《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要求,确定重点行业企业3家,布设点位11个。积极配合相关单位完成全县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调查清单筛选上报工作,组织相关部门技术业务人员参加了全省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技术培训,参训人员对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有了清晰地认识,学习了相关技术规定、工作规范,掌握了点位核实的工作要点,有针对性地为全县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源头预防(满分24分,自查得分24分)

1.涉重金属行业污染防控情况(自查得分9分)。我县每年开展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未发现我县辖区内有涉重行业企业。

2.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环境整治(自查得分5分)。我县辖区内一般固体废物企业有五家,均属于季节性生产企业,2018年工业固体废物主要为炉渣10327.7吨、薯渣5916.88吨和污泥137.28吨,炉渣大部分销往外单位修路、建筑等综合利用,少部分本单位综合利用和贮存,无外倾外倒、随意堆放现象;薯渣全部销售给养殖户,用于畜禽养殖饲料;污泥全部运往垃圾填埋场填埋;我县辖区内涉及的危险废物主要为医疗废物,县洁卫医疗废物处置中心2018年处置感染性医疗废物121.729吨,处置损伤性医疗废物31.03吨,共计处置医疗废物152.759吨,消毒处置后的废渣全部运往垃圾填埋场填埋。2019年的正在统计当中。

3.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自查得分2分)。我县在近3年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成效,耕地质量提升行动、化肥零增长行动工作基础上,根据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现状,进一步推进取土化验、田间试验、配方制定和指导服务等工作,统筹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2019年,推广配方施肥技术240万亩,使配方肥使用面积达到86万亩,全县完成取土化验392个,田间试验5个,耕地质量等级持平或提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85%以上,全县肥料利用率达39%以上,农用化肥使用量增幅低于0.6%。

4.废弃农膜回收利用情况(自查得分3分)。一是继续建设回收网点。县废旧农膜回收由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牵头负责,相关部门配合,已在全县设立19个收购网点,网点设在全县28个乡镇,并结合县农膜使用量不均匀的实际,在适宜设流动收购点的地方设置了流动站点。二是建设加工企业。县已建成并享受省级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专项补助资金的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6家,其中较大型加工企业2家,职业收购贩子30多人,季节性临时贩子40多人,2019年年回收量达5000多吨,回收利用率达80%以上,现已形成了田间回收有网络,生产加工有设备,产业发展有龙头,市场营销有平台的产业模式。

5.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情况(自查得分5分)。2018年,省上下发我县农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47处,经排查柴家门镇10处为生活垃圾已全部清运;甘沟驿镇15处为移动式垃圾箱不属非正规垃圾点已进行日产日清;郭城驿镇1处位于郭城文化广场区域,没有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河畔镇2处经排查分别是垃圾收购点和固定垃圾收集点,已组织人员全部清运,垃圾收购点已劝导收购点工作人员对收购的垃圾进行分类整理;侯家川镇3处为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已全部清运;会师镇2处,其中东河村1处为钢材加工厂,不属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南咀村一处为会师大道征迁建筑拆除垃圾,已清理完毕;汉家岔镇4处为开放式垃圾箱,已进行日产日清;头寨子镇3处为开放式垃圾箱,已进行日产日清;新添堡乡5处,其中4处为开放式垃圾箱,已进行日产日清,1处为建筑垃圾已全部清运;翟家所镇2处,其中1处为开放式垃圾箱,已日产日清;1处为建筑垃圾已全部清运,累计清理垃圾85.45吨。

(五)农用地分类管理情况(满分27分,自查得26分)

1.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自查得分4分)。为积极响应国家级各部门的政策、方针,切实保护土壤环境,防治和减少土壤污染,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2013〕7号)、《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的通知》(环发〔2013〕46号)和《市环保局关于编制〈土壤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作方案〉的函》(市环函发〔2015〕24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县实际,在我县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详查工作,制定印发了《县土壤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

2.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治理与修复(自查得分11分)。

加强土壤肥料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提升检测化验能力。县农技中心成立耕地质量提升和化肥减量增效工作专家指导组,提出具体技术方案,开展指导服务,把各项关键技术落实到位。各地分区域、分土壤类型提出耕地质量建设和污染耕地治理的技术方案,开展指导服务,落实关键措施,提升耕地质量,确保技术人员能够准确掌握、熟练应用新技术,为项目区实验示范技术不走样,显著增产、增效奠定基础。

3.重度污染耕地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自查得分11分)。按照“以水带肥、以肥促水、水肥耦合、高效利用”的技术路径,根据不同地区气候特点、农业种植方式及水肥耦合技术要求,重点在镇、镇、镇、镇、新塬镇、刘家寨子镇、草滩镇、四房吴镇、新庄镇、汉家岔镇、柴家门镇、甘沟驿镇、河畔镇、白草塬镇、郭城驿镇、土高山乡等16个乡镇选择荷兰豆、甘兰、辣椒、西蓝花等大棚设施蔬菜生产,水肥一体化技术覆盖塑料大棚3万座。鉴于文丘里施肥器损压严重、注肥时间长,压差式施肥罐供肥不均匀等诸多施肥问题,首部枢纽选择配置“加压式注肥泵+施肥桶”组装配套的简易可移动式轻简化施肥装置,能够快速均匀注入水溶肥,解决了传统施肥肥料浪费利用率不高、费工费时。每户示范户共4个棚,配置一套首部枢纽(加压式注肥泵+施肥桶),覆盖种植农户7500户。

(六)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满分20分,自查得19分)

1.疑似污染地块名单建立情况(自查得分10分)。根据省环境保护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关于做好全国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工作的通知》(甘环发〔2017〕159号)要求,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开通了管理账号,实现了多部门联动监管及信息共享。我县以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开采、石油加工、化工、焦化、农药、电镀、制革等行业为重点,对照重点行业企业筛选原则,由生态环境局会同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全面排查确定疑似污染地块,我县辖区内无疑似污染地块。

2.土地征收、收回、收购等环节监管情况(自查得分5分)。

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年度计划,落实用地项目预审制,限制其它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报批,积极将集体建设用地指标用于保障乡镇村公共设施、扶贫产业及农民宅基地建设。认真执行“两规定、两规范”,严格出让程序,对工业、住宅等经营性用地一律以“招拍挂”方式出让。

3.暂不开发利用污染地块环境风险管控情况(自查得分4分)。

严格排放重点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对需要新建的土壤污染防治设施,严格落实“三同时”管理制度。对重点行业企业用地用途拟变更为居住和商业、学校、医疗、养老机构等公共设施的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中重点说明土壤环境质量调查现状和风险评价结论,并有针对性提出土壤污染防治相关要求。

(七)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满分7分,自查得7分)

经排查,县没有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应用试点情况。

(八)落实各方责任及公众参与(满分7分,自查得6分)

1.部门协调配合(自查得分2分)。充分利用县现有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相关组织领导机构,成立了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多部门参加的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办公室设在市生态环境局分局,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督促检查全县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情况。有关部门按照其在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中的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共享数据信息,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督促和指导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展工作。

2.环境信息公开(自查得分2分)。在政务网站上提供了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受理机构以及公布联系方式,及时妥善地处理公众直接向市生态环境局分局提出和县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转办的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事项,2019年度县环境保护局受理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和不予公开政府信息数量是0件。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引起的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数量是0件。

3.宣传教育(自查得分2分)。规范土壤环境信息,建立土壤环境监测信息报送和统一制度。建立县土壤环境信息管理平台,利用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结合“六五”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土壤日等主题宣传活动,普及土壤污染防治相关知识,加强法律法规政策宣传解读,营造保护土壤环境的良好社会氛围,把土壤环境保护教育融入学校、工厂、农村、社区等环境宣传和干部培训工作,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和支持土壤环境保护。通过热线电话、公众信箱、社会调查等方式及时了解公众意见和建议。

(九)地方特色、经验和成效

大力开展大棚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节水效应研究、加强示范推广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在镇,镇,镇、镇选择荷兰豆、甘兰等大棚蔬菜,开展水肥一体化技术、高效施肥技术、水溶肥科学利用技术示范应用工作,带动化肥减量增效新技术新产品大面积推广应用。

二、存在的问题、困难及有关建议

(十)存在的问题、困难

一是基层土壤环境监管能力薄弱,相关部门没有土壤污染防治与保护的专业人才、仪器设备。二是全社会对土壤环境保护意识不够,法律意识不强。好生态应该“水气土”共治,“雾霾天”能看得见,“水污染”也能看得见,唯独土壤污染看不见。因此,土壤污染容易被忽视,而土壤影响过程漫长,危害性极大,不但影响农产品安全,还会影响到生物多样性,最后影响到整个生态产业链。三是土壤污染底数不清,相关法规依据不健全,基层土壤污染防治能力培训跟不上需要,土壤污染防治缺乏专项资金。四是因县级财政困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资较大,全县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仍未配套建成。五是农药使用过程中,存在农药过量施用情况,农药包装物收集管理不规范,对土壤环境造成了一定污染。

(十一)有关建议

一是加强相关部门每年定期培训与土壤污染防治与保护相关的专业性人才。二是加大科技支撑,及时跟踪国家的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技术名录。三是规范土壤环境信息,建立土壤环境监测信息报送和统一制度。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将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做好土壤污染详查、状况评估和土壤修复治理工作。

一是大力开发利用优质有机肥,限制大化肥和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量,实现大化肥用量“零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