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运营实习报告范文

时间:2024-03-26 11:45: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子商务运营实习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子商务运营实习报告

篇1

在明确定位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就可以继续确定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实践”、“课程管理和考评”等相关内容,从而构建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

(一)课程设置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按照精要、实用的理论教学体系,能力主导的实践教学体系,全方位渗透的综合素质养成体系的三大体系进行设置。营销、管理、网站开发和维护、信息处理等方面都要有所体现,尤其是营销、管理、信息处理等课程在实践教学中更要努力引进新内容,保证知识不断更新,使实践能力要求始终与社会需要保持一致,实践效果能满足企业实际需求。

(二)教学实践

教学主要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构成。理论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实践教学以技能、技术培训为主。由于电子商务很强的应用性,实践环节也自然地成为教学环节中的重要部分。学校采用的实践教学方式一方面是实验室实训,另一方面是校外实习。要加强实践教学,除了实验室实训和校外实习方式外,还必须搭建相应的实践环境,把校内实训企业化,把校外实训教学化。

校内实训包括生产性实训和非生产性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可以注册公司;校内非生产性实训可以是模拟教学软件实训或工作情景仿真(工作室)模拟实训。电子商务专业实验教学是通过软件模拟操作,使学生对电子商务的实务运营有较深刻的认识,以达到电子商务实践环节要求。模拟实验需要涵盖电子商务的典型模式、网络营销、网络贸易、电子合同、物流管理、网上银行、电子钱包、网上证券、EDI中心、自助建站开发平台、企业网站创建、企业内部工作等环节的运作,还要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与实际紧密联系,真实地模拟出实际操作的关键环节。所谓工作室是在校内实训基地设置电子商务运营所涉及的所有工作部门的真实的岗位,对各岗位任务进行说明,同时对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说明,进行应用全面的专业综合训练。由营销、物流、网站建设等多名相关学科教师共同上课,让学生充分了解工作过程中的所有工作岗位任务、掌握完成任务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每一个工作部门进行轮岗实训,掌握每一岗位的技能。同时,还要对每一个工作过程进行见习,对实际工作情景进行了解。

校外实训包括岗位实训和实习。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短期实训,并由实训指导教师或聘用工作单位的一线专业人员进行指导教学。实习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时间为一学年。由于电子商务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其发展程度和地区的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实习选择发达城市为突破口,在省内及发达地区建立实习就业基地,采用订单实习、顶岗实习、顶岗就业实习、自主实习、创业实习等多种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进行实习工作。实习期间制定实习教学计划,安排专业教师或实习单位的专业人员进行实习指导。

二、课程管理和考评

严肃认真的课程管理才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都应加强管理。课程管理主要包括过程管理和考核方式管理两个方面。过程管理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理论课程可以通过布置课后作业的方式管理体现学生学习和锻炼的过程,实践环节可以通过让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实习报告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是检验教与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应实现最大限度仿真模拟职业行为与标准进行考核;实现对教学与实训的全过程实施考核;实现学生全员参与考核。

考核手段与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实现立体化、多元化和网络化。例如电子商务课可以让学生提交一个作品,作品可以是一个淘宝网店,也可以是网店中的某个宝贝或店标、公告等的技术技巧的操作示范。这样更能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创业兴趣,激励学生课下去自学、研究。再比如营销课可以通过让学生提交调查报告、某产品销售方案等方式进行考核等。合理的考核方式不仅能准确的评价教与学的实际水平和效果,更能反过来促进教与激励学。

篇2

按照山东财经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总体培养目标定位,我们在对社会人才需求、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培养目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信息技术与商务融合,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电子商务专业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具体来说,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计算机、电子商务等方面知识,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站网页设计、网站建设维护、企业商品和服务的营销策划、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项目管理、电子商务活动的策划与运作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根据学生兴趣分电子商务开发技术和电子商务运营管理两个专业方向进行培养。

2构建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由于电子商务的变革几乎涉及人类经济生活的所有方面、所有层次,而不同方面和层次又各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这就使得企业、社会对于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元化的。因此,普通高校应该按照社会和企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本校的办学风格和特色,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合理规划和定位,把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放在教学的核心地位。电子商务学科的特性和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决定了电子商务教学必须创新教育教学理念,采用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构建电子商务专业“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多维度、模块化、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我们在对高等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分析和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预测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变化,在深入研究电子商务专业的知识体系、技能体系和专业胜任能力基础上,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能力分解目标将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5部分。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闭环、迭代的过程(如图1所示)。需要根据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结果反复修订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其他几方面内容。2.1构建多层次、动态化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它应该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是动态化的。构建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必须以电子商务技术发展和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要求为背景,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专业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创业精神教育为主线,确立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目标是:基本认知能力—专业胜任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2构建层次化、模块化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具体实现,是一个层次化、模块化的体系。电子商务专业应用性较强,为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实践教学活动包括基本认知性实践、专业综合性实践和创新创业性实践,通过三类实践教学活动的递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创业奠定基础。实践教学环节由课程实验、素质拓展与职业技能培训、课程设计、学年论文、研究设计型实验、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科技创新活动、专业综合实训、创业教育与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模块组成,各模块之间的功能相互衔接、互补互动。2.3构建科学规范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包括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制度管理和质量监控。2.3.1实践教学组织管理由学校对实践教学进行宏观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各二级学院作为办学实体,具体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工作。2.3.2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为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应在实践教学环节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制定“开放性实验教师守则”“开放性实验学生守则”“仪器设备保障与管理办法”“开放性实验考核办法”和“开放性实验室管理制度”等教学管理制度;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和开放实验管理系统。2.3.3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建立由教学实验考核办法、课程设计考核办法、学生实习考核办法、毕业论文(设计)考核办法等环节构成的一整套开放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践教学质量监控的对象包括实践教学人员和学生两部分:对实践教学人员的监控内容主要有出勤、工作态度、完成实践教学工作量、教学总结等;对学生的监控内容主要有出勤、学习态度以及实验报告、调研报告、实习报告等完成情况。2.4构建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由师资队伍、实验室软硬件设施和教学环境3个方面组成,对实践教学起着支撑、保障作用。2.4.1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因此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指导教师既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没有高素质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任务和目标完成质量难以保证。因此,“双师型(讲师+导师)”教师队伍建设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一是立足于内部挖潜和培养,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教师进修学习,提高学历、学位、学识,尽快让教师从单一的课堂讲授型向讲授和实践结合型转变,鼓励教师进企业,顶岗实践,鼓励教师到行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拿第二证书,申报第二职称。2.4.2切实规范和完善实验室建设按照规模、结构、质量、效益上一个新台阶的发展思路和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有关要求,集中力量与条件建设好电子商务专业实验室,深化“人、机、教师、实训室合一”的实验环境建设,为提高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2.4.3建立与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要确保各种实践活动按计划进行,有步骤地组织学生到已经建成的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现场教学、间歇性实习、毕业实习或毕业设计。突破仅限于感性认识、技能训练的旧模式,使之成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教育训练的课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要建设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改善实习条件,健全实习管理规章制度。尽可能做到同实习单位相关工作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取得校外实习单位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实习工作,努力把实习基地办成教改实验基地、生源基地、毕业生就业基地。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建设已成为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其成功与否决定着实践教学的成败。2.5构建多主体、多层次、高效的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实践教学质量是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具有导向功效,建立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多、范围广,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应具有实效性、可行性、动态性、多元性等特点。因此,应当建立一个多主体、多层次、高效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实践教学工作水平的综合评估、实践教学的专项评估、各教学环节随机评价等,形成长效评价机制,在不断的双向反馈中对实践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进行改革。

3总结

篇3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等文件精神,为深化校企合作,探索系统培养应用型高端技能型人才制度,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善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提升外贸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在学院的统一部署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和商务英语专业负责人和骨干教师,于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分别对湖南长株潭地区的典型外经贸企业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查的结果表明:目前很多外贸企业不了解学校,学校也不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学校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有一定差距;学校强调按照岗、证、课的模式安排课程,要求学生报考相应的报关员、单证员、报检员等资格考试把学生培养成具备某一岗位或相关岗位群的单一技能型人才。但是根据我们对湖南长株潭地区外贸企业的调查,大部分外贸企业由于业务量不大,会从控制成本角度出发减少岗位设置,相应地要求外贸人才要具有较为全面的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而这种过分强调单项技能培养的模式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应用能力,无法满足这些企业的需求,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胡卫中等人对浙江省国际贸易相关企事业单位开展调查也表明了用人单位对国贸人才各方面的能力要求都比较高,其中,一般能力较专业能力更重要;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是用人单位评判国贸人才能力的主要指标。国贸专业学生仅仅熟练掌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企业需要的是国贸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本次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的现状,我院成立了由企业一线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本质”来确定国贸专业定位,经过一年多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制定了“124”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构建“双证融通、能力本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并将研究的初步成果在2012 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了充分的应用。

二、构建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决定着高等性与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所以以“市场需求为目标, 就业为导向”一直以来是高职国贸专业的办学核心与根本任务,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以“以能力为本” ,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能力,主动顺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实现基于STC 理念的国贸专业、电子商务和商务英语、三个专业的相关课程进行有机整合为学生实现“学校到职业生涯”的转变创造良好条件,培养集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质三位一体的立体化职业人才。

三、构建“双证融通、能力本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根据对长株潭地区国际贸易企业行业企业的市场调研确定企业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对接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格,形成了本专业“124”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教育规律以基于工作过程和项目导向方式重构知识、能力、素质以形成专业课程体系。

2、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

专业体系的整体设计围绕“能力”为中心,针对国际贸易的职业岗位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把课程体系分成3个一级模块课程、7个二级课程模块、52个科目课程。其中一级模块为基本素质课程模块、双证融通职业能力课程模块及职业定位顶岗实习课程模块。基本素质课程模块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开设的课程包括:法律基础与思想品德修养、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用文写作、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英语、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原理以及采购管理等。双证融通职业能力课程模块下设职业资格证考证课程模块针对岗位群的核心技能开设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外贸跟单操作、国际货运、外贸业务操作、进出口货物报关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职业能力实习实训课程模块根据企业对人才的复合型要求开设了相关专业课程如企业物流管理、消费心理学、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等;职业能力拓展课程模块(选修课)主要是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开设的课程如:会计基础、文学赏析、广告策划、社交礼仪、市场营销策划等课程;在职业定位顶岗实习课程模块中举行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就业指导专题讲座等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很好的规划以期完成职业定位专项模块,通过设计方案、毕业作品、实习报告等总结在顶岗实习中的经验与不足。

四、高职国贸专业课程体系的实施

在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体系构建完成后,我院在2012级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进行了应用,在实施过程中还对教学方法、师资结构、外语能力培养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做了调整,以期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成为全省有一定影响和鲜明特色的品牌专业。

1、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我院在教学上要求教师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比如采用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任务驱动法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利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开发网络课程;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课堂,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方式,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让学生独立获取信息、独立计划、独立决策、独立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展示、演示和学生分组操作并行,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获得工作过程知识、技能和经验,实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

2、实现教师队伍的多元化

目前很多学校的国贸专业教师都是单纯的学术型教师,比较习惯于按学科体系组织理论教学,具有一定外贸职业经历和职业资格的专业教师所占比例较小。我院领导在意识到这点后,积极加大引进国际贸易企业中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学工作的投入,自2011年以来具有职业经验的国贸专业教师已经占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还让部分教师利用假期下企业锻炼,完全投入到企业的正常运营中,锻炼结束后企业给出评价结果来激励和鞭策后来人。此外我院和美国劳伦学院合作积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教师出国进修相关专业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教学经验以及外语,力争专业核心课程全部实现双语教学。

3、构建外语课程群

在调研的过程中,很多外贸企业对外语的要求都比较高,在以往的招聘企业中也要求学生能进行一定的商务交流,但是我国的高考制度决定了高职学生的英语水平整体不高,针对高职毕业生普遍存在的口语交流障碍,我们在课程设置上除保留原来的大学英语、外贸函电这些英语课程之外,还增加了英语听、说、读、写课程以及一些对其他语言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选修其他外语(如日语、韩语、法语、西班牙语等),由经验丰富的外籍教师执教,使学生在良好的语言氛围中轻松掌握。并对部分课程开展双语教学试点。另外对和英语相关的课程如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也充分发挥我院外语的优势要求老师采用英语教学,教学生学会如何在全英文的电子商务平台上信息、进行商务采购、寻找潜在客户和市场、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获取订单、实现支付等一系列活动,实现电子商务和外贸流程的有机结合。

4、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

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传统的单一的考试评价制度已经不能很好地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提高程度,我院国贸专业对高职课程的评价标准进行改革,实施“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标准,采用项目评价、阶段评价、目标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强调教学过程,并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考核,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能力形成的过程;这从根本上杜绝了学生在考试前“临时抱佛脚”或者在考试中作弊的现象,对学生系统掌握知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5、建立基于企业实战体验的全真贸易实训环境

在调研过程中,外贸企业明确指出我院的实习实训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企业的实际操作过程进行仿真、模拟,但是具体的企业由于不同的作业内容,作业流程也会不同。校内实习实训在一定程度上只能让学生了解所有企业的作业流程,但是与具体就业的企业要求还是有明显的差距。因此,国贸专业要想使培养的学生尽可能的符合企业需要,应该参与企业,在企业中建立专业实训室,同时学院仿真的实训室可作为企业新近员工培训的场所,从而实现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共享实训设施,促进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在这种全真的贸易的环境中,学生将对真实的客户进行出口报价核算、交易条件磋商、买卖合同签订、信用证审核与修改、报检通关、办理保险以及相关单据制作与审核等业务板块,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出易的全过程,而且能通过谈判、签约、履约、结算等环节的操作,系统、规范地掌握外贸业务的主要操作技能这对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培养操作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锻炼和培养学生在国际商务环境中的团队合作、灵活应变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业务素质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篇4

1. 培养目标的内涵培养目标是学校教育目的的具体化,一般根据培养对象的特点与需求来制定,但是由于学校类型与层次的不同,也体现一定的差异化。从培养目标的构成要素来看,包括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具体要求,即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拓宽知识视野和扩大知识范围;通过学习和社会实践,培养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公民道德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

2. MBA 项目的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硕士 (MBA) 诞生于美国,培养了为数众多的优秀工商管理人才,创造了美国经济发展的神话和奇迹。我国于 1991 年开始引进 MBA 教育项目,目前已有 236 所高校获批此项目,占我国普通本科院校 702 所的 34%。工商管理硕士 (MBA) 是一种专业硕士学位教育,专业型研究生与学术型研究生最大的区别在于“特定的职业指向性”和“职业性与学术性的统一”。因此,在 MBA 培养目标定位上,必须围绕工商管理人才的职业指向性来确定,著名管理学者席酋民 (2002) 认为 MBA 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实用型管理人才为目标的研究生教育模式。我国不同类型的高校,在 MBA 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上,应当根据各自学科群优势,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才培养宗旨,注重对学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注重创新精神和国际化意识的培养,并以此建立特色化的品牌形象,将符合一定条件的生源,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企业认可的高级管理人才。

3. 农业院校 MBA 的培养目标

目前,我国农林类本科院校有 41 所,但只有 11 所农林院校开办了 MBA 项目,占 27%。对于农业院校 MBA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朱晶、温思美 (1999)较早地介绍了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农业企业工商管理硕士”的教育培养情况,认为农业院校 MBA 的培养目标是为农业及其相关企业培养富有创造性和竞争性的人才,要求学生通过两年的课程学习,掌握一般的企业管理的综合知识和实用技能,了解农业及其相关行业的特点,为今后在竞争日益激烈、情况不断变化的农业和食品行业中担任高级管理工作做好准备[4]。目前,我国已经开办 MBA 项目的农业院校也结合学校特色与学科优势,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培养目标。湖南农业大学 MBA 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特别是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以及湖南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熟悉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商业道德,具有企业公民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创业精神,善于沟通与合作,具备组织协调能力与经营管理技能,能在工商企业尤其是涉农企业中胜任管理工作的中高层次应用型综合管理人才。

二 课程教学模式

1. MBA 课程体系设置

从 MBA 教育培养的目标定位来看,它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管理人才,课程设置必须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全国工商管理硕士 (MBA) 教育指导委员会对 MBA 课程设置规定了一些必须开设的核心课程,如管理经济学 ( 或经济学 )、组织行为学、数据模型与决策、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与信息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等 10 门核心课程中至少选修 8 门,学分上至少要修满 45 个标准学分,专业课 ( 不含政治、英语 ) 学习应不少于 600 学时。

湖南农业大学按照专业培养目标和全国工商管理硕士 (MBA) 教育指导委员会的相关规定,工商管理硕士 (MBA) 课程包括基础课、核心课和选修课三个模块体系。

(1) 基础课模块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管理学、工商管理硕士英语三门课程,每门课程 32 学时、2 个学分;本模块设置是按照循循渐进、由浅入深的知识学习逻辑,让学生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商务英语知识,为后面学习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核心课程模块按照全国 MBA 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工商管理硕士 (MBA) 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若干基本要求规定,设置了管理经济学、组织行为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生产与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战略管理等 9 门核心课程,每门课程设置了 40 学时、2.5 个学分,知识体系涉及企业的战略、财务、营销、组织行为 、信息系统等。

(3) 选修课程是各高校根据培养目标自行设置的,湖南农业大学 MBA 选修课程体系包括专业选修课和方向选修课两大模块,其中专业选修课设置了电子商务、管理沟通、公司治理、创业管理、商法、企业社会责任等 6 门,每门课程设置了 32 学时、2 个学分,要求 MBA 学员必须完成其中 5 门课程学习;方向选修课按照农业企业管理、企业战略管理、营销与商务管理和会计与财务管理 4 个研究方向设置了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农产品营销、竞争情报、跨国公司经营管理、竞争战略、战略薪酬管理、企业危机管理、企业财务管理诊断、税收筹划、资本运营理论与实务等 11 门,每门课程设置了 32 学时、2 个学分,MBA 学员可以根据研究方向选修其中的 3 门课程。

2. 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 MBA 学员主要来自企业界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特点,课堂教学要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教学方法的应用。湖南农业大学 MBA 培养方案规定,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启发式、案例式、互动式和研讨式等教学方法,授课内容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际应用,重视培养 MBA 学员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上,主要选用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商企业经营案例,尽可能多地安排课堂讨论。对成功的企业,学习其优秀的管理思想,体会成功的经验;对亏损的企业,分析调查,对症诊断,开出“药方”——提出扭亏增盈的措施,然后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达到真正锻炼的目的 [6]。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采用提纲挈领领式的教学方法,以实践问题为导向,以理论指导实践为原则,充分发挥 MB A 学员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员本身的资源优势,从实践中来,经过理论升华,再回到实践中去。此外,湖南农业大学 MBA 培养方案在核心课程的授课中,明确规定了每门课程要配备校外导师或企业家参与授课或作相关的专题报告,时间上要求为 8 个学时。

三 实践教学模式

专业实践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5]。实践教学模式就是通过设置一定的实践环节,让 MBA 学员参与各项实践活动项目,培养其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湖南农业大学 MBA 实践教学模式包括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实践教育形式改革等。

1. 实践教学环节设置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学术活动、团队训练和管理实践等项目,学术活动的主要形式有听学术报告 ( 讲座 )、参加学术研讨会等,要求 MBA 学员在读期间需参加校内外各类学术活动累计 5次以上,达到规定要求者记 1 学分;团队训练是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方式,主要是开展素质拓展活动,一般安排在第 1 学期内进行,记 1 学分;管理实践是以企业调研实习为主要内容,一般要求在第 4 学期进行持职实习,实习报告形式包括调研报告、商业计划书或创业计划书、企业诊断与咨询分析报告等,需提交《湖南农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MBA) 研究生管理实践报告》,计 1 学分。

2.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 MBA 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 MBA 学员开展管理实践活动的重要平台。通过搭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让 MBA 学员在实习中把所学的专业知识充分展示出来,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经营管理能力;同时,也便于实习单位在实习中考察毕业生并留下继续工作。湖南农业大学 MBA 教育中心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围绕培养目标有选择性地考察实践教学基地,主要标准是要有鲜明的农业特色和很强的社会影响力,已经签订的实践教学基地包括隆平高科、金健米业、唐人神集团、湖南农业集团、怡清源茶叶有限公司等一批在湖南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型农业企业。

3. 实践教育形式改革

实践教育形式是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和对接实践教学基地的教育方式,是实践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针对 MBA 学员在职学习和集中授课的特点,湖南农业大学 MBA 教育中心在实践教育形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是在核心课程授课计划中单独列出 8 学时,邀请 MBA 校外导师或者部门著名企业家来课堂授课,传授经营管理实战技能,分享创业者与经营者的实践经验;二是在集中授课时间段内,邀请政府部门专家与领导来讲解行业部门的政府服务职能与执行现状,让 MBA 学员了解行业特点和基本状况;三是深入企业或农村开展实践调研活动,拓宽 MBA 学员的社会知识面,可以是参观 MBA 校外导师所在的企业,或者是 MBA 学员自己所在的企业或者农村社会;四是有效利用实践教学基地平台,根据实践教学基地的企业岗位需要,选派部分MBA 学员参加实习。

篇5

高职会计专业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技能型专门技术人才的根本途径,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基础和保证。高职会计专业是典型的应用型专业,教育目标应定位于为社会部门培养直接在财务会计一线工作的初级会计人员和中小企业财会人员。但长期以来,却以账务处理能力和让学生学会编写会计分录为主,忽视学生毕业初期经常接触的出纳业务,银行业务,社保业务等实际工作,导致许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感觉在学校所学知识完全用不上。反映出教育中存在着培养人才定位不准,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方面没有突出技能应用型特色等问题。学校所培养的人才与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标准有距离,缺乏社会适应性。因此,需要对我们的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改革。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04〕1号文件题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虽同属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定位方面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本科院校以培养高水平专业学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本着以上原则财会类高职专业培养应该在强化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技能培养,在传统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以及“会计电算化”等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保持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与课程教学内容相配套的实务教学内容。配合课程需要,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有更多的实践操作训练,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满足财会工作岗位对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要求。

当今社会商机涌动,各行各业都在创新中求发展,对财会毕业生的需求也不再是单一的财务工作,而是需要熟悉本行业运营模式,有一定社会经验的一专多能型人才。技能培养以学生兴趣为中心,把他们对电子商务,房地产,物流管理,传媒等等新兴发展行业的兴趣转变为认知,并熟悉这一行业相关的国家政策,法规,变为自己从业的实在技能。

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种从业认证的考试,虽然当前各种认证五花八门存在一些不规范,在学校和教师的指导下应该能去伪存真。在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当前,加强对学生的自主创业能力的培养虽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但是能给学生多一个选择多一条出路,使之更好地面向社会。

为了实现培养目标,对学生在校期间的理论和实践课实行多方面制度,对于理论考核,主要测试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理解和掌握情况,主要通过笔试答卷的方式来进行。实践教学考核,包括课程实训考核,重点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通过“仿真”实务操作技能或上机操作的考核方式;综合实训主要考核学生是否能够执行会计工作规范,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要求学生实训操作过程符合会计法规,账务处理符合会计核算原则,作风踏实,操作认真,以一个会计人员的身份参与实训,恪守诚信,不做假账。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项目的填制要准确、完整,文字、数字书写要清晰、工整、规范,及时编制会计报表,规范使用会计工具和会计方法,将会计资料装订成册;顶岗实习由实习单位和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实习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协作精神、综合素质及撰写的实习报告等,对学生岗位实习的表现和能力进行综合考核与评价。

三、探索实践教学方式

(一)加强实训教育,优化实践性教学

1.编写实训教材,满足了岗位与课堂结合的基本资料。一套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或仿真的“实训资料”的教材,是实现课程实训与理论教学相融,将岗位搬进课堂的关键所在。实训中所使用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资料要与当前企业实际发生的业务一致,把仿真资料交给学生使用,这样学生就能够在面对这些仿真资料的时候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2.建立了适应课程实训的专业教室,满足了岗位与课堂结合的基本环境。根据财会工作的职业特点,对教室进行改造,增加了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了财会工作所需的基本物品,使教室具备了进行财会实训的条件,能够满足学生“基础会计实务”“财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的课程实训需要。专业教室的建立,使传统的教室成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室与实训室一体化的学习场所。

3.建立适应综合训练的校内实训中心,增强实训的真实性,为实现岗位与课堂有机结合提供保证。建立学生实习的融手工操作和会计电算化操作于一体的会计实训室,配备计算机和“用友”“安易”等专用会计电算化软件,模仿企业会计工作环境,设置常见的会计岗位。通过模拟出纳、收入、成本、往来、总账报表等岗位业务,使学生明确各岗位处理流程、内容及职责权限,正确认识人与人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业务与业务之间相互控制的原理和实务操作要求。缩短学生的岗位适应期,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二)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从国家机关到私营企业没有能离开会计工作的,加强与之联系,发展成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顶岗实习,通过对单位真实发生的会计业务进行会计处理,为毕业后直接进入岗位角色打下坚实基础,从而实现了在校学习与会计工作岗位的接轨。

(三)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为了适应会计类实践性教学的需要,应狠抓“双师型”素质队伍建设,鼓励教师进行社会实践,并通过国家考核获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和中级任职资格证书。让具有“双师型”素质资格的教师边教学边参加社会实践,经常参与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为仿真实训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资料和案例。同时应安排专业教师进行社会实践,每年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在实际工作单位或校外实训基地实习,并对实习情况进行总结与交流,提高了教师的实务操作能力。

四、总结

对于财会类高等职业学院的教育改革,本文从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实践教学方式这两方面提出了一些想法,希望能对高等职业学院的财会类专业的教学建设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建华.现代高职教育会计教学模式探究分析[J].财经界,2012.

[2]王婷婷.高职会计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5).

[3]张英.基于素质教育的会计精品课程建设思考[J].北方经贸,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