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专项规划范文

时间:2024-03-26 11:45: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村专项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乡村专项规划

篇1

严华银,研究员,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兼江苏省教师资格认定指导中心主任,江苏省教育学会课堂教学研究中心主任。著有《让语文安静》《严华银讲语文》《高中口语交际》《让语言亮起来》《今天如何做校长》《严华银语文行思录》等。

已然是深夜,但编辑同志要求今晚必须交稿。尽管如此,我还是愿意反复阅读编辑部提供给我的这些优秀者的样本材料(“寻找最美丽乡村教师”主题征文来稿),并且发表我对这些优秀者的“美丽”真情的感慨和赞叹。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对传统的乡村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中的优秀者的美丽的概念,我记忆犹新。我生长在农村,是乡村教师培养出来的,后来在县中教书,那是“农村的小城”,所以我也算是一个乡村教师。在那样的环境、氛围和工作过程中,我接触过大量的乡村教师,并且在这样的乡村教师生活的浓重氛围中逐渐成长和发展起来。几乎是每年的暑期或者是教师节前后,我都会在行政主导的“师德宣讲”的培训中被“教育”。也许我并没有从那里获得真实的真正的教师精神,但它让我逐渐见识了世人眼中“传统”中国乡村教师的“美丽”。

一是乡土式的淳朴。典型的乡村教师除了课堂之外,几乎都是寡言少语、默默无闻的,低调、软弱,领导说啥就是啥,安排干啥就干啥,任劳任怨;似乎总以为自己来自乡野,难登大雅之堂,比城市里的老师矮下半个头来。二是自虐般的敬业。为了教育、为了学生,从不计较待遇多少、荣誉有无,可以没有自己、家庭和几乎相关自己的一切。这是僧人般的苦行,牺牲般的奉献。三是世俗式的教育价值观。优秀教师为了孩子的成绩、为了班级的荣誉可以加班加点,看到孩子的成绩在提升,总是在蜡黄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颜。这是一种“简陋”而有缺失的教育价值取向。

听多了,看多了,年轻时候的我,总觉得假如教师生活就应该是这样的状态的话,那教师工作近乎恐怖。它让我想到长期地下工作的“蝉”,它还让我想到在无边黑暗中那一支弱不禁风且越来越小越来越暗的“蜡烛”。这真是让人不寒而栗。

中国教师、中国乡村教师是不是就应该是这等模样,这等精神状态呢?

阅读完本次征文中的优秀稿件——都是自己或者是身边人的手笔,真实、可读、新鲜、生机勃勃——我感到振奋、激动,它让我对中国乡村教师的进步和发展感到惊讶和欣慰。下列各点十分鲜明。

其一,大爱、敬业、奉献与追求自身生活幸福的高度统一。

几乎所有的乡村教师都传承了先辈教师的优秀传统。爱心即教育,奉献才高尚,敬业是本分。乡村教师身上依然不改的坚守、固执、诚厚成就了他们在学生、同行、家长乃至社会各色人等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但是,教师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作为社会的一员,作为一个家庭中的分子,他不应该是苦行僧,不应该是道貌岸然的传道士。他们也应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爱好、自己的幸福。他们可以才华横溢,潇洒倜傥;他们可以时髦装扮,浪漫追求。当现代化早已深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的老师就应该走在引领现代生活的路上。阅读征文中老师们的生活状态,我看到了老师们身上真实鲜活的一面。这一面便是在为了别人的幸福而奉献的同时也充分地追求并享受自己人生幸福的可喜的方面。这也是今天的老师作为老师更为学生所喜欢所亲近的原因,而真教育也许正是在这样的认同中逐渐潜移默化着实现的。

其二,教育理想的实现与个人发展价值实现的高度统一。

在乡村教师的优秀者身上,几乎都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辉,为了和自己一样的乡民,为了乡村的孩子,为了乡村的教育,很多人在乡村扎下根来,从普通的教师做到能够主持一方教育的校长,应该可以说是功成名就,应该说是功德无量了。但很多老师并不仅仅这样认为。他们中的多数把自身价值的实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在追求理想的征程中,自己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少年,逐渐成长为优秀教师、特级教师,走向了教师领域发展的巅峰。这是他们最为得意的。与古人之所谓成名成家,几乎是一个概念。宫风华老师写道:

如今,我依然执拗地耕耘在朴素的乡村校园里,学校西边的鲁汀河水潺潺流淌,流走了无数个贫穷而缤纷的日子,却流不走满蓄胸间的幸福和恬淡。泥土般的学生们一直用清脆脆、金闪闪的年华簇拥着我、温暖着我。我常常沉醉在他们用朝阳的热情、五彩的梦幻编织成的故事中,遨游在他们的世界里。

风一溜一溜地吹过,那一簇簇、一片片璎珞似的刺槐花总是雪花般地轻轻地落在我的心里。她那美丽的身姿和清香的气息,连同远去的村小、村小的老师和孩子,穿越了我年轻而璀璨的生命。(《槐花飘香的村小》)

这种精神层面的自觉,这样一种对于自身价值实现的看重,体现了中国教师主体意识的觉醒,而正是这样的觉醒,中国教育的成长和发展才具备了基本的条件。这是我从这样一批乡村教师的代表身上看到的最为重要的东西。

其三,教学知识、技能、素养与教育教学理念的高度统一。

乡村教师再也不是加班加点的分数机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随着培训研修的强化,加之自身的勤苦努力,他们的教学能力早已不亚于他人。不仅如此,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思想也开始转换、提升和发展。很多优秀者独立钻研,深入思考,勇于探求。借助教育教学改革的力量,开始寻找和发现自己的教学个性和风格。有些人20年左右的乡村教学经历,让他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理解和主张以及由此指引下的教学操作模式。“赵洁老师说:‘我没有什么特色,各个年级、不同学生、各种教材我都能教,而且我能够为学生带来他们感兴趣的课堂,让他们爱上学习并学有所得,爱上自然和生活,形成积极的追求并心灵美好……’赵老师不像许多名教师那样,有着个人特色。她就是那样,自然自如自我地行走教育,和学生一起进入各种文本的教学情境,进入教育生活。没有特色,可能就是赵洁老师的特色。只是,无特色的同时,却被几乎所有教过的学生喜爱着,是有原因的。”(注:本段所引用文字出自征文来稿《无特色的优秀者》,讲述常州市武进区洛阳中学赵洁老师的故事。因为版面有限,此次征文中很多优秀稿件未能见刊)

这样一位没有自己所谓特色的老师在我眼里才是真正懂得教育教学真谛的优秀的老师,她的淡定、理智、谦虚是她的形象和品质,而其教育教学的变化、因时而动,则恰恰体现了传统的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这才是最大的特色,最好的教育。

个性、独立,思想、创造,不哗众取宠,不随波逐流,不急功近利,不是靠别人的存在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他们正走在专业化的征途上,他们正成为专家型的老师。这些老师才真正是做了一回老师的。

仅仅是二三十年的时间,中国乡村教师随着现代化的进程,随着教育改革的步履,其精神风貌便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这应该可以看成是中国教育成长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由此我想由这样的征文主题发挥几句。

中国乡村正在转型的路上,中国的社会结构正在转型的路上,我们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在扩张、发展和变形,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乡村在生长、嬗变,乡村在为越来越多的青年和有志者提供发展的土壤、契机和平台。我们当然也看到很多农村教师的艰难,我们也要看到许多所谓城市老师的痛苦,这就好像小城扬州可以成为世界上最适合人居的城市,而北京和上海同样可以成为市民的幸福指数最低的区域。扫除地域的偏见,打破分割的视域,我们才可以时时发现、建设和塑造中国教师的大爱和大美。

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寻找”,而应是平心静气充满尊崇的“发现”和“阅读”,在这里也许最为需要的是深入,借助一句曾经的流行语:“在这里,我们读懂了中国教育。”

我们当然需要这种“美丽”的寻找和彰显,但我们更需要的是,给乡村教师提供越来越多的机会,搭建越来越大的平台,让乡村教师更多地呈现和展示才华,锻炼和培养能力和素养。我们需要的可能更多的是扎实的而不是口号的对于乡村的倾斜、支持,从经济到人力,从技术到智能。

我们还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展示乡村之美,乡村生活之美,告诉青年,告诉未来,告诉有志者,告诉一切热爱乡村的人们,乡村,乡村教育,乡村学校,是一个可以去、值得去的地方。

篇2

一、建立目的

经过新建一批、扩展一批、置换一批、革新一批、关停一批(以下简称“五个一批”)的办法,至2013年,根本缓解我区幼儿园园舍不足问题;至2015年,全区规范化达标幼儿园到达80%以上,使城乡幼儿园结构较为合理,根本知足广阔人民群众要求就近承受学前教育的需求。大力推进“托幼一体化”建立工程,让更多的适龄儿童可以遭到学前四年教育。

二、结构规划

(一)制定《2011-2020年区学前教育结构(布点)专项规划》。依据《市幼儿园园舍建立施行方法》(政办函〔2012〕317号),结合我区实践状况,制定《2011—2020年区学前教育结构(布点)专项规划》,完善顺应我区推进城市化和新乡村建立需求的幼儿园结构系统。严厉执行不少于11生/百户的建立规划目标,规划布点配套幼儿园;应充分思索我区人口集聚区域(特殊是撤村建居后的农居公寓点)当地居民后代和进城务工人员后代承受学前教育的需求,以及推进“托幼一体化”的需求,恰当添加幼儿园布点或扩展幼儿园规划;在社会主义新乡村建立中,要按不低于《省幼儿园准办规范(试行)》,规划建立乡村幼儿园,准则上600户以上的行政村要建1所乡村幼儿园,还可结合我区实践,统筹装备乡村资本,做好规划布点工作。

(二)落实房屋小区配套幼儿园同步规划、同步建立、同步交付的要求。依照《市寓居区配套设备建立治理条例》、《市人民县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区房屋区配套中小学(幼儿园)建立治理暂行方法的通知》(政办函〔2005〕142号)和《市人民县政府关于市城市规划公共服务设备根本配套规则的批复》(政函〔2009〕110号)、《省通俗幼儿园建立规范》等有关文件与标准要求,落实房屋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和建立;严厉按规范落实幼儿园用地与园舍面积,还思索附设托儿班的需求,恰当扩展用地与建筑面积,但容积率不宜超越0.9;配套幼儿园应与房屋同步设计、同步建立、同步完工并交付区教育局运用,知足小区居民就近入园的需求。

三、建立要求

(一)标准房屋小区配套幼儿园建立。在对配套幼儿园建立规划方案和建立规范及平安设备设计方案搜检时,应寻求区教育局的书面意见;国土与建立部分对规划已明确需配套建立幼儿园的地块,在处理地盘出让(或无偿划拨手续)与项目开拓建立时,应责成地盘(或项目)开拓建立主体同步施行配套幼儿园建立;房屋小区配套幼儿园建成验收及格后,应无偿移交区教育局运用和治理,任何单元和小我不得私自改动其用处。

(二)加速乡村幼儿园建立。依照乡村幼儿园布点要求,由各镇街担任落实建立用地,区、镇街二级各承当50%的建立经费。量体裁衣办妥幼儿园(分园)。

(三)多渠道处理幼儿园园舍问题。区规划、教育部分及各镇街在规划、新建、革新幼儿园和扩展办园规划时,要开辟思绪,多渠道处理幼儿园园舍问题,保证《2011-2020年区学前教育结构(布点)专项规划》的具体落实。严厉执行《区学前教育资本五个一批三年行动方案》(西政办〔2012〕174号),在保证用房平安和根本幼儿室外活动场地的基本上,充分应用现有空置楼宇、厂房等资本,将其置换和革新为幼儿园;中小学结构调整后的闲置校舍,应优先改建成幼儿园。各单元应积极支撑幼儿园建立,努力发掘潜力,将符合举行幼儿园前提的单元空置用房置换和革新为幼儿园。

(四)大力推进幼儿园规范化建立。依据《市人民县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区房屋区配套中小学(幼儿园)建立治理暂行方法的通知》(政办函〔〕142号)、《市人民县政府关于市城市规划公共服务设备根本配套规则的批复》(政函〔〕110号)、《省通俗幼儿园建立规范》、《省幼儿园准办规范》等文件和标准要求,高规范建立配套幼儿园与乡村幼儿园,并进行达标验收;对未达标的幼儿园,制定革新维修方案,签署目的责任书,限日进行整改。按标准装备幼儿园教育教育设备设备,推进幼儿园规范化建立。

四、经费保证

区财务局要统筹落实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各项政策,设立幼儿园建立专项资金,保证幼儿园创办经费、设备设备专项经费和幼儿园规范化建立(含新建、置换、收买、革新和租赁等)经费的落实。各镇街自筹资金新建和改建的公办幼儿园或集体办幼儿园,由区财务依照规范赐与津贴。

五、多元办园

鼓舞和支撑社会力量举行民办幼儿园。经过以奖代拨、以奖代补等方式加大对辖区内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在建立用地、项目立项、减免税收和建立规费等方面,民办幼儿园享用与公办幼儿园一致待遇;鼓舞社会力量应用符合幼儿园准办前提的场地创办民办幼儿园。对民办幼儿园规范化建立(含新建、置换、收买、革新和租赁等)和新园创办等赐与经费扶持。

六、工作职责

(一)各相关部分应切实实行发展学前教育的责任,认真编制和落实幼儿园建立规划,统筹规划和建立城乡幼儿园,切实处理幼儿园建立中的问题,在年6月份前编制完

《2011-2020年区学前教育结构(布点)专项规划》。还,依据现有学前教育资本缺口状况,经过“五个一批”,加大建立力度,增强统筹协调、治理和催促检查。

(二)各镇街应切实承当发展学前教育的响应职责。要依据《2011-2020年区学前教育结构(布点)专项规划》,制定本辖区内的公办幼儿园建立方案,落实公办幼儿园建立任务;各镇街要依据本地幼儿园建立方案,积极扶持各类幼儿园建立。

篇3

十四五规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简称“十四五”规划。那么发展和改革局“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情况汇报怎么写呢?一起和小编来看看吧。

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根据本次座谈交流会议程安排,现将县发展改革局牵头的珙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传达贯彻会议精神,筹备启动编制工作

根据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做好全省“十四五”规划前期工作的通知》(川发改规划〔2019〕227号)文件和市发改委工作安排,县政府于2019年8月20日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部署会和省、市安排的前期工作配合落实会议,正式启动珙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落实意见征求征集,确定规划编制单位

根据县政府安排,县发改局立即启动规划编制的前期重大课题和行业规划意见征求征集工作,向全县各部门、县级领导干部征集征求意见。及时召开班子会,确定规划编制单位。

三、确定编制内容,印发规划编制实施方案

参考全市规划编制前期重大课题和专项规划内容,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内容已全面确认,县人民政府已于2019年10月10日印发了珙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实施方案。方案别明确了本次珙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委、县政府政策研究中心(室)、全县主要经济指标部门和重点行业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本次规划编制工作的领导。同时,根据规划编制工作的实际需要,可从相关部门抽调专人组成编制工作专班,落实“十四五”规划编制协调服务工作,从组织机构上保障了工作的开展。

四、珙县“十四五”规划重大前期课题和专项规划情况

本次规划,县政府确定了12个重大前期课题和19个专项规划。重大前期课题涵盖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产业转型发展和结构调整思路研究,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通道经济发展研究,重大项目谋划包装、高效推进研究,深化区域合作、协调联动发展机制研究,县域副中心建设研究,人才发展规划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研究,城乡生态环境保护课题研究,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课题研究等方面;专项规划包括:能源资源开发与利用,农业农村产业发展,生态宜居建设,工业发展,服务业发展,信息化发展,科技发展,文化旅游发展,水利发展,林竹业发展,新型城镇化发展,综合交通发展,国土空间,生态环境保护,应急体系建设,养老服务业发展。

12个重大前期课题计划采取分类打包方式,以竞争性磋商或直接委托等方式招标落实,目前,具体招标方案正在起草中。计划在2019年底前重大前期课题拿出成果,指导“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同步在2019年年底形成。2020年,将全面铺开“十四五”规划编制,2021年两会时印发。19个专项规划,在县“十四五”规划印发后一年内完成编制印发。

五、存在问题

从前期的重大课题和专项规划意见征集情况看,存在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

篇4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乡村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46号)建设部等四部委关于优先发展乡村公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建城〔〕288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建设厅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乡村公共交通实施意见的通知》豫政办〔〕87号)及《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优先发展乡村公共交通实施意见的通知》郑政文〔〕163号),为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方便市民出行、促进“和谐交通”建设和乡村可持续发展.结合我区实际,就我区优先发展乡村公共交通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优先发展乡村公共交通的重要性

区机动车数量迅速增加,随着城镇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加快.小汽车出行比例继续增长,车多路少”矛盾凸显。乡村交通拥堵日益加剧,影响了乡村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优先发展乡村公共交通,不只是缓解乡村交通拥堵、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也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肯定要求。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确立公共交通在乡村交通中的优先地位,采取有力措施,加快乡村公共交通发展步伐,切实提高乡村公共交通的吸引力,促进乡村公共交通与乡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优先发展乡村公共交通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大力发展乡村公共交通,依照乡村公共交通“设施用地优先、资金安排优先、路权分配优先、财税扶持优先”原则.改善乡村公共交通发展环境,基本形成以公共汽车为主体,出租汽车等其他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城乡一体化的乡村公共交通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平安、方便、快捷、经济、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

(一)年底完成玉发大道公交场站建设。

(二)年底在现有5条公交线路的基础上新增3条线路。营运里程由现在70.6公里达到100公里。

(三)年底完成公交站牌的更新、装置设计新颖与我区建设相协调的公交站牌;

(四)年底编制完成《市区乡村交通专项规划》

(五)底公交车辆达50台(现32台)实现公交出行分担率达2030%。建城区任意两点间公共交通可达时间不超过30分钟。站点覆盖率按300米半径计算,建城区达50%,中心城区大于70%,乡村居民走出家门500米之内乘上公共汽车,换乘一次到达目的地。确立公共交通在区乡村交通中的主导地位,2012年乡村公共交通设施达到国家规范。

(六)根据我区新建改建道路发展情况和区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

三、依法保证公共交通发展规划组织实施

方便农村群众出行,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乡村公共交通的通知》〔〕46号要求:引导乡村公共交通向农村延伸服务的精神。以优先发展乡村公共交通为核心,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乡村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做好规划的实施及修编等工作。统筹规划城乡发展,统一编制我区城乡公共交通规划,积极引导乡村公交向农村延伸。努力构建城乡公共交通统筹发展格局,实现乡村公共交通全覆盖。

已经投入使用的乡村公共交通场站等基础设施不得随意改变用途。对乡村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审批、场站建设施工等,要优先预留、保证乡村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用地。尽快落实规划确定的乡村公共交通停车场、颐养场、首末站、调度中心、换乘枢纽站等设施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乡村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及其建设用地.设立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手续。

四、加大乡村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合理设置乡村公共交通首末站、枢纽站、综合停车场,加大乡村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确保场站用地充分,满足公共交通线网布局合理要求。

(一)加大公共交通场站和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始终把乡村公共交通场站建设作为区级重点工程,投融资方面予以重点支持,用地、拆迁、规费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政策倾斜。

实行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乡村主干道建设必需同步建设港湾式停靠站,将乡村公共交通场站设施作为开发区、新建小区、大型商业网点、风景区以及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工程建设项目的必备基础设施.客流量巨大、普通港湾式停靠站难以满足要求的,还要设置多车道的深港湾乡村公共交通停靠站。对未按规定配套建设乡村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验收。通过乡村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建设,确保乡村公共交通车辆进场率不低于95%

(二)加快乡村公共交通枢纽站、首末站建设。重点加快玉发大道公交场站土地划拨、设计和建设的进度。同时要完善乡村公共交通专用通道相应配套设施和使用管理方法,加强专用通道管理,充分发挥专用通道的效能。

(三)加快乡村公共交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积极构建智能化公共交通系统.为乘客提供相关信息服务。提高乡村公共交通服务的科技含量和吸引力。

五、加大对乡村公共交通的政策扶持力度

(一)将乡村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和政府乡村建设投资计划。依照乡村总体规划和公共交通专项规划.以及乡村公共交通科技创新项目所需的资金,纳入区政府财政预算和政府乡村建设投资计划。要在城区维护建设资金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乡村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公共交通企业缴纳的乡村公用事业附加费即征即返,专项用于乡村公共交通车辆更新。乡村公共交通建设资金占乡村建设资金支出的比例应根据我区实际情况逐年增加投入。

(二)科学合理核定乡村公共交通票价。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科学核定乡村公共交通票价。建立规范的乡村公共交通企业利息费用和政策性亏损审计与评价制度。对乡村公共交通因价格限制因素造成的政策性亏损,由区财政给予补贴。

(三)建立规范的补贴、弥补机制。对乡村公共交通企业因低票价和承担社会福利(包括老年人、残疾人、伤残军人、伤残警察等免费乘车及学生和成人持月票乘车)以及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增加的支出.经区市政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审核,报区政府批准后,由区财政给予补贴和补偿。补贴资金要于当年足额拨付到位。

(四)扩大资金来源渠道。符合《划拨用地目录》公共交通场站建设用地.保证需求的基础上开展对外经营,经营收益用于弥补主业亏损。

(五)对乡村公共交通企业实行税费减免政策。乡村公共交通车辆免征车船税、过桥(路)费、公路客运附加费、运营车辆年检年审费、运营车辆养路费;乡村公共交通场站免征乡村基础设施配套费、乡村道路占用挖掘费、绿地占用弥补费;乡村公共交通企业免缴公路建设基金、运管费、残疾人就业保证金等费用。对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经有权机关批准后可以免征。

六、提高乡村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

(一)优化调整乡村公共交通线网.对中心城区现有线网进行规划、调整,构建快线网、减少重复线路、调整支线网,与快线、普线形成科学网络,方便市民出行。

(二)扩大乡村公共交通服务范围。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公共交通在乡村交通主导作用的同时,统筹中心城区与周边村镇的公共交通发展,构建本区行政区域内的大公共交通网络,底实现乡村公共交通在区范围内的全覆盖。协商一致的情况下。

(三)改善乡村公共交通乘车、候车条件.改善乘坐条件。要加快车辆更新步伐,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发展大容量、低能耗、环保型乡村公共交通车辆,不符合国Ⅱ排放规范车辆以倒计时方式全部淘汰完毕。积极推进清洁能源的使用,新购车辆达到国Ⅲ标准,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公共交通体系。

(四)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公交企业优秀的目标。乡村公共交通企业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方向;要建立、完善和创新服务质量的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服务行为和行车秩序;要认真履行有关公共交通服务规范,真正做到市民满意、政府放心”,实现乡村公交优先,公交企业优秀的目标。

七、建立健全行业监管制度

(一)理顺乡村公共交通管理体制。依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消除乡村公共交通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确保乡村公共交通行业健康发展。

(二)实行乡村公共交通特许经营制度。市政主管部门应与公共交通企业签订《乡村公共交通特许经营协议》.应明确其应承担的社会公益性责任、准点守时责任、社会效益责任和车辆更新降低污染的责任。严禁拍卖、无限期出让、重复授予乡村公共交通线路经营权,经营者不得擅自转让乡村公共交通线路经营权。

(三)加大乡村公共交通执法力度。依照《市区乡村公共交通管理方法》严格执法.依法查处各种违法营运活动,维护乡村公共交通客运市场秩序。严格乡村公共交通企业经营服务管理,制定完善的相关考核方法,规范企业经营服务行为。

八、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建立乡村公共交通职工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根据乡村公共交通行业主要提供公共服务的特点,高度重视和关心乡村公共交通企业职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状况.建立职工工资增长主要与其发生的社会效益相联系的机制。提高乡村公共交通行业职工的劳动收入水平,2012年年底前,乡村公共交通职工工资收入要逐步赶上并略高于我区社会平均水平,坚持乡村公共交通职工队伍稳定。乡村公共交通企业要认真执行国家工时制度和劳动法律、法规、规章等有关规定,保证职工休假和休息权益,要按时为职工足额缴纳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平安费用和住房公积金,各种劳动维护和福利待遇必需予以保证。

篇5

在我县电网快速发展的进程中,面对电网规划建设中越来越突出的用地和空间的矛盾,实现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两个规划的相互协调、有机结合,已经成为加快电网建设、推进电网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结合我局电网规划工作,就如何加强电网规划工作管理,谈谈如何实现电网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效衔接。

一、两个规划不协调的主要表现

1.电网规划大多由电网企业自行编制,由于信息不对称,不能充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城镇发展趋势,有些规划目标过高或过低,缺乏科学性,与县域规划建设存在较大差异。

2.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相比,存在一定的单项性,电网规划建设虽属电力基础性设施建设,但在电网规划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出现矛盾时,地方政府往往更偏向于城市规划建设。

3.信息交流不畅,形成你编你的规划、我编我的规划,电网规划建设因不能与城市规划相协调,地方政府规划部门审批难度大,因而常常抱怨电网企业电网建设无计划、无顺序,随意性强,想到哪、干到哪。

4.科学性不够、实施不好、规划之间不衔接等,是各种规划共同的问题,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衔接不好,从根本上说是政企关系问题。电网规划应属行业规划,更多体现行业特点和电网发展目标,并具有区域性和跨区域性的特点。而城市规划是地方政府按照国家法律政策的要求编制的综合性规划,在电网规划布局与城市规划布局相比,地方政府往往更偏重于城市的结构布局与发展。另外,在规划间关系方面,电网企业不能主动向政府汇报规划情况,一些地方政府也简单以“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划定两个规划间关系,认为企业要服从于政府,其规划也应服从于地方规划,从而淡化了两个规划间的有机衔接。

二、两个规划不协调的原因分析

1.规划编制出发点不同。电网规划以负荷预测和电源规划为基础,确定电网建设类型与时间,以达到规划周期内所需要的输电能力,在满足各项技术指标的前提下使输电系统的费用最小;电网规划从城市用电需要出发,重在解决城市供电和电网布局问题,以满足县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原则。城市规划是综合研究分析城市的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规划的目的,是要促进城市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城市的素质,取得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综合效益,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编制,从城市需要出发,着眼于发展,重在解决城市空间布局问题,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和空间走廊。

2.规划编制起点不同。城市规划产生较早,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吸收借鉴了许多优秀的规划理论和方法,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比较强,城市规划大都具有较高专业资质的机构进行编制。我县电网规划20世纪90年代末才在电力系统范围内开展编制工作,大部分规划由企业自行编制,企业站在自身的角度,视野不够广阔,信息也有限,且过去电网规划考虑比较多的是与发电资源规划结合问题,忽视与城市规划相协调,往往由于对地方经济发展考虑不充分,城市建设较快,造成电网规划滞后于城市总体规划。

3.规划区域范围不同。电网规划的区域和范围比城市规划的区域和范围大,它要对整个供电区域(包括城镇)范围内电网网架结构布局进行规划并做出安排,同时对跨区域电网建设项目进行统筹规划。而城市总体规划则根据城市发展特征,着重对城市发展进行全面综合规划,并建立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完备的城市基础设施规模,包括对城市电网建设用地和走廊做出安排。就规划范围而言,城市规划和电网规划是点和面的关系。

4.规划所处层面不同。城市总体规划按照国家法律政策的要求编制,是指导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城市综合发展的依据,具有一定的延续性、严肃性和法律保障性。电网规划是一个行业性的规划,与城市规划相比,应属专项规划范畴,电网规划应以城市总体规划统领,做好规划的有机衔接。

5.规划编审程序不同。电网规划的编制、审批原则上说是电力企业行为,具有“行业性”特点。地市级电网规划编制主要由地市电网企业负责,经专家评审后报省电力公司审批。而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都是政府行为,经专家评审后报批,在评审报批前,城市规划要有方案论证、政府会议研究、人大审议等环节,同时,城市总体规划需报省级政府审批。

三、如何实现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的有效衔接

1.建立统一的规划体系。规划之间不能有机衔接是当前的共性问题,如果是两个规划不协调,电网规划建设布局与城市规划建设布局形成矛盾,所产生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其实任何一个规划都应有自己的体系,从大到小、从上到下、从城镇到乡村,相互衔接,层次关系清晰。各级各类规划要与相关的规划衔接,下一级规划要与上一级规划衔接,区域规划、专项规划要与总体规划衔接,相关规划之间要相互衔接,同级规划相互协调,城市规划、电网规划也要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就县级电网规划而言,目前在层次上要考虑与省、市级电网规划相衔接,在层面上要考虑与电源规划、高压电网规划以及城配网规划、农网规划相衔接。城市总体规划是综合性规划,包括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详细规划又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则包括环保、水利、交通、电力、电信等。城市总体规划不但要做好与各专项规划的衔接,同时还要考虑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那么电网规划既属专项规划,其电网建设的用地及走廊就应给予保障,但由于规划间存在的不统一性、不准确性和不协调性等问题,往往在具体问题上存在相互制约、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按照从大到小的层次去梳理,将规划的衔接问题提到一定的高度上进行统一规范。

2.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电网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要建立统一的规划信息平台,实现信息渠道的互通,形成两个规划间的常态沟通机制。具体组织两个规划的编制单位电网企业和规划部门应该加强联系沟通,互相探讨,建立两个规划间的长效的协调机制,应共同就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规划的范围、规划的技术方法、规划的周期与编制、规划的实施管理机制等方面作进一步探讨协商,从规划编制、修编、审查等各个方面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和协调机制,从变电站站址用地、线路走廊、电网布局等各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保证两个规划相互衔接。在编制电网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城市化进程,电网建设应当与城市化进程协调一致。

3.处理好两个规划关系。电网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非常必要,关键是要处理好两个规划间的关系。电网规划的目的是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提高总体社会效益,应该说电网规划主要侧重于城市空间内电网的科学合理布局,更多地强调技术和经济层面的合理性。城市总体规划是根据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作的一个综合全面规划,更侧重于规划市区的科学合理的布置,更多地强调规划实施的管理与指导。两个规划有着共同的规划对象和规划目标,都涉及到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和空间走廊,规划年限都要求到2020年,它们应该是相互协调和衔接的关系。因此,两者的衔接首先要落实到规划的编制阶段,在审批和实施的过程中也要衔接。电网规划应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原则下进行编制,以往电网规划仅是将规划项目建设纳入城市规划之中,变电站位置和线路走廊都是未定数,政府规划部门难以预留与控制,往往形成“建时再定”、“随建随定”的状况,不能做到实际上的有效的衔接。根据实践,我们目前的主要做法:一是实现规划同步,确保规划编制时间、年限的一致,并同步进行调整与滚动修编;二是提高规划可操作性,电力企业与规划设计单位共同开展城乡供电专项规划和10千伏及以上电网的布局规划编制,实现城区变电站和线路精确到地理坐标点、廊道宽度和转角位置,乡村变电站和线路走廊落实到具体乡村位置 ,与城市规划有机衔接,作为电网建设和城市用地空间管制的重要依据和内容。三是建立统一规划体系,搭建平台,实现信息畅通。

4.共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电网规划要求根据社会经济和城乡发展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电网网架布局,确定建设规模和方案,需要预留站址用地和线路走廊。而城市规划建设则更侧重科学合理布局和保护环境,城市规划首先要考虑资源约束,寻求集约紧凑的布局模式,强调内涵发展,两者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电力基础设施,满足城乡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合理布局、资源节约,保护环境”,应该是两个规划衔接的总基础。其核心内容是电网规划布局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协调与否,直接关系着两个规划能否顺利实施、关系着县域经济能否健康发展。“规划节约才是最大的节约”,负责编制规划的电力企业和城市规划部门应本着城市电网与城市设计协调原则,以创建资源节约型城市为目标,根据城市综合布局,确定电网网架布局。电力企业应依据城市建设规划,从电力建设适度超前和贯彻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出发,不断优化和完善电网结构。尽量使输电线路走廊与交通规划紧密结合,避开人口密集的城镇和村庄,将新建线路及改造老旧线路尽可能建设于规划走廊内,便于土地总体规划。新建变电站选址既考虑位于负荷中心,还应考虑占用荒地,合理控制用地,对距离居民区较近变电站,选用新型高科技设备,紧凑型布置、全封闭组合电器、低噪音变压器等先进技术以及典型设计,以尽量减少项目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大力推广应用多回路杆塔、紧凑型设备、大容量导线,低噪音导线等技术,优化基础型式、铁塔结构、总平面布置等,少占土地,少占通道,少占经济林区,少拆房屋。

四、完善规划实施措施

1.电力职工全员参与措施。加强规划的宣传,增强全体电力职工的规划意识,争取力量积极参与和支持电力工程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

2.法律机制措施。确立规划的权威性,依法管理,确保规划的实施,对规划预留的用地和空间必须进行严格控制。

3.行政机制措施。保证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科学性,是确保两个规划协调衔接的关键,城市规划修编时,电网规划应同步修改调整,并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报上级政府决策,提高规划严肃性和决策的权威性;要认真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依法开展规划效能监察,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着力推进各项规划依法行政。

篇6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国家能源战略、保证和改善民生的肯定要求。为加快我市现代化乡村公共交通体系建设,乡村公共交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性事业。优先发展乡村公共交通.进一步缓解交通拥堵,优化人居环境,根据国家、省相关文件精神,现就优先发展乡村公共交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优先发展乡村公共交通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坚持“统筹规划、政府主导、政策扶持、行业推进”原则.科学编制和完善公共交通规划,统筹安排公交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推广和普及节能环保型公交车辆,建立公交可继续发展机制,大幅提高公共交通在出行总量中的分担率,建立起结构合理、高效快捷、与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乡村公共交通体系,保证公共交通在乡村交通中的主导地位,努力打造“公交”全国优质服务品牌。

(二)目标任务。2015年.公交车停车供应能力提高到80%2020年,乡村公共交通客运量占总出行比重达到40%;万人拥有公交车达到20标台以上;建成一级换乘枢纽站10个、二级换乘枢纽站20个,公交车停车供应能力提高到90%以上,基本形成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为骨干、普通公共汽(电)车为主体、出租汽车等其它公共交通方式为补充、城区公共交通与对外交通紧密衔接的乡村公共交通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平安可靠、方便快捷、经济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

二、科学编制乡村公共交通发展规划

科学编制各类公共交通规划。结合我市总体规划、乡村综合交通规划,要本着与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整体布局、人口产业分布、生态环境维护相协调的原则.综合考虑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抓紧研究编制乡村公交场站、线网、优先专用道及乡村轨道交通等各类专项规划,并列入全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优先保证乡村公共交通设施用地,有效配置和利用各类交通资源。要坚持相关规划的严肃性和连续性,保证规划的组织实施。防止和纠正违反规划、侵占乡村规划确认的乡村公共交通设施用地或者擅自改变其土地用途的行为。

三、加强乡村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一)加强公交场站和配套设施建设。新建居住小区、棚户区改造、开发区建设、商务区、大型乡村综合体和大型公共活动场所(以下简称新建改建片区)以及乡村道路等乡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相应的公交基础设施(包括公交换乘枢纽、公交场站、首末站、公交港湾式停靠站及立体换乘过街设施)公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以划拨方式供地。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参与相关规划和验收工作,确保做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并交付使用。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参与相关规划及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的论证,确保系统交通组织良好运行。规划、建设高架路(桥)时,不影响正常交通的情况下,应在适当路段规划建设公交基础设施。已建高架路(桥)底层,适合建设公交基础设施的,可根据实际需求充分利用。对现状局部道路缺少公交港湾式停靠站或停靠站不达标的,应采取措施进行系统改造,方便公交停靠,减少交通影响,实现公共交通与社会交通和谐运行。

(二)加强综合换乘枢纽建设。根据乡村发展总体规划和有关公交专项规划.逐步建设交通综合换乘枢纽系统,实现乡村公交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零距离换乘,方便群众出行。

(三)加快公交专用道建设。公交专用道规划建设要与城区道路建设、改造同步进行。乡村中心城区新建或改建的双向六车道及以上道路.应根据线网布局、道路条件、周边路网、交通需求及系统交通组织等综合因素辟建公交专用道。具备物理隔离条件的公交专用道,可实行封闭或半封闭管理,为公交提速及平安运营提供保证。要根据系统交通组织要求,科学布设公交停靠站,逐步对公共交通车辆实行信号优先,并在有条件的路口增设公共交通车辆专用导向车道,保证公交车辆优先通行。

(四)积极推进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大力建设信息化、智能化的乡村公共交通系统。构建公交数字化查询、服务和指挥运行综合系统.最大限度地方便乘客出行,实现公共交通指挥调度和管理智能化。

(五)加快大运量乡村客运系统的规划建设。积极推进乡村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建设。进一步推进快速公交系统建设.加快形成方便快捷的快速公交网络和轨道交通网络。

四、落实优先发展乡村公共交通的扶持政策

建立健全乡村公共交通投入、补贴和补偿机制,将乡村公共交通发展资金纳入公共财政预算.制定落实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各类优惠政策。

(一)加大政府性资金投入。发展乡村公共交通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换乘枢纽、公交场站等基础设施及快速公交设施、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和改造,政府确定的公交科技和环保节能等项目建设,以及扩大营运需新购公交车辆等投资较大的项目。公交建设资金占乡村建设资金支出的比例应保持在5%以上。

(二)积极推进公交场站规划建设。新建改建片区规划的公交场站.其用地采用划拨方式供给,由开发单位负责建设,建成后按顺序移交给市公交总公司使用。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妥善处置公交场站规划建设涉及的资金、技术、土地和产权关系界定及转移等问题,建立权责明晰的公交场站用地、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机制。

(三)建立稳定的政策性亏损补贴机制和专项弥补机制。建立公交企业运营利息监审制度和政策性亏损评估、补贴弥补制度。通过对企业的运营利息监审、年度审计和评估.由市财政给予补贴。对公交企业承当的社会福利(成人月票和学生月票,老年人、盲人、下肢残疾人、现役士兵及伤残军警免费乘车等)和完成开通冷僻线路、执行抢险救灾等政府指令性任务所增加的支出,以及由于燃油(气)价格上升造成的利息增长,作为政策性亏损的一部分,核定亏损补贴时一并予以考虑。

(四)逐步实行乡村公共交通票制改革。继续实行乡村公共交通低票价政策.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缓解乡村交通拥堵。适时进行乡村公共交通票制改革,健全票价管理和调整机制。全面普及电子车票,完善刷卡购票优惠措施。

公共交通企业按规定顺序批准后享受残疾人就业保证金减免政策。对公共交通企业征收的其他税费可以减免的,五)对公共交通企业实行优惠政策。乡村公共交通场站建设按规定免征乡村基础设施配套费(供水、燃气、供热管网建设费除外)乡村道路占用挖掘费、绿地占用弥补费等费用。对公共交通企业缴纳的乡村公用事业附加费全部返还。根据财政部财综字〔〕5号精神.依照规定顺序予以操持。

依照我市统计部门公布的交通运输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和每年工资指导线,建立公共交通企业职工工资增长主要与社会经济效益同比增长的机制.调整确定我市公共交通企业职工工资水平。

五、加强乡村公共客运管理

篇7

为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加大规划执法力度,有效实施城中村改造,创建区域中心城市,特通知如下:

切实提高认识,增强规划执法管理的紧迫感

规划是对一个区域内各项基础设施、社会公共设施的科学预测和统筹安排,是城乡建设、发展和管理的纲领。规划即法,违反规划即是违法。城乡统筹规划是发展一个县的纲领,是行动指南。近年来,我县规划工作成效显著,但对照创建区域中心城市这一目标,仍有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为:一是部分镇(处)、村和县直部门规划意识不强、法律意识不够、重视程度不高,不作为、乱作为、不按程序办事的情况仍然存在;二是城乡规划管理力量薄弱,特别是对城中村和一般行政村的建设管理力度不够;三是县、镇(处)、村三级规划管理网络协调性差,效率不高。

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镇(处)、工作站一定要站在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高度,切实把加强规划执法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加大执法力度,力争通过近期的工作,切实解决好规划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力维护城乡规划建设秩序。县委、县政府将规划管理工作列入干部考核内容,年终进行考评。

通过严格执行规划,有效避免因为低层次建设造成的建了拆、拆了建的资金浪费,避免因为人口转移、新村盲目扩张、旧村形成空心村造成的土地资源浪费;从而使中心城区不断扩展、充实,镇区建设不断规范、改进,乡村环境逐步改善、提高。

紧密联系实际,努力提高城乡规划的科学性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节约,规划不好是最大的浪费,规划失误是最大的失误。为此,务必在规划制定上下功夫,舍得投入。首先要做到规划在城乡发展空间布局上的全覆盖,使规划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其次,要在规划体系上全覆盖,做到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应有尽有。这几项规划是按不同要求分层次进行的规划,不可替代。今年我县的城市总体规划已经市政府审批实施,各类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在补充完善。为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应对城市化发展进程,我县将重点编制县域村庄空间布局规划,合理确定农村居民点,兴建农村新社区,彻底改善乡村环境。各镇(处)要高度重视总体规划编制,确保科学合理,同时要切实抓好详细规划编制,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要树立“精品意识”,努力将每一区域、每一街道、每一建筑打造成精品。

坚持从严执法,确保城乡规划的落实

(一)明确职责,卡死责任。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任务明确,责任到人,监察到位,处置彻底”的城乡规划执法原则,县城乡规划局要实行网格化监管,全面覆盖城区26.5平方公里的规划建设用地区域,大力度开展违法建设行为的立案、调查、取证和工作,并协助和指导各镇(处)规划执法工作的开展;各镇(处)、工作站、村负责属地的规划执法。村两委是本村违法建设监管的直接责任人。各镇(处)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依据《城乡规划法》第六十五条规定,负责违法建设行为的查处,并且要加强规划建设信息收集、社会监督、举报工作,构建镇(处)、工作站、村三级规划管理与执法信息网络体系。形成规划信息全覆盖,确保违法建设发生一起,发现一起,及时查处一起。

篇8

(一)完成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审批。

2014年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已完成文本编制、专家认证。2015年上半年已完成县人大、政协的意见征求和公示。

(二)加快城市专项规划编制。

为确保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防止重复建设。督促县供水部门、城投部门、电力部门完成了给排水专项规划、电力专项规划等城市重大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

(三)城乡统筹,编制乡镇控制性详规。

组织参与了《__生态文化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技术审查,并已报县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县委常委会审查通过。

(一)按照“一区两带三园四路”目标,完成重点工作。

1、__新区。主要完成了:①__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技术审查;②__路(__路)建设工程规划条件书、用地范围蓝线图,③__村村民集中安置区规划(包括__路拆迁安置户)设计。并完成了__乡人民政府、__村村民代表对安置规划方案的意见征求工作。

2、__新区。主要完成了:①__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技术审查;②__大道工程规划条件及规划设计方案,同时征求了专家意见(__市规划局、交通局、住建局等有关专家),并已报经县委审查通过、县政府常务会批准。

3、沿河西路旧城改造及__风光带。主要完成了:①沿河西路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安置房)已开工,多次参与督促规划实施。②__河景观风光带规划的技术审查。

4、__片区。完成了__片区棚户区改造一期建设用地规划条件书、征地蓝线图的核发,完成了__片区棚户区改造一期用地规划条件、用地范围(蓝线图)的调整工作。

5、__片区。完成了__学校建设用地规划条件书和规划蓝线图的核发,并完成了__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调整。

6、__片区。完成了__片区棚户区改造建设用地规划条件书、建设用地蓝线图的核发,建设工程规划条件书,正在核发阶段。同时完成了民族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审查审批工作。

7、__高速征地拆迁集中安置点规划。为确保省重点项目__高速征地拆迁工作的顺利推进,完成了__乡沙田村、袁家团村等__高速征地拆迁安置点规划方案,并已报请今年第2次县长办公会审查通过。

(二)__商产业园工作。

1、完成了__及__产业园3平方公里的地形图测量。

2、完成了__产业园的2.5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__苗族乡集镇规划的编制工作。

3、完成了县水泥粉磨站的选址、用地规划条件、用地范围蓝线控制图及土方平整测算;

4、参与园区电力、给排水等基础设施的设计。

(三)建设美丽乡村工作。

完成了____村新农村(生态移民)规划和县城__村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并多次现场测量,指导规划实施。

(一)县城区

1、项目规划选址、用地规划条件许可及用地范围(蓝线图)核定。

①一路一桥(腾家园路)。综合__高速__连接线变更设计方案,委托专门设计单位对路、__路、__高速连接线(长滑路)等三路交叉工程完成了专题研究、交叉规划方案。确定了__路(省道S221改道)及安置地的用地规划条件及用地范围控制图(蓝线图)。

②__新农村建设、__实验学校拆迁安置、__村预留发展用地。分别完成了__村新农村建设、县__实验学校拆迁安置和__村预留发展用地项目的选址、规划用地条件书、用地范围蓝线图的核发工作。

③水泥厂退二进三项目(县城物流园)。完成项目选址,用地规划条件书、用地范围控制图(蓝线图)核发。

④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完成了项目选址,规划用地条件书、用地范围蓝线图的核发及拆迁户安置总平面规划。

2、工程规划条件许可及建筑布局(红线图)核定。

①保障房(棚户区)项目。完成了县城工业路保障房、县木材公司棚户区改造河运队项目区的建筑布局(红线图)及工程规划许可审查工作。

②水利项目:完成了县水文站项目的建筑布局(红线图)及工

程规划许可审查工作。③学校项目。完成了__三小综合楼等项目的建筑布局(红线图)及工程规划许可审查工作。

④工业项目。完成了县袁家团工业园内天冠宏泰生物热能项目的选址、工程规划条件许可及厂区总平面布局规划的技术审查。

⑤市场项目。完成绿洲市场改扩建工程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技术审查,并报县城乡规划委员会审查通过。

3、强化项目的批后管理。通过工程放线、验收等工作,确保规划实施到位。今年上半年共放线3处,验线2处。执法巡查72人次,规划验收7处。

(二)乡镇区

①乡镇公租房项目。完成__乡公租房,__镇公租房,__乡派出所公租房的建筑布局(红线图)及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发放工作。

②医院项目。完成了__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建筑布局(红线图)及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发放工作。

篇9

一、沙溪乡基本概况

沙溪乡地处峨眉山市西南部,幅员面积80平方公里,耕地2594亩,林地约1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4.6%,辖9个行政乡,75个乡民小组,在册户籍人口4633人,常住人口2500余人,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镇,年平均日照约940小时,年降雨量1400—2000毫米。近年来,全乡各村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关键举措和根本之策,立足自身资源优势、不断理清发展思路、制定扶持政策措施、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推动扶贫开发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产业扶贫助推精准脱贫取得一定成效。其中,茶产业发展比较突出。

二、发展茶叶产业的优势

茶产业是沙溪乡传统优势产业,拥有高山优质茶叶面积8000余亩,2019年新增茶园面积800亩,正以高山茶为特色,朝着茶旅融合稳步迈进。

(一)资源优势。沙溪乡生态条件非常好,森林覆盖率达84.6%,沙溪河、大溪河穿流而过,气候湿润,空气清新,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是发展高山茶叶产业和茶旅融合的理想之地。

(二)地理优势。沙溪乡位于峨眉山风景区西南,距城区约30公里,正在建设的乐汉高速将设置沙溪(回龙)出口,从高速出口至沙溪乡规划的旅游线路已完成征地。届时,高速出口至乡政府仅10分钟车程。

三、存在的问题

沙溪乡在茶叶产业和茶旅融合开发上虽具备较好的发展潜力,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切实解决。

一是思想观念还需要进一步解放。绝大多数茶农的销售方式还是原始的熟人销路,卖到什么地方、卖给谁,没有清晰的定位,营销手段与信息时代、开放市场、消费升级相去甚远。

二是茶产业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多数村产业立地条件较差、土地碎片化、机械化程度低、产业路不通畅。产业布局分散,有面积无规模,有特色无品牌。茶叶产业发展没有专项规划,茶园发展到多大规模、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培育多少家、种植品种、空间布局、市场定位与拓展、品牌策划和营销等等,还缺乏规划指导。

三是茶叶品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调研对象反应,在品种上,茶树品种有50-60种,目前多数茶园是需要改造的茶园,多而杂、产量低、收益少;在管理上表现为粗放式管理,缺少技术,管理不到位。一些茶农为了提高产量,每年对茶树进行深剪,茶树病虫害多,茶叶产量提不上去。

四是交通基础设施薄弱。沙溪乡村道普遍为3—3.5米宽,组道和生产便道更为狭窄且多为依山绕行,路面凹凸不平运输费用昂贵,严重制约产业发展。

五是茶旅融合还有差距。茶叶产业只是传统产业,茶叶采摘、加工、品茶有没展示区,茶叶观光没有布点。

四、进一步做好茶叶产业的建议

一是坚持解放思想。首先要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小农观念,充分认识到当前沙溪乡茶叶产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转型升级的关口,不转型升级、不加快发展,“年年有钱赚”就不会长久。同时,要跳出茶叶看茶叶,大力培育现代思维和市场观念,引导茶农跟上信息化、专业化、品牌化。建议沙溪乡党委、政府组织茶农到外地学习考察,看看别人怎么干,将其作为茶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第一堂课。 

二是坚持政府有序引导。要加强规划引导。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广泛听取茶企、茶农意见,利用专业机构和专家力量,制定茶叶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使发展有方向、有目标、有支撑、有保障。要加强政策引导。明确茶叶产业发展中所用土地、水、电等方面的保障措施,解决产业发展的后顾之忧。

篇10

近年来,东至旅游产业抢抓“三区建设”机遇,积极推进“旅游兴县”战略目标,夯实基础,蓄势发力。目前,我县拥有A级旅游景区5家,其中4A级1家,3A级2家;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处;安徽省旅游乡镇5个;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1处;星级农家乐28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5家;星级旅游饭店2家;四星级旅游餐馆1家;旅行社(门市部)4家,旅游车队1家,旅游商品定点企业7家。

一是景区建设初见成效。九天仙寓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实现4A级景区零突破;历山景区探索创新管理机制;南溪古寨依托《南溪古寨历史文化发掘与开发研究》成果,已完成规划初稿,正在积极开展征地、河道整修、游步道建设等基础工作,启动4A景区创建;金鸡窠漂流整修后重新开业。

二是项目建设稳步推进。西海温泉度假村、环升金湖张家滩乡村旅游示范点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印象东流大酒店投入试营业,大渡口国际假日大酒店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仙寓山庄改造等项目也在紧张建设中,今年又新引进尧渡河景区开发建设项目,正待开工建设,已先期启动漂流项目。

三是环升金湖旅游开始起步。以环升金湖乡村旅游发展为破题,坚持先行先试,规划建设张家滩乡村旅游示范点和升金湖科普旅游接待中心;大渡口龙源旅游度假村(江南农业科技园)在成功创建省级五星级农家乐、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基础上,正积极申报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

四是乡村旅游蓄势待发。县城及周边形成以金字牌森林公园、西山天坑云石、梅山生态旅游、历桥上谢生态休闲旅游、锦源生态园、小黄泥湖生态农庄等环城生态休闲旅游带,配以青水湖畔生态农庄、梅山农家乐、黄泥农家乐等为主体的农家乐群;东流镇规划建设陶公文化旅游区,启动东流老街重点古建筑、双塔和陶公祠的修缮及省级农业示范区旅游观光项目。县域东南部的源口生态休闲游,官港、洋湖等地的生态休闲农业等一批乡村休闲旅游项目蓬勃兴起。

东至是一个以山为景、以水为灵的山区县,独特的地域风貌与多样的文化传承,织就了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有着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潜在优势。

一是政策支撑优势。近年来,国家为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制定了系列措施。一是颁布实施旅游法,以法律形式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权威保障;二是出台政策支持旅游发展。特别是国务院今年出台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从五个方面对支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明确要求;三是专项规划推进区域发展。年初,国务院批复实施《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东至既处在示范区的核心区,又处于“三山三湖”山水观光旅游发展带和皖江城市文化旅游发展带的交汇处,发展旅游机遇难得。

二是生态宜居优势。“生态优良,资源丰富,点多面广”是东至旅游资源特色。境内生态系统完整,自然环境优美,山、丘、圩、湖种类齐全,人居环境宜居宜游。有“中国鹤湖”“鸿雁之乡”——国际重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升金湖,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九天仙寓、国家3A级旅游景区历山、龙源旅游度假村、国家2A级旅游区东流古文化区、省级森林公园天台山;还有被誉为摄影家天堂的尧渡河景区,及西山天坑、许世英故居、周氏家族遗址等自然景观和名胜古迹。

三是人文厚重优势。东至历史悠久,人文遗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目86项。其中东流老街、陶公祠、双塔、许世英故居、金宗祠等10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至花灯”、“福主庙会”等6个项目位列国家和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另外,东至还拥有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关子钞版,是我国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最完整、可信性最高的宋代钞版,堪称我国货币宝库中的一大瑰宝。

一是旅游发展的氛围不浓。对旅游兴县战略的地位认识不到位,旅游发展理念还未牢固树立,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未根本转变。相关部门工作开展不能主动服务和服从于旅游产业发展,也很少为进一步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主动出招。社会各界包括一些旅游从业者对旅游产业的认识不到位,缺乏有志于旅游创业且持之以恒的仁人志士。

二是主题定位不能有效统一。“尧舜之乡,灵山秀水”“尧舜之乡,魄力东至”“尧舜之乡,休闲港湾”“尧舜东至,山水升金”……等等,至今未形成一个全县统一的对外宣传定位,也没有统一的、叫得响、令人过目不忘的营销宣传主题。

三是灯下黑愈发凸显。东至是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组成部分,东有九华山、黄山、西递宏村,南有婺源,西有庐山,北有天柱山,5A级景区环绕四周。在这样一个旅游资源高端云集的集合区中,我县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功能齐全、运营规范,称得上真正景区的旅游产品。县内景点与周边地区景点没有形成互连互通,没有一处纳入周边旅游线路的景点,游人寥寥,甚至县内也没有一条可供游客选择的成熟线路,客源市场单一。

四是景区可进入性依然较差。沿国、省道旅游交通指示牌设置不完善,数量及配置不能为游客出行提供便利;县城至九天仙寓等旅游景区公交车辆班次少、运行不畅;升金湖通湖道路仅小路嘴跨湖大桥一段及科普中心(保护局所在地)路况好一些,其余都是泥泞小路;龙源旅游度假村(江南科技园)、青水湖畔生态农庄等通行道路不畅;尧渡河漂流景区以砂石路为主,伴以泥泞小道;东流古文化区内也是辗转艰难……,这些地方大都是我县游人首选之

地,由于可进入性差,慕名而来的游客大多扫兴而归。五是县城主城区建设不能顺应现代旅游的发展要求。城市建设、交通、土地使用等规划未能与旅游规划有效衔接。在推进主城区建设中,忽视了城旅融合互促功能。城市布局存在着文化品位上展现不高、建筑风格不明、地域特色彰显不足等问题。加之城市公园、市民活动广场等文体场所硬件环境不足,服务配套跟不上,难以让游客逗留。

六是文化旅游融合不足。文化与旅游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合作领域不宽,机制不畅。各类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布局零散,规划难以统一,特色挖掘不够。各类文化展现方式单一,各类文物深藏闺中,没有打造成旅游产品,难以为游客服务。

七是旅游企业层次较低。九天仙寓虽然创建了国家4A级,但配套设施、服务水平、宣传促销等名不符实。3家旅行社1个门市部,仅停留在编排县外旅游线路,组织游客外出旅游,县内的线路编排、外来业务承办等功能服务基本没有,宾馆、饭店整体接待能力有限,四星级以上旅游饭店仍是空白。

(一)提高认识,为加快融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提供保障。

1、强化政府主导。政府应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调研组考察的青阳县,确立了“旅游与工业并重”的发展思路,对全县所有乡镇按工业类和旅游类进行分类考核,建立旅游考核台帐,旅游乡镇考核以旅游为主;黄山区政府主导力度更大,综合目标考核100分,旅游占了10分;潜山县委、县政府自2010年开始连续出台三个推动旅游发展的措施(旅游产业发展意见、乡村旅游发展意见、旅游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为当地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旅游兴县”是东至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应充分发挥旅游工作指导委员会的协调作用,形成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合力。要完善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分类考核机制,按照年度发展目标,将旅游产业发展列入综合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权重可区别对待,实行分类考核。

2、加强部门协作。旅游“六要素”产业涉及交通、农业、林业、经信、文化及商务等诸多部门,谋划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用大产业的观念来共同推进。要加大应用考核奖惩机制,发挥各相关部门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协作配合,发挥应有作用,用实际行动推进我县旅游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3、提供政策保障。旅游产业是一个投资大、见效慢的长线朝阳产业,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保障。要拿出切实的措施,出台刚性政策,吸引客商投资旅游产业,带动社会融资,促进产业做强。潜山县人口规模、财政收入、发展模式和我县相类似,该县为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每年拿出上千万的发展资金,对景区创A、宾馆创星、乡镇创优等采取以奖代补方式促进旅游产业升级,对投资旅游产业的企业,除享受各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外,重点突出了优先保障旅游企业的用地需求,不同项目,土地出让金按照不同比例返还,支持项目建设。

(二)规划引领,为加快融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绘好发展蓝图。

为抢抓机遇,对接皖南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的实施,各类专项规划需立即着手编制。

1、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应力求科学严谨。规划编制应紧扣皖南示范区《规划纲要》,编制中既要聘请高规格的专家组保证规划的科学性与前瞻性,又要邀请一些有识之士参与其中,征求各界意见,确保规划的实事求是和可操作性。规划一旦实施,必须一以贯之执行。

以黄山区太平湖为例,发展之初也有很多迷惑。2002年,太平湖管委会在当年门票收入不足50万的情况下,拿出100多万元,邀请日本水域规划专家进行专项规划的编制,对太平湖水域开发进行整体布局,规划评审由省旅游局组织。规划实施10余年,一直体现着时展要求。管委会领导班子一任接着一任,严格按照规划布局,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太平湖现已成为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2、相关规划应与旅游相互融合。即将编制的全县十三五规划以及全县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化产业规划以及各乡镇发展规划,都应兼顾旅游发展,为相关旅游项目用地需求留足发展空间。同时,要以当前创建国家生态县为契机,规划好城市道路与旅游设施标识系统、城市电子信息系统、信息咨询与市场监管服务系统、游客中心及集散点服务系统等。通过高度统一相互融合的各项规划的引领,着力打造和构建特色鲜明、融会贯通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三)重点突破,为加快融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打造亮点。

东至作为安徽省西南门户,要在高端旅游景区环绕的现实中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必须依托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走观光休闲可持续发展之路,抓重点,重点抓,着力构建“一湖、一山、一带” 产业发展格局。

1、擦亮升金湖这块金字招牌。升金湖的候鸟资源是独特和无可比拟的,打好升金湖牌应是我们旅游兴县的重头戏。一要挖掘升金湖生态科考旅游文化。重点发挥升金湖湿地生态科考中心旅游功能,通过标本展示、文字介绍、科教影片等方式,把升金湖鸟类、湿地等资源的独特魅力展现给游人。二要规划建设环湖旅游公路。升金湖是《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里明确的“三山三湖”山水观光旅游发展带的重要节点。要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合理规划路网走向,建设环湖公路。三要打造生态旅游度假区。切实推进市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升金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规范发展环升金湖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争创省级旅游度假区,努力提升升金湖整体资源品位。

要整合湖区资源,切实转变湖区现有管理方式,规范湖区及环湖生产经营行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形成推进升金湖旅游发展的合力。把升金湖打造成为池州乃至皖南旅游的重要节点,引领东至旅游的振兴与发展。

2、推进仙寓山-南溪古寨成品牌景区。一是将牌子打出来。以“葛洪炼丹”地为突破口,突出九天仙寓养生文化;以皖南最大的瀑布群,展现九天仙寓完整的生态系统;以大山里最后一个匈奴部落,再现南溪古寨匈奴文化的印记。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档次,宣传推广,力争把仙寓山——南溪古寨建成皖西南独具特色的著名景点。二是让外地人留下来。景区要围绕提升接待水平练内功,重点是完善景区内路、水、管、网、电等基础设施,提升游客服务中心、度假山庄服务功能,着力在硬件投入和软环境配套上有个由量到质的全面提升。

3、构建尧东旅游观光带。一要推进县城区旅游资源整合。东尧一体化正在推进,应加快推进东流老街、陶公古祠、历山、天台山、尧渡河及东流省级农业示范区旅游观光园等旅游资源整合,打造城区旅游休闲观光带。重点推进历山等较为成熟的景区建设,完善景区配套设施,丰富景区活动内容,将历山建设成为供广大市民休憩、健身的城市公园。二要增强县城区服务功能。要加快宾馆酒店、娱乐休闲中心、购物休闲广场、文化体验休闲场所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适应不同层次游客需求,不断提高主城区旅游承载能力。三要增强县城区文化品位。城市建设应融入 “东至花灯”“文南词”“平安草龙灯”、“福主庙会”等地方文化元素;市民公园、休闲广场等公共设施应发挥文化展现作用,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在休闲娱乐中感受东至的风土人情和传统文化。四要加大

县城区文化设施建设。调研的几个县区,青阳、黄山区、潜山、桐城等地均建有博物馆,供本地市民及游客参观。应着手布局博物馆或相关文化设施建设,将其作为宣传展示东至历史文化和当代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4、突出乡村旅游这个生力军。一要整理挖掘乡村饮食文化。“食”是旅游一个重要环节,东至食材丰富,葛公豆腐、东至米饺、升金湖青虾、麦鱼蒸蛋、糟鱼蒸肉……尤具特色,对这些东至美食的挖掘整理,宣传推广,前景广阔。二要推进文化长入旅游。以周氏家族文化和许世英故居串联与润色尧渡、官港和花园的景区景点,以匈奴风情打造南溪古寨,以尧舜文化彰显历山特色,以葛洪养生文化包装仙寓山景区,以陶公田园文化丰富东流古镇品牌。三要改善乡村环境。结合生态县和美好乡村建设,加强乡村旅游点的交通、通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使休闲和旅游成为生态文明和美好乡村建设的重要产业支撑和有效载体;结合“三线三边”综合整治,推动景区景点周边形象提升。四要提升乡村休闲度假品位。重点是推进龙泉西海温泉度假区建设,使其如同投资江西永修的庐山西海温泉度假村一样,成为我县新型乡村休闲度假的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