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经济形势范文
时间:2024-03-26 11:29: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当今社会经济形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字】生态建设;新林业发展;战略构想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社会对各类实体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对生态环境的建设和要求也越来越高。林业发展正处于新的转型期,对于林业发展新战略的构想和实施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直接影响了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以及社会发展进程[1]。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满足当下社会生态环境的需求,新林业发展战略的提出与实施迫不及待。本文对当前我国新林业发展战略构想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仅供参考。
1 生态环境建设对林业的需求
和谐的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重视经济利益的提升与社会发展,却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现象。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多种自然灾害应运而生,严重影响了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2]。因此,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建设,遏制环境持续恶化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对林业发展的主要需求包括以下几点。
1.1 对林业重新定位
林业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在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当前生态形态下,必须将林业建设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发展项目,彻底摒弃传统的将林木作为木材为主的思想,必须对林业进行重新定位。把林业定位成木材的传统思想使得森林资源大量浪费,造成森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沙尘暴、洪水等自然灾害加剧。当前,应该将林业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切实保护森林资源,将林业建设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使其肩负着对生态环境的优化、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
1.2 确保森林系统的良性循环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森林生态系统既是森林资源系统也是林业建设以及生还环境建设的物质基础。在林业建设过程中,要对森林系统进行合理的培育、做好管理维护以及发展工作,从而保证森林系统发展的良性循环。通常情况下,森林系统的良性循环主要表现在:森林系统本身的资源构成是一个综合的自然资源体,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森林资源的数量庞大,其总面积、总蓄积以及森林覆盖面积完全能满足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森林资源本身具有较为优良的品质,其中优质的种苗、优良的树种等能充分保证生态环境的高效发展。
1.3 综合发展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将林业发展作为生态、经济以及社会效益发展的综合体现。社会、经济、生态单个方面的效益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林业的发展不能只注重单效林业,要将生态效益的实现作为林业发展的前提,同时,还要适当的将社会经济效益发展考虑其中,使三者的发展与效益得到有效保障[3]。
2 建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新林业发展指导思想
2.1 将满足社会需求作为主要目标
以满足社会需求作为林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新林业发展的主要指导思想之一。当今社会机身的发展具有多样性、多元化的特点,其对新林业发展的要求也是多样化的,社会发展对林业的主要需求一方面体现在对森林资源体的生态服务,另一方面体现在对木材以及相关林业产品的实体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阶段人们会对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社会、生态环境的需求已经逐渐成为新林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2.2 将生态环境与效益作为发展重心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态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最重视的问题之一。基于传统思想,人们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导致当前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当前社会发展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合理建设生态环境,提升生态效益。在新林业建设过程中要将生态环境与效益作为发展的重心,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使生态环境效益的发展达到最优化,从而进一步对人们生存环境做出贡献[4]。
2.3 将适应时展作为根本要求
在林业建设的发展过程中,要以适应时展为要求,与新时展步伐接轨,建立出一个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林业发展战略。在这个知识经济发展崭露头角的新经济时代,世界经济格局正在以一种势不可挡的速度发展,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经济体制也得到了根本性的转变。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经济的发展从计划经济到半市场经济,然后进入现在的完全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当前中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经济体制,因此,林业的发展必须以时展作为基础,切实促进新林业发展战略在现代社会的完美实施。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社会经济形势巨变的21世纪,为迎合新时代的发展,满足社会进步的要求,我国林业局必须以一个全新的战略模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而当前,我国林业正处于一个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对新林业发展战略构想的提出和实施对我国林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持续进步和发展,新林业发展还将继续以生态建设为主体,将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作为目标,不断提出适应时代背景的战略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建国,万丽君,陈建成等.生态文明与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18(4):235-139.
[2]蒋敏元,黄正梅等.以生态建设为主体的新林业发展战略构想[J].林业科学,2011,41(2):258-261.
篇2
【摘要】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中,经济史占据了较重的份量,而经济史主要涉及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概况、我国不同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以及经济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主要角色,所含内容跨度大,从古代经济体制、社会生活概况到现代经济构建过程,由于经济史内容与学生距离较远,多数学生在学习时较为吃力,加上教师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加大了高中经济史教学的难度,对此,本文将进行详细探究,以找到突破高中经济史教学难点的方法,从而提升经济史学习质量。
关键词 高中经济史;教学难点;措施
经济与政治、文化、社会等联系紧密,对人们生活、学习与工作也产生关键性影响,鉴于此,高中经济史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经济价值观,熟悉当今社会运行的经济体制、经济理念、经济方式在不同时期对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影响,使其形成关注经济动态的良好习惯,在当今发展迅速的社会生活中,积累足够的经济知识,科学分析经济形式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的之间的关系。然而,目前经济史教学效果不显著,学生对经济史内容掌握存在较大难度,高三由于时间短,任务重,更加大了学习难度,对此,下文将针对这一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密切联系实际,优化教学内容
教师在设计高中经济史课程时,应当在初中历史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补充,结合当今社会国家经济政策的变动与经济形势,为枯燥的经济史内容注入生活气息,以课堂模拟世界经济市场,实行分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大国崛起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史”时,首先,教师可进行现场模拟,提问学生: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是哪国?你认为她在哪些方面较为强大?她现阶段强大的原因是什么?她是借助哪些方式实现自身强大目标的等,在学生回答时,教师应根据其回答内容,引出“资本主义发展过程、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价值、殖民侵略历史进程、工业技术在世界历史形成中的作用”这一教学任务,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其次,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认命各个小组为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将“资本积累方式”、“工业发展过程”等搬到课堂中,以英国代表组为例,引导学生从世界市场形成原因、方式等进行陈述,同时允许其他小组进行辩驳,提出各个国家在形成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其各种行为对其他国家与世界的影响;最后,教师对整个世界市场形成过程进行串讲,强调重点内容与标志性事件,并对各个“国家代表小组”进行点评;通过这种全民参与的教学方式,变教师主讲为学生主动探索经济史知识,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效果。
2.重视反馈,及时调整教学任务
教师应定期询问学生教学建议,包括教学方式,内容安排、互动活动效果、课后作业布置量等,从而获取第一手资料,并依据学生提出的建议,及时调整教学任务与课程安排,以提升教学效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在复习古代社会经济内容时,例如,在系统复习中国不同时期的耕作方式时,教师可采用对比方法,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文化、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基本素质等进行对比教学,以时间为纽带,将整个发展过程融合为一体,探究耕作方式随着时间的推进,其形成的基本原因、具体耕作方式以及对当时社会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影响,讲解完毕后,应做好反馈信息调查,如果学生对某个知识点存在疑问,教师可实行“问题整理”,即设置答疑环节,在串讲时,号召学生指出不懂之处,在黑板框架上进行罗列,可先询问已经掌握的学生的看法,再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重点解释,争取让每位同学都能熟练掌握古代社会经济概况。
3.抓住关键,突破讲解难点
正所谓,打蛇打七寸,要想突破高中经济史讲解难点,也应抓住题目关键,能够透过现象分析事物本质,从而将题目进行及时消化与吸收。例如,在复习“后的中国社会经济”内容时,教师应突破常规“背诵复习法”,可事先向学生提问相关问题,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再结合复习计划,将重点、难点各个击破,然后找准切入点,带领学生进入历史学习状态,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课文提到,后,较多的洋货涌入中国境内?这里的洋货都有哪些东西呢?
学生:西方国家所生产的产品。
教师:涌入中国,说明规模大、数量多,那么西方国家是怎么生产这么多产品的呢?
学生:运用机器生产。
教师:为什么洋货进入中国市场后,打击了我国原有的手工呢?
学生:洋货价格低,而且功能多……
通过这样富有逻辑性的“雨点式提问”,使学生的思维跟随“后中国社会经济”形成的关键原因,抓住该知识的本质内容,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4.结束语
高中经济史教学最重要的是掌握灵活的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的兴趣、知识掌握程度,并结合多角度的反馈信息,做好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措施的优化工作,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借助对比、时间关系、影响等对经济史实行专题讲解,找到突破其难点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高三学习的特点,对经济史知识综合探究、分析对比,以实现“低投入,高产出”,提升经济史教学质量,帮助高三学子顺利通过升学考试。
参考文献
[1]邵明山.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2]王欣.高中历史史料教学实施探究式学习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
[3]江友仙.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中信息技术运用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
篇3
关键词:外资审计 新形势 深化
就当今社会而言,外资审计工作的现状是对国外贷款的项目审计,通过利用外国政府和一些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等,推动我国经济达到快速的发展。对外审计工证直接关系到国家审计机关在国际上的形象和声誉。因此,在经济形势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外资审计工作的质量也必须做到进一步的深化和提高。
一、外资审计面临的新形势
在经济形势愈加严峻的当今社会中,审计工作也进入到一种全新的环境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在大的新形势中准确的找到外资审计工作的全新定位,也是外资审计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利用国际上一些国家的政府外债和金融组织的贷款,是我国一项外资利用的重要方式。政府外债的处理和运作方式在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后发生变化。如果预算管理被纳入政府外债,那么对政府外债的审计就不会只局限于贷款项目的执行情况和单位财务收支活动,而是由财政审计的角度进行外资审计。即项目资金的管理、使用单位和项目工程的造价等方面都要受到审计。外资审计只有在财政审计的大环境中建立起一套健全的审计体系,才能在面临新形势挑战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对审计的方式放大进行努力探索和大胆创新。
在找准定位的同时,还要尽快适应外资审计工作的新的变化。审计的视角要做到不能只局限于财务收支上,还应该关注工程的具体建设,要重点专注工程建设的环节,以及提款报账、物资的采购与使用等等,这样就使审计工作的工作量加大了的同时也增加了工作的难度,需要审计人员在短时间内适应工作变化,调整好工作状态。
二、外资审计存在的问题
在经济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外资审计所存在的问题也在逐渐的被暴露出来。
(一)审计不够全面
目前外资审计还没有一个健全的审计制度,这就导致了审计范围窄小,审计内容不够全面的问题。目前,外资审计的工作内容,主要还是在财政收支及项目执行的审计上,很少涉及到项目立项的各个方面,还远远没有完成对项目的一种相对全面的审计状态。
(二)审计力度不够
外资项目大多集中在农业、教育等领域,范围过于宽泛,审计工作人员不可能进行全面的审计工作,只能采取逐级授权的方式,授权到下级有关单位进行审计工作,而基层的审计人员又会受到经验和人力等等因素的制约,再加上不同的审计阶层对于外资审计问题的反应和处理方式上有着观念上的不同,就会在汇总外资审计情况时显得力度不够或太轻。
(三)审计人员少
这是一个普遍存在于全国范围内的审计问题,在外资审计部分更为突出。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外资审计的项目呈现出一种逐年递增的状态,任务量不断增加。审计人员仅仅在对世(亚)行的贷款项目就已经应接不暇,根本无暇去顾及“开展外国政府贷(援)款”的项目审计。
三、深化外资审计
面对以上这些当前外资审计所存在的问题,外资审计人员应该注意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重新组织审计方式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需要引起对“审前调查”的高度重视。在审前调查中,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实地勘察工程进况,总结资料数据,做到对项目有基本的情况了解,找出应该注意的问题,建立起完整的审计思路,这能有效提高审计工作的工作质量,节省时间,有利于对审计过程的全面掌控。
(二)注重审计的深入度
要想对外资项目进行做到更深入细致的审计,首先要做到将材料与实地考察相结合。由于外资项目的涉及范围过于宽泛,审计的对象如果仅仅只局限于书面材料的审计,将会对真实的情况造成一定的偏差,所以审计人员在进行外资项目的审计时,应该做到对项目的实地考察。例如,在项目的开展中,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前期所做的调查,结合书面材料,多去进行实地的考察,向工作人员多多了解情况,从而能够及时的发现项目在执行中所存在的问题。这样就能使问题及时的得到解决,不会耽误项目的正常进度。其次,审计人员应做到深入地分析项目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在分析原因时,要用冷静客观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而不是单纯的去追究责任。
(三)改进审计制度
在审计过程中,大多采用逐级授权的方式,那么为了克服逐级授权的审计过程中的问题,应该加大基层审计机关的检查力度,重新设计审计的组织方式,同时上级审计单位应该加大对县级项目执行单位的抽审力度,这样可以有效地起到威慑作用,还可以通过上下审计单位共同审查,提高审计质量。
(四)加强法规建设
由于外资审计并没有一个健全的法律法规进行制约,因此影响了许多项目协议的全面执行。近年来,外资审计方面的法规得到了一定的健全,《审计署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国际金融组织贷款项目审计披露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的规章,对外资审计工作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从全面的外资审计工作上来说,法规还应该在内容上做出更进一步的完善。
(五)注重培养员工工作能力
基于外资审计中任务量过重,人员缺乏的特点,因此外资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扎实的业务知识,自身素质高,专业性强,同时注重培养员工的组织协调能力、职业判断力、洞察分析力和勇于创新的能力。例如,审计单位可以定期组织审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在多元化的培训过程中,使审计人员具备高超的业务能力,同时增强员工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意识,使他们更能胜任之后的工作,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结束语
目前,外资审计业务正面临着各种新的形势和新的问题。审计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应该孜孜不倦的对深化外资审计进行探索和实践,做到努力适应在新的大环境中高效的工作,积极转变工作态度,注重自身经验的积累,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应对将要面临的挑战。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中国古代;财税;奴隶社会
中图分类号:F1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7-0284-02
中国财税制度源远流长,在古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中国历史上税收有许多名称,如贡、助、彻、赋、税、租、捐、课、调、役、银、钱等,其中使用范围较广的是贡、赋、租、税、捐几种。奴隶社会一般称贡、助、彻;封建社会用租、调、赋、税;在当代社会则用税。
1.奴隶社会的财税
税收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国家的产生。夏、商、周三代是中国财政的初建时期,三代奴隶制社会财政,是中国财政的早期形态,那时的财政,还处在不完善的阶段,正是由于其商品货币经济很不发达,国家只能采用简单的对人或对物课征的直接税。夏、商、周的税收的主要特点是贡赋不分,租税合一,以土地税为主,税收制度较现在相比极其简单。《孟子·腾文公》中有记载:“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 因此说,奴隶制社会孕育了中国税法的原始形式:贡、助、彻。
2.春秋以至秦汉的财税
春秋时期军赋的出现给中国封建社会带来重大影响,以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沿用的赋役制度。“赋”字左贝右武,具有征收军需物资的意义。西周时期,国人只服兵役,不需缴纳车马兵等军需费用,至春秋战国时期,随这土地制度的演变,各国在改革税制的同时,以征调军需为内容的“赋”制度也先后出现了,如郑国的“丘作赋”,楚国的“量入修赋”等。其征收办法由按亩征收,进而分配到户,按人丁征收。更值得一提的是早在秦汉时期便产生的上计制度,上计制度相当于今天的财政预算,决算制度。只是范围大小有别,按照当时规定,各地方(诸侯国)和中央各部门长官,必须把来年土地开垦,赋税收支等预计数,写在木质的券上,送于天子,天子将券剖为两部分,自己保留右券,分给臣下左券,年终,臣下再报送“计书”。
3.唐宋时期的财税
中唐以前,租庸调制即田租,身庸和户调,这是唐朝前期人们负担的主要赋税,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唐王朝社会的政治、经济形势决定了未来国家税收政策的必然改变。中唐均田制的崩溃引起了租庸调税收的瓦解,是国家税收变革的根本原因。为了弥补因政府控制户口减少,造成国家财政透支的现象,国家逐渐推行以财产为标准的户税、地税作为政府赋税的主要来源。公元780年,在宰相杨炎的建议下,唐政府正式推行两税法,其指导思想是“量出为入”《旧唐书·杨炎传》记载:“凡百役之费,一钱至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其是根据国家财政支出数,匡算财政收入总额,在分摊给各地,向民户征收。自此之后,按丁而税在法令上被废除了,户税和地税便成了政府征收税赋的主要形式。后来,随着户税逐渐摊入田亩中,国家把杂税、人丁税也逐渐摊入了田亩中。
五代十国继续了中唐以来的两税法,但由于群雄割据,相互征战,导致土地荒芜,人口锐减,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各国不得不用附加预征等手段增加税收,从而导致杂税泛滥,两税法为之蜕变。
宋朝经济相较之唐朝有过而无不及,北宋画家张泽瑞的《清明上河图》形象的表现了当时的繁华程度,宋朝的间接税(商品税)征收几乎于田亩税持平。传统农业税在国家财政中逐渐退居次席,改变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直以传统农业税作为国家主要税入的单一状况,这是中国古代国家赋税结构变化的一个新气象。
4.元代的财税
元代的赋税征收广泛采用名为“扑买”的商包制,即政府将某项税收向社会发包,商人通过竞争中标,并一次性缴足所承诺的税款,中标者再以较高数额向纳税户征收税款,其差额即为承包商的利润,这种赋税征收方法省却了税务征收人员,成为元代普遍推行,作为主要征税手段。
5.明末清初的财税
明初,明政府编造了黄册,对每辖区民户情况层层登记造册,最后汇总于户部的户口总册,它是政府征收赋役的根据。明初是以“良民治良民”的税收征管制度,即在各州县设置的有粮长负责征解税粮的制度,随后的一条鞭法推行使粮长制名存实亡。一条鞭以各州县田赋、各项杂款、均徭、力差、银差、里甲等编合为一,通计一省税赋,通派一省徭役,官收官解,除秋粮外,一律改收银两,计亩折纳,总为一条以征税。
篇5
【摘要】加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企业内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可以让企业员工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增强凝聚力,可以在社会发展和经济腾飞中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持和保障,本文通过探讨新形势下油田企业政工工作存在的弊端,以及在工作中采取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新形势;油田;政工工作;途径
政工工作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国家思想建设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企业长期进行的一项工作,关乎到企业的改革发展与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大多数企业政工工作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整顿和改善企业政工工作问题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油田企业是我国石油行业的支柱,在石油行业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关系着人民的生命根本,是我们所要坚持的思想内容,思想政治建设如此重要,是因为它是一切经济活动的生命线,是搞好各项工作的根本。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油田企业之间的竞争性也越来越强,要想在这么多的油田企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从思想方面着手,整顿员工的思想做好企业政工工作。
1做好油田企业政工工作的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油田企业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与繁荣,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思想方面的问题,而且我国的油田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想在如此庞大的国家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做到与时俱进,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油田企业能够稳定而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是坚持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和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的要求,所以提升油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2新形势下油田企业政工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待加强
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壮大,我国的各个行业和领域对石油产量的需求在不断增加,推动了石油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了应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石油产量的需求,石油企业对员工的业务能力的管理加强,石油管理着只注重生产经济和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忽略了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导致员工的思想政治水平不高,虽然具有了很好的业务技能,但是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会为工作带来更大的收益,所以油田企业应该对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起来。
2.2油田政工人员素质不高
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的更新换代也变得越来越快,要想在社会发展中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要紧跟时展的潮流,油田企业政工也要在社会发展中与时俱进,但是很多油田企业中,员工思想观念陈旧,知识退化,综合素质不高,尤其是一些客观因素导致企业干部工作一直处于小幅即安的状态,不思进取,对自己施加的压力不大,喜欢搞形式主义,缺乏创新,工作中因循守旧,不懂得迂通和尝试新方法,总是用以前传统的观念和知识来解决问题,在办事的时候缺乏创新性和积极性,企业政工的思想工作有待提高。
2.3政工工作体系不够完善
这种情况出现在个别油田企业身上,由于有的油田企业对员工的政工工作不够重视,使得企业政工工作体系包括机构、队伍和制度都不够完善,有的m然建立了政工工作,但是基础还是很薄弱,很难保证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有些油田企业中,政工工作管理分散,没有分工明确的管理机制,也无法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影响企业有效地开展工作。
3改进油田政工工作的方法措施
3.1认清形势,牢固树立大局意识
在社会的快速发展中,新技术和新任务、新要求层出不穷,尤其需要我们认清形势,树立大局意识,从国际出发认识到石油企业的重要性,石油资源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在我国的国民储备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捍卫石油行业的安全稳定发展就是对国家实力的保护和壮大,但是我国的石油资源十分短缺,要保证石油行业在国际发展中经久不衰,就要发挥思想政治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在这样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做好油田企业政工工作,是保证企业在激烈的油田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有力保证。所以为了我国的石油取得快速稳定的发展,必须要重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培养一批有思想、有文化的企业骨干人才。
3.2加强企业政工工作的创新
油田企业政工工作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面对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政工工作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善,以便应对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与时俱进,不被社会发展的潮流所淘汰。新的时代要求企业政工不断改变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根据当今社会油田企业的发展趋势,大胆探索和创新,勇于实践,做好企业政工工作,必须要结合员工的生活实际,从员工的生活实际出发来进行说教,这样在工作深入到生活中去的时候,也就贴近了员工的生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让员工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以便政治工作的开展。在开展政工工作的时候,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如电脑、手机等网络设备进行教育,可以更加生动和传神地传播思想,提高员工的政治思想,提升企业政工工作的效率。
3.3完善政工工作体系
政工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相关的规章制度,企业要制定一系列奖罚分明的法律政策来保障政工工作的有效进行,在职责划分方面要做的权责明确户外思想政治工作有人管、有人做的问题。最后,建立一系列奖罚制度,并将规章制度切切实实地应用到工作中去,奖罚并举,对工作中先进的个人提出表扬和赞赏,对工作中出现重大失误和不应该犯的错误的人提出惩罚和批评,这样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小结
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今天,油田企业想要在国际发展中稳定和健康发展,必须要改革,要顺应时展的潮流,在发展中做到思想紧跟时代的步伐,思想决定行动,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了,才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所以企业务必加强思想政治建于,对员工进行培训和说教等方式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油田企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汤飞.加强政工工作 构建和谐企业[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04)
[2]吕涛.浅谈政工工作[J].才智,2009(12)
[3]杨涛.用“亲和力”拉近职工[J].现代班组,2010(03)
[4]王燕梅,吴志强.政工工作人员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J].才智,2011(07)
[5]卫艳.探讨政工工作‘虚’功实做新理念[J].改革与开放,2011(08)
篇6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创新
十八届五中全会后,我国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创新是未来我国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如今,我国已经进入“十三五”发展的重要时期,如何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运用好创新这项驱动机制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创新是社会发展不竭的动力,创新更应该成为一种社会发展的精神,才能够发挥好这种驱动机制的作用,辅助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向着更加具有活力和竞争力的方向转变。
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经历着不断的变化,过去几十年来,我国从最初的经济水平低下,生产力条件差等情况中不断寻求改变,特别是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让我国的经济发展迎来一个又一个。进入21世纪,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更加多元化更加复杂的背景,国内的经济形势不断平稳奋进的情况下,我们国家的经济元素越来越多的渗透和参与到国际社会的经济大环境中,这不仅加快了我国经济与国际社会经济环境接轨的步伐,同时,中国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经济体,在国际经济大环境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环境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国内政策环境的变化还是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一直都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变化和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逐渐从传统的粗放、低水平扩张式发展向着集约化程度高,高水平高创新力的方向进步。从整体的社会环境角度来看,早期,我国的经济发展更加重视经济效益,但是,政策的变化和社会整体认知环境的变化促进下,经济发展方式也更多的考虑生态、绿色的发展,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并重,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变革中的重要指导思想,这对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如今,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依然在不断转型过程中,这种转型受到的影响因素不断增多,但是,转型依靠的不仅仅是政策指导和社会需求,要想实现转型,更重要的还是有一种创新的机制来促使,给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一个推动力和影响力。
二、创新驱动机制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
1.利于优化经济结构
经济结构是指经济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联结关系及各要素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经济结构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经济发展结构的设计影响着整体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如何保证经济发展结构的合理性,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
创新驱动机制的建立,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实现对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经济结构的平衡,合理的经济结构能够保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因此,通过创新维护经济机构的平衡发展,就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稳定发展的促进,同时,创新驱动机制的建设能够使整体的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保证经济机构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整体需求,提升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率和质量,对于经济环境的稳定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稳定转变是具有保障性意义的。
2.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当前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下,经济快速的发展带来的资源消耗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中一个沉重的话题,以往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下,资源利用率低下,浪费严重,不仅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进步,同时也给经济主体带来更多的压力。
创新驱动机制的建立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多种途径创新资源利用的方式和手段,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这样不仅能够保证对资源的节约,同时,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有利于企业降低资源购置成本,对于提升企业效益和整体的社会经济效益是非常有帮助的。创新驱动机制建立的条件下,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是实现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方式集约化发展目标的需求,对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还能够实现生态化的绿色发展。
3.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从生态环境改善的角度来讲,五大发展理念中,“绿色”也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所谓“绿色”发展,就是要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保证生态的平衡,做到可持续性发展。而创新驱动机制的建立,就是为经济发展中创造更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手段以及发展技术,是保证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经济发展方式沿着“绿色”的目标前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也就有了更大保障。
三、创新驱动机制的建立
1.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创新驱动机制建立的温床,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创新驱动机制的建立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和重视。因此,要想建立更加完善的创新驱动机制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整个社会关注创新,重视创新,尊重创新,支持创新,这样,创新才会更加有活力,创新驱动机制的建立才会更加有动力。
2.强化市场导向功能
市场导向功能是创新驱动机制建立的重要助推力,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下,市场的需求就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方向,创新驱动机制的建设需要市场导向的引导。市场要形成对创新力的需求,在市场环境的发展中,要将创新作为市场需求的一个硬性条件,这样,在市场的导向中,创新就成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内容,也会越来越多的受到社会重视,从而促进创新驱动机制的建立。
3.发挥科研支撑力量
高校以及科研机构往往是创新驱动建立的重要阵地,人才是创新的重要力量,因此,创新驱动机制的建立就要注重人才,注重对科研的支持。未来,国家需要在创新驱动机制建立的过程中,充分重视和发掘科研的力量,让更多的科研机构和科研力量加入到创新驱动机制建立的大潮中,引导科研力量为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创新做贡献。只有更好地发挥创新人才的力量,才能够更加全面高效的提升创新力,促进创新驱动机制的建立。
4.完善创新奖励机制
创新驱动机制的建立需要做到对创新的奖励,创新驱动机制中包含了很多内容,但是,促进创新不能够忽视创新奖励机制的建设。未来,我们国家要从多角度对创新进行奖励,提升奖励标准,同时,拓展创新奖励的范围,让越来越多的人、组织、团体加入到社会的创新大潮中,引导全民创新。通过奖励机制的建设让创新更有动力,更有活力。
四、结束语
创新驱动机制的建立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助推力,提升创新驱动机制建立的途径有很多,无论是从社会、人才还是具体的奖励政策方面,创新都是当今社会全民应该关注的内容,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最强有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任保平,郭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驱动机制[J].学术研究,2013,02:69-75+159.
[2]马克.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J].社会科学战线,2013,03:1-8.
篇7
在发展经济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当今社会中,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是当今新体制、新经济形势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结果。
我国财务管理从国家对企业高度集中管理到成为企业管理中心,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从财务管理地位的变迁过程不难看出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在计划经济体制占主导地位时,企业缺乏经营自主权,企业经营和管理始终是围绕着国家统一计划来进行的。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为竞争的主体,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使社会资源流向那些利用效率高,效益好的企业而最终达到合理配置,使投入的资本不断运动和增值,这就迫使企业注重运用资金,控制成本和增加盈利。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表现为商品的制造、销售和提供服务,但本质是企业资金的运动和资金的增值过程。企业生产经营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管理必须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如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物资供应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他们既有各自的特点,又相互联系密切配合,但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的综合管理,抓好了财务管理,就抓住了企业管理的牛鼻子。
总之,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正如宝钢人提出的:“要建立现代化企业的管理制度,就必须建立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制度。”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
企业要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系,要服从和服务于经营需要,改善和提高工作效率及经济利益。就要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和统计信息相结合的电算化管理。那么,企业应如何加强财务管理,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要建立一支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会计队伍
这支队伍既要有现代企业的管理观念,又要有现代企业管理的知识,还要有管理现代企业的才能。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的财务管理思路,激励财务人员参与全过程的经营管理,进行全过程的经济监督,开展全过程的经济服务,把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经营的全全过程。
2.以预算为为主体牵头,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将变得复杂化,管理功能多样,只有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才能实施有效控制,其主要工作是:第一,编制企业经营预算;第二,进行有条不紊的预算管理,包括对预算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评价和考核;第三,搞好月度、季度的结算和年度决算。通过预算控制,避免浪费和损失,增产节约、增收节支,确保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3.进行资本金的管理,确保资本的保值增值
现代企业的国有资产,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对资本进行管理可以有效地保证企业所有者的权益,使企业各项资本性支出都建立在科学决策的基础上。特别要保证和发挥投资项目的最佳效益,确保资本的保值增值。在考核企业资本金保值增值的内容上,一般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四个部分,资本金是实现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前提条件。
因此,建立资本金制度,防止企业行为短期化,防止资产流失,维护企业法人的权益,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就显得十分重要。
4.进行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资金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运行的“血液”。资金运动不畅或短缺,社会活动就会受到阻碍。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加强资金管理,加速资金运转,提高资金的增值能力,利用效果,是市场经济对现代企业经营活动的客观要求。
为此,财务管理要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充分发挥资金管理的积极作用,防止资金的浪费和损失。
5.以管理会计为基础,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
管理会计是一个对信息进行搜索、分类、汇总、分析和报告的管理系统。现代企业的经营思路不仅在于眼前利益,而且着眼于企业长远规划和战略思考。财务管理要以管理会计为基础,建立会计核算体系,以正确反映企业理财情况和经营成果。
6.进行成本费用控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成本费用控制是指对企业成本费用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检查、纠偏活动,是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的重要环节。它是保证目标成本和成本费用计划实现的重要措施;是保证成本费用核算真实准确的必要条件;是促进降低成本费用的有效途径。
7.理顺财务管理部门与其它职能部门的职权关系新晨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根据产权明晰的原则和企业财产委托经营制度的要求,财务部门与会计部门必须是分设的。财务管理部门还要明确划分与企业管理、生产销售和决策等部门之间的职权范围,形成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分工明确、相互协调的管理网络系统。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管理贯穿企业经营全过程、覆盖经营全方位,处于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要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一靠具有良好素质的财务队伍;二靠建立科学的合理的财务管理体制;三靠运用先进可行的管理方法。但首先要转变观念,真正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充分认识和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巍:中国并购报告2006[M].北京:中国邮电出版社,2006.
[2]哈特维尔?亨利三世.企业并购和国际会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篇8
关键词:电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新课题
1.新形势下在推动电网企业先进生产力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与作用
新形势下,电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课题,就是发挥与探讨在电网企业先进生产中思想政治工作中所能发挥的地位与作用问题。尤其是在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主要从政治优势的角度,去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在电网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要永远坚持的。但是在新经济形势下,伴随着电网企业的不断改革,单单仅从这一点上去发挥与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早已远远不过,如何在发展先进生产力中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确定其重要地位则成为全新的课题。所以,新形势下电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还应该紧密围绕发展先进生产力问题进行开展,认真研究与分析,思想政治工作与先进生产力的关系,确定其地位与作用。
2.探索与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与科学体系
长期以来,我们都是依靠自身所积累的工作经验去做思想政治工作,这固然是十分可取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现代化知识经济环境下,仅仅依靠以往的经验早已无法满足当今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因此,如何探索与掌握思想政治工作这门科学则被提上日程,成为电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全新课题,而探索与掌握这门学科的根本目的,则是为了能够进一步遵循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去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工作效率。
3.对政工干部的劳动价值与专业职称问题要进行正确的评定
新形势下对政工干部的劳动价值与专业职称问题的正确评定,俨然已经成为电网企业政工队伍建设的重要新课题。这项新课题不仅关系到政工干部的切实利益,关系到整个政工队伍能否得到稳定的发展与提高,还关系到能否正确认识与评价一名政工干部的工作能力,对其的工作任免,岗位调动等。因此,做好该项课题,对整个电网企业而言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要想认清政工干部的劳动价值,则必须要搞清楚政工干部的实际劳动,是否创造了一定的劳动价值,创造价值的话,创造了什么价值等等。在专业职称评定上,则要清楚划分政工专业职称范围,怎么样评,评什么。而这些恰恰都需要电网企业应该加以深入研究与解决的新课题内容。
4.切实探讨与解决多样化经济主体下对职工思想政治观念的影响
在当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制形式与利益主体早已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尤其是就业方式、文化类型、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发展,直接对时下人们的思想政治观念、政治态度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也正因如此,在主体多样化的时代,如何针对这一新问题做好解决工作,增强电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在适应时展的同时,帮助电网企业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利益观,则是广大政工干部所面临的重要新课题,迫切需要得到解决。
5.如何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时代的灵魂,也是一个时展的根本。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的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在促进电网企业的科学发展中的最大作用,则成为当今所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自然也包括电网企业。所以,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我们首先应该将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实现科学发展服务的思想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之中,并且紧密结合党的战略方针、战略任务去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以便将思想政治工作的最大作用发挥出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电网企业。
6.充分发挥网络等现代媒体的作用做好电网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
现代化媒体工具早已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信息工具。也正因如此,新形势下的电网企业要想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则必须要融入到现代化媒体时代之中,充分发挥网络等现代化媒体工具在电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开展,充分正视网络等现代化媒体工具对人们思想观念、政治态度的影响,并且认识到当今思想政治工作在网络现代化媒体运用中的不足与当今形势发展的不适应,切实将此问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去解决,从而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开辟一条全新、有效的道路。
7.做好与推进电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创新
深刻研读我党的改革精神,推进与做好电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创新与现代化管理发展,亦成为当今电网企业的重要课题。而要想做好此点,则必须要认识到创新电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与含义,切实掌握好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明确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要点以及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大趋势,从而结合这些改革经济、政策条件、经济发展,努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需要格外注意的是电网企业在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还必须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问题,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和有效结合形式,进而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辅助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笔者对新形势下电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进行粗浅的探讨,使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要想做好新形势下电网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清醒的认识新形势下电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新课题,明确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与基本内容。也只有如此,才能切实构建满足新形势下电网企业发展所需的思想政治工作,运用正确的原则与科学方法构建一支坚强的政工队伍。
参考文献:
[1]李俭.思想政治工作新情况新问题浅说(上)[J].政工研究动态.2000(09)
[2]刘子新.浅谈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任务[J]才智.2010(12)
[3]王晓峰.新形势下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课题[J]中国职工教育.2007(07)
篇9
关键词:经济转型 企业成长环境 政策调控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以保护中小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鼓励中小企业进行产业调整、自我创新以及参与企业间的良性竞争,进一步完善我国对中小型企业的政策。2003年,《中小企业促进法》的颁发,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开始走向成熟。中小企业的发展与生存环境正式纳入法制,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生存率,而且还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中小企业的界定方式及其特点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方式
一般情况下,当今社会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有两种方法,分别是定量界定和定性界定。定量界定主要是对企业的员工人数、企业固有资产额、年营业额三方面进行界定;定性界定在定量界定的基础上还包括了地区的政策性界定以及学者专家对企业性质的界定。其中定性界定的三个公认标准是:企业独立所有、企业者自主经营以及企业的市场份额较小(魏先傲,2012)。尽管相对于定量界定而言,定性界定的标准涵盖更为广泛,但同样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企业的小份额市场”的界定,由于各国各地区的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在市场大小上的界定标准也并不相同。美国在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占有标准上,规定 “同行业中不具有垄断实力”,而大多数欧美国家则直接规定,企业的“市场份额占有”较小即为中小企业。从本质上来说,世界各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均以企业本身的发展规模和经营规模为界定标准。可见,单纯以某种方法和标准来界定企业是否属于中小企业是不可行的,同时这种企业也是不存在的。
(二)中小企业界定方式的特点
本文详细分析了世界各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总结出如下特点:两种界定方法反映出,世界各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在采取同一种模糊标准时,在细节上也有很大不同,因此各国对中小企业所采取的政策也截然不同。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而定,也直接反映出该地区的发展特点以及政策特点。为了更合理地管理中小企业,使其更快更健康的发展,政府制定并颁发相关政策,无疑更具体化、人性化以及科学化。这些措施同时对各国的中小企业也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由于各国历史背景、文化背景、政治背景不同,物质资源以及资源利用技术水平也不同,从而导致对中小企业的界定目的以及界定标准不同。但值得注意的是,定量界定法是目前各国界定中小企业的普遍方法,因为相对定性界定而言,定量界定的界定标准更直观,也更方便,利于统计和比较。当然,不同的国家采用的定量标准也不同(辜胜阻,2012)。研究表明,单纯采用定量界定或者定性界定标准的国家占总数的47.60%,同时采用两种界定方法的国家占总数的52.40%。而同时采用两种界定方法的国家在界定标准上也有区别,有的国家要求企业需同时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准,而有的国家则只需企业符合其中一个标准即可。
经济转型期中小企业成长环境分析
(一)经济转型的特点和内涵
经济转型是一种独特的经济形态,这种形态主要出现在我国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东欧以及前苏联同样也出现过类似的独特经济现象。有的经济学家认为,社会经济转型不仅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而且也影响整个世界的经济走向。21世纪初期,全球经济发展出现广泛的后社会主义经济转型现象,这里的“后社会主义”特指放弃由国家政府主导集权的发展经济,而转向以市场经济发展为主线的社会主义经济。此经济转变时期的起点,是以原有的经济发展计划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策略和主线,并配置现有经济资源作为经济发展模式,从而进行发展的计划经济,其重点是以市场手段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策略,同时利用市场手段配置现有的经济资源为主要发展方式的市场经济。显而易见,这种界定方法主要是从我国社会经济独有体制的角度出发和考虑,并着重强调对经济发展制度的改革。
此外,还有一种观点综合了上述两种观点的中心思想,即将我国经济转型看作是生产方式的转变,同时又将其看作是经济体制的转变。如《2020年的中国》中提到,当今我国社会正处于两个革命性的转变过程中: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从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发展体制的同时转变势必会导致一些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产生,从这一点中可以看出,我国的经济转型虽然起点较高(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体制),但是发展时间较短,且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和实践都并不成熟,没有一个清晰完整的发展框架,同时对经济转型的界定存在很多不全面、不统一、不清晰的地方(赵忠涛等,2012)。本文采用了第二种观点,即我国的经济转型是从计划经济发展模式向市场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或过渡的。
(二)经济转型期中小企业成长环境及其特点
1.制度环境。通常情况下,可将制度分为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这两种制度不仅使得社会秩序相对稳定,同时也使人们的行为模式能够预期。我国经济转型期同样也存在制度环境,且同时包含了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这两种制度,在经济转型初期,由于发展体制和发展理论的不成熟,致使我国的经济制度也不完善(霍永涛,2012),如部分政策和规章对企业的区别对待。经济转型的初期阶段,地区也较为重视经济的发展,所以对大型企业采取了较为优惠的政策,而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本来也较弱,在这种情况下,其负担变得更为沉重(邱艳,2012)。同时这种不成熟不完善的制度也导致了地区灰色经济的产生,而且也影响了许多外地企业家的投资意向,从而严重制约了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
2.融资环境。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长久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其中,出现经济转型现象的国家,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情况尤为突出,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大多数经济发展体制和发展模式都不健全,金融市场也并不成熟,同时经济体系和金融体系也较为脆弱。银行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一般只会把资金借贷给国有或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资金(张宇,2010)。Pissarides通过调查发现,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制约经济转型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属于服务行业,它们的资金空缺通常较小,即使很小一部分资金也能够很容易满足资金缺口,这种发展循环也导致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比较恶劣(李爱香,2009)。处在经济转型中后期时,若融资困难问题还得不到解决,大部分中小企业将面临倒闭的现象。
经济转型期中小企业政策的特征
由于经济转型现象出现时间并不长,因此出现这种现象的国家,其经济市场从结构和模式上来看也不成熟,还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且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政策和制度也不完善,所以与发达国家的市场型经济相比,大部分经济转型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有自己独有的特色。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政策主要有以下特点:政策的中心思想受传统经济体制影响。我国目前还没有出现制度和发展模式都比较成熟完善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而在美国,专职于中小型企业的政策机构几乎遍布了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中小企业都能够直接接受此政策机构的管理(厉志海,2008)。我国近几年开始有意识地采用此发展模式管理中小企业,以浙江省为例,省经委直接管理国有中小企业;省工商联直接管理商业中小企业;省工商局直接管理私企中小企业;省科技厅直接管理科技型中小企业。采用这种管理模式,使浙江省的所有中小企业有了各自统一的政策主体,并能够真实反映出企业的利益和需求,运用自己所属的权力对自己的资源进行管理和保护(尚鸿涛,2008),避免了不同行业因为不同的政策而导致利益矛盾和摩擦,在企业经济发展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中小企业成长环境与政策关系实证分析
(一)样本企业的基本情况
为了获得详细信息,笔者通过网络以及人际关系以浙江省为调查范围,对其省范围内的中小企业进行抽样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108份。其中,有效问卷96份,剩余12份问卷因部分题目未填或其他原因而剔出分析。在这96份问卷中,大部分填表对象为企业管理者,这是为了保证填表最终答案与企业真实信息的契合度。在这96家企业中,2010年底企业平均正式员工数量在280人左右,企业平均资产为3033.54万元,2010年底企业平均销售总额为5280.46万元,96家企业的平均经营时间为9年。这96家中小企业均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发展起来的,即均是在我国经济转型期开始发展的,与本文的研究议题和研究对象相吻合。
表1是样本企业的基本信息,根据本文的研究需求,把96家中小企业分为四类产业,即传统制造业和服务业、新兴制造业和服务业。政府对这四大产业的扶持政策和保护措施一般来说并不相同,采用对比分析具有较大的研究意义。
(二)不同类型企业成长环境的方差分析
将不同规模的企业成长环境进行方差分析,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将不同产业类型的企业成长环境进行方差分析,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结论
在多元化的经济时代,中小型企业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但是由于政策体系的不完善,中小型企业本身的特点和结构导致其生存环境较为恶劣,发展情况不容乐观。由表2的分析可以看出,小型企业的融资能力跟中型企业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小型企业对制度环境的评价稍微高于中型企业。从表3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新兴行业对企业成长环境的评分比传统行业更高,直观地表述了新兴行业在经济转型期更适合社会经济发展,并且生存能力更强。结合Scheffe和LSD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对企业成长环境的适应能力有较大差异,据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新兴行业更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经过多年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结构趋于稳定与成熟,中小型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存环境和发展潜力不应被人们忽视,因此本文分析了中小型企业的各种发展因素,以促进我国中小型企业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1.魏先傲.中小企业经济转型过程中融资问题探讨[J].商情,2012(37)
2.辜胜阻.中小企业生存困境如何破局[J].农村经济与科技:农业产业化,2012(2)
3.赵忠涛,郭炳宏.关于中小企业经济转型过程中融资途径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2(6)
4.霍永涛.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小企业困境及应对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3)
5.邱艳.经济转型下解读我国中小企业生存困境[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2(6)
6.张宇.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小企业品牌策略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35)
7.李爱香.从中小企业应变看经济转型升级—以浙江为例[J].生产力研究,2009(22)
篇10
一、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当前新科技、新创新、新人才引领社会经济、人文、潮流的关键时期,社会经济形势、文化传播、主流方向、人才流通等领域的变革月异日新,社会各界的多种价值观念的博弈,直接影响和动摇着各行业人事的道德标准和生活方式,对人的心理状态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面对升学、工作、交往需求、婚姻家庭恋爱等生活必须问题,面对生处环境的“不平等”、“腐败”、“道德”成本过高等公众问题时,会时常产生多种困惑,导致过激的冲突和争斗,人本身的道德标准和伦理纲常受到“极端”的挑战,难守失衡的危机。社会发展的矛盾其实就是人民内部矛盾,在某种程度上是人们自身原因导致的矛盾激化,如多重人格、身心不和谐、个人性格与群体性失衡等。
医学院学生和其他高校学生相比,学习课程繁重,学习时间长,业余时间较少,生活方式单调,更容易受到社会文化的冲击,承受学习与就业的巨大压力,易于产生心身疾病或者身体问题,影响正常的学习。积极心理学的出现与实践应用,能从积极的方面作为切入点,指引学生关注社会正能量的各个方面,如医学院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悬壶济世”价值观以及自身价值的体现,工作待遇等,引导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提高师生教学的效率。
二、改良师生相处模式,共同成长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受传统教学师生关系影响的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有尊长之分,学生以尊重老师为前提[3]。在相处之中,学生难免会有相对剥夺感和不公平感,因话语权缺失而产生压抑与郁闷的情绪。教师从自身考虑,传授他们认为有益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而相对忽略了学生作为一个有思想独立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两者的联系容易出现问题。
积极心理学理论认为每个个体都是独立的,有无限的潜能等待开发,任何人都有他存在的价值。高校教师可以应用该理论,多看学生的积极面。学生重来没有教育不好的,只是使用的方法缺乏针对性。学生中不应有好坏之分,任何一个学生都是“个性化”的个体,所谓的“化学式”,只不过是放错了地方。教师要多耐心,积极地引导,与学生共同成长。
三、优化学生人际关系,提高决策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当前主流社会,受多方面因素干扰,人们面对未知的前方缺乏“安全感”,对今后的生活衍生出不健康心理。特别是当今社会医患关系紧张,各种价值观彼此共存,相互激荡,让学生对医学职业产生了怀疑,对自我思想构成了极大的冲击,致使有一些学生对医生的基本职责——救死扶伤衍生了误解和疑惑,部分学生在校学习和实习期间感到迷茫无措进而盲目进取,遗失了自身的目标和方向。尤其是在校学生面临“优秀学生”、“优秀班干部”、“奖助学金评比”等有利益冲突情况;刚毕业学生面临低工资,高生活消费水平情况时,在国外社会、物质观念的日渐弥漫和社会经济多方的利益驱使下,热衷拜金、利己思想等日益弥漫,物质、金钱、权利等外在条件成为统治人的力量,让学生的基本价值观受到挑战,难以应对更多突发事件。
积极心理学教育教学在学校基础教育中的运用,可以从多种角度分析医学生的生活处境,激发其多方面进取、乐观、感恩等积极心理品质;从在校期间开始培养学生独立处理各种关系和事件的能力,增强其社会适应力。
参考文献:
[1][2]马艳华宋瑜张洪荣.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启示[J].草业科学,2009(5):172-176.
[3]汤勇峰.浅谈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内江科技,2010(10):204-204.
[4]刘海燕.对工商管理案例教材的思考[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3):78-82.
- 上一篇: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建议
- 下一篇:满意度调查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