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绿色经济的认识范文
时间:2024-03-26 11:29: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绿色经济的认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我国当代绿色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认识
1.1对绿色建筑设计的理解片面
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对绿色建筑的界定的理解并不全面,主要内容都是结合本地区自然环境情况,运用相关的原理知识,例如:建筑学与绿色学等,科学安排建筑和诸多相关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这样一来,将建筑物和附近环境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功能,同时也具有节能、减少污染、延长使用寿命的优势。然而,由于人们只是片面的认为流绿色建筑只是在建筑物的四周加上一些绿化植物,也或者是在建筑物内放置一些绿色植物,也有些人认为建筑物具有简单的节能功能便是绿色建筑等。
1.2对绿色建筑设计的研究不够深入
由于我国基本国情的特殊性,在参照国外先进的绿色建筑设计理论的基础上,还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当前,在实际生活中,对绿色建筑的研究并不全面。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因此,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极其常见,这样一来,对绿色建筑研究也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对农村绿色建筑的研究是少之又少。但是,对城市绿色建筑的研究只局限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中。在实际生活中,农村地区因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必须对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加以详细研究。再加上,因绿色建筑设计会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例如:绿色学、建筑学、环境学等,所以,专业性较强,内容较多。然而,各个学科之间联系却不紧密,研究不够深入,这样一来,直接对绿色建筑设计带来巨大的困难。
1.3缺乏绿色建筑设计的实践经验
绿色建筑行业的兴起引起了建筑行业的高度重视,在建筑行业出现了对于绿色建筑行业不同的见解,进一步巩固了绿色建筑的理论基础,更加有利于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应用发挥巨大的作用。然而,人们对于绿色建筑设计的理解是比较片面的,一般都是对绿色理论与建筑设计理论加以阐述,重点是对西方发达国家一些比较成功的绿色建筑设计经验的阐述,缺少对绿色建筑设计实践性研究。
2绿色建筑在建筑设计中所发挥的优势
2.1减少对于环境和能源的破坏
随着我国经济与城市建设的不断进行,我国的多数城市在建设中,建筑设计出现重规模而忽视环保的问题。城市建筑设计如果不考虑环境因素,就会导致环境保护的破坏,还会加大能源的浪费。随着城市发展向现代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建筑设计中合理的加入一些绿色设计元素,会极大的减少居民生产和生活对于环境和能源的破坏,最终实现居民生活质量的切实提高。
2.2可以加快绿色建筑的发展
城市经济发展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因素。要想冲破城市的固有规划和建设的束缚,使城市建筑的设计能够有效的推进与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保护能源之间的有效统一就要加快绿色建筑的发展,通过绿色建筑的建设来实现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2.3能够保证城市绿色健康的发展
绿色建筑的设计可以实现绿色、环保和节能的有机统一,从而能够有效保证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目标的实现。要实现城市环境和能源资源分布的平衡,就要在绿色建筑的设计中严格按照城市发展的全面隋况进行系统设计。作为一名合格的绿色建筑设计,必须能够有效的促进市民的健康,推进教育的不断发展,要在重视城市的绿色环境质量和能源的使用情况下来推动城市的健康发展。
3如何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最大使用率3.1做好建筑的节能设计在建筑建成后使用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能耗,所以应重点从建筑本身来做好节能设计,可通过建筑体形设计达到节能效果,如平面布局、平面形状、进深、体形系数、表面面积系数、长宽比和朝向等因素,都与建筑的节能效果有很大关系。合理设计建筑的墙体、门窗、屋顶、热缓冲区及有效遮阳,提高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也对建筑节能有着重大意义。
3.2选用生产能耗低的建筑材料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使用过程中的节能,还应考虑蕴含在建筑材料本身中的能源消耗量。在满足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选用生产能耗低的建筑材料,以及钢材、铝材这些回收利用率较高的建筑材料,实现建筑的可持续。为减少运输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应尽可能的选用地方性的材料。4实现绿色建筑设计中的有效途径
4.1加强绿色建筑的实践性
可持续发展意识要求设计师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积极的应用绿色策略,从而减少对于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同时可持续发展意识需要落实于实践之中,从而要求参与绿色建筑的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需要予以积极的配合,作为一个复杂的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社区参与者、管理者以及建筑设计的决策者共同参与,从而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
4.2高效的实现绿色建筑能源的方面利用
要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即利用最少的能源创造最适宜的建筑。主要从如下几方面人手:
4.2.1合理安排建筑位置。避免绿色敏感区,比如植被、水文等,顺应自然的地理排布,尽可能避免改变原始条件,合理的安排建筑的地理位置,比如朝向以及高度等。
4.2.2减少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太阳能以及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是建筑设计中所需要优先考虑的能量来源,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依赖,屋顶的太阳能采集装置以及建筑物布局利用风能等,都成为避免过度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的重要方式。
4.2.3保证能源的高效利用。针对于不可再生能源而言,在建筑设计的具体过程中,我们必须要保证能源利用的高效率,比如照明装置、自然采光等的布局上,都需要做到科学且合理的原则。
4.2.4舍远求近的利用建筑材料。当地材料成为建筑师们的首选,从而才能避免因远途材料运输造成的能源浪费。
4.2.5循环利用水资源。主要是针对于水资源而言,根据水的清洁等级以及需要的不同,合理的循环利用资源,从而达到真正的环境保护。
4.3客观合理的绿色建筑设计
人作为绿色建筑的主要设计者,首先,针对于温度以及湿度的问题上,在建筑师设计构思时,需要依照人体的要求设计建筑物的朝向以及门窗的尺寸,从而保证阳光的充足,进而调整室内的温度以及湿度。其次,针对于通风系统而言,应当以自然的空气循环为主,绿化以及净化空气,进而缩短人与自然的距离。最后,人文理念。主要是针对于老年人以及残疾人的关怀,即在具体的通道以及休息座位的设计上,应当对特殊人群予以特别的关怀。
4.4保留充足的发展空间
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长远的发展,比如家庭人口的变化以及科学技术的革新等,因而建筑物作为一种使用寿命较长,更换频率较低的产品而言,应当对于未来的变化预留有一定的空间,从而满足未来的改造或者变化的可能性。
篇2
关键词:绿色经济;理论内涵 ;外部性
一、引言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物质文明程度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当人们醉心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同时,自然也在酝酿对人类的报复。20世纪60年代以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大气污染、自然资源枯竭、全球变暖、水资源危机、土壤流失和退化,都迅速改变着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2013年初,中国大部分地区出现了雾霾,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
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迫使人们反思“高污染、高排放”的传统工业模式,迫使人们用“绿色”的思维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绿色经济”一词应运而生。
二、绿色经济的哲学内涵
绿色经济价值观的核心问题是人类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与工业文明相适应的伦理价值观是人类中心主义,即把人视为宇宙的中心,按照人类价值观来考察宇宙中的所有事物。人类中心主义的鼻祖亚里士多德认为大自然就是为了人的缘故而创造了所有的动物:“植物就是为了动物的缘故而存在,而其他动物又是为了人的缘故而存在。”
人类中心主义一直伴随着传统工业文明发展而发展,当人类进入工业时代后,逐渐摆脱了原始文明与农业文明时代对大自然的依赖与敬畏,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变得越来越强大,人类中心主义也逐渐发展到了顶峰。
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全球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源正是“人类中心主义”。该主义最大的问题就是将人与自然界对立起来,割裂了人与自然的一致性、统一性和本质联系。其目光短浅,只看到人类改造自然那短暂的、表面上的胜利,未能认清那所谓“胜利”的实质。中国多个地区近期出现的雾霾天气就是环境污染的后果,PM2.5造成损失难以估计,而且治理的花费更是天文数字。
在批判人类中心主义的基础上,我们应该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人和人的关系同人与自然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进行物质生产的先决条件。恩格斯认为,“劳动其实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成财富。”这就是从人类通过劳动生产财富的角度,强调了自然的重要性,有力地驳斥了人类中心主义将自然看作人类附庸的思想。在对待自然的方式上,恩格斯指出,“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绝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在于我们比其他的一切动物都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这句话有如下几层涵义,第一,人与自然有本质联系,人类中心主义割裂了这种联系,表面上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对立,实质上造成了人类与自身的对立;第二,虽然人类与自然密不可分,但是人与自然都由自然规律所支配,而自然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类若违背了自然规律,必然遭到惩罚。所以,处理好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正是正确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因为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中只有人类,所以其根本无法意识到自然规律的重要性,与之相适应的传统工业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生态环境问题。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环境问题的最终受害者正是人类中心主义伦理价值观的核心——人类。
综上所述,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生态伦理观深刻地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这正是绿色经济的哲学理论内涵。
三、绿色经济的经济学理论内涵
绿色经济的涵盖范围很广,其理论来源主要有生态学理论、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理论。对绿色经济的研究现状可以归纳如下:
刘思华认为,绿色经济就是“以生态经济为基础,知识经济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形态和形象体现,是环境保护盒社会全面进步的物质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代名词。”
张兵生认为“绿色经济学则是一门以天人合一、共生共享和系统哲学理念为基础,在以人为本和生态伦理指导下,从研究生态资本和物质资本、知识资本、社会资本优化配置与整体增值人手,最终实现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科。”
鲁明中、张象枢认为,“绿色经济是遵循生态规律与经济规律,以实现经济生态化为目标,并达到一定水平的经济实体。”
以上对绿色经济不同的定义,均强调了生态规律的重要性,基本符合绿色经济的基本思想,但仍有不足。
刘思华在定义中强调知识经济与生态经济,但基本将其等同于绿色经济,没有提出相对独立的理论。绿色经济不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代名词,可持续发展理论简单讲包括三点,分别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可见,其理论重点在于对发展目标的认识和确立,即我们努力发展所要达到的效果。绿色经济的涵义不仅限于此,它的理论重点应当是通过什么方法,利用什么手段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张兵生的定义利用了“生态资本”这一创新概念,初步解释了“绿色经济”。该理论是一种积极有益的探索,但是仍有很大不足之处:首先,生态环境的价值还在不断探索与研究中,不同学者用不同方法测算出的结果也大相径庭,所以我们无法将生态价值资本化并且合理定价。其次,能否将生态价值资本化是一个生态伦理问题,一旦将其资本化,就相当程度上割裂了人类与大自然的联系,很容易令我们重新陷入“人类中心主义”。最后,假若我们将生态环境资本化并给予合理定价,逐利者也很难保证自己的行为都是生态环境友好型的。因为在市场经济中,如果逐利者破坏环境的成本小于这种行为带来的收益,那么他也会为了短期利益做出破坏生态环境的事情。总之,“生态资本”理论有理想化、操作困难等缺陷。
鲁明中、张象枢的定义同时突出了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也有一定缺憾。首先,其未明确主体,没有指出谁来遵从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其次,它未能说明当某行为无法同时满足两个规律时,行为人该如何选择;最后,定义中“一定水平的经济实体”所指不甚明确。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绿色经济”的定义都不完善,主要问题是我们对该问题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各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这里,笔者尝试在改进传统经济学理论基础上来定义“绿色经济学”。
萨缪尔森认为,经济学就是一种“关于选择的科学,它研究人们如何进行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者有限的生产资源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这些物品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消费。”显然,传统经济学就是研究稀缺资源如何配置的,它有最基本的“理性人”假设。虽然很多学者研究绿色经济时批判该假设,并对此提出了“生态人”假设,认为“生态人”就是在确保生态效益的前提下追求其他经济社会效益,但是这种假设实际上没有多少现实性。市场经济的参与者在实践中,都是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来进行经济活动的。对于普通的市场经济参与者,一般都缺乏足够的生态学理论知识,他们在经济活动中首先承担了最为直接的市场风险,在市场中生存是第一目的,所以他们没有动力更无能力确保生态效益。
传统经济学的研究重点在于劳动、技术、资本等要素,通过市场调节这些要素的分配和利用,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市场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但是不会使人主动重视生态环境效益,所以生态环境在这种市场规律下很难不被损害。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认识逐步深入,研究者在传统经济学的框架内提出“外部性理论”,即单个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对社会上其他人的福利带来影响,但他个人并没有因此得到补偿或者给与他人补偿。显然,生态环境问题就是典型的外部不经济。英国福利经济学家庇古提出政府可以通过对污染者征收“环境税”来解决外部性问题。科斯指出政府只要选择最优的初始产权安排,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外部性问题。这些学者的研究都说明,政府才是唯一有能力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主题。可惜的是,这些思想早期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笔者认为,构建“绿色经济”理论,可以在传统经济学的框架下保留“理性人”假设,将“外部性理论”提升至同劳动、资本、技术同等重要的地位,让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调节劳动、资本、技术等稀缺资源的配置,让政府这一“看得见的手”来解决生态环境的外部问题。之所以强调政府的作用,理由如下:
第一,只有政府有能力对生态环境问题能有足够的认识。环境的破坏往往跟人们缺乏足够的环境知识。生态环境问题有一个显著特点,其全面爆发前的潜伏期少则两三年,多则三五十年,然而一旦爆发,带来的结果就是毁灭性的。也许我们现在的很多行为造成的环境问题正处于潜伏期,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罢了。正因如此,若想避免环境问题带来的损失,必须长期不断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生态环境进行基础性研究,以获取足够的认知。显然,只有政府动用国家力量才能使这些研究长期进行下去。
第二,只有政府有足够的能力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如前文所述,单个行为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不可能主动成为“生态人”。而政府如果采取适当的法律、制度、教育等各方面措施,是有能力将普通的“理性人”规范成为“生态人”的。只要政府坚定不移地推动相关制度建设,定会取得显著成效。
总之,生态环境问题是社会问题,需要整个社会的力量来解决,而政府正是社会力量的代表。所以,政府是生态问题的最终责任人,构建“绿色经济”理论当然应强调政府发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人民出版社,198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
3.张兵生.绿色经济学探索[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4.鲁明中,张象枢.中国绿色经济研究[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5.刘思华.绿色经济导论[M]. 同心出版社,2004.
篇3
〔关键词〕绿色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
一、绿色建筑经济概述
近些年来,建筑行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建筑行业极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带来了巨大的不利影响。所谓绿色建筑经济,简单地说就是在实施建筑工程的过程中,将相应的施工机械设施和技术进行改革创新,能够在保证建筑物安全系数不降低和居民生活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减少施工过程中能源的消耗,还有废水、废气、废料的产生,减小对环境的破坏力度,实现建筑资源合理化应用,能够使建筑行业贯彻落实国家号召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部署,摆脱传统的只关注经济收益的多少而忽视环境保护观念的束缚。
二、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政府重视度不够,管理政策不完善
近几年,我国环境破坏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对此政府提出了绿色建筑经济这一概念,但由于起步较晚,相应的配套政策及措施还不够全面和完善,因此社会对这一新概念的认知度不高,政府对绿色建筑经济的管理理念认识也不足,导致我国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空间被限制。在具体的管理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不健全,政府也没有详细的法规来规范具体的绿色建筑经济行为。具体的绿色建筑经济仍处于理想状态,还没有真正的贯彻落实到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并且国家支持政策和政府管理皆不完善,行业自身想实现绿色建筑经济发展是一件难度非常大的事情。
(二)缺乏经济技术基础
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单纯的将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和设备区警醒创新,或是在建筑的具体设计方案进行改变,而是需要巨大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才能有效地保证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前期的技术开发阶段和后期的具体实施阶段能够取得实质性的发展。传统的建筑建造技术已经完全不能支撑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并且在规范管理制度方面的要求也变的更加严格,还需要有大量的资金作为坚实的经济基础。对于个体从事建筑行业的企业来讲,在技术方面缺乏专业的技师进行技术的改造创新,而在资金方面又无法找到一笔巨大的资金支撑企业建筑方案的转型,并且发展绿色建筑经济是一项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初显成效,因此缺乏经济基础的支持,很难使绿色建筑经济得到发展。
(三)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
绿色建筑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和高水平的技术作为支撑,尽管资金和技术方面都已经完备,但是想要使绿色建筑经济进入实际发展的阶段,还需要充足的实际操作经验。绿色建筑经济发展需要政府以及建筑行业双方的共同努力,在经济和技术方面也要有过硬的实力,如果没有政府政策和经济的鼓励,没有投资者对项目进行投资,那么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将举步维艰。
三、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战略
(一)提高全体认识水平,做好宣传和支持工作
若想让绿色建筑经济取得实质上的发展,就必须提高全民对绿色建筑经济这一新概念的认知水平,为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提供最基础的社会支持。政府应对绿色建筑经济产生正确的认知,要放眼于未来,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认为改变传统建筑行业的发展模式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应正确认识到绿色建筑经济在将来能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效益,以及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的努力。一方面,为发展绿色建筑经济提供政策和国家资金支持,为设备使用和技术创新选拔优秀的专业技师进行指导。另一方面,为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制定完善合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借鉴国外发展成功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情,营造稳定、良好的法律环境。同时,要加强绿色建筑经济的宣传力度,加深社会大众对这一新概念的认识,让绿色建筑经济得到社会的普遍支持。
(二)强化经济技术支持,研发并行创新行业技术水平
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资金支持和高水平的技术支撑,因此在得到政府的支持及社会投资者的资金,具足了资金储备后,应着力于创新传统建造技术,并将新技术投入实际运用。响应国家节能减排,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号召。在进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再通过我国科技人员的自主研发,经过多次的测试、实践和应用,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发挥新技术在绿色建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积极推动作用,为我国绿色建筑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改变传统技术不能满足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现状。
(三)加强经济技术合作,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与经验
我国在绿色建筑经济方面可以说是技术空白,没有任何先前的经验教训可循,完全是摸着石头走路。因此,在这个艰难的阶段与其他先进国家进行技术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与已初取成效的国家进行交流合作,借鉴他们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引进国外先进的建筑技术和科技设备,加快我国转型速度,一步步建立起适合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配套技术和设施,为绿色建筑经济发展创造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同时,还要强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将建筑行业的发展与保护环境、贯彻落实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相挂钩,让社会大众认识到新兴建筑发展模式能够给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带来积极的影响,取得社会的信任并给予绿色建筑经济更大的支持,让绿色建筑经济放手一搏,给建筑行业增添发展和转型的信心。
篇4
关键词:绿色经济;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现代化进程中,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持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态势,既是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城市整体建设水平,又是保证城市各种基础设施得到更充分利用的重要基础。为此,相关部门人员应准确定位当前绿色建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深入分析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环境状况,制定相应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实现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和进步的根本目标。
一、绿色经济中建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概述
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建筑工程产业的有效融合与更好的发展,都是在建筑工程的长期稳定发展中的重要举措之一。当下人们需要更加方便、安全、舒适、资源节约的生活空间,需要在维持建筑物和生态环境的有效结合,以及人们更为持续和稳定的发展上做出相应的贡献。绿色经济的核心就在于低碳、环保、无污染以及能耗的节约,建筑产业作为重要的着力点之一,也就从每一个工程、每一个环节都进行更好地发展,做好理念的融入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重点就在于如何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建筑物的使用效率、保证建筑工程在质量和相对安全的前提之下完成相应的工作,减少对于周围环境的影响,都是当今建筑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和突破要点。目前,我国的城市建设不再粗放式发展,更注重于可持续的城市化建设。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尽量减少自身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施工结束后,对环境的影响也应在后续施工过程中控制。这就是绿色建筑的核心意义之一。因为建筑的类型和主要的需求不同,就需要以城市或者城镇为基础的单元等,做好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融入和提升的工作,形成绿色城镇和绿色的发展理念等,也就在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上做出了相应的贡献,经济利益也是各种经济活动发展的核心意义。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不进行环境资源的有效保护工作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都遭到了破坏,也就使得经济的发展失去了意义,就等于是枯燥无味的枯燥工作,这样就使整个建筑经济的发展失去了物质基础。建设绿色环保建筑,使建筑与生态环境相协调,既符合现代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又符合企业对自身经济利益的提升。
二、绿色经济理念下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筑经济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成就
随着绿色经济理念的引入,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已经意识到发展绿色经济的必要性,并将其与自身的发展有机结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近年来,随着当前建筑工程竞争的日益激烈,也就需要保证企业在市场中的稳步发展,工程质量的保证就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从环境保护的相关工作上做好相应的部署工作,也就在实际的工作中保证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效益,也就在市场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保持着有利的工作地位等,从而获得主动的发展形势。公司积极利用好各种先进的技术和施工材料等做好分析和处理,使得当前的管理模式等进行全方位创新和提升,改善了传统的经营和管理的模式,在经济效益获得的同时,避免了更大程度的破坏。从多方面进行有效的环境保护的控制和一系列的工作,提升了生态环境的保护水平,为持续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
(二)建筑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缺陷
1.绿色建筑缺乏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大部分的精力都集中于经济建设方面,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在长期的发展中没有形成这方面的工作意识,对绿色经济重视不够,导致绿色经济在我国发展得比较晚。绿色经济意识的缺乏,在当前的发展和进一步的提升过程中,绿色建筑市场的经济体制并不是十分完善的,也就在可持续的建筑经济发展中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和冲击等。在当前的建筑工程市场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规模扩大化的生产,对于服务和产品的质量等也就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绿色经济往往处于着被忽视的地位上,也就没有得到很充分的发展。许多企业对于绿色建筑的发展等缺乏正确的认识,也在经济体制和观念思想的影响下,忽视了绿色经济的发展作用等。在此过程中,企业也没有与环境因素进行相关的有效分析,导致环境污染程度变得更大。2.对于绿色经济缺乏适当的支持为了做好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性工作,绿色经济的理念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政府在其中起到了十分关键性的作用,也是指导性和引导性的作用。在政府的引导之下,企业和社会各界在此方面的重视程度将会大大提升,也就使得企业认识到自己的长期的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积极作用,这也是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为了减少环境的污染,企业应该在其建设的过程中运用绿色材料和绿色施工的相关技术手段,也就更好地服务于绿色建筑工程的建设工作。我国的建筑行业是起步比较晚的,也在传统建筑观念的影响之下,没有十分完善的绿色经济的建设理念,也就影响了建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在与发达国家相比,这种标准上和规范上的差别,也就使得各方面的创新能力不足,政府的支持程度十分有限。3.评估机制不够有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绿色建筑物在自身的需求上有着更高的要求。对于绿色经济理念的研究工作,有助于在经济建设的过程带来更大的效益和促进企业的更好发展。在当前的绿色经济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出现了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的问题,因为自身的评价机制不够健全,也就无法更好地保证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尤其是缺乏对于技术和材料方面的有效评价工作,评价不全面,更新的速度也比较慢。目前应用比较好的方法是生命周期法,但是当前的应用十分有限。4.有关的法律和法规不够健全虽然绿色经济对于建筑业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当前的关注程度也是比较高的,也就对于法律法规和相应的规章制度方面进行调整工作。绿色化的建筑经济和人们的联系更加密切,无论是生活还是社会发展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保证建筑工程企业的长期稳定的发展,政府对此方面的关注程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从而认识到绿色建筑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宣传方面加以提升,也就做好认识的相关工作。
三、绿色经济理念下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对国家政府部门进行指导
绿色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形势,其理念重视的内容包括是经济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同时实现平衡发展。这种发展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还能保护城市环境。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对绿色理念重视程度要不断提高,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把该理念真正落实下去,这些才能实现建筑经济可持续的发展。这项工作的落实过程中与整体国家经济发展与整体的行业建设密切相关,政府需要在各个部门的工作中,提升认识,做好积极的指导和有效的分析工作,也就将政府的宏观调控的职能大大发挥出来,促进其政策方面的有效支持。因此,在各个阶段完成好基本的建设工作,也就明确好实施的规范制度和流程等,也就将各个建筑的相关理念和技术融入其中。政府部门做好全方位的监管和引导,也就使得企业自觉地开展相应的工作。
(二)加大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程度
在推动绿色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下,建筑企业在应用先进技术手段要做到以下几点内容。①施工材料的选择要绿色。在进行建筑施工时,企业要重视绿色施工技术,如优化和研发施工材料如混凝土、钢筋等基础材料,提高材料各方面性能包括强度、质量和安全性等,以此提升材料使用性。如在对建筑物进行门窗结构施工时,选择聚硫橡胶类材料,代替传统的水泥砂浆材料,这种材料具有很好的弹性和密封性,使门窗的密闭和保温效果得到提高,同时还能节能环保。②对绿色技术不断研发和优化。现在国外已经提出不少环保的技术和节能方法,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些技术并不适合,还对我国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建筑企业在引进国外的先进绿色技术时要注意,要把我国实际情况和相关要求结合起来,对这些技术进行优化和创新后才可以应用实际需要中。③采用可再生能源。在发展绿色建筑经济的同时,企业要重视再生能源的利用,加大对这方面的研发和循环,促使建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更环保、更绿色和可持续性。④做好技术推广工作。在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时,建筑企业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即技术成果转化与市场推广应用,这两方面工作是应用新技术和建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建筑企业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进行宣传和推广,由这两种途径对新技术相关内容进行介绍,相关企业和群众对新技术价值认识进一步加深。同时是对绿色经济的理念做出好的宣传,有利于相关人员对其理念的认知不断提高和树立建筑经济可持续的观念。
(三)加强国际战略合作,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城市化的建设过程中离不开外资的引入,国内外的先进技术都需要不断进行应用和有效的提升。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在现代建筑领域上获得了技术方面的高速发展和有效的提升,也在环境保护技术的相关工作方面进行了更多的探究。当前经济社会的开放式发展程度是非常高的,应该进行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的相互交流与探究的相关工作,从技术交流和合作创新等一系列工作方面加以部署和全方位的提升,也就更好地完成相关的建设工作。例如,美国世贸大厦的建设中利用了环保和安全的相关技术和材料等,使得技术上的应用程度大大提升。此外,重庆来福士建筑集团经过对该地区地理环境的综合考虑,决定对该建筑集团内的中央空调采用江水冷却方式,大大降低其能耗。管理部门和相关的工业部门需要进行大型的行业交流的相关工作,也就邀请好各类专家和学者等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有效的分析工作,在技术内容、技术标准、技术的人才等多方面进行了更好地工作,不同观点的碰撞和提升之下,可以促进产业发展的变革与有效的提升。自20世纪80年代建筑节能引入绿色建筑概念以来,我国与国外有关这一概念的交流与学习日益深入,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术和经验。从2019年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的结果来看,截至2017年,我国建筑能耗为9.4亿吨标准煤,占到全国总能耗的21.11%;全国建筑总面积643亿平方米,城镇人均居住面积为37.2平方米;建筑碳排放量为20.44亿吨,占全国总碳排放量的19.5%。可见,我国在引进、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经验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四)加强产业创新,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
建筑行业的发展是十分快速的,绿色建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当前的发展瓶颈期内需要明确绿色发展的相关目标,也就在节能减排的相关工作中做好环境与生态的保护工作,在技术和材料、设备等多方面加以提升,也就做好与市场统筹发展的相关工作,做好技术创新的相关转化的工作,发挥其应有作用。公司发展绿色建筑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绿色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有赖于公司具有较强的财务实力。很多银行都非常重视绿色资源,为绿色建筑经济项目提供有效的支持十分关键,尤其是在贷款方面提供有效的支持。随着借贷利率逐渐放开化,企业的信贷利率上面临着较大的压力等,因此在发展和工程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并不顺利。融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为了更好地发展需要做好财政方面的有效支持,央行应科学引导,从政府层面的工作而言,应该出台多方面的优惠政策等,以更加优惠的政策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做好进一步的技术创新和长期发展的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健全更好地融资体系和融资的环境等,也就从多方面进行高效的融资服务和有效的分析,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更好地开展。企业为了获得更好地发展,就需要从项目的创新和整体的管理角度出发,解决资金不足的相关问题,在相关的工作中应用更多的技术,为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五)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以适应绿色建筑经济发展的需要
首先,建筑企业在建立相关规则制度的基础上,把实际情况和建筑企业自身需求两者结合在一起,优化和改进现有的制度使其更完善,为其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力量。其次,为了满足推进绿色经济理念的要求建立对应的评价体系。①构建评价体系,该体系要以我国国情和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为依托,该体系内容主要通过分析环境、能源消耗等后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可以为其经济发展提供有用参数。②以评价体系为根据建立保障制度和相对应的法律法规,促使评价工作变得有序、规范和合理。
篇5
关键词:绿色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应运而生。
1 四大经济的来源以及含义
1.1 循环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循环经济”一词并非国际通用术语,在学术界尚存争议,从各种文献对它界定的共同性来看,就是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社会生产投入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的经济发展模式。
1.2 绿色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绿色经济”是由经济学家皮尔斯于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在经济学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分配、绿色技术此起彼伏,使绿色经济成为经济学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命题。但直到目前对绿色经济的内涵、外延以及特征等方面都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相关理论正处于不断探讨和完善之中。
绿色经济的“绿色”,不是人们感知意义上的颜色,而是一种象征性用语。一般认为绿色经济是指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通过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高效地、文明地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的一种生产方式或经济发展形态。
1.3 生态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在他的论文《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中首次使用了“生态经济学”这一术语,成为生态经济学学科的最早倡导者。
毫无疑问,生态经济学就是以生态经济为研究对象的。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第一,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第二,生态经济是让整个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废弃的全过程像生态系统一样形成全封闭循环,最终达到资源的零输入和废弃物的零排放,使生产系统自持,也就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是理想化阶段,在知识经济的后期才有可能做到。目前,各个国家生态经济的发展仅仅是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趋势。
1.4 低碳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早在2003年,英国颁布的《能源白皮书》,使之成为世界上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国家。
低碳经济是碳生产力(单位碳排放的经济产出)达到一定水平的经济形态,它的着眼点是未来几十年的国际竞争力和低碳技术产品市场,目标是低碳高增长。低碳发展通过技术跨越式发展和制度约束得以实现,表现为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消费行为的理性。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20世纪后半期产生的新经济思想,是对人类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和总结的结果,也是人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陷入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生存危机深刻反省自身发展模式与改进的产物,因此它们有许多相同之处,当然也各具特色。
2 四者共同的理念和追求
2.1 新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
新的价值观念包括:在考虑自然资源时,不仅视为可利用的资源,而且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维系和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新的消费观念摈弃过渡浪费和奢侈之风,提倡绿色消费,也就是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是一种与自然生态相平衡的、节约型的低消耗物质资料、产品、劳务和注重保健、环保的消费模式。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多次性、耐用性消费,减少一次性消费。而且是一种对环境不构成破坏或威胁的持续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在消费的同时还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2.2 追求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追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的实现,要求人类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能把自身置于这个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对物质转化的全过程采取战略性、综合性、预防性措施,降低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过度使用及对人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每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少投入、少排放、高利用,达到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并且用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从自然-经济大系统出发,使人类经济社会的循环与自然循环更好地融合起来。
3 四者不同的侧重点、突破口和核心
3.1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的物质循环,强调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利用“3R”原则以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倡在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资源节约和充分利用;绿色经济关爱生命,鼓励创造,突出以科技进步为手段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兼顾物质需求和精神上的满足;生态经济则吸收了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核心是经济与生态的协调,注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以太阳能或氢能为基础,要求产品生产、消费和废弃的全过程密闭循环,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而低碳经济是针对碳排放量来讲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采用清洁能源,以期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缓和温室气候,使在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上,碳排放量比较低的经济形态。
3.2 解决危机的突破口不同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都是以人为本,解决人类生存危机,但是它们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各异。循环经济是通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存环境的改善来体现的;绿色经济实施绿色分配,如保证最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消费和费用支出;生态经济则将人类看成是具有最高级智慧的生物,通过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创造、依存和协同进化的关系达到人类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通过减少碳排放量,使得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CO2)浓度不再发生深刻的变化,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气候条件。
3.3 核心不同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物质的循环,使各种物质循环利用起来,以提高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绿色经济以人为本,以发展经济、全面提高人民生活福利水平为核心,保障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公平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使社会系统的最大公平目标得以实现。生态经济学研究现状,以农业生态经济学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为核心。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消费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将引起现代经济发展的全方位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支撑这场变革的重要条件:绿色科技的进步,市场机制的建立,价值观念、消费模式的改变,生态经济伦理形成都需要时间。我国也面临着从传统的资源依赖过量消耗型、粗放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用循环型、集约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我们应理性地对待,清醒地认识我国当前的国情,克服盲目地不切实际地攀高。因此,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加速经济转型。也就是说,要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王育德,步秀君,贾东水.绿色经济论[J].经济论坛,2004(16).
篇6
低碳经济,是人类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在时代大发展的大背景下,随着气候变化这一全球重大问题而产生的。由于人类的各种活动,冰川融化、海平面上涨、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个必须要面对的严峻问题。针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各国都已经认识到了问题的严峻性,并已经开始了采取相关行动,来应对气候变化,其中,低碳经济是各国在解决气候问题变化中,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低碳经济,其内涵包括了三个方面———碳排放量的减少、提高碳的生产力和低碳经济自身的阶段性。低碳经济所要应对的主要目标,是应对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和全球温室效应,通过技术上的创新手段、加强污染排放处理和管理手段,减少碳的排放。低碳经济的衡量,是通过每个单位碳的排放量所生产的GDP总量来衡量的。在当前一个时期,低碳经济的发展,有两个核心问题需要解决,在能源消费方面,碳的排放量要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其次,在保证正常发展的提前下,使碳的消耗不断下降,而碳的利用率则要不断提升。简而言之,低碳经济,就是以科技带动发展,在保证社会供给量充足的前提下,碳排放不断下降、碳的生产力稳步提升的一个过程。
2企业绿色供应链的重要性
在未来,发展低碳经济,必将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以保证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更应该重视低碳经济对于企业集团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在企业的发展和管理当中,融入了绿色供应链的管理,不仅仅能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在社会的生态效益方面,也能起到积极作用。企业发展中,解决好经济活动中,污染环境、资源浪费等问题,在此基础上,企业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强自身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竞争力。企业建立绿色供应链的管理,对于国家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能提供强大的推动力,解决当前时期我国经济的增长,依旧存在的能耗高、污染大的问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个企业要想进一步的发展,首先要在社会和消费者当中,具有良好的影响力,做好绿色供应链管理,有助于企业承担好社会责任,对企业形象的塑造,有着积极作用。如福建南平铝业有限公司进行环保节能电解铝技改项目建设,其中环保设施投资3000多万元。实践证明,电解铝技术改造环保效果十分明显,经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各项指标均达标排放,实现了增产减污。公司先后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清洁生产审核,并获得国家级绿色社区称号。绿色供应链的实施,需要企业深刻认识节能减排的在绿色供应链中的意义。企业要建设绿色供应链,首先要做好节能减排工作。正如该公司在节能减排工作方面所取得成效,与企业长期以来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有密切关系。长期以来,该公司始终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把保护环境造福社会作为公司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负责制为核心的环保管理体系,同时确定了走“依托技术进步,防治并行,实现清洁生产”的路子,不仅在生产过程中最低限度地削减“三废”的产生,同时变废为宝,实现污染物利用的最大化,在环境效益、经济上取得了较好的收益。
3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实现所涉及的问题
绿色供应链的建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企业实施过程中,会出现种种问题,因为供应链的建设发展,往往涉及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绿色供应链的建立,在制造行业中,涉及着很多方面。首先是绿色供应链的目标,企业要在实现供应链对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寻求企业经济的最大化,绿色供应链管理,要在减少污染、资源循环利用、企业垃圾处理等方面,有所作为。在企业绿色供应链的建设中,还要考虑绿色供应链的产出和运作流程。绿色供应链的产出,概括为一个产品———绿色产品,供应链的产出,是否达到了标准要求,取决企业绿色供应链的管理落实情况。企业的绿色供应链的运作,包括了企业产品生产流程涉及的方方面面。绿色供应链的整体运作中,企业要关心产品原材料的质量、原材料和环境的友好度、生产所需要的资源等等。该公司在绿色产业链的建设中,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了创新。作为省一家典型的高耗能资源利用型大企业,是省工业企业的耗能大户。近几年,公司投资十多亿元进行了240KA大型预焙槽及铝加工等一系列大规模环保节能技术改造,形成了年产7.5万吨电解铝、15万吨铝铸造、10万吨铝型材、5万吨板带材、100万平米氟碳铝材等生产能力,以项目技术改造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打造好绿色产业链,使该公司成为国家环保局公布的第一批符合环保规定的电解铝企业。
4在低碳经济下,制造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转变
在低碳经济下,制造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与传统供应链管理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如何克服这些差异,从传统供应链管理中,转变成为绿色供应链的管理,需要政府、社会、企业三方面的努力。在绿色供应链管理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分析政府在这个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起到的作用,将其中可借鉴的部分,借鉴过来,为我所用。企业在绿色供应链管理构建中,政府可以颁布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保证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落实。政府在企业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可以对表现优异的企业,进行奖励,提高企业对绿色供应链构建的积极性。对于企业自身来说,首先要从思想上,提高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认识,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规模、所拥有的资源,稳步实施企业绿色供应链的管理。企业建设中,从企业节能减排开始做起,对企业所产生的废气、废水等,进行处理。该公司现有的烟尘排放、二氧化硫排放、噪声等各项环保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使厂区、生活区及附近大气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在绿色供应链的建设中,不能仅仅以供应链建设为目的,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个问题,巩固好企业产品的上下游关系,实现绿色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共赢的目标。
5结束语
篇7
【关键词】绿色物流 低碳化物流 发展 对策
近年来,随着资源、环境、人口压力的日益增大,资源发展和人口增长对环境的破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在最近召开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上,比如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气候大会上,人们开始关注和提倡对环境的保护,希望通过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来减少人类社会的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和掠夺,低碳经济的概念开始被人们所重视。物流对于低碳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物流行业一直以来是碳排放的大户,所以说,只有发展低碳物流,才能真正做到节能减排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虽然大多数国家的绿色低碳化物流发展仍处于探索之中,但是今后绿色低碳化将是物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由之路,因此,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探讨绿色低碳化物流的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化物流存在的问题
主观认识程度和思想观念较为落后。虽然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现代物流理论和物流业已经被引入国内,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为人们所认同,但是,在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过程中,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于绿色低碳化物流的认识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行业领域和政府部门,仍未脱离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束缚,对传统产业和经济发展模式过于倚重,在思想认识和政策引导方面仍有待提高。在国内,无论是经营者还是消费者对绿色低碳化物流的认识都有待提高,很多人仍认为发展绿色低碳化物流是政府和企业的事。事实上,绿色低碳化物流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之间的绿色低碳通道,是必须引起全社会加以关注的事情。因此,在重视传统物流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必须逐步提升对发展绿色低碳化物流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并把它作为现代物流发展的重大目标之一来加以发展。
主管部门在宏观引导方面仍有待加强。绿色低碳化物流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它的发展对于循环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的生活品质的提高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和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绿色低碳化物流的实施并不仅是生产企业本身的事情,需要包括政府和消费者在内的社会力量的参与。特别是在绿色低碳化物流发展的初期阶段,作为新生事物,更需要加强宏观方面的引导和政策上的支持。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绿色低碳化物流的政策引导方面,能够及时地制订相关政策以提供支持,比如较早地制定了抑制环境污染,大力开发各种支持清洁燃料、调控交通流量方面的政策和法规;在循环物流和废弃物流方面也较为重视,提倡对包装等废弃物品的再次利用。我国从上个世纪90 年代以来,也开始关注绿色物流的有关概念,但在实践中仍然缺乏有针对性的政策法规,现有政策法规也不够细致和完善。另外,由于绿色物流的推进关联到各个行业和不同的职能部门,在现有的体制条件下,部门间由于缺少协作和交流,致使许多物流在建项目的重复,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从这方面来说,加剧了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消耗。
在实践性及技术实现上仍存在差距。在绿色低碳化物流的发展过程中,现阶段很多部门和企业更多的是从理论上进行探讨,而在实践环节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绿色物流的最终实现,需要大量先进技术的支持。由于起步较晚,我国无论是在物流装备的现代化方面,还是在现代物流理念的实践运用方面,仍与其他一些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物流战略规划与优化方面,仍缺乏先进理论和理念的支持;物流装备和设备、物流设施方面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也较低;在绿色包装材料的使用上也有待提高。而且,大多数物流企业不重视信息技术的开发和有效应用,信息化程度较低,制约了物流效益的提升和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从上述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化物流的道路仍然漫长,随着发达国家绿色贸易壁垒的建立,我国面临的竞争环境将使得发展绿色低碳化物流日益紧迫。绿色低碳化物流将成为国内企业参与全球性经济竞争的重要依托。因此,转变思想观念,逐步发展我国绿色低碳化物流理论体系,调整和建立适应绿色低碳化物流发展的组织架构,逐步减少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将从整体上提升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对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化物流的对策建议
调整和建立一体化的政府管理机构。发展绿色低碳化物流,需要打破部门之间僵化的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效率。这也是建立大物流和发挥社会物流效率的重要保证。一些物流较为发达的国家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在相关运输管理部门的设置上就体现了这一点,通过整体管理部门的相关职能,使得政府在物流领域的管理效率大为提高,管理效率的高低对绿色低碳化物流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在美国较早提出了一元化的运输战略,由办公厅、运输管理服务中心、监察局,以及美国海岸警卫队、联邦航空管理局、联邦公路管理局等11个职能部门组成了一个管理权限明确,管理效率极高的运输部,这样的职能组合对于加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提高管理效率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英国运输部也通过对原有相关职能部门的整合,提高了运输部门对环境的友好程度。
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和调控作用。物流行业作为服务性的行业,它的覆盖范围涉及许多行业,尤其需要加强和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指导。作为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结合振兴物流产业规划的出台,相应地制订具体的发展目标,在政府层面上加强对绿色低碳化物流发展的支持。
物流战略规划作为在某个时期内实施物流战略的纲领,在制订过程中应在具体目标、具体步骤和措施等方面,体现出对绿色低碳化物流发展的重视和支持。如美国、英国等国家的有关部门在制定战略规划时均对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在行动上、理念上、资金和具体措施方面都体现了对物流效益的重视,有力地促进了绿色低碳化物流的发展。
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绿色低碳化物流的发展与相关产业的发展和调整密不可分。物流产业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它的发展离不开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国外在这方面的成熟做法也说明了这一点。根据我国人口较多,资源相对较为缺乏的实际情况,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过程中,要积极利用先进技术改造和发展传统产业并应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同时,应抓住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利条件,改变投入较高、产出较低和效益较低的现状,走集约化发展的道路,做到统筹兼顾,优势互补,构造有利于绿色低碳化物流发展的产业结构布局。
建立与绿色低碳化物流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模式。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绿色物流的发展和物流效益的提升,与人们对绿色低碳化物流的关注和认识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引导社会对发展绿色低碳化物流的重视,只有认识提高了,观念转变了,才具备实现绿色物流健康发展的主观条件,才能逐步建立起与绿色低碳化物流相适应的组织架构和动作模式。
国外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演变的过程也表明,观念的转变是行动的先导。国外在物流观念的发展过程中也先后经历了从分散管理到综合治理,从功能分离到一体化管理的转变。在经营和动作模式上也从传统的经营模式向现代整体营销和一体化营销转变。政府管理也从之前的单纯的交通运输管理到综合的全方位的管理,实现了管理组织结构的调整,从而有效地促进了物流业的绿色低碳化发展。
推进和解决物流发展的社会化、专业化。绿色低碳化物流的发展从本质上来说是物流业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过程。在推动物流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的进程中,需要不断地规范和引导企业实现物流集约化发展。
当前国内物流业的发展,仍存在着社会化、专业化方面的问题。如很多企业,仍倾向于自给自足的传统运营模式,企业自备车辆在公路运输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运营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业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和在某种程度上节约企业成本,但从整体上来说,仍然存在着资源的浪费和整体社会效益不高的困境。
因此,应从整体效益出发,大力推进和发展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效率和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证。
篇8
(一)对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认识不到位
虽然绿色国民经济得到了广泛的赞同和认可,但是仍然有一部分专家、学者没有正确认识和理解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贯彻落实不够到位。由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要求把环境保护纳入到核算体系中,而以往大部分领导和官员只关注经济增长,还没有树立正确的资源环境价值观,在思想上和实际工作中重视程度不够。由于绿色GDP力求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综合性地反映国民的经济活动的成果与代价,一旦实施绿色GDP,必将带来干部考核体系的重大变革。过去各地区干部的政绩观,皆以单纯的GDP增长为业绩衡量标准,现在要将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放在一起综合考评,这会使很多干部想不通,从而形成诸多阻力。除此之外,由于绿色国民经济的范围比较广,核算涉及到的资源环境比较复杂,但是在目前的核算过程中,只是对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进行核算,还有许多方面的内容被忽视。
(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技术不完善
当前实行绿色GDP核算存在许多重大技术难题,其中主要体现在环境成本的计量上。环境成本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治理环境污染、资源破坏等消耗的资本总和,由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以及经济发展是不同步的,所以在计算环境成本时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很难明确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因素。
(三)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
尽管有关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理论研究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但从整体上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理论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而且不同国家、地区的核算制度、规范等也有所区别,很难找到一个具有权威性的理论体系,在进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工作时,核算不全面,结果不真实的现象就会时有发生,对于明确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了解环境问题产生了很大的阻碍。
二、我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构建
(一)树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理念
为切实的落实、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首要工作就要树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理念,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明确环境核算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使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观念深入人心,促进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工作顺利开展。树立正确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理念,加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实现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相协调,转变以往片面发展经济,忽视环境保护的做法,真正构建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二)建立健全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方法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采用实物方法和货币方法进行核算,实物核算方法主要注重实物的计量,它是表示资源的流量与存量,可以提前预测出资源使用的数量以及污染的程度,提前采取解决措施。货币方法就是利用货币的形式对资源进行核算,它主要是对资源的外部成本进行研究。为了降低自然资源的消耗情况,利用货币方法对来评估恢复环境的所需的费用。虽然这种货币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它对国民经济的核算具有现实意义。
(三)完善环境统计的标准
为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构建完善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就要有完善的环境统计标准,来实现高效的环境问题统计。首先应对自然资源进行统计,自然资源主要有地下资源:土地、石油、煤等,生物资源:野生动物、森林等,以及水资源。其次是生态环境的统计,主要有土地、森林以及水,对生态环境进行核算时,应考虑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生态效益,二是环境的耗损,以森林生态环境为例,生态环境带来的效益主要有防治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等,而耗损主要有对森林的砍伐、破坏等造成的损失。最后要对环境的污染情况进行统计,对环境进行有效的检测和防治,明确空气中的污染物质以及对人类健康、各种生产活动的影响,明确防治环境污染的费用。
(四)构建完善的评价标准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工作比较复杂,为提高核算效果,应加强评价体系的建立,对核算的内容、范围以及相关的法律规章进行科学的评价。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善的经济核算评价体系,因此要努力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根据我国经济核算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使评价结果真实准确,能够集中的反映核算的结果和问题。
(五)完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相应制度
篇9
【关键词】绿色壁垒 经济 消极影响 积极影响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程度的不断加深,出口产品受绿色壁垒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分析绿色壁垒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对于我国采取相应的对策,趋利弊害,促进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绿色壁垒的概念和特点
绿色壁垒是绿色贸易壁垒的简称,从理论上讲,绿色壁垒泛指进出口国家或地区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及动植物健康为目的而实施的限制或禁止进出口贸易的一切措施。但是,从实践来看,绿色壁垒多是发达国家或地区凭借经济和技术的优势,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及动植物的健康为由,通过制定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或采用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和绿色补贴制度等措施,来限制或禁止外国产品的进口。
绿色壁垒作为新型的非关税壁垒,它和传统的非关税壁垒相比,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合法性、保护方式的隐蔽性、保护内容的广泛性、较强的技术性等特点。
二、绿色壁垒产生的原因
绿色壁垒的产生有深刻的原因。首先,乌拉圭回合后,关税大幅度下降,传统的非关税壁垒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贸易保护开始寻求新的保护方法和措施。有些发达国家凭借着先进的经济技术条件,实行了严格的绿色壁垒,以保护本国的企业和市场。其次,由于世界经济的增长受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长期影响,导致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人类不得不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反思,于是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必然趋势。人们的思维方式、消费行为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政府政策和决策的制定和执行。再次,国际条约和协议有关规定的模糊性和规则的漏洞,也为发达国家设置绿色壁垒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合理”的理由。
我国遭遇绿色壁垒的原因有很多,除了上述理由外,还有自身的原因。我国对一些发达国家连年的贸易顺差是我国遭遇绿色壁垒一个的重要原因。此外,我国受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影响,过分强调经济增长,片面追求高产量,环保意识薄弱,绿色经济观念缺乏;技术水平和条件有限,检测手段落后等。
三、绿色壁垒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绿色壁垒犹如一把双刃剑,它对我国经济既有消极的影响,又有积极的影响。
1、绿色壁垒对我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1)绿色壁垒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会限制我国出口产品的市场范围,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近年来,我国出口贸易的主要流向是发达国家或地区,它们设置绿色壁垒的“门槛”越来越高,我国产品短期内难以达到绿色壁垒的标准要求,这就使得出口受阻,短期内难以再次在原市场进行销售,从而限制了我国产品的市场范围。
即使有些国家仍允许我国产品继续出口,但对我国出口货物征收绿色关税和反补贴税,或对它们生产同类产品的本国企业进行绿色补贴,这就削弱了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此外,绿色壁垒涉及到产品的生产、包装、储存、运输、销售、使用乃至报废回收处理各个环节,要求整个环节对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以及动植物的健康都是无公害、无污染的。为满足这些要求,今后我国出口的产品不得不增加有关环境保护的检验、测试、认证、鉴定和包装费用。这将会使我国产品的出口成本大幅度增加,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绿色壁垒会影响我国GDP的增长速度,不利于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我国出口贸易依存度比较大,2006年达到36.8%。绿色壁垒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减少我国的出口贸易量,因而会影响我国GDP的增长速度。
此外,我国商品的出口,总体上讲是基于我国具有廉价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出口的商品在很大程度上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农产品、纺织品、服装、加工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已经在国际市场有一席之地,因此,出口的增长将有助于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缓解我国就业的压力。然而,绿色壁垒将会动摇我国出口商品的地位,减少出口贸易量,引发相当一部分人失业。以服装为例,据专家测算,我国服装出口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全国服装生产将下降0.5个百分点,就会有3.6万人失业,进而对前后关联行业造成相当严重的影响。
(3)绿色壁垒会加剧高消耗和高污染的产业向我国转移。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所以和发达国家相比,环境保护的标准比较低,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不健全,这无疑会给发达国家的高消耗和高污染产业向我国转移提供机会。
外商投资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国内建设资金的不足,但是在对外商在我国的投资建设项目评估时,对环境因素的考虑较少,或者说虽然对环境因素进行了正常的评估,但是由于我国的环境保护标准较低,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不健全,环保评估制度不完善等因素,导致我国环境保护的门槛较低。有些外商投资者为了获得高额的经济利润和逃避本国的绿色贸易管制,将一些高消耗和高污染的行业转移到我国,损害了我国消费者的利益,并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4)绿色壁垒易引发贸易争端,影响双边和多边贸易关系,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绿色壁垒由于具有名义上的合法性和保护方式上的隐蔽性,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实施贸易保护的主要措施,发达国家为了达到限制外国产品进口的目的,动辄以保护环境为由,要么禁止某些产品的进口,要么单方面提高标准以限制产品的进口,由此引发的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在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案例中大部分是与绿色壁垒有关的。从1982年墨西哥诉美国的金枪鱼案,到1996年委内瑞拉、巴西诉美国汽油标准案,环保案件不胜枚举。
此外,在当今世界,区域性经济组织在其内部进行自由贸易,而对外则往往采取排斥的态度。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全球两个影响力较大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它们的成员国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其环保水平和环境标准总体上大致接近,因此这些区域经济组织就可以通过区域内自由化贸易的形式;对外则以低于区域环境标准为由,将来自区域以外的产品排斥在区域市场之外。随着世界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中国将不可避免地与其它发达国家或区域性经济组织因为环境问题产生双边或多边的贸易摩擦,从而会影响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2、绿色壁垒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1)绿色壁垒有利于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使我国步入新的环保时代。以前,我国出口的产品往往在数量上要求取胜,现在由于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我国产品要想跨越绿色壁垒,产品质量就必须上一个台阶,这就促使我国改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使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从依靠规模扩张和数量增长向依靠质量和效益的根本性转变。
绿色壁垒在给予我们惨痛教训的同时,也使我们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环境是与经济密切联系的。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环境保护,环境保护同时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今后的经济发展应与环境保护相结合,我国将步入环境保护的新时代。
(2)绿色壁垒有利于提升我国技术和制度创新水平,促使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绿色壁垒的产生从根本上讲,还是由于进出口国家之间存在技术的差距,因此,进口国绿色壁垒的设置必然推动我国出口企业增加科技投入,进行技术创新,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并通过技术扩散效应带动产业的优化和升级。
与此同时,进口国市场需求层次的提升也客观上要求发展中国家必须进行制度创新,推动出口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通过制度创新,可以彻底摈弃传统的发展模式,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将环境保护由末端治理变为源头防控,努力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3)绿色壁垒短期内有利于缓解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自去年年初开始,我国受猪肉供给不足等因素的影响,猪肉价格节节攀升,引发了我国CPI的连续上升。为此,我国陆续取消或降低了部分产品的出口关税,以缓解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抬高了我国产品出口的门槛,使我国产品出口受阻,但是出口受阻的原因并非全是因为我国产品环保标准太低,有些是因为发达国家的故意刁难。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国内有效供给不足的产品在遭遇绿色壁垒时,并非都是坏事,这将会有利于缓解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
(4)绿色壁垒有利于强化我国企业的法律和法规意识。从发达国家实施的绿色壁垒来看,由政府出台并强制执行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和法规,能有效引导国民经济进入绿色通道。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环境标准过低、标准较少,这将会促进我国不断建立和完善与环保产业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标准,强化本国企业的法律和法规意识。
四、结语
绿色壁垒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它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既有消极的方面,也有积极的方面。面对绿色壁垒,我们要客观地对待,一方面我们要坚决反对歧视性的、不合理的绿色壁垒;另一方面也要承认并遵守合理的绿色壁垒。
面对不合理的绿色壁垒,我们要加强与贸易国的交流和沟通;借助于WTO等国际组织和双边及多边谈判、磋商、纠纷解决机制加以解决;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保持密切联系,加强同它们的团结与合作,以约束发达国家滥用绿色壁垒,为我国产品出口营造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对于合理的绿色壁垒,我们要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全民环保意识;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体系,做好绿色认证工作;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绿色生产和消费;完善绿色壁垒的预警机制,收集国外的环保控制措施,建立绿色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加快科技和制度创新,依靠技术进步实现产品的增值,提升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国际竞争力,提高本国产品的绿色程度;建立健全我国的绿色技术指标体系,阻止外国污染产品和低标准产品向我国转移。
【参考文献】
[1] 吴艳:绿色壁垒的概念与效应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8(5).
[2] 赵立敏、杨士富:论入世后绿色壁垒对我国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篇10
关键词:绿色建筑;发展之路;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7-0080-0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建筑事业的发展步伐也逐步加快。但是,建筑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比如建筑垃圾过多、资源和能源消耗严重等。绿色建筑与传统的建筑有很大的不同,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并注重污染的防治和资源的管理,值得大力推广。
1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绿色建筑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目前对绿色建筑有很多种说法,这些说法都认识到了绿色建筑对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促进作用,通过研究人、建筑和自然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追求建筑与自然的平衡、协调发展。绿色建筑利用先进的建筑技术,可以起到节水、节能、环保的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总之,绿色建筑能够保护生态环境,达到可调节、智能化、环境好、高效率的效果,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很早就开始了对绿色建筑的研究,通过对绿色建筑人文理念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出了绿色建筑的基本理念:“天人和谐、持续发展、经济适用、安全健康、节约高效、地域适应、以人为本、诗意安居。”通过简短的32个字,总结出我国绿色建筑的理念和发展目标,是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指导思想,与其他国家的技术体系和评估体系有很大的不同。
我国在2006年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使绿色建筑的评价逐渐规范和科学。该标准总结了我国发展绿色建筑的经验,是在总结研究成果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一套评价标准,是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评价体系。该标准关注建筑物的综合能效水平,不仅重视先进技术和产品的应用,更强调将工程项目作为多学科的系统工程来做,不仅涉及建筑和暖通领域,也包括建筑技术科学、能源、建筑材料、自动控制、计算机、给排水等。绿色建筑理念强调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建筑工程的建设,根据地域性的差异采用全生命周期的费用模式对建筑工程进行衡量。在这个标准的指引下,我国开展了很多绿色示范项目,正朝着绿色建筑的发展之路前进。
在建筑行业转型的大背景下,政策的鼓励促进了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国内绿色建筑无论是从政策法规、标准规范体系,还是从规模化发展、绿色标识数量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说明我国绿色建筑已经从起始阶段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至2012年9月,我国已有绿色建筑标识项目556项,有绿色建筑标识的建筑已达到3815栋,总建筑面积达到56780000m2。
2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我国绿色建筑的未来走向已经非常明确。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绿色建筑的发展逐渐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结合,从而促进绿色建筑与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绿色建筑在我国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推广,其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绿色建筑的发展还需要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符合当地情况的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地加以发展。第二,绿色建筑应以低碳社区和生态城市建设为主要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认识到建设行为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的影响,将人与建筑、自然的和谐统一作为绿色建筑发展的目标,不仅考虑到人与建筑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要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和谐,遵循自然发展规律,按照自然发展规律办事,最终实现建筑物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都能够保持与自然平衡发展,实现降低资源消耗的目标,保护生态环境,使环境更舒适、健康,保持人、建筑、环境的和谐统一。
3 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策略
3.1 积极引导和培育绿色建筑市场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健全的市场机制,也没有形成开发的、统一的、规范的、公平的、有序的市场体系。我国的绿色建筑市场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原因主要是市场机制不健全导致的市场调节失灵,现有的市场经济不会将产品的环境费用计入总成本中,不能充分地反映绿色建筑的环境和社会价值。因此,政府就必须加大调控力度,通过适当的干预纠正“市场失灵”的状况,可以通过对绿色建筑进行补贴或对非绿色建筑征税等措施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由于市场经济自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弱点,如盲目性、自发性和高度竞争性等,在市场调节的过程中容易造成经济的畸形发展,也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就必须通过法律、行政、道德等多种手段进行引导和干预,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使绿色建筑的发展之路更加顺畅。
3.2 建立健全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体系
中国的绿色建筑经济还处于发展阶段,相关的政策体系仍不够完善,这限制了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因此,必须根据我国的国情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体系,建设推广机制和评价体系,以促进绿色建筑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实现绿色建筑“以人为本、保护环境、节省资源、节省能源”的发展目标。要通过激励性政策与强制性政策并举的方针,实现绿色经济的全过程管理,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发展政策体系。
3.3 科学认识绿色建筑增量成本
发展绿色建筑,可以最大限度地节材、节水、节地、节能,起到减少污染和保护环境的作用,为人们提供健康的使用空间,促进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由于绿色建筑在发展的过程中会使用较为先进的节能技术,同时考虑到各种节能技术的兼容性,必然会增加各项成本开支。由于绿色建筑考虑到建筑物在“全生命周期”内对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发展绿色建筑时,也必须站在“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去看待成本增量。增量成本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为提高产出量而增加的成本。根据增量成本的理论,绿色建筑可以在其生命周期内,起到节约能源和资源的作用,实现我国的节能减排目标,有很好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其效益完全能够弥补建设阶段的增量成本。
3.4 保持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同步提高
发展绿色建筑经济能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同步提高,使经济与环境更加的协调。经济和环保的双重目标要求现代建筑企业必须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适应新形势下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的建筑行业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市场机制不完善、产业政策不合理等,限制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因此,在绿色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强化政府的调控功能,适度地对建筑市场进行干预,使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发展绿色建筑,保持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同步提高,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新形势下,发展绿色建筑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建筑行业中绿色低碳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发展绿色建筑是大势所趋。因此,相关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和培育绿色建筑市场,建立健全绿色建筑发展的政策体系。建筑企业要科学认识绿色建筑增量成本,保持建筑工程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得到同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徐志钧,赵尧钟.绿色建筑当前的发展与展望[J].建筑技术,2012,(4).
- 上一篇:权益融资和负债融资的区别
- 下一篇:商业技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