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的科普知识范文

时间:2024-03-26 11:29: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气象的科普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气象的科普知识

篇1

关键词:虚拟植入技术;电视气象科普;电视技术;视觉方案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4-0049-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24.024

虚拟植入技术在中国电视界近年来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13年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引入该项技术,在气象科普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尝试和应用。

1 虚拟植入技术在国内外应用情况

在中国,最早大规模运用虚拟植入技术的是2010年中央电视台世界杯直播节目《豪门盛宴》。该节目将三维虚拟赛场、参赛队伍阵容、足球等虚拟模型植入演播室实景中,与主持人进行实时互动,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上的豪门盛宴。

此后,除了体育赛事转播之外,虚拟植入技术也广泛应用于各类文艺晚会、新闻专题直播节目以及气象节目中。而虚拟技术在每一类节目中承担的或预期达到的目的是不尽相同的。

在文艺晚会中,使用虚拟植入技术可以最快速便捷的转换环境,迎合节目内容,烘托节目氛围,使观众和演出者更投入到节目的表现或欣赏中。此外,还可以设置虚拟人物,达到跨越时空的效果。

在体育赛事的转播中,虚拟植入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增强节目的互动性和逼真效果。为不能抵达现场观赛的人提供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同时也可将其作为预测比赛结果的一种工具。

近年来,在大型新闻专题直播节目里,虚拟植入技术也开始发挥积极作用,如在大型直播中,就通过虚拟植入技术更形象地展现了神十的结构和工作方式,为观众更好地理解其工作原理提供了新的形式。

在气象节目中使用虚拟植入技术与新闻直播节目中的目的有很多类似之处,在国内外的气象节目中均已广泛实现。如在美国气象频道中,讲解一种天气现象的原理、影响时,通过虚实结合或虚拟植入技术配合主持人的解说更形象地反映了天气原理,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灾害

性天气具有破坏力的影响,以达到更好的科普效果。

2 我国电视气象科普现状

在我国,近些年电视气象科普也是不断发展,节目类型明显增多,节目数量也是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

最早,电视气象科普仅仅是出现在天气预报类节目之中,由于受到节目时长和形式的限制,科普内容往往是主持人短短几句话一带而过。随着2001年央视《今日气象》节目以及2006年中国气象频道的相继开播,气象科普开始以版块化甚至栏目化的形式出现在新闻或者专题节目中,从播出时长来看,有了明显的增加。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依然存在节目形式单一、内容过于专业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受众对气象科普知识的获取。

2.1 节目形式稍显单一

随着电视气象节目的不断发展,我国气象科普已经存在于气象预报类、气象新闻类、气象专题类等不同节目类型中,但制作形式却较为单一。目前国内气象科普最常采用的就是主持人配音+专题小片制作,这种制作理念基本是延续了过去节目形式,相对滞后,再加上不同类型栏目表达方式大同小异,观众很难从中找到观看的欲望。在目前各种科技手段都已经蓬勃发展的今天,气象科普很有必要,也很有基础,将节目内容丰富起来,从而吸引更多受众。比如国内原创气象科普节目《气象百问》,就独具匠心的将科普用卡通、儿歌等多种形式表达出来,生动、新颖的画面,加上妙趣横生的解说,不仅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观看,也在多个行业评选中满载而归,可以说是在形式创新上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2.2 节目内容过于专业

科普,顾名思义,就是把专业的科学知识普及给广大人民群众,但是目前的气象科普中的科学一般来自该领域专家,可能是部分专家对群众的科学知识接受程度期待过高,或者是没有找到一种合适的表达方式,进行科普的文字往往显得较为专业,有时候甚至略显晦涩,再加上百帕、流场、锋面等过于专业的图形,经常会使观众听得一头雾水。这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讲述科学知识、讨论科学现象的说教式科普,不仅无法达到效果,而且可能还会与观众越行越远。天气预报节目在播出平台、播出时段上往往有自己的优势,但是传播是否有效,关键需要考量到达率,也就是听到、看到、接收到的受众量。只有考虑到受众的接受程度,在内容上将专业变的通俗,才能引起观众兴趣,做到有效传播。

2.3 科学信息量较小

“科学性”不仅仅是指对事物现象、原理、数字、知识等准确反映,而是指对现象背后的规律、本质等方面的整体把握。尤其是气象科普,不仅仅需要传播科学知识让公众了解科学原理,更重要的是需要揭示气象科普能和我们生活生产的关系。

例如每年汛期,暴雨预警等级是各档节目科普的重点之一,但是大部分节目介绍的重点仅仅停留在预警颜色分几种,每一种降雨量级是多少,这只是最基础的数字和知识,那么背后的本质和规律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和民众紧密联系的更进一步的解读,包括降雨量级在不同地势可能产生的积水情况、往年出现这种强度的降雨所导致的影响总结等,这才是大家普遍关心的内容。中国天气网推出的《数据帝扒天气》版块受到那么多网友的推崇,也正印证了这一点。

3 虚拟植入技术在电视气象科普中的应用

2013年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引入虚拟植入技术后,创作人员主要在重大灾害性天气的原理讲解、影响示意以及防范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应用。

天气系统往往很庞大,肉眼很难看清全貌,其内部结构也比较复杂,全面认识和了解天气系统有助于公众更有效地防范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规避灾难。在进行科普的过程中,往常的做法往往是制作成一个图片或三维示意动画的形式来进行科学普及,由于形式不直观很难达到很好的科普效果。虚拟植入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三维物件虚拟植入到场景中,更真实地展现了天气本身,配合主持人的互动式讲解,公众能更直观地了解天气。2014年,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尝试用虚拟植入技术展示了台风、龙卷风及雷暴三种灾害性天气的原理、影响和防御,在节目中尝试进行了应用,播出效果很好。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虚拟植入技术在制作三维模型和演播室调试工作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为保证节目的顺利录制,需要提前做好一些常用场景和模型,最好的方法是建一个模型库,以便于随时调用,大大节约制作时间。当然,任何技术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有自我的缺陷,在应用中,我们发现虚拟植入技术在表现天气的细节时有不足之处,因为天气模型做得越精细,文件就越大,会对机器运转带来很大的负担,严重时会导致死机,也给节目制作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应用时要懂得取舍,不能什么细节都展现,在录制方式上最好采取录播的形式,若必须直播,则需做好充分的应急

准备。

篇2

[关键词]气象科普传播动画

众所周知,气象科普受众群体中的绝大部分为普通民众,如果传播内容过于专业化,抽象的气象知识不能形象表达,就会令人感到晦涩、难懂,阻碍了普通公众对于气象知识的理解,使气象知识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高高在上的感觉,大大降低了人们接触气象知识的热情。培根说过,“科学的力量取决于大众对它的了解”。气象科普要充分考虑受众的需要,把气象科普知识从“传播到达”,提高到“有趣传播到达”,才能收获良好的传播效果。

1气象科普牵手动画技术

今天,日新月异的计算机动画技术为我们提供了重要制作手段,特别是在传统电视拍摄手段难以实现的科普影视制作领域,动画技术更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动画具有形象、动态、直观夸张、幽默等特点,可以展示许多语言、文字无法表达或难于表达的内容。其次,动画中的图像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动态性等特点,它可以在瞬间内通过视觉接触而吸引受众的注意,从而有利于传播效果的提高。基于动画的上述特点,将其应用到深奥难懂、形式呆板的气象影视科普中,凭借其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必定会吸引受众的眼球,降低公众理解气象知识的难度,这无疑会拉近气象知识与公众之间的距离,提高了气象科普的传播效果。二者的结合可以说是气象科普传播方式的一种创新,动画这一充满活力的艺术表现形式将逐渐成为气象科普节目创作的重要载体。对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深入理解。

1.1 增强可看性

借助生动活泼的卡通形象,突破单一的科普讲解,用讲故事的手段,以故事化的方式加以演绎,可以极大地增强科普片的可看性。同时,也改变了以往受众接受科普片时,对知识是否理解的紧张心理,增添了快乐的元素,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如福建省气象影视中心制作的科普动画片《气象百问》,就是一部以故事引导的方式,讲述一个个气象知识点的百集系列气象科普动画片。片中设计了一个童话的森林村,以小灵狐为中心的众多拟人动物,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气象问题,在燕博士引导下学到了许多生活中的气象基础知识。没有众多的说教,更多的是拟人小动物的生活趣事,充满着童趣和欢乐。有着这样的氛围,小朋友们就自然会爱看,自然地接受并理解片中传递的科普知识。

1.2 增强易受性

气象科普长期存在着“传而不通”的问题,主要原因就是传播者忽视了受众的易受性问题。对于不具备丰富科学知识的普通受众来说,气象科普传播内容又专业、又抽象,不易理解。如今,动画应用到气象科普片中,能将复杂抽象的气象科普知识转化为具体动态的视觉艺术形象,加上生动有趣的故事,浅显易懂的讲解,普通受众易接受。再以《气象百问》为例,《什么是黄梅天?》里讲到黄梅天的形成:“在这里,冷、暖空气两个势力旗鼓相当,短兵相接,战场就摆在江淮地区,导致这个地区雨水不断,个把月都见不到好天气。”,相应的画面是一蓝一黄两个卡通气团,在江淮上空打架,打得难解难分,雨就在这个地区一直下着,这样的动画就形象地说明了黄梅天形成的原因。由此可见将抽象的气象因素(如冷、暖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拟人化,成为具象的形象,配以个性化的动作,就能起到很好的表现效果。

2制作气象科普动画片的要求

动画对气象科普传播效果的影响毋庸置疑,但是如何将其做到真正寓教于乐、传播得力,还存在一些必须注意的问题:

2.1 选题

选择成熟、正确的“真科学”,以避免知识性的差错。创作气象科普动画时,选题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往往并不局限于气象行业本身,但决不等于创作方在选择知识点时不受任何限制。相反,创作方必须选择成熟、正确的“真科学”,并应尽可能地选择自己熟悉且能够掌握的东西来创作。这样可以保证内容的科学性,避免知识出现差错。

要与时俱进,结合现实生活,选择观众最关心的议题来创作。比如,面对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基于国人对体育运动空前高涨的热情和对体育知识的迫切需求,笔者就策划了一档以体育气象为题材的气象科普动画片《风云奇队》,讲述体育运动项目中,气象对体育技巧和成绩的影响。这些知识点是一般的体育媒体无法给予的,如自行车项目的领骑战术和雁行阵,都是因为风的影响才采取的;再如铁饼项目中,逆风更能出好成绩、射箭项目的风中纠偏等等知识点,都是有意思的,能对观众体育知识形成有益的补充。

2.2 知识点的引入、讲解

2.2.1紧紧围绕知识点,构架故事情节,应当避免故事与知识点“两张皮”现象。在国产科普动画片中,《蓝猫淘气三千问》是部比较有名的科普片,可惜的就是存在严重的两张皮现象,故事仅仅起到引入知识点的作用,而在知识点讲解时就采用大段毫无想象力的解说,难怪许多孩子看到知识点讲解时就要换频道了。科普动画片中,科普知识是核心,是灵魂,故事情节是骨架、是血肉。两者必须达到有机结合,高度统一。气象科普动画也不例外,动画是为气象科普知识服务的,动画不能为动画而动画,必须围绕知识点来展开故事情节,每一个情节都是为知识点服务的,要么反映知识点分解后的一个方面,要么起到知识讲解的阶段铺垫作用。脱离知识点为中心的气象科普动画是“美则美矣,毫无灵魂”。

2.2.2知识点讲解的画面表现应当生动形象,丰富多彩,充满想像力。毕竟,许多气象现象的表现、气象知识的原理都比较抽象。如果还只是采用旁白解说、人物对话等“语言性”占主导的表现方式,就不能发挥动画的形象表现力,更无法达到气象科普的传播效果。气象科普动画要充分发挥动画手段的灵活性、表现力,对气象知识点进行讲解。如《风云奇队》片中讲降雨对弓弦的影响时,就把雨水分解为众多细小的卡通小水滴,这些活泼的小水滴蹦跳地进入弓弦材质的细孔处,使弓弦膨胀,变长,这样的讲解就比单纯地用雨水打湿弓弦的画面有趣。

2.2.3知识点的语言应当做到准确、简洁、通俗、生动。对于科普作品来说,只有语言准确,才能够保证科普内容的科学性;只有精炼简洁、清晰明确的解释,才能避免观众的注意力分散;只有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语言,才能保证传播的通畅;只有生动活泼、幽默风趣的风格,才能增强知识点的形象性、趣味性和艺术性,使气象科普动画作品更有吸引力。

2.3 创作队伍的素质要求

气象科普动画的专业性要求创作队伍不但要具有过硬的动画创作技能,还必须深入了解创作中的气象科普知识。在此前提下,方能保证前期策划做出合适的选题、提案,撰写出合格的剧本,后期制作出恰如其分的动画表现。让气象科普动画更加准确、精彩!

3小结

借用动画载体,气象科普焕新生。开发气象科普动画片,在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中普及气象科普知识,是气象影视服务大众的又一重要手段。探索气象科普动画片的发展方向,是气象影视工作者开拓创新,紧跟现代影视发展的具体体现。气象科普动画片的制作,填补了我国气象科普动画系列片的空白,为实施我国“科教兴国”的宏伟战略做出有益的尝试。

篇3

关键词 气象影视节目;科普宣传;优势;防灾减灾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1-0036-02

0引言

目前,电视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最常用、最快捷的媒介之一,在普及气象科学知识以及宣传防灾减灾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关心天气怎么样,而是更加关注为什么会这样?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如何防御等问题。以《天气预报》为代表的气象影视节目也在逐渐改版翻新,使其能够更加的贴近人们的生活,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节目还针对不同的现象向观众宣传气象科普知识,随着气象科普宣传的不断深入,民众的防灾减灾思想意识有了很大提高。

1气象科普宣传的概念

科普主要指的是对于科学知识或者技术的普及,宣传则是指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达到信息传播的目的。科普宣传则指的是通过多种媒体手段将科学知识或技术转化为大众易于接受的语言、图像等,不仅能够实现信息的广泛传播,还能够达到普及气象科学知识的目的。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不断革新,气象影视节目的制作也越来越多样化,为气象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气象影视节目在科普宣传中的优势

现代化的背景下,信息高速发展,多样化的气象信息为影视节目的制作提供了更多可利用的资源。目前,信息资源本身并不缺乏,真正匮乏的是信息的加工方式。枯燥、抽象的文字图表信息只有通过进一步的加工才能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气象服务信息。并且气象影视节目的加工方式与其他媒体相比更具有优势。电视气象节目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天气预报等简单的节目形态,而是被贴近民众的、节目内容丰富的综合性气象科技服务类节目所取代,在气象科学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中占据重要地位。

2.1收视率高

近年来,社会对电视气象节目的认可度增强,使气象影视类节目在所有电视节目中占据较大比重,其收视率也一直居高不下。将气象影视节目作为气象科普知识宣传的平台,能够促进气象知识的广泛传播。气象影视节目会针对各个频道受众的不同层次,具有针对性的气象信息,并预报各气象信息的服务重点。因此,相关部门也要制作出具有针对性的形式、内容和深度各不相同的科普节目,以迎合广大受众的收视需求,不仅能够调动观众的积极性,还能使科普知识得到普及。

2.2时效性强

气象影视中心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能够及时的掌握相关的气象信息,气象系统拥有的强大的综合观测网络,为及时的获取各地的气象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气象影视中心再依据不同的气象信息制作出内容不同的具有针对性的科普节目。当灾害性天气现象到来时,要找好其切入点,在对基础的灾害信息进行预报的同时,还要延伸出该灾害形成的原因,产生的影响以及该如何防御等问题,并引导受众及时关注节目,以达到信息传播与科普宣传的目的。

2.3形式多样

电视作为一种常见的媒介,能够将文字、声音和画面等融为一体。能够将卫星云图等高科技影像资料穿插在节目中,从而深层次的剖析其形成机理。气象影视节目的表现形式多样化,能够利用三位动画将我们看不到的空间形式变得直观、形象。这些功能是广播、报纸、科普手册等无法比拟的,也是气象影视节目在科普宣传方面的最大优势。

2.4连续播放

各个频道都会严格要求每期电视节目的播出时间,气象影视节目需要结合本地区的天气状况,对不同季节及天气状况下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综合考虑,按时播出针对性较强的、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普节目。另外,还要按照逐步深入、循序渐进的原则对科学知识进行延伸。这就需要先对一些简单的气象专业名词进行阐释,在大众接收之后,再运用这些简单的专业名词对一些复杂的天气现象进行解释,从而使受众持续保持对该节目的关注,进而形成良性循环。

2.5人才优势

气象预报的科学性及大众传播的双重特性对从业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气象科学知识以保证气象科普宣传的权威性和专业性,还要具备大众传播学的综合素养。在气象影视中心中,编导往往是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综合性人才,对气象学及影视方面的知识都比较熟悉,是有效沟通气象学与电视语言的桥梁,能够实现将专业性的复杂的气象信息转化为大众易于接受的气象服务信息。

3气象影视节目与科普结合的实例

3.1高温天气

随着全球的气候变暖,高温天气成为各大城市必须关注的灾害性天气,高温对工农业生产、交通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做好高温天气的气象科普宣传工作意义重大。第一依据当前的天气形势切入高温的话题,介绍其预警信号以提高更多人预防高温的意识。第二高温天气给工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包括用水、用电、农业和森林防火等方面。第三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应对高温问题,主要包括避免在高温下作业、中暑后如何处理等。第四要提醒相关单位注意农业和森林防火、维护电力及水利设施等

3.2雷暴天气

夏季是雷暴天气频发的季节,雷暴是一种严重的灾害性天气,直接威胁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及生命财产安全。气象影视节目作为实现气象科普宣传的有效手段,首先要讲明雷暴形成的机理,其次要了解预警信号代表的各个级别,使观众能够明确雷暴的等级,从而增强防灾减灾的意识。再次,要讲述雷暴过程所伴随的大风、雷电、暴雨等恶劣天气现象,在这一过程要重点提醒观众如何防雷避雨。最后,还可以简单介绍雷暴天气现象带来的各种危害,并提醒个人和相关单位该如何防范。

参考文献

[1]雷庆更.浅谈电视气象节目在气象科普宣传工作中的作用,2011.

[2]任福玲.气象影视节目――气象科普宣传的利器.

[3]雷庆更,连志鸢.发挥电视气象节目优势强化气象科普宣传.科技前沿,2010.

[4]张梅,陈小素,陈宏义.对气象科普宣传的几点思考.

篇4

一、指导思想

围绕2017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主题,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结合我市实际,统筹优势资源,组织开展系列纪念活动,大力普及气象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深入宣传我市气象部门在气象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气象为农服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气象现代化等方面的工作成效,着力增强公众应用气象信息的能力,加深社会各界对气象工作的认识,为全市气象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二、组织机构

为保障纪念活动的顺利进行,成立xx市气象局2017年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颜xx成 员:黄xx三、活动内容及任务分工

(一)举办“观云识天”世界气象日主题讲座

活动内容:为纪念第57个世界气象日,由市气象学会在xx市第七中学、东苑教育集团、xx小学举办以“观云识天”为主题的讲座,面向学生开展云对于天气预报、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在调节地球能量平衡和水循环中的巨大作用等气象科普知识宣传,观看省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创作的短片《看云识天气》,赠送光碟,发放《气象知识》书籍、科普读物。

活动时间:3月14、16、17日

活动地点:xx市七中

活动地点:xx小学、七中、东苑教育集团、

牵头单位:学会秘书处

参与单位:气象台、团支部、学会秘书处

责任分工:学会秘书处负责活动的协调安排,联系讲座专家、场地、参会学生。

(二)开展“助力春耕春播”专题宣传活动

1、开展气象科技下乡“助力春耕春播”专题宣传活动

活动内容:结合“助力春耕春播”活动,以2017年世界气象日为主题,围绕春耕春播农业生产中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及对策开展宣传活动,深入农村,积极宣传普及世界气象日主题及相关气象科普知识,发放宣传材料。

活动时间:3月20日前后

牵头单位:农网中心

参与单位:含山县丰华供销合作社有限公司、气象台、学会秘书处、含山县局

活动地点:含山县金洼村

责任分工:农网中心负责本次活动的组织。

2、开展送科技下乡-气象日主题宣传活动

活动内容: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春耕春播气象服务,组织气象专家赴农村开展送气象科技下乡工作。

活动时间:3月20日前后

活动地点:博望区新市镇

牵头单位:局党支部

参与单位:气象台、学会秘书处、办公室

责任分工:局党支部负责与新市镇对接,学会安排专家及宣传材料的准备;办公室负责安排车辆。

(三)举办气象科普(法律)进校园、进社区活动

1、“童心绘祥云”活动

在xx市选取一所幼儿园,组织孩子们拿起画笔,以“我心中的云彩”为主题作画,画出孩子们心中最美的云朵。评选出有趣的作品,并在xx气象微博。

活动时间:3月中下旬

牵头单位:学会秘书处

参与单位:气象台

责任分工:学会秘书处负责本次活动的组织;市气象台负责在xx气象微博。

2、气象科普进社区活动

活动内容:在xx市选取xx社区、西山社区开展气象科普活动,向社区群众讲解气象知识,赠送光碟,观看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创作的短片《看云识天气》,播放气象科普短片、发放气象科普读本,普及气象知识。

活动时间:3月21日前后

活动地点:xx社区

活动时间:3月22日前后

活动地点:西山社区

牵头单位:学会秘书处

参与单位:基本站、学会秘书处

(四)开展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开放周活动

活动内容:3月20日至25日,开放xx市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气象台站、校园气象站等平台,集中开展科普活动,普及气象知识。

活动时间:3月21——25日

活动地点:xx市气象科技馆

牵头单位:学会秘书处

参与单位:学会秘书处、农网中心

责任分工:农网中心负责并组织科技馆开放日活动期间学生、市民参观的讲解和接待。

(五)利用媒体资源做好宣传活动

活动内容:由学会秘书处牵头,组织东苑教育集团、七中教育集团、xx小学积极开展气象日纪念活动,赠送并观看短片《看云识天气》,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气象、关注气象。

活动时间:3月15-25日

活动地点:xx市东苑教育集团、七中教育集团、xx小学

牵头单位:学会秘书处

参与单位:xx市东苑教育集团、七中教育集团、xx小学

责任分工:学会秘书处负责活动的协调安排,各学校联系媒体及宣传报道。

(六)发放世界气象日宣传品和纪念品

活动内容:围绕2017年世界气象日纪念主题,结合我市实际,组织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世界气象日宣传资料,与市七中联合印制《xx市中小学生防御气象与地质灾害教育读本》校本教材。

活动时间:3月中下旬

牵头单位:学会秘书处

参与单位:气象台、基本站

责任分工:学会秘书处负责组织校对有关材料,市七中负责《xx市中小学生防御气象与地质灾害教育读本》校本教材的印制、发放工作。

(七)气象科普知识直播视频大赛

活动内容:动员全局职工积极参加由省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在办公网面向全体气象职工发起的气象科普知识直播视频的比赛。

活动时间:3月

牵头单位:农网中心

责任分工:农网中心负责具体活动事宜

(八)结合主题开展拍云摄影比赛,普及气象知识

活动内容:发动本局及社会人员积极参加在安徽农网微信公众号(安徽农网微农服务)上发起“观云识天”随手拍云比赛活动。

活动时间:3-4月

篇5

鉴于目前电视节目的传播环境的变化和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如何充分发挥气象科普节目的优势,如何创作更适合不同传播渠道的气象节目,让更多的公众能够比较容易获得和了解气象科普知识,成为节目策划和创作的重要课题。

市场经济中科普片创作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电视节目也越来越市场化、国际化。就气象科普片而言,媒体市场更看重可视性和科普性兼顾的节目形态。过去,科普片比较重视科学性、严谨性等。而在今天这样的形势下,气象科普片也应该综合各方面的环境来适应渠道和市场的需求。

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通过经济杠杆来带动市场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经济的杠杆,说白了就是产生利益,无论是物质利益还是精神利益。以往,气象科普节目大多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许多气象科普片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所以,很多气象科普节目存在着“重科普、轻效果”的不正常现象。很多气象科普片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做出来,却没有达到很广泛、深入的传播效果。很多节目并不能适应中国科普节目市场的需求,因此造成了有市无价的不良现象。这些节目往往在内容上单调乏味,在形式上是板着一副老面孔说教,在发行上是依靠行政命令强买强卖或仅仅局限于内部收看等。

一、了解科普节目的制作环境。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气象科普片的创作应该了解科普节目的市场环境,看看网络、电视台等媒体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节目、视频。在吃透市场的内容和把握市场规律之后,再针对性制作一些气象科普节目进行推广和宣传。只有本着这样的原则,实时更新市场信息和规律,才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更好地制作气象科普节目。比如,现在的科普节目市场,比较青睐科普和娱乐相结合的节目形态,比较青睐故事化的叙事手法,笔者在制作《风云纪录》等节目时,就策划了节目的故事点和悬念点,寓教于乐。因此,《风云纪录》被几家省级电视台购买播放权,大大扩大了减灾防灾的科普范围和程度。

二、根据不同传播渠道开发节目的不同版本。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节目样式、节目时长等方面的要求差别很大,因此在做气象科普片的时候,应该考虑传播媒介的特性。比如,网络、手机等媒体,它们要求节目短小、精悍,与传统的电视媒体的时长和深度不同。那么,在制作同一节目时,应该针对不同传播渠道制作相应的版本,这样才能有更好的传播效果。

三、了解公众诉求,有针对性的调整节目编排。针对不同的受众编排播放相应的科普片也是科普宣传需要关注的另外一个重点。例如,在进行科普活动中,过去播放科普片是“一刀切”,不管参加活动的人群是怎样的情况,都播放一类的科普节目,没有对参加者的年龄、职业、兴趣点进行区分。这样的科普活动显然不能达到预期的科普效果。

在此前开展的一个“气象科普片的受众需求与传播效益研究”项目中,项目组对中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中小学生还是比较喜欢看动画片,如果在活动现场播放科普动画片显然会收到更好的成效。

当然,科普电视片在适应市场环境,适应传播渠道的同时,也要注意尺度的问题。适应市场、适应受众,并不代表一味地迎合市场、迎合观众。气象科普节目不仅需要普及科学知识,也要有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表现方式。不能过于夸张,过于“搞怪”、“猎奇”,偏离气象科普的初衷。

如何创作大众传播的科普片

据第八次科学素质调查显示,我国公众获得科技信息渠道居前的分别是电视、报纸、与人交谈、网络等,其中前两者达到87.53%、59.12%。这表明,大众传播媒体是公众获得科技信息的重要渠道。气象科普本身就是一种大众传播行为,气象科普片的创作应该遵循大众传播的规律。但是目前在大众传媒中气象科普节目不仅量少,而且受众对这些节目的关心程度也远远不如时政体育类的节目。这种现象的产生也在某种程度证明气象科普片与接收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从而影响到了气象科普传播的效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按照大众传播原理进行气象科普片的制作,在科普中只注意了技术一个方面而没有考虑到完整地进行科普,只照顾了特定人群而忽视了大众的需求有关。

一、注重受众调查,增加节目的实用性。在气象科普大众传播的过程中,要体现人文关怀,要进行受众调查、市场调研。气象科普就是向大众宣传气象科普知识,增进公众对气象的了解。对传播者而言,首先需要人性地了解大众对气象有哪些科普需求;他们通常通过什么渠道来获得气象知识等等内容。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策划、制作气象科普节目的依据和基础。只有根据这样的要求去创作节目、栏目,才能在传播的过程中比较容易被大众所接受,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和普及,才能有影响力。

二、提高节目的亲和力和紧密度。以往,气象科普节目总是以一个全知的面目出现,居高临下,我说你听,缺乏亲和力。从传播的方式看,科普还是以灌输为主,告诉你就这么办不容置疑,不是以启迪科学的思维为主。科普当然要把科学精神的核心部分普及给大众,而不是仅仅把已有知识技术灌输给受众。

因此在进行气象科普片创作的过程中,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增加节目的亲和力。同时,要注意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寻找与观众的认知较为接近的事件和知识。比如,在做台风的科普片时,找一些大家都熟知的台风事件作为事例,台风会给带来哪些影响,人们如何应对等,增加一些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细节,就能够增加受众与传播者的紧密性,能够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

三、增加节目可看性。气象科普片主要以传播气象科学的内容,渲染科学精神为目的,让公众真正了解气象知识,了解气象工作者的科学精神。科普知识本身是比较单调的,简单灌输很难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因此在传媒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适度地引入“悬念”“故事情节”等娱乐化元素,增加节目的趣味性、活泼性、可看性,能够让普通大众更容易接受气象知识、气象精神,达到较好的科普效果。

篇6

[关键词] 气象影视 专题片 制作方法

引言

近年来,电视气象节目的形式日新月异,各类气象类节目精彩缤纷呈现,从单纯的天气预报节目发展到多元化、系列化的气象影视节目,风格、内容也越来越符合观众的口胃。2001年CCTV-10科教频道推出的《今日气象》栏目里的《气象百科》融合了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向电视观众展示出气象科普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受众对信息的多层次需求。气象部门通过气象专题片的制作,有效提高了气象影视的制作水平和服务能力,对宣传气象科普知识和防灾减灾起到积极作用。本文结合漳州气象影视中心制作专题片的经验,从专题片的选题、文稿、拍摄、后期编辑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以提高气象专题片的策划制作水平。

1 气象专题片的策划制作

气象电视专题片是电视艺术中的一个种类,它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每部专题片都由人物或事件构成,创作者从客观现实或历史资料中选择出组成作品的素材,运用电视艺术的表现手法、在荧屏上具体展示出气象知识或生活事件,通过塑造的屏幕形象,达到以情感人为目的的屏幕艺术形态。因此,制作气象电视专题片就要抓住以气象相关的内容和素材,并以气象相关资料进行策划制作。

气象电视专题片的策划制作不同于常规的天气预报节目,它更类似于电视剧或科普片制作,更注重故事情节的叙述,而每部专题片都是一部独立完整的节目,要做好一部专题片,题材的选择、片名、内容的侧重点、表现的手法和后期编辑处理等都关系到专题片的成功与否。如何处理好这些因素,也是创作出一部好专题片的关键。

1.1 气象专题片的选题

制作专题片,首先要选好专题片题材。气象专题片的内容与气象紧密相连,在选题材时应从气象入手,选择一些与气象关系较为密切,或从具有地方特色上入手。作为气象影视制作人员,专题片选题可从本地出发或从自己熟悉的地方着手,寻找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比如漳州气象影视中心制作的“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专题片,以每年12月在漳州举办“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为契机,创作了以花为媒的专题片;世界文化遗产——土楼、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具有漳州地方特色,以土楼与气象、红树林等为题材,创作了多部与气象关系密切的专题片。由于创作人员对所选的题材比较熟悉,后期的脚本、拍摄制作就相对容易,把握性就大了。

其次,专题片片名要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在为专题片定片名时,注意既要不离主题、紧扣题材,也要考虑把片名起得新颖、响亮、贴切,最好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漳州气象影视中心创作的以花为媒题材的片名就定为“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从片头中充分体现花的世界,既不离主题,又能体现出规模;以茶文化为题材的专题片定名为“四季气候与饮茶”,充分叙述气候与茶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

1.2 气象专题片的主线

每部专题片都有它的侧重点,突出表现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制作时要围绕主题,对专题片的侧重点进行筛选,确定主要突出表现的问题和重点,即专题片的主线。如制作一个有关灾害性天气服务专题片时,要先确定主题。气象部门在此次天气过程中,怎样做好天气预报服务工作,取得那些效益?应当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工作。漳州气象影视中心在制作2010年11号超强台风“凡亚比”天气服务专题片时,采用先简要介绍超强台风“凡亚比”对漳州市造成严重影响,受灾统计数据,以及台风“路径曲折、发展快、强度强”三大特点,回到突出表现主题上——气象部门如何服务。把在这次台风天气过程中,市气象部门提早72小时开始消息、警报,并通过多种渠道传送到有关领导、部门和群众手中;由于气象部门及时提供了气象信息,使得政府部门提前采取措施,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政府表彰、群众的认可等。专题片轮廓出来了,接下来的制作就好做多了。

1.3 气象专题片的文稿编写——脚本

气象专题片不仅要考虑不偏离主线,又要考虑素材的收集。因此,制作前要先有内容,再写脚本,后才拍摄制作。在写脚本时要考虑所写内容是否能找到素材画面,如果某方面素材找起来比较困难,那就尽量避开;专题片中必须提及的,就要考虑在后期制作时,能否找一些能产生共鸣的素材来,就如在看电视新闻报道时,说某地风大雨大,但观众所看的却是一地的树叶,地上有水,一丝风也没有,只有人在扫树叶。这样观众就会产生疑问,报道与画面不符。当然有时台风来时,你想出去拍摄外景,危险系数大,过后想说明台风的威力、造成的影响,只能是把台风过境时造成的灾害、损失。就得从多个方面来体现,可以把房屋、农田、广告牌、树林等被毁坏的画面拍摄出来,把受灾的数据以字幕形式呈现出来。但如果在危险较小的情况下,受风雨影响还可能出去拍摄,效果就会更好一些,说服力强。

篇7

世界粮食日宣传活动策划方案

各市、州、县粮食局、农业局(委)、教育局、科技局、气象局、妇联:

20xx年10月xx日是第x个世界粮食日,所在周(10月10日—10月xx日)是第26个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根据国家粮食局、农业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全国妇联等六部门和组织统一部署,决定在全省组织开展20xx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现将有关事项和要求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20xx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是:“气候在变化,粮食和农业也在变化”。

20xx年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的主题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粮食减损增效”。

当前,全球气候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气候变化导致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日益增多,给粮食和农业领域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同时,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将导致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态势,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从粮食生产、收获、储藏、加工、包装、运输、消费等各个环节入手,推动构建能够适应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粮食供应保障系统,促进粮食减损增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二、活动内容

(一)结合秋粮收购,推动粮食减损增效进农村。各级粮食、农业部门会同科技、气象等部门,组织机关工作人员、农业科技专家、气象专家等,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宣传国家粮食生产、收购政策,促进秋粮收购工作;讲解粮食种植、收获、储藏科技知识以及节粮减损知识;普及气候对粮食生产、收获、储藏的影响以及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增强爱粮节粮意识。

(二)结合爱粮节粮宣传教育,推动粮食减损增效进学校。各级粮食、教育部门会同农业、科技、气象等部门,组织学生走进种粮大户、农技站、粮库、加工企业、粮油检验室、农业科研院所、气象站等,开展粮食种植、收获、储藏、质检、科研、气象职业体验,宣传讲解相关科普知识,提升学生爱粮节粮意识和粮食减损增效知识水平。面向学生举办各类“气候变化与粮食减损增效”主题讲座,宣传讲解粮食安全形势、粮食供给状况、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等科普知识;组织开展学生主题宣传作品征集活动,加强优秀作品宣传运用,在青少年群体中大力营造“珍爱粮食、从我做起”的良好社会氛围。各地要组织儿童、青少年积极参加联合国粮农组织举办的主题宣传品征集比赛(20xx年9月30日前提交作品,xx)。

(三)结合完善提升“放心粮油”市场体系,推动粮食减损增效进家庭。各级粮食、妇联等部门和组织会同农业、科技、气象等部门,利用好“放心粮油”网点等平台和窗口,组织开展社区主题科普讲座、社区互动交流活动、主题倡议等活动,向公众宣传讲解节粮减损、粮油营养健康,以及气候变化对粮食和农业的影响等科普知识,发放有关宣传资料。各地可结合实际开展“气候变化与粮食减损增效”主题知识竞赛、节粮主妇评选、节粮小窍门征集等活动。

三、主要举措

(一)编印发放宣传资料。省粮食局翻印由国家粮食局编印的“气候变化与粮食减损增效”主题宣传册等资料,分发至各市、州、县。各地围绕“三进”,结合实际可自行编印相关宣传资料,一并向广大群众发放,扩大宣传面和影响力。

(二)组织主会场活动。各地要根据实际,依托有关学校和科研院所、粮食龙头企业、爱粮节粮教育基地及公共活动场所设立活动主会场,举行爱粮节粮活动仪式,组织主题报告、专题展览、发放宣传品等活动,广泛发动群众参与。

(三)依托爱粮节粮教育基地开展活动。各地要切实发挥当地爱粮节粮教育基地作用,组织学生、群众参观,邀请农业、气象等专家开展专题讲座、讨论交流、现场咨询等丰富多彩的爱粮节粮主题实践活动。省储备粮油管理公司、省粮油质检中心组织好有关宣传活动,发挥省级平台的带头作用。

(四)加大新闻宣传力度。协调电视、报纸、电台、网络新媒体等新闻单位全方位、多频次开展爱粮节粮集中宣传,唱响爱粮节粮精神,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各地各部门政务网站要在显著位置对活动情况进行宣传报道,推动活动深入开展。

(五)加强督导检查。活动期间,由市州有关部门对县市开展活动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指导,各地及时上报活动进展情况,省里将随机组织抽查。

四、有关要求

(一)加强筹划协调。各级各部门要深刻学习领会国粮政〔20xx〕184号文件精神,加强部门间的协调联动,认真研究制定活动方案,突出活动主题,丰富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务求实效。各市州粮食局于9月30日前将本地活动方案报省粮食局备案。

(二)精心组织实施。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保证必要的活动经费,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同时,坚持勤俭节约办活动,严格遵守各项纪律和规定。注意搞好活动场所安全工作,维护好活动现场秩序,防止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三)及时总结反馈。各市州相关部门要及时对口向省相关部门报送宣传活动的最新情况和信息。活动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并于10月25日前将本地开展世界粮食日和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情况(含总结报告、活动图片、视频材料等)报送省粮食局、省农业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气象局和省妇联。

省粮食局联系人:卫xx,联系电话:xx,邮箱:xx

xx省粮食局 xx省农业厅

xx省教育厅 xx省科技厅

xx省气象局 xx省妇联

20xx年x月x日

世界粮食日宣传活动策划方案

为组织开展好20xx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根据省粮食局、农业厅、教育厅、科技厅、妇联《关于做好20xx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活动的通知》(x粮发〔20xx〕x号)要求,结合楚雄州实际,制定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受消费观念、储存习惯、科技水平等因素制约,我国粮食产后损失浪费数量惊人,需要持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帮助广大消费者掌握必要的粮食营养及储存知识,树立科学健康的消费理念和爱惜节约粮食意识,同时提升农户粮食种植和收储技术水平,有效减少粮食损失浪费,实现“隐性增收”,助力国家粮食安全。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粮食供求形势和收储制度等发生深刻变化,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艰巨繁重,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粮食收储制度改革,健全完善相关制度保障体系,着力提升粮食流通社会化服务水平,引导农户逐步调整优化粮食种植结构,增加优质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总体思路

州发改委会同州农业局、教育局、科技局、妇联决定共同组织开展以“改变移民未来----投资粮食安全,促进农村发展”和“爱粮节粮保安全,优粮优价促增收”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三、活动主题

(一)世界粮食日(10月16日)

活动主题是:“改变移民未来----投资粮食安全,促进农村发展”。

(二)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10月16--22日)

活动主题是: “爱粮节粮保安全,优粮优价促增收”。

四、主要活动

(一)组织开展粮食增收进农户活动

活动周期间,州农业局要会同教育、科技等部门,组织农业专家、科技专家、农业院校师生等,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讲解粮食种植、收获、干燥、储藏等专业知识,提高农户粮食种植和收储技术水平;州发改委要会同云南楚雄国家粮食质监站,结合20xx年新收获粮食风险监测及收获粮食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样品采集工作,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宣传国家粮食收储政策及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宣传开展新收获粮食风险监测及收获粮食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的意义,促进农民增收增效;各县市发改局要依托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开展推广“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五代”服务宣传,提高粮食产后专业化服务水平,减少产后损失。

负责单位:州、县发改委(局)、州农业局

时 间:10月16日-10月22日

(二)组织开展优质粮油进家庭活动

活动周期间,各县市发改、妇联等部门要开展社区主题科普讲座、互动交流、主题倡议等活动,组织公众走进优质粮油加工企业和示范基地,宣传讲解膳食营养健康知识,普及“中国好粮油”系列标准和质量控制导则,引导老百姓科学消费,保障身体健康,促进粮食消费升级。各县市发改局要结合正在开展的“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组织开展各类中国好粮油产品及品牌推介活动,增加优质产品供给,引导社区家庭健康消费。各县市还可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优质粮油与健康饮食科普知识竞赛、爱粮节粮主题征文、微视频宣传片征集等活动。

负责单位:各县市发改局、妇联

时 间:10月16日-10月22日

(三)组织开展爱粮节粮进学校活动

各县市发改、教育、科技部门要面向学生举办爱粮节粮科普知识讲座,宣传讲解我国粮食安全形势、粮食供给状况,健康消费、合理膳食等科普知识;组织“光盘行动”、节约标兵评选、爱粮节粮随手拍等活动,倡导珍惜节粮、反对浪费的良好风尚。还可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各类主题宣传作品征集活动,进一步加大优秀作品宣传运用和推介力度,逐步引导青少年群体树立“爱粮节粮,助力国家粮食安全”的观念和意识。州发改委会同云南楚雄国家粮食质监站,结合下半年学生粮抽样工作,深入学校宣传有关粮食安全保管及爱粮节粮知识。

负责单位:州发改委,各县市发改局、教育局、科技局

时 间:10月16日-10月22日

(四)组织开展世界粮食日竞赛活动

过去几年,全球移民数量剧增,每7人中就有1人是移民。饥饿与贫困、气候变化和冲突是导致人口被迫迁移的根本原因。需要我们采取措施,更好地管理人口迁移,并停止和预防冲突,以带来经济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因此,联合国粮农组织将今年世界粮食日的主题确定为“改变移民未来——投资粮食安全,促进农村发展”。粮农组织正在组织开展竞赛活动,征集对本年度世界粮食日主题的创意意见。

5-19岁之间的青少年、儿童,可以设计有关本年度世界粮食日主题的海报;13-19岁之间的青少年,可以制作一个片长不超过1分钟的视频。

所有参赛者可以登陆xx网站提交海报或视频作品。作品提交截止日期为20xx年11月10日。

粮农组织评委将从两个年龄段分别选出3名获奖者,评选结果将在世界粮食日网站和粮农组织社交媒体上公布。

(五)组织参加“爱粮节粮之星”评选活动

积极组织参加首届“爱粮节粮之星”评选活动,在全社会树立爱粮节粮风尚。

五、有关要求

(一)各县市发改局要与农业、教育、科技、妇联等部门密切合作,紧扣本次活动主题,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合力,做好活动的组织和宣传工作,确保活动内容丰富、意义深刻、效果明显。

(二)宣传周活动期间,各县市要邀请新闻媒体对活动情况进行报道,充分发挥主流新闻媒体的作用,组合运用纸媒、电视、电台、网站、短信、微信、微博等多种宣传渠道,扎实有效开展宣传报道,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增强活动实效。

篇8

1.台站建设。落实省市协议中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基地观测站建设,协助做好省局对口帮扶项目中的观测站建设。

2.观测场室改造。做好市局观测站的观测场和业务值班室整体改造,县局观测场围栏改造。

3.观测质量通报。每月进行全市观测网络、传输质量、数据可用性(质控情况)分析通报,出现重大错情单位领导要到会进行汇报说明。

4.探测环境保护。对探测环境保护情况、存在的隐患、近期的城市规划对环境的影响等进行调研。修订探测环境保护专项预案。

4.质量分析。定期召开一次全市观测网络质量分析会,建立末位单位参会机制。

5.装备保障。调整全市气象装备保障技术人员,将观测站和市保障中心合在一起,明确各自责任。督促落实县级保障社会化工作,确保有一个以上的县实施社会化保障。

6.区域站网优化。有条件的县局逐步升级单雨量站到四要素或六要素,并实现区域站所有乡镇全覆盖。

7.考核奖惩。针对地面观测业务调整后的特点,根据省局制定的办法,建立市局考核奖励办法,选拨优秀观测员和保障员。

8.网络通讯。做好县局SDH升级改造、网络优化,加强网络管理。

9.测报竞赛。做好全市测报竞赛即全省测报竞赛的选拔培训工作。

二、应急减灾与预报服务

1.继续落实好现代天气业务改革方案,主要做好业务流程、人员落实等方面工作。

2.做好中小河流预警预报和评估。

3.和城管部门合作,了解城市排洪设施和排洪能力,加强雨强公式修订,做好城市暴雨预警预报。

4.和环保部门合作,签订雾霾预测预警协议,做好重污染天气的预警工作。

5.加强汛期预报服务相关制度学习。

6.修订、完善各种预案、流程。

7.开展应急演练。

8、做好“三农专项”气象服务的执行和管理工作,完成年内气象为农服务相关工作。

三、全面实现气象现代化

1、积极落实局市协议的相关内容,配合局领导市政府及早出台市全面实现气象现代化实施方案、工作计划以及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等文件。

2、配合相关单位做好市国家级农业气象示范基地的前期工作。

四、科研工作

1.争取地方和部门合作课题。

2.做好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检验工作。

3.修订完善科研奖励办法。

五、科普宣传工作

1、组织完成各项科普宣传活动,使其产生较好的效果。

2、进学校和机关单位宣传气象知识和气象防灾知识,充分发挥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对学生和气象信息员进校气象知识的教育。

3、做好中学生气象科普知识江赛的组织工作。

篇9

关键词 气象科普馆;科普宣传;防灾减灾;业务开展

中图分类号 S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71-0238-02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气象灾害多发、频发、重发趋势日益严重,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又使气象与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关系更加密切,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在提升社会公众应对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意识及能力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为推进新时期气象科普宣传工作开展,满足社会公众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迫切要求,气象部门以科学普及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知识为重点,通过加快推进气象科普基地建设,完善公共场所气象科普功能,促进气象科普资源的开发整合,增强气象科普基础性研究,丰富气象科普活动的形式和内涵,面向社会公众大力开展气象科普教育宣传。截止2011年10月,我国已有50多个气象科普场馆投入运行,共建成142个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以此为平台广泛开展气象科普宣传工作;据统计,2008-2011年期间,全国各地气象部门累计举办了4?000余次科普展览,接待参观人群500余万人次,共组织11万人(次)参加科普培训、115万人(次)参加各类气象知识竞赛,出版发行了近50万册科普图书,制作播出科普影视作品5?000多部(集),发表气象科普文章近9万篇。中山市气象科普馆是广东省地级市中最先进的同类展馆,自开放以来,为全市的科普推广工作作出了重大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凸显出了气象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作用。

1 气象科普馆在气象科普宣传中的作用

气象科普馆是气象部门与社会公众直面交流的重要平台之一,也是气象部门对公众进行气象科普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面向社会开放,特别是针对中、小学生开放;通过对气象科学的宣传和普及,达到提高社会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提高的目的;气象科普馆一贯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理念,充分利用气象科普资源和基础设施,以提高科普服务能力及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来更好的发挥科普宣传教育的示范带头作用;通过社会公众对气象科学知识的认识,树立气象行业良好形象,展示气象事业高科技水平和气象科学技术发展新成就,增强社会公众气象科学意识和环境意识,让气象科技走向社会,让社会了解气象科技。

中山市气象科普馆自2005年9月成立以来,始终按照“让社会了解气象、让气象服务社会”的宗旨,突出气象知识的科学性和趣味性,着力宣传气象科技在服务经济建设和人们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在科普馆700 m2的展览空间内设立气象观测设备和卫星、火箭等各类模型,利用声、光、电技术,以精致的模型和精美画板以及灯光投射塑造的神秘气氛浓缩展示了天气预报技术、气象卫星探测技术及国内外现代气象业务的发展等气象科学各个领域。中山气象科普馆作为市科普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课外活动场所,也成为成年人提升科普素养的好去处,实现了科学走进群众、群众理解科学的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知识宣传,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和全市人民的好评。

2 气象科普馆建设现状及创新

中山气象科普馆充分运用视频、声频等多媒体技术,展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浓郁的科技特色。近两年来,气象科普馆及时更新并增加科普项目,使广大人民群众时刻带着浓厚的兴趣关注最新科普知识的气象知识,推动气象馆科普工作延续不断。

1)气象科普馆设置观测仪器,可供参观者动手操作,一改抽象科学的枯燥性,增添了参与乐趣;展厅运用视频技术和虚拟技术配置的实物模型如龙卷风、静电发生器、闪电仪等,让参观者亲临自然现象重现场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2)充分利用声频、视频等多媒体技术,使展示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浓郁的科技特色,并针对中小学生特点,将展示内容与课本知识相结合的虚拟技术使展示内容生动形象,如中山市气候资源、气象观测的历史变迁,现代大气探测手段实地演绎等。参观者还可模拟电视天气预报主持人,在蓝色布幕前指点“风云变幻”等;还可以在虚拟放映室感受腾云驾雾的感觉,体会空气稀稠密度不同下产生的“海市蜃楼”折射现象。

篇10

一、目的与意义

2016年“3.23”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xxxxxx”。围绕今年的气象日主题和“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理念,展示上虞气象事业的发展成就,我们参考各地以往的宣传形式,对今年气象日的宣传工作草拟了本方案。本策划案中努力做到纪念宣传活动与本地实际相结合,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社会效益显著。

二、纪念宣传活动

1、举行《纪念宣传“3.23”世界气象日记者座谈会》

时间:3月x日

地点:市局会议室(或宾馆酒店)

内容:上虞日报、上虞广播电视台及各新闻媒体驻虞机构的记者参加。局领导和气象专家解答气象热门话题,邀请与会新闻媒体参与市局组织的各项纪念宣传活动,撰写纪念文章,各媒体应重点宣传全市各地开展“3.23”世界气象日纪念活动情况。

要求:活动期间《上虞日报》、上虞电视台《上虞新闻》栏目和电台新闻节目中及时报道纪念宣传活动的开展情况;《上虞日报》开辟专版或专栏宣传气象科技及气象经济;上虞电视台《本周关注》栏目作专题报道。

2、先期宣传造势

a.从3月上旬开始,利用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画面和“上虞农业信息网”、“上虞信息港”等网络资源,宣传“3·23世界气象日”;

b.结合市科协《科普画廊》进行世界气象日展览宣传,重点反映上虞气象事业的发展成就和预防及减轻自然灾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c.3月x日,《上虞日报》刊发世界气象日的纪念文章“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

d.3月x日,结合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上虞电视台《上虞新闻》中播发“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高气象为农业服务能力”的新闻,对气象台及时准确地各类天气预报,科学指导当前春耕备耕生产,以及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趋利避害中的作用进行宣传报道。

3、广场宣传(此活动可考虑与水利局合作举行)

时间:3月15日

地点:文化广场

说明:利用参与“3.15”活动之机,在上虞文化广场设置宣传展板10块,悬挂宣传横幅10条,施放升空气球2个,组织预报、服务、执法、防雷等气象科技人员,就气象法律法规、气象常识、防雷知识、施放氢气球安全和气象“12121”、气象短信等内容向市民进行咨询宣传,散发宣传资料。

4、开展送气象科技下乡活动

时间:3月17-20日

地点:1-2个乡镇的集市中心

内容:把纪念世界气象日同保持gcd员先进性教育学习活动结合起来,市气象局邀请市科协等部门举行别开生面的送气象科技知识下乡的活动,选择一到二个乡镇,在乡镇集市设立气象科技服务咨询点,运用展板、挂图、有奖竞猜、散发宣传资料等手段,向农民进行气象常识、防雷知识、气象与农事等方面的科普宣传。

5、向学生开放气象台宣传

时间:3月22~23日

地点:市气象台

内容:组织市区中小学气象爱好者分批参观市气象台气象预报业务系统,由气象台专家向学生进行大气探测、天气预报业务知识的介绍,播放气象科普片,传播气象科普知识。

6、纪念世界气象日报告会

时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