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的难点范文
时间:2024-03-26 11:29: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案例教学的难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 合适案例难选择
尽管在各个历史时期,各行各业都有各种各样的案例,可供院校研究和教学。但是,具体到某个院校某个专业来讲,能够既符合教学的系统性要求,又适合具体教学对象;既符合案例教学的时代性要求,又符合教学案例的一般特性;既符合教师能力素质的要求,又不涉及军事或商业机密的案例可以说不是太多,可供选择的面很窄。首先,案例本身的质量好坏决定着案例教学效果的高低。特别是一些高质量的优秀案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经过多次、长时间地修改、加工和完善,才能满足优质教学的需要。其次,案例是现实生活中已经发生的,并带有某些疑难问题或某种情景在内的典型事件。其运用案例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消化理论、深化认识、培养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它更适合于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学员。因此,所选择的案例必须具有针对性。第三,教学案例必须同时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典型性、启发性、时代性、实用性和新颖性等特点,否则的话,即使运用到教学中,效果也不见得会好。第四,教学案例还要避免泄密问题的发生,在运用过程中,防止涉及军事和商业机密等。上述因素都影响了案例的选择。
1.2 课堂讨论难组织
案例教学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集体讨论和归纳总结。一方面,在集体讨论环节,对教师课堂组织和驾驭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因为,在整个讨论过程中,从案例的导入,到问题的提出、方向的引领、过程的控制、偏差的纠正和观点的归纳等等,都需要精心设计、科学计划、灵活组织。同时,在讨论时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和问题,需要教师有极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否则将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一是当出现“冷场”时,需要教师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二是当出现“热场”时,需要教师及时地引导和调和,以缓和紧张气氛,使学生冷静下来思考问题;三是当出现“闹场”时,个别学生自认为实践经验比教师丰富,开始向教师的观点“叫板”,这就需要教师表现出智慧和理智,沉着冷静地应对。另一方面,在归纳总结环节,对教师的实际工作经验和专业运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案例教学本身是一种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如果教师缺乏工作经验和专业能力,其观点和见解就会缺乏可信度,或者对学生的观点碰撞束手无策。更有甚者,还会出现脱离实际,导致观点错误的现象发生。
1.3 操作程序难控制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逻辑步骤和操作程序,它规定了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各步骤、各程序的应当达到的教学目的等。当前,一些院校在案例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课前准备不充分。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主要包括教案准备、多媒体制作准备以及教学计划的拟制和对教学中可能出现情况的应对准备等。如果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必然会导致学员准备的不充分,这样就会使课堂教学中,要么漫无目的,东拉西扯;要么争论不休,草草收场,很难做到收放自如。二是时间统筹不严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不愿意发言,教师又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发言少造成教师“一言堂”;另一方面,学生观点碰撞,言辞激烈,陷入无休止的争论,浪费时间过多,从而影响了教学的进程和效果。三是思想观点不统一。在案例教学中,由于受学生经历、水平和看问题角度的限制,其理解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也就不尽相同,出现观点不一致,思想不统一的现象,更有个别学员采取逆向思维方式参与讨论,给教师的控制课堂能力提出严峻挑战。
2 案例教学的对策思考
案例教学尽管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难点问题,但是它对于提高学生分析判断情况,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及决策水平具有其他教学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必须深入研究破解之道,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2.1 科学选择案例,做到恰如其分
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之一。好的案例不一定是合适的案例,而只有选择科学适用、生动恰当的案例才能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员思考,加速学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吸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明确教学目标基础上,要选择适用的教学案例。其选择原则是:新旧案例以新为主;中外案例以中为主;成败案例以败为主;远近案例以近为主;博专案例以专为主。其选择要求是:一要考虑教学目的对案例教学的要求。即要能够紧紧围绕教学大纲选择适用的案例。二要考虑案例本身能否对问题和决策分析发挥启示作用。案例一般都是围绕问题和决策来进行的,它要解决的是困扰学生解决问题和行动决策的方法,提高谋划决策水平,通过案例教学迫使学生通过思考做出抉择,通过讨论得出选择决策方法。三要考虑适合教师教学。即教师能否有效地驾驭案例,能否帮助学生在案例教学中解决实际问题。四要考虑适合学生学习。即是否符合学生的职级、专业层次,是否符合学员的知识及能力范围。
2.2 精心搞好设计,解决疑难问题
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课程所采取的案例教学形式是不同的。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按步骤、分层次、有重点地对讨论的时间、内容、方法和程序进行规划和设计,切不可主次不明,轻重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一是要搞好案例的教学设计。即重点要设计好案例的导入、案例的提示、案例的讨论、案例的归纳和总结等等环节,既包括用时的多少,也包括问题的深浅,还包括层次的高低等等。二是要搞好讨论问题的设计。即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紧紧围绕教学目的设计讨论问题。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到理论与案例实际相结合、问题与决策相结合、教师与学员相结合、讨论与归纳相结合、过程与效果相结合,从而实现教学的最佳效果。三是要搞好集体讨论路线的设计。集体讨论路线的设计是教师针对教学案例准备解决的问题而规划的一条讨论路径,以此来实现控制课堂讨论进程,实现教学效果的目的。在具体运用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经历和专业等特点,对相关专业理论的理解,以及教学时间的安排等精心设计好讨论路线,确保讨论时间、人员、内容和效果的“四落实”。
篇2
关键词:市场营销 案例教学 教学案例选择
《市场营销学》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专业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能否将这门课程学好,对学生的专业能力高低起到直接影响。我国现行的高校教育大多以课堂理论教育为主,学生很少有机会直接进入企业,了解实际的市场营销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我们在教学中需要选择适当的案例来提高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的优点
1、提高兴趣,活跃气氛。案例一般具有较强故事情节,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
2、突出重点,改善效果。每门课程、每个章节都有其重点内容,借助案例能突出重点,把抽象知识具体化、实际化,让学生有所认识和理解。
3、增强信心,解决难点。案例针对性强,矛盾突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通过问题的合理解决不但可以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还能解决教学难点。
二、案例教学的现状
案例教学能丰富教学,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但存在的问题却不少:
首先,缺少必要氛围。教师引进案例本意是为了教好、教会学生,让学生结合企业实际,加深对课程理论与知识的理解,提升教学效果。但因所选案例不当,学生埋怨教学单调,对案例不感兴趣,因而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积极性,没有参与的动力。而教师也责备学生缺乏探索精神、没有求知欲望。最终使案例教学流于形式。
其次,针对性不强,重点不突出。市场营销学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尽管因各高校选用的教材不一有所差异,不同教材有其重点章节,每一章节有其重点内容。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认真区分重点与非重点内容,出现了重点内容引进的案例过于简单,而非重点内容所用案例又过于复杂的情况,案例没有起到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作用,教学效果提升不大。
再次,案例陈旧,没有吸引力。部分教师从教多年,思想上松懈,不再用心去收集、选择教学案例,照搬使用多年前的案例。殊不知这些案例早已人尽皆知,对学生也没有了吸引力。
三、教学案例的选择
理论教学引进实际案例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案例教学要有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案例选择,那我们应该如何选择教学案例呢?
1、紧贴教学内容相关,突出重点、难点。
《市场营销学》涉及内容广泛,涵盖了消费者购买行为、营销环境、营销调研、目标市场选择策略、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等。不但不同章节有重点主次之分,而且每一章节内容也有主次重点。整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取决于教师能否就重点、难点内容选择恰当的案例进行讲解。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吃透教材,不仅要掌握每个基础概念、原理,还要理解和掌握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在在选择案例时,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课程教学重点、难点等主要教学内容联系密切的案例,且务必杜绝以下两种情况:一是案例精彩,但与教学重点、难点内容不相关或相关性不大;二是教学重点、难点内容不用案例,其他内容却花费大量时间去讲解案例这种舍本逐末的情况。
2、关注新近财经、社会热点事件与身边例子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融科学性与艺术性一体的实用性课程,当今社会处于信息爆炸的年代,市场瞬息万变,市场营销的案例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一味重复多年前的陈旧案例,注定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和新鲜感,教学效果当然不好。因此在选择教学案例时需要考虑其时效性,尽量选择新近发生的热门财经事新闻、社会热点事件或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例子,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了解和分析的兴趣。
3、兼顾经典与普通、成功与失败案例
经典案例因显示营销者的战略远见与营销技巧故能极大地吸引学生注意,而普通案例贴近学生生活或日后工作,更能得到关注和认同。另外,成功案例可以启迪学生,失败案例能给学生带来经验教训。通过经典、普通案例的互补探讨,成功、失败案例的对照分析,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不同规模、不同层面、不同区域企业的实际营销活动。
4、简单案例与专业案例搭配
选择企业营销活动中的具体事件,或是某个复杂营销活动中的一个情节作为简单案例,用于讲解某个重点、难点知识时使用。通过单一、简短的市场情境,使学生在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同时得到训练。专业案例主要指涉及到本学科相关章节的内容,要多个知识点剖析事件。适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强调知识的融会贯通,培养学生从全局、整体去把握事件因果,加强系统思维的训练。
参考文献:
[1]史予英.小案例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魅力[J].成才之路.2007.23?
篇3
【关键词】高中 案例教学 政治
目前高中生学习内容多,学习压力大,在几门功课中,政治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思想性,许多知识点和概念都比较抽象深刻,使得学生对于政治课的有关内容难以理解,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觉得政治课枯燥无味,于是转向其他学科,造成严重的偏科。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老师适时地结合实际事例,就能使政治课中枯燥的内容趣味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就能激发起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政治成绩。
一、案例教学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以真实的事件为基础所撰写的案例来组织学生学习、研究,让学生针对案例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以达到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
二、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政治课堂的方法和步骤
1.精选有针对性、趣味性、时效性和当地性的案例。案例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收集的与课本理论知识有着密切联系的典型人物、事件或热点的时政问题,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的,不能选择陈年往事,或杜撰出来的与学生没有关系的案例。
2.学生对案例进行深究进而系统学习理论知识。学生带着初探案例不能解决的问题对书本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去寻找解决案例问题的理论依据。这时,教师可把书本的理论知识系统化、提纲化罗列给学生,让学生记录好学习的疑难点,然后让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互学探讨,搞清楚一些简单的知识,把疑难知识反馈给教师。教师深入学生,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并面向全班学生精讲讨论存在的疑难点及重点的理论知识,为学生解决案例问题扫清理论知识的障碍。
3.有效地组织学生讨论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经过初步讨论和老师初讲,然后组织学生运用教材中学过的理论知识、概念对案例展开讨论。小组讨论一般4-6人一组,小组讨论时学生相互发表各自的见解,设有小组发言人,记录发言要点、解题思路及小组讨论中存在的疑难点,做好小组发言的准备并积极发言。学生或教师对案例讨论作总结,针对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焦点问题在全班讨论,教师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学习并及时总结,在这过程中自然的对政治中的疑难知识点深刻掌握并理解。这种小组讨论教学比传统的教学更有说服力。
4.教师及时总结归纳点评是案例教学法的归宿。教师要及时总结评价学生讨论案例的优缺点,分析案例问题的疑难点,归纳一下知识点,有针对性地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学生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给予解答和纠正,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探究解决案例问题,教会学生有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案例或实际问题。
三、案件法应用于政治课堂的优缺点
1.案例教学的优点。(1)在纯理论的政治教学中采用案例法能够实现教学相长。一方面,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引导学生去思考、组织讨论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另一方面,在教学中通过共同研讨。不但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而且从学生那里可以了解到大量感性材料。(2)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学中,由于不断变换教学形式,注意力能够得到及时调节,有利于学员精神始终维持最佳状态。(3)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是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
2.案例教学的缺点。(1)案例的来源往往不能满足政治课堂的需要。很多情况下政治就是理论的堆砌,不是每节课都能用案例教学,而且研究和编制一个好的案例,需要很长时间,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很高。(2)案例法需要较多时间进行讨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总是主角,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一般是旁听,久而久之反而形成两极分化,老师不能兼顾所有的学生个性差异。
四、案例教学应用于政治课堂的建议
1.明确目的性。通过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件,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掌握抽象且枯燥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政治素质。
2.客观真实性。案例所描述的事件都是真实的,不加入教师的评论和分析,由案例的真实性决定了案例教学的真实性,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得出自己的结论。
3.突出实践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进来、深入案例、体验案例角色。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4.过程动态性。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的交往,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交往,也就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时政热点;初中思品教学;应用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具有开放性、时事性、发展性等诸多特征,与社会时政热点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新课改形势下,时政热点为初中思想品德课输入了新鲜血液,成为其有益补充,教师要将时政热点与思想品德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通过生活中发生的社会现象来探究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并运用理论来指导学生发现和分析社会中复杂现象的本质。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简要阐述时政热点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具体策略。
1.时政热点用于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能够为后面各个环节教学任务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状态迅速转移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学内容具有时事性的特点,与现实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时政热点的传播速度相当快,学生对此比较熟悉和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运用一些时政热点进行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教学“珍爱生命”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中国著名女歌手姚贝娜身患乳腺癌,仍与命运抗争,在去世后捐献眼角膜的时政热点作为背景材料,学生通过阅读时政材料,能够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以及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们要珍爱生命,延续生命价值。这种通过采用时政热点导入新课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2.时政热点用于知识讲解,加深理解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教材中许多案例的理论性较强,并且缺乏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学生学习知识大多采用机械式的死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这样学生感觉思想品德学习枯燥无味且兴趣不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当前,为了增加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趣味性,教师需要积极把时政热点引入课堂教学,在讲解思想品德知识时恰当地采用一些时政热点话题,通过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案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可以通过时政热点案例,引导学生发现案例中所蕴含的教材知识内容,然后再用教材中的理论进一步分析和解决案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接受和消化教材知识,由于用时政热点作为案例,贴近生活实际,学生比较感兴趣,能够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同学友爱”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复旦大学投毒事件”作为实例,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重要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正确处理好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当同学之间发生矛盾,不要采用偏激的方法解决。通过运用时政热点能够让学生在分析案例中学习教材内容,也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时政热点突破重难点,增强实效
重难点的突破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指比较重要的且学生难于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障碍,关系到一节思想品德课的成败,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讲不透、讲不明白,会严重影响思想品德教学的顺利进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重难点突破常常流于形式,没有实效性,问题难以得到有效地解决。因此,教师要采取积极措施对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突破,由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等特征,单纯依靠教师的口头语言进行讲解,缺乏学生感兴趣的材料,难以激发学生抽象思维活动,而时政热点比较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比较感兴趣,并且运用时政热点中比较现实的和鲜活的实例辅助教学,有效地降低了重难点问题的难度,从而化简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形象,有利于重难点问题的突破。例如在教学“难报三春晖”这节内容的学习时,这节课的重难点是:领悟父母的爱心,学会如何孝敬父母,教师如果仅仅用语言讲解,缺乏说服力,学生难以从内心接受,因此,教师可以利用2015感动中国中最孝女儿――朱晓晖的材料,学生通过阅读朱晓晖十三年如一日照顾瘫痪父亲的事迹,能够从中体验和感悟到孝敬父母是需要巨大的付出,但也是甜蜜的,并且明确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去孝敬父母,通过时政热点有效解决了本节课的的重难点知识。
4.时政热点组织实践活动,学以致用
思想品德课具有德育性,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对课程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奠定基础。在初中思想品德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仅要掌握基础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时政热点的优势,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这样既可以有效检测学生对教材中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可以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在每节课教学中设计一个“五分钟时政热点点评”环节,教师事先在网上搜索一些最新鲜的、具有代表性的且与学生学习内容相联系的热点话题,让学生围绕话题展开讨论和评论,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给予科学合理的解释,从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不断升华自身的知识。又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创办以时政热点为主题的黑板报,在今年的九三月阅兵式过后,教师让学生在课下自己搜集一些有关阅兵式的资料,并以此为主题设计一期黑板报,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搜集、分析等各方面的能力,又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5.结束语
总之,时政热点作为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资源,对于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新课改形势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要以科学创新为基础,努力把时政热点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使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锦上添花,百花齐放。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商法学教学 难点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8.034
1 商法学在教学中的所存在的问题
1.1 随意的借鉴国外教学方式
美国的诊所式教学方法被我国使用,此方法能够接触到真实的案例,学生们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增多。可是就目前来看,不适用于我国的教学。因此,在一般情况下都是进行单独性教学方案,需要具备较高的成本。并且一位教师只能对3名左右的学生做指导,需要的师资力量过大。适用于我国的教学方法提倡案例教学法,在教学成本上不需要增加,可是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课时过多、不能够包含所有的商法学内容等。因此,不能够随意的借鉴国外的教学方式,要针对本国的实际情况,创新适合的教学方式。
1.2 缺乏实务能力的培养
商法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味的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培养学生的实务能力,只是在不断的灌输理论知识,学生呈现被动的接受状态。学习的方式为记笔记以及背笔记,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记忆能力得到了提升,可是实务能力却被严重阻碍。一些概念熟记,可是不知道该怎样的应用。
1.3 教材不能够推陈出新
部分的高校教师所使用的教材还是传统型的内容,没有新意,虽然在当前商法学教材中,有着较多的种类,可是在教材内容上还是偏重于理论知识,一些实践上的内容较欠缺,所以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方面,不能够有效的实现。
2 商法学在教学中的难点
2.1 商法学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商法学与市场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如:票据、证券、保险等领域,那么就需要学生有着一定的实践能力。所以,商法学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培养学生相应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可以在以后从事法律职业的过程中,能够尽快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实践能力是商法学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
2.2 所涉及到的内容较抽象
商法学一方面包含着总论,还包含着投资基金法、证券法、企业破产法、保险法、公司法以及经济合同法等30多个单行商法。学生想要将所有的商法都理解是比较困难的,同时,所涉及到的法律条文也较多,修改较频繁,学习的负担逐渐加重。教师也要不断的更新授课内容。因此商法学在教学中是非常抽象的。
2.3 商法学和其他的学科进行交叉教学时,存在较高的要求
商法学中所存在的单行商法较多,可是商法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强的融合性,并且商法学和经济法、民法都是互相紧密相连的。学生一定要具备较多的基础知识,对于教师而言一定要具备更高的教学标准,对每一类法律法规都要透彻了解,在商法学上和其他学科上都要有所了解。
3 商法学在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和难点的解决对策
3.1 学生的知识面要拓宽,大力培养复合型的人才
商法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只注重技术和理论知识,缺乏与之相关的其他学科的了解,促使复合型人才缺乏。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选修与之相关的其他学科,让学生的知识面能够拓宽,大力培养复合型的人才。
3.2 实践教学力度要加大
在商法学教材中存在着理论大于实务内容的问题,所以在商法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不应该只是按照课本的内容灌输,要把理论知识的教学作为基础,侧重于实践教学的分量,让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3.3 教学的实习环节要落实,学生的实践能力才可以切实提高
教学的实习活动是每学年必须具备的环节,诊所式教学法相比较,教学的实习是最为适合我国的教学理念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可是一些形式化的实习活动,不能够将预期的目的实现。所以想要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教师一定要在商法学的教学过程中,准确的落实实习环节,让实习内容突出,让实习计划详细。实习之后有必要让学生们认真写实习报告,实习中所产生的问题就会被解决。
3.4 师生之间在教学中要增加互动
教师在商法学教学中往往会存在以自身为主体,只讲解不互动,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所以,要在教学时增加提问和分析讨论的环节,让师生之间能够具备充足的互动。那么课堂就会营造轻松氛围,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才会得到有效的提高。
3.5 提倡应用案例教学,教学的内容会更加丰富
在商法学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提供相应的案例,师生共同对其分析探讨,在分析探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提示,让结论能够正确得出。在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并不是非常关注答案是怎样的,最关注的部分是学生们能够提升自身的推理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激发,让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一方面理论知识会吸收,另一方面主观能动性也会得到完善。
3.6 教学手段尽量使用多媒体,让创造性的教学能够持续进行
我国已走向信息化的时代,在商法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合理运用。可以利用视频或者PPT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对商法学内容轻松的吸收和理解。商法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国际性较强的学科,在多媒体教学的使用中,一些地理位置的局限性就可以被突破,能够合理的使用国外以及国内较适合的教学资源,让部分学校所缺乏的资源短缺现象得到改善。
4 总结
根据以上的论述,就商法学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不能够全面让商法学产生效用的。想要提升新型法律人才的实践能力,并且让理论的基础知识掌握,一定要严格关注商法学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与难点,让教学方式不断创新,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力求将我国的商法学教学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马斌.试论商法学教学中的难点、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0,(5).
篇6
[关键词] 市场营销学 案例教学 小案例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综合性学科,在学习市场营销理论过程中,如果缺乏实际应用,就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有关理论知识体系,更难于掌握和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而通过市场营销案例分析,可以糅合这些理论知识到实践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市场营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案例教学在市场营销学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一、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概念及案例的基本类型
1.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概念。市场营销案例教学是指在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选择案例,通过一定的方式,组织学生阅读、分析,并设身处地地解决案例中的“实际”问题,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
2.市场营销案例的基本类型。市场营销案例是案例教学所使用的教材或教学资料,它是指对某一特定的市场营销活动的内容、情境与过程,进行客观描述的教学资料。
市场营销案例有着众多的类型,一般来说,市场营销案例按篇幅长短可以分为小、中、大三类。小案例的篇幅短小,一般指2000字以下的案例,案例所反映的矛盾单一,层次比较简单,线索清晰,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简单的市场营销活动问题;中案例介于2000―5000字之间,案例反映一组矛盾,结构、层次比较丰富,情节线索也显得复杂,所反映和解决的问题多是市场营销活动中的重要问题;大案例在5000字以上,案例容量较大,矛盾多样,层次复杂,线索繁杂,情节错综复杂,综合性地反映了市场营销活动行为。
二、小案例教学的优点
用于教学的案例可大可小,大小案例各有优缺点。大案例内容丰富、说服力强,但是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展示和说明,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小案例虽然小,但在典型性、代表性和说服力上,毫不逊色,用得恰当,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大有裨益。
1.小案例教学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小案例短小精悍、生动有趣,有些还具有较强的故事情节,采取多种方式引入小案例进行教学,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小案例教学有助于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果。把重点的内容讲清讲透,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借助小案例突出重点,把抽象的概念、原理具体化,让它们处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重要概念和原理。
3.小案例教学有助于击破难点,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小案例篇幅较小,矛盾单一,层次清晰,学生更愿意、更有信心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可通过恰当的引导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小案例的难点上,并引导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从而达到在教学中击破难点的目的。
4.小案例教学时间容易掌握,适合于经常使用。小案例短小精悍,目的简单,线索明确,学生容易整理信息,把握重点,教学时间容易把握,课堂节奏可事先安排,适合于经常使用。
三、小案例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运用
小案例能够使市场营销学教学愉快地进行,学生能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提高技能。为了充分展示小案例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魅力,必须做到下面几个方面:
1.从理论出发,精选案例。案例教学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恰当的案例,精选出的案例应当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最能揭示所学知识的案例。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即不仅要弄懂教材中的每个概念原理,而且要弄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其次,在选取案例时,优先选取一些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子,尤其是发生在国内或者大家身边的例子,这样更有亲切感,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了解和分析它的兴趣;再次,在选取案例时,对同一个原理最好是同时有正面和反面的典型例子,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原理的把握。
2.从课时出发,安排案例。案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市场营销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去解决市场营销活动中的具体问题。案例教学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不能代替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学生只有在熟练掌握市场营销学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做好案例分析,知识的传授是主要的先行的环节。因此,在市场营销学的教学中,必须处理好课堂教学和案例教学的关系,应该根据课时的安排,在保证理论知识讲授时间的基础上,安插小案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案例分析,提炼理论。通过师生共同对小案例的分析,从中总结出市场营销理论,这是案例教学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案例教学的目的所在。一方面,通过小案例分析归纳出的理论知识,相比课堂讲授得到的理论知识,学生记忆更深,理解更为透彻;另一方面,小案例来源于企业的实践,描述具体的情况与事例,对于很少接触社会的学生,是一条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必须充分发挥小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首先,教师要针对小案例精心设计所提问题;其次,对学生的回答要做出恰当的评价,保证分析沿着预定的目标进行;再次,对学生的回答适时加以提升,上升到理论的层面。
4.通过总结归纳,形成体系。小案例短小精悍,矛盾比较简单,单个小案例得出的理论知识往往是简单的、独立的。为了使学生对知识体系有一个全面的把握,以便于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每堂课的最后教师必须进行归纳和总结,把本堂课所有的小案例分析得出的结论进行梳理,形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史予英:小案例在《市场营销学》教学中的魅力[J].成才之路,2007.23
篇7
关键词:案例教学;教学改革;教学资源
在所有的教学方法中,案例教学法是应用非常多,也是各学科几乎都可以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尤其是对于以实际应用为根本目的的专业课教学来讲,案例教学法则显得更为重要。物流专业在国内的高校及高职教育中,也发展了比较长的时间,从各类物流教材及参考书的内容变化当中也不难发现,在物流的课程体系设计中,非常重视对实际案例的引用,案例的选择也尽可能的体现出普遍性与时效性。那么,伴随着这种变化,作为从事物流专业教育的教师,是否能适应这种新的教学要求,更好的服务于学生,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实际的,先进的物流知识,并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最迫切的要求。
从事过或现在正在从事着物流专业的教学工作的人,也许也有过这样的体会。教师会在讲授案例之前,大量的查阅资料,将案例有可能涉及到的内容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明确了重难点,对于问题也进行了精心的设计。但是,从课堂的实际效果来看,当我们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尤其是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学生不会分析或分析质量很低,久而久之,这既影响了教师进行案例授课的热情,也降低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教师认为学生回答无用,干脆不用学生参与,自己一人将案例从头讲到尾,案例问题也由自己分析并解答,而学生也乐得清闲,竖着耳朵听就是了,大脑也不用思考,从而进入到一个恶性循环当中,完全偏离了进行案例教学的初衷。
如何来解决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呢?那么,我们首先就要找出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加以分析。我认为问题无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是学,一个是教,也就是学生的问题和教师的问题。
学生的问题我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学生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态度问题;(二)知识面狭窄,知识储备问题;(三)不善于分析,举一反三,逻辑思维能力训练的问题;(四)不善于归纳与总结,语言组织能力的问题。
教师的问题我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没有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案例教学的全过程中来,教学流程设计的问题;(二)没有组织好学生对于问题的讨论,教学过程的监控问题;(三)是否过多或过少的使用各类教学资源,对于教学重难点的把握问题。
对于学生存在的这些问题,属于目前很多学生的共性问题,也并不单单是学习物流这门学科才有的,所以,解决学生的问题需要包括辅导员,各学科的教师以及所有学校的教职员工的共同参与,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的特点,并且要做到长期性和连续性。围绕学生工作的方法多种多样,在这里我不多加讲述,我主要从物流授课的角度阐述如何解决老师存在的问题。
教师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没有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案例教学的全过程中来,教学流程设计的问题。大家不妨回忆一下,我们是否存在这样的情况,直到讲课时,学生才知道要讲解哪个案例,之前提到过学生的一些情况,知识面狭窄,知识储备有限,因此,学生对于我们老师要讲解的案例的背景知识可能知之甚少甚至完全陌生。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是,我们要想使学生尽可能准确和全面的分析案例问题,就不得不把案例介绍的更详细一些,涉及到的知识也不得不简单提示一下,或者是重复以前学过的知识,这会占用课堂教学当中的很多时间,也就相应地会挤压学生们自由讨论,独自思考与分析的时间,这就是我所说的教学流程设计的问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课前预留案例,让学生提前了解案例内容,为了不使其流于形式,我们完全可以提前一次课甚至提前更长的时间,要求学生以书面的形式或是课堂讲述的形式提前预热,这样会使学生从最开始就参与到案例的学习中来。由于学生查阅案例的资料不同,角度不同,讲述方式不同,它会更加丰富案例的学习,会使学生掌握到更多的知识,既减少了老师用于介绍案例的时间,也使学生因为能够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这些在我的实际教学应用中都是非常明显的。
教师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没有组织好学生对于问题的讨论,教学过程的监控问题。我们经常会使用小组讨论法,头脑风暴法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案例的讨论分析上来,但我认为,使用哪一种方法并不是最重要的,最关键的是教师如何能对过程进行很好的监控,使讨论分析不流于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真正参与进来。我觉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学生的课堂表现紧密地与成绩联系起来,而且坚持不懈。当然,二者具体如何联系,根据实际情况,不同的老师有各自不同的方法,但一定要能提高我们的案例教学效果。
教师存在的第三个问题是,是否过多或过少的使用各类教学资源,例如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对于教学重难点的把握问题。由于物流案例大多涉及一些具体的企业情况,工作过程等等很难用语言去描述的内容,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正好可以弥补板书教学在这方面的不足,是有效也是必须的。但是,我们在使用这些资源的时候,一定要明确所授知识的核心内容,把握好案例教学中的重难点,不要让不必要的图片、视频等分散了同学的注意力,喧宾夺主。比如说把案例都做成Flash,确实会很吸引同学们的眼球,但看过以后,大家更多的是关注于Flash的设计,却完全忽略了案例本身需要大家去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们一定要利用好各种先进的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吴淑秋.论物流基本技能训练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07.
篇8
一、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和探索国家行政机关或公共组织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有效管理规律的应用性学科。随着经济改革、政治改革、行政改革的不断深人推进,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越来越多、领域越来越广。行政管理学要不断深化对政府管理规律的认识,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管理方式的创新,逐步实现政府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和规范化。因此,该课程的研究内容要立足我国的国情,深人研究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特别是要全面总结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借鉴其他国家行政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的理论体系。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和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能完全一样。因为课程的教学时数在大多数学校的安排是48课时或是64课时。在这非常有限的时间段里,要对行政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一一介绍,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一定的原则精心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一)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的原则
1.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大胆地引进西方先进的行政管理理论,立足我国的行政管理实践,对西方行政管理思想进行合理性的评价,加强对西方行政管理理论对中国行政生态的适应性分析。实践表明,坚持我国现有的制度框架是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格的行政管理人才的重要前提。
2.坚持学科建设的规范性原则。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有其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以行政现象及其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有其特定的范畴和方法体系。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遵循行政管理学知识生产和发展的逻辑,要注意其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和规律性,要注意其基本理论问题和内容的教学,要注意作为一门学科体系其所固有的规律性。
3.理论教学一定要和中国的行政管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行政管理学“贵在实用”,它既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又和行政管理实践结合得非常密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阶段,在改革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分析这些热点、难点、重点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寻求科学、合理的答案,提炼出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用行政理论去分析当前改革中所出现的问题,还要教会学生掌握行政管理的具体操作能力,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迅速地适应工作,适应社会。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1.学科内容的调整和完善。根据上面的原则,我们对行政管理学的教学内容作了一系列的调整。从学科体系上看,该课程的基本内容大致包括行政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行政环境、政府职能、行政组织、政府人力资源管理、行政领导、行政权力、行政信息、行政决策、公共财政、行政伦理、政府公关关系、行政监督、公共危机管理、政府绩效管理与行政改革等。在这些基本内容教学的基础上,根据中国行政管理的实践,我们管理、公共服务理论、公共政策、政治治理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这样,一方面补充了学生在行政管理知识结构上的欠缺,让学生对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有一个完整系统的把握;另一方面拓展了学生学习行政管理的理论深度,让他们对政府管理的规律有了更深刻透彻的把握。
2.重点、难点问题的处理。要在有限的课时内讲授如此多的教学内容,在时间的把握上就显得十分重要。这里主要涉及教学内容重点、难点问题的处理。重点问题也就是行政管理的教学内容或学科中的重点问题。这就要很好地把握每个章节中的中心内容和重点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时间安排恰当。最好在每次授课时均有个重点,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能很好地把握每一次课的内容。难点问题包括行政管理理论体系中的难点和我国行政管理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对于理论体系中的难点问题要举一反三,深刻论述和分析,使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对我国行政管理实践过程中的难点,要运用行政管理理论去分析,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让学生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例如,政府职能这一章,不仅是整本教材中的一个重点问题,也是理解的难点章节之一,是学习行政组织、行政领导、政府绩效管理行政改革的内容基础。这一章节中,重点依次是政府职能基本内容、西方国家的行政职能历史演变、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其中最难的就是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这一知识点。政府职能转变不仅是行政管理理论体系上的难点,其实也是我国政府行政管理实践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难以解决的问题。所以要求教师在讲授这一部分内容时,一定要结合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实践,要多花时间,灵活交叉运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专题授课法和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3.增加行政管理中的热点问题。即当前我国行政管理实践中突出的重大问题或重大举措,以及现实行政管理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在政府职能这一章节中,根据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情况,我们都会根据每年的具体情况增加相关的行政管理实践中的内容。在行政组织这一章节中,目前大部分的教材中没有较好地介绍大部制改革的内容,较好的是在教材中提及了大部制这一个名词(夏书章的《行政管理学》第四版,最后一章提及了大部制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都会用一个课时或两个课时对我国大部制改革作一番分析。这让学生能及时了解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实际情况,也可以让学生探讨我国大部制改革的利弊、难点、改革的措施等,真正让学生把行政管理的理论和我国的行政管理的实践结合起来。在行政领导这一章节中,增加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这一知识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当前领导干部选拔的方式,也让他们明白了领导干部选拔的程序、透明性、必要性,等等。另外在这一章节中,也可以适当增加行政问责制的相关知识内容。在政府人力资源管理这一章节中,补充在我国现行的一种政府工作人员的用人制度,即政府雇员制。在政府公共关系这一章节中,补充了政府危机公关的相关内容。总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我国的行政管理实践,适当地增加一些相关的知识点。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关注中国行政管理的实践,在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另外,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一个时代性的问题。行政管理学不是一门静止的学科,它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会不断有新的理论、新的思想观点涌现。该课程的教学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授课内容要尽可能地反映本学科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动态,保持教学内容与国内外行政管理理论与现实的发展、变化同步,使教学内容常新。
二、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行政管理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行政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认识行政管理学的基本学科体系和范式架构,了解基础的行政管理规律,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解决我国行政管理实践问题的能力,以便毕业以后更好地适应行政管理工作。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教学目的,要灵活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行政管理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改进传统的讲授法,提升教学效果
行政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要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行政管理的基础知识。而要达到这个目标,最好的教学法就是讲授法。这也是我们当前采用的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方法,可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连贯的知识。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几乎都需要同讲授法相结合进行。所以讲授法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当然,这里所说的讲授法,并不是“满堂灌”、“填鸭式”的讲授法。而是一种积极的讲授法。首先,要讲清楚。对行政管理学中的一些基本的概念、原则、理论要讲解、论证清楚,条理要清晰,分析要全面,逻辑思维要周密。其次,要趣味、生动形象。行政管理学并不是一门枯燥死板的学科,在讲授过程中,要旁征博引、深人浅出、举一反三,紧密结合古今中外行政管理的实践,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再次,要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足够的激情,语言要生动形象,做到抑扬顿挫,引领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徜徉在行政管理学知识的海洋中。在这里,作为教师还要注意非语言行为,增强学生学习行政管理的兴趣。最后,要有启发性。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时候,不能一味地输人给学生,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过程。这种积极的讲授法,有助于改变过去的那种被动式的吸收知识的情况,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
(二)灵活运用专题式教学法
行政管理学中的一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特别是与行政管理现实结合较紧密的一些问题,可以采用专题式授课法进行教学。专题式教学,能在某一问题上不断深人探讨下去,使教学的内容得到拓展和深化,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求知欲;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大学生的信息量,使学生及时了解行政管理学科前沿的最新成果和变化趋势;更是提升与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解决教学中难点问题的一种好方法。
专题式教学法要求老师在讲授某一专题前,积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及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实际思考有关现实问题。根据行政管理学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设置以下几个专题:当前我国大部制改革的重点、难点及路径依赖分析;我国当前从事行政制度的改革与发展趋势分析;我国行政监督制度有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等等。行政管理学中能运用专题式教学法的内容比较多,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不能过多地采用。
(三)采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也是现在众多课程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行政管理学是一门与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的学科,适宜采用案例式教学法。另外,本科生甚至大部分的硕士研究生没有任何的行政管理的实践经验。对他们来说,行政学的理论知识由于太抽象了,很难理解相关的理论和概念,不要说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弥补学生不了解社会现实、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可以采用案例式教学法。事实上,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个章节都可以有一个到两个案例,案例不宜多,在于精、新、有代表性。最好是和行政管理理论上相关的当前行政管理实践中发生的一些案例,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分析当前行政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让他们能把行政管理理论和行政实践结合起来,提升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等传播媒介收集行政案例,如果有老师亲身经历的案例就更好。案例的分析和讨论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主角,老师是导演,是引领者,尽量调动学生分析讨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案例分析完了后,要编写行政案例分析报告。学生在案例分析完了后,再梳理案例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该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采用课堂式讨论教学法
课堂讨论在行政管理的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老师在讲解行政管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一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可针对一个讨论主题,发表意见,阐述自己的观点。在整个行政管理学教学过程中,不宜过多安排讨论课,大概在4次左右为宜。在正式的讨论课之前,首先老师应该精心选择讨论的主题。讨论的主题,可以是行政管理学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也可以是针对行政管理实践过程中的某一现象、某个事例或案例。其次学生要有充分的准备。老师应该把讨论主题布置给学生,提前让学生了解相关的问题,做好相关的准备。讨论课时,学生为主体,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深人讨论主题,不偏离讨论主题,注意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畅所欲言,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讨论,学生能够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对于讨论的主题的认识能够达到一个更深刻的层面,对于讨论的主题能在的基础上达成共识。这种教学方式,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行政管理的兴趣,激发他们积极思考问题,锻炼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行政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角色模拟”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并不是单一采用的,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交叉运用。比如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往往会运用到课堂式讨论教学法,在专题授课时,会交叉运用传统的讲授法和课堂式讨论法。教学过程是一个非常灵活的过程,并不是很刻板和僵化的。
总之,我们在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所做的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从目前实施的效果看,确实极好地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
篇9
没有一个教材和教案能适合任何学生。教师设计一节课,就是一次创造性劳动,教师应根据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确定恰当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设置合理的预期目标,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从临摹到创新,是一个坎。过不了这个坎,就可能永远停留在临摹阶段;过了这个坎,就会产生质变,就会脱胎换骨,就会有一种超脱感。
那么,怎样才算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呢,又应该如何撰写教学设计呢?
走进教材
走进教材就是要读教材,从“走马观花”到“下马看花”,读懂教材。在读教材之前,还需要对教材的性质有准确的定位。教材是什么呢?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基础,是师生完成教与学双边活动必不可少的媒体。读懂教材就是要把握教材的“序”,熟悉教材的“题”,吃准教材的“点”。教材的“序”包括教材册与册之间的序、整册内容的序、本节内容的序等。教材的“题”包括教材中的题目、教材中的案例或例题。教材中的题目大多承载着编写者的鲜明意图,尤其是以活动命名的章节;而对于每一个案例的内涵和关联的内容,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吃准教材的“点”就是要了解其重点、难点、本质,以及本节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等。其实,确定教材的重难点并不难,具有突出作用的内容就是教学的重点;大部分学生理解或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容易出现混淆的错误问题就是教学的难点。教学重点与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有关,教学难点与学生的认识有关。吃准重难点可以通过换位思考和多读教参来解决。
大部分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是由近及远、由点及面的过程。把握教材可以通过对课标或指导纲要的学习来提升理念,通过多读资料来丰富认识。读懂教材的过程又像是一个知识积蓄的过程,建议教师不仅要读教材,还要博览群书,在对比中发现问题。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就是这个道理。例如,在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必修)3.2“表格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节中,从教学内容来看,主要是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任务需求,熟练地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其顺序为“明确任务需求”、“建立表格”、“利用数值计算分析数据”、“利用图表呈现分析结果”、“呈现报告”等。而通过学情分析,这个顺序已经不再适合高一的学生,因为学生在初中时大多已经会建立表格和分析计算,而作为知识点之一,制作图表又十分容易。那么,如何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呢?
走出教材
篇10
【关键词】本科生;中医;诊断学;教学
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理论,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1]。它是继《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后,紧接着开设的一门课程,它不仅是中医学的基础课,也是从基础理论过渡到临床各科的桥梁课程,可见其重要地位不可忽视。理论实践相结合地教学模式不仅是本书特性的体现,也是最合适于本科生的中医诊断学教学模式。
1中医诊断学的教案编写
现在很多中医药高校的教师不注重教案地编写,甚至不写教案,随意制作一个PPT就对学生进行讲学,这是对教学不负责任,也是非常错误的方式。教学活动开始前首先要做的重要工作就是教案编写,它对教学活动能否顺利有序地进行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医诊断学教案地编写必须依照中医诊断学的教学大纲和课标规定,深入了解教学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进行编写。教案的内容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授课题目、教学目的、教学时数、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内容等[2]。教案的编写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的安排课时以及教学时间。可以先写出课程总的教学安排,再写出每一节课具体的教学安排。教学活动地设计,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是教案中必须详细写明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教师教学特色的重要体现。书写这部分内容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知识的储备和理解能力,尽量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性与创新性,要擅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案地编写要充分地了解教材,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切合教学实际。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如果原有的教学计划被打破,不要着急,要找出原因,对原有教案中的教学计划进行一定的调整。每节课后,注意写好课堂教学的思考和总结,教学反思的过程就是积累教学经验的过程。要认真听取优秀教师和教学专家对自己教学上提出的宝贵建议,对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思,对自己所写的教案进行不断地修改与完善,抱有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对所编写教案进行细细的打磨,为更好的提升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而切实的努力。
2教学方法的运用
2.1中医诊断学常规的教学模式
中医诊断学常规的教学模式是对中医诊断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即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授课模式。由于教学资源的有限,以教学班为单位授课等诸多原因的影响,这种授课模式还是现代中医院校主体的授课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对中医诊断学教材要非常熟悉和了解,整合教学内容,突出重难点,详略得当的对教材的知识点内容进行讲解,例如知道中医诊法和辨证是中医诊断学的两部分主要内容[3]中医诊法部分,望诊与问诊的内容为重点,就要在这两部分相应的多花些时间进行讲解,辨证部分为难点,由于辨证方法较多,较易混淆,教师讲授内容较多,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难以理解,必须多举临床实际案例,用图示或表格法罗列异同知识点进行对比,加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点的理解。有时可以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打乱教材的编排顺序,但前提是必须严格按照中医诊断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并按时完成本学期规定的教学任务。例如,根据诊疗经验,问诊是中医科医生诊病时贯穿始终的诊疗形式,而望、闻、切诊都是在医生问诊的过程中进行,可以打乱教材的教学顺序,根据临床的实际需要,把问诊提到最前面的章节进行讲解,在依次进行望、闻、切诊内容的讲解。教材知识的讲授一定要符合临床实际诊疗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医学生走向临床岗位助力。中医诊断学的教学不能脱离现在的科学前沿,先进的中医诊断学发展研究成果应该有意识地穿插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们开阔眼界,拓宽学习兴趣,而不是一味地认为中医就是古人的那一套,与现在的社会科学脱轨。
2.2情境演绎式的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它突破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而不只是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4]。传统意义上的案例教学法是给出一个较为死板的案例,案例后面附几个问题,看过案例后,教师点名,学生起来对案例的问题做出回答。由于都是抽课堂教学上的零散时间,对案例的选择较为草率,教师对案例本身又缺乏深入地了解,除了学生被动地起来回答问题,都是教师一人在完成案例教学的全过程,学生也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就失去了案例教学的实际意义。首先教师应该肯定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价值,安排相应的课时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注重案例的选择,可以选取古代典籍中的经典医案,也可以选择现代名医案例,但案例的选取必须符合中医诊断学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教学知识点,案例的选择要典型[5],契合临床实际。案例确定好后,安排学生对案例进行情境演绎,情境布置和演员穿戴的服装都要与案例内容有较高的契合度,扮演的学生在熟悉了解案例内容后,进行策划和试演,老师从旁协助指导,提出看法和建议,学生再进行不断地调整和修改,直到真正的演绎开始,案例演绎要接近真实,不可夸大和做作。在学生演绎之前,教师要给观看的学生提出几个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演绎,演绎完后进行小组讨论,学生也可以带着自己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写出本小组的讨论结果,向教师做出汇报,教师在对此做出相应的评价。此教学法更注重案例的分析过程,所谓案例的分析就是归纳案例的临床特点和辨证依据,再做出辨证和诊断的过程,教师可以从学生对案例的思考和讨论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可以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教师在评价中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只给出她认为比较合理的答案,并不给出标准答案,保留学生思考的空间。情境演绎式的案例教学法,使得死板的案例得以生动的呈现,学生对案例的印象更为深刻,无论是从问题的设置,案例的演绎,小组讨论与教师评价部分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与设计,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其中,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使得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衔接更加紧密,强化了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
2.3问题式的PPT汇报教学法
PBL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围绕着问题解决[6]。而教师采用问题式的教学结合PPT的汇报方式,不仅给予学生锻炼与展示自己的机会,也在汇报和制作PPT的过程中让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更好的巩固了已学习到的中医诊断学知识。在PBL的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显得十分重要,可以成立专门的问题设计小组,由有经验的中医诊断学教研室的老师,临床1线的医生和研究生等组成,问题的设计可以是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重难点,易错和易混淆的地方,也可以是临床真实的患者病例,或是中医诊断学前言学生所感兴趣的问题等等,问题的设计最好能巩固理论知识,又能贴近临床实际,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思维和科研热情,那将会更有意义。问题确定好后,学生可以任意选择其中的问题准备PPT汇报,现在的课堂教学都采用小班制,可以每节课抽出部分时间让1~2名同学进行问题式的PPT汇报,最好1学期内每个学生都能有汇报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学生根据所选的诊断学问题,开始PPT的制作,制作的过程也是PPT设计的过程,设计的思路,框架的构建,PPT的美化都要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这期间需要学生检索大量文献,搜集大量的资料,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在制作PPT的过程中,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锻炼,主观能动性也大大提高。PPT的汇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是对学生自信心的锻炼,要明白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下,勇敢的展示自己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必需具备的品质。学生汇报完后,下面的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一些问题,让汇报的学生做出回答,也可以对汇报学生的情况做出自己的评价和提出更好的建议,在这种互动与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中医诊断学的学习就会有更深的体会。最后,老师对本次的PPT汇报做出总结性的评价,要对学生所付出的努力给予积极的肯定,也对PPT如何更好的制作与完善提出自己的想法。相比之前的问题式教学法,结合PPT汇报的模式,更能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从幕后的听众成为主角的演员,学会去积极的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强化了对知识的学习,自主性和自信心都有了更大的增强。
3实训教学
现在中医诊断学的课程设置还是以理论知识的教学为主,虽然各大中医院校也设置了相应的实训教学的课程,但是所占的课时比例还是非常少,可见大家对实训教学的重视度不够。中医诊断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再加上现在的实习带教资源非常有限,那实训教学课的开展就非常的重要。上海中医药大学已开设近10年的《中医诊法技能训练》课程,并进行望诊、脉诊、按诊、腹诊等单项诊断技能的训练,可见对中医诊断学的实训教学非常重视。他们认真编写《中医诊法基本技能实训》等实训方面的教材,规范了实训教学及技能操作的流程,并在编写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地尝试与创新,为更好的开展实训教学服务。大量数字化诊断仪器(中医面诊数字化检测仪、脉诊模型手、TP-Ⅰ型舌脉象数字化分析仪的)不断研发与改进,也为实训教学课程的更好的开设提供了相应的设备支持,他们还根据学生自身的情况开发出了相应的中医四诊技能训练与考核系统,此系统不仅培养了训练相关专业学生中医临床四诊基本技能,提高医学生中医四诊信息采集的能力,也成为中医学生岗前培训的有效途径。学校为了开展好中医诊断学的实训教学给予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而要真正开展好中医诊断学的实训教学,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各大中医院校不仅要重视实训方面的教学,加大实训教学的课时量,还要结合自己学校学生的特点,开展相应特色的实训教学。重视与其兄弟中医院校的学术交流,开展实训教学方面的合作,互相学习所长,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