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工艺流程范文
时间:2024-03-26 11:29: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工工艺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原油进入炼化流程到产出产品要经过以下几个工艺步骤,主要的工艺流程包括: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氢精制、延迟焦化。
1.常减压蒸馏的主要工艺流程
常减压蒸馏主要分为4个步骤,分别为:原油脱盐脱水、初馏、常压蒸馏、减压蒸馏。
1.1原油脱盐脱水
从地下采出的原油中含有一定比例的水分,这部分水分中含有矿物质盐类。如果原油中水分过大的话,不利于蒸馏塔稳定,容易损坏蒸馏塔。此外,水分过大势必需要延迟加热时间,增加了热量的吸取,增加了原料成本。水分中含有的矿物质盐会在蒸馏过程中产生腐蚀性的盐垢,附着在管道上,这样就会无形当中增加了原油的流动阻力,减慢了流动速度,增加了燃料消耗,所以需要对原油进行脱盐脱水处理。
1.2初馏
经过了第一步的脱盐脱水操作之后,原油要经过换热器提高温度,当温度达到200℃~250℃时,才可以进入初馏塔装置。在这里,将原油里剩余的水分、腐蚀性气体和轻汽油排出,这样就减少了塔的负担,保证了塔的稳定状态,起到了提高产品质量和尽可能多的回收原油的效果。
1.3常压蒸馏
从上一步骤出来的油叫拔顶油。经过输送泵进入常压炉后加热,加热要求是360℃左右,然后进入常压塔。从塔顶分离出来的油和气,经过冷凝和换热后,一些就成为汽油,一些就成为了煤油和柴油。
1.4减压蒸馏
减压蒸馏的主要工艺装置是减压塔,减压塔是将从常压塔里出来的重油,通过减压的方式进行二次加工和深加工。
2.催化裂化的主要工艺流程
催化裂化装置的原材料是需要二次加工和深加工的重质油。通过这道工序,可以将重质油裂解为我们需要的轻质油。
催化裂化的主要步骤为:反应-再生系统、分馏系统、吸收-稳定系统。
2.1反应-再生系统
上序出来的重质油加热到400℃时用泵打到提升反应器中,和轻质炼油合并再与催化剂接触,于是就发生了汽化反应。提升反应器中吹进水蒸汽以打到提升效果。整个催化裂化反应都是在提升反应器中发生的,整个过程只有几秒钟,随后油气顺着提升反应器顶部离开。
2.2分馏系统
上序反应之后的油气随后进入分馏塔,通过分馏塔的作用,就产生了催化裂化富气、粗汽油、回炼油和油浆这些中间产品。催化裂化富气和粗汽油进入下一个系统——吸收-稳定系统。
2.3吸收-稳定系统
催化裂化富气进入气压机升压和冷却,于是出现了凝缩油,这部分凝缩油通过泵送进吸收塔底部。粗汽油以吸收液的形式进入吸收塔顶部,吸取里面的碳分子产生富吸收油。富吸收油和凝缩油一起混合,通过泵进入解吸塔顶部,随后进入再吸收塔和稳定塔,最后就分离出了液化气和稳定汽油。
3.催化重整的主要工艺流程
催化重整的主要流程分为:预分馏和预加氢、重整反应、后加氢和稳定处理、催化剂的再生。
3.1预分馏和预加氢
预分馏是指在预分馏塔中除掉60℃以下的轻馏分。预加氢是为了出去影响催化剂活性的砷、硫、氮等有毒物质,并且使烯烃饱和从而减少催化剂表面的碳沉积,达到延长催化剂使用周期的目的。
3.2重整反应
上序结束之后的产物与循环的氢气相遇并混合后,经过换热和加热后进入重整反应器,里面的温度为500℃。这次反应主要就是强吸热反应。重整反应通常会分几段进行,这主要是为了避免每次反应的温度下降太快。将整个反应分隔几段进行,既保证了反应温度达到要求,又保证了整个反应的质量。
3.3后加氢和稳定处理
烯烃在不饱和的情况下很难提取,后加氢就会让烯烃尽可能的饱和以达到提取的目的。后加氢的反应温度为320℃~370℃之间,整个过程都是通过催化剂来反应的。
3.4催化剂的再生
催化剂也有一定的使用寿命,主要影响就是表面碳沉积量过多的时候,催化剂就会失效,所以减少催化剂表面碳沉积,就能很大程度上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催化剂的再生主要指的就是让催化剂在氮气里面燃烧,消除表面碳沉积。
4.加氢精制的主要工艺流程
加氢精制对原材料的要求非常宽泛,无论是汽油煤油还是重油都可以进行加氢精制。它的主要流程包括:加热反应、生成油的分离。
4.1加热反应
原材料与循环的氢气相遇并混合,经过加热至反应温度,进到反应器内,通过催化剂层反应,在反应器中,催化剂是分层放置的,起到很好的催化作用。
4.2生成油的分离
经过上序的反应之后,产物在分离器中进行油气分离。产出气体为循环的氢气和硫化氢。分离器中另外的产物加氢油需要进入分馏塔中继续进行操作,直到分离出汽油和柴油等产物。
5.延迟焦化的主要工艺流程
延迟焦化的工艺流程主要分为4个步骤:
1)原料油经加热后温度达到350℃,此时进到焦化分馏塔的底部,与焦化物进行热交换。这样不但可以提出轻质油,而且还可以继续将原料加热,一举两得。产物经过加热后进到焦炭塔内。
2)产物在焦炭塔内进行裂解、缩合等焦化反应。
3)高温油气从焦炭塔内出来之后进到分馏塔,经过分馏后产生了焦化气、汽油、柴油和循环油。
4)分馏塔之后的工艺装置是焦炭塔,焦炭塔使用一段时间之后要注意内部除焦,不然内部的焦炭会影响焦炭塔寿命,影响产品品质。
6.结论
通过以上对炼油企业炼油化工装置的工艺流程的简单描述我们可以看出,石油的炼化加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艺过程,这也就决定了炼油化工的整个工艺流程是极其复杂的。以上的工艺流程,只是简单的叙述了一下整体的炼油化工的典型工序的工艺流程,以其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程哲生.许德公司炼油和石化催化剂[J].石油与化工要闻,2000,(46):11-13.
[2]西村阳一.环保型沸石催化剂工艺的最新进展[J].触媒,2002,44(4):282-286.
[3]梁娟,张盈珍.化工百科全书第4卷:分子筛[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
篇2
关键词:化工生产;工艺流程;产排污;一般特征;
Abstract: In the analysis of the chemical production pollution source, the chemical industry production process is divided into unit process, from a single process beginning understanding, analyzes checkmat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hemical production pollutant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chemical production; process flow; pollutant emission;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般来说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都比较复杂,主要体现在生产工序多、操控要求高。有时要得到一个化工产品需要经过几十个工序,动用上百个设备。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任何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都包含若干个化学反应、产物分离、物流输送流程、热量传递等单元式的生产过程。因此,为了便于对化工生产工艺流程中产排污一般特征的认识,可将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分割成化学反应、物料分离、物料输送流程及热量传递、物料的计量包装等单元式的工艺流程。在认识化工生产产排污一般特征时,从单个流程开始认识,逐个分析击破,最后再将污染源汇总,达到了解化工生产产排污特征的目的。
1 化工生产工艺流程的组成
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可分割成物料输送、传热工艺、化学反应工艺、物料分离工艺以及物料计量、包装工艺等单元式组成部分,需要强调的是将化工生产工艺分割成单元式工艺流程只不过是为了便于认识工艺流程产排污特征的一种理想化设想,在实际化工生产过程中这些单元式工艺流程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界限,它们都是有机融合在一起的。
1.1物料输送工艺流程
物料输送是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将物料从一个设备输送到另一个设备工序安排的程序。在化工生产过程中会使用很多设备,也将需要将物料在各设备之间转移的工序。由管路、储罐和输送设备组成的工艺流程即为化工生产过程中的物料输送工艺流程。物料输送工艺流程是化工生产工艺流程中的纽带,是将各生产设备联系在一起的生命线,它的作用就好像生活中汽车、公路及桥梁,能及时将人们生产、学习、生活所需要的物资运送到目的地。合理的输送工艺流程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能降低能耗,反之亦然。
1.2传热工艺流程
传热工艺是在化工生产工艺过程中控制温度、压力工序安排的程序。化学反应和反应物料的分离都是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进行的,用来控制化工生产过程中温度、压力下进行的,用来控制化工生产过程中温度、压力的工艺流程即为能量传递工艺流程。能量传递工艺流程包括热量传递工艺流程和冷量传递工艺流程,能量传递工艺流程是化工生产工艺流程的控制部分,化工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压力可由它们来调节。合理的能量传递工艺流程能大大地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能极大地减少能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它也是衡量该生产工艺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1.3化学反应工艺流程
化学反应是化工原料在反应装置里进行化学反应得到新产品工序安排的程序,它是化工生产工艺流程的核心部分,它的先进与否直接关系到该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很明显,在化工生产过程中肯定会发生一个或多个化学反应,只有发生化学反应的生产过程才是化工生产过程。
1.4物料分离工艺流程
物料分离是将化学反应工艺流程中的生成物分离成高纯度产品各项工序安排的程序,有时也称之为传质工艺流程。原料在发生化学反应时会同时发生很多副反应,也就会产生很多副产物。而化工生产是要根据工艺要求得到较纯物质,因此,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就必须将发生化学反应得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从而得到较纯的物质。实际上,之所以认为化工生产过程复杂,主要表现在反应混合物的分离过程复杂。一个产品的分离可能包含吸收、精馏、过滤、萃取、结晶、干燥等多个工序。因此在认识化工生产物料分离工艺流程时可将分离工艺流程再分解成吸收、精馏、过滤、萃取、结晶、干燥等多个工序。因此在认识化工生产物料分离工艺流程时可将分离工艺流程再分解成吸收、精馏、过滤、萃取、结晶、干燥等比较简单的单元式物料分离工艺流程。化工生产物料分离工艺流程是化工生产工艺流程的主要部分,它的优良与否直接关系到该产品的收率情况,也是衡量该生产工艺水平的主要指标。
1.5物料计量、包装工艺流程
计量就是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对原料、中间产物、产品进行量化的过程。包装是为便于产品的储运、对外供应而进行的一种操作。在化工企业中,物料的计量、包装是化工生产过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准确、快速对物料计量、包装对确保整个化工装置生产过程的安全连续运转,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和重要作用。
2 产排污一般特征分析
分析化工生产中的产排污通过将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分割成单元式的工艺流程,从单个流程开始逐个分析认识,将复杂的流程分段梳理,达到了解掌握整个生产流程产排污情况的目的。笔者以某公司天然气制亚氨基二乙腈生产工艺为例,将化工生产根据单元式工艺流程分段划分对其产排污一般特征进行分析。
2.1物料输送过程的产排污
物料输送过程中的产排污主要指生产中所使用的易挥发原辅料,在生产过程中贮存、使用等环节,不可避免地产生挥发气体,排放废气主要发生在两部分:生产系统和储运系统,包括无组织逸散和有组织排放。将产生的挥发性气体通过管道集中收集处理后排放可转变为有组织排放。
天然气制亚氨基二乙腈项目生产系统排放集中在氢氰酸装置液氨净化工序、氢氰酸反应工序、甲醛装置甲醛合成工序、羟基乙腈装置羟基乙腈合成工序产生的NH3、甲醇、甲醛等挥发性气体,主要发生的节点在反应釜阀门的泄漏及原料液输送转移过程。储运系统排放集中在氨罐区、甲醇罐区、甲醛罐区等,主要污染物为NH3、甲醇、甲醛等挥发性气体。
2.2传热工艺过程的产排污
传热工艺过程中的产排污主要指生产中的集中供热、供汽系统所排放的污染物,天然气制亚氨基二乙腈项目具体是指废热锅炉(包括尾气燃烧炉和有机废液焚烧装置)产生的锅炉废气和锅炉排污水。
2.3化学反应过程的产排污
化学反应过程通常是一个密闭的工艺系统,产排污一般特性为工艺过程产生的不凝气体和反应废催化剂。天然气制亚氨基二乙腈项目具体是指反应装置产生的尾气和废催化剂,其中尾气成分以CH4、HCN、CO为主,属可燃性气体,处置手段为尾气吸收后燃烧排放,主要污染因子包括烟尘、SO2、NOx等;废催化剂包括氢氰酸装置氢氰酸反应器产生的废催化剂、甲醛装置甲醛合成产生的废银催化剂等。
2.4物料分离过程的产排污
物料分离过程由于化学反应过程副反应众多,反应混合物成分复杂,为得到较纯物质使得分离过程复杂,产排污点众多。天然气制亚氨基二乙腈项目废气污染环节包括亚氨基二乙腈装置多次离心母液焚烧产生的焚烧废气、亚氨基二乙腈装置晶体干燥、硫酸铵装置晶体振动干燥过程中产生粉尘,以及硫酸铵装置硫铵液浓缩结晶过程产生浓缩蒸汽;废水污染环节包括氢氰酸装置天然气预处理过程产生的水洗脱硫废水、亚氨基二乙腈装置原液结晶过程产生的分离废水、亚氨基二乙腈装置反应液急冷、蒸发过程产生的急冷废水;固废污染环节包括原辅料天然气、液氨过滤净化产生的废活性炭、有机废液焚烧装置产生的炉渣等。
2.5物料计量、包装过程的产排污
物料计量、包装过程中的产排污主要指生产的产品在计量包装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所排放的污染因子产品中所含成分为主,以气态、粉尘的形式排出。
3 结论
通过将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分割成单元式的工艺流程,分析化工生产工艺流程产排污一般特征如下:
3.1 可将复杂的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分割成物料输送流程、化学反应、物料分离、热量传递及物料的计量包装等单元式的工艺流程;
3.2 物料输送过程中的产排污一般为生产中所使用的易挥发原辅料,在生产过程中贮存、使用等环节产生挥发性气体;
3.3 传热工艺过程中的产排污主要指生产中的集中供热、供汽系统所排放的污染物,通常以锅炉污染物为主;
3.4 化学反应过程通常是一个密闭的工艺系统,产排污一般特性为工艺过程产生的不凝气体和反应废催化剂;
3.5 物料分离过程由于化学反应过程副反应众多,反应混合物成分复杂,为得到较纯物质使得分离过程复杂,产排污点众多;
3.6 物料计量、包装过程中所排放的污染因子产品中所含成分为主,以气态、粉尘的形式排出。
参考文献:
【1】郭泉编著,认识化工生产工艺流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8月北京第一版。
篇3
[关键词]碳化塔 氨盐水 清洗塔 工艺流程
中图分类号:R540 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0-0014-02
引 言:在基本的化工原料中, 纯碱的用途十分广泛。它广泛应用于轻工、化工、国防、建材、冶金、纺织、造纸、等工业行业, 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 一个国家的工业的发达程度, 往往以纯碱的产量和用量作为一个标志。
1.氨盐水碳酸化工艺流程
氨盐水的碳酸化一般分为 2步,在碳化塔内进行。第一步是伴随着清洗作业的氨盐水的预碳化;第二步是用碳化氨盐水制备碳酸氢钠晶浆。因此,碳化塔的作业因时间变化而有所不同。处于制碱期的碳化塔叫作制碱塔, 处于预碳化期的碳化塔叫作清洗塔。清洗塔具有清除制碱期积存的碱疤,同时使氨盐水溶解积碱并吸收清洗气 (窑气) 中的二氧化碳而起到预碳化的双重作用。具体工艺流程主要可以分为 3 步:
第一步清洗:由吸氨工段来的氨盐水通过成品氨盐水泵进入塔组中的清洗塔顶部 (27 圈),在塔内与清洗塔底圈来自压缩工段含 CO2 37%~40%的清洗气 (窑气) 逆流接触。一方面是将塔内的积碱和 NaHCO3 疤垢溶解,另一方面起到预碳酸化作用。氨盐水中的 CO2 含量因而逐渐增加, 从底圈出来的溶液称为预碳酸化液(中和水),温度在 45 ℃左右, CO2 含量在 55~65 tt 之间。用中和水制碱可以提高制碱塔的生产能力 5%~10%, 还可以使成品产量增加 2%~2.5%。
第二步制碱:由清洗塔塔底流进联络总管的中和水,通过中和水泵分别进入塔组中的制碱塔顶部(28圈),同时来自压缩工段含 CO2 37%~40%,温度 35~45 ℃的中段气 (窑气)和含 CO2 80%左右,温度28~35℃的下段气 (炉气) 分别进入碳化塔的中部 (5 圈) 和下部(底圈)。中和水在碳化塔中自上而下流动过程中,与上升的气体逆流接触, 逐渐吸收气体中的 CO2,达到过饱和后析出 NaHCO3 结晶,同时由于化学反应放热使得中部温度逐渐升高到 60~68 ℃,在碳化塔下部有 8 个冷却水箱, 用冷却水(循环水) 移走反应热。塔内液体下流过程中继续吸收 CO2, 同时生成较大的结晶。当塔内悬浮液到达塔底时,被冷却到 30 ℃左右,然后通过塔下出碱管自压至出碱槽后送入过滤工段进行固液分离。
第三步尾气洗涤:为了回收碳化塔顶和清洗塔顶出来的尾气中的 NH3 和 CO2,将来自碳化塔和清洗塔的尾气,通过塔顶进入尾气总管,进而流入碳化尾气净氨塔底部,同时来自盐水工段的精盐水进入碳化尾气净氨塔洗涤段顶部,在塔内向下流动, 与由塔底上升的碳化尾气逆流接触, 吸收碳化尾气中的 NH3 和 CO2。吸收后的溶液称为淡氨盐水,碳化尾气净氨塔底部出来的淡氨盐水送往吸氨工序,从净氨塔顶部出来的净氨尾气直接放空。
2.影响产率、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因素
(1)碳化度:碳化度的理论值可以达到 200%,但受多种因素和条件的限制,实际生产中的碳化度一般只能达到 180%~190%。
(2)碳化塔的编组: 清洗时间长,换塔次数少,可以减少劳动力投入及因换塔带来的产量及原料损失;制碱时间长,塔的利用率就高,但易发生堵塞。每组中有一塔作为清洗塔,并将预碳化液分配给几个制碱塔碳化制碱。塔的编组有多种形式,最多的有八塔组合。塔组合数的多少和方法原则:清洗塔能清垢干净,换塔次数少,碳化制碱时间长。当塔的数量一定时,塔的制碱时间和清洗时间比例不变。
(3)反应温度: 碳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温度对其的影响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综合因素。温度高虽然有利于二氧化碳与氨和氯化钠的反应速度,但是不利于氨盐水吸收二氧化碳,综合考虑,在开始时(即由塔的顶部往下) 液相反应温度逐步升高,中部 (约塔高的2/3 处)温度达到最高,再往下温度开始降低,但降温速度不易太快,以保持过饱和度的稳定,在塔的下部至接连底部的一段塔高内,降温速度可以稍快一些。因为此时反应速度已经很慢,过饱和度不大,降低温度可以提高产率。从保证质量,提高产量的角度出发, 塔内的温度分布应为上中下依次为低高低为宜。
(4)CO2 分压:为了适应生产过程和反应历程的需要,碳化进气为 2 段进气,即从塔底送入 CO2 质量分数为 80%左右的下段气,从塔的冷却段中部送入质量分数 40%左右 CO2 的中段气。这种进气排布更符合逆流原理,可以强化和提高吸收 CO2 的能力,提高碳化度和钠的转化率。实践证明,下段不宜采用 90%以上的纯炉气,应适当配以 40%左右 CO2 的窑气,使下段进气中CO2 的质量分数在 80%较为合适。因为进气中,CO2 质量分数降低,使进气量增大,塔板效率增加,碳化周期增长,转化率高而稳定。但下段进气量过大会使反应区下移,冷却水管结疤增多,反而缩短了碳化周期。因此维持进气中 CO2 质量分数在 80%左右可以提高转化率,保证产量稳定。
(5)氨盐比:氨盐水中含 NaCl 及自由氨浓度越高,则化学反应进行越完全,生成的 NaHCO3 越多,但 NH3与 Cl- 应有一定比例,出碱液中 NH3 与 Cl- 理论比例为1∶1。在碳化反应过程中,氨盐水中约有 10%~13.5%的氨被塔顶排出的尾气所带出(塔顶排气温度低, 被带出的 NH3 较少;反之则被带出的 NH3 较多)。故氨盐水中含 NH3 与 Cl- 之比应保持较高,正常在 1.13~1.19,同时要保持氨盐水温度在 38~42 ℃,才能达到较高的转化率。氨盐水中含游离氨 99~103 tt,含 Cl- 88~90 tt,含游离氨过低则 NaCl 转化率低,如果含游离氨过高则不但降低了 Cl- 的浓度及使 NH3 的转化率降低,而且会造成碳酸化制碱塔的 “堵塔”现象发生,因有大量的过剩NH4HCO3 生成结晶,使塔的内壁、菌帽和冷却管等堵塞。
(6)过饱和度及 NaHCO3 结晶:过饱和度对结晶过程起着重要作用,是晶核生长和长大的推动力,而碳化液在制碱塔中部之前极易形成 NaHCO3 的过饱和溶液,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过饱和溶液是不稳定的,当温度降低时极易析出结晶,特别是过饱和溶液冷却过快时,极易产生大量的细晶体,在碳化过程必须极力避免。因此在实际生产中, 要将制碱塔内开始生成结晶时的温度(即中部温度)控制在 65 ℃左右,在塔中部以下,以调整冷却水量和控制适宜的中段气温度为重要手段,对碳化液进行较为平缓的冷却,以获得粗大均匀的结晶。只有制得颗粒粗大均匀的 NaHCO3 结晶,才能具有良好的过滤性能,减少洗水用量,降低溶解和穿透损失,而且能使煅烧处理能力增大,节省能源,便于包装和运输。如果结晶不好,往往难以过滤,导致物料损失大,能源消耗高,设备效率利用低,从而影响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7)碳化塔液面高度:碳酸化塔上部的液面应保持较高,距塔顶 0.8~1.5 m,出气温度应保持在 52 ℃以下,尾气 CO2 保持在 2%~8%。液面过高,会造成出气带液现象严重, 氨盐水损失增大,会使气液分离器液面过满,氨盐水进入尾气总管,会造成尾气总管生成NaHCO3 结晶,堵塞尾气总管。液面过低则出气 CO2 浓度高,使 CO2 损失加大,并使碳酸化塔容积利用系数降低,降低了碳酸化塔的生产能力。出气温度过高,则出气含 NH3高,塔顶氨损失大,造成 NaCl 转化率低。塔顶出气含 CO2 浓度应低于 8%,否则 CO2 损失大, 浪费了压缩机的生产能力; 出气含 CO2 浓度过低, 则碳酸化塔的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并可使制碱塔的中部温度降低,不但降低了产量,而且使 NaCl 转化率降低。
(8)出碱温度: 碳化出碱温度一般维持在 28~30 ℃为宜,在这样一个合适的温度下, 可以在允许析出少量NH4HCO3 时析出较多较粗的 NaHCO3 晶体,氯化钠转化率得到提高, 产量也会相应增加;但温度过低会导致冷却水量大大增加,引起堵塔,缩短制碱周期,同时出碱温度主要由调节冷却水量来控制,调节时增减不宜过快过猛,特别是当冷却过快时会造成结晶细、多而堵塔。
3.结语
总之,碳化工序作为纯碱生产的关键工段之一,在纯碱生产过程中对产品的质量、消耗影响较大, 因此必须逐一优化工艺过程控制, 加强操作管理,消除生产工艺中存在的缺陷, 采用新设备、新技术,以稳定质量,降低消耗和能耗,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张海雄.试析纯碱生产蒸氨过程先进性控制策略[J].科技创业家.2014(06).
篇4
关键词:化学;工艺;流程
一、专题特点
特点与作用:一是试题源于生产实际,以解决化学实际问题为思路进行设问,使问题情境真实,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习观;二是试题内容丰富,涉及的化学基础知识方方面面,能考查学生对化学双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双基知识解决化工生产中有关问题的迁移推理能力;三是试题新颖,一般较长,阅读量大,能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资料的收集处理能力。
二、直击高考
近几年化学工艺与流程题热衷于以碱金属及其矿物、镁铝及其矿物、铁铜及其矿物为载体考查物质制备、反应原理、化学实验等有关知识点,具体包括:流程中的物质转化和循环,资源的回收和利用;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评价;反应速率与平衡理论的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利用控制pH分离除杂;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实验基本操作除杂、分离、检验、洗涤、干燥等。估计今年的高考还会沿袭这一形式来对这些内容进行考查。
三、考查功能
化学工艺与流程题既能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能考查学生的基本能力。基础知识涉及元素和化合物、反应原理、化学实验等知识的方方面面,能力考查的范围包括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化工生产中有关问题的迁移推理能力,信息的提取和处理能力,能充分体现考查能力的命题指导思想。
四、方法突破
要准确、顺利解答化学工艺流程题,除了必须要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知识以及除杂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技能外,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具备分析工艺生产流程的方法和能力。分析时,首先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生产的产品,然后整体浏览一下生产流程,基本辨别出预处理、反应、提纯、分离等阶段,最后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可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该步骤反应物是什么,发生了什么反应,该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对制造产品有什么作用。抓住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获得产品而服务。
化工流程图题问题设置相对独立,无连带效应,一个问题解决不了不会影响下一个问题的解决,超纲知识题目中要么有信息提示,要么与解答题目无关,做题时提倡“各个击破”,争取多得分。
五、典例精析
题型一:化学工艺流程与物质的制备
要点提示:物质的制备的主线为:
规律:主线主产品、分支副产品、箭头为循环。
题型二:化学工艺流程与反应原理
要点提示:化学工艺流程常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有:(1)沉淀溶解平衡的相关应用:沉淀的最小浓度控制;沉淀转化的条件。(2)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理论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反应速率控制;化学平衡移动;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反应条件的控制。(3)氧化还原反应的具体应用:强弱规律、守恒规律、选择规律。(4)盐类水解的具体应用:水解规律、水解反应的控制(抑制或促进)。
题型三:化学工艺流程与实验技术
要点提示:结合化学工艺流程考查化学实验比单纯考查实验难度又上升一个档次,但“万变不离其宗”,考查的实验知识仍是最基本的,如基本仪器使用、基本实验操作等,而基本实验操作中最常见的考点是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加入某种试剂除杂、调节pH值除杂、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如除去KNO3中的少量NaCl)、蒸发结晶、趁热过滤(如除去NaCl中的少量KNO3)。
常见文字叙述模式:(1)洗涤沉淀:往漏斗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等水自然流下后,重复以上操作2~3次;(2)从溶液中得到晶体: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等。(3)在写某一步骤是为了除杂时,应该注明“是为了除去××杂质”。
篇5
关键词:水解酸化 抗生素废水 序批式活性污泥系统(SBR)
中图分类号:X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1(b)-0103-01
抗生素的工业产生的废水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污染物浓度高、残留的抗生素大都具有很强的生物毒性,加上它的色度大、组成成分比较复杂,很多年以来一直困扰着工业废水处理行业,它属于典型的难以处理的污水类型。本文总结了北京万邦达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一些重大污水处理工艺中的具体案例,采用气浮-水解酸化-UBF-SBR工艺处理高浓度抗生素废水,分析了在不同的工艺处理条件下的处理效果。
1 工艺流程
在工艺流程中为了确保生物处理环节的有效性,再加上工业污水的水质复杂不均以及pH值变化过大,所以在工艺设置上,多采取中和调节-沉淀-气浮预处理的工艺流程来降低SS浓度和调节pH值的大小。通常还根据工业废水的污染物杂质的浓度过高,导致了可生化性逐渐降低的趋势,我们选择了水解酸化的工艺流程以便有效地提高废污水的可生化性,为提高后继的处理环节中污染物的除去率目的。
2 工艺选择
2.1 气浮药剂用量
经过一些学者的实验和研究,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多种的气浮药剂,据试验的数据显示,这些药剂处理高浓度的抗生素工业废水的能力都得到了很高的SS与CODCr去除率,国内的有些学者才用分散型水介质阳离子PAM处理SS浓度68500mg/L,CODCr浓度50000mg/L硫酸庆大霉素制药厂所产生的废水,SS与CODCr的去除率分别高达到98.7%和75.9%。与它不同的是本工艺流程处理中对气浮药剂的选用是采用聚合氯化铝和阳离子型的PAM。聚合氯化铝配制浓度为1%,PAM配制的浓度为0.03%,将配置好的聚合氯化铝分别加入浓度200mg/kg, 150mg/kg,100mg/kg,把PAM分别加入浓度为10mg/kg,5mg/kg,3mg/kg,然后进行气浮药剂的实验,测定出、进水中SS和CODCr浓度。
2.2 水解酸化
水解酸化工艺流程主要是通过对控制污水的酸度、停留时间将厌氧消化反应控制在酸化和水解阶段。它是利用产甲烷菌与产酸菌的世代周期、pH值以及生存环境等条件的不同,经过水解酸化的不断处理,流出的工业污水中那些较为难以分解的一些大分子就会逐渐降解为一些比较容易分解的小分子颗粒,从而确保了抗生素生化毒性的降低,保证了废水的可生化性提高的可能。本文阐述的水解酸化的工艺流程中设置了2个5m×5.3m×5.3m的反应器,他们的有效容积达到120m2;每一个反应器底部3.4m~1.5m处设有XY型弹性的药剂填料层,填料占空间占整个反应器容积的40%左右,当水解酸化的反应器里面布设了填料,既可以通过挂膜的方法,进行废水的上流过程中所产生的水解酸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同时还可以阻留和过滤细小的轻质杂质污泥,从而大大降低了出水COD浓度、SS以及污泥的流失率。然后通过2台抽水泵的运行,不断地向2个反应器中注水,让气浮后的工业废水能够在水解酸化的反应器中长时间的停留,停留最佳时间为分别为26h、13h、6.5h。然后在测定出、进水中的NH3-N、BOD5、CODCr浓度以及出水中的所有的有机挥发酸(VFA)的浓度。
2.3 SBR负荷
SBR工艺流程具有厌氧与好氧两个过程不断交替进行,它的优点是耐冲击负荷性能强、脱氮除磷处理效率高、各工序可根据水量、水质灵活调整,无须二沉池、占地省、工艺流程简单、造价低等特点。它主要是用于那些间歇排放以及小流量污水处理工程。高浓度的抗生物废水通常都是采用好氧-厌氧等多种方法进行联合处理,好氧性反应器的主要作用就是进一步地处理那些在厌氧环节中出水,使其能够达标排放标准。本工艺流程中对SBR采用了2个5.2m×6.3m×5.4m的反应器,他们中最大的有效容积为125m3;污泥的浓度高达2000mg/L;排出比为35%。排水1h,沉淀1h,进水1h,通过不断地加入自来水或调节池的储水,就可以调节进水COD浓度分别为1500mg/L,1000mg/L,通过调整操作的时间分别是8h,6h,4h,可以调整污泥负荷0.05kgBOD/kgSS·d~0.2 kgBOD/kgSS·d,测定在不同条件下出、进水的NH3-N、BOD5、CODCr浓度,以确定SBR对负荷的承受能力。
3 结论
运用气浮-水解酸化-SBR工艺处理硫酸卷曲霉素是切实可行的,不同负荷处理结果表明系统抗冲击性能较好。本工艺较适宜的运行条件为:气浮工艺PAM浓度5mg/kg、聚合氯化铝浓度100mg/kg;水解酸化反应器废水停留时间13h;SBR反应器污泥负荷为0.14kgBOD/kgSS·d。在此参数下运行,出水水质能够达到COD<150mg/L、BOD5<50 me,/L、NH3-N<20mg/L。
参考文献
篇6
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非常重视教材内容与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因此,反映化工生产技术的工艺流程题,便成为新课改后的高中化学练习题的新增点和主流题型之一,不少省区,还将化学工艺流程题,作为一年一度的化学高考试题。为此,本文建议化学教学要充分利用生产、生活中的鲜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活化”学生的知识。本文将重点谈化学工艺流程题的结构、特点与解法技巧。
1 工艺流程题的结构、特点和作用
化学工艺流程题,顾名思议,就是将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生产阶段用框图流程形式表示出来,并根据生产流程中有关的化学知识步步设问,形成与化工生产紧密联系的化工工艺试题。工艺流程题的结构分题头、题干和题尾三部分。题头一般简单介绍该工艺生产的原材料和工艺生产的目的(包括附产品);题干部分主要用框图形式表示从原料到产品的主要生产工艺流程;题尾则是根据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化学知识设计成系列问题,构成一道完整的化学试题。
其特点与作用有三:一是试题源于生产实际,以解决化学实际问题作思路进行设问,使问题情境真实,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习观;二是试题内容丰富,涉及多方面的化学基础,能考查学生化学双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双基解决化工生产中有关问题的迁移推理能力;三是试题新颖,一般较长,阅读量大,能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资料的收集处理能力。
2 化学工艺流程题的分类
就目前已有试题来看,从化工工艺来分可分为基础化工和精细化工题;以生产过程中主要工序可分为除杂提纯工艺流程题(如海水纯化工艺流程题)、原材料转化流程题、电解流程题、有机合成题和资源能源综合利用生产流程题等;按资源的不同,可将工艺流程分为利用空气资源(如合成氨工艺流程)、利用水资源生产的(如海水制盐、氯碱工业、海水提溴碘、海水提镁等)、利用矿产资源生产的(工业制硫酸、交通法规铁炼钢等)、利用化石燃料生产的工艺流程题(如有机合成工艺题)等。本文偏重于以原料转化为依据的分类方法,这样,更方便于学生联系已学化学知识并进行归类、分析,有利于掌握解题技巧。
3 解题方法
化学工艺生产主要解决的矛盾,归纳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解决将原料转化为产品的生产原理;二是除去所有杂质并分离提纯产品;三是提高产量与产率;四是减少污染,实施“绿色化学”生产;五是原料的来源既要丰富,还要考虑成本问题;六是生产设备简单,生产工艺简便可行等工艺生产问题。化工流程题,一般也就围绕这六个方面设问求解。为要准确、顺利解题,学生除了必须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知识以及除杂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技能外,最关键的问题要具备分析工艺生产流程的方法和能力。为此,特提出下列四种解题基本方法供参考。
3.1首尾分析法
对一些线型流程工艺(从原料到产品为一条龙的生产工序)试题,首先对比分析流程图(见图1)中第一种物质(原材料)与最后一种物质(产品),从对比分析中找出原料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弄清生产过程中原料转化为产品的基本原理和除杂、分离、提纯产品的化工工艺,然后再结合题设的问题,逐一推敲解答。
例1(广州2008 年高考一模23题)聚合氯化铝是一种新型、高效絮凝剂和净水剂,其单体是液态的碱式氯化铝[Al2(OH)nCl6-n]。该实验采用铝盐溶液水解絮凝法制碱式氯化铝。其制备原料为分布广、价格廉的高岭土,化学组成为:Al2O3(25 %~34 %)、SiO2(40 %~50 %)、 Fe2O3(0.5 %~3.0 %)以及少量杂质和水分。已知氧化铝有多种结构,化学性质也有差异,且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高岭土中的氧化铝难溶于酸。制备碱式氯化铝的实验流程如下:
根据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配制质量分数15 %的盐酸需要200 mL 30 %的浓盐酸(密度约为1.15 g/cm3)和____g蒸馏水,配制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
(3)“溶解”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4)加少量铝粉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
(5)“调节溶液pH在4.2~4.5”的过程中,除添加必要时试剂,还需借助的实验用品是_________;“蒸发浓缩”需保持温度在90~100 ℃,控制温度的实验方法是______。
解析:对比原料与产品可知,该生产的主要工序:一是除去原料高岭土中的杂质,二是将Al2O3难溶于酸,必须经过煅烧以改变其结构。该题经这样分析,题设的所有问题的答案便在分析之中。
参考答案:(1)改变高岭土的结构,使其能溶于酸。(2)230;量筒。
(3)Al2O3+6H+=2Al3++3H2O
Fe2O3+6H+=2Fe3++3H2O
(4)除去溶液中的铁离子;
(5)pH计(或精密pH试纸);水浴加热
[点评]首尾分析法是一种解读工艺流程题的常见方法,该法特点:简单、直观,容易抓住解题的关键,用起来方便有效。使用这一方法解题,关键在于认真对比分析原材料与产品的组成,从中产生将原料转化为产品和除去原材料中所含杂质的基本原理和所用工艺的生产措施。当把生产的主线弄清楚了,围绕这条主线所设计的系列问题,也就可解答了。
3.2截段分析法
对于用同样的原材料生产多种(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包括副产品)的工艺流程题,用截段分析法更容易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例2(广东2007 年高考第21题)以氯化钠和硫酸铵为原料制备氯化铵及副产品硫酸钠,工艺流程如下:
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欲制备10.7 g NH4Cl,理论上需NaCl____g。
(2)实验室进行蒸发浓缩用到的主要仪器有_____、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等。
(3)“冷却结晶”过程中,析出NH4Cl晶体的合适温度为_____。
(4)不用其他试剂,检查NH4Cl产品是否纯净的方法及操作是_______。
(5)若NH4Cl产品中含有硫酸钠杂质,进一步提纯产品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解析:该生产流程的特点:用同样原材料既生产主要产品氯化铵,同时又要生产副产品硫酸钠。因此,为了弄清整个生产流程工艺,只能分段分析,即先分析流程线路中如何将原料转化为硫酸钠的,然后再分析如何从生产硫酸钠的母液中生产氯化铵。如此,将题供的流程路线截成两段分析,这样,便可以降低解题的难度。
结合溶解度曲线和流程示意图分析,生产硫酸钠用的是热结晶法,而生产氯化铵必须用冷结晶法,因为温度降到35 ℃以下,结晶得到的产品为Na2SO4・10H2O。
参考答案:(1)11.7 g;(2)蒸发皿;(3)35 ℃(或33℃~40 ℃之间);(4)加热法。取少量氯化铵产品于试管底部,加热,若试管底部无残留物,表明氯化铵产品纯净。(5)重结晶。
[简评]用截断分析法解工艺流程题是一种主流解题方法。因为当前化工生产,为了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增加效益,都设计成综合利用原材料,生产多种产品的工艺生产线。用截断分析法解工艺流程题关键在于看清主副产品是如何分开的,以此确定如何截段,截几段更合理。一般截段以生产的产品为准点。但也不一定,必须对情况作具体分析。学生必须好好总结一下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各种方法及其所依托的化学原理。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3交叉分析法
有些化工生产选用多组原材料,率先合成一种或几种中间产品,再用这一中间产品与部分其他原材料生产所需的主流产品。为了便于分析以这种生产方式设计的工艺流程题,掌握生产流程的原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提供的工艺流程示意图结合常见化合物的制取原理画分成几条生产流水线,然后上下交叉分析。
例3.某一化工厂的生产流程如下(图2)
(1)L、M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
(2)GH过程中为什么通入过量空气:____。
(3)用电子式表示J: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饱和食盐水、E、F生成J和K(此条件下K为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要实现该反应,你认为应该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流程示意图,若用空气、焦炭和水为原材料,最终生产L和J、M产品,首先,必须生产中间产物E。这样,主要生产流水线至少有两条(液态空气―E―L;焦炭―E―F―JM)。为了弄清该化工生产的工艺,须将这两条生产流水线,进行交叉综合分析,最终解答题设的有关问题。
参考答案:(1)硝酸铵;碳酸钠;(2)提高NO的转化率
(4)NH3+H2O+NaCl+CO2=NaHCO3+NH4Cl
向饱和的食盐水中先通入足量的NH3,再通入足的CO2。
[简评]从本题构成交叉分析的题形,从提供的工艺流程看至少有三个因素(多组原材料;有中间产品;多种产品)和两条或多条生产流水线的生产工艺。利用交叉分析法解工艺流程题的关键,在于找准中间产品(因为有时会出现多种中间产品)和生产流程中的几条分线,在分析过程中,需抓住中间物质的关联作用,结合已学化学物质的制取方法逐一破解。
3.4“瞻前顾后”分析法
有些化工生产,为了充分利用原料,变废为宝,设计的生产流水线除了主要考虑将原料转化为产品外,还要考虑将生产过程的副产品转化为原料的循环生产工艺。解答这类题型,可用“瞻前顾后”分析法。瞻前顾后,指分析流程时,不仅要考虑原料转化的产品(瞻前),同时也要考虑原料的充分利用和再生产问题(顾后)。
例4.(上海2001 年高考第21题)利用天然气合成氨的工艺流程示意如下:
依据上述流程,完成下列填空:
(1)天然气脱流时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n mol CH4经一次转化后产生CO 0.9 n mol,产生H2_______mol(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3)K2CO3(aq)和CO2反应在加压下进行,加压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
A. 相似相容原理B. 勒沙特列原理
C. 酸碱中和原理
(4)分析流程示意图回答,该合成氨工艺主要原料是_____辅助原料有______。
(5)请写出由CH4为基本原料经四次转化得到N2、H2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
(6)整个流程有三处循环,一是Fe(OH)3 循环, 二是K2CO3(aq)循环,请在上述流程图上标出第三处循环(循环方向和循环物质)。
解析:本题对原高考题稍作了改编。该生产工艺属于循环生产工艺,因此分析工艺流程示意图时,分析的主线是弄清基本原料CH4转化为合成氨的原料气N2和H2的生产工艺原理。但还要回头分析循环生产的理由和工艺。通过这样的考虑,试题的问题也就可以解答了。
参考答案:(1)3H2S+2Fe(OH)3=Fe2S3+6H2O; (2)2.7 n; (3)B; (4)CH4、H2O、空气; K2CO3; Fe(OH)3;(5)CH4+H2O=CO+3H2; 2CH4+3O2=2CO+4H2OCO2+H2O+K2CO3=2KHCO3
(6)
[点评]用“瞻前顾后”分析循环工艺生产流程题,关键是找到循环生产点,即在什么情况下,什么生产阶段实施循环生产。判断循环生产点的方法:一是看反应是否为可逆反应,如果是可逆反应,要考虑原料的循环利用。如本题合成氨反应是可逆反应,分离氨后的中尾气中还含有大量原料气N2和H2,千万不能随便放掉,必须送入合成塔,实施循环生产。二是看副产品的分子组成与某种原料的组成中有无相同的元素,如果有,而且该副产品又容易转化为这种原料,就可以考虑循环生产工艺。
篇7
关键词:催化重整装置;生产工艺;节能优化;研究
1优化措施分析
1.1预加氢部分
该部分的氢油比例和催化剂的碳含量以及碳的堆积速度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在催化重整的反应中,氢分压对于氢反应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可以实现碳堆积的抑制效果。所以,在生产中,往往需要炼油厂选择高的氢分压,但是若氢分压过高,则会使得预加氢部分的压缩机产生较大的负荷,最终导致能耗的提升,同时,还会导致严重的资源浪费问题。所以,对于预加氢部分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从而使得预加氢部分的压缩机的能源消耗降到最低水平。
1.2重整部分加热炉
在生产过程中,重整部分的能量消耗往往是最大的,其主要是针对加热炉的吸热反应,所以需要重点控制加热炉的节能减排工作,这样才能使得加热炉的能源消耗得到解决。根据不完全统计,排烟温度每升高20℃左右,热效率将会降低近一个百分点,因此,可以通过降低排烟温度的措施使加热炉的热效率提升,并进一步降低能源的损耗。为了更好地控制加热炉的热效率,往往降低排烟的温度,且温度值越低越好,这会引发加热炉的转化问题。所以,我们需要转化思路,从余热回收利用出发,这样不仅可以达到减低热炉的排烟温度的作用,还会保持加热炉的热效率,从而彻底处理了加热炉的长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1.3催化剂的失活和重生
在控制生成油收率以及芳香烃的产率上,重整催化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重整催化剂也无疑是连续重整装置的技术经济性的重要核心因素之一。虽然,对重整反应压力以及提升反应的温度可以最终达到减少转化周期的目的,但无论是芳香烃的转化率还是汽油的辛烷值均会降低,而为了连续重整工艺的实现,要改善重整催化剂的稳定性,并把其当做催化剂发展的重要目标。(1)催化剂的分类。重整催化剂根据其活性金属类型以及其含量的高低可以发分为单、双以及多金属催化剂。其中后两者的热稳定性较高,并且不容易结焦,对于生产原料具有较高的适应性,且使用的寿命也相对较长。(2)催化剂失活的原因。一般来说,催化剂的失活主要是催化剂的积炭失活、催化剂的中毒失活以及催化剂的结构变化失活等。(3)催化剂失活控制以及再生。对于连续重整催化剂,我们主要从提高其热稳定性活性以及选择性和降低铂含量等几个角度出发。进行催化剂的失活控制中,可以进行催化剂的积炭抑制,通过对积炭前身物进行较为及时的加氢处理从而减少积炭的出现,同时也可以提高氢油比,促使加强反应的顺利推进,达到减少积炭前身物生成的目的。其次,还可以通过抑制金属的凝聚来完成,在反应的过程中观察催化剂的活性上升是否和氯的损失有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温度的控制,同时在烧炭时注入一定的氯化物使得金属的分散性提升。此外,还需要避免催化剂出现污染。催化剂的再生控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完成,首先,烧焦,在此过程中需要借助含氧气体,使得催化剂上的积炭被烧除,而在整个烧焦过程中,需要利用氮气当做载气。催化剂的更新包含了催化剂的氯化以及更新两个重要的步骤。其中的氯化是通过含有氯的气体进行催化剂的处理,并使得其在催化剂上凝聚的金属铂充分被分散,并通过氯的补充使得催化剂的活性提升。此外,还需要经过干燥和还原处理,其中干燥主要是为了使得烧焦中的水分被去除,而还原则是为了使得更新后的氧化状态的催化剂在氢的作用下还原成为金属催化剂。
2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催化重整装置中生产工艺流程以及节能优化进行分析,首先介绍催化重整装置的工艺流程,然后从预加氢部分、重整部分加热炉以及催化剂的失活和再生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优化的措施。而在催化重整装置中生产改进和多种因素具有密切的联系,在实际的生产中,我们需要进行生产实践的分析,从而促使催化重整的生产工艺不断被优化,最终得到提升生产效率,保障生产质量的重要目的。
参考文献
篇8
1、首先,你需要准备制作花椒油的材料,其中包括花椒35克,干红椒15克,白芝麻10克,熟花生25克,花生油600ml。
2、锅内不放油,先放入红椒段及花椒炒干,炒至红椒表面有些微发焦。再加入白芝麻及熟花生炒至芝麻变微黄,然后把炒好的香料放凉,用搅拌机搅拌成糊状,放入香料碗中。
3、花生油倒入锅中,先烧热,然后关火,让油温降至3成热,即筷子下去只有些微小泡。此外,将花生油淋入香料碗内,搅拌均匀就成了。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关键词:创意;猫之梦;公益动画
近几年,大力推行反腐倡廉政策,社会各界对社会主义价值观认可度逐步提升。在的带领下,中国梦进一步在中国每个角落生根发芽。随着我国政策的推动、社会的关注以及媒体行业的努力,公益动画已经在中国普遍推行,成为精神文明宣传的强有力手段。笔者将通过对《猫之梦》作品的分析来探究公益类动画的无纸化设计创意表现手法。
一、剧本是公益动画创意根本
公益动画和其他动画的根本区别是公益动画宣传价值和社会行为不是以商业目的为出发点,而是向欣赏者传达某种思想观念或者某种条文规范,目的在于劝导、规范人们的思想与言行,或者推动某些公益事业的进行。这就决定了公益类动画在选剧本创作上与其他动画有较大差异,其主要目的是对思想和文化进行深度挖掘。《猫之梦》剧本是根据政府要求进行改编的,主旨是倡导廉政文明建设。剧本通过一只家猫反映廉政对个人和社会的好处。我们在创意上采用梦来反映主旨,大梦初醒,才知何为对。所以剧本大意是:一只黑猫在梦境中接受了老鼠的贿赂(大鱼),结果被主人发现然后主人生气的将它赶出家门。于是梦醒之后黑猫便不敢犯错误,每天对主人十分忠实,陪伴在主人身边。最后得到主人的奖励——竟然是与梦里一样的大鱼。主要目的在于宣传贪污获得会受到各方面的制裁,而且会失去更多。而廉政工作会获得更多的东西如荣誉、地位等等,而且活着也心安。
二、原画是公益动画创意实现基础
如果说剧本是一部动画片的灵魂和骨架的话,那么原画便是这部动画片的血肉。剧本有了,实现公益动画创意的基础就是原画,原画包括角色、场景、道具三大方向。角色,主要从人物性格、气质、岗位几方面去刻画。保证角色性格的灵活性和逼真性,从而使这个角色变得真实起来,能引发出欣赏者的共鸣,这样,我们才创作出一个成功公益动画片的角色。场景要细腻,不能粗糙。公益动画片的场景设置与普通动画片不一样,公益动画片的场景一定要来源于生活,选取的场景都是以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为基础,对它进行卡通改造,要求色彩明亮,具有吸引力,这样的场景,不仅能让剧本中的角色更加的现实、生动,从而去取得欣赏者在内心上的共鸣。公益动画片的道具力求简洁,没有过多的浮躁,为表达主题而出现,去除不必要的环节,这样动画片显得有骨肉感。《猫之梦》是一部公益性的反腐倡廉的动画片,在原画上我们注重细节的刻画,角色主要通过一只肥胖的猫、一只猥琐的老鼠已经女主人,角色原画上我们对flash线稿进行细化处理,注重角色的细节和性格色彩。场景主要通过主人家的餐厅已经户外,没有过多的场景,根据欧式的餐厅原型进行设计的。道具主要到过一条鱼和笤帚,鱼和笤帚结构比较简单,主要反映贪污的物品和惩罚的工具。另外我们还对情感的刻画进行着力描绘。
三、动设是公益动画创意表现的手法
公益动画片的动设和其他动画片的动设一样,一般来说就是通过flash软件通过把角色的表情、动作、变化等分解后做成8格或12格动画。这里我们不做24格或4格,4格动画画面太少,无法形成连贯的动作,24格画面太多,制作的工期较长。《猫之梦》中我们根据剧本的剖析对老鼠、猫、女主人的角色动设做了走、跑、跳、发火、晕头、开心等动作,对场景中的食物、餐具做了摔破的动作;对门做了开门和关门的动作,对道具中的鱼、笤帚做了相应的动作。尤其在角色的表情动作上我们细化设计,在于表现创意的手法。
四、音效是公益动画创意的点睛之笔
没有声音的动画片肯定是了无生趣的,会让人觉得压抑,看无声的动画片就像我们耳聋一样,因此在公益动画片中音效的处理成了公益动画片的必要条件,同时有部分环境音效和语言配音成了公益动画片的画龙点睛之笔。音效与动画影片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关的。同时,动画的音效已经不仅仅是为动画本身画面锦上添花了,它更是一种动画的语言,影响欣赏者内心的语言,用音效倾诉的语言。《猫之梦》作品中我们对音效进行三大分类,背景音效、配音、环境音效,其中环境音效包含道具音效、表情音效、心理音效。在处理音效的过程我们一般先处理背景音效,然后设置配音,根据配音来放置场景和动设,主要目的是达到音画同步的功效,我们的感官和心理才能接受《猫之梦》公益动画片所传递的信息,这样才能实现动画片和欣赏者的思想感情交流。有了音效,《猫之梦》动画片就有了生命活力,欣赏者的审美热情才能被激发出来。《猫之梦》作品中表情音效是一大亮点,主要反映角色的心理变化及表现过程,部分音效采用夸大的手法,让人在感觉幽默的同时又能体会到作品所要表达的意韵。从而使《猫之梦》这部公益动画片的底蕴更加深厚,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五、后期合成是公益动画创意的成品要求后期合成就是不同的分镜用拼接的手法,将他们完美结合在一起。并使大家看到一个完整的效果。在后期合成中主要使用的是加法和减法的原则,同时也要考虑到整体性和高清度的问题。《猫之梦》作品的后期合成我们主要采用了分镜导出,后期软件合成输出高清格式动画片。其中分镜导出我们运用flash软件导出MOV格式的片段,根据分镜的名称进行命名,同时在导出设置中我们对声音和帧频根据电视的标准进行设置,然后将导出的MOV格式的分镜通过后期合成软件进行无缝拼接,进行预览检查,发现中间部分有冗余现象,我们对这些进行必要的剪辑,同时保证音效的完整性。最终导出格式是HD的mpeg4格式。这样我们就完成了《猫之梦》公益动画片的设计过程。
[参考文献]
[1]陈克,程月洁.二维动画制作流程浅析[J].甘肃:甘肃科技,2016.
[2]叶峻榛.公益动画广告的创意与表现分析[J].山西:黄河之声,2014.
篇10
【关键词】联合站 流程优化 节能
1 概论
1.1 现阶段能源状况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能源资源成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当今不断增加能源的勘查力度,我国是一个能源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但对于石油和天然气来说,我国的储量相对不足,并在逐年递减,由于当今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9%,所以对于能源的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来说处于相对比较低的水平,而石油和天然气的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
1.2 集输优化的意义
随着油田的逐年开采,我国大部分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的开发期,其原油开采量也在逐年减少,原油处理工艺等方面也出现高耗能、低效率,怎样能够降低在油田集输过程中的能源损耗的问题,如何将油田在集输运过程中以较低的能源损耗和成本运行,使联合站实现整个工作系统的节能降耗,提高油田的整体经济效益是现阶段各油田关注的主要任务,对整个集输系统工作进行优化也是党务之急。现油田一部分的联合站是高耗能系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消耗较多电能。对于联合站来说,其实际上只是一个泵站,联合站上使用的设备基本上都是具有较大功率的,并且都是不停运转的设备,由于各站基本都是运行时间较长,所以其供电系统都较普遍的存在设备陈旧、效率较低的问题。这就造成了由于电耗费用的增加使整个生产成本也跟着提高,所以说电耗费用的高与低也直接影响着生产成本的降低和提高。我们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使用高效率的生产设备,能够大大的提高联合站内系统的用电效率,使电量消耗降低显著,能够取得节能降耗,增加效益的目的。
(2)消耗大量天然气。部分联合站的集输系统中使用天然气作为原料,锅炉和加热炉是消耗天然气的主要设备。由于联合站的工作量的减少,站内工作流程的繁杂,并有许多重复过程,这主要是消耗及浪费大量天然气的最主要原因。我们可以通过联合站内工作流程的优化改造,从而减少天然气的消耗及浪费,能够有效提高联合站工作效率。
2 如何提高油气技术效率
图1?常规联合站优化流程
3.2 环节运行参数
联合站井排来液每日13000方,含油5%,进站温度38℃-42℃,通过三相分离器进行油气水分离;经过分离,原油中水一般为1%-4%,进入三相分离器的原油流经缓冲罐之后,通过外输泵打进加热炉,加热到60℃-65℃外输。
4 优化后效益对比分析
经过联合站的优化后,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明显发现经过优化后的节能收益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4.1 设备方面
联合站改造前:对于压缩机每月消耗机油0.4吨,费用大概是6.5万元。脱水器每年需清污处理和日常维修费,年费用大概是4万元左右。
联合站改造后:将压缩机及脱水器拆除,设备维护费用每年能够节约资金45万左右。4.2 电能节约
联合站改造前:该联合站在建立时,根据制定的原油年处理量,根据设计要求建造了两座为注水和外输提供动力的主配电室,并配置了800KVA的变压器,保证联合站内负荷需要。
由于油气量的不断开采,生产形势发生
- 上一篇:新媒体中心运营方案
- 下一篇:交通运输对经济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