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特点范文
时间:2024-03-26 11:04: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中职院校;演练基地;车站站务专业
0 前言
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演练基地的过程中应该确定最佳的策略,通过丰富层次结构、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等方式,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演练基地建设的构想。
1 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演练基地的策略
(1)仿真性策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演练基地的建设要尽量靠近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的职业实际,通过基地建设拉近教学、演练和实际的关系,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学生建立高度仿真的环境,使学生接触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的实际,这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学生的定位和更好地融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职业实际有极大的帮助。
(2)先进性策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演练基地建设要有发展眼光,要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演练建设中留有为了发展的空间和余量,要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引入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演练基地建设的实际,做到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发展动态的有效跟踪,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学生应对未来发展的能力。
(3)实用性策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演练基地建设要以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实用性技能为基本出发点,要重点对专业能力、职业素养进行培训,要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的实际情况为平台,掌控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演练基地的方向,突出实用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做到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
(4)开放性策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演练建设过程中应该向中职院校、师生、行业和企业全面开放,取得各方面的有效支撑,这样不但可以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演练基地的利用效率,而且也有利于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演练基地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对企业、中职院校更为有效地支撑,以开放的态度综合地体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演练基地的价值。
2 中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演练基地建设的构想
(1)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演练的层次结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演练过程中应该根据工作需要、专业设置展开不同层面的演练与实训。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演练基地中应该重点为学生提供接近真实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实训和演练环境,使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学生能够在上岗前掌握职业技能,形成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的实际工作能力。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演练基地应该以职业培训、转岗培训为契机,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学生和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员工进行整合,做到双方的有效交流和沟通,丰富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演练的形式,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演练的水平。
(2)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是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演练基地的根本基础,新时期要建立一支符合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发展要求的双师型演练基地教师队伍。要根据教师的专业特点和教学体系重新定义和构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教师的要求,适当将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演练基地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引入教师队伍,做到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演练基地师资力量的补充,整体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的教学水平,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演练的质量。
(3)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的教材建设。教材是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学习的基础,在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演练基地中应该针对教学目标和专业特点加强对演练教材的建设,应该组织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的教师编写演练教材、演练任务书、演练指导书,适当引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专家和人才对教材进行审核与认定,使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教材更加符合演练的需要,适应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实际工作的开展,做到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学生发展的保证。
(4)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演练基地技能鉴定中心。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职业技能的形成需要严格的检验和考核才能得以确定,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演练基地应该根据职业和产业的特点,依靠中职院校和行业优势建立起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技能的鉴定中心,不但方便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学生在毕业前获得职业资格和技能水平,且有助于整合中职院校和相关企业的资源,做到校企更加全面开拓中职院校和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发展的新平台。
3 结语
中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是当前热门专业,将热门专业建设好是当前中职院校的主要任务。应该以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演练基地的建设为前提,探寻中职院校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发展的新途径,在坚持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演练基本策略的基础上,落实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演练基地建设的构想,做到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务专业发展和中职院校综合发展的有效促进。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战略
前言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交通的重要手段。轨道交通建设从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涉及建筑业、制造业及管理的所有领域,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不仅可推动我国建筑业、制造业的发展,更可带动城市的发展。以新的战略发展观探讨今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在技术层面上,可提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整体技术水平,完成本行业的技术跨越,促进产业发展;在宏观方面,更可引导城市布局的合理发展,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机会,提升城市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但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症结有:规划体系不健全;系统标准不统一;建设周期长,造价高;装备技术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交通设施运营管理缺乏系统整合,管理手段落后;交通安全保障系统不健全等。健康有序地发展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促进技术发展,意义非常重大。
本文即通过我国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分析,得出技术发展趋势及技术发展特点,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技术发展目标,并制定出相应的技术策略。
1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
1.1建设现状
综观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史,从1965年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开工,到目前全国多个城市多条线的同步建设,风雨四十年,已开通城市轨道交通的有北京、上海、天津、广州、长春、大连六城市10条线,线路总长共计约318公里,除北京地铁一号线和环线近40公里外,其余都是九十年代后修建的。进入新世纪以来,发展态势更为迅猛,全国48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已有30多个城市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前期工作,在建线路有8个城市,17条线,线路总长约360公里,共需总投资近1100亿元,运营初期所需车辆就达1582辆。而近期报批的几个城市的建设规划,更是报出了惊人的数字。
分析这些城市的特点,可以看出,我国2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是我国今后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重点。大致有四种情况:
第一种,具有建设和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的经验,进一步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城市内形成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中发挥骨架作用;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
第二种,具有建成一条线或正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开始进行第二条城市轨道交通的前期工作,尽快形成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走廊的作用,如:深圳、南京、武汉、长春、大连等城市;
第三种,比较多的城市正在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前期工作,例如:杭州、成都、沈阳、西安、哈尔滨、苏州、青岛、鞍山等城市;
第四种,在经济发达地区,如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塘地区,正在酝酿建设城市间的轨道交通建设的前期工作,广州至佛山,广州至珠海的轨道交通已开始启动。
初步预测到2010年,将要建设1500公里,需要投资5400多亿元,初步估算新建线路运营初期所需车辆就达6800辆。这样大的需求,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健康有序地发展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促进技术发展,意义非常重大。
1.2技术水平
我国地铁与轨道交通的发展虽然只有38年的,与发达国家100多年的历史相比较,设计、施工的许多方面并不落后,如明挖法、盖挖法、沉埋法、盾构法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跨度暗挖法和平顶直墙暗挖法我国属国际领先水平。但在综合交通规划与设计及一些关键技术设备和运营管理水平等方面尚有较大差距。
城市轨道交通的机械施工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地铁用的盾构机目前多靠进口。发达国家的暗挖有了新的进展,其中有大跨度的预制块法、预切槽法、微气压法等,在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家已有。
城市轨道交通用的设备技术水平需要进一步研制更新,尤其是通信及信号控制系统仍有差距。建设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较存在差距,系统集成能力不强,缺乏具有对工程项目管理、设计咨询、施工、运行管理全过程管理的国际型工程公司。
运营管理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比较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人工较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较低,国外先进国家每公里地铁管理人员在50人以下,而我国则要使用100-300人。
受大铁路检修工艺思路的,使车辆段与检修工艺设计落后,车辆段工艺流程不合理、确定的工艺、设备往往不能满足要求,造成浪费。
在新型交通系统方面,世界各国根据城市特点已开发了轮轨系统、直线电机系统、跨座式单轨系统、无人驾驶新交通、磁悬浮系统、空中客车等制式,并在城市交通中占有一定比例,而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制式仍以大运量的轮轨交通为主,需要开展相关新技术的研发。
1.3经济水平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承担了大量的客流,在城市的公共交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的城市随着运营里程的增加与延续,轨道交通网已初具规模,公共交通运量的比重大幅增加。另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发展,拉动了内需,使土地增值,促进了沿线的开发,加快了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有两个途径,其一为降低造价;其二为提高经济和效益水平。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规模大、造价高、技术复杂的系统工程。工程投资动辄几十个已甚至上百个亿。据统计资料显示,在总投资的工程费(包括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预备费等)、车辆购置费、其他费用、借款利息中,工程费约占工程总投资的60%-70%,车辆购置费约占工程总投资的10%-18%,其他费用约占工程总投资的10%-18%,借款利息约占工程总投资的4%-8%。降低工程费是降低地铁造价的主要手段,通过合理规模的确定、结构形式及施工的优化等措施降低土建费用,通过设备国产化降低设备费用。轨道交通的投资控制由于各有关单位较为重视,已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另外,由于城市轨道交通所带有的很强的社会公益性,巨额的投资多由政府负担或筹措,在市场化等方面还应进行探索。
1.4技术交流及技术标准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引起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的重视。有相当多的设计、施工、车辆、设备制造和科研单位、院校积极参与地铁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已有国外的咨询公司和一些设计施工企业开始参与和关注我国的地铁、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大量国内外交流和国外技术考察推动我国地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国外先进的车辆设备和设计施工技术的引进推动了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不断提高。
到目前为止,建设部组织编写了《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地铁设计规范》、《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测量规范》已批准实施,使我国地铁、城市轨道交通的设计、施工、勘察测量纳入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的轨道。
2技术发展趋势
2.1技术发展特点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突出显示以下特点:
1)由最初的一个城市发展成20多个城市同时建设,引发出对统一建设标准的需求;
2)由一个城市的一条线发展成网络的多条线,引发网络化带来的规划、客流预测、综合经济评价、枢纽换乘等技术问题;
3)由单一的传统轮轨模式发展成多种制式并存,目前已在建和准备实施的制式已达6种:大运量地铁、中运量轻轨、跨座式单轨、城际快速铁路、磁悬浮、直线电机系统等,引发出对新型交通方式的成套技术研究需求。
2.2大运量、中运量、市郊线多种形式并存,轨道交通发展呈多样化
从上节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已呈多样化发展趋势,尤其是城际轨道交通线和市郊线的建设越来越多。
我国首条城际轨道交通线为广州到佛山的广佛线,线路总长约34公里,贯穿佛山、南海及广州市区的中腹地带,速度超过120公里/小时。它的建设是综合考虑区域发展战略需求和整个路网的协调性与匹配性的基础上进行的功能定位,即解决佛山组团中心与广州的交通需求为重点,并兼顾各组团内的交通,以城际交通功能为主,城市轨道交通为辅。广佛线预期实现的主要战略目标是:启动和完善区域立体化交通体系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广佛都市区协调发展战略;增加区域性城市集聚效应,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广佛城际轨道交通线在某种程度上已脱离了一般意义上的城市轨道交通的功能定位,由于它在珠三角区域城际快速轨道交通路网中的核心作用,作为国内第一条城际轨道交通线,其规划与建设的经验,对后续城际轨道网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线路长度将达一千多公里。
目前长江三角洲区域、大京津地区等也正在筹划城际轨道交通线。
除城际轨道交通线外,市郊铁路系统也逐步开始建设。如北京正在构建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包括连接市区与郊区的(L线)昌平线、良乡线、顺义线、亦庄线等将达160公里。
2.3新型城市轨道系统开展研发
1)直线电机系统
2003年,随着广州地铁4号线及北京首都机场线方案的论证,直线电机系统逐渐引起各方的关注。根据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其中4号线、5号线、6号线、7号线将采用直线电机系统,至2010年,总长将达到107公里。
2)跨座式单轨系统
跨座式单轨系统最多于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美国也有应用。在我国首次引进的跨座式单轨交通方式是重庆市。具有占地面积小、爬坡能力强(60‰)、转弯半径小(R=100),可以因地制宜,穿遂道、爬高坡、沿着江岸翻山越岭运行,非常适应山城的特殊地形。单轨系统采用低噪声和低振动设备,车轮为充气体橡胶轮胎,运行时噪声远远低于城区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声级75.8分贝。
直线电机系统和跨座式单轨系统都属于中运量系统(单向高峰小时2万人),因其具有曲线半径小、爬坡大、噪音小、造价低的特点,在国内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前景。
3)快速轮轨系统
因长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塘地区区域快速交通网正在筹划建设,则速度大于120公里/小时的快速轮轨系统的研发势在必行。
3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策略
3.1加强宏观领导和管理,构建城市轨道交通产业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市场,已初步形成了城市轨道交通产业,加强宏观的领导和管理,促进和引导其健康高速地发展,势在必行。在产业发展方面,建议成立国家级的协调机构,重点解决:
1)制定我国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及实施计划;
2)制定我国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战略的相关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建设标准。
3)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相关产业投融资政策,指导建设资金的筹措、管理和使用。
4)制定相关的法规,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事业的快速、有序、健康的发展。
5)依法规范业主行为,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标准和工程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6)负责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的工作及监督、检查。
7)协调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的重大。
8)加强产业服务,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3.2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实施规划
1)建立城市综合交通一体化规划体系,建设市郊铁路、地铁、轻轨及小运量的有轨电车网络组成的轨道客运系统,改善城市中心区的交通服务,同时为市区边缘集团和郊区新城的开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持,并同步实施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方便快捷的衔接换乘。
2)规划应考虑地下、地上、长途、短途、高速、低速、汽车、火车等多种交通工具的立体接驳、平行换乘以及加强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工作。城市交通网络规划和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形成一个地上、地下统一规划建设的城市发展模式,最有效的利用资源,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建设中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3.3促进技术研发,提高产业水平
开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及新型交通系统成套技术的,提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整体技术水平,完成本行业的技术跨越,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促进产业发展。
技术研发的总体目标是:提升轨道交通的整体建造及技术装备水平;形成标准化、模块化的系统模式体系及标准体系;实现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信息化及无人驾驶卫星定位控制;建立一整套高度智能化的事故防范预警系统和应急疏散系统;建立多数据源的城市轨道交通三维数据库;建立便捷、安全、环保、节能、低维护的新型交通体系,使城市轨道交通成为城市交通的骨干方式,并带动相关及产业的发展。
其主要研究包括:
1、大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与运营重大技术研究
1)大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研究;
2)标准化、模块化系统及标准体系研究。如车站的标准化和模块化研究的内容集中在车站的组成内容、车站设计理念、车站合理规模、新型施工建造技术研究等;
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及乘客信息管理技术;
2、新型轨道交通制式及关键技术研究
开展环保、安全、节能、经济的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研究,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整体技术水平,建立成套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重点研究:
1)直线电机成套技术系统;
2)导向式轨道交通新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车辆、轨道结构、电机、感应轨、供电轨、供电和配电、列车自动控制、通信、自动检票系统、站台屏蔽门、运营、养护维修等内容的匹配与系统集成及关键技术与设备研究。
3、轨道交通重大装备关键技术研究
重点研究施工装备技术和运营装备技术。包括新型车辆制造技术;列车自动化控制技术;先进的施工及装备研究;新型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装备研究等。
4、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研究
综合研究具有高度智能化、集成化的快速反应事故防范预警系统和安全疏散、救援系统,保证轨道交通乘客安全。并能对突发的事故,尤其是恐怖性事故提供紧急疏散预案。
5、城市轨道交通环境控制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必须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相互协调,甚至提升当地环境的品位,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控制研究主要包括地下车站与周围环境的协调、高架及地面线景观、环境及控制对策等。
6、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融资体制研究
构建多元化投资主体,拓宽多种投资渠道,研究探索多样化的融资方式,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跨越式发展提供可靠的财力支持。
3.4发展多层次的城市轨道交通
根据功能、运量、经济实力、城市环境特点,确定线路的功能定位,选择不同的城市轨道交通制式,发展多层次的城市轨道交通。
3.5进一步实施设备和国产化政策,提升技术装备水平
进一步推进设备国产化政策,开展技术研发,解决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国产车辆、设备、信号等的可靠性和先进性。在重视整车设备国产化的同时,采取合资、合作方式逐步开发研制关键零部件,扩大国产化比例,同时注意开发易损易耗备品及耗材的研制工作,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建立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设备国产化基地,建立国家实验室,参与国际竞争,打入国际市场。
篇3
关键词:交通规划;设计;对策;
Abstract: With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due to make a spurt of progress of city rail transit construction of diversification, modernization and city track transportation network, also obtained the fast development. The design of the city rail transit project succes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Keywords :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design; 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 U2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私家车也越来越多,如果不及时采取新的措施进行改善,城市的道路交通状况将面临更加严峻的问题。
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面临的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稳定性不够
虽然我国实施了《城市规划法》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法律依据,由于约束性和强制性不够完善,从而导致城市轨道交通的性质、基本职能、发展方向和城市体系等重大问题的出现,使得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方案稳定性逐步下降。然而以城市发展建设进行宏观的原则为指导,是城市未来空间发展的战略方针。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理论方法体系认识不够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是一项内容广泛、复杂的工作,完整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不仅包含交通策略的制定,而且还包含网络的规划,制式的选择以及实施层面的土地规划等整个过程。由于当前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理论特性认识不够,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缺乏战略层面和深度,从而造成规划的方案难以落实,造成当前城市交通面临严峻的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存在问题
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由于规划部门不同于设计单位,并且缺乏专业全面的工程技术以及运营管理技术人员,从而导致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过于理想化,在进行实施时很难实现规划的思想。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除了规划不合理外,还存在在建设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也会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产生影响。由于我国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政策不健全,缺乏法律法规的支撑,适应城市轨道交通技术专业特点的相关技术标准体系也不完整,使得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不能像城市总体规划那样具有明确的法律约束。从而导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不合理。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对策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应具有前瞻性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是城市建设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不仅引导着项目投资、居民居住、经济发展的方向,对城市的影响可以达到百年。甚至更长远,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应具有前瞻性,站在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综合考虑各种因素:1)在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中,应该全面考虑城市的长远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的发展速度,,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和面积将会快速地向外扩张,现在规划的轨道交通线将很难适应城市20年后的发展。我们的规划必须超前于城市的发展。引导城市的发展方向,而不能追随城市的发展。2)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应该全面考虑居民的出行方便。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时,英爱把城市轨道交通延伸到现有的广大居民区,让老百姓出门500m左右就能进站上车。而且,还应该把城市轨道交通与新的居民区统筹规划,让更多的居民居住在城市轨道交通线附近,方便乘世地铁或轻轨列车出行。从而可以保证城市轨道交通才能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
(2)加强城市轨道法律法规的建设
结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现状,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需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的保障。在城市交通规划的过程中,应尽快制定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以及运营的法律法规,并且应该完善相关的行业标准和规章,深入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特点,理顺各个规划之间的关系,完善相关的规划管理体系,从而保障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灵活性、稳定性以及科学性和可实施性。
(3)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线路应及时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内容一旦被批准,应该及时对线路进行勘察设计,这样不仅对提高线路质量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还可以减少拆迁,降低建设成本。对于新城区,及时勘测设计,可以引导企业家和开发商的投资开发方向。对已经勘测设计的线路[4],可以根据运量和资金情况分步建设。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新世纪的交通不再是满足单一的交通需求为目标,而应是满通需求的同时充分地考虑资源、环境的约束,能够完整的解决交通问题,即解决文通拥挤、减少环境污染、合理利用资源、使城市能够更好的发展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设计中,不仅要满足传统的道路交通的路网规划的要求,还应该满足以下几个原则:
应该适应城市的总体规划,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过程中,不仅要结合城市的总体规划进行设计规划,而且还应该充分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的建立对城市交通的需求。
全面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对环境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将会带来新的环境问题,如振动、噪声以及环境的污染等,从而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全面考虑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是否会对环境有影响。
全面考虑交通的协调性,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时,应该结合道路交通工具以及市际铁路等,做好交通衔接,从而保证市民的乘车方便性,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使用效率,并且对发挥城市客运的整体效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与其他交通方式比较,除具有运量大、快速的特点。
(4)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布局应该与城市的发展像协调,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不仅要解决当前出现的交通问题,更重要的是应该促进城市的发展,从而使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成为城市发展的主体,引导城市的发展。
(5)充分考虑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的相互影响,处理好满足需求与引导发展的关系。 土地利用和交通是一个互动的单向循环系统,互动性体现在土地利用和交通发展的动力机制上,表现为“鸡生蛋和蛋生鸡”的关系,城市轨道交通对此体现得更加明确。城市轨道交通的“诞生”刺激沿线土地的高密度开发,而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和站点分布特征的不同又影响土地开发的强度和利用模式,所以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轨道交通与土地使用率之间关系。
四、总结与展望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以及人口的不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已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一个先进的、功能齐全的、运作有序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对促进城市的经济建设、方便群众出行、解决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作用.而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优化决策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所在城市的整体发展战略,影响深远。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充分考虑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应该进行科学的论证,并且应该结合城市的发展以及人们的需要进行设计,从而设计出安全可靠,节能环保,并且能够促进城市快速发展的线路。
参考文献:
[1]王仕春:《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选线存在问题及建议》铁道工程学报;2011(6):77--80
[2]何成才;高伟:《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的探讨》科技信息;2009(8):128
[3]魏运;许双牛;冯爱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问题与方法探讨》 都市快轨交通;2010,23(6):44--46
篇4
关键词:轨道交通;常规公交;线网优化;协调
Bus Transit Network Optimization for Implementation
Win-Win Between Bus Transit and Rail Transit
MU Yi,WANG Zhong-heng
(Shenzhen Bus Group Co.,Ltd.,Shenzhen 518036,China)
Abstract: Rail transit and bus transit are the two main urban public traffic ways ,analysised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 and economic characteristic between these two systems, definited the function orientation and win-win relationship in the urban public transportation system,proposed a optimization method of "point - line - area" which include constructing multi-level stereoscopic bus transit network, optimizing bus transit network in rail transit section, improving the transfer system between rail transit and bus transit, final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urban public traffic system.
Key words:rail transit;bus transit;network optimization; coordination
中图分类号:U21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特别是大城市,城市机动车保有量逐年剧增,导致道路交通状况日益拥堵,作为市民主要出行方式的常规公交也因此而营运效率下降、运行时间延长。众多国内城市在面对交通拥堵困局时,不约而同地采取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来满足公众出行需求。毋庸置疑,对比常规公交,轨道交通具有大容量、速度快、准点率高等明显的优势。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已成为一个共识,正确对待共存共赢的关系,充分发挥两者的技术优势,形成一个有机、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吸引并满足更多的公众出行才是关键。
2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特征比较
2.1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技术特征比较
轨道交通由于具有专用路权,在封闭的系统内运行,采用列车编组运行(一般6节车厢),因此具有明显的速度优势和运能优势。从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技术指标对比表(表1)中可知,轨道交通的运行速度可达常规公交的2倍,而轨道交通的客运能力可达常规公交的3—5倍[1],轨道交通具有显著优势。
表1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技术指标对比表
2.2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经济特征比较
轨道交通虽然在运行速度、客运能力方面具有极大的优势,但轨道交通所需建设周期长(3—5年)、建设成本高(2—7亿元/公里)、运营成本高、系统灵活性低、覆盖面小、未来拓展能力弱[2]等特点使得轨道交通难以在短时间内成网规模化运营。相对而言,常规公交具有建设运营成本低、系统灵活性强、覆盖面广、拓展能力强等优势。
3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功能定位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方式之一,市民出行需求的多样性、差异化,客观上要求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能够提供多元化的服务,而不同的交通方式因特定的技术、经济特性,只能适应一定的需求。因此,既要发挥各种交通方式的优势、特点,又要使其相互补充、分工合作,实现系统的高效运行,这在城市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的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
3.1 城市轨道交通功能定位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运量大、速度快、准点舒适,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环境效益和交通综合效益。但是,城市轨道交通也有自身的劣势,具有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线网密度低、覆盖面小等特点。因此,城市轨道交通适合设置在城市的主要客流通道,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用于承担大城市运距长、强度大、高度集中的客流(尤其是上班、上学等通勤客流)。
3.2 常规公交功能定位
常规公交具有线路布设灵活、可达性高、投资小、覆盖面广等特点,承担着城市公共交通的主体作用。常规公交的发展早于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轨道交通建成运营前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力军,建成后不仅可以继续发挥其功能,独立输送客流,而且可以与城市轨道交通相互协作,为城市轨道交通集散换乘客流,扩大其服务范围,继续发挥着城市公共交通的主体作用。
3.3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衔接
基于不同的层次、功能和服务水平,城市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的功能定位应该是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形成“鱼骨”结构网络[3],城市轨道交通借助常规公交的辐射能力提高自身辐射能力。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的客运走廊,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以完成大流量、长运距、高度集中的客流输送为主;常规公交在独立输送客流的同时,充分考虑片区覆盖范围,为区内出行提供方便,为城市轨道交通完成客流集散输送。
4 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常规公交线网优化
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展过程中,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晚于常规公交,而轨道交通的覆盖的客流走廊正是常规公交最为发达的区域。由于轨道交通的线路、站点规划已充分考虑城市的发展,且建成之后无法调整,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必然要求对原有的常规公交线网进行调整和优化。如何调整优化,关系到常规公交运行效率,也影响着轨道交通功能的实现。其最终目标是使得这两种公共交通方式相互补充和协调,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一个有机体,实现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运行效率最大化。
4.1 常规公交线网优化原则
根据国内外各大城市常规公交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经验,常规公交与城市轨道交通协调发展所进行调整、优化的主要原则有:
1. 共存、共赢、同发展,充分发挥两种交通方式的优势,喂给与疏散客流并重,共同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吸引更多的市民使用公共交通方式。
篇5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模式
中图分类号:U213文献标识码: A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城市轨道问题分析解决,且同时保证资源与环境得到良好保护和子孙后代持续发展的轨道交通发展模式。作为可持续发展交通的基本手段,城市轨道交通是可持续发展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具体表现。因此,加强有关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轨道交通模式分析,对于改善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
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模式应保证轨道交通系统在环境、社会及经济三方面具备可持续性发展特点。
(1)环境可持续性:依据可持续交通系统发展目标,交通系统应尽可能降低对生态系统及环境的破坏,如减少拥挤及汽车尾气排放等。轨道交通是大客运量的公共交通,其系统适应于环境可持续性理念,且其单位运输量导致的污染远低于普通公共交通系统。所以轨道交通系统的环境可持续性应将出发点控制在同环境及其他交通系统协调发展方面,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轨道交通系统应与其他交通系统相配合,特别是其他公共交通系统,应保证乘客能够方便换乘;另一方面是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土地应科学利用与开发,在确保客流充足的同时又不会造成过高拥挤,促使更多人选用轨道交通;[1]
(2)经济可持续性:当前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状况不佳,部分城市通常需要政府补贴,此种发展模式明显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可持续目标是利用政策和市场手段把城市轨道交通形成的外部效益转变为内部效益,以平衡轨道交通运营与建设过程,进而实现盈利,积累建设资金,完成投资、运营、建设间的良性循环;
(3)社会可持续性:轨道交通系统系统在分析经济性的同时,还应把握社会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要求轨道交通设施应保证使用的公平性,特别要重点关注低收入及弱势群体。此外应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服务水平,满足乘客需求。
二、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模式探讨
1、“物业+铁路”捆绑运营模式
(1)轨道交通站域地下与地面空间开发
在城市空间深度开发现状下,轨道交通站域地下与地面空间开发证日益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研究的关键点。在开展站台、高架通道、列车、换乘通道内的广告及冠名开发基础上,应加大以下方面的开发及规划:
①通常城市中心的轨道交通车站会靠近城市娱乐、商业及休闲中心等,此类中心区域一般会建设大面积的文化广场或绿化带,而这些地带的土地均具备较高的商业价值。因此,可利用这些地带的地下空间进行地下商业中心或文化娱乐中心的规划,以同轨道交通车站形成良好衔接,从而为轨道交通提供大规模客流量。
②深化大型轨道交通车站的上部及两侧空间开发,配合轨道交通车站建设车站商场;车站商场同时具有商业和交通功用,其能将客流快捷方便的引入或引出车站,而客流在车站停留或经过时又能加大商场的经济回报;
③合理增大轨道交通车站连接通道宽度,在轨道两侧安置各类商业场所或设施,以构造成小型地下商业街;中部为人行道、两侧为商店的布局方式,不仅使得商业街可为轨道交通乘客提供购物方便及商品浏览,还使轨道交通的大型客流量为商业发展提供经济动力。[2]
(2)城市轨道沿线开发
当前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可将轨道交通经营与土地经营相配合,有效拓展轨道交通双向运输特点,形成以轨道交通系统为主、物业管理、房地产开发、旅游、百货商店、广告、住宿、租赁等流通服务业为辅的运营模式。可在轨道交通沿线和车站周围区域进行房地产开发,通过轨道交通形成的派生商业价值,将游乐园、商店、电影院等规划在轨道车站附近,以充分利用客流的同时,可为轨道交通供给基本的日常客流。
此种模式在资源开发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公司获取利润,政府也可得到巨大的经济回报;缺点是需要轨道交通企业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
2、“政府建设、公司经营”模式
此种运行模式中,地铁的经营与建设相分离,建设资金来自于政府财政支出,而经营与建设由专业管理企业负责,政府为企业创造必须的市场环境,建立有关政策法规进行约束和支持,以做好安全与监督管理,而企业可对轨道交通系统进行所有决策。由于建设资金均通过政府支出,轨道企业不用参与巨大的利息支出与折旧,通过多类资源与经营开发方式,可实现企业效益增长。
同“物业+铁路”捆绑运营模式相比,由于建设与运营相互分离,此种模式在一体化经营及规划设计方面存在较多缺陷,难以充分发挥企业全程规划管理的功能,且对政府的财政、专业人员配备要求较高。
3、PPP、BOT多种运营模式
PPP模式是指政府与民间合作模式,两者间形成伙伴合作关系以提供公共服务和产品。政府会将交通项目分解成设备、土建、车辆等多个子项目,以吸引社会投资建成的PPP项目公司负责部分子项目,随后政府将部分经营权出让给项目企业,待特许经营期结束后,项目企业再无偿将资产转交给政府。
BOT模式是指政府与企业配合同时向公益性基础项目投资的多元化投资模式,其转变了政府独立投资方式,利于城市基础设施面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且能解决政府资金不足难题,促使政府规划建设但资金紧张的项目尽快实施。此种模式可成为当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的重要方向。[3]
此两种模式可有效克服城市轨道交通事业建设资金短缺的问题,能较早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可使政府有限资金获取良好经济效果,对于当前轨道交通发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结束语:
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着城市轨道交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的实现,因此,相关规划与设计人员应加强有关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额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模式研究,总结有效轨道交通运营模式及发展优势,以逐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问题初探[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1,13(14):74-75
篇6
【关键词】城市轨道客流预测问题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U4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国家非常重视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工作。随着节约型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前期规划与客流预测非常关键。本文从现阶段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的预测出发,通过分析问题,探索改善现状的积极策略。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预测的重要性
客流量、高峰断面、换乘量等客流指标是城市轨道交通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各个关节的根本依据,客流预测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各项设计工作的根本基础,而预测结果的可靠与否直接影响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投资、运营效果和经济效益。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工程可行性研究对于轨道交通的建设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客流量又是决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必要性因素。只有将客流预测工作做得科学而细致,才能对城市轨道交通修建方面一些不合理的因素排除。另外,在工程设计伊始,系统的运输能力、车辆选型和编组、设备的相关容量和数量、车站规模建设等投资都依据客流量来确定。因此,能否准确的预测客流量,对于城市轨道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我国轨道交通建设与客流预测现状
我国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以前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以最早一批轨道上海1987年地铁一号为例,当时在提出的可行性报告中,每年的客流量增长是按照百分比来考虑的,在具体数值上存在很大的争议。不仅如此,除了轨道线路以外,车站设置这些因素都与客流量预测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能根据理想化的思维随意设计。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建设的发展,截至2012年经过国家批准的22个城市的轨道交通规划设计中,要求每一个城市都要对没一条线路进行客流量的预测,目前以四阶段法为主。以重庆市为例,对轨道交通2006-2014近期线网、2012-2020中期线网、远景线网模式进行了充分的研究,结合目前运营现状,依然发现客流预测是关键问题。根据最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要求,轨道交通应建设在商业建筑密度高、人口密度高、对外出行客流量高区域才存在合理性。由此可见,无论城市轨道交通以哪种形式进行建设,客流预测都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目前,我国各大城市地铁规划建设发展速度都非常迅猛,这是城市发展的需要。其中很多大城市提出了加快轨道建设发展。到底需不需要发展轨道交通,依然取决于对客流量的问题。以法国的一个城市为例,原来计划修建地铁,但是根据客流量的预测发现,并不需要进行轨道建设,于是把原来的轨道地铁变成了有轨电车,这样以来不仅满足可乘客的需要,而且降低了造价,节省了城市的财政支出。我国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客观实际的客流预测需要大大加强。
四、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轨道交通总客流量变化大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形成与当地的土地利用、人口规划情况密切相关。而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城市的建筑日新月异,其地理形态和用地的布局结构根据发展的具体要求,经常要进行大规模的调整,导致各种预测年度的城市轨道客流量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一定空间上结构都发生着变化。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用地变化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预测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二)道交通诱增客流量大
当前我国都市区的人口密度高,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土地利用形态处于急剧变化当中。如何将土地利用和公共交通有机地结合起来,提供舒适、便捷的出行条件,吸引更多的人使用公共交通,从而解决交通拥堵,保障都市区的可持续发展,是都市区规划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我国都市区普遍采取了TOD的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模式。在TOD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不仅满足影响区域原有的客流需求,而且由于交通条件的改善还极大地带动了轨道交通沿线地区的房地产快速发展,产生大量的诱增客流需求。如何合理分析这部分诱增客流的产生机理,并准确地予以预测,是进行都市区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三)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形成需要其他交通方式的接驳
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过程中,其特点决定了不是一种“门到门”的发展方式,在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集散中除了轨道交通还有公家、自行车、不步行、私家汽车等等作为接驳方式。当前,我国城市居民在出行的时候大多数是多种出行方式的选择,换句话说是出行者在同一对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存在着多种出行的方式。接驳方式、接驳点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的预测工作得来了很多困难,需要与之匹配的更好的方法。
五、改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侧的建议
(一)充分利用政策来协调、控制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的协调发展
城市规划时要做长久考虑,在做好规划的基础上,要用政策来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使城市尽量按照规划的方向发展。不要在轨道交通建设完成后城市用地发生很大的不利于城市轨道交通吸引客流的变化,否则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修建不但对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会加重财政的负担。城市规划的短期行为和经常变更,将导致城市轨道建设资金的浪费。
(二)建立适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验收体系
我国目前还没有一套专门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验收的完整模型和方法,应该在重点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支撑引导作用、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体系中合理分担交通比例、城市轨道文通对其他交通方式的影响等方面,以“四阶段法”为基础,逐步形成适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一套理论和验收方法。
(三)各城市应逐步建立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系统
在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预测问题上要充分考虑城市特征、地区差异性。各个城市的城市布局不同,人口结构也不尽相同,其就业情况、经济发展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由于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只是单纯依靠已经掌握的资料,通过EMM3软件来进行预测存在片面性,因此,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客流的统计分析,要求有针对性的运用有效的方法,不能按照其它城市的照搬,照搬的方法适合一个城市,并不一定适合所有城市。一个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的预测模型不是一蹴而就的问题,需要多年数据的日积月累,进行长期的调整和运用才能逐步完善和成熟。另外,进行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规划,应该注意从城市的微观到宏观,不断完善交通模型体系,才能有效的提供可靠的预测数据。
(四)努力加强城市交通基础数据调查工作
对于客流量预测中人口数据问题凸显,针对于这样的工作为了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量预测提供科学真实有效的数据,作为基础数据,就要求加强人口、交通数据的调查统计。这项工作具有复杂、长期性的特点,而且前期投入较大,如果数据统计分析工作不完善,那么将大大限制了交通客流预测。改善的最好办法是由政府部门牵头,加大调查力度,每间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大样本调查统计,这样可保证数据有效性、及时性。只有加大政府协调力度,才能真正的确保客流预测准确而真实。
【总结语】
总之,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难度相对较大,因此成为普遍受到关注的问题,其预测结果对于城市轨道的设计和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需要不断总结预测中发现的问题,并探索积极有效的预测方法,提供准确的预测信息,为城市轨道建设提供最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沈丽萍,马莹,高世廉.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析[J]. 城市交通. 2007(03)
篇7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U2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轨道交通建设不仅有效的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实现了城市交通的快速、大体积大运量运输,而且还促进了城市环境的改善,目前我国有很多城市已经建成了和正在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体系,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地铁始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目前我国有10个城市的20多条轨道交通线路完全建成并投入运营阶段,总里程长达500余千米。当前我国还有近20多个城市建设轨道交通。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面貌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步伐迅速壮大,同时对旧城区的改造也在不断进行。但是对于旧城市有各种结构密集的建筑物、市政道路繁多,干扰较大,因此其改建难度也相当大。地铁建设一般都是在地下运行,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我国绝大多数城市在改造旧城市的过程中选择了地下铁道。但地下铁道建设造价十分昂贵,而且建设资金基本上是由地方财政支配,所以我国目前的地下铁道建设均在沿海经济发达的城市中建设。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都有地铁,沈阳地铁始建于2005年11月18日,2009年10月1日通车运行,使沈阳成为东北地区首个拥有地铁的城市,目前通车运营线路有1号线、2号线,运营线路总长度49.8公里,车站总计41座。。
为了解决城市轨道建设的费用问题,在地下铁道建设过程中,必须要进行多渠道融资,而且在技术上要顾全大局。面对不同经济区域、以及不同区段采取相应的轨道建设途径,也减缓了财政上的压力。在北京市,建筑物密度较大的旧城市地区以地下铁道的方式运行,在市郊以及市郊连接的区段,采取城市轻轨或者高架铁道的方式来建设地下铁道。如今,上海已经建成了地铁一号线以及地铁二号线。国内地铁国产化水平最高的南京地铁南北线一期工程沿主城区中轴线建设,是平均造价最低的工程项目。该地铁线路全长20.1千米,每日客流量约为47.3万人,占南京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的1/5。
二、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趋势
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系统化
为促进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的发展,我国政府采取了项目立项审批政策,从政策上控制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规划程序。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综合交通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要前提,这不仅有利于交通发展的整合和综合利用,而且还可以充分挖掘城市轨道建设在城市国道中的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一个地下与地上统一的城市规划交通发展模式。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地面公交之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关换乘的一系列问题,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乘客的旅行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因此城市规划必须从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上进行综合规划与设计,应该仔细考虑地上与地下、高速与低速、长途与短途旅车等一系列交通方式的换乘。在我国,乘客换乘不方便是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存在最为严重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形成统一规划和设计方案。
2、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区域延伸化
城市轨道交通在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结构体系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市域城市轨道交通。市域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是站与站之间的间距相对很大,主要采用公交化运营模式。市域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多样化的线路敷设方式,其系统技术与设备标准相对较低。如今,我国国内的许多城市在建设中心区域城市轨道交通的时候,主要开展市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编制,还有一些城市已经开展了市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方案。
三、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议
1、合理规划,确定合适的轨道规模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十分迅速,很多城市都在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可是只有在合理的轨道交通规模下,轨道交通才能在城市交通中发挥其优势。因此,在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中需要确定合理的轨道交通规模,具体要根据城市人口规模、城市交通特性来确定。
在规划过程中,还要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和道路交通在空间上的相互作用,进行轨道交通需求分析,实现轨道空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2、优化轨道换乘
换乘不便,交通可达性差,只能实现“站到站”服务,不能实现“门到门”服务,是城市轨道交通最明显的缺点,也是轨道研究人员的研究重点。
解决换乘不便的问题,要从根本的规划阶段着手。同时不能孤立考虑,因为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的地面公共交通不存在相互竞争关系,而是构成城市交通网络的统一体。修建公共交通换乘一体化的枢纽站点,构建以人为本、高效、集约型的城市交通系统网络体系。
(1)立体化布局。将轨道交通站台置于铁路站台下面,必要时也可将铁路站台引入地下,使轨道交通与铁路形成立体换乘,大大缩短主要换乘流线距离。
(2)综合利用换乘空间。城市交通与铁路客流集散空间共用,大大减少了旅客进出站的绕行距离。
(3)出入口及换乘通道众多而分散。通过多设入口及换乘通道,避免客流过于集中。
3、提高轨道服务水平
在轨道运营方面,提倡以人为本,关注弱势群体。可在地铁列车上设置残疾人轮椅渡板及盲道,保证盲人方便搭乘轨道。同时应该考虑票价的合理性,对弱势群体要实行一定优惠政策。
营造一个轻松的运营环境。例如安装地铁电视,广州地铁已于2006年6月开始实行。乘客可以边等车,边欣赏精彩的地铁电视。乘客不仅可以看到列车报站,还可以看到疏导、换乘等一系列公共站务信息。保证手机上网信号的覆盖,使各种移动设备正常使用。
4、提高轨道运营安全性
(1)强化安全检查,针对安全标准较低的情况,请评价机构对车辆、信号系统、机电系统、线路设备进行安全评价,提出整改实施方案。
(2)强化安全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安全培训,提高人员安全素质是防止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同时通过报刊、广告、知识竞赛、宣传栏、电视等各种形式对乘客进行安全教育。
(3)预防为主,建立应急管理体系。各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部门和运营企业要统一协调,分工协作,建立一个反应快、保障有力的地铁运营应急抢险救援机制。
5、减少轨道环境污染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工程特点,其产生的环境影响问题如大气污染、振动、噪声、电磁干扰等诸多方面,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轨道交通的环境问题已是世界各国城市轨道交通普遍存在的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解决环境问题,要首先对轨道交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找出环境污染的根源,确定解决环境污染的具体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调整相关线路。对受到轨道影响严重且涉及的人群较多的敏感地区,则应调整线路。
(2)对轨道交通造成的大气污染、振动污染、噪声污染、电磁干扰等诸多方面,要在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分别采取不同的措施。
(3)在新建轨道工程中,要把环境影响因素放在轨道建设规划的重要位置。
四、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有利于改善交通坏境,解决居民出行问题,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城市经济区的形成,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改善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措施,必须把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并入规划当中来,并且建设成一种安全、可靠、便捷、节能以及低维护的新型城市轨道交通方式。
参考文献
[1]林世生.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衔接规划研究初探[J].地铁科技,2006(3)
[2]何静.人性化运营理念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运用[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6年28卷10期
篇8
关键字: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对策
1.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
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1965―1976年建设了北京地铁一期工程(54km)开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的大力推进,城市客运量大幅增长,在一些特大城市,单纯采用常规公共交通系统已不能适应我国城市发展的实际需求,运输效率更高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1999年以后,国家先后审批了深圳、上海、广州、重庆、武汉等10个城市的轨道交通项目开工建设,并投入40亿元国债资金予以支持,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在内,全国已建和在建轨道交通项目的城市有10个,新申请立项准备建设的城市有8个,建设速度大大超过前30年。中国工程院院士、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教授指出:“目前,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已达1000多公里。预计到2016年,在建轨道交通的城市将近30个,运营里程将突破2400公里,总投资近1万亿元”。“未来我国的城市圈将逐渐形成城市中心区采用地铁、轻轨,城区与郊区及卫星城间采用市域铁路,即‘内轨外铁’布局模式,构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基本骨架”。
2. 城市轨道交通面临的问题
目前,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较晚,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仍比较缺乏,我国当前城市轨道交通面临着诸多问题。
2.1 投资和运营成本巨大, 融资方式较为单一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建设规模大、技术要求高、项目投资大及建设周期长的特点。一个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一般有百余公里至数百公里 ,每公里造价达3~4亿元人民币,涉及现代土木工程、机电设备工程的许多高新技术领域,单线建设周期要4~5年,线网建设一般要30~50年。巨额的前期投入往往给当地政府带来过大的财政负担。
运营过程收支难以平衡,投资回收慢,贷款压力大。目前世界上除香港地铁外,绝大多数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亏损需靠政府财政补贴。以北京为例,由于实行地铁月票及相关的福利政策,市政府每年需拿出上亿元资金对地铁公司进行补贴。在我国,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的融资方式是“政府出资+贷款”的模式,基本是政府以注册资金的形式投资,沿线各区以建设项目的动拆迁工程折算出资,资金缺口以银行贷款解决。这种资金筹措方式限于政府财政的能力。除上海的地铁1号线、2号线以外,项目公司的资本结构中股权资金和债务资金的比例一般为4∶6,如上海地铁1号线北延伸项目、M7线项目,实际资产负债率达60%以上。这一资本结构形成我国现有城市轨道交通高负债经营的基本特点。
2.2 客流预测结果与实际运营客流量误差偏大
客流预测的可信度是困扰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的一大难题,人们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偏见也大都源于客流预测结果与实际客流偏差较大的现实。我国早期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采用客流转移法,现在普遍采用“四阶段法”,但每个城市对于“四阶段法”的理解不同,按照该方法建立的出行生成、出行分布、方式划分模型都有一定的不同。其中,交通分配模型大部分采用国外的~些参数,与我国城市的发展状态和交通出行特征具有较大的不同,造成了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结果与现实相差较大。如2010 年的客流预测表明,广州新城和黄阁以北的早高峰区间客流断面不大,均在每小时9000人次以下,说明沿线客流增长仍需要一定时间培育,否则会有客流少、运营效益不佳的风险。没有客流会造成资源浪费,有客流而缺少运营车辆,同样也是一种资源浪费。许多城市的地铁站十分拥挤,尤其是在上下班的高峰时段,其主要原因是缺少足够的运营车辆,致使行车间隔时间过长。
2.3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和土地利用的不协调
土地利用和交通是一个互动的单向循环系统,城市轨道交通对此体现得更加明确。城市轨道交通的“诞生”刺激沿线土地的高密度开发,而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输能力和站点分布特征的不同又影响土地开发的强度和利用模式。事实上,以往由于对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的关系规律缺乏认识,未能很好地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和土地利用的良性发展,有的线路为降低造价,选择了城市部分原有国铁线路,但沿线用地性质多为工厂,保证不了充足的客流,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
3. 加快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建议
3.1 积极探讨多渠道和多元化投融资方式
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可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一是建立专项基金,喂轨道交通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二是制定法规,适当扩大外资渠道,可以利用项目融资、融资租赁、资产融资等各种方式进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三是积极鼓励项目业主多渠道筹资,项目业主应有较强的融资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条件下,通过股票、债券等融资手段也是可以筹措资金的。。同时,利用沿线权益增加资金来源,如对轨道交通项目沿线土地进行综合开发和经营,通过土地升值以获得一定的利润。另外,通过招标转让地铁站等市政设施发展权,可以将项目的重要工程如车站等设施交由发展商建设;用拍卖站名、地名等方式也可以募集海内外的资金;沿线广告也有不少的收入,等等。
3.2 寻求适合城市特征的客流预测方法
客流预测的本质是把握城市的出行特征,每个城市的出行特征各不相同。这个特征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出行模式,在一定的历史、经济和社会环境下,城市的出行特征也会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寻求适合我国城市特征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方法,就是要寻求我国不同城市内在的出行特征;把握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成长的规律及影响因素;强化对出行链方式及个体出行特征的预测分析;加强基础数据的收集,建立不同城市的交通数据库;针对不同城市类型,建立预测模型并开发预测软件系统。
3.3 深化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的互动
应挖掘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用地的深层规律,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形态对城市用地的影响、线路及车站周边的用地开发模式及规模、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对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在进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时,不仅要考虑其交通功能的实现,也应注重其作为城市重要的功能建筑和节点的考虑,强化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的规划控制及综合开发利用。
4. 结论
总之,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还是一项新兴事业,在其建设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笔者在研究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几个问题,提出加快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发展的几个建议如拓宽融资渠道,寻求合适的客流预测方法及深化城市轨道与土地的互动等。希望能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起到一点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董焰,单连龙.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未来十年发展趋势及政策导向[ J ].城市轨道交通研 究,2004 (3) :6
篇9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可持续发展;特点;措施
因为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和系统非常复杂,所以就需要依赖岩土工程勘察为交通建设提供合理和科学的依据。国际通行的工程勘察通常只进行问题的发现而不实际处理和操作,所以为了避免这种传统观念和方法限制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的发展,迎合当前阶段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的要求,就需要从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的特点出发,分析其工程,地质和环境具体特点表现,并能根据出现风险的特点进行控制措施的实行,为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执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1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特点分析
1.1由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决定的特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不仅包括其系统工程,还有线路工程,建筑工程,地下工程等,每个工程内还包括更复杂的结构和内容,由此可见结构类型多和施工方法复杂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点。一方面,不同的结构类型涉及的工程地质问题不同,勘察的重点也有所区别,就比如地下工程需要地下水位和围岩分层的数据,而地上建筑则要计算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计算参数。另一方面,除了施工三大法明挖法,矿山法和盾构法,还有一些辅修的施工方法,操作和组合起来就变得非常复杂。1.2由城市轨道交通地质决定的特点第一,线路地质表现为穿越地质单元多和穿越不良地质多,不仅需要了解好各地质单元的物理参数做好准备,还要注意对断裂带,沉降区,地裂峰和岩溶区等的规模,发育程度和分布状况进行及时了解和处理,避免损失和伤害。第二,城市地质是由自然条件和人的活动共同影响的,在实际勘察中情况多变,需要多种方法共同综合采用进行分析和判断,必要时要进行专项勘察减少失误和减小误差。1.3由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决定的特点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的环境特点是由城市环境的特点,一般涉及建筑物密度大,地下建筑比较多,地下管线多和事故敏感度高等方面。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不仅要关注工程本身的安全性,还要对周边环境进行了解和分析。正是由于其本身是浅埋精密岩土工程,在对人和周边环境产生影响的同时,这些外在条件也会给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带来困难和风险。
2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风险及控制措施
正是因为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中独特的特点,相关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既能利用这些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措施实施,但也会因此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和无法应对的风险。2.1风险特点经过了解和研究,最常见和易发的风险主要包括:首先是对地上和地下管线造成了损害,工程和环境的复杂为此种风险的出现提供了可乘之机;其次,在盾构法中,钻孔封闭不达标导致漏浆,承压水上升,地表水渗透等问题,使得居民的住房和行车安全受到威胁;最后,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如果不达标,对施工人员和居民都会留下安全隐患,这其实是由其系统和结构复杂性决定的。2.2控制措施为了减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避免带来的损失,就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比如建立健全完整的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体系,制定应急预案等,都是基本和关键的发展要求;另外,在人员正式进入工作之前,对其进行相关教育和培训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工作人员对于风险的防范意识和提高解决风险的能力,保证自身和居民的安全。
3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已有的研究和切实的经验,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的可持续发展已经走了良好的理论基础,需要相关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索。由于可持续发展主要涉及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两个部分,在进行研究和尝试时就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不断地调整和改进后得出切实可靠的结论,为可持续发展在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实现做好铺垫。除此之外,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还可以与当前阶段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结合和应用,比如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既可以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提供资源,又能为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贡献出一份力量。3.1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因为工程地域的水文地质特性和岩土的热物性的限制,许多资源和能源的利用都非常有限,还出现了浪费和污染的现象,不仅不利于能源的完全利用,还产生了附加污染环境的消极影响,所以开发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呼声越来越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相符合,就需要相关研究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注重这两方面的结合和应用。3.2自然资源的保护在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中应用到了地下水等自然资源,随着人们的不断使用和消耗已经出现了危机,使得自然资源保护的话题引发热议。许多有效的策略和措施如降低使用成本,反复利用自然资源,强制性法规的实施等都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进行研究,在不断尝试和调整中寻找到最适合现阶段可持续发展工作推进和实行的措施,引导当前社会的各个方面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总之,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自身的系统性,结构的复杂性,工法的多样性和环境的严格性,使得相关工程实施需要提前熟悉和了解线路特征和环境特点,所以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就是必要的,才能在实际工作和操作中针对不同的地质单元,结构形式和施工方法解决很多工程勘察问题。对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可持续发展的讨论不仅促进了当前问题的处理和解决,还为交通设施和可持续发展未来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章中良.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的特点分析[J].科学家,2016,4(4):54+56.
[2]张俊.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的特点[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0):2358.
篇10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城市规划互动关系
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指的是将城市的土地结合经济以及社会的发展现状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空间上的合理布局,在规划进行的具体步骤上可以分为规划设计和具体实施的阶段。城市规划包括了诸如工程系统规划以及城市道路轨道规划等许多方面的内容。现阶段城市人口密度较大,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高,在这种情况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因为具有建设周期长、耗资巨大、对民众出行影响大等特点,在规划和施工上和其它城市建设项目有很大的差异。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首先需要政府作为强有力的开发主体来做主导,此外一些新开通道路的规划还可能一定程度影响城市的整体规划。鉴于此,可以说城市规划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之间存在着即互相促进也互相制约的互动关系。
1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方针
1.1综合效益最大原则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子系统,以方便、快捷的特点承担了城市交通运量的三分之一的运输任务,对居民的出行有着很大的便利作用。又因为轨道交通的建设成本非常高,也因此,对待轨道交通的建设,不但要充分考虑建设成本与营运收入之间的关系,还要尽可能研究其可延伸利益的关系,力争去做到轨道建设对城市经济影响的最大化。通盘去考虑轨道建设规划对城市经济、空间结构以及其他交通设施的促进作用。
1.2与城市特征相协调原则
城市是人类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它的发展是伴随着人类的社会进步一点点成长起来,城市的形成与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发展动力甚至是当时决策者的推崇都牢不可分,发展时间和条件等因素的不同,也造成了不同城市间不同的城市格局。不同城市格局上的差异,也造成了城市对交通需求形式上的不同。正因为这样,轨道交通规划者一定要把握好这些不同点,根据城市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规划出和当地实际需求相符合的城市轨道交通体系,在满足居民出行的同时,也与城市的发展远景相协调。
1.3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远景规划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一定要有全局观和前瞻性,将轨道交通规划和城市未来的发展紧密结合,使得轨道交通既可以满足日常市民的需求,还可以成为未来城市发展新的动力源泉,对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的方式都能起到很大的优化作用。对原有轨道交通基础上继续建设的城市,在进行新的规划时,一是要尊重原有的规划理念,更要结合目前的发展实际进行下一步延伸性规划。
1.4交通规划对城市建设的引导作用
城市交通规划与城市的未来土地开发之间有着互相依存与发展的关系,交通规划旨在发现规划中交通和城市土地之间相互依存以及互相作用的关联,对城市土地资源进一步的整合促进了交通的发展,反之对交通的需求量多与少也受城市发展布局所影响,同时也被城市现有道路的运载能力所决定,此外,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也决定了城市的开发的力度和对交通新的需求。大量实践也表明,轨道交通和城市土地的需求也一直呈现着互相作用的状态,轨道交通线的延伸,带来了城市新一轮的土地规划,人口的增多,又促进了新的轨道交通规划。用城市交通规划来积极引导城市的发展,使得城市土地的开发力度和城市交通体系运载能力相适应,从而实现城市交通体系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的互动关系
2.1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体系
总体来看,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由:法规约束、运作过程和体系构置三部分构成。目前时期,我国的法律体系还未完全完善,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方面缺乏相关的法律条文,但由地方政府的相关法规、技术标准以及一些行业自律规定构成了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法律约束条文。城市轨道交通的运作过程包含了前期的轨道建设以及后期的管理,这是一个不可逆过程,一旦建成,后续就只考虑对已建成项目的运营和维护。体系构置部分囊括了城市轨道交通的远景规划以及项目规划两部分,前者对未来宏观方向进行把握,后者侧重了规划中遇到的具体问题。
2.2城市规划的发展趋势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随着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环境保护以及历史建筑维护之间的联系也日益紧密。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每一座大型城市都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对文化遗产、古建筑的保护是城市发展中不可忽略的问题,而且这些历史文化遗迹大多数处在城市核心区域,出于保护的需要,周围的街道无法进行拓宽,此时,采用轨道交通系统可以有效化解这一难题。此外,轨道交通系统对能源消耗较低、运输规模大、效率高,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符合当下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理念。由此不难看出,随着城市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之间一定会出现良性的互动局面。
2.3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所体现的主要内容是在某个特定时期内有关城市发展目标、发展性质、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土地规划及其它有关事项的整体部署和落实。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属于城市交通规划的一部分,应立足于城市整体规划的视觉来判断轨道交通规划对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它们二者间的良性互动在其他城市基础设施与城市发展的综合统筹中也有所体现。但是这种统筹考虑的方法也有不足,即太过重视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的终期目标,忽视了轨道交通与城市开发之间的差异。即在互动的基础上规划了结果而忽视了实施过程,忽视了过程给结果带来的影响。轨道交通的开发与实施和城市道路等其他重大设施的建设虽然都是城市开发的基础,不过轨道交通建设也具备自身特殊性,因此也不不完全适用以往道路带动城市的思维方式。
3城市设计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及发展
城市设计贯穿于城市规划的整体之内,对整个城市的空间进行整体的统筹,而在城市中心人口密集地带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通过点线的结合,围绕着轨道交通周围建立的建筑物构成了城市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尤其是轨道交通的交叉点,城市的秩序感显得更为明显,由此可以看到,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城市设计相辅相成的互相促进作用。当前时期,我们应关注的是迅速增加的城镇人口以及城市化水平的加剧所带来的诸如住房紧缺、交通拥挤等一系列城市病,城市轨道交通体系建设被许多面临城市病危机的二线城市所推崇,被视作缓解交通巨大压力的良方,建立以公共交通为首选的绿色出行理念以及中心城区高密度的轨道交通站点,提倡居住地点和工作地点短距离的集约化居住理念,在当前大密度人口的城市背景下,具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4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城市总体的前景规划目前联系日益紧密,未来其相互之间的作用也将会更为明显,当下时期还需要处理好城市总体的规划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之间的因尚未完全融合而导致的在规划以及管理中些许矛盾。也有待于学者深入挖掘二者之间差异,不断完善自身规划,使其相互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
参考文献
[1]王治,叶霞飞.国内外典型城市基于轨道交通的“交通引导发展”模式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05).
[2]许炎,王树盛,杨晔.从被动走向互动———交通规划与城市规划发展趋势初探[J].江苏城市规划.2009,(10).
[3]毕湘利.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谈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设计[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8,(12).
- 上一篇:旅游专项规划
- 下一篇:中班健康教育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