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采购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26 11:04: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药采购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药品采购;规范化;管理措施
药品是医院为了保证医疗活动正常开展而储存的必不可少的特殊商品,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也影响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及健康发展。而加强药品的采购管理,规范药品的采购行为,是保证药品质量安全有效的前提。现就医院药品采购的规范化管理作一初步探讨。
一、药品采购管理组织规范化
医院根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药品采购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成立药品采购管理组织,由分管院长负责,成员包括药剂科、纪检、财务科、审计科及临床科室主任等,负责药品采购计划、新药引进、供货公司评价、药品品种、价格,采购合同及付款等环节的审核、监督。制定了新药引进、药品采购、储存、出库、药品调剂及临床科室的药品管理使用工作制度及操作规程。明确各岗位职责、权限,强化各流程的监督和制约,使各项管理制度合法、适用,全面系统,保证药品工作安全有序。
二、采购程序规范化
1、供货方的规范化管理医院根据药品供应情况及医疗需求,按照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制度等有关规定,建立合格供方管理制度、首营企业及首营品种审核制度供货公司的业绩考核制度等,确立药品采购主渠道,合理选择供货方。药剂科将供方的资料汇总整理,上报药品招标采购办公室,对供货方进行选择、评价。评价、选择的准则为:药厂及经销商的生产、经营资质齐全,提供公司的营业执照、生产或经营许可证,GMP或GSP证书,授权委托书、身份证复印件等相关资质证明。对供方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价。所提供药品符合国家标准对供方提供药品的历史情况、质量状况、及其他使用者的经验,自身的顾客满意度水平、发生重大质量问题时的情况等信息进行评价。对供方的履约能力、财务经营状况、价格及售后服务和支持能力如遇有药品近期发生不良反应等情况时供方的应变能力等条件进行评价。经过评价、选择后,确立合格供方,并签订相应的采购合同。建立合格供方档案,药剂科留存备查。建立《合格供方名录》并由院长审批后生效,由药剂科负责合格供方的动态管理,每年对合格供方供货业绩进行评价,将供货不能满足规定要求的,报院长审批后,取消合格供方。根据供货需求及合格供方选择评价方法增补新的合格供方。
2、采购药品规范化
(1)建立药品采购审批制度医院药品采购由药剂科专职采购员进行采购,其他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行使采购权。普通药品的采购授权由药库保管根据各部门申请及库存情况,每周制定采购计划,交采购人员报药剂科主任审核分管院长审批后,根据医院的采购政策进行采购。新药的采购按照《新药引进管理制度》,由临床科室主任根据业务的开展情况填写新药申请表,报药剂科统一汇集整理,报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由药剂科组织采购,临床急需、特殊需要药品由临床科室主任填写急、特需药品申请单,报药剂科主任审核、分管院长审批后采购员方可采购。特殊管理的药品采购,包括麻醉、精神、毒性药品,易制毒药品、疫苗的采购等按照相关管理制度采购。
(2)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保持合理库存药品采购在保证药品及时供应的同时,要加速药品周转率,合理控制库存。降低药品采购成本,提高药品占用资金的使用率。我们探索制定合理的采购模式,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每周制定采购计划,一般按照一月用量采购,对于一些有效期比较短、用量较为波动,采用少购勤购的原则,特需药采购为一次采购量,新药采购根据临床申请少量采购,并做好用药调查,及时与临床科室沟通,掌握新药的临床使用情况。对用量使用正常的新药进入医院药品基本用药目录常规采购。对半年用量很少的新药上报药事管理委员会淘汰使用,不再采购。
三、采购药品帐物管理规范
1、药品验收入库管理对购进药品严格执行入库验收制度,由药库保管员及采购员根据药品随货通行单及发票核对通用名、剂型、规格、批号、批准文号、数量等,特别注意核对效期、数量、产地等,对进口药品保存《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及《进口药品通关单》,对需冷藏的药品检查是否符合运输的标准。对实行批签发的生物制品核对《生物制品批签发合格证》及《生物制品检验报告书》,验收合格后填写相关验收记录,签字确认,交由药品会计入库。
2、规范化药品的出库管理。在药品的出库管理中,要根据各科室的医药使用情况而定,规范药品出库单的填写情况,不容许有错别字,填写正确的日期,在出库数量和金额上采用大写形式,在药品的发放中,要采用近期先出的原则,出库单要一式三联,科室一份,出库管理员和发药人员各一份,保证医药用品出库的规范性,同时也保证了计算机录入中原始数据的客观准确性。
3、做好药品储存的分区处理。在药品的储存管理中,同一种药品要根据生产日期与产地区别摆放,并且明确不同药品的储存方式,如适宜的温度、湿度、养护方式等。对于不同种药品要根据科室和药效来摆放分类,如治疗心脏病的一类药防治的一起,具有消炎功能的防治在一起。在医药的综合管理中,还要区分开不合格区域、进货区、退货区等,每日要根据摆放的形式进行盘点,并与自算计记录系统进行核实。
4、规范药品的采购记录。在药品采购中要根据采购环节和经办人的不同进行信息数据的记录,保证转接过程中的真实性与一致性。其中包括采购初期的购买计划单据、购买的单据、入库单据和出库单据等,在相关科室使用和后期的药品处理中,还要有科室的申请单、不合格处理单、药检单据与价格文件等,从而从药品的各个方面都落实了管理,保证了药品采购信息的完整性。
5、重视医药采购中的审计工作。审计是利用数据进行采购全过程的审核,是监督采购规范化进行了强制性保证,在审计中,工作人员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责任感,对所有的单据进行复核,在签字无误后交给财务科进行下一步的管理。
结语:在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带动中,我国的医疗事业取得了明显的进步,通过对先进设备和医疗药品的使用,保证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在现代化科学管理中,医院除了医疗技术需要得到重视外,还要注重药品采购等管理,通过对管理流程和内容的规范化处理,提高药品的使用安全性,同时也保障了医院的经济利益。在未来的发展中,还需要通过信息化系统的建立,简化工作流程与内容,促进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双重构建,为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高校;采购;规范化
建立在符合外部法律、法规和内部实际情况基础上,能够克服各个环节风险的现代化的高效管理体系,被越来越多的政府、企业、社会机构所认可。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孤立在社会之外,高校采购工作同样需要规范化管理。高校所具有的特殊职能及机构特点,也决定了高校采购管理有别于其他行业,对高校采购特点的分析,查找各个环节中的管理危险点,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借助科技手段和专业人才,将为高校采购管理的规范化创造条件。
1 高校物资采购的特点
高校采购管理具有采购对象特殊、资金来源有限、项目进度受限、专业人员匮乏等特点。客观条件决定了高校的采购管理工作有别于其他行业部门,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这为高校采购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高校采购管理的具体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承担着教学、科研等多重任务,决定了高校的采购管理具有多面性。科研类物资专业性强,多伴有研发设计,竞争范围小,采购范围、采购数量很难形成规模,采购涉及面窄。教学类物资大部分为基础应用,对设备的可靠性、通用性要求很高,采购数量巨大,采购涉及面广。
(2)高校为非盈利部门,主要依靠政府投资、社会共建等渠道获得资金。虽然近些年政府、社会对教育、科研工作的投入不断加大,但高校所能支配的资金有限,如何充分利用有效资金,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将是高校物资采购管理的首要任务。
(3)相对于社会企业,高校行政机构复杂,组织结构层次多,多数高校存在多个管理部门共同参与采购管理,或按照不同职能范围分别进行管理,缺少统一的协调管理部门。物资采购是具有较高技术要求的市场行为,需要具有一定专业背景的专职人员。高校采购管理部门缺乏具有专业背景的人员,而作为设备使用人员的广大教职工,更是缺少采购相关知识。
2 高校物资采购的基本流程
高校物资采购可划分为四个相互衔接、相辅相成的基本阶段。
2.1 计划制订
申请财政性资金之前,需要制订资金执行计划,具体由项目负责方根据部门科研、教学需要,制订相关申请项目执行计划。
在计划制订过程中,由于项目执行计划申报时间集中,多数高校采用先分散后集中申报的方式。项目执行计划集中汇总后,由管理部门审核,形成统一意见后,上报决策层进行最终审议。在高校项目计划制订阶段,需要经过多层审核,但最终的执行计划仍可能存在预算不合理、执行进度不明确等情况。
2.2 资金分配
高校财政性资金有统一的分配规划,一般由统一的部门进行管理,总体负责学校资金分配。具体项目由各院系按照本部门的实际需求进行申报,申请资金支持,经过管理部门申报立项后,确定资金来源及分配比例。
近几年,高校可支配资金迅速增加,相关的机构和机制却没有健全,出现了行政机构复杂,组织结构层次多的问题,多数高校存在多个管理部门共同负责项目的审批立项,缺少统一的协调管理部门,有限的资金不能发挥关键作用。同时,高校对资金使用情况没有相应的跟踪和评价机制,重投入轻使用。多部门管理和申报容易产生管理间隙,影响项目的实施效果。
2.3 采购执行
物资采购阶段为高校采购管理中的重要一环。高校相应采购管理部门根据不同的采购规模,采用不同的采购模式。
目前,大多数高校采用多样的采购方式,具体包括项目执行方自购、项目执行定向采购、管理部门组织校内招标采购、管理部门联合上级管理部门进行校外招标采购。不同的采购方式,需要办理不同的流程,学校的介入方式也不同。采购流程不规范、个别采购项目学校介入不够、采购伴有随意性、不能按照相关规定履行程序等现象普遍存在,可能造成项目执行不受学校控制[2,3]。
2.4 验收建档
物资采购完成后,将涉及物资的验收、建档、保管等一系列后续工作。这个阶段是在按需采购的同时,保证采购的物资得到妥善管理并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的重要环节。
但由于高校采购途径、签订的合同条款不同,设备验收形式、验收办法不同,该阶段的管理方式不尽相同,但都可能存在对验收建档等工作重视不够的问题,使得验收过程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该阶段的监督作用。
3 采购管理的风险节点
高校物资采购管理体系中心,可划分为三个不同部分:项目执行方、采购管理方、校级决策层。三方相互依托、有机结合,共同完成高校的采购管理工作。物资采购管理体系中心在具体工作环节中,都可能出现问题。
3.1 执行方职责范围内的风险节点
执行方作为采购项目的具体操作者,需要全程参与整个采购项目执行过程,出现问题的几率最高。应有相应的配套管理措施,采购管理工作的执行,不能仅靠执行方的道德和自律维系。
(1)计划制订阶段。由于高校采购设备的专业性、特殊性,决定了执行方的计划制订方案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在后续的审核及批复阶段通过的概率比较大。在采购管理方、决策层没有充分介入的前提下,在计划制订过程中,可能存在计划不合理、计划与需要不符等情况,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与此同时,受现行政策规定限制,项目采购计划不能实时变更,这将在项目后续执行过程中产生不良影响,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
(2)资金申请阶段。各执行方在没有统筹规划的背景下,容易导致资金划分不清,形成多个利益小团体。如果执行方根据小团体利益,盲目追求小而全的物资配置,不从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申请经费,很可能出现物资大量闲置的问题,造成在学校范围内的资金重复投入或浪费。
(3)采购执行阶段。如果缺乏严格的制度约束,执行方的权限将被无限放大,出现多种问题。若执行方采购流程不规范,有意无意使采购项目规避学校的监控,仅仅以完成采购项目为目标,将造成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执行方本身对采购工作不够重视或者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在采购项目执行过程中容易受限于供应商,不能掌握主动权;如果执行方不能很好地权衡性价比,将造成资金的浪费;不良社会环境对执行方也会造成影响,容易在采购过程中出现不正当行为,使高校利益受损。
(4)采购项目后期的协议签订、验收、建档等工作是重要的延续,许多工作需要依靠项目执行方开展。采购目的和要求都是通过协议来实现,执行方缺少必要的商务知识和重视程度,都可能造成不利于高校的条款出现,高校的基本利益很难得到保证;按照已签订的协议,购置的物资到校后需要验收,执行方需要保证供应方按照技术要求交付货物的同时,提供物资能够发挥其作用的必要条件。执行方重视不够或不掌握产品的基本参数及性能,将造成验收流于形式,不能及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
3.2 管理方职责范围内的风险节点
管理方作为高校采购工作的管理和间接参与者,需要在全校范围内对采购工作进行管理和规范,具体包括相关管理办法的制度、各种操作流程的规范、协助和服务执行方完成采购项目。管理方将是风险防控工作的基础,出现问题的波及面将是最大的。
(1)采购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规范是管理方的首要任务,不全面的采购管理制度和不合理的操作流程,容易产生管理间隙,严重影响高校采购工作的顺利开展,甚至产生阻碍作用。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高校采购管理无从谈起。
(2)管理方必须面对的问题,是采购项目管理程度和介入方式,由于高校的采购管理具有多面性,科研类物资专业性强,多伴有研发设计,需要一定的专业背景,这造成管理方在采购项目计划的制订、资金分配等阶段的参与问题,过多干涉项目计划的制订,或对项目不能提出可行性建议,都会造成项目计划不合理或执行难度高。同时在资金分配等涉及项目执行方利益的阶段,如果管理方不能从高校利益出发,在全校范围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分配资金,也会间接造成大量资金的浪费。在采购过程中,管理方为执行方提供方便的同时,不能坚守原则,将会放任各种问题的出现。在采购后续工作中,管理方如果不能发挥审核作用,为执行方提供必要的商务支持,高校的基本利益将很难得到保证。
(3)管理方是高校物资采购的组织者,当采购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违规操作甚至违法行为时,需要管理方具有一定的处理能力和秉公办事的决心,这是维护学校利益的最后屏障。
3.3 决策层职责范围内的风险节点
作为高校采购管理的决策层,是整个管理体系和管理思路的缔造者,出现问题将是危害性最大的。决策层的管理思路与本校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匹配度,将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基础,直接影响高校采购管理工作。在具体项目执行过程中,对于执行方和管理方的组织和协调也是决策层的重要任务,高校采购管理工作需要校级决策层具有一定的领导智慧。
4 能够采取的具体措施
加强高校采购规范化管理可以从制度建设、科技手段、人才培养等方面着手[4,5]。
4.1 制度建设
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操作流程是高校采购管理的基础,是采购管理工作的根本。具体措施包括:审批和复议机制、配合和制约机制、绩效和评价机制。
(1)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建立项目计划两级审批和复议制度,由执行方利用自身技术背景并结合实际需求,提出采购项目计划,由学校管理方审核,对于大型、重点项目需要相关领域专家论证后,由校级决策层审核。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对项目计划进行评估,根据执行方的反馈意见,通过管理方对计划进行适当调整,保证设备采购计划的合理性、有效性。
(2)针对采购项目执行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建立执行方和管理方之间相互协作、制约的监督机制,能够有效避免采购问题的出现。加强项目执行方与管理方的协作关系,建立平等协作、相互监督的工作关系,有利于采购工作的顺利开展。简化操作流程,为项目执行提供方便的同时,能够有效消除管理方和执行方之间的隔阂。根据实际情况,推动项目信息公开,打破执行方的封闭式采购环境,由管理方引导执行方进行公开采购,保证学校在采购过程中的优势地位。在采购后期延续工作中,由执行方、管理方、供应方三方共同参与,由管理方为执行方提供必要的商务支持,方便采购协议的签订,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实现三方的相互监督和制约。
(3)建立绩效和评价机制,对项目的计划制定、购置操作、验收维护等进行综合评价,并列入后续项目立项依据,打破以往项目被动执行的状况。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由项目执行方、管理方和决策层共同组织绩效评价,对项目的各项投入产出进行衡量,测算各项目的投入产出比,对于执行顺利的项目给予奖励,提高执行方和管理方的积极性的同时,引入忧患意识,增加违规操作成本。
4.2 科技手段
利用科技手段,可以将采购项目的执行流程化和制度化,方便采购管理减低内耗成本。现在成型的科技管理手段包括:项目的申报和审批系统、采购的管理系统、物资资产管理系统等。项目执行方和管理方都能从烦琐的操作中解脱出来,提高采购管理效率。还可以利用数据收集和分析手段,建立供方数据库、
(下转页)
(上接页)
专家数据库、项目执行数据库等基础数据库,对项目执行情况、专家的技术背景、供方的信用记录等信息进行统计,为后续的采购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4.3 人才培养
完善的制度、先进的管理手段都离不开人的执行,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提高项目执行方及管理方的人员素质,培养具有专业背景同时熟悉商务知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才是提高高校采购管理的关键所在。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管理方进行改革,建立新型的管理模式,通过管理方帮助执行方对现有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成长为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并具有一定的商务知识的管理人才,是高校培养高级采购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利用这些兼职执行方管理人员和管理方全职人员,组建成全校范围的采购管理团队,将多方管理力量整合起来,可有效发挥制度和科技辅助手段的作用,保证高校采购管理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5 结束语
高校物资采购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行业特点,但高校采购工作也应得到重视,并不能只靠管理者的道德和自律来维系。要通过管理制度的完善、科技手段的配合、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构建完整的高校采购管理工作监管体系,将规范、高效有机结合,为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家栋,李士明.高校仪器设备采购特点分析及应对建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1):1-3.
[2] 鞠宝华,王存放.竞争性谈判采购方式在现代医院医疗器械采购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3(2):169-170.
[3] 苏纯娣.创新采购模式 降低采购成本[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2(12):35-36.
篇3
【关键词】精氨酸类药品;采购;使用;新管理模式;建立;应用
精氨酸类药品的采购与使用可以促进医院药品采购与使用事业的发展,因为传统的管理模式流程比较繁琐,而且还有可能会出现不法行为,这会激化患者与医院的矛盾,新管理模式建立与应用之后,可以降低精氨酸类药品的采购成本,同时也能够提高采购效率。本文主要通过对精氨酸类药品采购与使用中新管理模式的建立的必要性的介绍,进而探讨了新管理模式建立与应用措施,仅供参考使用。
1.精氨酸类药品采购与使用中新管理模式的建立的必要性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关系到广大群众的特殊利益,科学地管理药品的采购与使用能有效地维护患者的利益,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因此,要在药品的采购与使用中进行严格的监管,以建立和完善新管理模式,规范药品采购与使用的具体工作流程,遏制与预防医药采购和使用中的不正之风,这样才能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有助于卫生事业的和谐健康发展。
精氨酸类药品虽然并不能专门的治疗某项疾病,但是却可以使伤口尽快的复原、同时促进细胞分裂,另外还可以提高人们的免疫力,也正是因其具备上述这些优势,所以精氨酸类药品一直以来都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但是因为无论多么有效的药物都具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医院或者是药店在采购这类药品时,要多加注意。传统的管理模式缺陷突出,所以使用新管理模式十分必要。
药品采购与使用原本就是医院重要的内容,有效的采购与使用可以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同时对社会也有一定的益处,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医药改革阶段,在这一环境背景下,切实做好精氨酸类药品采购与使用工作的确十分重要,因为这一类药品的采购与使用工作做好之后,完全可以给其他类药品进行借鉴,进而促进整个医院药品采购与使用管理模式的建立。
传统精氨酸类药品在采购时需要通过药剂科,该科室制定相应的计划之后,交给领导,领导审批之后,再向供应商进行购买。但是新模式建立之后,在采购精氨酸类药品就需要利用卫生采购平台,在这一平台之上,通过招标的方式进行采购,供货单位主要是协管公司,这一过程会受到采购中心的监管,这一新管理模式不仅可以省略了很多药品采购环节,同时也能避免传统管理模式的缺陷。同时,新管理模式建立之后,如果需要更换精氨酸类药品,可以通过药事管理委员会来决定,这样可以防止盲目追求高、新等现象,进而保证采购的精氨酸类药品质量优良,成本低廉,这对医院采购成本支出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能够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
新管理模式建立与应用之后,医院以此为参考,推广到药品采购与使用中,在此基础上,医院还需要建立建全药品采购制度,注意相关操作行为,注重精氨酸类药品的采购管理,这就规范临床用药行为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还需要制定公正合理的奖惩制度,只有如此,才能让整个医院的药品采购逐渐的走向正规化,同时也可以防止出现非法促销精氨酸类药品现象,其最大的意义就在于能够推动我国卫生事业的良性发展。
2.新管理模式在精氨酸类药品采购与使用中的建立与应用
新管理模式是在新医改快步前进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能满足新医改对药品的采购与使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使新医改进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应用新管理模式,制定科学和规范的管理制度,能有效避免在药品采购与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的不良现象。针对传统精氨酸类药品采购的管理模式,在精氨酸类药品采购与使用中建立新管理模式,应该从教育宣传力度、精氨酸类药品采购操作程序、相关规章制度和监督管理手段等四个方面进行加强与改进,以促进医院和精氨酸类药品采购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
2.1教育宣传力度方面
要想切实做好教育宣传工作,医院的领导班子要率先带头学习上级有关精氨酸类药品采购管理改革的相关规定,把握关键环节,把责任落实到位,进而规范精氨酸类药品采购行为;其次,要认真组织精氨酸类药品采购中心、药剂科等职能科室进行集中学习和教育,要根据有关制度规定科学的开展学习,将岗位责任制落到实处,让相关职能科室能在采购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规范采购行为;此外,还要积极开展精氨酸类药品采购管理的普及教育,向员工传达上级规定,并明确医院的管理规范和奖惩措施,增强全员落实制度的积极性。
2.2精氨酸类药品采购操作程序方面
要在药品的采购与使用管理工作中,坚持逐级审核报批采购计划,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招标采购和区域联合采购,并依靠上级组织的力量对采购计划加以实施,切实规范精氨酸类药品采购的操作流程,使药品的采购更加规范和透明,进而保证精氨酸类药品采购的质量,减少在精氨酸类药品采购与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现象。
2.3精氨酸类药品采购规章制度方面
在药品的采购与使用中,存在着制度设计落后和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因此,要严格制定并执行医疗设备的审批制度,完善药品的采购计划制度,建立健全货物验收制度,切实推行仓库月盘点制度。同时,采用双管理模式对高值内置耗材科进行管理,并将设备的使用效益纳人质控管理工作中,加快完善精氨酸类药品采购与使用工作中的规章制度,促进精氨酸类药品采购与使用的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最大限度地维护医院和患者利益。
2.4监督管理手段方面
要切实做好药品的采购管理,与有效多样的监管手段密不可分,因此,要充分完善监管机制,采取多种多样的监管手段对医院的药品采购进行立体化的监管。要强化纪检与审计的全程监管,还可以通过设立监督办公室、公开监督电话等方式,鼓励群众积极对在药品的采购、使用以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监督。同时,还要接受社会舆论与大众媒体的监督,及时对在精氨酸类药品采购与使用中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整改,将药品的采购与使用管理工作切实落到实处。
3.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对精氨酸类药品采购与使用中新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应用进行研究十分必要,因为精氨酸类药品的采购与使用是医院药品采购与使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新管理模式在这类药品中应用成功,完全可以推广到其他产品中。这对整个医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也能够促进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张伶俐,李枢.药品采购与使用中新管理模式的建立与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01).
[2]崔敏.提高医院药品物资采购管理水平的四项措施[J].实用医药杂志,2010(03).
篇4
摘要:医药企业的内控体系要以“风险防范和有效监管”为目标,从财务信息方面和企业资产安全方面来降低医药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来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在的医药企业所面临的风险问题,提出一些较好的、能够有效提高医药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建议,以便我国的医药企业可以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医药企业;内部控制;措施;体系构建
一、医药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分析
(1)经营性风险
当前,我国医药企业发展的主体仍然是各个医院,这些医院的药品采购基本上占据了大半江山,其中又以公立医院居多。真正通过药品零售企业销售的药品仅仅占到一小部分。这就使得医药企业面临着新的业务经营风险,因为医疗需求日益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主要是医药分开,使得药品零售企业在零售市场上的占比大幅增加,药业企业的竞争逐渐的加剧,从而引发一些市场环境下的医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市场竞争必然具有风险的。
(2)市场性风险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又不够成熟,这个也就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医药企业的发展,最终使得我国的医药企业面临着结构性调整和周期性调整的巨大压力。目前,我国不少城市的药价还是普遍的偏高,同时我国现在实行的农村合作医疗市场有着明显的不确定性,这些都为医药企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上的种种现实情况都使我国的医药企业面临着更多的不可预知的风险,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3)环境和法律类风险
医药企业承载着人道主义的责任,它所面临的环境和法律风险就更多。环境的变化和法律政策的改变都可能会对医药企业产生严重的后果。新版GSP 质量管理制度对医药企业带来很大影响,新制度要求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温湿度自动监测系统、冷链储存运输等规定,企业的经营成本肯定会上升,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企业如果通不过新版GSP 认证,将会面临停业的危险。除此之外,突发的公共卫生危机也会增大医药企业的运营风险。而这些都是现在的医药企业无法预知的。
(4)财务性风险
企业需要正常的运转,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运转,主要有正常运作、生产的资金和经营销售资金,其中经营销售的资金可以转入生产资金中。但是,随着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医药企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每年都有不少企业面临亏损倒闭。并且面临的融资困难加大,融资的成本有所提高,偿债的风险也就随之提高,从而使得整个医药企业的运作成本提高且不够稳定,这种财务风险就随之产生。
(5)声誉风险
对医药企业来说,面临最大的声誉风险即产品质量问题。医药企业由于产品的特殊性,往往当产品出现问题时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声誉风险。
二、医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具体途径
(1)建立健全医药企业内部治理结构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在进行着改革。在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下,医药企业也应该适应市场化发展的具体要求,真正实现医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企业组织结构,有效的把内部控制、公司治理和风险控制结合起来。我国现在不少医药企业都是“内部人控制”的经营模式,内部人就可以决定企业走向,这样还不能很好的让企业规避风险,相反的可能会降低企业在面对风险的反应能力。医药企业应该限制控股股东的权利,完善股东大会机制,协调好利益者之间的关系,完善信息纰漏制度,以确立严谨的内控体制,为医药企业提供实时的、准确的信息,以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提高医药企业的竞争力。
(2)强化医药企业风险评估和管理工作
风险管理制度的前提就是做好企业的风险评估的工作。要想很到位的做好这个工作,就需要收集实时的信息,根据信息的走势,迅速的做出相应的对策,以减少或者避免医药企业的损失。所以,风险管理的工作是基于风险评估之上的,只有把相应的风险评估做好了,才会有相应的对策,才会规避可能的风险。医药企业的风险评估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困难的工作,主要就是医药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是来自多个方面的,主要针对风险管理工作,减少企业的损失,防患于未然。
(3)完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人力的管理
风险管理是医药企业内控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医药企业内控体系的核心。因此,企业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要求应是所有人员一定要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比如《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法》等,同时结合自己企业的情况,建立财务核算体系,强化预算管理,发挥预算的预知性能,实施资金活动控制,加强资产管理,规避有可能的风险。医药企业体制的改革需要大量的人才,对人才的发掘、聘用应该引起医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重视。医药企业要积极开发人力资源,培养有能力的人才,同时也要注重团队意识的培养,注重医药企业内部员工的团结合作,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这样更容易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在面对可能的风险时有更加坚强的决心。医药企业需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样企业的运作就会顺畅,工作效率也会提高,最终对风险的预判就会更准确,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医药企业的发展。
(4)实施严格的采购管理体系
建立供应商档案,收集市场信息,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变化,积极为公司引进新品种。认真审核供货单位和销售人员的法定资格,考察供货单位的质量保证能力和合同履行能力;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认真审核供货单位和销售人员的法定资格,考察供货单位的质量保证能力和合同履行能力。严禁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原材料;并且在采购管理体系中建立起岗位牵制制度,避免采购权利过于集中在某人或某部门手中,以防出现徇私舞弊现象,有条件者,可以通过招标进行药品原材料采购,并设置一定的资质门槛。
三、结语
医药企业承载着人道主义的责任,关系到人类社会的正常发展,同时医药企业也是风险较高的行业之一。因此,我们必须构建一套完整的、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来规避可能的风险,减少企业的损失。医药企业应该做好信息采集、流程控制、管理控制、信息分析的工作,最后来进行风险评估,增强企业对不良因素的抵抗力,最终让医药企业不仅可以发挥其应有的社会责任,而且可以为人类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造福社会,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陈镜西.财务管理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加强内部控制[J].现代审计与会计,2010(5).
[2]熊汉兰.浅论企业内部控制[J].企业导报,2009(2):77.
篇5
【摘要】药房是医院面对患者的重要窗口,药剂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发生药品差错的危害性,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自觉性,树立对患者的高度的责任心和培养自身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所以,加强药房的管理,提高药学服务水平,防止药品差错事故发生,使患者在较短时间里得到最佳的药学服务。本文现就目前的药房管理工作中经常能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医院;摆药;质量管理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加快发展,“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已成为市民的共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开展药学服务和加强药房规范化管理,对提高临床用药的疗效和保障用药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药房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
1.1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具有可操作性、能保证药品质量的管理制度。如岗位质量责任制,药品购进、验收、储存、保管、养护制度,处方调配管理制度,拆零药品管理规定,特殊药品购进、储存、保管和销售管理制度,近效期药品、不合格药品及退货药品管理制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等。
1.2 药品质量管理
1.2.1 药品的采购管理:药品必须从正规渠道(有资质的医药公司和药厂)采购,验收时必须查对产地、批准文号、规格、批号、有效期等;进口药品还要核对进口注册证及检验报告单。
1.2.2 药品的领取管理:药品领取时必须进行质量检查,同时要双人核对。按照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申领的品种、产地、规格、数量、批号进行出库,过期、失效药品不得出库,并按有关规定及时申请待处理。近效期药品应及时以通知形式告知医师尽快使用。
1.3 药房的人员管理: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医药市场的竞争要求药师不仅具有药学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医学、护理学等相关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药学服务由传统的保障供应型转向患者提供负责任的转变。
2 社区卫生服务站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药学专业人员匮乏:不少社区药房缺乏高素质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一般是由护士代管发要,工作人员缺乏基本的药品鉴别常识及管理意识。有些药房工作人员药学知识贫乏,业务不熟练,缺乏工作经验,对病人的询问回答不得要领,不能满足病人的要求,甚至会引起病人的不满。
2.2 药物储存环境的硬件设施不足:社区卫生服务站普遍存在药房、药库面积狭小,有的单位地架没有,药品随意堆放,虽然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配备了冰箱,但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没有空调,无避光、降温、除湿设备。这样不能做到按照药品的储存条件来保管药品,容易出现药品受潮、霉变等质量问题。
2.3 药房管理制度有待健全:有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药房药品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药房药品陈列混乱,内服药与外用药、易串味药品未按要求严格分柜摆放。
3 应对策略
3.1 提高人员素质:药房工作人员的素质对于提高药房工作尤为关键。首先,要加强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医风医德,牢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得到患者的信任和理解,才能融洽同患者的关系。同时,也要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工作人员不仅要具有扎实的药学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医学、护理学等相关知识,采集药品信息,及时与医师沟通,提供合理用药指导。药房工作人员应重视继续教育的培训,采用多层次多渠道的在职学习以提高和更新专业知识,药房也可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开展一些专题讲座来提高药房人员的整体水平,使药师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3.2 提高硬件水平:国家应加大经费投入,改善门诊药房环境和设施,确保药房规范整洁,国家应配备保证药品质量的温湿度调控设备,杜绝药品因环境的影响而发生质量问题,同时根据实际需要增加药房面积,增添药柜、冰箱等必要设施。
3.3 完善规章制度:社区药房直接面对患者,只有严格按照收方、审方、调配、复核、发药等程序执行,才能保证整个药品调配工作的质量。对从事发药的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品和管理条例》和《处方管理办法》的有关内容,特别是针对社区药房的特点,重点学习社区药房的药品管理要点,如药品保管制度、储存制度、有效期管理和处方调剂程序等。药房各项制度的完善是用药安全的根本保证。建立适合社区实际工作条件、可执行的完善的制度和规范服务条例,这是防止差错的有效措施;以制度来规范发药行为,确保用药安全。
3.4 运用信息化管理: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日益普及,药房信息化也日趋成熟。药品微机网络化管理可实现对药品从购进到发出之间的各个环节的管理的动态可调控性,可了解采购量、库存量、使用量(临床处方量)的关系,避免了临床急用药品和药房供应不足的问题,为社区合理用药与药品购销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数据。同时对每种药品的实际库存、电脑库存进行统计,可以在微机上设定每种药品的最低库存警戒,做到及时提醒,保证临床用药。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防止医院药品差错的发生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这需要医院和药剂人员共同努力来完成,通过制定和完善各项措施,不断提高药房的工作质量,调动药剂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降低药品差错的发生率。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强化药房工作的安全防范措施以来,社区药房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增强医疗安全意识,对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高效性和配伍合理性起到重要作用,使患者得到更优质的用药服务,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使病人的投诉率明显下降,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满意率。但是,社区药房的健康发展任重而道远,还需要我们共同不懈地努力和探索,使社区药房安全管理得到不断完善,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国庆,赵亮,李捷玮,王彬,龚纯贵. 中心摆药室单剂量调配制的设计研究[J]. 药学实践杂志, 2005,(02).
[2] 沈利君,周建设,来谊. 中心摆药对药品质量的影响[J]. 医药导报, 2005,(06).
[3] 徐学君,徐德琴,邹若飞,邓平,凌萍,何薇,杨春香. 我院住院部调剂室的药品管理与药学服务的开展[J]. 安徽医药, 2005,(06).
篇6
摘要:原料采购是制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首要环节,购环节对于控制制药企业的成本和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制药企业的采购过程中存在许多风险增加了制药企业的采购成本,阻碍了企业的整体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制药企业采购内控,充分发挥其降本增效的作用,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 :制药企业;采购内控;降本增效
有资料显示,制药企业的产品构成中,采购的原料占运营总成本的比重随行业的不同而不同,大约在40%-80%之间,平均水平在55%以上。像生物发酵行业临近于平均水平。从这个比例可以看出,采购成本是企业成本控制中的核心。因此,加强采购内控有助于保证原材料的质量,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资本利用率和企业的生产效率。
一、制药企业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药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加剧了市场竞争,在原材料采购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也不断增加,原材料市场变化趋势的预测难度也越来越大,如生物发酵行业,产品生产所需主要原材料为农副产品,市场定价变化起伏较大,这加大了制药企业原材料采购过程中的风险。
1.制药企业的采购计划不合理。制药企业对市场形势的评估和把握不到位,导致市场预测也不准确,采购计划制定不合理,造成企业药品库存积压或短缺,从而导致资源浪费或生产停滞,药品的销售和预期也相差比较大,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消极影响。
2.采购环节的工作不到位。制药企业对原材料的供应商和相关数据资料的记录不完整,导致材料质量控制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影响了后期产品的质量。其次,企业采购环节的操作也不合规,如备案不合规等,影响药品质量,使得公司被外部监管机构处罚。
3.招标工作落实不到位。在材料采购的过程中必须及时进行材料供应商招标,以最合理的价格购买最优化的产品。但在实际招标工作中,某些工作人员不遵守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加上监管也不到位,市场的舞弊现象十分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成本投入。
4.供应商管理不善。制药企业在购买药品的原材料时,受供应商的影响最大。在药品被供应商垄断时,企业几乎失去自主选择的权利,供应商主导价格,增加了企业药品材料的购买成本。
5.采购相关会计处理存在问题。会计人员在进行资金核算的过程中,受到工作流程不规范和工作人员能力的影响,资金流向和材料信息不真实、不完整,财务报表错报、漏报,导致制药企业资产损失。
二、采购内控对于制药企业降本增效的作用
1.采购内控有助于规范采购流程
采购内控能够约束采购过程中不公平的现象,从而降低制药企业的采购成本。规范采购流程使采购人员进行规范性操作,促使员工正确做好原材料价格和质量的信息记录,并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和材料质量的监控工作。工作人员通过对采购内部控制工作的各项内容进行监管,能够有效提高制药企业的工作效率,避免工作周转过慢对采购业务开展产生不利影响。
2.采购内控有助于加强财务监管
采购内控能够加强制药企业对于公司财务工作的监管,保证成本信息得到正确、及时地登记,为之后财务评估和总结工作提供资料。制药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离不开准确的信息数据的支持,且制药企业的原材料费用在企业生产总成本中占据了很大的份额,所以对于制药企业来说加强采购内控以降低生产成本十分关键。企业在进行材料价格比对和选择供应商时,要以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制定好的市场方案为依据,最大限度降低采购风险,降低企业购买成本。
3.采购内控有助于全面了解企业经营战略
要做好采购内控工作,必须较为全面地了解企业的内部库存和经营战略,信息化管理是首选,可减少由于库存堆积导致的生产紧缩,或者库存过剩导致资源浪费。采购内控也有助于原材料购买计划的调整和招标工作的展开,根据供应商的情况和企业药品研发方向来购买原材料,促进企业的整体发展。
三、加强制药企业采购内控的建议1.建立采购管理内控制度
制药企业的采购内控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建立健全采购预算制度;2)建立供应商评估和审批系统,选择和企业生产经营战略相适应的供应商;3)以制药企业的生产情况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4)建立采购意向、合同、协议、订单全程审批制度;5)对供应商进行财务主导的询价,对采购定价过程制定严格价格控制制度;6)财务部门根据订单价格针对应付账款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7)聘用采购人员前要对其价格品质进行测试,入职后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制定道德建设制度。
2.采购管理精细化
精细化成本管理,要注重挖掘采购价值链的功能,把原材料的采购纳入制药企业工作重点。首先,要控制和强化原辅料价格管理,进行价格管理要遵守性价最优和总成本最低的理念,发挥集中采购的优势,实现原料采购的科学化、合理化。其次,加强和规范采购和付款内控风险会计监督机制。促进采购和付款行为的规范化,对其中的关键环节加强控制力度,防范采购和付款的过程中出现差错或者舞弊现象。
3.做好采购预算工作
采购预算工作是采购内控制度的重点,它有助于严格控制采购的成本,减少业务费的支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可以针对不同的原料采取不同的采购战略,这要求把握材料的市场价格和价格的变化趋势。
4.改善供应链管理
在供应链环境下,首先必须制定一系列具有可行性的制度规范原料采购,如确定采购的范围和方式。其次要注重和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扩大合作范围。原材料库存管理也是供应链中的重要环节,对采购效率和效果起决定性作用,可建立信息化系统实现管理的科学高效。
采购环节作为企业供应链上的重要环节,不仅要保障药品的正常供应,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还要尽可能尽可能降低采购成本,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这需要企业建立完善采购内控制度,精细化采购管理,做好采购预算工作,以加强企业采购内控,降低制药企业的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于绍东,汤澍.采购内控在制药企业降本增效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
[2]张红阳.采购内控在制药企业降本增效中的作用[J].中国经贸,2013,(22).
篇7
xx年12月23日,省厅纠正医药购销和办医行医中不正之风“九不准“专项整治工作视频会议召开后,我院高度重视,杨淑光院长第一时间召开院长书记办公会,传达了刘奇厅长的重要讲话精神,12月30日,又结合卫生部出台的《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组织召开了全院中层干部大会,进行了专题解读学习,并根据市卫生局党委的安排,迅速在全院启动了专项整治工作。1月7日,医院安装了反统方软件系统,院纪委牵头组织药学部、招标办、物资配送中心、设备科、计算机网络中心等重点科室进行了具体部署。目前我院专项整治和贯彻落实“九不准“工作正有力有序推进。近年来,在省卫生厅和市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我院以行风建设为着力点,针对医药购销和办医行医重点环节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硬措施,在规范医疗行为的同时,也为今年成功创建“三甲“医院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此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关于用药管理通过加大药品招标、询价采购的执行力度,加强合理用药的监控评价,规范医师用药行为,切实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全院除中药饮片和医学专用药品精神药品外,其他1300余种药品均严格参加网上集中招标采购,同时加大临床医师基本药物使用知识培训,优先合理应用基本药物,目前基本药物配备比为71%,使用率为18.9%。积极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院长与各临床科室主任签订xx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目标责任书,明确各临床科室主任的第一责任人责任。添置临床应用软件系统,设立网络监控平台,强化临床合理用药监控,实行分级管理、推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通报公示、严格奖惩管理和诫勉谈话等制度,自xx年年至今奖励17万元,处罚21.9万元。在《质量管理简报》开设抗菌药物专项整治专栏,汇总公示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金额、使用频度排序,以及抗菌药物使用量排名前10位相对应前5位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前10位相对应前10位临床医师。每月针对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和感染病例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抽查病历500余份,xx年年发放用药评价反馈单317份。今年3月份至今,合理用药情况均达到国家卫计委要求,全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别为39.8%、30.1ddds,门、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分别为13%、27%,治疗性应用限制级、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前病原学送检率分别为56%、98%,ⅰ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比例已控制在30%以下。积极推行临床药师制,参与临床日常查房、会诊和病例讨论,严格处方医嘱审核及处方点评制度,近3年共点评处方4万张,处方合格率达93%。1月7日,采购安装了反统方软件系统,在计算机网络中心机房配置了门禁和监控摄像头,建立机房出入登记制度,网络和服务器指定专人维护,医院内外网络物理隔离,对药品和耗材相关的统计查询实行分级权限控制,由专人负责查询并报院纪委监察室备案,严控不法统方行为。
二、关于招标采购医院始终坚持医疗设备、医用耗材统一招标采购供应。
院内设立了招标办公室,制定了《招标管理工作制度》、《医用耗材医疗设备采购管理制度》,出台了《关于规范医疗设备购置工作的通知》、《医疗设备(高值耗材、维修配件)招标采购补充管理办法》,严格程序,规范行为,万元以上的医疗设备由临床科室根据工作需要向设备科提出下一xx采购计划,并写出可行性论证报告,依据成本效益分析,本着轻重缓急的原则及财务状况,医院做出招标采购计划。依据《招标法》,凡1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均由市政府采购中心集中招投标购进,10万元以下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及各种医疗设备通过集中采购、比价招标、集体决策方式进行,确保全程公开、公正、透明。自xx年年起,根据省卫生厅“双控、双降、范“工作要求,本着减轻病人负担、降低耗材占业务收入比的原则,医院进一步加强了医用耗材使用管理,出台了《医用高值耗材使用管理办法》,严格控制各类高值材料的使用,同时对各类医用耗材重新进行公开招标采购,降低各类耗材价格,取得明显效果。xx年年8月份起又依次对低值医用耗材、高值医用耗材及体外诊断试剂等各类医用耗材进行了xx分类招标采购,涉及各类医用耗材供应商74家,供货品种3867个,各类医用耗材的中标供货价格在原有供货价格的基础上整体平均下浮10个百分点。仅此一项年让利患者约700万元。
篇8
关键词:药品库房;规范;管理
做好药品库房的规范化管理,不但能够降低药品库存损失,减少药品供应成本,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的确保药品的供应质量,确保广大患者享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对于现阶段国内药品库房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作为药品管理人员,我们必须要探索出科学合理的药品库房管理方法,提高药品库存管理水平。本文从药品库存管理的各个流程及其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能够提升我国药品库房管理能力。
1采购及验收管理
1.1采购质量管理
第一,采购管理必须要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采购计划,选择价格合理的药品,在规定的时间内从药品经营企业采购到库房;第二是药品质量的管理,必须要确保所采购的药品符合相关质量标准,采购来源应该选择那些信誉好的药品经营企业,对药品质量的控制必须要建立全面规范的,可持续的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工序;第三是采购时间的控制,药品采购对于采购时间有明确的标准,从而保证药品可以及时进行供应。药品采购及药品流通体系不仅要确保药品能够及时的向医院供应,同时还必须要确保合理的库存量,避免库存成本的提高。
1.2药品验收管理
首先我们要对药品的货源进行核对,检查采购回来的药品是否是计划采购中所规定的种类,避免药品运输途中出现错误;其次我们要对采购药品的数量和药品的产地进行核对,如果药品数量、产地和计划采购不符合,则应该拒绝验收;最后药品验收管理人员必须要能够熟悉的了解和掌握合格药品的外观性质,了解药品外观的基本特征,之后对药品的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批准文号等参数进行核对检查,如不符合计划标准则拒绝接收。
2药库环境与设备的管理
每一种药品都会有自身特性的存储要求,根据药品的存储条件进行管理,才能够确保药品的质量。药品库房应该设置常温库、阴凉库、冷藏库以及毒麻药品保存库,有条件的还应该设置除湿机、加湿机等设备。药品库房的入口应为验货区域,相邻为不合格药品或者待退药品存放区域,其他区域则为合格药品存放区。药品存放的货柜也应该按照片剂、针剂、外用药等进行分类,各个药品都必须要有相对应的货柜码,货柜码应录入电脑,便于进行查找和管理。
3药品出入库管理
我们应该积极和药品供应商展开合作,不断完善供应链的计算机系统,从而从过去的手工入库实现计算机自动入库,从收到医院采购订单开始,到药品供货商出库订单,都能够依靠电脑系统收到相关信息,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过去人工录入可能存在的高差错率,从而极大的提升工作效率。
药品库房验收管理过去一直都要随货同行,既费时间又费人力,而目前我们可以结合扫描仪信息,按顺序进行扫描验收,就能够一次性的对药品名称、规格、批号等参数进行核对。对于部分冷链运输药品,必须检查其温度是否符合标准,进口类药物应该仔细查明是否有进口药品注册证以及检验报告材料;另外我们还需要对药品的外观仔细检查,查看是否存在破损、松盖等情况;对毒麻药品应该制定双人检查机制,逐瓶逐支都应仔细验收。药品验收完成之后,要仔细填写药品验收记录,对于不合格的药品严禁入库。药品出库由计算机负责接受领药申请单,根据货柜码自动进行排序打印,之后按顺序进行发货。
4滞销积压药品管理
为了避免出现过期药品流入医院,药品库房必须每月定期对滞销药品进行核查。可以利用计算机系统,导出滞销,通常设置为60天,即是60天未出库的药品进行退货处理,积压设置通常也是60天。在对滞销积压药品进行导出之后应整理并上报,及时的联系药品供应商第一时间作出退换货处理,避免滞销药品近效而产生医疗隐患或者药品近效带来成本浪费。
5近效期药品管理
建立和完善近效期药品的使用跟踪管理制度,对有效期低于6个月的药品,原则上应该避免入库;有效期大于6个月低于1年的药品,入库过程中必须仔细填写近效药品入库记录。对于已有库存中有效期低于6个月的药品,必须要做好标记,同时进行记录,当此类药品出库时应使用红色字迹进行颜色标记,从而提醒收货人注意有效期,当出库药品到期的前一个月应出具书面通知,如未用完则应进行回收并作报废处理。
6药品保存养护管理
要根据药品说明书中注明的存储条件,科学的对药品进行存放,确保不同种类药品不混合放置、药品不靠墙、针剂不倒置;药品存放应离地距离不少于20cm,离墙顶墙壁距离不少于30cm,每天定期对温湿度进行记录。对多批号药品来说应该设置有效期分隔牌,上架时多批号使用分隔牌分开,近效药品摆放在靠前位置;药品的数量也应该标明,坚持先进先出、近效先发的原则。设置分隔牌之后,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过去存在的正常使用周期药品出现过期的情况,确保了药品的安全质量。
7药品盘点
过去每个月库房都需要用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药品库存的清点,不但要对药品实物进行清点,同时还要和账册进行核对,库房管理人员工作量极大。而药品信息化管理系统在药品库房管理中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管理人员可以直接打印出盘点清单,根据药品货位顺序逐一盘点,如果存在数量差错则先进行记录,之后再使用药品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查询,从而进行核对。因此,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应用能够极大的提升药品盘点作业的效率,可以实现随时盘点、即时查账等多种功能。
8结语
随着国内医药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药品库房规范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可以看到,现阶段药品库房管理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我们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建立完善现代化的药品库房管理制度,对于药品库房管理各个流程进行有效的控制,相信现代药品库房管理工作的水平必将得以不断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医药企业:内部审计:内部控制
医药企业,是市场经济中一个特殊的经济主体,它不仅是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更是社会责任的重要承担者。同时,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它的种类复杂、质量要求严苛、产品时效性强、销售渠道特殊,如果内部审计工作存在薄弱之处,很有可能对产品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近年来所发生的“亮菌甲素注射液事件”“欣弗事件”“甲氨蝶呤事件”等,都让医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成为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点内容。基于此,研究医药企业内部审计显得十分必要。
一、新形式下医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
医药行业具有其特有的行业特征:药品的生产流程复杂、质量要求严格、国家监管严苛,这使得企业的内部审计和控制成为了医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当前,医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了如下几个方面。
(一)以药品为对象的内部审计
药品的整个生产流程非常复杂,涉及到搅拌、粉碎、蒸馏、沸腾、制粒、压片、包装等多个环节,一旦某个环节出现失误,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药品的质量,进而影响到药效、甚至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安全。目前,药品生产一线的工人,即使接受了专业职业培训,也会在大量、重复的工作中产生操作失误。另外,在生产线上,药品生产器材也少有定期检查和维护。以上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药品生产的潜在安全隐患。同时,在药品生产的过程中,还有可能会排放一些化学制剂和药品残渣,是城市污染源的重要组成,如果企业的内部审计忽视了这一环节,很有可能会让在企业的环境评价工作中受到政府的整改建议和要求。
另外,医药企业的药品质量跟踪制度的实施困难。目前,我国通过全过程的药品批号管理制度来对整个药品的生产销售流程进行监管和责任追溯。但是,很多医药企业却没有很好落实,以药品为监督对象的内部审计工作不严格,导致没有完全通过临床认证的药品流向市场。
(二)以账务为对象的内部审计
当前,医药行业已经不再是一个高利润行业,利润不断减少、行业壁垒消除、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大。在财务上,常常表现为应收账款回收期长、回收困难、财税压力增加、销售折扣加大,同时合格的药品原材料供应商和销售渠道稀少,产业链的上下游都具有显著的风险。
另外,国有医药企业具有较高的信用度,在医药市场上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为了分得一部分市场份额,小型医药企业通过增加应收账款的回收期,来获得客户的青睐,但这种措施会使得医药企业垫付大量的生产资金,而销售收入在很长时间内难以收回。而国家所征收的增值税和所得税税率较高,在一个财务周期内,一旦收账款没有回收,企业将面临严重的现金流风险。
(三)以规则为对象的内部审计
国家对医药行业的监管非常严格。各个生产流程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例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这些法律法规都是医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规则。一旦违反,国家将会采取严格的惩罚措施,包括:高额罚款、吊销生产许可证、勒令关停生产,甚至是追究责任人的刑事责任。而目前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很少有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针对这些法律法规来帮助企业进行改进。甚至有的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会想方设法帮助企业掩盖事实,逃避法律法规的责任,整个内部审计工作展示出本末倒置的状况。
(四)以参与者为对象的内部审计
由于药品生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生产链的参与者众多,也会导致医药行业内部控制困难。在生产链的上下游,原材料供应者和销售渠道都无法有效进行监管,以参与者为对象的内部审计工作难以开展。对于产业链上游,不少非法的原材料供应商通过挂靠的方式,成功躲过了药品证书的认证,使得医药企业对其进行信用评价失效,无法通过内部审计来降低原材料的风险,对于产业链下游,主要的销售渠道包括了医院、医药商业公司、非处方药销售点等,但是当前的招标方式、限价方式、采购规则、配送规则等问题,让小型医药企业难以进入到规范化的销售渠道中去销售医药产品,只能去开发二线的销售渠道。但二线的销售渠道的开发难度大,很有可能在药品出厂之后,在运输过程中或后期的销售过程中,产生质量损耗或变质问题。这也是医药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无法涉及到的范畴。
二、新形式下医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对策
针对上述医药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如下的对策措施。
(一)设置内部审计委员会
医药企业首先需要完善和健全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其次,建立起医药企业内部的审计委员会。该机构的主要工作职责,是规范企业执行能力及监督权力,并且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向最高管理层或董事会上报审计结果。设置内部审计委员会,一方面,能够确定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另一方面,能够快速反馈内部审计工作的结果,帮助管理层作出正确的经营管理决策。内部审计委员会的组成,包括企业原本的质量管理人员、财务人员,医药企业原有的内部审计部门也应该参与到内部审计委员会的工作中。
(二)健全企业的财务审计制度
目前,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往往是以财务监管作为基础,通过财务活动的审查来梳理和监督整个生产过程。因此,要建设合理的内部审计结构,首先需要健全企业的财务制度和财务审计工作,各个部门都需要配合财务部门进行财务审计,加强对实物、账务和财务规则的控制,为内部审计提供基础保障。
(三)遵守内部审计规则
国家已经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等内部审计规则,医药企业需要从自身的生产特点、业务流程特点、关键风险环节出发,遵守国家规定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制定适合于企业和行业本身的内部审计规则,并通过制定控制措施来落实相关规则的实施。
(四)完善账务的内部审计
以账务为对象的内部审计工作,是医药企业较为常用的内部审计工作方法。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需要做出如下的改善:建立医药企业内部的资金申请和审批制度,加强资金筹集、使用和运营的管理;建立医药企业的采购管理制度,实施采购申请制、供应商评估制、供应商准入制、采购验收制,并且严格控制应收账款的管理:建立医药企业的销售渠道管理制度,辅助销售商进行价格管理、控制应收账款、严格控制坏账比例、建立销售渠道的档案管理和资质检查,并定期到销售一线去进行药品质量的抽检。
篇10
一、内外部培训
XX年共举行内训42项,计60次,较XX年增长50%;举行外训61项,参训124人次,分别较上年增长41.5%、53.1%。(如图):
方式
项目 内部培训 外部培训
XX年 XX年 增长比例 XX年 XX年 增长比例
次数 60次 40次 50% 58次 41次 41.5%
124 81 53.1%
内部培训
外部培训
培训对象 次数 课程类别 次数
管理人员
28 岗前培训
6
销售人员
4 人事、行政、管理
27
车间工人
14 财务、信息管理
5
新入司人员
6 生产、采购运营 12
全员
8 质量、研发管理 6
合计 60 营销管理 4
合计 60
培训学时 1361 培训人次 8258
外部培训
培训对象 人数 培训课程 次数
生产运营
30 外部高级研修
4
人事行政 10 人事、行政、管理类
10
财务管理 22 财务、信息类
9
质量研发
23 生产、采购运营类 10
营销公司 33 质量、研发类 16
其它 5 营销管理、外贸类 9
合计 124 合计 58
培训课程主要集中为以下几类:
1、员工必修类: 企业文化培训、职业道德规范、管理制度;
共4页,当前第1页1
2、全员公共类:gmp(微生物)培训、三体系培训、安全培训;
3、重点培养:emba(选派2批 人),清华管理高级研修( 人)、中央财大财务管理高级研修班(人)等;
4、针对性引进:综合采购管理、深度分销、核心销售技巧等;
5、咨询项目实施:战略、采购、hr、预算项目过程培训;
6、经典课程包:余世维执行力、成功经理人讲座、商务礼仪、管理创新与领导艺术等;
7、资格认证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取证培训(电工、焊工、压力容器、制冷工);
8、新员工岗前培训:大学生(三批)、操作工、大药房。
二、培训费用
XX年培训费用总计为1284914.16元,比上年费用增长了82.69%,其中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分别增长为8.2%和144.82%,会议费(截至XX年12月25日)比较上年降低了43%。
XX年 XX年
内部培训 外部培训 会议 内部培训 外部培训 会议
费用 346069.71 938844.5 10729.8 319861.1 383487.5 18910
合计 1284914.16 10729.8 703348.6 18910
1295643.96 722258.6元
XX年各月培训费用一览,见下表:
从上图可以看出,月花费在20万元以上有1个即10月,本月度支出培训费用61.72万,创历年最高,这主要包含两个外部研修费用共计52万元;月度支出在10-20万元之间的有两个为3月和5月,这主要包括清华研修费用和第二批emba研修费用;月度支出在5-10万的有1、4、7:1月份的费用发生有近三分之二费为年度书报资料费用;4月主要发生项目有综合采购管理、执行力青岛培训;7月份主要发生有新招大学生岗前培训。月度支出在3-4万的有6、8、9月;1万元以下有3个为2、11、12月。
XX年培训费用主要表现为:
73%的费用用来外部培训,其中外部研修占总体费用的59%,外出参训为14%;27%的费用用来进行内部培训,其中岗前培训13%,在岗(包括外请内训)培训6%,书报资料采购费用为8%,应该注意外请内训费用所占整体费用的3%,这一方面原因是由于公司引入外脑,咨询公司的培训增多,另一方面是与培训计划未批准有关。
从上应该可以看出,在与XX年(53%)的外训费用相比,XX年在培训费用(相对和绝对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多个中长期人才培养项目的出台与实施,显示了公司加大内部培养力度的决心。
XX年各管理系统所投入培训费用中,行政占了总体的42%,这主要包括一个大额长期研修项目和公司外请费用、新员工岗前费用的支付。营销(17%)、运营(14%)分别紧随其后。在整体费用层面,质量研发(2%)和财务系统(3%)投入偏小,这应该引起关注。
除了几个长期派外研修项目外,XX年外部参训系统的分布为:营销公司38%、财务20%、质量研发16%、行政和运营系统分别为11%,其它4%。从这个层面上来讲,XX年投入增长比较大的是财务和营销系统。行政和运营有待提高。
三、XX年培训工作总结及存在问题分析
1、培训针对性增强,与业务需求挂钩,规范化管理
应该说,现阶段公司培训已经走过了“以课程为中心”的阶段,转向以“需求为中心”,培训的目的应该是服务于公司战略,更多得和业务部门需求相结合。从上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课程来源于业务部门需要,如:深度分销、综合采购管理等课程。另外随着三体系、gmp的不断推行,相关课程也在公司范围内得以推广,如三体系、gmp,针对国家对特种作业岗位人员的要求,实施特种作业人员取证培训,所培训4类作业人员全部拿到上岗证书。应该说培训工作正在按部就班的进行实施。
2、全员培训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
XX年,人力资源部通过各种培训方式,进行培训工作的实施。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以外,进行读书推荐活动,每隔一段时间学习一本好书,写出读书心得;进行现场实习培训,真正掌握各项业务技能;建立知识管理平台,提供各类所需培训资料,共享自学;利用音像教材,进行录像教学;组织会议研讨,进行充分交流。通过多形式的知识传递,在公司范围内建立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大家的培训意识进一步提高,意识到了学习充电的重要性,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3、培训留人育人功能的体现,规划职业生涯。共4页,当前第2页2
培训是人力资源的模块之一,在选用育留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继XX年首批10名选送参加北大emba研修后,公司在XX年又选送12人参加北大emba、清华管理高级研修班、中央财大高级财务管理研修班的学习,通过持续的充电,加强和提升参训人员的职业技能,实现职业生涯的进一步提升。XX年10月份,首批10名北大emba研修班结业,人力资源部将进一步进行追踪,力求得出之间的相关性,为XX年的继续选派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4、存在问题分析
1)、实施培训的针对性不好,后续效果评价不到位
目前培训整体还是停留在推的阶段,培训计划更多地靠主管部门去督促和实施,相对缺乏对业务的支持,针对性不强。在培训形式上过于追求参训人员的数量、费用的经济、培训形式相对单一,缺乏互动沟通,与之相应的结果就是机械被动的听讲、参训人员的层次不一、从而导致效果的难以评估。由于各方面原因,目前公司培训所能做到的效果评价只是第一级:反应评估,从员工训后多掌握理解知识内容的多少以及对讲师的满意程度进行评估。致于对工作所
产生的动力及工作上的应用还不能进行评价,这需要在未来一年进行加强。
2)、培训体系的待形成和计划的实施支持不足
随着公司的发展,对人员的资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给培训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在当下,培训工作总体上还是沿袭着过去几年的临时审批制,年度培训计划很难得到较好的实施,究其原因,一是缺乏一个有力的体系支持,各项基础层面的工作待完善;而是公司对培训的定位比较模糊,对培训时间上的保障不足,更多的利用员工业余时间,这样某种程度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这需要我们在新年度进行重新审视调整。
3)、培训费用及培训层面分布不均衡
应该说,XX年培训费用有了很大比例增长,同比XX/XX年,逐年呈现大幅度递增,这表明了培训的概念开始深入人心。但相比较而言,XX年培训费用出现较集中的现象,30人次占去了公司近80%的培训费用。且基本都为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相反入司1-3年的管理人员很少参加外部培训,所占比例 %不到。在年中所做培训调研中我们还不难发现,一部分人员感觉培训过于频繁,另外一部分员工则反应得不到相应培训,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作为致力于学习型组织的企业,首要的培训任务是要使全员树立培训意识,为企业发展和自我发展充电。而培训层面的不均衡分布,更是需要XX年去大力改善。
4)、内训师队伍整体水平待提高
经过XX、XX两年的推动,公司初步建立了一支内部讲师队伍,在公司范围内实施内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培训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内部讲师授课技巧普遍不高,有待提高,制作课件水平不足,自主研发课程能力欠缺,所以,以上种种,需要改善,进一步规范内部讲师管理,提升内部讲师授课水平,推行内部讲师认证,真正打造一支合格称职的内训师队伍。
四、XX年培训工作设想及建议
1、继续推行人才培养计划
XX-XX两年的人才培养计划在XX年末也初见成效,首批9名北大emba结业,生产、财务高级研修接近尾声,第二批emba业已开课,所有一切都使这个冰封的冬天透露出一丝春天的暖意。XX年,依据公司战略和目标,继续实施人才培养计划,选派30人,进行工商管理emba研修,培养管理人才;选派10人,参加医药硕士教育,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走出去,请进来,给员工以相对充裕的时间去充电,以满足公司日益发展多产生的人才需求。
2、建立培训体系,出台各项政策,明确培训导向
在公司的指导下,搭建培训体系/框架,出台培训管理制度、内部讲师管理制度、人才培养计划指引等系列文件规定,规范培训管理,做到有章可询,完善和完备培训体系,真正调动全体员工学习积极性,提升管理及专业业务技能,提高全员素质;规划清晰,重点培养,管理到位,谋划长远。
3、根据公司年度目标及各部门需求,实施重点课程
根据XX年度公司目标,并结合各部门上报需求,实施重点培训课程,如项目管理、培训培训师、高绩效中层管理、公共关系、高绩效人士七个习惯(seven habits)、沟通技巧、非财务人员财务管理等课程,满足培训需求,提升相关管理业务水平,更好的为公司发展服务。同时进行效果评估,测算培训的投入产出。
4、夯实公司培训管理平台,推行培训强制认证准入,满足各质量体系要求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e-training电子化平台,培训档案实现电子化管理;结合人员资质及岗位说明书,分门别类,列出各岗位所需培训知识内容,进行强制性培训,限定时间,考核合格后发证上岗,并与绩效挂钩,满足gmp及三体系对人员资质及培训的要求。
5、建立内部培训师队伍,实施知识管理
外请专家,实施培训培训师(training the trainer)的课程,训后对公司内部讲师进行认证,经考核合格颁发证书,取得授课资格,并享受相应的待遇。调动全体内部讲师积极性,开发课程、在公司大力开展内训。力争到XX年6月底建立50人培训师队伍。同时,协调各部门,进行知识归类,推行知识管理,建立电子化学习平台,设定权限,进行知识共享,建立知识库,为后续知识管理平台做好准备。共4页,当前第3页3
总结XX,展望XX,每每这样的时候,总是平添一份对昨日的不甘和明朝的希冀。但白驹过隙似的,一年就这么过去了,不容得我们半点遮挽。所欣慰的是,每每回顾的时候,总是能够看到企业一年年的发展壮大,所从事工作的逐步提高。XX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突破自我,挑战自我,“金猴奋起千均棒,玉宇澄清万里埃”,改革二十年、成功上市、咨询成果实施,似乎都在告诉并指引我们一个光明的未来。XX年同时又是平凡的一年,各项工作按部就班的在进行着,实施着,完成着,或许才是一个成熟企业的特征所在,宠辱不惊、笑看风云。于是,我们成长着,收获着。雄鸡一唱天下白,天明了,该出发了,踏上阳光之路,风雨兼程。
人力资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