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专项规划范文

时间:2024-03-25 18:13: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利专项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利专项规划

篇1

夏利兵(1991—)男,汉族,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摘要:确定3000km2以上的江河主要支流河流名录,提出治理重点河段、治理项目。依据国家已批准的流域防洪规划和我省的相关规划,我省黄河流域的渭河干流及泾河中下流河段,长江流域的汉江上游汉中平川段,要提出治理重点河段、治理项目。同时做好汉江安康段、嘉陵江上游汉中段、丹江商洛段及黄河主要支流洛河、伊洛河、延河、无定河的规划编制工作,积极向流域机构和水利部汇报,争取支持。要以流域为单元绘制江河主要支流重点治理河段位置示意图。

关键词:加固;山洪灾害;工程措施

根据水利部开展《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全国山洪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水利部分)》、《全国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规划(水利部分)》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省实际,为了按期高效优质完成规划编制任务,现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内容

(一)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

我省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主要任务是加大堤防建设和河道整治力度、加快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完善防洪非工程措施等。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1、确定流域面积200~3000km2有防洪任务的重点中小河流名录,提出治理重点河段、治理项目。全国到2015年治理200~3000km2有防洪任务的中小河流约5000条,其中,2012年底前完成《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确定的2209条中小河流治理任务,我省有56条河流进入,河流名录暂不作调整,将根据财政部、水利部有关最新文件精神和工作实际再决定;2013~2015年新增加治理约2900条中小河流,水利部明确我省治理数目80条。我省流域面积200~3000km2中小河流共有262条,本次规划编制的原则是将有防洪任务,符合条件的所有剩余中小河流纳入规划编制,提出河流名录及基本情况、治理重点河段、治理项目及主要建设内容,根据轻重缓急和已实施和正在实施的中小河流、病险水库项目执行状况,提出项目的排序上报。

2、确定3000km2以上的江河主要支流河流名录,提出治理重点河段、治理项目。依据国家已批准的流域防洪规划和我省的相关规划,我省黄河流域的渭河干流及泾河中下流河段,长江流域的汉江上游汉中平川段,要提出治理重点河段、治理项目。同时做好汉江安康段、嘉陵江上游汉中段、丹江商洛段及黄河主要支流洛河、伊洛河、延河、无定河的规划编制工作,积极向流域机构和水利部汇报,争取支持。要以流域为单元绘制江河主要支流重点治理河段位置示意图。

3、确定小(1)、小(2)型病险水库和新出现的大中型病险水库数量。最近财政部和水利部已经印发了小(1)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我省进入52个。我们的重点是小(二)型的规划,提出工程实施安排。同时要在安全鉴定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确定大中型病险水库名单。

4、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对于老化失修严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涉及防洪安全的大中型病险水闸,在安全鉴定的基础上,确定除险加固名单、实施安排。

5、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确定水文测站布局,提出中小水库防汛报警通讯系统建设方案;以优化水库调试运用方案为原则,确定我省配合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二期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建立洪水风险管理制度,提高洪水资源化水平,提出洪水管理科学技术研究的有关建议,以及洪水保险制度的设想和实施步骤。绘制我省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分布示意图。

(二)山洪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水利部分)

山洪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水利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开展灾害调查评价,完善专群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实施重点山洪沟治理,以提高山洪灾害防治能力。编制以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为基础,结合我省实际,对有关内容进行补充完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1、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我省山洪灾害防治县有94个,要划定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

2、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规划。以县为单元,以村镇为对象,建设覆盖防治区的雨水情监测站点和县乡村配备必要的预警设施、建设县级监测预警平台、编制县级及防治区内的基层乡村预案、开展山洪灾害防灾知识宣传、培训和演练、建立群测群防体系。

3、山洪沟工程治理规划。根据山洪沟的特点、防治现状及防灾形势,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水利部拟安排我省山洪沟治理条数65条,同时再增加10%的数量控制开展编制工作。我省按照原有规划,省防汛办提出了拟争取的123条山洪沟建议名称,本次规划我省拟按130条左右编报,根据轻重缓急排序。

(三)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规划(水利部分)

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规划(水利部分)主要任务是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强化生态环境监管,以加强易灾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主要工作内容有:

1、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利部本次规划给我省明确的山洪易灾地区水土流失治理任务控制指标为6000平方公里,规划水土保持控制县数45个。我省在此基础上适当放大数量进行编制,要求分县区提出山洪易灾小流域治理条数及名称;以规划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为基础,结合山洪灾害易发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各项防治措施。

2、监督管理。根据山洪、泥石流易灾区的实际情况,提出预防监督管理的重点任务和重点工作。

二、组织分工

(一)组织体系

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由厅规计处总协调,各有关处、办、局按照分工负责,厅总工办技术总负责。各牵头部门及单位按照水利部编制工作大纲的要求,负责与相关市及部门、单位进行协调,与水利部相关对口部门、单位沟通汇报。

(二)各专项规划组织分工

1、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由厅规计处牵头,河库处、信息中心、省江河局、省水文局、省水环境设计院参加。

流域面积200~3000km2的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治理。规计处具体负责,省水环境设计院协助,各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交本市行政区的中小河流治理规划成果及规划文本(含电子版)。

江河主要支流。省江河局具体负责,并与流域机构黄委、长委及相关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沟通联系协作,提交规划成果及文本(含电子版)。

中小型病险水库和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厅河库处具体负责。

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省水文局、厅信息中心具体配合负责,与相关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联系协作提出规划成果及文本(含电子版)。

2、山洪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水利部分)

省防办牵头,省水文局、厅规计处、总工办、信息中心等参加。各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提交本行政区规划成果。

三、进度安排

1、各市于2010年10月31日前提交相关规划成果及文本(纸质文档加盖公章,电子文档直接发邮箱)。

2、省江河局、厅河库处、省水文局及厅信息中心于2010年11月3日前向厅规计处提交所承担的《中小河流治理和中小水库除险加固专项规划》部分的规划成果。

篇2

关键词:桥区;水利工程;管理维修养护。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根据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桥区水管体制改革于2008年底完成,成立15个涵闸管理所,5个河道管理所,负责管理桥区21座国管涵闸及14条主要河道,几年来,初步建立了新型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水利工程得到了比较及时的维修养护,使水利工程的作用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为推动我区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保障作用。但是在工程的管理维修养护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的困难和挑战。

1 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存在的问题

1.1 我区的大中型水利工程,大多数是在20世纪50至70年代建成的,受当时技术、资金条件的限制,普遍存在设计要求低、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不高等问题。经过几十年的运行,水利工程老化失修、垮塌水毁严重、水资源的利用率低、水资源损失浪费惊人,并且存在重大的水利工程安全隐患,难以在短期内得到全面的提高。

1.2 我区国管大中型涵闸21涵闸,排涝站2座,主要河道14条,长度658.42公里,管理养护点多、战线长,养护任务比较重。

1.3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导致大量水利工程得不到正常的维修养护,效益严重衰减。

1.4 工程管理养护基础设施不配套,给管理养护职工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不利于工程管理养护工作的经常化运行。

1.5 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的全面性和经常性不能保证,工程日常维修养护是工程正常运行的保证,由于经验不足,实施尚不规范,日常养护的实施在时间上不连续,多数是在汛前进行阶段性的实施,短时间突击完成后,其余时间基本空白,在空间上不全面,部分工程没有进行及时养护,丢掉了日常养护的本意。

1.6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多数水管单位技术人员为1~2个,部分没有技术人员),且职工队伍整体上学历层次偏低,专业不足,能力欠缺;加之工作地点的偏远,待遇不高无法吸引专业技术人才,导致工程日常巡查、巡堤查险面临缺位,特别是工程维修养护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1.7 管理秩序混乱,水利工程管理范围界定不明确,多数管理范围没有达到国家要求标准,不能满足管理要求,河道内乱设码头、破坏堤防、乱搭、乱建、堤防耕种等违法现象时有发生,使工程和管理设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损毁,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工程管理养护工作的正常开展。

2 针对工程管理养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和方法加以解决。

2.1 着力建设工程维修与养护管理体系,积极推行水利工程“管养分离”,精简管理机构,提高养护水平,降低运行成本。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思维方式和习惯做法一时难以改变,不能及时适应新的体制,给维修养护制度的执行带来一定的阻力和消极影响。目前,工程维修养护项目主要由工程管理单位自己承担或者由水利局下属工程公司来实施,缺乏竞争机制,维护实力不足;应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业务和养护人员从水管单位剥离出来,独立或联合组建专业化的养护企业,或通过招标方式择优确定维修养护企业,确保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的质量。为确保水利工程管养分离的顺利实施,财政部门应保证按经核定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足额到位,有关部门应当努力创造条件,规范维修养护市场环境。

2.2 当前工程管理养护队伍中人员文化、管理水平低,业务素质较差,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十分严重。因此,要积极寻找办法来提高工程管理养护人员的素质。一是加强工程管理养护人员的学习培训,建立健全岗位培训,经常性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管理养护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素质;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工程管理养护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完善责任制,建立奖罚机制,激发管理养护人员的积极性,通过改进和完善劳动管理制度,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三是针对岗位需要,公开招聘不同专业、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员,择优录取,公开、公正、公平竞争上岗,引入企业管理机制,建立自我维持、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实现走“人管工程、工程养人”的道路;四是积极研究、引进维修养护操作手段的科技含量,减轻工程管理养护人员的体力劳动,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稳定一线职工队伍。

2.3 “建、管一致”,在实际工作中应体现为建设打基础,管理上水平,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要千方百计用足用好有关政策,为工程管理养护创造条件。近年来,水利部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工程管理规章制度、办法,确实使基建工程为管理养护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在工程建设施工过后,损坏工程不能及时恢复,一些工程管理设施不配套,甚至无管理设施,这些均给工程管理养护工作留下了盲区,加重了管理的经济负担和管理难度。因此,建议建设单位克服“重建轻管”错误思想,在工程设计时给予考虑管理设施配套问题;施工单位在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损坏工程,减轻工程管理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2.4 制定详细的维修养护专项规划,工程维修养护是保证工程安全运行,改变工程面貌的基础,水管单位应尽快制定维修养护专项规划,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专项规划应包括堤防维修养护规划和涵闸闸管范围养护规划,专项设计要高标准、高起点、严要求,毁坏、损毁严重的水利工程,应积极从不同层次筹措资金,拆除重建,实施时应有计划、有重点,以达到尽快改变工程面貌的目的。

2.5 水政、工程管理单位要通力协作,加大管理力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把《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落实到工程管理养护工作中去,从而提高广大群众和工程管理养护人员的法制观念,创造依法管理工程的新环境,有力地维护管理秩序。

结语

水利工程的管理维修养护过程中要做到各个单位相互协调、合理组织;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减少甚至避免水利工程中的安全威胁。使水利工程建设真正做到质量高、成本低、效益好的民生工程,真正为人民谋福利,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玉艳.临沭县小型水库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9(01).

[2]陈浩.水利工程管理[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北京.1996.

篇3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河道管理范围内设置砂石堆放场,从事砂石堆放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有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围为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行洪区和堤防及护堤地;无堤防的河道,其管理范围为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设计洪水位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和行洪区。

河流的防护堤地范围依照《关于加强河道堤防管理确保行洪安全的通知》(中府〔*〕114号)所划定的范围执行。

内河涌的管理范围依照《*市内河涌管理规定》(中府〔*〕52号)所划定的范围执行。

第四条砂石堆放场按总量控制、合理布点,确保堤防安全、行洪畅顺的原则统一规划管理。

第五条砂石堆放场的专项规划由市水利行政主管部门会同交通、航道、海事、环保、规划、国土、发展和改革等部门、各镇政府(含火炬区管委会及各区办事处)以及有关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编制,报市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第六条砂石堆放场的选址、布点及数量等必须符合砂石堆放场专项规划的要求。

第七条市水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砂石堆放场的设置审批与监督管理,各镇区水利所及有关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负责砂石堆放场的日常监督检查。

第八条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堆放砂石的必须经市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未经批准不得堆放。

开办营业性砂石堆放场的,还须向工商行政管理等有关部门申办有关证照。

第九条申请设置砂石堆放场的须向市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如下材料:

(一)申请表;

(二)申请人的身份证明文件(单位提供营业执照或组织代码证复印件,个人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并交验原件);

(三)堆放场所在位置近期地形图,比例为1:10000,1:2000(或1:1000,1:500),地形图要求准确反映涉及堆放场的堤防、河道现状;

(四)场地使用证明文件(依招标或拍卖取得使用权的提供中标通知或其他相关证明)。涉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用地的须经有关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加注意见。

加强河道管理范围内砂石堆放的管理,可以确保堤防安全与行洪畅顺,改善河道环境。

第十条经砂石堆放场专项规划确定的砂石堆放场地必须通过招标、拍卖等方式确定使用者。所得款项纳入砂石堆放场所属镇区财政。

第十一条经批准设置砂石堆放场的单位或个人必须按批准的位置、界限、高度及期限堆放。

堆放期限届满需继续堆放砂石的,应于期限届满前30日重新提出堆放许可申请。

第十二条除防汛抢险备料外,禁止任何单位与个人占用堤防包括堤顶、堤坡及堤脚堆放砂石等物料。

第十三条堆放过程中(包括装卸、运输、或自然流失等)散落在河道管理范围的砂石等杂物,堆放者必须及时清理以保持堤段路面的整洁,防止造成河道淤积,清理所需费用由堆放者承担;清理后的砂石等杂物必须按指定的地点堆放或弃置。

第十四条运输砂石需经过堤防、水闸的,必须按限定的运输负载量运输,不得超载。

因堆放或运输砂石造成水利设施损坏的,须负责修复或赔偿损失。

第十五条经批准在河道管理范围堆放砂石的,不得利用砂石堆放用地兴建永久性建筑物,因砂石堆放场管理需要搭建临时建筑物或者构筑物的,须另行报经市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临时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使用期限不得超过批准的砂石堆放期限。

第十六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予以处理。

第十七条经批准设立的公共码头、企业生产自设专用码头以及防汛备料堆放场堆放砂石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篇4

【关键字】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管理;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B82-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长期以来,各地对防洪工程的积极作用认识比较充分,对防洪工程的相关技术问题开展的研究较多,基本上以工艺、技术、型式为主,而对防洪工程进行系统环境分析、比较、评价的研究工作较少,至少在河北省范围内,规划和水利主管部门还没能统一印发“编制导则”一类的规范性文件。为了让防洪工程系统建设发展的更加完善健康,能够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加协调密切,有必要对现已初步形成防洪系统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研究。通过技术手段,评价工程地质环境、水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的影响范围以及影响程度,依据国家所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本地区自然、社会环境特征,提出防洪管理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相应的保护措施,进而实现堤防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法定依据和规划管理

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的有关内容,防洪专项可以理解成为“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镇”总体规划一个延深性的专项规划,其核心内容可以通过纳入城镇体系规划与总体规划有关篇章来实现其法律效力。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在专项规划中往住是后置不重要的内容,没有体现在核心章节中,也没有蓝线的一票否决权,所以需要通过“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镇”总体规划的授权,再通过反馈实现“规划一张图”的融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关于“水资源、水域和水工程的保护”的有关内容中明确规定:“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桥梁、码头和其他拦河、跨河、临河建筑物、构筑物,铺设跨河管道、电缆,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和其他有关的技术要求,工程建设方案应当依照防洪法的有关规定报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如果专项规划中研究的不够全面,规定的不到位,就有可能会造成主管部门审查自由裁量权过松过大,因此需要完善专项规划的相关内容并附具相关地方管理技术规定与规划说明,让主管部门审查时能够做到有法可依。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家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报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如果专项规划中环境影响评价规定过于原则,就没法实现土地的有效利用,无法指导项目立项。让环保部门或水利部门单方面通过行政力量对该处理系统建立进行前置审批与后置监管,则有可能会最终造成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不完全衔接。

明确环境影响评价内容

根据上文所做的阐述,要想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内容的编制工作,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重的探讨:

对于评价内容而言,其主要会涉及到地质环境、水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等四个方面,它的每一个方面的影响又会需要我们通过许多因素进行分析,而所有因素又可通过若干相关的具体指标来表征,这样就可以构建防洪工程环境影响评价系统了。

以《沧州市防洪专项规划为例》,在分析沧州市防洪环境以上的表征后,着重指出了:

沧州市的地理位置是坐落于河北省缺水最严重的黑龙港、运东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还不到200m3,已经远远低于国际所公认的人均500m3极度缺水标准线,也远低于人均300m3的维持人类生存的最低标准线。

受到严重缺水的限制,沧州市大量超采地下水,并由此而造成了漏斗面积的逐年扩大、地面逐年下沉、咸淡水界面的下移,市中心地面沉降,致使地面沉降,现状堤防标准必然降低。

水资源的严重缺失也已经制约到了部分建设项目的立项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质不良也严重危及到城乡居民的人身健康。

沧州市城市防洪标准和方案的确定,为沧州市道路和桥梁建设及规划确立了依据,为城市污水处理回用和南运河污水还清创造了条件。堤顶路面建设可改善交通环境,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也为城区沿河景观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提供了依据。

占地影响。通过初步对工程的估算,其需要永久占地高达498亩。此外,工程的施工、弃土、弃渣等还有造成大量的临时性占地。永久占地产生负面影响是不可逆转的,临时占地随着工程建成后将恢复原有土地功能。

为尽量减少对耕地的无谓占用,工程所扩挖清淤出来的土方可用于沿河的造田,河道两岸堤防应该做到尽量与道路相结合。

明确环境影响评价目标实施的举措

在充分分析研究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材料之后,我们需要提出操作性和可行性都较强的具体措施:

编制具有区分度,实施针对性强的环境影响评价

防洪专项规划中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范围全覆盖是必要,但评价深度应在技术上允许不同的编制深度,在区分地段条件下、区分经济成熟程度的基础上、区分编制成果深度的前提下进行建设用地的全覆盖。在制定方案的初期,可以委托国家大院编制,这样可以充分借鉴吸收国际先行经验,而且大院学科设置集全,在一些基础资料的分析和判定上具有前瞻性。在后期的法定规划维护调整过程中,则可以适当的允许地方设计院参与进来,从而实现数据与成果及时有效的维护,项目的有效科学推进;

重点地段的环境影响评价应结合城市近期规划。

沧州市在明确京杭大运河的疏浚的功能基础上,将运河景观带及周边城中村的开发改造列入近几年的城市重点工程目录,并委托国家级大院对市区运河这一重点地段进行深入的环境开发及影响评价,完善功能要素、深化布局结构、梳理交通关系、协调绿地水体关系、明确了空间景观特色、结构、组织和控制,细化了滨河慢行系统规划、植物景观规划、驳岸规划、景观建筑小品规划和夜景规划。确定投入产出要素,从政府的角度出发,计算出可以接受的拆迁安置成本、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大配套)、社会设施成本等一系列配套成本控制。并计算出了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所得的效益,政府管理费用、税收等方面所得的效益,可以说将单一功能的防洪规划进一步转变“平战结合”土地开发规划,尤其土地开发这一环节对运河周边棚户区的改造提供了极强的指导意义,随着项目的开展将有效的解决“我居住于此,此处却脏乱差”的城中村旧貌,进而成功的回馈了城市总体规划,真正做到了开发规划一张图。

图1开发效果图

房地产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外环境影响敏感点应重点分析。

这包括“变电站、高压走廊对周围环境产生电磁辐射和无线电干扰”、“垃圾转运站和污水处理厂恶臭”等内容,一旦选址须明确告知义务。房地产建设项目即是污染源,也是需要保护的对象。只有根据现场调查的周围环境现状,全面、综合、细致的分析外环境对拟建项目的影响,才能使得房地产项目环评工作真正的为项目服务,减少日后的纠纷矛盾。

参考文献:

《沧州市防洪专项规划(2007-2020年)》

谈昌莉,廖奇志,黄家文,张仲伟.水利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探讨[J].水利经济.2010(02)

篇5

关键词:农田水利 基本建设 工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TV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3-0287-01

为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优化城乡道路环境,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聊城市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年会战活动。

一、实施计划和进度安排

1.总体要求: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目标,以改善全市城乡道路环境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重点,利用三年时间,对全市城乡道路及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综合整治,实现城乡道路绿化、美化、净化,建立起功能完善,旱能浇、涝能排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

2.任务目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以完善干支斗农毛渠系为重点,治理涝洼区域和易淤积排涝沟渠,达到“地通沟,沟通渠,渠通河”,确保旱能浇、涝能排,旱涝保收。城乡道路综合整治工程以道路绿化、美化、净化为主要内容。绿化是指公路两侧建设50至100米的高标准绿化带;美化是指沿途植花成景,拆屋让路,形成路域景观带;净化是指清除公路两侧垃圾,清挖沿途沟渠,打通灌排水路通道,实现道路整洁,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3.实施步骤:

3.1规划编制阶段(2013年9月-10月)

编制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及城乡道路综合整治工程规划。各县(市、区)政府对近年来易涝地块进行实地调查,科学确定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内容及工程量,编制三年整治规划。各县(市、区)政府根据本县(市、区)城市外环路、道路与村镇驻地接点、市县连接线涉及本行政区域内的道路绿化美化情况,编制道路整治规划。规划编制完成后,报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指挥部审核同意。

3.2组织实施阶段(2013年11月-2016年4月)

各县(市、区)及有关部门按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及道路综合整治工程规划,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有计划、有步骤地予以实施,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3.2检查验收阶段(2016年5月-6月)

2016年5月底前,各县(市、区)组织有关部门对完成情况进行自查自验,对不符合要求的限期予以整改;6月份,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对验收情况予以通报。

二、2013年第一阶段工程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1.领导重视程度高。聊城市市委、市政府召开了高规格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年会战活动动员会议,市委林峰海书记做重要讲话,王忠林市长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市委常委、副市长耿涛主持会议。林峰海、王忠林、耿涛等市领导多次到水利建设现场指导检查,对会战开展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各县(市区)也陆续召开了高规格的动员会议,对会战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掀起了全市范围内的农田水利建设。

2.各级工作措施实。县级水利部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并对所属排涝河道进行逐一摸排清查,制定了各县的会战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市水利部门编制完成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三年会战实施方案》,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年会战指挥部以聊农战指〔2013〕1号文批准了《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三年会战实施方案》。目前,已在中国水利网、山东水利网和聊城日报、聊城电视台等媒体上进行了宣传报道。2013年11月19日聊城日报头版头条以《筑牢跨越赶超的基石―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三年会战走笔》为题深入报道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三年会战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

3.工程建设进度快。聊城市2013年―2014年度冬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总投资197316万元,治理沟渠1014条,治理长度2458公里,新打机井2678眼。为历年来投资最多、工程量最大的一年。市级工程方面,位山灌区1、5号沉沙池清淤工程进展迅速,上阵机械1000多台套,日清淤10万余立方。市河道工程管理处所负责的徒骇河、马颊河治理工程,徒骇河陶桥闸、马颊河李奇闸平板钢闸门已全部更换,沿河91座涵闸的施工任务已完成80 座。全市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投资5.3亿元,共治理沟渠193条,长度436公里。

三、落实的工作措施和取得的工作经验

1.组织领导到位。为加强对三年会战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总指挥,分管领导为副总指挥,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指挥部,全面领导和协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县乡各级政府也成立了专门的指挥班子和工作机构,实施统一指挥调度;有关部门按照工作职责分工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配备精干力量,切实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年会战的规划、组织和实施工作。

2.宣传工作到位。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积极宣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年会战的重要意义,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及广大群众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营造社会支持会战、参与会战的良好社会氛围,全力助推工程建设。

3.资金投入到位。各级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各级财政专项安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资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费用从每年土地出让金收益中提取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及预留的清淤费中列支部分建设资金,不足部分由本级政府负责筹集。

4.统筹规划到位。各县(市、区)、市政府有关部门根据目标任务,加强沟通,密切配合,统筹编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使各专项规划既体现部门各自任务需要,又相互衔接,符合聊城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要求,实现专项规划和整体规划的有机统一。

5.督导跟踪到位。市政府定期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组织督导,定期研究、分析、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对能够按时保质保量甚至超额完成建设任务的有关县(市、区)和部门进行通报表扬,对达不到计划进度的进行重点督办,确保全市上下政令畅通,行动一致,共同推进三年会战又好又快的顺利实施,充分发挥工程效益,造福全市人民,为全市跨越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宋红杰,王慧荣子.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 科技致富向导,2012,18:305-306.

篇6

第一条农村土地旧村复垦项目专项资金

本规定农村土地旧村复垦项目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专项用于我县农村土地(含受地质灾害威胁、灾毁等)旧村复垦项目的资金。

第二条设立专户、封闭运行

农村土地旧村复垦项目经省国土资源厅先行核定产生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上交易平台与购买方确定交易数量和价格后,县人民政府授权县国土资源部门、项目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设立专户。专项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人管理、封闭运行,专款专用、接受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截留、挤占和挪用。

第三条专项资金使用范围

(一)支付村民拆旧补偿和安置费用。根据各乡(镇)农村土地旧村复垦项目实施方案,对一户一宅被拆迁的农村村民,可在村庄规划区内安排新的宅基地或统一规划建设安置房,保障其生活居住需要;对不需要安排新宅基地或安置的农村村民,在拆旧时依法给予经济补偿。

(二)旧村土地复垦费用。旧村土地复垦为耕地的直接工程施工费,包括:旧建筑物拆除并外运弃渣、土地平整、耕作层客土、土壤改良、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工程等。

(三)灾后重建费用。因地质灾害、灾毁等实施的旧村复垦,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收益应主要用于灾后重建,包括灾后重建家园补助;项目所在乡(镇)、村的道路、农田、水利、公共设施等受损灾后修复重建工程费用等。

(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费用。新农村基础设施是指为农村农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工程设施,包括:新村建设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费用。

(五)支持农业农村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费用。包括项目所在乡(镇)、村的田间道路、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公共公益设施建设费用。

(六)编制农村土地旧村复垦项目专项规划及实施方案费用。县、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乡(镇)、村建设规划,组织编制农村土地旧村复垦专项规划;项目所在乡(镇)、村根据确定的农村土地(含受地质灾害威胁)旧村复垦范围,按项目制定实施方案的费用支出。

(七)旧村土地复垦工程规划设计与预算编制的费用。包括:旧村土地复垦工程直接工程施工费,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即土地清查费、项目设计与预算编制费、项目勘测费、项目招标费,工程监理费,竣工验收费即项目工程验收费、项目决算及审计费、土地重估与登记费、基本农田重划及标记设定费,业主管理费,不可预见费。其设计与投资预算按照《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的通知》(财建〔〕169号)、《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关于修订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模和投资预算标准的通知》(财建〔〕79号)执行。

第四条专项资金的审批使用

凡符合专项资金使用范围要求的项目,由乡(镇)人民政府向县国土资源局提出项目资金使用申请,县国土资源局报请县政府批准后办理拨付手续(从县级专户中拨付至乡镇政府专户)。乡镇政府享有项目资金审批权,即项目资金的使用由乡镇政府负责审批,并严格执行银行结算制度和现金管理条件的有关规定,资金支付的原始凭证应具有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和完整性。

第五条规范项目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项目及资金的使用管理,要按项目建设要求,做好项目的工程施工、工程招投标、工程监理、竣工结算、工程量审核及资金审计、决算等工作,并将项目实施及资金使用情况呈报县财政、国土资源部门。

严格项目新增耕地验收,结算土地增减挂钩指标,规范内业资料管理。

第六条加强专项资金监管

县财政、审计、国土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土地旧村复垦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挤占、挪用农村土地旧村复垦项目专项资金。对各种违法违规使用农村土地旧村复垦项目资金的行为,要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严肃查处。农村土地旧村复垦项目专项资金使用实行公示制度,公示内容包括:农村土地旧村复垦项目专项资金预决算;农村土地旧村复垦项目专项资金收入与支出执行情况等。

第七条 建立奖惩激励机制

篇7

显示土地规划时盘活强化集约用地、适时补充耕地以及深化土地产能最为有效的措施。现阶段国内把土地规划和新农村建设结合在一起,此举措可以保护耕地,同时可以统筹城乡土地的配置。

关键词:

土地规划;新农村建设;土地利用

土地规划主要是指按照当前土地利用的整体规划以及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用途,经济、行政、工程技术以及法律等措施,对土地现阶段的使用状态予以改进、调节政治,进而深化土地的利用率。近年来,我国将土地规划作为工作重心,土地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一种概括性的概念,其涵盖了土地整改、土地复垦与土地全面开发等等。文章将以浅析土地规划中新农村建设与土地利用影响作为切入点,提出了现阶段土地规划所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关举措。

1.现阶段土地规划存在的问题

对于土地的规划是社会利用自然并改造自然的一种手段,同时亦为时展的必经之路。土地规划在我国已开展多年,且有明显的效果,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1.1.规划制约

要全面实施土地规划项目,要明确其客观条件是要适应于《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若规划被批准,那么就是一项长久的大工程。不过近年来因为很多耕地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以往较肥沃的良田受到破坏,此类被破坏的土地就无法匹配于“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在规划期限内无法得到治理,这不但导致肥沃的土地被荒废,且这些被荒废的区域其生态系统也随之被影响。

1.2专项规划所存在的问题

对农村土地利用以及村庄建设等新农村建设上缺乏相应的专项规划,缺乏可操作性,因此,专项规划完善和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是农村土地集约和统筹整治的重要制约因素。

1.3.土地规划后权属调整

受阻规划项目在完工后,新增耕地、土地权属的变化及建设用地怎样合理配置都存在难度,不管是集体承包,亦或在新增用地的集体经济体中予以均衡分配,缺少具体的规定,容易产生纠纷,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民配合的主动性,进而造成农民对土地集中整治规划产生抵触情绪。

2.依附于土地规划,深化新农村建设

2.1.整合土地规划和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依附于合理集约用地、有效布局与保护耕地的基本理念,调整村庄与集镇规划,结合小城镇与农村小城镇与农村居民点的密集度、布局与用地状况,遵循整体规划、整体设计以及整体施工的原则,对违章违规建设要从严处理,要让新农村建设具有较强的法律性,按照严格的规定有序开展。土地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土地规划的根本目的是扩大有效耕地,深化土地使用比例,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为提高农民的生产品质奠定良好的基础,完善土地利用的集约化。

2.2.通过法律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控制

农村居民点用地,尤其是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规模,让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有序的流转。流转后,根据土地利用规划与城镇规划确定的用途予以有效的使用,可以让土地收益及经济收益偏低的低效企业用地,通过转让、出租土地等措施,实现兼并、收购与合作,不仅要使原建设用地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同时还要为一些需要建设的基础设施用地腾出一些建设用地空间,从根本上深化集约土地资源的使用程度。

2.3.调整观念,加强土地规划力度

土地规划需转变过去仅对适耕的适宜性没有利用,且予以开发整理以深化直接用于耕种的有效面积的观念。要对沟渠等基础设施进行建设,使农、田、路、水、林布局合理,具有完善的水利设施,深化耕地保土、保水的综合能力,提升耕地的品质。土地规划应走改善农业生态机制,完善土地构架,深化劳动者的生活、生产条件的核心路径,同时亦为保护耕地,扩大可利用土地面积及有效耕地面积,增加产出比例,实现耕地制衡与粮食安全的核心条件。

2.4.全面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得到全面的保护,土地资源才可以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同时人的生产与生活才能得到保障,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才会相制衡,只有这样新农村建设也才会有序的进行。我们要先深化水利设施建设;根据差异化地区,实施科学的树木种植;加强对农村区域的能源建设;通过生物和工程相结合的手段,对生态环境予以整体的治理,对生态环境较差的地区,要施行退耕还林这一举措,尽可能保护水土原有的生态功能。只有解决因生态问题才可以稳定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更好的深化新农村建设。

2.5.调整土地规划项目的管理机制

从根本调整对土地规划项目的管理模式,技术需要行之有效,强化政府在群众心里的威信,提升农民对政府的信任度。在分得利益的同时,要赋予农民对土地整体的使用权利,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允许农地使用权进行交易,这样可以解决集体对农民家庭经营干预的问题,从而确保了农民的经营权,全面激发农民参与土地规划工作的主动性。

3总结

土地规划下的新农村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亦为加设和谐社会的先决条件,土地规划是农村现代化的促进剂。只有将土地资源进行长久的利用,才可以确保耕地总量制衡,进而保证粮食的安全及社会的稳定,只有经济社会的良好运行,才会使新农村建设达到所需的条件。土地规划与新农村建设是相关职能系统与土地开发领域的责任,是时展的促进者,我们要全面提高土地规划的适用度,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关江华;马才学;;土地整理中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式研究与实证分析[A];节能环保和谐发展——2015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15(02):16-21.

篇8

关键词:小城市及县城水利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化急剧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为使城市(城区)性质、规模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和适应以环境保护为重点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各小城市及县城都在对现有城区进行新的规划和建设。水利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承担着城市防洪、供水、排水、航运、水环境等功能,是城市生态系统和景观系统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城市及县城建设中,对水利建设,特别是水环境综合治理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

一、当前小城市及县城水利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小城市及县城防洪标准偏低,排涝能力不足

小城市及县城几乎都依河而建或河流贯穿其中,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的辐射作用,人口与财富大量集中在城市,由于城区现状防洪标准低,据有关资料,在我国641座有防洪任务的设市城市中,防洪标准低于国家标准的就有431座,而目前小城市及县城的防洪标准更低,仅为五年一遇—十年一遇,有些县城几乎不设防;同时由于城区扩张,大面积地面硬化,使得暴雨产生的径流量成倍增加,峰值更为集中,加上受外河水位顶托,使得内水排不出,外河又倒灌,而目前大部分城区几乎没有排涝设施,造成市内排水系统不畅,排涝设施不足,城区经常遭受洪涝灾害,损失十分严重,一些小城市、县城几乎年年受淹。根据有关资料统计,1999年,浙江省嘉兴市一个市洪灾损失就达40亿元,除4亿元为城市中心区的损失外,其余大量损失为分布在市辖城镇,可见,小城市及县城遭受洪涝损失之大。

1.2盲目侵占城区河道,减少水面,导致洪涝灾害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随着城市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勃兴和对环境的忽视,在小城市及县城建设中,土地利用价值高,受经济利益驱使,为了多争一块土体,盲目侵占河道和蓄滞洪区,将城区河道排水改为管道排水,在上面兴建街道和商业城等设施,使得城区水面积急剧减少,天然调蓄功能不足,内河排水不畅,易淤积、堵塞洪水通道;因蓄滞洪区面积被侵占,造成原有满足设计排涝要求的排涝设施排涝能力不足;由于上述的原因,使得暴雨时,人为产生新的洪涝灾害,街道被淹成为常见病,加大了城区洪涝灾害的发生。

当城区河道被侵占后,内河易被垃圾等杂物淤积,不易清除,大量污水的排入使得水环境恶化,违章建筑等使得沿河环境脏乱差,城市生态系统也遭受到了严重破坏。

1.3城区水利缺乏专项规划,城市水利功能得不到整体发挥

在小城市、县城建设过程中,对城区防洪规划较为重视,特别在“98洪水”后,各地编制了或正在编制科学、可行的城区防洪治理规划,并开始实施,而对排水以及作为城市生态系统和景观体系特殊载体的城市水利,则没有专项的整体规划,仅对某一小区域内水系进行景观设计,缺乏对整个城区水系的滞洪排泄雨洪、为工农业供水和城市景观等多种功能的综合考虑,使得城市水利的减少洪涝灾害、净化环境、提供公共绿地和旅游休闲等各项生态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由于体制上的原因,城区防洪规划和城市道路、排水等市政工程规划分属不同的部门,水利部门只进行河道的防洪规划,城建部门负责城区的排水及用地规划,市政部门排水标准与水利部门要求的排涝标准不一致,使河道防洪治涝与城区防洪治涝截然分开,难以协调。1998年,某市实施城市防洪治涝工程,根据内河中蓄滞洪区的面积和排涝要求确定了排涝站装机容量,并实施完成。可在工程建成后,因城区面积扩大,将该蓄滞洪区所在地划为新城区,新区建设中将蓄滞洪区面积减少了三分之一,造成原有排涝装机容量不足。

二、解决小城市及县城水利问题方法探讨

2.1对城区进行专项水利规划

水利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方面,应与道路等基础设施一样,围绕城市或县城总体规划的总目标,同步规划,同步协调,并以专项规划报告作为城市(县城)总体规划报告的附件,正式列入总体规划内容,报有关部门批准实施。

专项城市及城区水利规划应以城区为主,兼顾农村,城乡一体化。要确保防汛安全,不能让城区的经济文化生活因洪涝灾害而遭受损失;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改造整治内河水系,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满足城区引水、排水和生活环境的需要,建立多功能、高效益的水保护综合体系,促进城市开发和品位提升。

主要规划项目为防汛、引水、排水、水环境等。防汛主要是根据城市、县城规模和国家防洪标准确定的防洪治涝标准,采用加高加固现有防洪堤等工程措施,提高城市抗洪能力。引水和排水是城市水利规划的重要内容,要统一规划水源,合理调度水利工程,引入高质量的水;通过暴雨峰值和径流量计算,确定城区的排水出路,完善排涝设施,保证有水排得出去。水环境的治理则保留水面积,通过清淤疏浚、截污、亲水护岸、水利设施改造、立体绿化等措施,控制水环境,实现水清、流畅、岸绿、美观的目标,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场所。

2.2加强城区河道水系的综合治理

河流是城市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城市景观环境的重要依托,由于城区发展以及管理上的不善,使城区内河道成为城市排污沟,集污水和洪水为一身,恶化了人民的生活环境,制约城市发展。目前,对城市水系进行综合治理得到了人们的重视。1998—1999年,北京市对市中心区的水系进行了综合治理,实现“水清、流畅、岸绿、通航”的目标,取得了社会、经济和环境多方面的效益。1993—1997年,成都市对府南河进行了综合整治,以防洪、治污、绿化、文化、安居等项目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融合,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得到了人们广泛认同和赞许,荣获1997年度联合国人居奖。这些做法值得发展中的小城市及县城借鉴,切不可走上先污染后治理、先侵占后拆迁的老路。城市建设初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建立起良好的河流景观与滨水环境,绿依水,水依城,将城区建设成与水融为一体的特色景观环境。

2.3加快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步伐

现代城市水利是一项综合工程,承担着防洪治涝、供水排水、排污治污及生态环境的建设。目前,水资源管理体制仍是水利部门管水源和防洪治涝,城建部门管城区供水和排水,环保部门管理污水。管水和防洪治涝的不管城区供水、排水和治污,管供水和排水的不管水源、防洪治涝、治污和河道上下游的关系,甚至出现河道排涝和城区排水标准不是同一体系,块块管理,各自为政,不能统筹兼顾,全面规划,使水利设施难以合理安排,并充分发挥作用。应加快水务一体化管理步伐,借鉴上海、深圳等地城市水务改革成功经验,将涉及水事务的统一管理,使城市水利实行统一、高效、有序的管理体制,由水利部门对城区的防洪治涝、供水、排水及水环境治理统一规划,研究防洪减灾措施,保证高质量供水,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4加大对城市水利的投资力度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城市(城区)的供水质量、生态环境的协调美化要求越来越高,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对水利建设要求也相应提高,其所需资金较大。要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全社会办水利的办法筹集资金。

政府要加大对城市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发挥财政性资金的导向作用,并制定一些扶持政策,向受益企、事业单位集资来支持城市水利建设。

通过向银行等机构贷款方法来筹集资金。江西省上饶、景德镇等六个设区市以财政担保形式,通过低息日元贷款,筹集到了城市防洪治理所需的资金,目前该工程已进入了招标投标阶段。

运用市场机制筹集资金。对城区河道水系进行综合治理来增加土地,并使土地升值,通过依法转让等方法筹资,以地养水。

篇9

1.1小城市及县城防洪标准偏低,排涝能力不足

小城市及县城几乎都依河而建或河流贯穿其中,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的辐射作用,人口与财富大量集中在城市,由于城区现状防洪标准低,据有关资料,在我国641座有防洪任务的设市城市中,防洪标准低于国家标准的就有431座,而目前小城市及县城的防洪标准更低,仅为五年一遇-十年一遇,有些县城几乎不设防;同时由于城区扩张,大面积地面硬化,使得暴雨产生的径流量成倍增加,峰值更为集中,加上受外河水位顶托,使得内水排不出,外河又倒灌,而目前大部分城区几乎没有排涝设施,造成市内排水系统不畅,排涝设施不足,城区经常遭受洪涝灾害,损失十分严重,一些小城市、县城几乎年年受淹。根据有关资料统计,1999年,浙江省嘉兴市一个市洪灾损失就达40亿元,除4亿元为城市中心区的损失外,其余大量损失为分布在市辖城镇,可见,小城市及县城遭受洪涝损失之大。

1.2盲目侵占城区河道,减少水面,导致洪涝灾害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随着城市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勃兴和对环境的忽视,在小城市及县城建设中,土地利用价值高,受经济利益驱使,为了多争一块土体,盲目侵占河道和蓄滞洪区,将城区河道排水改为管道排水,在上面兴建街道和商业城等设施,使得城区水面积急剧减少,天然调蓄功能不足,内河排水不畅,易淤积、堵塞洪水通道;因蓄滞洪区面积被侵占,造成原有满足设计排涝要求的排涝设施排涝能力不足;由于上述的原因,使得暴雨时,人为产生新的洪涝灾害,街道被淹成为常见病,加大了城区洪涝灾害的发生。

当城区河道被侵占后,内河易被垃圾等杂物淤积,不易清除,大量污水的排入使得水环境恶化,违章建筑等使得沿河环境脏乱差,城市生态系统也遭受到了严重破坏。

1.3城区水利缺乏专项规划,城市水利功能得不到整体发挥

在小城市、县城建设过程中,对城区防洪规划较为重视,特别在“98洪水”后,各地编制了或正在编制科学、可行的城区防洪治理规划,并开始实施,而对排水以及作为城市生态系统和景观体系特殊载体的城市水利,则没有专项的整体规划,仅对某一小区域内水系进行景观设计,缺乏对整个城区水系的滞洪排泄雨洪、为工农业供水和城市景观等多种功能的综合考虑,使得城市水利的减少洪涝灾害、净化环境、提供公共绿地和旅游休闲等各项生态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由于体制上的原因,城区防洪规划和城市道路、排水等市政工程规划分属不同的部门,水利部门只进行河道的防洪规划,城建部门负责城区的排水及用地规划,市政部门排水标准与水利部门要求的排涝标准不一致,使河道防洪治涝与城区防洪治涝截然分开,难以协调。1998年,某市实施城市防洪治涝工程,根据内河中蓄滞洪区的面积和排涝要求确定了排涝站装机容量,并实施完成。可在工程建成后,因城区面积扩大,将该蓄滞洪区所在地划为新城区,新区建设中将蓄滞洪区面积减少了三分之一,造成原有排涝装机容量不足。

二、解决小城市及县城水利问题方法探讨

2.1对城区进行专项水利规划

水利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方面,应与道路等基础设施一样,围绕城市或县城总体规划的总目标,同步规划,同步协调,并以专项规划报告作为城市(县城)总体规划报告的附件,正式列入总体规划内容,报有关部门批准实施。

专项城市及城区水利规划应以城区为主,兼顾农村,城乡一体化。要确保防汛安全,不能让城区的经济文化生活因洪涝灾害而遭受损失;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改造整治内河水系,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满足城区引水、排水和生活环境的需要,建立多功能、高效益的水保护综合体系,促进城市开发和品位提升。

主要规划项目为防汛、引水、排水、水环境等。防汛主要是根据城市、县城规模和国家防洪标准确定的防洪治涝标准,采用加高加固现有防洪堤等工程措施,提高城市抗洪能力。引水和排水是城市水利规划的重要内容,要统一规划水源,合理调度水利工程,引入高质量的水;通过暴雨峰值和径流量计算,确定城区的排水出路,完善排涝设施,保证有水排得出去。水环境的治理则保留水面积,通过清淤疏浚、截污、亲水护岸、水利设施改造、立体绿化等措施,控制水环境,实现水清、流畅、岸绿、美观的目标,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场所。

2.2加强城区河道水系的综合治理

河流是城市文明的发源地,也是城市景观环境的重要依托,由于城区发展以及管理上的不善,使城区内河道成为城市排污沟,集污水和洪水为一身,恶化了人民的生活环境,制约城市发展。目前,对城市水系进行综合治理得到了人们的重视。1998-1999年,北京市对市中心区的水系进行了综合治理,实现“水清、流畅、岸绿、通航”的目标,取得了社会、经济和环境多方面的效益。1993-1997年,成都市对府南河进行了综合整治,以防洪、治污、绿化、文化、安居等项目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融合,形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得到了人们广泛认同和赞许,荣获1997年度联合国人居奖。这些做法值得发展中的小城市及县城借鉴,切不可走上先污染后治理、先侵占后拆迁的老路。城市建设初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水利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建立起良好的河流景观与滨水环境,绿依水,水依城,将城区建设成与水融为一体的特色景观环境。

2.3加快实施水务一体化管理步伐

现代城市水利是一项综合工程,承担着防洪治涝、供水排水、排污治污及生态环境的建设。目前,水资源管理体制仍是水利部门管水源和防洪治涝,城建部门管城区供水和排水,环保部门管理污水。管水和防洪治涝的不管城区供水、排水和治污,管供水和排水的不管水源、防洪治涝、治污和河道上下游的关系,甚至出现河道排涝和城区排水标准不是同一体系,块块管理,各自为政,不能统筹兼顾,全面规划,使水利设施难以合理安排,并充分发挥作用。应加快水务一体化管理步伐,借鉴上海、深圳等地城市水务改革成功经验,将涉及水事务的统一管理,使城市水利实行统一、高效、有序的管理体制,由水利部门对城区的防洪治涝、供水、排水及水环境治理统一规划,研究防洪减灾措施,保证高质量供水,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4加大对城市水利的投资力度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城市(城区)的供水质量、生态环境的协调美化要求越来越高,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对水利建设要求也相应提高,其所需资金较大。要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全社会办水利的办法筹集资金。

政府要加大对城市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发挥财政性资金的导向作用,并制定一些扶持政策,向受益企、事业单位集资来支持城市水利建设。

篇10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国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会议和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以及淮河流域、太湖流域的前期工作要求,总结“**”水利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研究落实**6年水利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任务,为全面完成各项水利发展目标、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厅党组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会前就今年的水利规划计划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会议结束时,吕厅长还将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水利规划及项目前期工作成绩显著

“**”期间是我省水利事业全面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各项建设和管理工作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水利工程建设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五年共完成水利建设投资285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83亿元,农村水利投入102亿元。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实践新时期治水新思路,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统筹规划,科学安排,加强服务,规范管理,形成了一批水利规划成果,开展了大量的项目前期工作,在保障建设、支撑管理、促进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期间的水利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在厅党组的关心、重视和直接领导下,经过各级水利规划计划部门和勘测设计单位的共同努力,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

一是在中长期发展规划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期间,我们立足于水利事业长期发展、持续发展,进行了水利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研究工作,主要完成了《**省水利现代化建设总体规划》和《**省水利发展“**”规划》等重要规划成果。“**”水利发展规划编写过程中我们努力把握“三个重点”,坚持“两条路线”。重点研究“**”水利发展和改革如何保障和服务全省“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重点研究如何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统筹农村水利和城市水利;重点研究如何进一步按照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来加强水利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坚持走专家路线,用先进的治水理念和治水思路,集中水利专家和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经验,拓宽水利发展思路,完善水利发展布局;坚持走群众路线,通过网上公布、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提高社会参与度,使“**”规划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各市也都开展了“**”水利发展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工作,大多数市的规划成果通过了市发改委组织的衔接论证。

二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期间,水利规划工作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结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促进水利建设和管理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针对新形势和新情况对防洪保安的更高要求,我们及时编制完成了《**省近期防洪规划》,提出了全面加强防洪建设和防洪管理的目标任务。围绕省委省政府“沿江、沿海、沿沪宁线、沿东陇海线”等区域发展战略,编制区域水利规划,完成了阳澄淀泖、武澄锡、湖西、里下河、秦淮河、废黄河等6个区域水利综合规划或防洪规划,为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规划了水利基础设施条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各地编制的13个省辖市城市防洪规划和一批县级城市防洪规划得到批准,并按照规划大力推进城市防洪工程建设,一批集防洪排涝、调水减污和水环境水景观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水利工程建成投入使用。为了贯彻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全省各级水利部门先后编制了县乡河道疏浚、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丘陵山区水源建设、圩区综合治理、农村饮水安全等一系列农村水利规划,保障和促进了农村水利建设的持续发展。

三是在拓展水利事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以来,按照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要求,规划内容从防洪除涝延伸到水资源、水环境,从工程建设延伸到管理与服务,为拓展水利发展空间提供了基础。根据水利部的统一部署,省和各市全面开展水资源综合规划,完成了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评价、需水预测、节水等阶段成果,正在进行水资源配置工作,节水型社会规划的主要成果,已列入《**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按照《**省湖泊保护条例》的要求,开展了137个湖泊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其中13个省管湖泊保护规划已报省政府待批,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全面加强湖泊保护和管理提供指导依据。制定了《**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对各类水体水质目标实施功能区管理。完成了《**省太湖地区调水改善水环境规划研究》,指导了引江济太调水改善水环境试验,促进和推动梅梁湖泵站等调水改善太湖水环境工程建设,在改善地区水环境上收到了良好效果。苏州、无锡、南京、张家港、江阴等市县也开展了调水改善水环境规划专题研究。还编制了《**省长江干流岸线开发利用控制指导规划》、《**省地下水超采区划分研究报告》、《**省长江采砂规划实施方案》等规划,苏州、泰州等地还编制了城市水系规划,支撑了水利管理工作的全面加强。

四是在保障水利建设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项目前期工作是影响工程建设的一个关键因素,“**”期间我省水利建设能够连续保持高增长势头,并按计划完成建设任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能够抢抓机遇,抓紧前期工作,促使工程及早立项,保障工程顺利实施。**3年淮河大水期间,我们在抗洪救灾的同时,集中省、市、县三级规划设计力量,通过一个月左右的紧张工作,完成了淮河灾后重建工程的前期工作,确保11个单项工程当年实施,**5年基本完成。“**”水利基本建设共完成投资183亿元,是“九五”的1.46倍,项目前期工作总体上适应了**多个项目的建设进展,并为“**”水利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目前,沂沭泗东调南下二期6个单项工程可研和部分工程初步设计已通过审查,淮河“老三项”工程已经通过淮委初审,洼地治理利用外资项目也通过了世行认定团的认定,为“**”完成东调南下二期工程、开工建设“老三项”加固工程、加强洼地治理打下了基础。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境内全部单项工程通过可研审查,骆南段部分工程初步设计已经批复,保证了南水北调建设的顺利进行,三潼宝工程全面建成,刘山、解台、淮安、淮阴等梯级泵站全面开工。全省大中型水库加固前期工作基本完成,300座小水库除险加固前期工作全面启动,推动了水库除险加固建设进程。一批区域性骨干河道和城市水利建设的项目前期工作,各市也在有序组织开展。

“**”期间全省水利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之所以取得了这些成绩,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1、落实新时期治水思路,为做好水利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明确了方向。作为水利工作的龙头和基础,水利规划计划工作必须首先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确立人水和谐的理念,把新的治水思路和理念真正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注重研究水利发展和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矛盾,正确处理流域治理与区域治理、农村水利与城市水利、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工程建设与依法管理、工程管理与资源管理、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等方面的关系。在项目前期工作中,除了抓好在建项目的前期工作,更加注重超前研究,做好项目储备,努力做到项目决策科学、规模合理、功能完备、效益最优,并在工程建设上体现人水和谐、生态景观和现代气息。在投资计划安排上,注重投资结构的改善和投资方向的转变,从以防洪保安为主,努力向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并重,流域和区域、城市和农村统筹的局面转变。

2、领导高度重视,为做好水利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提供了保障。厅党组对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十分重视,对于重大规划和重大项目的报批实施都要经过专家讨论、厅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后才能报出。在“**”规划编制期间,成立了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先后召开了五次厅长办公会议进行讨论,理清发展思路、完善发展布局、提出发展目标。省厅和相关部门领导还注重逐步改善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条件,“**”期间每年都从基建投资中专门安排了前期工作经费,还专项安排了水资源综合规划、湖泊保护规划工作经费。各市水利局也加强了对前期工作的领导,不少市设立了规划处,主要领导亲自指导规划工作,亲自检查督促项目前期工作,安排专项经费用于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

3、注重基础研究,为做好水利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奠定了基础。“**”初期,为推进水利现代化的探索和实践,研究水利与经济社会相互适应、协调发展问题,开展了水利现代化基础理论的研究,完成了《**省水利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预测研究》、《**省水利建设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关系的研究》等6个专题,初步形成了**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框架。在“**”规划编制工作的前期阶段,围绕改革和发展的难点问题,与有关院校合作,组织开展了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水利发展方向和模式、水利改革与创新、水利发展布局及建设目标三个方面15个专题研究,作为“**”规划的技术支撑。部分市局在城市水利和水环境治理规划中,加强了基础研究,有的研究课题列入了国家“863”科技攻关项目,拓宽了水利发展方向,深化了水利发展内容。

4、不断改革创新,为做好水利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增强了活力。“**”期间,在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方式上不断开拓??委托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河海大学、南京大学、省社科院等单位承担规划编制和项目论证工作,发挥多专业、多学科的技术优势,并逐渐形成有序竞争的新局面。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探索建立水利规划勘测设计市场,全省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的专题研究进行了公开招标,苏州、无锡、南京等地城市水利项目的设计全部实行了招投标,南水北调泵站工程初步设计也试行了招标,有效地促进了水利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质量的提高。

5、加强制度建设,为做好水利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创造了条件。一是建立前期工作责任制,分解落实各项前期工作任务,要求落实责任,落实人员,落实措施,确保前期工作顺利完成。二是实行合同管理制,通过合同的方式,明确前期工作任务、设计深度、完成时间、控制进度、经费渠道和奖罚办法。三是推行前期工作考核制度,对设计文件质量及主管部门的前期工作管理分别进行评分考核,加强前期工作督查和中间成果检查,及早发现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四是试行设计招投标制,制定下发了《**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实施办法(试行)》。

在认真总结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成绩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一些薄弱环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贯彻新时期的治水思路还不够全面,水资源、水环境项目储备不足;前期工作管理不能适应新的要求,部分项目前期工作深度不够、质量不高、进度滞后;规划管理不到位,法定权威性和执行严肃性有待加强等等,这些都需要在“**”期间切实加以改进。

二、**6年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的主要任务

依据“**”水利发展规划,今后五年,全省水利发展要继续转变治水理念,拓展服务领域,创新发展模式,统筹发展布局,加快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在指导思想上,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两个率先”、建设和谐**的大局,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防洪除涝安全、水资源供给安全、水生态环境安全为主要任务,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讲求效益,加快水利建设,强化水利管理,坚持依法行政,深化水利改革,追求科技进步,加快建设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不断提升水利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综合能力。在发展目标上,继续完善以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洪减灾体系、水资源供给保障体系、水资源保护体系和水利发展服务体系,全面提高防洪保安、水资源供给保护能力,加强水资源和水工程管理,深化水利投入机制、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等方面改革。在建设重点上,基本完成南水北调一期工程、东调南下二期工程、重点海堤达标工程、大中城市防洪工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五项重点建设任务;加强区域防洪排涝河道疏浚整治,重点安排里下河等低洼地区整治,突出因洪致涝重点区域治理;争取开工建设淮河“老三项”和太湖“一堤四河”工程,以及长江口综合整治和滁河、水阳江治理工程;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实施农村河道疏浚整治、灌区节水改造、圩区综合治理、丘陵山区水源建设、小型泵站改造、农村饮水安全等六项工程,全面提升农村水利的工程能力和管理水平。“**”初步安排投资规模400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300亿元、农村水利投入100亿元。根据上述规划任务和**6年全省水利工作部署,今年全省水利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的任务十分艰巨。

(一)水利规划任务

全面完成水利发展“**”规划。根据《**省“**”水利发展专项规划》,要进一步完善规划纲要,并分解、细化工程建设、水利管理、农村水利及水利改革的任务。要在《专项规划》和《规划纲要》的基础上,按不同的发展任务和行政区域,编制规划要点,进行分解落实。各项发展任务细化分解的规划要点编制工作由厅相关处室完成,各市要抓紧完成市级水利发展“**”规划,报市政府批准,并按照统一要求,按全省水利发展规划进行细化和衔接,形成各市水利发展规划要点。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形成全省水利发展“**”规划成果汇编,作为指导“**”期间全省水利建设与管理的依据,也是对各项水利发展目标任务进行考核的依据。

完成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根据水利部的统一部署,今年要完成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上半年要完成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和需水预测,完成生态需水、水价对需水量的影响、太湖流域水量水质模型等专项研究,完成节水、地下水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等专项规划。9月底前完成供水预测和水资源配置方案,提出分流域水系和行政区域水量分配方案,并与各市做好协调衔接。11月底前基本完成全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成果报告初稿编制。

完成全省湖泊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按照《**省湖泊保护条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在完成省管湖泊保护规划报审的基础上,配合做好审批阶段的有关工作。各市要根据《条例》规定抓紧完成市管湖泊保护规划,并加强与上层规划的衔接,在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同时报厅核备。同时,着手进行省管湖泊管理信息系统、重点湖泊退田退渔等后续专题规划工作。

加快推进沂南沂北等区域水利规划。今年要加强区域规划编制工作,重点推进沂南沂北地区水利治理规划,上半年完成河道测量、水文分析等基础工作,下半年要完成防洪除涝规划布局研究,对里下河地区水利综合规划、秦淮河流域防洪规划、废黄河地区水利治理规划、太湖三区防洪除涝规划等区域规划进行修改完善,编制区域治理实施方案,推进区域规划的实施。开展沿海地区水利规划研究。

逐步开展区域和城市水系规划。随着县乡河道疏浚、村庄河塘疏浚、城市河道整治、城市水环境改善的深入发展,有必要逐步开展区域和城市的水系规划,充分发挥河网的整体效益,并为加强河道管理、实施长效管理提供依据。我们打算拿出一个水系规划的编制工作大纲供各地参考,省辖城市、县级城市要编制城市水系规划,以县为单位要编制区域水系规划。水系规划将作为区域治理、地方基建、城乡河道整治等项目安排的依据。

抓好一批重点专项规划。上半年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实施规划的编制工作。年内完成全省及各市的城市饮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入河湖排污口整治规划。

(二)项目前期工作任务

**6年全省水利重点建设投资计划45亿元,农村水利计划投入20.5亿元。基本建设项目分治淮、南水北调、海堤达标、水库除险加固、城市防洪、区域治理、农村水利、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改善以及其它工程9类。这些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度不一,已批复设计文件的项目约11亿元,正在审批初步设计的项目约12亿元,还有一半项目的设计文件尚未编报。因此,今年项目前期工作任务很重,既要保证今年45亿元建设任务的需要,又要做好明年、后年建设项目的储备。

淮河治理工程。要围绕“**7年底之前基本完成治淮19项骨干工程,合理安排调整行蓄洪区、扩大淮河下游泄洪能力、重点平原洼地排涝3项新增工程”的总体目标,抓紧做好各项工程的前期工作。中运河及骆马湖堤防工程重点完成土地预审和初步设计修改完善工作;淮北大堤工程重点完成土地预审和移民安置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工作;新沭河治理工程和沂河沭河邳苍分洪道工程重点完成初设编报、土地预审等工作;入江水道整治、洪泽湖大堤除险加固、分淮入沂整治三项工程要求在年内完成初设上报和境内土地预审、移民安置规划确认和移民安置突发事件处置预案等工作;重点平原洼地利用外资项目重点做好世行项目准备团审查的各项准备工作;南四湖湖西大堤加固工程重点做好土地预审工作;湖洼及支流治理年度工程重点做好年度工程初步设计的编报工作。

南水北调工程。要在配合完成《总体可研》的评估及审批工作的同时,基本完成我省境内剩余13个单项26个单元工程的初步设计工作,年内分批上报。3月中旬报送高水河整治、淮安二站改造2个设计单元工程的初步设计;6月底报送泗阳站、刘老涧二站、皂河一站、皂河二站及泗洪站、金湖站、骆南中运河影响处理等7个设计单元工程的初步设计;9月底报送**沿运闸洞漏水处理、洪泽湖抬高蓄水位影响处理、徐洪河影响处理、南四湖下级湖抬高蓄水位影响处理等4个设计单元工程的初步设计;11月中旬报送洪泽站、邳州站、睢宁二站、金宝航道、里下河水源调整工程等5个设计单元工程的初步设计;淮安、宿迁、扬州三市截污导流工程要求今年3月份完成并报审,徐州市截污导流工程和剩余管理工程、调度运行系统、血防、文物保护也要抓紧完成。

海堤达标工程。由连云港、盐城、南通市水利局分别根据已经审查的实施方案,抓紧组织编制年度工程初步设计(大中型闸按单项分别编报可研和初设),其中**6年度工程设计(堤防工程初设、大中型闸可研)各市已报厅,我们将抓紧批复;**7年度设计(堤防工程初设、大中型闸可研)于今年8月底前完成。

城市防洪工程。**6年继续安排13个省辖市城市防洪排涝的关键控制建筑物和骨干排水河道,年度投资补助将根据工程可研批复及建设进展情况安排。由市水利(水务)局委批复,报厅核备。**7年度工程可研报告批复8月底报厅核备。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按照5年完成30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的建设目标,**6年完成60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建设。各市要抓紧修订完善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方案,3月底前报审。**6年度单项工程初步设计于3月底前报厅审批,**7年度工程于今年8月报厅审批。同时配合完成石梁河、小塔山水库的验收工作。

区域治理和地方基建工程。区域治理项目必须符合规划要求,按照批准的实施方案实施。要抓紧编制完成里下河、秦淮河、废黄河、太湖湖西、武澄锡、阳澄淀泖地区等区域治理的规划实施方案。依据规划实施方案,选择效益明显的跨市跨县骨干河道项目优先安排,各市抓紧编制可研报告报审。**6年重点实施里下河、太湖、秦淮河地区引排骨干工程,启动沂北地区防洪排涝骨干工程。一县范围内的区域引排河道工程列入地方基建,省级给予补助。**6年度区域治理、地方基建项目可研报告和初步设计分别要求3月、4月底前完成。**7年度工程可研报告要求于今年8月底前完成。地方基建工程中属小型工程、省级补助资金额度较小、不涉及省际、市际关系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市水利(水务)局或者市发改委审批,省水利厅只审批资金申请报告。**6年度工程可研报告、市级批复文件、资金申请报告3月底前报省厅。**7年度工程,可研报告、市级批复文件、资金申请报告,8月底前报厅。

农村水利工程。大中型灌区改造、农村饮水安全、节水灌溉等中央投资补助的重点项目,根据中央下达投资计划,落实相应前期工作。县乡河道疏浚和村庄河塘疏浚整治、圩区综合治理、丘陵山区水源工程和农村小型灌排泵站改造工程,抓紧开展相应前期工作,具体要求另行布置。

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改善工程。目前,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改善工程的前期工作比较薄弱,影响面和受益面较大、效益比较明显的项目储备不多,请各市抓紧进行相关项目的选择论证工作,提出一批好的项目报厅研究确定。前期工作由各相关市水利局组织编制,要求可研报告和初步设计分别于4月、6月完成报批。

水利血防工程。**6年全省水利血防项目共有6项,3月底前编报完成南京市工农河、高旺河、驷马山河综合整治,镇江市便民河水系综合整治初步设计。4月底前完成扬州市归江河道水利血防初设。**7年度水利血防项目由项目所在市水利局委托编制可研报告,招标选择设计单位编制初步设计,分别于今年6月底完成可研报告,10月底完成初步设计。

储备项目。主要是“**”争取开工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一是长江治理。抓紧完成镇扬河段三期整治工程可研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5月份报水利部审查;扬中河段二期整治工程年内完成可研报告和环境影响评价;继续开展澄通河段、长江河口综合整治工程可研报告编制工作;抓紧做好滁河、水阳江整治一期工程可研报告及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方案、移民安置规划、土地预审等工作,4月底前完成报审。二是太湖治理。根据太湖局部署,太湖治理一堤四河前期工作抓紧启动。其中环太湖大堤加固工程可研报告要求3月底完成;望虞河、太浦河续建工程和新孟河、新沟河拓浚工程项目建议书要求年内完成。三是各市要抓好一批区域治理骨干工程和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改善工程的储备项目。

(三)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管理

规划管理方面,要在《**省水利规划体系及管理办法研究》的基础上,制订《**省水利规划管理办法》,完善水利规划体系,规范各类规划的实施,加强水利规划在水利管理和改革发展中的指导作用,研究规划保留区实施办法,推进规划同意书制度实施。同时,要建立健全规划项目立项申报、审批、公示等制度,规范规划管理程序,逐步落实水利专业规划与综合规划、上下级规划、专业规划之间的协调衔接。

项目前期工作管理方面,要按照前期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突出解决项目前期工作深度和质量问题。继续探索引进市场机制,加强前期工作中间成果的检查,完善对前期工作的规范管理,严格对前期工作的责任考核,提高前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同时按照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要求,理清政府直接投资、注入资本金、补助地方等不同政府投资方式的前期审批程序,以及企业投资水利建设项目的核准程序和核准内容,分清审批事权。通过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批行为和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行为,提高水行政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水资源的科学配置、合理开发、全面节约和有效保护,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发挥。

三、开展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水利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是水利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把这项工作搞好了,对水利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必将制约水利的快速健康发展。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我认为,要做好水利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必须认真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节约资源的观念、保护环境的观念、统筹发展的观念、依法规划的观念,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体现在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上,要围绕人水和谐的目标,坚持水利的统筹、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在规划目标上,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在规划思路上,要转变以往重工程建设的做法,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因素,统筹建设、管理和服务;在规划布局上,要统筹考虑城乡水利,统筹考虑水安全、水资源和水环境;在任务规模上,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既要统筹协调,又要抓住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发挥有限投资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提供保障,创造条件。要适应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战略,开展城市供水、水环境综合治理等规划;适应沿海沿江加快发展的新要求,开展沿海地区水利规划、沿江引排规划;适应东陇海线发展战略,加快沂南沂北地区治理规划;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农村河网水系规划,完善农村水利重点工程专项规划,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三)适度超前规划。水利规划是项目建设的龙头。一方面,要做好建设项目储备。已经立项的,要抓紧做好初步设计。没有立项的,要考虑到前期工作有一定的周期,从综合规划、专项规划、项目建议书、可研性研究到初步设计需要一步步深入,每一个过程都要认真细化深化下一阶段的工作,提高质量,保证一次审查通过,以缩短周期,保持和增强我省水利建设投资强度,促进水利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超前研究相关课题。目前,水利部已布置各流域机构修订流域综合规划,我省需要抓紧研究淮河、长江、太湖等流域新一轮治理和管理的相关课题,为流域综合治理和管理规划做好准备。同时要按照政府职能转变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开展水利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投融资机制、水权水市场、资源开发管理等课题研究,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四)增强可操作性。要注重规划的科学性,强化规划前期调研、咨询、成果审查和实施评估等环节,重视专家咨询,做好与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规划、其他专业专项规划衔接,使规划更加科学合理;要注重规划的民主性,鼓励公众参与,规划制订尽可能公开,特别是征地拆迁、移民安置、水保环境等涉及民生的水利规划内容,要向群众公开,使规划更加具有群众基础;要注重规划计划的严肃性,积极争取规划的审批,着力推动规划的实施,今后没有列入规划的项目一律不予立项。要注意规划的约束性,通过一定的法律、行政程序批准,既规范建设内容,也要规范社会和公众行为。不断提高投资管理水平,合理配置资金,优化投资结构,确保水利投资的使用效益。

四、做好**6年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的保障措施

今年全省水利规划计划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既要组织好重点规划的编制,保证水利可持续发展;又要抓紧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保证当年和今后几年水利工程建设的需要;还要积极争取落实投资计划,保证工程建设的资金需求。我们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统筹安排,严格责任,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一)要加强领导

规划和项目前期是前瞻性工作,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抓好关键问题的协调解决。分管领导要集中精力抓落实,对规划编制、项目前期、计划落实一着不让,从人员、经费、责任等方面落实措施,保证规划计划工作顺利完成。经费不足是制约当前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的原因之一,省、市、县水利部门都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增加对水利规划基础工作及项目前期研究论证的经费投入。

(二)要集中力量

前期工作周期长、要求高、审批环节多,是制约工程建设和资金安排的关键因素。要??期工作,为水利建设顺利推进提供前期工作保证。建设项目的土地预审、拆迁安置、环境评价、水保评估的管理也越来越规范,难度越来越大。各有关单位一定要切实负起责任,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突出重点,按照规定的时间要求,拿出高质量的前期工作成果。要充分利用好社会力量,借助省内外设计、研究单位的技术力量为我所用,确保今明两年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按时完成,保障工程建设的需要,并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项目前期工作储备。

(三)要规范管理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前期工作市场化机制,大力推行设计招投标制度,采取公开竞争的方式选择承担任务的单位,切实解决前期工作中存在的设计能力不足和设计质量不高等问题。可研阶段尽量推行方案招标,初步设计阶段要普遍推行通过招标选择设计单位的办法。前期工作要加强项目合同管理,主管部门或项目法人与设计单位通过合同方式,明确前期工作任务、工作深度、完成时间、经费渠道和违约处罚等内容。有关设计单位要始终把设计质量放在第一位,落实相应的前期工作质量要求和质量保证。要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引进新的规划设计理念,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多层次、多方案进行设计方案比选论证、提出合理的推荐方案。要严格按照有关规范要求,控制设计概算。对审查中必须修改的设计方案要尽快组织力量,抓紧补充完善工作,限期完成设计报告。

(四)要明确责任

前期工作中已经明确项目法人的项目,由项目法人负责前期工作,暂时没有明确的,由项目主管部门负责前期工作。无论是项目法人还是前期工作承担单位,都要落实责任、落实人员、落实措施。要把目标任务、时间质量要求细化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层次和每个环节。多个单位共同承担的项目,技术总负责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积极与有关单位进行技术沟通和协调,从技术上保证前期工作的进度和质量。要加强检查督促,及时协调处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要加强中间成果的检查,及早发现问题,避免造成时间和资金的浪费。要加强成果管理,建立水利前期工作成果资料库,实行成果共享。

(五)要落实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