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工艺指标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3-25 17:59: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工工艺指标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化工工艺指标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林业植物;检疫标准;标准化;现状

abstract: elaborated the forestry plant quarantine standardization work’s function and the importance, briefed and summarized our country forestry plant quarantine standardization work present situation, the existence question, proposed strengthened the work the sugges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 

key word: forestry plant; quarantine standard; standardization; present situation 

前言

林业植物检疫(原称森林植物检疫)是指依照植物检疫法规采取的控制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蔓延、保护森林资源和国土生态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则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对林业植物检疫的全过程规范化和系统化,从而达到最佳的防控效果,取得最佳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活动。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是保证林业发展的基础性活动,是林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对促进我国林业的又快又好发展,规范我国社会、经济的法制化、规范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1·1 作用

    1·1·1 可补充植物检疫法规的内容,推动林业有害生物依法治理的进程 标准是国家法律法规在技术上的补充。林业植物检疫标准是依据《植物检疫条例》和《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通过林业植物检疫标准的制定,特别是一些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可有力地补充《植物检疫条例》和《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在技术上的有关规定,并对强化植物检疫检验技术和除害处理技术、加强检疫管理和人员管理、规范检疫行为、维护检疫执法秩序、体现相关法律法规的内涵和内容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必将成为林业有害生物治理过程中的重要技术基础和重要依据。

    1·1·2 可加快林业植物检疫技术成果的转化,提高林业有害生物科学防控的水平 标准不能迁就或满足于落后的生产水平 在植物检疫标准制修订过程中,通过吸纳国内外的新成果、新技术和新经验,并随着标准的实施,成为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纽带和桥梁,对加快成果转化、提高林业植物检疫和有害生物科学防控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1·1·3 可提高林业植物检疫工作的效率,节约人力物力资源 标准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重复性。在生产实践中,标准化就是要对重复发生的事物尽量减少或消除不必要的劳动消耗,这对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人力、物力资源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新标准的实施,不仅可以推进林业植物检疫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而且可以减少检疫工作的盲目性,节省工作经费,提高工作的整体效率。

     1·2 重要性

     1·2·1 林业植物检疫工作特殊性的需要 林业植物检疫是融行业管理、行政执法、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工作,具有工作程序复杂、内容繁多、技术性和规范性要求高、涉及面广、社会责任大等特点,是我国控制有害生物传播扩散的一项最为重要的工作。植物检疫相关的法律法规只对宏观的工作及主要的方面作了规定,难以兼顾技术、管理等具体细节问题,而这些工作则需要一系列完善的标准来补充和规范。

     1·2·2 国际化新形势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一个国家保护本国产业,促进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直接取决于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和精密程度。当前,我国参与国际化贸易的程度越来越高,但一些林产品在进出口贸易时屡屡遭受检疫方面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进口林产品的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提高我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的技术水平,完善标准体系,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性的标准化工作,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合作和交流,以适应国      1·2·3 当前我国行政管理的需要 自《行政许可法》实施后,国务院各部委(局)出台法律、法规规定之外的强制性部门规章受到限制,而制定和出台标准将及时补充部门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需强制性执行的一些法律、法规规定之外的规范、要求。在林业植物检疫工作方面,《植物检疫条例》修订相对滞后,一些生产中急需强制性统一的规范、要求很难在短期内实施,而及时制定和出台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强化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2 我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现状和问题

     1993年,我国公布了林业植物检疫领域的第一项国家标准《林木引种》和第一项林业行业标准《松材线虫病检疫技术》,拉开了我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序幕[1]。随后13 a来,我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在标准制修订、组织机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1 现状

    2·1·1 林业植物检疫体系框架已初见端倪 截止2007年4月,我国已制定并公布的林业植物检疫方面的标准共4项(包括正在修订的标准1项),其中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1项;正在制定的标准28项,其中国家标准27项,行业标准1项。这些标准涉及了林业植物检疫领域的检疫检验技术、除害处理、检疫性有害生物根除、检疫管理等多个方面,林业植物检疫标准体系框架已现雏形。

    2·1·2 建立了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机构 2005年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林业分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林业植物检疫分委会)正式成立。这是林业植物检疫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从此有了自己的组织机构。这是从事全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工作的组织,负责全国植物检疫专业技术领域的标准化技术归口工作。

     林业植物检疫分委会成立以来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正式立项国家标准17项,完成国家标准1项;召开了3次分委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4项国家标准;同时在黑龙江等省

开展了培训活动,加大了宣传力度,有力地推动了林业植 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2·2 存在的问题

    2·2·1 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起步晚,标准数量少 我国林业标准化工作开始于1952年[2],但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直到1993年才起步,在随后的13 a中,工作基本处于时断时续状态。仅于1999年公布了第三项国家标准《林木种子检验规程》,2006年公布了第四项国家标准《松材线虫病发生区松木包装材料处理和管理》。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起步晚,工作不连续,公布标准数量少,直接影响了我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开展。  2·2·2 新标准制定滞后,已制定标

准不能及时公布

我国加入wto后,林业植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制定林业植物检疫工作全过程的各项标准,使之连接贯穿并形成系列,并与国际标准接轨成为当前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一项最为重要的内容。但在这方面我国的新标准制定滞后,绝大多数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检疫技术标准仍未制定,基础性、管理性等方面的标准更是寥寥无几。而已制定的松材线虫、美国白蛾检疫技术规程等标准虽已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部门,但尚未公布。2·2·3 植物检疫标准体系急需建立和完善 标准体系不完善导致标准制修订缺乏系统性。目前,林业植物检疫标准体系框架虽已建立,但科学、系统、适合当前林业发展形势的标准体系还未建立,以至每年标准的制修订没有“体系”这一纲的规范,对申报和制定什么标准带有盲目性,缺乏系统性。

     2·2·4 参与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人员少,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制修订项目中,有三分之二是由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承担,浙江、安徽等省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部门的业务人员及中国林科院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研人员承担了部分项目,参与标准化工作的人员少,水平不一,甚至一些承担制修订标准的人从未参加过任何培训,很难保证标准制修订的质量。

     2·2·5 标准化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工作举步维艰 当前,国家下达的每项标准制修定经费明显不足,有时甚至连基本的标准调研所需经费也无法满足,很难保证标准制修订的质量。此外,植物检疫标准的实施、宣传工作的经费也无任何来源,相关工作几乎为空白。经费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正常开展。

    3 加快我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的建议与对策

    3·1 尽快建立和完善林业植物检疫标准体系 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体系应是在一定范围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系列林业植物检疫领域内标准的集合体,它是按照“统一、简化、协调、优选”的原理,以国际先进标准为参照,通过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将林业植物检疫工作的全过程纳入标准化轨道上来。因此,我国林业植物检疫部门应根据植物检疫工作的实际情况,尽快构建包括基础标准、检疫检验技术标准、除害处理技术标准、风险分析及管理等内容的林业植物检疫体系框架,并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有计划地制定标准项目的规划,逐步建立起科学完整、层次分明、具有前瞻性、开放性的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体系,并在“体系”这一纲的规范下,科学、系统地开展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制修订工作。3·2 进一步加大标准的制修订力度和标准公布进程 要针对我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起步晚,标准数量少等突出问题,全面加快标准的制修订速度,着力解决当前制修订速度慢、标龄老化的问题,改变标准数量少,种类分布不均的现状。应重点应开展基础类、检疫检验技术、除害处理技术、检疫管理等一些急需标准的制修订,以满足当前林业植物检疫工作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加快标准公布的速度,以发挥这些标准在控制有害生物扩散蔓延中的作用。

    3·3 建立林业植物检疫标准数据库,实现标准管理的网络化,提高标准使用率 可利用林业植物检疫分委会挂靠单位的信息网络资源,建立林业植物检疫标准数据库,逐步实现标准服务的网络化,使标准使用者能查得到、找得准、用得上标准,以进一步推

动标准的普及,为全社会提供及时、准确、高效、权威、便捷的标准信息服务;在经费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建立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实现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制修订项目的网上申报和信息反馈,优化标准制修订程序,提高标准化工作的效率和透明度。

     3·4 充分发挥林业植物检疫分委会的作用,加快标准化人才队伍的建设 通过分委会组织培训等方式,吸收一些学习意识强、服务意识强、思想意识超前、专业技术扎实、业务和外语水平高的林业植物检疫领域的工作人员及相关专家加入到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中来,使其成为我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主力军。

     3·5 加大采标工作力度,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和交流活动 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应积极采用当前林业植物检疫工作中急需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加快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向国内标准的转化,提高我国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水平。同时还应加强与国际组织及区域化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组织等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植物检疫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通过采标、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和国际交流活动等,不仅可以了解国际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进展情况,还可以国内的相关要求反映到国际标准中,甚至可以把我们的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从而反映我国整个林业植物检疫行业的要求,维护国家利益,为我国进出口贸易营造良好环境。

     3·6 加大宣传,增加投入,优化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工作的环境 要充分利用报纸、新闻媒体、互联网、培训班等形式进行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的宣传和引导,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和掌握林业植物检疫标准化的知识。同时,还要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千方百计地扩大经费渠道,增加标准化工作经费的来源。

参考文献:

篇2

一、当前我国石油化工企业成本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成本核算工作不完善

现阶段,由于石油化工企业产品生产工艺复杂,企业内部职能部门较多,因此成本核算管理涉及到的方面也相对较多,但是现阶段我国石油化工企业在成本核算上管理较为粗放,在核算内容上也主要偏向于产品生产成本,对期间费用的核算不够深入,无法对企业成本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有价值的支持。

2.成本预算管理水平不高

成本预算是控制企业成本最有效的手段,但是部分石油化工企业的成本预算编制程序不合理,预算编制内容不够全面,而且缺乏关键的成本控制预算指标,造成了预算计划的可操作性差,无法真正发挥对于成本控制管理的约束与指导作用。

3.成本分析考核工作力度较弱

一些石油化工企业虽然也制定了完善的成本控制管理措施,但是却缺少有效地成本分析考核与激励机制,没有将企业成本执行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与目标情况对比分析,因而也无法及时总结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造成了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的执行力度差,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积极性不高。

二、石油化工企业成本控制管理改进措施研究

1.提高企业的成本核算水平

成本核算的主要工作就是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成本费用按照发生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进而确定总成本以及单位成本。成本核算是企业成本预测以及成本管理决策的基础,合理的规划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体系,必须借助于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对于石油化工企业的成本核算,应该严格遵循分期核算、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一致性、合法性、权责发生制、收入与相关的成本、费用配比、按实际成本计价以及重要性的原则,将石油化工企业的各种产成品、半成品、辅助生产部门提供的产品和劳务作业为核算对象,准确的对企业的成本、期间费用进行核算,并形成成本、费用报表,为企业成本控制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准确的依据。

2.强化成本的预算管理

成本预算管理是提高石油化工企业成本控制管理最有效的手段,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效果,必须健全成本费用预算管理体系。首先,在企业的预算编制上,应该确保预算计划的全面,包括企业的产品成本预算、生产费用预算、制造费用预算、管理费用预算、营业费用预算、财务费用预算、单位完全费用预算等相关内容。在成本预算的编制管理上,应该将企业的成本费用预算分解到企业的各个职能部门,依据不同职能部门各自的成本、费用范围,编制并分解落实成本、费用预算。之后由财务部门负责汇总,并根据化工企业的产、供、销计划,把握产品成本、期间费用降低率,综合考虑企业成本管理措施中各项消耗定额和费用压缩指标的要求,准确的预计企业的成本费用,进而形成预算计划。在预算计划编制完成后应向各成本责任中心征求意见,之后上报管理层进行审核,审批以后就应该严格按照成本预算计划将企业的成本、费用预算指标必须层层分解至不同的职能部门,严格按照预算计划控制成本。

3.强化企业的成本分析与考核管理

在石油化工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过程中,成本管理部门应该定期对企业各个成本责任中心的成本费用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查,尤其是以单位成本、费用总额作为检查控制指标,并及时根据检查情况分析成本控制效果以及问题,特别是对各项成本、费用指标与预期的差异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将自身成本情况与同行业成本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成本费用分析,准确的掌握石油化工企业的成本费用预算的执行情况、成本费用的升降,及时总结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成本分析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督促个成本责任单位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改善生产经营管理,降低各项消耗,提高经济效益。同时按照企业的目标成本、责任成本、质量成本等现代管理规定,对成本责任单位以及成本管理责任人进行奖惩管理。

篇3

关键词:伊曲康唑脂质体;制备;工艺

伊曲康唑是一种新型的三氮唑类衍生物,其可以对真菌细胞膜产生的干扰,并形成新的合成物。伊曲康唑在真菌感染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种药物的产品类型有两种,分别是胶囊剂与注射剂。胶囊剂主要是用于治疗浅表性真菌感染,而注射剂的应用范围比较广,其可以与血浆蛋白结合,在人的体内会造成药物蓄积。脂质体是一种脂质双分子结构,其具有缓释的作用,将药物制备成脂质体,可以保证药物的稳定性,保证其药效的稳定发挥。将伊曲康唑制成脂质体,可以保证治疗的效果,合理优化制备工艺,可以降低治疗的成本,下面笔者对伊曲康唑脂质体的制备工艺采用正交设计进行优化的过程进行简单介绍。

1 仪器与试药

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Waters公司);ALPHAⅠ型冷冻干燥机(德国MarinChrist公司);日立H-7000透射电镜仪(日本日立公司);Zetasizer激光粒度测定仪(英国Malvem公司);旋转蒸发仪(瑞士步琪有限公司);探头式超声仪(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 试药

伊曲康唑(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502090);蛋黄卵磷脂(北京奥博星生物有限公司,批号200510028);胆固醇(北京奥博星生物有限公司,批号200512057);去氧胆酸钠(Serva进口分装);甘露醇(上海化学试剂公司);乳糖(天津市天达净化材料精细化工厂);TritonX-100(Sig-ma分装,南京格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甲醇为色谱纯,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脂质体制备工艺的考察

2.1.1 采用薄膜水化超声-冷冻干燥制备工艺

在制备伊曲康唑脂质体时,首先要准备好原材料,制备人员应称取适量的伊曲康唑、卵磷脂、胆固醇等,将其置入250ml的量瓶中,然后加入适量氯仿,摇匀,使溶质完全溶解,这一过程可以制得类脂溶液。将量瓶放在蒸发器上,在45℃的环境下对溶剂进行蒸发,这可以使类脂溶液形成均匀薄膜,蒸发后再在量瓶中充入氮气,直到溶剂完全消失。在量瓶中加入磷酸盐缓冲液,经过超声处理,可以制得半透明胶体溶液,对其进行预冻处理,然后再进行干燥处理,可以得到伊曲康唑脂质体冻干粉。工作人员在对其进行质量检验前,需要将冻干粉置入干燥器中妥善保存。

2.1.2 逆相蒸发制备工艺

按处方量称取伊曲康唑、卵磷脂、胆固醇、去氧胆酸钠,置250mL茄形瓶中,加氯仿使溶解,加入磷酸盐缓冲液,超声乳化30min,直至形成稳定的W/O型乳剂。于旋转蒸发器上减压除去氯仿,达到胶态后,再加入磷酸盐缓冲液,在常压下旋转使瓶壁上的凝胶脱落,然后在减压下继续蒸发,挥尽有机溶剂,即得乳黄色脂质体混悬液,其后干燥操作同“2.1.1”项。

2.1.3 乙醚注入-超声制备工艺

按处方称取伊曲康唑、卵磷脂、胆固醇、去氧胆酸钠,加乙醚使溶解;另取磷酸盐缓冲液,加热至50℃并保持恒温,在不断搅拌下匀速注入乙醚溶液,加完后继续搅拌1h至乙醚挥尽。置于探头式超声仪中超声振荡5min至形成半透明胶体溶液,其后干燥操作同“2.1.1”项。

2.2 HPLC法测定药物含量

色谱柱:以DiamonsilTMCl8柱(250mm×4.6mm,5μm)迪马科技有限公司;流动相:甲醇-0.5%醋酸胺-乙醚(15∶4∶1);流速:1.0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62nm;进样量:20μL。

2.3 包封率和渗漏率

各处方脂质体冻干粉重建后,取脂质体溶液0.5mL,经G50葡聚糖凝胶柱层析,以磷酸盐缓冲液为洗脱液,分离游离药物和脂质体。收集脂质体流出液(约第15~25mL)至25mL量瓶中,以水定容至刻度,为Ⅰ液;另取0.5mL重建脂质体溶液至25mL量瓶中,直接以水定容至刻度,为Ⅱ液。分别精密吸取Ⅰ、Ⅱ液各4mL至10mL量瓶中,加入浓度为10%的Triton-X100乙醇溶液1mL破乳,以水定容至刻度,按含量测定方法测其药物浓度CⅠ、CⅡ,则包封率(EE)重建=(CⅠ/CⅡ)×100%。

将重建脂质体溶液室温下避光静置8h后(考察稳定性),同上平行操作并测定此时的药物浓度CⅠ′、CⅡ′,则包封率(EE)重建′=(CⅠ′/CⅡ′)×100%。

药物渗漏率L=(EE)重建′/(EE)重建×100%。测定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方法制备脂质体包封率(%)

由此可知,制备伊曲康唑脂质体采用薄膜水化超声-冷冻干燥法制备包封率最高,药物渗漏较少。

2.4 正交试验设计

根据查阅资料和预试验的结果,选取影响伊曲康唑脂质体的包封率、渗漏率、粒径分布3个指标的5个主要影响因素,每个因素选4个水平。水平因素见表2,正交试验结果见表3。

表2 水平因素表

表3 正交L16(45)试验结果

3 讨论

为了优化伊曲康唑脂质体的制备工艺,需要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制备得到的伊曲康唑脂质体进行质量检测,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的方式,合理选择制备工艺,在评定的过程中,指标的选择很重要,而且各个指标重要性相当,在确定加权系数时,每个指标都可以设定为1。伊曲康唑脂质体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物质,在制备成胶质体时,一般采取的是逆向蒸发法。另外,由于传统制备工艺包封率比较低,如果以液体的形式进行贮存,可能会导致伊曲康出现聚集沉降的问题。在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的过程中,试验人员采用了薄膜水化超声-冷冻干燥的工艺技术,将伊曲康唑脂质体制作成冻干粉,这也有利于对药物进行保存,可以保证粒径的均匀性,也可以提高包封率。

伊曲康唑脂质体是一种弱碱性药物,在确定水和介质时,可以采用pH值较低的磷酸盐缓冲液,在选择制备工艺时,一定要保证伊曲康唑脂质体的稳定性,还要提高包封率及渗漏率,经过多次试验,工作人员最终决定采用pH=6.0的磷酸盐缓冲液作为水合介质。在对传统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后,有效提高了伊曲康唑脂质体的制备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贞佐,呼海涛,孟庆繁,曹鹏飞,金元宝,滕利荣.当归丹参滴丸的制备工艺研究[J].中成药,2006(3).

篇4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管理

在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中,严格按设计要求,对混凝土工程的以上要点抓好质量管理,对延长水工混凝土使用寿命,节省工程费用,实现经济、安全、高效的工程建设管理目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施工管理规划

1 . 1 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是计划管理的核心

施工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的情况, 编制各类计划, 以便对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做出相应的安排, 各类计划组成一个相互支持、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计划体系。计划编制的合理性, 直接影响到工程投资、进度和质量三大目标的实现。每种计划都是以指标来表现其具体内容和量的标准,指标是一种预期的目标和水平, 计划指标之间也是有联系的组成指标体系, 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是计划管理的核心。加强计划管理就是对计划目标作出科学的预定,各项计划围绕目标来实现。

1.2 做好整个计划体系的动作

在实际工作中, 每种计划的制定都必须是科学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否则不仅会影响整个计划体系的运作, 也会对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阻碍企业的发展。例如在直接生产施工中施工作业计划如果存在不合理现象, 会使施工中各工序先后次序安排不明确,工作面进度层次不清晰,造成相互影响、相互干扰。

1.3 避免计划安排不合理现象的发生

①要有计划意识, 各项工作要依据目标的实现详细制定出有关措施, 并积极创造条件去实现。在保证总计划完成的前提下, 对各施工部位进行工序倒挂、层层分解, 制定各施工工序周计划。②计划的制定要切实符合实际情况不可为了盲目赶工期, 定的目标无法实现。③在制定计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突发的新情况。最后, 计划一经制定就要去贯彻与实施, 在执行过程中要始终把握总的生产经营目标, 做好控制工作,以适应情况的变化,保持计划执行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2、施工技术管理重要性

2 . 1 施工技术在施工工艺流程中的重要性

技术是贯彻整个施工工艺流程的重要工作,是生产力的要素之一。没有技术,就谈不上施工。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就包含着一些重要工程:模板工程、钢筋安装工程、混凝土浇筑工程、温度控制和接缝等,这些工程的施工技术至关重要,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及安全。因此, 技术管理在施工中具有重要作用。技术管理是对各项技术工作要素和技术活动过程的管理,技术工作要素包括技术人才、技术装备、技术规程、技术情报、技术资料、技术档案等; 技术活动过程指技术学习、技术计划、技术运用、技术改造、技术开发、技术评价等。技术作用的发挥, 除决定于技术本身的水平外, 极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管理水平。没有完整的技术管理, 先进的技术是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的。

2.2 认真解决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技术交底的目的是使参与施工的人员熟悉和了解所承担施工的仓号的特点、设计意图、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和应注意的问题。因此,应建立技术交底责任制,并加强施工质量检验、监督和管理, 从而提高质量。在技术交底时, 不但要领会设计意图, 还要贯彻上级技术领导的意图和要求, 了解仓号的体形变化, 有无特殊部位;钢筋、管路等的布设, 应满足那些施工规范、规程及工艺标谁;材料、设备的要求,有无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等等。

(2)对工程质量检验的方法可归纳为“看、摸、敲、照、靠、吊、量、套”八个字,应用这些方法,严格依照施工技术规范及质量标准来检验,建立健全质量检测机构和质量管理机构,健全检验制度,还要提高质检人员的素质,增强责任心、任务感,充分发挥质检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3)对于技术革新与改造,在许多工程施工中都很注重,技术改造围绕节约能源、降低材料消耗、提高质量、缩短工期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对工程施工起到积极作用。如某工程中, 在钢筋安装中钢筋连接技术,传统的工艺是搭接和焊接,为了提高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达到优质、高产、低耗的目的,钢筋连接中使用了带肋钢筋套筒连接技术。

3、施工质量管理相关措施

3.1 全面质量管理

在全面质量管理中, 质量这个概念和全部管理目标的实现有关,它的特点是:把过去的以事后检验和把关为主转变为以预防为主,即从管结果转变为管因素:从过去的就事论事、分散管理, 转变为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进行全面的综合治理: 突出以质量为中心,围绕质量开展全员的工作;由单纯符合标准转变为满足顾客需要, 并强调不断改进过程质量, 从而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 三全一多样”; 即全员的质量管理、全过程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和多方法的质量管理。

3.2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 是企业建立质量体系、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立足点和依据, 也是质量管理活动取得成效和质量体系有效运转的前提和保证。基础工作的好坏,决定了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水平,也决定了企业能否面向市场长期地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基础工作包括标准化工作、计量工作、质量信息工作、质量责任制和质量教育工作:

(1)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是以提供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为内容来制定标准和贯彻标准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做好标准化工作,必须以“顾客第一”的思想为指导,必须坚持“系统化”原则,应符合权威性、科学性、群众性、连贯性和明确性的要求。

(2)计量是关于测量和保证量值统一和准确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工作,它的重要任务是以统一计量单位制度,组织量值正确传递,保证量值统一为目的的工作。搞好计量工作,必须按照生产设计保证产品质量的要求,配备计量检测设备;合理地确定计量检测设备的确认周期,坚持间隔校准制度;加强计量检测设备的日常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及时、正确处理不合格计量设备;保证计量检测设备使用的环境条件;健全管理机构, 配备高素质的记录人员。

(3)质量信息是进行质量方面决策的依据, 是改进产品质量、改善各环节工作质量的最直接的原始资料和依据, 是正确认识各种因素变化和产品质量波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 从而进行质量控制的基本依据。要使质量信息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发挥作用, 就应使质量信息满足及时、准确、全面、系统的要求;要做好建立企业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和质量信息中心工作:整理信息要实行分级管理;加强生产班组的质量信息管理。

(4)建立质量责任制是企业建立经济责任制的首要环节, 要求明确规定企业每个职工在质量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职责和权限, 以便做到质量工作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考核有奖罚。为了使企业的质量责任制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应明确质量责任制的实质是责、权、利三者的统一 ;要按照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业务来制定各部门和各级各类人员的质量责任制; 规定的任务与责任要尽可能的做到具体化, 以便于进行考核; 要由粗到细, 逐步完善; 必须制定相应的质量奖惩措施。国内许多大型工程中都采用了“三检制”,实践证明,质量控制的“三检制”是质量过程控制的有效手段。

结语

通过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 表明在各环节中都要加强计划、技术、质量等的管理,同时,对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周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静;陈卫玲;;水利工程混凝土质量管理研究[J];吉林水利;2011年09期

篇5

Abstract: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a real practice in M corporation. Following the concept of lean production, we design and optimize the job shop layout with the objective of improving the process, reducing the WIP and enhancing the production flexibility. We evaluate the layout solutions with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s, and choose the best solution.

关键词: 精益生产;注塑车间布局;布局优化设计

Key words: lean production;injection molding job shop layout;layout optimization design

中图分类号:F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8-0037-05

0 引言

车间布局设计问题是制造型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设备布局是否合理、工作地点布置是否科学,搬运路线是否经济、畅通,都是影响企业制造和管理的重要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前端变化速度加快,以大批量生产为主的离散型制造业正面临着严峻的市场形势。在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快速低成本交付将是今后制造型企业发展和转型的主要方向。

产品更新换代加速导致按照某种特定产品需求而进行布局的车间制造性能逐渐降低。由于车间布局的不易变动性,布局调整所需的时间较长,耗费资源较多,因此,对于使用传统布局模式的制造企业来讲,决策层宁可接受当前生产效率低下的局面,也不愿意对布局进行重新设计。对企业而言,如果车间布局能够较好的适应产品种类的变化,同时又能保证较高的产能,在当代市场需求变化频繁的环境下,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精益生产是为制造企业能快速响应市场变化而提出的生产模式,制造单元作为生产组织的基本单元,具有柔性生产的特点。按照精益生产理念进行布局,称为精益生产布局。其布局具有柔性高,反应速度快,转产损失小等特点,是针对当代制造业形势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布局理念。

1 精益生产布局理念及原则

精益生产是以消除不增加价值的等待、排队和其他延迟活动为目标,按照确定的生产节拍进行生产并且每次仅生产单件产品的一种先进生产方式。与以往的计划系统发出指令的推动式生产方式不同,精益生产系统通过采用拉动的生产方式,来实现快速响应顾客实际需求的目的。

与传统布局模式相比,运用精益生产理念的布局方式除了考虑车间布局所必须考虑的面积、产能、物流强度、工艺流程、建设难度等问题,还必须考虑消除浪费、提升车间制造柔性、改善工人作业环境等与精益生产相关的问题。

为了实现对整体布局的精益生产因素进行分析,必须在传统布局方法的基础上,对布局进行精益分析,包括:

1.1 价值流分析 价值流分析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绘制企业当前价值流图,将企业流程所有相关的实物流和信息流以图示的方式加以表达,帮助我们分析发现运营流程中潜在的、非增值的浪费活动,并通过IE技术减少或消除非增值的活动。车间的价值流分析侧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流向,找出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活动,并通过调整布局给予解决。

1.2 工艺流程分析 车间布局时,对整体的工艺流程进行分析,运用ECRS原则,优化工艺流程,消除不合理的工位带来的浪费。

1.3 生产线柔性分析 指快速、低成本地从提供一种产品或服务转换为提供另一种产品或服务的能力。生产柔性是在前端需求发生变化时,企业能否较好应对的重要指标。将柔性纳入厂房的布局的指标,是制造型企业应对当前市场环境的重要措施。

2 M公司注塑车间精益生产布局实例研究

M公司主要从事家电部件的注塑与后处理,工艺主要涉及注塑、喷涂(部分产品)、部件加工。现因前端需求增长,需新建厂房满足前端需求,为更好的保证前端需求变化能够得到及时的响应,且消除原有厂房中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浪费,该公司使用精益生产的布局理念完成新厂房的布局设计。

2.1 SLP布局分析 根据M注塑车间的特点,将注塑车间划分为生产区、模具存放区、模具维修区、集中供料区、原材料仓库、产成品仓库、办公区、员工休息区、辅助设施区9个区域。综合考虑现有工艺流程、物流强度与设施之间的其他关系,给出设施间的重要性矩阵如下:

根据各设施的重要性矩阵,给出符合重要性矩阵的最优布局方案如下:

方案一: 方案二:

SLP布局是以工艺和物流强度为核心的布局方法,布局过程中只考虑了任意两个模块之间的关系,以任意两个模块之间的关系代替了布局整体之间的关系。

这样的布局方法使布局者无法站在全局角度思考工厂的整体运行情况,而精益生产的理念,要求我们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去寻找消除系统的浪费,因此,在SLP的基础上,我们还必须在全局角度对布局方案进行精益分析,以便进行更合理的布局方案设计。

2.2 布局方案精益分析

2.2.1 价值流分析 价值流是指产品通过其生产过程的全部活动,包括从概念设计、产品设计、过程设计直到投产的设计流和从原材料、制造过程直到产品交到顾客手中的生产流。价值流分析的主要目的,将企业流程所有相关的实物流和信息流以图示的方式加以表达,帮助我们分析发现运营流程中潜在的、非增值的浪费活动,并通过IE技术减少或消除非增值的活动。

在布局阶段对M公司原有生产模式进行价值流分析,寻找由于布局原因带来的不增值,并运用IE的理念在布局阶段给予更正,提升布局方案的优越性。

以M公司主要产品为代表,绘制产品生产的价值流图(图4)。

对与车间布局相关的生产段的价值流图(图5)进行分析,发现M公司生产段在价值流分析发现生产段中存在以下问题:

①平均制品数量为3500件,库存周期为0.8天。

②制造周期为7.8天,而增值时间仅为0.13天。

2.2.2 工艺流程分析 对M公司的现有工艺流程进行分析,找出工艺流程中不能增值的环节。

M公司现有生产厂生产流程如图6。

对M公司典型产品的工艺流程进行分析,发现工艺流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①搬运次数过多。②工序3进行装箱,而转运之后工序5要进行拆箱,工序之间存在多余的包装浪费。

2.2.3 线体柔性分析 对M公司工艺流程进行分析可知,M公司的产品生产分为三个工段进行。如图7所示。

由于注塑工段与后端工段产能不匹配,各自的生产计划都需单独安排,因此,当发生转产时,存在的信息流动如图8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转产时,由于各生产厂的间的产能与生产安排均不相同,因此各生产厂需要重新调配各自的生产计划,以实现对新产品的生产。又因各自的工厂都需要在完成本身线上产品的生产后,才能投入新产品的生产,所以在传递过程中经常出现产品需要在暂存区等待下个工段就绪的情况,造成了转产效率低的局面。

另外,从换线损失的角度,各个工段需要独立的进行扫线,而各工段的组装线体长度较长,使得换线损失较大。

因此,M公司的生产车间柔性较低,也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2.2.4 布局问题解决对策 应用精益生产的工具,对M公司原有的布局模式进行分析,发现M公司现有生产模式中与布局相关的问题。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在布局阶段就进行统筹考虑,提前给予解决(表2)。

2.3 布局方案提出 综合SLP方法得出的布局结论,和对生产布局的精益分析,得到符合SLP要求和精益布局要求的布局方案:

方案一:基于SLP分析中得到的各部分关系,和精益分析中发现的生产问题。得到方案一。

布局方案如图9。

精益生产中的问题和方案一对应的解决方式如表3。

方案二:基于SLP分析中得到的各部分关系和精益分析中发现的生产问题,得到方案二。布局方案如图10。

精益生产中的问题和方案二对应的解决方式如表4。

3 方案评估

方案一、二均符合SLP的布局原则,同时也针对M公司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在布局上做了调整。为了筛选符合M公司生产实际的方案,下面对两个方案进行评估。

方案评估时综合考虑定量因素(如:面积、产能、人力等)和定性因素(如:换线损失、转产响应速度、设备故障损失等),首先对厂房布局中可定量的因素进行评估。

综合考虑投资、人力、在制品数、物流强度等因素,对两案进行评估,两方案可量化指标对比如表5。

运用DEA方法对两个方案的数据进行评估:

X=(x1,x2,x3,x4,x5,x6,x7)T,xi(i=1,2)分别表示方案1、2的输入条件,即:布局面积、人力、WIP、物流量、设备投资、追加投资。

Y=(yi)T,yi(i=1,2)分别表示方案1、2的输出条件,即:产能。建立DEA模型:

minθs.t∑■■λ■X■?燮θX■∑■■λ■Y■?叟Y■?坌λ?叟0j=1,2,…n max?坠s.t∑■■λ■Y■?燮X■∑■■λ■Y■?叟?坠Y■?坌λ?叟0j=1,2,…n

引入松弛变量,1,2式可以表示为线型规划:

minθs.t∑■■λ■Y■+s-?燮θX■∑■■λ■Y■?叟Y■?坌λ■?叟0s+?叟0,s-?叟0 max?坠s.t∑■■λ■X■+s-=X■∑■■λ■Y■-s-?叟?坠Y■?坌λ■?叟0s+?叟0,s-?叟0

求解上述模型,得到分析结果(如表6)。

从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方面,方案一、二相同,因此仅从这几个方面无法选择最优方案。

同时,车间布局时所考虑的因素除了投资、人力、在制品数、物流强度等可定量的因素,还需考虑如员工工作环境、线体柔性等难以定量的因素。综合考虑定量的和非定量的因素,才能对车间布局有比较全面的考量。

运用AHP的方法对方案1,2进行分析,从换线损失、转产响应速度、设备故障损失、工作环境、其他可量化指标等方面,对方案1,2进行分析。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如图11。

构建中间要素的重要性(B1,B2,B3,B4,B5)对决策目标(A1)的判断矩阵并请参与布局的决策者给出权重。

(B1,B2,B3,B4,B5)的判断矩阵如图12。

分别构建备选方案(C1,C2)对中间要素:

得到各因素对总目标的判断矩阵:

判断矩阵一致性比例:0.0101,一致性可以接受;对总目标的权重:1.0。

得到方案1、方案2权重为(0.38,0.62)。

因此,综合考虑定量化因素布局面积、产能、人力、在制品数、物流量、设备投资、追加投资等传统方案布局评估指标,与换线损失、转产响应速度、设备故障损失、工作环境等精益布局指标。方案2在整体上优于方案1,布局应选择方案2。

4 方案实施效果

M公司新生产厂使用方案2进行布局之后,与M公司原生产方式对比,物流量降低18%,人力减少15人,在制品库存(约3500件)消失。同时,由于机边线作业方式的推行,生产柔性大幅度提高,设备故障损失降低,方案达到预期效果。

5 结论

本文将精益生产的理念应用于注塑行业的布局设计,在车间布局阶段充分考虑注塑企业精益生产的需求,以车间整体的生产效率、生产柔性等全局指标作为布局的核心进行车间布局的设计。

参考文献:

[1]Adil Baykasoglu and Türkay Dereli. Capability based scatteredlayout approach for highly volatile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s. 3rdInt. Symposium on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s, Sakarya, Turkey.

[2]Benjaafar S, S S Heragu, and S Irani. Next generation facto-ry layouts: research challenges and progress.

[3]J Drolet, G Abdulnour and M Rheault. The cellular manufac-turing evolution. Computers & Industrial Engineering,1996,31(1/2):139-142.

[4]Bollinger, J, etc. Visionary manufacturing challenges for 2020.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Report. National AcademyPress. 1998. http://books.nap.edu/html/visionary.

[5]Young F Y, Wong D F. How good are slicing floorplans.

[6]In:Proceedings of the1997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hysical Design[C]. New York, NY: ACMPress, 1997:144,149.

[7]潘全科.智能制造系统多目标车间调度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工程院,2003.

[8]郑春生,易晓亮.基于价值流图析技术的精益改善[J].陕西汽车制造,2009(2):45-47.

[9]齐二石编著.物流工程[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9-11.

[10]孙维琦主编.生产运作与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7月.

[11]邵立,马登哲,严隽琪,钟廷修.工业工程与管理,2000,4:21-25.

[12]邵立,钟廷修,严隽琪,马登哲.中国机械工程,2000,8:919-922.

[13]周杰韩,黄正波,杨叔子.分布式对象技术与柔性制造系统分布式布局应用[J].计算机应用,2000,6.

[14]川侯玉英,钟诗清,于席桂.机械CAD的应用程序与工程数据库间的信息传递[J].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学报,1998,10:44-47.

[15]郭文胜,殷国富,胡晓兵.基于工作流技术的虚拟车间的协作控制模型[J].四川大学学报,2001,9:8-11.

[16]许青松,杨建华,吴澄.面向对象的车间控制模型[J].清华大学学报,1998,10:81-84.

[17]郑华林,刘飞,熊峰,尹超.一种新型的单件小批量生产车间的调度方法[J].重庆大学报,2001,1:20-23.

[18]皱湘军.加工车间设计方案决策[J].企业物流,1999,1:3-4.

篇6

一、化工建设投资项目技术经济评价体系

技术经济评价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对项目投资过程技术投入的经济合理性进行定量评价。现阶段对化工建设投资项目技术经济评价的角度往往基于宏观战略和微观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战略评价

战略评价主要包括对项目选题战略和财务战略的评价。

1.项目选题战略评价需要从宏观发展和微观实际两个方面去评价。在宏观发展的角度上,对于项目选题的战略评价主要包含对自然资源和国家宏观发展理念两个方面的评价。对于化工项目建设投资的宏观战略而言,必须要与国家社会主义经济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一致,并且保持同样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路线”。从微观的角度来评价,主要包含了对化工建设投资项目的本土优势、人才优势、区域发展优势等多个方面。一个项目是否会给投资人带来可观的经济回报,首先需要对其项目的市场发展性和可行性进行全面的评价。而人才优势、区域发展优势以及本土特色资源优势是其中典型的指标。在知识经济时代,本土资源上的优势固然会进一步的节约化工建设项目的生产成本,但人才优势所占的比例要远比资源优势来的重要,在项目的后期营运中,人才的重要性是无可取代的。

2.财务战略评价关系到项目建设投资的成败。虽然从项目投资经济评价本身而言,只要项目的建设和发展能够达到投资者预期的技术和经济指标,项目就具备可行性和可投资性。但与宏观战略评价相结合,必须要确保项目最好能成为集团公司发展蓝图相关联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对于化工建设投资项目的技术经济财务评价的主要内容在于对相关财务指标的评价,包括有风险指标、负债指标、利润资本等,通过现金的计算机信息核算模型,往往能够得到比较精确的评价结果,从而能够客观说明项目的可行性。

(二)项目评价内容

对于化工建设投资项目技术经济评价的内容主要包含有投资估算、资金筹措、产品生产方案与规模、原材料与辅助材料、厂址选择、技术工艺、环境保护、设备选型、人力资源配备、项目实施计划等。

1.投资估算。估算包括静态和动态两部分:静态部分是拟建项目的设备购置费(含工、器具)、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及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动态部分是指建设项目由于物价等变化所需的费用。

2.资金筹措。自有资金、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国内金融组织贷款和发行债券筹资等。

3.产品生产方案与规模。主要根据市场情况、资金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4.原材料与辅助材料。主要考虑资源的可靠性、可利用性、可得性、运输可能性和经济合理性。

5.技术工艺和主要设备选型。技术方案的选取必须有一定的适用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在选型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生产规模、产品质量、材料的应用性等因素。

二、某化工企业甲醇制丁烯联产丙烯项目经济评价实证分析

(一)项目背景

本项目是陕西煤化工技术工程中心在技术开发阶段为了判断和分析技术的经济性和前景而筛选了一个适宜工业化应用的规模,以此为基础展望市场前景,同时便于进行技术的宣传和推广。

技术开发背景:煤炭资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用煤经甲醇制烯烃可以替代部分石脑油,产品数量较少,便于运输,煤经甲醇制烯烃适度规模的产业化是可行的。甲醇行业产能持续过剩,制取烯烃等化工基础原料是甲醇转化利用的重要途径,以甲醇为原料生产丁烯联产丙烯技术区别于已开发的甲醇制乙烯和丙烯(MTO)、甲醇制丙烯(MTP)、甲醇制芳烃(MTA)技术,有效规避了未来乙烯市场的冲击风险,同时有利于获得市场稀缺的丁烯产品,因此更易受到市场青睐。

本项目拟建设180万吨甲醇进料规模的工业化装置,达到优化产品结构、降低产品成本,增加项目投资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二)项目实证分析

甲醇制丁烯联产丙烯项目,项目总投资由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铺垫流动资金和无形资产四部分组成。其中建设投资由1套180万t/a 甲醇制丁烯联产丙烯装置、1套34.6万t/a烯烃分离和1套34.6万t/a聚丙烯装置费用组成。建设期(改造期)2年,生产期为13年,计算期为15年。按投产后第1年生产负荷为90 %,第2年调整为100%。

经匡算,甲醇制丁烯联产丙烯项目总投资372912.7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30480万元(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建设期利息15401万元、流动资金27032万元。资金来源主要由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两部分组成。资本金按总投资的30%估算,由企业自筹解决。资本金出资按项目实施进度与资金使用计划分次投入。固定资产投资除资本金外全部申请银行贷款。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利率为6.55%(参考中国银行贷款利率)。另外,流动资金的70%申请银行贷款。

(三)综合评价结果

战略评价:2015年9月14日,甲醇制丁烯联产丙烯技术万吨级工业化试验项目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业内专家认为,该技术的成功开发,使甲醇制烯烃的产品更加多样化,可为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探索新路径。甲醇制丁烯联产丙烯技术工业化应用若取得成功,将与MTO、MTP 技术形成互补,加快煤化工产品进军橡胶及精细化工领域的步伐,对防止煤制烯烃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提升装置灵活性和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都有推动、促进作用。

财务评价:财务盈利能力分析在现金流量表的基础上对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等指标进行了计算。

该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税前)4.93年、

(税后)5.51年;动态投资回收期(税前)

5.05年、(税后)5.57年。所得税前FIRR,

经人工试算法插值计算的所得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为24.89%。该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高于行业基准收益率。该项目投资利润率22.2%,总投资收益率24.87%,投资利税率5.55%,由此可见该项目投资利润率较高,综合收益良好。

三、结语

篇7

关键词:防腐蚀管理防腐蚀调查

腐蚀存在于各个工业部门,特别是在石油开采、石油化工和有机化工等生产中,腐蚀问题更是无处不在。化工设备的损坏约有60%是由于腐蚀引起的,腐蚀造成的后果不仅仅是浪费了宝贵的资源,它还会使生产停顿、物料流失,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引起火灾、爆炸等灾难性事故,给生产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在化工企业等生产中做好防腐蚀管理和调查,是保证安全生产必要的和有效的措施。化工设备防腐蚀管理与其他生产中的管理一样,它起着一种全局性的组织作用,贯穿于防腐蚀工作的全过程。

1 从全面腐蚀控制的概念考虑防腐蚀管理

全面腐蚀控制就是从设计、制造、储运与安装、操作运行、维修等五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腐蚀控制,从而使腐蚀损失降低到最低水平。

1.1 设计中的防腐蚀管理 防腐蚀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选材、工艺设计,强度设计、防腐蚀方法选择和正确的结构设计等。选材要考虑耐蚀性,金属设备尤其要考虑耐点蚀、应力腐蚀破裂,晶间腐蚀,缝腐蚀和耐腐蚀疲劳的性能;还应该考虑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加工性能和材料来源、价格等各个方面。在强度设计时,要考虑腐蚀性环境对于材料强度的影响。特别要注意产生局部腐蚀、腐蚀疲劳和蠕变情况下的强度设计,正确的材料设计能减轻设备的腐蚀。要尽可能消除缝隙,防止形成流体滞留、污垢和沉积物的聚积,还应避免流体直接冲刷设备引起设备震动。此外还应注意正确使用焊接头的设计,保持适当和均匀的流速、温度和浓度等,这些都与腐蚀密切相关,是设计时应该考虑的通则。

1.2 加工制造工程中的防腐管理 化工设备的腐蚀不少是由于加工制造过程中管理不善引起的,因此必须遵守加工过程中有关的规程和规定。

1.2.1 选材 选材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认真检查所用材料的质量。

1.2.2 冷加工 冷加工会在工件中留下很大的残余应力,因此在设备成型时应尽量采用热加工成型,当整个设备加工完成后,应力求进行整体或局部的热处理以消除残余应力;在加工过程中要避免用榔头等乱敲乱打。

1.2.3 焊接 焊缝经常是设备最容易产生腐蚀的部位,焊接工艺及其质量对设备寿命影响很大,因而加强对焊接工艺的管理与指导,有重要的意义。

1.2.4 热处理 热处理工艺与质量直接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与安全运行,必须了解不同材质的热处理特性,以区别对待,根据不同材质,不同的使用条件,不同的热处理目的制定不同的工艺规范。必须注意的是,热处理易使金属在高温下产生垢膜或变形,也不能完全消除残余应力。

1.2.5 防腐衬里 防腐衬里是设备制造过程中的最后一道工序,衬里层防腐不管是金属覆盖层或是非金属覆盖层都要求施工前进行一系列表面处理、干燥等过程。并严格按施工规程的要求操作。

1.3 储运、安装过程中的防腐管理 设备的库存期间主要是防止环境、大气腐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短期或长期的防护措施,并遵照有关规程进行。储运过程中要防止碰撞、划伤,在设备上乱写乱画;对不锈钢设备应防止氯离子污染;对钛材质要防止铁离子污染;薄壁容器与管子要防止储运变形、潜伏应力腐蚀破裂的危险。设备安装也要严格执行施工规程,安装中不能划伤、碰壁、涂抹设备,要保护设备表面的干净完好,安装时的紧固力度要适中,避免用力过大留下残余应力,配管结构要避免应力过分集中。

安装完毕后要及时清理,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设备的水压试验必须按规程进行,对不锈钢充水要尽量采用氯离子浓度低的水、锅炉水或蒸馏水试压,也可增加缓冲剂。

1.4 生产工艺过程中的防腐管理 严格控制化工生产工艺条件是防腐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正常运行参数中对流速、温度、介质浓度等指标的规定十分重要,操作中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定。任何一个小的操作失误或数据改变都可能带来腐蚀隐患。例如钢铁在硫酸浓度大于80%小于100%时有良好的抵抗力,但却不耐蚀在这个范围以外浓度的硫酸。

操作中要做到试车前对设备严格清洗。试车时,有的介质要除氧,尽量保持工艺条件稳定;适当提高缓释剂的添加量等。试车应该制定试车操作规程,加强监测。停车时,必须将废渣、废液排除干净,不得滞留于设备内,并对排空后的设备进行清洗,清洗时要正确选择清洗剂,防止残留酸碱、氯离子等有机物所引起的腐蚀。

1.5 设备维修过程中的防腐管理 当生产设备停止运行以后,要根据不同情况制定对设备的保护措施,并认真做好停车期间的设备检查。包括:结垢情况;腐蚀情况;材料强度劣化情况。然后根据不同情况综合、全面、认真的分析和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科学、合理的制定出详细的维修方案。在维修过程中要避免对设备造成新的污染及损伤,防止产生腐蚀隐患。

在设备检修中要做好各部位特别是重点部位腐蚀情况观测,各种腐蚀的检查记录。

从以上各方面的防腐蚀管理工作可以看到,有的直接影响设备使用寿命,有的影响系统甚至整个工厂的均衡生产,由此可见加强化工腐蚀管理的重要意义。

2 开展腐蚀调查

为了提高和深入开展化工防腐工作,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种类型的腐蚀调查,对于分析、研究解决化工生产中存在的各种腐蚀问题,提高防腐蚀效果和经济效益,推广防腐蚀技术,交流经验,提高全行业的防腐技术与管理水平有重要作用。

2.1 腐蚀调查的重要性 要想解决任何腐蚀问题,必须通过实地调查,掌握腐蚀的具体情况,分析发生腐蚀的原因,通过日常监控和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了解腐蚀形貌、腐蚀类型及其他情况;防腐蚀措施的效果,只能通过一定时期的实践,深入细致调查才能鉴别;由此可见腐蚀调查是防腐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2.2 腐蚀调查的主要内容

腐蚀调查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

2.2.1 定期腐蚀调查 在设备进行停车检修时,常由厂部设备科、车间乃至有关研究单位参加,组成调查组。当新厂投产一年后,必须进行一次全面的腐蚀调查,以建立设备腐蚀档案。

检查内容大体包括下列各项:①宏观检测:就是用肉眼或低倍放大镜对设备本体进行仔细观察检查,初步确定设备的腐蚀形貌、类型、腐蚀程度和重点腐蚀部位。②现场测厚:对设备现场测厚计算出设备实际的均匀腐蚀速度,进而推断设备使用寿命,测厚要注意部位要固定,以便对比。③现场探伤及显微检测:对腐蚀开裂不明显部位应借助探伤来鉴别。④腐蚀环境调查:重点调查环境中腐蚀介质的类型、含量及变化情况,但也不能忽视微量杂质如CL-、溶解氧、H2S等;同时了解工艺操作情况。

2.2.2 事故腐蚀调查 这是对突发性的腐蚀事故发生后所进行的调查。腐蚀事故一般发生在新投产的工厂,由于开车时许多条件还不稳定,如操作温度太高或太低,腐蚀物质的浓度波动,缓释剂分布不均匀,氧去除不彻底等原因造成;有时候老厂也会由于检修质量不好或原料成份改变,以及其他原因而发生腐蚀事故,这类腐蚀调查涉及的人员较多,范围较广,调查必须深入细致,以便找出事故腐蚀原因,以防事故再次发生。

事故腐蚀调查内容基本上与定期检查一致,不过偏重于发生事故设备的部位。

2.2.3 专题腐蚀调查 当一台装置经常遭受腐蚀,并且同类型工厂也常出现同样的问题,则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专题调查。这种调查的组织往往由制造厂家、运行生产单位及有关研究单位组成。通过专题腐蚀调查,找出原因,组织实验研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有时在专题调查中也可发现,同样的装置,腐蚀情况及其使用寿命往往存在差异,这样在找出了存在差异的原因之后,问题就得到解决。因此,通过这样的专题调查,往往促进了化工防腐蚀技术的共同提高。

2.2.4 系统腐蚀调查 这类调查是按工艺流程逐台设备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腐蚀情况分析腐蚀原因,掌握防腐蚀措施的效果等。

调查过程中对各工厂中腐蚀轻、重的设备相互对照,分析比较,找出存在差异的原因,交流经验共同提高,是提高全行业防腐蚀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

各类腐蚀调查之后,必须写出调查报告,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概况、情况调查、原因分析及措施建议等部分。腐蚀调查报告建立在深入细致的调查基础上,原因分析要求明确具体。如果原因不明,就要进行实验研究,查明原因,研究出防腐效果和经济效益的最优化措施。所以腐蚀调查是开展防腐蚀科学研究的重要依据。

篇8

关键词:制药工程专业实验 三维 课程体系 工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与药物合成反应、药物化学、化学制药工艺学等理论课程关系紧密,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加深对这些理论课程的理解,还可逐步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勤于思考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3]。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的最大误区在于高度类似药物化学专业实验课程,这和制药工程专业成立的背景有关。1998年教育部首次批准成立制药工程专业,该专业由原化学制药、生物制药(部分)、中药制药(部分)及制剂工程等专业整合而成,主要是应用化学、药学、工程学、管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解决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实现药品生产的规模化和质量管理的规范化[4-6]。要顺利达成制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必须深刻认识该专业和上述药学专业的不同点,即制药工程专业更注重解决药物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难题。那么在制药工程专业实验的教学中该如何体现这些不同点呢?我们在多年的工程化教学中累积了一些教学经验,2007年我校张珩教授主讲的课程“制药工艺设计”获批国家精品课程,2008年我校制药工程专业获批国家教育部首批特色专业,2010年我校制药工程教学团队获批国家级教学团队,2011年我校作为省属本科院校率先跻身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这些为我们构建基于“卓越计划”的制药工程专业实验三维课程体系指明了研究方向[7]。

1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三维课程体系的构成元素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三维课程体系由基础实验、创新研究实验和药物生产车间工艺设计实验三部分组成。三维课程体系的辐射式教学模式方便学生了解药物生产制造的全生命周期即“实验室小试-中试放大-工业生产”。该课程体系的具体内容如下:

(1) 基础实验是由化工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药物,要求学生掌握单元反应原理、实验操作技巧,产品结构鉴定和质量分析方法等[8]。基础实验在教学实验室进行,面向的是制药工程专业所有学生,它的学分属于必修课学分。

(2) 创新研究实验是基于“各种大学生创新研究基金”的研究型实验,它要求学生掌握文献检索和整理的方法、合成路线设计与评价、实验操作规程的编写,实验室合成的全套原理和操作技巧、产品的分析鉴定、合成工艺的优化、生产成本的核算、实验小论文的撰写等。创新研究实验在教师科研实验室进行,面向的是对科学研究有兴趣的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它的学分属于选修课学分。

(3) 药物生产车间工艺设计实验是基于AutoCAD的药物工业化生产工艺流程设计,它要求学生掌握工程图纸绘制的行业标准和技巧、单元设备的选择及操作、工业流体输送等。药物生产车间工艺设计实验在计算机房进行,面向的是对工程设计、工业生产有兴趣的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它的学分也属于选修课学分。

新的三维课程体系既普及了教育面,也提炼了教育点。通过基础实验,学生掌握了药物合成和生产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然后以兴趣为教育点,可以将学生培养成卓越的制药工程师或卓越的药物研发人员。

2 基础实验的改革

我校基础实验一般为60 学时,主要是验证和演示性实验,教学内容还是要求学生掌握药物制备、分离、分析的原理和操作技能[9],但更注重联系制药企业的生产模式,这就反映了”卓越计划”的两个特点即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以及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10-11]。具体措施包括:

(1) 引入工厂常用的简捷式分析方法。例如引入薄层色谱法监测反应终点、反应的选择性、产品的纯度、鉴定反应产物;引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产品含量分析。传统教学中,合成实验和分析实验是两门独立的课程,但工业生产中,合成和分析是融为一体的,因此工业常用分析方法的引入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制药工程是一个涉及多学科专业知识的系统工程。如在局麻药盐酸普鲁卡因的合成中,以对硝基苯甲酸等为原料,经酯化、还原、成盐、精制制备盐酸普鲁卡因,可以进行五大技术训练:学甲苯共沸带水打破酯化反应平衡的原理及操作,掌握工业常用还原剂铁粉盐酸的原理和操作,学习碱性药物成盐的原理和操作,掌握盐酸普鲁卡因的药典鉴别方法,学习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的方法。

(2) 引入“正交实验设计法”开展基础实验的教学。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是所有学生使用教材规定的同一工艺条件如温度等进行实验,学生机械地重复实验,不知道工艺条件是如何确定的,更不了解工艺参数的波动对产品收率和纯度的的影响。有鉴于此,我们引入“正交设计”来克服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缺点。正交设计是研究多因子实验的方法,它借助于规格化的“正交表”,科学地挑选实验条件,并利用数理统计原理分析实验结果,优点是实验次数少、分析方法简单、重复性好、可靠性高,能够通过代表性很强的少数实验,摸清各因子对实验指标的影响情况,找出最佳的参数组合[12]。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按“正交设计”给每个学生小组安排不同的工艺条件,小组内的每个学生独立按照本组的工艺条件进行实验,然后对本组的实验收率取平均值,最后通过“SPSS19.0(Statistical Program for Social Sciences 19.0)”软件或“正交设计助手3.1”软件对各个小组的平均收率进行计算分析,从而得出最适合工业化的工艺条件,例如最优的反应温度、摩尔比、催化剂等,同时通过“正交设计”还可以得出工艺参数和收率的关系,还可以根据各个工艺参数对收率的影响力进行排序,从而得出实验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利用“正交设计”确定最优的反应条件时,考察的指标既可以是反应收率、产品纯度等技术指标,也可以是生产成本等经济指标。由此可见,“正交设计”能大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正交设计”中不同工艺条件的结果比较更是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用意识和工程经济意识奠定了基础。

3 创新研究实验的教学

创新研究实验表明:理论可以指导实践,但实践更能够创造新理论。创新研究实验与“卓越计划”的第三个特点即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相互呼应的[13]。我们从大学三年级开始就鼓励学生选修创新研究实验课程。他们先申报创新研究基金,例如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武汉工程大学大学生校长基金等,然后在指导老师的科研实验室参与项目,时间持续一个学期。在教学计划的编制上,由于这类实践选修课难度大、耗时长,需要给出比重较大的学分。自我校2006年设立首届大学生校长基金以来,制药工程专业每年都有约10个同学受益。2011年我们选送的创新研究实验项目“抗抑郁药噻萘普汀钠的合成新工艺”和“腺嘌呤的合成新路线”分别获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及创新实验项目成果展示会”一等奖和三等奖。

传统的实验教学都是在学校进行。武汉生物谷的崛起为我校开拓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创造了条件,例如世界十大制药企业辉瑞制药挺进生物谷;中国最大的医药研发外包企业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落户生物谷。2012 年,我校和药明康德武汉分公司正式签订合作协议,药明康德批量接受制药工程专业的暑期实习生和毕业论文。实验场所由学校向企业延伸,弥补了学校实验教学经费缺口,缓解了实验用房紧张,更重要的是在企业开展的实验教学更接近行业生产的真实面貌。

4 药物生产车间工艺设计实验的教学

为彰显制药工程专业实验与药学专业实验的侧重点的不同,我们引入了新的一环即药物生产车间工艺设计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这一点也与“卓越计划”的第三个特点高度吻合,也是跨课程实验的一种体现[14]。药物生产制造的全生命周期是“实验室小试-中试放大-工业生产”。要体现制药工程专业实验的工科特色,必须把中试放大和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工程技术知识和难题纳入到教学内容中;而要体现制药工程专业的行业特色,必须把药物工业生产的法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引入到制药工程专业实验中。而药物生产车间工艺设计正是药物工业化生产的前奏,也是和GMP联系最紧密的一项工程。

具体实践中,我们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室工艺绘制管道仪表流程图和车间设备平立面布置图。学生以工艺和设备为主线,将实验室的设备转换为工业化生产设备,要考虑流体输送,要合理安排管路、阀门和仪表,要设计好质量控制的方法,要全面安排原辅材料的回收套用,要合理处理“三废”,要合理规划厂房,要正确布置设备等。由于这种实践选修课耗时比创新研究实验短,学分可适当缩小。我们在药物生产车间工艺设计实验课程的开展上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在第四届和第五届大学生化工设计创业大赛中,我们的作品“年产316吨硫普罗宁车间工艺初步设计”和“年产500吨N-乙酰-L-半胱氨酸原料药车间工艺设计”分别获铜奖和金奖;在第一届和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中,我们的作品“年产2000万支静脉滴注用奥美拉唑钠无菌冻干制剂车间工程设计”和“多肽无菌冻干注射制剂车间工程设计”分别获三等奖、二等奖。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湖北省第五届大学生化学(化工)学术创新成果报告会上,我们的作品“腺嘌呤的新工艺及中放流程设计”获得一等奖,学生将实验室工艺研究与流程设计有机结合,工程能力得到了专家的肯定。

2012年,我校与国药集团武汉医药设计院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该院批量接受制药工程专业的暑期实习生和毕业设计。近年来,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在武汉医药设计院、山东省中医药设计院、重庆医药设计院中实现了高端就业,这也体现了药物生产车间工艺设计实验的重要性。

5 结语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三维课程体系是基于药物生产制造全生命周期的系统化训练[15],同时,必修实验课和选修实验课的有机结合可以将学生的兴趣转化为专长,培养行业精英。

药物生产车间工艺设计实验的引入使制药工程专业实验从药学重心向工程方向转变,能够培养工科学生密切联系生产实际的工作作风和强烈的工程意识及独特的经济视角。

参考文献

[1] 马红梅,候志安,徐仲玉,等.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5):112-115.

[2] 邱俊,王亚红,钟芳丽,等.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1,38(1):245.

[3] 颜范勇,刘冬青,王兵,等.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建设与学生素质培养[J] .药学教育,2008,24(2):48-49.

[4] 陈三宝,朱智勇.制药工程专业实验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J].齐鲁药事,2010,29(3):185-187.

[5] 叶勇.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层次化创新模式探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1):102-104.

[6] 冯淑华,林强,李可意.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7,21(4):85-87.

[7] 张珩,杨艺虹,万春杰,等.创建国家精品课程制药工艺设计的体会[J].药学教育,2008,24(2):7-9.

[8] 许海丹,顾霞敏.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研究[J].广州化工,2010,38(7):274-275.

[9] 欧阳臻,宁德刚,徐卫东,等.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和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的探讨[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6(4):71-74.

[10] 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2):47-55.

[11] 吴朝建.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全开放实验教学探析[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1,21(1):108-111.

[12] 张丕德,龙晓英.正交设计与数据分析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9,25(5):546-551.

[13] 田运生,刘维华,王景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126-129.

篇9

[关键词]化工企业;安全评价;事故树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X9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367-01

0.引言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情况,将对我国经济建设水平造成直接影响,因为化工生产本身就有着很大的危险性,企业只有具体结合其情况,加大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并制定出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才能确保企业生产的安全有序进行,才能为企业带来的更多的经济效果。而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安全评价方法也有了相应的变动,并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在化工安全生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下面,笔者就化工企业在安全评价方法方面的选择作一简要分析。

1.化工安全生产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化工企业生产有着极高的危险系数。首先,其物料具有较大危险性,因为多多数的危险化学品都有着易燃、易爆且有毒、有害的特点,若实际生产中未做好相关的安全管理,极易出现安全事故,而且因其生产工艺较复杂,长期的高温高压且低温真空环境,也会产生相应安全隐患[1];其次,其危险源也比较集中;最后,因化工企业本身工作强度就比较大,通常需要连续作用,而高负荷工作则可能使工作人员出现疏忽,进而造成安全事故发生,给企业带来较大经济损失,威胁到人员生命健康。为此,在化工企业生产实践中,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而且,这时若能充分应用安全评价法对企业日常生产安全性实施有效评价,准确预测生产中的风险,而后根据评估结合进行适当调整与改善,将能大大提升企业,特别是化工企业日常生产安全,为企业与人员带来更多经济利益。

2.化工企业生产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

2.1 迎合国内化工企业的生产现状

如今,我国化工企业安全评价工作,已从原来的定性评价走向了定量评价,由对装置的简单评价走向了系统综合评价,在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俨然已进入全面落实阶段,而这时,也因为企业生产安全监管力度的不断极大,使得企业生产危险系数也在逐步降低。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化工装置本身所存在的缺陷,更易造成危险化学药品出现泄漏情况,进而诱发爆炸或火灾事故。为此,在选择安全评价方法的时候,需将安全管理内容考虑进去,采用“重大危险源辨识分析”与“重特大事故隐患分级评价分析”等办法就化工企业生产中存在的固有危险性与现实危险性实施有效的安全评价,尽量选择迎合我国现阶段化工企业生产情况的安全评价办法,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管理环境,引导企业走向安全生产。

2.2 迎合评价目的选择方法

不同的安全评价办法,有着不同的适用条件与范围,为此,在选择安全评价方法的时候,需具体结合评价目的来灵活选择。如“模糊层次评价方法”,就应用得较为普遍。因为,对于化工系统本身来说,其实就是一个复杂系统,其安全情况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取决于一系列子因素,且这些因素不仅在数量多,且权重也有所不同,普遍较难应用常规数学方法来对其描述,这时就可借助模糊数学对这些模糊信息进行定量化处理,后定量评价这些因素[2]。加之,一直以来,人们往往都是凭借着以往的经验对安全评价中的相关指标的权重分配赋值进行主观判断,整体主观性较强,这时,若能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其指标进行分析,则可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大大提升了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实效性。

2.3 取长补短,综合应用

因安全评价工作有着复杂性与多样性的特点,有的时候,即使是对同一个评价对象,若是仅用一种评价方法,也可能有失妥当,所以这时候,就需综合应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其进行科学评价,使各评价方法相互补充,互相验证,以此来提升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如“事故树分析法”,就是一种把那些可能造成事故最严重后果的事件看成顶上事件,后采用系统分析办法寻求致使这种状态生成的种种失效子事件,即逐层分析事故产生原因,最终找到事故发生根源所在。该种评价办法的优点就是其不仅可以进行定性分析,也可进行定量分析,能够详细寻出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各种潜在危险因素,且简洁明了表示事故与各原因间的逻辑因果关系,而且顶上事件既可是已经发生的,也可预的事故[3]。但是,该种评价方法的应用,对评价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在复杂系统安全评价中不适用,且若想实施定量分析,还必须了解事故树中所有事件发生的故障率。

3.结束语

总而言之,不同安全评价法,有着不同的评价目的、特点与适用范围,加之化工行业本身就有着极为复杂的生产工艺,如生产过程连续化、生产原料与产品易燃易爆且有毒有害化、生产装置大型化,特别是精细化工,对各方面的生产要求更高,即便是具体针对某一特定厂区与工程阶段,其评价方法也不是单一的,在实际评价工作中,需具体结合现实情况,综合运用各种安全评价法,发挥出各方法的优势,得出更为准确的评价结果。而另一方面,评价人员也必须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准确把握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缺点,进而最为合适的一种或最佳组合,以此来确保评价结果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马永忠.浅析化工安全及评价方法现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30):139.

篇10

[关键词]大数据;预测精度;数据挖掘;自适应;数据质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2.031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2-00-07

1 大数据时代对烟草行业的影响

大数据应用于烟草信息研发,能使烟草行业充分了解、及时掌握当今世界的烟草信息,有效调整烟草战略、市场决策,使行业立于不败之地。

凌成兴在2014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提出烟草行业要深入思考、积极谋划、努力实践“三大课题”,即深入思考、积极谋划、努力实践改革的红利在哪里?发展的潜力在哪里?追赶的目标在哪里?这是我国烟草行业今后一段时期内努力发展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

烟草企业借助大数据研发应用的分析,可以随时掌握世界新的烟草信息,捕捉其技术要领,了解其发展的先进性与适应性,并为我所用,从而可以积极有效地推动我国烟草行业的发展,促进“三大课题”的努力实践和圆满成功,为我国烟草行业快速、高效地发展提供坚实的信息技术后盾,奠定快速、高效发展的坚实基础。第一,它可以进一步优化烟草市场的资源配置,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创造和释放烟草改革的红利空间。因为大数据的研发应用本身就是一次全新的信息技术改革。第二,它能不断地挖掘结构调整、国际市场、货币资金保值增值所蕴藏的发展潜能,努力实现烟草“十三五”的奋斗目标。第三,它能早日实现我国追赶烟草跨国公司前三名、烟机制造公司的“排头兵”、原材料与辅助材料生产的大集团的新目恕⑿吕硐搿⑿乱求,实现中国烟草行业进入新的发展格局的目标。

大数据的应用分析,是当今信息时代又一次全新的、更高的、更庞大的与更复杂的信息化技术革命。它对提高现代经济分析能力和管理水平、提高一个行业或一个单位的准确决策和经济实力的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和能量。

2 烟草制造过程中大数据工艺管控和常规数理统计工艺管控的差异分析

现阶段行业内卷烟厂工艺管控主要以常规数理统计算法为主,辅助以信息化的手段实现预警控制。例如上海卷烟厂通过加入SPC对应的判异准则,固化至信息化系统中,创新地提出了SPCD的管控方法。青岛卷烟厂通过将6 sigma分析的指标权重纳入信息化实时预警管控分析,创新性地提出了卷烟制造过程能力信息化预警分析的管控方法。迄今为止,烟草行业内还没有卷烟厂实现了以大数据算法为核心的工艺管控实例,即通过大数据分析方法全面补充和完善常规数理统计的短板,实现工艺智能化管控水平的螺旋式上升。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大数据分析与常规数理统计在工艺管控层面的差异进行对比,旨在全面凸显大数据分析的优势,进而对烟草制造过程中信息化工艺管控的前景进行探索。

2.1 预测精度对比

大数据预测有别于常规数理统计的回归分析,常规数理统计的回归分析是建立在数据均满足正态性和样本独立性两个条件为前提的,同时在回归过程中要通过逐步回归剔除对应的异常点,方能进行回归算法的计算。而大数据预测则无需这些条件的限制,可直接根据特征样本进行训练,直接得出对应的预测结果。

2.1.1 常规数理统计分析

以某卷烟厂烘丝出口水分为例进行说明。

对影响烘丝出口水分对应的过程参数建立对应的回归方程表如表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叶丝冷却出料含水率的四合一残差图以及各自变量残差图分布均匀,满足齐次、正态等特点。

根据回归方程对测试集数据进行预测,如表4所示。

将预测值与真实值进行偏差计算,如表5所示。

2.1.2 大数据分析

首先,对影响烘丝出口水分对应的过程参数建立随机树模型,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参数4离线程度最大,因此参数4重要度最高,根据离线度得出其参数重要性排序为参数4(叶丝干燥出料含水率)>参数1(叶丝干燥Ⅰ区筒壁温度)>参数2(叶丝干燥Ⅱ区筒壁温度)>参数3(叶丝干燥热风温度)>参数5(叶丝干燥出料温度)。

再进行决策树分析,根据决策树得出如下对应的过程参数与关键质量特性二叉树(如图3所示)。

然后根据随机树运算结果进行预测,如表6所示。

最后将预测值与真实值进行偏差计算,如表7所示。

2.1.3 大数据分析与常规数理统计预测精度对比

大数据分析与常规数理统计预测精度对比,如图4所示。

通过绘制时间序列图,将常规梳理统计预测值、大数据预测值分别与真实值进行偏差对比,可以看出,大数据预测精度远大于常规梳理统计的预测精度。

2.2 数据挖掘能力对比

常规数理统计需要挖掘数据隐含的信息,需要借助相应的现场分析为手段,例如需分析出结果指标的异常是因为哪类过程指标异常导致的。其需要建立各级过程指标对结果指标的影响程度,其次在结果指标异常时通过现场人员从影响程度高的指标进行逐一排查。而大数据分析可直接通过结果指标的允许范围得出各级过程指标的取值范围,自动进行预测分析并得出对应的结论。

2.2.1 常规数理统计分析

以某卷烟厂加料出口水分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步:计算各级参数的Pearson系数,形成对应的Pearson矩阵,如表8、表9所示。

第二步:将各级参数的R值进行排列。

由以上的Pearson矩阵可以得出,各级参数与结果指标P值均小于0.05,表明各级参数均与结果指标相关,并得出各级参数的相关性R值大小,如表10所示。

绘制出如图5的饼图。

2.2.2 大数据分析

第一步:通过决策树形成重要度排列图,如图6所示。

第二步:通过神经网络求出结果指标对应的过程指标的相应范围。

基于结果指标的望目特性(中心值是18.20%)的允差上下限为[17.20%,19.20%],运用大数据预测技术得出各级过程参数对应的有效取值范围。

运用R语言分析,一级加料入口含水率预测有效范围如图7所示。

通过大数据预测结果可以看出,为保证一级加料出口含水率满足标准,一级加料入口含水率有效取值范围应为[16.07%,16.75%]。

运用R语言分析,一级加料工艺热风温度预测范围如图8所示。

通过大数据预测结果可以看出,为保证一级加料出口含水率满足标准,一级加料工艺热风温度有效取值范围应为[52.06%,51.90%]。

运用R语言分析,一级加料蒸汽自动阀门开度预测有效范围如图9所示。

通过大数据预测结果可以看出,为保证一级加料出口含水率满足标准,一级加料蒸汽自动阀门开度有效取值范围应为[51.70%,53.63%]。

运用R语言分析,一级加料出料温度预测有效范围如图10所示。

通过大数据预测结果可以看出,为保证一级加料出口含水率满足标准,一级加料出料温度有效取值范围应为[51.27℃,53.59℃]。

运用R语言分析,一级加料工艺流量预测有效范围如图11所示。

通过大数据预测结果可以看出,为保证一级加料出口含水率满足标准,一级加料工艺流量有效取值范围应为[2 946kg/h,3 000kg/h]。

小结:通过对比大数据分析和常规梳理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大数据能够实现通过结果指标的取值范围挖掘出过程指标的取值范围。而常规梳理统计只能做到重要度的排序,因此,大数据分析对应的数据挖掘能力远大于常规数理统计分析对应的数据挖掘能力。

2.3 自适应能力对比

常规数理统计不具备自适应的算法,所谓的自适应算法,是指处理和分析过程中,能够根据被处理数据的数据特征自动调整处理方法、处理顺序、处理参数、边界条件或约束条件,使其与所处理数据的统计分布特征、结构特征相适应,以取得最佳的处理效果。

大数据分析由于加载了自适应分析模块,通过加载机器自学习算法,能够实现“松耦合、高扩展、低成本”的柔性化控制,即能够通过机器自学习自动根据数据特性的变化得出对应的新的控制标准,避免了卷烟厂的重复、不必要的投资,实现系统由原先的“封闭式”转变为“自我更新,自我优化”,提升系统的竞争力。图12为自适应分析算法流程图。

第一步:加d自适应算法

能够加载自适应算法,按照自适应模型进行机器自学习,确保其能不断满足生产的实际情况。

第二步:根据数据质量特性运用机器自学习形成新的标准

以松散回潮出口水分为例,其2015年和2016年通过机器自学习得出控制标准,运用R语言分析,得出结果,如图13所示。

图13 松散回潮出口水分标准自适应结果

从机器自学算法可以看出,2015年松散回潮出料含水率标准为[15.41%,18.32%],而2016年松散回潮出料含水率标准自适应变更为[14.30%,17.29%]。

2.4 数据质量分析能力对比

常规数理统计无法通过对应的方法实现对数据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与是否进行加载的平滑算法进行验证。需要从别的角度进行分析和验证。例如需要从底层PLC程序、上位WINCC程序进行解读才能知道是否加载了平滑算法。对数采点时间是否对应进行数据及时性的分析。大数据分析由于集成了拟合分布、AdaBoost、延迟有效性判断等算法,可实现数据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与是否采用平滑算法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

数据真实性判断:数据真实性判断通过拟合分布来实现。通过自适应建立各关键工序对应的拟合分布情况,进行拟合分布检验,当检验结果存在显著差异时,其数据的真实性就有待质疑。

数据完整性判断:数据完整性判断通过AdaBoost管控来实现。以历史数据为依据,建立以来料重量为依据的数采样本量预测区间,当实际数采样本数据量不在置信区间时,其数据的完整性就有待质疑。

数据及时性判断:数据及时性判断通过延迟判断有效性来实现。以历史数据为依据,建立各关键工序的数采延迟库,进行单样本T检验,当检验结果存在显著差异时,其数据的及时性就有待质疑。

数据是否采用平滑算法判断:建立数据质量验证功能库,加载多种算法,对数据是否采用平滑算法进行验证,通过以下两种方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筛选,得出数据质量验证可信度。

第一种对每种算法加载不同的权重,采用加权的方式得出最终的可信度得分。

第二种对某种基本算法加入一票否决项,当某种算法无法通过时,则直接将数据可信度置为0。其他算法无法通过时,采用扣分的形式得出最终的可信度得分。

当可信度低时,则认为数据可能存在平滑处理的可能。

以数据真实判断为示例进行说明,进而说明大数据的数据质量分析能力。

以某烟厂制丝烘丝工序为例进行演示。

通过大数据进行拟合优度检验。

伽马分布判断,如图14所示。

由图14可知,数据归集不全聚类于伽马分布的线性要求,因此数据特性分布不满足伽马分布。

对数正态分布判断,如图15所示。

由图15可知,数据归集聚类于对数正态分布的线性要求,因此数据特性分布满足对数正态分布。

Weibull(威布尔)分布判断,如图16所示。

由图16可知,数据归集不全聚类于Weibull分布的线性要求,因此数据特性分布不满足Weibull分布。

正态分布判断,如图17所示。

由图17可知,数据归集不全聚类于正态分布的线性要求,因此数据特性分布不满足正态分布。

通过检验可以看出,其烘丝出口水分历史数据满足对数正态分布。

通过对实际某批次烘丝出口水分进行分析,情况如图18所示。

由D18可知,数据归集聚类于正态分布的线性要求,因此数据特性分布满足正态分布。与历史数据的分布不同(传统数据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因此判断其数据的真实性有待商榷。

3 大数据技术在烟草制造过程中工艺管控的运用前景

大数据技术在烟草制造过程中工艺管控的运用前景可概括为以下3点。

3.1 可实现工艺管控“三级联动”的智能诊断分析

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生产技术标准执行力的三级联动诊断机制,形成标准执行力评价与结果指标评价相结合的纽带,当结果指标异常时能智能诊断出是哪个过程指标异常导致的,这是一级诊断。除了分析过程指标以外,还能针对“5M1E”(人、机、料、法、环、测)保障因素进行联动诊断分析,深入挖掘原因,这是第二级诊断。在找到原因后,还能通过专家库自动发送对应的解决方案,这是第三级诊断。通过三级诊断分析全面建立一个包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智能化PDCA循环,全面提升工艺管控智能化的管控水平。

3.2 可实现智能化料头与料尾的自动截取

运用大数据技术,以历史数据为依据,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布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数据值区分为待机值、临界值、稳态值三类,同时结合差分方法,更为准确地判断料头与料尾的位置,进一步实现非稳态数据的智能筛选。

例如,通过对一段时间内“叶丝干燥出料含水率”的生产数采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分类结果如图19所示,第一类为稳态数据,第二类为料头料尾数据,第三类为待机数据。

根据以上分析,加载对应的自适应算法,即可实现对所有批次的智能化料头与料尾的自动截取功能。

3.3 可实现生产技术标准适用性自适应分析

运用大数据技术,能够根据大数据的方法对关键质量特性的相关性进行实时更新,并与生产技术的标准进行全面对比,提供生产技术标准适用性分析结果,如图20所示。

能够根据大数据随机森林(树)的方法对关键质量特性的重要度(当需要处理的数据庞大和实时性要求较高时,普通随机树建模过程耗时长,因此在部署“云”平台的稚嫩诊断模型时,在随机树建模过程中加入了数据集特征提取)进行实时更新,通过与生产技术标准实时对比:①若关键质量特性与生产技术标准一致,则运行生产技术标准执行力自适应分析功能;②若关键质量特性与生产技术标准出现不一致的情况,则选择一定周期内稳态数据运行关键质量特性自适应相关性拟合分析,形成生产技术标准执行力自适应分析结果,为生产技术标准的变更或换版提供数据支撑。

4 结 语

通过以上运用前景的初探,充分说明了大数据在烟草制造过程工艺管控发展前景较为广阔,相信不久的将来,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烟草制造过程中工艺管控的卷烟厂数量也将大幅提升,大数据技术将帮助卷烟厂的工艺控制水平实现螺旋式上升。

注:李达,通讯作者

主要参考文献

[1]闫磊.烟草行业分销管理系统[D].济南:山东大学 2008.

[2]段永光.中国烟草工业兼并重组绩效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8.

[3]罗民军.株洲市烟草公司财务管理模式优化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8.

[4]李民灯.HH市烟草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诊断与优化研究[D]. 长沙:中南大学,2008.

[5]刘兆茜.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应用[D].上海:复旦大学,2008.

[6]梁忠伟.制度变迁视角下的我国烟草专卖制改革[D].广州:暨南大学, 2008.

[7]陈军.上海烟草集团公司生产计划管理发展探讨[D].上海:复旦大学,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