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对传统文化的研究范文

时间:2024-03-25 17:58: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外对传统文化的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外对传统文化的研究

篇1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职语文教学;作用

现阶段的高职语文教育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目前比较薄弱,在高职语文教育中,相关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并没有进行相应的重视,因此导致现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了解国外节日和文化,而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并不了解。因此,在现阶段的高职语文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十分必要。文章中笔者针对传统文化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对传统文化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一、现阶段高职语文教学中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一)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并不完全了解现阶段在高职教育中,语文课堂的教育由于长时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课堂上只是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教学,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根据教材的要求,对课文进行学习、背诵,而从根本上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教育。现阶段的学生由于受信息交流的影响,对国外的一些文化过于推崇,相反却忽略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有调查显示现在的学生中,有一部分对屈原以及端午节的由来并不了解,这是传统文化以及教育的疏忽。学生语文课堂上学习汉字、唐诗、宋词、元曲,在学习过程中却没有深入的了解这些中国流传上千年文化背后的内涵,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这样的学习对于学生的发展并没有起到根本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在语文教育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并不重视在现阶段的高职语文教育中,相关院校甚至于相关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教学并不是十分重视。在考试的压力下,学校、教师在进行语文教育的同时往往都是针对学生应试能力进行培养,而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掌握并未进行重视,导致现阶段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不了解或是了解存在偏差,因此会导致学生自身的发展受到阻碍,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三)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存在偏差由于现阶段中我国媒体文化的发展,一些影视剧、电影、小说在生活中盛行,其中也不乏历史剧的播出。然而这些历史剧以及小说对于传统文化的表达与正确历史之间是存在一定出入的,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的以为影视剧、电影、小说中的是正确的,形成先入为主的思想,给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造成影响。学生对于错误的传统文化的了解,间接影响了我国传统文化的输出,给国外一些想要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人们造成影响。因此,学校、教师方面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是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确途径。

二、解决现阶段高职语文教学阶段存在问题的基本方法

(一)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学生明确传统文化对我国文化发展的意义我国是历经几千年发展的历史大国,在传统文化方面具有十分深厚的历史底蕴。学生对于传统文化进行了解就相当于了解自己的历史。因此,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十分必要。尤其是语文教育这门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学科,教师在进行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将传统文化进行渗透,是从根本上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解,其根本是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传统文化,我国的传统文化发展历史,学校可以在学生步入高职院校的开始专门开设课程,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体会。随后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再逐步将传统文化进行渗入,完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学的目标。

(二)院校教师对传统文化进行重视,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相关的高职院校以及教师只是针对考试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教学,而对于传统文化的教学并不重视,从而导致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并不了解。因此,院校方面可以成立相关的培训小组,对语文教师进行培训,培养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渗入传统文化的能力;另外,教师自身也要树立重视传统文化教学的意识,教师自身要了解传统文化,从而对学生进行教学,将传统文化渗入语文教学中。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古诗鉴赏时,不仅要对学生应试能力进行培养,还要从古诗中领悟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对古诗进行背诵、默写之外,学生对作者的生平、古诗中蕴含的语言色彩、以及当时诗人当时的心境、古诗的几种基本形式等等都要进行了解。引导学生从学习的细节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三)开拓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渠道,引领学生正确了解传统文化由于现阶段我国影视剧、小说的飞速发展,学生对其产生的浓厚兴趣,因而从根本上歪曲了传统文化的正确传承渠道。由于小说以及影视剧从根本上与正确的传统文化存在一定的出入,学生在不了解正确事实的情况下很容易先入为主,将存在出入的文化内容定义为正确的传统文化[4]。因此高职院校方面要从根本上开拓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渠道,让学生远离影视剧及小说的影响,学习正确的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根据课程内容引进相关的历史事件,采用故事的形式将传统文化进行渗透,让学生在倾听中学习到真正的传统文化知识,丰富自身的见识。

(四)教师正确选择语文教学内容,通过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高职院校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语文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进行提高,是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高职院校的语文内容十分丰富,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内容选择的同时,要将传统文化教学进行充分考虑,以实现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材内容与传统文化的结合,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在进行诗词赏析的同时,将与诗词内容相符合的传统文化内容对学生进行展示,教师在讲解教材内容的同时,将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渗透,使学生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传统文化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作用分析

(一)促进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掌握在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不仅可以从根本上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还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了解掌握传统文化的内涵。对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可以进一步了解我国发展的过程,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同时学生通过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了解,在今后学生工作的同时,对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在语文教学中渗入传统文化,从根本上促进了学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掌握。

(二)有利于高职院校形成高效率的语文教学模式高职院校通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入传统文化教学,从教学模式上进行了转变,传统模式的高职语文教学是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教学,而新的语文教学模式则更加立体的展现了传统文化对于语文教学的积极影响,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加全面的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的发展。在现阶段信息交流的大形势下,让学生不仅了解国外的优秀文化,同时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并且通过一定的学习,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宣传,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流传。

(三)有利于让学生了解正确的传统文化,体会我国文化发展历史高职院校通过语文教学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正确的认识,在语文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正确的中国传统文化,还能够让学生在观看影视剧、小说的过程中,对错误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抵制。不让错误的传统文化对其自己造成影响,从而形成错误的文化观念。学生通过语文课堂上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在学习的同时不断体会我国传统文化对后世的影响,经过近几千年的传承,从中受到的哪些变化,其中哪些传统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被渐渐取缔,哪些传统文化依然在传承。学生通过对这些文化的了解,将我国文化的发展过程进行领略,从而体会我国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经历的文化变故,这些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财富。

(四)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通过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有利于学生宣扬正确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在高职语文教学阶段,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教学,让学生真正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在学生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体会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之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学生对其树立正确的认识,从而在学生今后成长的过程中,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进行发扬,让传统文化不仅是在我国进行流传,在国外甚至是世界各地都进行传承,不仅仅是国外优秀文化在我国流行,从而真正实现文化的交流,让各国的优秀文化进行交融。

四.结束语:

篇2

一.关注传统文化的体现

当下,在改革开发初见成果的今天,中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随着市场的开放,文化产业受到国外文化冲击,在欧美、日韩的文化输出下。很多年轻人,热衷于国外的文化,尤其是动漫、服装、家具、室内环境、工业产品尤为严重。加上国内的艺术设计严重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发掘,盲目模仿导致一堆山寨设计的出现,反而加剧了中国设计的恶性循环。设计产品中缺乏对文化这个概念的体现,是当下面临的严重问题。

经过漫长的历史时光辗转遗留下来的工艺文化品,能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和生产力水平的发展。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多民族、多时代并存的特殊关系,所遗留的工艺文物所用的材料和制作方式各不相同。所以,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通过对它们的研究,提取共通的设计符号对于确定我们当代设计的走向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我们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都是通过对其存在的工艺文物的研究而确定的。而我们能反过来通过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文物的研究确定最能代表传统文化的内核,并加以提取和完善应用于当代的艺术设计中。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有的文化以及内涵,只有民族的设计才是真正充满魅力的设计,才是国际的设计。一个民族如果抛弃自己的文化盲从大流就会被世界所抛弃。

二.当代生活方式中的艺术设计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20世纪的中国生活方式转型,首先是从传统社会的生活方式向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开始转变。这个过程是伴随整个经济结构的转变而发生的。恰好与当代设计进入中国的时间段重叠,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农业文化为基础,以伦理道德为核心价值体系的。当代艺术设计却是以现代生活方式为基础,以工商和法律作为内核。所以当代的艺术设计是为现代生活的设计。当代设计关注的核心是商业化和工业化,而这正好是中国经济发展中所缺失的,加上外来文化对商业化和工业化的包装,使得我们关注的焦点一直聚集在西方。未能回头从传统的民族文化中汲取灵感。

中国有5000年的文明历史,5000年的文明是传统文化的具体承载者,而工艺美术品则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我们在研究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品的时候,不难发现从夏、商、周的神秘、威严到大唐的富丽华贵,再到宋朝的典雅、秀美的作风,都是由传统文化所串联起来的。因此,传统是积淀的、可变的、发展的、发展的、有生命力的。可以概括为(1)传统对于现代而言,有时序上的先后之别,传统是旧的,但不一定是落后的,是来自于过去但现在仍有生命活力的东西。(2)传统是积淀的,从远古至今,可以说是生生不息,总是不断延续的。(3)民族的传统是一个大的系统,这个系统又有无数小的分支,因此传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4)多元的传统又必然是流动的、有机的,而不是僵化的。(5)在时间的流变中传统是历史的选择和人的主体性参与选择的。因此,传统是变化的、发展的。所以传统文化本身也是现代艺术设计的巨大资源与宝库,是民族凝聚的力量。

三.整合设计与传统文化

设计是文化,设计也有自己的悠久历史传统。从现代设计来看,传统的手工艺术实质上可以说是它的传统。传统的艺术设计,包括陶瓷工艺、金属工艺、漆器工艺、染织工艺等等。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以独具匠心的设计和巧夺天工的工艺,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工艺大观园。而由这些伟大的创作和设计所沉淀积累的设计传统,不仅仅代表辉煌的设计历史,更成为当代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歇的文化源泉。

当代设计首先是为当代中国人的设计,为中国人的设计不能不关注中国文化,设计实际上一种文化的设计,这种文化的设计是立足于民族文化的设计,因此设计中的文化取向尤其是民族文化取向是设计成败的关键之一。从当今世界设计看,意大利、法国、日本这些设计大国,其设计无一不是建立在民族文化之中的设计。

对传统的理解和接受有个过程,在传统文化中寻找当代设计的营养,现在主要还是一借鉴为主。更主要的是还停留在形式的表面,有的设计实用的传统的装饰纹样和传统的造型就有了民族的特色,笔者认为这个是肤浅的。我们可以看到日本,一直以来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建筑、图案和纹样。但是日本设计师努力将中国文化提炼成而形成日本独特的美感。即将传统的文化经过现代设计思维的消化,融入现代设计中。

所以我们必须把握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核,并把它融入到我们的设计中,以至在我们设计中创造出具有民族精神的和美感的优秀设计。

篇3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过去的五千里发生过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和感人的传说,在传统文化的流传过程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总是去粗存精,去伪存精,留下来的都是宝贵的财富,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以及道德观念等社会心理。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促进我国精神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为了能够将我国的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承下来并且发扬出去,就需要对我们国家的青少年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教育人们要遵守伦理纲常,胸怀祖国,追求人生的真理和理想,进而为祖国文明的发展和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当代高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

2.1对传统文化不了解

在高职院校的语文教育过程中,教师发现当代的很多学生对传统文化本身并不是很了解,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发展,学生接触的都是新鲜的事物,一些传统文化像是京剧、戏剧对学生反而没有什么吸引力,学生对这些传统文化的由来并不了解,就像前一阵子轰动一时的“端午节”,明明是我们国家为了纪念屈原而流传下来的节日,学生对于屈原投汨罗江的故事并不是很清楚,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国高职语文教育对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在语文课堂教育的过程中,只关注书本上那一点点知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非常少,而且在阅读、背诵中华古诗词的时候,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对于诗词背后的创作故事和内涵并没有深入追究,不能内化成为学生自己的思想内涵,把学习传统文化当作是应付考试,自然也就不能发自内心地去认同传统文化,说明当代高职院校的语文教育,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并没有起到很好地启示作用,再加上社会上不良信息的影响,学生崇洋的情绪特别严重,疯狂追捧外国的奢侈品或是国外的艺术文化,认为本国的传统文化非常粗俗,就像很多学生对东北“二人转”、“扭秧歌”的传统文化存在误解,觉得这些传统文化登不上大雅之堂。

2.2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

事实上,我国很多的高职院校对于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并不是很重视,学校领导和语文教师在对语文学科进行教学规划时,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应试教育上面,比较注重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成绩,由于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比较难以评估,导致对传统文化教育课程非常敷衍,学生如果对传统文化存在什么误解和疑虑需要寻找答案时,语文教师并不能够很好地对其进行解答,高职院校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力度不够,往往也会影响到学生,造成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不重视,不愿意去深入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认为传统文化枯燥无趣,无法打动学生的心灵,最终造成了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失败。

2.3对传统文化的内涵存在理解偏差

现代电视剧、电影等影视文化作品常常将传统文化的东西改变得面目全非,而高职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些影视作品对学生的毒害非常严重,在没有细致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时,就已先入为主地认为影视作品中所描述的故事是真的,像古代“封神榜传奇”中,明明是宣扬纣王无道,西岐姜子牙等正义之人揭竿而起,除恶扬善的故事,却在影视剧中被改编成妲己爱恋姜子牙,爱恋不得,进而祸国殃民的故事,与过去人们所了解的传统文化故事存在着非常大的偏差,这种恶搞式的改编,是对传统文化的不尊重,这使得高职语文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步履维艰,很难破除学生先入为主式的思想偏差,只能是慢慢地转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观点,由学校教育来负责正确的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内涵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而不是继续误导学生。

3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对策

3.1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为了让高职学生能够更加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就需要在高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更多的传统文化教育元素,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正确的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传统文化,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是怎么来的,比如说在高职语文的课堂中,加强对孔孟儒家文化的教育,可以每天为学生带来一个小故事,在我国古代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一直都流传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和传说,在高职语文教育中,可以让学生多看一些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的短片,使学生能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故事,作为语文教师,还应该转变传统文化教育的思维,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比如说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到一些民族小寨中去了解少数民族人民都是怎样生活的,从直观角度上加深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并且能够被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所吸引,也就是说,有些传统文化教育是需要一定的环境背景熏陶的,假如学生对朝鲜族的民族舞蹈感兴趣的话,可以到朝鲜族聚集区进行参观考察,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朝鲜族民族舞蹈、朝鲜族服饰,甚至是对朝鲜族的饮食文化会有更多的了解。

3.2提高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

高职院校语文课堂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从源头上提高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应该把传统文化教育的思想融入到每节语文课的教学当中,或者是单独设立一门关于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并进一步在语文教育中结合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教学,为此,高职院校可以在语文教研组当中,重新设立一个专门的传统文化教学小组,小组中的成员平时的工作就是设计一些传统文化教育的活动方案,准备一系列优秀的传统文化故事,继而开展有趣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让传统文化可以在高职语文教育的课堂上大放异彩。当然了,在高职语文课堂中弘扬传统文化的思想对于语文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让学生重视传统文化,首先作为教师自身就要重视传统文化,才能够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当中,比如说高职语文课堂在鉴赏杜甫的诗词《春望》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从字面意思进行理解,更重要的要探索杜甫在作这首诗时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样的情景让杜甫发出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慨,从杜甫诗词入手,让学生可以感受到杜甫的爱国感情,同时在这段传统文化历史的学习过程中,也更能够学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

3.3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理解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

由于各种电视剧及影视作品的影响,高职语文教育在传统文化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改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误解,教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并理解传统文化教育的内涵,教师应当相应地拓宽学生的求知渠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让他们尽可能地回避那些错误的、恶俗的文化,远离那些严重误导学生的乱七八糟的小说和影视作品。还要教导学生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对待那些糟粕的传统文化必须摒弃,像是部分落后地区的“重男轻女”思想,就绝对应该被扼杀在萌芽之中,再有像是给死掉的人寻找“冥婚”配偶,买卖尸体的封建迷信文化一定要扼除,通过高职语文教育的方式,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反对错误的传统文化,选择正确的学习方式开展科学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特别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设计正确的榜样教育,像是在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时,可以使用林则徐“”的故事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树立起这样的爱国主义情操。

综上所述,将我国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高职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势所趋,高职院校必须要提高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且能够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让学生都能在传统文化的学习过程中,开启心灵,明辨笃行,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可用人才。

作者:谢东华 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雷瑜,刘兆君.论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6(31).

[2]邝雪英.《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栏目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2).

篇4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指中华民族在过去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中,所创造的以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为代表的各类文化的总称,其渗透在政治、经济和精神生活等各个方面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不仅内化成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同时还体现在中华民族的饮食建筑、风俗习惯以及生产和生活当中。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儒家文化所倡导的“仁爱”、“中和”、“民本”等思想对于开展当代教育有着重要参考和借鉴价值。本文主要从明确指导思想、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育途径以及创新教育方法等多个方面来探讨和分析新形势下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价值实现的具体路径。

一、明确指导思想,制定科学的教育规划

新时期高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种在于传承和弘扬我国的民族精神,保存和继承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第二种是在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的优化与整合,以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文化更新能力,促使他们文化素养的提高。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十分丰富。尽管在过去的几千年发展中,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观念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所倡导的以人为本、慎独、修身、讲气节、有骨气以及爱国主义等核心要素始终处于高度稳定的状态,这样就为我国的教育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指导思想。

二、积极拓展教育路径,丰富课程教育内容

在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关于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特别少,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也缺乏系统性。因此,在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各高校可以通过积极拓展教育路径的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首先,学校可以通过构建科学的文化课程体系来将传统文化教学纳入到新课程教学计划当中,如可以开设传统文化概论、大学语文、中国历史、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等课程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感染与熏陶,这样不仅能够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展提供保障,还可以使学生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增强他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其次,学校要积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

另外,在信息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还要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教育功能和信息优势,从而使传统文化的传播成为我国当前文化教育的新途径。在课余和假期时间,高校还可以通过开展暑期下乡、参观文化古迹和组织志愿者等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使他们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最后,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我国高校可以通过设立国学院等相关部门来进行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加强与国外其他院校的文化学术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促使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吸收与借鉴外国文化的优秀成分来为我所用,从而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三、加强教育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提高教学实效性

在实际的传统文化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改革和创新教育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教学实效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以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双向交流;第二,教师可以采用渗透式文化传递的教学方法,通过在课堂上进行朗诵、讲故事和做游戏等方式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第三,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教师还要以开放性的原则来引导学生对外国优秀的文化成分进行学习,并通过对其改造来使其成为我国新时期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摆脱自身的局限性,进而实现自我超越。

篇5

[关键词]影视动漫;传统文化;文化传播;文化产业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四个古老文化体系中惟一不曾中断其自身传统的文化体系,在这条五千年没有间断过的文化长河中蕴藏着极其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为国产影视动漫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影视动漫是文化的传播手段之一,又是一种文化产业。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号召我们:“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兴盛必然以发展文化产业来实现。然而,我国影视动漫产业起步较晚,再加上在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使当前国产动漫产业的发展步伐相对缓慢。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国产影视动漫该如何创出自己的特色,如何与西方文化“接轨”,这些都是动漫界议论最多的话题。

一、国产影视动漫的发展现状

影视动漫包括电影动漫与电视动漫两类,小时候看的动画片便是电影动漫。电视动漫多采取每天只播一集或几集的少量长线作战策略。我国曾是世界上最早拍摄动画片的国家之一,也曾是动画大国,有过曾经的辉煌。20世纪60年代以前,当时的动画片制作精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传统特色,如《铁扇公主》《猪八戒吃西瓜》《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其中《大闹天宫》是我国动画史上引以为自豪的巅峰之作,曾获得“卡罗维发利和英国伦敦国际电影节”两项大奖。当时法国《世界报》说:“《大闹天宫》不但具有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又是迪斯尼所做不到的,它完美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风格”。这些作品皆是在动画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在内容上吸收了民间传说、民间神话、典故等,在制作技术上尝试多种传统艺术形式,皆中国味十足。[1]

“”时期国产动漫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改革开放以后进入相对繁荣时期,其中《三个和尚》充分融合了中华传统文化与国外的先进技术,是发展民族风格动漫作品的一次新的尝试。《鹬蚌相争》以中国水墨画为表现手段,得到观众的认可。同时,国产动漫从电影动漫转向电视动漫,如《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蓝皮鼠与大脸猫》等相继走进观众视线,虽数量不少但质量不高,内容陈旧,画面色彩没有特色,被看作是幼稚和笨拙的象征,处境尴尬。

随着近几年国家对国产影视动漫产业的重视,国内涌现出一批动漫创意公司,但国产影视动漫的发展速度仍与强大的市场需求存在着巨大差距。目前国产影视动漫仍内容缺乏新意、形式缺乏创新,教化成分太多,还没有将传统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反而被其他国家抢先利用。如我国的民间传说《花木兰》被美国制作成动画片,换来几个亿的经济效益,《功夫熊猫》集合了“中国功夫”“熊猫”两个最具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取得极大成功,在全球取得不俗的业绩。这些从表面看来是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文化现象,但却反映了国人缺乏对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意识,缺乏创新能力这样的根本问题所在。[2]

目前我国虽有许多影视动漫作品问世,但整体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差距甚远。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国人的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国外的文化与生活影响,使国产影视动漫也有意无意地向西方文化靠拢,导致我国影视动漫作品中传统文化的缺失,但传统文化对国人的影响还是深远而又全方位的,仍然主导着民众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如果只是单纯的模仿美、日、韩等国影视动漫的创作手法,那么与国人的审美情趣实不相宜,将无法满足国人的精神需求,无法走出他人的阴影,创造自己的辉煌。

二、借助影视动漫这一媒介传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在现代高科技的冲击下,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与传播弘扬显得困难重重。由于传统文化离民众的生活越来越远,且没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就需要寻找更加合适的传播载体做媒介。影视动漫是文化传播的载体,应当承担起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我国影视动漫产业的发展应从传统文化中吸收营养,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借鉴。将传统文化的精神元素融入影视动漫作品之中,将爱国精神、尊老爱幼等传统的优秀品质融入国产影视动漫作品中,使观众通过艺术形象和故事情节感触到感性的、直观的力量,感悟、理解传统文化的人性、道德、伦理内容,而不是刻板的政治教育。[3]

影视动漫是一种视觉艺术,其最大的魅力就是超强的渗透性和互动性,让人备感亲切,也因此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影视动漫艺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中以其鲜明的形象性与传播的广泛性特点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向世人传播弘扬优秀的中华文明。如《铁扇公主》将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与戏曲艺术完美地结合起来;《小蝌蚪找妈妈》与《牧笛》将典雅的水墨画法与动漫相结合;《猪八戒吃西瓜》《人参娃娃》与《金色的海螺》把“镂刻”这一古老的民间剪纸艺术完美地展现出来。《牧笛》与《山水情》等吸收了中国水墨画的表现手法,给人以情景交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审美享受,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一脉相承。这些作品的成功也使中国的传统艺术在世界上得到传播与弘扬。

三、国产影视动漫产业的发展

目前国产影视动漫产业还处于发展上升阶段,中国的影视动漫要想更好地发展,就必须将动漫产业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影视动漫作品中体现中华传统文明的深层内涵,扶持和鼓励国产影视动漫产业走民族风格与当代生活相结合的原创之路。国产影视动漫作品《喜羊羊与灰太狼》以小额的成本换来高额的票房收入以及衍生产品的热卖,对于国产动漫的发展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不仅给国产影视动漫带来了希望,也为国内影视动漫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模式。

(一)注重对传统文化创新性的借鉴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产影视动漫作品更应提倡本土化,创作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动漫形象,应在制作、包装、色彩及音乐等方面充分运用民族元素,尤其是民族传统的古典音乐、剪纸、年画、国画及书法等,从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寻求属于本民族的艺术语言,作为一种文化战略来开拓国产影视动漫的市场。

优秀的传统文化决定了国人的价值观、审美观等,是国产影视动漫创作的源泉。国产影视动漫借鉴传统文化的作品不少,但成功的却不多,而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美国作品《功夫熊猫》却获得成功,其原因就在于美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借鉴是创造性的,而不是简单地堆砌与生搬硬套。只有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借鉴,创新表现方式,才更容易与观众产生共鸣,才会符合市场需求,带动中国影视动漫产业健康发展。如《喜羊羊与灰太狼》成功的原因就在于能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运用其中,对传统文化创造性的借鉴。在该片中羊和狼两大族群间的争斗永远是狡猾阴险的灰太狼输,机智勇敢的小羊们赢,这正符合了“邪不压正”的中国传统伦理观。小羊们具有的尊老爱幼、宽宏大量及不怕困难的精神也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标准。狼在传统文化中是残忍、邪恶的代表,但在该片中设计者却赋予了它温柔的一面,塑造了“爱老婆胜于爱自己,从不藏私房钱,聪明能干,能讨老婆欢心”的顾家新好男人形象,这是该片创新的一大亮点,不仅吸引了儿童的目光,也意外地获得了成年人的喜爱,特别是年轻女性的青睐。[4]

(二)重视国产影视动漫的深层内涵

《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情节幽默风趣,及贴近大众生活又具有深层内涵,其台词中提到了一些公众关心的话题,如“山寨”“三聚氰胺”等,无形之中既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又起到了广泛的教育作用。[4]而早期的一些国产影视动漫作品只重视华丽的色彩和场景制作,内容老套,形式陈旧,其教化的痕迹过于明显,使观众看后无法与作品产生共鸣。因此,国产影视动漫作品的设计应注重故事性、观赏性,重视内容的深层内涵,将作品设计得妙趣横生,同时还应拓宽观众的年龄跨度,突破以往国产动漫作品的低龄化观众群定位,满足各年龄层观众的需求。

(三)培育良好的创业环境

要推动国产影视动漫产业的发展,应尽快制定相关的配套优惠政策,如所得税、制作播放、图书销售、衍生产品开发销售、企业用房用地、专业人才培养引进等奖励优惠政策;加大投资、融资力度,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参股、控股等方式参与动漫制作;引导外商投资动漫产品的研发和创作生产;将具备条件的企业纳入到“科技型技术创新基金”的资助范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对动漫作品进行著作权登记;加强运营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各类走私、侵权及盗版行为。

(四)加快产业基地集聚园区建设

中国动漫企业起步较晚,虽不乏领军企业与精英,但终因规模小、分散发展而形不成合力。因此,要积极鼓励中小动漫企业联合起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中小企业、地方高校和研究机构参与,共同投资开发,利益共享,建立产业合作联盟。联合开发核心技术与衍生产品市场,构建产学研与供销一体化的国产影视动漫产业集聚园区,聚集国内影视动漫精英,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动漫作品。

(五)培养稳定的专业人才队伍

要发展影视动漫产业,人才培养是关键。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一支高端的编剧队伍和后期技术团队,这制约着国产影视动漫的发展。政府应搭建吸引影视动漫人才的平台,推出引进创新人才的优惠政策,吸引一批海外留学归国的动漫产业优秀人才,培养一批复合型影视动漫专业人才,建立起一支稳定的高端的专业人才队伍。[5]

四、结语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与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是国产影视动漫创作取之不竭的文化源泉,是影视动漫产业发展的先天优势,是其他世界各国所无法比拟的。然而,我国的动漫产业起步较晚,发展步伐缓慢。因此,我们应借鉴动漫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重视民族文化特色,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动漫产业,推动我国影视动漫产业的发展。要倡导动漫产业走民族风格与时代相结合的原创之路,塑造代表中国,具有中国特色的影视动漫品牌。利用互联网、手机、电影、电视等媒介来传播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使国产影视动漫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艾蔻.中国动画发展的四个时代[DB/OL].http://rmloho.eo.

[2] 章莉,景进安.中国动漫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J].生产力研究,2006(11).

[3] 贾磊磊.中国主流电影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建构[N].光明日报,2007-03-16.

[4] 江林.国产“喜羊羊”成功的启示[N].人民日报,2009-03-06.

篇6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室内设计不仅仅是在技术上努力,更加要在文化上良好的传承。从主观的角度来分析,现下的很多地方,其在室内设计方面,过分的崇拜美国风格、欧洲风格等,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并不高,很多内容的执行均没有从自身的优势出发,以至于在当代室内设计上,表现出严重的局限性,虽然在表面上造就了“富丽堂皇”的效果,但实际上缺乏“传统文化”的支持,最终的装饰效果非常空洞。文章针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室内设计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传统文化;室内设计;当代

经过长久的发展和积淀,我国的传统文化取得了世界上的认可,并且自身的研究也在深入开展。与过往工作不同的是,现下很多地方的经济层面出现了明显的进步,以至于在室内设计上,不断的摒弃自身的传统文化内涵,过分的依赖于国外的设计模式。需要指出的是,国外的室内设计,与他们的文化和社会具有紧密的联系。而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想要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更好的成就,必须将传统文化更好的发展出来,否则只会不断的退步。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室内设计分析

我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度,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同时在很多方面都对当代的室内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近代以后,国家开始高度的对外开放,国外的各种思潮疯狂涌进国内,产生的影响也不断的深入。室内设计工作,对民生层面所产生的影响较大,如果不能较好的贯彻传统文化,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非常恶劣的。

1.在传统文化当中,室内设计比较讲究对称性,如果是大型的房屋建筑,比方说家族式的群居地方,则需要按照“论资排辈”的原则来实施。可对于现下的很多室内设计而言,更多的是注重“个性化”原则,主要是以持有者个人的意愿来完成,其他人的看法以及一些传统上的约束,都会被不断的打破,无法在整体上完成文化的延续。

2.当代室内设计在发展速度上是非常快的,无论是设计的理念,还是具体设计的方法,都在不断的追求新意。但是从时间上分析,很多室内设计的创新,都没有取得长久的进步,仅仅能够在短期内出现流行的情况,经过时间的洗礼以后,更多的是被人所遗忘,不能长久的存在于人们的视野当中。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室内设计,二者表现出了非常密切的关系,前者需要借助后者来更好的传承、发展;后者则需要借助前者来得到深层次的进步,达到长久的巩固。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室内设计的融合

就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有些地方对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视的,但并不知道该如何的运用,多项工作的开展,都表现出“无从下手”的情况,直接促使当代室内设计走向了错误的道路,很多工作的执行都不能较好的完成,最终获得的积极成果也不理想。此时,应该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室内设计更好的融合在一起,保证各项工作的开展,可以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从而创造出较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应用传统符号

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符号所占有的比例较大,并且在不同的时期,会开发出相应的符号,以此来响应时代方面的特征,减少过往各类问题的反复出现,实现自身的较大进步。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传统符号的应用,既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满足了主观上的诉求,同时在室内设计层次上,更加凸显出精神文明。

1.动物类符号的应用,是比较常见的方法。在传统文化当中,不同的动物符号做具备的寓意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在很多方面都经过了历史上的大胆认证。例如,麒麟符号的应用,能够让室内设计表现出“古色生香”的特点,同时可以起到“镇宅”的作用,能够让居住者,或者是办公人员,达到心理上的较大安慰。

2.家族符号的应用,在近代并不多见。我国是一个庞大的国度,过往的历史非常丰富。在过往的各个国度当中,均出现过一些庞大的家族体系,这些家族具有自身的符号,后来则经过了不同的加工和研究,演变为各种类型的图案。将该类型的符号进行应用,可以为当代室内设计增添更多的美感,减少过往设计当中的不足和矛盾,从而推动当代室内设计水平的较大提升。

(二)传统空间分隔形式的应用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而言,在室内设计当中延续了数千年的历史。自从进入到人类社会以后,室内设计方面的传统文化便开始不断的积淀,而后世人的改革、创新、融合、变更等等,更加为室内设计提供了较多的参考与指导。传统分隔形式的应用,可以将室内的空间进行更好的利用,保证日常生活的同时,还可以为办公等提供较多的便利性。传统空间分隔形式,比较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节奏,居住者能够得到较好的体验,在足够的空间内做自己的事情,减少了外界因素的干扰。

(三)传统装饰图案的应用

当代室内设计当中,对图案的追求特别明显,很多方面的内容都必须借助良好的图案来进行展现。此时,可以尝试将传统装饰图案,在当代室内设计中更好的运用,确保各项工作的开展,取得足够的支持。中国传统室内设计运用了丰富的、富于变化的装饰纹样,而基于整体装饰布局而言,这些装饰仅应用于比较重要的局部,比如室内门窗、家具、陈设等均是装饰重点。其他大面积的背景则崇尚简洁,比如大面积的素墙。但众多装饰均在大面积的背景中融于一体,因此整个设计看上去尽管装饰繁多,却不显累赘。同样,当代室内设计也可以借鉴传统设计中的布局形式,通过大面积、大块状的造型语言营造一个拔地而起、简洁有力的造型感,创造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

总结:

本文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室内设计展开讨论,从已经掌握的情况来看,很多地方的室内设计,开始出现了明显的转变,传统文化的应用、理解、分析,走向了更深的层次,告别了过往的各类恶性循环。今后,应该在当代室内设计方面,开展各个领域的专项探索,保证传统文化的继承,得到更多的保障。相信在今后的室内设计当中,传统文化将得到更加完美的体现,推动社会向前进步。

作者:杨婷 单位: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首饰设计;传统元素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2-0034-01

在当今的中国首饰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单一化。无论是在昂贵的珠宝首饰店,还是在人头攒动的百货商场,首饰的样式基本上大同小异,没有什么变化。

其次就是标准化。中国的首饰市场,很少能够推陈出新,而且很多首饰都是通过模制来完成的,这就造成了市场上的首饰消费品缺少个性,而且样式陈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设计师思想僵化、首饰生产流水化、市场散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最为常见的现象就是商场里的装饰品单一化、流俗化,其材料相对统一,而且造型也往往雷同,或是参考同类商品中销售较好的,或是抄袭国外的一些优秀作品的造型,能够很明显地看出其为流水线作业,严重缺乏设计性和文化性。

相比国外,中国的设计师更加缺少文化和思维上的东西,而且市场管理和规划上也相去甚远。中国首饰设计起步较晚,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思想和文化产品席卷我国,使我国的首饰设计大都模仿自欧美和南韩,缺少本土的设计思想。而在经济不断发展的浪潮之下,人们对于审美的需求,对于饰品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缺乏新意、单一、无内涵的首饰势必不能够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审美需要。

中国首饰设计师对中国本土文化吸取较少,这无疑是一件相当遗憾的事情。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甚广,它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狭小的层面,而是保罗万象。例如语言、文字、建筑、绘画、音乐、舞蹈、服装、哲学、戏曲等。中国传统文化是优秀的中华先祖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为后人留下的丰富而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随意展开其中一项,也有说不尽的精彩。

就中国传统装饰工艺品这一项来说,就有很丰富的内容。“流传较为长远和广泛的有木板年画、纸马、铁画、烙烫画、彩蛋画、羽毛画、麦秸画、泥塑、面塑、糖塑、蜡塑、雕塑、灰塑、石雕、木雕、砖雕、竹雕、贝雕、骨雕、牙雕、蛋雕、根雕、果壳雕、瓷刻、微雕、木偶、皮影、刺绣、织锦、布艺、纸艺、剪纸、灯彩、脸谱、面具等等”。①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在对现代首饰的制作和研究时都是可以借鉴的宝贵元素。

中国的传统首饰设计其实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在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的首饰文化被西方的入侵冲击得支离破碎,直到今天,我们也只能够在博物馆里面对古人精雕细刻的首饰作品长吁短叹。放眼当今缺乏创新、单一、模式化的中国首饰市场,无限惋惜。

基于此种情况,我所在的李尚婕工作室做了几年的积累和探索,希望能够在当今的中国首饰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的问题上做出一点贡献,供社会大众参考。

我们在对中国传统工艺品的研究基础上,进行了研究与创作。就以图一为例,这款饰品是用陶瓷的工艺制作而成的,在开始制作时,运用了中国最古老的制陶方法,也就是雕塑。

通过手工制作,进行首饰的造型处理,等陶泥完全干透后,开始进行手工上釉。在釉料上,选择了黄色、白色和蓝色。因为项坠体积小,在上釉的时候用小号毛笔蘸料图在泥塑上。为了使其呈现出三种颜色相互融合的效果,笔上的釉料需蘸饱满,在釉料未干时蘸上其它颜色,使其颜色互相渗透,最后入窑烧成。

早在原始时代,我国已经出现了制陶工艺,在随后的几千年历史中,我国的陶瓷工艺不断发展演变,在世界上都享有广泛的声誉。在制作这款首饰时,首先的定位就是运用中国传统工艺来制作具有中国传统元素的项坠,因其为项坠,所以体积并不是很大,长度基本有5厘米左右,宽度基本在4厘米左右,高度基本也在4厘米左右。在泥料上选择了瓷泥,采取了最为古老和传统的手工雕塑手法。这款首饰以海洋生物扇贝为造型,追求原始、朴实的身边能发现的美,力求达到自然、清新的风格特点。

在此基础上,我们工作室又进行了进一步在传承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以图二为例,这是在对传统陶瓷工艺的材料和造型的研究后,进行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力求与当今绿色、环保、和谐的主题相结合,制作的一款首饰。它同样为项坠,采用陶瓷与有机植物相结合的方式制作而成。长3厘米左右,宽2厘米左右,高4厘米左右。陶瓷瓶子的制作方法与图一的制作方法相同,也是雕塑而成,叶子则经过化学处理后风干成标本,固定入烧好的陶瓷瓶子内。

这款首饰在造型上力求古拙、随意、洒脱,与当今快节奏的生活风格形成鲜明对比,釉彩上则采用了驰名中外的青花。它将陶瓷和植物的叶子融合,形式不拘一格,使人眼前一亮。还有将中国传统剪纸文化与玻璃材料相结合,制作而成的首饰。如图三所示。

这套首饰在制作时查阅了大量的传统剪纸图案,在整理后进行解构处理,粘贴在分割成有机形态的玻璃上,再运用传统的编织工艺将形体组合成一体。在颜色处理上,剪纸图案的颜色依然采用传统的红色为主;在制作上,与流行的装饰材料玻璃相结合,在传统中传递出现代之感。这套首饰分为项圈和戒指两个部分,也是对传统元素与现代材料、首饰的形式相融合的进一步探索。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首饰制作相结的研究,也正符合当今中国的首饰市场,而且具有巨大的商机和潜力。不仅如此,这也同样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弘扬,并且能够在世界经济的浪潮中增强中国饰品设计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不仅是我国的,也是世界的宝贵财富,如今中国的首饰设计应着眼于历史的宝藏,把眼光从国外收回来,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现如今,很多中国传统工艺和文化都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迫局面,而中国当今首饰设计却缺少实质性的内容和内涵,如果将两者融合,在当今的首饰设计和制作中融入中国传统元素,这将使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现代首饰设计同时迸发出超强的生命力,并在创作中不断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个性,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文为大连民族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

篇8

作者简介:朱尉,男,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新闻业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沈伍体,男,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主要从事新闻学研究;沈伍合,男,四川省西昌市民族中学教师,主要从事应用数学及彝族文化发展研究。

摘 要:在如今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网络极度发达,传播媒介、传播手段繁多,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和获得信息,使得信息的交流异常快速,范围非常广的背景下,如何把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同新时代传播的特性结合起来,使得传统文化可以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培养青年优秀的品质,弘扬中华文明,是时代背景下每一个中国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大众传播的背景下出发,通过对传统文化传播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分析,寻找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大众传播;传统文化;传播媒介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0-0164-02

在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Internet的出现和高速发展,使得地球各个地区之间信息的交流变的越发的容易起来,地球村这一概念的提出更是表明全球信息的传播进入一个高速的、高效的、爆炸式的传播时代。同时,全球也形成了以报刊、杂志、广播、电视以及网络为主要传播媒介的传播阵地,构建了一个立体的、多方位的、多维度的信息交换平台,这样,人们获得信息的速度较之过去的一百年来说不知翻了几番。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过后,伴随而来的是精神上的缺失,因此,近年来,出现了许多以复兴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为主要内容的组织和团体,国内外也兴起“孔子热”,儒家经典大受追捧,民间也出现了很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但是,学术界对于这些林林总总的传统文化褒贬不一,有的认为传统文化便是好的,应当将之发扬光大;有的则认为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封建的落后的思想,应当予以否定。不管这两种对立的想法如何,其中对于传统文化来说不可或缺的其实应该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问题,其争论的核心问题便是传统文化要不要传播、要怎样传播、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传播的问题。

一、传统文化现今如何传播

近年来,国内外兴起国学热,在全球汉语热潮的推动下,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更加广阔的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和发扬,在国外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汉字文化圈,大部分的国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兴趣浓厚并且非常重视汉语的教学。 在国内也有了许多传承者在积极地继承并传播传统文化,国家机构和政府也在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行动传播传统文化,各地纷纷建立起了孔子学院,用以传习经典,学习优秀的中华文化,同时民间的公益组织通过募捐、宣传等方式来传承传统文化。

民间的许多组织还通过建立专题网站、微信公众平台、QQ群等手段来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据不完全统计,在百度中有关传统文化的资讯有9980万条,多数为传播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视频、音像资料以及新闻报道,相关的网站有中国传统文化网、中华传统文化公益论坛官方网站、中国国学网等;还有上百个以传统文化命名的微信公众平台以及和传统文化有关的二百余个微信公众平台,其推送的内容多为孔孟之道中劝人向善、勤学乐学、尊师重道、孝敬父母等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QQ群则多以千人群为主,群成员在群里相互交流学习心得,学习传统文化知识。

二、传统文化传播的价值所在

首先,对文化本身而言,传统文化的传播可以促进新文化产生、发展,使新发展起来的文化与旧有文化相互融合,消弭相互排斥部分、保留各自精华的部分、滋生交流共生的部分,从而可以促进一个社会多元文化的产生;文化传播也可以实现文化的储存和记录。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播,同一文化可以在不同区域、不同群体、不同科技水平下实现共同发展,这样,传统文化可以最大程度发挥其作用,得到更广泛人群的认可和接受,也便于得到更完整的保护、储存和记录。

其次,对于人类自身而言,传统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不同区域、不同文化的人们的交流共存。文化,广义来讲,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就是说,传统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的经验总结,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播,不同的经验总结可以供人们相互交流、借鉴,这有利于在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人们更好地遵循客观规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以完成人类更多的使命。狭义来讲,传统文化则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同样地,这些精神产品也来源于人类与大自然的互动:社会实践,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过程中,创造出了林林总总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了人类在物质以及精神方面的升华。

再次,在社会进步方面,传统文化的传播也可以促进社会的交流和沟通。一方面,它使社会中的不同思想、不同价值观能够互相理解,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在极大程度上促进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传统文化的传播通过促进新文化、新思想的产生,从而使人类改变观念,接受新的、进步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加速全球化进程。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使人类文化交流完全突破了时空界线,一定程度上扫除了全球化发展的思想障碍,使世界各地人们从思想上接受全球化,促进了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发展。

三、大众传播将如何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

德弗勒认为大众传播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职业传播者利用机械媒介广泛、迅速、连续不断地发出讯息,目的是使人数众多、成份复杂的受众分享传播者要表达的含义,并试图以各种方式影响他们。大众传播所包含的范围十分的广泛,亚历山大・戈德说,“传播是‘使原为一个人或数人所独有的化为两个或更多人所共有的过程’”。从字面意义看,文化传播是指以文化为内涵,各种大众传播手段为媒介,将社会中存在的思想、经验技巧和其他文化特征从一个群体传到另一个群体,从一个地点传到另一地点的过程。文化传播也称作文化扩散,是基本的文化过程之一。文化在传播过程中,使得传播范围地区内的民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洗礼,成为文化传播的收益者,在这个地区的民众传承了传统文化后,这些民众就会逐步的向周围地区扩散,一传十,十传百,从而达到传播传统文化的目的。在大众传播中传播者、传播媒介、传播的目标是传统文化传播中最重要的三个部分。

传播者在传统文化的传播中处于源头的位置,是传播过程中信息的来源者、采集者、制作者、和者,传统文化被传播者通过各种传播媒介传播出去,被受传者所接受。传播者不仅仅是个人,也可以是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公益组织。因此,传播者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就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筛选。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中,不仅有礼义廉耻、琴棋书画等非物质的和物质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有三纲五常、君臣之道、迷信思想等一些不好的传统文化。所以传播者在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的时候要起到“把关人”的作用,对传统文化进行筛选,把传统文化中精华的部分展现在世人眼前。

传播媒介在传统文化的传播中起着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的桥梁,传统文化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传播途径被受传者所接收。因此要加强大众传媒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构建形成一个完整的传播阵地。从而使每一个接收到传统文化传播信息的人在自觉和不自觉的情况下,通过各种传播媒介,特别是新媒体去传播传统文化。同时,还要加强音像、多媒体出版物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比如一些表现少数民族生活现状,反映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音像作品只能在本地区进行少量的传播,但是这些音像制品却对本民族的人了解本民族的一些传统文化只是却起到了补充的作用。许多人表示,生活变好了过后,本民族的很多人都慢慢的放弃了本民族的一些比较好的生活习俗和传统,转而去学习一些外界的不好的东西,比如非主流之类的,但是了解到此现象之后,觉得本民族的传统必须要保持,周围的很多人也表示要好好学习本民族的文化,文字不能让民族传承断在我们这一辈。

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来说,信息的载体是文化传播是否完整、清晰、有效的达到传播目的的手段,而在传统文化的传播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受众就是青年学生,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和形成的重要时刻。因此,把地方高校的教育当做是传播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学校教育将民族传统文化转化为教育资源,通过形形的教学设计、校园活动等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用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塑造青年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使得学校教育功能体现的更为完整。在教学内容中,学校可以把传统文化作为一门独立或混合的课程融合在教学总设计中,对于不同的专业,对传统文化的掌握虽然有不同的要求,但是都是立足于中华儿女对传统文化的熟知的背景之下的。各高校普遍开设的汉语言文学、古典文献学、历史学、考古学、琴棋书画等,这些专业本就是以传统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开展起来的学科,它们将传统文化作为一门专业课,在课堂上进行系统的、完整的、通俗的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熟谙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产生的背景、条件、现今的时代意义、弘扬的价值等各方面,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同时,分门别类的开设各类有关传统文化的选修课,使得传统文化在青年学生中得到最大限度的传播。另一方面,作为学校主体的青年学生也要主动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任务。青年学生利用学生社团开展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社团活动,吸引广大学生参与其中,一方面丰富了校园文化,同时也极大程度上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传播。社团举办的传统文化展示节,通过照片展览、文字描述、现场讲述、乐器演奏、服装展示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向全校甚至全社会展示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各高校乃至社会、政府机构建立的文化传习馆也对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并且可以加强对当地民族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弘扬传统文化。高校是传统文化传播的最佳场所,借助高校独有学术氛围,结合地域民族传统文化知识,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结合,并融入现代高等教育,使传统文化在校园范围内得到最大程度的传播与发扬。

四、结 语

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中国数千年文化沉淀下来的精华,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既可以增加对本民族历史的了解、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同时,也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增加民族凝聚力。然而,传统文化在发展中面临的具体问题还很多,需要突破的“瓶颈”也不少,希望能够有越来越多的人支持与关心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最终实现在大众群体中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曹凤霞,李碧权,黄孟彬.从孔子学院看中国文化的传播与传承现状及反思[J].长春大学学报,2014(1).

[2]陈朝云.先秦中原文化传播模式探究[J].求是学刊,2009(5).

[3]王秋生,杨永军.文化传播的载体:从结绳记事到抽象文化的物化[J].新东方,2006(4).

[4]龙丽双.大众传媒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J].新闻爱好者,2012(2).

[5]赵仁龙.传播学视域下的中医药文化继承与发展[D].陕西中医学院,2012.

篇9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包括:天人合一的自然精神;贵和持中的中和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重人轻神的人本精神;知行合体、学以致用的实用精神;重德尚义的民族精神;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有容乃大的开放精神等。《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同时强调“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这为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不仅要强化职业技能的培训,还应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而现今的高职院校,本着“必须、够用”的目标来培养高技能人才,导致重技能、轻素质的现象比较普遍,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堪忧,因此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已刻不容缓。

一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院校的现状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教育一系在2012年上学期举办的三笔字大赛中,参赛的作品整体质量都不高,甚至有的作品中还出现了错别字。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也不怕”的今天,像我们这种师范专业的同学对传统文化都不是特别地重视,更不要提其他的专业了。笔者通过对广安职业技术学院部分同学的随机调查和访问,重点了解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

(一)传统文化知识的匮乏

调查发现,除了语文教育专业的同学系统学习了古代文学知识之外,其他专业的同学对传统文化了解不多,基本停留在高中语文课所学内容。就拿语文教育专业来说,了解孔子、老子、庄子、黄宗羲、王夫之等古代哲学家的生平、主要思想的大概有5%,读过其著作的只有不足5%。对《论语》及其主要思想的了解,基本停留在上课时老师的讲授,真正完整读过《论语》的只有3%不到,能背诵其中几个章节的更是少之又少。而对四大名著的阅读,完整的读完的同学只有3%。语文教育的专业尚且如此,就更不说其他专业了。调查表明,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或基本没有兴趣的占80%,他们的购书意向主要集中在考试辅导书籍、杂志期刊等方面,有购买传统文化书籍意向的只有6%,近期有阅读传统文化书籍意向的不足10%,认为传统文化教育对自身发展意义重要的占8%,喜欢通过电视节目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明显高于研读原著的比例。调查还了解到,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类的课程兴趣不高,认为没有意思或没有意义的大有人在。这些都不同程度的表明,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够、热情不高,这是造成他们传统文化缺失的内因。

(二)传统美德缺失

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论语・先进》中所列的孔门四科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儒家将德行列于首位,深深寄寓有德行是人之为人的首要问题。而高职学生在美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恰恰十分严重。在社会公德方面,很多同学随地乱扔垃圾,把早餐带进教室,在公共场所抽烟的现象时有发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很多同学关系尤其是寝室关系紧张,彼此之间互相猜忌,以至发生打架斗殴等校园暴力事件。而上课迟到、说话、睡觉、玩手机之现象,不绝如缕。在集体主义方面,很多同学集体荣誉感不强,抱着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比如开班会或团会,大部分同学都认为与自己无关,只要不是自己上台表演节目,就玩手机、聊天等,既不尊重上台表演节目的同学,又无视学生会或团委的检查。就此,清华大学教授张岂之,在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时曾指出:“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虽然拥有优秀的学业成绩,但缺乏合作精神,待人接物缺少文明礼貌”。

(三)传统文化教育力度不够

现有的高职院校很多非师范专业大学语文每周才两节课,甚至没有开设语文课。据了解,广安职业技术学院非师范专业就没有开设大学语文课,而初等教育专业每周开设三节,总共开设一学期。除专业课外,还比不上英语课。实际上,大多数人一辈子用不到几次英语,而花在学英语上的时间远远比学传统文学知识的时间多得多。国外的中医热和中文热,世界各地一千多所孔子学院的设立就很好地说明了全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崇和敬仰,而我们却捧着金饭碗低声下气地去找别人要饭。

二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院校缺失的原因

(一)高等教育本身的失误

从世界范围来看,虽然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倾向,即过分重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提升。特别是作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来说,这种倾向尤为严重,人文教育的缺失,让整个大学生素质的提高受到了很大影响,并间接导致了全社会很多不良现象的发生。如环境污染、精神危机等,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人文素质缺失所导致的结果。所以说,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加强,已经不再单纯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更是整个社会进步的需要。如果该问题得不到有效的关注和加强,最终吞下苦果的只有人类自己。

(二)教育价值取向不同

职业院校从建立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其培养方向是以技能为主的,但是这只是一个突出的培养方向,而不是全部,如果将精力全部投入到技能培养上,势必会使传统文化教育受到影响。而且这种状况在教学实际中也有着鲜明的反应。如一些传统文化类的课程,与专业课程在数量、时长上都不成正比。除了专业课的学习,很多学生基于就业的考虑,也把课余时间用到了计算机和英语上。所以说,传统文化教育几乎无从谈起。

(三)学生自身因素

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素养较低,并没有很好的文化基础。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加之近年来全球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很多新的思想也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了鲜明的影响。很多学生都有着强烈功利性心态,只重视当下的生存和就业,并不考虑今后长远的发展,很多学生并没有将课余时间用在对自身的丰富和提高上,而是沉溺于网络、恋爱等。传统文化教育可谓是举步维艰。

三推进高职院校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

(一)将传统文化教育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

事实上,传统文化并不是一种隐性文化,而是时时刻刻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交往等一系列活动中,都有着传统文化的影子。而在课程开设、学生学习时间都难以保障的状况下,将传统文化教育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就成为了一个关键所在。特别是作为语文这一门传统文化教育的主力学科来说,更应该主动肩负起这一重任。在教学目标方面,除了语文教学本身目标的实现之外,也要适当的向传统文化教育目标予以倾斜,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明确传统文化教育应该达到的效果。在教学方式方面,要改变传统“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旧模式,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并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从而方便教师予以有针对性的指导。在教学实践方面,无论是语文教学还是传统文化教育,都不应该仅局限于课堂中,而是应该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比如可以多举办一些讲座、参观一些展览,参加一些义务劳动等。让学生真正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继而加深他们对其传统文化的认识,并用传统文化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优势作用

高职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学习能力也比较强,因而涉及政治理论、思想修养、道德法纪、文学艺术、文化知识、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书刊、资料是他们很好的精神食粮。然而,当前高职院校的图书馆大都存在着馆藏不足、开放时间短等问题,导致了高职生无法高效地利用图书馆,这一点与本科院校的差距尤为大。高职院校应加大对图书馆的资金投入,科学规范管理,提供高质量的读书服务,让健康有益的书籍占领高职生阅读视野和空间,为他们提供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食粮,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吸取文化营养。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

高职院校的学生活动丰富而多彩,但是很多学生活动具有意义不明显、偏重娱乐性、重复性较高、参与面较窄等缺憾,让高职生深入思考的地方不够多。虽然很多高职院校都成立了各种各样的社团,但社团传统文化气息不浓。所以,平时要多组织开展有意义、有影响力的学生活动,比如说成立书画社、文学社等,举办文艺演出、诗歌朗诵比赛、书画展、写作大赛和摄影大赛等,尽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四)培养学生主动获得传统文化知识的自觉性

“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终身文化意识”是学生获猎传统文化知识的基本理念之一。高职生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技能培养上,很少关注传统文化的知识,平时课余可以播放一些有关传统文化内容相关的影视,或者开展一些诗歌朗诵活动、或者举办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知识竞猜的比赛,以此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养成主动获猎传统文化知识的习惯。

参考文献

[1]陈占安,等.当代大学生与中国传统文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底蕴;传统文化的缺失;传统文化教育

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文化技术快速发展,教育界又掀起了改革的浪潮,因此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采用什么方法来培养,成为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过于重视教育的国际化、全球化却忽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导致大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而近来“核心素养”教育政策中的文化基础又将传统文化的教育提上日程。

一、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表现

针对本校本科生调查表明,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非常薄弱,问卷中所涉及到的问题大多是常识性或者是曾在课堂上学习过的,但在答题的过程中仍存在失分的情况,尤其是关于我国传统过节日、传统礼仪的问题,他们更为熟悉的反而是国外的节日、礼仪。其中一个同学谈到“想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但在现代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学习传统文化显得枯燥无味,反而国外一些文化更容易被我们所接受[1]。可知,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现象非常严重,传统文化的未来堪忧。

二、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

(一)传统文化的传统性

大学生肯定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但由于传统文化晦涩难懂,没有更好的完成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换,使得大学生将传统文化视为“守旧”和“复古”的代名词。在传统的思想道德文化中传统文化强调的是“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等修身养性,淡泊名利的道德观念,但是由于当代社会竞争激烈,导致大学生已将传承传统文化抛掷脑后。

(二)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模式单一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包罗万象,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但目前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方式单一,教学内容零散,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高校在安排课程时,传统文化的课程占的比例小,内容多是专家提炼出来的精华,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并不全面,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对自己感兴趣内容的范围,使得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只停留表面。

(三)大学生自身文化底蕴薄弱

大学生们了增加自己以后在社会上竞争的资本,努力的学习自己的专业课程,不断地参与各种培训,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证的考试,参加研究生的入学考试,以此来提高自己竞争的资本。由此看来,当代大学生并不缺乏学习的热情,但是由于现代经济的推动,他们学习的内容更多的追求实用性。生活中大学生虽然依旧很崇尚传统文化,但身边处处充斥着西方的新鲜事物,只有尽快的接受这些新的事物,才能融入良好的同学和社会关系中[2]。

三、实现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

(一)转变对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教育观念

首先,确定传统文化对于提高大学生文化底蕴的重要性。对大学生来说,大学是帮助学生形成并完善“三观’的关键时期,文化底蕴的深厚程度将会对大学生以后的发展水平和精神世界造成很大的影响。其次,要提高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以及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能力,才据学生的需要及时更新教育信息、教育观念,以此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

(二)扩宽传播传统文化的途径

建设传统文化为主题建设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将传统文化的元素加入校园的建设中,使之都富有文化的气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来提炼校园文化,比如校训、校歌。如北京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源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思想[3]。该校训充分体现和展示了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内涵与精神,通过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可达到春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举办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活动,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将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知识以生动的活动的表现出来,以便于大学生接受。鼓励在校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举办各种活动,鼓励学生将我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的文化相结合,更加深入的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提取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同时也是构建大学生核心素养框架的“根”与“魂”。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特质,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肥沃土壤”[4]。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大学校园会受到来自各个方面不良的影响,受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在校大学生,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独有的民族标识和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素养,而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以此来帮助大学生抵御社会的不良诱惑和负面信息,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成才、成长,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素养,同时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的现代化人才,也可为我国的传统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在未在的世界文化中站稳脚跟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聂翔雁,李大维.大学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与路径探析[J].社会科学战线,2016,32(2):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