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公关和危机管理范文

时间:2024-03-25 17:58: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危机公关和危机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危机公关和危机管理

篇1

危机离我们并不遥远,尤其是在当前网络如此发达的情况下,政府危机一经发生,可能就会立刻传递到各个地方,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个新的词汇——网络政府危机。网络政府危机其实很好理解,就是网络时代下的政府危机,网络传播方式为公众传播信息、开展意见表达、打破舆论一律、形成舆论、消解传统媒体的渠道垄断提供了平台。这就抑制了传统媒体一元化表达所造成的“沉默的螺旋”效应,促进了社会话语的多元表达。中山大学公关专家林景新认为,由于网络的传播机制不同,在政府危机传播时与其他媒体会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其中最主要的有3点不同:

(1)信息的传播速度快。当前的互联网新闻是以秒来计算的,传播速度极快,俗称“秒新闻”,在“秒新闻”的状态下,政府危机的相关信息的传播速度就要比其在传统媒体上传播的要快的多,可能上一分钟发生的事,这一分钟已经在网络上开始传播了。

(2)信息的传播范围广。由于互联网的消息可以说是全球共享的,几乎是有网络的地方,你就可以看到各地的新闻信息,所以传播范围很广,从而影响的受众范围也大大增加。

(3)信息的管理难度大。除了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当前互联网信息的传播方式有很多,例如网页、博客、邮件等等各种方式,从而造成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的难度比较大。同时由于中国虽然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网民群体,但仍没有进化到真正的网络公民社会而互联网自媒体的特性给网民勃发的激情提供了参与和发出自己声音的可能,于是一些在传统传播渠道和言论环境下原本可以控制的事件,因互联网的传播,引爆舆论热点从而引发、扩大公共危机事态,加剧了危机管理难度。

危机不仅关系着政府的形象、人民的利益,同时也关系着国家的对外形象,虽然在负面事件发生后,媒体有报道事实的责任和义务,公众有知情权,但这并不代表政府要被动的接受来自各方的狂轰乱炸,更何况有些时候事情本身并不像报道的那么糟糕,此时有效的政府危机公关处理可以缓和各方面的关系,也可以引导受众和媒体的关注焦点。

危机的发生一般都比较突然,很多时候是事前没办法预料或控制的,所以在出现负面信息或是形象危机时,政府首先要明确危机发生的原因,从而有效地和媒体、公众进行沟通,降低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篇2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条文。

财务资产部工作标准。

管理岗位通用工作标准。

3职责

××1在财资部主任的领导下,做好会计记账凭证审核工作。

××2负责做好会计报表的审核及报送工作。

××3负责做好工程结算与竣工财务决算审核及上报工作。

××负责搞好档案资料审核工作。

××负责编制部门kpi指标完成情况表。

××负责不定期参加局组织的招、投会议及开、评工作。

××负责履行管理岗位通用工作职责。

××负责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4岗位人员基本技能

××1文化程度及所学专业

×××1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并具有会计上岗证书。

×××所学为财务管理或会计学专业(或相关专业)。

××2专业知识

×××1熟悉财务管理、会计专业知识及相关政策法规知识,掌握会计核算知识。

×××2熟悉电力生产、经营知识和财务档案管理知识。

×××掌握计算机操作和应用知识。

××3工作能力

×××1有较强的认识理解能力和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能正确理解和执行国家财经政策法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要求。

×××2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协调、指导能力,能进行各种会计核算,能协处理会计核算中与相关岗位之间的工作关系,能指导县公司进行会计工作规范化管理。

×××3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正确传达上级业务、技术部门指示和汇报所管理的业务、技术工作情况。

×××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能起草与本岗位有关的管理办法,工作报告和相关文件。

××4工作经历

具有从事电力系统财务工作四年以上,从事本部门或相关岗位工作两年以上。

5工作内容、要求与方法

××1做好会计记账凭证审核工作。

×××1做好会计凭证的审核,每天完成当天收付凭证审核工作,次月5日前完成上月所有会计凭证的审核工作。保证会计凭证单据齐全、依据充分、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据准确。×××按会计凭证性质(收、付、转,银行、现金等)汇总整理归类,进入档案管理。

××2做好会计报表的审核工作。

×××1每月:4日前完成上月会计月度快报审核,6日前完成上月会计月(季)度报表审核,并按时上报省电网公司财资部。

×××2每年年后15日前完成年度财务决算(年报)审核,配合审计机构审计后,签字盖章完毕上报省电网公司财资部。

×××年终决算一个月后整理装订进入档案管理。

××3做好工程结算与竣工财务决算审核及上报工作。

×××1根据工程管理部门和工程实施部门上报的工程结算资料审核发生的各项费用,保证工程结算资料真实、完整、数据准确、合理合法,审批程序完整。

×××2工程结算与竣工财务决算经审计后,上报省电网公司批复。

××4搞好档案资料审核工作。

×××1每月20日前完成上月会计凭证的装订与档案号编制。

×××2每年3月前完成上年所有会计资料整理装订存档工作。做到会计凭证、报表、账薄及其他资料装订完整齐全、数字清晰,各项印章齐全,档案号准确,符合档案管理要求。

××5编制部门kpi指标完成情况表。

每月8前编制上月部门kpi指标完成情况表,并按时上交局企管部电子版和纸质版各一份。

××不定期参加局组织的招、投会议及开、评工作。

××做好管理岗位人员均完成的工作。

××完成领导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篇3

[关键词]政府;公共危机:获益

随着以经济全球化为特征的社会交往范围和领域的不断扩大,世界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危机频发时期。对于我国来说,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各种危机频频发生,政府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应该提高政府危机管理水平,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危机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虽然公共危机事件不可能完全避免。但是,我们可以从中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可以从发生的公共危机中获益。

一、政府部门可以从公共危机中获益的原因分析

公共危机频发已经成为社会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重大挑战。对政府部门来说,每发生一次公共危机。既是一次生死考验,又是一次重生的新体验。政府之所以能够从危机管理中获益,是因为危机的事后评估不仅发现了危机管理中值得传承的经验。而且暴露出公共部门的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危机管理工作的不足。这些问题和不足不仅为改善危机管理工作,而且为公共部门各项制度的完善留下了空间和机会。所以,危机之后的恢复管理所追求的不是简单地恢复到危机之前的状态和水平。而是公共部门利用危机所呈现的机会,全面地在更高的起点上建设和发展。

所以。危机之后,政府或有关部门一般会通过评估找出必须排除的隐患和需要纠正的不足,然后靠大家集思广益来解决问题。从评估到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提供了组织学习、改造的绝佳机会,抓住这一机会,回应社会系统提出的要求,适应新环境的变化,对过去的体制、观念和行为展开积极主动的或渐进性的变革,达到常态秩序下组织所达不到的目标,收获在常态管理下收获不到的结果。这就是说,危机作为激发组织进行积极变革的外部刺激物和动力,维系了系统的活力和生命力。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危机变成了转机。

二、政府部门从公共危机管理中获益的途径选择

(1)树立并强化危机管理意识。所谓公共危机意识是对危机产生的根源、成因、危害以及预防、控制、消除危机的应对机制等方面。必须从社会发展与稳定和国家政权生死存亡的高度给予认识和关注。危机意识是危机预警的起点。应大力开展全民危机管理意识教育和对政府工作人员培训,从而增强全社会特别是政府工作人员的危机管理意识和技能。通过主要传媒向民众进行危机管理知识和技能传播教育,把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基本知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对政府工作人员的培训,应从思想和实践两个方面来加强政府官员的危机意识。一方面,各级政府对其工作人员进行危机教育,让他们了解危机的特征、危机爆发的规律和危机巨大的危害性等相关知识,从而培养其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另一方面,定期进行一些危机演习,让工作人员参与到实际行动过程中去,真正感受危机的破坏力和处理好危机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防范危机的警惕性。

(2)加强政府危机管理的制度建设。完善的制度保障是政府管理工作得以有效地进行的强大武器。现代政府管理是日常管理与危机管理的结合,在政府及公共部门的制度设计中,除了制定正常的管理条例,还要考虑到危机和风险的存在。对风险的控制和防范设计一系列制度成为政府管理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首要的举措就是以法律手段确立突发性危机事件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世界各国都在经历各种危机事件之后纷纷以法制化的方式明晰了政府危机管理权限、职责和应对策略,我国也先后颁布了《法》、《防洪法》、《防震减灾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还有2006年1月8日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以及政府职能中部分关于处理危机的法律、规章、应急预案,这为我国制定统一、全面、系统的公共危机管理法律奠定了基础。

完善危机管理制度的另一个举措就是建立全面的危机管理计划,从危机的预防和准备、危机发生时的紧急应对到危机事后的恢复,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从人、财、物的合理分配到社会秩序的恢复和人民生活的安定过程,都列入计划,计划中保证以最小的付出收获最大的利益。这样不仅能使危机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也有利于危机管理中塑造民主、法治和效能的政府形象。

(3)建立和完善常设性专门机构和组织体系。成立常设的危机管理机构,建立精干的危机管理队伍,是世界各国应对危机的基本经验。但在经过各种类型的突发事件后,真对组织机构上的不足,公共管理部门又往往提出改进意见和相关措施。比如,根据新形势、新环境下各类危机的性质、特点、建立新的危机应对结构,或者在合并原有的多个危机应对部门的基础上组建新的危机应对组织结构。

实际上。世界各国已建立的危机管理体系和职能部门也都是各国在经历种种危机事件的过程中逐步确立的。我国很多的危机管理机构同样是在实践中随着形势的需要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如:国防动员委员会、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国家处置劫机事件领导小组以及防洪、火灾指挥部或办公室等。2003年,根据当时预防“非典”的实践经验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并设立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这一个机构负责协调、处理指挥突发性的公共卫生危机。

(4)改进公共政策的制定。公共危机管理是针对突发事件的管理,它可以及时有效地处理危机,恢复社会稳定。公共政策制定是政策决策者以一定的理论原理和价值观念为指导,对已确认的政策问题进行科学策划、统筹安排、做出对策,使其转化为行为规范的过程。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及其良好绩效,不断提高政府管理水平,有效处理危机。

篇4

一、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的基本情况

人人享有基本免费就医惠民服务,是我国医改的核心,也是在努力完成的目标,而基本公共卫生资金是国家各级财政部门配套资金,主要用于城乡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为了实现其资金的规范管理,我国相关部门也相继颁发了一系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对其资金的筹集、使用与管理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以保障资金高效运转。

( 一) 资金筹集

医疗资金筹资标准也代表着我国国民综合实力,因此资金配套会随着经济发展等因素提升,按照十二五期间医改政策的落实,当前我国的基本公共卫生筹资标准,要求每年人均45 元,有些发达地区已经达到50 元/ 人/ 年。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其医疗资金的筹集也会不断的增加,为城乡基层医疗服务提供了实际保障。

( 二) 资金拨付

当前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的拨付方法,主要以年初预拨、次年结算两种形式为主。年初会根据管辖实际情况实行部分年度项目资金的预拨,确保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顺利开展。次年初按照实际工作量、相关文件规定等,测算项目成本,并根据项目资金补助总额制定成本补助的标准,最后根据绩效考核等进行资金清算。

( 三) 资金使用

针对于资金的使用,按照相关标准规定,采取了使用对象、使用范围两手抓的对策,明确规定项目资金使用单位的性质,以及能够列支的费用范围。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使用该资金,而行政机构不能使用;县区级卫生计生和财政部门要按照《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暂行管理办法》( 财社〔2015〕255 号) 的有关要求,根据本地项目内容和任务量,合理测算各项服务补助或支付标准,按照购买服务机制,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服务数量和质量拨付资金,在核定服务任务和补助标准、绩效评价补助的基础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获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可统筹用于经常性支出。

二、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 一) 资金列支指导性文件问题

我国对于该资金使用的原则等进行大概性的规定,多种条文规定界限模糊,在进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的绩效考核时,针对尺度的把握因人而异,甚至很多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执行中感到无从下手,造成资金违规支出、按项目比例分摊等问题,尤以职工福利表现最为明显,大大的降低了资金的支出率,也会出现结余过大等现象。

( 二) 会计费核算与专项管理问题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中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作为经常性财政拨款实施会计核算,基于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管理角度将基本公共卫生资金,当做是专项资金进行管理,并明确规定要专账核算等专项管理,而经常性的基本公共卫生经费,是不能进行专户储存的,基层医疗机构以单位基本户的形式存储资金。按照相关规定,基本公共卫生资金不能超出其使用的范围,更不能利用其弥补医疗支出亏损。目前,2011 年印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中基本公共卫生资金核算办法与项目组专项管理模式存在部分冲突之处,时常混淆专项资金管理概念,这为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管理带来严峻挑战。

( 三) 项目资金支付方式问题

结合《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暂行管理办法》( 财社〔2015〕255 号),依据公共卫生服务常住人口数量、人均经费标准,采取因素法进行详细分配,做好绩效工作的审核任务。在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中,项目资金支付方式还有待改善,尤以绩效考核措施为典型代表,再加上财政资金的补助标准逐年提升,部分地方群众得不到相对应的优质服务,实施有效的监管制约手段显得迫在眉睫。目前,针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状,相关部门利用服务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个别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效益,但如何落实资金管理标准、提高服务绩效,成为当下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完善服务项目资金支付体系的关键要务。

三、完善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的对策

( 一) 落实指导性文件

首先国家卫计委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卫生部门的联系,制定完善的资金管理办法、意见、手册等,细分并明确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的使用内容、范围、原则等,规范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实施统一性的公共卫生资金资金管理办法,有效的规避当前资金混乱使用或结余过大的问题。

( 二) 注重资金专项管理

从目前医疗卫生机构方面来看,做好公共卫生资金专项管理环节,在国家政府明文规定文件的基础上,以项目支出、耗材支出为关键构成,定时定量检测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预防违规操作现象( 造成结余、亏损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设计专款专用管理方案,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预算与计划,并做好具体数目核算工作,保障资金支出记录数据的可靠性;立足于财政补贴、项目投资等情况,整合各项公共卫生资金应用资源,设定财政资金支出、卫生支出核算计划,从医疗卫生支出公共卫生支出科衡量标准来考虑实际问题,调整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规定,完善各项公共卫生资金利用机制;基于财政部门稳固保障机制,构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科学管理制度,重点考察服务质量、绩效考核等内容,严加审批手续、项目购买管理流程,强化成本补偿、待遇水平、福利保障,激励资金专项管理优质化、科学化发展,有助于服务社会大众。

( 三) 完善项目资金支付体系

在实践工作中,为满足老百姓的生活补助需求,依据国家规范标准,相关部门需要积极制定全面有效的资金管理体系,以资金补助、卫生服务为关键性内容,达到惠及百姓的实施目的。从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服务视角来考虑,做好地方财政部门、基层卫生机构联系工作,适当增加经费支出管理弥补措施,通过法律政策规定的专项转移支付方式,健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资金管理体系;倡导竞争考核机制,参考城乡交通状况、服务数量、人口密度相关方面,并统一规定资金补助的标准内容,遵循讲求绩效,量效挂钩原则,构件绩效评价结果与资金分配挂钩制度,避免均衡分配不合理现象;合理有效协调医疗机构公共费用占比情况,以人员支出40%、医疗补贴20%、健康教育10%、耗材支出20%、其他公用10%作为主要经费管理依据,充分发挥财政协调杠杆功能,保障基本公共卫生资金管理效益。依据《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预〔2015〕163 号) 内容,结合专业项目分配特点,平均分配基层单位经费支出比例,以确保基本公共卫生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这对资金管理项目具有促进作用。

篇5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机房;管理;维护

随着计算机在我国的迅速普及,教学改革在各级各类高校中进一步深化,高校计算机教学做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承担计算机教学的高校机房,日常的管理和机器的维护工作则显得更加重要。如何完善机房的管理,如何强化机器的维护,使计算机机房教学资源能够安全、充分、有效地在科研、教学中发挥作用,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和上机环境,成为了一个机房管理人员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下面从笔者参加工作至今, 作为一名机房管理员,在工作中做了些研究与尝试,总结了一些关于微机室管理与维护的一些经验,现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机房的管理和维护采用的是防护与恢复结合的方法,采取硬件与软件并重的措施。在机房的管理和维护中,防止系统和应用程序不遭破坏、保护正常的上机环境、减少恢复系统的工作量,显得尤为重要。利用操作系统特性可以对系统文件和教学软件进行保护。在安装机房常用操作系统Windows 2000和XP时,利用这两个操作系统允许系统管理员和普通用户选择适合于其信息和应用程序的保护级别这一特性,可以修复被删除或更改的系统文件、设置用户权限等。Windows XP系统还原特性还可以让管理员在不丢失数据的前提下,将计算机还原到以前的状态。另外,还可以通过修改注册表中的某些键值限制用户权限,最终达到保护系统的目的。

尽管要求学生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操作,但仍常有因误删或故意删除某些文件,导致系统和应用程序瘫痪的现象发生。因此,快速、简便地恢复系统和应用程序就显得非常必要,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利用软件或硬件对系统文件进行保护和恢复。

在机房,可以安装"冰点还原"或"还原精灵"等软件,这样,不论学生如何删改硬盘上的文件和进行系统设置,也不论删改的程度有何等严重,只要其破坏程度在软件保护的范围内,都可以通过设置,使计算机在每次启动时完全恢复到初装时的原始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由于非法操作引起的软件故障发生率。

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GHOST工具软件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甚至硬盘做成镜像文件,保存在另外的硬盘或分区上,当硬盘上的操作系统瘫痪,出现数据丢失时,可以利用Ghost快速恢复系统镜像,免去了重新安装系统和各种软件的烦恼。常用的Ghost安装操作系统法有一下几种:第一种,Ghost法。就是用雨林木风,深度技术等工具盘安装,因其是将GHO镜像文件还原到C盘,加之集成了常见的驱动和应用程序,比较常用的安装方法,速度提高不少,因此,广为流行。第二种,全盘对拷法。针对高校机房微机集中的地方,其PC机大多是批量购买,同种配置的机器较多,安装好一台,利用Ghost工具将其整个硬盘"克隆"至另一块硬盘。早期的方法是将硬盘拆下来"对拷",颇为不便。后来随着可刻录光盘和大容量U盘的普及,一般都将镜像刻录到光盘或U盘,然后将其恢复到硬盘。虽然此方法的原理和第二种方法一样,但是省下了将磁盘分区和格式化,有时甚至还要清除隐藏扇区这一步骤,速度提升不少。同种配置的机器越多,效果越明显!但缺点也显而易见:就是只能针对同种配置的机器。第三种,网络克隆法。随着带网络的PE系统的兴起,镜像文件不必再放到U盘或光盘了,而是直接放到服务器,有时服务器都可不用,就放在普通的机子上,将其共享出来即可。这样,只要你的局域网的吞吐量足够大,就可以多台机子同时进行安装了。较之第二种方法,又是一点改进。其优缺点也和第二种方法一样。

然而,软件保护的成本虽然较低,但可靠性较差,易被攻破,因此,可以选用具有网络对拷功能的保护卡进行硬盘保护。这种保护卡结合了硬盘保护系统和网络适配器的优点,具有多系统引导、单机保护、网络对拷、自动分配IP等功能。在日常维护过程中,只需安装一台电脑作为发射端,其他电脑作为接收端。接收端不用安装任何软件,发射端电脑即可将系统完整地传输到接收端的每台电脑上,大大提高安装和恢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效率,真正实现打开一台电脑即开始自动维护所有电脑的梦想。目前,也有许多主板生产厂家在BIOS中加入了具有硬件保护卡功能的防护恢复技术,这是集成在BIOS中的一个程序,使用简单,且不增加硬件费用,已在机房中得到广泛使用。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时代日新月异,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和蔓延也在不断升级。计算机公共机房特点是学习内容繁多、进出人员复杂,如同开放式的实验室。上机上网频率日益提高、机器感染病毒的机会大大增加,由于病毒具有传染性、潜伏性、可触发性和破坏性,一旦出现在网络中,破坏性非常大。病毒对计算机的侵袭会给机房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机房的管理和维护中的新难题。

在对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电脑的软件管理维护中,计算机病毒防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付计算机病毒必须以预防为主,应采取消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染源等措施。防范计算机病毒的侵袭,保护网络的安全是机房特别是网络机房管理和维护的重中之重。计算机病毒主要通过网络传播或者移动存储器传播,前一种主要是当我们浏览到包含恶意代码的网页以及下载并打开未经安全检测的文件时感染的,后一种主要是学生使用移动存储设备来拷贝资料时感染。按照实际情况,我们在实验室微机上主要安装了瑞星杀毒软件(或者是360杀毒软件)、360安全卫士及360ARP防火墙。安装360安全卫士主要有两个优点,首先,它是一个防护软件,可以对系统起到一定的防范病毒的作用;其次是它可以对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存在的漏洞实时提示并可以自动下载更新补丁。机房中多采用集成防病毒软件的硬件防火墙拦截攻击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安全漏洞的新型蠕虫病毒。目前,广泛地使用网关病毒防护系统,将软硬件结合为一身的网关级防护产品已成为机房网络管理和维护的一大趋势。网关防毒能过滤来自INTERNET的病毒,防护所有病毒入口,控制病毒源,清除服务器及其应用系统中的病毒,切断病毒在内部的传播路径。简单地说,就是在INTERNET入口处封杀'毒源',为网络提供一个高效的保护 层。将网关防病毒产品与传统的杀毒软件紧密结合,为网络定制全方位的防毒系统,是高等院校机房的管理和维护中一项重要内容。

计算机房的管理和维护既反映在对计算机的软硬件的管理、保护、恢复、维护诸方面,也体现在对人的管理上。这种管理过程就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组织过程,其本质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也就是说,从管理的角度看,无论是对物还是对人,都必须将'管'与'理'密切结合,有机的融合。

"管"就是控制与约束。首先,实验室还要要建立健全必要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是实现实验室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基础,是公共实验室正常开放的保证。为了科学、规范地使用计算机实验室,做到有序开展工作,配合相关部门,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实验室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实验室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实验室人员设备维护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用电管理规现定》、《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学生实验守则》等。例如无论教师还是学生必须穿鞋套进入机房、保持机房卫生、禁止在座位上吃东西、喝饮料、不许随地吐痰、吐口香糖、乱扔东西、必须爱护机房内公共设备、不得随意搬动或拔插有关设备、上机者必须衣冠整洁、着装整齐、禁止在机房内穿拖鞋、背心等等。其次,还要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管理机房。例如采用刷卡上机的方式。对于教学计划内的上机,只允许计划内的学生刷卡进入,并自动分配机位;对于开放式机房,学生刷卡后,采用自动分配机位并记录上机时间、自动进行计费。在软件的设计上,只要任课教师或值班教师及时输入坏机位现象,就可及时显示各机位状态,并在进行机位分配时自动跳过坏机位,同时,也便于维护人员进行维护。用计算机进行管理,使得机房在管理上更具合理性、科学性、严谨性、透明性,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如果将机房作为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可以安装多媒体教学软件。此类软件使得教师机具有屏幕广播、远程遥控、屏幕日志、声音广播、双向对讲、多人会话、网上聊天、屏幕回放、黑屏肃静、锁定电脑、点名签到、消息、文件等;学生机具有电子举手、远程消息、电子签到、提交作业等功能。使教学更直观,生动。上课时,任课教师可以利用屏幕广播功能,实时传送教师或某个学生的电脑画面到某组或全体学生的电脑屏幕上,教师可以用这个功能进行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还可以让某个学生进行示范,效果比用投影仪演示更好。并且还可以对任何学生的操作进行屏幕监视,如出现非法操作可及时进行警告。机房管理人员也可以充分利用上述网络控制功能分发传送文件、远程复位、远程关机和系统锁定,可以统一控制学生机的开、关机,使原本十分繁锁的管理工作变得轻松、快捷。

"理"是指梳理、引导和教育,对机房进行分类管理。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专业,可以安排专用机房,如可以组建能够满足图形图像处理以及排版操作所需的专用机房,供相应专业学生专门使用。建立计算机兴趣小组,让学生参与计算机的维护与管理,增强他们对计算机的兴趣,激发其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建立开放式机房,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公开开放,使学生在业余时间既可对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又可在网络世界里尽情驰骋,最大限度地发挥机房的使用率。

在管理和维护的同时,还应该经常对学生进行网络文明教育,针对高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抵制网络的消极影响。

在各级各类的院校计算机机房的管理和维护中,将"管"与"理"有机融合起来,能够降低机房中故障的发生率,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验室作为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实验技术人员作为实验室科研、科技开发等的辅助人员,在实验室建设和发展,在维护科研工作中的仪器、获取科研数据以及科研开发,培养创新人才方面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院校机房的管理和维护对机房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计算机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努力建立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专业水平高、结构合理而且相对稳定的实验技术队伍,是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学校应高度重视实验室技术队伍的建设。计算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应考虑不同学历层次和不同年龄层次。即要有比较精通多媒体技术、网络制作、程序设计、软件工程、数据库技术、与虚拟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也需要对机器进行维护和管理的一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实行人性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科学管理,具备基础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和计算机网络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够不断学习和积累工作经验,及时了解计算机发展信息,了解新设备、新软件与新功能,及时接触新设备、新软件,做到化繁为简,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机房在高校教育的教学与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计算机实验室工作岗位是集体性很强、非常讲究配合协调的岗位,缺少某方面的人员,工作就会受到相应的限制与影响。通过高层次技术人员开拓最新的计算机实验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来积极带动一般技术人员的服务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实验室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实验技术人员应实行聘任制,对设置的岗位在全校及全国范围内,实行公开、公正、公平招聘,择优录用,让人力资源处于流动状态,让人人有压力、人人有机遇,充分发挥实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聘用人员进行定期地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结语

随着高校的快速发展,实验室的建设与改革也进入新的阶段,作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基地,高校计算机公共实验室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建设和发展契机,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着高校实验室的可持续性发展。计算机公共实验室为我校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也为造就高素质的人才发挥重大的作用。我们要继续开阔思路、启发思维、努力工作,把计算机公共实验室建设得更好。

参考文献:

[1]杨毅.计算机维护思维[J].华南金融电脑,2002,(4).

[2]吴伟斌.计算机机房管理技术的实践与探索[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4).

[3]乔赛,段西强.关于计算机机房的管理与维护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大众科技,2005,(7).

篇6

关键词:企业工会 危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7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而企业工会,向来被认为和企业的危机管理是不怎么搭界的。觉得企业有专门的管理危机组织和部门,而企业工会作为群众组织,主要任务是关注群众利益,应该和企业的信誉危机、产品危机、财产危机、财务危机等危机管理是相去甚远的。但我们必须看到,职工群众的利益是广泛的,包括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和社会权益等。企业工会作为直接联系和服务职工群众的组织,是企业凝聚力、创造力的基础,是公司各项工作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因此,提高工会参与企业危机管理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危害,保障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职工队伍和社会稳定是十分必要的。

企业工会如何参与到企业的危机管理中去呢,我认为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引导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增强职工应变能力

企业工会作为引导、培养职工的“大学校”,在企业面临危机时,能起到组织和引领职工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价值观念,把整个职工队伍团结起来共同应对困难的作用。众所周知,

危机爆发期间,企业很容易人心涣散,士气消沉,平常积累的小矛盾往往也会在此期间伴随危机而并发,所以各种问题可能接踵而来,加大了危机的破坏强度。此时,工会组织如果能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危机意识,增强职工的应变能力,就能在危机爆发时通过有效的内部沟通,使职工正确理解危机状况,减少对企业的胡乱猜测,避免谣言从内向外传播,激发职工对企业处境的同情和责任感,激发员工团结一致,克服困难的信念,进而安心于本职工作,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塑造众志成城的团结气氛。因此,企业工会组织一要利用各种宣传教育工具和拓宽宣传教育渠道,树立全员的危机意识。企业的全体员工,从高层管理者到一般的员工,都要引导他们居安思危,将危机的预防作为日常工作的组成部分,全员的危机意识能提高企业抵御危机的能力,有效地防止危机产生,即使危机产生了,也会把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二要营造危机氛围。使企业经营者和所有职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充满危机感,理解企业有危机,产品有危机,市场有危机等。用危机理念来激发职工的忧患意识和奋斗精神,不断拼搏,不断改革和创新,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三要加强危机教育。树立危机意识,教育广大职工不仅要在思想上做好准备,而且要在行动上体现出来,这就要对管理人员和职工进行危机的教育和培训。四要开展职工危机管理培训。增强职工危机管理的意识和技能,一旦发生危机,使职工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要加大劳动关系协调力度,帮助职工走出危机阴影

常言说:“企业面临危机,员工谋定而后动”。企业危机无时不在,面对危机,稳定企业职工队伍是非常重要的。这时候,就需要得到广大职工的支持和理解,体谅公司的困难,并与公司一起共同承担和面对,只有这样才能应对各种危机。而企业工会,就更应在危机关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协调劳动关系,保持职工队伍相对稳定,维护企业利益,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首先,要进一步强化职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团结意识,引导职工与企业抱团取暖、共渡难关。摆脱危机离不开职工的支持和参与,因此,企业工会要引导广大职工进一步焕发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企业同舟共济,共渡难关。教育职工面对危机对企业造成的影响,要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创造条件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把危机带来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推动企业转“危”为“机”,为企业攻坚克难建功立业。要引导职工立足本职工岗位,加强自身学习,争当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职工;要积极主动地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点、难点,出主意、想办法、提建议,广泛开展群众性合理化建议活动;促进企业强化管理、创新创优,增强核心竞争力.

其次, 企业工会要督促企业进一步勇于承担责任,通过保持企业稳定切实关爱职工,发展企业。企业经营者要充分认识到,职工是企业发展的主体,摆脱困境离不开职工的支持和参与,促进发展离不开职工的创造和贡献,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思想,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稳定工作岗位,努力避免经济性裁员,协商确定薪酬,及时发放工资;企业采取裁员、放长假、解除或中止劳动合同等非常措施,以及依法对职工利益的补偿办法、补偿标准等要通过职代会等形式听取意见和建议,并经集体协商确定。要通过保持企业稳定、促进企业发展,实现对职工权益最根本最长远的维护。

广大工会组织要进一步调整工作重点,组织和引导职工与企业同心协力,共谋发展。面对危机给企业带来的困难,给职工带来的影响,工会要积极组织和引导职工与企业同心协力,共谋发展,切实为企业解难题,为职工办实事。要发挥工会劳动关系预警机制作用。

三要解决企业职工实际困难 ,构建和谐企业

出现危机对企业的冲击力是不言而喻的,危机能导致企业产值、利润下降,效益下滑,在企业积极应对,想办法战胜危机的同时,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构建和谐企业,是企业战胜危机、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

一要在强化企业民主管理中构建和谐企业。坚持和完善职代会制度和规定,使职代会建设不断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保证职代会各项权力得到落实。危机时刻,更要让职工代表听取、审议经理(厂长)关于贯彻职代会决议和企业生产、经营、建设、管理等年度计划任务完成情况的工作报告,并作出新的决议,凡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改革方案、各项规定等,都要提交职代会审议、审查、表决。要大力推进厂务公开工作,厂务公开是凝聚人心、凝聚力量,让职工知厂情、议厂事、献良谋的重要渠道,是民主监督、振兴企业的关键所在。在企业中,职工是最复杂、最敏感的群体,职工们坚信,通过自己的辛勤工作和对企业的耿耿忠心,他们有权了解企业的最新信息。

二要在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中构建和谐企业。危机时刻,

篇7

关键词:供电系统;绩效管理;人力资源

要想管理创新企业,做好电气企业变革工作,关键就在于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发展需要积极创设合理、有效、科学、正确的绩效考评体系。放眼望如今局面我们可知,传统的国有企业人事考核制度几乎不可能适应电力企业改革发展的需要了,在工作过程中仍是这样,而县级供电企业在岗位与工作计划安设上也受到了上级和体制惯性的大幅度牵制,所以说短期内全面达到岗位目标责任管理有着很大的难度。尤其是在薪酬和奖励制度方面根本不能十分轻巧地自主地、掌握并安设好岗位目标责任管理工作,加之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性,使每一处的市场需要往往存在很大差异。所以说,如果市场模式一直都不作改变,那么要想适应于如今激烈的竞争需要就会有很大的难度,并形成危机。而县级供应企业应严按地方和部门的实际情况,走拥有自身特色的企业管理道路,充分结合系统与企业的特性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命令,发扬它的精神,使得“电”的特质得到全方位的展现。

一、坚持原则,确保绩效考核的大方向准确

1.1 大力反映企业的发展方向。要确保绩效考评体系的正确性,最关键的就是要同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的整体目标紧密地贴合起来。不仅仅要反映业务范围的扩大还要展现专业化的纵深发展目标与方向。但是,一直以来,由于电力企业均将“安全”放于首位,并把其当成企业工作的核心,使得很多员工与地方、领导者的潜意识当中,均将所有工作紧扣安全生产,凡是在安全上未产生问题,则不管其经营业绩,均无太大的影响。当然,此类思想的形成也已被一定的必然性,其与电力行业特点紧密相关。然而,要想获取到进步与发展,县级供电企业就应当将工作目标由传统的安全生产转变成业绩提高和安全生产相统一。

1.2 加强对人才成长平台的建设。从行为科学的基本理论上来看,现代社会对人的创造力与积极性的激发已经由以往的物质利益上的刺激改成个人价值的实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地淡化了对物质的兴趣,而对创造能力的重视日趋增加,并将其上升至人的最高需求的自我实现以及人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实际上,当基本生存问题得以处理好后,人往往会倾向于对自我价值发挥之后的满足感进行考虑,唯有认可了人在企业当中的作用与地位,人力资源才可实施有效地利用与挖掘。倘若仅仅凭借着物质利益的冲击,只会造成人力与管理成本出现加大的浪费。所以,在考评绩效的时候,一定要充分依照各个岗位的详细需要,选用目标管理法策划出全面的绩效考评指标,从而让考评结果可以全方位地、充分地体现出工作表现与员工的能力。紧接着,再依照考评结果,制定有利于员工利益的发展的有效的、科学的、合理的晋升机制,从而促使企业效益得以增加。

1.3 认真贯彻、强调“以人为本”的宗旨。人力资源是首要资源。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立足,就一定要注重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开发人潜在的能力。为此,电力企业在考评绩效时,应注重“人”,强调“以人为本”,以获取到更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1.4与企业的形象与精神有效地结合起来。有些企业之所以会充满活力,是因为其企业精神将员工思想得以凝聚。有为此,供电企业应依靠绩效考评体系,向员工灌输服务客户、安全生产的精神以及安全、高效的供电企业形象,且用其制约与鼓舞员工的个人行为。

二、改进模式,纠正绩效考核方向

2.1 极力达到公正、公平与公开的目的。制度推行时能不能做到公正、公平与公开以及其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制度能不能成功地推行下去以及其预期目的能否得以实现。

a.制定合理、公平的考核标准。一般来说,县级供电企业具备一线员工、中层干部、企业领导以及一般管理人员四大层次。由于深受自身利益的制约,层次内的人员的心智模式会出现很大的差别。所以,在制定考核标准时,一定要直视层次之间的差异。

b. 考核过程应当透明化、公开化。在考核期间准许发表不一样的意见,挖掘并解决问题,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旦考核工作完成,考核者组织应当积极收集意见,客观公正地评析该考核手段的效果,以一齐寻觅效果不好的缘由,以便于下次的考核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还针对考核者选用一定的监督手段,促使考核过程公开化、透明化。

c.考核人员应客观公正。在绩效考核时,考核人员的公正性是把握难度最大的一大问题。一旦考核人员有失公正,则会对员工的积极性产生严重的影响,不利于工作的开展。为此,我们应选用全方位考评手段,细化考核内容,进而有效地防止受到个人因素的扰动。

2.2 加大交流力度,适时掌握员工思想动态。较好的交流往往能够促进员工对绩效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的理解与认识。因此,在交流时务必要重视技巧、手段的运用。首先要坦诚相待。在实践过程当中,不难看出,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员工很有可能无法在短时间内领悟到绩效管理的意义价值与目的,更有甚者还会对此制度的推广实施质疑。为此,我们可以充分分析现在社会发展趋势以及电力改革环境,促使员工可真正了解到改革的价值所在。在交流过程当中,应当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用心灵与人沟通,做到坦诚相待,置身于与员工一样的境遇当中。唯有如此,才可将员工的思想彻底地激发出来。其次,还应单积极换位思考。绩效管理和以往的国有企业管理手段存在着巨大的不同,其是一种合理而又科学的管理手段,会给“大锅饭”体制带来巨大的冲击。然而,因为该体制实践的时间较长,使得很多人均已习惯了其存在,并且衍生出存在即合理的心智模式。若想将其突然改变,很明显是不可能的,毋庸置疑的是其还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冲击。而全方位的积极主动的匮乏也往往会使得愈来愈大的负面影响出现。在推广实施绩效管理时,一定要积极换位思考,与员工进行有效地交流。再者,做到尊重、平等。在推广实施绩效管理时,会衍生出不一样的观点与意见实属正常现象。因此,在实践过程当中,倘若员工持反对看法或者说出其疑惑时,我们一定要具备宽广的胸怀,给予其看法表达权,并仔细倾听其看法,再做出具体的剖析,以挖掘出合理因子。

2.3 确定共同的目标与美好蓝图,以产生共同价值观。自表面上来看,绩效管理的实施与推广主要是为了深度发挥员工创造性张力,大幅度地减少情绪张力给工作积极性带来的影响。然而,绩效管理仅仅只是一种促进企业向前发展的管理办法而已,其推行与实施的实际目的就是推动企业的发展进程。倘若我们无法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就极易受制于眼前的一些因素,丧失工作和创作的热情。反过来,倘若可以以全面的眼光看问题,熟稔个人行为对团队力量的发挥的影响,走出个体因素与局部因素的束缚,树立好共同的美好蓝图与目标,以彰显团队的力量。

篇8

1企业工作绩效考核现状分析

从目前国内企业绩效考核情况来看,所实施的考核一般包含3个方面的内容,即基础考核、年度绩效考核以及季度绩效。绩效考核多和工作完成情况以及部门费用等有关指标相挂钩,未将部门和职工个人创新性工作价值的实现体现出来,在创新定性指标上缺乏相应的考核管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内部考核上,所采用的指标依旧局限在上级评价、个人素养评价、职工自评互评以及岗位工作完成情况等共性指标,各部门和职工岗位创新性个性指标未得到体现。第二,岗位工作技术创新、改进创新或者管理创新等的提高缺乏相应的激励奖励措施,造成生产岗位人员、管理岗位人员以及技术岗位人员创新性工作的积极性下降。第三,在不同部门业绩衡量上,所制定的考核体系存在一定的缺陷,仅用完成指标的多少实施激励或者奖励,对于承担指标比较少的岗位而言,岗位所承受的考核风险相对较小,但收入不一定低;反之,承担指标较多的岗位,所承受的考核风险也就越大,但收入却相对较低。

2企业岗位创新工作绩效考核体系的分析

经上文内容的阐述与分析,为提高企业内部各部门和职工工作创新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对以往仅以指标完成程度考核工作绩效这一机制进行改进,把岗位创新工作考核收入加入到收入结构中,将岗位工作中各创新点当作基础单元,明确岗位创新工作的分值,职工和部门可凭借创新分值获得相应的创新绩效工资。岗位工作无创新,则无法获得创新工资,反之,若工作创新越多,则所得到的创新收入也就越多。在整个绩效考核中,将以往单一的内部绩效考核指标作为考核要素的减法负向激励机制和创新工作绩效考核评价的加法正向激励相结合,以使企业工作的岗位绩效考核更为合理。

2.1构建岗位创新工作业绩评价以及审定流程在绩效考核中,为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和职工个人岗位创新工作情况进行准确的评价,使岗位创新工作绩效考核更为公正和公平,需构建岗位创新工作业绩评价以及审定流程。首先,应明确岗位创新工作项目,根据岗位实际情况,制定创新项目工作实施的计划以及相关规则,接着采取自评、互评以及专业评价等,明确岗位创新工作项目的重要性。构建岗位创新工作评价小组,按照企业岗位分类情况、岗位创新审定标准以及规则等,结合创新工作项目的重要性,对创新项目进行分类,即岗位级、部门级以及公司级。企业对直接作业职工的岗位创新按照该类型职工作业特点、岗位要求和素质特点等,分别考核各岗位创新工作绩效,可把工艺优化、作业现场改善或者工序调整等添加到岗位创新工作范围内,当职工创新项目意见得到认可以后,由企业统一组织各部门实施该建议,且对后期落实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通过这种方式使一线职工的现场经验可尽快转化成实践操作,借助于这种转换,职工也可获得相应的奖励。在岗位创新工作项目实施期间,创新项目实施部门应加强和其他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企业内部管理部门针对创新项目实施情况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和标准,以体现出岗位创新项目贡献的高低。

2.2利用岗位创新工作分值获得相应的创新绩效收入经过岗位创新工作绩效考核基本流程以及审定标准的明确,根据实施创新项目的各业务群体所存在的差异,采取分类差异创新考核,比如对一线职工采取创新项目意见和实施过程进行分开考核的方法,确定项目实施期间所对应的分值;对于技术人员或者管理人员则采取单项跟踪或者项目负责制,基于项目整体实施情况和效果,对项目最终分值进行论证;对于研发人员则采取项目竞标制或者新产品开发目标制,由企业全员参与考核。通过这种方式,经岗位创新工作项目的明确,使每个岗位工作人员均可获得相应的岗位创新工作分值,以得到相应的创新收入。

3结语

篇9

关键词:公路机械 维修 管理 问题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 A

一、公路工程机械的施工特点分析

公路工程机械品种繁多、规格齐全、技术结构复杂,涉及到机、电、液等各个知识领域。它们的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几乎都是露天作业,日晒雨淋的,工期一般较短时,还带有突击性,加大了公路机械的使用强度。相比其他环境工作的机械,机件之间的条件较差,从而导致相配的零件间出现松动和磨损,零件表面也会出现锈蚀或污垢,结果会改变零件间的相互位置,使各零件间的配合性和机构之间的协调性严重降低。另外,工程机械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流动性过大,人与机的稳定性差。由于以上结果,最终导致公路机械的动力性变差,经济性和使用的可靠性降低。 此外,由于操作人员本身技术水平和道德修养的不同,也导致公路工程机械出现各种故障。因此需定期对公路工程机械进行维修和管理。

二、公路机械设备的故障

公路运输是我国运输领域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国民经济的发展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大量的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应用于公路工程项目中,极大的提高了公路工程施工的机械化水平。但是,公路机械设备在为我国的公路建设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存在着被不合理的利用的现象,使机械设备容易产生故障,减少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其利用效率。

1、公路机械设备故障规律

(1)早期故障期。早期故障出现在公路养护机械开始工作的较早时间,其特征是故障率较高,且故障率随时间推移而迅速降低。故障原因是由于设计、制造的缺陷或修理工艺较低造成的。

(2)偶然故障期。偶然故障期是公路养护机械经过早期故障后,耗损故障期之前的时期。这是机械设备的有效寿命期,其特征是故障率低而且稳定。

(3)耗损故障期。耗损故障期是公路养护机械使用的后期,其特征是故障率随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多。这是因为机械长期使用,产生疲劳、磨损、老化、腐蚀等引起的。

2、公路机械故障原因分析

公路工程机械设备故障的形式可分为整体故障和零部件故障两种,其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机械设备的不合理使用;机械设备在长期超负荷的情况下工作;机械设备本身的缺陷等几种,尤其是机械设备的盲目操作,会对机械设备产生极大的损害。目前,针对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在我国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对于机械设备操作人员的要求也比较低,因此在实际的公路工程项目施工中总是存在机械设备的不合理使用现象,导致公路机械设备故障的发生。机械设备的长期超负荷作业也对对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造成不良的影响,短期的公路机械设备超负荷作业不一定会引起机械设备产生故障,但是长期在超负荷情况下作业导致机械零部件的磨损情况严重,会使机械的使用寿命低于设计使用寿命,甚至引起机械设备的不正常运行。

三、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公路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不健全的公路机械设备维修管理机制,严重制约着公路施工工程的高效进行。

1、维修方法不正规。在维修公路机械时,存在维修人员采取不正确的维修方法,采取应急措施替代维修的方法,造成治标不治本的情况时常发生。

(1)零部件好坏不重视。在维修作业时往往只重视总成的维护,忽视对零部件的保养,认为小零件不影响机械的工作,只要机械能动就凑合着用,结果导致机械发生早期磨损,缩短了使用寿命。

(2)垫片使用不规范。在机械维修时垫片使用不规范的现象比较严重,导致配合面间经常出现泄漏、松动等情况,影响工程机械的正常使用。

(3)零部件清洗不彻底。正确清除零部件表面的杂质对提高修理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由于不注意零件的清洗,导致零部件早期磨损的现象,特别是工地修理时不注意清洁,导致机械磨损加剧。

2、没有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

有效的责任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极大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同时确保机械设备的使用安全。然而,当前,我国在公路机械管理中,没有建立相关的责任管理机制,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多个重要的方面遭到了直接的忽视。通过对机械设备的责任划分,将公路机械设备进行档案记录,并安排专人对公路机械设备进行日常管理,当施工部门需要使用机械设备时,要向管理人员申请,并做好登记工作,在使用之后,要做好对公路机械设备的检修工作,进而有效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此外,责任机制的建立还会提高机械设备的租借使用者对公路机械设备的维护意识和责任意识,促使在施工过程中,合理施工。由于缺乏必要的责任机制,使得在公路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往往出现为了提高施工效率而不合理、超负荷使用机械设备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机械设备造成了损坏。

3、没有建立有效的安全机制

在公路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没有建立有效的安全机制,所谓的安全机制即是指各个型号机械设备的安全限定,机械设备在什么范围内是安全使用范畴,在什么范围内是不安全使用范畴。在进行公路机械设备租借时,加强对机械设备安全性能的鉴定,针对机械设备的安全限定,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障公路施工安全和机械设备的使用安全。当前,公路机械设备安全机制的不健全使得在施工过程中,常常由于机械设备超过安全范畴而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对公路工程施工造成重大的影响。

四、公路维修及管理的应对措施

1、强化公路机械设备的管理

在我国当前的公路工程项目施工中,虽然机械化程度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很多新技术、新设备也不断在工程中得到广泛的使用,但是对于机械设备仍然存在一些管理上的问题,如机械设备责任机制不健全、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不完善、无定期更新机制等,给当前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带来一定不不良影响。为了切实有效的提高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利用效率,推进我国公路工程的机械化程度,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

2、强化机械设备的负责任机制

建立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负责任机制有利于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建立和完善工程机械设备的负责任机制,按照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相关规范,从机械设备的购置、试用、改造、投入使用到维护保养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使用各管理网络,充分体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5],使得机械设备的第一责任人、日常管理责任人、操作人员等都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使机械设备的负责任机制高效运作。

3、强化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管理机制

对有大量机械设备参与的施工现场建立完整的管理机制有利于充分发挥每台机械自身的优势,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效率。在实际的公路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有时为了追求眼前的利润,目光短浅,为了赶施工进度而对施工现场没有进行有序的管理,导致各种机械设备施工相互影响的混乱局面,给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带来不利影响。为了有效提高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利用率,施工单位应对机械设备的施工现场采取强制管理措施,做的机械设备的有条理施工。

4、对机械设备进行定期更新

对公路工程机械设备建立定期更新机制有利于提高机械设备工作的可靠性,避免由于机械设备零配件老化或损害对施工造成不良的影响。安排专门工作人员负责定期更新机械设备零配件,同时对机械设备的使用信息进行定期更新。

公路机械故障包含了多种方面的机械故障,如摊铺机的机械性磨损、搅拌机的卡机、以及各种阀门螺栓的磨损,在处理这类故障的时候,不能够仅仅采取更换零部件的方式来维修,而是要从故障本质上去分析,全面分析发生故障的原因,从造成故障的根源去解决问题,进而有效防止故障趋向于严重方向发展。

总结,公路机械维修管理在公路施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要不断的结合实际工作,探索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维修管理方法,不断提高设备维护管理水平,完善我们的现场管理制度,并增大监督力度,才能更为有效地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从而减少维修费用所占的比例,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任树春.公路机械维修和管理存在问题解析[J].交通与路建,2012,(06):37-38.

篇10

作为事业单位管理的核心内容,绩效考核是判断员工工作情况的一种方法,其目的在于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员工创新意识,考核的结果是被考核员工晋升、加薪的重要依据。有效的绩效考核能够调动员工积极性,对事业单位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必须高度重视绩效考核管理工作。但是目前绩效考核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保证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工作顺利进行。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目前事业单位参与绩效考核的人员对绩效考核理解不全面,存在偏差,致使绩效考核名存实亡,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作用,这种现象是十分普遍的。很多事业单位对绩效考核的理解过于死板,不能灵活应用。例如不同岗位的人员由于职责不同,对其评价的标准肯定也不一样,进行绩效考核时要注意到这一点。而很多事业单位进行绩效考核时对所有岗位一概而论,致使考核结果缺乏科学性。同时大部分事业单位从领导开始对绩效考核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员工填写表格时是为了应付差事,评审人员为了所谓“人情”故意提高评价,从上到下没有严肃对待绩效考核工作,这样必然使绩效考核流于形式,完全不能发挥出它真正的作用。反过来这会给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造成更大的困难,使体制腐朽,人浮于事。

(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不完善

现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还不完善,只是“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缺乏细化指标。绩效考核的内容应该具体化,有利于评价指标的打分。对于不同岗位员工考核内容是一样的,不能真实反应员工工作情况,缺乏针对性,要根据不同岗位设定不同的考核内容,使考核结果具有科学性,更有权威。同时对于评价标准也要有明确的要求,尽量将评价标准数据化。以往进行绩效考核时都是领导根据印象对员工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只代表了领导的个人观点,过于片面,不具有说服力。所以在绩效考核的评价标准上尽量数据化,改变领导一人评价的做法,使绩效评价结果真实可靠。

(三)绩效考核形式单一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通常采用个人填写绩效考核表的形式,但个人填写往往会出现夸大其词的现象,不符合实际,同时只报告好的方面,不正视自己的不足之处。绩效考核的形式单一,内容不全面,使绩效考核机制僵化死板,使不少事业单位人员利用制度漏洞通过考核。绩效考核形式的单一导致考核内容受到束缚,从而使考核结果片面,所以丰富绩效考核形式,是确保绩效考核结果有效的一种手段。

(四)不重视绩效考核结果

当下很多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流于形式,其结果自然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同时也有很多事业单位虽然绩效考核过程做的很到位,但对于考核结果并不重视,这样也违背了考核的初衷,不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若没有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绩效考核就失去了意义。只有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员工,让员工清楚自己有哪些不足,这样才会促进员工进步。

二、绩效考核管理的方法

前面所总结的这些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若不能解决好会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同时也会使员工队伍鱼龙混杂,容易出现用人错误的现象。所以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事业单位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高绩效考核意识

事业单位的领导者要提高绩效考核的意识,要认识到绩效考核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认真对待绩效考核工作。然后事业单位要通过宣传使广大员工认识到绩效考核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将日常工作与绩效考核工作联系起来,真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改变之前对绩效考核工作的误解和偏见。这样形成由领导到员工,从上到下的重视机制,使绩效考核深入人心,才能发挥出绩效考核应有的作用。

(二)进行分类考核

若要绩效考核能真正反映员工的工作状态,就要对员工进行全面的绩效考核,但是由于不同岗位之间工作职责有很大不同,用统一的绩效考核标准难以进行准确的衡量,所以就要求根据不同岗位制定出不同的考核方案,来使考核结果更加真实可靠。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注重对员工工作能力的考核,同时要注意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定性考核主要是考核员工工作态度及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如何,定量考核则是对员工工作的质量情况量化,通过数据直观反映员工的业绩如何。将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能够避免单一定性考核时领导者的主观思想,同时也可以避免员工抱着侥幸心理,不认真工作的情况发生。

(三)制定严格的考核体系

确定严格的绩效考核体系首先要确定全面的绩效考核内容,考核内容不仅仅包括员工的日常任务完成情况,还要包括员工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等方面内容,不仅重能力,还要重道德。然后还要制定绩效考核的指标和标准。考核的指标越详细越好,这样对员工考核的结果也越真实。同时,考核的标准要描述准确,避免出现利用漏洞的现象。最后科学的考核方法是绩效考核管理工作成功的关键。具体考核方法有目标考核和评价量表法等,选择何种方式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绩效考核时间不能只局限在某一个时间段,要将考核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去,将平时考核结果与年终考核结果相结合。例如可以以月为单位,每月进行一次绩效考核,最后将每月考核的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这样可以提升考核结果的真实性,更具说服力。与此同时,重视日常绩效考核,更能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使员工长期保持工作热情,避免出现员工只有在绩效考核期间才好好表现的现象发生。

(四)重视绩效考核结果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中,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员工,让员工充分了解自己的工作情况,从而在考核结果中找到工作的不足之处,制定相关改进计划,有利于以后提高工作绩效。员工之间也要进行沟通和交流,互相评价考核结果是否公正,使员工在交流中认识到工作中的不足,得到一些工作上的启发。同样,领导者也要和员工之间对考核结果进行交流沟通。调整考核内容及标准,也可以尝试其他考核方法。

绩效考核结果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起作用:

(1)用于工资调整。对于绩效考核结果合格的员工,都会有不同幅度的工资增长,具体增长额度取决于考核结果的优异程度。

(2)奖金及荣誉证书。事业单位可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奖励措施,对绩效考核优秀员工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

(3)职位晋升。将考核结果作为职位晋升时的重要参考指标,改变过去事业单位职位晋升靠熬资历的状况,有利于营造单位内部积极进取的氛围,同时兼顾公平公正,让真正优秀的人才得到提拔任用,不浪费优秀人才。

(4)用于惩戒。根据考核结果,对于考核不合格者进行惩罚。具体惩罚方式视考核结果确定,惩罚方式大致上分为批评、警告、记过、、降职、开除等。

(五)保证绩效考核严格执行

能够贯彻实施是保证绩效考核机制顺利运行的基础,为避免出现制度名存实亡的现象发生,一定要确保考核方案严格执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从领导到员工,都要严格遵守规范,认真做好绩效考核的每一步工作,杜绝应付差事和弄虚作假的现象,使绩效考核反映真实情况和问题,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依据。为保证绩效考核工作顺利开展,要有相应监督机构对其进行监督。可以采用成立检查小组的方式,对绩效考核工作进行实时监控,保证考核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还要制定相关政策,做好监督工作的部署,按原则进行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工作。最后要建立检举制度,对于考核过程中出现的违法乱纪现象进行严厉查处,对违纪者进行惩罚,这样才能从确保绩效考核工作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效果。

三、小结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要从提高绩效考核意识开始,根据具体情况对不同岗位员工进行分类考核,着手构建科学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同时重视考核结果的反馈作用,并严格实施考核程序,从而达到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优化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董丽.浅析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J].吉林省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13,3(4):17-19.

[2]黄立景.浅谈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J].济南农业,2013,4(4):43-45.

[3]杨森.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相关问题研究[J].经济视野,2013,20(10):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