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健康科普知识范文
时间:2024-03-25 17:58: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学健康科普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普通大众医学科普信息素质不足的原因
当前大众医学科普信息素质不足的主要原因如下:
1.1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整体不足
有报告显示,中国政府在医疗卫生事业上的投入整体不足。2011年,我国政府的医疗卫生支出仅占GDP的1.35%,低于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
1.2医疗机构对医学科普信息的宣传不足
医疗机构的宗旨是为大众的健康服务。但目前的医疗机构对于向大众传播医学科普信息的意识明显不足。医疗机构对医学科普信息的宣传多以犹如预防性病、艾滋病、血吸虫等较传统和简单的医学科普知识为主题,涉及面狭窄。且只有少量的传统宣传方式存在,如在乡镇卫生院贴画和告示之类。而针对如心脑血管病等重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信息,很少有公益性宣传和教育。大型医疗机构几乎很少参与到农村医学科普知识的传播之中。个别医疗机构的医学科普宣传(如发放纸质传单,有文字扇子)等,又多以营利为目的。大众缺乏获取有效医学科普信息的有效途径和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其所造成的结果是大多数病人对自己所患疾病了解甚少,在病人配合治疗方面造成困难。这也是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
1.3大众传媒针对大众的医学科普信息素质的教育传播不足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传媒走进平常百姓家。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与普通大众亲密接触。但是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对于医学科普信息的宣传有限,对于医学科普信息素质的教育更是微乎其微。大众从这些媒体上不能有效获取足够的有用可靠的医学科普信息。与此相反,很多医药学信息是以商业广告的形式存在,而且由于信息道德的缺乏,甚至出现愚昧百姓的伪科学、伪神医,让民众真假难分,上当受骗。网络的普及给社会带来巨大变化,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在网上获取有用的免费资源。与此同时的弊端却是,一方面网络上也只有少量的公益性的医学科普网站,其内容也只是简单的图文展示,书本搬家。且很多医疗信息是以商业广告形式存在,如百度上的广告链接等;另一方面,能有意识地通过网络去获取有用的医学科普信息资源的普通大众为数不多。
1.4学校教育中缺少医学科普信息素质的教育。
从小学到高中,中国内地的学校教育,都缺乏有关健康意识和医学科普知识的教育,学生也缺乏有效的信息获取意识、能力和信息道德的教育。高等教育中,医学院校多只重视本校学生的医学专业教育,本专业学生的医学信息素质教育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这种情况之下,面向非医学专业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就更加捉襟见肘。
2针对目前大众医学信息传播的几点意见
2.1政府增加对医疗事业的重视医疗事业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国计民生,要提高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政府需加大对医疗事业的投入,针对现有医疗机构和医保系统的弊端进行改革。在重视城市医疗的同时,增加对农村医疗整改的投入,注重对经济、教育不发达地区人民的健康信息的获取和利用问题。同时加大面向大众的医学科普信息素质教育工作。有关机构要走向基层,切实了解民生,不仅要宣传医学科普知识,更要宣传获取有效信息的途径和相关的健康意识,以及相应的信息道德教育,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杜绝伪科学。
2.2各级医疗机构重视面向大众的医学科普信息宣传普通大众最相信的还是权威的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医学科普信息宣传。
各级医疗机构有义务和责任向民众宣扬医学科学,传播医学科普知识,提供获取医学信息途径,竭力为民众做好健康教育工作。针对大众的医学信息教育不要求过于专业化,应把重点放在医学科普知识以及如何获取医学科普知识和信息方面,让民众有获取医学科普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基层民众对医学科普信息素质的提高,既能有效提高民众健康意识,又有助于医患沟通,减少医患误会,减缓当下越演越烈的医患纠纷问题。
2.3媒体向大众传播医学科普信息
社会传媒机构有义务和责任面向公众传播医学科普信息及相关知识,提供大众可获取有效医学科普知识的途径,为提高大众整体医学科普信息素质的提高做铺垫。公共媒体可以通过公益广告、健康讲座等方式免费向大众宣传科普知识,避免广告性质和伪科学性质的宣传,为民众提供科普知识的教育。网络的普及其实是科普教育的一个良好契机。相关部门和机构可以很好地利用网络,创办医学科普性公益网站。面向大众提供医学科普信息,且要加大资源的宣传力度。
2.4从学校教育改变大众医学科普信息素质
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教育界的重点内容。由于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学校教育对于基础教育以外的知识不够重视。除了加强学校教育以外,医学院校还应面向社会公众适当开展医学科普信息的宣传和服务活动。
3结语
篇2
经过科普宣传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在社区上下已蔚然成风,成为大家的共识。为了加强社区科普宣教工作的力度,提高宣传教育的效果,进一步推进科普宣教的广度和深度。社区成立了科普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布置落实科普宣教工作,研讨科普宣教的新思路、新方法,大大提高了科普宣教工作的实效。
为进一步有效的做好科普宣传教育工作,社区利用这些优良的硬件设施,举行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并开办了社区“树荫课堂”、“四点半课堂”。改造了社区图书室,为社区图书室补充更新科普类图书。为居民的科普知识的掌握提供了便利。
(一)成立医疗科普专家服务队
社区重视人才的培养利用和发展,联系辖区内红十字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充分发挥医学专业人才的作用,组建了一支25人医疗科普专家服务队伍,每年定期在辖区为居民举行体检活动和医疗科普知识讲座等活动。联合驻街单位开展了社区科普工作共建,实现了科普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和科普活动的优化整合利用。
(二)成立群众科普志愿者队伍
社区拥有50余人的科普志愿者队伍,并成立了“夕阳红”歌唱团、舞蹈队、太极拳和太极剑班等科普健身团体。通过科普志愿者、科普文艺健身团体、科普创意家庭、科普绿色家庭等科普网络的建立,让科普教育融入每个家庭,对促进社区科普工作的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组织非公党支部召开科普学习研讨交流会,书法家协会党支部、联成物业公司党支部、振郡物业公司党支部、兴乐物业公司联合党支部通过对各自支部开展各项活动的计划等方面进行交流互动。
二是开展“关爱母亲、服务母亲、感恩母亲”慰问活动,社区干部和志愿者带着鲜花、科普材料等慰问品,看望贫困母亲,帮助他摘菜、淘米、做饭,陪她度过一个快乐的母亲节。
三是社区带领志愿者到辖区福利院接受__社区爱心人士为孩子们捐赠的儿童新衣服、送去科学书籍。
四是组织医疗卫生人员到社区宣讲母婴知识,开展健康知识咨询。
五是组织党员参观“践行群众路线 讴歌时代新风”主题书画摄影展。
六是社区联合商业银行__桥支行举行“自觉抵制故意毁坏人民币行为”的签名宣传活动。向群众讲解遇到印有非法宣传文字的人民币,及时到商业银行免费兑换,过往群众纷纷拿起笔参与到签名活动当中。
篇3
作者:石一复
国内历史最悠久的医学科普杂志――《大众医学》自1948年创刊至今,已走过60个春秋。《大众医学》为大众播种了健康和保健的种子,如今,这颗种子已在大众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大众医学》是维护大众健康、传播医学知识、沟通医患关系的使者,是大众的“良师益友”,是大众的“健康好参谋”。
60年来,《大众医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医学科普工作者,我也是其中之一。掐指算来,我与《大众医学》结缘已有28年了。这些年来,我对《大众医学》每期必读,并妥善收藏(原为每年自行装订,现有合订本)。起先,我只是把《大众医学》里有关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医学科普知识作为向大众做科普宣传,与病人及其家属交待病情、解答问题的依据和参考。后来,我成了《大众医学》的积极投稿者。在写作过程中,我不断学习老专家和优秀作者的写作技巧,并把国内外先进的妇产科技术或自己的科研成果,以医学科普的形式及时介绍给大众和同行。
这28年来,我共为《大众医学》撰写了30篇稿件。1980年,我撰写了《闲话试管婴儿》一文,把1978年世界第一例试管婴儿事件向大众作了介绍。1994年,我把自己领衔主持的临床研究――雌激素贴片缓解妇女更年期症状,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介绍给广大妇女同志。此外,我还用医学故事的形式,向大众讲解了产钳(《产钳的兴衰》)、剖宫产(《话说剖宫产》)、妇科内窥镜(《妇科西洋镜》)、节育环(《从骆驼避孕到形形的节育环》)等有关医学史的来龙去脉。对我而言,写作的过程是一种锻炼,也是一种再学习。
篇4
一:活动目的
1. 以人为本,健康为中心。
2. 提倡全院学生热爱祖国,展现我院爱国精神,看人文气息。
3. 面向全院展示自我,做台院文明学生。
4. 让更多的人感承革命精神,了解红五血色历史,感受到红五的气氛。
5. 让同学更加的了解一些普通的生理常识。
二:活动主题
弘扬爱国精神,义诊感受红色五月
三:活动时间
2011年5月
四:活动地点
白岳村
五:活动单位
台州学院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六:活动准备
1. 以活动主题为内容,做成横幅,挂于校园内作为宣传。
2. 以海报形式,公布此次“红五月”义诊活动的详细内容。
3. 安排好人员,在对此次活动进行宣传。
4. 准备义诊将会用到的仪器,如血压计,体重秤,有关卫生的宣传资料,普通药品,纸袋。
5. 安排人员,在中午或下午的时候,在食堂门口设点义诊。轮值人员落实到位。
6. 可录制宣传磁带,宣传卫生常识。
七:活动内容
在红五月期间,我院青协将组织志愿者服务同学。如:我们将设点给同学免费义诊,包括量血压,测体重,推拿,按摩等;还将对同学发放免费的纸袋,保护环境。为同学送医送药,开展卫生科普知识宣传,发送卫生宣传资料,进行健康指导咨询服务,增强同学防病意识,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八:活动经费
横幅:20元 海报:20 低价药品:100 纸袋:50 其它:100元
九:注意事项
1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关于卫生科普知识要尽量的了解全面,以免在被同学咨询时语塞。
2 设点位置要大,分开量血压、推拿、咨询等部分,维持好秩序。
3运动会宣传横幅及广告语的摆放位置尽量显眼,但不影响校容。
4活动前安排好人员,准备好物品。
篇5
3月13日,“星期日知识讲座”走进山西省广播电视局,邀请山西现代心理健康研究中心营养师郭亚芳为离退休老干部从饮食、运动、保健等方面详细讲述了《老年人的营养与保健》相关知识,受到在场听众的一致欢迎。
14日,中北大学举行 “中北大学第十八届校园文化节”。应校方邀请,“星期日知识讲座”为参加文化节的广大师生安排了由省地震局太原基准台副台长、高级工程师闫计明主讲的《防震减灾,科普先行》专题讲座,针对地震与地震灾害、地震的预测预报、家庭防震准备、地震时紧急避险措施以及震后自救互救措施等结合实际向广大师生普及地震科普知识,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15日,“星期日知识讲座”走进万柏林街办新友谊社区、滨河社区,为科普大学的学员们分别安排了《2012年投资策略》、《运动、营养与健康》的专题讲座。
21日,应太原市自来水公司的邀请,“星期日知识讲座”第三次走进该公司,邀请太原市体育科学研究所门诊部主任马琦文为广大职工带来《运动、营养与健康》主题讲座。马主任通过多年对临床医学和保健营养学的总结,呼吁大家要用科学健身、合理的膳食营养结构、平和乐观的心态、理性的生活方式,追求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的生活理念,提高生活品质,享受幸福人生。
22日,为了让孩子们深刻认识、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书法,“星期日知识讲座”邀请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史彦鹏老师为新建路二小的小学生送去《书法普及势在必行》主题讲座,鼓励中小学生在书法艺术文化氛围中接受陶冶和熏陶,提高他们学习书法的热情和审美情趣。
篇6
自收到《关于积极参与____年科技活动周活动的通知》后,我村组织全体计生协干部学习文件精神,制定活动计划,贯彻落实好上级的工作精神,办好今年的科技活动周。
(一) 宣传党和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____年5月11日,我村在显眼的地方悬挂科技活动周主题横幅,广泛派发《婚前医学检查》、《免费婚前健康检查须知》、《____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优生优育和计划生育工作宣传小册子,现场向群众宣传党和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让广大群众通过了解科技活动,体验科技创新成果,理解创新、支持创新、参与创新,营造加快推动自主创新、促进科学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使“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此活动共派发宣传资料200多份,免费发放避孕药具50多份。
(二)突出“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的科普内容。____年5月12日,我村计生办与安全生产办公室联合到各企业、出租房及众人的地方向本地群众及新莞人派发科普知识宣传单共300多份,并通过悬挂科普横幅,张贴标语,加强低碳生活、防灾减灾、公共安全、身心健康等知识的普及,倡导建立资料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篇7
目前,“过度治疗”问题日益引起医学界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所谓“过度治疗”就是指医生给予患者的治疗强度超过患者的治疗需要,其结果是不但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身体伤害,更浪费了医疗费用。
过度医疗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这也增加了医疗风险。本来不该做的你做了,就增加了医疗成本,同时也增加了医疗风险。比如说心血管的问题,心肌梗死可选用溶栓、放支架、放球囊、架桥、心肌打孔及干细胞移植等等措施,拿放支架来说吧,放不放?什么时候放?放几根?都要有个通盘考虑。现在我听一些有名的专科医师讲,上述诊疗方法比较乱,通常放三四根就够了,而现在却有很多放了七八根的。多一根非必要支架就多一份医疗风险。
所以我们组织专家研究一下,如果形成共识,大家能够掌握一些知识,减少过度治疗,对病人、对社会、对家庭都有好处。另外现在肿瘤多了,医院的检查方法也多起来了,各种生化检查、B超、CT、MIR、FET-CT等等都来了,这是个好的方面,但是另外一方面,诱导我们把有一些可能对于我们健康不会造成什么很大影响的病症提前过度治疗了,结果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害。由于我们的过度医疗,其损害远远超过了我们不诊断它、不治疗它的效果。
还有些肿瘤病人本来化疗效果就不好,也硬着头皮上化疗。化疗前,本来病人还可以的,一上化疗病人状况就每况愈下。吃,吃不得;睡,睡不得,死得更快了。还有一些肿瘤,本可带瘤生存,以前没有这些检查,没有什么问题,现在检查发现以后就急着去治疗,东整西整,导致其他病症,而死于非本病所致。至于滥用抗生素、激素、生物制剂和免疫调节剂的情况,就更普遍了。
慢病的循环管理是关键
我国的卫生方针变了多少次,唯独没变的是“预防为主”四个字,它包括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不让发病,二级预防是不得重病,三级预防是不得严重的并发症。我们一直以来都是这么做的,但是为什么做得不好呢?主要原因是这三级预防涉及的环节太多,这涉及很多的单位、部门,彼此之间衔接得不到位。
最近,有专家提出慢病的循环管理,我很赞同。什么叫循环管理呢?疾病人群的健康管理是个循环圈,对于健康人或者是亚健康人,我们就给予干预,不让他发展成慢病病人;对于已经患上慢病的病人给予干预,就不让病情继续恶化;对于已经出现“2衰”(心衰和肾衰)的病人给予治疗,康复后转到社区,出现问题后再回到医院。这就是一个循环管理。这就要求对于一个病人,要一直有人监督他,管理他。但是,现在我们的疾病管理是分家的,这个病人心衰、肾衰了,医院的某个大夫知道他的情况,但是出院以后就没有人管他了。正确的办法是出院以后要有人来继续管理他,遵照医嘱,预防疾病的再次发生。这个工作十分繁重,但是又十分有意义。这就要求各个层次的政府、非政府,包括社会、单位、家庭都要来负责这个事。除了有组织系统,还必须提高大家的健康观念,实际上先是教育,让他对疾病有认识,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教育了以后,就要改变他的行为,这就是健康促进方面。把健康知识转变成他自己主动的或者是被动的预防,这就要靠政府制定法律、法规、政策,家庭也要有人监督,社区也要有人监督。
健康教育是上游
我退休的时候首先选择担任的是健康教育协会会长,因为我认为健康教育是花钱最少、收效最好的一项事业。
目前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还不可能一下子满足社会需求。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和肿瘤等严重地影响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而这些病跟从前的传染病的防治不一样,因为慢病不像传染病,将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分别采取措施就可以控制,且传染病多属急性病,要不就好了,要不就死掉了;慢病不是,它基本是终身的,现在不仅是老年人,已发展到壮年、青年,甚至到了孩子。现在有不少小孩子得2型糖尿病,这怎么得了,这么小就患2型糖尿病,这在将来几十年里都会成为他的严重负担。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健康教育,进行行为干预,干预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我们的医生应该走出来,搞科普。我在2003年组织了健康教育专家“相约健康社区行”活动,主持并主编了系列健康教育图书,去年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科普教育里面最高的荣誉,可见党和政府对健康教育的重视。
篇8
关键词:医院图书馆;阅读疗法;治疗
现代医学不仅强调患者身体上的治疗,更注重患者的心理上的健康。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都不同程度地设立医院患者图书馆,他们非常重视医院图书馆的作用。对于住院患者,其身心健康在依赖于医生的精心治疗,护士无微不至的关照的同时,通过阅读能缓解期精神压力,提高心理素质,以便调节情绪,促使体内各激素自然分泌,从而消除生理上的疼痛和心理上的疲惫。
1阅读疗法的概念
阅读疗法是通过向患者推荐一些有益的相关书籍,使患者通过独立阅读或在治疗者指导下阅读,以缓解或消除心理疾病,促进身体健康,提高工作和生活质量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1]。
2阅读疗法的作用
2.1普及医学知识,提高自身素养 患者可在书刊中汲取各种有益的知识,在接受治疗的同时,也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的素养。患者通过阅读娱乐性书刊可调整情绪,分散对疾病的过度关注;通过阅读保持与外界的联系与沟通,缓解长期住院心情烦躁的感觉;通过阅读医学类书刊可增加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科学地认识疾病,更好地配合医师进行诊治。同时它还能使病患及家属在阅读中获取一定的医学基本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预防疾病的能力[2]。
2.2改善医患关系,增强医院竞争力。阅读疗法的作用就是架起医患之问一座沟通的桥梁,为患者提供信息,让患者与健康人一样能表达愿望,被别人理解和接受。从医学保健的角度出发,阅读疗法使临床医疗服务更加人性化,医患双方增进交流,增强他们对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的认可,使医患关系向着完全平等、互相尊重的方向转变。阅读疗法拓展为患者服务的领域,丰富了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文化生活,为医院增添了现代色彩和文明的气息,增强了患者对医院治疗工作的亲切感和责任感,这样就变相的提高了医院的声誉。在提供服务方式的同时使患者的满意率明显上升,疾病康复快,住院时问缩短,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并且医院病房周转率提高,经济效益也会明显提高。
2.3稳定患者情绪,促进患者康复。阅读疗法主要是通过阅读书刊资料影响人的精神状态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患者通常急切的想知道自己的病情发展,以便配合医生治疗。阅读疗法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作用尤为明显,特别是对知识层次较高的患者,作用更加突出。阅读疗法在促进患者病情的康复过程中起到一种催化作用。通过心理的调节消除生理上的病痛和心理上的负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使他们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以完全轻松的心理状态[3]。
3开展阅读疗法的局限
3.1馆舍限制。对于绝大部分医院来讲,因为图书馆只是对内部开放,医院的医生和护士人数有限,所以不需要太大的场地,但是,如果医院的图书馆要想为患者提供服务,那么就需要一定场所条件。①需要一定的馆舍用于书刊阅读和浏览;②需要一定的馆舍用于馆藏书籍和展示。从目前实践来看,大部分医院的建筑资源比较缺乏,能够用于图书馆建设和使用的场所非常有限,这成为大多数医院图书馆为患者服务的重要限制因素。
3.2人员限制。从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图书馆来看,图书馆管理人员相对短缺,有的医院甚至只有2~3 名图书馆工作人员,这显然不能适应对患者开放的要求,必须引进培养专业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并且就我国现在的医院图书馆人员素质来说,整体素质不高,专业人员缺乏。比如就河北省的63家既有数字资源又有馆藏资源的61家医院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其中的43家医院图书馆共有工作人员129名。其中,研究生学历5人,占3.9%;本科学历47人,占36.4%;专科学历52人,占40.3%;其他学历25人,占19.4%。正高级职称0人,副高级职称17人,占13.2%;中级职称76人,占58.9%;初级职称以下36人,占27.9%[4]。所以,①需要引进培养相应的管理人员,能够从图书馆的建设、运行、维护等多个角度出发,促进图书馆高效运转。②要引进培养相应的服务人员。再次,要配备具有一定医学专业知识的咨询人员,帮助患者解答一些疑难问题。③要引进培养技术支持和后勤人员,在计算机、网络维护、服务保障等多个方面,为图书馆运行提供支持。
3.3资金限制。医院为患者提供图书馆服务,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支持。主要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馆舍建设。图书馆的馆舍建设,设施配套如计算机,数据库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保障,这对于医院来讲,是个不小的挑战。②人员配备。医院图书馆为患者提供服务,在医学图书馆管理、专业人员的引进、培训等各个方面,也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持。③图书购买。以前图书馆多是医学专业的书籍,既然图书馆对外开放,那么就应该更多地馆藏一些医学科普书籍、便于患者阅读掌握的书籍,这显然也是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5]。
3.4阅读疗法的个性化差异治疗难以实现 阅读疗法就像一座桥,能搭到患者的心里去的时候,阅读疗法就起作用了。但是人的内心情感是多变复杂的,虽然表面上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情绪为主的症状,但内心世界常常是多种情感交织、纠缠的状态;患者之间由于生活阅历、知识结构、知识层次、看问题角度不同,同一个表现但是原因也许千奇百怪。所以,阅读疗法的适用性、患者个体的差异性、疾病治疗的技术性等等决定了阅读疗法的复杂性。如果读之不当,则极有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医院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还需慎重。
4开展阅读疗法的对策
4.1设立患者读书室 设立患者阅览室,或在各病区设置一个固定报刊展示窗并安排一个护理员兼管,与医院图书馆的挂钩,由图书馆工作人员与护理员沟通,根据患者的情况,为患者提供对其心理和疾病有帮助的图书。由于患者阅览室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患者及家属,其藏书一般以患者容易接受的科普类以及娱乐性和趣味性较强的期刊为主,另外还有一些平时患者最关心的健康教育资料,如《术后患者的护理》、《高血压用药》、《就医指南》等。这能帮助患者特别是住院患者缓解烦闷情绪。同时将患者阅览室布置的温馨舒适,使他们能够从心理上彻底放松下来。
4.2咨询服务方式和服务人员素质的提高及资金的保障。工作人员必须要进行必要的教育和进行有关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培训,根据患者及家属对医学知识的缺乏及治疗方法的了解,耐心为其解疑释难,以及提供其疾病的防治、护理等方面的知识,从而消除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和焦虑,这有利于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工作人员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才能使这项工作做得更好更有效。同时,这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
4.3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医院可有计划地开展科普知识讲座。向患者介绍医学知识、医院概况、先进设备、专家人物等,通过宣传有关的疾病治疗、护理、康复方面的科普知识的形式,开展医学知识宣传、教育,从而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和患者对疾病的防治知识[6]。如对于患膝骨关节炎的肥胖患者锻炼身体的最好方式是游泳,因为爬山,打太极都有可能加重膝骨关节炎的症状。
4.4阅览室环境舒适,定期消毒,预防交叉感染。阅览室的布置一定要以舒适为主,使患者产生不少在医院的感觉,使他们身心处于放松、舒适的状态。另外,由于图书的流动性较大,为防止交叉感染,图书馆人员应对图书应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消毒。
5结论
阅读疗法是医院开展以患者为中心,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增进医患沟通的桥梁,增加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与亲切感,使医患关系向着完全平等、互相尊重的方向转变,临床疗效明显,有积极的医疗辅助作用。同时,在临床医疗、护理中的,阅读疗法不仅普及医学知识,增强人们保健意识,而且也充分发挥了图书馆馆藏的潜在价值,开辟文献信息服务的新领域。
参考文献:
[1]张园.医院图书馆信息服务新拓展:阅读疗法[J].现代医院,医院管理篇,2013,18(3):134-135.
[2]王胜利.患者读者群信息服务初探[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5,14(2):40-41.
[3]韩焕玲.从阅读疗法谈建立病人图书馆的必要性[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7,28(2):168-170.
[4]乔颖,江建中,赵文安,等.河北省医院图书馆发展现状调研及启示[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9,18(3):50-52.
篇9
[关键词]福岛核事故 上海 应急科普
1、上海由“福岛核事故”引发的恐慌及社会问题
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其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并引发巨大的海啸,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自3月12日第1至4号机组相继爆炸,碘131等放射性物质泄漏。在事故发生后的最初两三天,上海民众并没有太多的担忧,大部分民众只是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介了解灾害的处置进展情况。但是,随着新闻报道中灾害事故的不断升级、谣言散播等原因,民众心理产生了恐慌,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突出表现在:
1.1 由谣言等因素导致的对环境污染、自身健康等方面的社会恐慌。2011年3月15日,先是有谣言称“被辐射污染的尘埃将在隔日凌晨4时抵达上海”,一些市民收到“日本核污染将到上海,大家多加防范,请发给你的亲人”之类的手机短信,出于对亲友健康的关心,一些市民纷纷转发。政府快速消息,谣言很快破灭。
1.2 因担心核泄漏导致海水污染,引发抢购食盐和药品等问题。2011年3月16日,网上出现“海水受到污染,今后生产的海盐不安全、不能食用”、“含碘物品可预防核辐射、食盐要涨价”等传言。立即在上海出现了商场超市“抢盐”的现象,据调查,在上海卜蜂莲花大卖场、番禺路220号家得利超市、江西中路好德便利店、曹安市场等商家,食盐都卖得很快,有些超市出现了食盐断货的现象。
1.3 由“福岛核事故”产生的巨大灾难,导致对大陆正在运营的核电站运营安全的担忧。当铺天盖地的新闻持续不断地聚焦日本福岛核事故之时,自然也会引发不少公众的担忧,中国大陆正在运营的核电站安全究竟如何,这些核电站万一反生类似福岛的核事故,会对上海产生多大的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2、上海应对“福岛核事故”科普的实施举措
上海作为沿海的国际大都市,针对核泄漏引发的社会恐慌,根据中央制定的宏观预案,结合上海市实际,由政府主导,联合职能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社会团体等组织机构,通过电视、网络、报刊、广播等媒介,采用科普宣传、科普讲座、科普论坛、手机短息、BBS等媒介在公共场所、高校校园、城市社区等场所,进行立体应急科普,及时平息了社会恐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成功应对了福岛核泄漏引发的恐慌心理危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1 上海应对“福岛核事故”科普实施的组织主体
2.1.1 政府相关工作机构
上海市政府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上海市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市应急办”)是市应急委的日常办事机构,设在市政府办公厅,具体承担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办理和督促落实市应急委的决定事项;组织编制、修订市总体应急预案,组织审核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综合协调全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及应急演练、保障和宣传培训等工作,其工作单位由57个机构组成。在应对“福岛核事故具体行动中,市经委、市教委、市科委、市公安局、市文广影视局、市水务局(市海洋局)、市外办、市环保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民防办、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上海海事局、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上海机场集团、申通集团、市通信管理局、市卫生局、市气象局等20多个工作机构不同程度积极参与,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之外,进行与核事故相关的科学普及和传播成为各机构的重要任务之一。
2.1.2 社会团体
针对社会民众对“福岛核事故”产生的恐惧心理及引发的相关问题,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作为学术团体组织的领导机构,发挥科学传播普及的特色优势,利用比较完善的科学传播普及渠道,围绕核心问题,采取形式多样的科普传播方式,加强科普宣传、积极引导公众科学认识福岛核泄露事件。学术部、普及部、上海科普事业中心、《上海科技报》社等职能部门和事业单位采取了应急措施,配合上海市应急工作机构,组织上海市核学会、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上海市气象学会等领域的专家学者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做电视电台科普专题、开论坛、制作传单、展板,上街头、进社区、下基层,打赢了应急科普的攻坚战。
2.1.3 科研院所、高等院校
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作为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的重镇,如上海核工程设计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利用已有的学科知识优势,积极参加科普活动。上海交通大学核电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的王德忠教授、韦悦周教授、张乐福教授等人通过东方卫视上海演播室等媒介就公众关心的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和放射线影响以及世界核能发展概况等具体问题做了深入分析解读。复旦大学化学系岳斌教授、核科学与技术系袁竹书教授也通过学术报告对日本福岛核危机作了深入解读。上海核工程设计研究院、蔡剑平工程师也对福岛核事故造成污染及对核电建设带来的影响作了解答,这些通过讲座、论坛等形式开展科学传播普及工作,对消除公众的恐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1.4 科普志愿者
在应急科普中,科普志愿者团体和个人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科学松鼠会成员,在其网站开设地震、海啸与辐射专栏,汇集相关知识信息,积极进行核科普,科学松鼠会由海内外志愿科学传播者组成。他们绝大多数受过科学专业训练。现有成员105名,分布在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美国、英国等8个国家和地区。除此之外,上海高等院校的一些BBS网站如“饮水思源”、“日月光华”等一些论坛板块也有不少比较专业的匿名科普志愿者,对核辐射、核电站相关技术问题也作了较为专业的传播普及,对在校大学生的核科学普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2.2 上海应对“福岛核事故”科普实施的媒介、形式及内容
2.2.1 应急科普之媒介
“福岛核事故”应急科普是通过电视、网络、报刊、广播、通讯平台等多种媒介实现的。电视科普形象、生动、直观,东方卫视的上海演播室,针对公众的恐慌心理,推出了系列专题节目,邀请专家学者担任嘉宾,结合丰富的图文资料,专业而又有深度的解读核泄漏引发的一列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成效。网络科普快速、广泛,如上海环境网专门开设针对辐射专题,对福岛核电站事故相关知识进行比较系统的介绍。东方网、新民网在转发新华社播发的新闻同时,也不断追踪事故的进展,同时就核辐射相关知识进行科普,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通讯平台迅捷、广泛,上海科普事业中心在谣言传播时,及时编写与此相关的专题科普知识,通过上海电信平台向市民免费发送,尽管是强制“科普”的形式,确实体现了“应急”的特点,对于破除谣言,消除民众的恐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东方早报》等报刊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东方广播电台等作为科普传统载体,
以新闻专栏等形式、跟踪事故发展事态、宣传相关防护知识,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2.2 应急科普之形式
应对福岛核事故,可以说是新世纪以来上海应急立体科普的一次成功实践。通过各种传媒采用电视节目、新闻报道、科普论坛、科普讲座、科普宣传、手机短信、专家咨询、制作传单、出版科普著作等形式,应急科普组合拳,可以说发挥了巨大的功用,对于破除网络谣言、制止抢购食盐等食品的现象,消除社会民众的心理恐惧起到了有效而积极的作用。
应急科普是针对突况采取的科普行动,其措施与日常科普相比也有很大不同。上海应对“福岛核事故”也采取了一些非常举措,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上海市科协在事故发生不久便组织上海市核学会、上海市环境科学学会、上海市气象学会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与30多位媒体记者现场交流答疑,可以说首先对新闻从业者进行了一次核科普,抓住了应急科普中的关键,从后来的新闻报道可以看出,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上海科技报》社还专门加班加点制作科普特刊,并于2011年3月19日(周六)在上海科技馆、地铁站点等人流密集区域免费向市民发放近10万份,受到市民的关注和好评。
针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明谣言短信,科普事业中心抓紧编写与此相关的专题科普知识,通过上海电信平台向市民免费发送,还专门组织力量编制了《核辐射科普知识》专题科普宣传挂图、展板和折页,相继下发到各区县科协和长三角部分省市科协,并与上海电台990频率《市民与社会》栏目合作制作了一档普及相关核知识的节目,成效明显。
一些科普工作贴近生活的实际,更是发挥了奇效。据《东方早报》报道,市民王先生,因公出差至韩国釜山,恰好发生了福岛核事故,归国后因担心自己受到福岛核辐射影响,来到位于斜土路2094号的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进行人体辐射检测。经检测,没有发现受到核污染的患者。据了解,不少市民通过电话咨询和预约检测,从2011年3月15日起,共有约20人申请了核放射污染检测。至2011年3月16日,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接待了10多名从日本返沪的记者和市民。这些对消除民众的恐惧心理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科普出版也是应急科普中的重要工作,2011年3月27日,由复旦大学放射医学研究所著名放射医学专家吴锦海、顾乃谷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核”来不怕》正式向广大读者见面。该书主要向读者介绍了什么是核能、什么是核泄漏事故、核事故中常见放射性核素的危害、核辐射通过哪些途径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核事故时的公众防护措施等公众关心的知识。这对于急于了解核事故相关知识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及时雨。
2.2.3 应急科普之内容
2.2.3.1 福岛核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可能后果
应急科普关注的首要内容,就是福岛核事故发生原因及可能后果,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专家解读、答疑、网络新闻关注的重点也在此方面。如上海环境网于2011年3月18日制作的网页“福岛核电站事故相关知识”颇具代表性,网页就福岛核电站反应堆介绍、福岛核电站事故放射性物质泄漏状况和主要防护措施、目前日本政府要求该国民众采取的防护措施、正常环境下人群所受的各种辐射剂量、国际核事故分级等问题作了具体介绍。
2.2.3.2 核辐射对环境食品的影响及防护措施
2011年3月16日,受网上传言影响,上海部分地区也出现市民抢盐的现象,为了消除公众的疑虑,媒体及时请相关方面的专家出来答疑解惑。如2011年3月17日,中新网记者专门请上海瑞金医院内分泌科专家胡搜度重点针对盲目存储加碘食盐问题进行了阐释。他指出,“碘本身是一种易挥发的元素,在贮存的过程中,碘盐中的碘必然大量流失,因此长期在家中储存并非好方法。而碘盐中碘含量一旦较低,便不足以封闭甲状腺,甲状腺仍然会吸收放射性碘,不能起到预防和缓解核辐射的作用。”
2.2.3.3 核电站的建设及运营的安全性问题
针对民众对核电站建设及运营安全的担心,2011年3月16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应对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有关情况的汇报,会议决定全面暂停审批核电项目,对核设施进行全面安检。电视节目专家的解读、报告、讲座相关内容都有涉及。
3、上海应急科普的成功经验及问题
3.1 取得的成效
上海应对“福岛核事故”应急科普成功之处,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3.1.1 多部门联动应对及时
上海市政府有了较为完备的应急管理方案,“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应急工作机构可以说迅速联动展开了工作。2011年3月13日,《劳动报》首先就人们关心的辐射问题做了报道,如果日本福岛核电站出现大规模核泄漏甚至爆炸,上海老百姓该怎么办?上海市民防办负责人表示,从目前情况来看,福岛的核泄漏难以影响到数千公里之外的上海,市民完全可以不用惊慌。对于地震、核污染等突发事件,上海相关部门都有完整的应急预案。2011年3月14日,上海市辐射环境监督站专家陆书玉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上海拥有世界先进技术的超大流量的气溶胶采样装置,能很快掌握空气中放射性物质数据变化,大大提高应急反应的速度。目前检测数据没有发生异常变化,市民无需担心。以此不难看出,上海应急机制已经形成了常态。尤其是当网络谣言传播、抢购食盐事情发生时,正是多部门的及时联动消除了社会恐慌。
3.1.2 多系统组织重点突出
就应急科普的组织实施而言,由政府主导,联合职能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社会团体等组织机构及科普志愿者,都积极开展活动,面向公共场所的公众、社区居民、大学校园等人员集中的区域开展工作,重点围绕对环境污染、自身健康等方面的社会恐慌、核辐射对环境食品的影响及防护措施、核电站的建设及运营的安全性问题进行,成效显著。
3.1.3 多渠道传播形式多样
本次科普传播可以说是传统手段科普与现代手段科普有机结合的一次成功尝试,通过电视、网络、报刊、广播等媒介,采用科普宣传、科普讲座、科普论坛、手机短信、BBS科普传单、科普展板等形式在公共场所、高校校园、城市社区等场所,进行立体应急科普,及时平息了社会恐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成功应对了福岛核泄漏引发的恐慌心理危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2 存在的问题
上海应对“福岛核事故”应急科普也不是尽善尽美,它也反映出应急工作中的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3.2.1 应急工作机构联动工作预案少
尽管上海应急方案和机制都已经具备,但各应急机构如何联动的措施仍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如只是在网上谣言散播、抢购食盐风潮出现之后,各工作部门的联动才有了明显的加强。如果在此之前有了联动的预案,相关问题可能就不会发生。
3.2.2 应急科普组织系统之间的协调少
就应急科普的组织实施而言,由政府主导,联合职能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社会团体等组织机构及科普志愿者,都积极开展活动,除了上海市科协依托本身特色科普优势,做到了上通下达之有机协调之外,各组织系统工作的目标虽然一致,但之间的协调工作略显不足,比如企业科普工作显得相对不足,如果有了统一的协调运作机制,应急科普将会产生更大的功效。
篇10
【关键词】眼科;科普教育;全民科学素质
1 科普工作的意义
中山眼科中心是广东省和广州市科普教育基地,具有为广大市民进行眼科疾病科普教育的责任和使命。近年来,中山眼科中心依托科普教育基地,联合其它单位或部门开展了许多社会公益性的科普教育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如:与广州市教育局合作开展广州市中小学校科普宣教活动,“广东省阳江市白内障复明项目”、“广州黄花岗街社区青光眼筛查项目及青光眼知识普及项目”、“世界青光眼日青光眼知识普及活动”、“儿童视觉关爱行动”、“广州市户外活动预防近视项目”等,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 本科普教育基地基本概况
2010年成为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2012年获得广州市科普基地认定,同年开始在市科信局的资助下,与广州教育局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合作,为数万名中小学生进行健康体检,覆盖广州市8区近百间学校,获得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并获得广州市教育局的充分认可。
中山眼科中心是一家集眼科医疗、科研、教学、防盲治盲和干部保健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眼科中心。在建设规模、学术水平、人才培养、人才素质、技术力量、医疗服务、专业设置和仪器设备等多方面都已居国内领先地位。
技术力量雄厚:眼科学各专业齐全中心所属眼科医院有12个专业科室(角膜病、青光眼、眼底外科、白内障、眼肿瘤和眼眶病、眼底内科、眼整形、眼外伤、眼肌屈光、中医眼科、神经眼科、准分子激光)和12个辅助科室;眼科研究所有11个专业实验室,开设黄斑病、小儿遗传眼病、免疫性眼病、隐形眼镜等临床专科。角膜病和白内障专科被列为广东省医学重点专科。每个专科已形成了自己的医疗和科研特色。角膜移植、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矫正手术、角膜形态学、白内障的手术治疗、葡萄膜视网膜炎发病机制系列研究、青光眼和视网膜玻璃体疾病的诊治居国内领先地位,部分领域达国际先进水平。
本基地的医务人员每年诊治大量海内外的眼疾患者,2012年门诊量达70万多人次、住院病人3万多人次、年手术量达4万多例。开展了许多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手术和诊断治疗技术,成为国内复杂疑难眼病的会诊和治疗中心之一。早在1989年,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学科被批准为我国首批眼科学国家重点学科,2000年被教育厅批准为首批广东省重点学科,1991年被卫生部批准成立卫生部眼科学实验室。1995年被评为国内首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2001年,经教育部、广东省科技厅和教育厅批准成立了相应的眼科重点实验室。2006年,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通过建设论证,成为我国唯一的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
研究基础扎实:一直以来中山眼科中心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创新研究群体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等一系列重大科研课题,还承担了我国首个眼科学领域的973计划,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从1996年以来,获科研成果73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0项,申请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50多项,已获专利授权26项。
师资队伍充足:中山眼科中心是我国培养眼科人才的主要基地之一,现有博士生导师29人,其中获博士学位47人,担任全国学术团体负责人10人,学科中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多数是年龄在40岁左右富有朝气和创新精神的年轻人,并且在各自的研究专业方面都已取得了突出成绩的优秀人才。中心每年招收博士研究生30余人、硕士研究生和七年制硕士研究生30余人(在学研究生总人数220余人)、进修生200多人。研究生和进修生除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除台湾外)外,还有来自国外和澳门地区的进修生。
举办大型活动经验丰富:近年来中心举办过多次大型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每年举行数次科普活动。2007年以来在广州和北京举办5次800人以上的国际会议,共有来自20多个国家的近两千人次国外专家参会,积累了大量的组织大型会议和活动的经验;2011年还成功举办了第16次全国眼科年会。另外,中心每年定期举办2-3次大型科普活动,内容涉及眼保健知识、近视防治知识、白内障防治、青光眼防治等各类眼科学保健和疾病防护知识,受到病人和社会各界好评。
广东省科普展厅、科普画廊:
中山眼科中心于2010年投入200万元成立的广东省科普基地,科普展厅、画廊面积200多平方米,其中有多功能化的视听教学室面积为105平方米,视听教学室配备有幻灯投影实物展台、裂隙灯多媒体图像分析系统、VCD和DVD等音频视频播放的活动图像,资料室13平方米、办公用房37平方米。同时为科普基地提供服务的场地还包括:
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6年,国家科技部正式发文(国科发基字[2006]324号),批准建设眼科学等1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我国第一个获批准建设的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包括1个公共实验室(750平方米)和12个功能实验室:拥有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质谱仪、荧光PCR仪、全自动遗传分析仪、细胞显微注射系统等国际上最先进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超过4300万元,硬件设备步入国际眼科先进行列。实验室包括一个750平方米的公共实验室,大型贵重设备集中在公共实验室,面向整个中心和向国内、外科研人员提供实验平台,开放使用,设备有专业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负责操作及进行培训使用;另有12个功能实验室。功能实验室包括视觉科学实验室、角膜病实验室、免疫病实验室、眼表疾病实验室、玻璃体视网膜病实验室、视觉生理实验室、生化实验室、病理实验室、遗传实验室、眼药理室、白内障实验室、眼眶病眼肿瘤学实验室,均为开放实验室。每年获得科技部投入750万元,2010年承担各级科研项目经费1400多万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充分发挥公用平台的设施与设备优势,秉承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交流”的运行原则,实验平台与设备面向国内外科研人员开放运行,最大限度的满足科研人员的实验需求。
眼科学实验动物中心:建设面积由原200平方米扩增到500平方米,经过重新装修改建,分为两个区域:普通区和屏障区。普通区约280平方米。有5个饲养室、2个动物手术室和1个动物检查室;可以进行猴、兔、小型猪、猫和豚鼠的动物实验和饲养。屏障区约250平方米,有5个饲养室、1个动物手术室和1个动物检查室,可以进行SPF级的大鼠、小鼠、裸鼠、SCID小鼠、兔和豚鼠的动物实验和饲养。动物中心还装配有现代化的恒温恒湿系统、自动监控动物系统。同时装备齐全的眼科学实验仪器,如眼科手术显微镜、手术无影灯、超声波乳化机、玻璃体切割机、眼压计、电子天平、低温保存箱等,及价值600多万人民币的眼科检查设备,如荧光造影机、超声波机、带照相系统裂隙灯等。实验室按照标准化SOP进行管理和运行,制度健全,操作规范。实验动物中心已建设成为完全符合眼科学动物实验需求并可开展国际水准的前沿性动物实验的现代化动物实验室。
图书信息中心:建设面积扩增至700平方米,设图书阅览室、信息资料查询区(装备计算机10余台),环境宽敞明亮,图书馆收藏及定购了全面而丰富的国内外知名眼科杂志和最新眼科专著。现有藏书16700册,中文医学期刊85种,外文原版期刊57种,几乎囊括了全部SCI收录眼科期刊,并开通国际互联网络、中外文全文数据库及网上信息,为科研人员查新资料提供舒适方便及充足的信息来源。
眼科动物显微手术训练室:眼科动物显微手术训练室建设面积65平方米,装备蔡司手术显微镜10台(有2台为录像投影系统实时演示显微镜),爱尔康PHACO机3台,供科研人员、研究生进行动物眼科显微手术实验及训练。训练室还配置手术操作实时演示录像投影系统,通过实时系统演示,手术操作可直观地呈现,供教师授课及指导学生训练使用,为科研人员、研究生开展动物手术实验,提高手术操作技能,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训练室建设以来,已开展了如基层眼科医师、眼底病专题学习班PPV手术操作、白内障专题学习班phaco手术操作、广东省“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定点医院手术医生、研究生进修生动物显微手术操作等培训项目,共计52期、769人次,接待社会各界来宾500人次/年。
中山眼科中心可以提供科普教育基地所需要的技术力量、师资力量、活动场地等各种条件,是可以进行科普宣教、科普观摩和实际操作的理想的眼科学科普教育基地。成为广州市科普教育基地后,可以更好地进行眼保健和眼病防治的科普活动,提高市民素质和生活质量。
3 科普基地工作内容
(1)利用中心已建立的广州市青少年近视科普教育网络,继续与广州市教育局合作大力开展中小学生的科普宣教活动。定期邀请中小学生来到基地进行科普宣教和体验活动;
(2)收集动物眼科标本,建立标本库
对各种动物不同发育期的眼科标本进行收集。建立各种实验动物眼睛标本,如大、小鼠、豚鼠、兔子、猴、狗和小型猪等;
(3)制作科普课间、读物和展板对动物和人的眼球结构进行图解
依托我中心强大的科研队伍,组织各方向专家从比较解剖学、组织形态、视功能分析和影像学三个方面,对各种典型动物的眼生物学特征进行收集和组织。初步建立形态数据、视功能数据和影像数据库。根据所获得的数据,对各种动物的眼球结构制作展示课件读物和展板,展示近视和其他眼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原理;动物的眼部结构、功能与人的比较性差异;
(4)每年世界青光眼日、爱眼日开展大型义诊咨询活动、健康讲座;
(5)每年不定期开展病人及家属科普宣教活动;
(6)定期向市民、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科普对象开放科普设施;
(7)定期开展健康讲座,并跟广东电台、39健康网,中大电视台合作制作讲座视频进行网络共享;
(8)在中山眼科中心网站开设科普专栏;
(9)跟各大媒体健康版合作宣传眼科科普知识;
(10)跟省科普信息中心合作开发多媒体、宣传册子等科普资源;
(11)参加国家、省、市科协组织的各种大型科普活动。
4 科普基地的创新之处
(1)充分利用了中山眼科中心在国内首屈一指的科研基础和师资力量和广州市科普教育基地建设成果,培养青少年培养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科学素养;
(2)利用动物和人眼的形态、功能等数据和图像资料,更加生动地展现近视眼等各种眼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理,使学生和民众可以更加感性地认识眼睛的科学;
(3)直接帮助我市近百万中小学生获得科学的防近知识,对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5 本科普基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中山眼科中心依托科普教育基地,联合其它单位或部门开展了许多社会公益性的科普教育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如:与广州市教育局合作开展广州市中小学校科普宣教活动,“广东省阳江市白内障复明项目”、“广州黄花岗街社区青光眼筛查项目及青光眼知识普及项目”、“世界青光眼日青光眼知识普及活动”、“儿童视觉关爱行动”、“广州市户外活动预防近视项目”等,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仍存在不足,主要包括:
(1)政策各职能部门对科普基地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展厅相关设施更新不及时;
(2)科普教育基地对科普知识宣传力度有待加强;
(3)负责接待人员和讲解人员的综合能力需加强。
6 结束语
科普基地应多渠道筹集建设经费和科普活动经费,进一步提升科普基地的设施,在科普宣教基础上构建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实验动物眼科科普教育设施。充分利用中山眼科中心在国内首屈一指的科研基础、师资力量和临床资源,发挥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优势,开展一系列如近视眼防控、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等眼科相关疾病的预防、保健、治疗和健康宣教,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培养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倪飞凤.科普教育基地运营及管理模式研究: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D].
[2]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计划行动纲要(2006-2010-2020)[Z].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