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范文

时间:2024-03-25 17:58: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

篇1

一、讲解法

讲解法是由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有系统地讲述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是以教师为主导,利用口头语言作为传递知识的基本工具,学生是知识信息的接受者。

讲解法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讲解的内容要准确无误,即讲概念要清楚,把握好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阐述命题证明、推理要合乎逻辑,思路和方法要明确、清晰。

(2)系统性。讲解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注意学生理解问题的认识规律,使讲授内容系统化。

(3)启发性。讲授中要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思维活动。运用讲解法不等于“满堂灌”、注入式。教师的讲解要善于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疑问,使学生与教师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4)艺术性。讲解的语言要清晰、洗炼、准确、生动,尽量做到深入浅出,通俗而不失严谨。讲解语言音量适当,抑扬顿挫,富有情趣,快慢适当。

(5)情感性。讲授课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无味之感,因此,情感因素的注入和喧染是提高讲授效果的最佳方法。

讲解法的优点:能够保持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学时间和进度便于教师控制,并且所授内容能保持流畅与连贯;便于重点内容的分析、难点的突破,易于帮助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节约教学时间。

讲解法的缺点:教学中学生参与少,容易造成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不利于能力的培养;不易照顾学生中思维反应快与慢的两端,只能面向中等学生。

二、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设计好的若干问题,用谈话的方式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从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谈话法的主要特点是师生之间不像讲授法那样,教师讲,学生听,信息单项交流,而是信息的双向交流。在谈话中,师生之间都可以获得反馈信息,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可以及时地调整和改善教与学的活动。这种教学过程,既可以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在经常问答的过程中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芰Α?/P>

谈话法的基本要求:对学生而言,要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勇于发现,积极应答。对教师的要求有下面几点。

(1)精心设计“问题系统”,对提问的对象及学生可能会怎样回答等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在备课时应拟出提问的提纲、对谈话所需的时间、给学生能顺利地回答创造哪些条件等,都要做好准备。

(2)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对某些有困难的学生,要善于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逐步引导。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应是学生所能理解的。

(3)要善于引导探讨、启发发现。对所提出的谈话内容,要具有启发性,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层层深入,逐步地获得结论。

(4)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在谈话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并给他们一定的思考时间,使全体学生都处于积极思维的参与状态。要照顾优生和差生,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

(5)及时小结。谈话中要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及时小结,使学生明确是非,提高认识。

谈话法的优点:突出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双边活动,有利于信息反馈;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谈话法的缺点:教学组织比较困难,教学时间不易控制。

三、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将教材内容用实物或教具演示出来,或做示范性实验来说明或印证所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演示法主要用于概念(或部分命题)教学。

演示法大体可分为四种:①图片、图画、挂图的演示;②教具、实物模型的演示;③幻灯、录音、录像、教学电影的演示;④实验演示。运用演示法教学,对教师有如下具体的要求。

(1)演示要突出主题内容,尽量排除在演示过程中对学习内容产生干扰的无关因素。

(2)在演示时要与教师的讲解和谈话相结合,通过教师语言的启发,使学生不是停留在事物的外部表象上,而要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形成概念。

(3)教具的演示要适时、适当和适度。演示的目的在于帮助理解概念、掌握知识,但最终要逐步离开教具,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教学中演示教具要恰到好处,过多地依赖教具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演示法的优点: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概念本质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演示法的缺点:实用范围受教学内容、教学设施所限。

四、讨论

讨论法是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集体中,相互交流个人的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讨论法的主要特点是:信息交流既不同于讲解法的单向交流,也不同于谈话法的双向交流,而是讨论集体成员之间的多向信息交流。学生的发言可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调节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活跃。

讨论法的基本要求

(1)讨论前师生都要做好充分准备。教师要向学生提出讨论的课题,指出注意事项,布置一些阅读的参考资料,每个学生都应按要求做好讨论发言准备。

(2)讨论题需简要明确,有具体的目标,问题深浅适当。

(3)讨论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4)每个问题讨论结束时,教师要作小结。

讨论法的教学程序:

(1)学生自学。教师指定自学内容,提出学习目标、并指出重、难点。

(2)自行讲解。教师把要讨论的内容,按概念、命题、例题、习题等分成若干单元,把学生分成小组或全班一起进行讨论,讨论时可选出主讲人,以主讲人讲述为主,其余成员补充为辅。

(3)相互讨论。在教师启发下,对主讲的结果正确与否?有无不同解法等进行讨论。

(4)单元结论。在相互讨论之后,教师归纳出正确结论,进行单元小结。

(5)全课总结。待所设计的每个单元都讨论结束后,教师对全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应的练习、作业。

讨论法的优点:讨论活动是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中心,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十分有益的;讨论前需要学生自学并准备发言提纲,这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讨论中的发言固然要围绕讨论的中心,但又可以不受教材的限制,因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

篇2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标准;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发现法

教学方法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运用教学手段,师生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活动方式。教学活动是师生相互配合的活动,当然离不开方法上的配合。一方面,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便于学生接受,促进学生发展;另一方面学的方法要受教法的制约,要根据教的方法。教学方法则区别于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教学手段、教学方式。

要教学,必须选择好的教学标准。南宋的朱熹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教学实践中人们创造了很多教学方法。随着教学手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新的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如何从众多的教学方法中选择一个最优的方法呢?一般来说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的和任务。

(2)教学内容的特点。

(3)学生学习的可能性。

(4)客观条件的可能性。

(5)教师本身的条件。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自身的特点、只能和起作用的条件,如同不存在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一样,使用于任何情况下的万能方法也是不存在的,教学实际中只依赖一两种方法也是有缺陷的。教学方法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双重特性。一方面,任何教学方法的选用都不是随意的,要遵循教学规律,有其科学依据;另一方面,教学工作不能按照一个程序运转,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再创造、再加工。艺术性地运用于教学实践,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学方法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重新组织教材内容,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通过听讲进行想象、思维和记忆,获得知识。这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讲授法包括:讲授、讲解、讲读、讲演四种方式。讲述是教师向学生叙述介绍和描述。讲解是教师对概念、原理、规律、公式进行的解释、论证。讲读是把讲解和阅读材料的内容结合起来,可以是先讲后读,先读后将或是边讲边读;讲演是教师对专题性问题的深入分析和论证,课堂教学中较少采用。

2 讨论法。讨论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为解决某个问题各抒己见,彼此切磋进行讨论,从而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法一般有分组讨论。集会式讨论,辩论式讨论等多种内容形式。无论是社会学科、自然学科,还是生产实习,当教学内容具有争论性或者是具有多种答案时均可用讨论式教学。运用讨论法的几点基本要求如下:

(1)选题要有吸引力。

(2)讨论前师生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3)讨论中鼓励引导学生发言。

(4)讨论结束的时候要是要作总结发言。

3 谈话法。谈话法是教师把教学内容概括成一系列问题,有计划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而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谈话能唤起学生注意,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克服注入式教学的弊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获得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直接沟通师生双方思想,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另外在集体教学时,能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运用谈话法有以下几点要求:

(1)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

(2)提出问题要有逻辑性,启发性,目的性。

(3)组织好教学把握好教学进度。

(4)教学结束前,教师应当进行总结、概括,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确定问题结论。

4 发现法。发现法又称探索法、研究法、问题教学法。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学生通过独立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一种方法。要培养创新发展型的人才,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而且要发展学生对学习的探索性态度。发现法教学一般有以下步骤:

(1)创建问题情境。是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2)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提出问题,然后做出解答假设。

(3)从理论和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不同观点可以展开讨论。

(4)的出结论。

篇3

在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学也要遵循教学原则。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教学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教学要以为指导,授予学生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和企业文化精神教育。此原则要求保证教学的科学性,挖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理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此原则要求: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重视教学实践、实际操作和社会实践),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3.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原则要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的悬念、教师的做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4.巩固性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地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此原则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重视组织各种复习,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4.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别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此原则要求: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发展;采取有效措施,使有能力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5.直观性原则。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此原则要求正确选择直观教具。6、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中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又称系统性原则)。此原则要求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也要把握和运用以上六种教学原则。要活学活用,做好准备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想要做一个优秀的教师,做到这些还是不够的,因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还要掌握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可以抵上千两黄金,方法正确了,那教与学的过程也就简单化了。下面谈谈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

我国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基本要求:(1)讲述的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2)注意启发;(3)讲究语言艺术。2.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问,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优点:可激发思维,调动积极性,培养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基本要求:(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2)要善问;(3)要善于启发诱导;(4)要做好归纳总结。3.讨论法,是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交流个人的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优点:可激发思维,调动积极性,培养独立思考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基本要求:(1)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2)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3)做好讨论小结。4.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及课外书籍,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及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自学能力的教学方法。它包括:指导学生预习、复习、阅读参考书、自学教材等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5.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各种直观教具实物或进行示范性讲解,使学生获得关于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的方法。优点:可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有利于学生对感性认识加深印象、激发兴趣。基本要求:

(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2)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3)讲究演示的方法。6.参观法,是根据教学的目的,组织学生对实际事物进行实地观察,从而在实际中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7.实验法,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独立作业,观察事物过程的发生和变化,探究事物的规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优点: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基本要求:(1)做好实验前的准备;(2)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与方法;(3)注意实验过程的指导;(4)做好实验小结。8.练习法,可以拓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验证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篇4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以达到教学目标,由一系列教学方式组成的策略。它具有操作性、双边性和整体性。

教学中常用的的教学方法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讲授法。这种方法可以使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和思想观点。其基本要求是:讲授的内容要达到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讲授的方法要循序渐进,富于启发;讲授的语言要准确精炼、生动形象;与非语言行为密切配合,善用姿势和板书辅助表达;要注意指导学生记好笔记。

二、谈话法。也称问答法,是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师生间的问答、对话而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它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要对谈话的内容、提问的对象等做周密的安排,所提问题要紧扣教学大纲、求答范围清晰,讲求提问的方式与技巧,谈话后要及时小结。

三、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知识,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读书;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帮助学生学会阅读;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阅读,以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四、演示法。教师展示各种直观教具、实物,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取对事物和现象的感性认识。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演示教具,做好演示准备;尽可能让全体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去感知;要配合讲解,引导学生关注演示对象的本质特征;演示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获得结论。

五、实验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通过观察、研究获取直接知识、培养技巧的方法。教师要编好实验计划,做好准备工作;教师要对学生说明实验的目的和步骤,教会学生正确地进行观察、测试和做记录;教师要注意巡回指导,确保实验程序科学、操作规范;实验结束后要进行必要的总结。

六、实习法。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学要求,在校内外一定场所从事活动,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理论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七、参观法。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组织和带领学生到校外一定的场所,对实际事物进行观察研究,从而获得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方法。

参观前,要确定好参观的目的、时间、对象,重点和地点;参观时,教师要提出具体要求,组织并指导学生参观;参观后要及时总结,引导学生把所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八、练习法。学生根据教师的布置和指导,通过课堂及课外作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借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九、讨论法。教师指导学生以班级或小组形式围绕某一问题各抒己见、相互启发、进行争论,以提高认识并解决问题的方法。

十、研究性学习法。研究性学习法是让学生以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感兴趣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方法是联系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纽带,是实现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用好教学方法的关键是根据需要合理选择、优化组合,这正是设计教学方法的根本目的。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媒体选择教学方法。

1、呈现方法。是指把一个信息源告诉、表演或者分配给学生。信息源多为教材、录音带、录像带、电影等。

2、演示法。它可使学生观看真实的事例,可以利用视听媒体如录像或电影将其记录下来再次播放,可以让学生去模仿某种行为,如学习绘画的执笔姿势,接受某个榜样人物的态度和价值观。

3、讨论法。在运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某些媒体要比另外一些媒体更具有传导性,如把图片作为讨论中所运用的技术要比使用影像更有效,更容易。

4、个别指导。经常是一对一的形式,主要用于教基础知识,如阅读和计算。电脑特别适用于担任指导者的角色,因为它能够快速地针对学习者输入的不同信息发送出一系列答案。

5、合作学习法。强调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正在逐渐代替竞争学习的教学方法。学生们可以通过媒体呈现进行讨论,也可以制作媒体进行合作学习。

篇5

 

创新不是一味地“标新立异”,而是发现,是超越,这种发现或超越在本质上应该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这才是创新的价值所在。对学生而言,“先进性”必须成为学习活动追求的目标,其具体表现可以是学习方法的科学高效,可以是对学习内容理解的独到深刻,可以是解决问题方法的简便新颖,可以是知识运用于实践获得的某种发现等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敢持己见,大胆地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批判性,以此来支持他们独特的人格,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有了创新精神,“高智商”才能转化为“高成就”,天才少年才能真正展示天才,不断迸射出创新的火花。

 

1 大学思想政治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

 

1、以人为本的培养原则。在思想教育教学中创新教育就是要改变“以知识为本”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不是把人作为知识的容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遵循人性本身发展的内在规律,从认知心理、意志品格、思维特性、兴趣情感、智能等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创新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民主和谐的师生原则。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民主思想,营造宽松、融和的教学气氛,做到师生地位平等、人格平等。教师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容许学生有各种各样的见解想法,哪怕不是正确的认识;要允许学生个性的发展,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的主动性和质疑精神。

 

3、主体性的教学原则。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我们必须改变当前教学中存在的教师越位、学生被动的状况,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探知性,在知识探索中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性思维。

 

4、实践性的发展原则。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动口、动脑、动手机会和实践机会,拓展学生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一些富有探索性、研究性的实践任务,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质疑,在探索中创新。

 

2 大学思想政治创新教育的关键要点

 

1、教学观念的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模式是集体灌输式,而忽视学生内在需要的动机和自我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脱离书本,变灌输者为组织者、领导者,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在活动中表现出来。如小组讨论法、辩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受教育者的自主意识。

 

2、教学内容的创新

 

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要重点加强信念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启迪学生牢固树立立场、观点,学校要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主与法制、伦理与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心,增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其次要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进程和教学内容,有计划地适当增加社会实践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等形式新颖的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增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还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

 

再次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多以身边的实例入手讲解深奥复杂的理论知识。这样不仅能使抽象空洞的理论深入浅出、生动活泼,使学生易于理解记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增知识、长见闻,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

 

3、教学态度的创新

 

首先,教师一定要摆正心态。思想政治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思考问题、追求真实、探亲真知、审视自我、关注人生、走向社会,因此,思想政治教师一定要明确政治教学所肩负的使命,树立起强烈的责任心,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学会从不同方面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努力学会知识世界与社会世界的沟通和富于创造性的转换,使自己真正主动、生动、健康的成长!

 

其次,教师要加强学习。教师应该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方法,通过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讲课水平。树立健全的政治观念,并养成良好的政治行为习惯,关心社会热点,了解社会现实,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我们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丰富教学内容与方法,同时逐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学生观,使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新的教学观念保持一致。

 

4、教学技术的创新

 

通过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利用计算机网络、数字图书馆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和多媒体手段教学,积极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播技术,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通过提高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创设让学生思维得

 

以迅速深入展开教学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升,所传授的内容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的也得以提高。

 

5、学习考核评价方法的创新

 

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学习的评价标准有其合理性。但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考试存在一个显著弊端就是课堂上讲知识点,书本上划知识点,头脑中记知识点,试卷上考知识点,阅卷中评知识点,然后由此评定学生成绩,这是一种片面的考试评分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政治课程的考核需要走出以往的误区,要加大从知识、能力、觉悟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价,不只是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更加重要的是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运用所学知识点解决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

 

另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思考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课堂是一个教与学相互促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设疑、质疑、解疑的依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所提问题应能与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与课本知识相关,让学生讨论,激励学生质疑,积极引导学生去探索学习,鼓励学生发表经过独立思考的、带有个人认识和个人情感的理解、体会、意见、看法。通过独立思考,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教师也要以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研究者的角色积极参与到讨论中去,引导学生大胆探索,畅所欲言。

 

总之,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面前的头等大事。

篇6

【关键词】 会计教学;教学方法;操作;技巧

教学方法不仅关系到教学效率,而且关系到教学方向和性质。其性质与特点,直接关系到所培养的会计专业人才的性质与特点。会计教学方法,作为会计教学过程整体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会计教学的基本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个观念中的第一个“法”,指的是原理与法则、规律与技术;第二个“法”,指的是方法与技巧。教学方法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站在会计教师的角度来思考,会计教学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与实习法等四种。

(一)讲授法

通俗地说,讲授法就是教师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它不仅被用于传授新知识,还被用于巩固旧知识。同时,教师运用其他方法时,也往往需要讲授法的配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讲授法可以说是贯穿于教学始终的唯一方法。

会计教学的课堂上,教师要向学生讲述概念、阐释原理、分析报表、演示分录、介绍案例,均离不开讲授法。讲授内容不同,具体的讲授方法也有所不同。这里就会计教学中六种不同的讲授方法分别加以介绍:

1.平铺直叙法。它是一种冷静述说的方法。会计教学中,概念涵义的表述、会计发展历史的回顾、会计法规的解说、经济环境的引述、案例的引入,都需要采用平铺直叙的方法加以讲授。它的特点在于,讲授的情绪冷静客观,讲授的内容通俗易懂,讲授的条理清晰可辨,讲授的语言简明平易。之所以会这样,主要由于这些讲授的内容对学生来说一听便明白,并不难以理解。教师平铺直叙时,简明扼要以避免嗦,态度从容以避免急躁,语气平和以避免生硬,语速平稳以避免夸张,语音宏量以避免模糊,便成为基本要求。

2.逻辑推论法。它是一种严密论证的方法。会计教学中,会计原理的阐释,筹资与投资管理的阐述,往来款项之间关系的说明,收入、成本和利润的测算,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比例的论述,都需要采用逻辑推论的方法加以讲授。它的特点在于,讲授的思路严密,讲授的条理分明,环环相扣,逻辑分明。它的优势在于,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索,帮助学生理解,并能引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3.直观辅助法。它是一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课堂上,教师一边讲授一边运用表情与手势来描绘与模拟,或者一边讲授一边在黑板上勾画图示,有时也一边讲授一边出示教学挂图让学生看,这都是在采用直观辅助法。它的特点在于,依靠直观辅助的手段来补充口头讲授的不足,形象展示口头讲授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通过直观展示而达到形象生动、引人入胜的境界。会计教学中,几乎所有内容的教学都可以采用这种讲授方法。

4.举例说明法。它是一种演绎论证的方法。讲授抽象的会计概念与原理时,先从一般的原理与方法讲起,再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 ,是一种由深至浅的讲授方法,也是一种由抽象到具体的讲授方法。它的功能在于,通过举例,靠生动形象的实例来佐证与阐释一般的原理与规律,有助于学生迅速理解与掌握,也有助于学生学习与模仿。会计教学中,经济业务发生变化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问题,合并报表的编制问题,审计准则与审计依据的关系问题等,学生都难以理解与运用,一旦举出实例,加以说明,学生便可豁然开朗。所以,对会计教师而言,举例说明法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讲授方式。

5.比喻说明法。它是一种形象生动的方法。再抽象的原理,通过恰当的比喻,都可以让学生迅速获得理解。大学课堂上,打比喻的讲授方法具有广泛使用空间。会计教学中,可打的比喻很多。一个小家庭,要维持日常生活,要搞家庭基本建设,要储蓄,要投资,要兼职创收,要借贷,如何运作才更好,这便是财务管理;把每一笔收入与支出登记在册,并定期分类汇总,计算出盈亏,这便是会计;每月回过头来逐笔分析,看哪些钱该花,哪些钱不该花,哪些收入可调节,这便是审计。在教学时,便可用这些比喻来讲清楚财务、会计与审计三者之间的关系。其实,只要比喻贴切,它的效果远远胜过千言万语的讲授。所以,比喻说明法也是一种事半功倍的讲授方法。

6.幽默激趣法。它是一种富于魅力的方法。现代人都追求幽默风趣,大学生尤其喜欢幽默风趣的讲授方法。幽默是智慧的体现,也是信心的体现。会计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运用幽默激趣的方法来讲授,不仅能显示自己开朗自信的个性,也能展示自己从容机智的智慧,还能让学生在会心的笑声中受到启发,获得理解。如果一堂课能让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几次笑声,那么,这样的课堂便充满了生机,而这样的教师也会受到学生广泛欢迎。当然,幽默风趣是一种个人风格,也是一种讲授技巧。会计教师不必刻意为之,但是也可适当地加以考虑与运用。其实,会计教学中一切内容都可以采用幽默激趣的方法来讲授。需要指出的是,幽默激趣只能作为教学的一种点缀,而不能整堂课都采用。

讲授法不是注入式的代名词,但如果描述时生硬有余,生动不足;论证时逻辑力量不强,清晰度不高;分析时缺乏深度;综合时缺乏概括力,结论和答案从天而降时,那么,讲授时“填鸭”的味道就会很浓。所以,应特别注意在运用讲授法时避免注入式。

(二)讨论法

讨论法,又叫做谈话法,是由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他们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推理而各抒己见,最终获得知识的方法。它的特点在于,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加以口头回答,同时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引发争议,集思广益,互相启发,最后,得到收获。这种方法,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发学生思考问题与研究问题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口才与社交能力,均有益处。

讨论法的组织者是老师,参与主体则是学生。但是,讨论什么问题,由谁来发言,如何协调不同的见解,对学生的讨论作何引导与评价,怎么总结与归纳,这一切,均需要教师来落实。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引导、穿插与评点不可缺少,学生的参与也不可缺少,因此,讨论法又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合作的教学方法。

会计教学,面对的是大学生。大学生年龄在20岁左右,身心基本趋于成熟,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都比较发达,思考问题的广度、深度与敏锐性也有了较好的表现,口头表达的胆量与信心、条理性与清晰性也能令人满意,求知欲与进取心也比较强烈。这一切,都为讨论法的运用提供了有利条件。所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是可行的,学生能积极参与,并有令人满意的表现。可见,会计教师采用讨论法教学已经具备了现实条件。

会计教学中,许多内容都具有讨论的价值,需要会计教师引起重视。比如,就财务运作来说,是会计利润更重要,还是现金流量更重要?就企业融资方式来说,是发行股票好,还是发行债券好?就固定资产来说,是租赁好,还是购买好……,这些问题,在具体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可以拿出来让学生讨论。当然,能够用来组织讨论的问题,应该具有讨论的价值,能够便于学生打开思路。如果问题没有讨论价值,学生难以发表不同见解,讨论的气氛出不来,也就毫无意义了。所以,会计教师不能为了讨论而组织讨论,必须在需要讨论的时候,或者在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上进行组织。

讨论前,教师要把讨论的问题告知学生,并要求他们查阅资料,进行思考,做好准备。讨论过后,教师需要进行总结,要概述各种意见及其分歧,要对各种思路进行梳理,也需要对学生情绪进行调节 。总结时,教师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要介绍学术界同仁们的看法,以开启学生的思路。

运用讨论法教学,要做得十分圆通,对会计教师而言,关键在于做好提问的工作。这里所说的提问,既包括提出讨论问题时所进行的提问,也包括引导学生思考时所进行的提问,还包括对学生的答问进行评点时所进行的提问。提问的功夫到了家,会计教师的讨论教学法便能运用得相当有效。一般来说,提问的方法有直问法、曲问法、趣问法、反问法、追问法等五种。

采用讨论法教学时,会计教师就如同电视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一样,始终组织并引导着这场讨论,控制讨论的节奏,驾驭讨论的方向。这需要会计教师具有良好的组织才干,开朗活泼的教学风格,收放自如的教学经验,与精彩穿插的教学口才。在讨论的氛围中,教师与学生都能获得一种愉悦的享受。因此,讨论法确实是一种颇有价值的教学方法。

(三)练习法

练习法是在教师的统一布置与指导下,学生通过做一系列的练习题或者做一系列的技能训练,而最终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它是会计教师组织教学,落实对学生的训练而采用的一种基本教学方法。采用练习法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练习获得对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锻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技能与技巧。

需要说明的是,采用练习法教学时,表面上看学生是练习的“主角”,教师是练习的“配角”,但是学生始终只是“演员”,而教师则既是“演员”,也是“导演”,是教师的设计与组织始终在调控着练习法的运用过程与运用效果。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演员”有杰出表演,就要想办法让学生进入角色,使他们感到这样的练习不仅是可以承受的,而且是必要的和有趣的,使他们知道从哪些角度和如何去解答这些练习,并获得成功的体验与进步的喜悦。

(四)实习法

实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已有知识从事一定的实际工作或操作,从而形成一定的技能与技巧、获得一定知识的方法。所谓实习法中的“实习”,应该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在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进行的实践性学习。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尽管需要向大学生传授相关知识,但最主要的也是最终的目标是让大学生获得相关技能,具备解决会计、财务与审计工作中具体问题的能力。要实现这个目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运用实习法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会计工作的各项技能,完成由知识到能力的跨越,便成为现实需要。

二、会计教学方法的误区

教学方法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忌讳,即存在一个合理选择的问题。在使用教学方法时,对会计教学而言,存在观念上的误区与操作上的误区。

(一)观念上的误区

采用什么方法,不采用什么方法,是由教师的观念决定的。讲不讲究方法,把教学方法放在什么地位,也是由教师的观念决定的。偏爱哪种方法,舍弃哪种方法,照样是由教师的观念决定的。一般来说,会计教师在教学方法问题上,存在着两大观念上的误区。

1.不讲方法。由于会计教师大多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训练,中老年教师凭多年的教学经验来操作教学,青年教师则一方面模仿与借鉴中老年教师的方法与经验,一方面慢慢摸索。可以说,会计教师大多都缺乏教学方法的指导。这样便出现了几类情况:有的教师学有专长,研究有心得,教学时能阐述独到见解,引发学生的听课兴趣;有的教师基本功扎实,思路清晰,口才好,也能赢得学生的喜爱;有的教师经验丰富,熟悉教材,讲起来左右逢源,得心应手,照样能受到学生的欢迎;有的教师尽管学术成果不少,但缺乏口才,因而不受学生欢迎;有的教师尽管口才好,但不扎实,上课变成了天南地北地侃大山,因而也得不到学生的认可;有的教师则尚无学术成果,又少教学经验,而且口才也欠缺,因而最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这几类教师对教学方法的作用看法也不一。有的教师认为,自己是凭经验教学,从来不关心教学方法;有的教师认为,教学方法是小学教师的事情,大学教师不需要讲究教学方法;有的教师认为,自己从来不考虑教学方法,只考虑自己怎么讲,照样受学生欢迎;有的教师则认为,教学方法说起来好,但不管用,自己也学不好。凡此种种,无不表现出对教学方法的蔑视。

2.误解方法。教学方法需要采用,但必须说明,它并不是万能的,不能成为灵丹妙药,包医百病。有的教师认为,既然教学方法需要讲究,那么拿来使用便是了,如果管用,他便继续采用,如果不管用,他便说教学方法没有用,从此不再理会;有的教师认为,教学方法应该像器物一样,拿来便可使用,如果不简便易行,他也觉得没有必要采用;有的教师认为,教学方法既然行之有效,而且大家都说教学方法好,那么,多多采用就是了,而不管教学内容的特点如何;有的教师认为,教学方法是装点门面的装饰品,只需要在上公开课的时候用一用便行了。所有这些看法,都是对教学方法的误解。

其实,教学方法既是外在的手段,又是内在的功夫。说它是外在的手段,意思是说,教师人人都可采用;说它是内在的功夫,意思是说,教师采用时又会带上个人的色彩,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做法。如此,教学方法便成了人人可用,但每个人的用法与效果均不相同的东西。由此可见,采用教学方法还需要教师加强教学的修炼,从教育的意识到教学的操作方面都需要有所修养。同时,教学方法又是与教学内容休戚相关的。有的教学方法,只适合于相应内容的教学;有的教学内容,也需要采用某种专门的教学方法。如果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那么,教学方法在操作时便会显得生硬而无效。会计专业课程之中,概念的教学,原理的教学,实务的教学,均需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所以,会计教师在选用教学方法时,必须尊重教学内容的特点。

会计教学,面对的是大学生,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每种教学方法如何操作,都必须适应大学生的身心特征。事实上,会计的教学方法是否运用得当主要是从学生的收获与反应方面体现出来。可以这样说,能够适应大学生需要的,能够受到大学生欢迎的,能够促进大学生学习成效的,这样的教学方法便是行之有效的。

(二)操作上的误区

会计教学的四大基本教学方法,由于操作、运用不当,引起不良效果。具体有以下几种:

1.讲授法的误区。会计教学中,讲授法使用的时间最多,空间也最广。教师在考虑自己如何讲授时,可能更为关注的是课堂的不冷场,絮絮叨叨之余便难免出现一些差错,表现在:

(1)信口开河。教师一味地追求滔滔不绝,广泛涉及,讲课时慷慨激昂,大言不惭,似乎人间的事情自己全知道,但讲的内容却往往经不起考证,有的内容甚至与事实相去甚远。这种不懂装懂是典型的乱讲,也是教师极不认真负责的表现,为教师讲授的第一大忌讳。

(2)照本宣科。上课之前,教师应认真写好教案,而且把教案写得十分详尽,工作做得极为扎实,也体现了认真负责的精神。但是,如果到了课堂上,讲授的时候只是把教案内容背诵出来,或者照着念,就变成了照本宣科。教师是在讲教案、讲教材,而不是在引导学生学习。由于教师说出来的是书面语言,就难以与学生的心灵沟通,也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

(3)一讲到底。教师的讲授,尽管在课堂教学中要占据不少时间与空间,但并不是“一言堂”、“满堂灌”,而是要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运用。如果教师唱独角戏,包打包唱,便变成了一讲到底。它的坏处在于,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机会与权利,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容易使学生养成思维惰性,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自学能力。

(4)借题发挥。教师的讲授,需要旁征博引。所以讲授会计知识时需要涉及到其他领域的内容。但是,这种延伸应该是放得开收得拢的,要收放自如。如果信马由缰,任意发挥与延伸,就有可能偏题,越扯越远,演变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这样的借题发挥,也许故事成堆,也许引人入胜,也许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但却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因而应该避免。

(5)云山雾海。教师的讲授,需要简明扼要。不说则已,一说便透,不点则罢,一点便通。如果说话含糊其辞,说一半留一半,不着边际,不知所云,或者用一大堆的专业术语与新鲜名词来讲授,不能做到通俗易懂,雅俗共赏,便变成了云山雾海。它的坏处在于,学生难得其解,给人的印象是,教师在“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6)精彩表演。教师的讲授,离不开表情与手势的配合,也离不开声音的高低起伏,抑扬顿挫。但是,如果过分注重这些因素,表情夸张,带上演员的表演色彩,便变成了精彩表演。这样讲授,也许一开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也许能够帮助教师增加一定的讲授效果,但是用多了,用得久了,便变成了“反客为主”,使讲授丧失了应有的力度,反而会令人嫌弃,甚至成为学生课余嘲笑的对象。教师尽管需要一定的表演才能 ,但并不是以演代讲,将自己变成讲台上演出的演员。

2.讨论法的误区。讨论法在会计教学中的使用机会较多。它的特点在于,让学生参与其中,开启脑筋,集思广益,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不过,使用讨论法,教师注意不当,也会闯入一些误区。主要有:

(1)虚假繁荣。讨论法的表现形式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展开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否引发讨论、有没有讨论的必要、学生是否能够发表不同见解,至关重要。如果将讨论当成形式,为了讨论而讨论,为了作秀而讨论,所提出的问题,既无深度,也无力度,学生根本不必动脑便能回答,这便变成了虚假繁荣。这种情况,在公开课上常常可以见到,是讨论法运用的大忌。

(2)自由放羊。教师组织讨论,既要提出问题,又要组织协调,驾驭讨论的方向与节奏,因此,讨论中,教师的引导与组织必不可少。如果把问题提出以后,任由学生讨论,甚至于辩论与争吵,教师不作恰当引导,便变成了自由放羊。它的坏处在于,容易造成局面的失控,学生面红耳赤,各不相让,却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也无助于思路的启发。所以,讨论中的协调与控制,是不可缺少的。

(3)只听不说。教师组织讨论,目的是让学生开口说话。学生讨论时,教师要做一个忠实的听众,而且要倾听各种意见,不过在听完之后,需要及时给予评价与判断,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如果只听学生说而自己不发表意见,便变成了只听不说。它的坏处在于,不能让学生受到鼓励,难以让学生得到真实答案,甚至于容易打消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3.练习法的误区。课堂上的练习法,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动脑与动手,巩固知识,习得技能。对会计教师而言,练习法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不过,练习法的使用也有误区。

(1)为练而练。每一次的练习,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会计教学中的练习目标更应明确,大学的教学计划中也具体规定了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练习种类与练习次数。如果为了完成练习次数,或者只是因为教科书里面有一些练习题而让学生去练习,却不明白为什么让学生去练习,便变成了为练而练。这实际上是形式主义。事实上,大学教学中的练习毕竟是有限的,做一次就应该产生一次成效,所以,必须整体规划,全盘考虑,确定具体的练习内容与次数,避免走过场。

(2)只练不评。学生练习的结果如何,需要教师评价。这种评价可以通过教师的解答来取代,也可以通过剖析典型来进行,并不一定要对学生的练习进行逐一评价,但是,没有评价,学生心中便没有底,失去把握,甚至迷失学习的方向。而评价,无论是正面的肯定,还是负面的纠错,对学生而言,都是巩固学习成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决不能吝惜自己的评价。

4.实习法的误区。实习法,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唱主角,但教师的责任仍不能放松。采用实习法教学有如下误区:

(1)甘当看客。实习法运用时,教师给学生设置了真实的会计场景,学生置身其中进行操作,但教师此时并非万事大吉,可以袖手旁观,甚至放任自流。实习过程中,教师应像师傅带徒弟一样,需要手把手地指点,或举例示范,甚至需要与学生一起携手解决问题,不能甘当看客。实习中差错会层出不穷,教师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师而言,置身其中,与学生打成一片,相当重要。

(2)干预过多。实习之中,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不可缺少,但也并不是抱着学生走,甚至取而代之,过分干预。实习,毕竟是给学生亲自动手的机会,教师需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只有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才实施指点。干预过多,实际上剥夺了学生自主实践的权利,对学生能力的形成不利。

总之,教学方法是教学能力、教学成效的组成部分。教师的专业知识有如分母,教学方法有如分子,而教学效果就是这个分数的值。在专业知识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分子越大,这个分值就越高。大学教师,固然要做学者,但首先要当好一个教师,因为教学工作毕竟是大学教师的第一任务。为实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讲究并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段琳.会计教学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 刘建秋,段琳.会计诚信教育[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篇7

【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优化

一、教学目标的优化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教学设计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导,教学目标是学生预期的学习结果,教学是以教学目标为定向的活动,教学目标引导和制约着教学设计的方向。例如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是:①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②能正确书写简单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③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上述教学目标就是学生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有关内容之后预期的学习结果水平。其中目标①、②属于“知识与技能”的领域而目标③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领域。

教学目标不仅以传授知识为目标,还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渗透各种能力的培养,学习、研究方法的掌握,良好习惯、科学态度、思想品德等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教学中不考虑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的。

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课程标准是其基本原则,但同时应结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否则会适得其反。在教学过程中,可发给学生完成一些针对教学目标所设计的测试题,当堂完成,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并据此适时调整有关教学环节,从而促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并帮助学生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进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

对于确定的教学内容,首先要分析属于哪一种知识类型,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还是化学用语、化学计算、化学实验。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教师应统览全章内容,划分单元之后,再回到每节课的内容上,运用“整体―部分―整体”的分析方法,才能做到每节课相互串联,在教法及知识结构上不脱节。在挖掘教材优点的同时,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目的地翻阅资料,从中寻找最新的有关背景资料,选择较好的表述方式,好的典型例题,好的演示方法及适宜的辅助练习等,以弥补教材某些方面的不足。例如初中化学“奇妙的二氧化碳”的教学中,结合课文的特点,我通过查阅资料、文献,得知“海啸”和“飓风”等的形成也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有关,因此,在上课引言时,我采用幻灯把“海啸”和“飓风”引起的灾难性的场景呈现在同学面前,让学生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找出引起的原因,从而激发同学的求知的众望,再根据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已知的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化学实验相结合,打破书中原有的格局,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通过观察、交流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该堂课的知识,教学效果良好。

总之,在优化教学内容时,应本着主次详略得当,精讲多练的原则,分表哪些内容教师讲,哪些内容学生讲,哪些内容安排学生自学或讨论,哪些由师生共同解决等。课堂教学中要围绕教学内容,使各个教学环节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合理安排,让教师和学生各处其位,协调一致,配合有序,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三、教学结构的优化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充分考虑教与学的各种因素,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要求以及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等,设计好符合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的教案。

一节化学课一般包含有新课引入、讲授新课、课堂例题、巩固训练和课堂小结等几个部份。各个环节必须在时间分配上合理安排,在内容上精心设计,才能形成有层次的科学和谐的结构。如新课引入的方法是较为重要的一环,它是每堂课的“开场白”,运用得当,则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可为新课教学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主要可通过提问讨论法、习题解答法、实验法、猜想法、类比法等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其中,提问讨论法在基本概念及基本方法的教学中运用得比较多,习题解答法多用于学生已获得了较多的基本概念、公式及定理等知识的基础上,而新课将在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实验法主要用于边讲边实验的授课类型中,可由教师演示或由学生分组去做。除此还有很多的引入方法,在设计上应力求简单明快,起到启发思维的作用。如在讲授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时,可让学生回顾初二物理中所学的“分子、原子”的知识,从而在化学教学中进一步体会他们的深层意义。

四、教学手段的优化

众多的教学手段中,教学语言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必须十分重视教学语言的训练和运用,口头语言应规范、生动,板书语言应工整美观,体态语言应大方得体。除此之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除较为传统的光学投影仪之外,多媒体技术在辅助教学上,可通过微机揉合图、文、声、像为一体,对各种教学信息进行加工,以交互式为手段,为学生创造逼真的情境。例如:在初中化学“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节的教学中,我们利用录像观察用“干冰”升华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盛有多个燃着的阶梯蜡烛的大烧杯中的实验,现象、具体、生动,印象深刻,效果明显。

五、教学方法的优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提问讨论法、模拟发现法和边讲边实验法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教师通过语言、实验、示范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系统地传授化学知识。在教学中应坚决摒弃“填鸭式”,应使教师的“教”致力于“导”,服从于学生的学。教师应特别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如采用“启发式综合教学法”,渗透情景教学思想,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协作研究,相互讨论,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独立的思维,领悟化学原理,并掌握化学学科的研究方法。例如初中化学“性质活泼的氧气”一节中,有关氧气的化学性质,可采用边学边实验的方法,由学生分组实验,氧气可用双氧水(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来制得,这样操作起来比较简便,教师可先演示,也可边讨论边演示,得出操作中的注意点,然后让学生自己实验,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效果显著。

总之,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好这几个方面的优化,则必定能保障课堂素质教育的实施,使学生真正对化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体会到化学学习中的真正乐趣。

参考文献:

[1]于浩主编.中学化学创新教法――45分钟优化设计.学苑出版社,1999

[2]万嘉若等.现代教育技术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篇8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堂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380-01

素质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的需要。中学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效率不高,学生易于产生畏难情绪,对物理失去兴趣现象而物理本是一门生动有趣、与生活密切联系与许多重大科技成果密切相关的基础科学。只有在课堂优化上多下功夫,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笔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尝试,以下就几个方面谈一谈粗浅的看法。

1 前提:教学目标的优化

教学设计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指导,具体操作中应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展示目标,紧扣目标,进行教学;围绕目标,论断反馈;进行矫正,落实目标。其中围绕目标、诊断反馈以及进行矫正,落实目标是最关键的步骤,只有抓好这两个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才能得以落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发给学生完成一些针对教学目标所设计的测试题,当堂完成,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并据此适时调整有关教学环节,从而促使绝大多数同学能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增强学好物理的自信心,进而提高学习兴趣。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注意教学大纲是其基本原则,但同时应结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否则会适得其反。教学目标是一个多文化的概念,不仅以传授知识为目标,还要依据大纲和教材,渗透以下内容:各种能力的培养,学习、研究方法的掌握,良好习惯、科学态度、思想品德等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 基础:教学内容的优化

对于确定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在明确教学目标、掌握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的前提下,准确把握其深度、广度和梯度,应当做到以教学大纲为纲,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学要求。首先应统览全章内容,划分单元之后,再回到每节课的内容上,运用整体――部份――整体的分析方法,才能做到每节课相互串联,在教法及知识结构上不脱节。在挖掘教材优点的同时,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目的地翻阅资料,从中寻找最新的有关背景资料,选择较好的表述方式,好的典型例题,好的演示方法及适宜的辅助练习等,以弥补教材某些方面的不足。例如高中物理“平抛运动”的教学中,结合课文中的例题,我加以引伸,设计成飞机扔炸弹的系列问题,如飞机扔炸弹如何击中地面上的建筑物,如何击中海上逃窜的军舰,扔下多枚炸弹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等,由于有电脑动画的配合,显得生动有趣,学生兴趣浓厚,讨论热烈,既拓宽了他们的思路,也达到了本堂课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优化教学内容时,应本着主次详略得当,精讲多练的原则,分清哪些内容教师讲,哪些内容学生讲,哪些内容安排学生自学或讨论,哪些由师生共同解决等。课堂教学中要围绕教学内容,使各个教学环节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合理安排,让教师和学生各处其位,协调一致,配合有序,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3 关键:教学结构的优化

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充分考虑教与学的各种因素,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要求以及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等,设计好符合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的教案。

一节物理课一般包含有新课引入,讲授新课,课堂例题,巩固训练和课堂小结等几个部份。各个环节必须在时间分配上合理安排,在内容上精心设计,才能形成有层次的科学和谐的结构。如新课引入的方法是较为重要的一环,它是每堂课的“开场白”,运用得当,则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可为新课教学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主要可通过提问讨论法、习题解答法、实验法、猜想法、类比法等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

4 根本:教学方法的优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提问讨论法、模拟发现法和边讲边实验法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教师通过语言、实验、示范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系统地传授物理知识。在教学中应坚决摒弃“填鸭式”,应使教师的“教”致力于“导”,服从于学生的学。教师应特别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高中物理“平抛运动”一节中,可采用启发式的讲授法教学,通过教师的层层设疑,步步引导,逐步使学生掌握运用运动合成分解的方法分析平抛运动,理解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

5 保障教学手段的优化

篇9

1.1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内涵

启发式教学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从学生实际出发,指引他们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自觉掌握学科知识,学会综合分析问题,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树立求真意识,促使他们生动活泼、积极向上。教师系统地教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学生能从其中掌握和理解多少,又有多少能为学生所用呢?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有效掌握和运用知识,发展智力与提高能力,要依靠自己主动地探究与反思,通过个人努力实现目标任务。

1.2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基本要求

首先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要求善于提问、激发疑问,引导学生思考层层深入;再者注重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启发学生获取知识;最后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2.启发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1启发诱导贯穿整个高中生物教学过程

高中生物内容更抽象,难于理解和把握。采用传统讲授方法很难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对于自己难以把握的内容很容易丧失兴趣,选择逃避方式消极懈怠。如果整个教学过程贯穿启发诱导,从导入课程到作业布置,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地引导、启发、点拨学生,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活动进行得有声有色。

2.2设置启发式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指教师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创设出各种情境,让学生质疑探究。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师导入新授课时,可以设置一个相关问题情境,从教师提出的问题中通过联系、思考和想象,发现内在联系,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办法,同时还可以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具体表现为强烈的求知欲,对外部世界的探索欲望,对生物学习的热爱等。设置启发式问题情境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使每位学生的优势都能得到充分发挥。

2.3教学内容灵活化直观化

高中生物内容的抽象性决定了它难以被理解,所以可运用启发式教学原则将高中生物教学内容灵活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教学内容不应死板,墨守成规,通过运用多样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灵活化,符合学生认识特点,引导学生踊跃思考。教学内容不应抽象偏离实际,通过多媒体演示、实物展示和模型再现等方式给学生以形象可感而具体的学科知识,有利于解决生物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观察探究事物的能力。

2.4实施启发式讨论课堂教学

启发式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而实施启发式讨论式课堂教学可以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高中生物教学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学科知识,更强调会思考运用知识,培养探究实践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讨论法是学生以教师提供的线索为依据,为解决某一问题而进行探究讨论,以达到辨明其是非、寻求真理的目的的方法。通常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讨论,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组内成员可以相互指导、相互启发。教师在讨论中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想象力。

3.结语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专题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084-0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为学生传授心理知识、注重学生心理体验、训练学生行为的公共必修课程。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仍以讲授教学法为主,未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脱离学生实际,照本宣科,导致教学对象的针对性不强,学生学习兴趣减弱。因此,探索和建构有效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十分紧迫。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安排了心理咨询教师,但在实际中学校工作的重点还是放在教学规模发展和学科专业建设上,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内容,注重过程、忽视结果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一是内涵及外延理解不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过于注重课本的理论传授,未能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二是教学方法单调,教学理念落后。以传统的“填鸭式”方法为主,很少运用启发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三是师生交流少,未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高校扩招后,学生人数大增,心理健康教育师资不够,导致上课人数过多,大班教学中师生沟通很少。

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满足社会、企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高职学生必须全面提高道德修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将使学生激发个体潜能,优化心理品质,提升生命价值,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环境。目前高职学生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学业、人际交往、恋爱和求职等领域。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主要以理论传授的形式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普及,重理论、轻实用。在实践教学中,忽视了师生互动和交流,忽视了学生在活动中的心理体验和行为训练,使学生处于一个接受式、被动的学习状态,未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中努力更新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技能的掌握,积极建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题式教学模式。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题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专题式教学是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打破传统的按章节依序授课体系,依据课程内在逻辑关系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提炼和充实,形成既连接又相对独立的系列专题,并围绕专题制订教学方案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专题式教学具有以下优势: 一是通过专题的设计,打破理论与实践的界限,将它们有机地统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打破理论与实践的隔阂,促进教学与实践结合。二是专题式教学可以把最新学科领域的理论、技术和实践融入到教学当中,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三是专题式教学秉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新颖,以问题为导向,项目为载体,使学生以参与学习、发现学习、自主学习的方式去获得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