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法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4-03-25 17:58: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讨论法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讨论法的作用

篇1

    关键词:讨论法;德育工作;实践能力

    讨论法在教学实践中并不鲜见,其实,运用于德育工作中也有很大的作用,主要是既能启发学生思维又能达到教育效果,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因为当代中学生求知欲强,信息量大,思维敏捷,面对市场经济社会的各种思潮冲击,有一定见解,但是非标准不清,而且对简单空泛的说教常会表现出强烈的不满。另外,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由他们自己辨证讨论出来的结论更具说服力,笔者就此发表几点浅见。

    一、运用讨论法的可行性

    1.通过讨论,可以使学生集体进行自我教育

    作为班主任,不可能时刻守着学生,而要使班集体在学习和行为上的目标管理高度统一,保持强的凝聚力、战斗力,就必须使学生自己管好自己,变“他控”为“自控”,达到“他控”和“自控”的辩证统一。无论学生接受哪种思想,还是克服哪种思想,都需要以学生的自觉性为基础,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讨论法正是达到此目的的有效方法之一。

    例如,在进行有关交通安全教育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无证驾驶行吗?借车出事故的话,车主是否负责任?对此,学生有的结合交通规则来说明,有的学生从人的情感角度去分析,有的学生还引用了当时中央台播放的有关一辆从某公司借出的大货车撞伤人的案例进行分析论证。通过交流各自的看法,最后达到树立交通安全意识的目的,印象也极为深刻。

    2.通过讨论,使学生敞开思路,提高思想认识

    对于同一论题,不同学生有不同的观点,持同一观点者又有不同角度的论证。例如,笔者曾在新生入学初围绕“读书为了什么”展开讨论,相信很少有人真正去思考读书是为了什么,小学教科书中有描写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生第一个联系到也是这个,但态度就不是那么肯定了。讨论过程中,有的学生认为读书是为了父母,有的认为是为了争口气,有的认为是为了赚钱,有的认为读书太苦太累……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现象,在大家畅所欲言之后,我引用了雁鸣在《储蓄人生》中的一段话:“人生需要储蓄的东西很多,储蓄人生就是要储蓄人生中那些最珍贵、最难忘、最精致的部分,储蓄一切至真至善至美。一个人懂得怎样去储蓄,实在是一种智慧与幸运。”这就引发了学生更深一层的思考,思考如何储蓄知识、储蓄友谊、储蓄人生……更从不同程度上为自己高中三年生活初步立下了奋斗目标。

    3.通过讨论,集思广益,增强班级凝聚力

    作为成长中的学生,对周边发生的事情不可能熟视无睹,身边发生的也正是最好的讨论材料,例如,针对吸烟、打架之事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他们又知道了为何香烟盒上有“吸烟有害健

    康”之语,也了解到巴西等国所采取的措施等。这和班级凝聚力有何关系呢?笔者认为,在准备讨论时必须找资料,那么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处理事情的能力也就表现出来了,几经合作后,又可增进同学之间的认识、了解,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而不同的论题又会有不同的组合,大家通过讨论形成了遇事先思考而非主观臆断的习惯,也使得大家能和睦相处并积极合作。在这一过程中,可增强学生对论题的认识与理解,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能在提高思想认识水平的同时也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恩格斯说过:“个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班级管理不能简单地告诉学生能够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如果由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分析应该怎么做,这样的效果才更为深刻有效。另外,除了在课堂上的口头辩论,还可以在班里另辟宣传栏,可署名可不署名,鼓励学生写出来,进行论战。

    二、必须注意的几个原则

    由于讨论法最主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作为教育者也必须加以引导,而不能任意夸大学生的主观作用,否则会淡化学生受教育的必要性。因此,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原则

    我国古代的教育学家就已提出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一种“自求自得”的过程,主张“内省”和“躬行”,这是强调自我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教育为自我教育创造必要的前提,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又会受教育者的影响,所以,教育者对讨论主题要有正确认识。只有经过教育者的正确引导,把教育和自我教育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学生的自我教育活动朝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2.言教与身教相结合原则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特别是天天和他们接触的班主任,因此,作为教育者更须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言行在教育学生中起到健康、积极的作用,若不以身作则,只怕会带来负面效应,严重影响教育效果。

    3.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篇2

关键词:水能开发;经济发展;地位;作用

海林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距中心城市哈尔滨285公里,地貌特征为“九山半水半分田”,素有“林海雪原、中国雪乡”之美誉。全市辖8镇1乡123个行政村,总面积8816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71.3%,行政区内共有大小河流140余条,大小河流总长度为2930km,年平均径流量为33.79亿m3,具有水能开发价值的河流14条,主要有海浪河、头道河、二道河、三道河、二道海浪河、大杨木河、山市河、密江河等。这些河流均属山区性河流,坡陡流急,自然落差大,流域植被良好,水份涵养区未被破坏。行政区内规划常规电站23座,总装机33.98万kw,总投资35.14亿元。规划抽水蓄能电站9座,估算总装机 1211 万kw,总投资 591亿元。

海林市改革开放较早、经济较为发达,是国家级对外开放城市和全国县级综合改革试点市,2002年被国家批准为“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试点县,2003年被国家十六部委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005年3月被联合国人居署确定为中国三个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之一。

近年来,我们把握被列为电气化县试点的契机,立足资源优势,将水能确定为海林最有希望、最有潜力的新财源和新产业,在国家水利部、省水利厅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举全市之力推动水能开发快速发展。

一、丰富的资源优势为水能开发奠定坚实基础。海林境内资源非常富集,山川秀美,生态优良,森林覆盖率71.3%。有大小河流144条,水资源总量78亿立方米,河流总长度达到2930千米,年平均径流量为33.79亿立方米,开发潜力大。其中最具开发价值的有14条,主要是海浪河、头道河、二道河、三道河等山区性河流,坡陡流急,自然落差大,流域植被良好,水份涵养区未被破坏。为使这些水能资源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十五”期间,海林市紧紧抓住被国家列为电气化县建设试点市的有利契机,坚持两手抓原则,一手抓流域规划,一手抓项目前期推进,加快推动水能开发。分别委托东勘院、黑龙江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先后完成了海浪河、二道河、三道河、二道海浪河四条流域规划,共规划常规电站23座,总装机33.98万千瓦,总投资35.14亿元。同时,委托东勘院、省水利设计院相继完成了双桥、钓鱼台、青云山、三道、板桥、桦木桥、红旗等电站项目的可研工作,此外,由东勘院规划了荒沟、开化、老黑顶子等9个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1211万千瓦,总投资约591亿元。应当说,丰富的水能资源,规划的超前运作以及独特的区位优势,为海林市电气化县建设和水能产业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抓好水能资源开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培育立市产业的必然选择。水电是清洁、无污染、可再生能源项目,优先发展水电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方针。为此,国家出台政策加大了对水电开发的扶持力度,在水电农村电气化县项目和以电代燃生态电站建设上给予专项资金扶持,并将水电建设纳入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项目。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海林市依托丰富的水能资源,借助电气化建设试点市的政策扶持,牢牢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实施的战略机遇期,调整结构,乘势而上,及时将水能作为全市的主导产业。

水电无论是作为一项清洁能源还是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在全面加快小康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水电产业应该担当起发展区域经济、增加农民和财政收入、改善农村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的重任,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撑。虽然我市的水能开发与全国、全省其他兄弟市县相比较起步较晚,但是发展的潜力非常大。经过我们的积极争取和艰苦努力,总装机120万千瓦,总投资40亿元,年均发电18亿度的荒沟抽水蓄能电站,成为了我省抽水蓄能电站建设首选项目,是我省唯一一个列入国家“十一五”电力发展规划备选项目。

三、水能开发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今后一个时期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财政增收为主线,以建设大项目,构筑新产业,辟建新财源为重点,加快水能开发,抓好水能建设,建成已规划的常规水电站23处和荒沟抽水蓄能电站,建成后每年可实现税费3亿元,使我市财政收入翻一番。同时,长远目标是其余9处抽水蓄能电站全部建成后地方财政收入可实现10亿元,安置就业人员1000余人。通过大力开发水电,将为全市带来经济大发展、社会大进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大改善。一是经济效益。水电开发不仅能够优化能源结构,还可以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能源支持,推动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调整经济结构。水电开发过程中修建的交通、通信和能源等设施,为地方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帮助,水电工程建设将带动农田、灌溉、水产养殖和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将大幅度增加财政收入,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使我市真正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二是社会效益。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将得到有效改善。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快农村小康建设,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用电有了可靠的保证后,将极大地促进农村用能结构的改变,不再使用以往的烧柴、烧煤,而是向用电烧水做饭、取暖转化。水电建设将大大增加电源工程发电能力,提高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用电水平,提高供电保证率,保证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居民生活的供电。有了电能的保证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强了,道路宽阔平整了,增收致富的信心也足了。水电工程建设,提高了防洪抗旱能力,促进了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农村生产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三是生态效益。保护了森林。全市林地面积6171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71.3%。在农村,人们历来是以木材作为烧材,用于做饭、烧水和取暖,每户每年烧掉木材10立方米。经过水电建设,以电代燃农户增加到7万户,每年可减少烧材(木材)5万立方米,仅此一项社会每年可获得生态效益700万元。随着以电代燃户数的增加,保护森林,保护生态环境的效益将更加明显。减少了水土流失。水电建设带动了各业的发展,同时也为人们提高了就业机会。随着人口的增长,对就业的需求日益加大,人们在考虑就业时,首先想到的是利用身边的电能开展各项事业,这就减轻了向林地、草地开垦耕地的压力,保护了自然植被。降低了空气污染。人们用电烧水做饭、取暖,用电能取代其他能源,减少了污水、污气的排放,仅农村居民以小水电代燃料一项每年可减少排放CO2、SO2、烟尘等有害气体3000万立方米,维持了良好的生态系统,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四、认真抓好水能的几项工作。面对新形势、新课题,面对当前实际,我们建议突出以下工作重点。一是强化法律保障。认真贯彻《可再生能源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健全机构,创新机制,履行水能资源统一管理职责。加强对农村水电的依法行政和有效监管工作,推进农村水电建设,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公共安全,确保安全生产。二是把握好水电开发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农村土地征用、淹没搬迁、农村水电企业改制等过程中,尊重农民、职工意见,维护群众利益。三是与促进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把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以电代燃工程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充分发挥农村水电的特殊作用,让更多的农民不出家门有工可做,同时增加非农就业。四是提高水电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大力推行水电企业现代化管理模式,实行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全面提高水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五是坚持电力体制改革方向,打破垄断,保证同网同价,平等竞争。

几年来,我市在水能开发工作中做了一些工作,但最主要是得益于国家推行电气化县项目,为地方开发水电产业提供了思路,给予了动力。也正是由于水利部、省水利厅、省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我们水电人的努力拼搏,才有今天的局面。但是我们的水电工作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为水电项目前期工作量大、费用大、审批手续繁多、土地林地征用难。同时,小水电一次性投入较大,回报期较长,这些都制约了水能开发速度。在此,我们也建议国家在实施水电农村电气化项目和以电代燃项目扶持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出台长效扶持政策,并根据南北方地域、气候和水能状况、发电效益、经济效益的不同,在对北方特别是黑龙江省在小水电入网及电价方面给予倾斜,确保北方及我市水能资源能够得到持续有效开发,为推动市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篇3

【关键词】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讨论;交流

讨论与交流是幼儿与同伴之间实现信息传递、情感沟通、经验分享的有效形式,在讨论与交流活动中,幼儿的思想与观点相互碰撞、相互启迪,共同建构知识,发展语言表达及人际交往等能力。在各科教学中,教师都应重视幼儿的讨论与交流,要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促进幼儿表达与交流。下面笔者以科学课为例,就如何发挥讨论与交流的重要作用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做法与感受。

一、为幼儿创设自由讨论的时空,营造温馨和谐的交流氛围

关于讨论与交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学科的“内容与要求”中指出:“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为此,笔者在课堂上提出相关的讨论话题后,总是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思考与交流的时间,并尽量保证每个幼儿都有参与交流的机会;同时还尤其注重创设和谐、宽松的交流环境。教学中笔者常常采用集中交流与小组交流、同桌交流相结合的办法,以确保幼儿的参与面,使每个幼儿都有思考、表达与交流的机会。尤其是小组交流,通过小组成员的自由组合,让有共同关注点、兴趣点的幼儿围坐在一起,更有助于每个幼儿畅谈感受、发表意见,述说发现。笔者善于提出有利于引发幼儿讨论与交流的问题,让幼儿在讨论与交流中分享彼此的经验、实现思维的碰撞。教学中笔者尤其关注个别比较沉默、不爱发言的幼儿,积极为每一位幼儿创设放心交流、和谐交流的环境,以增强幼儿参与讨论交流的勇气与自信心。

幼儿年龄小、形象思维占优势,交流活动的开展需要凭借直观的事物和环境。真实的、具体的情境可以激发幼儿交流的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常常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幼儿在真实而具体的情境中讨论与交流,凭借幼儿所熟悉的具体的事物来唤醒幼儿表达、交流的欲望,诸如在在观察事物、动手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幼儿用心发现、自由交流,丰富幼儿参与交流的感受,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

二、寻找幼儿感兴趣的事物,组织幼儿开展讨论与交流

兴趣是幼儿学习和探索新事物的最重要、最持久的动力,也是幼儿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先决条件。因此,科学活动课的内容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贴近幼儿生活,新鲜而有趣。教师应及时捕捉幼儿日常生活中讨论与交流的“兴趣点”,为开展科学活动寻找课题和依据。

譬如,笔者发现幼儿课间对他们自己吹出的五颜六色的肥皂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笔者趁机去引导学生走近多彩的肥皂,了解肥皂的相关常识。为此笔者作了如下的准备工作:1.为每组幼儿准备形状、颜色、气味不同的洗衣皂、香皂、药皂、婴儿皂等等;2.吹肥皂泡瓶若干,盛水脸盆几只。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多种多样的肥皂。“桌上有许多肥皂,你们可以用眼睛看一看、用你的小手摸一摸、用鼻子闻一闻。看完一块后再看另一块。”在笔者的组织下,幼儿对肥皂进行了有序的细致的观察。然后,笔者引导幼儿进行交流,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自己的同伴。幼儿饶有兴趣地向同伴述说着自己的发现:肥皂的形状有圆的、方的、椭圆的等,肥皂的颜色有红的、绿的、黄的、白的等,肥皂的气味是不同的,有的很香,有的还有药味。接下来,笔者引导幼儿去探索肥皂的用途:“现在你们用肥皂洗洗自己的小手。然后看看自己的手和盆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幼儿洗完手后,笔者问道:“小朋友,你们发现盆里的水和自己的小手有什么变化?”幼儿纷纷回答:“手变得干净了,盆里的水脏了。”“哦,原来肥皂能帮助你把手上的脏东西洗掉。它真是各咱们的好朋友哇!那么,肥皂还有别的用处吗?”幼儿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争先恐后地回答:“妈妈用肥皂给我洗衣服。”“爸爸用肥皂给我洗澡,能把身上的灰洗衣掉。”“药皂还能消毒。”……最后,笔者组织幼儿玩吹泡泡游戏:“想一想,我们可以用肥皂来做什么游戏呀?”“吹泡泡!”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现在我们请几位小朋友来吹泡泡,大家看谁吹得大,吹得多!”孩子们在欢乐愉快的游戏中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体验。

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达成了如下的教学目标:一是使幼儿观察了肥皂的各种不同的外形、颜色,教会幼儿学习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多样的肥皂;二是引导幼儿了解了肥皂去污的用途;三是通过吹泡泡活动,增添幼儿生活的乐趣。

三、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张扬幼儿的个性

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每个幼儿都有表达的欲望,教师要调动幼儿参与讨论与交流的积极性,注意倾听,适时点拨。不要脱离幼儿的直接经验去传授知识或直接告诉幼儿有关结论。要善于用点头、微笑或富有情感的语言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踊跃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譬如,笔者发现初夏时节大班幼儿对蜗牛挺感兴趣,经常自发地去寻找缓缓爬行的蜗牛,放在桌子上观察,十分入迷。利用这个机会让幼儿来了解蜗牛可谓是“天赐良机”,于是笔者让孩子们把捉到的蜗牛拿出来,用放大镜观察,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蜗牛生活在哪里?二是蜗牛有没有嘴巴?孩子们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然后讨论、交流。幼儿表达的积极性非常高,一个个抢着发言,尤其对于蜗牛有没有嘴巴这个问题争论得较为激烈。笔者相机引导、启发他们思考:“怎样才能知道蜗牛有没有嘴巴呢?”孩子们安静了一会儿,有幼儿说:“我们把它养起来,弄点东西给它吃,它吃了就说明蜗牛有嘴巴,没吃就没嘴巴。”这个推测的过程,充分反映了该幼儿的思维判断能力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孩子们在讨论与交流活动中,张扬了自己的个性,发展了自己的思维。

事实证明,在科学活动中经常有意识地为幼儿提供讨论与交流的机会,既能帮助幼儿积累了科学知识和经验,促进幼儿认知水平的提高,又能让幼儿感受到讨论与交流的乐趣,获得成功感与满足感,进而激发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

【参考文献】

篇4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已经成为了当今素质教育的主题。同时,选择何种教学方法,也成为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活动讨论法是一种被赋予了新含义的教学方法,将其应用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就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活动讨论法的应用方法进行分析,着重研究活动讨论法的应用具体措施与意义。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活动讨论法;应用方法

随着我国社会的逐渐发展和时代的不断变化,教育教学方法也处理不断变革发展的时期。而初中思想品的教学课程,也需要在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上发挥其应有效用。同时,由于当今时代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因而对思想品德教学方法的改革情况也提出相应要求。活动讨论法即在教学模式变化与课程改革要求中应运而生。活动讨论法不仅充分保护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与自主性,还可有效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教学效率。

1.在初中思想品德磕碜教学中活动讨论法的特征与优点

1.1活动讨论法的概念与特征

活动讨论法,指的是在教师带领与引导之下,学生围绕某一社会现象或者具体问题作为主题进行讨论、并在最终解决所讨论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学生在讨论时,可以班级或者小组为一个单位进行,学生之间通过互相启发、共同讨论而了解问题,最后共同解决问题。活动讨论法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到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得到知识,增加对于新事物的理解,还能从中得到深刻印象。

1.2活动讨论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应用的优点

首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应用活动讨论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思维意识。由于活动讨论法所采取的是平等交流方式,因而能帮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其主体意识和自主性。同时,活动讨论法可促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独立的理解、思考与解决,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知识及事物现象的自主探索能力。此外,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上应用活动讨论法,可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调动其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获得良好教学效果。其次,活动讨论法与初中学生教学模式和学习特点相符合。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理论性强,且抽象概念比较多。而初中学生的思维活跃,且正处于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阶段,对于新事物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然而,传统课程教学方法,容易使师生陷入枯燥、乏味而单一的抽象概念解释教学模式中,从而扼杀初中学生学习兴趣。而相比之下,活动讨论法风格活泼、形式多样,更为尊重学生思维方式,充分调动起学习的主动性。

2.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活动讨论法具体应用方法

2.1思想品德教师应在活动讨论法教学中发挥其主导作用

虽然在活动讨论法教学模式中学生占据主体地位,但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主导作用。活动讨论法教学模式具有灵活多变的教学风格,但不能根据学生思维方向而任其发展。教师对于学生思维方向应给予启发,依据具体讨论的内容,由浅而深的提出相应问题,引导学生围绕课堂主题进行讨论。同时,教学还需促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并注意开阔学生的知识领域,收集新思想,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全面把握程度。

2.2教师与学生需在活动讨论课堂上做好相应准备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应用活动讨论法这一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与教师各自做好课前准备,以充实其教学内容,避免其讨论偏离了课程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在上课前,要告知学生活动讨论课堂的主题,同时为学生布置相应任务,使得学生有足够时间做课前准备。选择讨论主题,是组织活动讨论课的关键。教师在制定讨论题目时,要注意将学生现实体验感受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偏离了教材内容,会失去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意义,偏离学生实际,会使得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无话可说,两者均无法获得预期教学成效。因此教师在制定讨论主题时,要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主题内容,比如苏人版七年级的《思想品德》上册第三课,其课程主题为“知耻近乎勇”,教师需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白何为自尊、何为知耻,了解自尊、虚荣之间的不同,并能够采用正确方法对待羞耻感,因“记耻”而奋发向上,从而发挥其“知耻”的积极作用。教师在设置讨论主题时,可联系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实际,比如将主题制定为“知耻之心在避免考试作弊中的作用”,学生能够通过对考试作弊现象负面意义的讨论,了解考试作弊是一种羞耻行为,其反应了作弊者不良道德品质和虚荣心。因此学生在考试时需避免这类行为,培养正确的自尊心态。学生在对这一主题讨论时,不仅能明白何为知耻之心,还有助于其在心中建立是非、善恶标准,增强学生的个人自律。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思想品的教学中应用活动讨论法教学方式,不仅能尊重学生的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息交流,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还能使得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与知识概念的基础上,培养自身收集信息、独立思考、推理分析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活动讨论法还能增加学生之间合作机会,使得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身看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活动讨论法有助于实现当今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标,满足当今及未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应强加其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刘文娟 单位:江苏省如东县岔河中学

[参考文献]

[1]孙红艳.增强思想品德课情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篇5

关键词:小组讨论;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1-0179-01

由于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时代对学生的合作意识与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合作学习得到教育界的大力倡导与推行。如实施得法,确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若组织不力,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对小组讨论法定位不准。随着课改的推进使合作学习的观念已深入基础教育中相当部分教师的心中,大家都在教学中力争体现这种教学方法。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他们在教学中体现出的合作学习就是小组讨论。因为在课堂上,合作学了小组讨论外几乎没有其他形式。许多教学研究资料上也同样这样认为:只要使用了小组讨论法,便就是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法。其实小组讨论法与合作学习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被认为是与小组教学同质的,它是指“把一个班级暂分为若干小组,由教师规定共同的学习任务并由学生分组学习的班级教学组织形式”。显然小组合作学习凸显的是对生际交往的重视,它重视的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对话与沟通。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发生在课内,也可以发生在课外,而小组讨论法主要发生在课内。若将小组合作学习与小组讨论等同,一方面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功效,另一方面会过分夸大小组讨论法的作用。

(二)小组讨论法在使用中缺乏实效性。小组讨论法之所以备受关注,主要是因为对学生的发展有特殊的作用。而在现实教学中,常常是课堂呈现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而学生的收效甚微。

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这说明,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教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排的同学唰地回头,教室里都是嗡嗡的声音,各个小组里,人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发言的学生一张嘴就是:“我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此种情况是目前基础教育教学中小组讨论法使用现状的生动写照,虽然形式上很热闹,而实质上却没有效果。结果是为了使用小组讨论法而使用小组讨论法。

(三)小组讨论法在实践中被泛化。小组讨论固然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但它也有自己的使用范围和界限。在现实的教学中只要上课,差不多就有小组讨论法,至少每次公开课是如此。当然其中不乏使用的好的情况,但它却给人一种印象:小组讨论可以适用于一切课程一切班级。实际上并非如此,小组讨论法的泛化现象正如前文所述,乃因为对其定位不准所致。

二、小组讨论法的应对策略

(一)正确认识小组讨论法的利与弊。小组讨论法相比于班级授课制有自己的优点,但也有自己的不足。要正确运用小组讨论教学法,必须对它的利弊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小组讨论法的主要优点有: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组织领导能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促使学生民主参与、合作精神的形成;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利于中后等生的进步。

小组讨论法的主要不足是:教学控制较难,各组的进度与目标很难一致;学习效率较低,各组内成员之间要交换观点与意见,费时较多。

(二)抓住时机,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正由于小组讨论利弊兼有,要发挥小组讨论的效用,必须在适当的条件下使用。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时,教师要充分掌握合作时机,适时合作,既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又要加强指导。指导学生选择有价值的、自己关心的、有兴趣的、不懂的问题,特别是有关积累、理解、运用语言方面的问题;教师要善于示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当遇到问题含有多解性时,应发动学生展开争论,训练多向思维,使学生的悟性、灵性得到解放。

(三)正确掌握小组讨论法的操作技术

1.分组方法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如何分组关键在教师。45人左右的班级分组应以5至6人为宜,并根据学生个性、水平、能力、兴趣爱好、性别等合理搭配,每小组男女比例近3:2,学习成绩高、中、低的比例为准2:3或1:3:1。这样条件均衡,优势互补,利于组内合作和组际竞争。组内要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学风,使每个同学都敢说、敢想,能虚心听取别人意见,能帮助学困生释疑解惑,实现问题共解,过程共同经历,结果共同分享的合作目标。

2.训练合作技能,教会学生探索

小组合作学习要有章可循,学生从听老师讲到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要有一个训练的过程。训练时可布置一些有难度的谜语、思考题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怎样合作,从中学会倾听,补充或否定;有分歧时,大家分析比较,归纳形成共识;小组之间的合作方式、方法,师生之间的合作要领、讨论目标也要训练。教师要明确告诉学生讨论时应选的问题,教师要深入各小组,做到心中有数,并能指点个别;各小组所选问题要精当,要着重商讨有广度、难度的问题,老师要点拨、组织小组筛选问题,深入探索,高质量地进行合作学习。

3.合理评价,鼓励到位

篇6

一、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

传统课程中的讨论大多是流于形式或是讲授法的点缀,在被讲授法占去大部分时间的课堂上,讨论很难占有一席之地,即便是有,也是学生既无提前准备,教师又对讨论结果报以无所谓态度的讨论。而新课程中的讨论法教学则是一种完全开放式的讨论,它是不存在标准答案的,有时甚至连最佳方案都没有,而且讨论的时间较长,一般是用一堂课的时间或是设置连堂讨论,所以学生就可以尽情发挥。在这种讨论的氛围下,由于学生在课前已经做了大量的准备,所以,在进入讨论之后,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把自己所查到的东西以及想法都表达出来。所以,每个学生都会从他人的发言中获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学到新的知识。

二、促进学生了解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为搜集到有力的证据,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如观察、调查、实验以及资料查阅等。例如,在对化学金属的学习中就可以调查当地金属矿物的开采和金属的利用情况,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到炼铁厂去参观,以体验收集资料的过程。对所收集的资料还要进行整理加工,学生也就可以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科学方法。

三、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讨论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则能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讨论前的准备阶段可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从收集资料到整理资料,整个过程都离不开思考。比如,化学中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所收集的资料是否可靠。那么,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结果的鉴定都需要学生不断思考。另外,学生在收集资料时需要严格遵循讨论的题目,需要确保资料来源的可靠性,进行实验时需要严格遵循实验步骤,尊重实验结果,整理资料时需要遵循科学方法。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篇7

【论文关键词】讨论法 讨论主题 时间节奏 主体参与 点拔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交流与合作,使学生探究有关思维活动和行为表现,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获得全面发展的能力和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讨论法不失为适应新课改要求、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讨论法以问题为中心,以课堂讨论交流为主要形式。让学生通过积极探讨,互相启发,共同寻找最佳答案,领会知识本身的意义,提高学生科学地观察分析问题、全面辩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因而讨论法是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经常运用的教学方式。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当如何恰当有效地运用讨论法呢?

首先,课堂讨论法实施之前,教师要预先设计好讨论的主题。讨论主题要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启发性。要根据本地本校实际情况、学生的实际认知程度和能力水平来设计问题,要基于课本,又不拘泥于课本;符合实际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所讨论的问题在深度上要适度,要具备一定难度。简单鲜明、一目了然的问题就不需再去讨论了;而难度太大的问题,学生又回答不出来,讨论陷入冷场和僵局,课堂活动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所讨论问题设计在广度上不能太宽泛空洞,题目太大会让学生无从谈起,无法谈清、谈透问题,可能会启而不发,变成空喊理论;如果讨论主题范围过窄,会影响讨论的深度与广度,制约学生的思维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主动性,会影响讨论的深度与广度。如:在讲授《财政的作用》一课时,关于财政在促进教育和民生方面的作用,我设计的讨论题是:结合学校新建教学楼和自己家近几年生活水平的变化说说财政的作用。这样讨论题切合了学生实际,角度不大,但可谈的话题很多,有利于展开讨论。

同时还要注意课堂讨论的时间和节奏。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适时有效地把握和控制讨论的时间和节奏。讨论活动时间不能过长,不能整节课都在让学生讨论,而没有了总结归纳深化主题的时间,没有了教师点评、点拨、引导、启发的时间;也不能把讨论的时间安排的过于仓促,讨论还没有展开或深入就匆匆让学生说两句来结束讨论,装样子走过场,实际上还是教师在注入和灌输,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和发挥。讨论活动时间既要服从于整节课的课时进度安排,又要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的知识能力实际灵活机动,这就需要教师有掌控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讨论活动开展起来时,就要有启有发,既不能启而不发,也不能启而滥发,甚至启而乱发。当学生思路狭窄,思考问题较为片面时,教师要适时予以点拨指导,指点方向,拓展思路,拓宽话题,引导学生言所欲言,畅所欲言;当学生探讨的过程中,把话题扯远了,偏离原来主题时,教师要及时予以阻止,并重新将话题引向讨论主题,或者结束讨论,将各方面观点总结归纳。而决不能听之任之,撒手不管,让学生随意乱谈胡侃,否则就失去了讨论的意义了。我一般一节课安排的讨论有两或三个,每次时间在5分钟左右。在《劳动与就业》一课中我安排了两次讨论:①劳动者应该在哪些方面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增加就业机会?②国家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增加就业?对于具体工作情况不要求学生讨论。

另外,讨论的主体是学生,因而要尽可能体现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在讨论式教学活动中必须坚持“三个面向”原则,坚持“为了一切学生”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认识程度和能力水平分小组、分层次、分观点、分角色、分阶段讨论。其中最常使用的是分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根据座位纵向或横排分成若干个小组,还可以就近前后左右随意组成小组讨论,也可以根据不同观点立场分成正反双方两组讨论。让学生主动而创造性地介入到讨论活动的各个环节,参与到讨论的各个方面,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促使学生之间通过观点的碰撞、汇聚、交流,提高学生合作探究、共同研讨的能力,使学生在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往,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答案、领悟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在学习《影响价格的因素》一课时,我让学生从国家、企业、个人三方面分成三个小组进行讨论,通过分角色讨论,不仅使讨论更深入和充分,而且节约了课堂时间,更有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与探讨,充分体现了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其中的教学活动的要求。

篇8

讨论教学是让学生成为教学参与的主体,自发的针对某些经济法的基础理论进行认知讨论,大家在互相探讨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会提高学生理解知识的效率。

二、高校经管专业经济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讲授法存在的问题

针对当前高校经管类经济法的教学现状,教师讲授主要有以下不足:1.教学知识抽象,学生难以理解。现在高校经济法的编者,为了体现本身学识渊博,将教材编写的晦涩难懂来提高教材的质量高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是云里雾里。讲授法应该多结合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手段,利用图像影音的方式,将知识以视觉冲击的方式呈现,会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教学效率。2.讲授法无法调动课堂积极性。现在的好多老师,只是一味的在讲台传授自己的知识,不管下面的学生是否理解,是否听课,也不与学生互动来了解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以方便随时更改教学计划。

(二)案例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案例分析在高校经济法教学中十分受到学生欢迎,但是现阶段的案例分析教学尚且存在一些不足:1.理论深度不够。案例分析是结合实际的案例,在分析实际的过程中学习和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因为课时的限制,在案例分析教学中,对案例的讲述就占据很大一部分时间,这样就压缩了理论知识的传授时间。2.教学模式不系统。案例分析是将实际的经济法相关案件与法律知识进行融合。3.缺少恰当合适的案例。因为经济法的知识十分多,所以需要大量的对应案例的支持。

(三)讨论法存在问题

讨论法是学生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参与整个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讨论法的参与学生必须有扎实的法学基础,但是经管类学生对于法学的一些基础理论了解不够。2.讨论法不容易与多媒体手段相结合,因为讨论法的过程与结果可能都不是唯一的,无法形成系统的课件,只能根据教师自身的理论知识和个人能力来引导判断学生们的讨论观点。实时的参与学生们讨论,给予点评。3.因为经管类学生法学基础薄弱的原因,讨论法进行的深度可能会不够,课堂效果不以确定。

三、如何改革完善高校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模式

篇9

[关键词]病例讨论法;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质量

临床医学专业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较强的学科。过去,在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中,多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方式固然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理论知识,但由于学生是被动地接受,因此无法较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从而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近年来,病例讨论法在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病例讨论法注重对学科的特异性概念进行阐述,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思维能力等[1]。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探讨病例讨论法在提升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质量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达州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的76名学生和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的76名学生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的76名学生设为比照组,将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的76名学生设为试验组。在比照组中,有男49名,女27名;其年龄为22~25岁,平均年龄为(24.3±11.2)岁。在试验组中,有男50名,女26名;其年龄为22~26岁,平均年龄为(23.9±12.1)岁。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比照组学生采用常规教学法进行教学,方法是: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采用传统教材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进行课堂授课,学生以听课为主。对试验组学生采用病例讨论法进行教学,具体的方法是:1)设疑。在对学生进行授课前,教师应首先选取较为典型的病例资料,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应有学生10~12名),让他们对病历资料进行讨论。之后让学生总结讨论的结果,并拟写发言提纲,提纲的基本内容应涉及病理诊断、诊断的依据、症状和体征等相关内容。2)讨论。教师要对课堂讨论进行精心的设计,使学生充分明确讨论的目的和意义。教师要对病历资料中的疑点和难点进行介绍,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进行分组讨论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充分展示其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热烈的讨论,以了解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积累程度。3)陈述和点评。教师要注意调动课堂的氛围,并对讨论的进程予以控制。在分组讨论结束后,教师要让每组选出一位代表陈述该组的讨论结果。在学生陈述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知倾听,不要打断或驳斥学生。在学生陈述结束后,教师要逐一对每组学生代表的发言进行点评。对正确的观点或结论进行表扬和肯定,对于错误的观点或结论应指出其错在哪里,然后鼓励学生再次进行讨论和发言。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的优良率。将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分为优、良、可、差四个等级。优:考试成绩>90分。良:考试成绩为80~90分。可:考试成绩为60~79分。差:考试成绩低于60分。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调查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此调查问卷将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用SPSS18.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x±)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优良率的比较

试验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的优良率为94.74%,比照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的优良率为81.58%。试验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的优良率高于比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学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度的比较

试验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总满意率为96.05%,比照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总满意率为80.26%。试验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总满意率高于比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病例讨论法可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另外,此教学方法通过组织学生对具体的病例资料进行讨论,可对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2]。在进行病例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而可最大程度地展示其才华和能力[3]。有学者曾用病例讨论法对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结果发现,90%以上的学生都对病例讨论法印象深刻,并指出其已挣脱了死记硬背的牢笼。在本次研究中,笔者采用病例讨论法对76名学生进行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与蒋赞利等[4]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综上所述,将病例讨论法应用到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中,能有效地提升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洪常青.病例讨论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5):56-57

[2]孙瑞红,李芳.案例教学法在神经病学教学中应用的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2):370-372.

[3]高志伟,倪耀辉.病例讨论式教学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5):2386-2387.

篇10

一、思想品德课运用讨论法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传统教学论虽认为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但它却否定了学生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将教学活动过于简单化了,这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讨论活动的开展,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课堂活动为中心的主要形式,针对某些问题或课文重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

(2)主动性原则。同以往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相比较,讨论式教学更能激发、调动学生和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有助于养成学生动脑、动手的好习惯。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表自己观点的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师生共同创新,共同发展。

(3)合作性原则。课堂讨论法不仅是在教学形式上对传统教学的更新,同时,也是教学思想上的更新。它是对传统家长式的教学观念的批判,主张并强调教学过程的民主性、平等性。课堂讨论只有实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才能达到畅所欲言,充分交流的目的。

(4)探索性原则。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教会学生探索真理比交给学生真理更重要。课堂讨论法的教学活动应该强调和坚持这种探索精神,这是讨论法的本质特征。应当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答案,应该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和探索过程中自己去获得结论。

(5)互补性原则。讨论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能紧紧把教师和学生连在一起,学生和教师都能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疑问,但同时又都在倾听别人对某一问题的阐述。这样一来教师在倾听学生发言的同时,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法,并用自己的言行把讨论引向,同时也是在对课堂讨论进行协调。教师和学生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形成了师生之间朋友式的平等关系,形成知识的互补。

二、思想品德课运用讨论法的要求

1.营造宽松的讨论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从本质上讲,创造性活动必定是异样的,从而必定是异常的行为。对一个人的表扬赞许乃是促进心理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就不会害怕表现和发展他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他可以在进行发散思维时无须处于防御状态,从而保持心理的自由。”因此,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使每个学生能够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是讨论式教学顺利进行的必然前提。

2.精心设计讨论题

(1)确保讨论的主题具有深刻的意义。课堂讨论的目的,在于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以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拿来讨论。设计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深度,要面向大多数学生;既不能过于简单,又不能太难。

(2)选择那些有争议的话题展开讨论。选择那些有争议的话题展开讨论,可以使整个讨论充满活力。如《自我保护》一课中,教师创设了这么一则教学情境:某校初二学生小丽,经常上网聊天,结识了几位非常谈得来的网友。一天,网友“风流才子”在与小丽聊天时提出两人见一面并一块外出游玩,小丽非常犹豫,一时拿不定主意。由此设问:“小丽该不该与网友见面?”。这个问题在学生讨论中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也引出了不同的答案,学生各自谈了去与不去的理由,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思想品德教学和现实生活距离最近,容易和学生思想认识产生共鸣。教师应充分利用当地德育资源,以活生生的洋溢着乡土气息的材料对学生进行教育,赋予生活中的平凡事件以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灵活运用讨论的方式、方法

课堂讨论的形式一般分为: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等。一般来说,重要、难度大的问题应先进行小组讨论。讨论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有头脑风暴式、座谈式、分享式、批判式、环环紧逼式等,可采用辩论赛、实话实说、案例聚集和热点扫描等。

4.合理调控讨论过程

教师要给学生留有适当进行个别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深入的独立思考,让学生带着自己的观点或思维结果的雏形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去,这样学生才能有话可说,有观点可讲。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当讨论出现争执不下的现象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倾听、学会尊重,意见实在无法统一时,可通过写小文章等方式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对处于“混乱”状态中的讨论,教师要适时介入,可以适时地做简短的阶段性小结。对学生的独到见解或创新思维,要及时给以鼓励和表扬,以激发其继续探讨的兴趣和热情,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5.做好讨论的总结工作

总结工作作为讨论法的最后一道程序,一般有两种方式:教师总结和学生总结。从培养学生的能力角度来讲,从一开始就要注意多让学生总结,这样的过程既是刚才讨论过程的重现,又可以使学生形成明确的认识,达成共识,完成既定的任务。

三、思想品德课运用讨论法应注意的问题

(1)讨论式教学法,应该像市场管理那样,“放而不乱,管而不死”。所谓“放”,就是教师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讲究课堂民主,不搞一言堂,让学生在平和的氛围中学有所得。所谓“管”,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讨论不能放任自流,要进行有效指导和调控。

(2)为了使课堂讨论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应事先建立一些基本的课堂讨论的规则,并引导学生自觉遵守,以使每次讨论都能秩序井然、快速高效。

(3)在讨论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并不是说教师就不起作用,听之任之。相反,教师在整个讨论的过程中要起到一个“暗线引领”的作用,合理调控讨论过程。讨论开始前、讨论过程中、讨论结束后,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精心准备,精心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