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的天文学范文
时间:2024-03-25 17:58: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古希腊的天文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克罗狄斯托勒密,古希腊地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著有《天文学大成》;
尼古拉哥白尼,波兰,现代天文学创始人,日心说的创立者,著有《天体运行论》;
第谷布拉赫,丹麦天文学家,是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伽利略,意大利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
艾萨克牛顿,英国。是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同时他也是一个神学爱好者,晚年曾着力研究神学;
埃德蒙哈雷,英国天文学家和数学家;
查尔斯梅西耶,法国天文学家;
篇2
书本先是介绍了不少天文知识,这些基本常识对观测星空的爱好者们来说是非常有用,但是很多知识不见得非常浅显易懂,在介绍方面,说明的成分大于教学的成分,这可能让很多如我一般没有天文学基础的初学者感到很不适应。但是不要紧,我认为书的精彩在于对希腊星空神话的系统描述,这也是书本精彩的地方。
书中介绍的主要星座主要包括十二星座(这也是我最关心和比较热衷学习的)和其他一些在古希腊神话中占主要地位的(这方面我认为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星座本身在天空中的地位)如猎户座之类的星座。
例如宝瓶座(也称水瓶座)的故事中说道,按照拉丁诗人Mannilius在公元一世纪时的著作,经典的对水瓶座的描绘认为,他是“一个年轻人,正在倾倒鹰从地上带来的水”。希腊神话中有个少年名字叫Ganymede,作为特洛伊王特索斯之子,Ganymede是最美的青年,他被众神选中而永葆青春,成了手持盛装神酒金杯的侍酒俊童。在后来的版本中,宙斯看中了他,伪装成天鹰座之鹰,把他带到奥林匹斯山中成了他的个人侍童。
宙斯对Ganymede的诱拐在奥林匹斯山造成了后果。年轻持杯者的到来迫使Hebe离开,她是青春女神,天后Hera的女儿。Hera为Hebe遭受的羞辱而愤怒,为了报复宙斯,她爱上了这个少年。这种态度激怒了宙斯,为了使Ganymede得到荣耀,便将他安排在群星当中。
篇3
1 地球半径R的测量
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厄拉多塞内斯(Eratosthenes)首次测出了地球的半径 .他发现:夏至这一天,当太阳直射到赛伊城的水井S时,在另一城(亚历山大城,用A表示)观察到太阳光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7.2°,如图1所示.太阳离两城足够远,可认为太阳光是平行的,由同位角相等知:两城间的弧所对的圆心角SOA也是7.2°.又知:商队旅行时测得S、A间的距离约为5000古希腊里.然后进行如下推算:圆心角360°所对的圆弧长为2πR,所以1°所对的圆弧长为2πR360,那么n°所对的圆弧长l=2πR360n=πR180n,得R=180lπn,代入l=5000古希腊里,n=7.2,算出R=39808古希腊里.现在一般认为1古希腊里约为158.5米,那么他测得地球的半径为39808×158.5米,约为6310千米.
2 月地距离r的测量
测出地球半径,为测量月地距离奠定了基础,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阿利斯塔克(Aristarchus)测定了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首先,他发现太阳底下的圆形物体会形成圆形的阴影,如图2,且离物体越远,阴影越小,直至缩成一个点,测量发现:物体下方本影区的高度为物体直径的108倍.
同样,地球在太阳底下也会形成本影区,如图3中的ODEF所示,且本影区的长度DO也为地球直径de的108,即EO=108d;月球进入这个本影区,便是月食现象.观察月食发现:月球从D点进入本影区开始月食,到F点离开本影区结束月食,DF的长度为月球直径dm的2.5倍,即
DF=2.5dm.
另外,月球运动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时,也会形成本影区,如图3中的ABC所示,地球上的人进入这个本影区,便会观察到日全食现象.但发现日全食通常只能在地球上一块非常小的区域才能看到,这说明:月球的本影区到地球上几乎缩成了一个点.
可认为,三角形DFO与三角形ABC相似,其中DFO的高为DO-r=108dc-r,ABC的高为r-dc2,由三角形相似规律:高的比等于底边长的比,即
108de-rr-de2=DFAB=2.5dmdm
解得r=30.5de,即月地间的距离约为地球直径的30倍,或者说月地间的距离约为地球自身半径的60倍.
3 月球公转周期T的测量
天文学上把月亮的圆缺变化,称为月相变化.远古时代人们已经注意到了月相的变化,并记录了月相更替的周期,为29.53天,也是阴历一个月的时间,但这个时间还不能算作月球公转的周期.
如图4,在位置1,月球被照亮的部分,能够全部被人们观察到,这是所说的“满月”状态,同样在位置3, 也是“满月”状态,从位置1到位置3,便是一个月相更替周期,29.53天.由图4还可看出,从位置1到位置2的时间内,月球已经绕地球公转了一圈,这才是月球公转的周期.
图4中的角α,为月球绕地球一周之后又多转的角度,可以写成ω×29.53-2π,其中ω为月球公转的角速度,可用公转的周期T表示为:ω=2πT,即
α=2πT×29.53-2π
图4中的角β,为29.53天内地球公转的角度,可以写成ω′×29.53,其中ω′为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可用公转的周期365天表示为:
ω′=2π365 ,
即 β=2π365×29.53
显然α=β,可算得:T=27.31天,即月球公转的周期为27.31天.
4 落体加速度g的测量
篇4
2、柏拉图(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其哲学思想对世界影响很大。
3、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
4、托马斯·阿奎那(1226-1274)。意大利神学家、经院哲学家。
5、哥白尼(1473-1543)。波兰思想家、天文学家,日心学说的创始人。
6、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思想家、哲学家。
7、牛顿(1642-1727)。英国物理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数学家。
8、伏尔泰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作家、哲学家。主张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
9、康德(1724-1804)。德国哲学家、思想家。反对封建特权,主张平民应受尊重。
篇5
而当时他正在上海洋山港日食观测点做新浪网直播现场的嘉宾。有感于现场观众和网友对日全食的热情,他提起前几天在“上海科普大讲坛”跟听众互动时被问及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小学里不设天文课?”就此,他回答说:如果在十几年“漫长的”中小学时代,能够有那么一个学期,每周有一小时天文选修课,那对于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增进对当代科学主要方面的完整了解,必将大有裨益。目前,对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所言极微,恰是教育方面的一种缺失。他深信,如果真有这样的课程,自己一定能够以最精炼又最有趣的方式来讲授。
哦,浩翰辽远的星空,神秘莫测的宇宙,自古以来就让人类世世代代为之神往。饱含诗意的作家把星空当做眼睛的食粮,富有人文情怀的科学家则把天文学视为广阔空间的和谐科学。事实上,自罗马帝国衰落以来,天文学可谓是所有古代学科中唯一完整流传下来的分支。
著名人文学者金克木生前有言:看天象,知宇宙,有助于开拓心胸,这对于观察历史和人生直到读文学作品、想哲学问题都有帮助。心中无宇宙,谈人生很难出个人经历的圈子。他还说,怎么看宇宙和怎么看人生也是互相关联的,有一点宇宙知识和没有是不一样的。“古时读书人讲究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我看今天也应当是这样。不必多,但不可无。”
日月经天,星辰隐现,四季交替,所有的天文现象既错综复杂,又精巧微妙。在德国著名学者沃尔夫冈・莎德瓦尔德看来,有两种观天的眼光。一种是天真的眼光:古人从天空的美和稳定的秩序中体味到的幸福的安全感;另一种是具有认知力的眼光:接受了现代宇宙学的今人,会生发出某种被掷入无限性的可怕虚无的感受――而无限性同时又意味着转瞬即逝。我们可以交替使用这两种眼光,真是件奇特的事,也是我们的幸运。
古希腊人甚至说,人类直立的姿势之所以是人独有的特征,乃是因为人与四足动物不同,不是向下盯着大地,而是能够举目自由凝视天空。
篇6
1088年,在意大利工商业发达的城市博洛尼亚出现了第一所世俗的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它是在法律、文学、医学三个专科学校合并的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性大学,由学生组成委员会管理学校,他们聘用教师、支付薪水,而且可以解雇教学效果不好的教师。1160年,法国在巴黎圣母院教会学校的基础上创办了巴黎大学,教师取得了录用教学人员的权利,学校在教会的管理下进行教学,主要研究、讲授神学和文学。1167年,一些在巴黎大学学习的教师回到英国牛津,创建了牛津大学。
42年之后,一批与学校当局意见不一的师生离开牛津大学,在1209年创建了剑桥大学。与博洛尼亚大学不同,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管理权掌握在教师手中。到中世纪末期,欧洲已经建立了20多所大学,其中2/3分布在法国和意大利。
当时欧洲大学的主要专业有文学、法律、医学和神学四种科目,学生用3~4年时间学习,通过考试获得学士学位;再用几年时间读完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课程者,可以获得硕士学位。欧洲大学的科目逐渐超越神学范围,大学逐渐成为多种学科的高等学术中心。
然而,当时欧洲大学的学术活动水平还不高,尤其是关于自然的知识常常和迷信混在一起。公元1348年,欧洲流行鼠疫,巴黎大学关于鼠疫的论文认为“土星、木星和火星在1335年3月20日会合,是发生鼠疫的主要原因”,论文建议用吃酸菜、使用香料和佩戴宝石护身符等办法预防鼠疫。
中世纪大学的出现,是欧洲走出黑暗愚昧的重要一步。大学为学者们提供了研究与思索的场所,成为会聚人才智慧的中心,后来许多重要的新思想和新技术都在这里诞生。
与此同时,欧洲热衷技术创新的人越来越多,为了促使有用的新技术不至于封闭在狭小的作坊里,能够产生更大的效益,公元1421年意大利创立了专利制度。这种制度使发明者愿意在获得报偿的前提下公开自己的技术秘密,促进发明的推广应用。专利制度保护发明人的知识产权,激励更多的人从事发明创造活动,今天它已经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共同遵守的规则。
来自外部世界的知识,使基督教会内部发生了微妙变化。神职人员打算借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说理方式,让人们笃信基督教义,他们利用亚里士多德关于宇宙的理论与公元2世纪希腊化时期著名天文学家托勒密阐述的宇宙模型,诠释《圣经》。许多修道院出于这样的动机,开始研读古希腊学者的著作典籍。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集大成者,不同于前辈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他对自然现象有浓厚的兴趣,主张依据感觉经验,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探寻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对各种各样的自然事物作出解释。他曾根据月全食出现与消失阶段月球上呈现的弧形阴影,推断地球并非他人所说“像一个盘子浮在水中”,而是三维空间的一个球体。但是他认为这个球体是宇宙的中心,它本身绝不运动。一切物体包括太阳、月亮、星星都周而复始地绕它旋转。他不但讲学,还非常喜欢写书,他的书涉及大自然和人类活动的许多方面。
亚里士多德的这种理论与人们的感觉经验十分相符,后来天文学家托勒密用当时的天文观测结果进一步补充了这种解释,给这种臆想的宇宙模型穿上了厚实的天文学“外衣”。
当这两位学者的观点进入基督教会视野后,便迅速被接纳为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历史上,科学问题第一次变成了宗教问题。早在古希腊时代,人们可以自由地对宇宙作出多种解释,可以不同意甚至批评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观点,而当教会开始垄断宇宙解释权的时候,任何异议都有可能获罪。
然而,浩瀚的古希腊典籍进入欧洲,亦使得教会内部萌生了一种新的思想动机,一些神职人员不再满足于背诵枯燥神秘的教条,开始寻求神学与世俗知识的融合,希望教会能够更有效地控制世俗事务。这种探索在公元13世纪达到,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学者,其中包括经院哲学的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和实验科学最早的倡导者罗吉尔・培根(1210-1294)。
托马斯・阿奎那是一位修士,出生在意大利,在巴黎和罗马教过书。他认为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是人类理性推导出来的真理。他按照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建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种哲学在欧洲根深蒂固,他的学说亦构建了欧洲产生近代科学必需的学术氛围。
罗吉尔・培根出生在英国,也是一位修士,在牛津大学接受过良好教育。作为哲学家,他高于同时代学者之处在于,笃信只有实验方法才能给科学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人类探索自然理念的一次革命性转变,亦是人类在思想史上第一次走出令人目眩的亚里士多德光环。罗吉尔・培根说,有一种科学比其他科学都完善,要证明其他科学就需要它,那便是实验科学。实验科学胜过各种依靠论证的科学,因为无论推理如何有力,都不可能提供确定性,除非有实验证明它们的结论。罗吉尔・培根还对人性有过深刻分析,他说,人犯错误的原因有四,即对权威的过度崇拜、习惯、偏见和对知识的自负。
无论是托马斯・阿奎那还是罗吉尔・培根,他们在自然科学探索方面很少从事具体工作。然而,他们却把束缚人类思想的牢笼撕开一道大大的裂口,从这里人们已经可以望见若隐若现的真理之光。
中世纪后期,欧洲本土的技术发明取得了重大进展,它们对人类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1200年,英国人发明了玻璃磨制的放大镜,通过它看物体,会获得比实际尺寸更大的视觉效果,这是人类第一次借助外部器具提高视觉能力。这项发明使欧洲许多以生产玻璃器皿著称的城市,迅速建立起生产老花镜的作坊,老人们不再受老花眼困扰,能够用凸透镜矫正视力,继续看书写字做学问。
1520年,欧洲的工匠发明了凹透镜,并做成校正近视的眼镜,从此,近视不再成为制约人类活动的痼疾。
透镜的发明,使学者能够超越视觉生理局限窥测大自然的奥秘,获取目力所不能及的信息,使科学探索之路变得平坦而广阔。
1300年,欧洲人发明了具有擒纵机构的机械钟,使不均匀的自然驱动力(重锤或弹簧)不致影响时钟的走时精度,机械钟向实用化迈出重要一步。1350年,德国钟表匠发明了可以报时的闹钟,当时修道院用它按时叫醒僧侣起床做祷告,这是人类第一次使用自己的发明代替公鸡打鸣报时。后来大型座钟出现在欧洲的许多教堂钟楼上,使人们能按照统一的时间行事,钟表开始影响人们的社会行为。
欧洲钟表制造技术的进步,为人们提供了可以精确量度时间的标尺。后来,科学家基于时间的精确测量,在物理学和天文学领域发现了许多重要的自然规律。借助钟表提供的时间尺度,人们能够协调有序地工作,能够顺利进行许多复杂困难的工程技术活动。
与此同时,艺术在欧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新气象首先突出地表现在绘画上。绘画的主题逐渐超越单调的宗教题材,开始关注并表现普通人的真实情感和世俗的生活。艺术家先后创造了透视画法和油画,并且开始观察研究真实的人体结构。
作为比文字更为古老的表达信息方式,用绘画描绘世界、记录人类活动,已有数万年历史。直到公元13世纪以前,画面不分远景和近景,因而很难在平面上产生立体的空间效果,缺乏真实的艺术感染力。公元1290年,意大利画家乔托借鉴古希腊和阿拉伯人关于几何学和光学的研究成果,创造了透视画法,把视觉产生的空间印象真实地移植到画面上,这就是近大远小的画法。画面上,近处一条宽阔的河流波涛翻滚,在远处则可能表现为消失在天际的细线;远处的山,亦可能画得比近处的人更小。这种画法找到了在二维平面上表达三维空间信息的诀窍。从乔托开始到摄影技术产生之前的500年间,这是在平面上表现空间立体景象最合理的方法。
大约在公元1400年时,一批欧洲画家创造了油画。他们用亚麻子油调制颜料,在画布上作画,不再把水作为调色溶剂。不同的颜料在油中调和,可以在画布上产生更加丰富的色彩效果,使光线和色彩逐渐取代线条成为绘画要素,从而使画面蕴涵的信息量迅速增加。
为使画面人物更加传神,一些画家不顾宗教禁忌,开始偷偷解剖并研究尸体,以弄清楚皮肤下面的肌肉和骨骼怎样使人保持平衡,怎样使人产生无比丰富的体态和表情,以便绘出的人物形象更加准确,更加富于生命感。
构图空间关系的变化、颜料的更新,以及画家对人体解剖的深入研究,一扫中世纪呆板僵化的绘画风格,极大地增强了绘画的艺术感染力,丰富了绘画的艺术语言,更加人性化、更加贴近自然的佳作数不胜数。直到今天,人们在凝视它们的时候,还会浮想联翩。
在这里,要提及一位杰出的人物,即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他是作为一名艺术家被世人所知的。巴黎卢浮宫艺术博物馆有一间观众最多也最安静的展厅,里面悬挂着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蒙娜丽莎》是达・芬奇当年移居法国时,随身从意大利带来的。世界各地来卢浮宫的人差不多都要在这里驻足,欣赏“神秘的微笑”,跨过历史长河与大师心灵交流,任何语言都是多余的。
其实,达・芬奇还应该被称作科学家、哲学家和发明家,他对科学、哲学和发明的贡献远远多于艺术。
早年,达・芬奇是为“实用”而接近和开始研究科学的。他曾解剖过30多具尸体,透彻地了解了人体各种器官的位置结构,并分析研究它们的生理功能;他曾形象地用地球上水的循环比喻血液在人体中的运动,这比英国医生哈维发现人体血液循环早100多年;为设计工程机械和武器,他重新研究杠杆原理,发现了传动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定律;他对流体的运动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了不同比重流体平衡的规律,还发现了射流效应;他认为声音是在空气中传播的波,关于波的理论也可以应用于光,光的反射和声音的反射相似;他还对化石作出了最早的科学解释,认为它们是远古生物的遗骸;由于在高山上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他推断地球的表面一直在运动变化。
达・芬奇因其在科学方面的发现而兴奋不已,他满怀深情地为同时代人和未来的人们设计了不可胜数的新机器。1490年,他设计了利用人体动能的扑翼飞机,成为欧洲第一个应用机械学原理设计出飞行器的人。同年,他设计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弩炮,弩炮长23米,弩弓宽24米。通过巧妙复杂的工程设计计算,这架弩炮可以把一个普通人的力量放大数千倍,产生巨大的爆发力,抛出沉重的炮弹。达・芬奇认为,使用火药的大炮,其射击时发出的震响会暴露目标,而他的弩炮则不会。
1499年,当意大利和西班牙发生战争时,达・芬奇为意大利设计了最早的坦克。这种坦克有封闭的坚实外壳,有两对可以自由驱动并灵活转向的车轮,可通过鼓形齿轮和曲轴操纵。1500年,达・芬奇设计了手动起重机,相向而立的两个人各自扳动齿条上的连杆,预计可以缓缓提起重达数吨的物体。1503年,为挖掘意大利阿尔诺运河,达・芬奇设计了可以在宽18米、深6米的工作面同时上下双层推进的挖掘机。他还提出了最早的自行车设计方案。由于欧洲当时还没有能够制造链条的金属材料,实用的自行车直到400年后才出现。
达・芬奇留下的各种发明构想和工程设计图有1000多页,有趣的是,图纸上所有的说明文字都是反向写出的,需将文稿面对镜子,从镜中阅读。人们猜想,达・芬奇或许是左撇子,或许不愿意像普通人那样从左到右写字;也有人猜测,他可能故意不让人们看懂,这些草稿只用来记录他自己的思想轨迹。
达・芬奇是一位超越时代的发明家,他的很多充满人文情怀的发明方案在原理上都是正确的,可是实现它们需要强大的动力和耐用的材料,而当时欧洲蒸汽机尚未出现,冶金技术水平低下,无法为他提供足以推动巨型机器的力量和高强度的零件。数百年之后,这些构想中的许多方案都变成了现实。
篇7
除了伟大的牛顿和伟大的爱因斯坦,再没有一个人象他那样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过这样大的贡献。即使牛顿和爱因斯坦也都曾从他身上汲取过智慧和灵感。他是“理论天才与实验天才合于一人的理想化身”,他就是我最钦佩的科学家阿基米德。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一讲阿基米德的故事。
阿基米德,诞生于希腊叙拉古附近的一个小村庄。他出生于贵族,家庭十分富有。阿基米德的父亲是天文学家兼数学家,学识渊博,为人谦逊。阿基米德受家庭的影响,从小就对数学、天文学特别是古希腊的几何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阿基米德自小就聪明过人,再加上勤奋好学,他从小就从同龄人中脱颖而出。
有一次,赫农王让金匠替他做了一顶纯金的王冠,做好后,国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掺了银子,但这顶金冠确与当初交给金匠的纯金一样重,到底工匠有没有捣鬼呢?这个问题不仅难倒了国王,也使诸大臣们面面相觑。后来,国王将它交给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败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边坐进澡盆里,一边看到水往外溢,同时感到身体被轻轻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连衣服都顾不得穿就直向王宫奔去原来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后,排出的水量不等于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掺了别的金属。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出液体的重量。后来,该定律就被命名为阿基米德定律。这让我们后人获益匪浅。
篇8
罗马从建国直到凯撒的鼎盛时期一直使用一种根据月亮的变化而制定的历法,把一年分为十个月,其名称为:Martius (一月),火星之月;Aprillis (二月),开启之月,拉丁文aperire意为“开启”,此乃春时,百花竞开;Maius (三月),生长女神玛雅(Maia)之月;Junius (四月),青春之月,拉丁文juvenis 意为“年轻”;Quintilis(五月),拉丁文quinque意为“五”;Sextilis(六月),拉丁文sex意为“六”;September(七月),拉丁文septem意为“七”;October(八月),拉丁文octo意为“八”;November(九月),拉丁文novem意为“九”;December(十月),拉丁文decem意为“十”。此历法不准确,造成很多混乱。
公元前48年,凯撒征服了埃及。他从亚历山大市天文学家索斯根尼(Sosigenes)那里得到更科学的历法,即古希腊数学家阿里斯塔库(Aristarchus)于公元前239年制定的日历,并将其带回罗马,两年后开始使用。此历法遂以凯撒的名字尤利乌斯(Julius)衍化出来的形容词Julian 而闻名,世人称之为“尤利安历法”。现在世界通行的日历就基于此历法,它在一年之初加了两个月:Januarius为双面神Janus之月,他的一张脸看着过去,一张脸看着未来。Februarius为净化之月,拉丁文Februaorum是古罗马的净化和赎罪节。英文的January和February便由这两个词衍变而来。
增加的这两个月改变了原先月份的次序,使原来的一月变为三月,原来的二月变为四月,依此类推。于是,原先的数字月Quintilis, Sextilis,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就变成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了。那时候,八月有30天;二月通常有29天,闰年有30天。
篇9
关键词:希腊罗马神话;现代法语;文化
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其社会性使语言根植于与其相对应的文化之中,时刻表现出某种语言地区独有的文化特性。在我们追溯西方文化渊源时,希腊罗马神话成为无法回避的重要基石。法语无论在词语、表达方式以及日常交流中都会看到希腊罗马神话遗留的痕迹,它丰富了法语的词汇,提升了语言表达的层次,增加了话语的内涵性。
一、希腊罗马神话缘何对法语产生重大影响
希腊人把自然力赋予神,按照自己的观点创造出各位神祗、半神、英雄、凡人、妖魔等种种形象。希腊文明走向衰落之时,西方文明逐步被罗马文明继承,文化上的继承使希腊和罗马神话合称为希腊罗马神话,只是众多神同时拥有希腊与罗马名字。神话是希腊罗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罗马对欧洲的统治而传入欧洲,对西方各个领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法国也不例外,凯撒在征服高卢的同时,将拉丁语以及罗马文化灌输给高卢人民,高卢的神很快的被希腊―拉丁的神所代替,在被罗马征服后,人们在乡间仍然说高卢语,但无法避免的会对高卢的语言产生影响,慢慢地,一种起了变化的民间拉丁语――罗曼语逐渐取代了原先的高卢语,以这种通俗的拉丁语为基础演化成的古法语成为了现代法语的鼻祖,现代法语融合各民族语言文化并经历漫长历史发展过程逐渐演变至今。
二、希腊罗马神话对法语的具体影响
法语的词源主要来自于拉丁语,几乎80%的法语词汇起源于拉丁语,从某种程度上看来,法语是一种变化了的拉丁语,是其的继承与发展,使其成为一种永生语言。法语的另一重要来源希腊语,直接为法语提供了大量科学、医学、艺术等方面的词汇,通过一些由希腊语生成的拉丁语间接地对现代法语产生影响。主要集中在科学和医学领域,作为一些专业技术性的语言出现在日常生活中。
法语对二者的引进并非全部照搬,这些词基本会保留原来的词根,但是有相当一部分词的词尾会按照法语的语法习惯来进行调整。古法语并不同于现代法语,后者形成于不断地演变发展中,这些外来词必然会随着法国语言与文化的变迁而做出一定的改变。
Ⅰ.派生法是增加词汇量的最直接方式,希腊神话中的一部分专有名词在法语中转化成了前缀:如前缀 psych(o)―来源于Psychéh(普塞克)一词,她是人类灵魂的化身,爱上爱神厄洛斯,派生出了psychologie(心理学),psychanalyser(用精神分析法)等。
Ⅱ.代称法或换称法可以从修辞学的角度来概括现今大部分由希腊神话而来的法语词的特点。专有名词转变为普通名词是最主要表现,也是这些词汇的最鲜明特点。此法既丰富了法语词汇,更在文学语言中提升了同一个意思的语言表达档次,让文字更显精炼与细致,调动读者想象,且使作者的表达更为确切。在诗歌中不难找出例证:七星社诗人的代表杜贝莱曾在他著名的《遗憾集》中这样写到:
“Hereux qui , comme Ulysse , a fait un beau voyage ” Ulysse(尤利西斯),尤利西斯是古希腊荷马史诗《奥德修记》的主人公,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名叫奥德赛或俄底修斯,罗马名叫尤利西斯,特洛亚战争后他在海上漂流了10年才回到家乡,因为他在旅行中的传奇经历,使得“奥德赛”(尤利西斯)成为一个重要象征,形容一段曲折壮丽的生活历程。
Ⅲ.还有很多词通过改变词形而扩大词义:1地名 Europe(欧洲), 最初来源于Europa(欧罗巴)这个美丽的少女2 日历 法语中的星期一到星期五五个单词直接来自于希腊神的名字,例如mardi(星期二)来源于战神Mars;3天文学 除地球外,太阳系九大行星其他的词都因纪念神话中的神得名,Mercure(水星),罗马神话中的墨丘利是信使,移动速度快,由此说明水星对地球的环绕速度;4 动物 hippocampe(海马)一词来自于Hippocampe,此马头鱼尾的怪兽充当海神坐骑;5 化学 iridium (铱)是一种多彩的化学元素,来自于Iris,是宙斯和赫拉的信使;6 医学 morphine(吗啡),具有麻醉镇痛作用,来自于梦神Morphée,缓解痛楚并给人催眠。
Ⅳ.短语及固定用法le cheval de Troie ―特洛伊木马,特洛伊战争时,希腊人把士兵藏在里面,然后混进特洛伊城内,城遂亡,今喻内部的破坏集团,在计算机领域也只一种破坏性的病毒程序。
综上,希腊罗马神话通过增加法语词汇及表达方式而对法语影响深远,尤其在文学领域。从词源学的理论上说,这些来源于拉丁语和罗马语的新词被逐渐法语化,变成了现在的普通名词,并派生其它词等。同样,由专有名词转化来的前缀或者后缀是增加法语词汇量最有效的一种方法。
参考文献:
[1]《古希腊罗马神话》杨永胜主编,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3.
篇10
一些学者从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对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进行综合探讨,特别是从中西原始科学范式和宗教形态的差异人手来分析。
原始科学范式的差异 综合论者发现,许多构成近代西方科学范式的重要成分在古希腊中已萌芽:几何学视野下的空间观,欧几里得公理化传统,毕达哥拉斯关于数字在理解宇宙中的重要性等等。⑦中国仅在春秋战国时期,《墨经》和《考工记》所代表的学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 金观涛、樊洪业、刘青峰:《文化背景与科学技术结构的演变》,第36—37页。
流派重视技术后面的形而上学和从实验中抽象。①然而,最终儒家受到官方的支持而成为显学,墨家那种有科学观念萌芽和实验传统的范式却未能成长。
中西宗教对科学的不同 综合论者认为宗教对处于萌芽状态的科学的有重要影响。中国上有许多时机能使更具科学之光的墨家传统复活并促进“近代科学结构的建立”,如东汉末年,以造纸术、地震仪、浑天仪和星图的发明为标志的第一个科技发展;16和17世纪以《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的编纂为标志的对中国科学技术的的尝试。那时耶稣会士引介西方的科学,徐光启翻译西方的科学著作,反思中国传统。然而,科学的突破却最终都未出现。②在西方,吸收了希腊科学传统的基督教帮助克服了通常阻碍前科学发展的障碍。基督教不仅普及了原始科学观念并使科学探究成为受到主流意识形态支持的活动。
宗教文化意识形态对科学的影响 默顿(Merton)的表明,宗教对近代科学的发展有强大影响。宗教和科学活动都包含对世界的生成、结构和演化的探讨。中古,科学探索常与宗教和巫术活动交织在一起。以信仰和教会组织为支撑的关于宇宙自然的宗教假说影响科学家的思维和实践。中世纪后期许多科学是在讨论神学问题中被发现的。③库恩甚至认为17世纪科学革命部分是对基督教宇宙哲学,即亚里士多德一托勒密体系不能解释反常现象的回应。
但是,显然不能一般性地断言儒教哲学排斥科学。从汉儒董仲舒起,宇宙论就成为儒家哲学的重要部分。当托马斯·阿奎那对古典知识和基督教理论进行综合时,中国的大师如张载、周敦颐和朱熹等同样也对中国的自然哲学知识进行综合。朱熹把佛道思想中形而上学的和自然科学知识融入其理论,并吸收了沈括所总结的科学知识和从张衡到张载的天文理论,他提出的地球和星体产生的观念与康德的星云说极为相似。他的宇宙论比张衡的天文理论似乎更有条理性和“科学”性,李约瑟甚至认为理学从本质上来讲是科学的。④显然,儒家思想似乎并不比天主教更敌视科学,朱熹提倡研究自然以完善人类的知识就是证明。“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未有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其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⑤
分析中西文化对科学发展的影响以下两方面的差异值得注意。第一,学术传统。自古希腊,对自然的探究就具有独立价值,甚至在中世纪,西方的大学课程中也包含自然科学知识传授:含语法、修辞、逻辑的课,以及算术、几何、和天文四门学科。⑥第二,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金观涛、樊洪业、刘青峰:《文化背景与科学技术结构的演变》,第70页。
② 金观涛、樊洪业、刘青峰:《文化背景与科学技术结构的演变》,第69—81页。
③ George Basalla, ed. , Rise of Modern Science : Internal or External Factors, London: Paytheon Education Company,1968,p. 19.
④ C.Ronan,The Shorter 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P.247.李约瑟赞扬朱熹是“圣托马斯·阿奎那,但却拥有斯宾塞的世界观,朱熹使用一种无异于现代科学的观念来思考”。见李约瑟:《中国科学史》卷二,科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489页。
⑤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第6、7页。意指自然科学的“格致之学”是从朱熹的论著获得特殊含义的。
⑥ 参见A Crombie,OxJbrd’S Contribution to the Origins of Modern Science,Oxford:Basil Blackwell,1954,P.11.
洲的开放和文化生活的分散性。12世纪,私立学院在中国和西方兴起,对科学的兴趣在增长。在西方如牛津大学,格莱斯特等学者认识到希腊科学的意义并试图去探讨科学研究的和科学解释的本质。罗杰尔·培根和奥卡姆的威廉提出一套有别于经院哲学的关于科学研究对象、意义和方法的新观念。14和15世纪中,西方不少大学在数学、天文学、哲学领域中设立了教授职位。在意大利,对科学的兴趣使伽利略和其他学者不顾教会的责难,而在旧的学术圈子之外建立了一个新的学术社团去从事科学研究。
耶稣会士与明以后中国科学发展 牛津大学的克洛比认为西方现代科学源于古希腊原始科学范式,后发展出新的独创思想和有自我生命力的科学研究方式。①这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如果原始科学范式,②即希腊科学传统是促使近代科学最终在西方兴起的原因,那么,当这一科学传统由耶稣会士介绍到中国明朝后为什么没有引起向近代科学的跃进呢?
何兆武认为中国“并没有任何根本性的阻碍近代科学传人的思想因素”,西方传教士介绍过时的前伽利略时代的科学,中国因此未能步入近代科学。③席文也说前伽利略时代的科学,处在“欧洲科学意识分水岭”的中古那一边,不能使中国人革新他们的自然知识。④ 然而,传教士带来的科学知识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影响。从徐光启和方以智(《物理小识》)等学者的著述既可看出。徐光启意识到西方的科学解释有严密的逻辑结构且采用演绎法,“《几何原本》者度数之宗……众用所基”。⑤徐光启试图去重组中国科学知识,他主持下修定的《崇祯历书》采用西方第谷的天体运行体系和几何学的方法。席文后来把传教士东来后引起的中国天文历法变化称为“哥白尼式天文学革命”。
对西方科学的兴趣延续到清初皇帝如康熙,他热情地西方的数学和天文学,甚至在宫廷中组建了一个法国式的皇家学院,邀请欧洲的科学家做物理和化学方面的实验。然而,清廷后来指责耶稣会士传播颠覆性教义并突然禁止他们的宗教活动,对西方科学的热情也跟着消失了。康熙年问,杨光先从文化意识形态上攻击耶稣会士制定的天文历法与他所监之“尧舜相传”的立法相悖,表明中国古代宇宙观妨碍中国吸收西方的科学知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A. Crombie, Oxford' s Contribution to the Origins of Modern Science, p.11.
② 科学范式是“一个时代普遍接受的科学成就,它为科学团体提供了一个提出研究问题和解决办法的模式。”参见Shigeru Nakayama, Academic and Scientific Traditions in China, Japan, and the West, trans. Dusenbury, Tokyo: University of Tokyo Press, 1984, p. 17.
③ 《何兆武与席文教授讨论科学史与思想史的一封信》,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主编:《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东方出版社1986年版,第566—567页。
④ N. Sivin, "Science in China' s Past", p. 26.
⑤ 徐光启:《刻几何原本序》。
四、从人类学的视角对中国近代科学落后的解释
中国能否不采用伽利略一牛顿学说体系所代表的科学范式⑥而发展出自己的“近代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 伽利略通过把对运动的研究数学化,扫清了物质和运动新观念出现的道路。在开普勒和伽利略的基础上,牛顿才能推翻旧的宇宙模式,并使对空间的理解几何学化。无论是天体还是地面物体的运动,才能都被视为是几何体在抽象的空间中的运动。所有使用终极原因的解释因而从科学中消失了。参见A.Koyre,“Significance of Newtonian Systerns”, in George Basalla, ed., The Rise of Modern Science : Internal or External Factors, p. 99.
学”形式呢?西方学者如席文认为没有牛顿,西方就不能发展出近代科学,因为牛顿力学体系始终是近代科学的核心部分。但是,一旦某种科学突破在统计物理学和波动物理学这两个领域其中之一发生,那么称之为牛顿式的那种探测的路数就会迟早被发明出来。①
对席文的观点持批评态度的金春峰认为中国的传统思维模式中的时空观使牛顿体系难于在中国产生。他把中国的文化思维模式称为“月令图式”,认为《礼记》中的《月令》一章较好地阐述了这种思维模式。它以下面的观念为特征:
第一,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中存在着季节性的。第二,时空是主观的,时间和空间结合形成五个区域。每一区域和五种元素之一相对应。如东方与春季相结合,由木主持;南方与夏季相结合,由火主持。时间是循环往复的,空间不是向各个方向无限的扩展,而是有限的,并随时间流转的。②与这种思维方式对应着一套探究问题的路数:例如,着眼于整体或系统,把握客观对象的运动形态,关注物体的功能属性,而不是结构;把所有的事物视为有机体,强调物质和能量的相互转换,不关注建构几何模型和运动轨迹。③
金春峰认为《月令》模式观念把宇宙理解为一个充满着流动的气和被分隔开的时空构成的有机体“阻碍了以机械论的哲学为特征的近代科学的出现。④
中国古代时空观 李约瑟曾把中国古代的时空观称为“隔间式的时空观”⑤和“联想式有机思维方式”,⑥认为是反映了中国官僚社会以“行政式的方式对待自然”。⑦格朗尼特称这种时间意识为“宗教仪式的时间观”,因为它过分强调时令、节气、义务和机遇。“中国人喜欢把时间看作是由时代、节气、新纪元”的集合体,“对时间和空问的思考从来就是与具体的事件联系在一起”,中国人把时间分解为朝代,就像他们把空间分为方位一样,中国人从来没有刻意把时空想象为是可以容纳抽象概念物的基体。⑧
“四方上下日宇,往古来今曰宙”,隔问式的(四方上下)空间观似乎在这里找到文字证明。⑨的确,从《礼记·月令》中能看到时间被分解为节气、时令、文化与宗教节日,以及与气和阴阳五行的概念的联系。然而中国古代时空观并不都是“月令”模式,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存在多样的时空观念。“历史学中的类推似的,符号化的和教诲性的时空观,过去两千年来天文时钟和水利驱动时钟所体现出的客观的均匀划分的时间,生物演化过程中的连续与断裂的统一,在各种关于未来和过去的社会学说中的进步与退化观”等等。⑩尽管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何兆武与席文教授讨论科学史与思想史的一封信》,第569页。
② 金春峰:《“月令”图式与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的特点及其对科学和哲学的影响》,深圳大学国学研究所主编:《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东方出版社l986年版,第128—130页。
③ 金春峰:《“月令”图式与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的特点及其对科学和哲学的影响》,第132页。
④ 金春峰:《“月令”图式与中国古代思维方式的特点及其对科学和哲学的影响》,第139页。
⑤ Joseph Needham, The Grand Titration, p. 231.
⑥ C. Ronan, The Shorter 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 p. 188.
⑦ C. Ronan, The Shorter 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 ,p. 188.
⑧ M. Granet,La Pensee' Chinoise,pp.86,88,96,113. 引自 Joseph Needham, The Grand Titration,pp.50,228.
⑨ 尸佼:《尸子》。
⑩ 引自 N. Sivin, "On the Limits of Empirical Knowledge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Science", in J. Fraser, N. Lawrence and F. Haber, eds. , Time, Science, and Society in China and the West, p. 152.
样,循环的时间观和与它相联系的自然观似乎仍是处于中国自然哲学思想的深处,与上述时间观交织,①例如,在历史编写中,循环时间观和方位化的空间观与连续的线性时间观配合使用,表现为随着朝代的更替,而出现的进步或倒退的演化。在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中,阴阳五行学说和与它相结合的循环论和方位化的时空观念构成基本的思维框架。
中国天文学家的空间观念展示了一幅复杂的画面,无限宇宙观念似乎盛行。中国三大天文学理论之一的宣夜学派以无限虚空的观念而著称,“天了无质……高远无际……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②“浑天说”的传播者——张衡也说天地之外是宇宙,“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③11世纪的张载写道,“天大无外”。④朱熹也认为天无形,是空的。但是,这些观念与阴阳五行学说混杂在一起,宇宙总的来说仍被视为是一个有机体,其中两种基本相反的力量波动互补。⑤
中国古代时空观和运动观念对科学发展的意义 李约瑟认为近代自然科学不能在中国自发产生与中国人“对时间和变化的观点无关联”,而应主要从其他意识形态的因素,“具体的地理、社会、条件”来解释。⑥弗莱泽提出相反的观点,认为近代科学的基础是相信必须把“对自然的假设理论数学化,并用试验来验证这些假设”,“而这种对数字化和量度的要求起源于某些与此密切相关的关于时间的学说,这些学说是西方土生的”。弗莱泽把中国不能自发产生近代科学归因于中国自然哲学家喜欢有机自然哲学。⑦席文对此持折衷的立场,声称无法证明“循环的时间观念以外的其他时间观念在中国特殊的科技环境中能更有效地推进中医和炼丹术,甚至无法知道他们是否会被吸收。”⑧
然而,当我们探讨为什么在中国没有自发产生近代科学这一问题,并涉及到中国自然哲学对此的影响时,其中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领域是物理学。在此领域,方法论和形而上学的突破首先发生,由此开启了西方近代科学。在中国古代科学这个领域中,有机自然观以及与它相联系的隔间式时空观,而不是其他时空观,例如无限虚空的观念,被用来解释自然现象及物体运动的原因。这一点很重要。
希腊的原子论者把时空理解为几何形盒子,原子散布其中。他们相信物体所处的位置及其运动存在某种结构模式。如果物质的一个粒子在特殊的时间占据着特殊的位置,那是因为另一个粒子的推动。⑨这些观念为在文艺复兴时期出现的从几何学的角度把运动理解为是在一定的时间内位置的变化的观念打下了基础,随后导致现代力学和现代早期西方科学思想中对因果关系的机械论理解的出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在那个时代,循环论的观念既不是道家的、法家的、儒家的,也不是墨家所特有的,而是所有各家共有的对自然过程的一种思维模式。参见N.Sivin,“On the Limits of Empirical Knowledge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Science”,P.153.
② 《晋书·天文志》。
③ 张衡:《灵宪》。
④ 张载:《正蒙·太和》。
⑤ “不论何时当人们尝试去解释结构和变化时,便可能使用阴阳五行学说。当每一种性质的科学发展完善其古典形式后,阴阳五行学说也增加了与每一研究领域问题相关的特殊词汇,连同另一些技术性概念一起,就为这门‘科学’提供一种足以构成解释的理论话语。”参见Sivin,“Science in China’S Past”,P.15.
⑥ N. Sivin, "Science in China' s Past", p. xv.
⑦ J. Fraser,N. Lawrence and F. Haber,eds. ,Time,Science,and Society in China and the West,p. 1.
⑧ N. Sivin, "On the Limits of Empirical Knowledge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Science", p. 154.
⑨ 参见 Lucretius, DeRerum Natura, translated and revised by M. Smith,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5, pp. 29—39.
中国自然哲学中,“两种时间观念成为那些试图区分过程的时间阶段性和空间结构的手段。互补的阴、阳运用于自然过程中,代表着消失和出现、持久和变化、收缩和扩张等方面;运用于空间结构时,则表示正面和背面,低和高,内部和外部。”五行用于区别空间关系时,“五行中的四行常用来表示指南针的四个基本方位,每年太阳路径的四分之一和四季相对应,地球处于中心位置,其他行星围绕地球旋转。”①
每种事物的性质都被认为适合于它所占的位置,并依据与其所占的时空位置相符合的规则活动。自然过程的规律性被想象为不是由某种机械的原则所支配,而是为适应社会生活模式。一个物体占有其位或运动是其性使所然,或是像一个有机体那样按自己的意愿行动,或在“能量场”的影响下,或因共鸣,或由于感应。②这一运动观念与希腊和牛顿学说中把时间和空间视为几何形的空盒,或无限延伸的线条,其中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可量度的位置的观点相佐。它解释了中国很难发展出牛顿型物理学和几何天文学的原因。③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其他可能性 墨家和名家证实了中国古代科技有可能向另一方向发展。名家试图去发展一套关于逻辑推理的法则,墨家不仅与阴阳五行学说没多大联系,同时提出不同的时空观和运动原因观,并有依据试验来阐明一般物理原则的倾向。④墨家认为在时间和空间中发生的运动是可测量的,并可能考虑到了运动的力学原因。⑤墨家关于物体运动需要时间,空间位置可以量度,运动在于力学原因的观点与后来西方的伽利略,甚至是“牛顿第一定律”所表述的观点相似。墨家同样探讨了物体的下落运动、斜面运动和球面运动等。
中国古代科学思想中还含有许多可以被称为“现代”的科学观念。“理学”中关于两种基本力量的观念,猜测到了物质深层结构的两面,即后来被西方科学家称之为“正极”和“负极”,和质子。李约瑟认为中国人“虽从未站在过牛顿所处的位置,却接近拥有原子物理学家玻尔和卢瑟福所代表那些立场”。中国人关于自然以波动的方式运转,自然界两种力量中的每一种轮流升至最高点,然后下降让对立面来控制场的观念,“表达了我们认为相当合理的对波动现象的一种科学的抽象”。⑥实际上在中国古代科学思想中还可以找到更多有近代科学水准的观念和发现,例如《内经》的血液循环理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N. Sivin,"Science in China's Past",pp. 14—15.
② Joseph Needham, The Grand Titration, p. 226.
③ 中国人缺乏对天体运动的希腊式几何学观念,他们不觉得现象背后的原因可以从几何学和机械论的角度去理解。在他们看来,宇宙这个大有机体中的每一个有机体都依据其本性遵道而行,它们的运动可以由本质上非具象主义的代数来处理。参见C.Ronan,The Shorter 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P.221
④ 参见《墨经》,以及C.Ronan,TheShorterScienceandCivilizationinChina,P 340.格莱汉姆对《墨经》这些相关段落有不同的理解和翻译。参见A.Graham,Later Mohist Logic,Ethics and Science,Hong Kon9:The Chinese University,1978,P.295(A44),pp.435—436(B63—64).
⑤ C. Ronan, The Shorter 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 p. 341.
⑥ C. Ronan, The Shorter 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 pp. 236—237.
尽管如此,缺少一种追求再现自然表象和揭示现象深层结构的哲学认识论倾向(the philosophy of presence)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近代科学终究没有在中国自发兴起。西方认识论的重要特征被德里达称为“逻各斯中心主义”,它预先假定现象中存在秩序和结构。这种认识论推动西方学者去揭示所研究事物的逻辑结构和本质。这种具相主义倾向是西方科学和艺术现代性的本质特征。概而言之,没有这种揭示事物结构的愿望和努力,科学研究就不能说是现(近)代的。
反观中国,居支配地位的宇宙论是建立在强调所谓差异性、变化性和不确定性的观念基础上,老子的宇宙论哲学体现了这一点。这种非具相主义哲学预先假定“宇宙的秘密是不可了解的”,因此对现象的描述和解释也应与此相一致。阮元关于中西宇宙论表述的差异性的言论突出反映这一观念。前面提及的诸如中国古代科学思维缺少几何观以及公理化传统都可以被认为是反具相主义的表现。
结 语
古代独立出很高水平的知识体系,天文学、数学、医学及其他实用的成就直到现在还令我们惊叹。西方科学家在回顾中国古代科学时指出“1世纪至15世纪之间,中国没有经历‘黑暗时期’,一般来讲,比欧洲发展更先进……从中国和东亚传入的发现和发明深刻地了西方。”①“许多世纪,欧洲受益于东方传来的技术。”②从10到14世纪,中国就已接近发展出通过试验系统探究的的门槛,并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机械化加工。③今天,对中国传统科学思维进行再认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会有助于推动我国从引进科技到科技创新的跨越式转变。人类表明,一个国家和科技的大发展往往伴随着一场深刻的和科学思维的变革,后者在许多情况下甚至是前者出现的必要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Joseph Needham, Grand Titration, p. ii.
- 上一篇:建立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 下一篇:乡村防汛应急预案
精品范文
10古希腊法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