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管理机制建设范文
时间:2024-03-25 17:58: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合规管理机制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国有企业关乎国家的经济命脉。国有企业基于合同管理的合规管理运行机制的建设,对防范各项风险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可有效地规避国有企业的经营风险和涉诉风险,提升合同管理水平。目前,国有企业基于合同管理的合规管理运行机制建设仍存在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合同管理的基础工作较为薄弱、合同签订时间滞后、合同风险防范意识和履约监控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国有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合同管理机制,构建和完善合规管理运行体系,抓好合同管理基础工作,保障合规管理的实践性,建立高效的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合同管理及履行情况监控,降低法律及合规风险,提升合同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律化,推动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基于合同管理的合规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
很多国有企业的规章制度比较繁琐,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规范和标准,未能将相应的职责细化到相应部门以及负责人身上,公司各个部门之间形成信息孤岛,以及由于各自的目标、利益、出发点有所不同,导致合同管理工作难以畅通无阻,合同管理制度内外衔接不够,执行力不强。比如在合同签订之前未能明确合同需要经过哪些部门审批,合同签订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程序,合同签订之后由哪些部门进行跟踪监督,如何与客户保持联系和达成共识等。
1.2合同管理的基础工作较为薄弱
国有企业合同管理的基础工作较为薄弱,包括合同管理的人力和物力两个方面。一方面,国有企业合同管理的专业人才比较少,企业人才培养的重视度需要提高,人才的任用和选拔办法有待完善。由于合同管理的合规管理运行机制涵盖财务、预算、税务、金融、法律、知识产权、保险等多学科内容,这就要求合同管理人员应该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以及熟悉公司的各项任务。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合同文本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有待提高。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合同模板,有些国有企业照搬照用,未能有针对性地对合同标准文本进行修正和更改,未能严格审查合同条款内容,使合同不够合理规范。
1.3合同签订时间滞后
部分国有企业存在合同签署不及时的问题,合同签订时间滞后,容易造成合同签署的内容缺乏有力保障,造成某些已履行的法律关系在实际发生经济纠纷时欠缺合同的有力保障,从而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秩序。这主要是由于国有企业合同管理的审核批准程序较多,涉及的部门较多,各个部门在审核时会站在专业的角度去考虑合同条款的合规性,也会综合公司各方面的利益,这样的合同审批方式固然严谨,但是无疑也拉长了合同审核批准的时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合同管理的效率。同时,由于国有企业合同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开展财务预算和招标投标业务活动时,经常会出现计划下达时间晚于合同履约时间,而部分国有企业因为生产原因,通常在计划下达之前着手准备,在计划下达之后才签署合同,这就造成某些交易已经准备或实施但是尚未签订合同,产生了较大的合同法律风险。此外,在出现合同违约纠纷时,国有企业往往由于“上传下达”的时间较长,没能及时作出处理,错失处理的最好时机。
1.4合同风险防范意识和履约监控有待提高
目前国有企业债权债务涉诉事件层出不穷,诉讼标的金额倘若过高,就容易造成较大的风险,同时国有企业的合同风险防范意识和履约监控有待提高,未能提前全面对合作对象资信资质进行尽职调查,合同未能按照既定要求履约,合同的关键性条款内容缺失,出现合同违约事件时未能及时作出应对,应当开展招投标工作时未开展,处于某些利益关系而选择不符合相应资质的供应商。这些情况都会影响国有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进行,出现商业承兑汇票纠纷、担保纠纷、应收账款转让纠纷等现象。
2国有企业基于合同管理的合规管理运行机制建设改进措施
2.1建立和健全合同管理机制,构建和完善合规管理运行体系
国有企业应当建立和健全合同管理机制,构建和完善切实可行的合规管理运行体系,涵盖从合同准备到合同终结的全过程,从而约束和规范经营活动。一方面,国有企业应当根据《合同法》等法律要求,结合当前市场需求和公司自身业务情况,编制、和实施基于合同管理的合规管理运行制度。合同管理制度应当包括合同管理组织架构、合同流程管理规范、合同联签制度、合同管理绩效考核指标、合规监督制度、合同管理奖励和惩罚制度、合同管理培训计划、合同模板审批机制、合同专用章使用办法、合同定期统计和审查规定、合规管理风险评估办法、合同纠纷处理程序等,保证合同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中,合同管理组织架构应覆盖各个部门,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各个部门相互制约和促进,并设置合同管理岗位,有效地监督公司的合同签署行为;合规监督制度应包括外部监督管理和内部监督管理两个部分,内部监督管理是指国有企业高层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的合规条例,合理审批公司的项目合同,同时国有企业普通职员也应遵守公司的行为守则和合规内容,切实监控公司内部实际的经营行为,有效降低合同风险;合同管理绩效考核指标应包括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涵盖合同签订及时率、合同履约情况、合同价值等指标,提高合同管理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合同管理保障机制是指在对员工进行考核评价之后,把评估结果作为员工绩效奖金、岗位晋升、评先选优等方面的重要依据,切实做好员工的表彰、奖励和问责工作。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应提高全员依法合规管理意识,促进员工合规管理意识和合同管理的结合,联动员工健全合同管理制度,落实合规管理的具体措施,确保基于合同管理的合规管理运行机制建设的有效性,共同防范合同风险。具体来说,国有企业可通过对外宣传和对内培训的方式提高合同管理和合规管理的执行力,加强合同管理和合规管理的宣传力度,开展专题讲座、特别宣讲、案例分享、经验推广等活动,贯彻合规管理的相关做法和具体要求,使全体员工知晓合规管理的内容和重点,掌握合规管理的内涵,把握合同管理操作程序的合规性,逐步成为日常工作规范,落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中。
2.2抓好合同管理基础工作,保障合规管理的实践性
理论离不开实践。因此,国有企业应抓好合同管理基础工作,保障合规管理的实践性。国有企业应加强合同管理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努力打造一支专业、综合素质高、有责任心的合同管理团队。国有企业应制定合同管理培训计划,涵盖合同管理新知识体系系列课程,提高员工的法治观念和风险意识,使其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在招聘合同管理人员时,应制定科学的招聘标准,通过选拔考试、竞争招聘和多次面谈,选择相应优秀的合同管理人才。同时,国有企业应规范合同文本,根据自身实际状况,收集和组织修正合同模板,明确合同条款约定,制定和使用符合公司特色的合同文本,提高其规范性。并且国有企业需要注意定时更新合同示范文本,使合同模板更加全面和符合实际状况。
2.3建立高效的合同管理信息系统
国有企业应完善合同管理程序,明确合规管理的目标和功能,简化不必要的合同审查审批流程,缩减合同审批的时限,提高合同审批的效率,保证合同签署的及时性。由于信息是合规管理运行机制建设的重要保障,国有企业可建立和完善合同管理网络信息系统,把基于合同管理的合规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在信息管理的基础之上,全面推广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系统化的合同管理流程,通过网络优势,开展合同管理工作,强化合规监督监控,完善合同签订流程节点,实时掌握合同的实施进度,提升合同管理的透明度,实时掌握公司各类合同审查和签订情况,以及合同履行阶段的货物收发、款项支付等环节,全方位实现公司各项资源的及时传输和共享,避免国有企业信息处理“孤岛”的发生。比如国有企业可有机整合财务共享系统、ERP系统、OA系统等,搭建公司专属的基于合同管理的合规管理运行系统,包括合同评审、合同审批、合同制度管理、合同相关业务授权、合同条款智能检索分析等功能模块,巧妙地把合规要点融入到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当中。对于常见的业务招待费,国有企业可在财务共享系统当中增添事前审核的程序,只有领导审核通过之后才可以实施,杜绝员工违规接待的行为;对于费用报销,系统可自动识别和智能提示发票的真伪,是否重号;对于合同和资金的审批,系统可实现线上多种方式审批;对于项目招标,可借助系统实现线上集中招标的功能。通过建立高效的合同管理信息系统,既可以统一规范公司的前端业务,又方便公司监控和分析潜在的风险,使合规管理的运行渐渐脱离人为控制和判断,减少人为因素的干预,借助先进的智能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科学合规管控,确保合规管理的全覆盖。
2.4加强合同管理及履行情况监控,降低法律及合规风险
对于很多国有企业来说,签署合同之前和合同履行完毕之后诉讼是合同管理的“重中之重”。在事前,国有企业应当优化合规管理运行中风险的识别、分析、监测、报告和应对机制,配备专业的合规人才,正确指引公司的行动,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构建和实施合规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由公司的各个业务管理部门负责所属范畴的合规风险预警工作;建立和完善合规风险应对机制,可由合规工作小组负责整体的筹划和协调,由合规工作小组负责人牵头开展合规风险应对工作,而其他部门应当积极配合,建立合规管理风险报告机制,一旦涉及重大合规风险领域,应及时报告,同时应定期评估分析和报告公司基于合同管理的合规管理运行机制建设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适宜性。在事中,国有企业应合理分工,实施合规管理动态风险把控措施,全面规范公司的合同管理,打通公司内外部的沟通渠道。特别是外部沟通,国有企业应当和相关的监管部门打好交道,形成良性的互动来往,避免出现合规部门和其他部门员工的利益勾结情况。也就是说,国有企业应当定期向相关监管部门报告工作,配合监督部门开展现场检查。同时,国有企业应借助当前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线监控公司各项经营活动的依法合规状况,开展全方位的风险评估分析工作。在事后,国有企业应制定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合理控制和调整合同内容,及时反馈情况,鼓励法务人员积极参与到公司的决策和业务谈判当中,按照实际状况做出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监督的范围和风险系数,识别和分析合同的风险,作出专业的建议,使合规管理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合同管理是合规管理运行机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合同管理制度需要在合规管理运行机制的协同监督下才能正常贯彻实施。基于合同管理的合规管理运行机制建设,有助于国有企业的内外发展,推动国有企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国有企业应充分融合合同管理和合规管理工作,提升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的规范性和适宜性,促进公司健康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浩.国有企业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机制研究[J].法制博览,2019(30):131-132.
[2]贾景宏.试论国有企业基于合同管理的合规管理运行机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9(10):41-42.
[3]曹书慧.国企合同管理依法合规运行机制探讨[J].经济管理文摘,2020(16):38-39+42.
[4]方蕾.国有企业合同管理中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法制博览,2020(5):189-190.
篇2
为了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和《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关于加强房地产价格调控加快住房建设意见的通知》(国发〔1998〕34号),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在引导消费、启动住房市场方面的调控作用,促进住宅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现就进一步规范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管理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建立成本约束机制,努力降低经济适用住房价格
规范成本构成,健全约束机制,是降低经济适用住房价格、扩大住房消费需求的有效措施。当前,各地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成本不规范,缺乏约束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流通,影响了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各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建立经济适用住房成本约束机制,严格控制其成本构成。实行经济适用住房定价审价制度,对向中低收入家庭供应、享受政府优惠政策、并按国家住宅建设标准设计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实施政府指导价管理。
经济适用住房的成本包括征地拆迁补偿费、勘察设计和前期工程费、建安工程费、住宅小区基础设施建设费(含小区非营业性配套公建费)、管理费、贷款利息和税金等七项因素。管理费按不超过成本费用前四项之和的2%计算;贷款利息按当年人民银行公布的法定贷款利率、工程建设平均贷款周期(七层及以上为18个月,七层以下为12个月)和成本费用前四项之和的40%计算。
利润以成本费用前四项之和为基数,按最高不超过3%计算。
进一步加强地价管理,降低住房建设成本。各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土地管理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切实做好城镇国有土地基准地价、标定地价的定期确定公布工作,以基准地价为依据调控引导地价水平。要认真落实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年度供应计划,确保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要求,严禁将用于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行政划拨土地有偿转让或用于高标准的商品房建设。城区改造拆迁,对拆迁户实行拆除房作价补偿、安置房政府定价有偿提供的办法。具体管理办法由省物价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加强对建安工程定额的管理,增强制定建安工程定额的透明度,保证制定工程定额的合理性、科学性。今后调整建安工程定额,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组织物价、计划、财政、劳动等部门论证。要加强对住房建设中供水、供电、供气等附属设施建设费用的管理,各项费用要公开标准,严格执行预算定额。
住宅区基础设施建设费(含小区非营业性配套公建费),必须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建设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国标GB50180-93)规定执行,不得自行扩大配套规模,加大开发成本。
小区内经营性配套设施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投资建设,不得计入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成本。
二、继续清理涉及经济适用住房的收费,努力减轻经营者和消费者的负担
本着大力扶持和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原则,各地要进一步加大清费治乱的力度,坚决取消各种不合理的收费和重复收费,取消企业资质审查、工程竣工验收、产权审核等收费及各种押金、保证金;整顿、规范征地管理费、供电贴费和各种证照收费;降低过高的收费标准,对经济适用房一律实行减半征收。涉及经济适用住房的收费项目和标准的审批管理权限,集中在中央和省两级,各地不得越权出台收费项目和擅自提高收费标准。
经认真清理,现对国家法律、法规和省以上人民政府以及省物价、财政部门批准的涉及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流通环节的22项收费予以公布(其中,减半收费17项)。凡本通知未公布的其他合法收费项目(含各种合法基金、资金、保证金和附加费等),各地、各部门一律不得再向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开发企业和购房者收取。凡本通知予以公布、各地尚未开征的各项收费,一律不得再重新开征;凡具体执行标准低于公布收费标准的,也不得重新提高收费标准。
对重大建设收费项目开展专项治理。取消对经济适用住房收取商业网点建设费,商业网点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经营或实行有偿出让和转让。配套建设的商业网点,未经商业主管部门批准,不准擅自改变用途;对需要实行政府定价出售、出租的商业用房,应按保本或微利的原则核定价格标准。规范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对设防城市经济适用住房的开发建设,按规定同步配套建设人防工程,不得收费;因地质等原因不能同步配套建设,必须易地建设的,按规定收取易地建设费;严禁向非设防地区经济适用住房收取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规范垄断行业和行政管理部门的收费行为。供水、供电部门按规定收取水增容费、电增容费(贴费)后,不得再向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或开发企业重复收取相关的建设费用。停止向住房开发建设收取用电权费。对旧城改造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项目,应扣除原有水电容量部分后,缴纳水电增容费。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办理征地和批准建设项目手续时,不得代其他部门收取费用,也不得收取代征手续费。
全面清理房地产交易环节的收费,取消各种名目的管理费、监证费,降低交易手续费等收费标准,促进房地产流通。
建立和完善房地产开发企业负担卡制度,加强对建设项目收费的监审。实行《建设项目收费登记卡》制度。收费单位收费时,必须按省政府公布的涉及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收费项目和标准收费,并按规定在《建设项目收费登记卡》上如实记载。拒绝记载的,房地产开发和建设单位有权拒缴。
三、规范经济适用住房价格行为,维护市场正常交易秩序,促进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和流通
各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要积极指导、帮助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立健全价格行为自我约束机制,监督企业销售住房实行明码标价,禁止虚假标价。对违反国家规定乱加费用、短给面积、价格欺诈等不正当价格行为,要依法查处。
凡销售价格未经物价部门审批的住宅不得冠以“安居房”、“解困房”、“平价房”、“成本房”、“微利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等名称,防止以此误导和蒙骗购房者。销售经济适用住房不得在公开标明的住宅价格外加价,不得加收任何费用,也不得在经济适用住房交付使用时委托物业管理单位追加房价外的任何费用(国家调整的税收除外)。
经营者必须在经济适用住房销售点挂牌或以售房说明书等形式显示以下内容:
(一)每个具体住房售卖单元的座落位置、结构、形状、面积、朝向、楼层、售价、付款方式及优惠折扣率;
(二)房价外代收代付的选择项目与收费标准。
经济适用住房交易的合同售卖面积应与实际面积相符。售房契约中所列的建筑面积或庭院土地使用面积与房地产管理部门核发的《房地产证》记载面积的误差值在测量规范允许范围(正负1%)以内的,交易双方可不作任何补偿;误差值超过正负1%的,按照契约规定的售房价格多退少补。
经济适用住房交易必须做到质价相符。经营者应按建设部门制定的《商品房购销合同示范文本》的要求签订售房契约(合同),明确标示住房的结构、材料、设备、装修质量标准。并严格按售房契约的标示交付购房者质价相符的住房,不得变相提高房价。
规范政府定价行为。省物价局统一制定《安徽省经济适用住房价格审核申请表》,在出售(或预售)前,由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按要求如实填报,报送当地价格主管部门、建设或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审核,由价格主管部门行文执行。对申报手续、资料齐全的,物价等部门在接到书面申请30日内要审核、审批完毕。
各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核定经济适用住房价格,除审核成本外,还要兼顾审核住房的建设质量、地理位置、供求情况等因素,在利润率不超过3%限幅内,明确开发企业的具体定价权限。
四、加强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的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统筹组织安排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和加快住宅建设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的实施工作,切实保证经济适用住房价格各项政策的落实。
本通知下发后,各级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定期对本地区经济适用住房价格和涉及经济适用住房的收费进行专项检查。对不按本通知规定的各种价格和收费违法行为,一经查实,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从严处罚,并按规定将罚没款上交财政;同时追究直接责任人和有关领导的责任。
各地要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扶持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流通的政策措施,协调处理好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并将执行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时报告省政府。
附:
涉及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流通环节的收费项目和标准表
---------------------------------------------
| 序 | | | |
| | 收 费 项 目| 收 费 标 准 | 收费依据 |
| 号 | | | |
|---|---------|--------------------|---------|
| | |土地补偿费 |按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规定执行。 | |
| | |-------|--------------------|《中华人民共和 |
| | |安置补助费 |同 上 |国土地管理法》 |
| | |-------|--------------------| |
| |土|地上附着物和青| | |
| |地| |同 上 | |
| |安|苗的补偿费 | | |
| |置|-------|--------------------| |
| |补|拆迁补偿费 |由市、县政府规定 | |
| |偿|-------|--------------------| |
| |费|新蔬菜基地开发| | |
| | | |征用蔬菜基地,征多少补多少 | |
| | |基金 | | |
篇3
关键词: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合规机制建设
一、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合规机制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我国加入WTO过渡期的完成,中国银行业基本实现对外开放;股份制改造对国有银行的规范经营、改进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外部监管机构加大了对合规风险的监管和处罚力度。新的形势对合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特别是近年来国内一些金融机构违法、违规问题的陆续曝光,使银行业深刻地认识到切实加强合规管理机制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本文从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合规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提出了对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合规机制建设的设想,主要以完善公司治理、搭建合规风险管理架构、构建流程银行、完善制度体系、培育良好合规文化为切入点,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如何构建有效的合规管理机制。
二、目前国有控股银行在合规机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公司治理环境及内部体制建设不到位
2002年,我国中央银行颁发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等文件,敦促商业银行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目前,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大多根据监管部门的规定建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并制定了相应的议事规则,但其内涵和经营机制距离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第一,总行与分支行间垂直的监管和报告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均由国有商业银行转制而来,继续采用行长负责制,各级行的职能部门只对本级行长负责,内部机构流程再造后,垂直的监管和报告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第二,内部机构协调尚不到位。国有商业银行的内设机构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行政管理色彩仍影响着日常管理,部门间畅通的沟通渠道还没有建立;合规部门的具体职能定位还不清晰,合规部门与审计部门、法律事务部门在职能上还存在着许多重叠和交叉,没有明确的界限,这种内部体制在银行中还大量存在,进而无法有效地推进合规风险机制的完善。
2、“流程银行”尚未建立,制度的建立没有体现流程控制,可执行性差
(1)流程银行未建立体现在“部门银行”、“部门制度”现象突出。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自建立以来,均已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全面的规章制度,但是各项制度的建立大多是以银行内部各职能部门为依托“分权设置”的,导致了内控制度的部门性特征十分突出,且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部门职责更新完善的手段和方法都较滞后,职责的重叠和脱节并存,部门间沟通协调不到位。随着新兴业务的不断推出,在需要多个部门共同管理的情况下,制度边缘化问题显得尤为突出。一些操作环节因涉及多个部门,出现诸多管理不到位问题及风险隐患。
(2)制度缺乏流程控制。国内商业银行最初都是沿袭了过去行政机关的制度范式,制度的制定、传达没有结合银行运作实践予以细化,更缺乏及时地修订和系统化梳理,由此形成的制度没有做到具体化和体系化,制度可执行性较差。一方面,导致有效传承银行风险管理经验的机制缺失,银行长期运作中积累的风险管理经验,以及付出昂贵“学费”得来的风险教训没能传承和转化为具有执行力的政策和程序。另一方面,在具体风险管理经验的积累和延续上没有具体的制度和程序,因而银行各层面具体的风险管理做法缺乏规范化和标准化,且无法作为员工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的依据,导致激励和约束机制无法有效落实。这是国有银行简单、低层次风险案件不断被复制,不断重复发生的关键所在。
3、合规文化缺失,合规风险管理理念尚未确立
银行员工诚信与正直的道德行为观念不强,银行内部缺乏有效的自律和他律机制;银行上下级机构之间以及管理层与员工之间存在“相互博弈”的文化,制约了银行政策和程序的制定及其执行的效力;银行不同部门间沟通交流和协调配合不够,缺乏配合默契的合作文化;合规的激励约束机制扭曲,对做的好没有奖励,对做的不好的没有惩罚,“问责制”难以有效落实;受“以信任代替管理、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纪律”等不良文化的影响较深。
三、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合规机制建设的总体思路
1、通过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合规风险管理
(1)强调合规从高银行高层做起,设定鼓励合规的基调。银行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制定和核准符合自身特点且行之有效的合规政策,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银行倡导的合规文化;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合规责任;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框架;合规部门的地位和职责;全行上下用以识别和管理合规风险的主要程序等。合规政策应明确指出业务部门对于合规风险管理负直接责任,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对合规风险管理负最终责任。
(2)要建立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确保合规部门切实履行自身的合规职责。要按照独立性、权威性、全面性原则组建合规部门,并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在总行、分行设立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合规风险管理部门,在支行及以下机构设立合规岗位;明确合规管理部门与稽核部门的职责边界:合规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合规风险的识别、监测和报告,稽核部门负责实施合规检查,合规部门设置应与稽核部门分离,其履职情况要接受稽核部门的监督与检查;建立部门协作机制:业务部门应支持合规风险管理部门实施合规风险监测与评估,合规风险管理部门应推动业务部门防控合规风险。
篇4
>> 保险公司的合规风险管理研究 浅议保险公司的合规管理 保险公司的合规风险及其管理 浅议保险公司资金运用合规管理的挑战与实践 浅谈构建保险公司基层分支机构合规管理组织架构的必要性 保险公司管理新规出台在即 论合规经营是保险公司永恒发展的主题 关于对大连地区保险公司合规经营的几点思考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研究 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研究 保险公司操作风险管理研究 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优化研究 当前保险公司财务战略管理对策研究 基于保险公司风险管理与控制的研究 保险公司财务集中管理问题研究 保险公司成本管理的瓶颈及对策研究 河南:保险公司经办新农合业务 保险公司全面预算管理略论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浅析 保险公司顾客资产管理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07-09-20.
[3] 刘新军.保险公司合规管理体系建设研究――以ZH公司为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第19页.
[4] 张大治.保险公司合规管理实施研究[J].管理视野,2008.1.第102页.
[5] 陈音子.合规风险管理原则的几点思考[J].上海保险,2007(07).
[6] 梁嫦娥.保险公司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7] 黄振宇.浅议保险公司的合规管理[J].保险研究,2008.
[8] 李祝用,鲍为民.保险公司合规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研究[J].保险研究,2006(05).
[9] 李伟.保险公司合规管理工作理论与实践[M].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0.
[10] 王,董昭江.论保险公司的合规管理及其实现机制[J].金融研究,2007(3).
[11] 魏振玲.刍议保险公司合规管理体系[J].金融时报,2011(012).
篇5
“思想文化——政策制度——组织行为”的合规风险管理基本框架已经形成,并开始在我行经营管理实践中发挥功能,功能发挥的过程同时也是检验和修正上述框架的过程。我们已经认识到:健全而又灵活的合规功能是银行从事业务的基本前提,合规的功能除了体现在战略层面外,还能广泛应用于日常业务运作的协助、顾问和监控;此外驱动合规功能发挥的因素还有银行产品的复杂化和业务间的不断交叉,这些都使得合规管理的功能更加重要也更加复杂。
在我行的探索和实践中,合规风险管理初步发挥了以下功能:
(一)确保法律、规则和准则得到遵守的功能。只有遵守法律、规则和准则,才能避免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以及随之而来的声誉损失。不仅如此,法律、规则和准则本身对银行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内在规律的描述和总结,有其内在科学性。自觉学习、运用和遵守上述规则,有利于银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在避免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同时,提高驾驭风险的能力。但“术业有专攻”,银行高级管理层、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不可能像法律、合规风险管理人员一样对法律、规则和准则有全面深刻的把握,他们既有可能判断失误,过失违规;也有可能裹足不前,错失良机。这就需要合规风险管理部门对法律、规则和准则进行跟踪和解读,明晰尺度,并最终将其“翻译”成为极具操作性的规程和手册,为建立长效的遵章守制机制奠定基础。此外,合规风险管理部门还通过积极揭示合规风险成为决策时的重要参谋,并促使管理层在决策时主动在监管要求、合规以及商业利益问寻求到均衡,以将违规风险降至最低。
(二)整合流程,促进业务发展的功能。如同刘明康主席在首届合规年会上指出的“当前几乎所有中资银行的业务流程都存在重大弊端,仍只是部门银行,而不是流程银行”,我行正试图以合规为契机,整合流程,明确各职能部门在流程中的位置和作用。为此,总行合规部负责对重要规章的审查,以及规章执行后的评价等,以确保不同部门颁布的规章能和谐统一,能够对同一业务有相同的规定,而不是相互矛盾使基层无所适从;我行还在规章制定中贯彻“问责制”原则,使行内规章符合法律上的逻辑规范。此外,合规部还积极介入部室职责划分和全行授权管理,积极创建“权责明确,衔接紧密,授权控权相统一”为特征的总行部室内部以及总行与分支行之间的关系。
“合规创造价值”的途径在于嵌入业务促发展。合规要敢于说“不”,但是合规不能只说“不”,如果一项业务只是某一点上存在不合规,不能因此就否认整个业务的可行性,应该力图将合规升华成为一种存在可能性的艺术,既“挑刺”,更要“拔刺”,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优化方案。只有这样,合规的价值才能体现,合规的功能才能发挥,合规部门才能得到全行的尊重。合规文化才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三)良好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形成功能。合规是良好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和必要内核,合规管理机制的建设过程也是良好企业文化培育和形成过程。银行经营应当注重稳健和操守;既关注结果,也要关注过程;不能“只问结果不问过程”、“成王败寇”或者“一俊遮百丑”;可以倡导“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但是决不能“用发展来掩盖问题”。
合规就是使银行经营管理符合法律、规则和准则的过程,法律、规则和准则虽然属于技术性法规,是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内在规律的描述和总结,但在其背后同样也蕴藏着公平、正义和诚信的理念,对其遵守的过程,就是实践这些理念的过程。一家合规的商业银行必然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而不合规的银行,企业文化必定是错位和扭曲的。
(四)监管接口的功能。**农商银行成立合规部门,实施合规管理不仅有源于自身的强烈需求,也是顺应银行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合规的监管接口功能主要是通过银行内部合规与外部监管的“有效互动”来实现的。一是合规部门负责对监管部门下发的监管文件等进行阐释,并从专业的合规角度向高级管理层提出有效执行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给予员工理解这些文件的指导,并对文件的执行持续跟踪。二是对于监管文件不明之处要求监管部门给予解释,以准确把握监管意图。三是根据监管部门的要求代表银行参加监管文件的制定过程,积极反馈意见和建议。通过“有效互动”,可以有效促进外部监管规则的内部化,实现“主动合规”,同时有利于保证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在监管规则制定过程中的话语权,主动争取有利于自身未来发展和业务创新的外部政策。
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与完善
**农商银行在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工作方法;但毕竟合规是一项新生事物,其在“移植”进入银行肌体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排斥和吸收,同化与异化的反复。在这一过程中,既需要我行改变原有经营管理习惯以适应合规;也需要合规接纳和“容忍”我行现状,自我修正以实现尽快融入。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和完善能有效地加快这种适应和融入的过程,为此,银行应争取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首先,促使合规不断深入地“嵌入”业务。“嵌入”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程序上嵌入,实现合规对具体业务的全流程控制,重点对流程中的风险点进行排查,对存在较大隐患的风险点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估,并向管理层报告和建议;二是人员上融入, 合规部应与其他职能部室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合规工作人员不仅要熟悉法律法规,还应该掌握业务条线上的工作规程和方法,以期与职能部室和操作人员有相近的知识背景和共同的对话平台;三是树立合规管理的服务意识,合规应以促业务发展为己任,积极为业务部门和操作人员提供合规咨询与帮助,避免合规风险,并为业务和产品创新提供业务支持。
其次,控制合规管理成本,拓宽合规的价值创造途径。合规创造价值,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成本,控制合规成本不是指要减少对合规管理的正常投入和资源支持,而是要减少合规对现有银行管理体制的冲击。正常的合规风险管理应维持对经营者和营销人员雄心壮志的一种制约和平衡,如果不当就有可能挫伤其斗志,从而不利于正常的经营和发展。为此,我们力图向全行干部员工传递一种理念,即好的合规风险管理应对所涉及的业务人员提出正面的建议、顾问和协助;合规风险管理应是一种寻求可能性的艺术,既要敢于说“不”,但又不能只说“不”;同时合规风险管理应该在流程整合与优化具体业务方案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建立合规风险的识别和监测体系,明确报告路线。
篇6
关键词:商业银行;合规风险;合规框架;合规文化
文章编号:1003-4625(2007)12-0041-03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差、内部控制薄弱、违规问题及案件和道德风险时有发生,这与国内银行长期以来对合规风险的重视程度不够,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明显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借鉴国际银行业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经验,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合规风险管理框架是摆在我国商业银行面前的严峻课题。
一、中外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的基本界定
由于法律、监管规定和准则不断在变化,合规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目标。传统的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这三大类风险有可能对银行资本造成损失,但合规风险的判别在于银行经营过程是守法还是违法。因此,银行在经营过程中违反反洗钱法律法规而受到监管当局的制裁;银行因未能遵守国家劳动就业法规或者税收法规而受到处罚并影响其声誉;银行违反客户隐私保护、侵犯客户利益等有关规定而被等是合规风险。而银行的行为违反自己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并不属于合规风险的范畴,而是需要通过银行内部审计监督去解决的问题。
在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关于合规部门的文件中,合规风险(compliance risks)被定义为“银行因没有遵循适用于银行经营活动的法律、监管规定、规则、相关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标准和行为准则可能导致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声誉损失的风险”。因此,合规风险管理是指银行主动避免违规事件发生,主动发现并采取措施纠正已发生的违规事件的内部活动。一家银行的内部合规风险管理应当能够使其充分识别、量化、监测和控制涵盖其各类产品和各业务条线的合规风险。
20世纪90年代,频发的风险案件使得国际商业银行认识到严重的合规缺陷会威胁到一家银行的生存,而良好的合规风险管理则可以给银行带来竞争优势;合规风险管理不仅是应付外部监管的需要,更是银行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相应地,许多银行对合规风险的管理也超出了满足监管的最低要求,不再将之看作成本负担,国际商业银行对合规风险的管理已经从一种消极、被动地应付,向积极、正面地将之用于业务发展过渡。目前,合规风险监管已成为国际大银行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也是构建银行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的基础和核心。
近年来,在监管部门的推动下,中资银行日益重视其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问题,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违规问题及案件和道德风险仍然时有发生,这与中资银行长期以来对合规风险的重视程度不够,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明显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金融全球一体化的推进和外资银行的逐步进入,国内金融机构之间加剧的竞争不可避免。同时,按照WTO非歧视性原则,人世后必须给予外资银行国民待遇,无论对外资银行还是中资银行都要逐步过渡到按照统一的监管标准实施监管。因此,合规框架建设应当成为中外资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和内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外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差异
鉴于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合规建设的现状,本文认为,对比中外资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实践操作,找出差距,发挥优势以应对外资银行的挑战意义重大。
(一)合规部门的差异
综观国外银行合规机构及其职能安排,在监管当局重视银行合规风险监管的国家中,商业银行普遍设立合规机构。美国的商业银行有60%以上设立了独立的合规机构,一些国际性大银行总部也有独立的合规部门,如花旗、大通、汇丰等。尽管国际上不同银行合规部门的组织结构因银行规模、经营的复杂程度、银行业务的性质及其区域分布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就整体而言,主要存在集中化的组织结构和分散化的组织结构这两种模式:一种是集中化的组织结构,即所有负责合规工作的职员都放在一个独立的合规部门体系之中,在总行设立正式的合规部门,直接领导银行各分支机构(或地区总部)的合规部门。该模式又分为两类:一类是成立单一、完全独立的合规部。如荷兰银行、德意志银行、中银香港等。另一类是合规职能与法律、安全事务或风险管理职能等合一,形成法律及合规部或风险管理与合规部等,如渣打银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等。另一种则是分散化的组织结构,即在总行设立合规部门,但在分支机构层面并不一定设立独立的合规部门,而是在业务部门或业务条线设立合规岗位,由各部门(或机构)负责人或资深员工担任合规员,承担所属部门的合规职责,一些国际性活跃银行还会根据需要设立集团合规部和首席合规官,以及区域或当地合规部和合规官。分散化的组织结构主要以汇丰银行和花旗银行为代表。相对于分散化的组织结构,集中化的组织结构在发现和处理跨部门的合规薄弱环节方面存在优势。
与国外商业银行成熟的合规机构和职能安排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部门的建设起步较晚,而且合规部门的职能还不够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开始关注合规部门及其职能建设,并出现某些共同的倾向,即一些银行将合规机构安排在法律事务部门中,有的银行还将法律部门改名为“法律与合规部”。例如,2002年,中国银行将总行法律事务部更名为“法律与合规部”,增加合规管理职能;2003年,中国建设银行在总行法律事务部设立合规处,专门负责反洗钱、内部制度和规程的合法合规审查等工作。这种倾向虽然比以前由各个业务部门自立门户、各自为政地进行自律合规性监管的模式有了较大进步,但是总的来看,目前国内商业银行还处于合规机构的建设初期,还没有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方位的合规风险管理构架,合规部门的职能不够完善,对合规风险尚不能有效地进行统筹管理。
(二)合规风险管理理念的差异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的文件中,明确指出合规应从高层做起,应成为银行文化的一部分;银行应明确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合规方面的特定职责。美国货币监理署认为,很多因素影响银行的声誉风险,比如治理结构是否合理有效,激励机制是否能够对银行所倡导的价值和文化进行表彰和奖励等,最为重要的是,银行高层的示范作用,即高层的行为是否有力支撑银行所倡导的价值观,董事会是否有反映银行风险容忍度的道德准则和书面政策,高级管理层是否切实贯彻并传达给每一位员工,并以身作则,在业务活动中恪守严格的道德准则。澳大利亚审慎监管局认为,保持一个有效的合规计划是获得金融服务业牌照的前提。2004年12月,澳大利亚审慎监管局了新的合规标准草案,建议公司定期向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出具合规报告,规定高级管理层有责任推动合规培训及提升员工的合规意识,并将绩效薪酬与合规职责的履行挂钩。
而我国商业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理念存在一定的偏差。一是“合规应从高层做起”这一基本理念没有真正树立。国内银行业在合规风险管理上存在一个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即重视对基层网点操作人员的管理,忽视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约束。事实上,只有当企业文化强调诚信与正直的道德行为准则,并由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作出表率时,合规管理才最为有效。二是重业务拓展,轻合规管理。国内商业银行往往把目光局限于完成考核指标和经营目标,绩效考核标准没有平衡好经营业绩和风险管理的关系,表面的业绩激励使得一些银行不惜违规操作以实现短期业绩。
(三)合规风险管理方法的差异
国外商业银行监察合规部每年第一季度都应根据上一年合规稽查的情况,重新对各个业务部门进行合规风险评定。这种做法为该年度合规风险管理运作提供了一个具有很强指导性的合规保障与计划。合规风险的评定主要针对以下五大方面进行评分:一是影响业务部门组织效率和合规态度的重要因素,如业务伙伴、客户、收入压力、新产品、资源和组织结构等;二是外部环境对业务部门的影响因素,包括地方法律合规机制的复杂性、处罚规定的严重性等;三是业务部门的规模和复杂性,比如产品的种类以及产品的复杂度;四是持续进行合规保障的能力,例如追踪以往违规事例;五是内部控制环境对于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包括业务操作的控制、对合规操作的认识、合规经营文化与氛围等诸多方面。以上五大项内容每项0-5分,根据风险的高低、影响程度的强弱赋值,计算出各个业务部门的合规风险等级。合规部门再在合规风险等级排名的基础上制定当年的合规稽查计划。
譬如,美国的银行目前采取多种手段和技术从事合规管理,例如风险管理结构、早期问题探查、解决问题程序、平衡计分卡(Balaneed Scorecards)等。同时,美国的银行越来越重视利用高科技来进行合规管理。“9・11”事件后,美国普遍建立了数据系统对洗钱活动进行监控。内部互联网、信息库的采用扩大了合规管理的知识含量,复杂的技术使合规管理可以更有效地发现问题和违规行为,随时向有关方面提供对问题的处理决定。英国的银行非常重视从机制上确保合规经营,在其内部建立了系统化的合规风险管理(Complianee Risk Management,简称CRM)。首先,由合规部门收集、整理监管机关的法律法规和银行自身的合规标准,根据不同主题更新相应标准模版的法规库,并下发到各个业务部门。其次,业务部门详细说明监控的环境,建立有效的监控步骤,在开展银行业务的过程中,业务部门要严格按照模版中的合规性要求,根据风险等级进行定期自我审查,及时向风险控制会议报告可能存在重大风险的事项,一旦发现违规,业务部门及时采取相应补救措施,防止风险的产生与扩大。在各个业务部门定期合规自查工作正常运作的同时,银行监察合规部门通过采用实地或远程的方式对各个业务部门进行CRM合规稽查,确保有效的合规管理。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习惯运用定性分析和简单的数据分析方法加强对贷款发放环节的风险控制和降低信贷业务的风险损失,因此风险管理技术和工具还比较落后。国外很多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如风险评级、风险预控、资产组合分析和各类风险缓释技术至今尚未在风险管理工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就合规风险管理而言,长期以来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量化分析,在风险识别、度量、监测等方面科学性不够,而在风险管理支持技术上也无法适应新的要求,缺少主动引入内部评级法等先进的定量技术工具,也缺少涵盖信用、市场、操作三类风险的完整的计量模型,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方法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也差距较大。
三、中外商业银行合规管理比较的几点思考
目前,外资银行的合规建设较为成熟,而中资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困难和障碍。因此,监管机构应加强对银行合规人员的培训和指导,特别是应努力帮助商业银行大力培养具备合规风险管理专业素质的从业人员。在指导中资银行建设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的过程中,监管部门可以逐步将监管重点转向对检查中所发现的违规行为进行深入的分析,评价和监督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的有效性,向银行系统地提出改进意见。同时,作为商业银行的合规建设,建议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构建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框架
合规风险管理框架是商业银行进行合规风险管理的一项决定性要素。监管部门会从是否搭建合规部门、报告路线是否适当、合规部门的独立性等方面考核银行是否已建立和实施一个有效的合规风险内部控制体系。我国的商业银行应建立以合规部门、其他风险管理部门和内部审计部门为核心的合规风险管理框架。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初期的首要任务是组建合规部门,并明确框架内各部门的职能定位和相关责任。首先,要正确界定合规部门与内审部门的职责分工与合作。这是中资银行合规部门设立过程中容易混淆的问题。合规部门是负责合规风险识别、量化、评估、监测、测试和报告的专职部门,而内部审计部门负责银行的合规性检查;合规部门与内部审计部门之间应建立明确的合作机制,如合规部门的工作可以为内审部门的合规性检查提供方向;内部审计部门的合规性检查结果则是合规部门识别和监测合规风险信息和合规风险点的重要来源和依据。其次,合规部门与业务部门也存在合作的关系,业务部门应主动向合规部门咨询和建议,并主动为合规部门的合规风险监测与评估,提供合规风险信息或风险点等支持;合规部门应通过提供建设性意见,帮助业务部门管理好合规风险,为银行业务与产品创新提供必要的合规预估和支持。再次,合规部门实行在总行及分行设立独立的合规风险管理部门,在分行下属机构可以设立合规部门或合规岗位的集中化的组织结构比较符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在报告路线上,可以采取条线式或矩阵式,但应以条线式报告为主,即下级合规部门直接向上级合规部门汇报(条线式),或在向上级合规部门汇报的同时,向行政所属机构负责人汇报(矩阵式)。以上考虑主要是基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岗位设置通常并没有科学的评价依据,因人设岗的现象较为普遍,如果采取分散化管理的组织结构,在各业务部门设立合规岗位,则很难确立合规人员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而且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伞形的组织架构对机构负责人的权限制衡不足,向上级合规部门直接汇报,能够增强合规工作的独立性。
(二)构建合规风险管理的规章制度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内部缺乏一个统一完整、全面科学的合规风险管理法规制度及操作细则,国内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比较欠缺,褒奖力度较小,惩罚措施较轻。因此,这种现象亟待改善。首先,应将银行所适用的法律、规则和准则,银行合规政策,以及合规意识和高层和普通员工的合规职责等字面要求及其精神实质,有效地融入银行内部的各项制度之中,贯穿于银行的业务政策、行为手册和操作程序,直至银行每个岗位具体做法的详尽描述,形成一整套具有较强执行力的、程序化的内部制度,并且通过内部制度的持续修订,将银行日积月累的各种良好做法沉淀下来。其次,要清晰地界定实际工作中的问责和免责标准,切实有效地落实问责制。同时,应明确一旦违规,必须对责任人采取必要的惩戒措施,确保奖惩分明、违规必究,以改变国内商业银行长期责任落实难的状况,强化规章制度的执行力。
篇7
关键词:农信社;合规风险管理;策略
在我国金融制度改革的浪潮中,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农信社规模越来越大,合规风险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其已成为金融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合规风险管理也是农信社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在此背景下,对农信社合规风险管理工作策略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一、我国农信社合规风险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农信社合规风险意识浅薄。我国的农信社合规风险管理现状是,对农信社合规风险管理的内涵理解认识不透彻,对相关的规章制度学习不深入,浅尝辄止,甚至部分工作人员逃避合规,这样导致合规管理工作不能具体落实,只成为一个口号。由于合规意识不高,制度执行不严格,导致违规行为的发生,这样为农信社合规风险管理埋下非常大的隐患。
(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农信社制度建设滞后,许多制度内容陈旧空洞,缺乏系统性和实际的操作性,所以建立一个科学完整全面的规章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同时,现有的农信社内部监督力度比较小,工作中自我纠正能力比较差。此外,合规风险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也不到位,对风险评估也非常的粗略,缺乏量化管理,没有形成全方位的合规风险管理框架,这些管理制度上的缺陷都对农信社合规风险管理造成了严重影响。
(三)合规风险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随着金融市场的飞速发展,农信社规模越来越大,合规制度执行仍旧不够到位,导致很多农信社违规案例的发生。现有的农信社中依旧存在“熟人文化”、“遇到红灯绕着走”的不良现象,工作人员存在得过且过的侥幸心理,出现问题,只进行简单的书面教育,不能落实到实际行动,使得合规制度形同虚设,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违规行为的发生,这样大大增加了合规风险的发生。
(四)操作程序繁杂,责任界限模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农信社需求越来越大,农信社业务也就变得越来越繁杂。业务的增加从而导致了业务员工作量的增加。在一笔业务流程中,当事人往往会牵涉其中。比如在办理贷款时,由于一些工作人员业务的变动,部门之间衔接不好,就容易产生推卸对贷款的管理责任的现象,导致还贷时责任模糊不清,使很多人受到牵连,削弱了农信社管理的整体性。
(五)违规问责制度不完善。世界上各大银行对超越制度范围的违规行为都是“零容忍”,严惩不贷,绝不宽容。但我国农信社针对违规行为,采取的举措是“宽宏大量”、“用钱说话”,这种不良现象导致了农信社违规行为的屡犯屡查,屡查屡犯,因为违规成本较小,所以员工从思想上对违规行为难以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这样很难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
二、我国农信社合规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增强全员的合规风险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风险管理对于金融业的稳步发展是具有关键作用的。针对农信社合规意识淡薄这一问题,首先要构建农信社合规风险管理机制,积极开展合规教育培训,使员工对现代风险管理理论掌握的更加全面,大力宣传合规风险意识,提高农信社各层工作人员的合规意识,牢牢树立员工们的合规理念。其次是充分发挥员工们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员工的行为控制力,使每个人自觉地在工作中尽可能规避风险。最后要建立农信社全社人员共同的风险管理价值观,将制度规范、风险管理理念由上层管理者依次和传递给基层员工,确保行为模式的一致性。总之,随着农信社规模不断扩大,要积极树立风险管理中的合规典范,建立稳固的农信社风险文化,使合规风险意识深入人心,有效阻止各类风险的出现。
(二)制定合规保障制度,构建科学的管理机制。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环境竞争日益激烈,在这一背景下,要求农信社强化约束机制,建立合规保障制度。首先,要保证合规风险排查制度的持续性。其次,要求合规风险报告机制的完整性,具体来讲,就是不仅需要农信社合规管理部门像上级报告经营状况,同时也需要针对突发的重大事件,进行及时的报告,这就需要构建相关的动态报告机制。最后,要完善农信社的考核和问责机制,这就要求农信社要对合规经营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和评价,监督合规经营,对违规行为严惩不贷。
(三)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化。农信社进行风险管理的首要目标就是质量管理。以ISO9001的质量管理体系为标准,将合规的日常管理工作与农信社的各项业务一体化,形成一个系统的合规管理流程。将质量管理的内涵借鉴到农信社质量管理中去,及时清理现有管理中的不合理制度,明确合规的每项业务,完善和整合合规管理的内部流程图以及合规风险的流程图,明确规定管理部门的各个岗位的和职责,从而使得农信社合规管理体系系统化、流程化,促进我国农信社风险管理框架的形成。
(四)加强管理的科技化建设。世界上各大银行都在将先进的科技手段运用于管理工作中,由于农信社的合规管理需要分析和监测相关的数据,其中,人为因素以及文件制度和操作性的风险会使风险管理的难度增加,所以农信社需要借鉴世界各大银行的做法,加快科技建设,将合规管理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风险点植入管理数据库,实现管理的信息化和数据化,使合规管理的系统与农信社现有的业务和管理系统得到很好地衔接。与此同时,工作人员应设定合规风险的检测指标和管理目标,只要系统出现问题,就会有指定的工作人员反映,再由相关人员进行指正,这种系统性的管理,大大降低了合规风险管理率。
(五)强化合规风险管理监督。在我国农信社工作环境中,主要有三条风险监督防线,分别是:横向防线、纵向防线和综合防线。横向防线是指岗位监督制约防线,比如进行一项业务时,要合理设置岗位、明确人员职责与分工,做好每一道流程关卡,使业务风险降到最低。纵向防线是指由省农信社、市农信社和县农信社形成的自律监督防线。根据所管辖业务范围内,各类经营风险的需要,上级农信社各部门需要组织开展资产质量、会计出纳业务等方面的专项检查。在农信社这个环境中,会计主管和信贷主管能够对日常业务风险进行防范,所以这两个主管部门的监管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综合防线是指由审计部门对各部门岗位的业务实行全面的检查监督。审计部门经常会采用“飞行”的手段进行检查,不会提前对要审查部门发通知,经常会突击重要的风险点,对违规行为进行严格追究。总之,强化了合规风险管理的监督体系,就为合规风险管理构筑了很好的屏障。
总结: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的不断繁荣,为了降低金融市场的风险,保证其稳步的发展,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合规风险管理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农信社现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相关人员提高合规风险意识,制定合规保障制度,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科技管理以及强化合规风险管理监督,不断完善我国农信社发展机制,促进农信社在未来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医德医风;自律;监管
医德是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服务质量与医疗质量的一个综合反映和评价的重要标志。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的伦理观和价值取向产生了新的变化;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医务人员医德修养出现了新的难题;医学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使现行的医学道德观念面临着诸多挑战。医德医风建设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行业不正之风,以医谋私的现象仍时有发生,爱心缺乏、情感缺乏、责任缺乏的现象有时还比较突出。这就需要向在加强以法治医的同时大力加强以德治医,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医德修养水平,培养医务人员医德自律意识,引导医务人员自觉接受医德监管,促进医院两个文明建设,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
1 医疗市场竞争所面临的医德问题
近年来,一些医疗单位和个人放松了医学道德建设和自我自律行为,出现了一些不道德行为。一方面是国家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医学道德制约机制缺失,监管机制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使规范的个体自律行为常常失去调控;另一方面是医务人员本身的医德自律意识滑坡,自律个体在一定程度的失控,使尚未健全的他律监管机制受到削弱。常见表现如下:
1.1 个人攀比心理失衡,松懈了自律,我行我素,悖离了“防病治病,实行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准则,荒芜了医德绿洲。
1.2 个人自知要遵循医德规范,但经不起周围环境某些利益的诱惑与影响,潜移默化地被“你行我放”、“彼此彼此"、“法不责众”观念所同化,逐渐放弃了应承担的医德责任,暗淡了自律行为。
1.3 只强调自我,以求洁身自好,而对那些违背医德的人和事采取明哲保身,少说为佳的态度,阻碍了本应提高的医德境界。
1.4 苦苦徘徊于“两难选择"中,既为那些有悖于医德的现象痛心疾首,又“同流合污",强化了群体负效应。
医德个体是一种主体现象,而外部他律监管是由医德规范的约束、监督、调节和激励等功能而产生的客观现象;医德作为调节医务人员行为规范的总和,实现其调节功能,需要激发医务人员发自内心的医德需求,即医德行为表现不在于外力的强制,而在于自身的自觉自省;医德他律以其特有的约束、监督、调节和激励等功能,形成外部推动力,促使医务人员逐步增强医德情感,坚定医德信念,磨练医德意志,培养医德习惯,实现由他律向自律转化,即把医德规范变为个体的自觉行动。
2 医学道德对医疗市场竞争的调控作用。
2.1 医学道德的调控作用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在潜移默化中发挥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医务人员道德责任感,忠实履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义务。医学道德不仅推动了医学的发展,也促进了医德本身的进步。可见医学道德在医学事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控作用。
2.2 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医疗单位在改革发展的同时,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的医学道德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制定和颁布了各种法律法规,对医疗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医疗事业发展,特别是公立医院体制改革更需要法律的支持,也需要道德的维系。医疗实践证明,规范医务人员的思想和行为,不仅需要法律的制约,也需要医学道德的教育和熏陶。
2.3 良好的政策导向以及监控机制的成功实施离不开正确有效的道德调控。治理医疗行业不正之风,推进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是净化医疗行业环境,改变不良医德医风和不良秩序的一项重要举措。
3 新形势下医德修养需要医德自律和医德监管机制相结合
医德的实践既取决于医德自律,按照社会与伦理道德自控,使之符合医德规范;同时也离不开医德他律,对医务人员良好行为的赞誉、不道德行为的舆论谴责、健全法规的约束等。如果说医德的内驱力是医德自律,那么外促力则是医德监管机制。医德自律受制于医德他律而得到强化、纠正,故二者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为适应新形势需要,发挥医德自律与医德监管的协同作用,真正实现以法治医、以德治医,提升医务人员医德修养,应强调医德自律与医德监管相结合。
3.1 加强医德素质的培养,使医德医风建设战略化。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势必会促进医务人员医德观念的更新,医务人员要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适应日益变化了的新形势,就必须积极投身于医疗卫生改革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医德修养,为此,广大医务人员要自觉树立医德修养的价值观、实践观、自律观、他律观,学会用义务论、美德论、公益论和价值论的观点正确处理医学实践中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医学科学事业服务。 在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的过程中, 必须同时注重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 强化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和科研能力的培训, 医学论文写作和外语水平, 掌握和普及计算机应用能力及操作技术。尤其要建立激励机制,把提高工作能力和医疗技术、道德水准和文化水平作为优胜劣汰, 竞争上岗的基本要求和制约手段, 进而提高医务人员的道德修养和整体素质。
医德教育要做到经常性、及时性、灵活性和针对性。通过教育使每一个医务人员在工作中自觉提升道德修养,做到重视医德,讲究医风。一是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为切入点,经常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搞好医德医风建设的基础;二是以强化医德责任教育为支撑点,医德责任教育是医院管理者的一项责无旁贷的任务。?三是以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为突破口,良好的医德医风行为是建立在良好的职业道德基础之上的,要重视教育。
3.2 健全卫生法规管理机制,使医德医风建设法制化。医德医风建设对卫生政策的参与效应,体现了卫生政策本身对医德的选择。而卫生政策本质上又是控制医学技术和资源使用最优化的决策,它是在分析与权衡各种人际关系及其利益后,为维护大多数人利益所作出的选择,从而使社会公众普遍受益于医学技术和资源,使社会不同的人际关系(包括医务人员)处于协调和谐的状态。然而现实生活中不同人群所享用的医学技术和资源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使卫生决策对医德选择又面临着各种复杂的矛盾与冲突。
为消除和转化这种由于医德伦理和医德实践、医德整体和医德个体、医德供给和医德需求、医德趋向和医德传统等诸因素发生背离而产生的矛盾与冲突,其中一个重要措施就是介入法规管理机制。法规管理机制的健全介入既保证了卫生决策的必行性,又保证了卫生决策选择与医德选择的统一性,同时也将医德医风建设推向崭新的高度。这就是我们目前已深省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意识。而更重要的是在勇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尽快地健全和完善法规管理机制。
3.3 完善医德监督约束机制,使医德医风建设长效化。建立监督约束机制是提高医德修养的有效方法。一是宏观的监督约束,让权威管理机构对参与和决策的道德问题、道德理论、道德论证进行是非分明的仲裁;二是微观的监督约束,让监督机构(包括纪检、审计、物价等部门)对医院管理人员、医务人员进行长期的、衡定的医德监督。这种监督包括我们卫生部门本身的内部监督约束和社会的外部监督约束,一经发现悖离医德的行为,予以制约。
如目前推进的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效能、纠正群众反映强烈的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以及促进医院管理从经验性管理向制度性管理转变的重要举措。通过研究把握权力运行的特点规律,分析查找防控手段的薄弱环节,持续改进、完善创新、形成特色,确保监控机制做得到、行得通、管得住。在实施过程中,要把强化监督检查贯穿于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建立失职追究制与考核评价制。特别是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和检查,对不认真梳理权力事项、不科学制订流程制度、不落实防控措施、不按规范履行职责、超越或、权力“体外循环”规避监督等行为,严肃追究相关部门和岗位人员责任。
篇9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按照市教育局提出的“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章程,结合我校中学生德育分层目标,围绕以育人中心,以基础文明、基本道德的养成教育为重点,强化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切实抓好德育管理规范化、德育活动系列化、德育阵地多元化,德育评价行程化建设,坚持以法治校、以德育人,不断完善我校内部管理机制。
二、工作要点
1、进一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校德育工作有效机制,以德育工作为首,本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宗旨。在全体教职工中广泛开展“以德育人、以心育人”活动,不断加强师德建设,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本着爱生如子的态度和热情去关心好每个学生的成长,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着力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作楷模,以健全的人格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树立榜样。
(2)继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不仅是班集体建设的组织者、领导者,更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的管理和建设,继续每月召开好班主任会议,加强班主任岗位培训、规范管理、完善制度、加强考核。特别是加强班级常规管理考核,加强对新班主任的工作培训,每个新班主任要做好“三个一”工作,制订一份班级管理工作计划,举行一次主题班会,写好一份学期总结,掌握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同时,各正、副班主任要相应协调工作,群策群力,班级工作要做到月月有计划、周周有安排,要充分利用好每堂班会课开展专题系列教育活动,要挖掘班级德育宣传阵地,力争在“严”、“实”、“细”上下功夫,要抓出成效、抓出特色。
(3)进一步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继续组织好各类学生干部的培训,充分发挥其职能。结合省级课题的研究召,开好各类学生座谈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全面推进“值日班长制”明确职责,健全学生管理网络,并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学校的常规管理中,进一步锻炼他们的工作能力,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自理能力,不断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榜样意识,开展结帮带活动,推进班风、学风建设。
2、切实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和德育基础教育系列化活动。
根据德育目标,围绕爱国主义教育这根主线,多采取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多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寓德育与活动之中,以活动为载体,使其形式科学化、系列化,各班要结合校德育计划及重大纪念日,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各类多样化、系列教育活动。结合教师节、国庆节,利用德育基地,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会同少先队、共青团组织开展好一次爱心奉献活动,利用校园网加强对学生进行时事政策教育,并将积极开展好学校各类兴趣班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继续开展好以“三爱”为主线的校主题班会评优活动,不断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塑造其健康的人格。
3、立足于正面抓德育教育。
我们要紧紧抓住升旗仪式、班队活动,重大节日活动,社区活动和课堂教育,开展的各类影评撰写和爱国主义读书活动,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以弘扬民族精神培养良好道德为横心,组织学习《沙溪实验中学一日常规》学习新的《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4、切实抓好“三风”建设,完善各项激励机制。
进一步完善学校常规管理工作队伍,加大教师值班力度,做好人员、任务、岗位、责任四落实,全面保证学校“四大类十二项”一日常规管理的开展。通过行政、教师,学生民主评议、综合考核,做好常规评比流动红旗竞赛活动,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不足之处,要做到抓专项、经常抓,抓反复;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要做到既严又爱,要积极引导,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努力做到层层落实,开拓创新,使我校的“三风”建设再上新台阶。 共2页,当前第1页1
5、加强法制教育。
切实做好依法治校,综合治理工作,积极利用橱窗、板报、校报加强法制宣传,利用校园电视台组织学生观看各类法制教育专题片,积极聘请校外辅导员来校作法制讲座,不断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自我保护及安全防范意识。同时,还要加强相关课程与法制教育间的有机融合。
6、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及卫生教育。
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社会等周边环境的影响,有针对的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及青春期卫生教育、健全和完善校卫生室、心理咨询室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其职责能。充分利用各类德育教育阵地,广泛做好心理、生理健康预防爱滋病教育的宣传,抓好网络管理道德育教育。
7、积极开展各项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
我们积极开展了以“三爱”为主线的主题班会评优活动,每月由教导处制定的德育教育的主题,每周由班主任带领学生开展主题班会。学校也开展一些全员参与的大型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愉悦身心,得到教育。并且积极参与市级以上的各种德育活动。
8、抓教育网络建设,注重多元整合。
我们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管理网络的作用,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开通网上家长学校,学校还将开设好心理咨询室,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不定时的召开学生座谈会,抓住个别苗头性问题,确保我校学生的违法犯罪为零。并将开辟德育教育基地,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学会做人。
具体活动安排:
九月份: 1、常规教育 2、庆祝教师节
3、交通法规安全讲座 4、班级常规管理考核
十月份: 1、校运动会 2、庆“国庆”系列活动
3、健康卫生教育 4、班级常规管理考核
十一月份:1、常规教育《中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宣传周
2、诚信主题教育 4、班级常规管理考核
十二月份:1、迎新文艺汇演 2、主题班会评比
3、班级常规管理考核
篇10
一、构建“纵横制约”的管理机制,夯实合规管理基础
完善的管理机制是风险防控的基础,我行自成立之初就按照“高标准、高起点”的要求建立完善的公司管理机制。一是建立了“三会一层”的组织架构,明确了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的风险管理责任,分工细致,责任明确,是省内公司治理比较完善的村镇银行。二是突出强化董事会的风险管控职能,在董事会下设关联交易委员会、风险监督委员会和财务审查委员会,分别对关联交易、大额授信和重大财务事项进行集体决策,有效发挥了监督制约机制,提升了决策水平。三是建立联席会制度,联席会由董、监事长、经营层和部门负责人参加,每两周召开一次,及时调度经营发展情况、查找问题和不足,并对重要事项进行决策,及时调整工作部署。四是建立前后台分离、审贷分离、贷放分离、风险经理平行作业等多项横向制约机制,细化分工,责、权、利匹配,有效降低了权利集中的风险。
二、坚持“支农支小”市场定位,促进合规稳健可持续发展
章丘作为全国的“百强县”,拥有20家金融机构,同业竞争异常激烈。为提升市场竞争力,构建特色品牌,六年来,我行始终坚持“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以普惠金融为宗旨,持续开拓乡镇、农村的蓝海市场。截止6月末,我行服务的存款客户达到2.3万户,并推出免收银行卡、网银、手机银行所有服务费的优惠措施。同时积极投放小微贷款,我行根据当地市场特点,创新开发了“金农贷”、“税贷通”、“惠农贷”、“创业贷”等一系列贴近市场的特色信贷产品,先后与财政局、税务局、农业局等多部门合作,积极开展支农融资增信、银税互动、创业免息贷、光伏扶贫贷等贷款项目,累计投放贷款35亿元,涉农贷款占比99.5%,户均贷款仅为81万元,有效支持了2800多户中小企业和农户的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贷款的小额分散有效弱化了贷款风险。开业以来,我行不良贷款率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截至目前,我行不良贷款率为0.1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狠抓“重点领域”的风险防控,持续提升业务质量
村镇银行作为新建金融机构,成立时间短,业务以存、贷款传统业务为主,风险防控主要集中在几个重点领域。
(一)强化授信风险防控。一是建立分级授权机制,授信业务按50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上和50万元以下三个档次,分别由风险监督委员会、行长和风险总监分级审批,有效提高决策质量和决策效率。二是实行风险经理平行作业制度,50万元以上的业务由风险经理和调查人员平行考察,独立发表意见,切实增强了风险识别和把控能力。三是每季度对存量授信业务集中开展现场风险排查,果断退出潜在风险客户,形成了“进退有序”的动态调整机制。近三年我行累计退出潜在风险客户72户,金额1.1亿元,前瞻性的退出使我行资产保持良好状态。
(二)强化合规检查监督。按照省局“合规制度建设年”的总体要求,我行深入开展精细化管理工作。一是全面梳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优化业务流程,强化风控措施,今年共新增、修订制度办法20多个,覆盖各个业务领域。二是根据监管要求,集中开展了“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等七项专项治理检查工作,严查违规违纪行为,杜绝市场乱象,进一步夯实了我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基础,切实提升了风险防控能力。三是建立检查整改的长效机制,形成了监管检查、外部审计、主发起行审计、条线自律检查、事后监督检查等多层次检查机制,使检查、整改工作形成常态。四是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完善违规问责处罚制度,严格落实处罚措施,切实增强员工的合规意识、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多方位、立体化的检查、处罚机制,形成了全体员工对待违规“不敢干、不能干、不想干”的良好风气。
(三)严防流动性风险。一是明确资产负债管理部门,加强资产和负债的期限错配管理,确保资产负债的协调发展。二是定期开展流动性压力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及时调整战略部署,控制业务发展节奏。三是与主发起行签订《双边流动性支持协议》,取得主发起行的资金支持。通过上述措施,开业以来,我行资产负债保持协调发展,未出现流动性风险。
(四)紧盯案件防控。制定了《案件防控责任制》,从董事会到一线员工层层落实案防责任,签订案防责任状。定期开展案件警示教育和“禁止性”规定的学习,去年在省局组织的禁止性规定考试中,我行取得全省村镇银行第一名的好成绩。同时定期开展员工行为排查、突发事件演练、安全检查等活动,保持案防高压态势。
(五)强化科技系统制约。尽管村镇银行的科技力量薄弱,但是在主发起行的帮助下,近几年我行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先后上线了信贷管理系统、风险监测系统、票据系统、审计系统,开通了网银、手机银行系统,去年又成功加入城商行联盟系统,完善的信息系统使“机防”机制充分发挥,有效促进了合规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打造“合规守信”的企业文化,树立廉洁诚信的社会形象
- 上一篇:工程竣工预验收条件
- 下一篇:景区新媒体营销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