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校本培训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25 17:58: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校本培训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校本培训方案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坚持自培、自修为主,集中培训为辅,做到集中培训、校本培训和自学提高相结合,真正把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使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真正得到提高,为教学服务。

二、工作目标

(一)通过集中培训,促使教师基本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基本理论与技术、课堂多媒体操作、课件制作等信息化教学基本技能。

(二)通过集中培训和日常研训,促进教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设计、课堂信息化教学基本技术应用技能等,并能熟练运用博客、QQ群、校园网站等网上教研方式与专家、教师之间进行研讨交流。

(三)建立全校信息技术教学在课堂日常教学应用管理评价机制,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推进课堂信息化教学班班通。

(四)建立全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骨干教师人才队伍。

三、培训对象:

我校全体在职在岗教师全部参加培训

四、培训及内容:

1.信息技术基础部分:教师能够对计算机进行必要的维护,能较熟练地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素材加工,能利用电子表格进行公式运算。

2.信息技术应用部分:掌握多媒体课件设计基本知识,熟练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和资源库管理系统,能够制作多媒体电子教案。

3.多媒体教学设备操作使用:能规范操作液晶投影机、视频展台等多媒体设备,能规范操作卡座、功放等教学音响设备,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学音响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并掌握一定的多媒体设备与教学音响系统的日常维护知识。

五、培训方式及时间

1、分散自学:教师要通过自学,基本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

2、集中培训:根据课程内容及参训教师的实际,采取集中讲授、操作练习、小组研讨、互相交流等方式,保证培训的实效,切实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3、培训时间:

20xx年4月—5月,双周四下午三节课下。

4、学校考核时间:

20xx年6月上旬

六、培训成果

(一)在集中培训期间,每名教师高质量严要求完成培训学习任务,并写好一个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设计、基本技术技能培训测试达到合格以上水平。开学两个月内完成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汇报课。

(二)日常教学工作期间,学校把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在日常课堂教学应用的普及率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每周定期组织各学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典型课例的研讨交流培训活动,教师运用博客、QQ群、校园网站等网上教研方式与专家、教师之间进行研讨交流形成习惯,研训成果能及时到网站上共享。

七、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芦蒲初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与考核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由教导处、德育处、总务处等相关人员组成,具体负责我校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校本培训工作。

组 长:阴子红

副组长:卢乃二

成 员:杨兆宝 王甫石 张其刚

八、培训具体要求

1、制定相应的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切实可行的各种应用培训管理与评价机制。

2、在培训之前进一步检查、维修培训硬件环境和网络,确保顺利开展培训。

篇2

【论文摘要】培训理念及其指导下的培训模式直接影响着教师培训的质量,湖北省树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新理念,并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教师培训模式,建立了符合全省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的教师培训模式。

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是指在基础教育领域内,对在职教师进行的以提高师德水平、业务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和自主发展水平为目标的培训机制、内容、方式和方法。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培训主体、培训理念、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手段(方式、方法)与培训管理(过程监控、考核评价)等,这些要素的优化组合及发挥独特作用的过程,就是模式生长、发展、形成的过程。培训理念及其指导下的培训模式直接影响着教师培训的质量,湖北省树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新理念,并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教师培训模式,建立了符合本省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的教师培训模式。

一、湖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组织运行管理模式的分析

1.“两线四级”的组织运行管理模式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建立了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两线四级”组织运行管理体系。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省、市、县、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培训基地,组织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各司其职,齐抓共管,保证培训工作的运行。

省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负责制定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和政策;组织制定各类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计划;组织编审教材;审批全省高、初中教师继续教育基地的办学资格并加强对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的指导;检查指导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省统一要求,负责制定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规划和措施;负责本地区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及其基地建设,负责审批本地区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的办学资格;筹措和管理教师继续教育经费;考核、评估并指导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本县(市)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筹措和管理继续教育经费;指导乡镇及学校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建立综合考评、奖惩制度等继续教育的驱动机制。

乡镇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师任职学校有计划地选派、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并筹集相应的师训经费。中小学校长负有组织和指导本校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责任,把教师的继续教育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省、市(州)、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依托教师进修院校和师范院校建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协助教育行政部门抓好本区域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行成绩考核和证书登记制度。继续教育基地负责做好学员的培训、考核和登记工作。对完成了继续教育的规定学时并经考核合格者,颁发省教育厅统一印制的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结业证书。

2.“三位一体”的组织运行管理模式

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湖北省实施了“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此项工程主要采取三位一体运行管理模式。

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是湖北省教育厅为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而采取的重要举措。从2005年开始,用5年时间,将全省现有的10万农村乡镇中小学教师(其中校长培训1万人),集中到武汉市进行免费培训10天。“工程”采取政府招标购买培训,受训者全免费接受培训,严格考核培训情况,根据绩效给予奖励的运作模式。在具体运作方式上做到“五统一”,即统一安排培训时间,统一设计培训课程,统一调配培训师资,统一规定培训方法,统一订购生活用品。在培训工作实施过程中,省教育厅、培训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建立了“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加强培训工作的管理和质量监控。

省教育厅负责培训方案的制定、实施和管理,培训师资的选配、资源建设,加强培训过程的质量监控。市、州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参训学员的选送、组织与协调。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按时组织好学员报到并提供交通便利,确保学员往返和培训期间的安全,敦促学员完成集中培训后的在岗研修任务。承担培训任务的院校按要求利用自身资源,提供优质培训服务,确保培训质量。“工程”参加单位及其领导都按照职责分工,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工作任务。省教育厅领导高度重视“工程”的统筹与协调、实施与管理。

二、湖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组织模式的个案分析

1.“三型十环”培训模式

湖北省十堰市教育局在中小学教师培训实践中总结出“三型十环”培训模式。“三型十环”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是教师需求多元化和教师培训多样性理论。“三型十环”模式构建的实践依据是校本培训经验的总结。教师校本培训,必须充分考虑欠发展类、发展类、优先发展类的不同实际及多种需求,设计教师培训的多样性培训模式。“三型十环”模式的构架主要有三种模式:学习——岗练——考评——分层模式;分层——研训——师导——定向模式;定向——专修——独创——发展模式。十堰市实验区按照行动研究的基本思路,构建了九种校本培训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式、现场诊断式(微格式)、问题探究式、专题讲座式、示范——模仿式、情境体验式、自修——反思式、研训互动式、网络信息交流式。目前十堰市教育局总结提炼出了适合各种不同类型学校的校本培训“三型十环”模式,用于实验区的学校和县市部分中小学实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模式正由实验区向全市中小学辐射实施。

2.“专家诊断”式培训模式

在教师培训实践活动中,武汉市洪山区积极试行“专家诊断”式培训模式。所谓“专家诊断”培训,即选出的专家组对参训教师进行培训前的调查研究后,针对不同的教师存在的问题,采取集中、分组、个人培训的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专家“会诊”,因材施训。“专家诊断”培训的理论依据是皮亚杰的“临床法”和巴班斯基的“教育会诊”理论;成人个性虽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也是可塑的;发展学生个性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具备鲜明特色与个性的教师。“专家诊断”培训遵循主体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实效性原则。“专家诊断”培训采取一看、二听、三察、四议的诊断形式与方法。诊断标准与内容一要以学员个性特征为依据,二要以骨干教师标准作为依据,三要以新世纪对教师的要求为依据。“专家诊断”培训的程序:①聘请专家,成立小组;②自我评价,提出问题;③专家诊断,确定目标;④制定方案,实施培训;⑤效果评价,总结提高。如此培训,形成了一批具有独特教学风格和鲜明个性的骨干教师。同时也遇到一些困难,如实践场地难找,工学矛盾,经费紧缺教材缺乏,给参训教师备课造成了困难,从而影响培训效果。

3.校本培训能级模式

2004—2007近三年来湖北荆门东宝区教育局着力于具有“针对实际、强化实训、突出实效”特点的校本培训模式创新,展开了构建新型教师校本培训能级模式的初步探索与实践。所谓新型教师校本培训能级模式,是一种以培养适应新课程和学生素质发展新要求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为目标,以学校为单位,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能力发展为核心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体系。新型教师校本培训能级模式的总体构架是:构建三大体系,形成三大平台,达成三大愿景。

(1)目标与内容体系:首先是明确总体目标定位,达成三大愿景。一是以构建“能级模式”为支撑,切实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二是以发展教师“八项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职业表达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学生教育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特色争创能力)为支撑,切实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三是以优化师资团队“三型”(成长型、成熟型、成就型)能力发展结构为支撑,切实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其次是分能力项目、年度(学期)和具体实施培训活动项目,拟定明确的培训目标要求。形成培训内容菜单:一般可分A培训能力项目、B必修课程要目、C能力实训要点三级来编制,并相应附加必要的实施说明。

(2)途径与方法体系:搭建自主研修、岗位培训、远程教育三大平台,突出“主体化”、“一体化”、“信息化”特点。

(3)管理与评价体系构建要求:落实机构,落实常规,落实评价。

4.课题驱动模式

2007年,蕲春县被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实验区,申报的子课题《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有效模式研究》已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总课题组审定批准。参与课题实验为该县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提供新的发展支点。以课题为载体,以校情为依据,进一步深入探索校本培训的新模式、新策略,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全县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在面上,积极构建“县、片、校”三级联动的教师培训机制。在点上,不断创新努力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一是导师引领模式;二是名师研修模式;三是课程开发模式;四是课题带动模式。开展教师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统一部署,全面推进,科研引路,示范先行,校长负责,评估奖惩。

篇3

一、推进民主管理,加强民主政治

学校布局调整,是××镇年度工作大事,按照市政府“十一五”规划,我镇学校布局有大幅度调整,将原有四所小学撤并为两所小学。为确保8月中旬调整到位,教育工会配合行政做了大量先前工作,从资产登记,并前宣传,财产搬迁及并后遗后问题的处理,工会自始至终参与,所有事情的每个环节中心初中与工会都联手行动,开会讨论并邀请多方代表、领导联席参加,营造民主氛围,形成决议,再做行动。最后,四所学校所有资产撤并只用两天时间,资产无一流失、损坏。

创建区域教育现代化,我镇更是动用大手笔。投入近60万元武装土山幼儿园,投入近500万元新建业小、铁小两幢教学楼,投入近80万元扩建常中学生宿舍,新建篮球场等,每一个项目,每一笔投入,中心初中都要求工会参加讨论,制定方案并分工实施,借助创建平台,我镇各校内部设施得到添置,环境得到改观,教育的品位得到提升,民主政治也得到加强。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考素质

1、组织教师参与“5.10”思廉日活动,业小、铁小、常中三校教师参加签字仪式,并用实际行动规范教学行为。一年中,我镇未有违规家教、有偿补课的举报信和电话。

2、暑假期间,我镇组织中小学全体教师进行了为期18天的校本培训,集中培训时间共为12天。培训期间我们先后请教研室的张为民、袁玥等领导来镇作专题讲座,让教师们进一步认识教育教学改革形势,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紧迫感、责任感。两位专家的报告让与会教师得益匪浅。

3、大兴教研之风。一年来,我镇有16个微型课题申报并经市局批准立项,有12个课题参加如师附小项目中心研究,两个省市“十一五”规划课题顺利通过课题验收。最近,业庄小学、中心初中又申报了两个国家级课题。一年中,我镇先后有22位教师在市级优质课评比中获等次奖,有155篇论文参评获奖,118篇论文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

三、开展多项活动,愉悦教师身心

1、精心组织“三八”妇女节趣味活动。我们认真制定了活动方案,设计了活动内容,比赛规则,评选了一、二、三等奖,发放奖品,奖品有价,意义无穷,凡参与者个个欢天嘉地。

2、“五一”前夕,我们组织了乒乓球比赛,并挑选了6名选手参加西牌比赛,最后3人赴市参赛。

3、组织教师参加全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我镇6人参加,2人获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1人获三等奖。

4、组织教师参加镇举办的“万人唱红歌”活动。我镇师生4千多人参与,登台表演12个节目,精彩的表演博得观众阵阵掌声,给全镇人民留下了美好的形象。

5、重阳节,我们在业小成功举办离退休老教师茶话会。40多位老教师相聚一起唠家常,谈变化,并参观了业小、常中校园,对两校怡人的教学环境、优良的教学设施和优质的教学质量赞口不绝,会议结束,我们还赠送了纪念品,大家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四、协调劳动关系,确保稳定和谐

稳定和谐的局面要靠人去争取、创造。今年以来,我镇有两起劳动争议事件,一件是60年代下放教师7人一直未得到组织照顾。他们先后去如皋上访,批转回镇后,中心初中按镇要求负责收理。我们先后调查取证,拟定报告,得到党委、政府的关注,决定给他们每年1000元补助,几位同志甚是感激。另有一同志最近也正在办理之中。

篇4

一、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为了搞好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工作,我县成立了师德师风教育专项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专题领导班子会,研究、制定、下发了《沾化县关于开展师德师风教育专项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全县及各校分别召开了师德师风教育专项活动动员大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师德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全县中小学教师的师德水平,组织全县中小学教师学习了一是加强教育法律和规范的学习。各中小学分别组织全体教师重新学习了《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总书记2007年8月31日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增强依法治校的能力,让纪律规范深入人心。二是组织学习了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论述以及给北京大学孟二冬同志女儿的回信。胡总书记给孟菲的深情回信中对孟教授给予了高度评价,这也是对全国全体教育工作者的鞭策和鼓励,全体老师深受感动。“孟二冬教授一生不计名利,一心扑在教学一线,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使我县每一老师学习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少数教师追名逐利、欺世盗名的浮躁心情顿时平静了许多,让自己追求宁静致远的人生意境顿生。三是注意师德修养细节,渐进树立“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的观念,从教师的言行举止和个人修养细节入手规范教师的行为,组织教师集中观看了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庄子心得》,我们领略到了一种智慧,一种对自己的得失缺憾正确对待的态度,我们认为这是一种融入在现代社会中的理性道德。通过组织观看,教师们体察到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和信心。还组织教师们观看了《教师礼仪》专题片,引导广大教师规范言行。集中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为了让老师们有更多学习的条件,部分中小学从有限的资金中拿出一部分为教师购买了大量的书籍和光碟,如《爱心与教育》、《做一个智慧的班主任》、《好心态好命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成功之路》等。

二、中小学教师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根据全省课程师资培训计划,2008年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工作7月27日在我县拉开帷幕。同时参加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专题培训的教师(农村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学科骨干教师)共30名,也在山东省师范大学开始参加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师德教育、现代教育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化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育科研与课题研究、学员论坛、学科知识的拓展与更新等模块。英语培训课程要适当开设英语口语课,培养英语教师的发音和听说能力。实施沾化县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是提高全县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我县教育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

2008年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通过远程研修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在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以教师为主题开展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帮助广大教师整体把握、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和有效实施高中新课程,促进我县高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共15个学科。这次培训全县共有407名专任教师参加。

08年新课程骨干培训省级培训的工作6月份开设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体育4个学科。省级中小学教师素质提高第二期培训班报名我选拔了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或教学能手参加了培训。

为进一步推动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广大农村教师心里健康教育水平,主动适应新形势下农村教师队伍和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我县选派了中小学2名骨干教师参加了全省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并于12月份进行了二级培训,共培训县级骨干教师小学76人,中学38人。

为全面提高全县语文、数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经与华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洽商,沾化县教育局聘请华东师大知名教授、专家对我县初中语文、数学两科教师进行暑期培训。8月11日—13日,全县初中语文教师、数学教师暑期培训班分别在县实验中学、沾化一中老校区顺利举办。8月11日上午,平金明局长、杨金明委员及华东师大汪晓勤教授、李俊副教授出席数学班开班典礼,王立村副局长、杨福泉主任、郑桂华副教授、沈龙明副教授出席语文班开班典礼。培训班每天授课6小时。全县初中语文、数学各140余名教师参加了培训班,各初中语文班、数学班各派一名教育干部带队参加培训。

五位华东师大教育专家知识渊博、治学严谨、讲授各具风格,见解深刻,且紧扣教育实际,表现出了深厚的学术功力和崇高的学术风范,有力地诠释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中国教师精神。参训教师听专家报告,恪守时间,状态投入,如沐春风,一致表示不能再只靠一根粉笔、一本教案、一张嘴不断重复“昨天的故事”,而必须凭借教育科研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是什么、为什么、还有什么。

三、加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开展专项调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引导师范类待就业毕业生到农村任教。(近几年来共招聘师范类毕业生385人到学校任教)研究制定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制度。充分运用现代化远程教育等手段,通过多种形式,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质量。

四、教育创新人物。为激励广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牢固树立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理念,提高教育创新能力,推动我县基础教育改革顺利实施,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开展滨州市教育创新人物评选活动的通知》(滨教[2006]46号)精神,对全县中小学教师、校长开展了“教育创新人物”评选活动。在自下而上,层层推选的基础上,对乡镇、县属中小学推荐的26名校长、教师进行了认真评审,共选出6名县级教育创新人物参加市级以上教育创新人物评选。

五、中小学校长培训。2008年新年伊始,按照县制定的“十一五”期间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划,落实了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制度。对全县中小学中层干部分期、分批展开培训。对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尚未参加提高培训的校长,以及虽取得《提高培训合格证书》,但时间以满5年的中小学校长(含高中校长)进行提高培训,年内培训中小学校长116人。培养造就了一批教育改革、教育科研和学校管理的带头人和专家型校长。

六、语言文字工作。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推进全县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在县语委的领导下,在全县范围内继续开展创建“普通话示范学校”、“校本示范学校”和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

2009年教师教育科工作计划

一、为适应新课程实验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推进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工作创新和校长发展,提升义务教育阶段我县中小学校内涵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根据年初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培训计划,继续开展了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培训。

二、继续开展了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培训其中小学四个学科,中学三个学科;安排2009年普通高中教师新课程全员培训和高中校长、教务主任及政教主任素质教育专题培训。

三、配合第十二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展示我县多年来推广普通话和素质教育的成果,组织“中小学生普通话大赛”。按照工作安排对部分教师进行了普通话测试和部分教师的普通话换证工作。

四、由单位申报县初审选出部分中小学校参加全市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普通话师范学校’和“校本示范学校”评选。

五、加强中小学名师和骨干队伍建设和新课程师资培训。

六、继续做好新任校长的任职资格培训,规范和加强我县幼儿园园长培训工作。

七、继续组织参加“山东省年度教育创新人物评选”活动。

八、利用远程教育网络研修手段,开展中小学教师学历、学位提升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

九、继续组织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中小学班主任培训。

篇5

20*年10月底,我到合作镇教育管理办公室工作。一年多来,我在市教育局和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教职工的支持帮助下,充分发挥教管办管理、服务、协调作用,抓和谐稳定,促提高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抓和谐,促稳定

区划调整后的新合作镇由原合作、志良、新义三部分组成,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社会矛盾较为突出,教育经费十分紧缺,办学困难相对较多,教职工工作热情受到一定影响。面对现状,我在办公室全体同志的支持下,做了几项工作:

1.优化领导班子。根据“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干部使用原则,结合办公室人员选配和暑期干部调整,我们先后调整了成教中心校长、竖河初中校长、合作初中校长,同时对各校校级领导班子进行了优化整合,为提高决策执行力打下了基础。

2.强化师德教育。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敬业重教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近一年来,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师德教育活动,如:“我为学校添光彩”师德演讲活动;“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暨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警示教育活动等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融化校群关系。由于带教家教、学校后勤社会化经营等问题造成部分学校与周边群众产生一定矛盾;由于政府拖欠了教师医药费、女职工生育补助、民办教职工医保金、初中教师夜课费等,造成部分教职工对镇政府有些想法。针对这些情况,我抓住主要矛盾,通过多次与镇领导协调,民办教职工医保金、女职工生育补助、初中教师夜课费等,都已得到全额解决,2001年拖欠至今的教职工医药费,先解决了已退休的老教师,其余部分政府承诺在年内解决,教职工普遍感到比较满意。对反应较为强烈的家教、带教问题,抓住典型进行了查处,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和社会效果。

4.钝化突出矛盾。我到合作一上班就接手了三桩比较棘手的事情,一是竖河初中一体育教师殴打学生,家长不断上访;二是市纪委根据举报调查合作有少数教师长期请假拿着工资不上班的情况;三是合作初中一老教师猥亵女生被不断举报。前两件事由于上级领导的信任,后来全权转交教管办处理,我们在做了大量细致的基础工作后,分别作了相应处理,较好地解决了矛盾,得到了上级肯定。第三件事我们积极配合镇纪委和市纪委第二农村工作室,认真进行了查处,当事双方对处分结果都表示认同。

二、抓常规,促提高

用《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规范办学行为,促进办学水平的提高。具体做法:1.抓教学常规管理,促教学质量的提高。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大力打造有效课堂,力争减负增效。提高教师钻研教材的能力,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拓宽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强化课程管理,全镇各校严格执行教学法规,开全上足规定课程,灵活安排环境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坚决杜绝重主课轻副课的不良倾向。强化质量管理,把视导调研和质量监控紧密结合,重点关注薄弱学校、薄弱班组、薄弱科目。

2.抓学校安全管理,促综治工作水平的提高。我们始终把学校安全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突出位置。应该说在安全工作方面我们镇是有深刻教训的。血的教训警示着我们,安全工作无小事,我们从全方位疏理学校安全工作的各个环节,学生交通安全、门卫值班制度、校内外活动安全、食品卫生安全、宿舍安全保卫等方面全部进入学校安全管理视线,学校针对各种突况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各校还利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了消防演练、应急疏散演练,对师生开展安全教育、自救自护教育,提高了师生的应急应变能力和自救自护能力。

3.抓校园环境管理,促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的提高。环境的育人功能不可忽视,优美的校园环境既体现了一所学校的管理水平,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有很大的作用。针对辖区内学校在环境管理上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我组织校长们到做得好的学校参观学习,请管得好的校长现身说法,对其他学校有所启发,同时加强督查,每次工作检查都对校园环境管理状况进行点评,使校长们认识到这是学校管理工作中一项最基础的工作。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化管理,后进的学校这方面工作也大有起色。

4.抓教育经费管理,促经费使用效率的提高。一是积极化解陈旧债务,在市局的大力支持和自身增效节支的努力下,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共化解陈旧债务二十多万元,其余陈旧债务有望在年内得到基本化解。二是严格规范经费使用。从20*年1月起,我们专门制订了经费使用计划,把全年指标分解到每一个月份,使各所学校均明确每月可使用的经费额度,同时对经费使用相关规定作了进一步明确,优先确保办公经费、培训经费、维修经费等,压缩其他支出,按月以报表形式将经费使用情况反馈到各校校长,六月底教管办还对半年度经费使用情况进行集体点评。通过一系列措施,经费使用状况得到了进一步规范,保证了教育经费的良性运行,为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提供了保障。

三、抓创新,促发展

创新没有止境,昨天的新事物到今天已很寻常,面向明天的发展则需要进一步创新。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创新。

1.创新工作思路,谋求学校发展。合作小学是中国书法特色学校、启东市书法教育基地、江苏省书画考级培训点,在书画教育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但近几年由于缺乏必要经费,培训活动早已停止。我与学校领导一班人积极发掘社会资源,联系上了南通中房集团老总高冲平先生,几上南通与高总商洽,邀请高总回乡时到学校参观,高总深受感动,主动提出资助学校开展书画特色教育活动,当即拿出两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并承诺以后每年资助一部分资金。有了必要的经费支撑,学校书画培训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并初见成效,学生在启东市、南通市比赛中屡获奖项,现正积极申报南通市书画特色学校。最近我们还与江苏先声药业集团老总任锦生先生商谈建立“祖杰奖教奖学基金”,也已达成初步意向。

2.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信息化时代早已来临,但我们有些工作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方式上。教管办一成立,我就立即着手为各校设置了公共电子邮箱,并培训各位校长会使用,文件转发、通知下发、双周工作布置、材料汇报等均要求用电子邮件传输,校长们普遍反映工作效率大有提高。上学期我们建成了合作教育网,设立“智慧教师、精彩课堂”、“美丽校园、成长摇篮”、“经典教案、原创课件”等栏目,为全镇学校、教职工提供了网上学习交流的平台,得到教职工普遍欢迎。

3.创新考核机制,调动教职工工作积极性。考核的目的就是要调动并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而原有的考核方案教职工意见较多,基于这样一种情况,我们认真听取教职工意见,反复讨论,反复修改,抓住师德师风、劳动纪律、工作数量、质量增长、教育科研等核心内容,形成较为合理的考核方案,并在全镇教代会上一致通过。通过两个学期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发现了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需要下一步继续创新、完善。

四、存在问题

回顾近一年的工作,取得的点滴成绩主要得益于领导的关心和同事们的鼎力相助,仔细分析,我也清醒的认识到自身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有对所辖范围内教育发展缺乏深层次思考,未形成科学的整体的发展规划;倾注课堂教学的精力不多,理论学习不够,教育科研水平不高等。针对上述不足,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做到:

1.加强学习,学习教育理论,钻研管理理论,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身教育管理水平。

2.学会思考,在学校发展上、在管理工作中,多动脑、多思考,做一个会思考有思想的教育管理者。

3.提高素养,注重个人修养,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做教职工拥护、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工作者。

五、新学年工作思路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省市各级教育工作会议为指导,以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为主要目标,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创建平安校园为重点,以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深入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资源整合,强化教育管理,突出均衡发展,实现全面提升,努力办合作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思路:

1.以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为工作重心,全面推动教育整体发展,全面加快各项目标建设。在中小学布局调整基本完成的情况下,我们将把幼儿园布局调整、社区教育中心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力争把3所幼儿园全部办成省优质幼儿园(目前2所)。结合镇政府行政大楼搬迁工程,提前做好社区教育中心的规划,力争一步到位,达到省定标准。同时,继续加大对中小学环境改造与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不断提高现代化水平,以适应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

2.以规范办学为突破口,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严格执行“五严”规定,打造高效课堂。在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上取得突破。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突出质量核心,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3.以加强培训为手段,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大力推进教师培训活动,珍惜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的每一次培训机会,加大校本培训力度。加大对学习培训目标达成情况的考核力度,鼓励、引导、督促广大教师自我加压、自我促进、自主发展。

篇6

以党议精神为指导,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创建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为重点,坚持内涵发展、创新发展、文化发展,努力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创新教育、品质教育、幸福教育”。

二、工作思路

全面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以“文化建设推进年”活动为抓手,围绕“一个目标”——在实施创新中提高教育质量,大力推进“六大工程”——校园文化建设工程、教师文化建设工程、学生文化建设工程、学科文化建设工程、生态文化建设工程、管理文化建设工程,继续深化教育改革,狠抓学校内部管理,促进“由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向“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转变,加快打造“教育名区”。

三、主要工作

(一)大力推进生态文化建设,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建立城乡一体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努力打造“均衡、融合、共进、和谐”的教育生态文化,确保完成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同时全面启动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一是优化教育布局。适应新一轮发展战略,科学规划街镇、开发区、新城教育布局,全面启动主城区教育工程项目。撤并实验高级中学,全面完成实验高级中学三星级复检;加快推进实验高级中学和程桥高级中学四星级创建工作;加大普职融通力度,加快推进普通高中由“规模扩大”向“内涵提升”、由“追求适合教育的学生”向“追求适合学生的教育”转变,努力促进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化发展。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在每个街镇至少办一所达省优标准公办中心幼儿园的基础上,启动第2所省优标准公办幼儿园建设;村级幼儿园全部建成市优质幼儿园,创建2所省优质幼儿园。二是强化结对共进。深入开展“百校千师”跨江结对共进活动,进一步总结、提炼共进经验,逐步幅射区内其他学校;全面实施《区义务教育阶段校际“结对共进”考核细则》,加强对实施过程和活动绩效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大力改造薄弱学校,提升薄弱年级、薄弱学科,夯实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联片教研机制,加强片内学校间的合作,加强教研员与联系点(学校、片区)的联系,促进片域教学水平的均衡;全面推进名师“顶岗支教”和农村教师“顶岗培训”工作,努力提升区域师资均衡水平;狠抓规模初中的教学管理,通过“送教下乡”、“对点教研”等方式对具有一定规模的薄弱街镇、薄弱学校实施帮扶;认真实施《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小班化教育”实验工作方案》,实行市、区级实验学校联动,加快提升“小班化”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品质,争创1所市“小班化教育示范学校”。三是推进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品牌建设,加快中等专业学校创建“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步伐,创建1个省级机电技术运用品牌专业和1个国家级电子技术运用实训基地;加强中等职业学校与高等职业院校合作;紧密围绕地方产业发展,开设相关专业,强化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成人教育要以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完善社区教育培训体系,全面启动“国家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创建工作,争创省级“社区教育中心”1个、省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1个、市级“社区教育中心”2个、市级“农村成人优秀培训项目”2个,申报市级社区教育实验项目1个。民办教育要深化监督管理,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四是加强学校安全工作。进一步优化小学生上放学交通班车运行机制,新增100辆高标准校车,确保小学生安全上放学;引导学校逐步把安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鼓励学校开展校本安全教育;进一步夯实安全工作物质基础,继续添置灭火器、应急灯、电子监控系统等物防设施,力争创建16所市级“平安校园”;认真做好学校传染病和常见病的防控工作,积极参加市“无烟学校”、“红十字示范学校”、“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全面完成农村学校食堂提升工程。五是落实惠民措施。全面落实国家各项减免、助学政策,继续多渠道筹集资金资助贫困学生上学,有序做好幼儿助学券、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国家助学金等发放工作;进一步加强学校用品统一采购和招商引资工作,加大反哺教育投入力度。

(二)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

紧紧围绕“自主、自律、创意、活力”的学校发展愿景,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努力建设“安全、健康、人文、艺术、自然、科技、学习、生活”的校园文化,营造“美好环境”。一是精心建设校园物态文化。室外以板报橱窗、醒目标语、宣传牌匾等形式宣传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室内突出统一规划与个性化设计相结合,力求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精心设计、统筹规划校安工程,凸显地域文化和校园特色文化,并确保序时进度。二是科学建设校园制度文化。坚持民主性、科学性、严肃性、公平性的原则,广泛听取意见,进一步完善学校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办学理念,形成办学文化,规范师生言行,建立良好校风,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努力营造“人人定制度、制度管人人”的和谐制度建设的新局面。构建“廉洁文化进校园”工作长效机制,争创区级示范点1-2个,市级示范点1个;强化特色办学成果交流,着力打造2-3所特色学校和对外交流窗口学校。三是精细建设校园精神文化。挖掘提炼学校历史传统和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教育理念、文化观念、价值取向、生活习惯,形成独具特色的校风、班风、学风。以班级环境布置、制度运行、形象塑造为主要内容,全面推进班级文化建设,促进班级文化与学校办学理念融为一体,努力打造和谐、清新、人文的班级文化;以“一校一班一品”创建活动和班级文化建设为载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养成教育和校情教育,全面实施集安全演练、文明礼仪、体质锻炼于一体的特色大课间活动,并深入开展“中华颂·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努力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书香校园”。四是加快建设学校信息网络文化。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在大力引导师生文明上网、上文明网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育办公现代化建设,完善中小学课件库,共建共享区域教育教学资源,积极营造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氛围;科学制定教育装备计划,加快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建设,大力创建技术装备特色学校、优质示范学校,积极建立数字化校园,充实完善6所初中多媒体教室,更新4个网络教室,完成6个实验室、科学室改造提升和标准化考点建设工作。

(三)大力推进管理文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办学品位。

全力实施文化行政,倡导“做正确的事,第一次就把事情做正确”,努力打造“零距离、零缺漏、零事故、零矛盾、零遗憾”的“零缺陷”管理文化。一是规范教学管理。不断修改完善中小学综合督导和教学视导方案,坚持每月对全区中小学进行2-4次综合督导和教学视导;进一步改革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机制,全面实施差别化分类考核;全面深入实施《区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实施细则》,加强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积极尝试随堂检测;全力推进《区中小学教学常规及管理要求》、《中小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要求》等规范的实施工作,进一步规范教学过程管理。二是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家校联系,利用家长委员会、学校开放日、网络、社区讲坛等平台,强化家庭教育指导;规范中小学学籍管理,严格执行学籍档案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教育收费公示制度、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规定和公办高中招收择校生“三限”政策。三是规范财务管理。全面贯彻执行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实行学校债务月报制度,严禁设立“小金库”和“账外账”,确保教育资金安全、稳定、有效运行;规范学校食堂购物、现金、记账等台帐的管理,并适时抽查。四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关口前移,加强招生、职称评定、评先评优、工程建设、物资采购、财务公开、选聘教师、干部任用等环节和流程的排查与防控;进一步加强稳定工作,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完善基层学校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推进工程建设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继续加强教育审计工作,每学期对部分学校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和飞行审计;规范教辅资料的推荐工作,加大教育收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五是规范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作用,不断优化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办法,力争按学期发放;继续推进校务公开制度,创新公开途径,拓展公开内容,有效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建设。

(四)大力推进教师文化建设,进一步砺炼德能素养。

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着力激发教师的成就感,营造适合教师发展的进取争先的人文环境和多元文化兼容并蓄的教学氛围,努力打造“安心、尽责、求真、崇美”的教师文化。一是加强师德建设。结合“践行师德创先争优,办人民满意教育”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双向双请”、“学习徐其军,岗位争优秀”活动;通过报告会、征文比赛等形式,在教师中广泛开展感恩教育,激发广大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组织开展市第八届、区第六届“师德标兵”推荐、评比和表彰工作,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努力形成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二是加强师能建设。制定《关于时期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教师和校长培训工作的意见》等规章,全面启动教师培训“555行动计划”,即每年举办50个专题、500场的培训班,培训教师5000多人。广泛开展教师全员培训、新教师岗前培训、农村骨干教师培训、教师提升培训、幼儿教师专题培训、教师发展学校等工作;以打造“忠、专、勤、能”的教育团队精神为核心,狠抓校本培训,努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继续举办小学“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教师专业知识水平测试、青年教师才艺展示活动,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赛等活动,组织第七届“青蓝工程”优秀师徒和先进集体评比、表彰活动,努力提高教职工专业技能。加强名特优教师队伍建设,明确名特优教师质量指标,建立市、区学科带头人档案,帮助骨干教师规划专业发展;组织开展市、区第七届学科带头人推荐、评选和第二届教坛新秀评比工作,启动首届“德育工作带头人”和“德育工作新秀”评选工作;进一步加强名特优教师考核工作,全面落实教科研经费发放制度。积极关心教师身心健康,适时进行心理咨询、疏导,经常性开展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寓教于乐的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有效缓解教职工工作和精神压力,争创省级“工人先锋号”班组1-2个,市级“模范职工之家”2个。进一步扩大新教师招聘规模,尤其是要增加学前教师招聘名额,逐步解决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三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制定《区名校长培养与管理工作意见》,对局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一次全面考核,并做好局管干部转岗人员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教育系统负责干部理论学习工作,完善“名校长工作室”,完成全体初中校长全国第五届“校长发展学校”培训任务;加强学校中层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充实后备干部队伍库,举办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学校党务干部培训班、各类中层干部培训班。

(五)大力推进课程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

坚持“学校一切教育活动都是课程”的核心理念,统筹学校的德育活动、学科教学、课外活动、社区活动、体育锻炼等系列活动,以教师、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以评价为纽带,以“开放性、选择性、综合性”为原则,努力打造“创新、前瞻、互补、实效”的课程文化。一是推进学科文化建设。学科文化建设要以有效教学为主题,以有效教研为手段,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础,以学校质量提升为重点,既立足课堂,又超越课堂,既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既立足校内,又超越校内;全面落实《区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意见》,大力推进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进程;总结、评估第一批小学、初中学科基地,启动第二批学科基地的评选工作。二是推进课堂文化建设。大力引导学校、教师大胆学习借鉴先进学校的成功做法,积极进行课堂改革和课例研究,突出课堂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构建“高效课堂”,真正让学生“动起来、问起来、活起来、乐起来”;高度关注学生心理和学习状况的变化,转变学习方式,优化学习环境,认真做好各学段之间的衔接教育。三是推进教科研文化建设。科学安排市级教研、区级教研、联片教研和校本教研的时间、内容、重点,研究制定各类学校、教师教科研工作量化指标,并进行跟踪检查督促;强化教科研网络建设,培养科研骨干,建立科研型教师成长记录档案,完善科研骨干培养机制;强化教科研管理与指导,进一步完善课题申报、立项、结题、成果推广等制度,促进学校教科研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六)大力推进学生文化建设,进一步涵养综合素质。

以举办“四节”(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为抓手,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艺术素养、科学素质和身心素质,努力建设“快乐(天性)、和谐(灵性)、发展(个性)”的学生文化,塑造“美丽心灵”。一是构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文化体系。以区第六届中小学生“读书节”活动为载体,精心组织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月”活动,通过编写校本教材、培训骨干师资、建立诵读基地、举办经典诗文诵读会等形式,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深入研究并推广德育分层分类教育,大力开展中小学生养成教育,学习贯彻《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围绕“迎青奥”和“文明城市”创建等中心工作,举办“文明在我口中”、“文明在我手中”、“文明在我脚下”、“文明在我心中”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树文明形象。二是构建学生艺术教育文化体系。继续推进“市中小学生才艺拓展计划”,全面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组织参加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举办小学生校园集体舞比赛、器乐独奏比赛、中小学校园歌手大赛和中学生合唱节。三是构建学生科技教育文化体系。广泛开展科技教育活动,推进学校科学教育与校外科普教育相结合,组织参加省、市“金钥匙”科技竞赛、中小学师生科技创新大赛、第六届快乐科学电视竞赛,努力提高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结合相关课程、实践活动和重大纪念日加强环境教育,争创国际生态学校1所、省绿色学校1所、市绿色学校4所。四是构建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文化体系。全面实施“迎接青奥会,推动教育新发展”行动计划和“每天都上体育课(含课外体育活动)”活动计划,深入开展以强体魄为主题的校园体育节活动,努力实现学校素质教育活动完美统一;大力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保其实施的制度化、常态化,创建“市阳光体育学校”3-4所。五是构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化体系。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选择部分学校试点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立一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开展中小学“生命教育宣传周”活动,组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充分发挥各级“示范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召开示范心理咨询室创建经验交流会,创建市示范心理咨询室1个;进一步推进“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积极推行“快乐星期六——学生三自发展计划”。六是构建国防教育文化体系。加强国防教育,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生“少年军校”、“快乐夏令营”和高中新生军训工作;创造条件,加快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精心组织。为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各校(单位)要紧密围绕“文化建设推进年”这条主线,切实加强领导,狠抓工作落实。主要领导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分管领导要过细安排、具体负责操作过程。要科学分解年度目标任务,分层签订教育目标责任书,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在推进重点、难点任务中要做到“三定”——定人、定责、定时和“三个保证”——保证全力以赴、保证工作全面到位、保证一次性达标。

(二)加强学习,凝心聚力。要通过网络、教师会、宣传橱窗等途径,广泛宣传《区教育工作意见》全区教育系统负责干部会议精神,让全体师生人人知晓、个个明白全区教育工作目标任务。通过学习宣传,不断增强全系统各级干部和全体教职员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通过学习宣传,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振奋精神,共谋发展。

篇7

近年来,街道党委、办事处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坚持科教兴处、教育为本的战略方针,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深入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自2007年省“教育工作示范县”创建以来,我们严格按照验收标准和要求,立足实际,扎实工作,促进了我街道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取得的经验和成绩

A1教育地位和办学方向

B1教育地位

几年来,街道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关心支持教育的发展,切实做到了教育规划优先安排、教育投入优先保障、教育用地优先保障、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先解决的“六个优先”,推动了全街道教育的快速发展。街道建立了教育执法目标责任制,统筹协调,形成了重教、兴教、支教、爱教的强大合力,营造了尊师重教的浓重氛围。一是贯彻教育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努力创办人民满意教育。街道认真落实了《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化素质教育,力促城乡教育一体化,着力构建城乡互惠共赢的公平教育体系。认真制定了《关于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全街道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及措施,促进了教育健康发展。二是及时出台政策规定为教育工作提供政策支持。街道党委办事处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将教育列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门会议,听取教育部门的工作汇报,为教育发展出谋划策,明确了教育优先发展、加强农村教育工作、促进教育发展的政策,突出强调“以区为主”教育管理体制的落实。三是加大协调力度,解决实际问题。每年教师节前,街道领导都要走访学校,慰问教师,及时解决教育发展和教师生活上存在的问题;每年都要召开教师节庆祝大会,表彰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及先进个人等。党委办事处主要领导把教育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多次召开校舍改造、标准化学校建设、校园安全管理等专题会议,深入学校调研,亲临学校办公,督促指导学校建设与发展,切实为教育办实事、办好事。

B2办学方向

在区委、区政府将素质教育工作纳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和年度工作计划以来。街道也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规范管理,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纲要》,明确了坚持科学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思路。街道成立了由分管主任任组长、教育办公室主任任副组长的素质教育领导小组,召开了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制定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步骤,健全素质教育工作考核制度。

我们依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教师工作评价方案》。方案以“促进教师发展,为教师发展而评价”为指导思想,以“强调教师教学行为的自我分析与反思”为核心,以“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等多元评价主体参与”为方法,努力发挥评价制度的导向、监督、激励、诊断和发展的多重功能。《方案》涵盖了教师职业道德、工作量、工作表现、专业发展、育人效果和合格率六大方面,不以学生成绩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学校严格落实《方案》,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等有了较大的提高。

B3教育体制

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规定,我们认真落实了“以县为主”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了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了教师队伍管理体制。二是进一步完善了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机制。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纳入区级预算管理并及时拨付给学校。三是建立和完善中小学财务管理体制,落实了“校财局管,街道监督”,提高了经费使用效益。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进一步完善了与农村义务教育“以区为主”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财务统管机制。同时,我们还加大社会力量办学发展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办学的积极性,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

B4依法治教

建立健全教育督导制度,加大依法办学和教育管理力度。建立完善了区、乡镇(办事处)教育执法目标责任制及考核机制。下发《关于建立教育执法目标责任制的意见》,每年年初,街道与学校都要签定教育执法目标责任书,由教育办公室牵头定期不定期进行督查,年终进行考核评估,评估结果面向社会公开,并纳入作为单位评优树先和干部职务任免的重要依据,年终由街道办事处对教育执法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加大教育执法监督力度。我们按上级有关规定积极有效地开展教育督导工作。教育办公室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专项督导或综合督导等有效措施,对各级各类学校在规范办学进行督导检查,及时制止、纠正教育违法现象,严肃查处教育违法案件,依法保障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A2教育投入

B5法定增长

近三年,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经费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小学生均510元,中学生均720元。

B6教育附加

区政府按规定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足额及时拨付教育部门使用。所征收的城市教育附加、地方教育附加,主要用于改善中小学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没有用于教职工福利和发放资金,没有出现挤占挪用现象。

B7免费政策

2007年起,按省市文件精神我区率先对城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杂费,2008年起,率先对城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又全部免除课本费。

B8公用经费

区财政拨付初中每生每年720元,小学510元,按季度拨付。

B9资助学生政策

街道设立专项资金,每年都对贫困家庭学生和残疾学生进行救助。

B10校舍修建资金

街道建立了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积极落实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并足额纳入区级财政预算,对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实行项目管理。2008年,街道投资400万元,建起了面积4500平方米的一中综合办公实验楼,内部按照省一类标准进行配套,建立了高标准的实验室。去年,投资300万元,建筑面积为4000m2,15个班规模的中心幼儿园已经完成,即将投入使用;投资400余万元,建筑面积为2800m2的育才教学楼及操场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在街道、教育局的不断努力与协调下,利用省财政厅专款130万元,为育才联小安装节能中央空调,从根本上解决了师生的取暖问题。陈家庄投资20余万元新建了标准的幼儿园。另外,施峪等五村联办幼儿园已完成选址工作,规划图正在设计当中,即将开工建设。

B11教育经费管理

1.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中小学财务工作,对中小学经费实行“校财局管”。

2.建立健全中小学预算编制制度,及时拨付教育经费,无截留、挪用、统筹现象,学校无违反规定乱收费现象。

3.对各项教育专项资金按规定及时拨付,专款专用。

A3教育教学管理

B12教育教学思想

1.街道始终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按照“教育思想现代化,学校管理规范化,学生素质优良化,办学条件标准化”的要求,强化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教育公平的原则,依法规范办学行为,学校没有举办“校中校”,不划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B13学校管理

1.各学校规章制度健全,实行了规范化、制度化和现代化管理,各项规章制度符合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要求;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科学、民主、规范;校园秩序良好,校园文化氛围浓厚,校园环境达到“一校三园”要求,营造了平安、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

2.为了学生的健康安全成长,学校建立了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机制,安装电子监控,配备专职保安人员,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到位,经常开展安全自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经常开展交通、饮食、防火、地震逃生等安全教育,坚持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安全演练。学生的安全意识逐步增强,自护自救能力逐步提高,多年了学校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3.学校积极推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了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有效地激发了学校内部活力。充分发挥工会职能,建立健全了教代会制度,每年均召开教代会,研究解决学校重大问题。积极推行校务公开,加大了校内监督力度,实现了民主管理。

4.后勤管理规范、精细。学生食堂、厕所等场所管理到位,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B14德育工作

1.各学校落实“全面贯彻课程方案,全面培养合格学生”精神,全力以赴推进素质教育。学校教育,德育为先。学校重视德育工作,着重开展对学生的公民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教育、法律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德育的成效体现在学生的个体行为习惯上,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德育的有效载体。

2.重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德育寓于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同时注重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

3.建立了校内外德育基地,创设了良好育人环境。除经常到区德育基地进行教育外,学校本着“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思路,注重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为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通过开展各类有效的教育活动,形成校外教育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

B15教学工作

1.各学校严格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和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精细化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不随意增减课时。

2.各学校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以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3.各学校严格按照鲁教基字〔2007〕20号等文件规定,控制学生作息时间、作业总量和考试次数,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4.各学校严格使用区教育局统一征订的教材,没有为学生征订教辅资料,没有接受任何单位和个人推销的省定教学用书目录以外的书刊和音像制品。

B16体育卫生工作

1.街道树立了“健康第一”的思想,按规定开展好体育课教学,每周3课时。街道认真落实区教育局有关“阳光体育”活动工作安排,制定阳光体育活动计划,实施班主任和指导教师跟班管理和指导,体育课外活动内容丰富、指导到位、安全有序、规范高效,从时间、质量上确实保证了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学校每天上、下午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认真组织学生做好广播体操和其他集体体育活动。学校每年都举办春、秋季运动会,举办篮球赛、乒乓球赛、跳绳和拔河等各类单项比赛活动。

2.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制定完善学校卫生工作制度,各项卫生工作扎实开展。街道各学校把健康教育列入了教学计划,制定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能按要求开展健康教育知识教学,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学校心理咨询室按时对学生开放,耐心解答学生咨询的问题,帮助学生排解心理障碍。加强了食品卫生和饮用水卫生的监督管理。定期进行校园灭鼠、杀虫、消毒、垃圾清理等工作,确保校园内无食物中毒事件、无重大疫情事件、无饮用水污染事故。

A4教师队伍

B17教师管理

1.按照国发[2001]21号文件要求,实现了中小学校长、教师由区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区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履行对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和考核奖惩等管理职能。

2.按照省政府有关文件要求,采取城乡教师对口支援、交流,城镇教师农村任教等措施,较好地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促进了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B18教师培训

1.学校建立了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人人建立了继续教育档案,有年度培训计划,教师继续教育机构、人员、经费、基地、措施按有关规定得到落实,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教师培训工作效果良好,继续教育证书管理规范。

2.积极开展行之有效的教科研活动和校本培训,开发了传统文化教育、书法教学、手工制作等校本课程。在教学研究方面,各学校坚持“周周教研”的原则,积极组织同学科教师的集体教研活动。

B19教师素质

1.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了“育人为本”和“为学生终身服务”的理念,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街道从制度入手、从管理抓起,制定完善了《教师考勤制度》《教师工作评价方案》《班主任考核办法》《班级管理量化评估方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等各项规章制度,全方位实行量化管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注重专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宽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业务能力和必要的现代教育技能,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均能胜任所教学科教学。

B20教师待遇

1.按国家和省规定的工资标准,将农村教师工资全额纳入县本级财政预算,统一县域内教师工资标准,统一津贴补贴,按月足额发放。

2.统一县域内教师社会保障政策,按规定及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障金。

A5教育设施设备

B21校舍及活动场地

1.街道各学校注重校舍维护管理,各级各类学校校舍完好,无危房;校舍管理有关资料齐全、规范。

2.街道8所学校,其中6所学校操场及学校周边环境符合规定要求。一中和中小操场基本达标。

3.8所学校教学用房与办公、生活用房满足要求,中小学实验室及各种功能室设置达到了教育部《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基本要求。

B22实验教学设备

1.学校实验室专用设备,达到了教育部《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基本要求,一中、中心小学内配达到省一类标准,其余学校达到验收标准。

2.实验教学仪器配备,达到了教育部教基字(2006)16号文件中规定的基本标准,并依据学校实际情况选配了有关设施。

B23音体美器材及图书

1.音乐、美术器材配备,达到标准。音乐、舞蹈、美术室内设施达到《山东省中小学实验室建设与配备标准》基本要求。

2.学生人均配备图书均符合验收标准,并逐年加以补充更新。

B24教育信息化装备

1.全区建有功能完善的教育信息中心。

2.建有校园网和多媒体网络教室,与山东教育信息网联通。各校全面落实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配备了资源接受设备及光盘。二中被中央电教馆确定为莱芜市唯一的ScienceWord软件试点单位。

3.各学校学校建有两个微机教室,生均占机率符合验收标准。

4.专任教师用微机达到了每人1台的标准。

5.学校语言实验室、综合电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等室内设施达《山东省中小学实验室建设与配备标准》必配标准。

A6教育水平

B25学前教育

1.全街道有中心幼儿园1处,在册幼儿园15处。其中示范园1处,市级一类园10处。

2.积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0%以上,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达到100%以上。

B26义务教育

1.学校布局合理。学校设置能满足当地居民和外来人口子女的入学需要,班额符合规定;全办事处设2处初中。

2.大力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县域内教育均衡发展,无达不到基本办学条件的学校。

3.学校在校生年巩固率保持在99%以上。

4.依据教育部《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管理基本信息规范》和鲁教基字[2007]26号要求,健全学籍管理电子和纸质档案,学籍管理规范,学生变动手续齐全。

5.街道有1处省级规范化学校;2处省级教学师范学校。其余的达到市级规范化学校标准。

B27高中(略)

B28成人教育

1.以成教中心为主体,以继续教育为主导,积极推进办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积极联合莱钢电大开展以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为主要内容的成人继续教育。农村90%新增劳动力能接受实用技术培训。

B29社区教育

1.建立社区教育机构并能充分发挥作用。

2.积极探索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发挥社区教育机构的统筹、协调、宣传、管理功能,以及社区教育的实用性、灵活性和时效性特点,提高居民的社区教育参与率,满足人们就近接受各类教育的需要,提高人的素质和生活质量。

三、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近年来,学校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帮助。但我们的工作中也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如:

1、学校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改善。体育场地还比较简陋,场地相对有限,个别活动还不能正常开展。

2、一中、中小的活动场地存在不足现象。

篇8

一、主要成绩

(一)教师敬业爱岗,为人师表,学生热爱学校,尊敬师长,勤奋笃学的良好校风已经形成。

宁城县在扎实的教学工作中一刻也没有放松对师德建设和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教育工作。不仅抓住了课堂主渠道渗透德育,而且利用多种媒体,各种措施对全校师生施加良好的影响。天义二中实施了“领导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三带头,四领先”活动。天义三中明确提出以良好的师德统领教育教学工作的新观点,狠抓师德行风,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以优异成绩被评为赤峰市优秀学校。

全体教师辛勤耕耘于教学第一线,用自己的心血、博大的胸怀和无私的爱心感化着一个又一个顽童。用渊博的知识雨露滋润着每个儿童少年的心田。我们亲眼目睹三类小学的教师一个人教六个学科,教案一尺多高,每天五、六节课,还兼任班主任和校务分担,微薄的收入单薄的身体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他们却无怨无悔、义无反顾地播洒着文明和希望的火种。大城子马架子小学教导主任苏英、小城子王营子幼儿园长闫凤珍、必斯中小学倪淑丽、赵慧敏、头小丛培育、韩富英、汐子烧锅地小学张伟慧、八里罕热水王水滢、大双庙肖静文、忙农蒙小李伟伟、段海艳、天小张丽丽、天义镇谢桂霞、大明张蕾等等,可谓像春蚕吐丝缄缄默默,像蜡烛燃烧坦坦荡荡。尤其是黑里河总校的王景丽、刘淑艳、孙国柱、孙越楠、王汉祥、林晓丽等一批教师立足山区,不讲条件,不计得失,引领和推动山区教育长足发展,堪称优秀教师群体典范。明德学校全体教师在人性化管理理念陶冶下,为打造九年一贯制新型学校,正以饱满的激情演绎着美好的未来。宁城高级中学的李景林、王雪英、孙海燕;八里罕中学的冯桂兰、李玉春、杨学峰、徐国民;天义二中的崔云联、张利民、李宁;宁城蒙中的赵子强、张晓银、赵永祥、赵秀玲;天义蒙中的乌云参丹、青春、金花;巴里营子中学的王子良、宋子有、张国帅、申红霞;四龙中学的于新江、张学宗、孙宝志等高中教师持守“爱与责任”,精业敬业,以深厚的专业素养,高超的教学艺术,显著的教学质量,引航学校的教学工作,可谓教改尖兵,教坛骨干,教育精英,他们和全体高中教师和衷共济、薪火传承,共同装扮着宁城高中教育的壮美星空。

各校都制定了落实《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健全了组织机构。大多数学校利用国庆、内蒙60周年大庆、、五一、六一、七一等重大节日,开展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抓住每周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系列德育渗透,收到了明显的实效。天义实小、头道实小、必斯小学和八肯中小学的德育系列活动为少年儿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提供了实践的舞台。小城子中学的明理教育切合初中生实际,具有可操作性;三座店中学的和谐校风建设初见成效;苏小通过课堂向家长开放,增强了家校联系,促进了亲子交流,提升了孩子的感恩意识,规范了学生行为习惯。

(二)备、教、批、导、考、评、研、训等常规工作基本趋于规范,课程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全县绝大多数教师备课认真,课时教案环节齐全、完整规范、详略得当,真正服务于课堂。课堂教学普遍注重了教法改革和学法指导,重视学生读、说、听、写、思、算、验能力的培养,把课堂作为学生思维训练场,变课堂为学堂,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满堂串的现象基本得到控制。课堂结构得到优化,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的提高为智力活动,以师生情感传递、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为非智力活动的两条课堂主线贯穿于课堂的始终。课堂三维目标逐步得以落实,基本改变了教教材的习惯,大多数教师用教材教已得心应手。各校对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强化辅导、张扬个性、防差转困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天义蒙中、巴中、大蒙、四龙中学和民办高中的教师,不畏生源基础差,质量低,用自己的人格和专业魅力,谱写出学科教学成绩的佳话。

大多数教师的学生作业批留及时、数量适中、难易适度、补救回授认真细致,且有鼓励性批语。各类考试基本上以新课标为纲,以教材为本,以“双基”为载体,逐步克服了“考什么教什么”的现象,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迁移能力,具有一定的导向性。

研训工作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就。教育教学指导中心积极组织小学4、5年级1600多名教师进行了新课程培训,配合赤峰学院培训中小学班主任4320人;组织6700多名教师接受了国家远程培训。开展研训活动70多场次,参加人员达15000多人次。天义实验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校本培训和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等特色明显。三座店格日勒图蒙中课改工作务实,“三语”教学成效显著。以八里罕总校为龙头的“高效阅读”实验在全市全区乃至全国居领先水平,初中语文陈淑春老师在全国首届教学法研讨会上获得教学竞赛一等奖,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中语会副理事长陈钏梁先生给予高度评价。指导中心赵春林主任、辛德才老师被中语会聘为全国“高效阅读”课题组指导教师、专家组成员,并分别任阅读、写作教学评委。天义二小的“高效学习”又有长足进展,一年级学生的识字量达到三年级水平,可阅读三年级教材。2007年7月林颖主任去北京作课受到专家的好评,并在《赤峰日报》上予以报道。小城子初中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笔述率”的新要求,4月份左旗40多位教师来宁考察学习,听课教师赞叹不已。10月份全市高效阅读经验推广会议在八里罕总校召开,与会教师和专家给予充分肯定。宁城高级中学的主体性教学模式、五化总校自主规范化课堂教学模式和大城子总校的小语整改在全市均有较强的影响力。特别是宁城高级中学本学期决定告别“大本子”、“多篇子”的题海高考,这是一种改革的气魄,也是一种素质教育理念,值得借鉴。

(三)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特长培养已成为中小学重视的课题和追求的目标。

全县各校不仅抓住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而且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给学生创造了一个生动活泼、自主和谐发展的时空和条件。各校均成立了适合中小学生动手动脑发明创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能够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具有很强趣味性的音、体、美艺术类;通讯报道文学类;采集制作植物、昆虫标本,观测气象降雨等自然科学类;数理化探究、模型制作等科技创造类的课外活动小组,参与的师生逐渐增加,质量逐步提高,成果逐步增多,兴趣爱好逐步扩展,各项活动已成为中小学一道亮丽的风景。

(四)体卫艺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健康第一思想深入人心,学校美育文化意识不断提升。

各乡镇总校、中小学都非常重视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工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身心素质。大多数学校能够定期为学生体检,在预防常见病控制近视率工作上都采取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措施。汐子总校、甸子总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实施的校园集体舞,行动快,效果好。头道初中和烧锅地小学的间操课堪称一绝,他们的间操组织紧张有序、队伍整齐、步调一致、节奏和谐,给人以奋发向上的精神活力,整个间操体现一种精神、一种校风、一种文化。

高度重视“33211工程”成果的巩固和提高工作,“体育、艺术”2+1项目开展具有新起色。各校定期举行了中小学生运动会和艺术节及各种球类比赛活动,拓宽了成材渠道,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典型经验。2007年在全市组织的赛事中我们先后获得团体奖项8项,宁城高级中学、天义二小、天义实验小学、忙农总校和八里罕总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代表宁城参赛获得了优异成绩,为宁城教育增光添色。特别是在首届辽中京文化节上天义三中、天义实验小学、宁城高级中学和天义二中的大型团体操与管乐队,以新颖独特的构思、恢弘的气势、优美的舞姿、和谐的演奏,展示出宁城教育的风采,给宁城人民留下深刻印象。

(五)先进的教学手段得到开发利用,师生读书逐步成为自觉行动。

全县大部分中小学重视先进教学手段的开发和利用,在经济困难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舍得投入。广大教师积极学习利用先进教学手段和方法为自己的课堂教学服务。大部分学校投影仪、录音机都已进入课堂,有少部分学校电视机和放像机应用于课堂教学。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大多数教师表现的乐观积极,课堂操作也比较娴熟,真正起到了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各校实验学科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已经步入正规,实验教学达到了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实验教师认真操作,全体学生积极响应、密切配合的常规状态,已成为不可取代的教学实践活动。

各中小学和乡镇总校重视师生的课外阅读。图书室向师生开放,师生及时借阅,开阔了师生视野,培养了师生的读书习惯,提高了师生自学阅读能力。大双庙总校建立了一整套书香校园建设方案与措施,开展“三位一体”的读书活动,积淀了地区文化底蕴,教师读,学生读,家长读的习惯初步养成。大明总校实施了让书香熏陶师生、浸润校园的读书策略,投入近2万元购买了教育丛书分成6组,中小学教师轮回阅读学习;八肯中中学提出了自修、交流、反思、实践的操作模式,全体教师体验到读书的快乐与幸福。大城子总校四龙小学和天义镇总校富家小学《教师随笔》为教师专业成长开辟了新平台。全县高中学校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工作重视程度高,措施得力,收效显著,教师素质的提高为宁城高考的提升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六)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共同繁荣。

特殊教育以就业为载体,走出了一条特色办学之路。乡镇幼儿教育又有新举措,小城子、大明、大城子、汐子总校遵循幼教规律,集中办园,集中专业师资,提高办园质量,深受老百姓的欢迎和支持;两个教办园又有新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社会信誉不断提升。头小又踏出了一条“育名师、求高效”的兴校之路;八里罕中学以优秀的学校文化为载体,以师资专业成长为核心,积极探索长足发展的新办法、新措施、新途径。民族教育得到巩固发展,管理日趋规范。天义蒙中、格日勒图蒙中为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做了大量的艰辛努力。职业教育得到了高度重视,办学思路更加清晰,形式更加灵活,效果更加突出。

(七)后勤真正做到先行一步思考,走前一步实施,及时有效服务于教育教学。

全县各校后勤工作,做到了先行一步想教学,后勤不后为教学。凡是有住宿生的中小学校,大都实行了封闭式管理,宿舍卫生条件好,保暖措施好,伙食管理好,学生食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为教育教学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勤工俭学工作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了基地建设,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天义镇天北小学、汐子三中、大明总校开辟了勤工俭学的新天地,提供了创收育人的有力条件,深受家长的欢迎。

各校安全工作均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做到安全防患措施到位,宣传教育到位,责任明确到位,工作落实到位。真正体现出安全工作警钟长鸣、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大明中学和天义镇二中一贯重视安全工作,他们根据学校大门紧靠公路,来往车辆多安全隐患大的实际,每天放学前5分钟有专人将“正在放学车辆慢行”的警示牌放到校门两侧100多米处,值周师生举着红旗警示司机,收到良好效果。八肯中小学每天放学自觉排队右侧通行,不仅保证了学生安全,而且也成为路边的教育风景。

二、基本经验

(一)领导班子务本求实、团结协作、无内耗是搞好教育教学管理的关键。

宁城县教育系统拥有近10万师生员工,约占全县总人口1/6,这一庞大群体,只靠教育行政部门,唯恐鞭长莫及。而构成这一群体的各个子系统是否正常运转,是决定宁城教育兴衰的关键。几年来我县教育事业之所以得到长足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是因为得益于全县各乡镇总校、中小学、幼儿园有务本求实、团结协作、特别能战斗的领导集体。我们无不体会到哪里的班子团结务实就保证那里的各项工作到位,人合事顺,师生精神饱满,给人以和谐融洽、愉悦之感。全县大多数总校和中小幼党政工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求得工作上最大认同和最大合力,彼此休戚与共、相儒以沫、有话说在当面、有事摆在桌面、领导形象立得住、师生心理信得过,班子整体形成了很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事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火车头作用。

(二)重视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

民族振兴在教育,教育振兴在教师,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此,全县各校都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一是狠抓了职业道德建设,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形象;二是加强全体教师的校本培训和基本功训练,提高全体教师的基本素质;三是注重在教研活动中培养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重视和加强师资水平的提高工作。各乡镇总校和中小学对教导主任的启用和重视程度空前提高,在重视他们的培训和提高的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领头雁作用,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时空,使他们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

(三)抓常规,夯基础;抓习惯,促养成,持之以恒,一张蓝图绘到底是搞好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基础。

全县各校为父老乡亲们的孩子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步入社会都有用武之地,进一步明确基础教育的本质,注重了常规管理,强化了养成教育。根据“木桶理论”加强了薄弱环节,着力奠定学生人生发展的基础,切实为优化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四)科学、规范的规章制度和有效的管理机制是搞好教育教学管理的保障。

全县各校均由过去的粗放型管理向现代的规范、科学型管理模式转变;由行政命令和长官意志型向规章制度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型转变;由过去只重视结果管理向既重视结果又重视工作过程的管理方式转变。可以说,凡是教育教学管理出效益的地方,无不重视建章立制,做到制度管理定规矩。我们发现,各校为了使教师具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严格规范的工作纪律,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和严密细致科学灵活的工作方法,结合本校实际和教师的特点,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切实可行,具有激励性的治校方略。明确制定了各层面,全方位的工作职责,如校长、书记、工会、主任、财会、班主任、科任和后勤人员都有相应的职责,并签定了责任状。体现出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职责、分兵把口、上下沟通、左右衔接的闭合型人文化科学管理机制。

(五)实行民主管理,注重感情投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搞好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的动力。

各校都能够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教代会或全体教职工会议,重大事情进行民主决策,倾听教工的意见和建议。各校不仅做到校内民主管理,而且也增强了社会民主管理意见,重视家长学校和家长座谈会反馈的信息,广泛听取,认真采纳群众的意见,不断改进管理方法,完善管理措施,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富有弹性的校园环境,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了管理水平。实践证明哪里的民主意识强感情投入浓,那里的人心顺,热情高,精神好,合力大,风气正,事业兴。

(六)重视教育科研,尊重教师和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狠抓教育质量是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

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遵循规律、适应规律就必须重视教育科研,以科研为先导,以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对学生施加全面和谐的教育。各校教育科研的意识不断加强,素质教育形成共识,教育理念逐步更新,教学思想逐步解放,教学方法逐步改革,全体教师由被动向主动,由务虚向务实转变,由局部向整体转变,形成了良好的教育科研和素质教育的校内氛围和周边环境。高度重视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教育品位,已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和全县师生的共同价值取向。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认真总结取得的成绩和工作经验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学校常规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1、个别学校整体管理欠规范,有死角。一是校无章法或有章不循,个别学校民主管理意识不强,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处于无序状态,长官家长意志过剩。二是全面发展和特长培养在个别学校实属纸上谈兵、蜻蜓点水。三是个别学校个别班级环境和教室卫生太差,有的花池已成为废水池,教室里尘土飞扬、瓜籽皮纸屑满地,笤帚扫帚横七竖八,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部分小学学生个人卫生可以说“三黑两长一脏”(脖子黑、手黑、脚黑、指甲长、头发长、衣服脏),缺乏学校与教师的引导和养成教育的实施。

2、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还有一定市场。我们通过与学生座谈和个别访谈,了解到部分学校的个别教师一时感情冲动,不考虑后果采取不正当的教育手段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这种低劣方式实在不可取,要坚决予以杜绝,否则对校对己对学生都有百害而无一利,应积极探索新时期教育的科学手段和方法。

3、部分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有薄弱环节。一是务虚有余,务实不足,应付检查,评估心理偏差,实事求是的思想浮浅,个别总校、个别中小学档案资料“齐全”,但步入课堂发现问题不少,极个别教师“以其昏昏,使生昭昭”,投影仪摆在讲台上不能调整焦距,急得团团转等现象并不少见。二是课堂教学“边角料”过多,部分教师踏着铃声出办公室、手机进课堂等现象仍不同程度的存在。课堂结构不能优化,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因材施教对部分教师来说只停留在口头上。优生与学困生之间不能兼顾。有效教学效果不佳。特别是高中课堂教学管理亟待加强,教学效率亟待提高。三是宏观管理到位,微观指导欠缺。从表面上看一所学校宏观管理很不错,但接触到具体工作确实存在着很大差距。看教案一节课百八十字,看作业有批错之处,看课堂不能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师个别学校也不乏其人。这样的教师平时本人不善学习,学校微观指导也没跟上,造成部分教师的教学欠账过多,积重难返。

4、城镇中小学自律教育和公德教育亟待重视和加强。一是个别学生进入网吧通宵达旦。二是部分中学生男女在外租房同居现象值得注意。三是规则意识差,上学放学“横行霸道”,旁若无人。

5、后勤服务不佳,有待优化。饭菜质低价高,特别是卫生条件令人堪忧。个别学校的校内商店经营的食品饮料存在食物中毒隐患,需加强监管。

(二)考试评价机制,亟待改革创新。

传统的横向评价得到重视,由基础看变化的纵向评价体系还不健全,还没有确立进步就是100分的理念。考试名次占主导,全面考核做陪衬的现象也占有很大比重。奖惩制度围着考试名次转,缺乏适应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从学生抽测也不难看出,部分学校重考试科目,轻考查科目,这种做法有悖于新课改理念与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育科研有待于进一步规范。

个别学校教研气氛不浓,互学交流意识不强。集体备课和校本教研与培训薄弱。从听课笔记发现有听课无评议,学校也没有改进措施,使一些不合格的教师不能尽快提高。教育科研空白点仍然存在,个别乡镇总校的个别三类小学是个盲点,这里的校长和教师除了工作量较重的客观原因外,关键在于他们的观念陈旧,思想不解放,同时也缺乏引领的骨干教师。

(四)教师教育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部分学校读书学习意识不强,有的办公室内很难见到随手可读的教育刊物,只有零散的赤峰教育报。二是骨干教师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三是教师队伍的现状与新时期教育要求差距甚远,因此,部分教师望洋兴叹不思进取。四是教师培训提高的措施不利,规章制度不健全,奖惩力度不够,所以收效甚微。五是不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评价教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用同一标准要求缺少科学性和实效性。

四、下步工作意见

宁城县要继续围绕“兴办赤峰市一流教育,建设自治区级教育强县”的总体目标,以“四面向,四重点,四实现”为指导思想。即:面向每一类教育,以义务教育为重点,抓中间、促两头,实现“义教”入口的优化、“基教”出口的高素质化;面向每一所学校,以改造薄弱学校为重点,抓典型、促提高,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面向每一个学生,以转化学困生和扶持贫困生为重点,抓全体、保底线,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以培养人格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抓基础、扬特长,实现全面发展和特长发展。坚持“抓思想,树目标;抓常规,夯基础;抓课堂,要质量;抓课外,出成果;抓教研,促培训;抓评价,求发展;抓特色,创品牌”的工作思路,抓好全面质量管理。

(一)下大力气采取可行措施,精心打磨、砥砺精锐之师。

根据宁城县教师队伍的现状,培训提高师资水平要以中小学幼儿园和总校为基础,以教育教学指导中心为龙头,以教育局行政管理为依托,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实行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增强教师的紧迫感、危机感和竞争意识。在培训中要突出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和爱心精神,尤其要加强年轻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一个没有道德和爱心的教师不可能把教育办好。

宁城县教育教学指导中心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做好师资培训工作。一定要切合实际,不走过场,不摆花架子,真正做到服务于基层中小学,服务于教育教学这个中心,保证信誉,保证质量。“中心”各职能部门要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合理利用乡镇总校、中小学幼儿园的骨干教师,选好得力的助手,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立体型教师培训网络结构,来解决宁城大教育师资队伍的提高问题。各乡镇总校也要从本单位实际出发,集思广益、开动脑筋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搞好校本培训。一是以中心校为单位每两周分年级进行集体备课,做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整体水平。二是各总校每月集中一个学科教师进行一次业务辅导,总校业务校长和教导主任或学科兼职教研员搞一次讲座。三是各中小学对不同类别(老弱病残)的教师施以特殊制度,采取一些特殊的政策,适当减轻他们的工作量,减少他们的校务负担,让他们只做三件事,一要努力地去学,二要认真地去备,三要规范地去教。我们还要加强网络学习,拓展学习时空,扩大信息摄入总量,切实达到富脑目的。教育局要进一步为总校、中小幼和“中心”的师资培训工作保驾护航,做好全方位的服务,并继续组织部分教师到外地考察学习。总之无论采取哪种类型的培训都要立足于选择适合教师的培训课题和方法。只有根据教师需要做出的服务,才是最有人性和最有价值的服务。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使全体教师在学术水平、教学技艺、知识结构、现代教育技术等各方面都有新的提高。同时,要注重人性化管理。各校要加强教工体育、娱乐场地与设施建设,组织教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增强团队精神,提高凝聚力和亲和力。

(二)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继续创建特色学校。

加大力度改造薄弱学校,努力办好每一所中小学、幼儿园。我们认为各乡镇总校三类小学的整体管理亟待改进和加强。全县151所小学,其中三类小学121所,整个教育的薄弱点在三类小学,三类小学决定着宁城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质量和速度,所以改造和加强三类小学的管理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教育局要抓,教育教学指导中心要抓,乡镇总校要下大力气去抓,抓出成效,抓出经验。一是松绑减负。教育局和职能部门结合三类小学的现状和实际要从管理、教研、办学资源等方面由一刀切管理模式向分类指导、分类考评的务实管理模式转变。要出台一些新的特殊制度和考评办法,给三类小学的校长和教师松绑、减负,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课堂教学这一中心和实质工作。二是骨干引领。各总校要对三类小学分类管理,重视对校长和教师的管理与培训提高工作。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磨刀不误砍柴工,既要舍得时间,让校长和教师带着具体问题或专题在本乡镇优秀学校定期考察学习,又要舍得丢卒保车,忍痛割爱,能否把初中校年富力强,有敬业精神的优秀教师充实到三类小学校长队伍,输入新鲜血液,推动整体工作。三是校内挖潜。校长要多动脑筋,群策群力,有经验的教师实实在在地带一带不合格教师。让不合格教师也虚心务实地学一学。能否采取合格教师上课堂,不合格教师当“助教”完成课外任务,培养提高后再上讲台。四是布调整合。各总校对那些管理差,生源少,办学效益和社会信誉低的三类小学要下决心疏通关系,顺应民心,紧跟社会发展步伐,走前一步尽快撤校并点,集中办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益。

高度重视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工作,努力构建和谐校园。随着学校布局调整和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迫切,寄宿制学校逐渐增多,住宿生逐渐增加。各校一定要从对人民负责的高度出发,加强常规管理,注重建章立制,实施班级评价,促进自律的养成,使管理更加人文、更加科学。要不断强化宿舍食堂的安全意识,认真监管校内商店,规范管理。

继续创建特色学校,努力打造教育品牌。只要各校结合实际,继续在办学思想、奋斗目标、常规管理、教学改革、学校文化和队伍建设等不同侧面寻求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懈努力,长期积淀,持之以恒,就能形成自己的特色,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三)扎扎实实地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之路,全面实施中小幼素质教育。

随着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各种体现时代精神的教育理论纷纷涌来。如何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进行校本化研究选择,将这些理论加以消化吸收转化为我们发展的资源和动力是每位学校管理者应着力解决的现实课题。既要从林林总总的教育理论中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选择,又要把理论的力量、思想的力量转化为实践的力量,这才是成功的教育科研。

一是要抓学习,抓宣传,抓引领。教师这一职业只有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才能承担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由于当今社会各种信息传播媒体的增多和加快,中小学生已经不满足于课本的陈旧知识和教师的简单说教。作为教师就必须成为学习型教师,要从理论中学、从实践中学、从社会中学、从学生中学。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积累的过程。学习多了积累多了加之实践就可能形成本土化的经验和成果。一个不去学习的人是不会搞教育科研的,学校要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各校每周要至少安排两个小时的时间进行全员学习,大兴学习之风,大兴研究之风,鼓励教师人人成为专业引领者。

二是要抓基础,抓小事,抓薄弱环节,做到务本求实。我们在教育科研工作中决不能贪大求洋,要老老实实地狠抓基础,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实际做起,从本校的实际做起,坚决杜绝耍花架子、装腔作势的现象。在教育科研工作中我们坚持能爬得则爬,能走得则走,能跑得则跑,能飞得则飞,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不搞一刀切的原则。

三是抓课堂教学的研究,以教促备,以教促批、导、考、评。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核心,备是基础,教是关键,要研究课堂教学的导入、引新、自学、传授、实验、反馈、讨论、矫正、巩固、小结、引深等课堂结构的每个环节。同时要研究课堂每个环节中师生的情感交流、兴趣的激发、思维能力的培养等。使备、批、导、考、评、研为课堂教学服务。全体教师要把研究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去创造性的教和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作为教育科研的重点。要抓住孩子的灵性,从孩子的一个不同凡响的声音,从一个古怪的动作,从一幅离奇的漫画,从一次特殊的提问,从一道错解的方程中引导发现捕捉学生的创新闪光点,去研究、去探索、去总结进行创造性的开展素质教育的实施工作。所有学校一定要紧紧地盯住课堂,从课堂要质量、要效益。特别是高中校要认真研究大班额如何实施有效教学问题,从感恩与负责任的角度解决课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四是抓典型,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我县“高效阅读”课题已被中语会鉴定验收,并在全市推广,各校要结合实际,积极稳妥地实验推广。教育教学指导中心要会同总校和中小幼,既要抓学科典型,又要抓育人典型;既要抓研究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典型,又要抓研究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典型,也要抓研究教学管理的典型,既要抓实验教学典型,又要抓读书积累典型,真正使一批教育科研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并及时总结、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推动全县整体教育科研工作。教育局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树立基层典型,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科研氛围。

(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树立德育就是质量意识。

从德育工作实际出发,结合课改精神,实施社会、家庭、学校、班级四方位和师生为主体的“四位双主体”德育,构建纵底横边、纵横交错、联动互补的全方位立体型大德育体系。各校要健全德育工作运行机制,形成人人都是德育当局者,没有一个局外人的学校德育氛围。广泛开展弘扬民族精神教育、感恩教育等系列德育活动,牢固树立德育的引领意识、常规意识、微观意识、层次意识、小事意识、激励意识、自律意识、课内外意识,要杜绝师道尊严、苍白无力、假大空的学校说教德育和虚伪德育,真正把立德树人贯穿于学校的每个角落,工作的每个领域,有了高质量的德育一定会有高质量的教育。

(五)积极探索有效评价机制,促进学校协调发展,师生共同成长。

可以说,评价工作是教育最棘手的工作之一,但每位教育工作者谁都无法回避。它的导向性极强,所以,我们大家都必须研究它、完善它,让它为学校管理服务。我们应本着承认差异性和不均衡性的原则,要注重纵向评价,由起点看变化,由基础看发展,树立进步就是满分的意识,并兼顾横向评价,达到扬长避短。注重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兼顾终结性评价。注重自我评价,兼顾他人评价。让评价成为促进发展,获得成功的纽带和桥梁。各校要研究评价技巧和评价的科学方法,让师生和学校接纳我们评价理念,拥护我们的评价办法,认同我们的评价结论,这样才能用评价的杠杆成功地推动我们的整体工作,不断升次上位,才能构建和谐校园。

(六)规范基础教育管理,确保各类教育协调、健康、长足发展。

幼儿教育要坚持启蒙性和全面性,通过游戏、玩耍着力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行为、生活、学习习惯和广泛的爱好和兴趣。重点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与0—3岁儿童的保育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同时,要逐步整合优化幼教资源,遵循幼教规律,办好幼儿教育。

小学教育要坚持做好幼小衔接,继续巩固发展提高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成果,注重学生书写规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特别是学制改革之后,基础教育阶段50%的时光在小学度过。因此,一定要重视和强化小学生的阅读指导与训练,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兴趣。积淀人生文化底蕴,必须从小学阶段开始积累,用阅读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

初中阶段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关键时期。中国教育研究中心对148名杰出青年调查研究,普遍认为初中阶段对一个人成才的意义是非常大的,这个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孩子的青春期被称为人的“第二次诞生”,这个时期学生易产生成人感、叛逆感和矛盾心理与抵触情绪,学生能否安全度过青春期,对一生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初中阶段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树立合作意识,培育感恩素养和爱国情怀,掌握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目的,奠定人生发展的良好基础。初中教育给孩子带来最珍贵的应该是让他们身心舒展地生活,言无畏性地尝试,充满幻想地期待。重点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会学习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阶段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出口,也是印证一个地区教育优劣的标准。此时的学生开始用批判的观点看待周边事物,他们不再单纯地相信书本和教师。所以在教学与管理中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准确性和科学性,要以升学和就业教育为重点,让他(她)们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特殊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弱势群体教育。它是办好义务教育,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校要认真及时筛查三类残疾儿童少年,视障生要保证随班就读,不仅不能歧视,而且要做好优质服务。听障和智障生要保证随时入特校就读,为他们今后步入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特校一定要肩负起这一特殊使命。

体卫艺和心理健康教育是生命成长教育的外在表现形式。各校要站在健康第一的认识高度,树立“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理念,坚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不动摇,形成制度、形成规律、形成共识。各校要巩固33211成果,重视2+1项目的实施。把体育与艺术作为强身健美、辅德益智的育人工程常抓不懈,抓出成效。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心理咨询服务,渗透生命教育,预防早恋,避免“网瘾”,远离,切实对学生身心健康擎起一片蓝天。

各校要关注学生的课外教育渗透和教育影响力的正迁移。除高三学生外,中小学生每天约有8小时的空余时间,如何让孩子们快乐而有意义地度过,避免业余时间产生负迁移,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各校要建立课外各类兴趣活动小组,天文、地理、理化、艺术、小发明、小制作等等,使其在幼小的心灵中撒下创新的种子,开发其潜能,培养其技能,为其人生发展铺路架桥。努力实现课外资源为课内服务,家庭和社会教育资源为学校服务的目的。

篇9

我们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出辉煌成绩,其做法是: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科研、创新、特色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支撑点。我校在实施教育科研上,以“构建特色学校发展战略研究”课题为龙头,积极建设了以特色德育为主导、学科知育为主线、创新管理为主体的“三位一体”的特色学校发展模式,努力探索特色建设的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特色发展规划并完善特色学校建设评估的标准与方法。纵观学校发展的历程,我们常常把教育科研只局限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上,割裂了德育、智育、管理三者的内在联系,忽略了德育和管理科研,使得德育和管理延续过去传统的方式方法,使德育和管理工作目标理念陈旧、大而空、繁而杂、站位不高、缺乏前瞻性、针对性、科学性和时效性,往往以空洞说教、行政命令代替德育和管理,工作效率低下,成效甚微。根据新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树立大教育科研观,以德育为首,以管理为手段,以课改为核心,以科研为引领,拉动和促进教育教学和学校方方面面工作协调并进,和谐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基于这种认识,我校提出了德育、知育、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改革和发展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实施了“探索学校德育与社区道德建设互动和谐发展”、“构建扁平化、精细化、捆绑式管理模式”、“构建新课程下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三大科研课题的实验研究,促进了学校工作的全面发展。

二、典型引路、以点带面,重视科研成果推广

(一)德育上“探索学校德育与社区道德建设互动和谐发展”的新思路

这是我校承担的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期间重点科研课题。本课题实验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以全体师生员工为对象,结合校情将我校系列德育与社区道德建设资源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融合互动,发生和建立多种关系,并达到功能互补。我们实验研究的操作点是,将典型的社区道德建设资源引入到学校中来,对文化建设的实验研究。实验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在学校一级子课题“探索学校德育与社区道德建设互动和谐发展”的指引下,结合不同班情,构建各班级的二级子课题进行实验研究。

我们的具体做法、取得的经验和成效是:

一是创建基地,构建学校德育和社区道德建设和谐互动发展的平台。建三江分局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了她特有的多元文化。为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我校分别与分局检察院、法院合作建立了青少年法律维权基地,与看守所合作建立了法制教育基地,与二龙山雷达站合作建立了国防教育基地,与分局种业公司合作建立了劳动实践基地等。通过这些基地作为载体,开展了系列专题报告会,社会实践调查、现场参观、犯人现身说法,采访老铁道、老官兵、老、老知青、老模范、老垦荒人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北大荒精神教育”。

二是打造特色德育,创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我们建三江一中在为国家培养大批优秀人才的同时,打造了我校特有的“马丁精神”和“载村、慧中情怀”创造出高品位的校园文化。

1941年生于美国旧金山的马丁・甘拉克先生于2000年自愿来到北大荒的建三江一中任英语教师。他盛赞中国,更爱三江,为人善良,乐于助人。讲课八年,分文不取,还拿出8 000余元资助贫困学生。他讲课认真,风趣善诱,自学汉语和中国文化。他带病上课,一面点滴一面辅导学生。马丁的事迹是感人的,马丁的精神是伟大的。“义务支教,热心助学,诚信敬业,热爱三江”是我们对马丁精神的高度概括与赞美。

香港友人张载村、陈慧中夫妇成立了“希望之光”载村慧中扶助贫困学生基金会。自2001年起至今,他们每年拿出18万元资助优秀及贫困学生。拳拳赤子心,悠悠大荒情――对年近花甲的夫妇慷慨解囊,捐资助学,育人成才,构筑北大荒的“希望工程”,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敬佩的义举,这是一个多么高尚的爱国情操!现在,张载村夫妇已全额、半额资助高中生2 400人,其中有考入清华大学等名牌大学的142人,奖励特别优秀学生350人,奖励进步幅度大的学生806人。学子感激涕零;奋发图强,誓成栋梁。他们的事迹是动人的,情怀是高尚的。“怀恋故土,关爱师生,巨资助学,热爱祖国”是我们对“载村慧中情怀”的最好的诠释。

“马丁精神”、“载村慧中情怀”是我们三江社区特有的德育资源,我们紧紧抓住社区这一道德建设资源,紧密结合学校德育工作,深入开展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几年来,我们每年都定期举办马丁、载村慧中先进事迹专题报告会、座谈会、演讲会,并聘请张载村为学校名誉校长,他每年都定期来学校给全体师生作有关名校师德、德育工作报告;聘请马丁先生演讲美国的先进文化,从而使学生不但学到了美式纯正的英语,提高了师生的英语口语和英语交际能力,还使师生学会了如何做事、如何做人。把弘扬马丁精神、载村慧中情怀与加强师德建设结合起来,多一分对学生的关心与爱护,多一分对事业的敬业与奉献。为了弘扬马丁精神、载村慧中情怀,激励全体教职工爱岗敬业,奉献教育事业,加强师德修养,为学校快速发展贡献力量,我校每年都要定期搞系列活动,搞一次以弘扬马丁精神、载村慧中情怀为主题的青年教师演讲比赛,开展拜师活动,开展岗位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教师基本功技能大赛,展开一次师德问题大讨论等等。通过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营造了我校良好的校风、师风、学风、考风;打造了一批团体协作、甘于奉献、不求索取、爱岗敬业、师德高尚的教职工队伍,涌现出了以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王红香和全国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刘思成老师为典型的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师。把弘扬马丁精神、载村慧中情怀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用他们高尚的人格去感染激励每位学生,使他们都能笑谈人生,把信心留给自己。为了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我校把每年的五月和十月定为心理健康教育月,举办一次优秀学生先进事迹报告会,开展一次主题团活动――如何将学习马丁精神、载村慧中情怀发扬光大,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还邀请专家学者来校作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学术报告等等。与此同时,我们结合新课改理念,做到了五育并重,德育居首,要求政治教师利用政治课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要求全体教师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进行课程健心。通过这些做法,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斗志,增强了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提高了他们抗挫折的能力。

这些举措,都是我们学习“马丁精神”、“载村慧中情怀”的具体体现,我们坚信,通过我们的精心打造,一定会把马丁精神、“载村慧中情怀”与北大荒精神融为一体,在北大荒这片沃野上扎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新一代北大荒人的宝贵财富和精神食粮。

目前,我们建三江一中全校上下正在掀起学习“马丁精神”、“载村慧中情怀”的新,学习“马丁精神”和“载村慧中情怀”已成为每一名师生员工自觉的实际行动。“马丁精神”和“载村慧中情怀”极大地焕发了全校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热情。为了弘扬“马丁精神”和“载村慧中情怀”,我们通过评选,在三个学年分别成立了“马丁班”、“载村班”、“慧中班”、“振裕班”、“宛思班”,打造一中的特色德育。我们做到了“四个结合”:把弘扬马丁精神、载村慧中情怀与创建文明班活动相结合,争创优秀班集体;与学习雷锋和“八荣八耻”活动相结合,把爱心献给社会、献给学校;与加强师德建设相结合,多一分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多一分对事业的执著与奉献;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用他们高尚的人格去感染和激励每一位学生,使他们都能笑谈人生,把信心留给自己。

三是办好“两个学校”――青年军校和青年党校。为了有效开展国防教育,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爱校教育,传承中华美德,我们高度重视军校和青年业余党校建设。通过开展军训和青年业余党校学习、国防教育课、党课、定期谈心、写思想汇报、定期举办党的基础知识竞赛、组织青年志愿者走进社区、走进军营,磨炼了学生的意志,强化了军人的品质,受到了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知荣辱、促和谐、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在一中校园蔚然成风。

德育科研课题的实验研究,带动和促进了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创新,做到了科学育人、科学管理、科学施教。

(二)管理上“构建扁平化、精细化、捆绑式的管理模式”

我校在育人管理上,实施了“扁平化、精细化、捆绑式管理模式”科研课题的实验研究。这种管理模式的理论依据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它的着力点是减少管理层次,降低管理重心,压缩管理成本,将金字塔的组织形式被压缩成偏平状的组织形式,使管理者能够植根于基层,既能起到服务基层的作用,又能起到指导、管理基层的引导和领导的作用。

我们的具体做法、取得的经验和成效是:

一是从管理方式入手实行精细化管理。我校在校生有3 600余人,其中住校生2 300人,管理难度大,安全责任大。我们首先改革了值班制度,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党政班子领导、中层干部和干事组成的领班、值班组织机构,分为八人一组共七组,每个星期每组值班一天。领班、值班领导实行24小时工作制,从早晨5:40到第二天5:40,校级领导晚上在校过夜;值班人员负责早自习、晚自习查岗,维持早、中、晚就餐秩序,全天负责,全面负责,堵塞了学校管理的漏空时间,实现了学校提出的安全零事故的工作目标。其次,规范了各项规章制度144项,规定了管理人员每日的工作流程,做到了制度管理精细化。再次,安全工作责任到人。学校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层层签订责任状,校长与副职签,副职与部门领导签,部门领导与教职工签,每个班级都成立了安全小组,每名学生都写出书面安全自重、文明守纪承诺书。

二是从体制入手推行扁平化、捆绑式管理。根据建三江一中职代会讨论通过的《建三江一中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方案》精神,我们将“扁平化、精细化、捆绑式管理模式”科研课题的实验研究真正落实到了实处。具体做法是,将全体干部承包到一线。教务主任、副主任、政教主任、副主任,全都包到学年组,学年主任包到学年部,班主任包到班级,实行量化考核,考核成绩与绩效工资挂钩。考核成绩在85分以上的拿回绩效工资,85分以下的分别扣除10%~90%,考核成绩60分以下的扣除学期全部绩效工资。这样全体干部都深入到了一线管理和教学中,管理范围扩大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形成了人人参与管理,人人参与考核,人人参与竞争,人人眼中有目标,人人肩上有责任。

三是从“家长委员会”入手加强家校联合办学。我校是建三江分局唯一一所重点高中,下设17所初中分别分布在15个农场,学校所联系家长的面积大且比较分散,给家校联合办学带来了很大困难。我们一改过去那种只是将局直地区的部分家长定期集中到学校开会座谈的办法,在每个农场分别建立了“家长委员会”,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特色、发展建设、学校收费、德育管理、招生计划、教育教学等方方面面的问题,都交由“家长委员会”互相商讨,征得他们的监督与合作,并定期召开全局的家长会议,报告学校的工作,从而增加了学校办学的透明度和知名度。

四是从教师入手开展大练兵、大比武。要创造一流的教育,必须首先打造一流的教师队伍。学校新班子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开展了教师大比武、大练兵系列活动。我们每学期,在请进来、走出去参加培训的同时,高度重视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我们本着以“在学校中,基于学校,为了学校”为原则,由校长、副校长、教科室主任、教务主任、政教主任、一线骨干教师等主讲,对全体教师进行通识培训。同时组织教师参加文化考试,提升业务水平。2009年从4月11日至5月9日,我们先后分别组织教师进行了三次教育学、心理学、新课改、高考试题等考试,并将考试成绩列入学期考核。

学校通过推行“扁平化、精细化、捆绑式管理”体制改革,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人力、财力、物力资源,使学校的内部管理工作,真正走向了科学管理轨道,加速了创办垦区一流教育和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发展进程。具体表现在:

一是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工人队伍建设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责任感、使命感、危机感增强了,工作积极性提高了。二是全面改善了办学条件。良好的办学条件,是学校内部管理的物质基础。学校实行了封闭式管理,走读生实行“亮牌制”;住校生除了星期天(接待家长开放日)以外,每天不准出入校门。校园内建有5 000平方米的综合餐饮楼,包括:话吧、浴池、小卖店等,为封闭式管理创造了条件。学校每天中午实行“静校日”,要求所有住校生必须回到寝室午睡,整个校园内空无一人,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了保证。校园内实现了绿化、香化、美化,所有科室和班级做到了花香溢校园,成为了“校在园中,楼在绿中,路在林中,人在景中”的花园型、文化型、人文型的学校。办学条件改善了,育人环境优化了,更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三是全体干部直接包干到学年组,参与、服务、指导学年的德育、管理、教育教学等方方面面的工作,这样,不但密切了干群关系,而且责、权、利融合在了一起,改变了过去那种有权无责、有责无为、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调动了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四是实现了一日工作流程制、预案制和问责制,工作不留死角,安全不留隐患,实现了扁平化、精细化管理。五是打造文明校园品牌。通过扁平化、精细化管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全面提高了全体师生员工的文化品味和素质,学校真正成为了书声琅琅,歌声悠扬,校风、教风、学风、考风正,文明守纪、生动活泼,爱岗敬业争一流的工作和学习的乐园。六是深化教学改革,转变教育观念,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课程改革的新任务、新问题、新矛盾,呼唤着教学观念的更新,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改的基本理念,真正参与到新课改的建设当中去,改革传统的教学行为,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学习《课程的反思与重建》。开展系列的新课程教师考核、教师论坛、龙东地区十校联考和“走进新课程引领示范课”等活动,提高了全体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七是加强了联合办学。我校坚持开放式办学,先后与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实验中学等名校联合办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校际联谊活动,不断引进、吸收、消化校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扁平化、精细化、捆绑式”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超前的办学理念,积极的工作热情,使建三江一中连年受到省、总局、分局的表彰和奖励,连续三年被总局、分局教育局评为“教育教学先进学校”,高考成绩连续三年居垦区之首。学校越来越受到学生的热爱、家长的信赖、社会的认可,在垦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建三江一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施“三条线”管理,推进“四个转变”,坚持“大德育、大工程、大实践”的教育理念,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为创建新型建三江一中而努力奋进。

(三)智育上“构建新课程下和谐互动、自主探究、合作创新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十一五”期间,尤其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着力构建了“构建新课程下和谐互动、自主探究、合作创新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学校一级子课题的指引下,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分别实施了文综合、理综合以及各学科的二级子课题的实验研究。各学科的二级子课题,主要是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实验研究。参与实验研究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0%以上。在课题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注重以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和心育,以科学的管理对课题的实验研究进行统一归档、统一部署、统一计划、统一实施、统一考核、统一协调。将通识培训与个人自修、统一指导与分别指导相结合。在课题的实验研究上,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我们不摆花架子,求真务实,始终坚持教学科研一体化。学校课题组在听实验教师课时,我们采取了“一查、二问、三听、五看、一指导”的办法进行考核、评估和指导。“一查、二问、三听”,即:一查实验教案,看其课堂教学是否体现了实验的内容、操作环节和操作过程;二问其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下步措施;三听实验教师答辩其操作过程。“五看”即:一看教学理念,看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体现了新课改理念;二看教学形态,看课堂教学是否构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自主、合作、体验、探究的学习方式;三看教学内容,看教学内容的容量、科研含量是否科学合理;四看教学手段,看教学手段是否多样激趣,是否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五看教学效果,不但要看教师教的如何,更重要的是看学生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学习,学习的效果如何,这是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水准。学校在政策上,给科研以很大的倾斜与支持。对实验教师我们做到了“六优先”、“一保证”。“六优先”是:实验教师外出参加培训优先;选送读研究生优先;职称评聘优先;先优模评选优先;提拔干部优先;教师聘岗优先。“一保证”是:课题经费必保。通过教育科研,提升了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

经过两年多的新课程实验教学,使师生树立了“四种意识”,培养了“四种习惯”。四种意识:一是培养了学生新课程下学会学习的意识;二是培养了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三是拓宽综合新知识观的意识;四是课堂教学互动的意识。四种习惯:一是培养了学生好疑好问的好习惯;二是培养了学生分散性思维的习惯;三是培养了学生评价批判的习惯;四是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习惯,让思维与实践互为补充和转化。实现了学生的“三个转变”:一是对自我认识的转变。通过实验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解脱自我、超越自我,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二是对学习目的、态度的转变。通过实验帮助学生端正了学习态度,打消了厌学、弃学念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掌握学习方法和规律,使他们乐学、会学、学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三是转变了学习方法。通过学习指导,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探究,使他们学会预习,学会听课,学会参与,学会综合创新,学会作业,学会归纳总结,学会自我制定计划等学习方法。在新课程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存在很多问题与困惑,需要我们不断地思索、去探究、去解决。

三、科研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几年来,我校始终坚持教学科研一体化,取得了丰硕成果。“十一五”期间,我校承担的国家、省、总局级科研课题18项,均取得了科研成果一、二等奖,有的科研成果已在垦区内外推广,我校分别荣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创新写作教学先进实验学校”、中国教育学会体育科学学会21世纪中国体育发展研究中心“特长生训练与体育教学及群体活动协调发展先进实验学校”、黑龙江省教育学会“探索学校德育与社区道德建设互动和谐发展先进实验学校”、“黑龙江省创新教育先进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