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概念范文

时间:2024-03-25 17:57: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新技术企业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新技术企业概念

篇1

关键词:动态能力;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机制;企业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25-0001-02

高新技术企业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技术创新的有效载体,在发展国民经济、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跨国公司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一是企业规模依然不大;二是研究开发投入依然不足;三是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四是结构性矛盾仍未得到根本解决;五是企业盈利能力不强。

1企业成长机制研究的意义

企业成长机制研究对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做大做强做久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国内有学者从复杂性科学视角对高科技企业成长机制进行了研究(陈士俊、柳洲,2004;马若鹏、冯宗宪,2005)。卢伟航(2004)以硅谷企业为例研究了高科技企业的成长机制。邬爱其、贾生华(2007)对企业成长机制理论进行了梳理,他们认为企业成长机制理论主要探讨企业通过什么方式实现成长,目前主要存在着内部成长、并购成长和网络化成长三种基本的企业成长方式。杨伟娜(2007)对人力资本、技术创新与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关系进行了研究。张玉明、段升森(2009)选择系统动力学的视角研究了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机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所处环境具有显著的多变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具体表现为: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产品服务更新频繁,需求偏好多变不定,竞争优势转瞬即逝。具备上述特征的环境被学者称之为“超竞争环境”(D’Aveni,1994)或“动态环境”。伴随企业所处环境动态特征日趋显著,核心能力理论由于核心刚性问题而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基于动态环境与核心刚性之矛盾而产生的动态能力理论应用而生,它能够对动态环境下企业成长问题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Teece和Pisano(1994)首次提出了动态能力的概念;Teece、Pisano和Shuen(1997)首次提出动态能力的初步理论框架,据此进一步探讨动态环境下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源问题。之后,Teece(2007)又对动态能力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动态能力理论框架。动态能力概念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和长期关注,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动态能力进行跟进研究,产生了一批富于创新的研究成果。

动态能力理论为企业成长机制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然而目前从动态能力视角研究高新企业成长机制的文献还比较少,本文试着就此进行一些探索。

2动态能力视角下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机制模型构建

企业成长机制是指影响企业成长的基本要素及其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企业成长机制研究主要探讨企业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成长、企业成长的决定因素是什么以及这些因素通过什么途径转变为成长结果等问题。

2.1高新技术企业及其成长

2.1.1高新技术企业及其特征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一年以上的居民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实质上是一个复杂系统,其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点:一是外部环境更具动态性;二是知识要素更加突出;三是风险投资依赖度高;四是系统结构趋于扁平;五是组织管理趋于柔性。

2.1.2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内涵高新技术企业成长企业的成长有三层内涵:单纯数量的增加;企业规模的扩大;组织绩效的提高。从某种意义上,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可以概括为“做大做强做久”。做大指企业规模扩大、边界的拓宽等;做强指较强的竞争力和较高的市场地位;做久指保持持续竞争优势实现持续成长和发展,成为长寿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是知识经济的细胞,是知识的综合体,是典型的知识型企业。根据知识管理理论,知识可以分为外部知识和内部知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知识是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核心要素,高新技术成长其实就是一个外部知识内部化、内部知识外部化,隐性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隐性化的组织学习过程和知识创新过程。

2.2高新技术企业动态能力

何为动态能力?“动态”是指企业外部环境不断变化的特征,“能力”是指企业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并实施创新性竞争战略的能力(Teece,1997)。Zollo&Winter(1999)从组织知识演化的角度认为,“动态能力是一种集体的学习方式,通过动态能力企业能够系统地产生和修改其经营性惯例,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在知识已经成为企业持续竞争力来源的条件下,企业通过组织学习从外部引进知识进而重新配置内外部的资源和能力是企业成长的一种核心机制,企业成长的过程中必须体现这一种机制。

正如前文所述,高新技术企业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是其第一资源。高新技术企业动态能力的涵义和构成也紧紧围绕知识展开,包括知识转移能力、知识接受能力、知识吸收能力、知识融合能力。

知识转移能力是指企业有效获取所需知识的能力。知识接受能力是企业将转移来的知识纳入到企业自身系统的能力。知识吸收能力是在理解转移来的知识的价值的基础上将其分解的能力。知识融合能力是指企业将吸收来的知识融入到企业知识体系内的能力,以更新企业现有能力,创造新的知识,实现企业的成长。

2.3动态能力视角下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机制概念模型

前文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的特征,重点突出了其知识性,阐释了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涵义强调“做大做强做久”三个目标,又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动态能力的构成,包括知识转移能力、知识接受能力、知识吸收能力、知识融合能力。据此笔者将动态能力视角下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机制概念模型设计如下图所示:

在基于知识的企业动态能力体系(包括知识转移能力、知识接受能力、知识吸收能力、知识融合能力)作用下,伴随企业能力基础得到了不断更新,企业的知识基础也将会不断的升级。实际上,这就是企业成长过程的本质。由于在一个固定的时点上,企业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是一定的,此刻企业成长的关键就在于企业的动态能力,这种动态能力将会决定企业此时的成长速度和效率。企业的动态能力越强,企业组织学习的效率将会越高,进而吸收和消化战略性知识的能力越强,因而企业将获得更加充足的成长动力。因此,增强企业动态能力是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健康快速成长的根本措施。

3结语

本文分析了新时期高新技术企业所处环境的动态性特征,并把高新技术企业视作一复杂系统,并认为它是一种典型的知识型企业。本文把高新技术企业动态能力分析把知识转移能力、知识接受能力、知识吸收能力、知识融合能力四个构成维度,进而提出了动态能力视角下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机制概念模型。

本文从动态能力视角研究企业成长机制,既是对动态能力理论的丰富,也是对企业成长理论的充实;以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深化了高新技术企业及其成长相关研究,同时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具有一定指导借鉴意义。本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比如仅仅提出了概念模型,缺乏进一步的实证研究。企业动态能力的研究视角也很多,本文选择了组织学习角度,今后可以尝试演化理论、生命周期等其他视角进行研究。这些都将是笔者进一步研究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卢伟航.高科技企业的成长机制――基于硅谷企业的研究[J].南方经济,2004,(1).

[2] 陈士俊,柳 洲.复杂性科学视角下的高技术企业成长机制研究论纲[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3).

[3] 马若鹏,冯宗宪.高科技企业成长机制的复杂性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5).

[4] 杨伟娜.人力资本、技术创新与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关系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 邬爱其,贾生华.企业成长机制理论研究综述[J].科研管理,2007,(3).

[6] 张玉明,段升森.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机制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7] Teece,D.J,and Pi sano,G. The dynamic capabilities of fi rm:An introduction[J].Industria1 and Corporate Change,1994,3,(3).

[8] Teece, D.J.,Pisano,G.,and Schuen,A.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18(7).

篇2

新产品开发通常是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战略最关键一个环节,然而在规划初期由于市场需求较为模糊以及不确定性较高,因而被称为模糊前端 (fuzzy front end,FFE)。模糊前端是新产品开发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但却是改善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和提升产品创新能力的引擎和推动力。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如果在模糊前端阶段能够及时、有效地“去模糊化”,促进以知识转化和知识螺旋为特征的技术知识创新,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提升产品创新性显得尤为重要[1]。快速变化的用户需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新产品开发的模糊前端从组织内部独立完成转为与外部伙伴协作完成[2]。供应商作为产品模块主要提供者和外部合作重要对象,能提供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创新所需的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获取并利用供应商资源成为提升自身产品创新的重要手段[3]。由此,供应商模糊前端参与逐渐成为近年来学术界和实践界的研究热点。

由于非常规性、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特征增加了模糊前端参与管理协调的难度,因此,有效提升供应商模糊前端参与的成功率是企业产品创新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4]。模糊前端参与过程中不同供应商在技术路线、知识存量和文化等因素不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需要充分理解各个供应商能力和相互兼容性等情况,才能更好地促进新产品的开发。然而目前学术界缺乏对模糊前端阶段如何整合供应商资源提升产品创新性这一问题的研究,且还未能深入分析供应商网络结构形态的调节作用。基于此,本文在中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背景下对供应商模糊前端参与产品创新性的作用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另外,阐明网络结构形态在模糊前端参与产生的实际作用,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更好地利用和管理模糊前端这个重要而薄弱环节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一、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一)模糊前端参与和产品创新性

新产品开发的模糊前端是指新产品进行实质性开发前的阶段,包括从产品创意产生、创意评估、甑选到产品概念形成的过程。模糊前端参与的实质是跨组织的知识集成,在此过程中,需要企业产生大量具有新颖性的创意,并营造适合新想法形成的组织氛围[5]。供应商模糊前端参与有利于调整和重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新产品开发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有效解决创新活动中出现的复杂问题。其中,模糊前端阶段获取相似配的供应商创新性可以有效克服企业知识短板,增加企业内部知识的异质性,并有助于这些异质性知识之间的相互激荡与碰撞,有利于一起解决由于新产品开发中模糊前端阶段不确定性所引起的各种问题。

模糊前端参与是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获取知识、增加知识存量,促进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创新的重要手段。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模糊前端参与使得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能更早利用供应商的知识,与供应商之间能建立强而紧密的关系,合作伙伴间深层次和频繁地进行互动使得合作伙伴熟悉各自的强项和能力,有利于新产品开发所需技术知识的转移,减少产品概念形成所需要时间,加快新产品开发速度,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从而提高新产品上市速度,进而提升新产品开发活动的市场创新性[6];第二,模糊前端包含大量隐性技术知识,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难于全部拥有,选择创新型供应商可以尽早发现潜在问题,有效整合这类供应商创新性有利于设计新产品创意或者对于现有产品概念进行重大改进[7]。有效利用供应商的相关技术知识,增加技术工艺过程的有效互动,减少新产品设计过程中变化,进而提高产品开发活动的技术创新性。基于此提出假设1:

假设1a:模糊前端参与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市场创新性有正向影响;

假设1b:模糊前端参与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性有正向影响。

(二)网络结构形态的调节作用

网络结构形态作为供应商网络刻画的关键,其不但能够反映企业改变网络的物料流、知识流、信息流等资源影响网络资源配置效率,也能影响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对战略供应商管理效果,代表供应商网络获取外部资源的能力、规模和质量。基于现有研究,学者借助于社会网络理论和嵌入性理论为基础来分析网络结构形态,主要包含网络结构和网络位置,深入到基于新产品开发活动所组建的供应商网络特定情境下研究发现,网络结构通过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网络中心性体现,网络位置主要通过供应商弹性反映。

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网络中心性位置有利于整合和利用创新型供应商所提供技术、生产工艺、产品功能等方面的技术知识。Capaldo[8]通过案例研究发现网络位置对主导企业在知识共享网络中获取动态创新能力有影响。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网络中心性强化信息获取、技术研发所需的信息及其管理效率,同时指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越接近网络中心,其所能获取的网络经验、信息越丰富,便能加速概念的形成,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大大提升新产品的上市及时性[9]。因此,网络中心性高的情况下,供应商模糊前端参与更能促进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接近和获取较多互补性资源,从而使得新产品开发更具有市场创新性。

当主导企业的网络中心性越高,则其所能获取的网络内外部资源越多,越有可能及时获取所需资源、知识和技术,并成为知识流动的中介。Tsai[10]通过网络理论探讨组织学习层面的知识转移,指出组织越接近网络中心性,则拥有越多的途径获取网络其他成员所开发的新知识,并将其运用于创新其技术研发的发展成果。因此,网络中心性高的情况下,有利于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在模糊前端阶段构建强势的技术地位,并强化技术的未来发展潜力,进而提升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新产品开发活动中技术创新性。基于此提出假设2:

假设2a:网络中心性正向调节模糊前端参与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市场创新性的关系;

假设2b:网络中心性正向调节模糊前端参与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性的关系。

供应商弹性通过重塑供应基的有效性来响应外面环境变化的能力,更好的重构、协调和管理供应网络的能力导致更优的供应基[11]。在供应链情境下,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必须竭尽全力适应外部商业环境的变化,通过更好地配置和重塑供应来源,网络化结构通过获取不同渠道的外部资源有效补充组织内部资源。由于技术创新周期变短,为了快速应对环境的变化,供应商弹性成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12]。因此,当供应商弹性较大时,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更有能力通过模糊前端参与提升企业新产品开发活动中的市场创新性。

新产品开发的模糊前端其本质是一个技术学习的过程,企业获取外部技术知识并不等同于对其充分掌握,只有将这些新技术知识在企业内部被充分吸收和消化,并与现有内部的技术知识有效整合,转化为农业高新技术企业自身的技术知识并利用其进行新产品的开发等技术创新活动,才能提升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性。供应商弹性越大,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与网络内外供应商的联系越多,网络结构越多元,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在每个模块化中越能掌握供应商的相似性和差异性[13]。因此,供应商弹性高的情况下,企业越有可能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和其他开发需求,通过外部合作中开发和利用外部知识的跨组织合作能力越强,越有能力提升新产品开发的技术创新性。基于此,提出研究假设3:

假设3a:供应商弹性正向调节模糊前端参与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市场创新性的关系。

假设3b:供应商弹性正向调节模糊前端参与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性的关系。

在研究假设的基础上,提出概念模型。

二、研究方法

(一)样本和数据收集

从2014年1月到2014年4月,课题组对浙江、河南、陕西、山东、江苏、重庆、安徽、上海等8个省市106家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现场填写、邮寄和电子邮件相结合的方式,发放530份问卷,为确保问卷回收质量,课题组通过2轮的问卷发放和多次沟通联系,收回385份问卷,剔除其中数据不全的21份问卷,有效问卷回收36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68.68%。问卷调查所涉及各类型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均衡。样本数据中,部门经理(21.98%),项目经理(4.67%),技术管理人员(15.93%),采购经理(33.24%),采购人员(24.18%),其中参与供应商管理活动较多的采购经理、技术管理人员和采购人员占总和的73.35%,对于模糊前端阶段管理有相当程度的了解,满足本研究调研所需。

(二)构念的测量

为确保调查问卷量表设计具有较高的信效度,构念主要采用已有研究中被广泛认可、成熟的测量量表,并根据研究内容进行相应修改形成初始问卷,为确保问卷的质量,邀请专家和学者对初始问卷进行完善和修订,最终形成用于大样本调查的正式问卷。调查问卷采用Likert7点计分法,其范围从数字“1:完全不同意”到“7:完全同意”来反映题项对企业实际的代表情况(见表1)。

1.模糊前端参与。模糊前端参与是主导企业为整合供应商创新资源而通过与供应商相互协作促进新产品开发绩效的过程[14]。参考Wagner[15]的量表,共3个题项。

2.市场创新性。市场创新性是指新产品相对于市场上现有产品的新颖程度Swink和Song[16],Danneels和Kleinschmidtb[17],共4个题项。

3.技术创新性。技术创新性是指新产品所嵌入技术的创新程度,借鉴Kock等[18]和Antoncic等[19]的量表,共6个题项。

4.网络中心性。网络中心性主要指主导企业通过与供应商网络成员连接,并以较快速度获取和控制资源,并取得重要影响地位的程度。其中网络中心性借鉴Gnyawali和Madhavan[20]、Rowley等[21]的量表,共有5个题项。

5.供应商弹性。供应商弹性是企业通过重塑供应基的有效性来响应外面环境变化的能力,测量采用Chu等 [12]和Liao等[13]的量表,共有4个题项。

6.控制变量。为了了解其他外生变量可能带来的影响,本研究加入企业规模和行业类型作为控制变量,以期获取更完整的观察,其中采用企业人员总数取对数代表企业规模。

(三)信度与效度检验

信效度检验分为收敛效度和区别效度两个部分,收敛效度检验常用三个指标来检验,第一,各个题项的因子载荷必须显著大于0.5,而本研究的因子载荷最低值为0.770;第二,Cranach’s α系数都超过0.8,组合信度(CR)超过0.7;第三,构念的平均变异抽取量(AVE)应大于0.5。如表1所示,本研究数据均满足上述三项收敛效度的基本研究。区别效度常用各构念的AVE平方根值大于任意两个构念相关系数证明构念具有区别和显著不同,即具有区别效度。如表2所示,各构念AVE平方根值(表对角线数值)显著大于相对应的两项构念最大相关系数值,具有很好的区别效度。

问卷法是一种自述式(selfreport)收集同一调查者的主观衡量的调查方法,极有可能导致对变量之间关系过低或过高的评判,形成共同方法变异问题。为避免共同方法变异,采用harman单因素测试法,将模糊前端参与、网络中心性等所有变量题项以最大变异法进行因子分析,数据通过限定单一因子方法不能提取单一因子,其第一个因子方差解释总方差的20.83%,因此可以推断共同方差变异对本研究结果的影响不大。

(四)假设检验

采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检验本文的研究假设。为了避免多重共线性诊断,对所有变量进行中心化处理,计算各因素的方差膨胀因子的最大值为2.208,远低于10的上限值,表明多重共线性问题不显著。如表3所示,首先,模型1和模型4加入企业规模和行业类型两个控制变量;其次,模型2和模型5在控制变量的基础上,加入主效应模糊前端参与,模型3和模型6;最后,加入模糊前端参与与供应商弹性、模糊前端参与与网络中心性的交互项。

模型2和模型4表明,模糊前端参与对企业市场创新性影响(β=0.42,P<0.001)和对企业技术创新性影响(β=0.199,P<0.05)显著,假设1a和1b获得支持。模型3表明,模糊前端参与与供应商弹性的交互作用对市场创新性起到一定程度的负向调节作用,拒绝假设2a;模糊前端参与与网络中心性的交互作用对企业市场创新性起到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β=0.202,P<0.001),假设2b获得支持。模型6表明,模糊前端参与与供应商弹性的交互作用对技术创新性起到显著负向调节作用(β=-0.173,P<0.001),与假设3a相反;模糊前端参与与网络中心性的交互作用对企业技术创新性调节作用不显著(β=0.062,P>0.1),拒绝假设3b。

为了更加清楚地揭示供应商弹性和网络中心性的调节作用,本文图解对其分析。由图2a可见,在高网络中心性水平下,模糊前端参与对市场创新性的影响明显大于低网络中心性水平时的情形。由图2c可见,网络中心性对模糊前端参与对技术创新性的影响不明显。从图2a和图2c可以看出,网络中心性仅对模糊前端参与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市场创新性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而对于对模糊前端参与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市场创新性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并不显著。原因在于企业网络中心性越强,其收集和掌握不同供应商创意的能力越强,其产品概念的差异化程度也越高,有利于推出与竞争者有差异具有市场潜力的新产品。由图2b可见,在高供应商弹性的水平下,模糊前端参与对市场创新性的影响明显低于低供应商弹性水平时的情形,由图2d可见,在高供应商弹性的水平下,模糊前端参与对市场创新性的影响显著低于低供应商弹性水平时的情形。从图2b和图2d可以看出,供应商弹性对模糊前端参与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市场创新性和技术创新性具有负向调节作用,与本文所提的假设3相反。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是,由于新产品开发活动中模糊前端参与需要在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与供应商之间进行频繁的创意互动、意见反馈和知识共享,因而有利于信息和知识共享的组织文化相当重要。然而在技术交换风险程度高的情境下,供应商会权衡技术交换所共享的程度。供应商弹性通过重塑供应基的有效性来响应外面环境变化,增加网络的不稳定性,降低网络成员间的相互信任,使得供应商往往不愿在与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合作中提供关系专用资产投入,从而无法取得应有的效益。此外,通过图解分析发现,模糊前端参与程度的不同所形成的供应商网络结构形态是不同的。在供应商模糊前端参与水平低的情况下,其供应商网络结构形态倾向于低网络中心性和高供应商弹性。在供应商模糊前端参与水平高的情况下,其供应商网络结构形态倾向于高网络中心性和低供应商弹性。

三、结论

1.本研究提出并验证模糊前端参与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创新性的关系。供应商模糊前端参与可分摊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创新风险,提升机会辨识分析的准确性和创意想法的优良性,产生更多优异的产品概念,降低新产品开发失败概率,通过对供应商创新能力降低市场和技术层面上的模糊性,减少研发的时间和成本,以便新产品的研发更快进入市场。基于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范式从“封闭式”创新到“开放式”创新转变的背景下所得出的研究结论显然不同于以往新产品开发的模糊前端有组织内部独立完成的管理认知,市场竞争不再只是单一企业间的竞争,已经转向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竞争,传统的企业独立竞争理念和做法,已无法再适应新环境发展需要。

篇3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7011602

1引言

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风险、成长快的特点,因此与传统工业企业相比,其对管理制度、组织结构、技术手段等的安排都更加灵活,这导致高新技术企业和传统工业企业在成本管理上也有很大差别。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中重要一环,正确认识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的特点对管理者提高成本管理水平至关重要,认识不足将导致成本管理无法扬长避短。当前,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也存在一些缺陷,如缺乏员工成本意识淡薄、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未得到落实等都亟需管理层按照其成本管理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2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特点

2.1成本管理理念上以实现核心竞争力为中心

传统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以控制为主,根据企业经济效益目标和经营目标,对各类耗费进行预算分析与估计,从而确定控制的目标或者标准,通过核算与分析实际与标准之间的差异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保证预定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而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以技术改进和创新为主,

通过投入各类资源与专项技术,争取在技术上实现突破,从而形成领先于竞争者的核心竞争力,并利用优势实现高附加值的产品,获得超额回报。传统工业企业成本管理侧重于保证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则侧重于形成核心竞争力,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

2.2成本管理工作是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工作之一,强调整体成本优化

传统的工业企业之间产品同质性较强,技术差异较小,通常采取低成本战略,因此传统工业企业将成本管理视为决定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对待,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传统工业企业采用新技术新模式等方式加强成本管理都是基于低成本战略。以宝钢为例,公司一直追求新技术来缩短钢铁生产流程,提高效率降低能耗,就是为了保证自身低成本战略的有效执行,获得经济效益。而高新技术企业则主要实施差异化战略、集中化战略,成本管理没有明显的战略意图,更多的是为了克服高人力成本、高研究费用,以更好的发挥其在研究开发方面的优势。从这个角度上讲,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管理属于整体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之一,侧重于整体成本的最优化,而不是片面强调产品实体成本的最低。

2.3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重点在于广义的成本费用概念

成本费用即制造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之和。传统工业企业成本构成为制造成本高而期间费用低,因此其管理重心在制造成本控制,管理层更关注成本核算的正确性、成本考核指标的设置与执行情况等。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构成中,制造成本所占比重低而期间费用高,这主要是由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引起的。因此,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心是研发环节和技术服务环节。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合理可以提高高新技术企业整体竞争力。因此,高新技术企业更加重视研究开发环节对产品的初始设计,并在销售环节增加技术投入。

2.4高新技术企业成本降低的手段在于创新

传统企业降低成本主要通过以下三种方式:第一,扩大企业规模,形成规模经济效益来降低成本;第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通过监督和激励手段减少价值链中不必要的浪费;第三,革新技术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耗费。高新技术企业降低成本主要通过:第一,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因修改设计产生的损失;第二,改善对市场信息的获取渠道,提高准确度,更准确的进行预测,从而改善物料的供给和分配;第三,整合价值链,挖掘管理潜力,降低成本;第四,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参与,挖掘改善管理、降低费用的潜力。例如苹果通过其广泛的市场调研,可比对手早几个月甚至几年获得最新的零部件技术,从而推出突破性且难以被复制的产品。iPhone推出一年多后,也没有其它产品的触摸屏比得上iPhone。高新技术企业在降低成本费用方面继承了传统工业企业成本管理的主要成功经验,但与传统工业企业相比,高新技术企业在成本管理上与行业、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更加重视信息的获取;在内部更加重视鼓励员工参与,利用考评激励制度,形成成本降低的机制。

3高新技术企业提高成本管理水平的对策

3.1改变成本管理理念,以成本管理带动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管理理念主要是技术改造和创新。创新能力决定着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管理不应该局限于企业内部的生产过程,而应该将眼光放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成本甚至企业外部成本。降低成本不能只是为了节约支出,更应体现成本效益原则。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不能只着眼于短期的成本降低或利润最大化,而应该将成本管理上升到战略高度,通过加大科研投入,追求相对成本降低,从而拓展利润空间,形成持久的核心竞争力。例如联想公司主要通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如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缩短供应链等,这与一些工业企业仅仅把成本管理的重心放在行政管理与表面控制上显然不同。企业注重对科研成果进行研究以实现生产力的转化,并适时对生产经营的组织进行调整,从长远角度降低成本。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不仅仅使联想获得高额利润,也使它在市场竞争中不断保持着成本竞争优势。

3.2加强价值链分析,制定发展战略

通过行业价值链分析可以明确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所处位置;通过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可以找到自身优势与劣势;通过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可以知己知彼。价值链分析有助于充分了解企业运营环境,明确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这有助于战略的制定、实施与控制,提高成本管理水平。高新技术企业应建立信息通道,加快信息获取与传递速度,建立价值链分析体系,并根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发展战略。通过价值链分析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将对企业的成本管理能起到指导作用,可以使企业了解自身成本管理的不足之处,在选择降低成本的方法时时可以有所依据,可以提高企业成本管理制度对市场的反应灵敏度。

3.3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鼓励创新与参与

高素质人才和专利技术类无形资产是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竞争优势,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理,归根到底还是要由人来执行,因此要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来改善成本管理。高新技术企业的成本管理要求更加以人为本,不断挖掘员工的潜力,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这是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根本。管理层一方面要规范制度,将成本降低与每个员工的绩效考核挂钩,另一方面要大力宣传责任意识,向员工普及成本管理理念与方法,利用企业文化激发全员参与意识,使其能够广泛的参与到成本管理的活动中来。高新技术企业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将引导员工从自身做起,结合员工自身工作的特点,主动寻找降低成本的方法,为降低成本提出建议,促成自主成本管理与控制机制的形成。微软公司就创造了一种寓工作于乐的气氛,鼓励员工创新,继而对工作产生责任、充分授权,令员工把工作当成自己企业一样去经营。非官僚的管理方式,让管理阶层与员工都能在互相的合作及支持的环境下工作,员工积极主动的以企业主人翁精神去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并积极提出建议,最终产生备受肯定的成绩。

3.4转移成本重心实现整体成本优化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高,制造成本偏低的特点决定其应将管理重心转移到研发和技术服务环节。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其人工成本与研发成本是其成本费用的主要因素,这两类支出也支撑着企业不断创新,获取超额利润的不竭源泉。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对于科研人员的积极支出应给予鼓励,例如实验支出这部分费用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积极支出不仅包括成功实验产生的费用,也包括失败实验产生的费用,但对盲目实验所导致的消极费用,应进行严格限制。

4结论

高新技术企业作为现代企业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生产特性、产品构成、成本管理与传统的工业企业都存在着较多的不同之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更新快的特点给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带来了巨大挑战,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拥有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至关重要。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必须转变观念,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成本管理方法,加强价值链分析,制定发展战略,建立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常华兵.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6).

篇4

关键词:高新技术;财务管理;创新策略

高新技术企业与传统企业比较而言,其更加重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研发及创新,而且作为知识、技术、资金等密集型产业,其发展程度更加依赖于科研成果。因此,高新企业需要大量的科研资金投入以保证研发的顺利进行,所以其必须加强对财务管理模式的研究,结合自身特点探索出适应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模式。

一、高新技术企业的特征

高新技术企业在前期的研发阶段是没有太大的收益的,反而需要花费大量的科研资金,而且也不能够保证该项技术的研究一定成功。所以,高新技术企业通常都具备高风险的特征;尽管在研发初期高新技术企业不能够带来利润,但是一旦该项高新技术研究成功后,就有可能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会各界,最终为高新技术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同时又具备高收益的特征;高收益同时伴随着高风险,高新技术企业阶段性十分明显。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特殊性,其生命周期特征是极为明显的,而且不同的生命周期对财务管理的需求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能够不断的进行创新以及调整,满足不同阶段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管理需求。

二、高新技术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弊端

(一)高新技术项目管理繁冗复杂。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研发项目的创新性及最终的研发成果对其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然而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项目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许多高新技术企业为了保证成功率基本上是多个科研项目同时进行,无形中加重了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负担,同时也加大了研发项目自身的风险性,最终会加大高新技术企业整体面临的风险。而且科研项目本来就复杂,而多线作战更是使得企业在对高新技术项目资金支持上显得力不从心。高新技术企业在财务管理研究上缺乏投入,使得其不能够对科研项目的财务进行精细化管理,造成财务资源的浪费,为企业财务带来极大的负担。(二)财务管理理念缺乏高新技术企业特性。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与研发活动休戚相关,研发活动、企业发展以及其他各项业务活动的管控基础是财务管理。但是许多高新企业一味关注财务管理中如何能够吸引到大量的投资,并没有对财务管理模式进行系统的建设。研发部门对财务管理没有任何概念,只是注重研发项目,盲目的要求企业进行资金的投入,倘若对研发项目不能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不能有效地降低风险,那么高新技术企业就要面临严峻的运营风险,最终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一旦形成固定思维,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是极为不利的。(三)财务人员缺乏创新的积极性。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也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引起财务管理人员的重视,并没有主动的去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以及创新。同时许多财务工作人员误以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是技术,财务管理并不是很重要,而且管理层也只是将精力放在项目的研发上,并没有对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与时俱进的更高要求,最终使得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不完善,不能够应对更多的风险,给企业发展埋下隐患。

三、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加强对科研项目全过程的财务管理。高新技术企业应明确研发项目当中的重点项目,将主要的精力放在核心研发项目上,委派财务人员对其进行有效地管理以及监控,确保其拥有充足资金链,要做到资金利用效率最大化。核心研发项目的财务管理必须要重视,应提前编制预算并及时报送,尽快进行审核,然后对其是否合理进行验证,整个流程应该做到高效,才能够促进核心项目的研发,同时又降低不必要的研发经费支出。对于其他研发项目的管理同样需要加强,但不能够让其影响到核心项目的研发,形成完整研发链,以保证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优势。(二)形成与高新技术企业特性相适应的财务管理理念。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技术研发与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而企业的技术研发与创新离不开科学高效的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必须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所以就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财务管理理念尤其要结合高新技术企业的实际情况,确保研发活动的顺利实施。就高新技术企业而言,财务管理的首要目标是实现财务资本和知识资本效用最大化,对部门的资金要进行统一结算以及运作,提高高新技术企业资源配置的效率。在财务管理中的税务管理方面,应该充分利用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诸如研发费加计扣除、企业所得税率为15%等等,从而为高新技术带来更大财务筹划空间。同时其可以向研发、生产、市场等部门委派财务人员,统一进行财务管理,尤其是要完善审核原始凭证、编制项目预算等流程,从而为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规避机制。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具有较高的风险性,投资者会对其风险性进行充分的考虑,而构建完善的风险规避机制就是降低企业的风险,同时也是在降低投资人的风险,唯有此才能够吸引到更多的资金投入。在进行财务管理创新策略的建设时,在企业内部构建同企业发展相适应的风险规避机制,是确保财务管理活动有效进行的保障。诸如,高新技术企业在进行项目研发前,应该就研发项目的信息进行充分的收集,同时需要对当前的技术水平、市场环境进行详细地分析,对市场的基本需求有充分的了解,在进行项目的研发时能够更加的具有针对性,有效降低研发项目的各方面风险。通过风险管理委员会对企业各项目进行风险评估、风险监控以及风险防范等措施的制定与实施,不断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总而言之,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财务管理模式的不断优化,需要将财务管理进行创新的同时与企业发展阶段相互结合,为研发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保障。同时要积极运用现代财务管理知识,帮助高新技术企业跟上现代化企业的发展,最终促进整个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弓锋伟.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初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7(03):7-8.

[2]侯毅.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策略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24):283.

[3]张静.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8):144-145.

篇5

关键词:高新技术;知识产权;高新技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保护

1 高新技术知识产权的内涵和特点

高新技术知识产权是关于计算机、信息技术、航天、生物、海洋科学等前沿科学技术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具有无形性、专有性、时间性和地域性的特征,其权利人都有权将其权利客体作为交易标的进行转让、买卖,在受到不法侵害时有权请求司法救助,获取损害赔偿。高新技术知识产权还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

1.1 高新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和保护范围特殊

高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对象是人类最尖端的技术,具有关键性作用。高新技术是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核心,并涉及生物、新材料、自动化、航天、海洋科学等前沿科学技术,是人类最尖端的技术,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广泛,高新技术知识产权工作涉及专利、版权、商标、商业秘密乃至合同问题,因此需要多方面协作才能取得成效。

1.2 高新技术的开发途径和应用成效特殊

高新技术开发比较复杂,往往是高新技术产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政府等多方联合开发;高新技术的应用成效显著,高产出,高回报率,企业可获得高额利润;高新技术投资高,成效大,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因此,保护好高新技术知识产权是高新技术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取胜的法宝。

1.3 高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期限和诉讼管辖特殊

高新技术更新速度快,周期短,其保护期限特殊,不同于一般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商标权、著作权、发明专利等的具体保护期限,但是高新技术发展迅速,周期较短,一项高新技术可能在短时间内就会被淘汰。因此,对于一项高新技术发明专利来说,20年保护期的现实意义是有限的。高新技术知识产权的诉讼管辖也不同于传统产业知识产权的管辖,由于涉及到最前沿的科技知识,需要专业更强、素质更高的法院来管辖,一般需要指定的中级法院或中级以上的法院来管辖。

2 我国高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困境

我国知识产权理论尽管发展较快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因起步较晚,发展还不够充分,高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还存在很多问题。

2.1 我国高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面临问题的宏观审视

我国高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面临许多问题,从宏观视角看,问题主要表现在:①我国高新技术知识产权管理落后于国际知识产权的发展。从国际形势看,我国高新技术知识产权管理落后,跟不上发达国家的潮流。入世后,我国企业面临严峻的知识产权考验,出口产品不断遭受外国知识产权的阻击。经常陷入国际知识产权纠纷之中,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②我国高新技术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体制不健全。从我国知识产权管理的总体发展状况看,知识产权法体系贫弱,未形成严密的体系;法制不健全。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有缺陷;体制不配套,没有健全的管理体制和完善的保护体制等等。

2.2 我国高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面临问题的微观透析

从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来看,①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观念落后,保护意识淡薄。很多高新技术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的观念落后,重视科技创新及创新成果,不重视专利保护,有了科技创新成果不及时申请专利。企业经营者保护意识差,对高新技术知识产权的重视不够,不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常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而陷入繁杂的纠纷中,耗费人力物力;不重视保护本企业高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商业秘密的意识淡薄,以致创新成果被他人抢先申请专利、注册商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②高新技术企业缺少专门的管理机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健全。知识产权发达的国家都有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其高新技术企业都设有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如美国的IBM、日本的三菱公司都设有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并发挥了关键作用。而我国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完善,如知识产权评估制度、保密制度、成果归档制度、员工激励制度、知识产权文献检索和利用制度等处于缺失或松散状况;许多高新技术企业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即使有,专业水平也不高,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素质低,以致造成知识产权在企业中没起到核心作用,甚至抑制了企业发展。

3 我国高新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对策

3.1 我国高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宏观对策

3.1.1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增强全社会对高新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正确的观念、意识是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前提。首先,各级政府要积极联合媒体,通过举办大型宣传活动,召开高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新闻会,组织高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及学术交流,使企事业单位人员和社会大众了解国际国内高新技术知识产权动态。其次,我国应将高新技术知识产权法制教育列入普法教育计划,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宣传教育,使相关工作人员和社会大众掌握高新技术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懂得国际运行规则,并熟悉国际上典型的高新技术知识产权诉讼案例。

3.1.2 构建知识产权法体系,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要做好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最根本的是使知识产权法体系化,建立知识产权制度。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给知识产权以系统的法律保障。①建立完备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我国相关机关应根据知识产权侵权和司法保护的特点,制定并完善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做到法制完备,有法可依,为保护知识产权提供法律保障。②建立完善知识产权制度相应的组织系统和设施系统。制度是由概念系统、规则体系、组织系统和设施系统共同构成的。知识产权制度是由相关法律法规的概念系统、规则系统以及实施、执行这些法律法规的组织系统和设施系统共同构成的。因此,建立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相应的组织系统和设施系统,才能更好的保护好高新技术知识产权。

3.1.3 政府要发挥政府职能,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支持和引导作用政府要做好服务工作,积极引导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政府要向企业提供服务,协助企业解决在高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重点要指导企业建立、完善高新技术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培养专业的知识产权人才,不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水平;建立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维权热线及网络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妥善处理国际知识产

权纠纷,减少经济损失,维护企业利益。

3.1.4 加强高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信息平台建设建立高效的执法协调机制,创建举报投诉网络平台,完善、规范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功能等。在充分发挥现有知识产权专项举报投诉机制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完善、规范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举报投诉电话和互联网举报投诉窗口。政府采取具体措施,增加投入,扩大服务功能,使之成为举报投诉、宣传教育、咨询服务为一体的,沟通权利人、企业和政府部门的知识产权维权工作平台。

3.1.5 统一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标准 我国应积极参与制定国际知识产权的运行规则。高新技术知识产权在世界各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发展迅速,但是各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政策、措施差异较大,标准不一,导致知识产权纠纷复杂。为了保证知识产权的公平、公正性,减少纷争,确保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有必要统一标准,制定一套全球统一的高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与法律。现在世界知识产权保护的游戏规则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我们必须在积极参与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参与到游戏规则的制定中去,否则我们也就只有靠边站。

3.1.6 政府要加大高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力度,加强道德约束 各级政府要通过报纸、学校、网络、新闻媒体大力宣传高新技术知识产权知识及其保护,使人们充分认识、了解高新技术知识产权及其保护的重要性,并将这种认识逐步内化为人们的内心准则,强化为道德舆论,形成以侵犯知识产权为耻、保护知识产权为荣的社会氛围。从而从道德层面形成人人尊重、保护高新技术知识产权的和谐的、健康的社会大环境。

3.2 高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微观策略

从高新技术企业自身的角度来讲,企业应制定并实施适合自身发展的高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策略,保护本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果,争取市场主动权,为国家、企业谋利。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实施以下微观策略。

3.2.1 依法治企,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要提高法制意识,坚持依法治理企业,运用法律和制度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建立合理有效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对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具有重要作用。广义地讲,公司治理结构是关于企业组织方式控制机制利益分配的所有法律机构文化和制度安排界定的,不仅仅是企业与其所有者之间的关系而且包括企业与所有相关利益集团(例如雇员顾客供货商所在社区等等统称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这种制度安排决定企业为谁服务由谁控制风险和利益如何在各利益集团之间分配等一系列问题这种制度安排的合理与否是企业绩效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由此可见,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健全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将知识产权的保护纳入制度的框架和法律之下,减少个人因素,如能力信息不对称甚至个人私利而做出有损企业知识产权的事来。

3.2.2 科学管理,设立专门的高新技术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加强高新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高新技术知识产权管理的组织体系,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明确其职能,其职能包括制定企业规章制度、研究制定高新技术知识产权战略、处理企业内外知识产权业务、高新技术知识产权的经营管理、保护和教育培训等方面。高新技术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基本工作任务是通过科学的管理,鼓励和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形成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有效利用和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为企业技术、知识创新以及生产、经营全过程服务。

篇6

一、相关概念阐述

(一)高新技术企业。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界定,国际经合组织等比较权威的机构已经做出了明确规定,笔者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后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概念做出界定:所谓高新技术企业就是从事高新技术开发、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转化创业投资的资本运行活动。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是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支持等活动,同时,高新技术企业还承担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发展的重要使命。在高新技术企业中,产品的研发费用、研发专业技术人才的工资所占的比重较大。(二)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内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这两方面来看。广义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由于企业内部的各项经济活动中存在着各种无法估计的、无法掌握的事件,使得企业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时期内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最终导致企业的经济遭受损失、企业的收益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狭义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由于举债而引发的到期无法偿还债务的可能性,这种风险仅仅表达的是企业在筹资活动中的风险。不论是广义的财务风险还是狭义的财务风险,都具有一样的基本特征,即:客观性、普遍性、不确定性、两面性。(三)财务风险预警理论。企业对财务风险的预警主要就是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的预测、警报。任何企业要想保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对财务环境进行监测,财务预警就是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危机的一种表现,一旦企业的经营者发现企业存在着潜在的财务风险,就必须立刻进行处理,企业一定要认真处理好财务危机和财务预警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构建财务预警机制,为企业合理规避财务风险的发生奠定基础。(四)高新技术企业的基本特征。高新技术企业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研发费用的支出较高。如前所述,通过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基本内涵的叙述可知,高新技术企业主要是以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来引领时展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具有较高的科学技术含量,这样才能赢得市场、占领先机。但是,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虽然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中的研发经费(投入做了相关规定)金额做出了规定,但是,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过程来说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些都是企业在未知领域中的探索,风险性也就可想而知。一旦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以失败而告终,那么高额的研发费用和人力资源成本就如同泥牛沉海。2.智力资本成本较高。我国在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认定的过程中,明确规定了高新技术企业中必须拥有一定比例的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一般要占到企业职工总人数的30%以上,而企业中真正从事高新技术和产品研发高精尖人才应该占到10%以上。这也从另一个层面说明,在高新技术企业中,智力资本的重要性越来越强,智力资本也成为企业所有的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这也是高新技术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明显标志。3.存在较高的市场竞争风险。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市场竞争风险主要就是指同行业之间的竞争风险。高新技术企业要想使自己研发出的产品能够准确、快速地占领市场先机,就必须保证自己研发产品能够符合广大消费者的心理需求、能够切实适应时展的要求。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者经常在技术研发滞后性、专利成果的溢出性之间进行着博弈。技术研发的滞后性使得高新技术企业的产品并未在同行业产品中赢得拥有较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带来的附加值;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研发的溢出性有可能出现企业的研发成果被其他企业模仿的结局,模仿的企业由于并未在前期投入一定的研发资金而拥有绝对的成本优势,并且能够很快占领市场先机。可见,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市场竞争风险较高。(五)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过程。从产生发展至今,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初具规模,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起步较晚,在前期的发展中经常会受到资金、人力、技术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缺乏自主的知识产权、缺乏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如:我国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开发的产品基本上还是模仿型、改进型的产品,这就导致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缺乏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属于自己的产品,国际竞争能力较弱。正是由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这种发展历程导致其出口的产品主要是一些低端产品和中间产品,国际竞争力严重不足。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在国家有利政策的支持下,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增加了对研发费用的投入,但是投入的力度仍无法同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相比。再加之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转化率比较慢,产品的科技含量较低,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研发人员大量缺乏,管理层的决策能力不高,导致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从而增加了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

二、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

(一)宏观因素分析。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从宏观方面来看,主要是指国家政策、经济环境等企业无法主宰的因素。如:制度环境的不确定性,这主要是指产业制度缺乏完善、国家对利率的调整、国家税收政策变化、通货膨胀等;再如:产品市场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影响,虽然有的高新技术企业也进行了前期市场调研,但是产品的创新本身就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市场前景也是不确定的,消费指导消费偏好、经济条件、偶发事件等,都能带来影响。(二)微观因素分析。微观影响因素主要是指企业内部的原因引发的。如:技术上的不确定性、研发技术转让为产品的不确定性、资金流动的不确定性企业内部管理的不确定性等,这些都能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风险。

三、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和控制现状分析———以A公司为例

(一)A公司基本情况介绍。A有限公司于2004年01月12日在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南山局登记成立。,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研发、设计、经营新型电子元器件(片式元器件、电声器件、新型机电元件)等。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该公司在技术上突飞猛进,在产品上不断创新,并多次成功地将科研成果转化成商品,并获得了国家的专利,这些成效对A公司产品结构的调整,产业的升级等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二)A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现状。1.资金使用效率风险控制成效低。为了能够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的地位,A公司这两年来在研发费用的投入不断上升,并且随着市场竞争、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投入还在不断增加。如:为了保证研发费用,A公司通过固定资产抵押的方式向银行借入大量的贷款,在归还了研发费用贷款利息和一部分本金后,A公司所持有的现金量十分有限。但是,A公司的正常运转需要大量的资金作支持,这对于A公司而言是一个不小的压力。目前A公司的预算制度还不到位,虽然预算项目比较详细,但是并未实现与公司其他部门整体预算的完美融合。2.对信用风险的事后控制缺乏完善措施。就目前A公司对信用风险的控制来看,并不是很重视。由于和A公司合作的企业和客户信用级别比较高,在产品销售后或者技术转让后,存在一定的回收期,但是不论时间多久基本都能收回。另外,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随着企业市场的开拓,企业的营销部门的员工更热衷于产品的销售,对产品货款的追回缺乏积极性。可见,在信用风险的控制中该公司还是主要体现在销售的事后控制上。3.融资方面存在风险(个人感觉这段没有说清楚)。在企业筹集资金的过程中,负债经营是引发筹资风险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果企业出现过度的负债,必然会增加企业还本付息的压力。如:A公司在成长期中,业务发展速度较快,公司的经营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其资金需求也在逐渐扩大,这就造成该公司的资产负债比率一直较低。再如:某位国家级科研人员曾经看中了该公司的实验室,并与其进行了实验合作,A公司的领导层也十分看好这个项目,在优厚的资源优势上该公司与科研人员的合作非常愉快。但是,在后期由于该公司在一年内承接了一些大型项目的研发,于是就没有多余的资金对科研人员的研究提供支持。由于经营中的保守态度,没有资金支持的A公司只能中断了合作,从而错失良机,这对A公司而言是一大损失。4.财务风险控制机制缺乏健全性。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是现代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中的重要内容。财务风险控制机制的构建需要企业建立专门风险管理部门、指派专门的风险管理人员、制定专门的制度。但是,就目前A公司的现状来看,在这三方面都存在问题。如:A公司并未成立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部门、缺乏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士、未制定专门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5.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匮乏。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是一个随机的变化过程,但是,A公司并未构建完善的、科学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一旦风险发生,A公司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中。如:A公司在对风险的事前控制方面缺乏主动性,并未对财务风险的状况进行主动监控。

四、高新技术企业加强风险预警的有效建议和策略

(一)加快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高新技术企业不同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其自身的特征表明必须加强探索和创新。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如果技术创新能力弱,就必然无法同其他同行业企业进行竞争,也会引发财务风险的发生。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命力、利润的增加都来源于自身的技术创新,一旦企业出现技术创新危机,忽视了市场的变化和新技术的创新与引进,那么在市场经济的洪流中,企业离被市场淘汰的时间也就不远了。因此,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必须尽快加强对专项人才的引进,特别是高精尖人才的引进,在产品研发上一定要主张自主研发,这样才能帮助企业形成强有力的科研竞争能力,只有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中具有一定影响力才能站稳脚跟,才能在同行业中占据领先的地位,才能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几率,获得长远的发展。(二)完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在高新技术企业中,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是否拥有科研能力较强的创新型人才。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不仅仅局限于技术的创新、知识的创新、产品的创新上,还应该更加关注企业管理方式的创新、管理理念的创新。就案例中的A企业而言,自身拥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并已经形成了一部分自主研发的产品和技术,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在企业管理上,A企业的问题也是较为明显的。如:该公司的总经理和董事长是由一个人担任的,董事会持股比例也不合理、监事会更是流于表面形式。可见,该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弱化了公司的治理效率和效能,更为财务风险的发生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必须要高度重视公司治理效能的提升,逐渐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充分发挥监事会的重要作用,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三)对财务指标进行全程、动态化管理和关注。企业的财务循环是一个长期的、具有持续性的过程,高新技术企业在前期的产品和技术研发中投入了大量的费用,此时的技术并不太成熟,流出了大量的资金;在后期,企业的技术逐渐趋于成熟,但是,此时的企业又面临着资金缺口及融资的财务风险,资金流入量也不稳定。如果我们只从数据上对预警信号进行判断是不完善的,也是很难识别企业财务风险的发展趋势的。针对这些问题,要求高新技术企业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时必须要对财务指标进行长期的、动态化的监控和关注,对于财务指标中所反映的预警信号、财务风险预警等及时进行识别。(四)实现高新技术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的基本特征,必须在高新技术企业的内部建立一系列的流程控制体系,这种流程应该涵盖企业中的研发、采购、生产、营销、服务、行政管理等不同的环节中,并严格地遵照企业的各项规范对流程进行控制。而对于在运营中发现的新问题,必须及时进行总结与研究,及时修改和完善流程。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新技术企业所拥有的独特的行业特征决定着企业财务风险远大于其他传统行业。因此,各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尽快构建一套完善的、长期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为促进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多阳.论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及其对策[J].现代营销,2013,(12):21.

[2]彭莹.我国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4,(31).

[3]黄麟.探析我国互联网企业风险管理模式及内控机制[J].管理观察,2015,(23):65-67.

[4]肖晓蔚.互联网时代的财务风险防范[J].信息通信,2015,(8):145-146.

[5]刘国栋.企业风险防控管理浅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3).

[6]王熠恒.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以乐视网为例[J].当代会计,2015,(9).

篇7

关键词: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财务管控

一、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概述

(一)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的特点相比传统企业,初创型高级技术企业具有如下特点:研发投入占企业总投入比例高,科研技术人员占企业的总人数比例高,与传统企业的产品不同,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高,具有科技前瞻性。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特点,统称为“三高”企业。而高收益的同时伴着高风险,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比一般企业高很多。具体表现为:1.企业的研发投入高企业初期的研发投入很高,产品处于开发阶段,需要把大量资金投入到产品创新和如何实现量产中来,据有关调查显示,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在产品的研究开发阶段的投入是传统企业的15~20倍,并且投入的金额与产品的科技含量和研发难度等呈正相关的关系。因此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需要花费很大的资金投入到前期产品的开发。2.企业的资产规模小企业一个新的产品从研究开发环节到最后推向市场环节存在着试产这个环节、这些环节使得初创型高新技术型企业和其他的传统制造型企业或者服务型企业相比,企业的资产规模小。第一,企业的原始投入少,特别在高新技术企业的初创时期,新产品的孵化是高新技术型企业发育发展的最基础的一环,在这一阶段资本一般不会选择介入,因为产品的市场不确定很大,这一阶段也不需要投入很多的资产,以此来规避重资产的风险。第二,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规模小,高新技术型企业能得到持续的发展主要的途径就是利用科技创新来推动企业获利,不像一般传统企业通过扩大规模来获得更多的利润。[1]3.企业的市场风险高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前期发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前期的投入以及人员的沉没成本都很大。同时,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的产品大都有迭代更新快、生命周期比较短的特点,这就使得研发出来的产品面临较大的风险;二是市场的不确定性高,有些高新技术产品在前期研究开发阶段到试产都很成功,但是一旦投放市场却遇到失败,最终导致创始人血本无归。因此,市场风险既可以让一个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获得很大的利益,也有可能把企业的所有努力都白费。4.企业的融资难度大目前的情况下,我国初创型高科技企业的自有资金缺乏,由于筹资受资产规模的影响,银行资金很难拿到,则企业不得不采取另外一种融资方式,那就是股权融资。同时,目前银行都加强了对贷款发放风险的管控,公司须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和资产规模才能够顺利贷到款。综合这些因素,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很难选择债务融资的方式筹到资金。而股权的融资方式比较单一,资金流通性差,很难满足企业科技创新和发展的需要。

(二)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加强财务风险管控的现实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新设立的很多,该类型企业在投融资以及日常的经营中不确定风险是不断增加的,面对各种风险,特别是面临资金链现金流的风险,这对初创期的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带来重要的威胁。因此,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有助于在其运营过程中及时地发现风险,进而有效地防范风险发生并对风险做好准备,尤其是帮助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能够在其风险来临之前提出相应的策略,降低企业资金流断裂的财务风险所造成的损失。[2]

二、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层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弱现阶段,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非常快,高层往往只能看到直接的利益,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需加大研发投入、扩大生产,就可以不断找到新市场扩大业务。但是,初创型高级技术企业和成熟的传统企业相比较,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的不确定风险非常大,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把研发、产品开发当作企业的全部的焦点,未重视规避企业财务风险,未将风险纳入公司的管理中,缺乏风险机制,这样便不会有效地防范财务风险。

(二)缺乏财务风险管理机构与人员与成熟性大企业相比,初创型高新科技企业起步比较晚,在管理上还存在需要不完善的地方。而在企业的初创研发阶段,管理人员往往会把重心放在新产品的研发以及科技成果的研究等方面,往往忽视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这类现象的发生间接会导致财务管理方面的人才越来越少,特别缺乏管理能力和素质都比较高的人才。企业很难顺利地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很多具体的财务工作仅仅停留在记账上,从而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很弱,影响企业继续扩大规模,并且很难提升科技型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三)财务决策风险分析体系不健全在我国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中,对财务决策一般采取高层的经验以及主观来判断。在决策过程中,高层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信息获取仅仅是会计报表以及简单的财务分析,但是这些信息无法展现出企业真实的财务情况,以此来做出的决策,通常会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所以,企业在制定财务决策时,要求决策人员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不同的财务分析、财务预测、市场信息等等,选择出最佳的财务方案。

(四)财务风险应对水平弱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没有风险管理部门,对项目的亏损额没有明确的规定,更没有这个概念,大多是工作进展到哪里是哪里,走一步看一步,公司缺乏长远的风险管控和意识。一旦风险来临,由于没有做预判,没有准备,公司最后面临破产的风险。由于财务风险很难准确预判,因而处理财务风险常用的方式是事后救急及控制。如当企业资金面临财务风险时,企业没有建立风险专用资金,临时筹资已经来不及,在这时融资亦是困难,企业面临停业转不动风险。又譬如投资,如未进行充分的风险评估而导致投资失败,管理层过于乐观,公司决策失误导致投入资金过大,亏损巨大导致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已无力承担,无法应对,从而导致公司面临破产。[3]

三、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的防控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高新技术企业内部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建立适宜的风险管控体系是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有效应对风险来临的重要手段。进行有效规避内部财务风险需要采用科学规范的方式。首先,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内部须建立与时俱进的风险管控理念和意识,企业人员重视风险管控体系的建立,完善风险防范的管控体系,与此同时,需要提高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如果内部人员还满足不了需求,可以请外部咨询机构的专业人士来解决。其次,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建立风险管控部门,该部门的职能是严格管理企业的各项风险,为初创型高新技术的风险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完善实时跟进和改进,部门有专门的人搜集对风险管控相关的信息。最后,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需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在不阻碍企业发展的情况下,尽量完善和改进风险防控体现,采用合适并且科学的方法来预测、分析,并采取适宜的措施来防范潜在风险的到来,并且在遇到风险后,能够及时总结此次风险的应对经验,为下次风险的到来提供经验。

(二)加强市场调研和预算管理财务人员应加强学习,积极全程参与项目的立项环节,规范项目研发流程。财会部门与研发部门应保持沟通交流,及时了解项目进展、项目预算、研发费用的使用情况。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可以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确定公司的经营管理目标,逐步地分解,预算在企业的内部管理管理及风险防控中日益发挥作用,用于预测和规划企业的经济行为,充分考虑可能面临的情况,亦可以将此作为激励和控制员工的行为,起到控制风险的目的。在经营过程中,做到事前有预算计划,事中有预算控制、事后能根据预算进行考评和追溯,共同朝着公司的总目标来经营。

篇8

关键词:衡阳;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从粗放型的机械生产逐渐向依托于自主知识产权为中心的高新科技开发转变,成为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经济实体。高新技术成为保证企业基本生存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如何保护企业现有的技术及知识产权成为各大企业重视的问题。

一、知识产权保护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意义

(一)高新技术企业的概念

在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的世界宏观趋势影响下,企业的内部改革和转型逐渐向技术集约型变化,从基础的产品生产,到人员管理和器械运用等多个方面,“高新”和“技术”成为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柱。以电子与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为主要方面的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贡献输出者。不同于传统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普遍表现出较高的知识及技术集成,通过对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为生产发展提供高效率的技术服务获得收益,企业的运营涉及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的四个不同阶段。首先,高新技术企业具有较高的技术知识密度,主要内容涉及物理、电子、仪器、化工等众多学科,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对于科技专业人才的需求相较于传统企业更为巨大;其次,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具有较高的市场风险,技术上的不成熟与不稳定,以及市场的技术认可程度都是决定高新技术企业能否实现稳定持续发展,并将知识产权转化为实际价值的重要方面;除此以外,高新技术企业具有“高投入、高收益”的显著特点,一方面,高新技术企业在产品研究开发以及人员管理上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产品的研究、开发以及生产对器械、环境等因素的要求较高,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维护稳定的开发环境,技术研发过程中的开发人员管理以及保障的成本也更高,但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一旦更新完成,就能带来丰厚的回报,产品技术在投入市场和社会公众后获得的经济价值,高风险和高投入下产生的风险收入,在劳动复杂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高新技术的时代性带来的社会口碑和经济效益也较之传统企业生产更为凸显。因此,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企业转型的重要方面和重点对象。

(二)知识产权的概念

知识产权的本质是一种特定主体依法享有的无形财产权,从法律意义上,知识产权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对其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互动中的标志、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但从产业角度而言,知识产权是企业在创新发展过程中重要的无形资产,虽然没有物质实体,但却能通过将科技手段和知识应用投入生产过程,为企业带来显著且长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企业创造商品并获得利润的重要手段。相对于现有的资源、产品以及生产力而言,知识产权具有非实体性的特点,其本身无法通过人类的感官系统直接反映,因此在实际生产的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损耗和破坏,具有显著的可持续性。知识产权带给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具有高效性,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越丰富,其创造的实际经济价值和获利能力更高。简而言之,知识产权是一种具有非实体性以及高经济效益的企业无形资产以及智力活动权利。

(三)知识产权保护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知识产权在为企业创造良好且高效的经济效益的同时,由于其本身具有的非实体性,在知识产权的管理和认定上存在争议,因此,企业间存在着知识产权的滥用和随意转让出卖等情况,涉及知识产权的侵权使用案件层出不穷,知识产权的保护意义便尤为凸显。

1. 保护自主知识产权是保证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基本经济效益的关键

十以来,国家在经济发展战略上开始逐渐意识到创新的重要作用,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灵魂,也是高新技术企业经济价值的来源以及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竞争力,自主知识产权作为创新的重要方面。一方面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资金回报,知识产权能够通过合法的转卖、转让等手段直接转化了经济利益,也可以通过依托专利开发为市场产品投入经营,获得经营收益;另一方面,知识产权是企业打开行业广阔市场,占领市场份额获得更大利润的核心竞争力量,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高新企业面向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十分巨大,正如苹果公司在智能手机上的突破奠定其在电子科技的重要地位一样,知识经济时代国际市场的敲门砖主要依靠高新的技术和创新的思维,因此,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企业获得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更是提高核心竞争力,开拓广阔市场的重要方法。

2. 保护自主知识产权是实现企业产业结构转型的创新手段

两会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经济结构调整,使要素实现最优配置,实现供给质量的提高的有效手段则是通过创新产业结构提高生产率。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制造在全球工业发展过程中承担重要的角色,通过出让廉价劳动力和资源为发达国家提供高新产业的代加工以获得经济发展,虽然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制造国之一,但却缺乏创新和自主意识,仅以加工工厂的身份获取国际经济市场较小份额的经济利益。“中国制造”通过廉价劳动力和资源出让获得经济发展的模式无法保障中国长期成为经济强国,只有不断提高行业核心技术,实现投入增长型向技术增长型转变,将“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才能保障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高增长性发展。就微观而言,作为组成中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新技术企业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研发成为促进企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手段。

二、衡阳市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原因分析

2015年衡阳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119.3亿元,同比增长24%,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21.9亿元,同比增长18.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达2169件,但相对于2013年专利发明申请量2223件的数据而言,全市的知识产权研发和保护却没有得到如经济增长值一样的显著提升。不仅是衡阳市,放眼至全国范围内的高新技术企业都显现出以下问题:

(一)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

衡阳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专利申请量在全省排名最差排名倒数第二,诸多企业在利用知识产权获得利润的同时却无法正确认识保护知识产权带来的重要作用,有效的专利申请量少,在知识产权的使用过程中普遍表现出混乱和缺乏管理。高新技术企业间的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非法转买、转卖和使用,造成了企业巨大的经济损失,也造成了市场秩序的混乱,而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在于,不论是企业还是民众,对知识产权的了解都不甚深刻,其中一部分的高新技术企业缺乏专利意识和品牌意识,对知识产权侵权和维权缺乏认识,即使在研制出了新产品、新技术后,也缺乏及时申请专利获得保护的意识。

(二)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程序不健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专利申请量逐年的提高,我国逐步建立起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但知识产权的立法保护和管理体系存在着诸多的不完善。首先,立法程序透明度低,对专利的申请流程以及知识产权的权利判定都缺乏公开征求意见的环节,法律程序不公开,造成申请保护的企业和个人无法及时的获得相关信息,久而久之,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沦为摆设无法落实;其次,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随着科学和信息技术的提高,知识产权生产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逐渐超出了现有的法律保障范围,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对于网络产品的界定和知识产权的归属缺少法条化的规定和保障措施。

(三)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管理体制和专业人才缺失

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的申请和界定涉及多个行业不同学科,且后续的保护和使用条例需要通过多个环节的许可和认定,在知识产权的管理体系上,我国政府部门的体制表现出混乱和繁杂,管理部门众多,审批手续复杂,以至于企业一旦出现知识产权的相关纠纷和问题不知道该找哪些部门,也不知道处理程序如何进行,知识产权的管理部门更无法及时参与相关纠纷的协调和处理,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另一方面,我国行政和司法部门缺少专业的知识产权纠纷处理人才,不论是负责知识产权申请审批的部门人员还是处理纠纷问题的律师团队,都只是大专业类别下的附属人员,即缺少专门处理知识产权问题的人员。

三、衡阳市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对策性分析

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在知识产权的意识、程序以及司政管理上的缺陷,衡阳市高新技术企业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经济价值的转化,必须从企业的知识产权认识、司法过程的完善以及管理体制的补充等多方面进行促进。

(一)提高对知识产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手段,不仅对保障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更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武器,从普通民众、企业管理者到政府部门都需要提高对知识产权的认识。

对普通民众而言,作为知识产权的主要消费者,民众在使用相关产品、享受相关服务的应该尽量选择专利申请通过以及有知识产权保护的企业行业,特别在互联网经济行业中存在着诸多的侵权问题,民众需要提高自身辨别真假的能力,发现侵权问题或现象,及时的作出处理和举报。对企业管理者而言,衡阳市各大小型企业需要提高的不仅是认识到知识产权能够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清楚如何维权,通过怎样的途径保障自身的权益,一方面,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内研发的新技术和新科技,及时的向有关部门提出专利申请,寻求全方位的专利和产权保护,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存在的侵权情况,寻求妥善的处理和正确的解决途径,从企业内部和行业间杜绝知识产权的滥用和混乱。于政府部门而言,湖南省以及衡阳市政府必须正确认识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区域经济提高以及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防止我国知识产权被其他国家滥用,提升产权意识和品牌意识,为企业和个人的维权提供有效快速的服务和帮助。

(二)完善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建设

提高省内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立法程序的透明度,向企业和民众增加意见征求的途径,将专利申请和知识产权判定过程公开化、透明化,利用政府门户网站实现立法过程和执法过程的公开。另一方面,根据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知识产权竞争的不断发展,我国知识产权的立法程序和法律制度也需要不断进行更新,完善诉讼法中的保护程序。法律制度的完善能够有利的防止知识产权的垄断,造成行业发展的混乱和停滞,因此,维护知识产权公平竞争的反垄断措施,抑制知识产权的权利滥用,开通流畅的企业和个人侵权行为维权通道,保障各高新技术企业的基本权益。

(三)实施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知识产权战略

针对管理体系混乱以及专业人员缺失的现状,衡阳市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需要从企业到市政府、省政府等各个层面增加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管理和战略意识,增加高新技术的专管机构和人员培训,进行统一的规划、部署和管理。加强对知识产权业务的专业人员指导和培训,利用企业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为知识产权的保护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政策支持,为专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四、结语

衡阳市作为湖南省重要的经济输出区,高新技术企业是衡阳市主要的经济支柱,对企业内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帮助相关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找到更加合理科学的途径,帮助企业申请专利过程以及后续的维权和管理更加科学高效,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法律规范可以鼓励企业更为积极的进行知识产权的研发和维权,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加强创新意识,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区域内知识产权战略,推动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玲,赵小东.政府资助研发成果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探析[J].知识产权,2006(05).

[2]张健.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建立[J].环渤海经济t望,2004(10).

篇9

摘 要: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选择日渐增多,目前主要有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新三板和新四板五种,如何定位和选择成为系列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有鉴于此,本文概述多层级资本市场的内涵及概况,及高新技术企业的基本情况,籍此分析不同高新技术企业与三种上市方式的适配情况,点明高新技术企业选择具体上市方式的注意要点。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 资本市场 中小企业板 创业板

一、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内涵及概况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的结构日益复杂,目前已经形成了包含五部分内容的市场体系。

(一)主板市场

又称一板市场,是传统或一般意义上的证券市场,在传统观念中是企业上市的主要或者说标志性场所。其关键特征是进入标准高,融资效益好,其进入标准是:近3个会计年度的盈利均超过三千万、现金流累计超过五千五(或营业收入超三亿),并且没有违规违法现象,对外会计披露也没有重大缺陷。

(二)中小企业板市场

2003年,国务院颁发《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建设,完善风险投资机制,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深圳证券交易所作为呼应这个号召的第一步实践设立中小企业板。与主板相比,中小企业板的遵循的法律法规及发行进入标准一致,只是规模限定在流通股一亿内,所以一开始称为“中小盘股板”,实际上是针对发展比较成熟、盈利状况较好、但在规模方面暂时无法突破的中型企业。

(三)创业板市场

又称二板市场,实际上是《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相关规定的彻底落实,也是中小企业板的进一步拓展,其进入标准有了一定的降低,不再要求最近三个年度的相关情况,而是降低为“最近一年盈利不少于五百万,最近一期末净资产不少于两千万元,发行后股本总额不少于三千万元”。即,不仅在规模方面进一步降低,而且对经营能力的要求也相对降低。

(四)新三板市场

又称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与创业板及中小企业板相比,新三板的进入标准更低,在规模、盈利额度、营业收入等方面甚至没有基本数据限定,只是笼统地规定存在两年、有持续经营能力、治理结构健全、股权明确。

(五)新四板

又称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2012年,中国证监会《关于规范证券公司参与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指导意见(试行)》,对投资者的要求是“具备一定条件的法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或经监管部门许可或备案的、金融机构面向特定投资者发行的理财产品”,及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对于具体进入标准,该意见让渡给具体交易市场。对此,广州股权交易中心要求两个会计年度的审计意见和财务报告,成立未满两年的要求“成立日起至最近一期月末”的审计意见和财务报告。相对而言,天津交易所的要求较高,其传统行业板要求成立并持续经营两个年度以上,对经营业绩也有一定的要求,具体额度要求甚至高于创业板。

二、高新技术企业的基本情况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概念,目前没有明确的定义,《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给出了一个带有多条内容的标准体系。基于这种标准规定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相关说明,可见高新技术企业的基本情况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在三五年以上

建立时间普遍在三年以上,部分企业在五年以上,即是有一定经营历程、业绩和成熟度的企业。在具体认定过程中需要提交“企业近三个会计年度研究开发费用(实际年限不足三年的按实际经营年限)、近一个会计年度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专项审计报告”,基本上把一两年内新建立的企业排除在外了。

(二)收入主要依靠高新技术产品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确定的比例底限是60%,与之相对应的是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研发人员及一定比例的研发费用,规模越小研发费用占比需求越大,融资的需求及风险相对越大,因为高新技术产品有较高的收益率,但同时也有相对应的较高风险,前者的价值实现或者转化情况容易导致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呈现幅度较大的跳跃性,传统一般的融资方式难以满足其要求,有向资本市场融资的内在要求。

(三)规模大都属于中小企业

在规模方面虽然没有限定,但在研发费用比例中却透露出年销售收入五千万以下、五千五到两亿、两亿以上三种情况,从总体上说属于中小企业。

总之,高新技术企业是一般成立三五年以上、有自己的研发团队、保证一定的研发支出、收入主要来自高新技术产品、规模倾向于中小微企业、风险较大、对资本市场融资需求较重的企业。另外,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说,部分因为成立年限不够或暂时缺少部分认定资料、但以高新技术产品收入为主的企业实际上也应该归类到高新技术企业范畴内。

三、高新技术企业与各层次资本市场的适配情况分析

(一)与新四板相适配的高新技术企业

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新四板的要求最低,部分地方交易市场的进入标准甚至低于高新技术企业的评定标准。所以,从理论上说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均有进入新四板的资格。不过,考虑到融资需求满足度方面来说,新四板并不是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的最佳选择,只有部分竞争力较弱、规模倾向于小微企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选择。天津交易所专门设立了高新技术企业分板,并降低标准为成立一年以上的企业即可,这应合了具有高新技术实质但暂时没有被评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小微型高新技术企业等的实际需求。其实,促进“中小微企业股权交易和融资”正是新四板的定位所在。

(二)与新三板相适配的高新技术企业

从发端或起源层面上来说,新三板市场的出现与试点扩容是针对高新技术企业而设计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曾经是进入新三板市场的前提条件之一。从准入标准方面来说,新三板对股本数量、经营业绩、相关财务指标均没有额度限定,适合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是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可行。目前,在新三板挂牌的2220家企业,大多数是高新技术企业。不过,因为新三板进入标准较低,融资能力相对较弱,而且风险较大,个别媒体甚至形容其“一夜暴富一夜赤贫”。所以,发展比较成熟、规模较大的、有其他选择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考虑扬弃这种选择。

(三)与创业板相适配的高新技术企业

虽然,与新四板、新三板相比,创业板对企业规模及盈利情况开始有所限定,对股权结构、实际控制人、投资者情况也有所规定。不过,创业板在年限方面的放宽、对进入企业管理和治理水准提升的作用及较好的融资效果等利好和优势,迎合了高新技术较高收益、经营弹性、较大风险及较大融资需求的情况,对于有较强的高新技术产品或体系支撑、企业规模到了一定程度、近期业绩不错、处于加速成长期的高新技术企业来说是较佳选择。实际上,目前绝大多数创业板企业是高新技术企业。截至2014年10月,创业板共有上市公司397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占板块的比重甚至达到95%以上。

(四)与中小企业板相适配的高新技术企业

严格的说,中小企业板实际上是主板在小规模领域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与创业板相比最大的区别是成立或业绩实现时段的要求较长,其在融资效果、风险方面、经营规范度等方面优于创业板,对于发展规模达到并维持在一定程度、良好业绩持续一定时间的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择,尤其是对于因行业、地域等局限一直保持一定规模但无法突破的、处于稳定发展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更是一个上佳选择。实际上,中小企业板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高新技术企业,2012年7月深交所中小板市场中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12家,占比74%。

(五)与主板相适配的高新技术企业

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中,主板的门槛最高,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暂时甚至永久性地达不到相应标准,一般来说不是具备可行性的选择,实际上高新技术企业在主板市场中的占比很低。不过,因为主板市场的融资渠道及效果最佳,非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所能比,是少数高新技术企业的现实选择或未来追求。另外,部分高新技术企业虽然没能上市主板,但其上层母公司是主板市场上市企业。

四、高新技术企业选择具体上市方式的注意要点

特定高新技术企业在思考上市的时候,应该注意遵循如下四个原则。一是认真调研原则,要对各层级资本市场的具体要求、程序、已入市企业情况、退市转板机制等进行细致调研,同时也对自身情况进行反思性调查,以确定大体的选择方向或选择范围。二是稳健性原则,特定高新技术企业可能面临着多个选择,比如同一高新技术企业在特定境遇下即可进入新三板也可考虑创业板,当然新四板更不是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最后选择需要看决策者的个人风格,对此笔者推崇稳健性原则,当然对于特定高新技术企业而言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是充分借力原则,高新技术企业一般成立时间不是太长,超过十年的很少,在管理和治理方面的积淀和成熟度往往有限,在思考准备上市的时候不应该相对单一地考虑融资方面的需求,更应该思考各层次资本市场对企业管理及治理水平的倒逼提升可能性等方面的因素,即思考基点是要全面充分借力,而不是仅考虑融资方面的需求。最后是真实性原则,因为无论哪个层次的资本市场在信息披露及监管方面均有一定的要求,均设置了一定的处罚措施及退出机制。为了确保顺利上市及长远发展,尤其是对于有事后转板提升方面考虑的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无论选择哪个层次的资本市场,都应该确保自身信息的绝对真实,而避免有侥幸心理。

参考文献:

[1]《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32号,二六年五月十七日.

[2]《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4〕3号.

[3]《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试行)[S].2013.

[4]《关于规范证券公司参与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指导意见(试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2〕20号.

[5]《广州股权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挂牌业务暂行规则》.

[6]《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企业准入条件》.

[7]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国科发火〔2008〕362号.

[8]新三板挂牌企业2220家 超越A股企业数量近在咫尺,money.163.com/15/0413/09/AN2SB9RU00253B0H.html.

篇10

内容摘要:本文对山东青岛市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的激励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得出结论,提出了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激励因素模型,对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激励机制及改进作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 人才 激励 实证研究

高新技术企业是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内,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的高技术企业。从本质上说高新技术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本质特征是他们拥有企业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创新知识,这种技术创新知识与企业的其他资源相结合,能够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为企业带来利润与市场价值。这种技术创新知识具有极高的效价,是一种超边际知识。正是这种特殊知识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人才来说其人才的特殊价值在于他们拥有的异质性知识能够为企业带来利润与技术领先,而这种知识又无法离开人才这种载体,必须通过人的工作实践与知识学习才能形成,必须通过人参与知识的奉献与交流才能被企业所利用。这样,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围绕人才,特别是高级人才竞争将更加白热化。

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对科学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提出了迫切要求,人才激励机制应如何运作才能保证和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这一课题既是理论研究的需要,又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实要求。传统的人才激励机制已不能满足当今时代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需要,就高新技术企业的现实情况来看,寻找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人才激励机制之路迫在眉睫。所以,积极研究科学有效的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激励机制,把它们与高新技术企业及其人才的特殊性结合起来,正是本研究目的。

相关文献评述

激励(Motivation)来源于拉丁文中的“驱动(Movere)”一词。Atkinson(1964)将激励定义为“对行动的方向、活力和持久性的即时影响”;Vroom(1964)则认为激励是“控制人们在多种可选自愿行为中做出选择的过程”。在经济学理论中,激励是委托人通过特定的制度或契约去激发和鼓励人采取有利于委托人的行为。在管理学中,激励是一种重要的管理职能,它是“根据人的行为规律来激发人的某种动机,引导人的行为,使其发挥潜力,并为实现组织目标而积极努力工作的管理活动”(张丹松等,2005)。本文认为,激励可定义为影响人们的内在需要或动机,从而加强、引导和维持行为的一个反复过程。

高新技术企业的人才激励是指对人才的正激励,是企业所有者通过进行一系列制度的统筹安排,使人才能够得到适宜的物质激励和最佳的精神激励,从而使其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其自身的人力资本价值,在所有者和员工互动中实现双赢,最终实现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的统一。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的激励主要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方面。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是典型的“知识型员工”。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1979)称“知识型员工”是“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和信息工作的人”。美国知识管理专家玛汉•坦姆仆(1989)针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问题做了大量的定性和定量研究,得出结论:激励知识型员工的前四个依次是个体成长(33.74%)、工作自主(30.51%)、业务成就(28.69%)、金钱财富(7.07%)。这种激励制度既适合公司的发展又与个人的业绩挂钩。安盛咨询和澳大利亚管理研究院合作,分析了澳大利亚、日本、美国的多个行业的858名员工后列出了知识型员工最主要的激励因素。按照激励因素的重要程度排序为:报酬、工作性质、提升、与同事的关系和影响决策。同时研究还得出结论,知识型员工对于工作性质、同事关系、影响决策3个激励因素的重视程度远远明显于一般员工。

在我国,大连理工大学马立荣、肖洪钧(2001)在其“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设计”的研究中提出,对于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因素主要有四点:组织环境、个体成长、精神奖励、物质奖励。中国人民大学彭剑锋、张望军(2001)在中国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实证分析的研究中,对通信公司、网络公司等典型的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型员工进行了调查问卷和比较后,得出了我国知识型员工的主要激励因素排序如下:工资报酬和奖励(31.88%)、个人成长和发展(23.99%)、有挑战性的工作(10.14%)、公司的前途(7.98%)、有保障而稳定的工作(6.52%)。文魁、吴冬梅针对北京软件企业及生物制药企业的员工(主要是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调查研究得出,高新技术企业员工的激励因素排序为:个体成长(45.2%)、金钱财富(19.7%)、业务成就(19.1%)、工作自主(8.0%)、人际关系(8.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郑超、黄筱立对安徽省境内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我国国有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的排序为:提高收入(48.12%)、个人发展(23.71%)、业务成就(22.30%)、工作自主(5.87%)。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行业的知识型员工对激励因素的需求类别和程度是有区别的。因此,研究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激励问题有必要在当地文化背景下深入研究员工对不同激励因素的重视程度以及企业对激励因素的履行程度,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对高新技术企业人才实施有效激励。

实证分析

(一)研究内容的设计

本文所研究的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是指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在青岛市这个文化大背景下,结合高新技术企业的实际,整理出有关高新技术企业人才(主要包括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激励的主要因素:薪酬福利、个体成长、组织环境、业务成就、工作保障。薪酬福利包括工资、津贴、员工持股、期权、保险、带薪休假、健康服务等;个体成长包括职位发展、能力提升、培训、职业生涯规划等;组织环境包括人际关系、工作自主性、团队协作、企业文化等;业务成就包括工作的挑战性、工作认可、尊重、工作地位、工作兴趣、工作胜任等;工作保障包括工作稳定、工作条件、公司发展前途等。

本研究设计的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激励机制的调查问卷以薪酬福利、个体成长、工作环境、业务成就、工作保障为主要内容,主要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主要是被调查者个人的基本情况和被调查企业的基本情况,计9个题项;第二部分是依据被调查人员对薪酬福利、个体成长、组织环境、业务成就、工作保障等激励因素的重要程度认识、企业履行程度认识设计排序题。

(二)取样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青岛市部分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共发出问卷360份,收回有效问卷25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71.4%,符合统计分析的数量要求。样本结构分类整理如表1所示。

(三)研究结果

数据处理采用加权求和平均法,按照重要程度分别计5、4、3、2、1分,以各选项在五个激励因素中的有效频率作为权重,计算出各选项的得分,并以此作为排序的依据。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知,对于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来说,对五个激励因素的重要程度认识排在第一位的是薪酬福利(得分为389.51分),其次是个体成长(得分是350.23分),之后依次是组织环境、业务成就与工作保障。这表明高新技术企业人才中重视的是薪酬福利与个体成长,这与我们的预期与现有文献的研究结果有些不一致。

从表3可以看出,对于企业所提供的激励政策,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普遍认为:业务成就、组织环境是比较满意的方面;之后依次是个体成长、薪酬福利、工作保障。可以看出,虽然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的收入水平要比青岛地区其他行业高,但是企业所提供的薪酬福利与员工的期望仍有一定的差距,这也同时印证了表2中的研究结果。

结论及启示

本文在国内外大量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激励因素模型,即激励因素主要包括薪酬福利、个体成长、组织环境、业务成就、工作保障。并通过样本调查和数据分析,对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激励及其改进作了深入探讨,分析总结如下: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激励存在不足,需要对其加以改进和完善。企业实施的激励措施与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的需求存在差距,主要表现为没有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与更大的发展空间,企业所提供的薪酬福利与员工的期望仍有一定的差距。要克服现有激励的不足,需要改变高新技术企业人才激励的调节机理,即从依靠契约监督转变为员工自我监督,进而自觉减少机会主义行为,提高组织绩效。薪酬福利是公司首先考虑使用的激励方式,也是员工所期望获得的一种激励。基于本文研究结果,笔者认为薪酬福利仍然是激励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的一种重要措施,但在使用的时候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适当使用。个体成长是激励高新技术企业人才的关键措施。本文研究发现,个体成长在员工的激励因素需求的重要程度中仅次于薪酬福利,得分为350.23分。企业应考虑在对员工进行物质激励的同时,给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性投入。

参考文献:

1.陈维正,吴继红.企业激励策略有效性实证研究[J].软科学,2008(7)

2.张丹松,牛文学.关于经理人激励效果的模型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5(9)

3.彼得•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实务[M].中华企业管理发展中心,1979

4.马立荣,肖洪钧.知识工作者的激励机制设计[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1(1)

5.张望军,彭剑锋.中国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01(6)

6.文魁,吴冬梅. 异质人才的异常激励[J],管理世界,20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