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具体表现范文
时间:2024-03-25 17:57: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文化具体表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历史悠久:如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
3、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为主流组成。传统文化不仅思想深邃圆融,内容广博;更重要的是,儒家、佛家、道家三家文化,高扬道德,为国人提供了立身处世的行为规范,以及最终的精神归宿。儒家以仁义教化为核心;道学以顺应自然为核心;佛学以慈悲、大爱、解脱为核心,强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篇2
一、风景油画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精神表现
1.风景油画创作中的现实主义精神
现实主义精神的风景油画属于风景油画的一个分支,在创作现实主义精神的风景油画程中,展现出来的是真实、客观的实物,并以油画的方式进行记录,它与一些比较理想化或虚构化的油画作品有很大的区别。现实主义精神的风景油画主要是用油画的形式赞美劳动人民和自然景观,反映最真实的社会现象,使人们更加热爱生活。在发展的道路上,画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感染,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内涵。17世纪,风景油画主要是描摹自然景物,反映当时的社会现象。到了19世纪,风景油画开始向个人情感方面发展,画家依据自身的感受进行创作,运用艺术的方法合理搭配色彩与光线。随着风景油画的不断发展,画家也不断加强油画的情感内容,形成了形式多样的艺术风格。
2.风景油画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1)真实性的体现真实性就是将真实的生活用油画创作的方式展现出来,在具体的艺术创作过程中,现实主义精神是一种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艺术创作模式,其特点是朴素性、平民性、真实性。风景油画的真实性包括艺术的真实性和生活的真实性两点,艺术的真实性就是画家将内心的真实想法通过油画艺术展现出来;生活的真实性就是油画要描绘的是真实的社会生活,将社会的真实生活现象以油画的方式展现出来。(2)社会性的体现风景油画既是社会自然风景的体现,也是画家主观思想意识的体现。如,画家具有的社会主义民族性、英雄主义情怀、人文关怀等,使得观者在欣赏油画时既满足了视觉的需要,欣赏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又感受到了画家的文化素养。风景油画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感染,完美地结合了人文主义和写意精神的创作风格。观者通过对油画的欣赏,就可以知道社会的变化情况。
二、风景油画创作的多样化语言展现
风景油画创作的多样化语言展现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既继承了西方油画的现实主义创作特点,又融入了中国传统油画的表现风格,不管是对油画语言的探索,还是对现实主义精神方面的探索,都表现出风景油画发展的多样性。风景油画创作多样化发展的具体表现形式分为两种:一是语言技巧的多样化;二是精神内涵的多样化。
1.语言技巧
风景油画创作的多样化在语言技巧方面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两点。第一点是要重视油画画面的独特视角,选取独特的视角,将作品的新鲜感觉展示出来供人们观赏,将美丽的作品用不同的角度呈现在观赏者的面前。如,运用高空俯视的效果,通过光线的照射,将两个或两个以上视角进行叠加活动,既可以表现出静态的物体,又可以表现出动态的物体,突出油画画面的独特性。第二点是在油画创作中融入几何元素,增强画面造型的特点,依附于线条、形状等的特点,描绘出高清晰的油画轮廓,将风景的主要特征展现出来。在进行油画的画面设计过程中,将几何元素的特点展示出来,体现出油画的力学之美。
2.精神内涵
风景油画的精神内涵是丰富多彩的,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在风景油画创作过程中,画家将大量的现代化元素融入作品,表达其对社会现状的真实情感。风景油画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的油画技术完美结合在一起,具有广泛的选材空间,融入了中国现代的人文特色,讲究光线与色彩的搭配,将中国美丽的风景以油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三、结语
篇3
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上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因而带有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及局限性。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我们必须舍弃那些为阶级统治服务的礼仪规范,着重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等,加以改造与承传。这对于修养良好个人素质,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价值。
“礼”显于制度,“仪”重于形式。“礼仪座度,笑语座获。”(引:《礼记·孔子闲居》)其解释为:古之祭祀礼仪尽合乎法度,笑语尽得其节制。在现代,我们根据礼仪发展的规律和其本身的作用、特质,将其定义为:人类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礼品器物等。
礼貌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表示敬重友好的行为规范。礼貌属于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较侧重于内在修养。以不损害他人利益为前提,要求尊重对方、承认肯定对方并尊重对方的人格。基本要求是诚恳、谦恭、和善和有分寸,做到待人“诚于中而形于外”。主要内容包括:遵守秩序、言必有信、敬老尊贤、待人和气、讲究卫生。
礼节是在交际场合相互表示尊敬、祝颂、问候、致意、哀悼、慰问以及给予必要协助和照料的惯用形式。礼节是礼仪的具体的、外在的表现形式,是内在美的一种外化。是交往中一切行为、举止、仪表、语言的规范。
仪表是礼仪在个人外在形象方面的体现,包括举止仪容、服饰、姿态等方面。它与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审美情趣和文明程度密切相关。对人们的形象起到自我标识、修饰弥补、包装外表形象的作用。
仪式是交际活动中,按礼宾要求,用特定的程序、方式等表达的礼仪的过程。多数以组织的形式出现在较为大型的交际活动中。如:迎送、开业、升旗、剪彩、签字等。是公关活动的重要内容,是礼仪比较外在,比较轰动的表现形式。
篇4
当前的国学热潮,可以说是大众普遍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的一种普遍文化追求。但由于长期以来西方文化思潮的进入和对本土文化的矫枉过正式的否定,造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的现象。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诸如摄影术和计算机技术,更加剧了其流失的情势,其中不乏主观的破坏,也有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必然结果。面对这样的现实,单纯从具体的文学或艺术的具体内容或形式诠释其个性价值,已经难以维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树的基本生态环境,必须从根本上解释其形成、发展和存在的内在机理和根本原因,这就是中华民族对人与社会的生命思考及审美选择。
义务教育中的美育内容在不断加大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教学内容,例如,中国画,书法和民间美术等都进入了教材,有些学校还将经典古文诵读、书法、中国画等纳入常态课堂或课外活动,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然而,不容否认的是,深沉委婉的吟诵,毛笔的龙蛇游走,中国画的心源意象,都已不是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的必须。要让现代人接受、喜欢、热爱,就必须要解释。中国文化谦谦君子之风和诗情画意浪漫追求基本的内在原因。即内在的基本动力,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气质。
这种基本气质在中国这块热土上的不同时期、不同阶层有着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但审美追求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表现在哲学上就是人本的辩证唯物主义,正是这样的哲学思考,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表现的审美特质以及对人生意义判断的基本态度。
所以,将这种基本态度循序渐进地融入到义务教育美育的各个阶段,强调德对美的指导意义,以及透过视听感受强调创作者心灵的自由。简单地说:不清楚孔子伟大的人格,不可能透彻理解儒家思想;不理解老子的人格,不可能理解道家思想;不明白书法的各种书体和笔法是心灵的律动,不可能……;不清楚中国画的艺术表现是人生品格的修养,不可能……等等。能够让受教育者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物质生活发生怎样的变化,中国传统文化都是涤荡胸中郁闷,净化心灵,升华人生境界最为高级和方便、有效的途径。这也正是自古以来华夏文化长盛不衰,目前世界各国学者青睐汉文化,甚至是西方列强惧怕中国崛起的根本原因。
篇5
中国的传统艺术以其灿烂多姿的形式呈现于世人的面前,并为动画爱好者们提供了大量的设计素材,不论是从整体动画风格还是个体角色设定哪个方面来说,都凝聚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内涵。评论一部动画片的成功与否,不仅是要看其故事发展的情节,还需论其文化底蕴和内涵。中国传统文化历经了上下五年前的历史变迁,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艺术形式,这些传统文化艺术为动画中造型提供了丰富营养和表现元素。
1、中国传统戏曲
要想真正的将中国传统艺术元素运用到动画造型的刻画中去,那就一定要透过外在的皮肉,将中国传统艺术元素渗透其中。也正是渗透在动画造型中的这些中国传统元素真正打动了现代的观众。中国戏曲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舞台艺术样式。它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其中较为著名的戏曲种类:京剧、豫剧、越剧等,京剧更是奉为中国的国粹。中国戏剧中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形式为动画造型的设定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如动画短片《骄傲的将军》中角色的造型设定就借鉴了京剧脸谱的表现形式,吸取了戏曲造型的特点,既有程序化的规范又有鲜明的个性表现。片中主要人物大将军造型的设定就是在京剧“花脸”的基础上加以夸张变形,从而突出表现其人物威武、真实的性格特点。
2、中国传统水墨画
水墨文化可以看作是最能代表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形式,它的浓淡相宜;它的水墨交融;它的浑然天成无不展现出独特的中国意境。中国水墨元素正因为拥有着独特的民族语言特色和古典文化的底蕴,引起了中外很多动画造型师们的关注。它开启了人们对于点、线、面及图形的一种全新的动画造型方式。从中国最早运用水墨艺术形式来表现的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到经典水墨动画《山水情》,都是以写意的方式,以墨带画,笔触简练,线条流畅的表达了民族的个性,表达了国人的情感。
二、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在动画造型中的运用形式
动画造型要求形式感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在做造型刻画时不仅要靠文化艺术修养的积累,还应考虑采用怎样的手法去具体表现它。一个成功的动画造型设计,需要我们在了解剧本文化内涵的情况下用最为贴切的手法去表现出来,这一点至关重要。
1、中国传统“线纹样”在动画造型中的运用
线,是中国智慧的祖先们最本能寻找到的一种最便利、最直观的记录方式,现存最早的战国帛画《龙凤人物图》中就赋予了线条神奇的艺术魅力。线,包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原始的艺术因素,也孕育着最早的审美意识。从仰韶文化中的“鲵鱼纹”到青铜文化中的“饕餮纹”再至魏晋时期连绵婉曲的线描风格,无不透露着线条在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中的表现力。
2、中国传统装饰性色彩在动画造型中的运用
在中国传统的色彩象征里,有五种最基本的元素:黄色象征土、白色象征金、蓝色象征木、红色象征火、黑色象征水。而在这些传统颜色元素中,最被人们熟知和使用的是红色,现也称为中国红。其实在中国原始社会,红色也是第一个被应用于人类生活的颜色。中国传统色彩的运用会给动画造型的设定带来浑厚、醒目的感觉,如动画片《九色鹿》中虚实结合的装饰性色彩的运用,典型的中国红突出了神话传说的意境,营造出一个亦真亦幻的神奇世界。
三、结语
篇6
1.引言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特别是其中的美学内容涵盖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其人文哲理、审美取向和审美心理等具有特有的民族属性,一直深锁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之中,具有内在的延续,其基本思想和态度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与领域,包括家居设计。
2. 有关家居设计
2.1 家居设计的概念
家居设计简单的说,是指家庭居住环境、办公场所、公共空间或者是商业空间的整体陈设风格以及饰品设计搭配。通过对各种元素(家具、饰品、灯饰、光线等)的组合,让空间传达出不同的风格、氛围、感觉。这个通常运用在各种商业卖场、家庭布置等等方面。
2.2 现代家居设计的关键
在做家居设计应充分考虑好一下四个方面:1)满足使用要求。实用性家居装潢以人为本,不可本末倒置;2)符合经济实力。经济性室内布置以舒适、方便实用为主,标准高低,因人而异;3)合理布置.科学性环境的合理布置,即要符合人的生理要求和审美要求;4)适当艺术点缀。艺术装饰所带有的会为原来已经装饰好的家居增色不少,而且能提高家居整体风格的档次,也能体现居室主人的文化品位。
3. 中国传统文化概述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括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它是五千年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它注重和谐,以和为美,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2)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3)经世致用之学。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
4. 家居设计中的传统审美观
4.1 以“和”为基础的美学思想对家居设计的设计理念的影响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整体意识,具体思想表现就是”以和为美”。在古代艺术家的心目中,“和”是宇宙万物的一种最正常的状态、最具有生命力的状态、是一种最美的状态, “和”是具有整体性的,包容性的,是丰富的,所以是美的。
和的整体意识表现在家居设计上就是注重注重房间整体风格的统一,讲究房间里各个部分之间的协调和互相影响的和谐。“以和为美”,也就是以丰富为美,以多样性为美,这是对“和”的理解的另一层涵义。更进一步说,它体现了艺术辩证法的某些原则,如:虚实、浓淡、深浅、隐显、疏密、阴阳、刚柔、动静、曲直、、朴华等。在这些审美范畴关系中,以整体为美,把握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不是走入极端,而是要相互协调、相辅相成。处理好各种艺术因素的辩证关系,强调适度,才可以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当代家居设计在处理好单调统一的关系和满足家居设计功能性要求外,在造型、材质质感和色彩等方面尽可能多样统一,就是为了避免造成审美疲劳,使人们有一种更好的视觉感受。
4.2 “方正”、“有序”、“均衡“的审美思想对家居空间布局和摆设的影响
中国几千年封建文化的的积淀特别是在儒家文化影响下形成了特有的等级意识,它影响着中国建筑的外形和内形,以及住房的分布和格局。我们看到的古代厅堂都是外形方正的、里面的布局大都是长幼有序、对称分布的。这样的文化就派生出了“方正、有序、均衡”的审美标准。因此布局时主次分明是然符合大众的审美标准的。而有序是指在表现室内空间的各种线条、饰面、造型体,以及色彩、材料质感等的组合中,使这些组合都相互联系有着一定的规律。通常在室内装饰中,一些家具的安排放置是按格调确定秩序的,井然有序,这是大众所认可的一种秩序感。对称均衡布置实际上是一种平和的秩序,在家居装饰的各个面上,各种物体的布置关系上的平衡问题,所追求的一种在视觉中所获得的平衡感。
5. 传统文化在家居中的具体视觉表现
5.1 传统自然观的视觉表现
古代中国的经济是以农耕为主的小农经济,在没有先进科技手段的当时,农业的收成好坏几乎完全依赖于自然条件,于是在人们对自然条件的依赖逐步演变成对自然的依恋和崇敬。这种依恋崇敬自然的传统自然观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因此到今天的室内设计中仍有各种形式的具体表现。
(1)因景互借的设计手法。即把室内外的环境相联系。现在城市的许多餐饮娱乐场所、办公场所、居住空间都通过大面积的玻璃窗将室外自然景观或仿自然的人工景观借入室内(见图1),这正是传统自然观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再现。
(2) 将自然景物作为室内陈设,增添室内的自然气息。将奇石、花草盆栽、水景等自然景物作为室内环境的陈设品的手法。在一些办公场所室内环境中常常可以看见绿树、流水、山石组成的中庭,在我们的居室中我们也习惯放置一些花草盆栽来装点室内空间(见图2)。这种室内装饰陈设手法,这既满足了人们内心对自然的渴望,也使绿色植物的生化功效――增加氧气浓度、缓解视疲劳能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
5.2 传统风水观的视觉表现
风水学以周易原理为根据,研究居住环境和营建布局之间的关系。风水学讲究住宅的格局与精神气质,在室内空间的各个方面都有具体的表现,大至空间布局、小至装饰品的摆放,讲究一些原则,如因地制宜、依山傍水、坐北朝南、顺乘生气等等,具体的如玄关的顶灯宜圆形和方形,不宜三角形,以免形成“三枝倒插香”的不利风水等。
5.3 传统审美观的视觉表现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逐渐形成了中国与众不同的审美习惯,这种审美习惯有时候就左右了我们的心里对美的认知,并在我们的生活中形成了现实的外在表现:1) 注重空间形式的完整。中国人通常都喜欢完整规则的空间形式,不规则形状和非完形的室内空间不容易受到欢迎,这正是“和”的思想在指引着人们对美的认识;2)注重用“隔断”的形式增加空间的序列感。这种隔断,往往是起一个过渡作用,常常隔而不断。像碧纱橱、飞罩、屏风、帷幕等都在中国传统室内设计中经常用到,具有很强的装饰性,而且增加了空间的序列感和情节趣味;3)注重象征和隐喻等含蓄性的装饰手法。中国人有着相对含蓄内敛的性格,因此在室内设计中也偏好含蓄、不直露的装饰手法。如运用蝙蝠、鹿、鱼、喜鹊的谐音和石榴、松鹤、鸳鸯的象征意义来在室内装饰陈设用品上来表现。
6. 结语
现代家居设计就是形式上的现代和精神上的传统与民族。现代生活方式中的传统文化利用对传统文化保护的现实意义在于传统文化是现代文化发展的基础,要做到传统居住文化时代性的转变,前提是传统家居的保留。让传统文化向前发展,最终形成的是传统家居文化与现代家居设计的融合,才会形成自己民族个性的家居设计。
参考文献
[1] 熊建新. 支林. 现代室内环境设计[M].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2] 胡大勇. 论室内设计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J]. 装饰,2000(5).
篇7
剪纸作为我国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术,其以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而得到了大众的喜爱。同时也成了各种艺术创作中借鉴的素材,现代服装设计也不例外。本文着重就剪纸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探究,希望为我国现代服装设计提供新的理念。
关键词:
剪纸艺术;现代服装设计;应用分析
在多元化文化融合的背景下,为增强商品生产的艺术特性,逐渐开始和文化艺术进行融合发展,这就诞生了文化创意产业。服装设计作为文化创意行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讲究商品艺术和文化艺术的协调统一。剪纸艺术作为我国一种优秀的民间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合理运用不仅可以显著增强服装作品的艺术性,也能提升其设计质量。
1剪纸艺术色彩纹饰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1.1剪纸色彩的合理应用
在表现艺术形式上,色彩可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也是最能引发主体情绪波动的因素。我国的剪纸艺术在色彩上可以划分成两种类型,即单色剪纸和彩色剪纸。
(1)单彩表现。单彩表现往往更能凸显人类对色彩本质的追求,这也是我国传统剪纸艺术中需要着重把握的艺术本质,具体表现为鲜艳、热烈的色彩,主要采用阴刻或者阳刻等方式来彰显剪纸的虚实结合特性。所谓的阳刻剪纸就是包括纸张原油的轮廓线,剪掉轮廓线之外的部分,以便可以使剪纸形成各条线的搭接,而阴刻剪纸方式则与此恰好相反。目前,剪纸设计中主要采用阴刻、阳刻相结合的方式来凸显剪纸画面的层次性。单色剪纸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形式主要以阳刻的形式加以展现。例如,“iveeree2015”款春夏款女装的复古连衣裙就是以阳刻的方式设计的黑色纯色形式,同时应合理选择复古款式的服装的颜色,避免了鲜艳颜色的情感渲染。此外,服装设计也可以采用阴刻的剪纸设计手法来设计有关的服装,以充分凸显服饰设计的工艺性和层次感。阴刻剪纸得到的线条不一定是互连的,但作品的整体是块状,这些特点融合在服装设计中可以表现出特定的审美意境。
(2)彩彩表现。色彩的搭配大都具有其特有的原则,剪纸艺术也不例外,其同样可以彰显民间艺术的用色特征,彰显自身独特的风格。例如,“黄马配紫鞍”“红花配绿叶”等均是我国彩色剪纸艺术的色彩搭配规律。在彩色剪纸用色中,相应的设计人员需要充分重视色彩的主体性和统一性,以更好地凸显剪纸相关主体所要表达的主题。而彩色剪纸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合理运用,可以充分将我国古典文化中的各种文化思想和理念融入剪纸艺术中,借助套色剪纸等剪纸艺术形式来充分衬托不同色彩的块状布料,以使相应的元素形成统一的整体。这样既可以展现现代服装设计理念,也可以凸显古典韵味,从而可以达到提高服装设计质量的目的。2016年的“H&MStudio”春夏系列女装就是突出了彩彩的表现力,旨在融合色彩来号召女性把握机遇享受季节中的无尽乐趣。女装中的“波西米亚风——印花”具备多层设计,同经典的夏日风情融于一体。
1.2剪纸纹饰的合理应用
除了色彩之外,纹饰也是剪纸中一个重要的特色,具体表现在剪纸中含有多种类型的图案纹样。例如,奥运会期间我国体育运动员所穿“祥云”服装中的祥云标志就是一种剪纸图案纹样。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将这些剪纸纹样划分为以下几种,即轮廓纹、特征纹和装饰纹,其分别表示剪纸图象的外在形状、图案特征和审美修饰。剪纸艺术包含丰富的装饰纹样,以月牙纹、锯齿纹和朵花纹等为主。剪纸艺术图案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具体运用情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一是应用剪切艺术表象性图案纹样;二是应用剪纸艺术意象性图案纹样,以更好地感受服饰中包含的精神情感和艺术特征;三是借助现代艺术流派中的有关解构主义,通过夸张和变形等手段来解构剪纸艺术中的相关图案纹样,增强服装设计的时代感和现代主义。
2剪纸艺术造型技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2.1构图造型的合理应用
为了将自身的艺术思维传达给其他人,可以以构图的形式来加以表达。我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构图造型就具有独特的艺术内涵,其并非是简单的透视法,也不是简单地重复或者叠加时间和空间。剪纸艺术主要以纸张为原材料,所以二维平面的纸张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三维画面和发挥光影特效。因此,剪纸艺术构图造型模式主要以平面化构图为主,其他造型模式则表现为组合式造型模式。下面从平面化构图和组合式构图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1)平面化构图。平面化构图造型就是指剪纸制作人员只能够在纸张层面上进行平面化构图,具体需要表现自身的创造精神。我国传统民间剪纸作品仅剪出了演员的图象,却并没有布置舞台,其可以使相应的剪纸布局层次更加分明,增强其画质的细腻度。纵观我国民间剪纸,平面化构图形式可以说是应用得最多的一种构图形式,具体就是要求剪纸制作者在统一平面内融入各种必要的设计元素,以充分实现自然物体和景观的转换目标。在剪纸艺术构图上,要充分遵从平面构图的美学规律,避免视觉上出现过于繁杂的场景。(2)组合式造型。基于笔者的上述,剪纸艺术作品就是在一张纸张平面上展示一种画面。剪纸艺术作品还具有组合式造型这一特殊造型,具体就是将剪纸艺术作品划分成几个部分,借助组合这些部分来剪切完整的艺术作品。此外,我国山东和陕西等特殊地域的民间剪纸作品主要以组合式造型为主。例如,这些地区的窗户上都贴有若干条窗棂。就其具体的组合式造型而言,其主要包括对称图案和关联图案等两种形式。“MAXTINA玛仙娜”在2015年的夏季服装设计中就是组合搭配,通过鲜艳色彩的分体式造型传达出郊游、旅行主题的设计想法。
2.2工艺技法的合理应用
从工艺技法的角度来讲,剪纸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具有多种技法,具体包括剪刻、拼贴、印染和镂空等几种技法,并且不同技法处理下的图案轮廓和线条等情况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服装设计中引入剪纸艺术的时候,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合理选择设计技法,以便可以更好地指导现代服装设计工作的开展。
3剪纸艺术造型技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发展
在未来服装设计中深入融合我国传统剪纸艺术,除了可以使这一富有特色的艺术形式传承下去,也可以借助淳朴自然的剪纸艺术形式来增强现代服装设计的艺术特色和文化韵味,充分唤醒民众内心的民族归属感。此外,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活态文化具有很强的脆弱性和不可复制性等特点。因此在服装设计领域中引入剪纸艺术精髓符合继承传统文化的要求,也是现阶段及未来一段时间更好地发扬传统文化的必然趋势和重要举措。
总之,剪纸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合理运用,可以显著增强服装的视觉冲击力和意蕴美感,拓展服装设计的表现方式,从而可以显著丰富现代服装设计理念,提升其整体设计质量。因此,在实际的现代服装设计中,设计人员可以合理地运用剪纸艺术中的色彩纹饰和造型技艺等诸多元素来丰富现代服装设计的种类,以及人们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多元化需求。
作者:洪飞 单位: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高琛.论剪纸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现代装饰理论,2013(3):69-70.
篇8
全球化、国际化的浪潮带来的异国文化形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与国内产生交融与冲突,异国文化在为我国民族文化发展增添活力的同时,也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强烈的冲击。大学生具有对新事物吸纳能力强、容易接受新事物的优点,同时还具有不成熟、敏感性、躁动性、缺乏思维深度等缺点。面对全球化与国际化产生的庞大的、多元的、难以分辨其良莠的信息,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大学青年文化展现出世俗化倾向、双重性与矛盾性以及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危机等特征,给高校人才培养、大学青年文化建设带来了极大挑战。
(一)大学青年文化的世俗化倾向
全球化与国际化促进了文化传播,同时网络化与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扩展了信息传播渠道,网络以其虚拟性、开放性等特点,逐步改变着大学生群体的学习、交往与生活方式。在市场利益驱动下,各种消极文化、不良信息与风气借助各种途径和手段传播,对大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如精神品质弱化、审美水平低俗等,其文化价值呈现世俗化的特征。“大学青年文化价值上的世俗化主要表现为:价值主体由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转变;价值取向由重视理想信念向重视世俗功利转向”。具体表现为:生活方面赶潮流,盲目攀比,性观念解放,追求快餐文化,由高雅精神追求转向关心自身切实利益;在学校学习过程中,片面追求知识的实用性,人际交往存在功利心理等。
(二)大学青年文化的双重性与矛盾性
大学生青年群体处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夹击之中,既无法摆脱传统文化的影响,又受到外来思想观念的冲击,充满矛盾与冲突。这种矛盾与冲突使大学生行为表现与价值取向不相容,表现为既批评、抨击现实社会,又停留在责任意识淡薄的旁观者身份上;积极进取精神与依赖性、懒惰、拖延并存等。大学青年文化的双重性与矛盾性,使其处于一种瞬息万变、飘忽不定的状态中,外界新事物传入带来的各种“热潮”迅速崛起,但又迅速趋向冷淡。
(三)大学青年文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危机
全球化的浪潮带来多种文化、多元价值,给大学青年文化群体各种视觉、听觉的冲击,同时也对大学生民族传统文化认同产生冲击。由于大学生青年群体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其思维深度不足,对外界新鲜事物具有盲目性,加之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从而产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危机。不少大学青年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落后腐朽的文化,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故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极力批判,对西方文化全盘接受、极力推崇。
二、加强大学青年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加强教育对大学青年文化的选择
教育过程就是一个文化选择的过程,针对大学青年文化建设与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教育要加强对大学青年文化的选择功能。教育对大学青年文化的选择也就是对文化精华的自动撷取与提倡以及对文化中的糟粕进行排斥,以引导大学青年文化的健康发展。高校通过教育对大学青年文化进行选择,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自身人才培养的需要,对其文化进行一定的吸纳或拒斥,吸纳青年文化发展中的积极因素增强对青年群体积极的价值导向,拒斥与民族文化精髓相悖的低俗文化以减轻大学青年文化对大学生发展的危害。
(二)积极构建健康的校园文化网络
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隐秘性、多元性等特点,迎合了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青年群体的心理需求。当前网络文化不仅给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积极影响,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影响。因此,针对网络文化中消极部分必须加以审查和清理,避免西方价值观念、文化理念对民族文化的冲击,以及对大学生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念、行为取向的误导。此外,还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如激发大学生生活热情和审美情趣的娱乐活动,激发大学生求知欲望的文化活动、科技创新活动,以引导大学生青年群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行为取向等。
(三)开设传统文化课程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知
篇9
关键词: 新时期 高校 大学生 素质教育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随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根本途径。①在中央大力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新时期里,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摇篮,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展素质教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二十
多年的历程中高校素质教育工作成绩斐然,但也存在着一些状况,具体表现为:
(一)人生价值观
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攻坚期,社会在急剧的转型变革,各种思潮波澜起伏,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产生重大影响。他们由以前的“精神至上”原则逐步发展为“精神与物质兼重”的价值观念,如: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产生矛盾时,由以前信奉的“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转变为“以集体利益为主,兼顾个人利益”;在奉献与回报问题上,由以前遵行的“只讲奉献不求回报”转变为“多奉献多回报,少奉献少回报,不奉献不回报”。
(二)多元文化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的深入发展,中外文化的碰撞、交流与结合已渗透到各个领域,高校更成为了中外文化之间交流与碰撞的前沿阵地,在大学生的思想中形成了多元文化观。很多大学生既坚持中国传统文化中诚实、善良、勤俭、励志的观念,也接受外来文化中竞争、创新、自由、现实的思想,同时亦有部分大学生滋生了拜金享乐的物质至上思想。
(三)择业就业观
在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我国传统的大学生工作分配制度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而逐渐被打破。随着市场经济不断的发展完善,“双向选择,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已经成为当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制度。②而当前仍有不少大学生在择业就业问题上存在误区,具体表现在:1、艰苦创业的少,想一劳永逸的多。不少大学生以毕业后能进公务员单位为荣,形成多年来考公务员热的不正常局面。而打算艰苦创业,白手起家的大学生却很少。2、见异思迁的多,持之以恒的少。不少大学生没有成熟的择业就业观,属于迷茫困顿状态。他们心情浮躁,态度不端,频繁跳槽,很容易陷入一事无成的境地。
二、制约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发展的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和现行教育制度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显露出来,诸多因素制约着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一)传统教育体制的制约
应试教育是我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模式,学生从小学到大学期间被纳入到无数的考试之中,形成了很多高分低能的人,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不强。③而以市场经济体制为主导的社会就业市场要求的是有创新意识,具备良好社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种矛盾对用人单位和高校都形成了不小的冲击,尤其使社会对高校教育制度产生了怀疑。
(二)市场经济消极因素的制约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从确立到完善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循序渐进不断扬弃的过程。④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诸多急需完善的体制。人才就业市场机制的不完善,在就业竞争中出现不公平的现象,使得部分大学生对高校素质教育的效果看不到希望,失去了信心。
(三)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误解
我国的素质教育是从幼儿园到高校开展的系统教育工程,而不同层级的教育单位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解读不尽相同,存在着理解上的偏差。单就高校层面来看,不少学校把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单纯理解为就是开展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也有的学校理解为就是搞些学生素拓活动。他们都没有真正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
三、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方法
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总体要求,笔者针对目前制约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发展的因素,提出以下加强和完善的方法:
(一)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根据国家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每个学校依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的中长期教育改革规划,把素质教育工作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素质教育工作改革方案,并把素质教育工作效果作为职能部门和教育工作者业绩考核项目之一,真正把素质教育工作改革落实到位。
(二)加深对素质教育认识
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深刻理解它的意义和内涵,改变当前对素质教育工作的理解误区,把教书和育人融为一体,做到不仅对学生传道授业,更要做到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真正做到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素质教育工作的成败关键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而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们的思想觉悟,做到与时俱进。在国家大力推进教育制度改革的新时期里,每一位教职工应明确自己肩负的改革重任,意识到加强素质教育改革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通过努力把素质教育工作做到实处,取得良好效果。
(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工作的目标,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体能动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丰富他们的实践性,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使他们的德智体综合方面在素质教育中得到长足的发展,早日成为社会实用型人才。
综上所述,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是一项重大的系统教育工程,素质教育工作的潜在规律及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外在需求融汇贯通于该系统工程中。打造大学生素质教育品牌,提升大学生素质教育质量,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孔繁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学生工作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4
[2]刘新生.大学文化建设[M].济南:泰山出版社,2010:413
[3]姜鹏.新时期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思考与探索[C].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8
[4]武 康星华.现代市场经济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37
篇10
关键词:《武侠》;侠义观念;退守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132-01
一、《武侠》影片介绍
《武侠》是陈可辛导演,甄子丹、金城武、王羽、汤唯主演的2011年7月4日首映的一部香港电影,获2011年戛纳电影节金马奖三项技术大奖,包括最佳动作设计、美术设计以及视觉效果。
故事发生在1917年中国西南边陲的刘家庄。刘金喜、妻子阿玉和两个儿子平淡的日子被两个不速之客打破。两人企图洗劫村中的钱柜时被刘金喜打死。县衙的捕快徐百九从蛛丝马迹上查到刘金喜原是江湖上号称“七十二地煞”的“恐怖组织”的二当家唐龙。这一消息被县官和“七十二地煞”大当家得知后,都赶赴刘家村,一场打斗后,刘家村又恢复了平静。
二、“中国人的狭义观念”的分析
关于中国侠文化,韩云波在《侠林玄珠》的序篇里中认为,侠文化包括两个层次:广义的侠文化和狭义的侠文化两个层次。广义的侠文化包括侠的文化存在(侠在历史中的具体表现和在文艺作品中的具体表现)和侠的文化积淀(民族性中的侠文化心里或称“侠性”)。第二个层次是狭义的侠文化,即侠的行为文化(诸子百家及史书传记只游侠)和侠的精神文化(文艺作品之游侠)。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侠文化既具有民间化和反正统化特征,同时又是保持社会文化生态总体平衡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墨家思想是其主要的理性资源,而它的民间化和反正统化一方面迫使它只能以潜行隐构的形态存在,另一方面又促成其灵活开放的个性并呈现出能对其他文化类型不断进行整合、融汇的姿态。所有这些都使得作为一种特定历史文化现象的侠文化仍然有它自己的在某种意义上还是行之有效的话语传统。又由于侠文化难以成为建构文明有序杜会和现想人格的精神资源,所以它的日益衰微也是历史的必然。
三、影片中侠与儒、侠与佛、侠与墨、侠与武
“武侠”从其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一直属于平民阶层,武侠伦理实际上就是民间社会的道德标准,是一种“情义伦理”。它不仅和“儒家”思想相结合,又与“道家”“禅家”等各种思想相融合,是个不断再包容的文化。虽然在历史上,它们曾一度互相排挤、但随着历史发展到今天,它们可以说是完全融合了。正如刘鹗所言:“儒、释、道三教,譬如三个铺面挂了三个招牌,其实都是卖的杂货,柴米油盐都是有的,不过儒家的铺子大些,佛、道理的铺子小些。皆是无所不包的”。
《武侠》这部电影体现了侠与儒、墨、佛、道等各家思想的融合。
侠与儒:在影片中,儒家思想的宗法制度体现在成人礼和族谱等细节上。刘金喜原来是“七十二地煞”的二当家,现在到了村里,幸福而满足地看着代表儒家文化的成人礼;刘金喜偶然碰到两个劫匪,并因打抱不平而杀掉他们。这一侠义行为被记入象征儒家伦理秩序的族谱,成家族荣誉。这些都体现了刘金喜的侠义思想和儒家正统文化的结合。刘金喜以死捍卫自己为人夫为人父的尊严,徐百九用死证明情与法的选择。“侠”可大可小,大可以为国为民经天纬地,小可以保护乡邻、妻儿,关键是有正义,有责任,有担当。
侠与佛:《武侠》原名《同谋者》,刘金喜也谈到和尚跟我说,一切事物都有自性。所以人又怎么会有自性呢?一个人犯错误,也就是众生犯错误。众生有罪,你我皆同谋。这都是佛家的义理。影片中最能体现佛家文化的是片尾曲“摇滚佛经”《迷走江湖》,其歌词是这样的:江湖中迷走……立地诵佛经。窦唯这首《迷走江湖》很好地诠释里刘金喜人格中的佛家思想。
侠与墨:影片中刘金喜从一个叱咤江湖的二当家到一名普通的造纸工人,一个女人的丈夫、两个孩子的父亲,是一个退守的侠客形象。墨家的思想来源主要是小生产者,影片中刘金喜带领村里人造纸致富,体现了侠者退守后受墨家思想的影响。
你甚至可以说,《武侠》其实在讲述现代故事,就像香港警匪片的古体变种,把一些现代的情怀装进了一个古代故事。可是,古代现代又有什么分别呢?“侠”的道义不分年代。而“武”,陈可辛是坚持的,否则,若纯粹以市场而论,现在的80后、90后,又有几个知道王羽是什么人?因为陈可辛对武侠的坚持,才会请王羽重出江湖。而王羽确实给影评带来了浓厚的武侠味道,他的霸气与杀气不可替代,和甄子丹的终极对决不仅是肢体打斗,还有心理对抗,精彩到惨烈。
在当下中国社会,大陆以其文化政策吸引香港大批导演“北上”到北京、上海等内陆城市。香港原有的无政府主义和民间的侠义文化受到中央政府儒家正统文化的影响,逐渐退守。而《武侠》正是这种状况的一种反应。为了脱离七十二地煞,刘金喜宁愿砍掉自己的一条胳膊;为了保护妻子和孩子,刘金喜不惜与养父大打出手。
- 上一篇:会展经济与管理实践
- 下一篇:新修订的未成年保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