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制作与运营范文

时间:2024-03-25 17:57: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媒体制作与运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媒体制作与运营

篇1

2系统总体设计

黑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整站采用LNMP技术架构设计,为中国第一个全面上线的省级网络广播电视台,融网络电视、网络广播、资讯、社区服务和互动为一体,是一个集网络广播电视直播点播、实时视音频内容制作和在线多媒体内容管理、多渠道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性数字化、智能化、可控可管的先进网络广播电视技术平台。该平台实现了面向多终端的直播、时移、点播及资讯、专题等,可提供领先的融合媒体服务;实现了全功能社区服务系统,涵盖调查、报名、博客、微博、论坛和社区服务,并提供了个人网络电视台和新闻爆料平台,便于网友积极参与,将传统的观看、收听和互动平台打造为领先的SNS社区深度服务平台…。在节目制播方面,该平台承担着8个台内自办频道的互联网直播任务,每天39个栏目、20多个小时时长、100多条节目的视频点播节目制作和任务,承担着每天500多篇稿件的任务;其特点是节目收录采集量大,制作设备和人员投入少,时效性要求极强,多码率节目版本要求精确对应,同时要求在较低码率和兼容主流终端设备的前提下,节目质量尽可能好,最好不进行转码,实现网台直播与点播节目质量的统一。同时,结合新媒体多平台、多码率传播的特点,势必需要一种新型的节目制播工艺流程和相关产品。本文介绍了黑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技术平台的总体架构,然后对多码率新媒体制播工艺流程,包括对多码率同收、多码率同编、多码率同管和多码率等主要应用环节进行了详细介绍。

2.1系统设计原则

黑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技术平台总体设计原则是:安全稳定、易用高效、可扩充、开放性、先进性与成熟性。

2.2总体架构设计

黑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技术平台系统拓扑图如图1所示,主要分为信号调度采集收录区、内容管理生产区、内容运营区、台内数据中心区、远程托管数据中心区以及业务运营区等。从系统架构看,黑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技术平台的分为3个层面,分别是内容生产管理平台(内容集成、内容生产)、内容运营支撑平台(内容、运营支撑)和多屏服务互动平台(多终端服务门户),如图2所示。

2.3关键技术创新

在技术架构方面,黑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技术平台采用整站LNMP技术架构和全Linux平台,可大大降低网络广播电视台的建设成本,并提高安全稳定性;全业务采用Bs操作方式,便于网络广播电视台大规模运营;全流程采用多码率同收同编同管技术,实现了广播电视台新媒体内容制作及内容运营的低成本、高质量、高效率采编及管理。关键技术创新主要包括:基于Linux多码同收、同编、同管及多格式技术,无插件Web方式实现H.264视频帧精确编辑编目技术,全Linux架构的网络广播电视台VMS一体化系统,整站采用高安全、高性能、高可靠LNMP技术架构,整站支持html5和Hash视频双呈现终端自适应技术,基于EPG电视频道超长时移直播及P2P智能切换技术,多站点网络电视广告管理及智能投放插播技术。本文主要介绍本项目采用的多码率新媒体制播工艺流程,包括多码率同收、多码率同编、多码率同管和多码率等。

3新媒体制播新工艺

3.1工艺流程创新设计

以往的节目制作方式,使用专业设备收录或采集高码率素材,如8Mbit/s(MPEG-2TS)、50Mbit/s(MPEG-250,DVCPRO50)或100Mbit/s(MPEG一2100,DVCPROHD),然后使用专业化非编设备进行编辑,节目完成后,到播出环节进行播出。如果要再送到其他渠道进行播出,往往还得重复上述过程。如果同时要将一个节目送到多个渠道播出,就需要在后台经过专业化的转码系统形成新的文件。这种方式对于一开始就有多个码率、多格式、多渠道的新媒体制作、内容管理和而言,极为耗费资源和时间,也使用了很多专业设备,同时多次编解码不仅成本很高,而且每次编解码都会降低节目质量,对于新媒体本来就是小画面的节目技术质量带来很大的劣化影响。为此,笔者设计了一种国内外领先的多码同收、同编、同管及多格式技术,并研发了系列产品,确保在最小工作量的前提下,用较小的设备、时间和人员代价下,实现最高质量的视频采集、拆条、快编、合成、管理,并实现最快速度的。采用本项目方案后,可以一次对多码率编码输出进行源格式收录、制作使用其中一个码率,节目合成使用同码率素材进行,并且整个过程不需要转码。这种方式带来的好处就是使用较低要求的非专业化设备来编辑,同时提高性能,并对节目的技术质量不产生任何劣化。

3.2H.264帧精确快编系统

本项目中,在国内外首次实现通过Bs浏览器方式,对H.264视频节目的I帧精确编辑,包括拆条、快编、拼接、合成等。前后台实现精确对应,即前台预览、帧精确播放、拆条和快编,同时后台合成完全使用对应码率素材进行合并,做到无质量劣化的高效节目输出。图3为新奥特StreamCutter流媒体快编系统软件界面。

3.3一体化VMS视频管理系统

本项目中,在国内外首次实现了全Linux架构的一体化VMS视频管理系统,采用新奥特iStream新媒体运营平台系列产品,主要包括:多频道多码率自动化收录系统(istreamREC),Web视频节目拆条系统(iStreamFastEditor)和快编系统(StreamCutter),Web快编多码率自动合成系统(StreamMixdown),基于Linux平台的多格式集群转码系统(iStreamTC)。通过Web方式实现了全业务(汇聚、采集、快编、管理、转码、)的一体化、自动化和高效率,便于跨地域、高水平、高效率、高质量的内容汇聚、内容生产、内容转化、内容管理和内容。图4为新奥特is—treamVMS视频管理系统软件界面。

篇2

在危机面前,以央视、湖南卫视、东方卫视为代表的“大佬”们纷纷转型。央视开始制播分离,成立了两家全资的节目制作公司;湖南卫视实施新媒体“独播”战略;东方卫视则全面拥抱互联网等。

受制于覆盖、平台、资金、人才等因素,地市台转身较慢。特别是一些经济较为发达城市的电视台,转型的焦虑更加强烈,看到“大佬”们正在积极转身,“曾经也阔过”的城市台五味杂陈。

城市台面临困境的原因:“内容+广告”模式终结

电视媒体传统的盈利模式是,电视台通过节目、品牌来吸引观众注意力,广告商依据收视率来投放广告,从而形成“内容+广告”的模式。广告成为电视台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而到了卫星电视时代,以湖南卫视为代表的省级台,借助综艺节目、电视剧在收视份额上实现了爆发式增长,给城市台带来了很大压力。但由于整个电视行业仍然处在高速增长的时期,城市台与省台仍然维持着一定的平衡。

打破这种平衡的是商业视频网站的出现和壮大。

互联网改变的,首先是传播渠道。宽带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普及之后,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观看视频,广电对有线、无线、卫星等传播渠道的垄断被打破。

其次是接收终端。电脑、iPad、智能手机成为新的接收终端。随着智能电视时代的开启,网络视频企业通过开发各种OTT盒子,展开对客厅观众的争夺。

与此同时,观众也不再满足于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他们的自主选择性大大增强,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释放,边看电视边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进行“吐槽”和“点赞”。于是,越来越多的观众离开了客厅的电视屏。

互联网掀起的这场“客厅革命”,直接导致广告主将广告逐渐投向了新媒体。“内容+广告”模式被颠覆,电视遭遇发展的天花板。央视、一线卫视凭借强大的平台影响力和内容制作能力,尚能开辟新的模式,将广告占总收入的比重降到50%以下。而城市台除了广告外,开辟新财源的能力较弱。观众流失、品牌影响力变弱、广告减少,危机四伏。

开辟城市台内容化生存新模式:运营内容

在新媒体环境下,内容依然是电视台的强项,制作能力和节目影响力优于商业网站。在“内容+广告”模式下,电视人奉“内容为王”为圭臬,只要节目好,就有收视率,就会有牛奶和面包。但在新媒体环境下,“内容为王”被消解,渠道、平台也可以为王。内容做得再好,也不能阻止观众向新媒体转移。如果内容不能有效地到达目标观众,就不能产生商业价值。

城市电视台每天播出大量自制节目,并不缺乏内容,缺乏的是对内容的经营。出售版权、冠名广告,虽然也属于内容运营的一部分,但城市电视台在这方面并无优势,急需转向新模式、新渠道。

1.重点打造可开发产业链的节目

灿星制作(星空传媒)节目研发总监徐帆曾表示,“哪怕是像《爸爸去哪儿》这样节目收视率再火再高,没有产业链的节目我们也不做”。③除了新闻类节目外,城市台应该着重研发有产业链价值的节目,创造出“线上到线下”相结合的盈利模式。简言之,就是线上播出节目,打造品牌;线下围绕节目开展增值运营。节目,只是包装品牌、吸附用户、推广增值的介质。节目的成本,从线下的增值项目中成倍地赚回来。

《爸爸去哪儿》第一季可以看作是“从线上到线下”的完美案例。线上,节目赚足了人气;线下,延伸出了图书出版、网络游戏、电影等相关产业链,仅电影的票房就将近7亿元。

湖北荆州电视台开办的《垄上行》节目很受农民欢迎,后以此为基础开办了垄上频道。线上,频道做好栏目,2013年广告创收6500万元。线下,以频道为依托,开办农资超市,搞农资销售、信息咨询、保险,全年创收4.2亿元。④

而城市消费活跃,城市台可重点关注购物、美食、电影、旅游、休闲娱乐等生活服务领域,研发出可开发产业链的节目。

2.引入电商模式

媒体电商化成为当下传统媒体变革转型的新方向。《新京报》等10多家报纸与阿里巴巴合作,推出“码上淘”产品。读者通过手机扫描报纸上刊登的商品二维码,就可以网购。⑤这是将媒体公信力通过网络变现的方式之一。

对比《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和第二季,重要的区别就在于运营。《舌尖1》播出时,还属于按传统套路出牌,卖版权、冠名广告。《舌尖2》的运营团队则与天猫商城、豆果网等合作,开创了“将内容变现”的新路径。《舌尖2》提前将食材、菜谱透露给天猫,天猫抢先组织货源,节目播出之际,观众就可以在网上购买,节目组从销售收入中提成。播出的第5天,已有2005万人浏览过相关美食页面,成交729万余件。⑥

观念和体制:城市台内容化生存的保障

许多城市台的广告部,大多是在卖时段,较少围绕某个节目深度开发。而节目制片人,只关注节目生产,很少考虑节目的运营。内容化生存,需要城市台在观念和体制上有所蜕变。

1.运营观念

一是要有产品理念。优秀的内容产品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将节目视作产品,这是运营节目的基础。从节目研发、制作、推广到播出以及增值开发,都要有一套操作流程,即节目制作宝典。

篇3

在这些可观的效益数据背后,广播媒介本身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论是在管理机制、应用技术上,还是在形式和内容上,抑或是受众方面,广播媒介都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

新媒体使大众传媒的竞争局面日益复杂,各种媒体之间出现了大洗牌局面。广播在新媒体环境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部分广播媒体因此加快了产业化发展布局,不断完善企业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和盈利水平。

新机遇

(一)产业化日趋深入。实现规模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广播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一大趋势下,广播产业化发展呈现出如下四个特点:

一是打造市场主体。产业化发展首先要面向市场,在事业体制之外,搭架专门的产业化市场主体,从而吸纳市场优质资源,实现产业布局、资源配置的优化和产业规模发展水平的提升,是广播体制改革的重点。

二是发展线下产业链。在制播分离的推动下,电台依托自身的内容制作业务,逐渐发展起包括内容生产、内容交易、内容产品开发等在内的内容产业链,凸显了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以广播内容品牌为依托,发展内容相关的线下产业链也已成为重要方向。

三是规划新媒体增值业务。随着广播与新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广播也将催生出丰富的新业态。目前,推进物联网的发展被纳入我国三网融合的发展战略。三网融合的基础是互联网,而物联网从本质上看是对互联网的扩展和延伸,是三网融合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果能将广播媒体与物联网终端整合,将内容融入“数据集成交互平台”,就会催生出更多新型的广播应用与服务。

四是探索文化创意产业。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会同、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等九部委联合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在金融政策上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在政策支持下,许多电台开始在文化产业领域内谋求产业发展。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武汉江通动画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央广江通(北京)文化传播公司”,携手进军动漫产业。温州广播电视台建设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大力推进温州动漫、网游、电子信息、工业设计、新媒体、电子商务等文化产业的发展。云南电台成立了云南奥玛动漫有限公司,公司创办的动漫资讯杂志目前已经面向全国十几个城市发行。

(二)完善企业化管理机制。随着产业化的不断深入,广播电台借鉴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不断优化电台内部的运作机制。通过推动制播分离、引入现代化企业管理标准体系、建设企业文化、使用收听率数据、创新激励机制、围绕主业展开多元化经营以及加快新媒体建设等举措,推动广播内部管理与运行机制创新。下面以北京电台为例介绍一些广播企业化管理的具体做法。

首先,成立节目制作中心推动制播分离。受广电行业体制改革的影响,北京电台在宏观背景下,以提高节目质量、多出精品、保证整体竞争力为宗旨,从部门与节目两个层面展开,推进制播分离的发展。具体做法是成立节目制作中心和进行节目制作播出的招投标。

在部门层面,北京电台于2006年成立节目制作中心。此举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广播节目与主持人的综合管理,为电台的制播分离工作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节目制作中心成立之后,各专业台除新闻和新闻性节目外,其余节目统一由节目制作中心制作。根据节目类型不同,节目制作中心下设社会部、综艺部、音乐部三个节目部。各专业台除保留必要的岗位和人员外,其余人员脱离与专业台的人事关系,全部划归节目制作中心,由中心统一管理。制作人员不再隶属于某一专业广播,可以在全台范围内自由选择节目竞聘上岗。这一做法消除了过去条块分割的弊端,极大调动了节目制作人员的积极性。通过成立节目制作中心,使全台人力资源得以整合,初步建立起内部节目制作的竞争机制,增强一线员工的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充分调动采、编、播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新的人才竞争环境。

在节目层面,全面实行节目招投标。实行节目招投标是实现制播分离另一重要举措。每年年底前,各专业台依据本专业台频率定位、办台方针,研究确定本专业台节目设置方案,并制作标书,面向节目制作中心招标。节目制作中心人员在中心相关部门的统一组织与协调下进行节目投标。节目的招投标工作由总台节目招投标委员会负责,对各投标节目进行综合评价,在充分考虑各专业台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审定。

如今,北京电台制播分离的创新尝试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一是有利于各专业广播的发展和建设。以前存在的专业广播为安置人员而设置节目的因人设事等难题迎刃而解,各专业广播可以根据听众需求和自身发展要求,适时调整办台方向以及设置节目,择优选用主持人。二是极大调动了主持人的积极性。由于薪酬与节目紧密相关,编播人员有了更强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优秀主持人的潜能充分释放,编播人员以更大的热情和更专注的态度投入节目的生产制作。编播人员之间,也因能力高低和适应性强弱而显现出差别,收入藉此拉开了差距。三是节目制作中心已经从单纯的内部“定单式生产”,转向定单与自创相结合的节目生产方式。不仅丰富了专业广播的节目内容,也实现了更广泛意义上的“产销结合”“以销定产”的现代营销理念的尝试。两年多来,节目制作中心面向全国节目市场,整合内部节目资源,实现成品节目批量销售。2008年,节目制作中心的市场及销售团队开始全力进行广播节目外部销售客户的开发。经过五年多的努力,2013年,节目制作中心提供的成品广播节目已经成功地销售到全国80家省市级广播电台及频率,销售范围覆盖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其次,成立质量管理部门规范行政管理。北京电台于2003年成立质量管理部门,在2003年11月份通过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成为全国广电行业第一家将ISO9001标准引入行政管理的媒体。ISO9001标准高度概括了世界经济发达国家工业化革命两百多年来质量管理的成功经验,把质量体系嫁接过来,实际上是引进一种科学管理方法,是对广播走向现代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的一种探索。这个体系渗透在电台的每一个管理环节,其中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持续改进”。主动引入国际化的ISO9001标准是在原有规矩之上再给自己上一道“紧箍咒”。

经过十年的平稳运行,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体系与北京电台的实际业务实现了有效融合,减少了内耗和管理成本。而且质量认证的证书并不是“终身制”,需要一年两次内部审核以及一次外部审核监督。贯彻了“持续改进”原则,北京电台在每一次内审的自查中都能发现了很多问题。这是一种崭新的管理体验,因为它不是自上而下的刚性命令,而是柔性的全员参与的自我管理和相互监督。更重要的是,配合了纠正、改进以及预防措施。借助于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使电台走上了管理的良性循环。

第三,成立北京广播公司开展多元化经营。在推进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北京电台始终贯彻积极稳妥的方针,成立国有独资公司,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坚持从较为熟悉的相关行业入手,积极开拓市场,实现保值增值。2002年北京电台将原三产企业北京广播发展总公司更名为北京广播公司,独立注册资金2.58亿元。2004年,北京广播公司定位为“电台产业化运作与管理的平台”,5年来先后建立起面向市场的节目制作与销售平台等11家全资或控股二级公司。

北京电台依托自身的内容制作业务,纵向、横向深化拓展产业链。纵向逐渐发展起包括内容生产、内容交易、内容产品开发等在内的内容产业链,凸显了传统媒体的内容优势。横向以广播内容品牌为依托,线下产业布局日益成熟。除了在传媒产业、信息产业等大板块下的产业布局,广播线下的小产业开发也日益成熟,充分发挥自身的品牌影响力和媒体优势,创新发展出了俱乐部、旅行社、社会培训等多元化的线下产业内容。这些线下产业的布局面向成熟的消费市场,既能利用广播媒体特色,又具有风险小、回报快等特点,是广播多元化产业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初步形成以“内容生产和提供、跨地域经营、跨媒体经营、数字化发展、北京广播大厦的经营”为方向的依托主业、整合资源、长短结合、高低搭配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第四,成立广播网发展新媒体。北京广播网作为北京电台的官方网站,坚持“广播为体、新媒为用”的办网方针,通过视频访谈、网络直播与点播等形式延伸广播的传播领域,形成“集音视频、网络互动于一体的独特网络宣传平台。广播网站的发展需要后台具有较强的存储及结构化入库能力,可将大量的广播音视频资料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结构化入库,以满足多媒体终端受众对内容的自由选择与组合。与此同时,为了适应用户个性化点播需求,北京电台创新了网络点播方式,于2011年7月成立了全国唯一的支持多路广播节目混排、自定义各节目播放时间且节目内容时时更新的网络电台——菠萝网络电台()。菠萝网络电台拥有北京电台9套开路广播、15套有线调频广播、600余档直播和回放节目,网民可根据个性化需求,将传统广播节目与个人创意相结合,在这个庞大的音频资料库自由定制节目,形成自己的专属电台。在一定程度上使广播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为北京电台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第五,成立研究中心助力长远发展。为了服务广播的长远发展,北京电台于2001年在业内率先成立了从事广播发展战略研究的研究室,于2004年更名为广播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中心以扎实的成果为总台和专业台的决策提供了依据和参考。研究工作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宏观以前瞻性战略性研究为主,中观以实务性课题为主,微观以节目形态研究与节目研发为主。目前,北京电台研究中心主要以全球化、专业化、网络化、产业化、规模化及数字化等广播业发展的诸多重要走势为研究重点,同时对频率整合、跨行业地区运作、制播分离、品牌策划等许多发展过程中的实务问题进行热运行中的冷思考,并通过广泛的国内外广播监测、调研等方式,及时发现广播新形态、新元素,开展节目研发工作。

与电视台引入收视率参与管理类似,北京电台以收听率调查为核心的听众调研工作的逐步开展,是一种从管理到行为的全方位、深层次变革。2001年广播电台研究中心成立以后,总台将听众调查作为重要的一块业务划归研究中心负责。以收听率为代表的听众调查工作主要涵盖三大块:第一,购买专业公司提供的第三方调查数据,主要是广播收听率与大众消费形态及行为数据;第二,每年根据总台需求重点组织实施专项调查;第三,根据各个系列台或者某个栏目的需求,组织针对性强、形式灵活的专项调查。北京电台研究中心每周根据央视索福瑞广播收听率调查周数据报告,系列台及市场竞争形态变化的分析报告。如今数据报告已经成为电台监控受众市场、改进节目质量的重要依据。

第六,成立媒资版权管理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2013年成立的媒资版权部是数字化新时代下媒体资产版权保护与开发意识增强的产物,其意在深化对广播媒体资产的开发与管理,进一步规范和维护自身版权权益。媒资版权部的成立对广播的长远稳健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北京电台媒体资产版权管理部目前的重要任务是加快推进广播媒资版权管理系统的研发建设工作,建成一个全台资源共享的数字化服务平台,切实有力的推动全台规范日常工作行为,自觉维护电台版权利益,以更好地实现媒体资源深层开发和再利用。

新挑战

新媒体时代,为了响应国家文化繁荣发展要求,各地广播电台都将产业化置于“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位置。然而实际发展中却面临着一些难以回避的问题,需要国家从政策上给予倾斜,广播电台从内部深化改革。

(一)制播分离难以深入。尽管部分电台在内部的制播分离实践中取得成功,但还未真正开放播出平台,允许社会制作公司参与市场化运作,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管控严格,市场封闭。国家出于各种考虑,对广播电视的监管一直十分严格,对推进广播电视的市场化颇为审慎。我国广电管理机构一方面想借助于外部资本活跃广电节目市场,把蛋糕做大,另一方面又担心外部资本会影响宣传工具的舆论导向。表现在政策上,就是鼓励与限制相结合,摇摆不定,缺乏稳定、明晰的管理方针。这种局面限制了广播电台制播分离的发展,广播电台因受政策限制不能充分开发市场,制作公司也因政策限制无法获得内容生产资质以正规途径参与竞争。节目制作机构与广播电台之间形成了一种依附性关系,而不是平等的市场主体关系。这就导致节目制作机构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势必影响节目制作机构的积极性。

第二,条块分割难以整合。作为事业性单位,我国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实行的是“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这种体制把各级广播电台分割成相对独立和封闭的条块,各个广播电台在纵向和横向上都缺乏联系。这种条块分割、各自为主的状态,限制了媒介资源的整合,不利于节目流通网络和播出网络的建立,成为制播分离深入发展和规模化发展的体制性瓶颈。广播节目交易市场不完善,也为制作单位节目输出造成了阻碍。

第三,生产质检,难以两全。在实施制播分离之后,广播电台播出由节目制作机构提供的节目,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节目质量控制的难度。在传统采编播一体的情况下,广播电台可以从节目的选题、制作、播出、反馈等各个环节对节目质量进行控制。而在制播分离之后,广播电台只能对节目实施事后控制,在节目播出之前控制环节缺失,只能通过节目播出过程中的调整,以及使用节目播出之后的视听率数据来控制节目的质量。制播分离对节目播出方的质量控制是一个挑战。

(二)事业属性企业经营受限。部分广播电台早已着手将经营性的广告和节目制作业务剥离,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遇到了政策障碍。按照现行财政管理的规定,广播电台的广告收入属于非税财政收入,不能简单作为经营性资金使用。在媒体竞争和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下,需要有畅通的融资渠道,需要资本平台来吸纳社会资金和资源,广播电台产业才能获得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框架下,有必要变通现有的管理模式,以试点的形式,支持广播电台融资工作。

从多元化经营的规模来看,广播电台创办的公司的规模和体量偏小,未形成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和骨干型企业;经营业务相对较分散,产业和广播电台主业互补性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各个公司之间的整体协同性和业务关联性不足,融合发展不够;管理相对粗放,现代企业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健全;运用资本的手段相对不足;激励制度和业绩评价考核机制有待优化和完善;公司分红机制有待建立。

(三)发展新媒体经验与资金不足。广播媒体发展新媒体产业主要面临以下困难:首先,新媒体运营经验不足。作为传统媒体,广播在内容制作上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面对新媒体产业的布局和发展,广播在新媒体形态、内容特点、运营模式、受众需求方面的把握能力相对薄弱,在实际运营中由于经验不足容易出现瓶颈。其次,新媒体特色不鲜明。目前,广播在新媒体产业发展上已经形成了网络广播、手机广播等几种特定模式,但新媒体产品在类型、定位上的特色相对不足。第三,新媒体人才短缺。发展新媒体业务对信息技术、市场营销、产品调研等方面的人才需求较大,而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恰好缺少这些方面的人才。同时,经过市场开拓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媒体公司在人才机制方面更加灵活,相比广播,他们对人才的吸引力更强。最后,资金投入跟不上。目前,广播还处在新媒体产业布局阶段,资金投入量大,短期内盈利的可能性低,对于部分经济实力较弱的广播电台,大量布局新媒体产业还存在资金上的实际困难。

篇4

怎么来得这么快

2007年,比尔·盖茨曾放言:互联网将在五年内取代传统电视。当时人们将信将疑。弹指一挥间,如今五年“大限”已过,虽然互联网还没有取代电视的“老大”之位,但电视与互联网的力量对比的确发生了巨大变化。一切为什么会来得这么快?

视频网站独特的比较优势。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应用推广,催生出视频分享网站、视频点播、P2P播放平台及视频搜索等新业态,几乎使传统电视的可视性优势丧失殆尽。视频网站在技术及效果上不仅具备了“电视”的功能,同时还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可以概括为“两个无限大”,即平台无限大和内容无限大。特别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热潮掀起,极大地拓展了互联网的终端和平台,用户的触网习惯正迅速往移动端迁移,尤其是在三四线城市,手机已经成为网民触网的首选。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了5.64亿人,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达到了4.2亿人,占到了互联网用户总数的74.5%,同比增加了18.1%;网络视频用户达到4.5亿,已成为互联网第一大服务和广告商的新宠。2012年,一些网络视频企业加快对移动视频、客厅市场的战略布局,以终端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尽可能多地抢占用户碎片化的时间,通过不断丰富内容库建设来满足用户的需求,进而促进用户使用习惯及品牌认知的形成。同时根据数据的深度挖掘优化广告的投放效果,有效提升了视频网站的营销价值,拉动了营收增长。如今的视频网站已不再是一个纯粹的播放平台,广告推广涉及了包括广告制作、电影拍摄、音乐打榜等产业链的各个层面。有关资料显示。视频用户收看视频网站的频次与日均时长已经超过电视。意味着视频网站的影响力已经接近电视的水平。

视频网站是真正的市场主体。视频网站与电视台不同,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传媒企业,从资本结构、治理机构到运行机制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来构架,一切要素都按照市场机制来配置,是比较单纯的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企业。而中国的电视媒体原本是宣传单位,近年来虽然在宏观管理体制上实现了局台分开、管办分开,但仍然背负了政治、公共、经济多重属性,并相应承担着宣传喉舌、公益和产业发展多重职能,整体上还是事业产业混营的结构。视频网站完全是市场中“野生”的,具有最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决策效率和执行力,能够抓住新技术和需求的机遇,迅速在市场上开疆辟土,将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而电视媒体都是体制内“圈养”的,是个很特殊的政治经济体。内部的决策、管理具有很强的行政色彩,市场化只是运营手段,理论上并不以盈利为唯一目的,而是将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面对新技术和市场的反应能力自然无法与体制外的网络视频企业相比。

互联网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应用中开辟出的一片新大陆,是完全市场化和纯竞争性的新兴技术产业,没有体制内的电视传媒业在投融资、准入、业务开发等各方面的限制条件,各种要素资源完全是通过市场行为依循科技规律、市场规律、传媒规律来进行配置,因而能够真正做到“举全社会之力”,最快速地聚集起国外、民间、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迅速将新技术变成新业务、新产品、新盈利模式和真金白银的效益,真正做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电视“失去的五年”

过去的五年里,互联网发展可谓突飞猛进,几乎由一个婴儿成长为巨人,视频网站、微博等转眼之间都成了电视最有力的“对头”。那么在同样的时间里,电视在干些什么?当然也没闲着,虽然也在快速发展,但与互联网的成就相比,则称得上是“失去的五年”。

忙于“内战”——电视业内之争。在法律法规、知识产权制度不完善,频道和电视台市场化运作的退出机制缺失,行业垄断、竞争无序的畸形市场环境中。省级卫视与央视、省级卫视之间为了争夺“收视+广告”最大化。种种恶性竞争不断推出“升级版”,先后上演了一波又一波的电视剧大战、娱乐选秀大战、跨年晚会大战、全套引进国外节目版权模式大战,使国内电视内容产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创意缺乏导致模仿、抄袭、复制成风;市场畸形导致节目品位低俗化及博出位、玩话题、踩红线等投机炒作盛行;明星片酬过高导致剧集制作“偷工减料”和质量粗糙,电视内容再生产形不成良性、健康的循环。也造成了人、财、物资源的极大浪费。

忙于“划界”——电视与电信之争。2010年初。国务院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出台了三网融合总体方案。明确了日程表,即五年后要“基本建立适合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并先后确定了两批试点城市。目前时间已过去了三年,广电部门与电信部门的政策博弈中,广电在掌控内容集成播控权方面先胜出一局,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电信进入广电核心业务的步伐。但时至今日,“全国一张网”的目标仍未实现,绝大多数电视媒体仍浸于节目、广告等传统产业竞争不能自拔,在开拓电信业务方面几乎无所作为,与电信、互联网、新媒体相比,国内电视市场日渐窄化和萎缩。

忙于“占领”——电视与互联网之争。这些年来,电视行政部门和各级电视台都不停地呐喊“占领互联网、新媒体”“占领舆论和产业新阵地”,大多也仅限于各级电视台、电视频道、节目栏目、主持人纷纷到互联网上开网站、扎“围脖”,主要是利用微博拓展新闻源或进行节目宣传营销。所谓的“网络电视台”则更为“奇葩”,明明也是视频网站,却偏偏要给自己戴一顶电视的帽子,就内容而言,也只是将电视台的节目原样搬上去。换个角度看。当各级电视带着“以我为主”的高傲以开网站、扎“围脖”的方式到互联网去占领新阵地。未尝不是各级电视“以个人名义”加入互联网,成为主动送上门去的大牌“名人”。实际上便已全都掉进“网”里,被互联网“一网打尽”。同时,不论是传统电视用户,还是传统电视精英,都大量在往网络视频迁移。如央视著名主持人、导演、制片人马东加盟爱奇艺,担任首席内容官一职;凤凰卫视执行台长刘春加盟搜狐,担任了搜狐公司副总裁、搜狐视频首席运营官。

电视怎么办

网络视频、手机电视等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形势下,传统电视领地受到挤压是不可抗拒的必然趋势,也倒逼中国电视对自身的现状、未来进行审视和思考,并做出反制举动。

首先,深化体制改革,建立电视运营管理新体制。未来电视业要与互联网、电信业相抗衡,必须彻底拆除行政区域、行业利益、部门利益等壁垒。加快建立起与信息文化产业和整个经济接轨的市场体系。在宏观层面,要加快建立统一开放、鼓励充分竞争的要素市场体系。为电视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足够大的舞台和足够好的环境;加快健全完善法律法规、知识产权保护及监管体系,按照传媒规律和市场规律,建立起完善的传媒市场竞争秩序和公平、公正的游戏规则,规范电视产业主体的竞争行为;加快建立优胜劣汰的退出机制,改变“进”和“出”两头堵死的现状。让那些运营最不得力、严重违规的电视媒体出局,通过“市场之手”实现整个电视行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在微观层面,要加快推进事业产业的分类改革,按照公益、产业的标准,全面厘清电视台内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的权责界限,对新闻宣传、公共服务、传输覆盖等坚持事业体制,建立事业法人治理结构及科学规范、效能突出的运行机制,确保公益职能的履行;加快剥离经营性资源实行企业体制,建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及科学规范、运作灵活的经营机制,激活电视生产力。

篇5

关键词:手机电视;3G技术;三网合一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1-0092-02

一、手机电视的发展现状

手机电视是以移动通信网络和数字广播网络为传输手段,以具有操作系统和视频功能的智能手机为传输终端,传输和接收电视节目的技术手段和技术应用。手机电视的本质是一种移动流媒体业务,是移动通信和电视媒体两大产业融合的产物,手机也因此被誉为继电影、电视和电脑之后的“第四屏幕”。手机电视最初出现在日本,从2003年开始,随着移动网络技术和手机性能的提高,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意大利、韩国等国家纷纷推出手机电视业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我国的手机电视业务始于2003年10月,海南广播电视台首次通过移动和联通两家手机网络向用户发送了亚洲博鳌论坛的视频新闻。2005年1月,上海移动推出了免费试用的手机电视业务,此后,湖北、四川、江苏、山东、河南等地相继开通手机电视业务。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手机电视首次参与了奥运报道,2009年1月陕西省首次对人大和政协“两会”实现手机直播。随着网络通信技术和手机终端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尤其是3G网络技术的成熟以及手机电视内容的不断丰富,手机电视业务将会迅猛发展,手机电视将成为内容提供商和网络运营商们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手机电视面临的机遇

(一)巨大的市场潜力

2009年年底,我国的手机用户总量已经达到了7.4亿,比2008年净增6925.9万户,手机用户总量超过了整个欧洲国家手机用户的总和,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尤其是随着3G技术应用于移动通信,进一步推动了手机电视的发展。截至2008年我国手机电视市场规模达23亿元,手机电视用户达到120万。2008年底广电总局表示,将筹资百亿资金发展手机电视业务,预计到2010年,手机电视用户将从120万提高到5000万,极大地促进手机电视业务的飞速发展。

(二)不断发展的移动通信技术

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家运营商发放3G牌照,宣告中国已经全面进入3G时代。3G技术的应用使得手机网络的数据传输速度大幅度提升,图像、音乐、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能够在手机网络中快速传输。3G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成为我国手机电视产业发展的强力助推器。我国第一代手机电视是基于2.5G移动通信技术的一种流媒体影音直播和点播业务,其传输速度在11kb/s―25kb/s。而移动网络只有达到200kb/s的网速,手机电视的声音和视频传输效果才能实现和模拟信号一样的效果。因此,第一代手机电视技术严格意义上还称不上电视。3G技术应用后网络传输速度达到2mb/s以上,彻底解决了因网络拥堵而造成传输不畅的现象。3G手机终端技术的发展也为手机电视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3G手机不仅具有智能、屏幕大、待机时间长等特点,而且处理数据的能力也大大加强,除了能完成高质量的日常通信外,还能进行多媒体通信,能够直接登陆互联网并下载信息、查看电子邮件或浏览网页。很多3G手机还自带摄像头,用户可以利用3G手机进行视频对话、视频会议等等,甚至一些高像素的3G手机还可以跟一般的数码相机媲美。

(三)制播分离模式的出现

制播分离通俗地说是指实行适度的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相分离,除了新闻、社评等发挥导向作用的节目由电视台制作外,其他电视节目则放手由社会力量制作,电视台负责对节目进行规划、评估、审核、收购和播出。制作公司和电视台各司其职,共同有效地完成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降低成本,提高电视节目的总体质量。目前我国大部分电视台还在采用制播合一的体制,这种制度在运作过程中暴露出了种种弊端,如成本难以有效控制、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效益低下等等。由于没有竞争,没有经过市场的考验,节目质量难有大的提高,电视台背上了越来越沉重的包袱。因此,一些专家们呼吁电视媒体实施制播分离体制,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2008年12月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栏目率先实现制播分离,随后,天津电视台、吉林电视台、长春电视台、广西电视台、上海文广等将一部分栏目实现了制播分离。随着制播分离模式的广泛推广,手机电视的内容来源比以前更广泛,内容也更丰富,更精良,更多元化。手机电视用户也有了更多的选择,依托手机电视这个新的平台,用户们接收到的节目内容也将会越来越丰富。

(四)三网合一的政策支持

长期以来我国广电和电信之间行业分割明晰,不能相互进入。手机电视涉及到广电和电信两个行业,广电的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节目内容,而电信部门拥有成熟的通信网络和庞大的用户群体,互不进入的政策约束严重制约了手机电视的发展。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的三网融合,争论了十二年的“三网合一”议题终于得以明确的确认。三网合一的政策出台将会加快广电与电信的合作步伐,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迅速提高手机电视的发展速度。

三、手机电视面临的挑战

(一)手机电视技术的不成熟

由于目前手机电视技术还不稳定,许多手机用户还无法体会到手机电视带来的便利,即使是3G网络技术也没有完全突破现有的技术瓶颈,虽然3G网络所提供的高速传输速率能使手机电视的声音、视频效果有很大改进,但3G网络的带宽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大量手机用户同时在线收看电视节目时,将造成网络拥堵甚至瘫痪。此外,手机本身的很多特点也给手机电视的发展带来诸多不便,首先,手机屏幕尺寸小、视频质量低,视觉效果比传统电视要差很多。其次,目前手机电池的待机时间短,在线收看电视只能持续使用一小时左右,不但不能让用户尽兴,而且也会影响手机其他功能的正常使用。第三,支持手机电视的手机终端需要高速处理音频和视频数据的芯片,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手机的成本,昂贵的手机电视终端也将成为手机电视用户发展的一大障碍。

(二)不健全的商业模式

手机电视的产业链包括内容产生、内容整合、网络运营、终端提供、系统支撑等五个环节。复杂的产业链势必会影响各个运营商的利润,而且一旦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发展。传统的电视产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广告收入和收视费用,其中绝大部分收入来自广告。但是手机是一种私密性很强的媒体,在手机上播放广告显然不能被受众所接受。但是,如果不在手机电视上播放广告,而依靠收视时间来收费必然会提高收视费用。因此,目前无论是在手机电视比较领先的国家还是正在探索中的我国,其盈利模式都还在积极探讨当中。

(三)资费过高阻碍手机电视业务发展

目前,我国手机电视收费方式主要是流量费用加内容服务费的方式,流量费由运营商收取,内容服务费由SP收取,由于运营商占主导地位,内容服务费目前一般都在捆绑免费期。按照目前中国联通手机电视业务的收费标准,每分钟流量费用高达12元,看一小时就要720元,这样的资费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很难接受。即使是在目前资费包月的情况下,其费用也不便宜。2009年8月,移动电视CMMB运营商中广卫星移动广播有限公司对外宣布,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体验活动:至2010年6月30日,用户只要花36元即可免费收看包括加密节目在内的6套电视节目。联通公司也出台了3G手机电视节目的收费标准,单个频道包月32元/月,CCTV的6个频道打包包月38元,单个频道包天的费用则分别是6元和8元。目前有线电视每月缴纳13元收视费就可以收看数十套节目,手机电视收费标准与有线电视相比明显偏贵。让运营商为难的是,如果定的太低,很难保证网络的正常运营,太高则影响手机用户的发展。因此如何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资费模式,是运营商们面临的一个难题。

(四)节目内容与传统电视同质

目前,手机电视的内容大多来源于传统电视,如中广卫星移动的节目大多来自CCTV-1,CCTV-5等频道。然而由于手机终端的移动性、屏幕小等特点,用户对手机电视内容的需求与传统电视有所不同。传统电视以小时为单位的编排节目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手机电视的需求,这就需要运营商们考虑为手机电视制作符合其自身特点的节目内容,如精彩片段、小短剧、娱乐小游戏等等。目前我国手机电视的内容资源较为贫乏,还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如果不考虑手机屏幕小、移动接收等特点,而简单的把传统电视的内容不加选择的传送到手机上,不仅浪费大量的流量,而且对于用户来说也毫无吸引力。因此,需要更多的内容提供商加入到手机电视的建设行列中来,不断满足手机电视用户的需求,提供更多创新性的手机电视内容。

(五)来自其他媒体的竞争

目前,手机电视还面临着其他众多媒体的竞争压力,如传统电视、互联网等等。传统电视发展到今天,无论是用户群体还是播出内容都已经成熟,尤其是传统电视收费低,节目内容丰富,传统电视的地位还没有那一种媒体能够替代。2009年12月28日中国网络电视台正式开播,它汇集了全国电视机构每天播出的1000多个小时的视频节目,将优秀的节目内容进行数字化保存,建立一个庞大的以网络视频为核心的多媒体数据库,并通过部署全球镜像站点覆盖北美、欧洲、东南亚、中东、非洲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互联网用户。随着手机用户的不断发展,手机电视将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市场,通信技术的提高和越来越多的内容提供商的加入,也将为手机电视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目前手机电视的发展不仅需要新的通信技术来支撑,而且也需要政府部门加强战略研究,加强市场规划和政策制定,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推动手机电视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匡文波.手机媒体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篇6

关键词:传统媒体;移动媒体;启示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0-000-01

在传统媒体正逐步向新媒体转型的大前提下,移动媒体正成为新媒体中的重要一部分。当下是信息与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移动媒体已经逐步体现出其重要的作用,经过相关专家的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移动媒体将会成为主流的媒体发展形态。

一、传统媒体向移动媒体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移动媒体内容匮乏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主要体现在媒体形态的转变,然而对于媒体行业来说,内容资源永远是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在未来制约国内移动媒体发展速度的主要因素就是是否具有竞争力的内容资源,以及适合新媒体传播渠道的内容形态。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发展,相关媒体的技术资源已经不再是稀缺资源,所以在未来媒体内容的竞争才是真正的核心要素。对于移动媒体的各个环节来说,电信运营部门本身不具有内容的制作能力,而传统媒体的节目资源由于各种原因也不能直接提供给各种移动终端使用,必须需要经过相应的改造才能实现在新眉头上的传播。

(二)移动媒体运营机制受限

国内主要的媒体都具有事业化体制及企业化运作的特点,使得其运营机制在业务内容存在着一定的重复,而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这种运行机制将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使得有限的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在另一个方面这种分散的组织建构为将来移动媒体向专业化、深层次方向的发展造成阻碍。同时,由于平面媒体长期处于事业化体制,使得该行业公司化改造不彻底,行政化思维方式严重,传统运营机制不适合移动新媒体的发展要求。由于这方面原因的存在,使得工作在移动媒体第一线的从业人员缺乏相应的创新能力,进而阻碍了移动媒体的进一步发展。

(三)移动媒体缺乏清晰定位

移动媒体在国外一些国家已经较为成熟,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有一定清晰定位,但反观国内由于相关行业刚起步,使得移动媒体的发展缺乏清晰的定位。现阶段国内移动媒体的建设跟风严重,在许多移动媒体建立之初缺乏相应的科学的规划和定位,知识一味的参照其他同类型的网站,同时相应的采编投入不足,内容过于集中,使得移动媒体形成千网一面的格局。在未来移动媒体的发展道路中,需要同时兼顾专业化与综合化,在结合自身基本情况的同时最大程度上发挥商业竞争力。

二、构建移动媒体复合式发展体系

(一)内容为主开发战略

由于移动媒体其自身得天独厚的特点,随着移动网络技术以及电子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受众群体必然会不断增加,同时传播介质也会越来越丰富,但无论媒介技术如何进步,作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永远是内容。因此,在这种大趋势下,对媒体的内容制作和内容编辑的要求就变得越来越高。较为突出的媒体必然会根据其受众群体的差异调整其内容,并在不同的传播介质或媒体平台上进行传播。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覆盖最广泛的受众范围,同时还可以扩大自身媒体内容的传播范围,从而得到最大的利益。在未来移动新媒体的竞争关键就是如何打造经典的节目,吸引广大受众的注意力。在当下的新媒体时代,受众对内容更加挑剔,并具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二)统筹兼顾的产业链战略

现在社会上的各种信息不断交互叠加,在未来媒体之间的竞争不再是纸媒、网络、电视等单个媒介渠道的竞争,而是各个媒体交互的产业链的竞争。对于产业链的竞争主要是有一定的经济技术关联的单位,按照特有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关系而形成的链条式的关系形态。这种产业链包含移动媒体从制作、运行到终端过程中具有关联的企业群结构,处于产业链上中下游的部门之间有保持着特定的供求关系。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能完全依靠一个单位完成项目变得越来越少,在项目的运行过程中,协调各个单位之间的协同合作就变得尤为重要。目前,新媒体的产业链相较于传统纸媒来说,多出了网络运营商和终端提供商,所以在未来新媒体的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兼顾产业链上各个单位之间的协同协作。

(三)全媒体人才发展战略

无论是在哪个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人才永远是促进行业转型创新的核心资源,特别在传媒行业,人才是决定一切创意、理想及实践是否实现的重要因素。因此,传统媒体在向移动媒体转型过程中人才是一种战略资源,相关的媒体部门需要积极培养、吸引和使用人才,合理调整媒体的人力资源结构,在未来的媒体产业链的构建中,创建一支适应媒介融合发展态势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是传统媒体转型与创新的先决条件,也是发展新媒体成功与否的重要保障。

三、结束语

在未来的生活中,传统信息传播形式己不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当纸质媒体甚至广播电视媒体已经不再适合人们逐渐增快的生活节奏,当整个社会都在一种高速流通的信息时空中运转时,移动媒体必然发挥起它的独特作用,移动化是必然趋势。在传统媒体向移动媒体转型的过程中,相关单位一定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在向成熟的移动媒体学习的同时更要兼顾到中国受众的文化习惯,积极研讨媒体发展的客观规律,及时分析当今社会发展的形势,必须将移动媒体引入到正确的发展路途上来。

参考文献:

[1]喻国明,媒体新视界一一中国传媒发展前沿探索[M].新华出版社,2011年8月.

[2]吴信训.世界传媒产业评论[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年3月.

篇7

一、对节目外包的认识

“外包”这两个词在二十世纪末出现,最早使用于企业业务的专业名词。外包是指企业动态地配置自身和其他企业的功能和服务,并利用企业外部资源为企业内部的生产和经营服务。那么,我们所讲解的广播电视节目外包指的是什么?

广播电视节目外包是指媒体在对自身的优劣势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把媒体内部的职能和资源,集中在那些有竞争优势的业务上,那些媒体没有资源优势,对媒体的盈利和竞争毫无帮助的一些栏目外包给有竞争力的专业化传媒公司,从而谋求发展的一种战略管理模式。它是媒体为更好发展自身而实行的一种瘦身计划。

媒体节目外包这一战略管理模式最早运用在我国发展速度比较快,传播实力比较雄厚的城市广播电台和电视台。

目前,我国大多数广播电视台已经开始实行除了新闻,时政类节目以外的娱乐、生活等节目,以不同的方式外包给专业的电视节目制作机构。维吾尔语广播电视节目外包制作,突破了广播电视媒体现有的不适应节目生产的经营方式,能够充分地利用台外的人力资源,创作了一批竞争力强,人人一说就知晓的维吾尔语广播电视有名节目,比如,新疆电视台九套维吾尔语频道的《应聘者》《新纳瓦》《美丽就在你身边》《生活与健康》;乌鲁木齐电视台维吾尔语频道的《经济论坛》《海尔巴格创业平台》《美食谱》《健康指导》《旅游》;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维吾尔语频率的《新疆青年》《生活》《讲故事》《海洋音乐》《学习》;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维吾尔语频率的《青春旋律》等广播电视节目承包给了外部的专业制作机构和文化传媒公司。

二、维吾尔语广播电视节目外包模式

在维吾尔语广播电视节目外包发展来看,第一个维吾尔语节目外包是从广播节目开始的,即2000年1月6日新疆人民广播电台《青春旋律》栏目开始和新疆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合作,这就意味着维吾尔语广播电视节目外包的正式开端。与电视台节目外包相比广播电台的节目外包开始的比较早,维吾尔语电视节目外包是2007年1月乌鲁木齐电视台维吾尔语频道的《健康指导》节目承包给新疆阔克兰传播有限公司开始的。维吾尔语广播电视节目外包的进程中,广播电视媒体外包制作的节目主要以娱乐和综艺类节目为主。目前,在新疆从事维吾尔语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专业制作机构和文化传媒公司达到7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维吾尔语频率的部分节目是与外部的制作机构或者新闻教育机构合作完成。新疆电视台,乌鲁木齐电视台维吾尔语频道的部分节目是整个运作过程承包给文化传媒公司完成。

基于维吾尔语广播电视媒体管理和业务特点,主要有三种维吾尔语广播电视节目外包模式。

(一)广播电视台与专业制作机构或文化传媒公司合作

这种模式属于合作性外包,是业务功能和技术操作由广播电视媒体的内部工作人员和拥有专业知识的外部力量共同完成的外包模式。在资产,知识,技术,管理等四个方面的合作使媒体获得独立运营但无法获取超额利润。合作性外包注重媒体核心竞争力的培养,适合于待开发的新业务,新栏目。广播电视媒体通过授权许可的方式将广播电视节目外包给具有一定运营能力的制作机构或文化传媒公司,承包节目的制作机构或文化传媒公司作为资源分配者,主要负责运营。广播电视媒体作为资源拥护者,执行监管并获得一定的利润。当然,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承包商的运营能力是进行节目外包合作性运营模式的重要要素。

新疆电视台九套维吾尔语频道的《新纳瓦》是合作性外包模式的典型,是新疆电视台和“瓦斯莱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合作基础上,从2012年6月开始播出的一档娱乐性节目。

(二)广播电视台把节目整个运作过程承包给文化传媒公司

这种模式属于委托性外包,是广播电视媒体就像采用把广告委托给广告公司的运营方式一样,把广播电视节目委托给文化传媒公司。

节目策划,人才资源分配,技术制作等整个运作过程由文化传媒公司工作人员来完成。完成的节目由广播电视台制定的监督员来审核,通过审核的节目进行定期播出,播出阶段始终由广播电视台负责,文化传媒公司只是从媒体承包的规定时间内进行传播,虽然,他们获得一定的利润,但是始终没能得到外包节目的播出权利。这种外包模式的标准化程度较高,复杂度低,但是人力资源耗费量大。在这种模式下,媒体保留业务及相关设备的所有权,对承包商进行必要的培训后逐步减少在该业务中的内部人员数量,将业务委托给承包商完成,最终媒体方面仅保留管理监督。

乌鲁木齐电视台维吾尔语频道的《海尔巴格创业平台》是委托性外包模式的典型,是乌鲁木齐电视台和新疆阔科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合作,从2013年1月1日开始播出的专业型节目。到2014年,乌鲁木齐电视台和乌鲁木齐亚尔库特传播有限公司合作继续进行制作和播出工作,此节目变成了自主创业青年的交流平台。这种节目外包的播出促进了广播电视媒体企业化管理发展,实现了多元化的媒介经营。

乌鲁木齐电视台维吾尔语频道的《美食谱》也是委托性外包模式的典型,是乌鲁木齐电视台和乌鲁木齐巴力凯西传媒有限公司共同合作,从2014年开始播出的,专门介绍新疆各地特色美食的电视节目。

(三)广播电视台把部分节目承包给新闻教育机构

这种模式属于学习性外包,是广播电视媒体把部分本土化特点的节目或者以培养人才为目的而实行的外包模式,通过媒体和政府单位合作运行或在高校制定的节目制作中心进行播出。媒体和政府单位合作播出的外包节目是由政府单位来监督,媒体执行内容安排和播出任务。在高校节目制作中心的主要工作人员是由在校有关本专业的学生来组成,他们负责内容安排和节目制作,媒体负责管理和监督他们的工作,负责最终的播出阶段。这种模式的优势之处是体现出节目的本土化和为在校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为新疆的传媒行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专业人才,双方都得到相应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是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维吾尔语频率的《新疆青年》是学习性外包模式的典型,是新疆青年杂志社和共青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共同合作,从2014年2月开始播出的杂志型广播节目,播出内容以新疆青年杂志刊登的优秀作品和介绍新疆优秀青年感人事迹为主。此节目以新疆为题材的传播特点使《新疆青年》栏目具有明显的本土化特征。

新疆电视台九套维吾尔语频道的《应聘者》是学习性外包模式的典型,是新疆电视台和新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共同合作,从2013年开始播出的专业型节目。它以等待应聘者为主要参与对象,通过企业和应聘者的互相沟通,新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的工作人员介绍有关就业情况并对应聘者推荐企业或提出意见来开发等待就业大学生的思维,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现场节目。

三、维吾尔语广播电视节目外包的运营优势

企业化管理的制作机构和文化传媒公司的迅速发展对兴起的维吾尔语广播电视节目外包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逐步形成了维吾尔语广播电视节目外包独特的运营优势。

(一)维吾尔语广播电视节目外包逐步实现了“制播分离”

信息技术不断发达,受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需求也不断地扩大。广播电视媒体要提高自身影响力和媒介之间的竞争力,首先要满足受众多样化需求。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维吾尔语广播电视节目的技术操作不完善,栏目组专业人才短缺,供给和需求不平衡,无法满足受众日益多变的需求;另一方面,维吾尔语广播电视媒体要树立自己的品牌栏目,应该把握好广播电视制作市场的领先地位。“制播分离”作为节目外包的最早形式,为外包节目生存发展提供了较为充分的市场条件,同时自身具有了一定的实践价值。

(二)推动维吾尔语广播电视媒体企业化管理,提高维吾尔语广播电视节目质量

广播电视台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事业最为显著的变化。改革开放后,维吾尔语广播电视机构开始实行企业化管理,采用企业的经营体制和管理模式。节目外包运营模式的出现对逐步形成企业化管理的维吾尔语广播电视媒体带来改变自身的机会,各家维吾尔语广播电视媒体开始开发新业务和新栏目。经营上开始实行多种经营,积极开展各种盈利活动,力求提高经济效益。节目外包模式推动了维吾尔语广播电视媒体企业化管理的发展,同时也推进了自办栏目的创新。

(三)排除维吾尔语广播电视媒体面临的经营压力,完善产业链

篇8

论文摘要: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也正面临这前所未有的考验,许多的广播电视同行们都在积极的探索。

我国的广播电视行业作为党和政府的宣传工具,起到“喉舌”作用,因此它属于事业单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广播电视广告收入的增加,广播电视事业经费,由原来国家全额拨款逐渐改为差额拨款,直至自收自支,而且还要向国家纳税和向有关部门上缴利润,因此广播电视行业的产业性质也越来越明显。我认为要使广电产业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健康发展,不断壮大,最主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通过广电产业的资本运作。

1广播电视行业资本运营的概念

所谓广播电视行业资本运营,就是将广播电视行业所拥有的可经营性资产,包括和广电业有关的广告、传输网络、信息、视音频制作、广播电视报等产业,也包括广电集团所经营的其他产业部分,视为可经营的价值资本,通过价值资本的流动、兼并、重组、参股、控股、交易、转让、租赁等途径进行运作,优化资源配置,扩展资本规模,进行有效经营,以实现最大限度增值目标的一种经营管理方式。随着我国文化事业体制改革的深入,在稳步将广播电视业推向市场,科学规划和配置广播电视资源的大趋势下,广播电视行业在产业化的道路上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同时,我们也充分意识到广播电视业要想完成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在资本运营这一长足的发展空间里大展拳脚,尽管这种管理意识和经营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困难重重。

2广播电视行业资本运营的制约因素

在现行广播电视管理体制下,从总体上说,我国广电产业存在着产权结构不清晰、受行政干预多、经营范围小、浪费大、产品质量低、在生产经营和人事管理方面存在腐败现象等弊端,其影响概括地说就是:制约了广电产业的发展,造成资源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因此广播电视行业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本运营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我看来广播电视业资本运营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制约因素:

2.1广播电视行业的社会属性,致使其产业性质得不到重视。

首先我国广播电视作为宣传部门,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担负着正确舆论导向的引导功效,有其特殊的政治(社会)属性。也正因为如此,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广播电视部门。为了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明确了党管干部,党管媒体的原则,提出了政府必须掌握干部的任免权、企业的控股权、节目的终审权的要求。其次广播电视媒介所拥有的巨大的和潜在的可经营性资产。如视音频产品的生产设施、视音频节目的播出权、用以广告的节目时间段、传输信号的有线和无线网络等等,都是广电媒介的资产。它有自己的价值,有作为价值转化形成的价格,其产品具有商品的性质,因此广电媒介又具备了产业性质。就决定了它要通过资本运作以追求更高的利润为目的,讲求经济效益的特性。然而广播电视行业的社会属性的要求的确对媒体的发展和正常成长产生着积极的作用。但却与市场化经营产生了差距。具体到工作实际中诸如:①哪些资源能够拿出来跟资本进行合作以及如何合作等没有明确的界定,在实践中就难免形成困惑。②有些弘扬主旋律的作品,按照上级要求投入人力、物力,还有大量资金来制作。但往往因为这是宣传任务,不能带广告及其他营利色彩,所以在资本方面基本是没有回报的。那这项活动只有投入根本谈不上经济上所谓的产出。同时,广播电视行业作为国家事业单位,实行的是多头管理、行业所属、部门所有、条块分割的四级办报台体制,这种体制使广播电视业始终处于严格行政管理之下,资本结构随之形成了投资主体单一、筹融资结构单一、资本主体单一的局面,几乎完全无法按照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经营的规范准则开展活动。因此也就丧失了经营自和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应对市场变化的灵活性。

2.2广播电视业在资本运营中的主导地位,制约其资本运营的发展。

根据目前的政策规定,行业外资本投资传媒只能获得一定期限的经营权与收益权,不能获得相应的实际控制权和国家认可的传媒产权,不能拥有传媒的品牌。诸如此类的政策性法规确立了广播电视行业在资本运营中不可撼动的主导地位,所以资本运营主体地位的不平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投资的力度。并且可能会出现一旦双方合作出现问题,投资方就很可能最终一无所获的结果。这也就是许多关注广电行业的社会资本投资商驻足观望的主要原因。由于政策的限制导致目前,广电行业苦于资金缺乏急需资本投入来加快发展,而大量的业外资本虽然看好广播电视这个利润丰厚的行业,,却不敢轻易投入。

2.3广播电视行业自身的制约因素。

2.3.1管理权与经营权不明晰。我国目前大部分广播电视行业都没有将管理权与经营权相分离,致使广播电视长期以来一直以新闻宣传单位定位,着重强调其政治属性和宣传职能,普遍存在着“重社会效益、轻经济效益,重导向、轻经营,重喉舌功能、轻产业功能”的现象,但是我们要意识到:广播电视的社会属性与经济属性是独立但又相互依托的。只有创作出质量上乘,受众喜好的广播电视节目,才能带动广播电视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厚重的经济积累,也可以更好的为广播电视事业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2.3.2经营模式单一,资金来源有限。由于政策局限、观念束缚以及现行体制等多层面原因,绝大多数广播电视媒体没有切实的尝试产业资本经营,资金来源主要还是依靠财政拨款以及广告收入。但今天的广播电视业已发展成为人才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型的产业。不是有限的广告收入就可以支撑和维持这个庞大产业的,媒体产业要做强做大,参与国际竞争,多渠道开拓资金来源成为必然。

篇9

【关键词】河南电视台 制播体制 制播合一 制播分离

一、现阶段中国电视发展的背景

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是电视传媒产业的两个核心环节。由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不同,各个国家对电视节目制作和播出的管理也有所不同。归纳起来,共有两种模式,即“制播合一”制和“制播分离”制。早期的中国和韩国实行的是“制播合一”制,而以美国为首的北美地区则实行的是“制播分离”制。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进步,电视领域也在全球展开了新的革命。对于当代中国来说,我们正处于一个制播模式改革的阶段。“制播分离”制已经慢慢被大家所关注。而“制播分离”制和“制播合一”制共存于我国现阶段的广电行业。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这两种制播体制。

1、“制播合一”制

长期以来,中国的广播电视系统是舆论宣传机构,广播电视机构属于事业单位,迄今为止“制播合一”制仍然大范围的应用于中国的广电行业,尤其是大部分新闻栏目和法制节目。例如,河南电视台《河南新闻联播》和荣获全国法制十佳栏目的《法治现场》。

2、“制播分离”制

对“制播分离”的定义,基本上采用这样的说法――把广播电台、电视台承担的制作任务进行分离,由节目制作公司承制,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只负责节目的购买和播出。“制”和“播”各司其职,既不交叉也互不干涉。在我国市场化的背景下,大部分娱乐节目开始应用上了新兴起的“制播分离”制,河南省电视台第九频道的《星光大舞台》便是其中的一个成功的例子。

二、“制播合一”制的弊端

1、我国电视台之前实行的节目生产管理体制为“制播合一”,这种自产自销的节目生产方式不仅存在着成本浪费,而且也会造成专业分工不细,队伍膨胀、人员素质偏低等方面的弊端。

2、长期以来,我国的广播电视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而存在,属于事业单位。完全的封闭式运作、机关式的管理模式、广告经营市场化程度低,制约了媒体的发展。

3、广播电视一直施行采编播一体化的生产模式,缺乏竞争机制,人员十分臃肿,个别员工甚至一年就只搞几个节目或办一台晚会,这种制播合一、吃大锅饭式的运行机制存在着成本浪费,而且也造成了专业分工不细、缺乏人才竞争机制等问题,严重限制了节目的发展。

4、我国的电视台一直归国家所有,属于国家垄断经营,但是所有权问题和市场化是紧密关联的东西,因此决定了我国广播电视的市场化程度不可能高。

三、“制播分离”制的好处

与制播合一相比,制播分离制的优势毋庸置疑。首先,从节目质量角度来看,节目制作的社会化有利于生产高质量高水平的节目。制播分离后电视台可以更专心地研究自己面对的受众市场,精心、合理地设计节目结构和播出计划。其次,从节目经营角度来看,节目制作的社会化带来了节目经营的市场化。前期的投融资、市场调查,后期的推广开发、播出,和节目的制作一起构成了相对完善的产业链条,从而提高民间电视制作公司和电视台双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再次,在这种市场化、产业化的运作下必然对现有体制下的人事制度造成冲击。而节目优胜劣汰的播出方式,会对从业者带来压力。对电视台而言,也有助于其精简人员,压缩队伍。

四、以河南省电视台新农村频道为例看我国制播分离的总体趋势

隶属于河南省影视集团的河南省电视台新农村频道于2006年6月9日正式开播,以服务三农,关注农村、关心农业、关爱农民、关怀农村工作者为主要任务。该频道运用的就是“制播分离”模式,实行相对独立的制片人(工作室)制度。并将整个频道分时段的外包,目前已经出现了以《村长开汇》、《第9放映室》、《星光大舞台》节目为代表的百姓喜闻乐见的节目。

总体看,全国广电制播分离改革可以概括为“三个工作平台”、“三种运作机制”、“三种运营模式”。

三个工作平台:一是栏目平台;二是频道(频率)平台;三是制作平台。

三种运作机制:一是栏目的制播分离运作机制。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引进节目,一种是将具有产业发展空间的栏目的制作经营剥离。二是频率、频道的制播分离运作机制。即以频率频道为单位组建公司,探索非公益性频率频道的企业化经营。三是全台节目制作部门的制播分离运作机制。即从全台节目制作部门的层次进行制播离改革,这种形式以广播电台为主。

三种运营模式:一是委托制作。这种模式在欧美国家很常见,在我国也称之为“定制”。二是外部采购。采购的内容主要分为两种,第一是购买节目样式,第二是购买节目成品。三是联合制作。目前节目运作费用日益趋高,使得越来越多的广播电视节目,特别是大型活动无法由独家投资、制作,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往往采取联合制作的方式。

随着“制播分离”的实施,河南电视台出现很多的外包型栏目,各种涉及影视制作方面的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壮大。例如河南影视集团,河南影视文化传媒公司等等。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制播分离”的实施是在培育我国广播电视之外的节目内容生产产业,使之逐步成熟壮大,形成产业链;其二,对市场来讲,施行“制播分离”是广播和电视产业化的标志,必然给资本市场带来众多较高回报的投资机会,促进资本和产权的整合,也必将促进节目交易市场的繁荣兴旺;其三,对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来讲,施行“制播分离”意味着全台的运作转移到以市场为中心,走在前列的广电媒体将会通过体制创新和市场的力量整合资源,形成强大的发展动力,赢得与国外传媒抗衡的实力。

制播分离在我国电视界的全面推行,目前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如《中国电视的改革问题及对策》中认为有以下几点:

1、没有相应的法规作保障,整个交易的过程就难以做到公平、公正;

2、未形成规范的电视节目市场, 容易导致黑箱操作,滋生腐败现象;

3、没有形成完善的节目评估标准,容易导致“制作公司前功尽弃,而电视台则 ‘欲加之罪, 何患无词’”的现状;

4、未解决社会制片公司、独立制片人的资质问题,容易导致社会制片公司和独立制片人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制播分离”之路充满风险和艰辛,但代表着不可逆转的发展方向,广播电视行业最终要走向市场。从宏观面来看,我国已经加入WTO,WTO 准入条款要求各国开放电视业的附加产品以及节目市场,至少在电视节目的生产环节,允许多种投资经营方式(包括跨国的投资经营)存在,允许中外合作制作广播影视节目,允许境外卫星电视频道在一定范围落地。2001年10月,我国政府先后批准AOL/ 时代华纳、凤凰卫视和新闻集团3 家媒体的中文节目在广东的珠江三角洲落地,表明境外媒体进入国内市场已经变成现实。可以预见,今后政策会有所放宽,媒体经营权会逐渐放开,我们将直接面对越来越多境外媒体的竞争。我国广电行业是一种高投入、高垄断、高利润与激烈竞争并存的特殊行业,市场对专业电视节目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因此,可以预测,制播分离首先会在广电系统第一方阵中普遍出现,并走向深化,然后逐渐形成燎原之火,遍及全国。

总之,制播分离改革是广电媒体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有远见的广电媒体应看清形势,结合自身发展阶段,逐步推进制播分离改革,主动适应市场的变化,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掌握制胜先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中国传媒产业的对外开放,“制播分离”最终会成为中国电视业的主流运作方式,完成中国电视和国际的接轨。

参考文献

①黎斌,《制播分离,电视深化改革的尝试》[J].《电视研究》,2000(4)

②陆地,《制播分离还是分》[J].《声屏世界》,2000(9)

③徐舫州,《中国电视改革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传播》,2000(4)

④纪朝阳,《电视制播分离如何推进》[J].《声屏世界》,2007(8)

⑤慕玲、范宝苍,《从制播分离到体制改革――电视媒体发展趋势探析》[J].《广告人》,2010(2)

⑥徐光春,《加快广播影视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在全国广播影视局局长座谈会暨“村村通”广播电视现场会上的讲话》[J].《电视研究》,2000(9)

⑦邢建毅、蒋淑媛,《制播分离体制的确立对电视业的影响》[J].《现代传播》,2000(4)

⑧丁洁,《制播分离行业电视台大有可为》[N].《中国艺术报》,2000-06-23

⑨黄斌,《应对“制播分离”》[J]. 《声屏世界》,2000(5)

⑩尹鸿,《制播分离还是制播整合》[N].《中国文化报》,2009-09-18

篇10

关键词:AHP法;中心制;频道制;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7-0162-02

以央视2009年重组新闻中心,变中心制为频道制为代表,全国广电行业很多单位近几年陆续启动了管理模式变革。究竟该采用中心制还是频道制,现以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为例作初步探讨。

一、重庆广电管理模式变革情况

2004年,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成立之初,采用中心制的管理模式,根据业务性质的不同,组建了电视频道运营中心、电视新闻中心、电视栏目中心、电视大型节目中心、数字业务中心、广播电视剧制作中心等15个专业中心。其中,电视新闻中心负责全台新闻类节目的采集制作,电视栏目中心负责打造所有自办栏目,电视大型节目中心负责文艺晚会、体育赛事、专题片的生产,广播广告经营中心和电视广告经营中心分别负责广播、电视广告的经营,数字业务中心负责全台数字电视节目的制作,广播电视剧制作中心负责电视剧的摄制等。中心制的管理模式,整合了全台节目、人力、广告、技术、硬件等资源,全国已实现集团化运作的广电机构中,多数采用中心制为主的管理模式。

但中心制也存在责权利不匹配、运行体制不统一、广告经营和节目生产分离、频率频道效益和个人收益脱节、激励机制不科学、资源保障不到位等问题。2011年,重庆广电启动频率频道运营责任制改革,变中心制为频道制,以重庆卫视、新闻频道、影视频道、时尚・生活频道等8个频道(频道群),重庆之声等6套频率为责任主体,确定宣传管理、收视收听、经营创收的任务指标,按照“全成本核算、全口径收入、年底算总账”的原则实行年度目标考核并兑现奖惩。改革大大激发频率频道和一线员工的创新活力,增大了效益,收效明显。

然而,面对广电行业日趋加剧的竞争态势,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集中优势资源谋取一席之地,是各已实现集团化运作的广电机构不得不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用好中心制和频道制的优势,做好统分结合,在明确集团各层次宣传与经营责任的基础上,形成统一管理与分级核算相结合的人、财、物管理体制,既增强集团的宏观调控能力,又激发各频率频道的运营活力,本文称这为第三种管理模式,即“综合制”。

二、广电机构管理模式评价模型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对定性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其主要有以下步骤: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选择责权利匹配度、资源整合度、激励机制、节目广告联动等四项指标,作为管理模式评价的指标,即 A1:责权利匹配度越高越好;A2:资源整合度越高越好;A3:激励机制越完善越好;A4:节目广告联动越紧密越好。三个决策方案,B1:中心制;B2:频道制;B3:综合制。这样即可得到广电管理模式评价的递阶结构层次图(见图1)。

2.构造判断矩阵。根据对20名业内人士的调查结果,从图1的第2层开始,对于从属于(或影响于)上一层每个因素的同一层诸因素,用成对比较法和九标度法构造成对比较矩阵,直到最下层。

3.计算每个成对比较矩阵的权向量并作一致性检验。对每一个成对比较矩阵计算最大特征根λmax及对应的Wi权重。一致性比率CR(CR=CI/RI)作一致性检验。RI根据查表得到。当CR

三、结论

通过对三种管理模式的AHP分析,得出的排序为:综合制>频道制>中心制,即为应对广电行业日趋加剧的竞争形势,已实现集团化运作的广电机构最理想的管理模式为综合制。相比于中心制,频道制有利于充分调动积极性,提升竞争力,且灵活性强。但其缺陷也显而易见,频道间各自为政,形不成系统优势,管理机构重复等[1]。综合制正是吸取了这两种管理模式的长处,统分结合,宣传与经营两分开,既能推进生产力的发展,又能做到有效管控,有利于切实把好导向,提高节目质量,多出精品佳作,也是强化以宣传为中心、改进宣传管理的有效管理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重庆广电在进行频率频道运营责任制改革时,并未全盘抛弃中心制,而是改革保留了电视运营中心、广告经营中心等机构,在电视运营中心下设节目购销中心,负责全集团的剧目外购及管理;根据新媒体发展趋势,增设了新媒体发展中心等中心制机构。最近,还出台了《电视节目跨部门(单位)选用主持人管理暂行办法》,以便在频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统筹使用内部优势资源,提升整体实力,这表明其改革实质是变中心制为综合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