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工技术经济与管理范文
时间:2024-03-25 16:39: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轻工技术经济与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英文名称:Techno-economics In Petrochemicals
主管单位: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1674-1099
国内刊号:31-2004/TE
邮发代号:4-623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篇2
一、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培养具备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分析测试和加工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高聚物化学与物理的基本理论和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知识及高分子成型加工技术知识。
学习课程
聚合物加工原理、聚合物成型工艺、聚合物流变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的方法;
掌握高分子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能关系;
掌握聚合物加工流变学、成型加工工艺和成型模具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具有对高分子材料进行改性及加工工艺研究、设计和分析测试,并开发新型高分子材料及产品的初步能力;
具有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具有对高分子材料改性及加工过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管理的初步能力。
就业方向
该专业毕业生可到石油化工、电子电器、建材、汽车、包装、航空航天、军工、轻纺及医药等系统的科研(设计)院所、企业从事塑料、橡胶、化纤、涂料、粘合剂、复合材料的合成、加工、应用、生产技术管理和市场开发等工作,以及为高新技术领域研究开发高性能材料、功能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光电材料、精细高分子材料和其它特种高分子材料,也可到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20所大学
二、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新型复合材料生产原理和生产工艺、能胜任无机材料、高分子材料、新型复合材料等生产企业基层管理工作和实际岗位操作,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特色
该专业既重视学生数学、力学和材料科学的基础理论培养,又重视学生的工程能力训练,并对有关专业课实行教学内容的国际接轨。课程设置注重基础理论与工程的结合、自然科学知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会设有工程设计制图课程设计、工程训练、下厂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实验有高分子物理实验、高分子化学实验、复合材料制备与加工实验、材料性能测试实验等 。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毕业生可以就业于与复合材料相关的汽车、建筑、电机、电子、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信息通讯、轻工、化工等有关企业和公司,担任工程研究 人员、工程师和营销管理人员,从事设计、研发、分析、生产、测试、评价、营销、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在高等院校、研究设计院所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开设院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长江大学、中北大学、河北工程大学等
篇3
关键词:机采棉;“三丝”;脱叶催熟;废膜污染
一、引言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产棉区,棉花种植面积达2400多万亩,新疆棉花产量几乎占我国棉花总产量的“半壁江山”,也是我国优质棉的主要出口基地,从1993年开始,新疆棉花面积、单产、总产、质量、调出量都始终保持全国第一。 根据规划,国家连续三个五年计划扶持新疆优质棉基地建设;“十二五”期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将稳定在2500万亩左右。
劳动力的制约已严重阻碍了棉花产业的发展。为此,自治区十分重视解决棉花机械化采收问题并将国产采棉机纳入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目录,其目的就是通过补贴政策推动新疆大规模实施棉花机械化采收。同时,新疆兵团提出要用3~5年时间全面实现棉花采收机械化,以提高采摘效率,降低采收成本,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机采棉与手摘棉的比较
(一)手摘棉之弊
1.棉花增长与“用工荒”之间的矛盾。2012年棉花总产量达318万吨,增长9.7%,首次超过全国棉花总产量的一半,需要近60万名拾花工。据调研,近年石河子、呼图壁、奎屯、沙湾、库尔勒、阿克苏等棉花主产区都不同程度地缺少拾花工。受劳动力普遍上涨和“用工荒”等因素影响,采摘费高达2.5元/公斤却找不到更多的拾花工。据统计,全新疆缺少拾花工20多万人。
2.收入减少,质量降低。由于用工紧缺,许多农户在棉花还没有完全成熟时就提前抢摘;有时又因人手紧缺、地多人少,棉花已吐絮很久尚来不及收摘。过早或过迟采摘棉花不仅减少了产量,还降低了纤维的品质,减少农户应有的收入。
(二)机采棉之利
1.减少浪费。机采棉减少了因人工紧缺不能及时采摘而造成的浪费损失, 解决了棉花丰产不丰收的问题。从近几年新疆推广机采棉的数据显示,采棉机单台速度可达150~200亩/日,一台采棉机日采籽棉超过40000公斤。据新疆的有关专家报道,一般情况下,一台采棉机比得上600个拾花工的采摘量。拾花劳力严重不足也将促进机采棉技术的推广。
2.机采籽棉基本无“三丝”。由于机采棉异性纤维含量较少, 因此成为解决当前手摘棉“三丝”问题的有效措施。手摘棉中麻丝、丙龙、草、毛发或塑料绳、有色布条、化纤布条、尼纶编织袋丝等异性或异色纤维含量较多。
3.机采棉机械化、专业化操作,易于管理,运输方便,加工一致性较好。
4.能腾出时间安排拾花后的土地和冬灌翻耕工作。人工拾花战线长,开始早结束晚,占据了进行下一阶段耕耙地的工作时间,延误时机。采棉机一旦开始采摘,只要忙活一天,棉田管理者就能够腾出时间进行清田和冬翻冬灌工作,尽早进行其他工作,实现创收。
5.有效减轻劳动力负担。机采棉的推广可有效解决效率低,劳动力需求量大等问题。
6.推广机采棉技术经济效益可观。经相关预算,如果机械采摘3万公顷棉花,可节省成本3670万元,可购置6行采棉机15台。
三、推广机采棉过程中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一)机采棉设备费用高
一台设备150万元左右,价格贵,机械维修困难、折旧费高,变相增加了成本,致使种植户使用采棉机的积极性不高。
建议初期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协作,出台扶持机采棉技术推广的相关激励政策与措施。
(二)技术上存在的问题
1.新疆基本上还是对当地的棉花主栽培品种推行机采棉,必要时,需调整苗期化调、中期打顶及后期的催早熟等环节。
第一,培育抗病虫害、抗倒伏、棉株中部结铃多、吐絮集中及铃壳开裂性好、对脱叶剂比较敏感的中长绒品种,有效提高机械采棉的效率和采摘质量。
第二,机械采摘的棉花要求以高产、高密度的模式栽培,采取适时早播、配置株行距、合理控制水肥、适时打顶的方法,使棉花结铃性强、株高一致、吐絮集中、成熟一致,提高机采棉的采净率;使用脱叶剂亦须规范。
第三,要认真做好病虫害的早期综合防治,预防病虫害侵袭棉铃、棉桃,保证机采棉的品质和产量不受影响,保证棉花的等级。做好了以上工作,就基本解决了关于机采棉的品级问题,基本上都可机器采收这些棉花。
2.脱叶催熟技术问题。脱叶率越高,机采棉含杂越低。因为机采棉棉花密度较大,如用常规喷雾方式或飞喷,不可能让所有叶片表面都充分接触脱叶剂,再加上温度、气候影响,脱叶率不高,籽棉含杂亦较高。
解决措施:使用袖筒式高地隙喷雾机械或飞机喷洒脱叶剂,可以使机采棉籽棉含杂率控制在10%以内,每亩脱叶成本控制在15元左右。
3.废膜污染问题。目前研制成功的各种棉花残膜回收机解决了白色污染问题,苗床育苗移栽新技术接替地膜覆盖的新工艺,消除了残膜污染。
4.机采棉加工生产线的改造问题。要根据机采棉的质量要求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棉花加工设备和工艺流程,保证机采棉的品质品级,不断提高棉花加工技术。要加速机采棉加工生产线的更新改造进度和采棉加工生产线,借鉴、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机采棉加工技术和经验,积极培育机采棉品牌。
(三)机采棉加工出的皮棉杂质较多
机采棉加工出的皮棉平均含杂2.5%,手摘棉加工后平均1.1%;纤维长度低于手摘棉1~1.5毫米(27毫米居多)。
建议如下。一要政府大幅度提高补助资金。二要改变棉农传统种植观念,采取由当地政府协调,由专业合作社运作或由纺织厂、棉花企业、银行、种棉乡镇组成的股份制公司运作,从而形成一条完整的棉花产业链。这种股份制企业运作的关键是轧花厂,终端是纺织企业能接受的机采加工棉。三要实施籽棉烘干加湿和皮棉加湿工艺改造项目,完善籽清皮清工艺,提高机采棉清理加工水平。
(四)企农矛盾突出
由于收购时扣杂扣水随意性大,无标准可依,机采棉收购困难。建议政府协调好机采棉销售环节的工作,实施机采棉品牌战略,增强市场开拓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组织建立机采棉收购监督管理体系和机制,制定出台机采棉扣水扣杂及质量等级标准(地方标准)。呼吁国家将机采棉列入国储棉系列并制定相应的机采棉国储标准。
四、结论
机采棉技术是一项涉及棉花栽培、品种培育、田间管理、机械操作、脱叶喷雾、采收贮运、轧花加工、检测收购、纺织加工及系统规划等诸多学科的系统工程, 必须就影响棉花种植、轧花和棉纺织加工三大领域的诸因素进行系统与全面的分析,以期带来高额的回报。
加快推广机采棉经营模式有利于打破过去各地“各自为政”的状况,创新采棉机运行机制和产权制度,优化配置农机资源。机采棉是棉花产业的新事物,也是中国“植棉史上的又一次革命”。我们有理由坚信机采棉技术带来的变革一定会对新疆农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为新疆棉花产业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马玄.关于切实提高新疆棉花竞争力的若干思考[J].中国棉花,2007(10).
[2]胡洁,史淑芹.兵团棉花发展优势与取向研究[J].中国农垦,2007(04).
[3]李新平.对新疆机采棉的思考[J].中国棉花加工,2005(03).
篇4
所谓能源安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保障能源的持续、稳定供给,即能源的供给安全;二是减少和降低能源生产与消费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即能源生产与消费的环境安全。就中国能源安全现状而言,主要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严峻挑战:
(一)持续扩大的能源需求所形成的供给压力不断加大,能源供给安全受到极大挑战
自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目前已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同时也是能源消费高强度时期。从城市化发展水平来考察,中国城镇人口已由1978年占总人口的17.92%上升到2005年占总人口的42.99%。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开始逐步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城市就业人口呈稳步上升趋势,从1985年城市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25.68%上升到2005年36.04%(引自2005BP世界能源统计)。从城市人口和城市就业人口两个方面的数据来看,按照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城市化率在30%—70%为高速发展时期,因而中国城市化已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就工业化发展水平来考察,根据赛尔奎因和钱纳里产业结构模式,再结合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变化趋势来判断,中国工业化正处于中期快速发展阶段。
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急剧地扩大了能源消费需求,而我国能源消费需求又主要集中在工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等三大行业部门。1995年工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三大行业能源消费量为103388.70万吨标准煤,占当年能源消费总量的78.82%,2005年三大行业能源消费量为178139.50万吨标准煤,占当年能源消费总量的79.77%(见表1)。尽管1995—2005年工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等三大行业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没有多大变化,2005年的比重只比1995年高出不到1%,但三大行业的能源消费需求量却增加了72.30%。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石油和电力能源消费需求呈急剧上升态势。就石油而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内石油产供能力短时期内难以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为满足国内石油需求只有通过扩大石油进口来实现。1993年之前,中国还是一个石油净出口国,而1993年之后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1995年,中国石油净进口为1218.7万吨,而到2005年石油净进口达14275.1万吨[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5》、国际能源机构(IEA)及美国能源署(EIA)网站数据整理而得]。另据国家海关统计,2006年中国进口原油14518万吨、成品油3638万吨,原油进口金额664.11亿美元,成品油进口金额155.52亿美元。随着石油进口的增加,中国石油进口对外依赖程度也随之提高,1994年中国石油对外依赖程度还只有1.9%,但到2003年却高达48.6%,并且石油对外依存度还在不断提高,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石油消费与进口大国也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经济总量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能源需求还将持续较快地增加,能源供给压力加大,供求矛盾仍会长期存在,特别是石油天然气对外进口依存度将进一步提高,能源供给紧张格局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难以有根本性改变。
(二)能源结构不合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加大了对环境影响的压力
从能源资源禀赋状况来看,中国是煤多、气少、油贫。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煤炭资源储量相当丰富,且煤质较好。中国煤炭资源探明可采储量为1145亿吨,占世界探明可采储量的12.6%,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储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2004年中国煤炭资源采储比只有59年,而世界煤炭资源的平均储采比为164年。就石油资源而言,截至2004年底,中国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为248.44亿吨,累计探明可采储量67.91亿吨,而累计采出量已达43亿吨,剩余可采储量只有24.91亿吨。相比世界富油地区来说,中国石油资源是比较匮乏的,而且人均石油资源储量就更低了。根据英国石油公司(BP)2007年的数据显示:2006年底,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探明可采储量约为7427亿桶,约占世界的61.5%;欧洲(主要是俄罗斯)石油探明可采储量约为1444亿桶,占世界的12%;非洲约为1172亿桶,占世界的9.7%;北美地区约为599亿桶,占世界的5.0%;亚太地区石油资源最少,约为405亿桶,占世界的3.5%,其中中国约为163亿桶,占世界的1.3%。中国能源资源禀赋决定了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在短期内较难改变。由于中国煤炭清洁利用水平低,煤炭燃烧使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污染性气体大分部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空气中,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这种状况受我国能源结构制约还将持续下去,对本来已经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三)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高能耗产业比重过大,单位GDP能耗高,能源效率低下,进一步加剧了能源供给紧张局面
从能源消耗强度来看,2004年,全世界能源消费强度(单位GDP产出能源消耗量)为2.5吨油当量/万美元GDP,而中国为8.4吨油当量/万美元GDP,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36倍,美国的4倍多,日英德法等国的近8倍。根据国家发改委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司的数据,目前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为33%,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钢铁、水泥、纸和纸板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分别高21%、45%和120%;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中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导致中国能效低下的原因有多方面,包括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替代能源等技术的开发相对滞后,节能降耗、污染治理等技术的应用还不广泛等,其中一个根本原因是中国产业结构不合理,高能耗产业所占比重过大,而耗能少的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例如,2004年采掘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等几大高耗能行业的产值就占当年GDP的57.68%。因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降低能耗,节约能源资源,是确保中国能源安全的首要任务之一。
二、引言
能源作为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先决条件,是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安全是一国经济安全的重要方面,它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爆发于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使得世界经济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同时也宣告了西方世界“黄金时代”的结束。此后,能源安全问题一直是倍受世界各国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为此,世界许多研究机构、国际组织和学者们都对能源安全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相关研究,并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就经济学领域而言,能源经济学已成为一门专门以研究石油问题为主的经济学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和探讨石油价格波动对世界石油市场供求关系和各国经济的影响。国际上研究能源经济学的学者们其研究也大多集中于分析国际油价的变动对世界石油供求和各国经济的影响这一问题上。例如,NoureddineKrichene(2002)通过考察1918~1999年间的世界原油与天然气市场,并对1918~1973年和1973~1999年这两个时期的原油与天然气的供给与需求弹性进行了估算,发现1918~1973年这一时期的原油与天然气价格稳定,而1973年之后石油与天然气价格变得极不稳定,反映了1973年石油危机以来世界石油与天然气的市场结构已经发生深刻的变化;JamesD.Hamilton(2003)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证明了石油价格的变动与GDP增长之间呈现出非线性关系的特征;J.Bielecki(2002)从能源安全概念、石油市场演进、制度安全框架、目前石油安全状况、未来石油安全需要、增加能源安全战略措施等方面分析了世界能源未来的发展趋势,并认为尽管未来不会出现像1970年代那么大的全球能源危机,但某些能源安全的严重程度将继续值得关注,未来并有可能进一步加重,因而对于能源安全没有任何自满的余地,目前的石油紧急措施有必要扩大到包括发展中国家和其他能源来源;DavidK.Backus和MarioJ.Crucini(2000)通过考察石油价格与贸易条件后发现在最近25年中石油价格的变动主要是由贸易条件的变化所引起的,并且量的作用也是极不相同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致了能源需求的稳步上升。特别是20世纪90年后,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刺激了以电力、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需求急增。近年来,国内能源产供能力受多种因素制约短期内难以大幅度增加,能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能源安全问题开始越来越受到众多国内学者的关注,如舒先林、阎高程(2004)、王树林(2001)、曹志峰(2004)等,他们都对中国能源安全问题开展了相应研究。然而,与国际上学者的研究相比,国内学者对能源安全问题的探讨才刚刚起步,还有待于不断深入和系统化。诚然,国内外学者所做的上述研究为进一步更好地开展对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研究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研究参考基础。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石油能源以及能源安全供给问题上,而有关能源生产和消费所带来的环境影响分析研究得较少。正是基于这一考虑,本文以国内外研究为基础,更为深入地分析和探讨金融部门如何通过实施绿色金融发展战略把金融业务运作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强化节能减排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确保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对策,为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决策参考。
三、实行绿色金融以确保能源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对策
(一)实行绿色金融以确保能源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所谓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自己的一项政策,通过金融业务动作同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强化节能减排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确保能源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金融营运战略。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能源安全对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约束日益增强趋势下,金融部门实行绿色金融战略意义极其重大,主要体现在:有利于金融部门正确认识金融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促进辩证关系,提高对加强资源环境保护的认识水平,增强绿色金融意识,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环境、生态、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把环境保护这项基本国策贯彻到具体的金融业务之中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克服过去那种只顾经济效益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资源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模式的不足,提高金融部门加强环境风险管理与化解金融环境风险的能力;有利于金融部门通过金融业务运作把好信贷、证券融资关口,促使企业实行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从而促进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金融部门通过运用信贷杠杆、证券融资等多种金融手段对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产业导向作用;有利于金融部门利用自身的金融优势,通过金融业务运作来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循环经济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
(二)实行绿色金融以确保能源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金融部门应积极开展绿色金融宣传教育工作,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绿色金融意识与能源安全意识以及在金融业务中贯彻落实加强资源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自觉性。
2、金融部门通过业务运作利用金融手段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凡有利于环境资源保护、能源资源节约、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产业和节能减排技术项目,一律给予金融上的优先支持;而对违背可持续发展原则、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的高能耗产业,金融部门一律不予支持,也不为其开办其他金融业务。
3、金融部门应加大对洁净煤技术开发与应用、节能技术改造、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及替代能源开发技术与应用推广、能源综合利用的金融支持力度,降低资源能耗,保障能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
4、将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制度化、具体化,使之成为金融业务运作的具体可操作准则。金融部门应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国家产业政策、国家发展战略方针等相关法规政策的要求,把绿色金融发展战略进行具体细化,使之成为一套完整的金融业务运作操作准则,提高绿色金融业务运作的实效性。
5、为使金融部门配合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让绿色金融发展战略落到实处,金融部门可以借鉴世界银行的经验,在金融机构内部设立相应的环境保护机构,及时准确掌握国内外环境保护、节能降耗信息动态,并加以认真分析和研究,为实行绿色金融、领导科学决策与金融业务运作,提供有力的方法指南。
参考文献:
1、舒先林,阎高程.石油——中国能源安全的核心与国际战略[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4(3).
2、王树林.关于能源安全问题的思考[J].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1(5).
3、曹志峰.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04(5).
4、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6)[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5、魏一鸣,范英等.中国能源报告(2006)[M].科学出版社,2006.
篇5
关键词:电力工程总承包模式经济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目前,总承包模式已经为世界范围内成熟使用,代表了现代西方总承包工程项目管理的主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持续提高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这些大型基础建设项目中,项目的建设模式逐步与国际管理模式接轨。我国工程建设业主负责制已经成熟,规模化的电力工程建设市场正在形成,充分发挥工程管理的前瞻性、战略性,积极适应国际工程管理发展形势,实施规模化、专业化、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模式,尽快积累宝贵的项目管理“代建制”经验,对促进企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总承包模式的概念
什么是总承包模式呢?工程总承包是指从事工程总承包的企业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工程总承包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造价等向业主负责。工程总承包企业可依法将所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作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分包企业。分包企业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总承包企业负责。
工程总承包是一种以向业主交付最终产品和服务为目的,对整个工程项目实行整体构思、全面安排、协调运行的前后衔接紧密的承包模式。这一承包模式的出现和应用将过去分阶段分别管理的模式变为对所有阶段进行通盘考虑的系统化管理,使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更加符合建设规律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二、总承包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所突出的优点
工程总承包通过签订总承包合同来规范交易双方的行为,实现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是建筑市场交易与项目组织实施的行为规则和制度安排。
1传统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相比,电力工程总承包通过发挥其制度功能,减少了因多次招标选择承包商而发生的信息搜寻成本、谈判成本以及签订合同的成本。
2通过内部协调,降低了协调成本,促进了合作。由最能控制风险的一方承担风险,实现了资源有效配置,并能有效抑制机会主义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履约过程中发生的监督、制裁违约行为等成本。
3用工程总承包模式,业主只与总承包商建立合同关系,减少了招标投标和合同谈判次数。在履约过程中,总承包商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负责,克服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相互脱节的矛盾,使各个环节的工作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有序衔接,合理交叉,能有效地对工程进度、建设资金、物资供应、工程质量等方面进行统筹安排和综合控制。同时,利干协调各方关系,化解矛盾,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达到业主所期望的最佳的项目建设目标。
实践证明,电力工程总承包制度的实施可以创造诸多经济增长点,充分显示出其较高的制度收益和较低的制度成本。因此,是一种合理的高效率的制度安排。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电力工程总承包已充分显示其优越性,并得到广泛推行和采用。
三、我国电力工程总承包模式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工程总承包已发展到冶金、电力、建筑、机械、建材、石油天然气、铁道、水运、纺织、电子、市政、兵器、轻工等行业和装饰装修、消防等专业的工程。被重视程度得到提高,总承包额不断增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是,我国工程建设市场采用工程总承包方式的工程占建设活动经济总量的比例远小于发达国家建筑市场近一半的规模,这说明总承包在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中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优势还远未体现。
1 企业内部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建设企业普遍缺乏设计功能
由于国内市场发育以及资质壁垒等原因,以施工为主体的建筑业企业在国内开展的电力工程总承包业务一般局限于深化施工图设计施工总承包和采购施工总承包,真正涵盖设计、采购、施工全过程的相对较少。
1.2资金运作能力不强
不少总承包企业在一种被动状态下运营,尤其是国有企业在有意无意中培育着别人的实力,自身的发展由于缺乏总承包融资能力而处于一种恶性循环状态,这种状态也更加剧了建筑市场的不规范操作。
1.3复合型人才的缺乏
建筑业企业普遍缺乏通商务、懂法律、会外语、具有国际工程承包经验的高层次项目管理人才,特别是缺乏设计和专业采购方面的人才已经成为制约建筑业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的瓶颈。
2企业外部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虽然近些年来,建设主管部门积极开展政策引导,出台了《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等文件,但其缺乏必要的法律效力,其可操作性不强,特别是在我国现行的招投标办法中,大都对设计、施工、监理分别进行招标,没有专门对电力工程总承包招标的规定,同时没有一个符合国际惯例的工程总承包合同文本。
2.2 市场发育不完善,市场秩序不良
二级市场尚未形成,分包主体培育不够。重视程度和宣传工作欠缺,致使作为二级市场定位的分包有形市场发展极不平衡。
2.3改革脚步缓慢
我国电力工程的招投标市场发育还不完善,目前我国没有电力工程总承包的招投标管理办法,只有设计和施工的招投标管理办法,而政府投资工程的组织实施方式改革缓慢,不利于工程EPC 总承包的发展。
四、电力工程总承包模式的经济性研究策略
1推行总承包模式是要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资源稀缺的客观存在,要求企业必须既追求生产成本节约又兼顾企业生产的社会成本节约,既考虑企业效益又兼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使企业单元效益与社会系统效益之和达到最大值。一般的业主在行使工程管理的时候,同时行使社会资源的第一次整合。采用总承包模式后,总承包方在行使电力工程管理的时候,同时行使社会资源的第二次整合。双重地实施社会资源整合,必然促使企业追求社会总体效益的最大值。
2推行总承包模式是要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利用。总承包是在业主行使资产所有权、工程管理权基础上,由总承包商统一组织协调工程建设管理,由各分包商组织实施工程建设。总承包模式充分建立起了统分结合、有统有分的工程组织、管理机制,发挥有限建设资源的最佳效益。
3推行总承包模式是要最大限度地节约投资成本。“安全”是最大的成本节约,总承包模式强化了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成体系、分系统的总承包安全管理体系确保了工程安全工作的可控、在控;“资金”是工程建设发生的最直观的成本,总承包模式为工程资金运作提供了一体化环境,统筹、集约的资金管理确保了建设资金到位和使用的效率;“工期”是决定投资额度的重要指标,总承包模式的推行,在业主利益主体之下,产生了具有相对集中性质的代表业主利益的二级利益主体。——总承包商,合理缩短工期,节约投资成本,通过两级利益主体的双重努力得到了有效强化;“质量”是建设优质工程的基础,总承包模式为有效提高设备集成能力提供优越条件,设备的成套设计、采购、安装确保了工程质量。
五、结束语
总之,电力工程总承包作为一个外生的变量,要转化为内生的力量,必然要有一个吸收与消化的过程,才能达到发展和成长,这个过程充满不确定性,需要相关的制度环境。所以,在我国,总承包的交易方式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工程建设都是基于经济性的,如果失去了经济考量,投资的可行性就不存在了。电力工程建设通过总承包模式实施,进一步提高了投资的经济性,并使现代社会的诸多优势得到了集约化的发挥,具有向社会其它领域推广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高英.浅析施工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J].甘肃科技,2008,(11).
[2] 韩鹏凯.浅谈电力基建工程项目进度管理[J].电力建设,2004,(12).
[3] 钟冬梅,余晓钟.对工程项目管理赢得值分析法的改进[J].化工技术经济,2005,(03).
篇6
关键词 农药;水分散粒剂;特性;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 S4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4-0149-02
水分散粒剂(WG、WDG),又称干悬浮剂[1-4],是一种加水后能迅速崩解并分散成悬浮液的粒状制剂,因其安全性好、无粉尘、包装运输方便等优点,成为近年来的一种农药环保型新剂型。目前,已有20%氟虫双酰胺、10%苯醚甲环唑、36%噻虫啉、80%吡虫啉、75%肟菌・戊唑醇、90%莠去津水分散粒剂等品种在市场上销售。现就农药水分散粒剂的发展概况进行综述,以供参考。
1 农药水分散粒剂的特性[5-6]
农药水分散粒剂集可湿性粉剂、悬浮剂、颗粒剂的优点为一体的固体制剂[7],除具有上述剂型的性质之外,还具有以下基本性质:一是颗粒的崩解速度快,水分散粒剂遇到药桶中的水或液体会立即被润湿并在沉到桶底前几乎全部崩解开;二是均匀的分散性,颗粒崩解后很快分散,稍加搅拌即能均匀分散在水中;三是悬浮稳定性,分散在液体中的粉粒应稍加搅动即能很好悬浮在液体中,直到药液喷完也保持很好的悬浮性;四是再悬浮稳定性,配好的药液如果一次未喷完,放置过夜后,沉在底部的药粒经搅拌亦能够重新在水中均匀悬浮;五是无溶剂和无粉尘,制造出的WDG中只有极少量的细粉,颗粒要有足够的强度,经得住贮存运输中的磨损而不被破坏,对使用者安全;六是颗粒剂的流动性好,颗粒粒度应均匀、光滑,容易从容器中倒出,在高温、高湿条件下贮存颗粒不互相黏结、不结块;七是贮存稳定性,产品贮存1年或2年后应保持原有的性能,即使在农户或商业贮存条件不好时,也能质量不变。
目前,农药水分散粒剂的制作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固体原粉、液体原油、亲水的、亲油的均可以加工成WDG[8],含量通常在50%~90%之间,从经济方面考虑,一般不生产低含量的WDG。
2 农药水分散粒剂的组成
水分散粒剂具有颗粒剂的一般性能,但可以溶解于水中,或均匀分散在水中。水分散粒剂的组成包括分散剂和粘结剂(5%~20%)、活性成分(50%~90%)、润湿剂(1%~5%)、崩解剂(0~5%),还包括助剂及填料,各要素共同作用并相互协调[5]。
2.1 分散剂
分散剂是一种助剂,主要作用是防止活性物粒子在水中崩解后发生聚结和絮凝而生成大颗粒从悬浮液中沉淀出来,保持整个溶液均匀一致,同时也可促进颗粒剂的崩解。目前,常用的分散剂多属于有机高分子物质,如萘磺酸盐缩合物和木质素磺酸盐等,价格比较昂贵,
对于我国水分散粒剂的成本影响较大。而不同公司产品质量差异很大,为保障水分散粒剂的生产加工稳定性和质量要求,我国在分散剂等专用助剂方面需要加大开发与投入。
2.2 润湿剂
润湿剂可以增加颗粒被水润湿的速度和利于水的渗透,对农药有效成分的释放和吸收有利,能增加其在农作物表面的附着性,以充分发挥药效。目前,常用的润湿剂有十二烷基硫酸钠、脂肪醇乙氧基化物、烷基酚乙氧基化物、萘磺酸盐和十八烷基丁二酸钠等。润湿剂用量多少需要通过试验不断摸索,并非越多越好,过多则对制剂的悬浮率产生影响,而用量过少,则润湿时间长。
2.3 崩解剂
崩解剂的主要作用是加快颗粒在水中的崩解速度[4],其被水润湿后,吸收膨胀而崩裂成细小的颗粒,使其完全分散成原来的粒度大小,硫胺、食盐、钙和铝的氯化物等无机电解质均有此效果。由于崩解剂的作用机理是其机械性而非化学性,因此在贮存过程中不容易失效。
2.4 填料
填料的作用是稀释农药,一般低浓度的制剂含填料较多,而高浓度的制剂含填料较少甚至不含填料。填料的种类有粘土、高岭土、膨润土、碳酸盐类、白炭黑和滑石粉等,也可用水溶性及非水溶性的其他填料。
2.5 其他助剂
对于一些特殊药剂,还需要加入其他助剂。为了防止加工过程中结块,有时需要添加防结块剂;为了避免用水稀释药液时产生泡沫,影响使用和降低药效,还需要加入消泡剂;另外,对于难以成型的农药,还需要加粘结剂,如聚醋酸乙烯的聚合物、聚乙烯醇、可溶淀粉等。
3 农药水分散粒剂的加工工艺
水分散粒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干法和湿法2种[9-13]。一是干法:目前有高强度混合造粒法、转盘造粒法及挤压造粒法,其是先将所有农药成分混合均匀,然后用气流超微粉碎机粉碎得到所需粒径的粉料后去造粒;二是湿法:将农药成分在水分微细粉碎,得到所需粒径的浆状物,再进行造粒,也可用干法制得的粉料制成浆料后去造粒。此法有流化床造粒法、流化喷雾干燥造粒法和喷雾干燥造粒法。此外,还有其他一些造粒方式。如冷冻干燥、压缩等,也用来加工粒剂,但不太适合加工WDG农化产品。
4 国内外农药水分散粒剂的发展
早在1960年,水分散粒剂被英国使用“Weedol”产品名称出现在讨论会和宴会上(当然不是农化产品),并有出售[14]。而世界上最早的商品化产品是由瑞士的汽巴―嘉基公司生产的阿特拉津除草剂(商品名AAtrex Nine-O,90%WDG)和美国杜邦公司生产的嗪草酮除草剂(商品名LEXONE DF,75%DF)[15]。由于水分散粒剂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在1990年后成为环保、安全、可替代可湿性粉剂等常规剂型而发展起来的新剂型。发达国家该剂型研究开发较早,推广速度也较快。目前,在美国登记的产品中该剂型近20%,而英国和其他欧洲发达国家约10%是该剂型,且还在不断上升,已成为国际上安全和环保型剂型发展的主要方向。
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水分散粒剂的配方研究、生产工艺开发、设备配套、连续化生产、工艺控制、生产过程的粉尘控制等方面还远远滞后。20世纪90年代以前,在我国登记的品种较少,1998年只有4个[16]并且被国外企业垄断。但进入21世纪,我国加快了该剂型的开发登记,在2000―2009年10月近10年间登记的507个产品中,国内企业占91.7%,国外企业只占8.3%[17]。但与可湿性粉剂、乳油等传统剂型相比,WDG的生产和销售份额仍然偏少。
目前,国内少数企业可以生产水分散粒剂产品,但质量却差别很大。而我国水分散粒剂生产的总体规模较小,生产工艺和装备技术相对落后,配套助剂主要依靠进口,助剂的研究和生产比较滞后,而WDG对原材料变化较敏感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缺乏具有科研开发和生产加工的大企业。国内尚未制定水分散粒剂的国家、行业标准,导致产品含量混乱,无标可依。另外,我国目前仅有少数生产厂家开始掌握WDG的技术,在研发和生产方面严重缺乏具有经验并可熟练操作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未来亟需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完善的人才储备。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水分散粒剂的发展,也是未来亟待解决的难题。
5 我国农药水分散粒剂发展建议
根据我国农药水分散粒剂的发展实际,应从配方、装备及工艺3项技术出发进行该剂型农药的研发。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重视科研投入,形成体系完整的产业链,鼓励安全、环保、清洁化先进生产工艺的研究,积极研发专用成套设备,扶持功能助剂的自主开发与应用。
6 参考文献
[1] 刘步林.农药剂型加工技术[M].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293-300.
[2] KNOWLES D A.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of Agrochemical Formulation [M].Kluwer Academic UK Publishers.The Netherlands,1998:41-43.
[3] 华乃震.增强活性和降低环境影响的农药剂型新进展[C]//2002年表面活性剂技术经济文集(9).烟台:《精细与专用化学品》编辑部,2002:181-196.
[4] 王以燕.农药剂型名称及代码[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4,25(6):1-5.
[5] 沈晋良.农药加工与管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148-149.
[6] 华乃震.农药水分散粒剂的开发和进展[J].现代农药,2006,5(2):32-37.
[7] 张国生.农药水分散粒剂与悬浮剂的配方技术及其应用[J].世界农药.2009,4(2):37-45.
[8] 葛圆圆,李志礼.农药新剂型:水分散粒剂的研究进展和建议[J].广西轻工业.2010,5(5):18-19.
[9] DEMING J M.Water Dispersible Granules and Processes for Proparation Thereof:EP,0212896 A2 [P].1987-07-08.
[10] 王早骧.农药水分散粒剂助剂及配方应用[C]//全国农药加工会议论文集,1991:1-27.
[11] 徐年凤.农药水分散粒剂的造粒方法:CN,1268290 A[P].2000-04-25.
[12] 扬志生,郭乃琦.农药水分散性颗粒荆喷雾干燥过程的研究[J].农药,2001,40(11):14-15.
[13] 张月亮.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防治小麦穗蚜药效试验[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5,26(10):20-22.
[14] 凌世海.我国农药加工工业现状和发展建议[J].农药,1999,38(10)19-24.
[15] 王早骧.农药助剂[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881-894.
篇7
关键词:塑料管 应用现状 研究
一、塑料管道种类及应用领域
(一)塑料管道种类
1、硬质聚氯乙烯管(UPVC)
UPVC管是国内外使用最为广泛的塑料管道。UPVC管具有较高的抗冲击性能和耐化学性能。它可根据使用要求不同,在加工过程中可添加不同添加剂,使其具有满足不同要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UP-VC管根据结构形式不同,又分为:螺旋消声管、芯层发泡管、径向加筋管、螺旋缠绕管、双壁波纹管和单壁波纹管。UPVC管主要用于城市供水、城市排水,建筑给水和建筑排水管道。
(1)UPVC螺旋消声管
螺旋消声管是在管内壁有几条起导流作用螺旋肋,达到降低噪音目的,主要应用于建筑排水。
(2)UPVC芯层发泡管
芯层发泡管是采用三层共挤出工艺生产的内外两层与普通UPVC相同,中间是比重0、7~0.9低发泡层的一种新型管材。单位长度的管材可减少约17%UPVC用量,同时改善了管材的绝热和隔音性能,主要应用于排水管及护套管。
(3)UPVC径向加筋管
聚氯乙烯径向加筋管是采用特殊模具和成型工艺生产的UPVC塑料管,其特点是减薄了管壁厚度,同时还提高了管子承受外压荷载的能力,管外壁上带有径向加强筋,起到了提高管材环向刚度和耐外压强度的作用。此种管材在相同外荷载能力下,比普通UPVC管可节约30%左右的材料,主要用于城市排水。
(4)UPVC螺旋缠绕管
螺旋缠绕管是带有‘T’型肋的UPVC塑料板材卷制而成,板材之间由快速嵌接的自锁机构锁定。在自锁机构中加入粘结剂粘合。这种制管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在现场按工程需要卷制成不同直径的管道,管径可从Φ150~Φ2600mm。适用于城市排水、农业灌溉、输水工程和通讯工程等。
(5)UPVC双壁波纹管
聚氯乙烯波纹管管壁纵截面由两层结构组成,外层为波纹状,内层光滑,这种管材比普通UPVC管节省40%原料,并且在较好的承受外荷载能力,主要用于室外埋地排水管道、通讯电缆套管和农用排水管
2、氯化聚氯乙烯管(CPVC)
氯化聚氯乙烯管是由过氯乙烯树脂加工而得一种耐热性好的塑料管。具有较好的耐热、耐老化、耐化学腐蚀性能优良,国外多用作热水管、废液管和污水管,国内多用于电力电缆护套管。
3、聚乙烯管(PE)
聚乙烯管按其密度不同分为高密度聚乙烯管(HDPE)、中密度聚乙烯管(MDPE)和低密度聚乙烯管(LDPE)。HDPE管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MDPE管除了有HDPE管的耐压强度外,还具有良好的柔性和抗蠕变性能;LDPE管的柔性、伸长率、耐冲击性能较好,尤其是耐化学稳定性和抗高频绝缘性能良好。在国外HDPE和MDPE管被广泛用作城市燃气管道、城市供水管道。目前,国内的HDPE管和MDPE管主要用作城市燃气管道,少量用作城市供水管道,LDPE管大量用作农用排灌管道。
4、交联聚乙烯管(PE-X)
交联聚乙烯是通过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将聚乙烯分子的平面链状结构改变为三维网状结构,使其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能。交联聚乙烯管制造通常有化学交联和物理交联两种方法,其中化学交联又分一步法和二步法两种。一步法是聚乙烯原料中加入催化剂(硅烷、过氧化物)、抗氧剂,在挤出机挤出过程中进行交联,生产出交联聚乙烯管;二步法是先制造出交联聚乙烯A、B料,然后挤出交联聚乙烯管。物理交联方法,通常是用电子射线或钴60-γ射线交联方法,聚乙烯原料通过传统方法生产成管材,然后通过电子加速器发出电子射线或钴60-γ射线照射聚乙烯管,激发聚乙烯分子链发生改变,产生交联反应,生产出交联聚乙烯管。PE-X管主要用于建筑室内冷热水供应和地面辐射采暖。
5、三型聚丙烯管(PP-R)
三型聚丙烯是第三代改性聚丙烯,即采用气相共聚法使PE在PP分子链中随机地均匀聚合,使其具有较好抗冲击性能、耐温性能和抗蠕变性能,PP-R管主要应用于建筑室内冷热水供应和地面辐射采暖。
6、聚丁烯管(PB)
聚丁烯管具有独特的抗蠕变性能,能长期承受高负荷而不变形,化学稳定性,可在-20℃ ~95℃之间安全使用。主要应用于自来水、热水和采暖供热管,但由于PB树脂供应量小而价高等原因,国内难以大量生产与应用。扰悉,世界上能生产PB树脂的只有二家公司。
7、ABS工程塑料管(ABS)
ABS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的三元共聚物,具有质较高的耐冲击强度和表面硬度,在-40℃~100℃范围内仍能保持韧性和刚度,并不受电腐蚀和土壤腐蚀,使用温度可达90℃。所以在国外常用作卫生洁具下水管、输气管、高腐蚀工业管道,国内一般用于室内冷热水管和水处理的加药管道、有腐蚀作用的工业管道。
8、玻璃钢夹砂管(RPM)
玻璃钢夹砂管是采用短玻璃纤维离心或长玻璃纤维缠绕,中间夹砂工艺制作,管壁略厚,环向刚度较大,可用作承受内、外压的埋地管道。玻璃钢夹砂管具有强度高、重量轻、耐腐蚀等特点,可用于化工等工业管道,尤其适用于做大口径城市给水排水管道。
9、铝塑复合管(PAP)
铝塑复合管道是通过挤出成型工艺而生产制造的新型复合管材,它由聚乙烯层(或交联聚乙烯)一胶粘剂层一铝层一胶粘剂层一聚乙烯层(或交联聚乙烯),五层结构构成。铝塑复合管根据中间铝层焊接方式不同,分为搭接焊铝塑复合管和对接焊铝塑复合管。铝塑复合管可广泛应用于冷热水供应和地面辐射采暖。
10、钢塑复合管(SP)
钢塑复合管生产工艺有硫化床涂装法、静电喷涂法、真空抽吸以及塑料管内衬法等。产品具有钢管的机械强度和塑料管的耐腐蚀的优点,主要应用于石油、化工、通讯、城市给水排水等领域。最近,国内已开发出挤出成型的中小口径钢塑复合管成套生产设备,此种钢塑复合管为三层结构,中间层为已铳孔的钢板卷焊或钢网焊接层,内外层为熔为一体HDPE层。
(二)塑料管应用领域
塑料管道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在城市供水、城市排水、建筑给水、建筑排水、热水供应、供热采暖、建筑雨水排水、城市燃气、农业排灌、化工流体输送以及电线、电缆护套管等领域,主要应用领域如下:
种类
二、国外塑料管生产应用情况
在国外,塑料管材正不断替代金属或其他传统材料的管材,发展十分迅速。从1980~1990年的10年中除塑料管以外,其它各种材料的管材增长率总和不足2%,而塑料管的增长率是其它各种管材增长率总和的4倍,达到8%,进入90年代塑料管的需求量将仍是每年4.2%的速率增长,其产值大约以每年8%的速率递增。美国1997年塑料管材量为216万吨,欧洲1996年为147万吨,日本60万吨。
在国外,从50年代开始就把硬聚氯乙烯(UPVC)制品用于建筑工程中。美国:用于自来水管、煤矿用管、灌溉用水管的压力管道占总量的40.4%;用于下水、污水、通风的UPVC管道为17.3%;电工穿线管方面用的管道为14.08%;市政工程污水排放用的UPVC管道为22.93%;其它用途占5.24%。日本:UPVC管道的消费情况(占总量的百分数):上水管17.2%;农用管5℃%;下水管17.58%;工业污水管6.8%;设备排水32.6%;穿线管1.68%;其它5.7%;特殊用管13.24%。西欧国家塑料管道分布领域:压力管68%;非压力管17%;管件5%;其它10%。
1995年,UPVC管材人均消费量,美国高达8.3Kg,日本4.27Kg,西欧4.18Kg,加拿大4.07Kg。聚烯烃管材的人均消费量西欧各国较高,平均高于4kg。1995年美国HDPE人均消费量已达1.38Kg,美国ABS管材人均消费量为0.23Kg。
纵观国外塑料管生产应用,会发现以下特点:
1.原材料:分类较为详细,品种较多,为适应不同场合需要制成各种专用料,极大方便了塑料管生产企业生产,有效地保证了产品质量。
2.塑料管生产:塑料管品种、规格齐全,管材与管件配套性较好,加工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在线检测设备较为完善,有效地提高了产品生产效率和成品率。其质量概念远远大于价格概念。
3.塑料管工程应用:塑料管在工程 应用较为普及,品种很多,并且可以根据工程特点选择需要的品种、规格的塑料管。目前,国外塑料管仍以聚氯乙烯管(PVC)和聚乙烯管(PE)为主导产品,近几年来,PE管作为城市供水管和燃气管发展很快,增长速度远远超过PVC。
三、国内塑料管道生产应用情况
我国自80年代初开始,系统地研究在市政工程和建筑工程中塑料管的应用。10年来,塑料管在工程应用中得到了很大发展,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品种和规格上得到很大发展。先后开发出了聚氯乙烯管(PVC)、玻璃钢夹砂管(RPM)、聚乙烯管(PE)、铝塑复合管(PAP)、交联聚乙烯管(PE-X)、聚丙烯管(PP-R)、氯化聚氯乙烯管(CPVC0、ABS工程塑料管(ABS)、钢塑复合管(SP)等塑料管。
1996年,我国各种塑料管材的总产量已达43.5万吨,其中,UPVC管材24万吨,占55%;PE管材18万吨,占41%;PP管材1.5万吨,占3.3%。尽管UPVC管材产量已达24万吨,但人均消费量还不到0.2Kg,远低于美、日、欧的人均消费量。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7年全国塑料制品的总产量为1534万吨,其中塑料管材为87万吨,已成为塑料行业中一个主导产品。另据中国塑料加工业协会塑料管道制品专业委员会的不完全统计,1998年UPVC管材、管件总产量为35万吨,比1997年增长了10万吨,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
近几年,随着建筑业变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建筑室内塑料柔性管(PE-X、PAP等)发展很快,成为当今投资的热点。
(一)聚氯乙烯管(PVC)
目前国内UPVC管道生产主要品种有:建筑给水、排水管材及管件,城市供水、排水管材及管件,电工绝绷套管配件。主要规格有:给水管:Φ16~710mm;建筑排管:Φ90~160mm;双壁波纹管:Φ90~400mm;螺旋缠绕管Φ150~2600mm;电工护套管:Φ16~20mm。从整体上来看主要是Φ400mm以下规格。
从80年代初到1994年,我国PVC管材、管件生产发展速度极慢,其产量仅为19.5万吨;1996年的产量为24万吨,自从建设部、化工部、轻工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出“大力发展化学建材”的通知以后,UPVC管材、管件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到1997年底全国有UPVC管材、管件生产厂家估计有400家,总生产能力近100万吨,但实际生产量却不足50万吨。UPVC管材、管件生产规模在10000吨/年以上的厂家30多家;规模5000~10000吨/年的厂家近60家。这些生产规模较大的厂家由于设备配套较齐全,技术力量较强,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也比较完善,管材、件能够自己配套,产品质量也比较稳定。这些厂家生产的管材、管件占总生量的85%以上。而那些产量低、装备差、管材、管件不能配套的小厂,全国各地都有,但由于技术力量薄弱,于是就出现产品质量不稳定现象。从总生产量来看仅占15%左右,但对建筑排水用UPVC管材、管件整个供需市场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目前国内管材生产线估计有2000条,其中引进设备约占15%左右。全国生产企业设备的开工率不足60%。在生产设备上,由开始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发展到自行研制开发,目前UPVC生产设备基本上实现了国产化。
在国内,PVC管是首先在建筑排水上推广应用,也是国内发展较为成熟的一种塑料管道。如UPVC建筑排水管,到1993年,累计已有1.68亿平方米民用住宅中得到使用,占当年竣工量的19%左右。1998年有的省份使用率达到90%以上,可以相信不久将来,PVC建筑排水管将取代铸铁管;在城市供水管道中,天津、沈阳、济南、青岛、福建、海口等30多个城市及许多中小城镇已敷设UPVC管道5000多公里,最大管径达DN630mm。随着我国原有旧城区的扩建改造,新城市和新城区的不断建设,PVC供水管的应用还会持续增长。目前主要用于建筑排水、建筑给水、电工穿线管、农业排灌用管、城市供水、城市排水、通讯工程用管材、化工防腐用管材。应用量:用于排水的占50%;化工管15%,穿线管15%;通讯用管5%;给水用管5%;农业排灌用管5%;其它用管5%。
(二)聚乙烯管(PE)
聚乙烯给水管生产:国内聚乙烯给水管材生产的品种主要有低密度聚乙烯管、高密度聚乙烯管,规格一般是Φ16~160mm,最大可达Φ400mm。聚乙烯给水管材生产一般都采用单螺杆挤出机,也有少量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农村改水工程使用的聚乙烯管一般是采用国产设备,按QB1930-93行业标准生产的低密度聚乙烯管,城市供水管(大口径)一般是采用进口设备生产的高密度聚乙烯管,建筑给水聚乙烯管(小口径)一般是采用国产设备生产,城市给水管生产都执行GB/13663-92国家标准。
聚乙烯燃气管生产:聚乙烯燃气管生产是按照GB15558.1《燃气用埋地聚乙烯管材》标准要求,现在生产的聚乙烯燃气管材在颜色上有两种,一种为黄色管,一种为带黄色条的黑色管。公称尺寸范围为Φ20~250mm,但实际生产的规格已扩大至315mm,根据使用工作压力不同(0.4MPa和0.2MPa),分为SDR11及SDR17.6两个尺寸系列。我国现在的聚乙烯燃气管材挤出生产设备基本是从国外进口。已经有近10多条PE管材挤出生产线,实际挤出管材生产能力达25000吨/年,大大超过了燃气行业8000吨/年的需求量。但只有少数厂家拥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设备,基本能实现自动烘干加入原材料、自动测量调整壁厚、自动切断或盘卷,能够稳定连续生产。1998年国内PE燃气管材的用量虽然达到了约3000吨,倡是由于与25000吨的挤出生产能力相比相去甚远。
聚乙烯管应用:低密度聚乙烯管主要用于农村改水工程、电力、电缆保护、邮电通讯线路保护及其它领域。高密度聚乙烯给水管主要用于建筑物室内外给水系统。目前,国内聚乙烯管用量最多是农村改水工程,占整个聚乙烯管用量的50%左右。目前还没有聚乙烯给水管设计、施工及验收标准,影响了聚乙烯给水管的推广应用。聚乙烯燃气管主要应用于城市中低压燃气管网,尤其是使用天然气的地区用量较大。随着1995年聚乙烯燃气管产品标准GB155581-95、155582和设计、施工技术规程CJJ63-95颁布,聚乙烯燃气管得到了迅速发展,到1998年,国内PE燃气管道铺设量约占整个燃气管道铺设量的20%左右,产量达到3000吨。
(三)玻璃钢夹砂管(RPM)
目前国内玻璃钢夹砂管生产企业有10余家,生产的规格主要有:DN500~1400mm,6种规格;使用压力范围:0.1~1.0MPa,而其中大于0.6MPa的情况较少;根据具体工程的要求,管刚度可选择在2500~10000N/m2之间;生产工艺主要有:离心浇铸、连续缠绕、定长缠绕三种工艺。
自1993年在全国建立的RPM管生产线至今已铺设了约1000KM的RPM管,主要应用于引水工程和城市配水工程,以及排污工程直径在DN1000~1400mm,工作压力0.6~0.8MPa。
(四)交联聚乙烯管(PE-X)
目前国内交联聚乙烯管生产主要是参照德国DIN 16892、16893标准,生产设备主要从瑞士引进(四条线),生产工艺为:Monosil的一步法接枝和成型,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稳定。在引进设备同时,国内有关单位也开发出一步法和二步法硅烷交联工艺生产交联聚乙烯管,并投入应用。目前国内交联聚乙烯管生产规格为:Φ10~32mm,少量生产到Φ63mm。连接PE-X管的管件,一般采用夹紧式铜制接头或卡环式铜制接头,有些企业正在开发为PE-X管配套的超高分子聚乙烯管件、聚甲醛管件、ABS管件。
自从1996年引进国外先进的PE-X管生产技术和设备,近几年PE-X发展很快,主要应用于地面辐射采暖、建筑室内热水供应、饮用水供应和自来水供应,尤其随着住宅建设标准的提高,要求管道暗敷,为PE-X管提供了更大的市场。到1998年我国PE-X管材生产能力将达3000万米。
(五)铝塑复合管(PAP)
国内目前铝塑复合管主要生产工艺及装备大致分为进口设备和国产设备二类。进口设备生产工艺主要以共挤复合工艺为主,生产搭接型复合管,目前国内有10余条进口生产线。自1996年国内相继有几家塑料机械制造企业着手研制国产搭接焊和对焊铝塑复合管生产线,现已投入批量生产。目前国内铝塑复合管生产企业达到80余家,生产线达到100余条,其中搭接焊生产线占70%,对接焊生产线占30%,生产能力达到2亿米/年。
国产化生产设备价格大约是进口设备的20-30%,生产出的铝塑复合管物理力学性能都能符合国外先进标准要求,但在自动控制、自动化程度、生产速度方面有一定的差距,产品外观、几何尺寸精度尚需进一步提高。
(六)三型聚丙烯管(PP-R)
PP-R管一般采用单螺干挤出挤出成型。由于PP-R料熔粘度较大,吸放热量大故对挤出设备有一定的特殊要求。
由于国内塑机厂没有加工PP-R管的经验和工艺参数,采用普通国产单螺杆挤出机生产PP-R管产量低,对产品质量控制的稳定性较差。
目前国内生产的产品规格为公称外径DN20~63mm六个规格。产量按不同规格在100~150kg/h,年产量为800吨。
自1997年上海从国外引进PP-R生产技术与设备投入生产以来,上海市已在100个平方米建筑面积住宅冷热水系统、纯净水、饮用水系统的试点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并且在应用的基础上制定了PP-R管设计、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程和施工定额等上海市地方标准。
四、存在问题
1、原材料方面
随着我国石化行业的发展,塑料制品的原材料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质量在不断提高。因此,目前我国塑料管原材料供应渠道基本畅通,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1)原料品种少,基本无专用料
就塑料管中占主导地位的PVC、PE原料来说,在国外PVC、PE原料牌号很多,形成系列,用户可根据不同用途需要选择不同牌号原料。而且对PVC给水管、PE燃气管等要求高的管材,为有效保证管材质量,一般都直接供应专用料。虽然我国PVC、PE树脂产量很大,但牌号少。PVC原料基本上都是普通型树脂,适合做供水管等特殊要求的少。PE原料中低密度聚乙烯占有很大比例,适合做城市和建筑供水管、城市燃气管的管材及PE原料很少,致使有些企业将普通拉丝级HDPE来生产管材,严重影响管材的产品质量;虽然80年代末对城市燃气管专用料进行研制,但由于多种原因,未能投入生产。目前,我国燃气管专用料基本上是靠进口。
此外,PE-X、PP-R原料基本上靠进口,国内不能生产。
目前国内无专用料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专用料用量较少,要求特殊,因此,一般大型石化企业不愿生产,一般小型石化企业生产又达不到要求。
(2)原料质量不稳定
目前,我国PVC、PE原料普遍存在内在质量不稳定,如:PVC原料,颗粒规正度差,残留氯乙烯单体(VCM)含量高(在5~10ppm,而国外用于供水管的只有1ppm),只能生产一般水平的产品,不适宜高速挤出需要。主要原因是:国内很多PVC树脂生产企业工艺路线落后,仍采用电石法生产PVC树脂,这样往往会出现树脂分子量不理想,给加工带来一定影响;对于PE原料,熔体指数离散性较大,影响挤出性能和机械性能,以及耐蠕变性能差,影响使用寿命。
此外,各种稳定剂、添加剂、加工改性剂也极为重要。目前,国内生产厂家很多,基本能满足PVC制品的需要,但品种单一,产品质量不稳定,某些要求较高的品种还是要依靠进口。
(3)原料价格高,且波动大
原料价格对塑料管生产和应用有着密切的关系。综观我国塑料原料价格,普通型原料价格基本适宜,并且与国外价格基本相当,专用料及要求较高的原料,普遍价格偏高,而且国产原料价格比国外还高,尤其是一些辅料和助剂价格更高,致使许多要求较高的原料需要从国外进口。回顾1994年~1995年,我国PVC树脂价格突然从4000元/吨暴涨到9000~10000元/吨,不少生产企业每生产一吨管材要亏损500~1000元,严重影响了PVC管生产和应用。因此,建议石化部门在今后要根据市场需要,安排好塑料管所需的原材料,保证原料的稳定供应。
2、塑料管生产方面
(1)产品结构不合理
塑料管产品结构不合理突出反映在规格系列不全,管材管件配套不完善。管材与管件生产不配套是我国塑料管推广应用中的瓶颈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很好地解决。据对我国150多家有一定生产规模的塑料管生产企业初步调查统计,管材的生产能力约为24万吨,管件生产能力约为1.2万吨,管材与管件生产能力配比约为20∶1,与正常应用的配比8∶1相差甚远。管件的品种也仅有100多种,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与某些企业的急功近利的思想有关,见到塑料管生产有利可图,就一哄而上,而对技术难度较大、生产成本较高的塑料管件的生产,就很少有企业愿意承担,以致管材与管件的比例严重失调。 (2)企业生产规模不合理
目前我国塑料管生产企业数量较多,达到近1000家,但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万吨级企业只有30余家,绝大多数企业的生产能力在3000吨/年以上,一条生产线最多生产2~3个规格的产品。企业生产效率低,内部消耗大,经济效益差,造成自身发展的能力弱,生产成本高,产品的价格也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塑料管推广应用。
(3)加工设备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总体水平较低
我国塑料管生产设备由开始从国外引进,到消化吸收、自主开发,基本上实现了国产化。国产设备如果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去生产,能生产出质量优良的产品,而且价格也能适应国内市场的需要。但是,国产设备制造精度、电报导元件稳定性、生产速度和自动化程度与进口设备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国产模具的设计制造,在设计技术水平、制造技术、表面处理、加工精度与光洁度、使用寿命等方面与国外有较大差距。
(4)产品质量不稳定
塑料管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产品质量不稳定。总体而言的管材的质量略好一些,而管件的问题更多一些。质量问题反映较多的是配合尺寸的稳定性较差,外观粗糙,易脆裂等,特别是塑料阀门,关闭不严,易漏水。另外,管材和管件质量涉及原料、工艺设备、模具、操作工艺等方面,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产品质量。另外,国产树脂、助剂通用性的多,牌号品种少,一些专用的树脂或助剂则品种不多,质量也不稳定,生产厂不同,生产批号不同,质量差异明显,用户选择余地有限,这也增加了生产工艺控制的难度,最终产品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据PVC塑料管生产企业反映,采用乙烯氧氯化方法生产的PVC树脂产品质量较好,所以云南以电石乙炔PVC树脂的企业改造,已经刻不容缓了。
(5)质量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
由于对假冒伪劣塑料管检查打击力度不够,假冒伪劣塑料管充斥市场。如:对PVC排水管不按标准要求生产,大量添加碳酸钙等价格低廉的铺料,片面追求降低成本,致使PVC管强度、抗冲击性等物理力学性能得不到保证;对于PVC给水管,在原料选择上,以次充好,用一般普通型PVC树脂(Vcm>5ppm)生产给水管;对于PE给水管,用价格较低的拉丝级HDPE充当价格较高的管材级HDPE生产给水管,管材的长期使用性能和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得不到保证;对于铝塑复合管,除用拉丝料代替管材料外,中间铝层不焊接,用塑料夹铝管冒充铝塑复合管,向市场倾销,另外,还有铝塑复合管在安全性能未得到证实前就用于输送燃气,用非交联铝复合管输送热水,用搭接焊铝塑复合管产品标准检测对接焊铝塑复合管,不能反映对接焊铝塑复合管的内在性能等问题;对于PC-X管,由于国产设备供料计量和质量控制技术落后,因此对设备操作要求较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 ,但是有很多用国产设备生产PE-X管的企业不按要求进行,再加上国内PE-X原料配方不尽人意,导致PE-X管交联度不稳定,最高达70%以上,最低在30%左右,严重影响PE-X管质量,但市场销量很大。因此,对塑料管加强质量监督管理势在必行。
3、塑料管应用方面
标准规范严重滞后。塑料管在我国推广应用有10几年历史了,但是,塑料管产品标准,设计、施工规范、标准图以及概预算定额等严重不配套。有很多种塑料管生产和检测只得参考国外标准执行。尤其是概预算定额,除UPVC建筑排水管在几个大城市列入概预算手册外,其它塑料管均没有概预算定额,在工程设计、施工计算时,只能套用其它管道定额。并且,标准规范中技术规定不能适应塑料管道发展需要,需要不断修订,但目前修订计划进展缓慢。
4、政府宏观调控方面
(1)科普宣传不够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塑料制品以软制品为主,且多为日用品,工程上应用较少,人们对它缺乏完整的认识,于是产生一种错觉,认为塑料制品软、强度低、不结实、易老化、不耐用、有毒性等。这些其实都是塑料软制品过去存在的一些缺点,例如:在PVC软制品中要添加大量的增塑剂,有时增塑剂的添加量可达树脂量的60%~80%,增塑剂易挥发,也易溶出,产生气味和毒性(过去生产的PVC树脂中有毒的氯乙烯单体含量高),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设备的不断改进,我国生产的PVC树脂和管材已逐步达到了无毒级水平,并且在制造PVC管材是几乎不含增塑剂,而且在加工过程中常加有稳定剂、抗老化剂、耐冲击改性剂等各种添加剂,使PVC管使用寿命、卫生性能大为改进,适合做给水和排水管道。此外,虽然塑料管与传统管道相比,价格上要贵一些,一次性投资大,但使用寿命长、施工方便、工程综合造价低等特性,仍然有很多人不了解,需要不断进行宣传。
(2)项目建设盲目,缺少宏观调控
近两年来有些部门看到了塑料的广阔前景,但未经充分市场调查和研究分析,通过不同渠道,采用不同方式,盲目重复引进设备,其生产能力大大超过目前国内市场需要和原材料供应的可能,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对40多个企业进行分析表明,现有生产能力均不能很好发挥,其中生产能力18万吨,而产量只有8.6万吨,能力发挥不到50%,个别好的企业可发挥70~80%,差的企业只有20%左右。近几年,随着住宅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建筑室内塑料柔性管(PE-X、PAP)发展很快,成为当今投资热点。两年来铝塑复合管上马厂猛增,据不完全统计,平均开工率不足30%,其中:技术设备先进、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开工率80%~90%,设备水平较低、管理不善的企业开工率一般在10%~20%,有的未开工就停产。但是,目前仍然有不少企业在上低不平的铝塑复合管生产设备。造成盲目建设、扩大生产规模的主要原因是:①由于新旧体制交叉,计划经济转换为商品经济,转换时期缺少计划调控又缺少商品经济规律制约,发展处于盲目和缺少计划状态;②由于各部门和各地区强调各自经济的发展,自成体系,很少考虑全国布局和综合平衡,其结果是点多面广而规模小,不能形成经济规模,投资效益差;③信息不灵,不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因此,建议准备上马或扩建塑料的企业必须事先作好市场调查分析,了解当地市场和承受能力,方能建设。
(3)市场竞争机制不规范
随着国家对化学建材的大力提倡,塑料管市场不断发展,一些唯利是图的人打着新材料的幌子,任意改变原料的配比,趁机大推销伪劣产品,有的厂家在市场竞争中不是靠质量和服务来取胜,而是热衷于搞回扣,搞价格大战;不是靠通过技术革新来降低成本打市场,而是靠拉关系走后门,损害国家利益来挤占市场,导致市场上出现优质产品卖不出合适价钱,不合格产品反倒有人问津。这些做法不仅败坏了塑料管的声誉,而且也严重阻碍了化学建材事业的发展。
(4)缺少扶持企业发展的技术经济政策
自从1994年成立全国化学建材协调组以来,我国塑料管发展很快,究其原因是协调组制定了“国家化学建材推广应用‘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各地参照制定了相关意见或建议,推动了塑料管的应用,但发展速度和推广应用仍不尽意,其原因是这些意见或建议仅仅是行政引导,力度不够,而且缺少经济上的必要措施和扶持政策,如税收、价格或进行财政补贴等政策。
转贴于 五、发展方向
1、原材料
原材料及辅助材料(包括各种助剂、稳定剂、粘接剂等)应根据各种塑料管的加工性能的要求,开发专用料,以保障制品的加工性能和质量。目前开发重点是:
(1)开发生产表观密度0.55~0.6g/ml,Vcm≤1ppm,颗粒规正,内在质量好的给水管用PVC树脂及专用料。
(2)开发生产HDPE、MDPE燃气专用料,重点开发MDPE、PE100级燃气管专用料。
(3)开发生产HDPE供水管专用料以及PE-X专用料和一步法交联工艺所需的HDPE。
(4)开发生产塑料管所需性能优良的各种助剂。
2000年,各种原料需求量估算:给水管UPVC原料约20万吨/年,排水管UPVC原料约30万吨/年;供水管PE原料约10万吨/年,燃气管PE原料约1万吨/年;玻璃钢管原料约3万吨/年。
2、重点发展的塑料管品种
塑料管的推广应用主要以UPVC管和PE管为主,并大力发展新型复合、改性塑料等。重点发展的塑料品种:UPVC给水管、PE城市供水管、PE城市燃气管、大口径城市排水玻璃钢夹砂管、PE-X建筑冷热水供应管、铝塑复合管和挤出成型的钢骨架钢塑复合管。
3、重点发展的塑料管规格
重点发展的塑料管规格是按最佳技术经济性能比来确定,UPVC城市供水管:DN63~400mm,UPVC建筑排水管DN110~1600mm;PE供水管:DN63~800mm,PE燃气管:DN20~400mm,PVC螺旋缠绕管DN300~2000mm,玻璃钢管DN800~2000mm,PE-X管DN10~32mm,铝塑复合管DN10~32mm,挤出成型钢塑复合管DN40~200mm。
4、发展目标
2000年,全国新建、改建住宅的室内排水管道50%采用塑料管,室内给水管道30%采用塑料管,电线护套管80%采用塑料管,建筑雨水排水管道20%采用塑料管;全国新建、改建、扩建城市供水管道(DN400mm以下)30%采用塑料管,村镇供水管道60%采用塑料管;全国新建、改建、扩建城市燃气管道(中低压管)30%采用塑料管;积极开展大口径塑料城市排水管的开发和应用示范。
2005年,全国新建的工程中,建筑排水管道80%以上采用塑料管;建筑给水和热水供应管道80%以上采用塑料管,电线护套管90%以下采用塑料管,建筑雨水排水管道60%以上采用塑料管;城市供水管道(DN400mm以下)60%以上采用塑料管,村镇供水管道80%以上采用塑料管;城市排水管道50%;城市燃气管道(中低压管)60%采用塑料管。
2010年,全国新建的工程中,建筑给水管道、建筑排水管道、建筑雨水排水管道、电线护套管、城市供水管道(DN400mm以下)、城市排水管道、城市燃气管道(中低压管)等范围应用普及率要求到90%以上。
六、发展对策
1、调整产品结构
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要从产品结构上进行调整,限制和淘汰技术落后、能耗大的产品,积极鼓励和扶持塑料管的发展。
(1)新建、改建多层建筑应推广使用塑料排水管和雨水管,淘汰传统铸铁管排水管、雨水管;
(2)新建、改建建筑应推广使用塑料电线穿线管;
(3)新建、改建、扩建城市供水管道(400mm以下)和住宅小区户外给水管道应积极使用硬质聚氯乙烯、聚乙烯塑料管;大口径城市供水管道可选用玻璃钢夹砂管和钢塑复合管。
(4)新建、改建、扩建城市燃气管道(中低压管道)、小区及庭院管道应优先使用聚乙烯塑料燃气管,淘汰传统铸铁燃气管;
(5)新建、改建住宅室内给水管道、热水管道和供暖管道优先选用铝塑复合管、交联聚乙烯管等新型塑料管,淘汰镀锌钢管。
2、确定科技开发重点
积极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力争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使我国塑料管及原材料主要产品品种齐全、管件配套,整体水平达到发达国家90年代的水平,同进度根据市场的需求,大力开发新品种。
(1)原材料及铺助材料(包括各种助剂、稳定剂、粘接剂等)。应根据各种塑料管的加工性能的要求,开发专用料,以保障制品的加工性能和质量。目前的重点是城市供水管用UPVC、PE专用树脂,城市燃气管用PE专用料,铝塑复合管、交联聚乙烯管和玻璃钢专用树脂以及铝塑复合管用热熔胶等。
(2)走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开发相结合的道路,提高塑料管加工设备和模具的制造水平。在提高国产塑料管主
机设备的机电仪一体化水平、制造精度、可靠性与工效比的同时,注意配套辅机的研究开发,提高生产线的整体水平。
(3)加强管配件的开发,并形成规模化生产。重点开发大口径塑料供水管、排水管配套专用管件,铝塑复合管、交联聚乙烯管专用速接管件,聚乙烯管电熔管件系列,建立相应的管配件产业化生产基地。
(4)加强塑料管道工程应用技术的研究,及时总结塑料管试点工程的设计技术和施工方法,编制或修订相应的技术法规、标准图集和工程概预算定额,用以指导塑料管在工程中的应用。
3、完善质量管理措施,规范销售市场
(1)各塑料管生产企业要按ISO9000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企业质保体系和售后服务承诺,为工程建设提供优质管材、管件。
(2)组织全国性塑料管技术水平评估,公告和推荐优质产品,曝光劣质产品。
(3)各地有前部门要加强塑料管质量监督与检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建立产品推广认定制度。
4、进行宏观调控和引导
(1)大力加强塑料管的科普教育工作,提高人们对塑料管的认识,促进塑料管的普及和应用。
(2)各地有关部门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鼓励塑料管应用技术经济政策和措施,淘汰和限制能耗大、技术落后的产品,促进塑料管的推广应用。
(3)积极开展塑料管道工程应用试点示范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充分发挥示范的作用,加速塑料管的推广应用。
(4)组织塑料管道设计、施工安装技术培训和岗前培训,实行持证上岗。
(5)成立全国塑料管应用协会或协作网,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大力加强行业之间、生产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协调工作,共同促进塑料管的健康发展和推广应用。
(6)提倡塑料管生产企业之间的横向联合,走专业化生产、集团化经营的道路,充分发挥生产装置的能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
5、制定标准规范编制、修订计划
1999~2000年重点制定如下产品标准和工程技术规程:
(1)“铝塑复合管”产品标准
(2)“交联聚乙烯管”产品标准
(3)“柔性塑料管专用管件”产品标准
(4)“建筑用聚氯乙烯雨水管及配件”产品标准
(5)“室外埋地硬聚氯乙烯排水管道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
(6“建筑给水柔性塑料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1999~2000年重点修订如下产品标准和工程技术规程:
(1)“硬聚氯乙烯给水管件”GB10002.2-88产品标准
(2)“给水用高密度聚乙管材”GB/T13663-92产品标准
(3)“燃气用埋地聚乙烯管材”GB15558.1-95
(4)“室外硬聚氯乙烯给水管道工程设计规程”CECS17:90“室外硬聚氯乙烯给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程”CECS18:90
6、制定相关技术经济政策
(1)应用新产品、新技术的经济优惠和扶持政策;
- 上一篇:班级总结会发言稿
- 下一篇:经济纠纷的民事诉讼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