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财务制度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25 16:39: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卫生院财务制度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卫生院财务制度管理制度

篇1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 收支管理 财务 制度

一、引言

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我国社会的稳定,全体居民的健康,是我国社会公共事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另一方面也是提高人民健康,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全国农村人口将近8亿,占我国人口总数的64%。所以,农村医疗卫生是我国医疗卫生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农村卫生工作的发展状况将对全面反映我国医疗服务水平和居民健康状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的枢纽,是实现农村卫生工作的关键所在,更是广大农村居民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途径。

我国卫生部曾经提出在我国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中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这不仅体现了我国政府的职责,更是使我国乡镇卫生院回归公益性的有效措施,还是我国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中心环节。

二、实行“收支两条线”的资金财务管理模式面临的问题

对我国乡镇卫生院实行“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挑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资金管理模式的改革,在不断的改革中必然会遇到很多方面的问题,如:人事制度、分配制度、人员考核、资金监管、人员激励、政策导向等。这些方方面面的内容都和医疗卫生改革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收支两条线”财务管理是一种体制的改革,一种机制的变革,改革过程中必须认真对待管理中的每个环节。

(一)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是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管理的阻碍

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传统的乡镇卫生院是以院长任命制为主的人事管理制度,职工属于在编人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发展,我国的乡镇卫生院的人事管理制度也实行了改革,逐渐发展成为任命制、聘用制、非聘用制三种形式结合的人事管理制度。卫生院的职工也相应地出现了在编人员、在岗人员、临时工三种形式。但是有调查显示,很多乡镇卫生院仍把院长聘用制看作是一种流于形式的走过场现象。在乡镇卫生院实行“收支两条线”的财务管理后,人事管理制度不仅仅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收支两条线”财务的管理需要,还要不断的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所需要的人事管理制度。

目前,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进行,对传统人事制度的改革也在实施中,但是乡镇卫生院的院长仍是上级政府部门任命的,虽然也有公开招聘任命的,但是很多都是流于形式主义。对卫生院职工和院长的绩效考核没有一套完整、合理的考核制度,考核的指标也不全面。这就导致卫生院的经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无法同职责挂钩,激励和奖励制度的缺乏导致卫生院的人事管理浮于形式,服务效率低下,服务质量逐年下降。所以,要积极鼓励卫生院从业人员,提高卫生院的运营效率是实行“收支两条线”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

(二)政府投入资金的有限

虽然随着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每年政府都在增加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但是,比例仍比较低,这就意味着乡镇卫生院的资金仍需要通过市场的补偿来维持正常的运转。因此,政府应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的财政投入力度,将各项补偿的政策切实落实到位,实现我国的卫生事业与GDP、财政支出的同步增长。同时,还应建立起以政府的购买服务为主的补偿机制,引导卫生院实现自身公益目标,最大程度的发挥财政资金对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农民健康所取到的促进作用。

(三)乡镇卫生院机构的低运转率,卫生资源处于闲置或配置不足

目前我国乡镇卫生院的服务效率偏低,整体上处于低效率的机构运转中。卫生院面临着提高机构运转率、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充分利用的新难题,这将是改革的目标之一。卫生院可以充分做好职工的考核制度并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激励措施来全面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以此来提高机构的低运转率状况。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卫生院主要是实行全额拨款和差额拨款两个过程,造成卫生院人员“吃大锅饭”的局面,从而导致卫生院的服务效率低下、服务质量极差,使广大农民看病要找熟人排大队才能解决看病问题。因此,在体现出乡镇卫生院公益性的同时,又可以有效的提高机构的运营效率,为广大农民提供适宜、安全、有效地基本依医疗服务。

(四)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不能适应“收支两条线”的需要

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中允许通过医疗收入来弥补医疗服务费用,但是在我国乡镇卫生院存在着严重的“以药养老”的现象,卫生院的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是医疗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奖金的重要来源。另外,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乡镇卫生院的工作人员一般业务素质较低,工作能力较差。但是卫生院属于事业单位,并没有多余的编制来引进医疗业务骨干,卫生院本身没有人事任免权,只能通过聘用的形式来招揽人才,面对待遇较低的卫生院很多医疗人才根本不愿到卫生院来工作。最终使卫生院出现人才匮乏、医疗从业人员素质低下、机构建设臃肿的现象。

(五)很多无法预测的因素导致卫生院年度经费预算难

卫生事业单位的预算一般包括:收支预算、利润预算、资产负债预算。但是对于乡镇卫生院而言其预算一般只编制收支预算。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后卫生院的收入全部上缴,而支出则由政府全额拨款。所以,政府必须做好预算,这是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必要条件。根据相关政策规定,针对乡镇卫生院的补助一般采取定额与定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我国目前主要采取的是定额补助。另外,目前我国乡镇卫生院属于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如果财政补助不足,卫生院的部分经费可以通过卫生院的业务收入来进行补偿,所以确定政府对卫生院的拨款是政府对卫生院投入的主要依据,更是收支两条线的难点工作。

(六)难以确定卫生院的收支核算标准

由于乡镇卫生院的收入较为繁杂,如医疗收入、药品收入、相关辅助检查费用收入、其他收入等,支出的项目主要有业务支出、人员工资支出、设备经费支出、基础建设支出、其他支出等,还有一些不可提前预测的支出。由于在卫生院存在如此繁多的收支种类,所以在具体的核算中就很难做到合理、科学的预测。

三、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作用

(一)规范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

通过实践说明在乡镇卫生院实施“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设立了会计核算中心,实施集中支付,同时规范了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通过有效的审核卫生院的各项支出和资金使用情况的有效监督,降低了卫生院的各项不合理开支,减少了资金的浪费,达到收支管理平衡的目的,提高了资金的使用率,并能及时、准确、完整、真实的向各部门提供财务信息。

(二)改变了卫生院职工工资没有保障的隐患

通过财政拨款提高了政府对卫生院职工工资的拨款比率,使职工工资得到保障,工作人员积极性增加。同时通过对职工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相结合的方法,制定了岗位工作目标,极大的带动了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三)规范了药品采购和药品价格

通过对药品采购制度的规范,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同时,逐渐将药品价格降低到底线,把更多的实惠让给人民群众,切实解决了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同时,通过对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的探索和研究,改变了过去医务人员的工资、奖金与业务收入挂钩的工资分配方法,提高了卫生院的整体管理水平,使卫生院的服务质量大幅度提升,并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控制了医药费用的增长,真正做到了降低医疗费用、让利于民。

总之,乡镇卫生院“收支两条线”管理是我国农村医疗事业的一种大胆尝试,涉及到诸如人事制度、资金管理制度、人员考核制度等多方面的改革。收支两条线管理不仅改革了卫生院收入和分配挂钩的内部运行机制,更是彻底切断了职工工资和业务收入之间的关系,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了优质服务的医疗保障,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金春莲,王景福,医疗机构实行药品收支结余两条线管理的背景与关键点[J]。中国卫生资源,2005.1(25)32-35

[2]刘正喜,赵瑾瑶,乡镇卫生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思路[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7)

篇2

摘 要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基层医疗机构成为了整个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医疗机构经营管理的有效性,关系到整个医疗体系能否有效运转。基于提高医疗机构经营管理效果,提升整体医疗改革水平的目的,新基层医疗机构应对财务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应认真研究并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制度成为提升新基层医疗机构经营管理效益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应对新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制度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提高财务制度的可行性,促进新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

关键词 基层 医疗机构 财务制度 研究

一、前言

考虑到基层医疗机构的重要性,为了保证基层医疗机构能够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都有所提高,应认真做好新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工作,保证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满足实际需要。基于这一目的,在新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中,应对财务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应通过建立健全的财务制度,丰富财务管理手段,提高财务管理的整体效果,以此来满足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需要。因此,我们要对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制度与医院财务制度的区别进行研究,同时使基层医疗机构采取制度具备一定的公益性,并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实现全面预算制度,保证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制度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二、新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制度与医院财务制度的区别

从目前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作用和经营管理来看,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制度与医院财务制度是不同的,二者的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新形势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和公立医院在政策和管理上的不同职能定位;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主要负责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及基本医疗服务,而公立医院主要承担重急症和疑难病症、科研、教学等综合方面的职能。

2、在财务管理办法上的不同;

在具体的财务管理办法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具有明显的不同,其中最明显的区别在于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做法,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侧重于收支活动的预算与管理,对医院采取了更加具体的和全面的预算管理和成本核算办法,保证了财务管理的实效性。基于这一角度,我们应对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办法有全面正确的了解,应充分认识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医院在财务管理办法上的不同,认真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

3、在补偿政策上的不同;

在补偿政策的制定上,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采取了不同的措施。除了在财务管理办法上存在不同之外,在补偿政策上也存在明显的不同。主要的区别在于政府在补偿规定上对基层医疗机构和医院制定了不同的政策。其中对于基层医疗机构强调核发政府补助的方式保证运营。对于医院采取了重点扶持的办法,保证了医院的正常运行。

基于这一认识,在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行中,应认识到与医院的不同,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尽可能多的获得政府补偿,从而在发展中获得更多政府的支持,满足实际发展需要。

4、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方面的不同

考虑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情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职财会人员较少,由于涉及的财务业务较少,现有的财会人员能够满足基本财务管理需要。而在医院中,涉及的财务业务较多,需要大量专职的财务会计人员为其服务,其财务管理职能也相对丰富一些,这是基层医疗机构和医院的主区别。

除此之外,在会计核算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往往更注重会计核算的实效性和可执行性,在会计核算方面更加注重核算效率,在这一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核算要比医院的会计核算更具有优势。

三、新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制度的公益性研究

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必须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方向。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障群众健康权益的正确选择,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律。新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制度的公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制度主要是面向大众服务的

从目前新基层医疗机构的实际运行来看,不但确立了医疗服务的工作宗旨,同时还确立了服务大众的财务制度。由此可见,新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制度主要是面向大众服务的。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定位中,为基层群众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成为了基层医疗机构的主要职能之一,为了保证这一职能的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应具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并发挥财务管理制度的积极作用,提升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效果,满足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制度的公益性要求。

2、新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制度保障了广大群众的利益

新基层医疗机构实行了新财务制度以来,实现了医疗保险报销的及时性,对服务广大群众并保障群众利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新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制度在保障广大群众利益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从这一点来看,新基层医疗机构的财务制度在保障性方面对广大群众的利益实现了有效的保护,并以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保证了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制度的有效性,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的实际质量,满足了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制度公益性的需求。

3、新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制度具有公益性特征

篇3

【关键词】新医改;经济运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

对于乡镇卫生院而言,深化对于卫生院经济运行模式的改革更有必要,这不仅在于乡镇卫生院的很多经济管理与运行模式都十分低效,这也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的经营绩效的根本。本文将深入剖析新医改背景下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济运行模式所提出的一些深度革新,并且解读这些变革在乡镇卫生院可以有的实施方式,进而让乡镇卫生院的财务会计制度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与建设。

一、深化对于乡镇卫生院运营成本的控制

新医改对于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运行模式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财务会计制度的影响可以体现在很多具体的方面,首先,新医改背景下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营成本控制有了更好的管理,这对于提升乡镇卫生院的运营绩效,让卫生院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很有帮助。这种转变可以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透过对于运营成本深入而全面的分析,提出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并且尽可能的降低很多乡镇卫生院不必要的活动成本及医疗成本,这样才能够促进卫生院的高效运营,并且极大的提升乡镇卫生院的绩效;2)透过全成本核算的实行,这将会极大的为价格主管部门在各方面医疗服务价格的制定上提供参考依据,为单病种的医保方在付费时提供有效的成本参照,这也会为医改政策的制定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3)全成本核算的推行,能够促进乡镇卫生院各级部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与高效化;4)实现全成本核算还能够很好的增强乡镇卫生院内部员工的成本意识,进而在卫生院上下形成良好的氛围,这会促进节约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并且能够实现乡镇卫生院内部人员、设备、资金等的优化配置,这样才能够充分提升乡镇卫生院现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新财务制度在乡镇卫生院成本管理上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要求与方向,这些指引将会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本核算朝着更为精确、规范、科学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提升乡镇卫生院运营成本的根基。

二、加强对于乡镇卫生院预算的管理

一直以来,乡镇卫生院在预算管理上都存在各种问题,新医改制度下对于卫生院的预算管理提出了很多全面而细致的要求,这些制度在乡镇卫生院预算管理中的有效执行将会极大的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体经营绩效的提升。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在旧卫生院制度中涉及很少,新制度明确规定,对乡镇卫生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并规定地方可结合实际,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对乡镇卫生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在明确乡镇卫生院预算管理总体办法的基础上,与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相衔接,对卫生院预算的编制、执行、决算等各个环节所遵循的方法、原则、程序等作出了详细规定,并明确了主管部门(或举办单位)、财政部门以及卫生院等主体在预算管理各环节中的职责。这些都是很好的制度革新,极大的弥补了一直以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预算管理上的各种漏洞。

三、渗透精细化管理的理念

新制度下让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财务会计以及经济运行的管理上都趋向于精细化的方向发展,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趋势。过往的很多乡镇卫生院在财务管理上都不够清晰透明,很多管理上的细节做得比较马虎,这一点在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的经济管理与运行上体现的更为明显。这是一个很有必要改善的问题,新制度下在这个方面也有着极大的革新,财务管理的精细化能够很好的得以体现。首先,对于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提出了更为深入与具体的要求,对现有的固定资产进行了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这样有助于乡镇卫生院内部财务管理体制的良好建设。新制度对于成本管理也更加清晰与细致,精细化管理的理念也可以很好的得以体现。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中成本管理目标的确定、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成本分摊流程的制定、成本管理的范畴、成本分析与控制的基本模式等都做出了更为明晰的限定,这将会极大的细化乡镇卫生院的成本归集与核算体系,这样才能够为医疗成本的分摊及核算提供可供验证且口径一致的参照数据。这些变革不仅能够极大的提升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以及经济运行的效率,这也会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福利,在这样的背景下才能够慢慢缓解人民群众“看不起病”、“看病贵”的担忧,这也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会计制度革新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

四、标准化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体制

标准化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的体制可以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财务活动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领导下,由财务部门集中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根据工作需要,设置财务核算机构或人员;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可实行会计委托记账。有条件的地区,可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具体办法由地方根据实际情况确定。2)提升乡镇卫生院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与透明性,提高乡镇卫生院财务数据的规范性与可用性,深化对于卫生院财政支出的有效监管。新制度的运营将会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总资产规模、对于国家投入的利用效率等有更加清晰的呈现,对于收支分类会有更明确的界定,财务报表也会更加规范与透明,乡镇卫生院的财务信息也会更为精准。这些都是标准化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体制需要落实的范畴。此外,新制度下也会进一步促进乡镇卫生院完善自身的财务报告体系,这将会更好地满足多方面的财务信息需求。这些都会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报告体系更为规范与标准,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够更好的向各方公布相应的财务信息,进而实现乡镇卫生院财务数据的公开透明。

五、有效进行财务风险管控

新制度下为乡镇卫生院在财务风险管理上也提出了一些要求,2015年第12期下旬刊(总第610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12,2015(CumulativetyNO.610)这是过往被很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忽视的一个环节,具体可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乡镇卫生院不得借入偿还期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长期借款;2)大型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购建和租赁,要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经科学论证,并按规定报主管部门会同改革部门、财政部门批准;3)严格禁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外投资。4)在资产核算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应收及预付款项应当及时清理,不得长期挂账。对期限超3年以上,确认无法收回的,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按规定程序报经批准后核销。

六、转变乡镇卫生院经营管理的模式

一直以来,卫生院的经验管理模式都受到人民群众的诟病,卫生院过分注重盈利,以商业目的为首要考虑也是造成人民“看不起病”“、看病贵”的呼声的一个主要原因。这一点不仅在城市内的医院体现的尤为明显,在很多乡镇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也非常常见。新医改背景下重新设定了卫生院的经验管理模式,卫生院被设定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不允许以盈利为追求。这种转变非常可喜,也是一个很好的趋势所在,这将会极大的改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观念与服务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下乡镇卫生院会更加注重对于患者的服务,会将效益的考虑放在次要位置,而是首先给患者解决他们的问题与担忧。很多人会认为,这种类似公益的行为会造成很多资源的浪费,这种理解并不深刻。在这样的背景下必然会进一步推动乡镇卫生院在财务管理以及经济运营模式上做出深度革新,会让乡镇卫生院进一步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并且加强对于成本收支的核算,这些都会推进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运行与管理朝着更为高效的方向发展,并且有助于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乡镇卫生院要改变自身传统的经济运行方式与运转模式,要推进卫生院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革新,要透过专业人士的引导来为乡镇卫生院建立更加规范、标准、科学、有效的运营模式。这不仅能够极大的降低乡镇卫生院的运营成本,提升乡镇卫生院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这也会给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对于改善医患关系,维护乡镇卫生院的社会公益性,促进和谐社会的营造都会起到极大的推动效用。

七、新医改对乡镇卫生院现行财务会计制度的影响

新医改背景下对于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运行模式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会计制度建设都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将会朝着更加规范、标准、透明的方向发展。这不仅能够解决乡镇卫生院经济运行效率低的实际问题,这也会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营模式的革新,进而让乡镇卫生院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群众。新医改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乡镇卫生院药品销售实现了零利润,作为替代,财政进行药差补助,药品价格及销售量均大幅降低,医疗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下降明显。由于有稳定的财政补助保障,生存问题可望解决,且不合理医疗行为已变得无利可图,乡镇卫生院开展“小马拉大车”似的大型手术、疑难重症救治、大处方、不合理检查等等趋利性动机已不复存在,转而开展基本医疗,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增强医疗服务手段、延伸医疗服务内容,根据自身实际和业务发展需要,稳妥地开展医疗服务,最大限度地保障医疗安全,获得合理的业务收入。

八、结语

新医改背景下对于乡镇卫生院的经济运行模式提出了很多革新方向,这些变革极大的推动了乡镇卫生院的整体经营绩效。新医改背景下首先极大的提升了乡镇卫生院的成本管控效率,并且深化了对于预算的有效管理。这些管理模式上的更新将会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济运行朝着更为精确、规范、科学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提升乡镇卫生院运营成本的根基。新医改背景下让乡镇卫生院的经营理念也有所更新,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很好的得以渗透,对于乡镇卫生院财务的标准化管理也在慢慢得到落实。这种变革不仅能够极大的提升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以及经济运行的效率,这也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会计制度革新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此外,乡镇卫生院的经营管理模式也在慢慢发生转变,新医改背景下重新设定了乡镇卫生院的经验管理模式,卫生院被设定为公益性事业单位,这对于改善医患关系,维护乡镇卫生院的社会公益性,促进和谐社会的营造都会起到极大的推动效用。

作者:顾娟 单位:江苏省东台市富安中心卫生院

参考文献

[1]王思芬.浅析卫生院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J].知识经济,2009(04).

[2]卢继青,杜文娟.卫生院会计制度弊端及其完善措施思考[J].财会通讯,2009(13).

[3]陈岳.卫生院会计制度改革探讨[J].经营管理者,2009(10).

篇4

医院收费处目标责任书【1】

20XX年是光辉的一年,是医院取得快速发展的一年。卫生院在医疗安全质量万里行开展之后,紧接着顺利通过了省卫生厅开展的百镇千村示范卫生院评审,通过各级专家领导的检查和指导,同时院领导对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高度重视,在20XX年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工作流程、应急事件处理和科室协调方面仍还是存在一定问题。为了在20XX年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完善医疗质量,加强医疗服务,确保医疗安全,经院领导研究决定,特制定了《洑水镇卫生院收费室20XX年目标任务责任书》,该责任书必须由甲方(分管院长)和乙方(收费工作人员)签字为据,以表卫生院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具体目标任务如下:

一、责任人:分管院长为第一责任人,收费工作人员为第二责任人。

二、责任范围:

第一责任人对卫生院的收费工作应定期进行检查指导,对治理乱收费和收费时出现的问题负有管理责任,收费人员应自觉接受卫生院对收费工作的组织、检查、指导,在卫生院内部综合治理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目标任务:

1、严格执行财务制度,严格遵守财经纪律。

2、严格按孝感物价收费指南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收费项目、标准和办法予以收费,实行价格公示。决不允许擅自设立项目收取各类费用。

3、认真做好门诊统筹报表和日报表,做到帐帐相符、帐实相符、帐表相符。

4、严格遵守现金管理制度,现金过夜不得超过3000元,如超过限额应存入银行。

洑水镇卫生院(盖章)

第一责任人签名

第二责任人签名

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医院收费处目标责任书【2】

为认真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根据医院20XX管理方案,签定本年度财务科目标工作责任书。

一、目标任务

1、认真学习各项法律法规,组织科室人员进行相关业务知识学习,全年召开科室会议不少于四次。

2、认真执行医院会计及统计方面的法律法规。

3、按时核算工资奖金并及时发放。

4、积极宣传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知识,认真做好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帐工作。

5、加强对医保农合的财务检查,加强对收费室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

6、督促收费人员按时存行,收费人员的各种报表应及时准确填报。

7、加强收费人员的现金管理,发生贪污、挪用收费款的按相关法律法规处理。

8、认真做好重点部门的管理工作,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9、协助院长搞好医院财经管理。

10、其他未尽事宜按上级相关规定执行。

二、其他工作及考核办法

按医院20XX年管理方案和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三、此责任书一式两份,医院与科室各执一份。

四、此责任书从签字之日起生效。

医院(盖章)

医院负责人(签章):

篇5

2013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我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攻坚之年,规财工作将紧紧围绕局党委的中心工作,抓住创建卫生强市这条主线,突出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积极推进四大工程建设,全力保障卫生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一、统筹兼顾,确保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科学编制。

1.充分论证,科学制定《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多方征求意见,着力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卫生保障支撑体系建设。研究出台并实施《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

2.形成合力,制定完善各项子规划。深入实施公共卫生强化工程,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人才强卫工程、科技信息创强工程,坚持合理布局,重点突出,分步实施原则,编制符合实际发展的《市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配合相关科室制定《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市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等专项子规划。

二、加强财务管理,确保卫生系统财务工作平稳发展。

1.加强预算管理、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绩效。一是进一步完善医疗机构预算编制。建立预算编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做实、做准预算,为预算执行打下良好的基础。新增项目的立项,要以医改三年五项重点任务为依据,并实行可行性论证。二是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分析。组织开展预算执行情况检查,分析影响预算执行进度的原因,以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绩效。三是继续做好医改投入测算和项目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加强财务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信息。四是加强医疗设备采购计划预算管理,规范医疗设备购买审批程序,严格按政府采购规定依法实施采购,加强医疗设备档案管理,规范医疗设备转让和报废程序。

2.强化财务监督,做好内审工作管理。一是加强医疗机构财务监督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财统月报制度,重点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日常财务管理和监督;二是做好2013年度基本药物制度补助和绩效工资相关数据核算等工作,指导并规范各基层医疗机构将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含静脉输液费,不含药品费)和药事服务成本等四费合一为“一般诊疗费”项目,推进建立基层机构绩效工资稳步增长机制;三是组织开展医疗机构院长离任审计工作,完成对相关镇街中心卫生院的任期审计,并督促做好审计后续管理工作,核实院长业绩工资,卫生院院长奖励性绩效发放情况,严格实行多退少补。四是贯彻执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医院财务制度》等,加强新制度的学习和培训,规范财务行为,提高医务人员素质。五是加强医疗服务项目与价格监管,规范医院收支管理,深入开展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开展医疗服务价格检查工作,规范收费行为,切实维护患者合法权益。六是探索财务外部审计监督的有效办法,不断完善财务制度,规范经济行为,努力提高医疗卫生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推进我市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3.做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相关工作。一是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积极研究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加成,落实财政补助政策;二是实行内部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对医院门诊、住院均次医疗费用执行情况进行实时追踪和过程监控,认真分析原因,降低运行成本;三是深化公立医院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医务人员待遇水平,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4.加强其它各项财务监管工作。一是做好对公立医疗机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监督管理,严格把好2012年度资产的报废初审关口,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二是开展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的监督管理工作,加强价格管理的业务知识培训,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三是加强公共卫生经费使用监管,公共卫生联络员、村卫生室经费发放情况检查;四是做好节能降耗工作,制定《卫生系统节能降耗100条》,积极推进节约型单位建设;五是抓好各种报表质量。做到内容完整、数字准确、上报及时。确保纸质报表、网络报表口径一致。为财务分析财政补偿测算均次费用控制,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提供真实准确的资料。

三、加快推进基建工程,确保建设工程平稳推进。

1.加快浙大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心医院二期和中医医院迁建三个省重点工程建设。浙大医学院附属医院、復元私立医院完成主体工程。中心医院二期和中医医院迁建工程开工建设。

2.争取妇幼保健院扩建工程和中心血站、卫生进修学校、120急救中心等迁建工程立项。

3.大陈、上溪中心卫生院建成并投入使用。积极协调发改、财政及各镇街,建设并启用100家以上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新建卫生服务站紧密型乡村一体化管理率达100%,夯实市、镇(街)、村(社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4.修订完善基建管理办法,提高项目决策水平,规范项目建设程序,提高投资效益,开展基建财务人员业务培训,做好基建会计核算和会计报表。

5.加强基建档案管理,制定档案管理相关制度及管理措施,完善在建工程资料整理,做到专人负责,内容规范,确保真实过程再现,随时迎接各部门检查,特别是有中央财政资金补助的项目更应高度重视。

四、加速推进数字卫生建设,确保卫生信息平稳实施。

1.建设双向转诊信息系统。实现在区域内制定转诊病种、转诊程序、转诊条件、社区导医、专家进社区等制度功能,建立起完善的双向转诊信息化系统及跟踪服务信息化系统。

2.建设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和基本医疗考核管理软件。通过一套科学、严密、全面且便于操作的绩效考核和管理系统,满足目前公共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多层考核和管理的需要,并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社区居民满意度、居民健康状况改善等作为主要的考核指标,以加强综合管理建设为主要目的。

篇6

关键词 新医院财务制度 新医院会计制度 变化

1998年11月财政部、卫生部联合颁布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旧制度)对加强医院经济管理、规范医院经济运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财政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旧制度已跟不上医改的步伐,2010年12月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应运而生。通过新旧制度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新制度的变化及其完善性,也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应用新制度。

一、适用范围不同

旧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种卫生院、门诊部(所)、疗养院、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等进行独立核算的公立医疗机构。新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各级各类独立核算的公立医院,包括综合医院、中医院、专科医院、门诊部(所)、疗养院等,但不包括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二、强化预算约束

新制度规定地方政府可以结合当地情况,对医院除实行“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外,还可在部分医院试点开展“核定收支、以收抵支、超收上缴、差额补助、奖惩分明”等多种管理办法。新规定使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呈现了多样化的局面。新制度不仅要求对财政补助收支做预算,而且明确规定医院所有收支应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是全面的预算管理。

三、强化总会计师管理制度

旧制度只是泛泛提出符合条件的医院应建立总会计师制度。新制度明确规定三级医院须设置总会计师职位,其他医疗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执行。总会计师制度提高了医院的经济管理。

四、规范投资行为

为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新制度无论是对内投资还是对外投资控制都比旧制度更加严格。新制度对内投资上设立借入非流动负债的底线、限制融资租赁、控制大型设备购置程序;对外投资上也进行严控,投资范围仅限于医疗服务相关领域,更不得使用财政资金对外投资。

五、引入权责发生制

旧制度收入一般执行收付实现制。新制度在医疗收入确认、固定资产管理如计提折旧等方面适度引入权责发生制,而在其他财政补助等方面实行收付实现制,在确认标准上实行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两制并存。这种确认方式更能反映了医院的医疗收入及时性、完整性及固定资产净值的真实性。

六、会计要素分析

新制度科学梳理了会计要素,摒弃了旧制度的支出类会计要素,引入了费用类会计要素。这改变了旧制度对医院成本核算太过粗浅、流于形式、无法反映医院成本信息真实性的状况,强化了医院的成本意识,促进医院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提高医院绩效,增强了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新制度中医院成本核算一般应以科室、床日和诊次为核算对象,三级医院及其他有条件的医院还应以医疗服务项目、病种等为核算对象进行成本核算。

七、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旧制度按固定资产原值的一定比例计提修购基金,增加专用基金,而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却一直以原值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造成固定资产核算时出现偏差,对账务处理和实际工作带来不良影响,实际上也虚增了资产和净资产。新制度采纳企业会计方法,取消修购基金和固定基金,要求医院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新制度不仅要求医院在首次执行日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而且要求对已入账的全部固定资产仍需日后计提折旧,让资产负债更加清晰,避免了资产和净资产的虚增。

八、新增待冲基金科目

待冲基金科目的提出是有科学道理的。因为旧制度中财政对医院的资本性投入在净资产中是通过固定基金科目来核算,而固定基金的来源渠道较多,除了财政性资金还有自有资金、捐赠资金等,国家财政性资本在净资产中就不能得以有效体现。固定基金取消后,此科目的提出目的在于核算财政性资本在医院的投入,同时解决财政补助资金在会计实务中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问题,还可解决部分预算管理的需要。新制度提出在用财政性资金购买资产形成支出时,对资产进行计提折旧,克服了之前此项资本性支出由于反映的是财政预算支出而无法计提折旧的弊病。即先计提折旧将其预存至待冲基金,留待资产折旧、领用等时予以分期冲减,这样资本性资金来源形成的资产计提的折旧费用就不会计入医院的成本费用。如此一来,医院就可以通过“待冲基金”科目来针对财政资金产生的资产进行更加严密的管理,也可合理区分财政、非财政资金产生的资产,也能更真实的反映医院自有资金形成的成本费用。更为重要的是此科目的设置将财务信息和预算信息在一个体系中同时的反映了出来。

九、会计报表变化

新制度的财务报表体系除已有的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总表、医疗收入费用明细表外,现金流量表、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及报表附注也被提到报告体系中来,不仅完善了每一个报表报告的内容和报告次序,还为以财务情况说明书附表形式出现的成本报表提供了参考格式。

财务情况说明书的上述规定,不仅促进了医院财务报表体系与国际财务报表惯例的接轨,与一般企业会计的协调,又针对医院在具体工作中的需要进一步完善了财务情况说明书,这使得医院的财务报表体系更加完整,为医院自身发展过程中成本管理、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等多个管理的实施提供了真实、可靠、完整的信息来源。而附注的增添也为整个医院财务报表体系起到了补充说明的作用。

篇7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乡镇医院;ERP系统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3. 033

[中图分类号] F231;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3- 0060- 04

0 引 言

我国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化技术也被应用到会计领域。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乡镇卫生医疗体系的不断发展导致乡镇医疗工作量大量增加,过去使用的会计方式难以适应现代化医疗事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发展会计信息化,改革乡镇医院的会计工作。目前我国乡镇医院会计工作主要存在操作复杂、制度不规范、财务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违反我国会计准则等问题。委托改善我国乡镇医院会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提高财务报表制作的规范性,进行我国乡镇医院会计信息化研究。通过发现我国乡镇医院会计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逐一提出解决办法,改善现有的会计工作,推动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进程。考虑到ERP系统具备的集中管理优势,解决过去人工管理的弊端,提高业务水平,整合资源,优化管理,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由此将ERP系统应用到会计领域,形成综合型的新型管理系统方法。

1 我国乡镇医院会计信息化的现状

1.1 会计信息化重视不足

分析公立医院的特性,其是政府建设的公益性医疗机构,为广大群众提供需要的医疗服务。对比城市公立医院与乡镇公立医院,乡镇医院的发展较慢,其会计信息化进程仍处于初期阶段。多数乡镇医院的管理者缺乏足够的财务管理工作重视力度,未能建立财务管理意识,将医院资源基本上都投入在卫生医疗科室,使得财务部门缺乏相应的财力、物力与人力支持。而实际上,财务并不只是为一线医疗科室服务,而是决定了医院的未来发展。由于缺乏符合规范的财务工作程序,缺乏会计信息化软件硬件,导致许多乡镇医院难以实现会计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财会工作者承担作用仅仅是进行记账与算账,无法发挥电算化软件具备的财务分析、决策管理等作用。

1.2 财务软件应用不规范

部分乡镇医院的财务软件未能达到信息化会计软件的要求,由于忽视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不能进行详细的财务工作分工,同一限制条件有数个操作者,未能很好地发挥财务软件的操作工作者权限约束功能,甚至会计业务处理只要操作工作者姓名一经转换便可以进行操作。甚至部分医院不设置权限,财务信息的保密性与安全性几近为零。模块间未能相互约束,即便信息不符也可以报账,为部分违法违规行为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使得医院面临着一定的财务威胁。

1.3 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不健全

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医院的信息化水平落后,财务管理方面没有很好的使用会计相关的信息系统,这主要是因为医院本身财务制度不健全,没有标准可循。在网络环境意义复杂的条件下,医院的信息容易受到网络上的攻击。部分医院薄弱的基础导致了财务信息化和手工做账同时存在,如此一来工作量加大,耗费时间。也有些财务从业人员职业素质不高,缺乏基本的职业道德,导致财务问题百出,信息保密出漏洞。

2 我国乡镇医院会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2.1 医疗会计核算制度存在问题

随着国家政策和法律的不断完善以及医疗系统逐步改革,传统医院财务制度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能满足现阶段医院财务核算的基本要求,财务数据达不到使用考核标准。我国医院在行政管理中划归为公共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执行标准和公共事业单位相同。几十年来,这种财务管理制度虽然在很多方面促进了医院的发展,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这种财务标准产生了许多负面作用,造成了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现行的这种财务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的基本要求。

从我国医院现行的会计制度来看,医院所需的修购基金主要来自于固定资产中的一部分,这一部分按照总量的一定比例计算,完全没有考虑折旧成本,即“累计折旧”,因此,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固定资产的总额发生衰减时,固定基金的设置还是依照原来的比例标准。这种资产管理模式无法客观的反映出医院资产的变化情况。通常意义下的修购基金都是按照固定资产实际价值来按照一定比例计算的,这种计算方法主要为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医院的财务制度没有对相应的资金风险进行规定,导致固定资产在没有达到对应的使用年限时就面临贬值,导致公共资产受损。医院减值准备的缺失直接造成了资产不能很好的反映真实成本,最后出现会计信息不真实。

安徽省宿州市就有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宿州市萧县某镇卫生院大多数财务会计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工作水平,现代会计电算化使用水平太低,手工完成会计核算工作会存在很多的问题,尤其表现在数据的误差较大,并且对于存在问题的账目难以有效追溯,财务信息的准确性跟不上,这就导致该医院的固定资产核算难度加大。这种落后的会计核算办法也会造成会计工作中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效率也不高。一般情况下,医院都应该配备其专门的财务机构和会计核算方法,不但要对于日常的账务进行有序的记录和整理,固定资产方面也应该得到正确的监管和维护。

2.2 会计科目不合理

我国现行的医院会计管理制度主要的针对主体是一些具有独立会计核算机构的医疗单位,医疗收支和药品收支按照规定需要分开独立计算,分别管理。实际状况往往并非如此,医院财务核算过程中会计科目的划分则是按照政府性支出的功能和经济类别来划分的,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确保在政府指标核算中保持统一标准。现阶段全国正在进行着医疗体制改革,医疗机构的会计核算基础发生了很大改变,这主要是因为小微医疗结构的出现,这些机构大多是民营的,它们也接受一些政府的补贴,但是这种补贴金额并不大,如果将这些小的医疗机构还按照原来的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就没法确定其支出哪些属于收益性支出,哪些属于资本性支出,这样以财务核算无法满足现代化的医院财务管理模式。最终不利于会计信息的统一管理,不利于医院的长期发展。

2.3 会计信息化技术人才缺乏

以本文所研究的萧县某镇卫生院为例,该院没有足够的财务管理人员,现有的财务人员往往年纪较大,财务核算基本都借助于传统的手工核算,由于没有得到系统的培训,本身的自学能力又不强,导致会计电算化知识水平偏低。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仅限制在收支记录和记账算账的水平,会计电算化中相关的高级功能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无法做到财务管理中科学的决策和分析。

以现有的乡镇医疗机构情况来看,急需会计工作者在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掌握有关计算机专业和信息专业的知识,在实践中将其有效结合,实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性。当前,能同时掌握这些知识的人才相当匮乏。缺乏这类人才的直接影响就是降低财务管理效率,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2.4 财务数据安全性缺乏保障

首先,电子数据相对文本数据而言,客观上存在一定的缺憾。例如容易丢失和稳定性不强等因素,而且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会计电算化信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更是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在开展会计电算化的工作中,会涉及到硬件维护、软件稳定性、网络安全性等诸多问题,和手工账本比较,电子账本可能因为操作失误和黑客入侵等影响而使得数据遭到篡改和丢失。其次,相关电算化档案管理的规范和制度还未建立或者不规范。在实际工作中乡镇医院对这方面的要求也不严格,部分医院工作人对有关电算化档案的认知还不够,缺乏相应的保管意识导致了等不良现象的出现,造成此类工作的疏漏,比如在归档工作中没有确保完整性和及时性。在没有完善制度的保障下,负责相应工作的人员缺乏约束,从而让电算化档案随时可能遭遇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毁坏,甚至出现泄漏信息的情况。再次,网络维护上存在一定的风险。财会人员对计算机专业知识和网络犯罪等情况的了解不够,在电算化的操作中没有有效的控制措施。致使会计档案的保管工作中出现风险,这要求在日常工作中对会计数据信息进行备份和开展定期的检查工作,否则因为一点点的失误而让数据受损,对医院的利益造成影响。

2.5 会计软件利用率低

现在阶段我国医院在财务会计相关软件的利用率还不够高,多数人员仅是掌握了该类软件的基础功能,而其他更为强大的辅助功能没有挖掘利用。加之电算化的程度不一,没用将此工作进行全系统联网,在数据共享方面始终未能实现。同时大部分财务人员对软件的操作上仅限于基础的数据的输入和核算内容,并没有比对和分析后期得到的数据,使得赋予给会计工作者的管理,监督权力没有施展开,阻碍了会计电算化在医院财务预算和财务管理中应有的积极作用发挥。

3 我国乡镇医院会计信息化问题的完善措施

3.1 加强医疗会计核算制度体系的建设

每个医院应根据自己的性质和经营模式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会计核算制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收支核算的及时性和灵活性,更进一步使医疗成本信息的显示更具准确性。在实际工作中应注重强化对资产、负债、净资产的监管力度,合理增设过渡性科目,实现医疗和药品支出之间存在费用的真实显现,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对于不同核算制度中存在的相关性和可比性予以保持。以国家和政府制定和规范相应的法律法规为依据,配合地方上相关部门的有效监察,使得制度体系能充分保障此项工作的推进。要做到行业的规范,就必须建立有法可依的基础之上。

建立健全核算之路的工作中,切记要从实际出发,确定和实施新的核算制度,在应用的过程中要保证灵活性,不能因循守旧,否则就会得不偿失。

3.2 完善会计科目设置

公立医院是政府出资兴建的,是一所具有非营利性的公益性医疗机构,针对不同经营模式的医疗机构应设置出更会计科目顺应发展需求,保证成本计算中的条理性和电算化的多样性。还应该强化医疗事业单位的管理及核算工作,要对会计工作可能出现的疏漏问题在内部和源头上予以控制。

3.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培养

财务会计人员要接受新思想和新思维,及时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在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上始终保持一定的高度,带动整个团队往更为先进的方向靠拢,前期医院要组织财务人员参加相应的培训,要求财务人员掌握对计算机处理的有效方法,对电算化软件操作流程要熟悉,还要在使用的过程中做到熟练,成为计算机知识与财会知识融会贯通的专业级人才。同时以规章制度规范财会人员的行为,以规章制度的规范性保证电算化软件在运行时的安全性。

3.4 提高信息安全性

要想将医院电算化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其中有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确保信息安全性。第一,从硬件的方面保障安全,注意机房的清洁工作,将机房的温度和湿度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禁止闲杂人等进入机房。第二,加强管理,做到专机专用,在系统中只允许出现和会计有关的数据内容,配备防火墙和杀毒软件。保证财会信息的安全性,避免恶意程序窃取数据的现象出现,将不同属性的工作人员从分工上区别开来,明确每个岗位上的职责。第三,保证软件的安全性,首先是确保网络安全,建立安全防护系统,以避免病毒和黑客可能对计算机软件构成的威胁;其次确保会计工作的安全,将做好的数据及时备份和定期检查。

3.5 提高会计软件利用率

除了针对财务人员电算化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还要根据不同的业务工作推荐各具特色的软件,例如速达360、金蝶、用友等软件,满足各个信息处理的需求,要求对不同软件的功能和各自的优势特点有较清晰的认识,还要将计算机和传统手工这两种工作方法相结合,提高功能的利用率。

3.6 加强ERP系统与乡镇医院会计信息化的结合

电算化软件的应用是保障会计电算化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ERP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动乡镇医疗卫生单位发展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开展。组织财会人员培训学习和操作软件,还要主动开发ERP系统的各种功能,将其与会计信息化相融合,实现财务预测,财务管理和财务决策的目的。

在采购药品的过程中,采用ERP系统中的采购管理功能和会计核算功能,能够监督和审查财务信息和物流信息。采购管理功能不单能确定订货量,还能对厂商和药品的安全性做出鉴别,通过各种信息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来保障货物的及时送达。ERP系统采购管理模块还可以增设供应商档案栏目,提供采购信息、价格分析和运输管理等功能。在仓储管理中可以使用ERP系统的库存控制功能,更好的管理和控制库存药品。ERP系统具有动态性,库存控制系统反应出及时真实的数据,以各部门的需求为准,可以对库存进行随时的刁征,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缩短了工作时间。ERP系统还有个强大的功能就是人力资源管理功能。将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在最大化,还可以与生产系统和财务系统有效的结合成为一个全新的信息管理系统,在人力资源配置和调控工作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实现企业人力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菲,呼和乌路德.加强医院会计信息化在医院核算中的管理[J].前沿,2014(9):130-131.

篇8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政府责任,健全制度体系,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公共卫生监管体制等综合改革,着力打好基础,提升质量,巩固成果。在巩固完善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统筹推进分级诊疗、医保支付方式、药品(耗材)保障供应、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就,使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全面提升。

(二)总体目标

2020年,全面持续深化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符合卫生行业特点和体现城市公立医院用人自的人事薪酬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全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全面推开,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就医秩序基本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慢性病综合防治更加有效。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形成健全高效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

(三)改革原则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2.立足区情,先行先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对已明确的改革任务,加大推进力度,提升改革成效;对指明方向,需要探索的改革要求,先行先试、勇于突破,探索建立符合辖区实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3.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创新医疗、规范医药、健全医保,实行“三医联动”,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使各项改革措施相互衔接、相互促进。

4.创新体制,完善机制。坚持问题导向,注重体制机制创新,把着力解决深层次的问题与完善制度体系相结合,不断健全长效、充满活力、规范有序的改革运行新机制。

二、实施范围

区属各医疗卫生单位。

三、重点任务

(一)推进落实分级诊疗制度。

1.完善分级诊疗病种管理。完善区级医院负责250+N种常见病、多发病,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50+N种普通病的诊治机制,推动医疗机构功能精准定位,合理分工。在落实省、市、区、镇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机构500种疾病诊治的同时,市、区、镇医疗机构每年分别新增5个及以上分级诊疗病种。所有病种实行临床路径管理,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数占出院病例数≥50%。

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区卫健局

2.进一步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拉开医疗机构报销比例,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全面落实。按照区医保局《关于转发<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办法>的通知》精神,全面落实市、区医保部门制定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措施,坚持总额预付制度,全面推行按病种付费为主,符合市各级医疗机构分级诊疗病种,参保患者住院不设起付标准,按照评估确定的病种定额标准,统筹区内三级、二级、一级医疗机构分别按60%、70%、80%的比例进行报销,参保患者承担定额标准内个人自付费用,超出定额的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承担。遵循“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原则,鼓励医疗机构规范诊疗行为,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根据《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办法》的精神,统筹区域内一级(乡镇)、二级(县区)、三级(市)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起付线分别为300元、600元、1000元,政策范围内费用报销比例分别为80%、75%、65%。转市域外(省级)定点医疗机构起付线3000元,政策范围内费用报销比例为50%。引导患者合理选择医疗机构,有序就医。推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确保医保基金区域内支出率同比增加5%以内。

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区卫健局、区财政局

3.动态调整分级诊疗病种支付标准。区卫健局组织专家对区属医疗机构诊治能力进行评估。区医保局根据《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实施办法》规定及区社会发展和基金收支状况,确定新增加的分级诊疗病种,并适时调整起付线和支付比例,其中,起付线调整幅度在统筹区内一级(含未定级)、二级、三级、统筹区外定点医疗机构住院50、150、400、1000元以内、支付比例调整幅度5%以内,由区医保局会同财政部门予以调整。

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区财政局、区卫健局

(二)推进医疗卫生服务机制创新。

4.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现代医院管理模式。强化区“医管委”和“医管办”监管职能,对2所公立医院发展规划、章程制定、重大项目实施、财政投入、绩效考核等重大事项进行有效监管。落实公立医院经营管理、用人自,健全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提高医院内部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优化医院收入支出结构,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医院、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控制在10%以内,全面提升医院决策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人社局

5.加强对公立医院监管和绩效评估。建立以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单位考核结果与院长任免、薪酬挂钩。对服务效率高、技术能力强,服务质量好、社会评价高的医疗机构适当提高补偿总额和绩效工资总量;个人考核结果与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挂钩。建立健全群众满意度测评机制,对社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建立医疗卫生服务持续改进机制。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人社局

6.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根据省、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制定完善辖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确定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及规模,为社会办医留足空间。进一步完善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坚持在每个建制镇办好1所卫生院,每个行政村设置1所村卫生室。加强基层“中医馆、国医馆”建设,鼓励发展上规模、有特色的非公立医院。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医保局、区人社局、区财政局

7.完善区域医共体建设。以医院为龙头,联合区中西医结合医院、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及民营医院,组建区域性医疗共同体。以建设信息系统为抓手,推进医共体工作,实现“基层首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目标。医共体内实施逐级转诊,通过医保杠杆重点推动向下转诊,确保区级医疗机构向下转诊率达到5%以上,向上转诊率逐步下降,引导医共体主动开展疾病预防、健康等管理,规范、合理使用医保费用。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医保局、区人社局

8.完善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将村卫生室纳入卫生院统一管理,实行乡村卫生机构行政、业务、人员、药械、财务、绩效考核“六统一”管理。镇卫生院每月对村卫生室开展1次综合或专项督导,每月或每季度进行1次综合或专项考核,将村卫生室从业人员的收入与服务质量、数量和群众满意度等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完善设施设备,改善乡村医疗条件和就医环境。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发改局、区人社局、区医保局、区财政局

9.开展远程医疗服务。按照“谁审批、谁监管”的原则,对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进行监督管理,将远程医疗服务纳入当地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医疗机构之间直接或通过第三方平台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要签订远程医疗合作协议,约定各方责任、权利和义务。远程医疗邀请方开展医学影像、病理、心电、超声等检查,受邀方进行诊断,收费标准按照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执行。邀请方留取部分诊断费用后,将其余部分拨付受邀方。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工信局、区医保局、区人社局

10.开展日间手术试点。由医院牵头组建日间手术联盟,积极开展日间手术。根据省、市卫健主管部门确定的日间手术病种范围遴选符合区实际的日间手术病种,区医保局确定病种支付标准,不得将单病种包含的费用转移至门诊。医院三、四级手术占全年手术总量比例≥50%。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医保局

(三)完善药品供应保障机制。

11.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本药物使用激励机制,提高基本药物使用占比。推进基本药物分级保障,基本药物分级使用品规比例或金额比例应当逐年提高,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使用品规比例分别不低于30%、50%、70%或金额比例分别不低于20%、45%、50%。完善二、三级综合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衔接的用药机制,实行签约慢性病患者“长期处方”政策,将医保目录内部分非基本药物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引导慢性病等疾病患者到基层就诊,减少其往返医疗机构的次数。

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区卫健局、区市场监管局

12.全面落实药品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区属公立医院所用药品、医用耗材均通过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进行阳光采购,强化监督制约,完善配送管理,利用药品信息网络平台,建立供需信息双向反馈机制,确保采购信息共享,保障临床用药,有效降低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价格,确保采购工作阳光、透明、公平、公正。

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区卫健局、区市场监管局

13.强化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管理。加强区属医疗机构临床药师队伍建设,全面开展临床用药一线监督,重点监控临床辅药品、营养性药品和高价格药品的使用,对各级医疗机构使用金额排序靠前的药品和医用耗材实行动态监测,定期分析通报,促进合理诊疗,保障合理用药。

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区卫健局、区市场监管局

14.保障药品使用安全。全面执行药品网上集中采购政策,进一步落实药品采购“两票制”规定,统一采购配送。严格执行省上制定的高值耗材采购办法,加强重点监控药品、超常使用药品、高值医用耗材跟踪监测,及时预警干预,严格执行短缺药品监测和报告制度。医院、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均设立总药剂师,发挥用药指导作用,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责任单位:区医保局、区卫健局、区市场监管局

(四)改革完善综合监管制度。

15.建立健全区属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机制。落实政府职能部门对医院的监管职责,建立综合监管制度,强化会计和审计监督。建立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的协调机制和督察机制,建立医保基金监管长效机制,制定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实施方案,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机制。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财政局、区医保局

16.建立健全区属医疗卫生行业信用机制。将医疗卫生行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纳入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医疗卫生行业黑名单等制度。完善医保协议管理,对发生欺诈骗保实行一票否决制。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工信局、区医保局、区市场监管局

17.建立健全区属医疗卫生机构管理制度。指导各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健全依法执业管理组织,在区卫健局设立综合监督股,落实岗位职责和专门人员,规范各项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开展法律知识培训,提升依法执业水平。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市场监管局

(五)建立灵活开放的选人用人机制。

18.落实经营管理自。按照“管好放活”的要求,充分落实医疗卫生机构在人员招聘使用管理、内设机构、岗位设置、中层干部聘任、内部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医务人员职称评聘、医疗业务发展等方面的自,优先保证基层用人需要,在薪酬、职称聘任和职业发展等方面,优先向基层倾斜。区属公立医院补充事业编制人员以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为主,按照政府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相关规定和程序办理,自主设置岗位条件,自主公开招聘。招聘的备案人员经区政府核准后依法依规签订聘用合同,报编制、人社部门备案。

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委编办、区人社局、区卫健局

19.完善基层人才招聘编制管理制度。在现有编制总量内,合理核定公立医院编制总量,创新公立医院机构编制管理方式,逐步实行编制备案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在岗位设置、收入分配、职称评定、管理使用等方面,对编制内外人员待遇统筹考虑,按照国家规定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定编定岗不固定人员,形成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对医院紧缺、高层次人才,可按照区人才引进的相关规定予以招聘,结果公开。

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区委编办、区财政局、区卫健局

20.健全完善绩效管理制度。鼓励基层医疗机构提升服务能力,按照财务制度规定在核定的收支结余资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职工绩效奖励。落实镇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补贴和工作津贴,提高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收入,激发活力和动力。公立医院实行内部考核与奖惩,突出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能力、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将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的岗位聘用、职称晋升、个人薪酬挂钩。完善公立医院用药管理,严格控制高值医用耗材的不合理使用。严禁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医务人员个人薪酬不得与医院的药品、耗材、大型医学检查等业务收入挂钩。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人社局、区医保局、区财政局

21.积极推动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因岗定薪,同岗同酬,岗变薪变,优绩优酬,允许卫生技术人员薪酬高于当地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制订薪酬标准时应向临床一线、业务骨干、关键岗位以及支援基层和突出贡献人员倾斜,充分调动积极性。健全以岗位医疗质量、工作量、医疗费用控制、患者满意度、医德医风等为重要指标的绩效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薪酬兑现挂钩,逐步建立医务人员薪酬动态调整机制。将医疗机构通过执行省上药品和耗材招标采购、流通、使用等方面改革政策降低的费用,主要用于提高医务人员薪酬待遇。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40%,公立医院通过科学的绩效考核自主进行收入分配,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临床一线、业务骨干、关键岗位以及支援基层和贡献突出人员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区财政局、区卫健局、区医保局

22.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制度,加强医教协同,加快学科带头人培养,对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以上学历临床医师,按照规定接受规范化培训。实施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特岗试点。严格落实乡村医生准入、退出和绩效管理制度,继续安排培养大专村医,试点推行乡村医生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稳定推进乡村医生队伍职业化建设。到2020年,力争使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中心卫生院每万服务人口都有2名全科执业医师。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人社局、区委编办

23.创新医疗卫生人才发展。制定医疗卫生高层次人才发展规划,进一步调整、优化卫生人才队伍结构。认真落实国家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纳入财政专项资金支持范围的各项规定和优惠政策。加大基层人员激励力度,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绩效工资制度,稳定骨干人才队伍。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人社局、区财政局

(六)强化政府主体责任。

24.落实政府投入责任。全面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符合规划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以及承担公共卫生任务和紧急救治、支农、支边公共服务等投入政策。全面掌握医院、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负债总量,采取多种渠道,逐步偿还和化解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历史债务,逐步降低医院资产负债率。

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卫健局、区医保局

(七)切实加强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

25.加强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依托区居民健康信息管理平台,搭建区域卫生健康信息虚拟专用平台。完善医疗机构信息化系统,优化服务流程,推进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系统应用,规范远程诊疗、检查检验、用药等服务行为。实施健康医疗信息惠民行动计划,推进智慧医疗建设。

责任单位:区卫健局、区工信局、区医保局

四、时间安排

(一)启动实施阶段(8-9月)。依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区域综合医改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及省、市《区域综合医改试点工作方案》,结合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区域综合医改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目标,工作路径,完成时限、考核指标,按照方案进行安排部署。

(二)深化推进阶段(9—10月)。按照总体要求,全面实施各项改革措施。

(三)完善提升阶段(10月以后)。按照2020年、2020年两个时间节点,认真总结区域综合医改试点工作,完善各项政策措施,提升改革水平,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政府责任。加强医改工作领导,层层落实责任,严格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加大工作推进力度,根据综合医改试点方案和年度重点改革任务,区医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分管领导要切实把医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统筹协调医疗、医药、医保工作,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明确年度目标和时间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强化财政投入,完善补偿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强化政府推进综合医改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各级财政主导的多元化卫生投入机制。转变投入方式,完善补偿机制,切实保障综合医改试点工作落到实处。

篇9

【关键词】 医院财务制度改革 物资管理 绩效 新医院会计制度

一、物资管理改革

医院物资管理主要包括四方面的管理,它们分别是: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医院库存物资的管理、医院货币资金的管理以及医院应收账款的管理。

1、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

(1)医院固定资产之概述。医院固定资产有明确的定义,它是指医院中使用超过一年并且基本维持原状的价值在1000元人民币以上的一般设备和价值在1500人民币以上的专业设备。另外,医院中大量的价值未达到此标准,但已使用超过一年的同类物资也属于医院固定资产。医院固定资产包括医院房屋建筑、办公设备、医疗设备以及图书文献等等。

(2)固定资产管理之原则。医院的固定资产实行分级负责、统一领导以及归口管理的管理原则。目前医院中负责物资管理的部门为设备科和总务科。为了更好地管理医院财产物资,应建立起一套健全完备的管理系统。一是建立完善三帐一卡制度。财务科进行金额核算,负责一级明细分类帐和固定资产总帐。财产管理部门按类别、规格、品名、型号进行数量金额上的核算,负责二级明细分类帐。使用科室进行数量管理,负责建卡。这样分工明确清晰,有助于今后的管理查帐。各部门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合作,从而促进工作更好更快地开展。二是规定规范管理部门职责。首先,医疗设备的计划采购数量,实际采购操作,使用中的保养,以及维修报废等相关手续工作由设备科主要负责。其次,固定资产的采购,鉴别,验收,使用,监督和清算盘点等相关工作由总务科主要负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分工的明确清晰,既要做到能够各部门协调合作,又要做的能够各部门相互牵制监督。绝对不能出现各部门分工不明确,遇到问题相互推诿扯皮的情况。针对这点,可以建立起一套大型设备责任制制度。三是明确清晰使用部门职责。对于设备的采购到使用直到保修报废这中间的一系列过程,都应该有一套完善妥当的系统。任何一个细节任何一个问题都应有相关部门相关人员负责。医院的职责是行医救人,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明确清晰各个使用部门职责,建立起一套完备的责任制度势在必行。

2、医院库存物资的管理

(1)医院库存物资之概述。医院为开展一些相关活动而储存的药品、低值易耗品、在加工材料、卫生材料和其他材料等就是医院的库存物资。医院库存物资应做到采购的计划性、供应的定量性、使用的规范性以及管理的系统性。

(2)医院库存物资之管理。医院库存物资的管理主要有这几个部分,它们分别是物资入库管理、物资出库管理以及物资储存管理。物资的入库出库,以及在库中时的管理和清算都应该有一套清晰完备的管理系统,建立健全此管理系统有利于医院库存物资的规范化。

3、医院货币资金的管理

(1)医院货币资金管理之概述。现金以及银行存款构成医院货币资金。医院应加强货币资金管理。

(2)医院货币资金管理之分析。医院货币资金的管理主要分为这两部分的管理,即现金的管理和银行存款的管理。对于医院的货币资金必须做到清清楚楚记录在案以便定期核对清点。

4、医院应收账款的管理

对于医院各项应收账款应做到分类核算,务必详细清晰地反映出账款往来用处和金额的痕迹。而对于那些不能按期收回的账款则应该将不能收回的原因以及不能收回的具体金额数明确记录在档案中。

二、医院绩效改革

为了全面贯彻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为了提高广大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医院绩效改革势在必行十分必要。绩效工资是指医院工作人员按岗取酬,按劳动量获得的劳动报酬,它不包括政府人事部门按规定去发放的档案工资。临床科室绩效考核主要体现在工作效率、病床入住数以及工作量完成率等方面。而一些公共项目的考核则更加注重医生的服务态度和精神面貌。公共考核项目主要包括以下这些个方面:医德医风方面、医疗安全管理方面、科室管理方面、财务管理方面、劳动纪律方面、医院感染管理方面、护理质量管理方面以及后勤部务管理方面。医院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工作热情和工作态度。间接解决了广大市民“看病难”的问题。医生面对病人以及病人家属的态度更加和善,有利于医患关系的和谐,更加有利于提高医院的口碑。

三、医院会计制度改革

基于医院会计制度过于陈旧,难以跟上时展步伐,故在2011年开始实行新的《医院会计制度》。新《医院会计制度》是一套科学系统的医院会计制度,它拥有许多的优点亮点。

第一,新《医院会计制度》十分充分地体现了医院公益性这一特点。新《医院会计制度》强化了医院的成本核算和收支管理。新《医院会计制度》相对于旧的医院会计制度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创新,例如会计科目、医疗成本控制与归集、财务报告体系以及医疗药品收支方面的核算等等。

第二,新《医院会计制度》适用于更多医疗单位。按照新《医院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规定,它仅适用于我国境内的各级别的各类独立核算的公立性质医院,其中包括综合医院、疗养院、中医院、门诊部(所)以及专科医院等等。城市各个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或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等这些基层的卫生医疗机构都不在新《医院会计制度》所规定的适用范围之内。至于其他一些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创办的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是否在适用范围之内,可自行参照新《医院会计制度》。

第三,新《医院会计制度》确立了新的核算基础。新的核算基础是以“权责发生制”这一制度为主的。过去的会计制度核算基础是以收付实现制为主的,新的《医院会计制度》改变了这一点。

第四,新《医院会计制度》提出了新的医院会计五要素。新的会计五要素更加科学可行。新的会计五要素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这五点。新会计五要素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医院的会计核算不仅是有取得收入这一事实,更加有成本补偿的需要和必要。也就是说,医院会计核算对象既要有收入,又要有费用,还要有成本补偿机制。

第五,新《医院会计制度》建立起一套医疗成本的核算体系。新的成本核算体系主要包括医疗业务成本、加工成本、医疗材料生产成本以及固定资产建设成本等等。

第六,新《医院会计制度》建立健全了一套会计科目体系,充分满足了医院会计核算的需要。旧的医院会计制度之下,会计科目体系严重不完整,内容也不甚全面,甚至有关计量标准都不明确。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专门建立了包括费用类、资产类、收入类、负债类以及净资产类等七类会计科目。

第七,新《医院会计制度》改变了长期资产摊销的模式,确定了长期资产补偿的新型机制。新《医院会计制度》打破固定常规思维,提出许多创设性建议。新型机制既能充分反映出医院无形资产的投资规模和固定资产以及其损耗的程度,又能够反映出其实际的价值。

第八,新《医院会计制度》强化了对于成本的控制,建立起一套成本报表体系。新《医院会计制度》在很多方面都打破常规原有思维,有了很大的突破和创新,成本控制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个改革。

第九,新《医院会计制度》取消了药品加成核算,真实地反映了医药成本。这有利于医院加强成本控制,为会计做好基础工作提供了便利。

第十,新《医院会计制度》引入了谨慎原则。谨慎原则充分反映了受托责任观念。基于此最新被引入的谨慎原则,要求医院不仅仅要对资产进行摊销或者是这就,甚至要求对一些资产要求计提减值作准,而且还要对因一些或有事项而产生的那些现时义务进行确认负债,并且建立起一个“预计负债”的会计科目对其加以核算。

第十一,新《医院会计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医院的财务报告体系,并且还提供了相关的会计信息。新《医院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医院的财务报表应由会计表以及其附注这两者共同组成。医院的会计报表包括很多方面,例如:基建投资表、资产负债表、预算收支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收入费用表及他们的有关附表等等。以上所说的医院的这些财务报表按照其各自编制时间的不同,分为中期财务报表和年度财务报表。

四、结语

医院是行医救人的场所,医院工作中的任何一个微小细节都有可能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医院的财务改革能够使医院发展得更快更好,促进医院工作的开展,从而对公民就医产生便利。医院与其他的单位或者是企业公司不同,它是以非盈利性为目的经营的一个行政事业单位。从前,由于医院有上级主管单位所批示的拨款,一直实行差额预算管理的管理方式,即我们常说的“旱涝保收”的体制,医院的许许多多的财务管理体制与其他盈利性企业公司相比具有不全面性等缺点。随着医院面临着逐步独立以及市场化经营的社会局面,建立健全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成为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 医院住院部门和门急诊货币资金管理与内控制度完善[J].经营管理者,2012(4).

[2] 王洪利: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建设的思考[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5).

[3] 汪江: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初探[J].财会通讯,2009(10).

[4] 王锦福、杨中浩、黄玲萍:对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改革意义的解读与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12(6).

[5] 柳东红:浅谈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改革[J].现代经济信息,2012(12).

[6] 傅虹: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初探[J].财经界,2011(10).

[7] 赛岳、孙宗彬:论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改革[J].中国卫生经济,1996(2).

[8] 彭湘俊: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J].事业财会,1999(4).

[9] 孙佞:浅谈医院会计制度[J].现代营销,2011(7).

篇10

1.1政府主导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和完善改革开放前,中国农民的医疗保障主要依靠合作医疗体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合作医疗体系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目前,农村处于旧医疗卫生体系解体,新医疗卫生体系完善的过渡时期,处于医疗卫生保障的薄弱环节。自2002年中央决定建立并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来,全国各地陆续开展了这一实践工作。以加强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为主,逐步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每一次公共卫生事件都促使政府加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管理机构、医疗救治机构、公共卫生研究机构切实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1.2非政府组织参与医疗卫生事业建设以建立农村三级医疗机构为主体,构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经过2003年以来政府主导非政府组织承担的基础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三级机构得到保证,基本支撑建立起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卫生相关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奠定了非盈利医疗机构为主体,盈利机构补充地位,促使公立医疗机构主导,非公有制医疗机构共同发展格局的形成。

2.我国农村公共医疗卫生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投入卫生事业的费用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例是反映政府重视卫生程度的重要指标,经调查核实,全国农村地区卫生机构总数不足全省卫生机构总数的11%,医务人员总数不足全国医务人员总数的28%。[1]财政投入不足导致了投入不能够满足补偿县级以下公共卫生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成本的需要,甚至连医务人员的工资都不能够保证;地方政府部门为减少人员投入,压缩公共卫生机构的人员编制,导致开展正常工作的人力不足,许多地区的人员编制低于国家标准;投入不足导致机构设备陈旧,缺乏开展工作的必要设备。

2.2农村卫生技术人员队伍素质较低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很多农村卫生室预防保健力量比较薄弱,基本以从事医疗为主。村医中“三低”现象(学历低、技术水平低、服务质量低)非常突出,很多人根本不具备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再加上政府投入不足和防保人员频繁轮换,多数乡镇卫生院的防保人员只能应付日常琐碎工作,其结果是农村预防保健工作没有连续性,许多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几乎是空白,远没达到农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

2.3管理体制不顺,“三级医疗网络”的保护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我国大多数乡镇卫生院实行乡办乡管,尽管在一些地区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目前普遍存在缺少财政支持、缺乏业务管理能力、公共卫生服务部门人员配备少、专业性不强等问题;区(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缺少调控和监管手段,致使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基本处于拆拆分分、体制不顺、功能弱化状态。在医院,防保部门的地位、收入和被重视程度远不如创收科室,人员不稳定、流动性大、素质不高。县、乡(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各自独立,管理松散,缺少有效的纵向业务合作。

2.4资源闲置与效率低下并存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我国实行农村行政区划调整,在撤乡并镇及镇镇合并的大环境下,一些乡镇卫生院形成重叠设置,效率不高。乡镇医院的业务量不大,服务的利用率较低,有些地区接近70%的乡镇医院出现亏损或接近亏损的边缘。目前乡镇卫生院实行的是行政主导制的人事管理制度和差额预算、自负盈亏的财务制度,由于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资金投入不足,无法维持其正常运转,卫生院“以药补医”、防保机构“以医补防”的现象比较普遍,其实质是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实际上被营利性经营所取代。

2.5公共卫生供给水平低一方面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因生活水平、认识水平的限制,对自身的健康关注不够;另一方面,由于经济收入低,对购药治病和日常保健的医院支付能力也就停留在较低水平上,一般性疾病能不治疗就不治疗,重大疾患则赴城市求医。这就使农村公共卫生、医疗设施无法取得规模效益,缺乏必要的供给动力。在这种情况下由个体医生开设的小诊所、小药房就作为公共卫生医疗设施的补充,成了农村居民日常求医的地方。这些小诊所、小药房设施简陋,无法达标,给农村公共卫生环境造成很大隐患。

3.我国农村公共医疗卫生问题的解决措施

3.1强化政府职能,提高对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认识政府应利用好中央财政对农村公共卫生的专项补助经费,保证农村公共卫生经费落实。同时合理安排农村卫生机构经费和建设资金,严格农村卫生经费管理。加大基本医疗服务设施的建设及改造投资的同时,应整合现有医疗卫生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优化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鼓励民办医疗机构参与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县、乡镇、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职能分工和协作。

3.2积极培养引进医学专业人才针对我国农村卫生技术人员队伍素质较低的现实情况,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有计划地组织医学院校培养一批专科层次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来充实镇村卫生组织,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一方面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以改善和优化农村卫生人才队伍结构。另一方面加大现有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组织交流和学习,积极提高和优化现有医务人员的知识结构。

3.3调整现有卫生资源,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县级要成立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健康教育所和卫生监督执法所,乡级要强化乡镇卫生院的公共卫生职能,把各项公共卫生职能进行分解细化,设立乡镇疾病控制科;村级要设立村卫生所,村卫生所要健全疾病控制,母婴保健,加强公共卫生职能。对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人员,要规定结构构成,制定准入政策和鼓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