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工艺知识范文

时间:2024-03-25 16:38: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工工艺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化工工艺知识

篇1

关键词:化工工艺;安全问题;防控措施

0 引言

作为一个危险性较大的行业,化工行业的安全管理以及危险因素的控制工作一直是化工生产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对于应用在化工生产中的物品,危险等级被划分为五个等级,划分的依据主要是根据物品在生产使用、储存、物理性质、易燃易爆的程度所进行的划分,不同等级的物品存放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进行化工工艺设计的时候,物品的危险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决定着设备、仪表和操作方式的选择,因此,了解和掌握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问题以及对策,做好安全的控制工作,对于化工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问题与对策

1.1 化工工艺物料安全问题

一般的化工工艺物料在生产使用之前是半成品或是中间产品,大多数是以固态或是气态存在,这些物料具备特殊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但是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

1.2 化工工艺设计路线中安全问题

在进行化工工艺路线的设置时,有些设计人员将工艺路线选择只固定在一条路线中,选择一条生产路线,一旦化学物质产生危害,那么对于整个施工带来影响。而且如果选择的物料与生产条件的水平都很低时,那些危害大的物料形成的废气、废水、废渣一旦排放出去,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1.3 化工工艺设计中反应设备安全问题

设备室化学反应进行的场所,也是进行产品生产的核心配件,进行设备使用化学反应过程中,安全性的问题就会随时发生,有些严重过的灰导致重大的事故发生。因此,化工设计与反应设备的使用一定是在精确的计算与实验之后投入生产中的,由于化工反应的种类很多,化学反应的不稳定性导致安全控制的难度增加,发生化工反应的事故还是时有发生。

2 化工工艺设计中危险因紊的控制方法分析

2.1 工艺物料方面

识别危险品的基础是专业人员掌握专业知识的科学认识,工作人员要对生产需要的原料、材料不同,进行不同的存放,而且要分析不同状态下物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能否产生危害,这就要求工作人员一定要具有专业的知识技能,对于物料相关的知识熟悉掌握,可以准确的进行分析和辨识。

2.2 工艺路线方面

化学反应实在化工设计的工艺路线下进行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不同的路线实现不同的反应,也可以实现一种反应,那么,作为工作人员,选择一个可以降低危险物质的反应路线十分重要,一是要选择物料危险性下,二是要慎用催化剂,催化剂的使用一定要严格按照施工需要的用量选用,将物料的反应程度能够在控制的范围内,缩小危险物质的介质储存量,一些辅助的原料或是助剂可以循环利用的,尽量无尽其用,最大程度降低环境污染。

2.3 化学反应装置方面

化学反应装置是进行化学反应的核心,设计人员要对反应器的设计以及选型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将可能存在的或是产生的事故诱因、或是反应过程中那些方面会失去控制等,制定出预备处理方案,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及时的解决。设备的选型与工艺特性相互不可分的,设备的选型之前,已经对工艺的要求和安全性进行了梳理,明确了操作要求。进行化工工艺的设计安全危险控制,还要对设备的选材进行严格的控制,可以这么说,设备的选材对于化工工艺的安全性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设备的选材要考虑工艺的强度和工艺本身具有的特性(反应性、者腐蚀性、内部流速压力等),材料的性能一定可以满足工艺的施工要求。进行化工工艺生产过程中,杂质的存在会对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不仅会影响化学物质的反应速率、影响生产产品的质量,最重要的是会造成与其他物质的反应,产生危险产物,因此,在进行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控制杂质的介入,妥善的保管物料,不定时的进行检查。进行化工工艺设计,控制进料的数量,掌握反应速率,最大程度加强冷却能力。遇到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冷却能力在物料在化工生产中温度的稳定性不强时,那么就要考虑给反应器中介入低温介质。低温介质通过向反应器内的液体挥发的热量进行吸收,还要将阻聚剂加入,抑制反应速度,如果反应器内部充满易燃物质时,要防止外部空气渗入内部,做法是采取正压操作。还有一些高压通气的强度一定要达到相关的标准,做好气密性,防止泄露,造成爆炸事故。近些年由于大量介质引发的火灾以及中毒事故很多,造成损失无法估量,因此,做好设备的安全压力释放装置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保障化工工艺有序高效进行的安全保障。

2.4 管道方面

作为化工工艺设计中的重要环节,管道设计是控制危险因素发生的重要场所,管道会运输各种各样的化学物料,有些物质会带有腐蚀性或是易燃易爆性,这些物质泄露或是排放都会对环境造成非常大的危害。管道设计中,要综合考虑选材、管道布置、振动和应力分析等多方面。作为设计人员,首先要对化工工艺流程有整体性的认知,并且要分析管道在工艺流程中的设置方式。同时,要熟悉管道的操作条件、工艺对管道的要求、管道的腐蚀情况等,结合实际的使用经验选择管道和阀门的材质,阀门、法兰的结构和密封面型式,合理布置管道,防止管道振动。进行化工工艺设计,要将安全性与投资经济性一同进行分析,有一些设计会有潜在的风险,例如软管连接,容易受到压力后变形,导致喷溅事故发生,所以,在工艺设计中,要尽可能避免使用软管连接。设计者一定要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的分析,将风险降至最低。

3 结语

做好化学工艺中对于安全措施的设计工作,要求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时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提高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提高自身专业修养,与时俱进,不断的更新思想,促进化工工艺设计的不断完善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晓东.浅析化工工艺设计中安全危险的识别与控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05) .

篇2

为期两周的金工实习已经结束了,然而这次的实习留给我的记忆与意义却是永久的。经过这次的金工实习,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与日常生活中无法学到的宝贵知识,也增强了我的操作动手能力,实在是四年大学生活中非常宝贵的一次经历。

回想这十几天的实习,我觉得金工实习对于我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金工实提高了我们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作为大学生,我们平时获取知识地点是教室,看到的是文字与图表,记得的是理论与公式,即便是每天练习解决的问题,也都是由老师们虚构的,“在理想情况下”的。一旦在生活中遇到些实际问题,就免不了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即使是硬着头皮勉强干,也会四处碰壁,弄得狼狈不堪。然而通过金工实习,不但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多的亲自动手机会,而且在师傅们耐心仔细的指导下,又保证了我们能够安全正确的进行操作,并通过自己的不断练习最终掌握这些工艺!

由于工种分配的关系,我们这一组的金工实习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累。第一天是车工,要用庞大的机器加工一个小小的零件。早晨刚看了安全教育的片子,老师又给我们讲了操作机器的危险性,搞得我们对那机器望而却步。但后来实践证明,只要按照规章操作,那些机器还都是安全的。车工,作为我的第一个实习项目,我对它的记忆是深刻。当老师给我们讲完40多分钟的机器理论课时,我才知道了车床的工作原理。我也知道了怎样辨认车床,怎样根据加工零件的大小选择车床。我们实习所用的车床都是卧式车床,它的铭牌上都有“C61---”的标志。它的工作原理其实也很简单,实际上就是电动机输出的动力,经变速箱通过带传动传给主轴,更换变速箱和主轴箱外面的手柄位置,得到不同的齿轮啮合,从而得到不同的主轴转速。主轴通过卡盘带动工件旋转运动。同时,主轴的旋转运动通过换向机构、交换齿轮、进给箱、光杠(或丝杠)传给溜板箱,使溜板箱带动刀架沿着床身作直进给运动。这样就可以加工一个所需要的零件了。当我第一次开动它的时候,我心情有点激动,我怕一不小心就会出现危险,可是经过几次的操作后,我感觉到我好像是一个师傅了,我站在车床旁边认真地操作着机器。当我拿着我的第一件成品上交的时候,你可以想象我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动

其次,金工实丰富了我们大学生的生产和生活知识,一些朴素的从实际生产中获得的智慧,是书本中学不到然而又更巧妙的。这其中又以安全知识最为重要!金工实习中很多的工种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即便是最简单的钳工磨挫也会又划伤手的可能,至于车,铣等需要用到机床的和电火花、焊等需用到大功率电流的工种危险性就更大了,所以,实习前的安全教育中,一幕幕血与生命的教训不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使我们懂得了实习中最基本折安全规范教育,又使我们懂得了在面对各种生产事故,如触电、火灾、工伤时,脱离险境的有效办法。至今仍然对被火灾困在高楼时的几种逃生方法记忆犹新。

实习的第二周周二的上午,我们的实习内容是安全教育。就是看火灾怎么逃生的录像,以及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等。本来觉得这是些挺无聊的内容,但老师跟我们说在广州有次火灾,烧死了十几个人,但如果这么多人中有一个会使用灭火器的,就不至于造成这么悲惨的结局了!可见有些东西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们所忽视的,往往是一些很重要的东西。

再次,金工实习也使我们感受了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从而指导我们日后更加有效的学习。作为理工类大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很多都是来源于生产的,例如电子电路、电气控制、机械制图、应用化学等,通过金工实习的相关工种,使我们充分体会了知识对生产的指导作用,例如在操作数据控制机床的几种编程软件时,只要还记得机械制图中X、Y、Z的三轴关系以及各种视图的特点,零件图的绘制便会轻松的多;在以后进一步的学习中,也能帮助我们联想记忆,更快更好地掌握新的知识。

最后,金工实习也为我们将来的工期作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生产经验。在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后,我们工科生总会需要进行相当多的规划设计工作,但是不管设计得再精美,一颗螺母、一块角钢摆放得不合理,或是加工方式难以实现,都会造成产品的无法制造,也是前功尽弃!有了这些实习经验。就能使我们在设计中考虑到以上种种问题,做到“闭门造车,出门和辙”了。

这十几天的金工实习带给我们的,应远非我们所接触到的那些操作技能,也不仅仅是通过几项工种所要求我们锻炼的几种能力,更多的则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实习结束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感悟,去反思,勤时自勉,有所收获,并将这种感悟运用到我们生活和学习中去,学以致用。这才是金工实习的真正目的所在。

金工实习留给我的意义是丰富的,留给我的记忆是美好的!如此宝贵的一次经历,我一定会好好珍存。最后,向所有金工实习的师傅们道一声:辛苦你们了,非常感谢!

化工学院03(1)班 B2组

篇3

关键词:石油化工装置;工艺管道;可行性

引言:管道工程作为石油化工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石油化工中具有重要作用。管道不仅将各类设备以及系统设施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而且还是运输各种流体的保障,起到保护资源以及保护环境的作用。长期以来,石油化工装置中由于管道阀门泄露所引起的爆炸、中毒事故时常发生,不仅损害了工作人员生命,而且还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追究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大多是由机器腐蚀、管道设计不合理造成的,鉴于此种问题,必须对石油化工装置管道进行合理设计。

1、管道材料与等级分解的合理性

石油化工装置中由于高压系统以及低压系统在压力与温度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因此,在连接高压系统以及低压系统时必须按照低压关闭管路的等级进行分界点的划分。若没有特殊情况,按照P&ID对节限进行明确的划分,若有特殊情况,则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改变,正确划分界点以及界线。等级分解一般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其一,压力的等级相同,但材质不同,如下图1所示:

其二,材质相同,但压力等级不同,如下图2所示:

其三,压力等级以及材质均不相同,如下图3所示:

由上图1可知,一般情况下,法兰与垫片采用低材质,螺栓以及阀门采用高材质;由图2可知,法兰,垫片,螺栓以及阀门必须采用高等压;由图3可知,法兰与垫片则使用材质为a的高压等级,而螺栓以及阀门则采用材质为b的高压等级。

2、塔与容器管线设计的合理性

石油化工设置中,对于塔与容器的管线设计应充分考虑其设计原理以及工艺中的特殊要求。主要分为分馏塔与回流罐之间的管线布置、分馏塔与汽提塔之间的管线布置。

1)分馏塔与回流罐之间的管线布置:当分馏塔的塔顶压力采用热旁路控制时,必须充分考虑热旁路短而无袋形的出现,将调节阀应设在回流罐的上面位置。

2)分馏塔与汽提塔之间的管线布置:在一般情况下,分馏塔中应有调节阀组,该气阀组应靠近汽提塔进行安装,进而确保调节阀有足够的液柱。

3)在对汽液两相流的管道进行布置时,管道上的调节阀应最大限度靠近接收介质的容器布置,达到降压管道的压力,杜绝管道出现震动现象,同时管线不可随意敷设,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设计。

3、管道与阀门布置的合理性

管道与阀门的布置应从采样点的设置以及蒸汽吹扫管线的设置这两方面进行分析:首先,采样点的设置。必须满足相关工艺的设计要求,将其设在主管上,并且在分支前方,避免在死角位置进行采样以及水平管的底部,需要确保采集到的样品具有代表性。

其次,蒸汽吹扫管线的设置。该管线在化工设置中是较为普通的管线,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发现以及判断漏洞,对于不同的工艺管线应连接蒸汽吹扫线,采取此种方式进行安装的优点为若其中一支管发生泄漏时,可以将该关闭该支管上的切断阀,不会影响其他的分支管体蒸汽总管的正常运行。

4、冷换设备管线设计的合理性

石油化工装置工艺管道设计过程中,冷换设备管线的合理布置明显不同于其他任何一种工艺设备,其具有很多十分复杂的工艺因素,因此,在对其进行操作、检修以及管道热应力过程中,必须对这些机械化因素进行详细检查。(1)关于逆流换热。冷换设备的冷水走管程一般是下入上出,以便发生故障时,换热器内存有一定量得水,不至于里面的水被排空。(2)关于安装的净距离。在冷换设备换热过程中,为了对其检测方便,通常将换热器进出口处得管线及阀门法兰与设备的封头盖法兰留有相应的净距离,通常情况下,为了给拆卸提供方便将其净距离设为310mm左右。(3)关于热应力。在冷换设备合理布置过程中,一般将换热器的固定点设置在管箱的端部,就连接头端管嘴的管道也必须根据换热器热涨导致的位移影响进行充分考虑。

5、工艺管架设计的合理性

1)减少管道与支架之间的相对位移。由下图10所示:左边蒸汽管道中,主管道旁一般都有排水小管,若将A点当做支面上的支架,由于垂直管段容易发生膨胀,就会阻碍弹簧的向下移动,进而使设备受到损害。因此,鉴于此种问题,其正确的设计方法应为右图所示:将支于地面上的支架设在主管上,同时支架随着主管架一起升降,这样一来,就减少了管道与支架的相对位移。

2)管架的设置若合理,还能够减少浪费现象,由于弹簧架的弹性时间久了就会失去弹性,因此,进行管架的设计时最大限度减少弹簧的支架的使用。

3)管线的敷设。沿塔敷设的管线一般情况下只设置一个承重支架,并且支架距离塔顶应有焊接线,如果一个承重支架荷重过大时,可以设置另外一个支架,该支架应设置弹簧支架,并且每隔一定间距就设置导向支架,若塔回流线与塔壁之间的温差较大时,所产生的身长量也比较大,在水平管段上的第一个支架应垂直拉移,设置弹簧支架,当L较长时,若有足够相对身长量时,也可以设置导向管卡。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石油化工装置工艺管道设计是一项较大的工程设计,不仅需要人际人员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设计人员具有创新意识,在管道设计中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管道,才能够确保石油化工管道的安全性,最终保证化工设备的正常运转。

参考文献

[1] 马峻.结合实例分析石油化工装置工艺管道设计的合理性[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5):124-125.

篇4

1.1装置布置装置布置设计是石油化工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直接决定着后续管道布置设计的繁简程度及整个装置单元投产后操作运行维护的方便程度。石油化工企业中的管道数量众多,分布较集中,其弊端就是增大了控制事故发生的难度。正规资质的石油化工企业会采用合理的设备布置方式,严格按照工艺流程方向依次布置设备,这样的设计不仅保证了管道布置流畅,而且充分利用了管道长度,降低了管道投资成本,同时也使得管道的使用安全得到了保障。相比之下,基层的石油化工企业为了减少工程投资就没有聘请专业资质的工艺设计人员,其设备布置冗杂错乱,在事故发生的时候会导致较大的连锁灾害,严重影响了生产的安全性。

1.2管道路线设计管道路线设计是整个石油化工装置管道设计的重中之重,但目前一些基层企业在管道路线设计上还是没有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标准执行,管道路线布置不合理,给管道的安全运行埋下了潜在隐患。管道设计的安全性涉及到多个方面,其合理性直接关乎着石油化工装置的安全性。当前国家在管道设计方面虽然有着严格要求,但部分基层企业却没有严格执行国家标准,没有进行管道安全措施的设计。

1.3管架设计石油化工企业的管道是通过管架来支撑的,这样可以明显提高管道的稳定性。但在目前管架的设计过程中,存在着设计支架类型简单单一的情况,这样虽然在设计方面可以大大简化,但不能满足管道管路系统长期运行稳定性的要求。如:用较多的弹簧架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会使得弹簧的质量出现问题。此外,有些设计未考虑管道与支架的相对位移,从而导致管道及支架易发生松动,造成安全隐患。

1.4材料控制由于各个地方的石油化工工艺路线和装置各异,其使用的管道承载能力也有较大的差异,各石油化工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聘请专业设计人员进行设计,依据其生产工艺条件选用相应的设备和管道材质,这样就可以保证材料满足服役受载条件和使用温度要求。但目前部分基层石油化工企业一味模仿其他企业的生产模式,为节约投资成本随意更换设备和管道材料,大大增加了其设计的安全隐患。

2石油化工装置工艺及管道设计缺陷的防范措施

由于石油化工装置的危险性较大,因此在装置工艺设计过程中要格外针对安全防范措施进行相应的设计,同时也要对管道设计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及时有效的防范,避免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下面详述几种控制工艺和管道设计缺陷的措施。

2.1做好工艺路线选择和设计工作合理的工艺路线是石油化工项目的关键因素。石油化工企业以及设计人员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考察类似的化工企业,对比各个工艺路线的优缺点,评估工艺的安全性,结合建设投资成本、运行成本以及生产安全性,尽可能选取工艺先进、工艺流程简单、原料便于取得、避免危险性物质使用和产生的工艺路线,为石油化工企业把好安全关、质量关;其次,做好相应的工艺设计工作,对于行业内明确标定的甲类危险性装置区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设置防火防爆装置和相应的应急反应系统,生成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液、废渣应按照相关环保要求指标进行处理后达到国家相关环保部门的处理标准以后再进行排放处理。

2.2做好装置的布置工作工艺设计过程中的装置布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管道设计的合理性和生产过程的安全性。设计人员应严格按照工艺路线方向布置装置,合理分配装置资源,优化装置分配空间,加强装置布置设计中的安全设计布置,这是由于石油化工项目存在很多危险性物质,设计人员应严格按照国家规范标准设置装置之间的安全距离,杜绝经验主义的工作作风,在设计中严格遵守安全设计准则,尽量将危险性较大的设备布置在一个区域。

2.3做好管道设计的组织工作一般来说,石油化工的管道设计任务重、工期短,因此,在整个的管道设计过程中,如果没有能够统筹规划好各个设计步骤的顺序,就有可能导致设计时间非常紧迫,这样就使设计过程变得仓促,难免出现某些未能及时发现的设计不合理之处,同时由于设计周期较短使得设计人员没有详细的审阅设计方案,致使设计方案出现偏差的情况发生。因此,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一定要统一规划,整体统筹,充分协调各个设计部门,组织好管道设计工作的任务分配,避免设计人员没有充分的设计时间来制订更为合理的设计方案,科学合理的设计组织工作可以明显提高整体设计质量。此外,设计人员还可以采用三维管道设计手段来提高设计的准确度,减少误差,提高工作效率;设计方案制定后还需要各阶层的主管来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定,使得设计方案更加完备。对于设计方案中不合理的地方要进行及时纠正,还要参考以往的设计案例来评估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管道设计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其需要团队配合才能设计出更好的方案,因此如何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是目前管道设计人员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2.4合理的管架设计首先,管架设计中所采用的弹簧架比普通的支撑架更加稳定,但是其使用的时间有限,长时间的使用弹簧架会使得弹簧的质量出现问题,因此,要减少弹簧架的使用频次,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应该及时探测监控弹簧架的服役状态。其次,管道与支架之间的位移会使得管道发生松动,管道一旦松动就会使得相应的机器发生故障,影响石油化工装置的稳定性,因此,要减少管道与支架的位移。此外,沿塔铺设管道,这样不需要较多的承重支架,可以节省工程施工的资金,沿塔进行铺设管道也会使得管道的稳定性得到较大的保障,不易松动而且节省了管道的长度,但是沿塔铺设管道会产生一定的伸缩量,因此要采用管卡和弹簧支架。

篇5

【论文摘要】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课程教学改革是必不可少的。本人结合高职《精细化学品合成工艺》教学实践体会,对如何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任务驱动式、角色扮演、现场与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该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1.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精细化学品合成工艺》课程[1]是高职高专化工类各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它要求学生掌握卤化、磺化、硝化等12种单元反应技术,了解精细化学品合成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主要生产过程及工艺设备等技术问题,使学生掌握精细化学品生产具有共性的技术,以指导新产品的生产和开发。  

我院《精细化学品合成工艺》课程采用的是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该教材是按照反应单元和合成典型精细化学品实例的顺序编排的。该课程具有知识面广、实践性强、单元反应机理抽象复杂、合成流程及设备多种多样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这门实践性强、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单元过程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真正具备设计精细品合成工艺流程和工艺优化选择的能力,并且能为以后走上生产技术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就必须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的目的。笔者通过实践教学的体会,认为可以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入手。  

2.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2.1 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内容[2]  

教高16号文件[3]精神“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能力为本,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实用型、技术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是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认真研究人才培养方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做到精讲要点,突出重点,解释难点。本门课程由单元反应技术组成的,涉及的反应方程式,反应机理繁多。如在讲授磺化、硝化、卤化、烷基化、酰化、氧化、还原、缩合、重氮化等单元反应时,涉及到的反应非常多,不必要照本宣科,应选择一些实用的反应进行精讲精练,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起到能触类旁通的作用,这样不但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对反应机理方面,学生不好掌握,更是不好理解,实用性也不强,在讲授这些内容时,没有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在讲授每一单元过程的影响因素时,物理因素的影响如浓度、物料配比、温度、压力、反应时间、溶剂、催化剂、物料的纯度、反应介质的ph值、反应的终点控制、反应设备的选择、传热等因素应根据具体的某一单元过程应重点讲授,特别是温度、压力、浓度、催化剂的影响。对于每一个单元过程的应用实例,可以选择一个能说明问题的典型产品加以说明,使学生活学活用,应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难点不一定是重点,在组织教学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裁减,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教师与教学条件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完成教学任务。  

2.2 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4]  

在实际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与学生形成互动,使课堂气氛活跃而又不失严肃,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有所成。而且无形中可以加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与此同时,引导学生从反应的实质来理解每类反应,以点带面,让学生从纯粹的记忆中解脱出来,做到知识的有效融合。 

例如在讲授c-酰化时,组织学生结合c-烷基化的内容,找出两单元反应的异同点,通过讨论,学生就能较好地掌握两者的反应机理都属于亲电取代反应历程,由于烷基的供电性,c-烷基化是一个连串反应,在反应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反应的温度、反应物的配比和反应时间,避免较多的副产物生成;由于酰基是吸电子基,在芳环上引入酰基后,其电子云密度降低而不易发生多酰化、脱酰基、分子重排等副反应,c-酰化收率一般较高。通过类比的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效率。再如:在“苯甲酸制备”的实验中,采用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氧化甲苯制得产物,但高锰酸钾水溶液与甲苯的有机相极难互溶,反应在非均相体系中进行,较难控制,反应所需时间较长,而且产率也低。针对这些情况,启发学生根据所学过的“相转移催化”这部分知识来合理改进实验操作。通过学生们自己的分析和讨论,决定选择季铵盐(四丁基溴化铵)作为相转移催化剂,对原来实验方案进行改进。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相转移催化”的认识,而且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设计实验的能力。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经常采用对比的手段,进行对比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加深学生探究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2.3 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5][6]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教师或者学生根据教学要求提出“任务”,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自己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完成相应的“任务”。“任务驱动”主要结构是: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任务评价。任务驱动式教学,可以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发挥。例如:可以在先一次课结束时把课程中的某些内容以任务的形式布置下去,让学生预习及准备几个问题,并明确告之下次课请学生上台讲解或讨论。每6~8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轮流选派代表上台讲解或发言,学生讲解完以后,其他同学或提问或补充或讨论。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该法鼓励学生相互竞争,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表现自我的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2.4 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是一种情境模拟活动。所谓的情境模拟就根据教学项目的内容,将学生安排在一个模拟、逼真的工作环境中去,要求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去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例如:在讲授典型产品生产工艺的过程中,对于工艺流程和关键化工设备的讲授,我们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先随机以6~8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成员自己定好角色(老板、客户、技术人员等),然后去共同完成教师提出的任务。通过小组内、小组间的相互提问与讨论,师生互评等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角色扮演往往与项目驱动、引导文法等相结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方法。 

2.5 采用现场与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7] 

《精细化学品合成工艺》是与生产实际紧密联系的一门专业课程,甚至可以说是实际生产的缩写。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以具体的生产实例贯穿于各单元操作的讲授中,将丰富的科研实践渗透在理论教学中。除了在学校设置相关实验外,有条件的话,我们还可以带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工厂去看看相同的产品的工业生产流程。把工厂的流程与课本上的内容作比较,看看有何异同。我院化工系各专业的学生都安排有专门的时间到附近的茂名石化、新华粤、鲁华等大中型化工企业实习。教师可以考虑把教室搬到车间进行教学,采用现场与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现场与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严谨、学以致用的工作态度,提高其表达能力。 

3.结语 

本文就如何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和探究式、任务驱动式、角色扮演、现场与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精细化学品合成工艺》课程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究。通过教学改革,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与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能有效地培养其沟通与表达能力。此外,为了达到教学目的,《精细化学品合成工艺》课程教学改革不仅要表现在形式上,更重要的是其内容的有机结合、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理论和实践的相互渗透,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8]。 

 

参考文献 

[1]林峰.主编.精细有机合成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09. 

[2]程毓,张明.关于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思考[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9,3(6),72-73. 

[3]刘晓东.高职高专院校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在线,2006,621:11 

[4]李勇.《精细有机合成》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运用[j],科技教育,2008,no.30. 

[5]毕忠梅.关于加快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学研究,2003,1,21,20-22. 

[6]鞠剑峰.精细化学品教学改革探讨[j].南通大学学报,2005,6,2(21),91-93. 

篇6

关键词 石化企业;仪表装置;故障分析

中图分类号:TQ0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7-0098-01

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使得仪表设备的自动化与复杂化程度逐渐增强,而这种发展趋势也使得仪表设备的检修与维护工作变得越加的困难。为了能够保证仪表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而促进石油化工行业升学的顺利进行,需要不断的提高对于设备仪表的故障检修及处理的技术程度。

1 石油化工企业仪表装置故障的难点

对于石油化工企业来讲,其仪表设备不但结构相对复杂,同时运转的原理也呈现出多样化,这就使得故障的诊断与处理的办法也不一而足,需要不断的克服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困难。

1)设备的结构相对复杂。例如:在石油化工企业,较为常见的设备为柴油结构仪表,其结构包含进气系统、曲柄连杆、排气系统、启动系统、系统等,并且也含有各类辅助作用的子系统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所以在故障诊断与处理的过程中便要首先掌握其结构的特点以及运作的原理,这就增加了故障处理工作的难度。

2)装置特征多样。石油化工行业的装置多数都具有较多的触动机理的源头以及比较复杂的能源传递线路,所以出现的故障也就横向与纵向的兼具,加上这类仪器设备故障的对应频率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很难简单的判断出设备故障的原因与位置。

3)装置故障分析方法不一。石油化工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多种型号的仪表设备,每种型号与性质的设备均具有自己的故障特点以及故障原理,这就要求仪表的维修人员具有比较丰富的维修经验以及比较高超的技术水平,才能够对不同设备的不同故障进行恰当贴切的处理,保证仪表设备的工作状态。

2 对石油化工企业仪表装置故障进行分析的对策建议

1)明确判断思路。仪表设备出现故障的时候,不要急于着手进行设备仪表的拆卸与检修,需要安装故障的分析与处理的步骤对仪器设备的故障进行分析与确定,才能够进一步的确定下一步的工作内容。

通常来讲,仪表设备出现故障是因为仪表本身的工艺有问题,或者是因为仪表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着问题,也包括两种因素同时存在致使仪表设备出现了不能正常运转的状况。

所以,当仪表设备出现了故障的时候,首先需要对仪表设备的制作加工工艺进行分析,在确定了加工工艺达标之后,才能够对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故障进行实际分析,根据仪表的结构、原理以及性能特点进行故障诊断分析,进而精准的确定仪表设备的故障问题。

2)分析故障特征。这是对仪器设备的故障进行分析与诊断的基础环节,也是能否正确的处理设备故障的关键环节,虽然石化工业的设备在出现故障的时候能够发出报警,但是仍需要维修人员能够根据信号特点进行故障位置以及基本情况的确定,人工找出故障的症结点。

比如,在收到警报之后需要对仪器设备的压力、振动、光谱、转速、声谱等数据情况进行检测,同时基于此条件下利用维数压缩、转变等方法分析相关故障,必要的时候,也可以保留、增强初始的信号,从而提高处理质量,从而保证仪表设备的故障特征,为后续的分析奠定基础。

3)分析故障状态。确定了仪表设备的基本故障特性,需要针对故障的情况适时综合分析,那么,需要明确并分析仪表设备的状态是否正常,从而结合掌握的状态结合相应的数学原理以及逻辑推演的方式,综合实验诊断、统计、模糊以及人工智能等办法来对仪表设备的故障进行定位分析,进而对故障可能的产生原因进行推测与分析。

4)科学诊断方法。仪表故障的特征以及状态诊断是开展仪表设备故障诊断的基础,在掌握了设备故障的状态及基础特性以后,结合设备仪表的故障及类别实施针对性的分析,进而采取具体的措施了,常见的故障诊断与处理办法如下。

①以模型诊断为基础进行分析。此种分析措施需要诊断从业者可以结合事故的对象及特点相应创建数字模型,同时针对模型的反映预测出相关形态,检查两者间是否存在差距及差距的大小,从而找寻出事故的成因。

由原理角度分析,此种措施依据的主要是对故障形态的获得,以及通过状态的输入在系统中得到了参数对比,结合对比的数据表现差异计算出最小冲突集,找寻设备仪器故障元的树木,因此,应用该方法的基础在于真实情况与模型间的差距较小,也只有并不明显的差距才能够提高诊断分析的判读精度,进而提高对于仪器设备故障进行诊断分析的精确性。

②以信号处理为基础进行故障诊断。该方法主要在处理机分析设备仪器的频域、时域、峰值以及均方根等一系列的指标数值,进而采用小分波法以及自然回归的分析方法来提取信号幅值、方差、频率等特性数值,最终见车仪器设备的故障情况。

该方法较使用设备仪器的平时检测,尤其是在运作的过程中会出现振动与转动的仪器设备,使用这种检测方法具有比较优越的效果。

③以知识诊断为基础进行分析。此方法包含较为常见的神经网络故障诊断及模糊故障诊断,同时也包含故障树诊断。

故障树诊断的原理在于凭借故障传播形式的图形来表达测试结果的,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这种方法基本只能够建立在已知的故障模式上,对于未知的故障或是新出现的故障类型,难以准确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模糊诊断故障的方法通过故障征兆与故障之间的并不明确与精准的关系来对仪器设备的故障进行检测与分析,在诊断的同时也需要综合仪器设备的故障进行分析,才能够对仪器设备的故障情况作出最后的确定。

神经网络的诊断方法是通过对人脑故障诊断分析的过程进行模拟的故障诊断方法,这种方法会将故障的状态输入到系统当中,在系统对数据进行了粗略之后,能够直接将处理分析的结果输出来,效率较高,比较方便。

3 结束语

石油化工行业的仪表设备具有功能重要、结构复杂以及种类多样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其故障类型的多样性与不确定性,使得故障的诊断与分析需要根据设备的种类与原理进行具体的分析,进而确定设备故障的原因,及时的解决仪表的故障,保证使用化工企业生产能够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林涛,李金山,倪文俊.石油化工企业仪表装置故障的分析与对策[J].科技向导,2013(24).

篇7

关键词:法人化 公共机构 组织手段

在行政组织体制中,法律的使命在于支撑、影响行政组织的内在规制结构,并运用组织手段来实现行政任务。公共机构是专门实施公共事务的组织。公共机构的法人化是国家对公共事务进行组织与整合的治理手段,是现实公共政策与法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也是系统化的组织体制设计。以公共机构法人化作为一种治理手段是现代行政改革的重要内容,其制度功能在于通过法人化的方式实现公共职能的分散与绩效,应对科层制的弊端,丰富、补充现代行政的治理体系。在我国,对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实行法人化治理是深化行政改革的现实需要,目的在于实现公共机构由行政化的单位治理模式向自主化的法人治理模式的演变。

公共机构法人化的实质:一种组织手段

组织是达成任务的手段,不同的组织体制体现着不同的治理目标,行政机关是科层体制的基本组织形态,从法律特征而言,法人同行政机关具有本质的区别,法人是意志与责任的主体,意志独立与行为自主是其核心,而高度隶属、层级节制是行政机关的特性。公共机构法人化的目的在于强调以人格独立、行为自主作为公共治理的组织手段,以弥补科层管理体制的弊端。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曾被证实为普遍有效的组织模式――科层制受到前所未有的激烈批评。在以专业化、制度化、非人格化为特点的,近乎刻板、僵化的科层体制下,传统行政机关在人事、会计、审计等方面均受到严格的束缚,缺乏弹性与应变能力,无法满足专业及效率的需求。同时,与科层制机构相伴生的行政权力和公共预算最大化倾向,导致大政府、大公共开支和高行政成本,使得政府行政效率不彰、公共财政不堪重负。在全球化的竞争压力下,传统科层体制面临着功能性与结构性的双重调整,“去中心化”与“去官僚化”已成为各国行政组织改造的基本方向。其中,日本推行独立行政法人制度,借鉴英国政署制度中的结果导向评估体系,在管理模式方面引入新公共管理理论,推行公共机构法人化来促进公共服务的绩效,以应对科层体制带来的危机,即将政府职能区分为政策“制定”与“实施”,行政机关负责“制定机能”,而“实施机能”由独立行政法人承担,从而将已无必要由行政机关直接从事,亦不宜由民间机构实施,且所涉公权力行使程度较低的业务,从传统科层体制独立出去,通过立法明确其目的和业务范围,授予承担这些事务的公共机构以独立的法人资格,以示其与科层制机关的区别,使它们在业务经营、资金运用、人事管理等方面享有充分的自,从而松绑现行人事、会计等法令限制,导入市场机制,实施以绩效考评为核心的业务目标管理与事后评价制度,在引进企业精神的同时兼顾任务的公共性,通过组织形态和经营管理方式的改变,达到强化成本效益及经营绩效,解决传统科层体制的弊病,并由此掀起了公共机构法人化改造的浪潮。

公共机构法人化的目的在于以分流的方式提升公共服务的效能,提供一种新的执行公共任务途径,以授权与课责的方式,赋予公共机构高度自主性,并通过正、负诱因加强对于公共机构的控制,实现目标管理与绩效评估,适当缩减政府组织规模,解决传统行政机关职能壅塞的困境,以期创造一个充满活力、朝气、挑战的优质政府组织体制。目前,公共机构法人化的价值已为各国行政组织体制所佐证,对于我国公共行政组织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而言,公共机构法人化是现行体制所欠缺的,因而也为行政改革所急需。

公共机构定位不明:我国现行法人制度的缺陷

法人制度价值的充分实现,取决于该项制度设计的完善与严谨。我国法人制度的初建始于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对任何法律制度的理解都不能完全脱离该法律制度所为之服务并且对之加以调整的社会的历史”(巴里・尼古拉斯,2000)。依附于《民法通则》的我国法人制度同样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必然体现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需求,并为认识的阶段性所局限。

20世纪80年代,以政企分离为核心,实现企业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催生了我国的法人制度。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法人制度既有打破计划经济的特点,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带有计划经济的痕迹,并为认识的阶段性所局限。这种局限体现为囿于认识的局限,我国法人制度以民事立法为核心,将“法人”仅视为民事主体,以企业法人作为规范的重点,从财产的角度来理解法人及其制度功能,以确认法人的独立财产和独立责任为动因,认为公共机构只有在进行民事活动时才构成法人,并未将公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与“法人”地位相联系,忽略了法人概念在行政组织体系的作用,加之,长期以来,法人制度一直属于民法学界探讨的话题,鲜有公法学者涉足,部门法研究之间的壁垒与知识局限更加剧了对公共机构法人地位价值的误解。这种局限具体体现为对法人的内在属性,即主体性,理解的不彻底,仅在企业制度上强调法人的自主性与独立性,并未完全厘清对公共机构的科层管理与法人治理在具体制度上的差异,以至于将具有高度隶属性的科层制行政机关,与独立承担公共职能的公务法人的身份混同,忽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公务组织法律地位上的本质差异,导致法人的定位与分类均存在诸多不妥。一方面,存在泛法人化的现象,具体体现为将以高度隶属性、科层制为组织特点的行政机关定位为法人,违背了法人所要求的自主性与独立性,从而使得我国法人制度中,法人的内在属性与法人的外在组织形式之间存在着逻辑冲突;另一方面,在泛法人化的同时,又存在法人化不足的问题。如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本应独立于科层制之外的公共机构,应有法人之实之名,但其身份无异于行政机关,并无显现出其在法律地位上的特殊性。

以事业单位为例,虽然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事业单位已经在名称上转化为事业法人,成为民事主体的一种类型,但在管理制度上并未实现单位模式向法人治理的转变,仍然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在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组织管理等方面缺乏应有的自主性与独立性,由于事业单位法人制度尚未真正建立起来,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之间缺乏严格的组织界限,现实中,事业单位往往带有强烈的行政附属性。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套用行政级别,建立科层制组织形式,按行政机关的方式运行,形成了行政化的组织模式与运行方式。这种特有的行政隶属性,使得事业法人实质上依然是政府行政权力的延伸体和公权力结构中的一个“单位”,即形式上的“法人”身份和实质上的“单位”地位的合二为一,从而形成制度上的冲突与矛盾。这种“单位”和“法人”两种相左身份的统一是中国转型时期社会结构调整尚未到位,组织形态改革仍需完善的特殊表现。究其原因在于特定时代下,社会主体分化程度不够,以及理论界对各类社会组织法律地位、组织性质认识的局限性,即仅仅看出行政机关与事业单位在履行公共职能的具体方式上存在不同,并未上升到不同组织法律地位的差异,因此,也无法超越实践的局限将这种差异理论化、制度化。

公共机构法人化:我国行政改革现实运作的需要

自1978年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变化。这场以“市场化”为主导的改革以经济领域为突破口,进而引发出社会领域的变革,从法律层面而言,我国的社会变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法人制度的引进与逐步落实。在我国,改革打破了传统政府垄断“公共职能”的单一模式,新的适应市场需求的行政体制正逐渐建立与完善起来。改革以政企、政事职责分离为核心,明确行政、事业、企业单位各自的社会角色及功能,从而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组织、功能体系。总结我国社会经历的这场全面而深刻的变化,有学者将其概括为“权力多极化”过程,并指出:“伴随着政治领域权力的减弱,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权力正在逐渐成长,原先那种政治领域垄断一切的‘单级结构’正在向三个领域分享权力的‘多极结构’转变,这是1978-1998年之间中国社会结构演变的基本脉络”(康晓光,1999)。这种多极结构的实质在于将市场与社会从国家桎梏中解放出来,赋予其独立自主的法律地位,明确其各自的功能、活动的方式与遵循的基本法则。从法律层面而言,我国的社会变革可以概括为由行政化的单位治理模式向自主化的法人治理模式的演变,体现为法人作为一种组织形态与治理模式在实践中的逐渐落实,这种落实首先表现为以法人理论为核心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肯定企业的独立法律地位,使其成为独立自主的生产者。与此同时,针对我国公共服务效率不彰、公共机构法人化不足以及公共性保障制度缺位的现状,推行公共机构法人化改革,促使事业单位向事业法人的实质转变,以改善公共服务质量为出发点,将法人治理与公共性保障机制相结合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又一举措。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行政体制改革,基本目标在于转变政府职能,即从投资型政府走向公共服务型政府,明确政府的任务在于提供公共服务,改善公共管理,制定公共政策。以此目标为核心,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心集中于组织体制。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在保障公共职能履行的同时,改革履行的方式,以解决机构膨胀、绩效低下、发展动力不足等弊端,实现从“项目管理”向“规划管理”、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向“宽职能、少机构”的方向发展,成为我国行政改革的重心。以此为目标,我国行政组织体制改革的核心在于改变传统行政模式,逐渐放弃政府包揽公共服务的格局,体现为对以层级节制为特点的行政组织体制的超越。因此,公共机构法人化治理既是我国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体制改革的必要手段。

我国传统的事业单位体制是计划经济与高度集权行政管理体制下国家包办事业、垄断事业资源的产物。各类事业组织均由政府部门设立,行政机关通过各种权力,运用多种方式直接领导、管理、控制事业单位,使事业单位丧失必要的自主性,依附于行政部门,即所谓的政事不分,表现为政事职责不分、政事权力不分、政事组织不分、政事管理与运行方式不分,体现为行政事业的一体化。因此,政事不分是传统事业单位体制的症结所在,在改革中,如何理顺政事关系、将事业单位从行政事业一体化中分离开,使事业单位成为独立的社会实体,依据社会需求与自身特点,相对独立地面向社会开展服务,成为事业体制改革的首要问题与核心要求,这同时关系到事业单位存在的目的、性质、管理方式等相关问题的解决。目前,在大部制的模式下,以“政事分开”为核心的政府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将政府从一个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转变为组织者,而公共机构法人化治理的核心就在于实现政事分离,通过政府与事业单位之间相互关系的明确界定,尽快建立起完善而有效的事业法人治理结构和自律机制,改变传统的“行政事业一体化”的组织体制。同时,通过特别的组织规制、目标管理、绩效评估制度,保障公共目的的实现,强化绩效评鉴,完善治理机制,保障公共服务的提供。因此在转变政府职能的行政改革背景下,通过公共机构法人化改造我国事业单位,将法人治理结构与公共服务相结合,提高公共服务的效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之,公共职能的有效履行是行政组织建构与规制的出发点,在全球性的行政改革浪潮中,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无论是归结于内生的需求,还是外在的压力之下,均无法置身事外。虽然,我国尚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具有转型期特有的属性与需求,但处于世界性行政改革、政府再造的浪潮中,我国的行政改革必然具有同其他各国行政改革共性之处,需要适应全球性行政改革的共性需求,以绩效、授能为核心,实现向多元化治理结构的调整,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管理体制。因此,公共机构法人化不仅为我国理论界所呼吁,更为我国的行政所改革、所践行,已非绝对意义上的他山之石,而是植根于现实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8

在石油化工工艺管道安装之前,做好材料、设备、工艺以及现场布置等前期工作是确保后续施工质量的前提,缺少充分的准备工作则再先进的安装技术也无用武之地,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1材料选择

当前常用的石油化工工艺管道材料主要有硬聚氯乙烯冷热工艺管道、聚合物性工艺管道、PE冷热工艺管道等,与金属管道相比,这些管道具有更高的耐腐蚀、耐高温、耐高压等性能,随着新型管道的普及,传统的金属管道已经逐步被淘汰出石油化工工艺管道的范畴。在石油化工工艺管道安装前,应当根据工艺要求和物料的类型来界定管道的用途,并结合周围的环境特点和现有安装设备的配备等,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影响,从而优选能够在各方面均满足使用要求的管道材料。

1.2机械设备、仪器和仪表的配置

石油化工工艺管道要求密封性要好,而且经常需要耐高温、耐高压等性能,一旦出现泄漏或温度、压力超标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对与工艺管道配套使用的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的质量和精确度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安装之前,一定要确保机械设备、仪器和仪表配置到位,检查其质量状态,并做试运行测试,对无法正常运行或精度有问题的机械设备、仪器、仪表要及时排查故障的原因,及时修复或者更换。

1.3优选工艺管道安装工艺

不同类型的工艺管道安装工艺有很大差异,因此石油化工工艺管道安装工艺的选择必须体现“因地制宜”的原则,实际工作中必须根据工艺管道的类型不同以及施工环境条件的差异来优选最佳的工艺管道安装工艺,以确保安装过程的环境安装以及管道安装质量的优良。

1.4安装施工现场的布置

石油化工工艺管道的安装比普通管道对安装环境的要求更高,主要体现在安装环境温度、湿度、埋设地土壤酸碱度等等,因此应当在管道安装之前首先做好施工现场环境的勘查,将勘查得到的资料作为安装工艺选择的重要依据,同时有利于对管道做好提前的防腐、抗压、隔热等防护工作,对于提高管道使用安全、延长管道使用寿命具有重大意义。

2石油化工工艺管道安装质量控制技术及应用

2.1穿越型管道预留预埋技术

在实际施工中,由于施工现场环境的原因会导致出现一些穿越型的管道,这些穿越型的管道安装必然要用到预留预埋技术,即在管道穿越之前要在欲穿越处设置钢制套管,以增强对石化工艺管道的侧壁防护,并做好防腐和防水等措施,具体如下:

(1)钢制套管与工艺管道之间的空隙要设置环缝,并使用油麻、腻子等填充堵实,对于潮湿环境,应当出于防水的考虑而使用防水腻子填充抹平,而对于穿越防火分区的管道,应用防火材料封堵环形缝,并将钢制套管在预留预埋两侧的断面处做好防腐处理。

(2)预留预埋工艺管道的连接采用咬口的方式,并将管道卷制规整,穿越的工艺管道要用钢筋固定,工艺管道与钢制套管之间不允许采用焊接的形式连为一体,因刚性的连接可能会造成工艺管道的损坏。

(3)工艺管道穿越处要将管道与钢制套管之间的杂物清理干净,对于有工艺要求或者不可抗力必须中断安装的工艺管道,则要对管道端口做封闭处理。

2.2工艺管道安装连接技术对于石油

化工工艺管道安装来说,管道与管道以及管道与设备、仪器仪表之间的连接处是质量的薄弱环节,因此可以说连接工艺的选择是控制工艺管道安装质量的关键,当前石化工艺管道连接工艺最常见的有法兰连接、管道焊接以及硬质聚氯乙烯管道连接等,以下分别介绍:

2.2.1法兰连接质量控制

为确保法兰连接的严密度,应在安装过程中尽可能确保法兰与工艺管道的中心线相互垂直,以使连接口处得以紧密相扣,但由于石油化工管道的特殊性,使得法兰很难做到严格的垂直,为抵消可能由此产生的质量问题,应当确保法兰与工艺管道的连接口之间缝隙均匀,并加大法兰与管道连接口的作用面,一般来说在实践中常使法兰扣住管道口约100mm的范围,然后再进行施焊。

2.2.2管道焊接质量控制

对于金属工艺管道来说,焊接是主要的连接方式,在焊接之前首先要用气割将管道将要施焊的部位加工成坡型扣,将焊接处的尘土、毛刺、油污等清除干净,并通过打磨去除表面形成的氧化物薄膜,焊接表面应当光滑。焊接时要掌握好焊接工艺参数,避免出现漏焊、焊裂纹、焊瘤、夹渣等质量缺陷,焊后打磨光滑,用超声波探伤或射线探伤等无损检测技术检验焊接处是否存在质量缺陷,并检查焊接处的气密性,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

2.2.3硬质聚氯乙烯管道连接质量控制

硬质聚氯乙烯管道的连接通常采用粘接的形式,在连接之前首先要用无齿锯将需要粘接的管道断面处理平整,清除连接处的灰尘、水分等杂质,待表面干燥后将粘结剂均匀刷涂在管道插口的外表面,然后将插口插入到要连接的管段中,轻轻转动插口使粘结剂在缝隙中均匀分布,带粘接牢固后做气密性实验,不合格的要锯断重新连接。

3结语

篇9

随着石油化工企业的发展,对生产装置实施了先进控制,在有效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降低运行的成本的基础上,还能确保装置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从而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现阶段,很多先进的控制技术都已经得到较好的发展,不断走向成熟。先进控制具备以下几个特点:⑴先进控制主要以模型为策略:当前已经出现的模型推断控制和模型预测控制等,此类模糊的智能控制逐步成为我国先进控制中的发展主流;⑵以强大计算力为支撑,达到先进控制的目的:先进控制能够在DCS/FCS上得到实现,国外在这个领域的开发较早,成果比较成熟,出现控制器如DMC-PLUS、SMOC;比如我公司在催化、蒸馏装置上运用的先进的智能内模控制技术可以在控制闭环的情况下,采用NLJ优化算法在线辨识过程模型,收敛速度快,能够缩短计算速度,所得到的模型准确精度高,无需测试实验,对装置没有任何干扰。⑶能应用在复杂的过程控制中:像多变量的耦合和大时滞等。现在先进控制在中石油及中石化等企业的几十套装置内得到成功的运行,为技术进步提供了实践经验,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如我公司的智能非线性区域控制技术多适用于液位-流量非线性区域控制系统,充分发挥液位的缓冲作用,尽可能使流量稳定,减少对后续工序的影响。在投运智能内模控制系统后,回路控制快速平稳,兼顾鲁棒性和控制精度的优点,全面保证了装置的平稳运行,提升装置的控制品质,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和精神压力。

2.石油化工仪表与控制系统现状

2.1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现场总线已经在对工业控制技术中造成明显的影响,它本身就是开放性系统的一种,在使用过程中能和现场网络、控制仪器直接连接,在操作使还能进行相互操作,从而在使用使可进行分散分布的操作,还能提高其控制性。因此,在石油化工仪表的控制系统中,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被广泛用于主要系统中,同时在使用和实践的过程中,它为提高仪表控制系统的性能而指明了更好的发展方向。

2.2FCS与DCS共存。DCS产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系统,目前,DCS系统的已经处于成熟阶段,其使用时具备技术性好、可靠性高的优点,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得到广泛推广和发展。FCS则还处在发展阶段,其系统还不够成熟,但是它与DCS比较,功能上却更完善,尽管还存在很多的缺陷。未来在石油化工企业中,DCS和FCS共存是主要的发展趋势,而随着FCS系统的逐步完善和发展,DCS系统将会被完全取代。

2.3现场总线和DCS结合运用。现场总线与DCS相结合,就能把现场总线智能仪表直接与DCS连接,从而能充分发挥出DCS优势,还能将现场总线应用进一步推广,实现降低成本和充分发挥出两种系统各自的优势这一目的。现场总线被广泛推广时,就能进一步实现一体化的功能,并可以进一步对现场设备实施优化控制及管理。

2.4先进控制及其优化应用。现阶段,我国可以熟练掌握和应用部分控制技术,将先进的控制技术应用于实际,使系统装置具备更好的稳定,运行中更安全,还能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确保收率,并降低成本,从而增加企业的收益,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如我公司在催化、蒸馏装置上运用的先进的智能内模控制技术,该系统是嵌在DCS中的,只要它投入运行,该系统就可以长期运行,不会发生由于通信问题而导致的系统中断,因此它不会给系统维护带来新的问题,免维护。

2.5安全控制系统应用。由于现代化的石化企业中装置规模出现不断扩大、制作过程更加复杂、运用的材料多为易燃和易爆物质等特点,因此,就要求设备具备更高的安全性,从而为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更多的保障。石化企业会加大在仪表控制系统中安全控制技术的应用力度,从而为避免工业的灾难,减少工业的事故损失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安全保证。比如我公司的智能多变量协调控制技术可以有效协调COT温度、炉膛负压、氧含量、支路温度均衡及负荷控制系统之间的关系,消除系统间的耦合影响,在保证各个控制回路平稳的基础上,全面实现了加热炉的安全平稳操作。

3.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公路施工 滑坡现象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滑坡是公路建设中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因滑坡的产生条件、影响因素、破坏机理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一直是世界各国研究的主要地质和工程问题之一。边坡如果失稳,就形成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轻则增加投资、延长工期,重则导致建筑物倒塌、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目前,滑坡仍然是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灾害之一。本文以公路施工中的滑坡为切入点,在分析公路施工中的滑坡危害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防治公路施工中滑坡的措施,旨在说明防治公路施工滑坡的重要性,以期公路施工中治理滑坡提供参考。

2、滑坡的形成条件

2.1 产生滑坡的内在条件。内在条件是指斜坡体本身就具备的有利于滑坡发生的地质地貌条件,这在滑坡形成中起着决定性作用。①地形地貌条件:只有处于一定的地貌部位、一定坡度的斜坡才可能发生滑坡。通常情况下,滑坡形成于地形高差偏大的山地、高原地区,且高差越大,滑坡越易形成。同时在另一方面还要有适宜的斜坡坡度、高度和形态,便于形成滑动的临空面。产生滑坡的有利地形是下陡中缓上陡、上部成环状的坡形。②岩土类型:岩土体是产生滑坡的物质基础,它的性质和结构对滑坡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一般情况下,外表坚硬,结构完整的岩石,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也强,斜坡整体性好,不易发生滑坡。相反,岩性松软松散覆盖层、黄土、红粘土、页岩、泥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等,结构不完整,特别是裂隙发育,斜坡岩土体中存在软夹层时,因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较低容易失稳变形,发生滑坡。③地质构造条件:地质构造是滑坡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组成斜坡的岩、土体只有被各种构造面切割分离成不连续状态时,才有可能向下滑动的条件。断裂构造面促进了斜坡岩土体的风化作用及为降雨等水流进入斜坡提供了通道,破坏了岩体的整体性,地下水或地表水将沿着断层滑动面运行,为滑坡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2.2 产生滑坡的外在机制。①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活动,在滑坡形成中起着主要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软化岩、土,降低岩、土体的强度,产生动水压力和孔隙水压力,潜蚀岩、土,增大岩、土容重,对透水岩层产生浮力等,为滑坡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尤其是对滑面带的软化作用和降低强度的作用最突出。②滑坡的外形条件:如洪水的冲刷,人工的开挖、爆破振动、局部加载减载使滑坡体的平衡状态受到了破坏,为滑坡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特别是爆破振动影响最为直观,在潜在的滑坡体上产生附加爆破震动力,降低潜在滑体的稳定系数,爆破震动产生的惯性力增加了岩体的下滑力,从而易触发和诱发滑坡,对含有软弱面的岩石斜坡震动更容易发生滑坡。

3、滑坡的防治措施

3.1防止已有的滑坡复活造成灾害

3.1.1设计阶段。①)勘测时首先应查清滑坡的性质、规模、范围,以及对工程施工可能造成的危害;②其次就是在设计上应尽量避开易滑坡地段,当施工大方案不能避开滑坡地段时,采取局部转移线路的方式来减少对滑坡的扰动效应,并在滑坡体上相应地加强地面排水工程,针对大型滑坡可采用桥或隧道或是一些必要的工程措施来躲开它;③再次就是在设计上应坚决避免在滑坡的抗滑地段作挖方作业,特别是深度较大的挖方作业,会大大削弱抗滑地段的抗滑力。

3.1.2施工阶段。①施工期间的临时设施、施工用料及弃土大量地布置在滑坡体上;②在施工之前就要事先修复好排水设施,避免大量的施工用水和生活用水流入滑坡体而引起滑坡的复活;③在滑坡体之上的挖方作业最好先进行支挡工程之后再进行开挖,从而避免坡体松弛,切勿在滑坡前缘抗滑段挖方,这会减少抗滑力,促使滑坡扩大和恶化;④在滑坡体上的支挡工程施工之前,应首先做好地表和地下排水工程。其次,支挡工程的施工切忌进行连续挖基,而是要分段跳槽进行开挖作业,并且开挖一段就要支挡一段,再挖下一段从推力较小的滑坡两侧逐步向中轴位置进行,这样就不易破坏已成的工程。

3.2防止已活动的滑坡继续恶化的措施。①为能够掌握滑坡发展变化的动态规律,需对滑坡体内、外地面进行相关的地下监测;②堵塞已产生的地表裂缝,防止地表水灌入,切断对滑坡的不利水源,增做临时排水沟,把地表水引出滑坡区外;③针对危害较为严重的滑坡,应立即在滑坡体的上部减重,下部压脚的方式,可有效防止滑坡的恶化。

3.3防止和治理易滑地段产生滑坡的主要工程措施

3.3.1排水。包括地表排水和地下排水。地表排水是指在滑坡体外设置排水沟来拦截地表水,而地下排水根据其自身特点进行下述方案比选:①支撑渗沟:适用于滑体厚度2~10m且含水量较多的滑坡,可以支撑不稳定的滑坡体,并排除和疏通滑坡体内地下水。但其施工难度大,且施工速度缓慢。②盲洞:主要用于截排掉集中于滑坡面附近而埋藏较深的一层地下水。③仰斜式排水孔:用其排除滑坡地下水,具有施工方便、工期较短、节省材料和劳动力的特点,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排水措施。

3.3.2 减重工程和反压工程。减重工程和反压工程就是在滑坡后缘挖除一定数量的滑体而使滑坡稳定下来,适用于上陡下缓、后缘及两侧的地层稳定的推动式滑坡或由错落转化的滑坡。

3.3.3 支挡工程和加固工程。通常有重力式抗滑挡土墙、抗滑桩及预应力锚杆框架等支挡结构形式,根据滑坡的地质条件及特点进行比选:①抗滑挡土墙:抗滑挡土墙是处治滑坡常采用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对山体破坏少,稳定滑坡收效快,但在实际应用前首先要弄清滑坡的性质、结构、滑体的推力及基础的地质情况,否则很容易引起墙体变形而失效。②抗滑桩:抗滑桩能较为迅速、安全、经济地解决一些比较困难的工程,抗滑能力大,施工方便,设备简单,工程进度快,施工质量好,更符合经济安全的原则。③预应力锚杆框架:预应力锚杆框架设置灵活,适用于坡面抗变形能力强、锚固地层条件好的地段。

4、结语

综上所述,水是引起滑坡失稳下滑的主要原因,为此,在滑坡治理工程设计计算和工程布设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因素,并以疏排地表及地下水作为治理工程设计的前提与重点。滑坡治理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常常不是某一种措施能够解决得了的,因此,滑坡治理中经常使用多种措施相结合来实现对滑坡的整治,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红涛,高速公路施工中滑坡形成的机制及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2009(11)

[2]张新安,浅谈滑坡的危害及整治滑坡的工程措施[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