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执法存在的问题范文
时间:2024-03-25 16:37: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交通执法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要求一切政府机关都要必须依法行政,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参与者都处于平等的位置,从市场主体到商品交换,都依靠法律加以保障,对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加以制裁。依法行政使我们的各项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进行,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
笔者以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交通运输行业为例,阐述当前基层行政执法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加以研究分析,试图寻求解决办法。
一、六安市裕安区交通行政执法现状
六安市裕安区位于安徽省西部,是1999年12月由六安撤地设市成立的市辖区,该区现有交通行政持证执法人员191人,其中综合执法人员8人,路政执法人员24人,运政执法人员159人,35岁以下72人,36-45岁79人,46岁以上40人,98%都达到大专文化程度。2009年燃油税费改革实施后,该区全面加强了行业管理,从过去重收费轻管理的模式中脱离出来,在全市率先设立了交通行政案件处罚中心,对于公路路政、道路运政、超限超载等违法案件进行处理,实施查处分离、罚缴分离。
二、交通行政执法存在的问题
一是年龄逐步老化,没有新鲜血液进行补充。就六安市裕安区交通执法人员而言,目前执有执法证的人群中,46岁以上的人员占到20%,还有近20%的不在一线执法岗位,导致真正在一线从事执法工作的人员力量减少,一些执法任务不能很好地完成。
二是执法理念未从根本上进行转变,服务手段薄弱。在为谁执法怎样执法上存在误区,总是以管理者自居站在管理对象的对立面发号施令,指手划脚,造成管理对象的逆反心理,有的甚至使矛盾激化。一些执法人员未受过系统法律知识教育,执法工作全靠老同志传帮带,没有真正体现“执法为民”的思想。
三是交通执法与交警、农机等部门交叉执法,缺乏协调配合。由于体制原因,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与公安公警、农机管理等部门有职能交叉现象,往往出现多部门重复检查一辆车、多部门处罚一辆车的现象,各部门各自为阵,在工作中形成相互制约,有的甚至产生矛盾和磨擦。
三、规范执法、依法行政的建议及对策
1.端正执法理念,强化交通执法为民的服务意识
目前交通部门的职能工作中,建设养护是基础,交通运输是目的,行政执法是保障。当前一些地方执法工作中出现的趋利执法、以罚代管等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根源就是部分执法单位、执法人员,其执法动机和目的偏离了执法为民的要求。因此,要通过严把进人关口、加强教育、严厉整顿和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强化执法为民的服务理念。
要加强舆论宣传力度,争取社会各方对交通行政执法工作的理解支持。要积极主动地向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以及有关专门机关汇报交通行政执法工作,邀请各有关部门对交通行政执法工作进行指导、专项检查和评议,进一步赢得重视、关心和支持。同时要加强交通普法工作,加大对社会的宣传力度,从增强人民群众的交通法律意识。
2.理顺体制机制,快速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
进一步理顺执法体制,按照《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强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促进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各项配套制度的进一步落实,结合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逐步使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机构纳入行政机关序列。组织开展执法机构定岗定编研究,梳理执法岗位名目、岗位权限、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探索建立统一科学的执法机构编制核定依据和标准。切实解决交通行政执法经费基本保障问题。解决交通行政执法经费保障等问题,既是履行好交通法定管理职责的需要,也是杜绝趋利执法的关键,交通主管部门必须将此作为交通行政执法的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
3.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健全行政执法激励、约束机制
深化行政执法公示制。要大力推进执法公示,充分利用政府网站、新闻媒体、执法窗口等有效载体,将行政执法主体、执法依据、执法职权、执法结果、等向社会公示,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构建完善行政执法监督网络。由法制工作机构牵头,纪检、纠风以及各执法业务部门参加,对各个执法领域实施执法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落实整改。要促进形成更有效的监督机制,将事后外部监督与事前内部监督相结合,将查案纠错监督与超前防范监督相结合,将个案监督与全面监督相结合,推动形成行政执法监督的长效机制。
综观基层行政执法工作,可以概括为5个并存:一是成绩与问题并存;二是有利条件与困难并存;三是紧迫性与长期性并存;四是动力与阻力并存;五是将法治作为价值目标与将法治作为实用工具并存。正是这“五个并存”的存在,决定了我国当前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决定了严格依法行政,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的法治化,对于贯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2
依法行政是实现依法治国战略的关键,这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包括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执法监督等诸多环节;而如何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提高执法水平,乃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所谓执法,即广义的行政处理行为,包括行政许可、确认、检查、处罚、强制等多种行为方式。行政执法面广量大,涉及诸多利益因素,是产生具体行政行为的最主要环节,也是研究依法行政的一个主要课题。近年来,从省交通厅到无锡市交通局对依法行政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执法的文件,行政执法的规范化较以往有大幅度的进步,但要实现行政执法的正确,及时公正地实施执法行为,还需要在加强和改善执法监督,形成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上不断探索,积累?验。鉴于此,笔者拟对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因进行调研分析,并就如何完善监督机制,改进行政执法,实现依法行政提出若干思考。
一、规范执法的现状不容乐观
近年来,全省各级交通部门以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省委《法治?苏建设纲要》和交通部《全面推进交通行政执法责任制》为契机,认真实施法治交通战略,转变职能,改进方法,使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得到增强,依法行政的水平进一步提高,法治交通的环境进一步改善。但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执法行为随意性太强等现象至今仍程度不同地在许多地方存在,主要表现在:
1、执法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由于一些执法人员对依法行政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法制观念差,政治素质、业务素质、道德水准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使少数执法人员法律素养不高,执法不严,不作为和放弃职责,不依程序执法,随意性大,以及滥用执法权力,执法不公,,甚至采用引诱、欺?等不正当手段调查取证等问题时有发生。
2、存在趋利执法倾向。少数执法单位由于受到利益驱动,而背离正确的执法目的和价值取向,违规取证,抢证规费,乱处滥罚,与民争利,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交通执法形象。
3、重复执法矛盾很多。由于交通执法分散,而出现的多头和重复检查处罚等问题比较突出,一方面加大了执法成本,另一方面又带来了行政管理相对人的不满,社会反响大。
二、存在问题的?因分析
造成行政执法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不力,也是主要?因之一。行政执法行为是否合理、合法、适当,行政执法行为受不受监督,如何进行监督,有哪个部门进行监督,怎样限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防止行政执法权的滥用,防止对当事人的侵权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的探讨,由来已久,但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一段时间。目前,在行政执法行为中,除当事人依法提出复议申请引起行政复议程序,或向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主张,引起行政诉讼程序外,其他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比较薄弱。
(一)从执法环节看,主要?因在于:
1、由于行政执法本身的特点,即行政执法不仅范围广,数量大,任务重,执法主体多,执法依据的层次和种类多,而且执法程序富有弹性,执法结果不够稳定,同时与普通公民的生活和利益密切相关等,因此,执法的困难较多,纠纷较多,容易失误,不易得到相对人很高很一致的评价。
2、制度、政策方面的缺陷和弊端对行政执法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不合理的部门利益驱动,执法程序规定不完善,考核和奖惩制度不健全,缺乏严格的执法责任制等。
3、执法人员认识上的滞后对行政执法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一些执法者缺乏“执行法律”和“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只看重“行使权力”而忽视“履行职责”,在观念上是权高于法,利重于法,人情大于法,实施行政执法行为时怕被复议,怕当被告,怕担责任等。
(二)从执法监督环节看,主要?因在于:
1、执法监督体制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不少监督部门缺乏应有的独立性,一些监督部门职能重复,交叉过多,监督权责关系未理顺,监督部门之间d调、配合不够,对行政执法部门未形成应有的监督合力等。
2、执法监督制度不够健全。主要表现为:执法监督工作尚未做到?常化、制度化、实体化,对上级部门的要求,催得紧时抓一抓,要来检查时突击一下,有了文件也仅流于表面,未认真实行监督责任制,面对执法违法行为时难免出现相互推诿,无人查究的现象等。
3、社会监督、民主监管的力度不够。主要表现为:由于实用主义作崇,在实践中群众监督难以受到重视,往往是强调客观的多,因而逐渐丧失民主监督的积极性,舆论监督的独立性不够,相应的安全保障不够。
三、完善执法监督制度的思考
针对目前行政执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通过完善执法监督制度,改进监督手段和方式,扩大执法监督的覆盖面,构建起“不能为”的防范机制,“不敢为”的统一机制>文秘站-您的专属 秘书!
1、切实完善行政执法检查制度。加强执法监督工作,采用灵活多样的监督方法,并持之以恒,这样有利于及时查纠存在的问题,及时得以改善,在执法监督中无论哪级监督部门,都应当采用明查与暗访;专项检查与综合检查,常规检查与突击检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等相结合的方式来加以督促,从而不断提高执法行为的规范。
2、切实完善重大处罚案件审批、备案制度。交通主管部门每年都会对重大案件提出报备、审批的要求,这是监督执法行为规范非常好的一项制度。但是,要如何确保执法单位的认真贯彻执行,这就需要加强执法监督来了解执法单位的执行情况,同时,制定相对应的考核方法,使审批备案制度,确保贯彻落实。从而实现规范执法,依法行政的目的。
3、切实完善投诉举报和查处制度。要通过设立投诉举报电话,网上受理投诉举报窗口,来信受理管理等制度,畅通对交通行政执法的问题反映,改进建议、个案诉求等渠道,同时制定相对应的查处工作机制,使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中多一点“顾忌”从而减少一些行政执法“不作为”的情况发生。
4、切实执行责任追究制度。省交通厅苏交法〔20__〕90号文件中列出了类典型的违法或不当执法行为的责任追究规定,对于违章、违法的执法行为明确了处罚的方式方法,并明确了由用人单位或者相应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认为:按照规定,单位自己对发生的问题,应采取措施而未采取的,而在上级督察部门在督察中发现的问题要提出明确的加重责任追究规定,通过规定,来督促各级部门层层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一级对一级负责,从而减少各类行政执法“不作为”的情况发生。
篇3
关键词:综合行政执法;困境;大部制
一、界限模糊:现有交通行政执法体制的困境
现行交通行政执法体制是以交通部、省(自区、直辖市)交通厅(局、委)(除特别区分外,以下简称“省交通厅”)为领导,以公路局、道路运局、规费征稽局和港航局等专业管理机构为主线以条块关系为联系,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乡分级管理的架构。这一分散行政执法的模式存在着部门与部门之间、权力与责任之间、权力与权力之间的界限模糊的困境。
(一)体制困境:权责模糊的管理体制
现行的交通行政执法体制存在着两大体制性弊端:一是条块分割的执法格局,二是政策制定与监督处罚职能的合一。条块分割的执法格局。现行交通行政执法体制内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管理体系,一个是各执法门类纵向的垂直管理体系,即所谓的“条”;一个是各地方交通主管部门横向的区域性管理体系,即所谓的“块”。条状管理体系主要体现为上下级之间的业务指导关系,而块状管理体系主要体现为干部人事关系等由当地交通部门管理。在“条块分割”的行政执法格局下,“条”与“条”之间、“条”与“块”之间、“块”与“块”之间存在着界限模糊的问题。政策制定与监督处罚职能的合一。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相分离是公共行政的一条普遍的原则,此举可以保证国家政策的公正。但在现行的交通行政执法体制下,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并没有相分离的。各专业管理局的审批管理、现场执法和监督的职能是合一的,这使得各专业局的审批管理和执法处罚失去了独立和有效监督。在条块分割的执法格局下,各专业管理局往往为了部门利益,“执法违法”的现象屡禁不止。
(二)法律困境:边界模糊的法律冲突
所谓边界模糊的法律冲突指的是由于法律关系不顺,而引起的交通法规内部之间的冲突和交通法规与外部法律之间的冲突。边界模糊的法律冲突对交通行政执法工作造成了负面影响。一方面,边界模糊的法律冲突给执法者带来了执法困惑和难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执法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影响了行政执法的效果;另一方面,边界模糊的法律冲突使得行政相对人承担了这些矛盾和冲突的成本,不仅损害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同时也损害了政府形象。
(三)主体困境:多头执法的利益博弈
在条块分割的执法格局下,不仅在交通系统内的各执法机构之间存在着权责界限模糊的问题,而且在交通系统内的执法机构与交通系统外的执法机构间也存在着权责界限模糊的问题。从一方面来说,分属于路政、运政、港航、征费稽查和高速公路五个方面的交通监督执法机构存在着业务上的交叉和冲突问题,进而使它们的部门利益也存在着交叉和冲突的问题,又由于各执法机构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从而导致了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的现象出现。
(四)人员困境:缺乏监督的权力滥用
由于交通行政执法机构属于事业编制,所属的执法人员大多不是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工作岗位的。又因为历史原因,交通执法队伍尤其是县以下基层,内部子女就业多、退伍军人分配多,“两多”现象造成学历低成了执法人员一道迈不过的“槛”。这使得交通行政执法队伍的人员构成复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文化水平相对偏低,综合素质差强人意。在缺乏有效监督的行政执法体制内,一些执法人员利用制度缺失而权力滥用的行为屡有发生,执法意识淡薄、执法程序不规范、执法不文明等现象时有发生。在合理制度缺失的情况下,一些执法人员的权力滥用进一步加剧了“乱收费、乱罚款、乱设卡”的“三乱”现象。不仅加重了行政相对人的经济负担,而且损害了交通行政执法部门的形象和公信力。
(五)规模困境:臃肿低效的机构扩张
由于实行分头管理的执法模式,每一个管理部门都有自己的执法队伍,造成执法队伍多、执法人员多,增加行政成本。同时,各管理部门为了在公路管理中扩大自身的管理范围和权限,都极力扩大自身的执法队伍,形成一种“养人为罚款,罚款为养人”的管理观念,从而导致各部门执法队伍自身的恶性膨胀,也大大增加了行政执法的成本。与机构臃肿相伴生的就是人员冗余、人浮于事,继而导致整个执法机构的行政成本增加和工作效率低下。
二、综合执法:现行交通行政执法体制的演变
鉴于现行交通行政执法体制存在的诸多困境和弊端,改革目前的条块分割、多头执法的行政执法模式势在必行。交通行政执法模式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符合科学和国情,权力制衡与行政保障相结合,权责明确,精简高效,能根除多头分散执法弊端。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实行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是一个主流趋势。无论是从国外的先进经验来看,还是从国内改革的方向来看,实行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是大势所趋。因此,在2005年6月,重庆市率先在全国进行了交通综合执法改革。我国条块分割、多头执法的交通行政执法体制开始向统一、精简和效能的交通综合行政执法体制转变。这一转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体制之变:由条块分割到条条结合
重庆市的交通综合执法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条块分割的执法格局,建立了条块结合的新的执法格局。打破条条分割的界限,通过对路政、运政、港航、征费稽查、高速公路五个方面的交通监督处罚职能进行整合,由市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统一行使原来这些机构的执法职能,消除了“条”与“条”之间的界限,实现了“条条结合”。消除了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的源头,在一定程度上从体制方面保证了交通行政执法的统一、精简和效能。
(二)主体之变:由多头执法到统一执法
通过改革,从体制上消除了多头执法的根源,从而实现了精简、统一和效能的一元执法。改革前,市一级的路政、运政、港航、征费稽查、高速公路五个管理机构都设有行政执法机构。改革后,重庆市在市一级将路政、运政、港航、征费稽查、高速公路五个方面的交通监督处罚职能进行整合,交由市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承担。主城九区范围内的交通执法实行以市为主,主城九区以外的其他区县将路政、运政、港航等三个方面的交通监督处罚职能进行整合,交由区县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承担。
(三)规模之变:由机构臃肿到机构精简
由于交通综合行政执法实现了“五合一”,在减少执法机构的同时,也大大地减少了旧有模式下的工作人员,从而实现了由机构臃肿向机构精简的转变。例如:市编委收回原征费稽查局的503名事业编制和原高速公路总队500名事业编制,并相应核减市运管局、市公路局、市港航局事业编制16名、108名、55名,大大减少了这些单位的事业编制,消除了人员冗余、人浮于事的机构臃肿局面,不仅实现了机构精简,而且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行政效率。
(四)人员之变:由来源复杂到统一录用
改革前的执法队伍来源较为复杂,由于缺乏公平、统一和有效考试录入环节,使得执法队伍的素质不能得到保障。通过这次改革,使得执法人员的身份由事业编制向公务编制转化,同时实现了录入机制的正规化,也就是通过正规的公务员考试,从制度上保障了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综合执法改革后,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参照公务员纳入统一管理,执法人员编制人数由市编办统一核定。参照公务员“凡进必考”的规定,交通行政执法人员必须经过招录程序后,还需要进行相关的岗位培训才能进入执法队伍上岗执法。执法人员的招录更规范严格了,执法资格门槛更高了,执法队伍整体素质自然也得到了提升。
三、整合缺失: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困境
重庆市在进行了交通综合执法改革后,理顺了各执法部门之间的关系,消除了多头执法的根源,实现了机构的统一、精简和效能,同时降低了行政成本,提高了行政效率。但与此同时,这次交通综合执法改革仍然存在着如下的一些问题:
(一)困境一、协调机制的缺失
一是行业内部缺乏横向协调机制。本次改革并没有将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完全分开,因此也没有清楚界定许可工作与执法工作的权限。导致了实际工作中许可部门与执法部门的工作相冲突,破坏了交通运输市场秩序、交通公共利益及安全维护这个有机的整体。二是行业内部缺乏纵向协调机制。由于此次改革没有对总队与主城各区交通局的责任进行清晰、合理和科学的界定,因而导致行业内部总队与主城各区交通局纵向间的协调还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三是行业外部缺乏纵向的协调机制。由于此次改革没有协调好主城与各区县之间的财政和编制的矛盾和冲突,导致主城九区外各区县的综合改革推进不平衡。即综合执法改革在有的县区开展顺利,而在有的县区则遇到了阻力。
(二)困境二、配套改革的缺失
由于此次改革仅仅对主要的权责进行了从新界定和划分,而没有对与改革相关的权责也相应的进行界定和划分,也就是说配套改革滞后于综合执法改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财政配套改革滞后。综合执法改革并没有通盘考虑各县的不同财政状况,因而其增加了各区县的财政负担,进而导致了财政状况欠佳的区县对改革持消极态度。第二,编制配套改革滞后。市编委下的控编数与实际工作需要编制的矛盾,即编制太少以致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此外人员的内部消化也遭遇了来自内部的不小阻力。因此导致了大部分区县推进改革不积极,目前还有24个区县未开展综合执法改革。第三,人事配套改革滞后。由于目前缺乏对行政执法类专项编制的定性和相关管理的政策依据,因而导致了按照一般公务员管理在招考、收入分配等方面一般性与交通行政执法特殊性之间的矛盾:一是执法人员工作的现场管理特性和权力属性要求执法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条件和较好的法律基础,这与公务员的一般要求相冲突;二是执法人员工作的随机性、复杂性、应急性等特点与公务员的一般工作特点相冲突。以上矛盾不仅加大了行政执法队伍的管理难度,而且增大了改革的阻力。
(三)困境三、政策法律依据的缺失
由于此次改革属于交通系统内部的试点改革,属于“摸石头过河”,因而使得这次改革缺乏深刻的理论指导和法律法规的强制性支持。宏观上讲,由于缺乏一部由中央或交通部颁布的关于大部委制或综合执法改革的法律法规,使得本次改革既缺乏足够的权威性,又缺乏实践层面的理论指导,导致了改革的推进速度不够顺利,推进实施缺乏深度;重庆市出台的此次改革的方案,较为宏观,由于缺乏通盘考虑的战略性和具体实施的可操作性,因而导致改革的推进方案缺乏针对性,推进程度不够深入;微观上讲,行业内部与各区县缺乏相应的政策和配套改革方案,使得改革缺乏足够的制度保障和良好的行政生态环境,进而使得改革的推进实施陷于孤立,改革的推进过程面临重重阻力。
参考文献:
[1]杨冬林.当前交通行政执法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交通运输,1997(12):35-36.
篇4
根据省人民政府纠正行为不正之风办公室《关于对部分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部门进行重点评议的通知》精神和要求,我队自月日起,结合当前开展的执法规范化建设和“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铸造忠诚警魂、树立良好形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活动,坚持以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为核心,以强化队伍管理为重点,认真组织,强化责任,广泛征求意见,深入查摆问题,切实改进作风,扎实开展重点评议政风行风自查自纠活动,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周密组织部署自查自纠工作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为了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不走过场,大队成立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和部署政风行风自查自纠自改活动。制定了《交警大队迎接省纠纷办重点评议方案》,及时召开民警、协警动员大会,使全体民警、协警清醒地认识到此次查摆整改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认真地投入到重点评议活动中。
(二)开门评警,广纳民意。一是召开廉政监督员座谈会。为切实找准交通管理工作和政风行风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我队采取“自已找,群众提”等形式,邀请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客运企业领导、驾驶人与群众等各行业代表召开廉政监督员座谈会,与群众进行零距离接触,广泛征求廉政建设、依法办事、履职效率、管理效能、服务质量、服务环境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发放问卷调查。组织民警深入辖区企业、学校等向群众发放测评表。
(三)自我梳理,认真查摆。各中队、股、车管分所按照纠纷办的要求,积极查摆自身存在不足,正视自己的缺点,比较客观的查摆自身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整改措施及作出工作承诺。
二、分析查摆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是民警法制意识较淡薄。部分民警法律法规知识贫乏,执法水平、业务能力不强,表现在纠正交通违法行为运用条款不熟练,办案证据收集不齐全,工作耐心程序不够等。
二是服务意识不够。表现在路面执法中的文明用语、执勤执法手势不规范,如纠正违法时不敬礼等。
三是个别民警工作责任心不强。个别民警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对困难的工作相互推诿或马虎应付,工作效率低,质量不高。
四是少数交通协管员法制意识不强,组织纪律性相对低下,业务技能不精。
五是对个别路段的管控不力。近年来,我县的交通流量不断增加,人、车、路的矛盾日益突出,民警承受着赵来越大的工作压力。由于受警力限制,特别是乡镇道路秩序始终得不到有效管控,乡镇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有待提高,加强交通安全知识教育。
三、多措并举,边查边改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队在对队伍思想状况进行全面、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加大管理整治力度,坚持立说立行立改的原则,加强队伍建设和存在的问题整改。
一是加强教育,提高觉悟。以“重点评议”、规范执法和“主题教育”活动为契机,继续加强民警的政治思想教育,牢固树立民警的宗旨意识,做到警钟常鸣,教育不松、力度不减。
二是加强管理,防患未然。实行量化考核制度,加强队伍的管理和监督。认真贯彻落实《公安机关窗口单位服务规定》《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规范》及《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范》,牢固树立广大民警的宗旨意识、法制意识和服务意识,打牢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同时,要求窗口民警认真贯彻落实好便民利民措施,做到办事文明、说话和气,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篇5
一、积极投入执法教育整顿活动,深刻反省和大力整改执勤执法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打好“翻身仗”,在执勤执法规范化建设方面争当全省县级交警的“标兵”。
一要通过开展集中学习、警示教育、专项培训、心得交流、考试考核等措施,在学习风气和学习效果上力求有新突破,从思想上、能力上奠定执法为民与成就事业的坚实基础。二要广泛听取、征求、收集和梳理群众对交警部门在执勤执法、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本着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先解决什么问题的态度,逐单位、逐民警制定措施具体、目标明确、时限严格的整改计划,并在落实过程中严格实行层级监督把关制,确保整改工作取得效果。三要通过执法质量考评、专项工作督察、公布投诉举报电话等措施,提高对队伍执勤执法情况监督的及时性与全面性。四要结合开展“推进公正廉洁执法、树立新时期交警形象”专题教育和创业服务年、党员创先争优等活动,发现、培养和树立一批执勤执法工作先进典型,通过他们激发和带动全体民警提高法制意识、责任意识、业务能力和办案技巧,努力规范所有执勤执法行为,力争使所有案卷都达到优秀等级。
二、以加强大队领导和领导班子建设为龙头,以增强队伍求实进取的工作作风为目标,不断完善队伍管理机制,激发队伍活力,重塑乐平交警队伍的良好形象。
一要落实科学决策制度。大队领导每月至少开展1次结合具体工作实际的调研,大队主要领导每月至少与其他班子成员开展1次思想谈心。在此基础上,领导班子认真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和民主集中制,提高工作筹划安排的严谨性与合理性。二要落实大队领导挂点指导制度。每个大队领导每周至少花2天时间深入自己分管的单位,与民警同工作、同生活,开展思想交流和工作指导,鼓舞队伍士气。三要落实中层主官“一岗双责”责任制。督促科所中队负责人重视日常队伍管理监督工作,确保“五条禁令”、“三项禁止”和内务条令、纪律条令等警令规章以及警车使用管理等制度贯彻执行到位。四要健全奖惩竞争激励机制。结合“三定”方案落实工作,在队伍中适时开展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和末位淘汰等活动。同时,继续组织目标管理定期考核考评,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充分激发队伍活力,减少指挥调度不顺、人员忙闲不均和“干好干坏一个样”等不良现象。五要健全执法办案监督管理制度体系。找准办案过程中易发、多发的各种问题,及时完善相关管理规定,堵塞漏洞,防微杜渐。六要深化勤务体制改革。七要落实岗位练兵制度。坚持“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积极开展交通手势指挥、计算机基本操作等内容的岗位练兵活动,增强民警适应岗位需要的本领。
篇6
近年来,各级公安交警部门在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结合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以“三基”工程建设为契机,以正规化建设为主线,大力加强交警队伍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随着城乡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各种矛盾日趋突出,基层公安交警部门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加强和推进基层公安交警队伍的正规化建设,强化发展和改革的贯彻落实,对于推进“三基”工程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现就当前基层公安交警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作了一些调查,当前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目前公安交警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警力不足的问题。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公安交警队伍普遍存在警力不足的问题,民警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以我大队为例,现有民警65名,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000多公里,机动车约9多万辆,各种机动车驾驶员11万多名(含外来流动)。每一位交通民警要管理13公里的通车里程、1050多辆的机动车和1270多名驾驶员,还要担负全市每年1000多起交通事故的处理,城区交通秩序管理,每年100多次的交通警卫任务。为完成这些工作,我们的民警经常超负荷工作,严重影响了民警的身心健康。从每年的民警体检数据表明,约有80%的民警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大部分都长期带病工作。
(二)经费严重紧缺的问题。很多基层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的经费,除民警工资和极少量的办公经费这些“人头费”由财政拨款外,其它费用主要靠罚款、赞助来解决,这就出现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以致于有的交警部门提出了“抓队伍、抓工作、抓经济”的“三手抓”指导思想。“三乱”问题为什么久禁不止,这也是个重要的原因。
(三)民警队伍素质问题。公安交警队伍中人员来源渠道多,既有转业、退伍的,也有其他单位调入的,经过正规培训的人员少,又不注重政治学习和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业务知识不精,导致队伍整体素质偏低,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有的执法思想不端正,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方法不当,工作效率低,对待群众态度冷漠、蛮横,群众不满意,导致警民关系逐渐疏远,损害了交警的形象。执法艺术不高,执法质量不强,执法监督不硬,有的民警不能严格履行执法程序,执法随意性大,重执法的法律效果,轻执法的社会效果,在执法中容易与群众发生冲突,产生不良的影响。
(四)农村群众的交通意识、法律意识问题。目前,相当部分农民乃至乡镇一些党政领导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法规意识相当淡薄。民警上路执勤执法,经常被群众甚至个别领导误解为搞创收,执法工作得不到理解,经常遭受无端的辱骂,一些群众为了逃避、抵制交警检查,甚至暴力抗法,殴打、围攻民警,影响了正常的执法工作,降低了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五)综合治理问题。各执法部门未形成合力,以政府为主导,相关部门各司其责,社会各方面联合行动的预防道路交通事故新机制尚未健全和完善,交通安全综合治理未形成合力,公安交警单打独斗的局面没有改变,给民警执法工作增加了难度。
(六)说情风严重干扰的问题。近年来,由于社会风气不正,基层说情风相当厉害,说情风是上下左右,八面来风,无孔不入。特别是来自掌管人财物等部门的说情,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更是不敢得罪。在这种执法环境下,少数民警特别是极个别受拜金主义影响较深的民警往往照顾面子,甚至办人情案、关系案。
二、加强和推进公安交警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基层公安交警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这些现象都是不容回避和忽视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比较多,除了客观因素外,也有许多是主观因素造成的。因此,作为基层公安交警队伍,要充分把握“三基”建设的有利时机,制定详细合理的工作规划,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从“四个强化”入手,实现“四个提高”,进一步加强和推进基层公安交警队伍建设,为推动新时期公安交警工作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强化班子建设,提高队伍的整体合力。在队伍建设中,领导班子建设是关键,要选好配强班子成员,从而达到建一流的班子,带一流的队伍。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日常工作中,领导班子成员要充分发挥龙头效应。一是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管理严格、清正廉洁思想,把“思想上顶得住诱惑、生活上耐得住寂寞、行动上管得住小节”作为廉洁自律的基本准则,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和带动民警,以良好的言行去鼓舞民警。二是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工作制度、学习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考评制度、领导班子行为规范督管等规定,使班子成员的政治思想和公仆精神不断得到升华。三是合理划分班子成员职能,科学进行权力配置,推行竞争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班子的最佳效能,增强法制观念,带头作出表率,带头学习、带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四是加强班子团结,增强班子活力,建设一支和谐领导班子集体,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才能,促进工作创新,使班子集体真正形成抓基层建设的整体合力。
(二)强化教育培训,提高民警的综合素质。一是加强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把组织培训与日常学习结合起来,着重加强对民警的马列主义理论教育,要求他们学理论、知法规、会方法、学业务、知民情、会操作。真正解决民警在思想、组织、作风以及业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丰富学习内容,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检验学习效果。二是强化作风纪律建设,把加强和巩固作风建设成果摆在重要位置,把注重教育培养同实践锻炼结合起来,着重在重要岗位和复杂环境中培养锻炼,强化多岗位轮训、多层次锻炼,拓展民警在实际工作中不同岗位锻炼的发展空间,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坚决杜绝民警违法违纪、执法不公的现象,同时要严防违反“五条禁令”和“三项禁止”行为的发生,狠刹队伍腐败行为。三是强化服务意识和宗旨观念。把立足点放在为公众办实事、办好事上,标准点定在公众的满意率上,着眼点放在塑造公安交通民警的良好形象上。从公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公众不满意的事情改起,不走过场,不作表面文章。做到眼睛看着公众,耳朵听着公众,头脑想着公众,心理装着公众。千万不能做伤害公众的感情和玷污公安交通民警形象的事情。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民情,反映民意,为民办事。当前要着重加强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的效能建设工作,改变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用实际行动来赢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四是抓好岗位练兵,本着“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行“随时、随地、随人、随事”练兵,重点学习本职岗位应当掌握的法律法规、业务知识,人人达到“三懂五会”,力争培养一批业务能手和专家型人才。
篇7
[关键词]交通行政管理体制;分散;综合;依法治交;创新
[作者简介]范冠峰,山东交通学院人文系副教授,兼职律师,山东交通学院交通法学研究中心主任,济南市天桥区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济南市法学会交通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济南250023
[中图分类号]D03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lO-0065-04
我国当前的交通行政管理采用的是一种分散式执法体制,即以行业和专业为准,多头设置交通行政管理机构,各自为政、分散执法。这种分散式的交通行政管理体制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阶段,这一行政管理体制起到了维护交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尤其是依法治国理念的贯彻实施,这种条块分割、各自为战、互相交叉的执法模式,既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也与依法行政建立法治政府的要求格格不入…。因此,检讨我国当前交通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实现交通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十分必要。
一、我国现行交通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首先,现行交通行政管理体制存在机制缺陷,严重违背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现代行政法治要求审批权与监督权、处罚权相分离,决策权与执行权相分离,否则就会滋生腐败。但我国当前的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是政策法规的决策权与执行权合一,管理审批权与监督处罚权合一,不利于从制度上保障执法公正和廉洁。
在现实中,由于现行交通规费征稽、公路路政、道路运政、水上航政等交通专业执法机构,基本上都是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经费来源主要靠规费收入,这造成一些基层执法单位执法不规范、管罚不分、以罚代管,以求通过一部分交通行政罚没款的返还来补助办案经费。与此同时,交通行政相对人办理交通行政事务要往返奔波于交通各部门之间,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当务之急是认真理顺涉及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责交叉问题。目前,道路交通特别是高速公路交通管理部门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矛盾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只要高速公路一修通,公安部门就组建一支队伍上路,且要交通部门为其购置装备,甚至建造宿舍楼等设施,不仅增加了交通管理过程中的摩擦,同时也加大了道路养护管理及收费还贷的成本,加重了企业负担。公安交通向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岗位分流成为地方公安人员分流的主要途径之一。公安人员属国家公务员,其开支应由国家财政负担,而不应交由高速公路企业负担。此外,公安部门将高速公路当作摇钱树,以高速公路易引发安全事故且后果较为严重为由,积极介入高速公路管理。这既不符合行政法治的基本原则,也不符合国际惯例。
其次,现行交通行政管理体制导致政出多门,职能重叠。
交通行政管理机构多头设置,分散于交通稽查征费局、公路管理、道路运输管理、港航管理、水上安全等部门的专业执法机构中,负责各自的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内容,造成政出多门、执法职能重叠、执法力量分散。在交通行政管理实践中,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行为不规范、执法效率低的现象普遍存在。现行交通行政管理是按专业进行的,交通规费征稽、公路路政、道路运政、水上航政,水上公安等执法队伍都有执法的职责,于是出现了交通部门多头执法状况。如公路超限超载行为,由于执法机构的执法目的不同,交通规费征稽部门、公路路政部门、道路运政部门、公安交通部门都可以实施检查和处罚,这不仅违反了行政处罚中“一事不再罚”的原则,而且造成公路“三乱”,导致“执法扰民”,损害了交通部门的形象。
再次,现行交通行政管理体制导致交通与公安交叉管理,造成不必要的人力财力浪费。
从历史发展来看,我国道路交通管理体制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两家分管”阶段(1949-1984年)。这一时期,我国道路交通管理由交通部门与公安部门在不同的区域实行“两家分管”:全国道路交通管理由交通部门负责,有18个大中城市的交通管理由公安部门管理。二是“三家分管”阶段(1984-1986年)。全国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地城市和一些对外开放旅游城市(共105个)的交通管理改由公安部门负责,其他地区的交通管理由交通部门负责,而农村的交通管理实行以农机部门为主的管理方式。三是“两家共管”阶段(1986年至今)。1986年道路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围绕道路交通安全这个重心,基本实现了道路交通安全的统一管理,基本做到了道路交通安全路面执法主体的统一。但是,这次改革并没有涉及道路规划、道路建设,特别是路政管理(路产路权保护)、运政管理(运输市场管理)、稽征管理(交通规费征收)等经济管理内容。这在一定意义上造成公安与交通两部门的职责交叉,交通管理分割,引发道路交通管理体制中公安与交通两部门的分歧与矛盾。由于把车辆、驾驶员、道路安全划分给公安部门管理,交通公安就变成了空壳,因为资源不能共享,于是造成损坏公路设施的车辆无法追查,不交规费的车辆无法追缴,庞大的运输市场得不到有效制约等严重后果。更为严重的是,公安部门和交通部门的职能交叉造成了人财物不应有的巨大浪费。
最后,铁道部这一“独立王国”的存在,使得中国大交通管理体制仍停留在构想阶段。
虽然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确立,但中国铁路系统仍保留着半军事化、政企一体的计划经济特色,融资渠道单一,地方管理条块分割,负面新闻不断。铁道部统领下的中国铁路系统有两大特征:一是铁路的运营和管理体制是政府垄断、缺乏有效竞争的政企不分体制的典型。铁道部既是国务院的一个正式部委,同时又是一个企业。铁道部下属的地方铁路局,理论上是企业,但实际收入由铁道部统一清算分配,吃“大锅饭”。不仅如此,铁道部实行垂直管理,在较长时间内拥有自己的公安、检察院和法院系统,过去还拥有自己的医院和从小学到大学的学校系统。各地火车站也属于铁道部管理,而不是地方政府管理。整个铁道系统俨然是一个“独立王国”。中国铁路系统的第二个特点是,由于铁路系统营运和投资体制的封闭性,中国铁路发展大大滞后于经济的发展,铁路的运输能力始终处于十分紧张的状况。客运方面,每到节假日常常一票难求。货运方面,铁路装车满足率尚达不到一半,大量货物不能及时承运。铁路发展滞后的直接原因在于长期投入不足,深层次原因则是市场化进
程滞后,投融资渠道单一。同时,由于铁路管理系统的封闭性和铁路经营的垄断性,公众近年来对发生的铁路交通事故产生强烈质疑,2011年7・23动车相撞事件后的社会激烈反应,足以说明铁道部公信力的下降。
中国四大自然垄断性行业中,电信、电力和民航相继实现了政企分离和行业重组,唯有铁路这一行业的改革没有实质进展。铁道部未纳入大部制的改革范围,并不是铁道部的胜利,恰是因为铁道部连最初步的政企分开都未完成,即使并入大交通运输部门,业务功能和行政指挥体系也很难整合。如果铁道部“独立王国”的性质不改变,中国大交通体制的构建就只能是一个空想。
二、创新交通行政管理体制的有益实践和探索
交通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促使学术界和实务界思考改革的思路。某些省级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走在了体制创新的前列,从各自的实际出发,探索有效途径。最有代表性的是“重庆模式”、“北京模式”和“山东模式”。
重庆模式:2001年重庆成渝高速公路重庆段采用“路政、公安交通综合执法”模式,即路政、公安交通“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公路部门管人、财、物及路政业务,公安管警察职能及警务督察。“重庆模式”按照统一管理、综合执法原则,依法对路政、运政、征稽、交通安全管理实施综合执法,治安问题按属地管理原则由当地公安部门负责,实现了“四位一体”和“一车多能、一队多岗、一站多用”,精简了队伍,节省了开支,减少了协调事务,提高了执法效能,统一了执法标准,完全符合“精简、统一、效能”原则。
北京模式:北京于2000年新成立市交通局,同时设立市交通行政管理总队(副局级),受市交通局委托对城区交通运输实施综合执法;总队下设直属大队进行跨区域综合执法,并下设各城区执法大队与市交通局派出的负责日常审批和管理的本城区管理处协作。
山东模式:以交通稽查队伍为主,组建省交通稽查总队(下设支队、大队),业务上垂直领导,人事经费归各级交通局。稽查队伍日常执法为运政、规费征收的检查和处罚之“小综合”,属准综合执法模式。江西、四川、甘肃拟组建交通行政管理总队,但执法内容偏窄,仅限于运政、征稽。
我国现行交通行政管理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政府协调能力仍需不断加强。同时,地方经济、文化和法治水平相对较低,行政执法缺乏系统性的保障。在此大环境下,根据决策与执行相对分开、管理审批与检查处罚适度分离的原则,交通综合执法实施“一厅多局一总队”模式,有利于消除多头执法的体制根源。可以考虑首先在省级交通厅(局)内相对集中各专业局的行政处罚权,建立厅(局)直属的交通综合执法总队,地市级设执法支队,县设执法大队,支队、大队人财物及党政工团等由总队垂直领导;在公路、水路分工执法基础上,确保公路、水路各只有一支交通行政管理队伍。
从中央政府层面看,我国政府已经着手尝试进行大部制改革。按照部门的职能大小和机构的数量多少不同,政府机构设置一般有“小部制”与“大部制”两种类型。小部制的特征是“窄职能、多机构”,部门管辖范围小、机构数量大、专业分工细、职能交叉多。大部制是一种政府政务综合管理组织体制,其特征是“大职能、宽领域、少机构”,政府部门的管理范围广,职能综合性强,部门扯皮少。早在200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就已经明确组建大交通运输部,国家邮政局已经改由交通运输部管理,同时组建国家民用航空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
三、创新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推进交通综合行政执法体系的建立
首先,从交通本身的特点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新交通行政管理体制。
交通具有点多、面广、流动、分散的特点,同时又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网络性,改革旧有的分散式交通行政管理模式建立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必须考虑交通的特点,必须遵循交通客观规律,同时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各地的实际情况,避免脱离实际。
一要充分考虑到交通点多、面广、流动、分散的特点,将交通内部的征稽、路政、运政、航政等多个执法队伍归并为一个执法队伍,形成一个“四政合一”的行政执法和管理网络,同时要协调好和其他部门的关系,发挥交通公安的积极作用。二要明确综合执法机构性质,解决后顾之忧。交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应为财政全额拨款的行政或事业单位,从而保障经费的来源,从根本上解决现行执法体制中存在的经费困难、管罚不分、执法不规范等诸多问题。三要整合内部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和重复建设。要调整和整合交通内部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投资和重复建设,综合发挥现有执法装备和设备的作用。要从综合执法的角度,对一些因道路发展和检查站进行调整,完善其设施,使交通稽查站点成为综合执法的场所,使综合执法队隶属交通稽征管理局领导,为以后国家费改税提前做好准备,从而实现一体化,发挥综合作用。还要按照信息网络建设的规划,统一设置为公共服务的行业管理平台和系统,做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和浪费。此外,还应加强对行政执法车辆的管理,减少公务用车,充实一线执法用车。
其次,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交通依法行政,为创新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构建交通综合执法体制作好准备。
一是建立健全执法监督、制约机制,用制度保证交通行政管理队伍的基本稳定和交通行政管理的正常性。严格实施交通行政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结合政务公开,将执法的工作目标具体分解到人,明确执法岗位、执法权限、执法程序、执法责任,严格依法行政,做到执法权限法定化、执法内容标准化、执法程序合法化、执法制度规范化、执法监督经常化、执法管理制度化。二是真正落实交通行政管理错案追究制度、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审查制度、行政听证制度、行政执法检查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三是强化社会舆论监督。通过采取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舆论及社会各界的代表作为行风监督员,设置举报电话和举报箱,开展社会评议活动等,广泛接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坚决纠正行政执法中的“三乱”现象及、等违法违纪行为。四是积极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和地区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做法,做到“洋为中用”。我们应充分研究发达国家交通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避免走弯路。比如,学习其他国家将车辆、驾驶员、道路安全划分到交通公安管理,或者将公安交通整体机构进行转移隶属交通部管理的做法,对现代化管理资源进行整合,真正做到交通管交通,一个部门管理,起相互制约作用,防止重复处罚重复管理的现象发生,防止推卸责任。
再次,采用逐步推进的渐进式改革来推动交通行政管理体制创新。
任何改革都有风险,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不例外,因为这项改革牵涉到的层面比较多,如果急于求成往往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为将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应采用渐进
式的改革方案,逐步推进,确保平稳过渡。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一要结合事业单位改革的分类,力争将公路路政、交通规费征稽、道路运政、航道管理、港口管理、水路运输管理等纳入统一的监督管理层面,为下一步改革打好基础。二是适时组建行业协会,将管理部门所承担的技术性、服务性、企业之间协调性的工作,诸如资质审查、技术咨询、技术检验检测等,从管理部门的职能中分离出去,交给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三是按照行政执法的需要,调整内设部门,压缩机关人员,充实和加强一线执法人员。与此同时还应该做好交通法制的整合工作,中国与交通行政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极庞杂,而这些法律法规多有重复交叉之处,如果不加以整合和清理,法律法规之间的冲突就会大大降低交通行政管理的效率。
最后,加大改革力度,为构建大交通体制扫除障碍。
大交通体制在发达国家很普遍。美国的运输部统管海陆空运输;英国和法国连独立的交通部都没有,而是包含在一个更大范围的大部中;日本原有运输省,但自2001年起,运输省已经与建设省、北海道开发厅和国土厅合并,组成了国土交通省。
构建大交通体制最大的好处是有利于国家站在全局的高度,通盘考虑、合理构建多元协调的交通体系,宏观战略性地调配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管道等交通资源。
篇8
关键词:交通 行政执法 规范化一、交通行政执法现状
交通行政执法工作是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重要领域之一,新的时期对我国依法治理交通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现在我国公路事业快速发展,机动车辆大幅度增长,但道路交通管理体制相对滞后,目前被允许合法上路的公路路政、运政、规费稽查等机构,各自行使自己的职责,管理范围各有侧重,使用的法律、法规各不相同,工作中不能很好配合,这样既增加了被管理相对人的负担,又容易制造矛盾。有时同一性质的行政执法,或同一类型的行政执法,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单位同时行使行政执法职能,或同一个单位内有多个行使不同行政执法职能的部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健全,公民法律意识日渐增强,对行政执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许多地方在此方面存在空白及相关规定不配套等现象,依法行政工作难以落实,造成执法效率不高,不利于建立和维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后果,在交通稽征工作中,减免公路养路费的范围过宽,在社会上形成部分特权车、挂靠车,干扰了正常的征收秩序。
二、我国交通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借鉴一些学者的归纳总结,笔者结合我国道路交通行政执法的现状,认为目前道路交通行政执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法定程序不够完善,行政执法不够严格。交通立法工作相对滞后于交通事业的发展。立法层级总体较低,有些领域甚至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据,造成行政执法的依据不够充分,不能适应依法行政的要求。有些领域虽有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依据,但有些规定不相一致,甚至相互矛盾,执法人员适用时有时不够准确,影响了交通行政执法的严肃性。
(2)交通行政执法监督体制不够完善。我国交通行政执法监督工作起步比较晚,监督制度不完善,甚至不配套;对具体行政行为的监督多,对抽象行政行为的监督不够;事后监督多,事前和事中监督不够,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执法监督机构不健全,力量薄弱,力度不足,不能有效地防止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的发生。
(3)执法体制不合理。道路交通部门的行政执法门类有十个之多,由于道路交通行政执法机构比较复杂,法律规定不够细化,执法主体职能交叉,各有各的职责范围,在执法过程中各自为政,互相之间不能有效地协调配合,部门保护主义严重。
(4)执法主体不够明确,队伍素质有待提高。交通行政执法与公安、城建、渔政、水利等其他执法部门或多或少尚存在职责交叉,交通部门内部在各执法门类之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职责交叉、职责不明的问题。
三、新形势下规范化执法的要求
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要立足于基层,立足于实践,在现有的条件下,侧重于从内部管理、追究惩罚等内部机制入手,全面推进基层执法规范化建设,是新形势下行政执法的必要条件。进行行政执法改革要遵循以下原则:
(1)执法体制模式、队伍建设模式和执法运作模式综合实施原则。道路交通行政执法水平的提高,依靠执法体制模式、执法运作模式和队伍建设模式的综合实施,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对“行政权力制衡和行政保障相结合”原则。缺乏制衡的权力必定腐败,缺乏保障的行政则注定软弱。为保证交通行政执法权行使“不滥不滞”,特提出“行政权力制衡与行政保障相结合”原则,对交通行政执法的制衡机制实行“四个分离”。
(3)以人为本,文明执法原则。基于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交通行政执法模式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大前提,应通过道路交通行政执法综合实施模式中的队伍建设模式、执法运作模式,切实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规范执法行为,将执法理念真正从“管理”转变为依法“服务”相对人。
(4)权责统一、理顺关系原则。道路交通行政执法综合实施模式,应当保证道路交通行政执法权的统一有效施行,保证权力的行使“不滥不滞”。有权无责容易恣意妄为而滥用权力,有责无权则难以作为而效果差,因此执法主体应权责统一。真正形成权责明确、关系顺畅、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道路交通行政执法体制。
四、交通行政执法的改革的实施途径
(1)从思想认识入手,转变执法理念。规范执法的首要任务就是端正思想,这是实现执法为民的前提和基础。端正思想,首先就是要引导人员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牢固树立“执法质量是交通行政执法工作的生命线”的理念。
(2)从总结经验入手,发扬传统优势。传-帮-带是提高人员执法能力最直接、最快捷、最不计成本的好方法。基层执法部门的领导担负着培养人、教育人、引导人的重要职责,要不失时机地教育和引导人员做好交通行政执法工作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进一步牢记自己的使命,提高自己的素质。
(3)从强化措施入手,严格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的执法水平是整个交通行政执法工作中的基础性、保障性工作。提高人员的执法水平,首先要在严格落实“三学一考”的基础上,采取集中培训和个人指导相结合,学习教育和案例剖析相结合的办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对人员进行法制培训。
(4)突出重点,严查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坚持警情指导警务,加强事故成因和特点的分析,有的放矢地查处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突出违法行为。充分利用现有的固定监控点,加大路面查纠重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力度,引导民警查纠各类违法行为;加强巡逻执法,提高警车巡逻时间和密度,促使道路交通参与者特别是驾驶员自觉遵守道路交通法规,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
(5)树立良好公众形象,促进警民关系的和谐。警察公共关系是公安机关通过双向信息传播,树立公安机关良好形象,赢得公众理解,支持和合作,最大限度获得公安事业成功的一种管理功能和工作艺术。重视警察公共关系建设既是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明智之举,也是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姜明安.《行政执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杨海坤,章志.《中国行政法基本理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周佑勇.《行政法基本原则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陈奇星.《中国公共行政监督机制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
年第3期.
[5]陈伟炯.《交通行政执法模式改革的依据、目标和原则》,《上海海运学院学报》2003.3
篇9
交通**长xxx前一段时间,市委聘请法学专家教授,对全市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开展了法律法规培训,通过培训,使我自己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以前,对法律条文只是从表面理解,现在能够领悟到法律的深层次内涵,有了质的转变。培训结束后,我静下心来,对照笔记,联系交通系统执法工作实际,觉得在法制建设方面,交通系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的问题仍较普遍存在,乱扣滥罚、重费轻管、等问题也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交通行政机关的形象,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交通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行政执法是我们交通行政机关最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它关系到交通管理活动是否能有秩序的正常运转,关系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因此,交通行政执法必须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使交通行政执法活动合法、有效、准确、高效。合法。合法要求我们交通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活动中必须注意五个环节。首先自身必须合法,即主体资格合法,必须是法律、法规和规章明确规定的行政机关;第二,我们的行政执法行为必须合法,必须严格按法律规定办事,任何人都无凌驾法律之上的特权;第三,行政执法的对象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如不能随意给被管理者设置障碍;第四,行政执法活动的依据必须合法,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并须事先公布;第五,行政执法的程序必须合法,手续必须完备,不能随心所欲。合理。合理性是交通行政执法必不可少的补充。首先,交通行政执法行为必须统一,在适用法律、法规上人人平等,不能忽松忽严,畸轻畸重;第二,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必须公正,不能受不相干的因素影响;第三,行政执法决定必须尊重事实,不能作出无法执行的行政行为;第四,在坚持合法性的原则下应当充分考虑管理对象的意志,使多数管理对象能够接受、理解和支持。准确。准确是确保案件正确的关键。首先是适用法律必须准确,不能张冠李戴;第二,认定事实必须准确,证据必须确凿,不能有任何脱节、含糊之处;第三,行政执法文书的叙述必须准确,必须能真实地表述交通行政机关的意图,要明确易懂,不能产生歧义。高效。交通行政执法工作有很强的时效性。首先,国家交通有关实体法和执法程序法都对时间有明确的时间规定,这些必须严格遵守;第二,采取行政强制检查、取证、扣押物品的时间必须紧紧围绕实际执法需要进行,不能无限制地滥用强制扣车和扣证措施权;第三,作出的行政执法(处罚)决定生效后,当事人逾期拒不履行的,必须即时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所以,交通行政机关必须提高效率,克服,保证反应灵敏,决策果断,指挥权威,处事迅速。在加强和完善交通行政立法,严格依法行政的同时,还必须健全以交通行政执法责任为核心的监督检查体系。没有健全的监督检查制度作保证,交通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则难以实现。行政执法是指行政机关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相对人采取具体的直接影响其权利和义务的行政行为。
这种行政行为的对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行政机关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是行政机关对自身内部。为了确保行政执法行为有准则,好坏有奖惩,在严格执法和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两个方面起到保障作用,必须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交通行政执法责任制就是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确定的交通行政机关各项执法职责,建立起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核心的执法责任体系,并把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交通行政机关内部各执法单位各层级和各个执法人员岗位,明确责任范围、职责、权限、执法目标,制定考核标准和奖惩办法,将考核的结果与执法人员的任用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是行政机关内部对执法活动的直接监督检查,是关系行政执法责任制能否得到全面实施的重要保障措施。鉴于行政执法包括了内外部两个方面入手。那么,交通行政机关如何开展好有效地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呢?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六种方式。一是由上级交通行政机关组织检查组,对本级和下一级交通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定期检查就是上一级交通行政机关根据需要每年确定一批重点的法律、法规、规章,有计划、有步骤地根据预定的时间进行检查。不定期检查是为了了解某个法规的执法情况,临时组织检查组进行检查。检查一定要深入调查了解,不能走过场、严防流入形式,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要严肃处理及时纠正。二是建立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实施情况报告制度。下级交通行政机关对其负责实施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贯彻执行情况,定期以书面形式报告上一级交通行政机关,上一级交通行政机关对实施中的问题要组织深入调查,解决存在的问题。这样,有利于法律、法规的进一步实施,促进行政执法工作的深入进行。三是建立行政执法监督员制度。主要是从交通**机关选出几名监督员,监督行政执法活动,这样可以督促交通行政机关及时纠正违法失职的具体行政行为。四是深入推行执法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按照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要求,建立完善“执法公示”、“执法错案追究”和“评议考核”三大制度,交通各行政执法机构都要将依法行使的登记、发证、收费、处罚等职责有关的具体规定,以各种形式向社会公开并在办公场所公布上墙,做到办事权限公示、办事程序公示、工作时限公示、工作标准和质量公示、违法责任追究公示、监督渠道公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这样可以充分发挥社会的监督作用,促进交通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五。是建立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各级交通行政机关对所属的行政执法单位和执法人员的法律、法规、规章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评议和考查,对严格执法的单位和人员要予以表扬奖励,对有法不依、执法犯法、的单位和人员要严肃查处。六是认真搞好行政复议工作。行政复议既是一种解决行政争议的活动,也是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监督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能够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纠正和防止违法或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具有补救作用,使行政机关能够更好地行使职权。因此,交通行政机关必须对行政复议工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采取得力措施,搞好行政复议工作,将交通行政机关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解决在萌芽之中,保证依法行政。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建立健全交通法制工作网络。建立健全交通法制工作网络,实质上是交通法制机构和队伍的建设问题。这是搞好交通法制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这几年,在市政府和上级交通部门的重视下,交通法制工作机构得到明显加强。交通行政执法形象有了极大改善。但由于这些机构成立时间比较短,还存在法制人员法律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仍适应不了交通依法行政的需要。首先,应建立健全交通法制工作机构体系。交通是个大行业,执法门类众多,法律关系复杂,管理对象流动分散,行政执法面广量大,因此,设置负责交通法制工作的专职机构,并由这些专职机构组成一个既有纵向联系,又有横向关系的法制机构网络。
所谓纵向联系,既指交通行政机关内各级主管部门和各个执法单位的法制机构之间,上级对下级的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下级对上级的执行、反馈关系;所谓横向关系,则是指交通行政机关的法制机构,应接受同一级人民政府法制机构业务指导的关系。通过上述一个联系,一个关系,使交通法制工作做到条块结合,发挥各自特长。其次,应尽快建立健全交通法制工作专职队伍,与交通法制工作机构相适应。有了专门法制工作机构,还必须有一支素质较高的专职队伍,这支队伍要有较高的政治、文化、法律、经济、管理以及交通行业技术等素质。从三河市交通行业法制工作队伍的现状来看,大多数法制人员不是科班出身,都是半路改行,还有不少人没有大专文化程度,虽然这两年我们加大了法制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但仍有不少人不能适应。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计划地通过合理调配和加大人才培训,逐步提高其素质,使其能胜任法制工作。这样才能为交通行业法制工作全面、深入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适应交通行业管理的需要,推进依法行政。综上所述,交通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必须大力加强交通法制建设,完善交通立法工作,加强和改善交通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加强执法队伍和法制人员队伍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使交通行政机关更好地在法律、法规范围内行使管理职权,推进依法行政。
篇10
几年来,我局根据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紧紧围绕全县交通工作大局和行政执法责任制目标,在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明确执法责任,理顺执法关系,完善执法程序,强化执法考核,提高执法水平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显著的成绩,历年来无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主要体现在:
1、执法单位、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明显加强。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以来,通过落实岗位责任制,加强培训考核,执法人员合法行政、规范执法意识明显加强,交通执法队伍整体素质有很大提高。
2、依法行政的水平明显提高。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推行,促使各行政执法部门认真准确地实施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在行政决策、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收费等行政行为中严格按照行政程序进行,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行事,随意执法等人治因素大为减少。尤其是通过学习培训、执法资格考试和责任挂钩考核等,依法行政的责任心进一步增强,行政执法行为更加规范,从而促进了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
3、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制度体系。通过建章立制,全县交通系统进一步落实了行政执法责任考核、责任追究、执法公示、执法监督制度,建立了执法岗位责任制。
二、交通行政执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成品油税费改革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此次改革对交通运输行业来说,是一次革命性的变革,具有里程牌式的深远意义,其中对交通行政执法也带来巨大的影响。燃油税费改革是以经济手段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优化经济结构,合理配置资源,调整消费模式和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战略的必然选择。此次改革为交通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主要体现在:
1、进一步加快运输管理体制的转变。税费改革后,目前管理中的收费职能将被转移,在保持队伍稳定的前提下,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力量进一步充实,进一步促进运管部门从管理型部门向服务型部门的转变。为规范管理,促进道路运输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员保障。
2、进一步加快运输结构的转变。税费改革后,运输企业必然会从降低成本的因素加快更新车辆装备,更多地采用高效低耗的大型和专业化运输车辆,进一步优化企业车辆结构,提高运输效率,实现交通行业的节能减排目标。为做好"三个服务"工作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3、进一步加快运输组织方式的转变。税费改革后,甩挂运输等先进的运输方式将逐步得到推广与运用,以有效的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促进传统道路货运业的整合和向现代物流业转变提供有力的环境保障。
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进依法行政,改善执法现状,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加大道路运输市场监管的力度,以适应税费改革后新的运输市场的变化需要。但目前存在的许多老问题和新问题都直接影响交通行政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员结构失衡。限于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问题,基层执法单位一线执法力量严重不足,而在有限的人员编制内又缺乏必要的流动性,导致执法队伍老化严重。运管部门人员编制仍然是1987年的编制,近十年运管队伍人员只出不进,目前县运管所核定编制26人,实有正式职工27人。其中50岁以上人员13人,占总数的50%左右,40~50岁人员11人,30~40岁人员3人;县路政大队现有在编正式执法人员13人,其中三人是段兼职领导,二人外借,四个中队,一个处理中心,总共只有8个执法人员。在社会经济发展、车辆急剧增多的情况下,人员无法得到及时补充,影响了执法队伍的健康发展。基层交通执法力量不足的情况已深刻影响到日常执法,执法单位只能采取在个别时段、个别地点集中整治的做法,容易让违法分子摸准规律、钻空子,使大量的违法事实得不到及时处理,减少了交通执法的威慑力。
2、具体行政执法难度大。以查禁"黑车"为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对"黑车"的处罚额度为3-10万元,《*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规定对"黑车"处以1-3万元的罚款,但两个条例都没有规定不缴纳罚款时对被扣车辆的处理。具体执法中,执法人员经常会遇到"黑车"是摩托车、二手车,改装车,全车价值也不值一万元,一些车主听到拟处罚数额后,将车扔在运管部门不要了,而运管部门又无拍卖变卖被扣车辆的权利;或以喝农药、割脉自杀等极端手段抗拒行政处罚的执行,最后只能放车平息事态。由于法律依据的不足以及一些规定不符合实际,缺乏可操作性,经常使交通执法部门处于合法就不合理,合理就不合法的尴尬境地。同时在对一些交通违法、违章行为的证据采集比数年前更加困难,暴力抗法事件时有发生,执法环境不容乐观。
3、行政执法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矛盾。其实应该说两者间不存在根本矛盾,行政执法的目的就是规范市场秩序,创造更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但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找准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两年来县运管所、路政大队在全县涉企评议中都名列倒数三甲之中,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4、税费改革后的资金保障问题。一线执法力量严重不足,县运管所和路政大队聘用了一批协管员。其中运管所聘用协管员25名,主要从事一线行政执法工作,年人员经费开支为49.9万元。20*年省公路局下拨运管所人员经费174.5万元,养路费超收分成60余万元,税费改革后,如该部分资金全部取消,按照现核定编人数由财政定额拨款,将出现较大的资金缺口,影响队伍稳定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5、行政执法文书还亟待进一步规范加强。在编人员老化,学习提高能力不足,协管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虽然每年都进行全员执法培训,但还是有部分执法人员不能很全面的掌握行政执法各要素,行政执法文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对证据采集缺乏针对性,违法违章事实表述不清,证据链完整性不够
四、今后行政执法工作打算
从我市交通的实践证明,的一项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全面推进交通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责任的行政执法程序,做到执法权限法定化,执法行为规范化,执法处罚标准化,执法操作有序化,执法检查经常化,执法监督制度化,用程序保障执法的公开、公正、公平。制定执法公开、评议考核、责任追究等内容的保障制度等。
2、进一步强化交通执法监督。加强交通系统内部的层级监督力度。一是要切实加强行政复议工作。认真履行法定职责,积极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各种行政争议和纠纷,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二是加强对执法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重点检查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实施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坚决予以纠正。
- 上一篇:乡镇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 下一篇:酒店安全检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