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晴雯范文

时间:2023-03-30 03:15: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红楼梦晴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晴雯 袭人 性格 价值观

对于《红楼梦》中晴雯和袭人这一对艺术典型,历来争议颇多。大多的读者和评论家持“尊晴贬袭”的态度,他们认为晴雯是纯真勇敢的化身,而袭人是用来对比晴雯的伪善人物。我认为作者塑造每个人物都是丰满灵动的,都是优点与缺点并存的,不存在完全的赞扬和贬低,对晴雯和袭人的艺术塑造也一样,她们是复杂的,有阴影也有光彩的两个生动的艺术形象。

一 两人的光彩与阴影

晴雯是纯真的,但也是任性的。袭人是和气的,但也是有私心的。两人身上都有值得赞赏的优点和不容忽视的缺点,不能简单地用“奴性”和“反奴性”来概括。

1 袭人的善良与私心

评论者们批判袭人大多是针对她的“奴性”。的确,袭人是有奴性的。她遵从封建准则,对自己的主子尽心尽责,“伏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今与了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Ⅲ;她注重等级观念,听到宝玉把晴雯比作海棠,便认为晴雯的次序越过了她,居然说出了平常不会说出的狠话。这一切都是因为袭人也有自己的争荣夸耀之心。

她很知道如何紧紧抓住她的机会,如何实现她的追求。如《红楼梦》第19回,袭人对宝玉的“三谏”:第一、改掉好发毒誓的恶习;第二、真喜读书也好,假喜也罢,只是在老爷跟前,或在别人跟前,别只管批驳消谤,只作出个喜读书的样子;第三、再不可毁僧谤道,调脂弄粉,再不许吃人嘴上擦的胭脂了,与那爱红的毛病。袭人为什么要这样一味死劝宝玉,为立这个功而动辄以回去相要挟?因为她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因此她以后的荣华富贵,争荣夸耀,不得不靠宝玉来为她实现。

袭人的精明之处还在于她不仅知道如何做好这上姨娘的位子,还知道怎么坐稳姨娘之席。为了自己姨娘好做,她会有意无意地在人前说黛玉的不是:“旧年好一年工夫,做了个香袋儿,今年半年,还没拿针线呢”,甚至在宝玉面前也说道“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宝姑娘真真有涵养,心地宽大。谁知这一个反同他生分了。那林姑娘见你赌气不理他,得赔多少不是呢”袭人明知宝玉真心爱的是黛玉而非宝钗,只因她与宝钗相对契合,又加黛玉难以服侍,自认是花姨娘的她就会不时地扬钗抑黛。

但这种私心也绝没有到余平伯先生说的“引诱、包围、挟制宝玉,排挤、陷害同伴”这么不堪,因为袭人本质上还是一个善良的姑娘。

袭人的善良之处在于她非常为他人着想,她不愿意让任何一个人难堪。而这种善良也绝不仅仅是为了私利装出来的。因为她对于那些与自己没有利害关系的人也同样体贴关心。

如第19回,宝玉的奶妈把宝玉留给袭人的酥酪吃了,袭人回来后,“宝玉命取酥酪来,丫鬟们回说:“李奶奶吃了。”宝玉才要说话,袭人便忙笑道:“原来是留的这个,多谢费心。前儿我吃的时候好吃,吃过了好肚子疼,足闹的吐了才好。他吃了倒好,搁在这里白糟蹋了。我只想风干栗子吃,你替我剥栗子,我去铺床。”宝玉听了信以为真,方把酥酪丢开。“像李奶妈这样极不被宝玉待见,扬言要被“赶出去”的人,偷吃了宝玉留给袭人的酥酪,袭人还是替她遮掩,可见袭人顾全大局的贤德。

又如第39回,刘姥姥吃醉了酒,误闯宝玉卧室,“眠其床,卧其席,酒屁熏其屋”。被唤醒后惊得不知所措,袭人不但没有责备一句,反而宽慰她,还给她端茶吃,然后送她出了怡红院。

还有一些细节,如王夫人问她宝玉挨打前贾环在贾政面前挑唆的情况,并表示绝不告知他人。这本是献媚的好机会,但袭人还是推说不知道。金钏跳井后,她独自“在那里垂泪”。晴雯被撵后,她派人去送衣物。特别是贾母,王夫人,凤姐等合谋弃黛娶钗时,她曾跪着哭请说:“只怕不但不能冲喜,竟是催命了!我再不把话说明,那不是一害三个人了么?”可见袭人虽然不喜欢黛玉当上正妻,但在生死攸关,又是关乎宝玉一生幸福的时候,她还是站出来为他们说了话。

可见袭人本质上还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她虽有“争荣夸耀之心”,但这也是基于一个奴婢的角色要求和生存需要。不管她爱不爱宝玉,她都有追求好生活的权利。我认为作者在“温柔和顺,似桂如兰”这两句前加上“枉自”和“空云”并不是俞平伯先生说的化褒为贬,而是对袭人最终未得偿所愿的无限感慨与怜惜。

2 晴雯的灵性与野性

爱晴雯的人总不愿别人说晴雯的一点不是,其实这些人并没有看到晴雯的真正可爱之处。她的可爱之处在于她完全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带着原始的野性和灵性,就像天空中的一片云朵,收放随意,阴晴随心,释放灵性的时候可爱之至,但释放野性的时候则并不讨人喜欢。

比如当宝玉一脸沮丧地回到怡红院,如果是袭人定然会察言观色,行为举止会更加小心翼翼,但晴雯根本就不去看宝玉的脸色,宝玉说她一句蠢材,她就立刻冷笑着回嘴,袭人来劝,就连袭人也一起痛骂,无论袭人怎么退让和解劝都不依不饶,宝玉要去禀报王夫人赶她出去,她也只有哭着说“我一头碰死了也不出这门儿”,等袭人劝回宝玉之后,晴雯好象呆了一样,一点痛快的样子也没有了,只是“在旁哭着方欲说话,只见林黛玉进来,便出去了”。这样痛快的开始却寂然的结束,实在有点不光彩。但这也正说明晴雯是个毫无心机的人,野性一旦发作连自己都无法控制,会出现什么样的结局,以及怎样了结这个结局自己则一点都没有预见性。这一点还不及林黛玉,林黛玉虽然同样带有原始的野性和灵性,但由于受到严格的礼仪礼法教育,总能勉强把自己的言行举止限制在社会的习俗和礼法之内。但晴雯则不然,如果不是宝玉和袭人这样包容她的人主动和解,以她的个性实在不知道会怎样收拾这个局面。

晴雯的野性还表现在非常欺下。比如第73回中宝玉挑灯夜读,一个小丫头坐着打盹儿,一头撞到壁上,从梦中惊醒,她只当是晴雯打了他一下,遂开始哭央晴雯,可见对晴雯来说屡有出手打人之事。再如坠儿事件,也许可以说晴雯嫉恶如仇,但不代表对坠儿就可以施以如此的惩罚。本来这事在平儿权衡过后,是准备息事宁人的,也是个综合来说最好的处理方式。但晴雯领会不到,她只知以简单暴烈的方式来解决,缺乏容人改过之量,也缺乏处理复杂问题的智慧。最后这件事导致坠儿被逐,平儿无趣,袭人不快,结果并不漂亮。说到底,她还是一个没有清醒意识到自己奴隶地位的奴隶,正如鲁迅所说:“自己被人凌辱,但也可以凌辱别人。”

晴雯还是个很懒的丫头,如第51回袭人回家守灵,晴雯理应 担负起服侍宝玉的工作,可她“只在熏笼上坐。麝月道:你今儿别装小姐了,我劝你也动一动儿。晴雯道:“等你们都去尽了,我再动不迟,有你们一日,我且受用一日。”从对话中已知其平素做事。再如第26回她和碧痕正拌了嘴,没好气,又因宝钗在怡红院待晚了,不能早早休息,便不给黛玉开门。误了事欺了人怎么办?她可从没想过。

她缺点这么多却还是有那么多人喜欢,关键在于晴雯的自尊。她看不惯卑躬屈膝的小人,她的反抗性正是她自尊心的表现如在74回,抄检大观园中,当恶奴王善保家的奉王夫人之命,伙同凤姐带领一群打手来到怡红院时,

“袭人方欲替晴雯开时,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啷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往地下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来。王善保家的也觉没趣,便紫胀了脸说道:‘姑娘,你别生气,我们并非私自就来的,原是奉太太的命来搜察。你们叫翻呢,我们就翻一翻,不叫翻,我们还许回太太去呢。那用急的这个样子!’晴雯听了这话,越发火上浇油,便指着他的脸说道:‘你说你是太太打发来的,我还是老太太打发来的呢!太太那边的人我也都见过,就只没看见你这个有头有脸大管事的奶奶!’”

这正是晴雯,把做人的尊严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不怕因此得罪主子,她维护了被压迫者的尊严,反抗了封建统治阶级对被压迫者的摧残。晴雯不但自己从不努力讨好主子,对宝玉也是始终保持着纯洁的态度。晴雯是很喜欢贾宝玉的,可宝玉要晴雯和他一块洗澡,她珍爱自己清白的女儿身,不愿意有任何不纯洁的事情,就故意说今儿天凉她不洗澡了。

她的个性也有很多可爱之处,半夜里麝月想到外头走一走,晴雯便开玩笑说:“外头有个鬼等着你呢。”等麝月出去后,懒起来吃茶的晴雯也起来了,只为了吓唬麝月玩。走出门之后,一阵微风而颇觉寒意,知道“厉害”时,仍坚持要唬了麝月。在这里,我们见到了一个纯真的晴雯。

还有晴雯雪天贴字的娇憨、撕扇子的千金一笑和病补雀金裘的重情重义,使得这个美丽女孩的天然灵性泼墨般挥洒出来。到临死时跟宝玉对换贴身小袄,并对宝玉说“回去他们看见了要问,不必撒谎,就说是我的。既担了虚名,越性如此,也不过这样了”,这个话,心痛中有无畏的豪迈,总叫人忍不住叹息落泪。这都是她释放光彩的一面,也是众多读者爱她的原因。

晴雯确实是令人羡慕的角色,她快意人生,淋漓尽致地做自己,难怪连作者都对她青睐有加。可是她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懂收放,她时时收不住的野性伤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二 两人性格和价值观的不同

评论者们“尊晴贬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因为爱“林”而爱“晴”。脂砚斋评价道:晴有林风袭乃钗副。因为晴雯与黛玉性情和眉眼的相似,一些喜爱林黛玉的读者们就会倾向于晴雯,而那些不喜欢宝钗,把宝钗说成是封建主义拥护者的人就会把袭人当做批判的对象。其实这是不客观的,作者塑造的每个人物都有其不同的特点,不能混为一谈。

再是因为晴雯是最薄命最冤屈的少女。晴雯在薄命司中排第一,说明她在丫鬟中是最薄命的一个。她的身世极为悲惨,她是一个无家世可考女孩子,只有一个姑舅表哥多浑虫和与贾琏有染的多姑娘。在她十岁那年,被贾府大管家赖大买了做丫头,是“奴才的奴才”。而她最清白却被诬陷至死也是读者们最为她不平的地方,是值得同情与尊重的角色。

第三是因为晴雯的率真是人们很向往的。不仅是在作者那个充满压迫的年代,即使是在现代,这种个性的女孩也是令人羡慕的。她有青春少女的最洒脱的任情任性,散发着生命最自然地魅力,让我们这些生活在现代压力中不敢做自己的人心生向往。

撇开这些主观因素不看,其实她们两人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她们只是性格与追求的不同。

1 两人性格的差异:勇晴雯与贤袭人

袭人和晴雯从小都服侍过贾母,在贾母眼里:

“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都不及她,”

“袭人本来从小儿不言不语,我只说她是个没嘴的葫芦”

我们从贾母的眼里看出袭人和晴雯从小性格就不同。一个口齿伶俐,善于言谈;一个沉默寡言,不爱说话。而一个人小时候的性格对后来处事的性格影响是很大的。虽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但性格的差异却越来越大。晴雯出落成一个勇敢大胆,锋芒毕露的勇晴雯,她率真自然,做事说话由心而发,不会察言观色,不在乎是否冲撞主子。而袭人则成长为一个谨小慎微,隐而不露的贤袭人。她温柔和顺,常常照顾别人的脸面与情绪。她识大体,顾大局,善于察言观色,揣摩迎合,不轻易发表意见,不愿意得罪他人。

2 两人价值观的差异:晴雯追求真性情,袭人选择适应生活

两人虽同样是丫鬟,但追求却不同。晴雯爱宝玉,却没有想要争取什么,她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宝玉,坚持只表现最真的自己。不计较得失,不曲意迎合大胆与统治者对抗,来获得精神上的绝对自由,是值得赞扬的真性情。

篇2

关键词:《红楼梦》;定情信物;文化意义

定情信物是恋爱双方维持和延续感情的物件,是善男信女对爱情誓言的见证,尤其是异地相处、长久不得相见的男女双方,所起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睹物思人,抚今追昔,忆往昔情意绵绵,看今朝重温誓言,信物有价情无价。定情信物在大量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中着墨点最多,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一、定情信物的内涵及其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学作品中,定情信物有着非同一般的审美价值。定情信物很早就出现在《诗经》中,《静女》篇第二至三章描写了女子与心上人约会时,送给他彤管和荑来表达自己对男子的爱意。三国时期诗人繁钦的《定情诗》中,诗人描绘了一对男女恋人用双金环、双明珠、玳瑁钗等信物来见证爱情,每一件信物都赋予了他们对爱情坚贞不渝的信念。这些定情信物在文章中有的只是展开一点便收而不发,如蒋P之《霍小玉传》中的紫钗;有的起结构全篇的作用,如冯梦龙《三言》中的珍珠衫等。这些传统作品中的典型定情信物,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感情的刻画都有重要的作用。《红楼梦》中,作者更是为我们展示了多种寓意丰富的定情信物。《红楼梦》在继承传统文学作品写法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借助定情信物表达封建礼教束缚下,男女婚姻不能自主的悲剧。作者笔下的众多定情信物被赋予新的寓意,歌颂了男女主人公自我情感意识的萌生,成为他们追求个性解放、寻求个人幸福的见证。

二、《红楼梦》中代表性的定情信物

《红楼梦》继承了中国文学创造的传统,曹雪芹不拘俗套又别出心裁,为笔下的男女主人公安排了不同的定情信物,这些信物穿插其中,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1.香囊、绢帕

黛玉送给宝玉的香囊,是黛玉一针一线的心血之物,代表了黛玉对宝玉的心意。《红楼梦》第十七回,当黛玉听到宝玉将自己亲手做的香囊送给别人,在未弄清楚事实的情况下愤怒地拿起剪刀把正在为宝玉新做的香囊统统剪掉,伤心落泪只为宝玉不珍惜自己送给他的信物。黛玉看见宝玉从里面衣襟上将所系荷包解下来,递与她道:“你瞧瞧,这是什么东西?我可曾把你的东西给人?”黛玉一看如释重负,方知自己误会了宝玉。

信物虽不够贵重,但是其间却饱含深情。宝玉挨打后,黛玉前往怡红院探望,后收到了宝玉托晴雯送来的绢帕,文中这样写道:“黛玉体贴出手帕的意思来,不觉神魂驰荡:宝玉这番苦心能领会我这番苦意,又令我可喜;我这番苦意,不知将来如何,又令我可悲。”宝玉的这个定情信物送得如此之妙,一时勾起黛玉多少感慨,黛玉玲珑剔透和敏锐细腻的惊人才华在此可见一斑。宝玉为什么会送黛玉两块旧绢帕呢?他知道黛玉是最不稀罕那些贵重东西的,天生的高洁品性使她睥睨一切,像宝玉送给黛玉御赐佛珠时,黛玉嗤之以鼻,不以为然,就能看出黛玉的心性。送她两块自己旧日常用的绢帕,让多愁善感的黛玉在垂泪时拭泪,也可在分离时睹物思人,这样的安排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匠心独运和用心良苦。

2.红绫袄、指甲

《红楼梦》第七十七回在晴雯弥留之际,宝玉看着在病榻上无人问津,又枯瘦如柴的晴雯,心疼之至痛彻心扉。晴雯对前来探望自己的宝玉如此说道:“我虽生得比别人好些,并没有私情勾引你,怎么一口死咬定我是个狐狸精?我今日既担了虚名,况且没了远限,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当日如何?想到自己被人谗言陷害落得如此光景,多年来尽心尽力并无二心地服侍,到头来却背着莫须有的罪名,想来真是让人心有不甘,既然如今自己大限不远,那隐藏在心中的秘密也该向心仪的人一吐为快。“晴雯将自己两根葱管一般的指甲齐根咬下,拉了宝玉的手,将指甲放到他的手中,又回手挣扎着,连揪带拖,在被窝内,将贴身穿着的一件旧红绫小袄脱下,递给宝玉。”晴雯此时已经不再顾忌那些所谓的礼义廉耻、封建礼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时此刻晴雯的心里只有宝玉,用自己的指甲作为信物,十指连心,可见晴雯的个性是何等刚强。若非到了这万不得已的地步,断不至于如此这般,拿自己的贴身衣物与宝玉交换,这在当时,是破天荒的事情,会遭到多少非议。晴雯要弥补自己的遗憾,倘或能好好活下去,能够一直服侍宝二爷,也会本本分分善始善终,如今被奸人谗害落到这步田地,带着遗憾离开这个世界是多么悲哀。用指甲这连心之物,方可看出自己的真心、自己的坚贞不屈。作者把冲破封建伦理纲常束缚、表达内心真实情感的双重任务交给了晴雯,晴雯的出色表现让人扼腕,同时,读者也被作者的创造力所折服。

3.鸳鸯剑

《红楼梦》第六十四回讲述了冷面郎君柳湘莲和痴情尤三姐之间令人悲痛惋惜的爱情故事。故事情节围绕鸳鸯剑展开,从柳湘莲赠剑下定到尤三姐接定,最后到柳湘莲讨定。回头看看这两个人物,为什么作者会选用鸳鸯剑作为他们的定情信物呢?鸳鸯,鸳为雄鸟,鸯为雌鸟。鸳鸯剑,雌雄合鞘为一体。作者选择它作为柳湘莲和尤三姐之间的定情信物,暗含两人之间的一段姻缘,只可惜这段姻缘因种种原因被扼杀了。

柳湘莲是一个酷爱弄枪舞剑、四海为家的游侠式人物,当贾琏让他拿出一件随身物品作为与三姐的定情信物时,他选择了这把家传的宝剑。宝剑作为信物符合湘莲的身份,也为三姐生命的终结埋下了伏笔。从第六十五回我们可以知道三姐是一个轻狂豪爽、刚烈忠贞、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人间绝色,从贾琏“就是块肥羊肉,无奈烫的慌,玫瑰花儿可爱,刺多扎手”的话中也可以得知三姐是一副泼辣烈妇骨,却有侠骨柔肠心的人间奇女子,她有什么错呢?只因为周围的人尽显污浊,湘莲便抱有成见;只因为湘莲固有的封建传统礼教思想作祟,怎知道湘莲的犹豫迟疑却断送了三姐的性命。

鸳鸯剑给了三姐无限的期望,却也给她带来了绝望。鸳鸯剑联系着他们的命运,原本一体,可终究还是雌雄各归其主,就像三姐说的,这样的痴情是前世的孽缘,今生不能再续。最终,一个香消玉殒,一个遁入空门。

三、《红楼梦》中定情信物的文化意义

《红楼梦》中出现的定情信物之多,实属罕见,重要的有绢帕、汗巾、香囊、鸳鸯剑等,这些定情信物的安排都考虑到了赠与者的家世背景和性格特征。黛玉寄人篱下、形单影只、无依无靠,面对宝玉这样一个富家子弟,金玉一般的东西他自然是不稀罕的,只有自己一针一线缝制的香囊方能代表自己的一番心意,再加上黛玉视贵重的东西如草芥,安排这样的信物最能反映她与众不同的心性。柳湘莲送给尤三姐的鸳鸯剑让我们想到二人性格上的相似,侠客女杰的形象,让人想到安排这样的信物合情合理。

篇3

红楼梦读书笔记(1)

《红楼梦》在文学史上是无可比拟的。它在中国古典文学里面,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东西。《红楼梦》中有通灵宝玉的化身贾宝玉;出淤泥而不染、洁白、委婉、清丽的林黛玉。围着他们展开了一个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

林黛玉,一个柔弱女子,一生中有多少坎坷,可她从未放弃过,柔弱中似乎又充满了刚强,她,坚韧,似乎总有一股力量在后面默默的支持她永远别放弃。

贾宝玉一个男儿,真心坚信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他尊重世上一切青年女性,一个生活在黛玉和宝钗之间的男儿,认为黛玉是唯一的知己。

宝钗宝玉的表姐,一个被认为是贤慧、儿媳的人,她唇不点儿红眉不画面翠,脸若银盆,眼若水杏。也是一个美人,一个举止文雅的人。一个大家闺秀。

这三个人的恩恩怨怨,他们恩爱情仇,他们的恩怨,只属于黛玉和宝钗的恩怨宝钗用她特有的淑女风范展现在大家面前,黛玉以她独特的个性,样子展现在大家面前。他俩没有一个赢,也没有一个输。

总之可见,这不是某一个女性某一个问题上的悲剧,而是那个社会里青年女性的普遍悲剧。曹雪芹用他们的泪水酿成了芳醇甘冽的艺术之酒,这就叫作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

红楼梦读书笔记(2)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首!又名《石头记》全书共一百二十回。《红楼梦》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创造了一大批有血有肉的个性化人物,如,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贵族公子贾宝玉,娴静稳重的薛宝钗等等,为我们演绎了一段精彩的故事。

如:黛玉葬花泣残红早晨宝玉和黛玉在聊天。宝玉无心说了一句冒犯黛玉的话,黛玉哭着就跑了出去。黄昏,黛玉以为宝玉被别人叫去一整天,心中担心,晚饭后过来看他,丫环没听出来是谁,没让黛玉进去。

黛玉听了,气的愣在门外,想到自己孤苦伶仃。不禁落下泪来,她回房抱膝含泪坐了一夜。第二天中午,宝玉听到山坡那边有人在低声哭泣,边哭边诉说,非常伤心。宝玉止住脚步细心听,只听那人念得悲悲切切,痛彻心扉。原来这是黛玉因为昨夜被关在门外,伤心难过,将这些残花落瓣拿来掩埋时因感而发吟出一首《葬花吟》。当宝玉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只是谁时,不禁大哭,黛玉看见是宝玉,就质问他,昨晚为何不让丫鬟开门?宝玉发誓说不知道这件事。黛玉想可能是丫鬟偷懒,于是原谅了宝玉,两人破涕为笑,重归于好了。

红楼梦读书笔记(3)

从小时候起,我的兴趣爱好就是看书,无论什么书,我都喜欢看。但是,在所有看过的书中,我最喜欢的还是《红楼梦》。

不知为何,我就是喜欢它;说不出任何理由,我就是被书中所有的人物、对白所深深地吸引;曾几何时,随着书中的故事情节,而在情绪上有喜悦、悲伤的感触。记得第一次接触红楼梦,是在电视节目中无意看到的;在此之前,我对那些如红楼梦、西厢记等言情小说,总是不屑一顾,即使有机会去接触它们,总是推托自己没有时间,所以,任凭机会一次又一次从手中溜走,我总是不肯静下心来去阅读它们;可是,自从从电视节目中真正的看过了一次“红楼梦”之后,印象便为之改观了。我从不知“红楼梦”中拥有那么感人肺腑的内容,是如此地令人心动,看过之后,更是令人念念不忘;直到这时,我才了解,以前实在是浪费了太多的光阴了,其实早就可以源源本本,完完本本地读完“红楼梦”,不必到现在才来懊恼了。之后,每当我去书局之际,总是习惯性地在摆设有“中国古典文学”的专柜蹓跶蹓跶,看看上面所有有关“红楼梦”的书籍;然后,也会或多或少的买几本。我总想竭尽所能地去买下我所看到有关“红楼梦”的书,也不管我自己是否有能力去读完它。在大致读过了“红楼梦”后,我益发对它产生越来越多兴趣了。在书里,我看过而比较喜欢的章节,有紫绢对宝玉的试情、宝玉和宝钗的联亲,及黛玉含恨而死,晴雯撕扇等:而在所有的对话中,我最喜欢宝玉和黛玉的对话。他们是一个风流成性,一个好使小性儿,所以,当两人聚在一起时,也常会发生激烈的争执,就连宝玉的祖母-贾母,也曾说他们两人“不是冤家不聚头”;正因如此,这也是何以令我喜欢的原因,因为每次在他们的争吵之后,双方的感情反而更进一步了,而引导出后面更多引人的故事情节。

在所有的人物中,我最爱宝玉、黛玉、宝钗和晴雯四人了。我最爱宝玉的痴情任性、黛玉的气质灵秀飘逸、宝钗的雍容大派有礼、晴雯的俏皮、高傲;而其中尤以黛玉、晴雯更能深得我心。林黛玉的孤骄傲世、多愁善感,均是我喜爱她的原因,面对她不幸的际遇,我也深表同情;而在读到黛玉病死之际,我更有一种莫名的伤痛,好像是失去了一个好朋友一样。而对于晴雯,则是悲伤同情多过于欣赏了。晴雯无论在外貌或是才干方面,在所有的奴婢中均是无人能出其左右的;但这些却未替她带来一个完美的结局;可是却有“晴雯撕扇”及“晴雯病补孔雀裘”两段精采的故事。虽然,她的命运悲惨;但她在我心中所塑造出高傲不屈的形象,却永远不会被抹灭。

红楼梦是我读过最有深度、最有感触的一本书了。我有时会为了读它,而宁愿牺牲读正课的时间,只为了能多看一页是一页,去领略其中无法言喻的美。

红楼梦读书笔记(4)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拥有了一本《红楼梦》。当我翻开它时,我就这样与传说中的林妹妹邂逅了。

她,让我深深的震撼,宝黛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贬。普天之下,又有谁有这资格呢?从那以后,黛玉姐姐的影子就荡漾在我心里,来来回回,隐约中似乎听到她娇弱的喘息,脑海里是她伤感的容颜,带着一分憔悴却万分迷人。她落泪,因为只有放纵的哭过后才会更舒展,笑容才会更加绽放。闭上眼仿佛看见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闪烁着点点泪光,让人沉迷其中,为之动情,不能自拔。

常听人评价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狭窄”,可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在这背后,只是因为她太在意宝玉了,因为爱的深、爱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总觉得宝玉给黛玉的时间太少,黛玉的心太细腻,而宝玉却体会不到。在她某个抑郁的瞬间,心情像是走丢的小孩没了方寸,宝玉不该到来的问候会被她驳回,狠狠的、凶凶的,却是无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为太难受,于是她只有用诗来发泄内心酝酿已久积压不了的情感。

诗,是她美丽的灵魂,是她精神的寄托。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有振人肺腑的感觉,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尖锐锋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读者的心里,让人有至窒息的幻觉,无形之中像是有谁掐住了自己的喉咙,挣脱不了的伤感,只能不情愿地放下书,让自己慢慢地清醒过来。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像是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的阵痛。

篇4

黛玉与晴雯,一个是寄人篱下的小姐,一个是命运悲蹇的女婢;但在曹雪芹的笔下,即使身份的落差也注定她们俩的命运会有重叠的地方.由于身份的落差,又使得她们俩的命运一定会有差别.

晴雯的判词云:“霁月难逢,彩云易散”。霁,雨雪后的新晴者,彩云,即指“雯”。喻晴雯胸怀磊落、人品美好。这不正与黛玉的胸襟宽厚,纯真率直相类似吗?倘若说钗黛在《红楼梦》中是两座相对的高峰,那晴雯与袭人何尝又不是!?况且,黛玉与晴雯的相似度之高,在《红楼梦》中简直是绝无仅有的,说晴雯的眉眼都有点像黛玉。正是这些相似,晴雯她获得了宝玉的爱怜体贴,读者的喜爱同情:然而在书中,这些相似带给她的,更多是悲蹇。封建家长厌恶她们的反抗,但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老太太的‘面上人’”,得罪不得。于是焉,在王夫人查抄大观园时,附带的把对黛玉的怨气布满全部发泄到与黛玉相似的晴雯身上,至使她“俏丫鬟抱屈夭风流”,这正是“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的先兆。而“痴公子杜撰芙蓉诔”,其诔晴雯,实同诔黛玉也。更印证她们俩的诸多相似。

但黛玉不全是晴雯,晴雯也不全代表黛玉。她们之间定有差异。其一,紫鹃曾说:“姑娘若是没了老太太,也只能任人欺负”。她咀嚼着自己寄人篱下的苦果,却不知刘姥姥去贾府借贷的尴尬;她憎恶贾府的黑暗腐朽,又把封建家族当作失去的乐园;她把与宝玉建立在叛逆基础上的爱情,却希望以封建家长做主以完婚;无不说明她是一只闷死的雏莺。她的民主主义思想及反抗、追求自由的精神都还显得柔弱稚嫩。而晴雯则不同,因为她是封建制度彻彻底底的受害者。虽然她的思想能力稍显成熟,却势单力薄,被扼杀在摇篮中。其二,虽然她们俩皆以死为结局,不同的是黛玉死于“泪枯”;而晴雯的死,其原因直接就是王夫人所为。所以,晴雯之死的被动性远大于黛玉之死!

黛玉与晴雯,相同、不同,一切尽在《红楼梦》。

篇5

看完红楼梦,心里是无尽的伤感和苦泻,我不明白,为什么曹雪芹写的书的结局那么悲惨。说真的,许多诗歌我都看不懂,还是找词诗解看才读得懂的,理解完,就开始佩服曹雪芹的文笔了。

比如说,金陵十二钗的又副本的一首诗,词诗解上经过翻译,竟然和晴雯有关,是彻彻底底写晴雯的,(什么月难逢,彩云易散)仅仅两句,就以出现了晴雯的名字,下几句,就深奥的写出了她的性格和命运。在金陵十二钗的正册上,又出现了两个性格命运都不相同的两位女子:薛宝钗和林黛玉。一句玉带林中挂,就写出了这个女子的命运与名字。请各位想想看,玉带本是戴在腰上的,而此时却挂在林中,就预测了黛玉命运一定不妙,玉带林倒过来不就成林黛玉了吗?宝钗的命运,此刻就不多说了。

红楼梦的结局也很悲惨,我最喜爱的晴雯和黛玉都病死了,其它人物不是走了就是死了,还有像凤姐和探春这样的女强人也无法挽救自己。在封建社会,不论你有多强,也只能依靠你的父亲,兄弟,儿子。一旦他们离去,你就只能灭亡。

还是庆幸我们不在那个时代吧,不然或许还会有个类似红楼梦的故事。

篇6

关键词:晴雯;品性;真善美;自然;真纯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2-0007-02

《红楼梦》里动情之处甚多,好似波澜起伏的海面,每次“入梦”总免不了跟随着其中人物的情感或悲或叹,或嗔或怒,或喜或惊,而最能吸引我的当属晴雯的每次出场了,她总是出现在这情感海面风头浪尖处,让人不得不与之同乐、与之同怒、与之同伤。读罢《红楼梦》有三哭三赞,一哭晴雯孤苦无依,二哭晴雯花期夭折,三哭晴雯爱无终了;一赞晴雯单纯无邪的本真存在,二赞晴雯风流灵巧的善美本质,三赞晴雯潇洒自然的纯粹情感。

一、“真”晴雯

老庄哲学里崇尚的“真”就是一种至淳至诚的精神境界,这样的人是不受外物干扰,不受礼教约束,没有伪饰的,保持其天性的人。大观园里众多保有自然真淳之性情的女子,其中尤以晴雯的形象最让我动容。她用短暂而绚丽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冲破乌云浊雾,直击长空的华美壮歌!

自幼父母双亡的孤女晴雯,在十岁进贾府之前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苦难与辛酸我们无从知晓,但那时候的晴雯定是一株浸润着自然雨露,沐浴着和煦阳光依着自己的本性成长的山野芙蓉。进了贾府以后,她那流浪儿所特有的“野气”显得更加突兀。据说晴雯死后化做了芙蓉花神,这株芙蓉既是那“冰明玉润天然色,凄凉拚作西风客”的桀骜不驯的又带些凄凉伤感的芙蓉,也是王维《辛夷坞》中的那株:“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自由随性的芙蓉,本性的真淳使她并不在乎那许多的人情世故,她想要的只是生命倾情绽放的过程,在属于她的花期里,她可以任性的张扬的旁若无人的歌舞,这才是“真”晴雯的真性情!

(一)率真自然 活泼可爱

晴雯“素昔是个使力不使心的人”,这里的“不使心”说明她定是个性情爽利的女子。看她心直口快,敢说敢作的率真样子,再看她且笑且闹,活泼可爱的自然之风,无不令人悦然。第20回,晴雯撞见宝玉给麝月篦头,很不留情面的奚落了他们一番,宝玉却笑着说,“满屋里就只是他磨牙!”更有趣的是,她都走出去了竟又跑进来问道:“我怎么磨牙了?咱们倒得说说!”这里用了“跑”这个词,一个活泼可爱轻盈灵动的小女孩形象随着她掀帘子的动作,便同时闯入了读者心中。

51回中,淘气的晴雯,在那个凉月满天的晚上,见麝月出去看月色,便欲唬他玩耍的那一节。一个小女孩童心焕发时的小恶作剧,让我们窥见了在那凉月之下所映照出的一颗晶莹澄澈心。再如第70回,晴雯早晨刚醒什么也不顾,连被也不叠,竟然披着头发,就开始玩闹,调皮的骑在芳官身上,她就是这样单纯的因循着自己的本性生活在贾府之中。所谓万物皆自得,随心亦随性,就是如此了!

(二)刚烈真纯 敢怒敢言

晴雯身上透露着一股侠义之气乃是绝对的脂粉英雄,这与湘云的英豪阔大有不少相似之处,她重情重义又任情任性,她敢怒敢言且伶牙俐齿,可以说是刚烈性格里隐含真纯。

晴雯的刚烈真纯主要表现在,她深恶那些品格低下又无才无能的小人,嘲笑那些攀附权贵又沾沾自喜的奴才,鄙视那些乱发又心狠手辣的主子与恶奴,这等骨气不是一般丫头所能有的。抄检大观园的那段,晴雯的表现简直大快人心,她就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侠女。连凤姐在旁边看着都喜不自胜,相见恨晚。正如唐人刘兼诗中所言:“是叶葳蕤霜照夜,此花烂熳火烧秋。”高洁不与俗同,经霜不改热情,晴雯刚烈的性情确实如同一团烈火,烧灼着世间不平事。

(三)情真意切 娇痴婉转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晴雯亦免不了这个情字的困扰。她不管对谁都是真情实意的,对宝玉更是情真意切。

第63回,众丫头凑钱给宝玉过生日,晴雯说,“这原是各人的心。” 这个平素里使力不使心的淘气丫头不经意间捧出了她的真心!但大多数时候她从来都不会像袭人那般直白浓郁的表露自己的感情,西园主人《红楼梦论辩》一书中《晴雯论》一文对此有极精辟的见解:袭人之事宝玉也用柔,而晴雯则用刚;袭人之事宝玉也以顺,而晴雯则以逆;袭人之事宝玉也纯于浓,而晴雯则全于淡……众人皆热而我独冷,众人皆浊而我独清。可要论爱的分量,她的心定然比袭人更真,比宝钗更诚,可与黛玉较高下。她穿越流浪漂泊的历程来到宝玉身边,因为心地纯净所以更真,因为一无所求所以更诚。

《红楼梦》有四大美图,晴雯撕扇、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湘云醉卧。“倾城唯待笑,要裂几多缯。”今日撕扇的必得是个美女,这样才能体现撕扇一博千金笑的经典动人之处。情节发展到这一步是宝、晴之间感情的转折点,晴雯终于撕碎了隔在他们之间的身份地位的差异,从此一个情真意切,一个怜香惜玉,二人心灵相通。当他们心有灵犀的大笑起来的时候,麝月是理解不了的,这是只属于知己之间的容情达意。第62回,袭人笑问她为什么在病中还能硬撑着给宝玉补裘,这里我们第一次见到牙尖嘴利的晴雯无语,她默认了对宝玉的钟情。

晴雯对宝玉的真情可谓是至死不渝,生死离别之际更是情真语痴,“这个你收了,以后就如见我一般……”她仍旧是敢作敢为的晴雯,情深意重的晴雯。晴雯去后孤衾有梦,空室无人,伸手所能触及的只有回忆的余温,芙蓉散落的绝望挣扎。“果真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二、“善”晴雯

她的善不加伪饰,毫无做作取悦之态,顺其自然的善来善往,同时不自觉的透露出了仁义灵秀之气。她从来没有刻意的去表现自己的善给别人看,只是捧着一颗真心做事为人。

(一)重情重义之善

平凡世间的单薄女子,没有能力布施恩泽苍生,只有在细琐的生活小事中展现她善的性情。晴雯说话做事一直都是有口无心的,不像袭人那样思密周全,但胸无城府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善,大都是纯粹的毫无利己之心的。

我们看第52回,宝玉见晴雯生病却无人照顾,因说到,“别人去了也罢,麝月秋纹也这样无情,各自去了?”晴雯道:“秋纹是我撵了他去吃饭的,麝月是方才平儿来找他出去了。”病中的晴雯仍然替姐妹着想,可谓重情重义,撵秋纹去吃饭已是善举,又为她们俩人做解释,再见其善。“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一段不得不提,善良的晴雯竟然连命都不顾了为宝玉补裘,确有一种愿为知己以命相易的勇气。一颗痴心,支撑着那温暖迷人的倩影在冬日的孤灯下熬尽薄命,此情可叹啊!

(二)善解人意之善

善解人意的人,往往有一颗通透灵秀的心,能够如春风化雨一般慰藉他人的心灵。就像晴雯,她常能及人之所急,想人之所想,聪明的领会别人的难处,并且毫不推辞、竭尽全力的去帮助。不仅会帮助宝玉出主意,装病逃脱贾政检查功课,也会亲自爬高上梯的手贴“绛云轩”,这一段得到脂批:“全是贴一人,可儿可儿。”毋庸赘言,晴雯善解人意,体贴可心的神态即刻显现于读者面前了。

宝玉挨打后,怕黛玉担心,想派个知心的人去宽慰黛玉,故宝玉先支走袭人,特意让最值得信任的晴雯去。她见宝玉没有主意又好心提议,“若不然,或是送件东西,或是取件东西。”宝玉想了想,便伸手拿了两条手帕子撂与晴雯。后来便有了黛玉提帕一段动人的情节。

三、“美”晴雯

每一个读到晴雯的人都将不可回避的与她的美相遇,这株烂漫烧秋的芙蓉因其绽放而美,也因凋零更显其美。她的美极尽了短暂生命的繁华,穿梭于红楼一梦中,向我们诠释了美的真谛,展现了美的悲剧。都说晴雯有“小黛玉”之称,从外形来看二人确实十分相仿,可谓飘逸灵秀、超尘脱俗,但我想更重要的是因为她们的美都是“初发芙蓉”自然真纯,她们都是因可爱而美丽的典型。

(一)天生丽质的美

晴雯之美清新自然,不矫不饰,天生丽质一美人,再加之她的聪明灵巧更是令众人望尘莫及。那么究竟其美若何,其貌又若何,众人眼中自有映射。第74回,王夫人传晴雯问话,“正直晴雯身上不自在,睡觉才起来,正发闷。听如此说,只得跟了他来。素日这些丫鬟皆知王夫人最恶乔妆艳饰,语薄言轻者,故晴雯不敢出头。今因连日不自在,并没十分妆饰,自为无碍。”脂批:“好。可知天生美人原不在装饰,使人一见不觉心惊目骇。可恨世之涂脂抹粉,真同鬼魅而不自觉。”

那王夫人一见便冷笑道:“好个美人儿,真象个‘病西施’了。”晴雯没有打扮已是“病西施”了,可见天生美人,行卧坐立皆是美,谁都无法掩盖的了!不过王夫人原是天真烂漫之人,喜怒出于心臆,所以借她诚实的“法眼”我们有幸见到了一个天生丽质的晴雯。连凤姐赞道:“若论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都没晴雯长得好。”长得好的丫头多的是,但与众人比较之后却更加出众的恐怕只有晴雯了,平儿的典雅、鸳鸯的聪颖、紫鹃的贤淑、香菱的哀怨,无一不让人赏心悦目,然而晴雯的独特气质使她的魅力却卓然超乎群芳之外。

(二)由内而外的美

脂粉染外香,美质生馨。曹雪芹在晴雯的身上倾注了不少心血,极尽各种方法写晴雯的美,除了外在的美,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她内在的美,也可以说是因可爱而美丽。美首先是善的,晴雯的美所散发出来幽香源自于她绝好的品性,所以晴雯从不以自己的美貌自恃,她的美是由内而外的,余香亦可长于一生。

宝玉是晴雯内在美的见证者,从宝玉的眼中看晴雯通透灵秀的美,更真更诚。《芙蓉诔》中我们便看到了晴雯在宝玉记忆中的美,“抛残绣线,银笺彩缕谁裁?折断冰丝,金斗御香未熨。”这些都是晴雯生前做的活儿,而且是别人替代不了的,她的贤惠之美由此而显。芙蓉花开,美由内生。看着晴雯平素里的可爱行径,我们仿佛可听到花开的声音,如清泉流过山间,温润我们的心田。芳魂倩影伴随着细言,活泼俏皮中尽显轻盈迤逦,一颦一笑皆是风流婉转,一动一静总是娇痴可爱。她手贴“绛云轩”,唬麝月玩耍,膈肢芳官,为宝玉出主意帮他脱难等等情节都不涉及她的容貌,但那个时候的晴雯却是最美最动人的。她心地纯净,不遮不掩坦荡真诚的为人以及她对待宝玉的的深情,这些宝玉看在眼里的是可爱,记在心上的就是美好!

四、结语

“众女忌余之蛾眉兮,谣浊谓余以善。”命运之神似乎从来都没有饶恕过她,生之孤苦,死之凄惨,她短暂的生命脆弱而又绚烂,由如转瞬即逝的烟花纵然美丽却也心疼。就像宝玉说的,晴雯生得太好了,最终反被这好所误了。但晴雯就是晴雯,她是无法替代的艺术典型,同命之人写相怜之感,漫言至此泪已潸然。爱与生命一切皆由天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晴雯虽然不是“山中高士晶莹雪,世外仙姝寂寞林。”但她仍然可以选择倾情绽放,花期虽短,霎那亦可永恒。她爱过,恨过,笑过,哭过,本真的存在过,这就足够了!红楼已远,芳魂犹存,品性真淳,情感挚诚。

参考文献:

篇7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2021红楼梦中学生读后感作文5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红楼梦中学生读后感作文1《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由盛到衰的生活。

在《红楼梦》中,我知道性格率真、聪明伶俐的晴雯,有着一种纯真无邪的美;我知道内慧外秀、温柔娴静,行动似弱风扶柳的林黛玉,有着一种病态的美。

林黛玉天性喜散不喜聚,只因她清醒地知道,聚时欢喜,散时岂不更冷清。冷清则添伤感,倒是不聚的好。而贾宝玉只愿人生常聚,唯怕筵散花谢,悲伤不已。其实贾宝玉内心亦是醒透的,世间万物遵循自然规律,又何来朝暮花好月圆。他曾对袭人说过:“你不用忙,将来有散的日子。”

大观园散了,曾经在春天里艳丽的仿佛空气都为之烧灼的花败了,曾经争妍斗艳的群芳也散了,死的死,走的走,来不及道一声珍重。再无莺歌燕语,觥筹交错,再无诗词对答,嬉笑咿呀。多少功名恩情,清浅如风。冷雨敲窗,繁华过后,总是冷漠登场。

记得在家庭聚会上,大家都是热热闹闹,笑容挂上了每个人的脸,爷爷奶奶也从来没有这么开心过。然而聚会总有结束的时候,结束了,人也走完了。看着原来热热闹闹的屋子一下子变得冷清起来,不免有些伤感。

突然明白什么:人生就像一场华美的筵席,纵算你是最后一个离场,亦改变不了它散落的命运。人生犹如过客,一世繁华,也敌不过无情岁月。

林黛玉的命运,我为她感到可惜。只因为她与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丛清高孤傲,孤芳自赏的空谷幽兰,她清新脱俗不染污尘。但她的自卑情结是性格使然,也筑成了她红绡香断的悲惨命运。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大观园就像一场梦,但却表现出了人间的美与丑、善于恶。

红楼梦中学生读后感作文2柔情似水、泪眼朦胧、红颜命薄,乃林黛玉也。《红楼梦》这一本书中一共写了九百多个人物,而我最喜欢的,便是林黛玉。

她是一个身世坎坷、寄人篱下的女子。她六岁丧母,后又离开父亲,来到了贾府。她是一个多心小心、多愁善感的人。说她多心小心,那是因为她想的事儿要比别人多,哪怕只是一句话,一个词,也要细细地咬文嚼字一番。因此,宝玉便说她:“……那是你多心,才染出一身病来。”

但是,她又是那么倾国倾城,那么才华横溢呀!美,美在两弯似蹙非蹙笼眼眉,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才,就拿“元妃省亲”来说,她作的诗与众不同,当宝玉冥思苦想也想不出最后一首诗时,她快速地写了一首律诗,帮宝玉解围。和宝玉相互赠帕时,一口气写了三首诗。

我有时恨过曹雪芹:为什么把黛玉的生活写得那么悲凉,又为什么硬把宝、黛的爱情拆散?现在想想,才知道作者的用意。作者这样写既符合那个时代的特点,也更让我们看到了古代的人们,特别是女孩子追求自己的生活和幸福是多么的困难,让我们更真实地了解了古代的社会生活。

像黛玉这等才女,如果在今天,也许她会成为一位名扬天下的文学青年,比如会成为诗人或作家,也许她还能享受荣誉所带来的富贵、地位。但是,在旧时封建社会中,总是重男轻女,封锁了多少才女的才华!像林黛玉一样,一生只能呆在那极为渺小的大观园里,没有一点独立自主的机会。最后,随着家族的衰落而走向悲剧、走向灭亡,像一朵婀娜多姿的花,无声地开,悄悄地走……

月夜是那样的宁静,一轮新月挂在空中,没有一点儿喧闹声。而此刻的我,却心潮澎湃,我为旧时封建社会的黑暗而愤怒,为旧时封建大家庭由兴到衰而感叹。

红楼梦中学生读后感作文3《红楼梦》这部中国经典的著作,我也曾有所涉猎。几年后的现在,成长了一些的我以一种不同的角度再去欣赏这部名著,以求有所新的不同体会。

从课本中黛玉进贾府的一小个片段中就不难看出《红楼梦》这部名著内容之丰富,作者心思之缜密。纵观全文,亦是如此。

《红楼梦》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在贾府中,宝玉能碰上的几乎全是女性,而贾宝玉还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终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由此可见,宝玉的柔也十分正常,自从他们搬进大观园后天天吟诗作乐,在其中,薛宝钗和林黛玉算得上是最突出的两人了。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用“凄美”来形容。可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体虚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宝玉与宝钗成亲,林黛玉知道了以后竟被气死,而当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黛玉是宝钗,而黛玉又已经死去,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另外,王熙凤这个人物不得不提,她类似于贾府的“总管”她凭着自己的权利用毒计害死贾瑞,又用阴谋逼死尤二姐。她生性尖酸刻薄,两面三刀,到最后害了全家。还有贾母,她是贾家的“最高统治者”。她十分溺爱孙子宝玉,从前80回曹雪芹的文字中可以得知,贾母是支持宝玉和黛玉的爱情的,但是在高鹗的续篇中,她又不支持了,这又是《红楼梦》的一个悲剧,最后四大家族的没落和主要人物死的死,嫁的嫁,出家的出家,这出悲剧就算落幕了。

《红楼梦》的文学价值也是非常高的,曹雪芹用了10年的心血凝结成这本书,文中的一切一切似乎都有关联,即便是开头再小不过的东西,文末都有清楚的交代。作者曹雪芹自己用一幅对联概括了《红楼梦》:原应叹息春风晚,差忒巧妙云;横批:情不情。

《红楼梦》还是一个谜,有谁能够解开它呢?也许曹雪芹也不能回答吧……

红楼梦中学生读后感作文4读罢《红楼梦》,我对作者曹雪芹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将整个社会缩影在一个大观园里,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宝黛感情为线索,打造了一部让人惊叹的巨著。

书中的林黛玉给人的感觉是爱妒和娇痴的;而贾宝玉却是近傻与真诚,异常是对人性的尊重,他和丫头们之间并不全是主仆关系,而是大家能够作朋友,有什么好东西能够一齐分享,他曾特意为爱喝酸奶的袭人留着酸奶.还有王熙凤的机灵和奸狠,薛宝钗的沉着冷静等.每一个人都有自我的一段人生,这段人生中有酸甜苦辣,有许多事都是无法预料,然而,应对不一样的遭遇,不一样人有着不一样的态度.譬如说,林黛玉的人生观应当是比较灰暗的,因为她寄宿外婆家,本来是一位千金小姐,可她总喜欢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看低自我,猜疑别人,她那爱妒的性格常常对别人说话不留余地.黛玉遇到悲痛事,也总喜欢用眼泪去麻醉自我,用多疑的心眼去猜疑别人,喜欢盯着自我的"伤口",而不是去寻求解决的方法.有一次,她去找宝玉,因为丫头正在吵架而没有给她开门而猜疑宝玉是否不把她放在眼里,

曹雪芹用细腻的笔调刻画出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人物,无不跃然纸上,个个栩栩如生.它以宝黛感情为线索,以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它是十八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面镜子,大观园是这个封闭王国的缩影.

书中的林黛玉给人的感觉是爱妒和娇痴的;而贾宝玉却是近傻与真诚,异常是对人性的尊重,他和丫头们之间并不全是主仆关系,而是大家能够作朋友,有什么好东西能够一齐分享,他曾特意为爱喝酸奶的袭人留着酸奶.还有王熙凤的机灵和奸狠,薛宝钗的沉着冷静等.每一个人都有自我的一段人生,这段人生中有酸甜苦辣,有许多事都是无法预料,然而,应对不一样的遭遇,不一样人有着不一样的态度.譬如说,林黛玉的人生观应当是比较灰暗的,因为她寄宿外婆家,本来是一位千金小姐,可她总喜欢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看低自我,猜疑别人,她那爱妒的性格常常对别人说话不留余地.黛玉遇到悲痛事,也总喜欢用眼泪去麻醉自我,用多疑的心眼去猜疑别人,喜欢盯着自我的"伤口",而不是去寻求解决的方法.有一次,她去找宝玉,因为丫头正在吵架而没有给她开门而猜疑宝玉是否不把她放在眼里,自此常常独自落泪,悲叹自我.

人生短暂,人生旅途中难免会有许许多多的意外现。

红楼梦中学生读后感作文5“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惹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曹雪芹先生对晴雯的态度能够由这首词看出来,曹雪芹先生认为她是霁月在天,她的人品很是难得,光明磊落,她会寿夭是因为周围环境的黑暗,可见曹雪芹对她的基本态度还是肯定的。

可是我却要反过来说一说,因为曹雪芹先生写这部书时,常是照着本来的面貌还原生活,所以他即使偏向这个有傲骨的奴才,但在写作中仍是写出了她众多的毛病,其中当然也有很多是她致死的原因。

首先,很多书里为了表扬这个拥有反抗思想的奴才就会把她描述成一个先进的战士,其实呢?她真的有大家说的那么有思想吗?错,她充其量也就是和宝玉一样,一方面,她认识到这种看似舒适的生活其实就有着对她们这样人的压迫,但另一方面,她却是离不开这种生活的,她只能依附于这种生活,离开这种生活回到贫困的家中,她也就象刚开的剑兰送入猪窝一样,夭折了。

其次,她是不是真的就是个奴才呢?当然不全是。虽然她身份低微,她是没有父母被卖入贾府的,可是她却被老太太收在身边,并且还能够将自我的哥哥也介绍进府,之后跟了宝玉,也是房里数一数二的大丫头,在贾府的金字塔结构中,这种大丫头其实就是仅次于主子的二主子。什么是奴才呢?在大观园中有比她身份更低微的人,婆子,老妈子,即使就在一个怡红院,其中也有一干小丫头是听她们差遣的。这种大丫头有时权利很大,能够代主子管教小丫头,如果说主人欺负奴才是封建社会的一种无奈的话,那奴才之间互相比大小,互相争斗就是可悲,在有一回中,晴雯处罚偷东西的小丫头坠儿时,先掐先打还拿簪子戳,最终就一句话把她赶出去,还让别人无可辩驳,这中间,小丫头有错,可是晴雯也确实是有倚势压人的嫌疑,并且那狠辣的态度,也很有凤姐遗风。

第三,晴雯是不是真的不爱宝玉呢?我个人意见,她是爱的。请看,她总是与袭人拌嘴,虽然这有很大一部分是她看不惯袭人,可是其中就没有一点嫉妒吗?袭人说了句“我们”,就被她抓住把柄大加讽刺。她还讽刺麝月,看不得麝月得了两件太太给的衣服就喜笑颜开,可是后几回,她却抢着送东西说也要去“显个好”,宝玉给麝月梳头时,她躲在门口偷听,她其实很多时候都在注意这宝玉,注意着和宝玉接近的丫头,例如小红和宝玉略有交集,就被她粗暴打断。她曾笑着说“没什么我不明白的”就是因为她时时在注意!可是晴雯是有骨头的奴才,她不愿卑微的爱一个人,她总想要和宝玉站的平等一点,她不能象袭人那样谦卑的爱一个人,她有她的特点,有点象野蛮女友,漂亮却不温柔,袭人曾笑宝玉“每一天不挨她两句硬话衬你,是再也过不去的”,可见,晴雯这种欲擒故纵,以退为进的手段还是有用的。

第四,晴雯的志向,晴雯能有什么志向呢?她反抗性再强,她能明白反抗什么吗?她茫然的斗争着,其实都不明白斗争什么,她期望得到的是什么呢?平等?怎样的平等?她一个从小生活在富贵乡中的女孩,也算是娇生惯养的了,她离开这个富贵锦绣地,她能做什么?她的苦恼有很大程度上是不明白该怨什么该争取什么,她明白自我身份卑微,是无法和宝玉站在同一高度的,可是她却想能那样,她的最高目标,也可是就是能够成为小姐与宝玉谈个平等的恋爱。她的杯具就是因为期望的比得到的多,她的心太高,所以永远无法和袭人一样随遇而安,于是总是痛苦着。

第五,晴雯的人际关系,晴雯为什么会落得那个下场的,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她极度失败的人际关系,她不能得到上级的垂亲,这很正常,即使此刻一般人也是不喜欢这种倔强人的;她也没法得到下级的好感,她喜欢仗势欺人,她看不起比她更卑微的人,凡事都要占先,所以一但事发,一群人就将她告倒,最终落个被扫地出门的下场。这点在我看来真的不如袭人,袭人远比她有交际的手段。

篇8

作者:御佩姐姐

昨天在微弱的手电灯光下,看完了脂砚斋本120回的《红楼梦》,感慨颇多,而今就着记忆在此暂且叨诉几句。

其实我这已经是第三次看《红楼梦》了,前两次分别为10年的电视版和87年的电视版。通过先看电视再看书籍,让我更能感受红学的精神骨髓。

每一次欣赏《红楼梦》,都能勾起我对生活世事的深切体会与反思。特别是“黛玉葬花”和“黛玉之死”这两件事,更是令我淌泪湿巾满地,抽搐不止。

而通过黛玉的每一个举动,每一次落泪喘息,我都可以感受得到贾宝玉的痴心,贾宝玉的痛苦,贾宝玉的无能为力……

若说贾宝玉常常可以为了黛玉而痴而傻,林黛玉为了贾宝玉而悲而泣,而病而死……其何止一个“情”字可以概定。

我看着红楼中的起起落落,只怕不能兼顾着两个冤家玉儿罢了。金钏儿之死、晴雯之死、黛玉之死貌似都与贾宝玉关系重大,很想狠狠地为死去的香魂恨他,恨他的无能无知。但是他在某一件事上,总是最痴情最痴情的一个,令人又恨又爱。荒野撮土拜金钏,海棠花下祭晴雯,中乡魁弃妻母升仙求道。贾宝玉,这哪一件事能不令人敬服你的才情呢……

诚如你所想的,如果这些从小一块儿顽的女孩儿们永远都可以处在一处儿,和和睦睦,欢欢乐乐,无所愁无所恃,那将比陶公里的世外桃源更胜一筹,实乃人间仙境了。

而今,我也差点着了宝玉的道了。居然妄想身边的人和物也可以永远保持住青春年华,永不变更,永葆纯情。看着往事随风去,他们、她们、它们,都随着生活的洪流远去了那些年的生气。而我,仍在这里,看春秋更替。

日月如梭,我捉不住你的曾经,为此,在这里我可以说,我很理解宝玉,我可怜宝玉,我同情宝玉。因為他的命运不在他自己的手里。只有躲避再躲避。

有人说,《红楼梦》是集社会悲剧、性格悲剧、命运悲剧三位一体的悲剧性小说。话说悲剧,就是追求正义进步的主人公在与旧势力的斗争中失败,挂了,他所代表的美遭到毁灭,我们感到崇高的离去。那么宝玉的崇高美何在呢?

宝玉有普世平等的情怀,只为追求真善美。环三把蜡泼了他一脸他也不计较,晴雯要撕他扇子他还陪着高兴,为了林妹妹可以变傻变痴。为了报答贾家的恩情,他娶了薛宝钗之后没有立即离去当和尚,而是为贾家留下一子;考取功名,即中乡魁,光宗耀祖。即使当了和尚还要专门去拜望了贾政(假正)的养育之恩才肯离去。

宝玉宝玉,只是加了个贾(假)字,注定不能成为甄(真)宝玉的。《红楼梦》中的甄(真)宝玉是个自小与贾(假)宝玉拥有同样性情同样经历的人,因家变败落而惨遭社会现实的打磨洗涤,失去了原有的光泽与棱角,变成了一个只谈追求功名蠹禄之人,满口忠孝仁义,为贾(假)宝玉所不齿。从审美角度来讲,既说贾宝玉的悲剧为性格悲剧,那么真假宝玉之比较更为衬托出贾宝玉性格特点。崇高。但是充满悲剧!

在大观园里生活的贾宝玉,爱山爱水爱美人,希望和和谐谐地过日子,只是岁月不待人,长大了就不能事事称心如意了。曾经看过《宋书.谢灵运传》中的谢灵运,那才是一个逍遥人呢。相比于陶渊明活得更超然洒脱,比贾宝玉更加逍遥快活。

篇9

【关键词】《红楼梦》;袭人;性格

《红楼梦》中袭人是一个性格、心理和行为非常复杂的人物,两百多年来的评论家、研究家和广大读者,见仁见智,观点大相径庭。本文试图从袭人的判词入手,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其性格和最终命运。

小说第五回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进入“薄命司”大门,只见有十数个大橱,皆用封条封着。先见封条上写着“金陵十二钗正册”,接着是“金陵十二钗副册”,最后是“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宝玉便先伸手将“又副册”橱打开,先是晴雯的画册和判词,宝玉看了,又见后面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也有几句言词,写道: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这便是袭人的画册和判词,也是作家曹雪芹对袭人人生命运的安排和思想性格的评价。

一、温柔和顺

袭人判词第一句“枉自温柔和顺”,写出了袭人的性格温和、柔顺,很有亲和力。谈袭人的“温柔和顺”就不得不和晴雯进行对比。袭人和晴雯同是怡红院的大丫环。晴雯的性格极为刚烈,嫉恶如仇,脾气又急,闻名全园。听说坠儿偷了金镯子时马上表现出“爆炭脾气”,责骂、惩罚,还代替宝玉⑺辞退(第五十二回)。抄检大观园时晴雯语言尖利,大煞了王家的威风(第七十四回)。到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中更表现出晴雯的任性。

晴雯的性格即极有骨气,然又目空一切,树敌过多,对自身的丫鬟地位缺乏自审和反省意识。这些都决定了她后来被赶出大观园的命运。也正是她含愤早夭的根由。然而袭人的性格却和晴雯恰恰相反,既不行小姐之权,也不言主子之事。服侍贾母“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服侍宝玉心中眼中只有一个宝玉”,她的“温柔和顺,宽和厚道”博得了大观园中多数人的认同。也正是在第三十二回,面对晴雯的无名怒火,无情的挖苦,当宝玉要赶走晴雯时,却再三阻拦,以至下跪恳求,才使宝玉收回成命。足见其心底之宽和厚道。

二、似桂如兰

“似桂如兰”是说袭人的品格如桂花、兰草般美好,芳香馥郁。确实,袭人心地善良,极富同情心,具有正义感。当她听到金钏儿投井死后,“想素日同气之情,不觉流下泪来”。 当她得知老色鬼贾赦逼鸳鸯为妾之事,她说:“这个大老爷太好色了,略平头正脸的,他就不放手了”。既表现了对鸳鸯的同情,也不满贾赦的荒。

更重要的是,袭人不仅在生活上细致入微地照顾好宝玉的饮食起居,而且还在思想行为上无数次苦口婆心地规劝宝玉,希望宝玉改掉自己的“坏毛病”。 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中袭人就借赎身对宝玉进行劝解。

三、公子无缘

小姐里宝玉爱的是黛玉,丫鬟里宝玉爱的却是袭人――虽然这两种爱不可相提并论,前者主要是在精神层面上,爱得纯净理想,后者主要是在生活层面上,爱得世俗温暖,但不能不承认这两者都是爱。如果说宝玉和黛玉是有情无缘,和宝钗是有缘无情,和袭人可以说是有半世情缘的。

袭人照顾宝玉日常饮食起居,可以说是无微不至,“跟了宝玉,心中只有宝玉。”这样的“痴”, 是后来产生爱情的基础。而袭人与宝玉爱情的爱情不得不从第六回宝玉与袭人“初试云雨情”之事说起。

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之后,遂便把梦中之事细说与袭人听了。然后说至警幻所授云雨之情,羞得袭人掩面伏身而笑。因“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遂和宝玉偷试一番”。自此宝玉视袭人更比别个不同,袭人待宝玉更为尽心。

这次偷吃禁果,确定了袭人在贾宝玉心目中独特的位置。也确定了两人的关系。爱情其实是一种缘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情缘是一种前世仙界之缘;而宝玉和袭人之间的相逢、相悦、相亲、相爱,可以算是一种世俗情缘。只可惜,仙界的神瑛侍者总归是要回归仙界去的,袭人与宝玉的俗缘难以终老白头。“谁知公子无缘”,应该是指无缘终生相伴,在贾家败落之后,袭人最终被迫下嫁蒋玉菡。宝玉和袭人曾经相处、相爱,缘分历历,不可谓无缘。然诸行无常,不长久者亦何止他们!

四、优伶有福

袭人的最后结局,是在后四十回中完成的。但在曹雪芹的前八十回和脂砚斋的批语中已有过几次暗示。特别是对袭人名字的几次描写,更是埋下了最终嫁给蒋玉菡的千里伏线。可以说袭人嫁给蒋玉菡是符合曹雪芹原意的。

对于袭人和蒋玉菡的婚姻,后来的研究者多持否定的看法。有人结合第三回中讲“袭人亦有些痴处:服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服侍宝玉时,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得出后来袭人定时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蒋玉菡。讲这是得新忘旧。

五、结束语

清代中后期是理学昌明的时代,伦理道德紧紧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袭人失节再嫁,成为后人对她诟病最多的地方,认为不符合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原作中袭人是如何再嫁已经难以得知,而程高续本中对袭人的再嫁描写本就带有一定的偏见。我们占不说袭人是如何再嫁,单就在再嫁这件事来说,认为袭人不应再嫁,应以死殉情,这无疑是站在男权至上的角度出发的,要求女性从一而终无条件的遵从。袭人将满腔的“温柔和顺”都赋予宝玉,将她女儿的美妙青春都耗费在宝玉身上,唯一的期盼便是能和宝玉委曲求全的长相厮守,即便一生一世服侍玉、钗夫妇二人也不为后悔,然而却不能够。袭人的一片温情,宝玉何曾有丝毫的挂念? 为一个对自己毫无牵挂的人而死,又有何价值可言?

袭人最后嫁给了蒋玉菡不能不说是一幢美满的婚姻,一个美满的结局。

参考文献

[1] 王昆仑.《红楼人物论・花袭人论》[M].北京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2] 林冠夫.《红楼梦纵横谈》[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3] 俞平伯.《俞平伯论红楼梦》[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3月第1版.

[4] 一粟.《红楼梦卷(第一册)》[M].中华书局,1980年9月第1版.

篇10

啊?会有这种好事?那我可得仔细挑挑。

先用排除法,我一定不x的红楼美女名单如下:秦可卿(太花)、王熙凤(太狠)、薛宝钗(太假)、袭人(太阴)、妙玉(太冷)、晴雯(太直)……想来想去,可能会娶的大概只有三位:林黛玉、紫鹃和史湘云。

我之所以看中黛玉,是因为她的纯情和忠诚。这样的女子不在乎名利富贵,只要两心相契,便可天荒地老,这应该是她可为人妻最重要的一点。但是,黛玉的问题也很多:体弱多病,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和她在一起,麻烦可能会比较多。而且黛玉说话太过含蓄,沟通基本靠猜,猜久了应该会很累。所以,我还是不选这位古典美女为好。

再说紫鹃,她是大观园里精神最健全的女子。她是那么的真诚善良,细心体贴,所以曹公以“慧”许之。黛玉爱走极端,而紫鹃却豁达得多。她是最没有奴性的,晴雯比她尚有不如。晴雯凡事都争一口气,就是为了“摆脱”仆人的身份,而紫鹃潜意识里就从没把自己当作仆人,她是把黛玉当作朋友去关怀爱护的。她的贵族气质,不逊于黛玉。尤其她心思机敏,善解人意,做老婆应该很不错。如果能娶两个老婆的话,我应该会选紫鹃。

那只能娶一个呢?我觉得还是史湘云最靠谱。湘云虽然出身名门,但从小便父母双亡,领养她的叔父、婶婶对她并不好。于是到宝玉家玩似乎才是她最开心的事儿。相信宝玉和我一样,对湘云小妹妹是有很强的保护欲的。而湘云的性格在《红楼梦》中可以说是一个“bug”――基本上挑不出一点儿问题。心直口快但不伤人,豪爽开朗,真诚善良,毫无心机。这样的女子能陪你疯狂,陪你安静;陪你高雅,陪你低俗;陪你富贵,陪你贫贱……一起白头偕老。

妈妈听了我的回答,微微一笑:“湘云是不错,据考证,脂砚斋就是史湘云的原型。曹雪芹落魄时,她一直陪伴左右,支持他写《红楼梦》,还为他做批注,可谓做到了不离不弃。只不过,红楼中的湘云根本拒绝长大,那是她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遇到事情就挥拳攘袖,像个侠女。这样的女子,爱恨都直截了当。儿子,现在你16岁,觉得这样的女子可爱,当你40岁的时候呢,还喜欢这样的女子吗?”

我一愣,一时竟无言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