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3-25 11:02: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生态道德教育策略
一、前言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我国经济水平不断上升,人们对物质生活要求越来越高,在构建优质物质生活环境的同时却忽视了对生态的保护,这给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例如,大量汽车尾气的排放,导致气候不断变暖,植被的破坏促使沙尘和雾霾天气增加等。在这种情况下,积极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进行小学教学的过程中,积极融入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对于促进小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具有积极作用。
二、小学语文教学同生态道德教育之间的重要联系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功底、帮助学生掌握大量汉字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它既包含对词汇的掌握,也包含对文章思想的理解。因此,在积极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将其同小学语文教学进行相连具有重要意义。新课改为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将课本基础知识进行有效的传播,还应当适当地增加课堂内容,促使学生道德观念的提高。因此,将生态保护这一道德观念融入小学语文课堂十分可行,同时两者之间也存在必然的联系。小学语文教师将重要的生态道德教育内容融入课堂当中,能够促使学生在理解字、词等内容的同时,掌握更多的人文内涵,促使其心灵得到熏陶,从而培养起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热爱Ⅲ。小学生在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能够从中收获丰富的基础知识,心灵还能够得到净化、思想也能够得到熏陶,这种做法充分实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同时,小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积累下来的道德知识,能够促使其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语言更加丰富,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理解更加深刻,从而使其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三、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生态道德教育的策略
(一)提高教師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意识
小学语文教师是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主体,而小学生又处于身心发展不健全的阶段,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积极引导,逐渐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和品德。所以,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应在学校的安排下积极参加生态道德素质学习,不断提升个人生态道德素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对小学生展开教育活动。同时,学校应积极为教师提供交流和学习的机会,积极同其他小学建立有效联系,促使语文教师的生态道德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都能够有所提高,从而促使生态道德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充分运用基础课程展开生态道德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培养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掌握大量的基础汉字和词汇等知识,提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词汇教学和阅读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新时期,要想积极提高生态道德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应在拥有生态道德培养意识的情况下,将相关知识内容融入词汇和阅读教学。
首先,将生态道德教育融入识字教学当中。例如,小学生在对儿歌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在学习“天气晴朗河水清,小小青蛙大眼睛”这一句儿歌时,教师应及时抓住歌词中同生态和大自然紧密相关的词汇,在引导学生观察美丽的大自然情境的同时,告诉学生保护河水和天空的重要性,并通过多媒体等软件为学生播放未受到污染和已经受到污染的河水以及青蛙的图片,促使学生从心灵深处产生深刻的环保意识。接下来进行识字教学时,教师也应当制作相关环境和生态词汇的卡片。这样一来,在实现生态道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紧密相连的基础上,学生的词汇和生态保护意识都能有所提高。
其次,将生态道德教育融入阅读教学当中。现阶段,我国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大量的描述大自然美景的文章,如《火烧云》《海上日出》等。教师应及时抓住文章同生态道德教育之间的关联,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例如,在讲解《观潮》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作者热爱钱塘江潮水美景的情况下,适当地对污染后的钱塘江进行介绍,促使学生了解破坏生态和环境的可恶之处,同时促使其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样一来,有助于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树立起良好的生态道德观念。
(三)运用实践活动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新时期,我国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德、智、体、美的全面培养,这样一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活动教学有所增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课程时间,举办保护生态的主题活动。例如,为学生举办环保知识讲座,促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环保知识,还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对城市附近环境的变化进行观察,引导学生亲身感受环境变化,总结生态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结论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5-0072-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5.044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集中体现,是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核心内容。推进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为他们设计适合的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理念,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明事理、强精神、长志气。我们要在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下,扎实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为学生提供更多更精彩的语文课堂。接下来,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来谈一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
一、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改革过时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里,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老师讲,学生听,学生缺乏主动的思考和加工,只是一个被动吸收的角色。然而,这种情况不利于学生自主意识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压抑了学生的天性,久而久之,使他们头脑僵化,变成只会做题和考试的机器,语文知识也变得毫无灵性,没有学生的主观思想参与其中,有的只是学生忐忑不安的揣测老师的意思、作者的意思。所以,在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下,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任,让他们都能主动地去探索、去思考、去领悟。实践证明,有了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学习的效果会大大增强,同时也会让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因此,无论是生字的教学,还是阅读和写作,教师都要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和情境,让学生投入其中,在解决问题、主动加工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领悟新道理。
二、更新传统的教学观念
我们必须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的,语文教学也必须不断发展,才能适应今天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基本能力,以及信息技术、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祖国语言文学,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其具备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健全人格和全面发展。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在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下,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用新的、更加科学的教学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我们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研究并实践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方法和内容,用心关爱每一名学生,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三、确立多元化教学目标
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确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学自身的优势,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完成基本的识字、写字、阅读和写作目标的基础上,还要发挥小学语文的道德教育功能,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有着鲜明的道德评价含义,在教学中,要抓住这样的机会,因势利导地进行道德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白做人的道理,树立集体主义思想,摒弃极端利己的思想,做一个关心同学、关心集体、热爱祖国的小学生。要借助小学语文课文的教育功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坚守下去。
另外,小学语文还可以发挥其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促进他们自我意识的提高,让他们都能在了解自我的过程中,逐渐做到接纳自我,在喜欢自己、相信自己的心态下迎接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挑战,培养他们顽强拼搏的意识、坚持到底的毅力。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小学语文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素质,让学生在自信的前提下,虚心学习,在听说读写等方面都能扎实学习,不断取得进步。
四、帮助学生打好语文基础,为综合素质的提升助力
切实抓好基础知识教学,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与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并不矛盾,而且基础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文化素养。因此,必须扎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质。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把基础打牢,才能越学越多,才会有更多学习的机会。很多小学生从小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识字量少,理解力差,这就导致他们在语文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中都容易出现吃力的情况。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基础功底,帮助他们打好功底,丰富他们的视野。
五、优化训练程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是教师教学环节中的重点内容。当今,我国正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其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占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比重较大的阅读教学来说,其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至关重要。虽然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但是其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因素,制约着其有效性的发挥。只有发现、解决这些制约因素,才能保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制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教学模式单一。在一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是进行课文的分析、讲授,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学习质量低,且教师分析、讲授课文耗用的课堂时间较多,与所教授的知识量不成正比。在要求高课堂效率的今天,这种单一、被动的教学模式早已不适应现今的教学计划。
2.缺乏适合学生的素材。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般只采用课本作为教学素材。虽然课本的内容是比较经典的,但对于当代小学生来说,其中的大量内容已经和现代学生的思想脱轨。使用课本的经典内容,并对其进行深入剖析,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只对课本内容进行枯燥的讲解,不做与课本内容有关的课外拓展,是无法提高教学质量的。
3.仅靠课堂时间训练阅读能力。当代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这与其课外阅读量小有密切的关系。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一般只是在课堂上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其起到的作用是微小的,甚至是无效的。
二、解决制约因素,提高小学语文的阅读课堂质量
1.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课堂学习模式丰富多彩。针对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的特点,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多媒体技术具有生动、直观的优点,适用于当今小学语文的课堂阅读教学。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联系当今时代的潮流主题,并与课本相关内容相结合,以设计出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在教师、学生充分交流、互动的学习氛围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阅读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2.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进行了“阅”的教学,而忽略了“读”的教学。在课堂上,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朗诵时间,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这也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一种锻炼。而“阅”既能保证效率,又能保障阅读质量。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某篇文章的阅读,在阅读结束后,合上课本,并鼓励学生发言,复述其内容。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保证课堂的质量,给予学生充分的锻炼。
3.小学语文教师如果仅靠课堂时间,是无法真正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还得需要学生课下的大量练习。小学生对于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基础知识需要大量的记忆和重复性的练习。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国家对于小学生减负的要求还是很严格的。在课下,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少量的实践性任务。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阅读一则小故事,在晚饭之后,讲给父母听。这样既可以让父母对孩子的学习状况有一定的了解,又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记忆能力,这对于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三、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制定明确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明确的阅读教学目标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中心点,教学目标的明确制定,能够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从而避免了在教学过程中,因为阅读教学目标的不明确而导致知识教授得过于宽泛,浪费课堂时间的现象出现。
2.对合适的阅读教学内容进行深层剖析。某位教师曾说过:“教师解读文本有多深,他的学生就能在课堂上走多远。”这句话切合地表明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对内容进行深层剖析的重要性。学生如果要通过文字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靠的就是对文章内容、感情等的深刻理解。表面浅显的理解,对于学生分析作者思想感情是无用的,甚至在某些时候,还会对作者真正的思想内容产生误解。学生只有通过分析作者对于某些场景的特殊描写以及某些特殊词语的用意等,才能逐步地深入作者文章的中心,才能充分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而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运用,就需要教师选择合适的阅读教学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层剖析,把方法一点一点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地学会阅读文章。
3.让学生勇于表达自己对于阅读教学内容的理解。任何事情,想要知道效果是否在自己的预期内,都得借助反馈。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模式、所选择的教学内容等,是否真正地适合学生,学生能否真正地理解,教师对此都要进行了解。所以,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发言,让学生表达自己对于阅读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教师对学生的表述要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讲评,以掌握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阅读教学发挥其有效性的有力证明,只有提高了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相应地得到提高。学生的表达是教师判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手段,教师可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教学模式进行完善,从而实现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教学。
四、总结
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现有关自身教学模式的问题,但是只有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才能逐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阅读技巧和能力,从而为学生未来的自我完善与提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崔秀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究[J].学周刊,2011(05).
2.黄绪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 教育教学论坛, 2010(17).
3.夏振兰.探索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现代阅读,2011(11).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传承与创新
一、引言
语文是小学教学的重要课程,学好语文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对传承中华文明的文化传统有着积极的作用。小学六年级处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期,通过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能够给即将进入初中的小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要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目标,既要传承以往的优良教学传统,又要做到与时俱进,创新语文教学的方式。
二、传承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良传统
对小学生而言,语文教学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掌握基本汉字、训练汉语能力和提升阅读技巧上,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学任务赋予了学生大量的背诵和记忆任务,甚至是强制性地背诵和记忆。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教师们通常会教授学生背诵字、词、句的重要性,只有通過一定的知识背记,才能提高学生的汉语语感能力,这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加以传承。小学语文教师要切实履行好引导和监督的职责,既要教授学生记忆和背诵的技巧,又要检查记忆和背诵的效果,确保学生能够学好语文这门课程。特别是对六年级学生来说,这一阶段的语文成绩,可以说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直接影响到学生进入中学以后,对学好语文这门课程的自信心,因此在这一阶段,必须打牢小学生的语文基础。传承从某种形式上来说,要求语文教师充分认识到六年级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认真总结以往有效的教学经验,既教知识,又教方法,让学生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授课之前,必须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和掌握,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教师要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清楚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初步的印象,方便学生在课后进行知识点的巩固。实践证明,只有不断的重复,才能加深印象,学生通过完成课后作业,不断加深对教师所教授内容的理解,从而提升个人的语文能力。
三、积极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方法
创新对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来说,是最本质的要求,但要做到创新,需要语文教师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创新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创新必须建立对优良传统进行传承的基础上。
创新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焕发出语文这一传统学科的新生活力,让语文这门学科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欢迎。对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来说,语文教师必须把提升教学质量摆在第一位,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更为有效的方式方法,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比如说,可以尝试性地将成语、谜语、歇后语,融入到语文教学之中,甚至通过开发和创造益智游戏,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都在倡导一种“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方式,但从目前实际情况看,这种教学方式起到的效果并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发挥好引导作用,游戏和学习的结合并不紧密,往往存在顾此失彼的现象。如果能够真正的做到寓教于乐,对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无疑有着重大的帮助,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更有兴趣投入到语文学习之中,更加主动地探索学习语文的方法。通常来说,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到的语文知识都是非常浅显的,往往停留字、词、句上,因此可以考虑把创新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转变语文教学模式上,改变传统的单一讲解知识点的方法,把教学关注点放在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兴趣上,想办法提升小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而不是把学习语文当成负担。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把语文课堂变成小学生展示个人能力的舞台,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身的角色定位,增强学习语文的信心。语文教师要把学生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讲解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已有的教学经验表明,许多对于文科有着浓厚兴趣的人,大都能够在文艺领域有所建树。对六年级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语文教师一定要把住六年级这个特定阶段,把培养学生语文兴趣这个重点凸显出来,让语文教学朝着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当然,这里说的以培养学生兴趣为重点,并不是指完全放弃对基本知识点的背记。相反,只有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学生才能对语文学习引起兴趣,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学好语文的自信心。所以说,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点与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并不冲突。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要把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提升学生语文兴趣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小学语文教学取得应有效果,进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结语
篇5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语文学科汇聚综合性、工具性、人文性等特征,其教育价值不只表现在文字和语言方面,教师既要传授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也要将知识引申、拓展到更深层次,实现育才、育魂的目的。首先,小学语文教材层次分明,按照各个年龄阶段的理解、接受能力和心理情况编排课文。所以,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也体现出层次性。如《刘胡兰》《》《舍身炸碉堡》等课文分别向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的小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其次,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小学语文包括课文讲解、作文学习及课外阅读等教学内容,每个环节都能进行德育渗透教育。如讲解课文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进而调动学生情况,增强其道德品质。在作文练习时渗透德育教育,既增强学生写作能力,也帮助学生养成善思、诚实、认真的良好品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现状
尽管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但其实践过程中,语文教师没有结合语文课堂特点开展德育渗透,其表现有三个方面。
(一)部分语文教师缺少德育渗透的思想。目前,我国进行素质教育,更多的人认识到其重要性。但一些农村小学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而忽视德育教育,同时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没有深入挖掘语文课本中德育教育点,将其当作教学任务,却未认识到开展语文教学既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也帮助学生形成优秀思想修养、审美情操的目的。
(二)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具有随意性。小学语文受应试教育体制影响,设计教学方案时,没有认真分析课文的德育因素,即使分析也因为教学时间问题而没有将其列入教学设计中。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是提一下德育内容,没有开展全面渗透,其渗透存在较大随意性,重视程度不足。
(三)渗透方式和方法不科学。德育教育开展的实效性与德育渗透方式有重要联系,但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没有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机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以生搬硬套的方式进行教学,无法达到教育、熏陶、感染学生的目的。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体现出文学性、长效性的特点,教师要了解德育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选择科学策略开展德育教育,才能提高德育渗透的效果,帮助学生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
(一)增强德育渗透意识。教师要增强德育渗透思想,在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中渗透德育教育,将德育工作和语文科学特点结合起来,让学生获得潜移默化的教育,体现出德育渗透长效性、无痕性特点,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语句和字词,掌握修辞运用、句式变换等,并感受到语言魅力。在课外阅读时,教师要根据农村学生年龄、爱好、兴趣、特征等,向他们推荐课外读物,帮助学生学会读书方法、提升阅读兴趣,在课外阅读时获得德育教育。
(二)把握德育教学切入点。德育教育要实现预期效果,重点是选择德育渗透切入点。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语文课本处处体现德育内容,能够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但因为教材的德育因素特别多,提高教师找切入点的难度,选择不善则影响实际教学效果。需要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再选择德育渗透内容,找到最合理、最恰当的切入点,更好地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教育。
篇6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必要性
(一)巩固基础知识
就语文教学的基础来说,其主要指的是学生对字、词语以及句子的理解与掌握。学生参加阅读活动能够很好地掌握这些语文基础知识。就具体的开展模式来说,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技能进行培养,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懂得如何自主地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以便有效掌握字词。同时,语文教师也要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二)培养阅读技巧
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加强对阅读技巧的培养。首先,学生应当习惯于开展朗读活动,即积极参加朗读,提高对阅读文本的理解程度。再者,引导学生开展默读训练,使学生能够在持久的阅读训练之后,有效提高阅读效率,提高自主思考能力。最后,积极开展背诵活动,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对文章的记忆,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学生对优秀文本的认可度,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
(三)明确阅读方式
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能够加强对阅读精度的把握。一方面,学生可以快速地对阅读内容的关键与内在进行明确,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对相关的阅读疑问进行处理。
掌握一定的方法可以使阅读的效果事半功倍的阅读效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重要性
(一)提高语言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是个人能力发展情况的重要体现。开展阅读活动,能够增加和巩固学生的语言词汇,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培养语文素养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能够使学生有效把握阅读内容与阅读类型,同时,也能拓展学生视野,拓展其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丰富内心世界
小学生正处于个人价值观、人生观形成与发展的前期,因此,开展阅读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对优秀阅读文本的认可度,实现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引导与培养,提高阅读活动的开展价值。
三、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方式方法
(一)建立良好的阅读环境
教师需要把握好阅读课程的节奏,使学生能够在教学环境中感到轻松与舒适。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通过对阅读内容的精细化使学生阅读目标。同时,也使学生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巩固基础知识。再者,由于小学生心理的特殊性,在小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其个性、学习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进而使学生能够主动大胆地展示自己,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提高阅读的深度
在丰富阅读内容的时候,也需要明确阅读内容的精度与多样化。这样能够有效培养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教学活动的意义。对小学生来说,在对阅读内容进行选择的时候,需要降低阅读难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提高阅读的深度。
3.对内容与情感之间的结合
篇7
前言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学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虽然现在有很多研究都是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方面的,但是关于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却比较少。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这无论在语文教学的哪个阶段都不会改变,因此必须要给予充分的重视。近年来,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有效性的提高研究势在必行。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设定存在问题
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要求在阅读目标的设置中,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知识讲授与能力培养,还要关注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并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1]。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教学观念、教学习惯、教学动机以及其他教学因素等,教学目标的设定往往难以满足理论目标的要求,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2]:一是,教材目标缺乏明确性。教材的理解、教学的重点是阅读教学实践中的关键,例如语文新课标要求小学二年级下学期学生要具有默读的能力,但是这一能力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掌握的,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目标有深刻的把握;二是,教学目标的设定比较大。一般来说,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了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大多选择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团队精神、爱国主义等,这些概念本身比较模糊,并且目标太。
2.阅读教学内容引导上存在问题
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引导方面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缺乏重点。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设定与原有的教学重点存在比较大的偏差,具体来说是对阅读内容与范围要求过高,而并没有设置教学阅读重点,从而不利于教学能力的提升以及深度的挖掘。很多教师现在的教学理念仍然比较传统,但是在新时期为了更好的配合当前教学改革环境,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内容,认为只要使学生拓展下阅读内容即可,却容易出现教学目标缺失的问题,导致学生不能扎实的掌握知识[3];二是,缺少言语训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扎实的语文文字训练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另外,新课程标准中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与情感体验也提出了新的要求[4]。但是从现阶段小学阅读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仍然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加偏重情感体会,却忽略了对语文文字教学方面的训练,不利于学生语言功底的提升和原有思维的培养,在情感体验的认知方面也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3.教学方法选择上存在的问题
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方法选择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方法不符合语文学科实际。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进行汉字、词语、句子等基础知识教学,缺乏对相关技能培养的有效指导,教学方法上也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缺乏教学方法的创新,阅读教材的选择只是单纯的依照相关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而没有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对优等生的培养,而对于差生则缺乏必要的了解、沟通以及关注,导致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不断扩大,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并且也不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5];三是,没有很好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受教学基础设施条件和教学环境因素的限制,多媒体设备单一并且技术含量较低,即使有的学校随着教学水平的提高补充了多媒体设备,但是很多地方的教师由于自身教学水平和应用能力的不足,导致多媒体教学设备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没有很好的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利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的可行性策略分析
1.对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规范和控制
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基础,能够指导整个教学活动的进展,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验指标。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教师必须要明白,设定教学目标是在学习之后学生要通过哪些表现来证明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因此目标不仅要能够明确学生在教学中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能够做出具体可观察的表述。小学语文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对语文基础字词音的学习以及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逐步递进的过程,因此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是不同的。例如,在1~2年级要求学生要学会默读,3~4年级要求学生初步掌握默读技巧,5~6年级要锻炼和提高默读速度。小学语文教师要对现阶段默读教学的目标有正确的理解和掌握,进而为教学活动提供指导,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其次,要做好教学内容引导。教学内容作为教学的主要载体,合理的选择教学内容对于教学有效性有直接的影?。从整体上来说,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今后的学习打基础,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以扎实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主,不要一味的追求独创性。教学内容要以新课标为主,并结合学生的学情,进而展开阅读教学。
2.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心理特点比较特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可以通过竞赛来提高课堂活力。通过竞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例如,在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定一定的时间先让学生对需要学习的字词进行自行默记和掌握,然后随机选派学生到黑板前进行听写比赛,对于默写成绩最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或鼓励。并且教师在教学中可适时、合理的运用多媒体,通过视频、音频等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重视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小学语文教师要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结合在一起,由课内阅读延伸至课外,帮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有效落实阅读教学。
篇8
摘 要:本文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基础,采用多种方法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现存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建议,以期能够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现状;建议
一、引言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为,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从小开始培养,通过阅读教学一步步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在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上存在欠缺,需要广大教师通过实践和教学方式对额创新不断提升我国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影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教师对阅读的认识与理解、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修养、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等,都能对当下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高低产生影响。目前,国内大多数小学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教师对阅读目的的把握不明确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部分教师不能正确的认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最初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加强语言文字的说服力,以使得学生的灵魂能够得到净化。但是,现如今的大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时,都是以学生能顺利通过升学考试为目标,期望通过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分数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总成绩,最终使学生能进入一个好的中学。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大多数语文教师往往是在学生阅读之前就抛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这种阅读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与阅读文章之间的交流时间,学生无法自由的控制阅读进程,对阅读文章的领悟往往不到位。
(二)教师的思考与经验总结代替了学生的自主阅读
为了使学生在阅读理解部分能得较高分数,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不是选择让学生自主的阅读去找寻他们自己的阅读方法与技巧,而是把自己多年来的思考与经验总结一股脑的告诉学生,让学生遵循教师总结的方法去做阅读理解题目。这样抄近道的阅读教学方法,对学生实际阅读水平的提升没有实际意义。
三、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意义
1.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学生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小学生通过阅读可以认识大量的新的生字词,在阅读过程中,小学生能够了解不同语境下字面意思的不同。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通过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有效的延伸小学生的信息搜集能力。@对他们日后在做阅读题、应用题、其他数学题等题目时,能强化自己获取信息的能力。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对一个民族而言,对民族的兴亡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一个拥有丰富想象力的民族,其创造创新能力也绝不会差。人的想象力要从小时候开始培养。想象力的基础,是现有知识的掌握,然后经过人类头脑对这些知识展开合理的联系,产生不一样的意象。一切的科学和艺术都离不开想象力,然而,阅读是产生想象力的土壤,小学生通过对大量材料、知识的阅读,可以激发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现在很多家长并不太重视小孩的写作创作能力,因为科目繁杂且重要程度不一,大多数家长更加关注他们小孩在数学、英语等实用科目上的学习掌握情况。他们忽视了语文阅读、写作的重要性。然而想要学会写文章,首先得学会看文章。通过大量的阅读,小学生能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和构思等,看得文章多到一定程度,必然能将一些好词佳句运用于他们的写作当中,对他们日后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四、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的建议
(一)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明确阅读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跳出以往传统的思维模式,以明确并且实现阅读的教学目标。小学语文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播者,不应该物质的把升学率作为其教学目标,而要以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丰富学生文化内涵等为目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明确上文所提到的阅读教学的目标,并且从该目标出发,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以助于他们日后的学习和精神上的升华。
(二)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明确阅读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其自身的语言表达、语言基础知识、语言组织能力等要达到一定的高度。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当对其教学内容有清楚的认识。有些教师在其阅读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没有经过筛选,不明确哪些内容比较重要,哪些内容比较简单可以让同学们自学,而是把所有内容都在课堂中展现,这样就会导致有些重要内容没有得到细讲,时间又浪费在简单内容上。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明确阅读教学内容,合理的安排教学时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活跃其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分散,好奇心强,然而大部分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的教学时,又忽视的课堂氛围的重要性,只顾着把知识点直接的传达给学生,上课比较枯燥,这就不能使学生最有效的学习到知识,不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笔者在此建议,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以提问、讨论、情景模拟等形式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在阅读《狼来了》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正式进入文章内容教学前,让几个同学进行角色的扮演,演绎文章里面的内容,情景模拟结束后,让参演同学或未参演同学谈看法与感悟。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讨论又能丰富学生对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的认识,更贴近作者的想法与写作动机,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结语
阅读对于小学生写作能力、社交能力的提升有积极的意义,并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组。但是目前的小学阅读教学在教学方法、课外阅读延展等方面存在不足,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积极探索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参考文献
[1]许睿.小学阅读教学中的错位与异化[J].语文建设,2013,(1):34-36.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主动性
近年来,在全国的很多小学中,教学新课程改革正在逐步深化,教师越来越重视如何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只有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及对课堂教学成果进行经常性反思等手段来达到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促使学生成为课堂主导者的目的,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虽然与以前相比较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新的问题也在不断涌现,如农村学校学生人数逐渐减少,留守儿童却逐渐增多等问题,都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挑战。由于语文这门学科本身具有知识面涵盖广、需要识记的内容多、与生活联系紧密等特点,又加上这门学科在写作和阅读方面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造成许多小学生在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方面情况欠佳、学习主动性不高等现象。上述几个方面在传统的教学任务中本身就是教学的难点,这些现象在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育中存在的普遍性。
二、小学生普遍心理
小学是学生步入学校进行学习的初级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开端,也是向初中教育迈进的一个过渡阶段。小学生是一群刚刚进入学校门槛且心智能力尚幼稚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思维方式通常开阔但尚未成形,就如同一张白纸一般,他们对于各学科的学习通常以兴趣为优先考虑因素。因此,语文老师需要对这个阶段的学生特点进行了解,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改善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方法
教师的职责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还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性格特点,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从而总结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教育方案,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师们通过改善教学方法以促使学生成为课堂主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在。
1.关注学生的思维和行为变化
现代学生接受语文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就已经开始,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刚刚进入学校的门槛,通常对周边事物抱有即好奇又抵触的心理,他们一方面渴望融入新的环境,一方面又讨厌失去自由被学校教育所束缚。此外,小学生的思维大多活跃,但认知方面具有局限性,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许多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不高,认为语文是一门实用性不强的学科,对该学科的学习也通常抱着“应付考试”的态度。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高度关注学生的思维、情绪以及行为的变化,摆正学生的思想,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是以教师为主导来对学生进行课业知识的传授,然而现代的教育理念对这种传统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其观点是课堂教学是老师与学生双方占有同等地位进行交流与反馈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掌握情况的分析来决定教学的进程和速度,学生们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吸收以及对老师教学方式的适应来吸取语文知识。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双方都处于一个主动参与的状态,不断根据对方传达出的反馈信息来进行自我调整。
3.注重小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培养
小学语文作为语文学习的起步阶段,对于小学生今后学习其他学科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小学生培养其对语文的逻辑思维十分必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注重对教材上规定内容的教学,应透过传授的内容重视其背后所蕴含的语文逻辑和思想,让学生养成语文思维的习惯,不能只是会背诵,还要懂得运用。
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下列步骤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首先,要主抓基础内容:学生的语文成绩通常具有差异性,且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老师需要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能力以及学习技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教学,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技巧。其次,明确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角: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和自己思考,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老师对学生起帮助和主导的作用,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通过对小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的阐述,结合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和特点的分析,并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加深小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从而促使小学生能够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不断提高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语文教学 发挥作用 培养能力 升华感情 传承文学
新修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主要的教学目的也就是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同时我们还应该发挥好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我从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感悟中,把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作用归纳成“五能”。
一、能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接工具,也是民族文化的载体。人类所有的文化活动,都需要借助语言表达出来。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尚未成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过程,还是一种萌芽状态,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引导和培养学生说好每一句话,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和创设各种说话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讲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同时教师带着愉悦的心情上课,选择适当的时机,巧妙地应用风趣的语言开导学生,让其产生共鸣,从而让学生有说的欲望。语文教学时,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能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比如识字时组词、学词时造句、学句时扩句、学段时扩写、阅读后复述、写作前说文等。
二、能培养识字能力
识字是儿童从运用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基本环节,是学习的第一步,是各科基础知识的起点,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关键。古人早就总结出了“人生聪明识字始”的道理。郭沫若也曾说:“识字是一切探求的第一步。”因此新课标十分重视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要求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小学语文教学识字时,这些都能足以展现出来。
首先,小学语文课本具有独特的图文并茂和丰富的识字内容的特点。教学时利用这些特点,结合学生对图画感兴趣为条件,自然识字能力也会提升。
其次,小学语文教学识字中,我不光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还教会学生独立运用汉语拼音认读准字音,教会学生用笔画、笔顺、偏旁、部首、字形结构分析字形,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三、能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
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材丰富多彩,有文学性的、常识性的、说理性的、科普性的等,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充分运用教材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正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最佳的范文,在阅读教学中,首先我会让学生初读课文,阅读时只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理解生词、了解文章大意就可以了。接着教学生学会品读课文,这时要求学生在读中思考、体味、理解、感悟,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在品读中引导学生采用朗读、默读、诵读等方式来深刻地理解课文;而在略读时,根据阅读目标的不同,又采用游览式读书法和筛选式读法,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精读课文,用心去体会、感悟范文写作的手法、技巧和表达方式。通过阅读、分析、研究课文,让学生真切感悟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方面的独到之处,从而掌握文章的布局谋篇的写作方法。
四、能升华思想感情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强调了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根本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最重要的基础学科,将承担培养学生情感品质的任务。小学语文教材生动形象,文情并茂,内容耐人寻味,给孩子以启迪,能拨动孩子情感的琴弦,引导孩子在阅读中度过美好的时光,是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的好载体。教师可根据文章内容,选择最佳的切入点,设法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激活他们的情感。通过感悟进入角色走进作者的感情世界,与作者产生共鸣,通过体验进入生活,感悟人生。在六年级下册《翻越大雪山》时教学时,一开始出示大雪山荒凉而又艰险的画面,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大雪山这一环境的恶劣,激起对将士们的赞叹、敬佩之情,更激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和珍惜美好时光的决心。这样就达到了感情的一次升华。
五、 能传承文学知识
我国五千年历史文化载着中华民族的精髓,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承有无比深厚的底蕴,有着无比丰富的知识资源需要我们去开采、去发展。语文课程最具有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根深蒂固。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作用,归根到底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只有这样,在教学时才能帮助学生提高各种能力,才能为培养优秀人才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苏丽荣、王金富,《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1999.年
[2] 《阅读和写作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百度文库.
[3] 余广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江西教师网,2013年1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