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讨论法范文
时间:2024-03-25 11:02: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堂讨论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数学教学 讨论法 组建小组 创造氛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8-168-01
在现如今的小学数学课堂中,讨论教学法逐渐被广大教师采用。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讨论法能到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诸如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学会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能力。运用讨论法的优点固然很多,但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在课堂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创设良好探究氛围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不能放任自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控制课堂气氛的能力。在组建学习小组时,以前后两座四人一组或同桌两人为一组。集体讨论、小组讨论和同桌讨论的作用各不相同,所适应的问题也不同。比如,我在教学“加法”时,通过创设情境,请3个同学上台来表演一段场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加法的含义。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把你看到的与你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最后,再全班交流。让学生感知: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与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又如,我在教学“长短”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品有长有短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学生就说出了各种不同的方法,有的说“我是看出来的”,有的说“把它们横着平放在桌子上一头对齐比另一端的”,有的说“我的把它们竖着戳在手心上来比的”,还有的说“把它们的两头都不对齐也能比较出来”。由于学生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得出了各种不同的结论,但是这些结论都是有道理的,我都给予了肯定。
在三种讨论方式中,以小组讨论的参与率和有效性较高,也就是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的综合编组,在教学中我采用最多的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二、挖掘教材,开展探讨活动
数学教材是专家编的供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时使用的材料,因此有一定的抽象性。教师要认真钻研和熟悉教材,把蕴藏在教材中的知识点挖掘出来,组织探讨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比如教科书第24页计算4+1=?。我在教学的时候,就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不同的学生就有不同的算法。有的学生说我是拨手指1、2、3、4、5数的;有的说我是从4开始,再往下数一个数(4、5);还有的学生是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得出4+1=5。我肯定学生的3种不同思考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讨论:这几种算法中,你认为哪些比较简便,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利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计算比较简便。又如,在教学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时,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个学生把自己的铅笔全部拿出来,然后让互相交流、讨论,看看可以怎么分类,有的学生是按铅笔的颜色来分的,有的是按铅笔有无橡皮头来分的,有的是按铅笔有没有削过来分的,还有的是按照铅笔的长短来分的。教师肯定学生的这些分类方法是对的,并引导学生得出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能进行不同的分类。
三、故意示错,开展探讨活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处,故意弄出错误,引导学生去探究,让学生来纠正。这对保护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很有好处。如教学教材第31页的思考题时,得出:右边小猴的桃子比左边小猴的桃子多,有的同学看了书以后马上反对,教师则“坚持错误”,要求学生拿出事实依据来,学生兴趣很高,通过小组讨论,跟老师据理力争,教师终于“认输”并得出结论“不能确定右边小猴桃的个数肯定比左边小猴多”,还向学生“道谢”。学生通过讨论,经过跟老师的智力进行一番“搏斗”,最后战胜老师,“夺取”知识。
四、抛出课题,开展探讨活动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生产实际。因此,教学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布置一些实践性的题目,指导学生参加探究活动,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教学前,引导学生自己观察,调查某些项目;教学时,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等,对于学生的创造素质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篇2
关键词:课堂讨论法;初中物理;应用对策
G633.7
一、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采用课堂讨论法的意义
新时期,我国全面推广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传统的教学方面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因此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兴趣尤为重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采用课堂讨论法具有以下意义:
1.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讨论法,顾名思义是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讨论学习知识,自主进行知识研究,在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初中物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很多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而通过采用课堂讨论法,能够让学生之间进行知识的讨论,对于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和身边的同学讨论,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使学生积极探究新知识,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探究能力,提升学习兴趣。
2.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通过课堂讨论法的运用,教师能够从学生之间的讨论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明确知识点讲解的重点,可以针对大部分学生都不了解的知识进行深刻讲解,而其他的知识可以减少讲解的时间,这样不仅能够节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而且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另外,学生之间进行知识讨论,能够拓展知识面,针对同一知识点不同的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可以从多个方面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达成三维教学的目的,无形中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极大的作用。
3.可以活跃课堂氛围
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是处于课堂授课的主体地位,学生则是处于被动听课的地位,课堂氛围比较沉闷。而采用课堂讨论法授课,能够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为学生学习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也满足了新课改下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课堂讨论法应用的对策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课堂讨论法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不仅要设计合理的讨论内容和讨论问题,还要依据学生的讨论状况及时进行知识的补充和引导,同时要做好讨论反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课堂讨论法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体来说,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对策有以下几点:
1.创建愉悦自由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讨论欲望
课堂环境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自由愉悦的课堂氛围能够降低学习压力,赋予学生快乐轻松的学习心态,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讨论欲望。教师的行为和态度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采用丰富的言语和手势教学,营造自由活跃的课堂氛围,那么就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同时,巧妙采用情境模式、实验以及趣味性小游戏等等,都是活跃课堂氛围的好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学习,打造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
比如,在学习”浮力”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调节课堂氛围,教师可以设立“使大头针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游戏主题,让学生各显神通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这种游戏的设立激发学生学习本章节知识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进而激发学生的讨论欲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合理分组,把握讨论进度
小组的划分要合理,并且最好是遵循自愿的原则,让学生自己选择小组成员,同时教师要依据课堂和章节内容的实际状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比如,在学习“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用力去维持”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在进行分组之后,教师可以依据课堂需要进行组员调整,确保各个小组学生之间的实力相当,并且能够优势互补,并选出代表作为组长对该组进行管理。
对于讨论进度的把握是十分必要的,在讨论之间教师要依据讨论内容的难以程度确定讨论的大致时间,也可以依据学生的讨论状况适当地缩短或延长讨论时间。比如,在讨论上述“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用力去维持”这一内容的时候,可以设立5-7分钟的讨论时间,如果时间到了学生仍然讨论的十分热烈,那么可以适当延长讨论时间。
3.巧妙设计讨论问题,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意识
一般来说,讨论问题的设计要遵守下面的几个原则:第一,要注重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旧知识引导新知识。第二,要巧妙设置悬念和冲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第三、要有足够的讨论空间。
比如,在学习“摩擦力”方面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筷子提米”的实验引导学生讨论:在玻璃杯中放入一定量的大米,并插入一只筷子,同时压紧大米,筷子能够很容易的被拔出,而如果在装有大米的玻璃杯中加入少量的水,那么还和原来一样提起筷子,则会发现玻璃杯连同筷子一起被提了起来。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发生这种状况的原因,相信此时学生一定都非常好奇,因此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原因,便开始了知识查找和讨论,无形中提高了讨论意识。
4.做好评价和反馈,进行知识的总结
讨论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面,增加知识理解的能力,因此在讨论之后进行知识的总结非常必要,同时进行讨论内容的反馈和评价也是必须的,否则这场讨论则前功尽弃,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里所说的评价和反馈,不仅仅是对讨论结果的评价,还包括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合作情况、讨论态度、方法等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讨论状况,对于有分歧的学生来说,不能仅从对与错两个方面硐露论,而应该分析学生发生分歧的原因,对不同的观点进行合理性分析,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三、结束语
课堂讨论法充分结合了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三个方面,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可以拓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面,提高创新意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课堂讨论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参考文献:
[1]刘丽华.初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物理探究能力[J].科学中国人.2016
[2]牛春虎.初中物理教学中课堂讨论法的运用对策探讨[J].教育科学研究.2015
篇3
关键词:讨论法;课堂;发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课堂讨论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习的兴趣,它能实现师生、生生对话,让课堂成为学生观察、阅读、思考、表达的自由王国,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它的独特性使它被教师和学生喜爱。
具体来说,课堂讨论法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对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或重点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进行讨论、交流,相互学习,从而获得知识,共同提高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如何有效地使用课堂讨论法呢?我进行了大量的实践。
一、选题是关键
认真研究和设计讨论话题是保证讨论有效的前提。每节课都用是瞎用,每个问题都用是滥用,那么课堂讨论选取什么样的话题呢?应遵循以下原则:(1)不能过简也不能过难。过简,学生不感兴趣,不但不利于训练思维,反而会导致思维的惰性。过难,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但不利于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反而会让学生失去信心。(2)应围绕教学的重难点来选题,能体现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训练。(3)所选的题目应有较为丰富的内涵或是学生能产生冲突的话题。
例1.论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题西林壁》的寓意:
教学目的:采用“讨论学习”的方法探讨“要想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全面、客观地把握,冷静地分析,才能不被局部现象迷惑”的含义。
教学过程:探讨诗歌蕴含的深层含义。
师: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全诗的字面意思,现在你了解庐山了吗?你是否觉得本首诗含有更深刻的道理?是什么呢?我们先在小组内议一议吧。
生1:这首诗所写的庐山像个千面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她便展现不同的姿态。
师:恩,我也有同感。
生2:老师,我突然想起三年级我们学习过的《画杨桃》中的那颗杨桃,它也是从不同角度看样子也不同。
师:哦,好记性!同学们,你们也一起回忆一下那篇课文吧,再想想那篇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吧?(如果学生想不起来可以适时提醒。给刚才那个同学机会,让他继续回答。)
生2:对待事物要事实求事,因为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结果。
师:你不但记忆力好,而且会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这种学习方法既能帮助我们对新知识进行理解,还能把知识系统化。我们每个同学都要主动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各科的学习中去。(大家是不是该把掌声奖励给他。)
生:(全班鼓掌)
师:好热烈的掌声啊!好了,除了这些,你们还有什么想法?
生:读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使我想起 一句成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师:你一定看了不少课外书吧?因为你真是个知识渊博的孩子。真棒!那么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吗?
生:形容旁观的人看得清楚,当事的人反而看得不全面。
师:你一定有认真查字典吧!那么谁又能把这一成语和今天所学的诗歌结合起来说说它的意思呢?
生:老师,我知道,就是要想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就要走出庐山全面地看它。
师:是啊,不只是看庐山要这样,我们生活中的事也常常是这样的,想要全面正确地了解它就必须置身事外,冷静分析,全面了解。
生:老师,你说得太对了,每次你在处理我们同学之间的矛盾时,你就是这样做的。
师:哈哈,你真是生活的有心人,谢谢你夸奖。好了,孩子们,我们讨论了这么久,你们觉得庐山像个什么人?(教师可以适时提醒科学家、艺术家、哲学家。)
生1:艺术家,因为它的外表像艺术家,她变化各种美妙的姿势,你瞧,它从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各不相同,多奇妙啊!
生2:老师,我有不同意见,我觉得庐山应该像个哲学家,因为它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生3:老师,我觉得庐山像个科学家,可是我还没有想出该怎样说理由。
师:没关系,想好再告诉大家。老师目前比较赞同那两位同学的观点,因为庐山不但多彩的身姿令人流连忘返,其中蕴涵的深意更是令人回味无穷。那么接下来,老师要请你们把庐山告诉我们的道理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并写在课堂练习本上。孩子们,开始吧!
师:同学们,写好了吗?可以展示你们的作品了吗?
……
师:是啊,你说得真好!庐山这位哲学家让我们知道了“看问题应该全面、客观,只有这样才能看清问题,获得正确的认识”的道理,所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成为脍炙人口的古诗名句。
二、有序的课堂是保证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认为只有训练学生规范有序地讨论才可能产生高效。课堂讨论主要分为两种形式:(1)全班讨论和分组讨论。分组讨论时,可把学生组成几个适宜建立多向交往的学习小组,必要时可改变他们的座位形式,如组成马蹄形、半圆形、扇形等。无论哪种形式都要求学生做到:一是发言讲次序,切忌一窝蜂地抢着说。若是分组讨论,则要民主推选出小组长,组员要服从组长的统一指挥。(2)善于倾听他人谈话,目光注视发言人,边听边想,不中途打断别人说话,必要时还要做好笔记。(3)发言积极踊跃,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鼓励提出补充意见或批判性的建设意见,切忌人云亦云。
例2.讨论学习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80页――趣味语文。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能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积极发言,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教师提出讨论的问题。
(1)你是怎样理解“坐 请坐 请上坐 茶 敬茶 敬香茶”的?
(2)你认为坡是个怎样的人?(要求学生不但会利用书上的知识,还会利用准备的资料证明自己的观点。)
(3)老和尚属于哪一类人?他最后为什么哭笑不得?
(4)给短文起个题目。
(二)组织学生讨论。
要求:(1)四人小组内先讨论,能积极踊跃发言,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总结后派代表汇报。
(2)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能提出补充意见或批判性的建设意见,不人云亦云。
(3)说的同学能流利大声地说,听的学生能仔细安静地听。
(三)教师总结。
三、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关键
课堂讨论法的恰当使用,使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极为充分。然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可忽视,因为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养。首先,教师在语文学科的专业素养上应做到深刻、独到。其次,教师应博览群书,成为一个知识广博的人。指导时才能引经据典,左右逢源。最后,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学机智,善于巧妙地化解教学矛盾,灵活处理偶发事件,使矛盾和事件转化为深化教学的契机。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应该提出阶段性和层次性的要求。首先,能畅所欲言;其次,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最后,让自己的谈话有一定深度和广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切不可急于求成。同时,通过采取一些激畲胧,让学生不断获取信心和动力。让课堂讨论成为一种有效的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
例3.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王二小》讨论的话题:
1.王二小为什么要“装做顺从”的样子?
2.为什么要“装”呢?骗人不是坏品质吗?(“装”。假装本来是不诚实的表现,可是为什么要“装”?这里的“装”和不诚实有什么区别呢?)
课堂讨论法是一种集多种优点于一体的好方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它,是有效的,而且是高效的,但要慎用,因为它的运用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才有可能进行深入有效的讨论。
参考文献:
篇4
一、要善于创设课堂讨论的氛围
教师要创设一种宽松、愉快、和谐的讨论氛围,课堂讨论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只有在宽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才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讨论”,才能让“讨论”纵深发展,才能让“讨论”秩序井然地进行,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愉快和轻松的心情,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在宽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才能对一些所谓的“后进生”更为有利,这样可以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促使其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将学习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从而大胆发言,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二、善于抓住时机,适当介入
课堂讨论大大加重了学生活动的比重、学生的参与度,而课堂的控制、目标的实现等方面与其它类型课相比显然是难度加大。因此,教师介入是必要的,但教师抓住什么样的时机很关键,我认为应在学生中出现了观点错误、概念模糊时,及时引导和点拨。
三、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要给予积极鼓励和肯定
学生讨论中得出的结论,有时离所谓的正确答案会有偏离,有时学生的回答往往是不全面的,但许多发言中也包含着正确的成分,我们应当从学生发言的不完整性中找出好的因素,鼓励学生做出更准确、更深入的回答。倘若一开始就对学生采取否定的、不宽容的态度,就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作为教师应容许他们思想自由发展,通过全班的激烈争辩逐渐接近正确的答案,只有这样,真正热烈的课堂讨论才能形成。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尊重、有发言权,通过真实而深入的课堂讨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更加深刻,师生间能够互相促进,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
四、根据学生实际进行科学分组
要组织好课堂讨论,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组,这是组织好课堂讨论的基础。一般分组以就近原则,4-6人一组为宜。在每一个小组内应该考虑到学生性格互补、知识结构、特长的发挥等因素,让学生在合作中可以取长补短,如将性格内向的学生与外向的学生分在一组可以帮助内向的学生克服自己性格上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多种小组形式出现,如把学生进行配对,一个高一点,一个低一点,一个擅长口头表达,一个擅长书面表达等的同学组成“同伴系统”,这样就能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总之,目的都在于创造机会让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学生在小组内能自主、合作地去探究,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在讨论探究中提高。
五、认真备课,确定好讨论的问题
教师应精心选择有价值的内容进行讨论,讨论内容设计得是否合理,是课堂讨论能否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教师在课前应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水平,对课堂讨论的问题早做准备做到“心中有数”。如学习的《七律 》一课时,根据课文内容及教学重点设置了这样的几个问题让学生合作讨论(1)“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①如何理解“远征难”所包含的内容?②战士是如何面对“远征难”的?(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①“逶迤”“腾”“磅礴”“走”几个词语有什么表达作用?②在这两句中将“逶迤”与“腾细浪”“磅礴”与“走泥丸”并举你认为合理吗?(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①“金沙水拍云崖暖”描写了什么景象?“暖”字有什么作用?②“大渡桥横铁索寒”中“寒”字有什么表达作用?(4)“苦不苦,想想两万五”这句民谚集中反映了的艰难困苦。诗中选取了几个典型事例和场景来展示征服困难的气概和决心?这几个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学生领悟到战士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六、课堂讨论要全面落实“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育思想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帮助者。要在组织和参与学生的讨论中,帮助和指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记忆式的学习为探究式的学习,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课堂讨论中组织讨论是关键,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全面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和教育教学重要的不是给予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要诱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语文教师要善于归纳和提出问题,但要把思考、发现和批判的权利交给学生,激发他们潜在的主体意识,解放学生的心灵,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争辩得出的知识点、结论,不仅能牢记,而且还能知其所以然,以后遇到相类似的情景、题型就能触类旁通。
七、课堂讨论要学生全体参与
学生全体参与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得到的锻炼机会就多了,特别是对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一定要引导他们参与讨论,他们都可以亮出自己的观点,而且教师在旁可以督促鼓励他们必须动脑思考问题并敢于讲出自己的观点,使他们在班上拥有发言权并必须发言,这样,全班同学都能动起来,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有利于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的机会。如学习《出师表》可以设计下列讨论题:1.在文中,诸葛亮主要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提出这些建议的目的是什么?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2.本文上表建议,以议论为主,为什么还要自叙身世?3.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有十三次之多,这是为什么?4.你对诸葛亮的看法怎样?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讨论第1、2两题,中等生和优等生可以全讨论,进行分层讨论教学。
八、课堂讨论要有总结
篇5
第一,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呼唤课堂讨论。
目前,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教材内容改动了,教学模式“革新”了,教学方法变化了,教学手段灵活了。总之,这次新课改是一次“全新”的改革,是语文教学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革新”。我们要恰当地理解语文课程改革的“新”,从而更好地应对新课改的要求。
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顺应时代的发展,调整课程的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们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并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要改变以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
课堂讨论强调的是合作学习,讨论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第二,高中语文新课改的实质呼唤课堂讨论。
高中语文新课改提出了很多方面的要求,它的本质应该是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中提出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因为现在处在知识经济与全球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终身教育与社会化学习的教育思想以及学校教育深入人心,这也是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学习方式的变革,也是教师教学行为变革、评价方式变革的出发点和依据。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实质和核心任务。
高中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阶段,是连接九年义务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过渡阶段,也是学生形成自主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主要阶段。因此,高中阶段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问题就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语文学科既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又是重点学科,历来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既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它体现出对学生自的尊重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学科之所以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因为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正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与策略。
讨论式教学法就是体现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的教学法,它是学生合作和探究这两种学习方式的结合,学生课堂讨论体现了合作学习,学生对讨论问题的深入思考体现了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三,课堂讨论实效性探究成为必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我们的教学方法也要灵活多变,推陈出新,不能再和以往一样,单一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不重视引导学生思考、合作、探究。要冲破过去那些陈旧的模式,寻找现代化教学方法。
课堂讨论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教学出发点,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去激发他们的思考,唤起他们内在的学习动机,实现有实效的课堂讨论。课堂的魅力在于新颖别致的教学设计,好的教学设计就像美味的葡萄酒,能令学生陶醉。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讨论中一个好的讨论问题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必须科学地设计问题,使学生发挥智力因素,形成创造性思维。我们应该力争使语文课堂有滋有味有声有色,而且是灵动的科学的理性的、充满探究的。
借助讨论与合作,可以帮助学生发现真理,谦逊地表达主见、宽容他人的主张、尊重真理、敢于彻底修正自己的错误。如果无视语文课堂讨论这种珍贵的教育功能和人格形成功能,就是放弃了语文教育的底蕴。
第四,课堂讨论实效性的内涵体现着新课程理念。
一、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课堂讨论实效性的内涵之一就是课堂的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新课程改革也强调了课堂的积极生成,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思维活跃、教学目标能够轻松地完成,并且达成度高的综合体现。
教学目标达成度高,首先要求目标明确。在一些课堂讨论过程中,我们往往发现有些教师的目标不是很明确。目标不明确,讨论的再多,课堂再热闹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因此,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确立培养的目标,那就是:我能利用这个教材以及这节语文课的讨论,培养学生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把握了这一点,就把握了课堂教学实践的主脉。
教学目标达成度高,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学生为根本,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基础、兴趣和需求;关注学生素质的发展。新课程改革关注课堂教学过程的生成性,也就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因此要随机应变,机智灵活,处理好课堂上的一些突发事件,放任自流不可取,更难保证目标的达成度。
二、展现个性化的思维
新课程理论指出,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独到的见解。
教育理论指出:智能是一个人在认识活动中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积累。从思维发展的特点来看,高中生的思维已具有独立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的特点,但还处于浅层次,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事物进行分析和批判。有实效的课堂讨论就是要展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使学生真正“动”起来。
三、培养合作精神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讨论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
合作意识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品质。语文课堂讨论实效性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主要体现在语文讨论课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鼓励小组成员间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共同钻研学习材料,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讨论话题这一学习任务。
篇6
【关键词】探究性讨论法 小学品德与社会 课堂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69-01
目前,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模式仍然比较传统,大多只是流于浅层知识的传递,而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必然面临着道德抉择,因此,为了为学生奠定更坚实的道德基础,促使学生朝着社会化发展,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身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探究性讨论法教学主要是以问题为中心,结合课堂讨论的形式进行的,在教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教学环境、提高学生道德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讨论法的条件
在学生方面,教学前,教师首先要设计好讨论题型,组织学生进行课程的预习和相关资料的搜取,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充满讨论欲望;在课堂中,学生要有敢于充分运用自己语言表达能力发表自己见解和敢于进行争辩的勇气,正确对待各种讨论结果,积极听取教师意见。
进行探究性讨论法教学,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单纯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积极引入实际生活经验,认真设计课程,精心设计课堂问题,注重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通过讨论分析的方式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和道德水平;另外,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结合学生实际,公平对待学生差异,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由于有些教材内容对探究性谈论法教学并不适用,因此,必须选择学生了解的,并具有一定基础知识的,同时对新知识的学习又能够通过原有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的教材内容。
2.探究性讨论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1确定主题,设计问题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涉及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什么类型的问题,都有值得探究和讨论的地方,因此,教师首先可确定讨论主题,主题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确保主题与学生生活的紧密性和主题的开放性。之后,教师可设计问题,问题的设计必须针对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能力,不能设计难以激起学生参与讨论热情的容易问题,也不能设计超出学生能力范围的复杂问题,必须难易适中;设计可以围绕一个集中的问题展开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除了要难易适中外,还必须是学生最关注、最迫切想寻求答案的问题,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品德与社会课堂学习的全过程,当学生的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被激发出来的时候,他们对问题链中子问题的解决就会变得更加容易。总之,探究性谈论式问题是复杂的,是在探究活动的进行过程中不断深化和推进的,因此,科学、合理的设计探究性讨论问题非常重要。
2.2运用讨论,解决问题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组,确定每组各个成员的角色和任务,引导学生自由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可就讨论主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积极听取其他同学的观点和意见,而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学生一起整理问题,并合理给出自己的建议;随机派一名学生代表汇报讨论过程和结果,对于讨论结果的呈现,可采用口头汇报形式或书面表达形式。最后,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可由教师对各个小组的观点和意见进行梳理和总结,也可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充分的表达。比如,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中,常常会涉及一些民主生活常识,但是由于学生对这些常识并不理解,教师可让学生从最熟悉、最接近民主生活类型的事情出发,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养成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讨论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民主生活的含义,他们的民主意识也会相应的增加,这样,问题就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2.3在讨论中深化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
将探究性谈论法应用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目标是深化学生的道德认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比如教材中涉及到了诚信的问题,教师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加深对“诚实守信”意义的理解,并感受一些不诚信的行为给社会和个人带来的不良影响,然后可设计讨论主题“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学生对得到的认知更加全面,更加深刻,懂得“做人要做诚实守信之人”的道理。另外,在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提到了民族问题,提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不怕牺牲、英勇反抗外来侵略者的精神,教师在这个时候可讲述与教材相关的民族故事,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使得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得到升华,进而通过学生的认识水平抓住他们的行为表现,实时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引导,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3.结语
总之,探究性讨论法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其目的并不是单纯的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围绕着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讨论的过程,在注重学生学习方法与能力的提升的同时,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因此,在进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课程课型、学生实际情况等组织探究性讨论法教学,并结合实践经验,不断探索和总结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法,为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道德水平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储东晗.讨论法在小学品德教育中的运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2,19(7):75.
篇7
1思品课课堂讨论式教学法开展原则
1.1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传统教学论虽然认为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但它却否定了学生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将教学活动过于简单化了。这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使得学生过于拘谨,思维定势、从众心理、信息饱和等表现较为严重。
1.2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课堂讨论式教学,同以往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相比较,讨论式教学更能激发、调动学生和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有助于养成学生动脑、动手的好习惯。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表自己的观点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师生共同创新,共同发展。
1.3形成知识的互补性。讨论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能紧紧把教师和学生连在一起,学生和老师都能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疑问,但同时又都在倾听别人对某一问题的阐述。这样一来老师在倾听学生发言的同时,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法,并用自己的言行把讨论引向,同时也是在对课堂讨论进行协调。老师和学生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形成了师生之间朋友式的平等关系,形成知识的互补。
2思晶课课堂讨论式教学法开展方法
2.1合理安排活动场所,营造民主的讨论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从本质上讲,创造性活动必定是异样的,从而必定是异常的行为。对一个人的表扬赞许乃是促进心理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就不会害怕表现和发展他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他可以在进行发散思维时无须处于防御状态,从而保持心理的自由。”因此,在讨论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的讨论氛围。
我在尝试课堂讨论式教学之初,曾发现这样的问题,每次学生的讨论都不是很积极,气氛也不够热烈,有些只是在应付形式。起初以为是学生不行,基础不好,不会配合。然而,看到别的老师上课时,讨论却是很积极的。于是,我就开始反思,是不是我的教学方法出了问题?同时,课后我也找来学生了解情况,有的说“我跟我们小组的同学不太熟,讨论不起来”,有的说“我们前面的同学,讨论时要转到后面,挺不方便的”,还有的女同学说“和不熟悉的男同学在一起讨论挺别扭的”……综合学生反映的这些情况,我采取了一个对策:在我的课堂中,我对班级学生座位进行重新编排,让他们3、5人自愿组合,我再进行一些微调,把座位按方形排好,并且每节课都按这个顺序坐。没想到这一小小的调整,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从此,在课堂上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大增,因为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是自己喜欢的、熟悉的,所以讨论起来比较融洽,学生的心情也为之改变,充满了激情,解决疑难问题快了,发现问题多了,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
2.2精心设计讨论问题,激发学生讨论兴趣。
讨论的题目不同于一般的问答题,它需要我们在研究学生道德认识水平、生活水平,研究教学的需要和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讨论题目不仅要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接受,而且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使孩子有话可说。讨论题难易要适度,具有针对性、导向性和新颖性。如:在教学《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时,由于我们的学生都属于未成年人,这一课的内容与他们的生活实际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课堂上我首先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结合你们的生活实际,你们觉得,我们未成年人都应享有哪些合法权益?”这个问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他们都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说“父母应该要把我们养大成人”,有的说“我们应该有自己的隐私,父母、老师不应该私自扣留和拆看我们的信件”,有的说“我每年的压岁钱都被父母没收,我觉得这是不对的,这些钱是亲朋给我的,就应该属于我自己”学生们兴趣盎然,有的还有点愤愤不平,虽然他们的语言不够精练,表达不够准确,但是他们却能结合自己的生活,说出自己对“自己应享有的权益”的最深刻理解,这样,既拓宽了思路,又深化了他们的认识。这要比老师笼统地讲,学生机械地听的课堂教学效果好得多。
3思晶课课堂开展讨论式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通过对讨论式教学法的实践,我总结了上述经验,但同时也发现了,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3.1讨论式教学法,应该象市场管理那样,“放而不乱,管而不死”。所谓“放”,就是老师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讲究课堂民主,不搞一言堂。让学生在平和的氛围中学有所得。
3.2教师作为讨论课题的组织者,要采用“抛砖引玉”等方法,尽快使学生进入讨论课题的角色。
3.3在讨论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并不是说教师就不起作用,听之任之。相反,教师在整个讨论的过程中要起到一个・暗线引领”的作用,合理调控讨论过程,一堂讨论课的成功,教师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
篇8
关键词:讨论;英语综合技能课;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4-0041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改革“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因此,新课程只有面向生活实际,才能提高学习兴趣。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通过让学生参与讨论,努力寻求独特的认识、感受、方法和体验。牛津英语每单元中的综合技能课(Integrated Skills),如果仅以课本为中心,按“学生听――填答案――读对话”的模式去教的话,学生很难有兴趣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欠佳。因此,如何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各种灵活多变的、有意义的交际性活动,使以课本为中心的练习活动向以生活为中心的练习活动转化(transfer from text-based activities to life-based activities)非常值得我们研究,而讨论不失为实现这一转化的一个较好方法。以下是8B Unit2 Traveling 中Integrated Skills的一个教学案例分析,笔者就如何利用讨论激活课堂做了初步的尝试,愿与大家共同探讨。
二、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运用“讨论式”的英语教学模式和采用“任务型”英语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突出听力和口语训练,为写作打下基础,并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使学生在积极的讨论中领会语言信息的输入与输出、听与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以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练习口语。
主题内容:8B Unit2 Traveling
相关领域:旅游、信息技术
任务布置:1. 网上查寻我国的著名旅游城市以及可进行的娱乐活动,并作汇报;2. 课堂讨论、交流;3. 口语输出:以对话形式和同学讨论“五一”假期旅游计划及春节旅游计划。
讨论题的分层次设计
英语讨论题的设计,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其特征可见下表:
三、教学过程(Teaching procedures)
本课时笔者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讨论。
1. Pre-listening Discussion
(1)讨论前的准备:(preparation for discussion)
由于本单元的话题Traveling对于农村中学学生较为生疏,因此课前一周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如下任务:利用信息课在网上查寻:①Which cities in China can we go for holiday?②What can we do there?
此环节学生可采用分工合作的学习,此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必要的帮助,如:提供网站名,如爱自由旅游网可查找到旅游有关的信息,网上查寻的方法等。由于学生是在任务目标驱使下预习,预习就很有成效,而不是走过场,为课堂讨论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查找信息的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
(2)讨论(discussion)
利用讨论引入新课,此讨论是第一层次,是起始热身阶段,教师所设计的讨论题的特点应该是常识性的简单问题,几乎每个学生都可以作出回答。根据本课内容笔者设计了三个讨论题。①Do you love traveling? ②Which cities in China can we go for holiday? ③What can we do there? 由不同的学生展示他们网上查找的信息,并让小组的一个成员将答案写在黑板上。
Qingdao go sailing/ swimming
Lushan Mountain go hiking
Suzhou visit Chinese Gardens
Shanghai go shopping
Harbin go skiing/ skating
Guilin watch the beautiful view
Xi’an watch the Terra Cotta Warriors
... ...
这时学生已经开始进入讨论状态,他们跃跃欲试,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己,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把讨论导入第二层次。
2. After-listening Discussion
第二层次是讨论活动的巩固,外延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所设计的讨论题应联系课文,但又略高于课文。这一阶段的讨论是半控制式,学生需要经过一定的思考后才能作出回答。讨论题让学生有适度的外延思维。
If you are a guide,can you give the travelers some advice:“Which city should they visit?” Give your reasons.
A. John, he loves water sports .
B. Nancy, she wants to watch the beautiful view of the mountain and river
C. Peter, he loves the beautiful Chinese buildings
D. Judy, he wants to visit the Great Wall
E. Mike, he is interested in Chinese History
...
这一层次的节奏放慢,频率降低。教师指导学生拓宽外延思维的幅度,使学生始终处于较为活跃与热烈的讨论气氛中,为第三层次的讨论打下扎实的基础。
3. Before-talking Discussion
第三层次是自由式讨论,也是讨论活动的。教师所设计的讨论题立足于活化知识,发散思维,全方位地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尽最大可能发散思维,畅所欲言。
联系生活,笔者给出了下列两个情境让学生自由发挥:
情境一:May Day is coming. Our class will organize a trip to Nanjing.
情景二:Your family will have a five-day holiday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让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并制定一个旅行计划。建议学生从以下五个方面去考虑:(1)What places of interest do you want to visit?(2)What can you do there?(3)How much money do you want to spend?(4)How can you go there?(5)How long will you spend there?
讨论第一个情境时有的学生说要去红山动物园(Hongshan Zoo),Because they can see many kinds of animals there.有的说要去夫子庙(the Confucious Temple),Because they can watch the beautiful view of the Qinghuai River and enjoy the delicious snacks.在讨论时教师应放手让学生去说,但可巡回到每个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对少数用英语表达有困难的地方教师给予适时的帮助。这时学生各抒己见,讨论气氛空前热烈。一些平时发言不多的学生这时也情不自禁地参与讨论,阐述自己的想法,讨论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讨论第二个情境时学生的语言练习活动走出课堂的范围,他们课前在网上搜寻的信息派上了用场,有的谈到了的达果雪山(Daguo Snow Mountain)、云南的玉龙雪山滑雪场(Yulong Snow Mountain skiing ground)、四川的九寨沟(Jiuzhaigou)、自然保护区(Nature Reserve)等,学生的知识之丰富让笔者大吃一惊,借此大大表扬了他们一番,学生个个都非常高兴,讨论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每组选两名同学口头汇报展示讨论结果、交流信息。
四、案例分析
1. 利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媒体已高度发达的今天,要突破课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教学资源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这种探究性学习方式超越了传统的、单一的学科学习框架,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精神,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获得和谐发展。
2. 采用讨论方式,让学生充当学习的主体
新课程标准强调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教师应留出更多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讨论提问等。讨论中的信息互动是一种多边活动,它不是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单向型互动或师生间交流的双向型互动,而是师生、生生间的多边互动,通过学生间相互用英语提问、对话、讨论等,为每个学生增加了更多接触英语的机会,也增加了使用英语的机会,有效地弥补了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3. 分层讨论,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各有所获
不同层次的讨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活动,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控制到自由。不同基础、不同兴趣、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在各自的活动中获得参与练习活动的机会,并且各有所获,各得其所。
篇9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组讨论;教学效率
小组讨论的教学组织形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率,本文就小组讨论教学法的有关内容展开探讨。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小组讨论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在不断进行,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是在这一教育理念下诞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顺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小组讨论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课堂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就某些学习问题,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任务的分配和合作学习,经过充分讨论,自由交流,来发表自己的观点,探究和掌握知识。
小组讨论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运用,能够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参与到语文课程的学习当中来,就不同的语文学习任务,学生们通过任务分工的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学习了《背影》这一课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去感悟亲情、养成尊老爱幼的习惯,培养对家庭的那种责任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我爱我家”的话题讨论,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人~6人,小组成员先分工搜集有关家庭亲情图片、家庭温馨故事等材料,然后进行整理和归纳,最后形成小组统一的探究成果。每个同学通过自己和其他小组成员对材料的搜集和展示,能够真实地感受和表达亲情,传递亲情。这都要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任务有着很强的责任感,需要学生间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在这种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这种知识的获得过程,通过自己的动手和动脑来得到知识。教师在小组讨论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精心设计,合理分配好任务。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是一个导演,而不是演员。
二、“小组讨论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比较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往往是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师就是课堂的主宰,往往从课堂开始一直讲解到课程结束,学生好像只是被动学习的接收器,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也易形成懒惰的学习心理,教师讲解某些语文问题,即使进行问题的提问,学生也懒于思考,因为已经形成了一种不良的学习习惯,教师会把答案直接讲出,学生的任务就是写一写、记一记,没有思考和主动学习的习惯。
小组讨论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摒弃满堂灌的教学策略。根据教学任务对学生的讨论主题进行选择和设计,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评价。教师的引导,对学生讨论主题的设计,直接影响到讨论学习的效果,学生对讨论主题有着足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能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相关问题的准备工作,在小组中有着自己的学习任务的分工,而不是传统的担任听课的角色,明确了自己的学习责任,根据讨论的内容和要求,知道自己应当做什么,如何完成自己的任务,并注重与其他成员之间配合,增强了团队意识。在小组讨论的学习中要引进学习竞争机制,奖励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三、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小组讨论教学法”
小组讨论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讨论主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教学的需要,学生能够充分地展开思维。例如在学习《春》这篇课文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读课文,对学生进行小组分工,分别对描写春天好的词语、美的句子进行标记,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文章的主旨句在哪里,对文章的主题思想进行总结。对这些问题进行分工,通过分工,学生们进行积极地准备,品味文中精彩生动的语言,一起分享给大家。同时也能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真实感受,通过小组的讨论和分享能够学习到作者是如何描写春天的,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对各种写作手法能够真正的理解和运用。因为这些写作的技巧是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讨论得到的,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也能够实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文章的赏析,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讨论和发言中,能够锻炼自己的各种综合能力,而不是教师对课文进行泛泛地讲解。学生的充分讨论,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写作过程中如何寓情于景,教师可以布置这样一个讨论话题:什么是寓情于景?能不能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去准备并回答对寓情于景的各种理解,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寓情于景就是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景色之中,借助现实中的景色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抒发自己的情怀。通过充分交流,学生对寓情于景的写作方式有了真正理解。在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不断展现自己的个性,例如,通过学习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老舍描写了济南的冬天的美,真实描写了济南的山、水、阳光和白雪,教师可以组织一个话题:如果对一个没有去过济南的人讲述济南的冬天应当怎样去进行生动地描述来吸引别人?学生进行讨论,进行语言的组织,表达技巧的运用来描述一个独特真实的济南的冬天,学生的各种表达的欲望能够得到激发,语文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各种综合素质能力,在与同学、教师的讨论和交流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到新的知识\新的学习方法,提高了与人交际、协作的能力,这也是进行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
小组讨论教学法,能够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来,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个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进行小组讨论教学法的教学实践中,需要继续进行探索和研究,来充分发挥小组讨论教学法的优势,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红英.语文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
论坛,2011(13).
篇10
【关键词】讨论 思维 智慧 生长
讨论法应用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有独立思考、分析、讨论、交流的过程,这些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和自主性都很有好处。在讨论教学中,学生在互动中能够得到相互促进,取长补短,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增强学习自信心,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一、利用启发讨论,培养思维能力
初中阶段是素质教育阶段,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初中化学课堂中采用讨论法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产生足够的注意力,教师在备课阶段针对教学内容,设置了恰当的问题,利用具有一定层次的问题启发,使学生在自由、渐进的思维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
如在教学《性质活泼的氧气》一课时,在讲到有关氧气的化学性质部分,教师向学生问道:“结合平时的生活经验,你认为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然后让学生对课本进行仔细地阅读,并鼓励学生针对问题有目的地进行思考、分析,并把自己思考的结果与同学分享,最终得出结论。如果在阅读时遇到问题,可以提出来共同分析,有学生在阅读时,就提出这样的疑问:人类在地面上可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那么水中的动植物又是怎么生存的呢?其他学生也跟着附和,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探究,最终认为氧气难溶解于水中,所以水中氧气的含量较少,导致水中的动植物为了能够生存改变了自身的结构。这样对于氧气的物理性质,学生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启发式的问题,再结合运用讨论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启发问题的引导下,能够投入到课本内容的阅读中,对阅读中产生的疑问提出来大家进行分析、讨论,最终形成了完整的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运用实验讨论,拓展思维方法
实验是化学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讨论教学的方法很实用。化学实验能够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真实地感知到,这样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理论知识。教师可以利用讨论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对实验内容进行讨论,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引导,以更好地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一课时,教师首先给出了两个实验方案:碳酸钠和稀盐酸发生反应;石灰石与稀硫酸发生反应,教师就让学生针对这两个方案,思考在实验室中要采用哪种方案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呢?W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寻找合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案。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用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时,会产生大量的气泡,反应进行的很剧烈;而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时,在开始阶段有气泡产生,可是过一会就没有了。对于两个实验方案分析得出结论: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过于快,在收集二氧化碳方面有些不便;石灰石与稀硫酸反应时间很短,也不很理想。这时,教师就让学生自己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实验方案的讨论,学生先独立思考、分析,最后讨论实验方案并讨论设计实验的操作步骤,然后针对讨论结果进行实验验证。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不断修正实验步骤,最后得出利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时速度比较合适,这时,教师就提出思考讨论问题: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要利用什么装置进行?在确定发生装置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收集气体的装置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最终完成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三、巧设题目讨论,促进思维生长
对于题目讨论的选取,要从教学目标出发进行充分思考,提出有效问题,而且当学生在进行讨论遇到问题时,教师要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沟通,帮助学生突破卡口,顺利完成讨论任务,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结构的建立。
如在教学《分子和原子》一课时,在讲述到微粒的运动部分时,教师就准备好了a、b两个小烧杯,在a中加入酚酞试液,在b中加入浓氨水,然后用一个更大些的烧杯把两个小烧杯罩住。静置一会后,学生就发现a烧杯中的液体由原来的无色变成了红色,学生就很好奇,教师给学生创造自由空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假设,最后归纳总结:有学生认为a烧杯中的无色液体滴入酚酞试液后过了一会才变成了红色,所以a溶液变色与b溶液无关;有学生认为一定是在大烧杯上带有某种物质,它能散发出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粒,这种微粒进入了a烧杯中,才使溶液由无色变成了红色;有学生提出是b烧杯中的浓氨水散发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这种微粒进入了a烧杯中,才使溶液从无色变成了红色。有了这些假设,学生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针对以上提出的假设进行实验,使学生在边实验边讨论、交流中获取了最终的结论:氨水能够让酚酞溶液变成红色;b烧杯中的氨水散发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进入a烧杯中导致酚酞溶液由无色变成了红色。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给出了更为言简意赅的结论,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课堂提问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