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相关的知识范文

时间:2024-03-25 11:02: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相关的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相关的知识

篇1

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深刻地改变了各传统学科,进而衍生出了许多新的学科和新的业务领域[1]。现在几乎已经找不到与计算机无关的传统学科。各个学科、各个领域都在悄悄地、而又迅速地、根本地改变着面貌。

一、知识管理简述

职业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传递文化、知识和涵养道德的主要渠道。职业院校则是传递、研究、或是创新知识、技能的主要场所。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在新知识的运用上往往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尤其在这信息爆炸的经济时代,专业知识大量且迅速成长,职业教育的内容选择与现实生活有着较大落差,我们必须教育革新。对于知识管理的概念尚无定论,作者综合专家学者的研究,认为知识管理内涵应该以组织系统管理概念,融合个人与组织潜在的资产(知识),以知识取得、分享、储存、扩散、创造等模式,并与知识组织有机融合,促进组织活力,增加组织长期竞争优势的集合体。

知识的获得来自于具有形式的思想运作,以及实质的感官体验,没有观念的实质知识是无味的,没有实质的观念知识是空泛的。知识从哲学知识论的角度观之,乃是形式与实质结合的内涵与方法。知识是信息受到情境脉络,如状态、关系、假定与期待等诸影响转换而成。也就是说,知识比信息更具有脉络性。

二、高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分析

传统高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师生往往处于对立的状态,而知识管理融入教学,学生能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下,充分表达和分享相关知识,并愉快地倾听与获得新知识、经验,在师生关系互为主体的状况下,学生学习自主自觉性增强,这对学习者开展合作学习、知识分享、技能提升有着重要价值。在课程认同、学习动机及计算机自信及整体态度向度方面,达到显著水平。信息时代背景下,高职生对知识管理融入计算机基础理论学习过程,有别于传统单向学习的方式,学习态度有着明显转变。计算机教学创造了一个不同于以往教学的非正式学习通道[2]。高职生的求知不再完全是借助教师授课、阅读教材来接收信息及技能,而更应该是通过自主探索、体验和学习型小组间的相互讨论、多向沟通等途径主动吸收感兴趣的有益信息,从而迸发出新的思考,主动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知识管理融入教学无论从课程目标、活动内容和技能操作层面,明显异于传统教学模式。专业学习的项目内容,一般通过知识管理程序――知识获得、储存、分享、加工,让高职生积极体验、分享与重构。教育者往往是知识的准备者、情境的创设者、材料的提供者和学习的合作者。教师对于教学情境的调控、引发学生主动参与互动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合理性,应是影响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在以往的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师生互动向度方面未达显著水平,这是教育者只是承担了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并没有成为知识的准备者、情境的创设者、材料的提供者和学习的合作者。知识管理融入教学不仅仅重视描述性知识的讲授,更着重于提升学生计算机的运用操作能力和专业素养,创造出更多精彩、丰富的新思维、新理念,提升学习者整体知识的应用能力[3]。

三、知识管理思想融入高职计算机教学的实践

一般情况下,专业教师应具备丰富经验和专业学识。更重要的是,教育者还必须具备先进的理念、高尚的职业操守和灵活的教学方法。如果他们教学中不愿、不会、不能实现与学生的知识传递、分享与加工,那么学习者就很难在教学过程中获取有价值的实务经验与知识精华。为了让知识传递、分享、加工更为畅通,作为职业教育者――我们应开放沟通环境,重新塑造赋权增能与平行沟通的管道。我们应该借助信息科技手段,充分、合理利用网络、电子邮件、网站知识库等等进行良好的沟通,并通过分享的机制形成互相激励的组织文化,加速知识分享蓬勃发展。知识管理需将组织内部原有的知识纳入,因为这些知识存在于日常工作与行动之中,有必要加以收集和整理,这是知识管理的首要任务。至于组织的外部知识也很重要,包括服务对象的信息、外在环境的波动、竞争对手的变化。专业知识的获取就是从知识体系的内部及外部信息,进行及时的搜集和必要的加工过程。

高职计算机教学的顺利进行,必须有必要的实践条件作为支撑,否则它只能成为空中楼阁,难以实现。条件因素关系到高质量的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引起管理者和教育者的重视与关注。要从根本上重视和提升实训、实践环节在人才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去拓展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我们认为,专业教学过程中设置的实验、实习,不只是验证教学行为,更应该是提升高职生灵活掌握计算机的运用技能和方法。

课程教学的有序进行,在各个阶段都需师生间密切的沟通及分享,但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分享的知识,往往受到限制。我们应该意识到,课堂不等同于教室,学习不局限于课堂。要科学利用图书馆、信息中心、阅览室等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求知视野和分享时空不断提高信息获取效率。在知识管理融入教学的课程设计上,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望、动机和兴趣。教师对知识管理融入教学过程的重视程度、准备程度和专业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和制约学习过程的顺畅程度。这就意味着,学习不只是学生的事情,专业教师更要与时俱进,不断的充实、提升自己,尝试、改进、完善知识管理融入教学的经验与思路,真正无愧于职业、无愧于学生,更无愧于自己。

篇2

摘要:本文阐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一体化教学的职业教育教学设计方法,从满足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出发,探讨了采用职业活动导向的理论、实践和素质三大教学体系。

关键词:职业活动导向;职业技能;教学模式

目前,高职教育中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设置大多参照本科教育中的管理信息系统专业或是将计算机应用与管理专业简单叠加而形成的,再加上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内容和专业范围的理解不一致,导致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模糊,人才规格定位不准,教学模式不尽合理,缺乏高职教育特色。

为了把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转化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新理念,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学新模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出了创建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为依据,以职业活动的学习领域为内容,运用行为引导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形式。

我院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成立于2004年7月,是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专业。该专业自设立以来始终坚持教学改革,确立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并长期实践,不断改进,在高技能职业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些成效。

采用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原因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的做法是复习、引入、讲解、提问、讨论、小结和布置作业,以专业系统知识和逻辑为导向,以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教材和知识,以教师讲稿为标准,理论与实践相分离,所谓的师生互动则多数是教师的点名提问。按照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虽然教师准备充分,认真备课和讲课,各个教学环节顺利进行,但课堂效果并不好,主要问题是没有把学生所学的抽象知识和实际具体事例结合起来,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职业活动技能的培养。由于传授知识并不等于拥有职业活动技能,教学过程中缺乏能力目标的明确要求,学生在就业后往往无法很快适应职业岗位,需要较长一段时间去适应。

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是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一体化教学的指导思想设计教学过程,突出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这种教学模式的针对性强,知识的传授以职业活动任务为载体,采用以能力为中心的非学科式组织教学,教学内容具有跨学科的特点,教学的重点不是把知识讲解得清楚、透彻,而是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职业活动技能,采用师生互动反复训练进行教学。

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的优势是在特定的模拟真实职业环境中进行教学,通过围绕某一问题、项目或课题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目标具体,学习目标明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作用,使学生在完成教学案例的过程中掌握职业活动技能和必备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职业活动环境中进行学习,通常需要以团队的形式对某些问题进行交流、讨论、沟通,从而开拓思路,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也可以得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通过查找书籍资料等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习的内容更多、更深,知识面更广,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教学的主持人,学生是中心,每个学生都有施展个性能力的机会和舞台。

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实践

2004年上半年对宁波周边地区开展的一项社会调研显示,目前宁波周边地区对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的职业岗位(群)包括企事业单位信息管理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人员、办公自动化集成人员、办公室文员、办公自动化环境的维护人员等。其中,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和信息技术处理的人才需求量巨大。据此可明确本专业的主要就业面向,即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和信息技术处理员的职业岗位。

明确专业职业岗位的同时,也对岗位的职业活动能力进行了细致分析,提出了具体要求:即拥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精神,熟练应用各种常用办公软件和统计软件,能够进行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维护,对计算机和网络进行日常维护工作,能够进行办公室的日常管理和办公设备的日常维护,以及具备商务文档的管理和编制等。

在专业岗位调研的基础上,对专业职业岗位(群)所需的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分解和重组,从满足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出发,制定并实施了采用职业活动导向的理论、实践和素质三大教学体系。制定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掌握计算机信息管理领域,掌握数据库应用、网络应用维护和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面向IT领域从事信息化办公文员、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设计与开发等专业技术工作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一)双证书的理论教学体系

目前我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以职业活动领域知识为学习内容,侧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学生在学习必要的文化和专业基础课的同时,还要学习职业岗位所需的双证书课程。根据计算机程序设计员的职业面向,我院开设了程序设计基础、VB程序设计、UML建模设计等系列课程;根据信息技术处理员的职业面向,开设了信息化高级办公、SAS统计软件应用、办公设备维护等系列课程。学生在学完课程后参加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和信息技术处理员考试,考核合格的学生,表明其已具备从事相应专业岗位工作的能力,学生还未走出校门就已经是助理工程师。其中,计算机程序设计员考试按照国家《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国家职业标准》进行考试,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国家职业资格中级证书(四级)。信息技术处理员考试是由人事部、信息产业部联合举办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计算机技术与软件水平考试),既是职业资格考试,又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试合格者颁发由人事部和信息产业部共同用印的《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证书》,证书全国统一、全国有效,并且中国、日本、韩国互认。

通过将职业技能鉴定不同级别的相关内容融入课题体系,学生的职业活动技能得到持续渐进式的培养。这种融入双证书课程的教学体系与社会的IT认证培训相比,学习时间长,教育环境好,符合教学规律,费用也远比社会上的认证培训低。

(二)培养职业活动技能的实践教学体系

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内训练、课程设计、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等多层次逐步深化的不同培养阶段。

课内训练从直观实例出发,通过单一任务、组合任务、综合任务和拓展任务等方式展开课程,反复进行训练,让学生愿意参与,并获得成就感。注重知识一体化,实践、理论教学和训练有机结合,对知识的掌握不要求一步到位,遵循从模糊到清晰,从具体到抽象,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和操作能力。

课程设计在课内训练的基础上主要培养学生的专项职业技能,课程设计的任务以巩固掌握理论知识和单项技能为目标。如在《软件工程基础》课程设计中培养学生书写信息系统文档的技能;在《局域网管理与维护》课程设计中培养学生组建和维护中小型局域网软硬件的技能;在《多媒体作品制作》课程设计中培养学生构思和设计多媒体动画作品的技能等。

综合实训主要培养学生掌握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所需的综合技能,综合实训任务的案例取材于实际软件开发项目,包括搭建桌面开发环境,设计模块流程图,编写代码,调试、提交程序文档,编写设计文档、软件测试、产品打包、软件管理和维护等。综合实训是对课程设计单项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顶岗实习由行业企业的指导教师和校内的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在企业从事实际生产实习,以尽早适应工作环境。目前与我院签订紧密型合作协议的企业有5家,松散型合作的企业有20家,能够满足顶岗实习。这种由校企双导师联合培养学生的顶岗实习与专业课程设计和综合实训相区别,具有实习周期长、综合性强的特点,有助于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

这样,就把学生的基本技能、单一技能逐渐培养成职业活动需要的综合技能,构成从校内实验实训室培养逐渐走向校外实际岗位培养的新实践教学体系。

(三)以成功教育为载体的素质教学体系

目前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素质教育以成功教育为载体,引入对学生职业活动技能的培养,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成功教育追求学生潜能的发现,是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提高的教育。成功教育是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机会的教育,是以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为途径,以表扬、鼓励为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模式。其最大的特点在于突破传统教育分数第一的局限,打破应试教育的思维定势,找到了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并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获得成功。

在所有专业课程中,突出要求成功教育的渗透式教学,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内容的培养,特别是在《IT职业素养》、《办公应用综合技能》等课程中,要求教师在专业课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为每一个学生的成功创造条件,明确今后专业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韩承江.高职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探析[J].职教论坛,2006,(2).

篇3

为解决目前政府采购前期运作时间过长及资金拨付手续等问题,进一步加快市本级政府采购预算执行进度,现将2006年政府采购预算执行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关于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和执行范围的问题

凡属于北京市2006年政府采购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支出项目,一律纳入政府采购;对于未列入政府采购预算,但属于北京市2006年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项目,预算单位也要依法履行政府采购程序。

二、关于部门预算批复前政府采购项目提前操作等问题

凡在2006年部门预算编制系统中,经市财政局部门预算处室复审通过、指标采购类型为“项目采购”(即需要经过招投标等程序)、具备详细技术需求可以进行招投标等程序且纳入部门预算的项目,在部门预算批复前,预算单位可持立项报告到市财政局部门预算处室签署资金审核意见,部门预算处室负责在立项报告上签署“该项目拟安排资金万元,其中,预算内资金万元,预算外资金万元,自筹资金万元”,预算单位可据此提前到市采购办办理项目立项手续,并按市采购办批准的采购方式规范运作和实施。

三、关于部门预算批复后办理立项手续的时间问题

预算单位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办理政府采购立项手续。对于市财政年初批复的政府采购预算安排的采购项目,办理立项的时间不得超过3月底;对于市财政年中追加预算安排的采购项目,预算单位在接到财政预算下达的指标文件后10个工作日内办理立项手续。

因特殊原因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办理政府采购立项手续、或年内不能执行的政府采购项目,经市采购办同意后,预算单位要及时向市财政局部门预算处室说明原因或申请进行项目调整。几年初预算批复的政府采购项目在规定时间后2个月内、年中追加预算批复的政府采购项目在规定时间后1个月内,未办理立项手续且未申明原因的,由市采购办向市财政局部门预算处室反馈有关情况,经核实后,由市财政局统一调整预算。

四、关于立项后提出技术需求的时间问题

政府采购项目立项批复后,凡委托采购机构的项目,预算单位必须在3日内与采购机构签署《北京市政府采购项目委托协议》,并在委托协议签署之日起的7日内,向采购机构提供详细的技术需求资料。

因项目复杂等特殊原因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提出技术需求的政府采购项目,预算单位要及时向市财政局部门预算处室和采购办说明原因。凡在接到立项批复后1个月内未提出详细的技术需求且未申明原因的政府采购项目,由市采购办向市财政局部门预算处室反馈有关情况,经核实后,由市财政局统一调整预算。

五、关于政府采购合同签订的问题

预算单位与中标、成交供应商应当在中标、成交通知书发出之日起30日内,按照采购文件确定的事项签订政府采购合同。在有关付款条款中应当准确无误的列明供应商的单位全称、银行账号、开户行信息,作为拨款依据。政府采购合同签订后,上述信息如有变更,应当签订补充合同,并报市财政局国库支付中心和市采购办备案。

六、关于政府采购预算执行的其他有关问题

篇4

【关键词】矿石制酸;硫磺制酸;工艺比较;节能分析与研究

一、前言

随着我国硫酸工业大型化的迅猛发展,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节能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首先分别对矿石制酸与硫磺制酸工艺进行了论述,并对硫磺制酸与矿石制酸工艺的优势与提高硫磺制酸节能的主要措施进行了研究,以供同仁参考。

二、矿石制酸工艺流程

(1)工艺流程

(2)过程分析

(1)矿料

矿料为硫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矿料平均含硫为30%,各矿区的含硫量波动大,且含有砷、氟元素。因为生产1It硫酸需耗1t矿料,故矿料需求量大。由此造成运输量巨大,运输费用高,且堆放场地大的问题。

(2)粉碎

因为进厂的矿料大小不一,且有部分块料。在进入沸腾炉焙烧之前必须进行破碎,以达到3.5mm×3.5mm以下的要求。大块料采用腭式破碎机破碎,再用反击式破碎机进一步破碎。在此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对环境污染相当严重,能耗也大。

(3)焙烧

破碎合格的矿料投入沸腾炉焙烧,二硫化铁与空气中的氧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4FeS2+llO2=8SO2+2Fe203+3305.36kJ

生产1 mol SO2产生0.25 mol Fe203

S的原子转化率为100% , O的原子转化率为72.7%。

(4)水洗净化

沸腾炉出口二氧化硫气体中含有固体悬浮物和气体组分:矿尘、二氧化硫、氧、三氧化二砷、氟化氢等。需要的是二氧化硫和氧,二氧化硫和氧在转化器

内转化为三氧化硫,三氧化硫通过吸收塔生成硫酸。而其他的杂质均应除去,否则影响生产。

炉气中矿尘浓度高达150-300g/m3,将使管道堵塞、触媒结块失去活性、转化器阻力上升。三氧化二砷使钒触媒中毒。氟化氢引起触媒粉化,活性下降。因为对气体状态的砷、氟,目前工业上尚不能进行干法净化法将它们从炉气中分离出来,故仍须用水洗涤来进行分离,将砷、氟化合物吸收溶解到洗涤水中,达到二氧化硫气体净化目标。故在这一过程中需用大量水洗涤,从而产出大量污水,平均每吨酸产出污水10-15 t。从沸腾炉出来的二氧化硫气体温度在9000C左右,通过除尘、水洗净化后,二氧化硫气体温度降到400C左右。在这一过程中大量的能量被消耗,没有被很好地利用,且要增加许多动力设备,增加能耗。

(5)干燥以后工序变化不大。

三、硫磺制酸工艺流程

(1)液硫

来自日本石油工业提炼后的液体硫磺纯度高,含量达99.9%,无其他杂质。储存场地小,运输量小,硫磺约5万t/a。

(2)焙烧

S+02=SO2热量

生产1 mol SO2产生零废物,S,O的原子转化率都为100%,这样就提高了提高原子转化率。

四、硫磺制酸与矿石制酸工艺比较的优势探讨

(1)减少工序,消除污染源

硫磺制酸工艺少了粉碎、水洗净化两道复杂的工序,同时也消除了三大污染源----粉尘、污水、矿渣。

(2)能源消耗下降

(1)矿石制酸电耗为110kWh/t,硫磺制酸为70kW・h/t,下降了36%:深井水用量从100万t/a,下降到20万t/a。

(2)硫磺制酸工艺能源利用更加合理。硫磺炉出口的10000C温度的二氧化硫气体经中压锅炉、过热器、省煤器充分利用热量后,二氧化硫气体降温至4200C进入转化器。

(3)生产场地缩小,为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硫磺制酸生产用地小,且节省了大量矿料和矿渣堆场,这对企业的发展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极为重要。

(4)效果

表1、矿石制酸与硫磺制酸工艺比较的效果

悬浮物

/t・a-1 砷

/t・a-1 氟

/t・a-1 污水量

万/t・a-1 排污费

/万元・年-1

矿石制酸 670 1.01 12 430 87

硫磺制酸 116 0 0 168 27

五、提高硫磺制酸节能的主要措施

(1)优化系统,降低系统压力降。优化系统的关键是处理好投资费用与能耗的平衡,工艺技术参数定得越高、设备尺寸越小,投资费用降低得就越多,但能耗也增加得越多,硫酸的生产成本会随之增加;反之,为了降低能耗而选择较低的工艺参数,所需的设备尺寸庞大、投资费用高也是不适宜的。在设备方面,推广应用一些阻力小、能耗低的设备,如净化工序用电除尘器取代旋风除尘器、旋风除尘器增设减阻杆、板式酸冷却器取代间冷器、选用新型填料塔等;转化工序采用高活性催化剂,从而减少装填量、减薄床层厚度,催化剂的形状从柱状改为环状、大环状和菊形等,有效降低了催化剂床层的压力降,采用了低阻高效气体换热器降低了管程和壳程的压力降;干吸塔采用新型填料,降低填料高度。

(2)选用高效风机、酸泵。在硫磺制酸系统中,除熔硫蒸汽消耗外,风机、酸泵电耗是主要的能耗,其中风机的能耗占全部能耗的60%-70%。在硫铁矿制酸系统中,除原料破碎、电滤器电耗外,风机、酸泵的电耗也是主要的能耗,其中风机的能耗占全部能耗的35%-45%。因此,选用高效风机、酸泵是硫酸生产节能降耗的重要措施。风机、酸泵的效率是其固有的特性。在输送介质流量、阻力相同的情况下,风机、酸泵的效率越高,则能耗越低。如德国KK&K鼓风机的叶轮采用全开、自洁、三维背弯式设计,使叶轮更加符合流体力学规律,大大提高了风机的效率。据称,在相同风量、风压的条件下,德国KK&K鼓风机与国产鼓风机相比,至少节电20%以上。此外,鼓风机设置导向叶轮的气体调节装置等节能设备和配件;根据工况变化用变极调速、变频调速、串极调速和电磁调速等方法随时调节电机转速,从而降低风机、酸泵的能耗。

(3)提高废热回收利用率。对于硫磺制酸,除散热外,理论上反应热及其输送空气的风机压缩热均可回收利用。目前,硫磺制酸高、中温废热基本上都得到了回收利用,只有个别厂对低温废热进行回收利用。在低温废热回收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重视低温废热的回收利用,从而提高整个制酸系统的废热回收率。在低温废热回收条件不许可的情况下,应采取措施,一方面应尽可能将低温位废热转化为高、中温废热,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减少转化工序的中温废热向低温位废热转移。同时,硫磺制酸可采用空气鼓风机干燥塔后布置流程,从而既可回收利用风机压缩机械能转化的热能,相应中压蒸汽回收率提高3%-4%(生产每吨硫酸副产蒸汽产量可增加0.03t),又可减少冷却水的消耗。

六、结论

总之,硫酸生产中的焚烧、转化、干吸过程产生的大量热量是硫酸工业得天独厚的宝贵能源,高效利用这些热能资源,将其转化为蒸汽或电能,是硫酸工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对接触法硫酸生产两大工艺的能源利用分析比较可以看出,硫磺制酸工艺体现了现代化工生产清洁、节能的发展方向,能更好地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社会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沙业汪.硫酸工艺和设备选择中的节能问题[J].硫酸工业,2006(5):5-11

篇5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会计岗位责任制

为加强财政总预算会计内部管理,一是对会计岗位设置、拨款印鉴管理、资金拨付程序作出具体规定。二是结合实际,建立完善的总预算会计岗位责任制,岗位责任落实做到“依岗定责、依责定人”,设置了会计主管、核算、拨款、稽核等岗位,明确了各岗位职责,保证了相互间既有配合,又有制约和监督。目前,全省以总预算会计岗位、责任设置为主,学历专业、专业职称为补充的总预算会计人员管理信息系统正在建设之中。三是完善内部检查制度,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内部核查。四是实行印鉴分离保管、使用、交接制度,防止了资金审核、拨付环节的越位和缺位。

二、制定资金拨付、调控等管理机制

制订了《江苏省财政资金拨付管理暂行办法》。资金管理坚持“统与及时”、“常规与特殊”、“安全与效益”兼顾的原则,实行了总预算会计资金统一管理,确保重点支出和预算单位及时用款、各级财政资金调度正常化和及时化。针对一些应急等特殊事项的资金需求,在手续完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相对灵活的处理方式加以解决。在保证单位及时正常用款的同时,力争财政专户资金的保值增值。

三、以信息系统为依托加强总会计核算

第一,按照《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及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的会计核算有关补充规定,为加强和规范对财政各项资金的核算,搭建了总预算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根据财政部“金财工程”的要求,严格执行部里关于信息系统技术开发的有关标准,结合实际,自行开发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预算执行管理信息系统,并在全省财政国库系统内全面推广使用。该系统包括收入管理模块、用款计划模块、账户管理模块、拨款支付模块、会计核算模块、资金运行模块、执行分析模块。系统实现了与预算单位、银行以及预算指标管理系统的对接,不仅能及时提供执行动态情况,而且能自动生成静态数据表式,充分满足了国库管理尤其是总预算会计各项工作的需要,促进了管理水平的提升。由于信息系统的建立,解决了我省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加快了改革推进的速度。

第二,建立了严格的资金对账制度,规范履行对账确认手续。内部主要与结算中心、各业务处室进行对账,外部主要与人民银行、各商业银行、税务、预算单位、上下级财政部门对账。通过这种多角度的对账方式,确保了财政资金核算的完整、准确、无误。

第三,建立了总预算会计信息报告制度。在记账、对账、结账的基础上,编制总预算会计相关报表,按月上报各级领导以及相关业务处室,为财政管理、领导决策提供了决策依据。

四、财政系统内部账户管理“三统一”

我们将各项财政资金都纳入总预算会计集中管理,实行“统一调度、统一收付、统一核算”。财政部门存在的银行账户开设过多、资金管理分散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规范的运行,也不符合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有关要求。按照财政部的要求,2004年我厅狠下决心,把在国库机构成立后仍未移交国库的有关业务处室的银行账户全部收归国库统一管理,并且制订了《江苏省财政厅内部银行账户管理办法》:一是要求财政国库部门统一归口管理财政各部门资金账户。二是清理、归并资金账户。撤销无效账户、减少低效账户、合并重复账户,尽可能减少账户数量。三是严格控制新增银行账户。坚持可开可不开的坚决不开,坚持分账不分户。除国务院规定或经财政部、省级政府批准开设的财政部门银行账户外,财政部门处室无权开设新的财政部门银行账户。四是明确审批程序,各级财政部门因管理特殊业务确需开设新的财政资金专户时,必须经财政国库部门审批同意。此外,我们根据此办法下发了指导性的意见,要求各地国库部门比照省财政做法,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争取领导的支持和各业务处室的理解,加快这项工作的推进。目前各地这项工作成效显著,大部分地区已做到了“三统一”。

五、加强对政府会计改革的研究和培训

总预算会计与预算单位会计核算管理的客体均为财政资金,两者在核算体系、核算原则、财务管理方面有着内在的密切关系。总预算会计作为公共财政管理下政府会计体系的龙头,背负着统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与会计管理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我们一方面从现行预算会计制度存在的不适应性角度出发,围绕调整会计核算原则,拓宽会计核算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科目系统,完善财务报告制度为主要内容,加强了政府会计改革的课题研究,探索既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合我国国情的政府会计管理模式。并针对目前总预算会计预算内外、社保基金等分账核算的模式,初步提出了符合政府会计改革方向的整合方案。男一方面,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财政总预算会计及区域内预算单位会计的培训与指导力度,提高财务管理能力。(1)加大对预算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省财政以国库部门为主,组织多方力量,抽调精兵强将,联合中介机构,分批对省级所有部门预算单位进行了一次以会计基础工作为重点的检查,检查完毕出具了较为规范详细的检查报告,对发现的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通过这种拉网式的检查,省级预算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对于省以下财政总预算会计工作,我们结合一年一度的国库工作考核,由省厅带队,采取跨地区交叉检查的方式组织核查。(2)多层次的定期组织培训。聘请财政部专家、高校教授或行业能手,从最基本的职能拓展预算会计人员视野,提高理财水平。(3)成立业务指导联络组。抽调有代表性的预算单位及财政部门的骨干作为联络组成员,定期研究探讨问题,不定期地开展一些专门性的现场指导工作。

六、建设高素质的总预算会计队伍

队伍建设不在于人多而在于精干。多年来,我们牢固树立“总预算会计无小事”的观念,加强总预算会计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建设,培养和树立总预算会计爱岗敬业、勤政廉洁精神,确保总预算会计“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为此,在选人用人上,我们充分考虑总预算会计的工作特点,尽量把政策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自律意识强,严谨、诚信、可靠的优秀同志选拔到这一重要岗位。在能力培养上,尽量多创造学习和锻炼的机会,鼓励总预算会计开拓创新。正是在国库工作繁杂、改革任务繁重、工作时效性极强、人力资源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广大总预算会计工作者知难而进,团结奋斗,锻炼成了国库管理上作中的“多面手”、“能手”和“快手”。全省上下打造了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关具备一定战斗力的财政总预算会计队伍。

七、加强与财政内部各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一是加强国库管理职能在财政内部的宣传解释工作。国库处成立初期。我们经常通过厅长办公会议、处室协调会议、业务交流会议等方式,宣传我们的职责和改革的内容,让他们认识国库改革工作给财政管理甚至他们本身的管理工作所带来的好处。

二是加强工作程序上的衔接,发挥业务部门在每一环节的重要作用。不论是从预算单位用款计划的报批到资金的核拨,还是从总预算会计账务核算到部门决算的编制,我们均将业务部门的共同参与纳入国库有关工作的重要环节,在体现他们权威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作用。如我们目前的部门决算工作,均邀请各业务部门为这项工作的重要成员单位,决算的布置、初审、会审、分析工作都是共同商量、共同研究、共同完成。对省级预算单位会计工作的监督检查工作,国库部门也是积极邀请各业务部门共同参加,检查成效显著。

三是主动配合做好预算执行工作,及时反馈有关信息。尽量帮助解决预算执行中的一些政策衔接、技术处理等难点问题,并及时反馈我们在预算执行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有助于改进预算管理工作的意见与建议。如我省的用款计划结余的处理问题,我们一方面提出了省级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方案,另一方面对这些资金的下年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的跟踪分析,督促业务部门加强对这部分资金的管理。

八、加强与预算单位的沟通与协调

一是加强对预算单位国库改革精神的宣传。为消除预算单位对国库改革存有的“改革就是收部门权力”等顾虑,我们每年召开一至两次座谈会议,一方面加强我们改革精神的宣传,宣传改革的成效以及对部门带来的方便和利益。另一方面是听取他们对我们工作的意见,不断改进我们的服务。

二是建立预算单位国库业务联络员制度。联络员主要为各预算单位的业务骨干,通过定期的业务交流与联系,完善工作程序,规范操作流程,确保了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加强对预算单位的服务与指导。除每年召开一次业务培训会外,平时对于预算单位在改革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我们均给予热情解答,口头解答不能解决的,我们就上门服务指导。为方便预算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会计核算工作,我们正在开发统一的省级单位会计核算系统,届时将供预算单位免费使用,帮助预算单位实现从用款计划上报到会计核算业务的全程电子化。

九、加强与信息技术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建立了良好的信息交流的互动平台,并实行系统管理部门对应、模块管理个人对应的管理协调机制。在业务需求不确定和信息技术不稳定的情况下,能及时沟通,相互查找问题,互相提供比较准确的信息。

十、加强与征收机关、统计机关、人民银行、监督检查机关、商业银行的沟通与协调

一是在日常性沟通接触的基础上,建立了季度、年度的财、税、计、库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相互沟通交流,实现了信息的共享,促进了我们在预算执行分析方面的工作。

篇6

关键词:事业单位 资产管理 预算管理 结合机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家的财政收入也迅速增长。事业单位的资产总量伴随着国家财力的增强及公共服务投入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同时,事业单位资产与预算面临着财政管理改革的各种挑战,如何增强财政当家理财的能力,是当前摆在事业单位眼前的一项迫切而重要的工作。笔者认为,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对接是大势所趋,事业单位应当通过建立健全对接制度,建立资产动态管理的信息系统,规范资产预算编制的程序,完善监督制度等对策,真正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以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快建成节约型的政府。

一、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必要性

虽然我国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工作,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果,但是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仍然是两套较为独立的系统在运行。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两张皮”的管理格局依然存在,重预算轻管理的问题仍比较突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资产配置管理各自为政、资产随意配置、盲目配置的现象依然存在,造成了资产闲置浪费、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甚至个别单位出现缺乏足够空间存放购置来的仪器设备;另一些事业单位资产严重不足,却无预算安排的渠道,苦乐不均,有失公平。

从实际工作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对接仍存在不少的障碍,对事业单位深化财政预算管理的改革以及资产管理的改革都造成了影响。具体的受制约原因包括:一是资产配置标准仍不健全,新增资产预算的审核依据仍缺失。二是在当前管理模式下,资产配置缺乏顶层设计,资产配置渠道过多,统筹协调难度大,导致出现资产配置失衡的现象。三是资产预算内容不够细化,约束力不强。四是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低,无法取得支撑资产预算编审所需的基础数据。

对于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结合的运行机制,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活动,应当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推行实物费用定额制度,促进事业资产整合与共享共用,实现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紧密统一;应当坚持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应当坚持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且理论与实践均证明在财政管理的构成当中,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是紧密相连、缺一不可的关键性内容,资产管理是财政管理实物形态的表现,预算管理是财政管理价值形态的反映。事业单位的资产的资金来源是财政预算拨款,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配置的质量直接受制于财政预算的公平与客观性;反过来,财政预算支出资金结构的公平性与合理性又依赖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质量与水平。因此,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不但是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的要求,还是财政预算管理的必然要求。

二、完善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机制的对策

(一)健全制度体系,提供制度保障

1、健全资产配置管理制度

国家资产配置有相关规定,主要是从资产配置的工作原则与工作总体要求的角度做了要求,内容仍不够具体细致,且操作性不强。各事业单位需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以其作为参考标准,并结合资产配置的历史数据和现实需要,制定出符合实际、具体详细、适用于本单位的资产配置管理办法。切实将事业单位发展所需的资产类型与数量加以明确,做到资产配置的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2、构建资产配置标准体系

在事业单位资产配置的标准体系中主要的标准有:通用办公资产标准、房屋标准、用车标准等。事业单位应进一步完善配置和细化标准,分别针对办公用房、办公专车、办公基础设备等资产建立配置标准。例如,在办公用房上,规定不同级别单位职员的用房面积大小;公车的配置管理,应实行编制管理,严格控制公车的用车标准。

3、规范资产预算编制流程

建立健全资产预算管理制度,可以为管理工作奠定制度基础。事业单位应对资产配置的预算编制程序进行梳理,将其对接到部门预算的编制程序中,促进其规范化发展,使其流程变得更为流畅与紧凑。第一,事业单位应明确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内部资产管理与预算审核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与工作的流程。在编报资产配置的预算编制之前,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应先收集并分析资产管理部门的相关意见与建议,资产管理部门也应主动与财务部门进行沟通交流,并需积极配合财务部门的工作,形成合理、相互协作的工作机制,以促进预算编制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二,事业单位应突出配置重点,逐步推进预算编制工作。事业单位中的资产种类与数量较多,且预算审核的范围也在不断增加新的资产配置内容,所以应突出配置重点,例如土地、房屋等重点资产的配置。资产配置预算属于新业务,在实际工作中需先进行试点工作,再总结经验,进行研究,逐步将其推进。

(二)建立动态监控系统,促进资产管理规范化

财政部2007年以资产清查数据为基础建立了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笔者认为该系统虽然比之前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有了很大改进,但仍有应用开发的空间。在当今信息爆炸和信息飞速传递的时代,仅仅对账面上资产进行增减变动的管理已经不能满足资产管理工作的需要,特别是不能满足资产基础数据为预算服务的要求。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仍然是单位资产存量的静态反映,未能很好的对资产的实际使用状况、资产的使用性能、资产的使用率等数据进行反映,故而不能很好地依据其提出预算需求。

借助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改革的历史契机,财政部应组织事业单位构建资产信息网络化动态监控系统,形成由实际使用人对资产状况实时更新的资产管理基础数据库(网上办公和云计算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技术需求),实现对资产的形成、使用与处置状况的全程动态反映。实际使用人要对资产负责,在资产管理动态监控系统中,实际使用人应负责及时反馈资产信息变动情况并提出资产更新或资产升级需求。资产管理的技术部门应对资产的实际运营情况做出鉴定并对实际使用人提出的购置申请进行审核,财务部门结合预算要求,对资产需求进行排序,按照资金控制数提出单位的资产需求计划并申报预算。

建立资产信息动态监控系统,首先使单位的资产状况得到了更好地反映;其次对于资产的购置、处置等授权审批制度进行了很好的梳理;再次可以获取准确、科学的关于预算与财务管理的资产信息,有利于提高经济分析的准确度,增强经济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大大提高管理人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能力。

(三)完善监督机制,健全独立审计机制

事业单位应健全独立的审计机制与完善监督机制,应充分发挥财政监督、内部审计、财务检查等功能,尤其要加强检查监督新增的资产配置预算范围。应严格按照资产配置管理制度中的规定审核新增的资产配置预算,经上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准通过的方可进行购置,若未经批准则不能购置资产;在执行预算时,若有特殊要求,属于临时购置或是追加预算的,也必须遵守程序按规定进行报批,取得批准后才能购置资产;未经申报预算的新增资产购置,应不给予经费。出现违法购置资产行为的现象,应及时纠正,并需严肃处理,以防止超编、超标资产配置问题的出现。

三、结束语

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是当前事业单位增强财政管理能力的需要,同时也是适应当前经济政治改革不断深入的发展需要。两者相结合的机制,必须健全资产配置的体系,加强资产的管理;同时还需建立资产信息动态监控系统,促进资产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此外,还应完善监督体系,健全独立的审计机制,以防止发生超编、超标购置资产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曹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必由之路[J].财会研究,2009(09):8-10

[2]林翰文,林火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思考[J].求实,2010,39(05):33-34

篇7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氨甲环酸;静脉滴注;局部应用

[中图分类号] R68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4(c)-0156-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travenous and intra-articular injection of Tranexamic Acid in perioperative blood loss of patients who received primary unilateral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Methods Two hundred and ten patients with osteoarthritis who received primary unilateral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in East Branch of 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4 were chosen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intravenous group, topical group and blank group, with 7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intravenous group received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20 mg/kg Tranexamic Acid; the topical group received intra-articular injection of 3 g Tranexamic Acid; the blank group received 50 mL normal saline into articular cavity. The conditions of hemoglobin, haematocrit, maximum hemoglobin loss, volume of total drainage, volume of total blood loss, hidden blood loss, rate of blood transfusion, the largest area of subcutaneous ecchymosis, incidence of thrombus of lower extremity veins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after operation among the three groups were record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hemoglobin and haematocrit after operation for 1, 3, 7 days of the three groups had highl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1), among which, the hemoglobin and haematocrit of intravenous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opical group and blank group (P < 0.01 or P < 0.05), the hemoglobin and haematocrit of topic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blank group (P < 0.01). The maximum hemoglobin loss, volume of total drainage, volume of total blood loss, hidden blood loss, rate of blood transfusion and the largest area of subcutaneous ecchymosis of the three groups had highl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1), among which, the levels of indexes above in the intravenous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opical group and blank group (P < 0.01 or P < 0.05), the levels of indexes above in the topic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blank group (P < 0.01).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asymptomatic venous thromboembolism after operation among the three groups (P > 0.05). There were no infection, renal failure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in the three groups. Conclusion Application of intravenous and topical application of Tranexamic Aci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blood loss of patients with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t perioperative period, decrease the rates of blood transfusion, without increasing the incidence of perioperative phlebothrombosis and other complications, and the effect of intravenous application of Tranexamic Acid is superior to topical application, so it is suggested that intravenous application of Tranexamic Acid should be used in preference.

[Key words]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ranexamic Acid; Intravenous drip; Topical application

如何有效地控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围术期的失血问题,一直是近年来骨科医生研究的热点。为更好地控制围术期失血,国内外学者开始在TKA围术期应用氨甲环酸控制失血。目前的大多数研究提示,静脉及关节内注射氨甲环酸均可以减少TKA术后失血,但是,对于两种应用方式的效果、安全性还存在一定的争议[1-2]。为此,本研究设计了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以期更加全面地评价静脉及关节内注射氨甲环酸对TKA患者围术期失血量控制的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区(以下简称“我院”)骨科初次行单侧TKA手术的骨关节炎患者21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9例,女141例;左膝94例,右膝116例;年龄57~81岁,平均(66.74±6.42)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三组:静脉组、局部组、空白组,每组70例。本研究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所选用的假体均为固定平台假体(Depuy PFC假体,美国强生公司)。手术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全程使用止血带,切口采用髌旁内侧入路,分别置换胫骨平台、股骨髁及髌骨。术后夹闭引流管2 h,放置引流管48 h。所有患者均按照《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3]要求,术后应用利伐沙班2周。静脉组在手术结束放松止血带前30 min,将氨甲环酸(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7021993)按照20 mg/kg稀释于100 mL生理盐水后静滴,同时经引流管注入50 mL生理盐水;局部组在手术结束放松止血带前将氨甲环酸3 g溶解于50 mL生理盐水中通过引流管注入关节腔;空白组手术结束放松止血带前将50 mL生理盐水通过引流管注入关节腔。

1.3 观察指标

术后血红蛋白及引流情况:记录术后总引流量,术前及术后1、3、7 d查血常规记录血红蛋白含量、血细胞比容。以术后最低血红蛋白值计算最大血红蛋白丢失量,以术后最低血细胞比容计算总失血量。

输血率、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及皮下瘀斑面积:输血标准:血红蛋白值小于70 g/L时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血红蛋白值在70~90 g/L之间时,根据患者的情况由主管医师决定是否输血。术后7 d行双下肢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断有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术后门诊随访有无症状性静脉血栓栓塞(VTE)及肺栓塞发生,直至术后半年。参考烧伤面积估算法确定皮下瘀斑面积,以患者五指并拢,一个掌面相当于体表面积1%的标准评估,于术后7 d测试并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R×C列联表检验,两两比较采用χ2分割法,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基线资料比较

所有入组患者均顺利完成随访及数据收集,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及手术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三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比较

三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静脉组术后1、3、7 d血红蛋白含量及血细胞比容显著高于局部组和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或P < 0.05);局部组术后1、3、7 d血红蛋白含量及血细胞比容显著高于空白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2。

2.3 三组最大血红蛋白丢失量、总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率、皮下瘀斑面积及术后并发症比较

三组术后最大血红蛋白丢失量、总引流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率及皮下瘀斑面积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静脉组显著低于局部组及空白组(P < 0.01或P < 0.05),局部组显著低于空白组(P < 0.01)。见表3。术后7 d无症状性VTE的发生例数分别为静脉组1例、局部组2例、空白组1例,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6个月内未发现有肺栓塞及明显症状性VTE情况,三组术后均未发现感染、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3 讨论

TKA作为各种膝关节疾病的终极治疗手段,已经成为目前关节外科最为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手术创伤及术中止血带的使用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术后失血的发生。Barwell等[4]一项针对324例TKA患者的研究显示,单侧TKA术后的失血量在340~1500 mL之间。Sehat等[5]研究则提示,TKA术后平均总失血量为1474 mL。围术期失血过多必然会导致输血率增加,由此带来的潜在输血风险、血源紧张、治疗费用增加等成为困扰关节外科医生的难题。因此,如何有效地减少围术期失血成为目前TKA研究领域的热点。

氨甲环酸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抗纤溶药物,由于其与纤溶酶或纤溶酶原上纤维蛋白亲和部位的赖氨酸结合区有高度亲和力,故能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溶解酶原与纤维蛋白的结合,阻断纤溶酶原的激活过程,从而发挥止血的效果。大量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提示,局部及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可以减少TKA术后出血量,降低输血率[6-7]。尽管大多数学者认为,TKA围术期应用氨甲环酸可以达到减少失血及输血的效果,然而对于氨甲环酸的应用剂量、应用途径及不同途径应用的效果还存在争议。Cid等[8]的一项Meta分析曾指出,如果术中氨甲环酸的使用量低于2 g,则起到减低术后患者血红蛋白最大下降值的效果,并不能有效减低输血率,如果期望减低输血率,则需要应用更大剂量的氨甲环酸。然而,2013年Panteli等[9]的Meta分析则显示,无论采用15~35 mg/kg氨甲环酸还是采用135~150 mg/kg氨甲环酸均能有效降低术后总失血量,减少输血率及输血量。Whiting等[10]对不同剂量氨甲环酸进行静脉注射后的血药浓度和维持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提示,20 mg/kg的剂量是静脉应用氨甲环酸的最适合剂量。笔者认为,20 mg/kg的氨甲环酸静脉应用后不仅能够迅速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而且可以维持这种有效血药浓度直至术后8 h,基本涵盖了术后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时间。对于TKA术中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目前应用的剂量主要有1.5 g及3.0 g两种剂量。Jang等[11]研究提示3.0 g组减少术后失血的效果显著优于1.5 g组,故此作者认为局部应用3.0 g氨甲环酸为最佳选择。

对于静脉及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的临床效果是否有区别,目前的研究结果争议较大,Sarzaeem等[12]针对200例初次单侧TKA患者的一项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证实,静脉应用500 mg组的血红蛋白最大下降值及输血率均显著低于局部应用1.5 g组及局部应用3.0 g组;然而,Patel等[13]的研究则发现,10 mg/kg氨甲环酸静脉应用组术后血红蛋白的下降程度、总引流量及输血率与局部应用2.0 g组并无明显差异。由于各项研究采用的氨甲环酸质量、使用剂量、使用次数的不同,因此依据目前文献比较局部与静脉应用氨甲环酸的临床效果存在一定困难。本研究采用了目前最常用的静脉应用20 mg/kg与局部应用3.0 g两种方案进行比较,结果提示,静脉应用20 mg/kg氨甲环酸后血红蛋白的减低程度、总失血量、输血率均显著低于局部应用3.0 g组,而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因此推荐优先选择静脉应用20 mg/kg氨甲环酸。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局部应用3.0 g氨甲环酸后血药浓度低于静脉应用20 mg/kg[14]。

对于应用氨甲环酸的安全性,已经被多项临床研究证实。2014年Poeran等[15]的一项大样本回顾性队列研究涵盖了美国510家医院的872 416例关节置换患者。研究结果提示,围术期应用氨甲环酸对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肾衰、心肌梗死、脑血管事件及住院期间死亡率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并无显著不利影响。本研究中三组患者术后无症状性VTE的发生率未见显著差异,提示静脉和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并未增加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此外,三组患者均未发现有症状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肾功能衰竭及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局部应用3 g氨甲环酸及静脉应用20 mg/kg氨甲环酸均能有效减少TKA围术期失血量,减低输血率。相比较而言,静脉应用20 mg/kg氨甲环酸的效果更佳,因此推荐在TKA围术期优先选用20 mg/kg氨甲环酸静脉注射以减少出血。

[参考文献]

[1] Sabatini L,Atzori F. Topical intra-articular and intravenous tranexamic acid to reduce blood loss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J]. Ann Transl Med,2015,3(Suppl 1):3978-3981.

[2] Roy SP,Tanki UF,Dutta A,et al. Efficacy of intra-articular tranexamic acid in blood loss reduction following primary unilateral total knee arthro plasty [J]. 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2012,20(12):2494-2501.

[3]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J].中华骨科杂志,2009,29(6):602-604.

[4] Barwell J,Anderson G,Hassan A,et al. The effects of early tourniquet release dur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double- blind study [J]. J Bone Joint Surg Br,1997,79(2):265-268.

[5] Sehat KR,Evans R,Newman JH. How much blood is really lost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Correct blood loss mana-gement should take hidden loss into account [J]. Knee,2000,7(3):151-155.

[6] Ponnusamy KE,Kim TJ,Khanuja HS. Perioperative blood transfusions in orthopaedic surgery [J]. J Bone Joint Surg Am,2014,96(21):1836-1844.

[7] Gandhi R,Evans HM,Mahomed SR,et al. Tranexamic acid and the reduction of blood loss in total knee and hip arthr-oplasty:a meta-analysis [J]. BMC Res Notes,2013,6:184-185.

[8] Cid J,Lozano M. Tranexamic acid reduces allogeneic red cell transfusions in patients under go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results of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J]. Transfusion,2005,45(8):1302-1307.

[9] Panteli M,Papakostidis C,Dahabreh Z,et al. Topical tran-examic acid in total knee replacement: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Knee,2013,20(5):300-309.

[10] Whiting DR,Sierra RJ. Efficacy of combined use of intr-aarticular and intravenous tranexamic acid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J]. Ann Transl Med,2015,3(Suppl 1):2305-2309.

[11] Jang B,Kao M,Bohm MT,et al. Intra-articular injection of tranexamic acid to reduce blood loss after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J]. J Orthop Surg(Hong Kong),2014,22(2):146-149.

[12] Sarzaeem MM,Razi M,Kazemian G,et al. Comparing efficacy of three methods of tranexamic acid administration in reducing hemoglobin drop follow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J]. JArthroplasty,2014,29(8):1521-1524.

[13] Patel JN,Spanyer JM,Smith LS,et al. Comparison of intr-avenous versus topical tranexamic acid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J]. J Arthro-plasty,2014,29(8):1528-1531.

[14] Henry DA,Carless PA,Moxey AJ,et al. Anti-fibrinolytic use for minimising perioperative allogeneic blood transfu-sion [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1,16(3):1858-1886.

篇8

关键词:高芥酸油菜;密度;氮肥;产量;品质;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S-3;S56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23-5673-04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4.23.014

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是植物油脂的三大来源之一[1]。油菜的产量和品质不仅取决于种质的遗传特性,还受生态环境和栽培技术的影响。施氮量和种植密度是调控和影响油菜群体发育和产量的两个重要因素,合理施氮可以有效地促进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形成,氮肥用量过少或过多均会对植株生长发育和子粒产量产生不利影响[2-4]。我国油菜主要分为食用油菜和工业油菜,其脂肪酸主要成分为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及芥酸等[5]。高芥酸油菜为工业油菜,营养价值方面,芥酸对人体和动物不利,而工业用途方面,芥酸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芥酸及其衍生物广泛应用于化工行业,除用作溶剂和剂外,还是香料、化妆品、油漆等化学用品的原料[6-8]。目前,关于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油菜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前人集中在双低油菜品种上,迄今为止,对高芥酸油菜品种的研究甚少。因此本研究试图以中国第一个特高芥酸油菜品种绵油309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其子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明确绵油309各品质性状间的关系,为高芥酸的高产保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特高芥酸油菜309(芥酸含量55.15%,含油率42.86%)。试验材料由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并提供。

1.2 田间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2-2013年在绵阳市梓潼进行。试验地前茬作物为水稻,土质为沙壤土。播种前测定耕层土壤养分为pH 7.1、有机质13.86 g/kg、全氮0.83 g/kg、磷6.22 mg/kg、钾62.33 mg/kg、硼0.31 mg/kg。本试验于2012年10月17日进行油菜直播,采用两因素四水平随机区组设计,A因素为种植密度,设有4个水平如下:15 000苗/hm2(M1)、25 000苗/hm2(M2)、35 000苗/hm2(M3)、45 000苗/hm2(M4)。B因素为施氮量,设3个水平如下:90 kg/hm2(B1)、180 kg/hm2(B2)、270 kg/hm2(B3),各试验处理如表1所示。试验小区面积均为20 m2,设3次重复。每个小区根据不同的种植密度,确定行距和株距,采用点播定苗的方式,小区四周设保护行。各小区除处理因素不同外,均采用常规栽培措施进行田间管理。油菜苗三叶龄时,根据行距和窝距定苗,氮肥分两次施用。

1.3 测定项目

1.3.1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4月中旬每小区选取30株进行室内考种,4月下旬每小区进行单打单收,测定产量。

1.3.2 品质性状 3月中旬开花期在各试验小区相同位置选取5株油菜用尼龙袋笼罩,油菜成熟期整株收获,悬挂风干后用气相色谱仪Agilent7890-GC参照国标测定油菜子芥酸含量[9]。

1.4 数据分析统计

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3、IPSS和DP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绵油309油菜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处理的小区平均产量在1 235.45~2 664.65 kg/hm2之间(表2 )。在低种植密度条件下,即15 000、25 000苗/hm2时,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在高种植密度条件下,即35 000、45 000苗/hm2,产量变化规律不明显。3个施肥水平下,密度的变化对产量影响不明显。在种植密度不变的情况下,施氮量对油菜的平均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M3、M4除外);在施氮量不变的情况下,种植密度对油菜的平均产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先增后减(B3除外)。对产量进行方差分析(表3),区组间的FF0.05和F0.01,差异显著;施氮量间F>F0.05和F0.01,差异显著。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油菜产量的影响较大。本试验条件下,M3B2即种植密度为 35 000苗/hm2,施氮量为180 kg/hm2产量最高。进一步对油菜产量进行多重比较分析(表4),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之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2.2 不同处理对油菜品质的影响

不同处理对油菜品质性状的影响如表5和表6所示。由表5和表6可知,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花生烯酸含量不断较少;棕榈酸、亚油酸含量先减后增;硬脂酸、油酸和芥酸含量先增后减。随着施氮量增加,绵油309的棕榈酸、硬脂酸、花生烯酸不断增加,芥酸含量不断减少;油酸含量先增后减;亚油酸、亚麻酸含量先减后增。

2.3 不同密度和氮肥与油菜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各个不同处理对油菜品质和芥酸产量的影响如表7所示。由表7可知,处理M3B1的芥酸含量比率最高,M3B2的芥酸产量最高。不同品质的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芥酸产量>花生烯酸>亚麻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芥酸比率,说明了芥酸比率在各处理之间的变化最小。为了进一步明确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分别对油菜品质性状的关系,对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8和表9所示。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与亚麻酸相关性是一致的,均为正相关,但与其他性状的相关性是相反的。种植密度与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烯酸均呈负相关,而施氮量与以上性状呈正相关。种植密度与芥酸含量呈正相关,施氮量与芥酸含量呈负相关。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芥酸含量与亚麻酸含量与种植密度呈正相关,与其他性状呈负相关。在不同的施氮量条件下,芥酸含量与其他性状均呈负相关。在两种情况下,棕榈酸和油酸、亚麻酸,硬脂酸和亚麻酸、油酸和亚油酸、亚麻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亚麻酸和花生烯酸、芥酸比率的相关性相反。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与其他性状的相关性均一致。

3 小结与讨论

3.1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油菜品质性状的影响及其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

油菜种子里脂肪酸合成系统合成链长18C以下的饱和脂肪酸,如棕榈酸和硬脂酸;超长链脂肪酸合成系统合成链长18C以上的脂肪酸,如花生烯酸和芥酸;脂肪酸去饱和系统在去饱和的作用下产生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10]。本研究表明,不同的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高芥酸油菜的品质有影响。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提高芥酸、硬脂酸和油酸的含量,但是种植密度过高,其含量反而减少;适当降低种植密度可以减少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的含量。施氮量增加,芥酸含量降低,而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花生烯酸的含量增加。施氮量与芥酸含量的关系与艾复清等[11]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施氮量与亚油酸含量的关系与黄秀芳等[12]的结果是一致的。在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的条件下,品质间的相关性也发生了变化,说明控制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可以对油菜脂肪酸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在本试验条件下,每增加氮肥15 kg/hm2,棕榈酸增加0.67%,硬脂酸增加0.33%,花生烯酸增加3.2%,芥酸降低5.3%;种植密度每增加 15 000苗/hm2,花生烯酸降低10%。

3.2 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与高芥酸油菜保优栽培的关系

尽管前人对油菜的最佳种植密度和施氮量有较多的研究,但由于油菜品种的不同,得到的结果也有差异。在本试验设置条件下,绵油309在种植密度为35 000苗/hm2、施氮量为90 kg/hm2时,油菜子芥酸含量比率最高;在种植密度为35 000苗/ hm2、施氮量为180 kg/hm2时,油菜产量和芥酸产量最高。对于高芥酸油菜而言,油菜的产量和芥酸产量是主要的指标,本试验在油菜产量和芥酸产量达到最大的条件下,其他品质性状的含量也较为理想。由此可见,在保证油菜产量和芥酸产量的栽培条件下,完全可以保证其他品种性状优良。

综上所述,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高芥酸油菜绵油309产量和品种的影响及其品质之间的关系较为明确。为了更好的为高芥酸油菜的高产保优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还需要进行各种配比肥料对高芥酸油菜品质性状的影响与相关性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梅德圣,张 ,李云昌,等.油菜油分、蛋白质和硫甙含量相关性分析及QTL定位[J].植物学报,2009,44(5):536-545.

[2] 李志玉,郭庆元,廖 星,等.不同氮水平对双低油菜中双9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7,29(2):78-82.

[3] 赵继献,程国平,任廷波,等.不同氮水平对优质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7,13(5):882-889.

[4] 秦亚平,李志玉,廖 星,等.不同施氮量对中双9号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06,45(1):80-83.

[5] 武玉花,卢长明,吴 刚,等.植物芥酸合成代谢与遗传调控研究进展[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5,27(2):82-86.

[6] 傅寿仲,张洁夫,戚存扣,等.工业专用型高芥酸油菜新品种选育[J].作物学报,2004,30(5):409-412.

[7] 周永明,刘后利.甘蓝型油菜种子中几种主要脂肪酸含量的遗传[J].作物学报,1987,13(1):1-10.

[8] 刘 念,范其新,蒙大庆,等.油菜籽粒发育过程中脂肪酸累积模式及其相关性[J].江苏农业学报,2014,30(1):21-26.

[9] GB/T 17377-1998,ISO 5508-1990.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脂的气相色谱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技术监督[S],1990.

[10] 武玉花,卢长明,吴 刚,等.植物芥酸合成代谢与遗传调控研究进展[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5,27(2):82-86.

篇9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腹膜透析;抗腹膜纤维化;细胞因子

[中图分类号] R69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5)08(a)-0004-04

Influence of all trans retinoic on expression of TGF-β1, CTGF, α-SMA in peritoneal dialysis related peritoneal fibrosis rat

LI Minzhi XIONG Yanyi SHI Weiwen ZHANG Guanling ZHUO Huaqin

Department of Nephrology,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52332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all trans retinoic acid (ATRA) in anti peritoneal fibrosis of peritoneal dialysis. Methods Forty healthy male SD rats were selected, after numbere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10 mL/d normal saline + phosphate buffer diluting dimethyl sulfoxide with same volume as medicines), model group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4.25% peritoneal dialysis fluid 10 mL/d + phosphate buffer diluting dimethyl sulfoxide with same volume as medicines), experiment group 1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4.25% peritoneal dialysis fluid + ATRA 2 mg/kg), experiment group 2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4.25% peritoneal dialysis fluid 10 mL/d + ATRA 5 mg/kg), with 10 rats in each group; peritoneal membrane function of rats in four groups after 4 week were detected, changes of peritoneal fibrosis related cytokines in rats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Results In the fourth week,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eritoneal function indexes of UF, D/Purea, D1/D0 in model group and experiment group 1 declined (P < 0.05), those in experiment group 2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GF-β1, CTGF, α-SMA expression of visceral peritoneum tissues in model group, experiment group 1 and experiment group 2 occured significantly changes (P < 0.05), these in experiment group 1 and experiment group 2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model group (P < 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HGF, BMP-7, IL-6, VEGF in model group, experiment group 1 and experiment group 2 increased (P < 0.05), these in experiment group 1 and experiment group 2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mode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ATRA can anti peritoneal fibrosis by adjusting the expression TGF-β1, CTGF, α-SMA and other cytokines.

[Key words] All trans retinoic acid; Peritoneal dialysis; Anti peritoneal fibrosis; Cytokine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是一种以人体腹膜为透析膜的透析方案,操作时需将透析液灌注至腹腔,并通过腹膜另一侧的毛细血管网交换溶质和水分,最终清除患者体内潴留的代谢产物,同时补充机体所缺乏的相关物质[1]。腹膜透析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残余肾脏功能保护好等优势,但也存在腹膜纤维化等相关并发症。腹膜纤维化是腹膜透析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多数腹膜透析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2]。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 retinoic acid,ATRA)是动物体内维生素A代谢的中间产物,具有广泛的生理学及药理学效用,为分析该药物在腹膜透析中的抗腹膜纤维化中的作用,本研究选取雄性SD大鼠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选择40只雄性SD大鼠,周龄6~8周,体重220~260 g,由山东大学动物实验研究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SCKX20140017;所有大鼠均喂养于室温24℃、安静、光照12 h、湿度45%、自由进食进水的环境中,编号后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实验1组、实验2组,每组各10只。

1.2 药品与试剂

选用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ATRA;选用美国Baxter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4.25%腹膜透析液;选用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兔抗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以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多克隆抗体;选用美国Sigma公司生产的二甲亚砜;选用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浓缩型DAB显色剂;选用立陶宛MBI公司生产的逆转录试剂盒;选用京博大泰克生物基因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PCR反应缓冲液。

1.3 方法

1.3.1 造模方法 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d+5 mL磷酸盐缓冲液稀释的二甲亚砜;模型组:腹腔注射4.25%腹透液10 mL/d+5 mL磷酸盐缓冲液稀释的二甲亚砜;实验1组:腹腔注射4.25%腹透液10 mL/d+ATRA 2 mg/kg;实验2组:腹腔注射4.25%腹透液10 mL/d+ATRA 5 mg/kg。所有大鼠均药物干预4周,期间自由进食、饮水。

1.3.2 检测指标 干预4周后处死大鼠,处死前1 h对大鼠进行腹膜平衡实验。局部麻醉后,向所有大鼠腹腔注入腹透液20 mL,30 min后打开腹腔,吸取液体,称重,计算超滤量。同时给予大鼠股动脉取血操作,血标本置于-5℃温箱内待用。

避开注射部位取大鼠腹膜及肠系膜组织,一部分标本4%多聚甲醛固定,一部分置于含1.5 mL Trizol的EP管内。选用荷兰威图Seleetra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液样本中的尿素、葡萄糖浓度及肝细胞生长因子(HGF)、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将多聚甲醛固定的样本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脱蜡,H2O2灭活,滴入0.01 mol/L枸橼酸盐缓冲液,微波加热至沸腾,冷却,洗涤,BSA封闭,滴入兔抗大鼠脏层腹膜组织中TGF-β1、CTGF或α-SMA多克隆抗体一抗,洗涤,山羊抗兔IgG二抗,洗涤,BAD显示,封片,镜检,并采用Imageproplus 6.0软件进行数据提取与处理。

1.3.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四组大鼠的体重变化情况、腹膜功能变化情况[超滤量(UF)、透析液尿素浓度(D)、血浆尿素浓度(Purea)、初始腹透液葡萄糖浓度(D0)、透出液葡萄糖浓度(D1)、计算D/Purea、D1/D0]、TGF-β1、CTGF、α-SMA的表达变化情况、各组大鼠血清细胞因子HGF、BMP-7、IL-6、VEGF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四组实验大鼠的一般情况变化

各组大鼠均正常进食、进水,无实验大鼠死亡,实验1组和实验2组大鼠有不同程度的脱毛、竖毛现象;四组实验大鼠的体重在实验第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第4周,模型组大鼠体重最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四组大鼠的体重变化情况(g,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与模型组比较,#P < 0.05;与实验1组比较,P < 0.05

2.2 四组实验大鼠的腹膜功能测定情况

实验第4周,模型组和实验1组的腹膜功能指标UF、D/Purea、D1/D0测定值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四组实验大鼠的腹膜功能测定情况(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与模型组比较,#P < 0.05;与实验1组比较,P < 0.05; UF:超滤量; D:透析液尿素浓度; Purea:血浆尿素浓度; D0:初始腹透液葡萄糖浓度;D1:透出液葡萄糖浓度

2.3 四组实验大鼠腹膜组织的纤维化细胞因子表达情况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实验1组、实验2组的脏层腹膜组织中TGF-β1、CTGF、α-SMA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均发生显著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实验1组、实验2组较模型组的表达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表3 四组实验大鼠腹膜组织的纤维化细胞因子表达情况(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与模型组比较,#P < 0.05;与实验1组比较,P < 0.05;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1;CT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α-SMA:α平滑肌肌动蛋白

2.4 四组实验大鼠的血清纤维化细胞因子变化情况

模型组、实验1组、实验2组HGF、BMP-7、IL-6、VEGF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1组、实验2组的HGF、BMP-7、IL-6、VEGF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表4 四组实验大鼠的血清纤维化细胞因子变化情况(ng/L,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与模型组比较,#P < 0.05HGF:葡萄糖浓度及肝细胞生长因子;BMP-7:骨形态发生蛋白-7;IL-6:白细胞介素-6;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3 讨论

腹膜纤维化多见于腹膜透析中晚期,其病理学表现为腹膜间皮质细胞脱落、微绒毛丧失、细胞外基质沉积、细胞间隙增大、胶原纤维排列紊乱等[3]。间皮细胞损伤是腹膜纤维化早期病变基础,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透析液内的葡萄糖将进一步抑制间皮细胞的增殖,并同时干扰细胞外基质的代谢,导致腹膜间皮细胞形态改变,最终纤维化。纤维化的腹膜将无法继续进行腹膜透析,这将影响患者的进一步治疗[4]。因此,如何有效地降低腹膜纤维化成为腹膜透析治疗工作中的重点。

ATRA是维甲酸的重要活性形式,可与维甲酸受体相互作用,进而调节、影响胚胎发育,对多种细胞(如肿瘤细胞、平滑肌细胞等)生殖、分化具有重要作用。此外,ATRA还具有抗炎及调节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功效。近些年的研究显示,ATRA在动物模型中具有极高的抗纤维化及细胞增殖能力,并开始应用于治疗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相关皮肤疾病的防治中[5]。研究显示,ATRA可通过调节肾脏组织的TGF-β1表达水平来影响细胞外基质代谢,降低血小板衍生因子水平,增强系膜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最终延缓肾小球的硬化[6]。为分析ATRA对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纤维化的影响,本研究进行大鼠造模实验发现,模型组和实验1组的腹膜功能指标UF、D/Purea、D1/D0测定值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提示腹膜透析对大鼠腹膜功能具有明显损伤,造模成功。本研究发现,相比照组,模型组、实验1组、实验2组的脏层腹膜组织中TGF-β1、CTGF、α-SMA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均发生显著的变化(P < 0.05),实验1组、实验2组较模型组表达水平更低(P < 0.05)。脏层腹膜组织中TGF-β1是临床公认的强效致纤维化因子,参与着多种器官的纤维化过程。TGF-β1主要由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合成,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对细胞外基质的形成、血管的生成、炎症以及组织修复等均有重要作用[7]。动物实验表明,大量注入TGF-β1腺病毒载体后,大鼠将出现明显腹膜增厚、血管新生以及间质细胞增殖情况,其腹膜功能显著下降,提示高表达的TGF-β1对腹膜纤维化具有重要作用[8]。CTGF属于CCN家族的一员,具有促细胞增殖、调节细胞外基质、促细胞黏附及趋化的能力。CTGF可介导TGF-β1促纤维化,是腹膜及其他脏器纤维化的重要影响因子[9]。α-SMA是真核细胞的骨架蛋白,参与着微丝的构成,是细胞转化为成肌成纤维细胞的标志性蛋白。

本研究中还发现,模型组、实验1组、实验2组HGF、BMP-7、IL-6、VEGF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 < 0.05),实验1组、实验2组的HGF、BMP-7、IL-6、VEGF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 < 0.05)。HGF是急性肝损伤动物血浆内的一种蛋白因子,对肝再生具有重要作用[10-11]。体外实验表明,HGF可降低、逆转肾间质纤维化、肝纤维化等脏器纤维化进程[12-13]。BMP-7是人体间充质细胞分化为骨、软骨、肌腱、韧带的重要诱导蛋白。IL-6是炎症因子的一种,可由间皮细胞或浸润的炎症细胞合成,炎症是纤维化的重要病理诱因之一[14-16]。VEGF具有促腹膜血管生成能力,对腹膜纤维化病理生理过程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TGF-β1、CTGF、α-SMA等细胞因子是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纤维化的重要影响因子,而ATRA可通过调节大鼠TGF-β1、CTGF、α-SMA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来抑制腹膜纤维化过程,并维持大鼠腹膜功能。

[参考文献]

[1] 贾真,姬丽华,陈景荷,等.转录因子Twist促进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J].医学杂志,2013,38(11):879-884.

[2] 李英楠,张鹂,吕海涛,等.阿托伐他汀对腹膜透析大鼠腹膜纤维化的影响及机制探讨[J].山东医药,2014,1(24):25-27.

[3] 王红,赵占正,申万琴,等.腹膜透析大鼠腹膜组织中HIF-1α和CTGF的表达[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 47(2):205-208.

[4] Karin G,Gerritsen,Hilde P,et al. Renal proximal tubular dysfunction is a major determinant of urinary 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excretion [J]. Renal Physiology: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2010,298(6):1457-1464.

[5] 孙立霞,马健飞,邓文艳.高糖对大鼠腹膜间皮细胞整合素连接激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血液净化,2013,12(6):323-326.

[6] Cassie M,Fujita N,Huang BL,et al. Hypoxia-inducible factor (HIF)-1α and CCN2 form a regulatory circuit in hypoxic nucleus pulposus cells: CCN2 suppresses HIF-1α level and transcriptional activity [J].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013,288(18):12654-12666.

[7] 夏武,杨宇平,陈永凤,等.维甲酸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HFL-I细胞Ⅲ型胶原、STAT3和PIAS3表达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2,28(6):1114-1119.

[8] Lin BR,Chang CC,Chen RJ. 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acts as a therapeutic agent and predictor for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J].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2011,17(10):3077-3088.

[9] 黄玉晗.腹膜透析与腹膜纤维化[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4,23(4):382-384.

[10] 韦永光,林沁,潘淼,等.罗格列酮抑制大鼠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纤维化中TGF-β1和CTGF的表达[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4,1(7):583-586.

[11] 赵焱,邓扬,闫弘睿,等.肝细胞生长因子与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 19(3):409-411.

[12] 张敏,赵菁莉.中医药防治腹膜纤维化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1):166-168,197.

[13] 王新荣,杨智慧,江平,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肝细胞生长因子在胃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7(1):98-100.

[14] 王桂花,赵金文,陈连华,等.全反式维甲酸对腹膜透析大鼠脏层腹膜组织中CTGF和α-SMA表达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4,54(4):28-30.

[15] 梁秀军,翟泽玲,董文娟,等.胶原性关节炎大鼠炎性细胞因子的动态观察[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3,21(3):57-60,后插9.

篇10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 基础教育 创新教育 多元化 差异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129

1 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教学理念的落后直接导致了学生知识学习的闭塞性

随着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演变以及计算机得到普及与普遍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方法已经成为一种最基本的能力。而作为大学生,其应该掌握的计算机相关知识应该是丰富的并且是与时俱进的。但是由于计算机教师本身并未树立起不断学习并且更新知识的理念,导致其在教学过程中并未融入创新教学的理念,所以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没有给学生带来相关的计算机前沿的知识与操作技能。此外,由于学校计算机硬件设备的落后也使得很多前沿的相关技术无法得到应用,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知识的更新。

1.2 学生知识功底差异性大,但课堂教学采用“一刀切”模式

由于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对计算机的接触与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使得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的班级学习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由于自身水平和程度而产生的问题,这些问题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3 大学计算机基础知识教育中的其他相关问题

首先,教师课堂教学知识与实际所需操作的脱节。由于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是单纯采用以课本知识为主的教学,而忽视了实际工作生活中对计算机基础相关知识的要求,这样的脱节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其次,传统应试教育导致的学生高分低能现象非常普遍,而学生的相关计算机知识水平并未能在分数中得以体现,从而给教师的教学造成一定的误导。而当前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除计算机专业外,所教内容几乎没有差别,忽略了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操作的掌握与学生所学知识之间的重要联系。除此之外,学生实践所学知识的机会较少,导致学生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仅局限在课本上。

2 进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创新教育的相关对策

2.1 将计算机基础知识作为一种工具在教学中体现

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本身就应该是一种学习与运用的工具,而不只是评判学生好坏的分数。而将计算机作为实践工具,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与此同时,学生也转变学习的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自身掌握相关知识与理念的更新,以便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前沿的知识和资讯,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改革的目的。

将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的学习进行工具化处理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要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所学专业进行联系挂钩,从而增强计算机知识的应用性,也拓宽其应用面。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进行有机结合时,学生就会增强对计算机的关注度,也能够更多地促进自身专业知识的掌握,从而达到双赢。笔者相信,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在结合专业的基础上一定能够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奠定一定的基础。

2.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强教学的差异性和个性化

差异化教学模式需要以人文本,尊重学生,所以在差异化措施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的教学激励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巨大热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出学生身体里蕴含的学习的巨大天赋与潜能。当然,笔者在这里提倡的激励模式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激励,而非物质激励。当学生在互动学习的课堂中敢于且善于表达自己对所学知识的观点与看法,并能够在大家面前进行展示时;当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师为其量身打造的学习目标时;当学生在测试中取得进步的成绩时,教师都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得学生更加有信心去完成更多的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要加强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

2.3 进行模块化计算机基础教学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中实行模块化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而进行模块化教学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教学内容与学生所需知识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三者进行有机结合与统一,从而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系统化的教学策略和模式。教师在模块化教学过程中要发挥网络的巨大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巨大的可利用的资源。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作为大学的基础公共课程,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在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兴趣和专业技能,从而真正达到进行计算机教学的目的。

3 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的创新教育策略主要从学生的心理以及教师的教学模式入手,而在此过程中,师生双方所构建的和谐的学习环境和生动的课堂氛围,都会促进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计算机相关能力的提升。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优化,将会为整个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而以上策略的尝试,能够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人文情怀与尊重,将会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习,甚至对学生的一生都产生非常正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付瑞平,靳伟国.大学计算机基础模块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2014,(1).

[2]陈静.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的探讨[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3,30(6).

[3]李丹.新时代背景下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3,(10).

[4]张丽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多元化分层教学模式研究[J].教学探讨,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