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财务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25 11:02: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卫生服务财务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固定资产 管理制度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公益性基层医疗单位,从事预防、医疗、康复和健康宣传等各项工作,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固定资产是开展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为社区卫生服务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社区卫生服务具有公益性,且固定资产拥有种类多、分布广等特点,这就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忽略;随着国家对基层医疗卫生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总资产中固定资产所占比例的不断增加,社区中心的固定资产管理已经成为不可不重视的问题。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1)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要求:固定资产单位价值没有达到规定标准,但是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应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对这类没有达到财务制度规定标准的固定资产,各单位不能准确把握能不能入账,使固定资产投入指标就无法比较,导致固定资产管理不同程度的混乱,极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使得这类固定资产账实不相符。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固定资产进行的核算仍旧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进行的。中心新购进固定资产后,经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科室验收并及时登记入账,同时建立新增固定资产卡片;但财务管理部门是付款时才对新增固定资产的原值进行会计核算,这就有可能因付款审批程序、资金周转或其他原因导致延期付款所造成时间上的差异,使得固定资产实物账与会计总账不相符。
(3)对上级拨入或捐赠的固定资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接受时只管设备使用,没有及时通报财务部门做出相应固定资产增加的入账手续,财务管理部门就无法清楚各使用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容易出现账外固定资产,造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固定资产总账与各使用单位的固定资产不相符。
(二)固定资产账账不符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工作不规范。如新购买的固定资产只对所发生的费用入账,不登记固定资产账;房屋建筑物新建、扩建的。例如,业务用房,工程验收完工后没有及时进行完工结算,在社区中心的固定资产账上未登记反应;对接受的捐赠、赞助固定资产,不进行及时入账,更没有专人专管;对于固定资产报废、毁损、丢失或赠送给外单位的,有不及时按有关规定办理账务核销手续的现象,致使长期挂在固定资产账上,从而造成账账不符。
(三)固定资产核算方式陈旧
尽管对固定资产新增、报废、损毁、赠送、被盗及盘盈盘亏等事项的核算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固定资产核算是不计提折旧的,在核算固定资产时没有根据固定资产的价值变化进行核算,而是只核算账面原值。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管理体制不完善
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成立资产管理部门,而是由财务部门、行政部门和后勤部门等职能科室指派人员兼职监督管理。这种多个部门的兼职监督管理,极易造成责权不清,各科室人员都维护自己科室的利益,也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同时,各部门在工作上也很难有效协调、控制、监督,遇到问题相互推诿。
(二)日常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多没有制定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纵观固定资产的采购,由于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执行,从购入、验收、登记入账等都得不到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极易产生账外固定资产的作弊情况。另外,在更换使用人员后,不按规定办理固定资产交接手续,固定资产的调拨使用也时常由负责人一句话就落实执行,没有调拨登记手续,容易造成固定资产混乱。
(三)管理的重视不够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固定资产中部分是财政补助资金购入,况且社区中心固定资产是不计提折旧的,购入后直接在当期中列支。大多中心负责人经常是重购进、轻管理,只关注本单位固定资产的总量、规模和档次,固定资产资金也是一经落实,就不再对资产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容易出现固定资产损毁、丢失或随意报废。
(四)固定资产管理的考核制度空白
在每年针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各项指标考核中,有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考核,也有医疗质控方面的考核以及机构建设方面的考核等等,就是没有专门针对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考核,从而导致固定资产出现了管理上的真空状态,容易造成固定资产闲置、提前报废、被盗等浪费行为。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笔者建议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从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增强内控制度、完善处置报批制度、加强账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盘点制度等几个方面着手加强管理:
(一)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考核制度
很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没有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引起高度重视,在社区中心固定资产的购买、损毁、报废等方面,没有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或者制度形同虚设,普遍存在重钱轻物的现象。应切实增强单位领导的责任意识。各单位负责人要实行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第一责任人。
(二)增强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
抓好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制度化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做到物尽其用,杜绝浪费,就必须制定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责任到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就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规范采购审批、验收入库、财务核算、各种资产处置等。
(三)完善固定资产处置报批制度
固定资产赠送、被盗丢失、闲置转让、到期报废等均应严格执行先报批后处理的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即:使用单位先提出固定资产申请,再经主管部门、财政管理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同意方能处置,否则应当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加强固定资产账卡管理制度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设立固定资产总账,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卡片,从固定资产的购买、使用、增加、减少、库存等变化进行准确无误的结算。财务部门设置总账,使用科室分设明细账,资产使用部门建立卡片账。为了规范卡片内容,可统一设置便于管理与查询的内容及格式,并按其内容进行填制,做到物卡对应,账卡相符。
(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盘点制度
固定资产在年内要组织由资产管理部门牵头,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参加,进行一次全面盘点清查,通过实地清点、盘查,发现盘盈或盘亏应及时根据相关规定上报,并严格按审批后做好相关的账务调整处理,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同时经过盘点清查,可及时发现存在的漏洞,及时做出相应的改进并处理,促使固定资产的安全得到保证。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也是现阶段进一步深化卫生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力保障。因此,强化监管固定资产,明确职责,改变粗放的管理模式,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更好地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为桂林市平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篇2
一、考核评估目标
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充分体现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使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逐步使社区居民得到综合、连续、有效、经济、方便、质优的社区卫生服务,真正做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
二、考核评估原则
遵循公开、公平、可行、有效原则,建立由集中与日常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在考核过程中体现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的原则。
三、组织机构
(一)评估领导小组:区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领导小组作为评估领导小组,负责审批评估方案。审阅各条线评估工作组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根据不同时期工作的重点,平衡各条线考核分值权重;协调评估过程中的有关事项,确保评估工作顺利完成。
(二)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评估小组:由各街镇(*工业区)相关部门的人员组成,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满意度的测评。
(三)业务条线评估工作组:成立由区卫生局相关部门组成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综合管理三个业务评估工作组,组织相关人员,按照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工作内容及区政府、区卫生局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和有关要求,分别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并组织实施。
四、考核评估方式、内容
(一)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评价指标包括投入指标、服务内容指标、服务满意度指标、效果指标。这些评价指标注重绩效评估,以促进社区全科团队服务模式的改革。
(二)评估方式
直接评估和间接评估的方式相结合,每年度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六位一体”的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
直接评估:以公开明查的方式进行。包括听取工作汇报、查看资料(各类报表、记录),现场观察、考核、问卷调查、访谈等。
间接评估:以非公开的方式进行。包括暗访、问卷调查、电话询问、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
(三)评估内容
1、基本医疗服务。
主要内容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巩固基础医疗和护理质量,依法执业,保证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由区卫生局医政业务评估工作组负责考核,分值权重占30%。
主要具体指标为: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各专业质控质量符合区质控要求;纠纷赔偿率、医疗纠纷及事故发生率逐年下降;医疗服务下沉,门诊业务量每年上升3%;减轻居民就医负担,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严格执行医保及合作医疗政策,门诊、住院均次费用逐年下降。
2、公共卫生服务。
主要内容:强化社区卫生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全科团队服务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适宜的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对外来人口的公共卫生管理,提高对脆弱人群的健康干预力度。由区卫生局医防业务评估工作组负责考核,分值权重占30%。
主要具体指标:组建全科团队,农村以2-3个村委,城镇以3-5个居委组建全科服务团队,每个团队为1名临床医生、1名社区护士、1名防保医生和若干名乡村医生。下沉社区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服务,开展“户籍制预防保健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团队人员每人每周下社区的工作日不少于5个半天;重点人群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5%以上,并初步实现动态管理;完成以户为单位的全人口健康档案基本信息的信息化管理;儿童保健管理率95%以上。孕产妇保健管理率95%以上;主要慢性病管理率95%以上;甲乙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270/10万;农民健康体检率(二年累计)达85%以上。
3、综合管理。
主要内容:加强医院管理,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改进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优化就诊环境和医疗执业环境,方便病人就医;加强财务管理,规范收支管理,完善分配办法;注重诚信服务,增进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由评估领导小组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及区卫生局综合评估工作组负责考核,分值权重占25%。
具体指标: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合理收费、收费项目有公示;严格执行人事、财务制度,无违纪违规现象;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配制度改革;符合物价、财税、审计及其他经济类专项监督要求;编制管理、岗位、人员配置管理,人员考核奖惩管理符合相关要求,床护比达标,无人事争议;严格执行基层领导干部的8条规定;有效落实院务公开、推进民主管理;培养、引进、使用和留住人才有举措,有实效;无政风行风专项检查问题、无投诉问题查实,无媒体曝光问题;有制度,件件有办结;无治安、刑事案件、生产、消防事故发生;
4、社区满意度测评。
主要内容:了解社区服务对象及各街镇(*工业区)、各部门对社区卫生服务所提供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的认知度和满意度。由评估领导小组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和各街镇(*工业区)社区卫生满意度评估小组进行测评,分值权重占15%(社会中介机构占5%)。
主要内容:门诊及住院病人和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服务对象对社区卫生“六位一体”服务的方式、质量的综合满意度达到85%以上。
篇3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机构; 成本构成; 价值系数
一、我国社区卫生机构的成本分析——以镇江市6家社区卫生机构为例
(一)我国社区卫生机构的成本构成
根据《医院财务制度》的规定本文按照以下分类对社区卫生机构的成本进行测算,即:劳务费、公务费、业务费、房屋及固定资产折旧与维修费、卫生材料费、低值易耗品费等费用和药品费。药品成本需要按照国家规定价格进行采购,因此不在本文成本控制探讨范围之内,其他六项则需要进行成本测算。
1.劳务费
劳务费是社区卫生机构为职工发放的工资、奖金和缴纳的社会保险,以及聘用临时工、其他人员服务所支出的报酬。
2.公务费
公务费指为维持社区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转所发生的水费、电费、燃料费、职工培训费、交通运输费、印刷费以及其他不能归类的费用。
3.业务费
业务费是指社区卫生机构必要的行政管理费用,包括办公费、差旅费、邮电费、宣传费等。
4.房屋及固定资产折旧与维修
根据《医院财务制度》的规定,结合社区卫生机构的实际情况,可以将社区卫生机构的固定资产划分为房屋、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三类。按照杭州市区房屋重置面积平均造价1.2万元/平方米,房屋折旧固定资产重置成本的2.5%计提。设备分为电子医疗设备、电动辅助诊疗仪器和其他设备,电子设备按照20%计提折旧,电动设备按照15%计提折旧,其他设备按照10%计提折旧,其他固定资产按照10%计提折旧,房屋及设备维修费用按照1.5%计提。
5.卫生材料费
卫生材料费是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消耗的一次性消耗品的费用,主要包括生物制剂、氧气、输液器、血液、消毒材料、熬料类材料等费用。
6.低值易耗品
社区卫生机构的低值易耗品是指核算金额在固定资产起点以下,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耗费的可多次使用但使用期限较短的物品,根据其使用对象又可以分为公用低值易耗品和医用低值易耗品,其中公用低值易耗品包括拖把、暖水瓶、扫帚等;医用低值易耗品包括扩张器、刮匙、拉钩等小型器械以及被服、床单等医疗辅助用品。
(二)社区卫生机构的成本测算方法
为了在测算过程中保证成本测算的准确性,将以下支出剔除:
(1)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购入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支出,这部分支出应予以资本化,不在日常成本测算中核算,测算时只按照其应提折旧额测算;(2)对外投资的支出;(3)罚没支出;(4)捐赠支出;(5)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的其他支出。
按照“谁受益谁分摊”的原则,六大类成本测算方法如下:
(1)劳务费,劳务费包括正式职工的薪酬、临时雇用人员的报酬;(2)公务费,包括水费、电费、暖气费、燃料费等;(3)卫生材料费,根据医疗卫生机构的领用情况进行统计;(4)低值易耗品,根据医疗卫生机构的领用情况进行统计;(5)业务费,根据医疗卫生机构的账簿记录进行统计其差旅费、宣传费等;(6)房屋及固定资产折旧与维修,按照房屋及各类设备的折旧费用与实际发生的维修费用之和统计。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本分析
笔者以镇江市的6家社区卫生机构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其成本按照上述分类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见表1。6家卫生机构的成本构成如图1。
通过表1的统计数据和图1可以看出,劳务费在各个社区卫生机构的成本构成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占到了六类成本总额的49%左右;其次是固定资产折旧与维修费用,比例为27%左右,其他四类费用的合计仅占24%左右。由此可见,劳务费与固定资产折旧与维修费用应该是进行社区卫生机构成本分析的重点。下文将对社区卫生机构的成本项目进行价值分析,以探讨这些成本支出是否有相应的价值收获。
(四)社区卫生机构成本构成项目的价值分析
根据对6家社区卫生机构的成本统计数据,按照价值工程方法对其成本项目进行分析。
1.确定社区卫生机构的成本系数
根据社区卫生机构的成本构成确定其成本系数,结果见表2。
2.计算社区卫生机构的功能系数
功能系数又称为效用系数,是用来衡量成本支出取得的实际效用的指标,具体方法是以成本项目构建矩阵并按照0—9标度法对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并赋值。例如假设有A和B两个成本项目,如果A相对于B非常重要,则A相对于B得分为9;如果A相对于B重要,则A相对于B得分为6;如果A相对于B重要性一般,则A相对于B得分为3;如果A相对于B不重要,则A相对于B得分为1;如果A相对于B可以忽略则A相对B得分为0(如表3)。B相对于A的得分依照上述方法确定。
因为这种评分方式主观性比较强,因此,在具体调查时,应选择熟悉酒店业务,对经济型酒店价值活动非常熟悉的管理人员或者专家,并调查酒店的打分加权平均,以此作为计算功能系数的基础,从而尽可能地使得打分能够客观、公正。
3.计算社区卫生机构的价值系数
按照价值工程的基本公式,价值系数=功能系数 /成本系数,计算各成本项目的价值系数,如表4所示。
4.结果分析
(1)价值系数大于1。从社区卫生机构的价值系数来看,社区卫生机构的劳务费、业务费价值系数大于1。劳务费价值系数大于1,表明虽然劳务成本所占比例较高,但这是由医疗卫生行业医疗人员的重要性决定的,经过调查发现存在医疗卫生人员薪酬相对较低、医护人员配置数量不足、医疗人员多面手的情况突出,影响了实际的医疗服务质量。
业务费用方面,虽然业务费用的价值系数较高,但这主要得益于其成本系数较低,实地调查发现社区医疗机构用于社区医护人员的培训支出低,影响了社区医护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此外,在医疗知识普及、医疗宣传方面的支出偏低,虽然价值系数大于1,但并不利于社区医疗服务的开展。
(2)价值系数小于1。固定资产折旧与维修费用、医疗材料费小于1,表明固定资产折旧与维修费用超过其实际效用,实际工作中存在部分医疗设备闲置,采购时追求功能先进,但实际利用率不高,而且部分设备淘汰率较高,应加强设备采购的可行性论证及使用管理。医疗材料费存在浪费现象,应进一步分析节约资源投入的途径,进行系统的管理控制。
(3)价值系数等于1。公务费与低值易耗品价值系数等于1,表明价值活动的功能与成本大致平衡,表明该项成本支出所获得的效用基本匹配,即在功能一定的情况下,成本既不超支,也没有投入不足,成本支出比较合理,不需要进行大的调整。
二、社区卫生机构成本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对社区医护人员的补助力度和基层医疗宣传的支持
财政部门要加大对社区卫生机构的经费补贴,目前按照社区居民每人两元的补助已经不能满足社区卫生机构的经费需要,尤其是在医护人员薪酬方面。近年来,各社区卫生机构为了控制成本支出,大规模地缩减基层卫生机构的数量和人员配置,导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大幅下滑,因此,必须从医疗卫生机构的社会效益出发,提高医护人员薪酬水平,增加医护人员数量。在业务宣传方面,要加强医疗知识普及的宣传,增加宣传栏的数量,定期组织免费出诊活动等,将医疗卫生知识、医疗科普活动送进社区的每一个家庭。人们必须看到医护人员工资成本高是由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中的重要性决定的,当然,我们也必须建立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方面的投入,以人为本,提升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避免待遇高能力低的人留在医疗队伍中。
(二)统一招标采购实现医疗物资的质优价廉
社区卫生机构的医疗物资采购必须纳入到政府统一招标采购体系中来,对于规模小、数量少的社区卫生机构的物资采购,可以由其上级部门进行汇总,再进行统一采购,以此来规范卫生机构的物资采购途径与程序,保证医疗用品的质量并节约采购成本。在采购过程中必须坚持原则,在药品、卫生材料、后勤物资、医疗设备的采购上保证公开、公正、透明。目前,镇江市大部分社区卫生机构已经将部分药品、医疗器械、医疗设备、一次性卫生材料、检验试剂、办公用品等物资纳入到公开招标采购的范围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三)医疗材料费用
医疗材料费用的价值系数偏低,是下一步需要进行重点管理的内容。要在科室实行医疗卫生材料定额管理,通过预算来控制材料使用总量,并对部分材料实行包干制度,切实控制医疗材料费用消耗过快、过多的问题。这就要求每一名医护工作人员,提高成本责任意识,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并参与到成本控制活动中来,真正做到全员参与、全程控制。
(四)固定资产折旧与维修费用
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在固定资产购置上要充分调研,在通过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再进行资产购置,有效共享可以共用的设备,及时处置闲置、报废资产,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例如中华路社区卫生站通过与市中医院共享X光、CT、B超等医疗设备,极大节约了固定资产开支,并提升了自身的医疗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徐林山.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与贫困人口医疗救助研究[J].2010(4):24.
[2] 程晓明,于跃,盛峰,等.社区卫生服务项目成本测算方法[J].卫生经济,2011(10):49.
篇4
一、清产核资情况
新制度实施前,区直医院和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均对资产和负债进行了清查、盘点和核实,区直医院还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原值、资金来源、已使用年限及尚可使用年限等进行核实,为计提折旧、追溯确认待冲基金做好准备,并按照原制度规定将清查和盘点事项进行了处理。
二、新制度实施进展
1、新制度实施对收入、支出、结余管理的影响。
对医院的影响:管理费用不能完全分配完毕,不能完全反映出各个成本单元的间接成本和全成本。
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影响:因西药取消加成,药品收入明显下降,业务收入也随之下降,影响收支结余。
2、资产、负债、净资产等管理的影响。医院新制度中资产的折旧年限表,专用设备最长的折旧年限是8年,大部分设备折旧年限是5、6年。现在医院都在加强医疗设备的管理和保养,设备实际使用年限逐渐延长,认为折旧速度太快,不能反映出设备的真实现状和资产的实际价值。
3、医院虽按制度规定开展了成本核算和分析,但不够准确,实际操作起来很难,成本控制措施等对医院成本管理作用不明显。
4、财务监督方面,审计、财政、卫生部门均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各单位也健立了内控制度,医院开展了注册会计师审计。
三、新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建议
1、财会人员对新制度的实施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新会计制度的理解还不透彻,均在边学边干,建议下一步市级财政、卫生部门多组织培训班,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2、新财务软件中相关的内部模块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不能有效链接,达不到数据、资源完全共享,给财务核算带来一定困难。
篇5
一、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和目标
1、指导思想: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化卫生改革,完善卫生服务体系,增强卫生服务能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突出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公共卫生两个重点,稳步推进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社区卫生、行业管理和卫生城市创建五项工作,增强卫生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2、工作思路:深化卫生改革,促进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农村卫生、社区卫生两大体系,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强行业作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创建卫生城市,改善人居环境;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最大卫生惠民工程。
3、工作目标:体系完善,机制健全;惠民利民,医患和谐;统筹城乡,科学发展。
二、具体工作
1、以公共卫生为中心,提高卫生应急能力
完善卫生服务体系。按照“五大体系,一支队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疫情信息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应急救治队伍)的要求,完善公共卫生网络,增强服务能力。认真学习和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健全卫生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卫生应急协调机制,完善卫生应急制度规范和预案,加强卫生应急处置演练,提高正确处理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卫生服务体系
一是投资200万元,启动凯旋、育才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
二是投资100万元,启动仁里镇中心卫生院门诊楼改建工程;
三是投资100万元,完成南强镇中心卫生院和西宁乡卫生院转型工程;
四是投资10万元,以奖代补的形势,规范化建设甲级村卫生室50个,在永兴、仁里、西宁片区新建村卫生室5个,进一步完善卫生服务体系。
3、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最大卫生惠民工程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事关全区30余万农民的健康和利益,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根本措施,是一项党政得民心、农民得实惠、卫生得发展的最大卫生惠民行动。各医疗卫生单位务必站在讲政治的高度,高度重视,全力以赴,以推行“新农合”制度为契机,强化各项保证措施,不断完善管理机制,自我改造,自我完善,充实功能,提高水平,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真正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确保新农合工作全覆盖,可参合农民达90%。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把“新农合”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大力支持,全力配合,齐心协力,把这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抓好抓实,让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为促进我区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4、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满足群众就医需要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狠下功夫,在人才培养上加大投入,在引进先进医疗设备上巧借外力,在新科技项目上大做文章,提高卫生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一是人才培养。实行管理和技术人才齐抓,培训和引进并举,选拔与考核并重,理论培养和使用实践同行的人才发展战略,完善激励机制,为人才成长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提供优良的待遇,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发掘人才潜力,保证人才留得住、用得上、进得来,出得去,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
二是医疗设备。各医疗卫生单位要创新融资方式引进医疗设备,增加医院硬件的投入。投资150万元对乡镇卫生院按照“新五件”(b超、x线、洗胃机、心电图机、生化分析仪)标准,逐步配备先进医疗设备,提高诊疗技术水平。
三是对口支援。进一步加强上级单位每年定点支援乡镇卫生院的能力,采取资助资金,援助医疗设备,免费进修学习,开展适宜新技术,完善管理制度和双向转诊等多种对口支援方式,提高乡镇卫生院综合服务能力。今年区人民医院要定点支援永兴、仁里、河沙,保健院支援南强、桂花、西宁,疾控中心支援保升、老池、复桥,卫生监督大队和培训中心支援新桥,合管中心支援唐家。
5、强化卫生行业管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按照“反省过去、规范现在、保障未来”的总体思路,继续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建立起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惩防并举的纠风工作长效机制。狠刹收受贿赂、回扣、红包、私收费、乱收费、分解收费、开单提成、搭车开药等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各种经济往来中的商业贿赂案件;健全药品、器械、一次医用材料购销制度,经常开展自查自纠,主动纠正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设立举报箱,开通举报电话,实行有奖举报,接受群众监督,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绝不手软,绝不姑息。加强卫生全行业监管,全面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严肃查处违背职业道德,违反法律法规,损害群众利益的人和事;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巩固文明行业创建成果;全面推行政(院、队、中心)务公开,全面实行一日清单制、病人选医生、服务承诺制,试行单病种最高限价制,加快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6、继续深化卫生改革,创新内部运行机制
按照十七大提出的“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要求,继续深化卫生改革,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一是继续探索乡镇卫生院办医模式改革,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在新桥、河沙镇卫生院基本医疗实行领办改革的基础上,逐步予以推开,创新内部运行机制,盘活卫生存量,充分发挥有限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
二是深化人事分配制度。局机关和区直医疗单位中层干部全部竞争上岗,试行轮岗,实行多岗位锻炼,提高适应复杂局势和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专业技术人员扩大考聘面,吸收引进人才,创新人才培训、引进机制;改革分配体制,切断医务人员收入和医疗收入、化验收入、检查收入挂钩的作法,把医务人员的收入与其技术革新水平、医德医风、工作年限、服务质量和工作数量挂钩,充分体现按劳分配、质量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三是财务统管核算制改革。乡镇卫生院门诊、药房、收费、查询、财务全部实行微机化管理,堵塞漏洞,增收节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严格执行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监督管理和项目资金管理;继续实行乡镇卫生院会计财务实行统管核算制,卫生院内仅设出纳,会计核算工作由卫生局计划财务股负责。
四是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区直医疗单位继续实行药品挂网招标采购,扩大药品招标采购面和用药比例,招标药品品种占90%,用药总量占90%,实行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医药分开核算,分类管理;乡镇卫生院跟标使用药品,跟标药品销售金额占总销售额的70%以上;在老池乡继续试行药品集中配送,减少药品流通中间环节,降低药品价格。
五是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区直医疗卫生部门逐步推行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将原来由单位统揽的洗浆、保洁、消毒、安全、保卫、绿化、维修等全部推向社会,向社会购买,以降低运营成本,集中精力投入到卫生事业正常发展中去。
六是城市卫生体制改革。充分整合和利用市级优良卫生资源,积极配合社区建设,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城市新型卫生服务体系。南强镇、西宁卫生院在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后,整体转型为富源、广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七是考核体制改革。各项工作全面实行目标管理、目标考核,以平时考核、单项考核、定量考核和效益考核为主,重点注重经营成果的考核,对单位的收支结余、人均收支结余、万元固定资产节余、净资产节余进行量化考核;加强对各类支出的监督管理,重点加强对申报项目的审批、设备购置、修缮费用、各项基金提取比例、专用资金、奖金发放、非生产性资金使用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实行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综合考核得分作为卫生事业费拔付的唯一依据。
八是设立自主创新奖励资金。对在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卫生执法、疾病控制、卫生监督、行政管理等方面有自主创新并取得成效的单位和个人实行奖励。
7、以疫情防控为重点,加强疾病预防控制
实施疾病控制健康维护行动,进一步落实艾滋病、结构病、乙肝等重大疾病防治措施;加强儿童计划免疫,完善疫苗接种登记制度,力争使ⅰ类苗接种率达92%以上,ⅱ类疫苗接种率达45%;完成全区麻疹强化免疫任务,维护无脊灰状态,加强霍乱、狂犬病等疾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疾控人员业务培训,提高正确处理重大疫情和突发事件的能力。(疾病控制工作任务另文下达)
8、强化卫生执法监督,推进又好又快发展
继续开展打击非法行医、整顿和规范医疗服务市场的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非法行医,坚决取缔无证行医,防范不具备执业资格的人员执业,规范异地执业和超范围行医,建立对医疗市场的长效管理机制。深入开展“食品放心工程”,进一步清理整顿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和餐饮业卫生许可,对食品行业实行食品量化分级管理,把集贸市场和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食品作为监管重点,切实保护重点人群和弱势群体的健康权益。加强《传染病防治法》执法监督,依法开展对传染病疫情报告、落实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和医疗废物处置的执法监督,重点对医疗机构履行传染病报告的监督,加强对医疗机构损害群众利益行为和消毒效果的监督检查。强化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提高公共场所预防传染病传播的能力。(卫生监督工作任务另文下达)
篇6
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目标和原则
(一)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目标。全面贯彻国务院、省人民政府关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精神,积极探索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体系,形成合理的筹资机制、健全的管理体制和规范的运行机制,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年底50%居民参保,*年70%居民参保,2010年80%居民参保,2011年力争全覆盖,实现应保尽保。
(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原则。坚持城乡统筹兼顾,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同步发展;筹资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家庭缴费为主,政府适当补助;坚持自愿参保,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低水平起步,重点保障城镇居民大病医疗需求,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实行缴费年限与享受待遇水平适当挂钩,鼓励城镇居民连续参保。
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范围和统筹层次
(三)覆盖范围。凡未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城镇非从业居民,中、小学生(包括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学生)、少年儿童(包括长期随父母在城市上学、生活的农民工子女)都可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四)统筹层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市级统筹,分级管理,县区经办,逐步推进”模式,全市执行统一的政策和标准。
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基金筹集与使用
(五)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原则。根据商洛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家庭及市县区财政承受能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筹资以家庭缴费为主,政府适当补助。
(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统筹标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统筹标准为每人每年242元。其中居民个人每年缴纳150元,中央财政补助40元,省财政补助28元,市财政补助6元,县区财政补助18元。
对于享受城市低保人员、低收入家庭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个人每年缴纳80元,中央财政补助70元,省财政补助49元,市财政补助11元,县区财政补助32元。
学生儿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标准为每人每年110元。其中学生儿童家庭每人每年缴纳18元,中央财政补助40元,省财政补助28元,市财政补助6元,县区财政补助18元。
对于家庭中享受低保的学生儿童或重度残疾儿童每人每年缴费6元,中央财政补助45元,省财政补助31.5元,市财政补助7元,县区财政补助20.5元。
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和“三无”(无收入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人员的个人缴费部分由县区政府全额给予补助,所需资金从城市医疗救助资金中列支。
(七)基金使用范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不设立个人帐户,所有保险基金均纳入统筹基金,统筹金主要用于支付参保人员住院、急诊抢救治疗及门诊特殊病种符合基金支付范围的医疗费用。
(八)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标准需调整时,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和市财政局提出具体方案,报市政府研究决定。
四、缴费办法
(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以家庭为单位整体参保,医疗保险费按年度征缴,*年度7月1日至10月1日为本年度医疗保险费缴费期,以后每年10月1日至12月10日为下年度医疗保险费缴费期,居民可持本人身份证,户口薄,以及同一户口薄上其他家庭成员参加医疗保险情况的有效证明,在缴费期内到户籍所在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办理参保登记和缴费手续。
(十)持有《商洛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的居民,持本人身份证、户口薄、上月领取低保金发放存折到户籍所在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办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登记和缴费手续。低收入家庭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可持民政部门开具的相关证明、本人身份证、户口薄到户籍所在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办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登记和缴费手续。享受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的低保人员资格实行年审制。
(十一)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残疾人员,凭本人身份证、户口薄,到户籍所在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办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登记和缴费手续。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持残联出具的相关证明、本人身份证、户口薄,到户籍所在社区办理居民医疗保险登记和缴费手续。
(十二)商洛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从*年7月1日起实施,*年7月1日后参保或参保后中途断保需续保的居民,按年度或半年度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十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各类人员,原则上不得转入或重新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稳定就业后,可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年限可合并计算。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实际缴费年限满15年,达到退休年龄的,可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退休待遇。
(十四)参保人员连续缴费5年以上,可适当提高医疗保险待遇。
五、医疗保险待遇
(十五)商洛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基金平均支付比例为50%。连续缴费5年以上,每年提高医疗保险待遇2个百分点,最高提高医疗保险待遇10个百分点。
(十六)商洛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设立等待期。*年10月1日前参保缴费的居民其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不设等待期;*年10月1日以后参保或参保后中途断保需续保居民,其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执行6个月等待期。学生儿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不设等待期。
(十七)参保居民住院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参照我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标准、审批程序等有关规定执行。
(十八)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起付线。在本市境内住院起付线按以下标准执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0元;一级医院400元;二级医院500元;三级医院600元。居民在本市境外医院首次住院起付线按以下标准执行:一级医院500元;二级医院600元;三级医院700元。
(十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居民探亲及经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批准转诊赴市外治疗发生的医疗费用、在非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急诊费用,凭当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定点医院的医疗费用清单等有效单据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结算。参保居民探亲或转外治疗的,经批准后,自付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
(二十)住院医疗费实行年度最高支付限额。一个年度内居民住院费用医疗保险基金最高支付为20000元;学生儿童住院一般支付限额为30000元,特殊大病最高支付限额为50000元。
六、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
(二十一)医疗服务管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定点医疗机构管理,鼓励参保居民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和一级医疗服务机构首诊住院,因病情需要转入上级医院治疗者实行转院登记审批制度,起付线执行补差标准。急诊、抢救病人可以直接在就近医疗机构抢救治疗,病情稳定后转入定点医疗机构治疗,一周内告知所属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
(二十二)行政及经办管理。市、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是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主管部门,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政策制定、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指导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工作。市社会保障事业管理局是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业务经办机构,负责全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管理、基金筹资、基金使用管理和证卡的发放等业务工作;县区社会保障事业管理局作为市社会保障事业管理局的代办机构,行使本区域内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宣传、基金征缴、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支付、参保信息及预付基金管理等职能,负责组织指导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站)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相关业务;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及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在市、县区社会保障事业管理局的组织指导下承办具体业务工作,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及时掌握应参保人群动态,办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及缴费手续,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证卡发放等工作。
(二十三)基金管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纳入市级“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在市级财政部门设立“财政专户”,在市、县区经办机构设立“收入待解户”和“支出户”。各级经办机构要严格按照《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和《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内控,确保基金安全。每年公布一次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支、结余情况,每季度终了后十日内向同级财政部门和劳动保障主管部门报送季度执行情况报表,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市、县区审计、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筹集、管理、使用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市级统筹后,实行分县区核算,对于未完成当年城镇居民扩面、征缴任务的县区,如基金支出大于基金收入的,其基金缺口部分由该县区人民政府自行解决。
(二十四)充分发挥城市社区服务组织的作用。建立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参保人员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加强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做好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服务工作。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对参保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发生的医疗费用,通过降低起付线、提高报销比例等措施,积极引导其有效利用社区卫生服务,将常见病、多发病解决在基层。
七、保证制度可衔接性
(二十五)继续完善各项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在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建立过程中,要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经办,要区分不同人群,实施不同的制度安排,采取不同的筹资途径和比例,使其享受相应医疗保障待遇标准。保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更具开放性、包容性、灵活性和可衔接性。
八、加强组织领导
(二十六)市、县区要成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试点工作。市城镇居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及配套文件起草,指导县区开展工作,督促相关部门开展宣传培训、强化社区平台建设、信息管理升级改造,落实财政补助资金,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县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政策落实,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定期上报工作开展情况,确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顺利开展。
(二十七)明确各部门职责,制定配套政策。市劳动保障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财政、编制、卫生、民政、教育和药品监督等部门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协同做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
篇7
【关键词】 医院财务制度; 新旧变化; 概说
始于1999年1月1日的旧《医院财务制度》,起初不仅在规范医院财务行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还历史性地促进了医院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新医改的不断深入,旧《医院财务制度》本身存在的不足、局限性逐渐显露出来,已经不能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了。这次出台的新《医院财务制度》,针对旧制度在医院财务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补充、完善、充实、强化,既注重于医院内部财务管理体制机制的建设和完善,又注重于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决策效用的提高。比较新旧《医院财务制度》,在框架结构上,全文由原先的十四章六十条扩充至十六章八十二条,增加的两章主要在于突出、强化成本管理和财务监督;在条文内容上,各章节或多或少地都有一些关键性的变化,主要是适应权责发生制核算原则的要求以及为加强财务管理而发生的确认方法和管理方式的改变。
第一章 (总则)的主要变化
1.将医疗卫生服务划分为两块,适用范围缩小。旧《医院财务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独立核算的公立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疗养院、门诊部所、卫生院等,是一部行业制度;新《医院财务制度》只适用于前者中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疗养院等,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等则另行执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由此出现的状况是医疗卫生机构同时分别执行两部财务制度。
2.财务目标发生转向,要求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旧《医院财务制度》以社会效益为主,强调经济效益服从于社会效益;而新《医院财务制度》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中心,强调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即财务目标由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转向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
3.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有所新增。将实行成本核算、强化成本控制、实施绩效考评等新增到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中。
4.明确三级医院须设总会计师。新《医院财务制度》将总会计师的设置作为完善医院财务管理体制的重要举措,强调医院的财务活动在医院负责人及总会计师领导下,由医院财务部门集中管理。
第二章 (单位预算管理)的主要变化
1.微调预算管理办法,将补助由定额或定项的二选一方式改为固定的定项补助方式;将结余留用改为结余按规定使用。同时,新《医院财务制度》鼓励地方结合本地实际,对有条件的医院开展多种管理办法的试点。
2.新《医院财务制度》从强化医院预算管理的角度出发,对预算的编制、审议、上报、审核批复、执行、调整、分析、考核、评价等各环节的工作程序和内容都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增补了对预算执行结果要分析和考核评价的新要求。
第三章 (收入管理)的主要变化
1.调整收入内容的次序。在旧《医院财务制度》中,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列医院收入的第一、二位,医疗收入位列第三,药品收入、其他收入依次后列;新《医院财务制度》将医疗收入移至第一位,相应后移财政补助收入。这种变化,表面上是医院收入结构变化的反映,实质上体现的是医院的医疗服务收入应当与其医疗服务支出相配比的原则要求,医院作为一个独立核算单位,只有因政策原因而导致的收入不足部分,才能由财政补助收入补偿。
2.强调收入过程的规范管理。一是医院要严格执行国家物价政策,体现医院的公益性事业单位性质;二是要适应配比性原则的要求,把收入与成本核算的口径和对象统一起来;三是加强内部控制,严防隐瞒、截留、挤占、挪用和贪污医院收入现象的发生。
3.修改了药品收入的管理办法。医院是医疗卫生服务单位,不是药品销售商,新《医院财务制度》终止单列药品收入,是对医院准确定位的表现。
4.单列科教项目收入。这是医院应当重视科教工作的体现。将专门用于科研、教学项目的补助收入单列出来,采取项目管理的方式,单独考核其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是确保科教项目经费投入和提高使用效率的好办法。
第四章 (支出管理)的主要变化
1.旧《医院财务制度》的支出是指医院在开展业务及其他活动中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新《医院财务制度》的支出是指医院在开展医疗服务及其他活动过程中发生的资产、资金耗费和损失。显然,新制度提出的资产耗费和损失问题,是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的重要依据。
2.适应加强支出管理和便于成本核算的要求,调整了支出的项目内容。
3.单列科教项目支出和管理费用。与单列科教项目收入相配比,单列科教项目支出;将管理费用单列出来,便于费用的归集和合理分摊。
4.与药品收入不再单列理由相同,不再单列药品支出。
第五章 (成本管理)的主要变化
1.新《医院财务制度》更加重视成本管理,将其另列出来独为一章。
2.提出成本核算应遵循的几个原则,其别需要关注的是权责发生制原则。
3.明确成本核算应根据成本核算对象的不同,合理选择成本核算方法。
4.规范各种成本核算方法下的费用归集和分摊。
5.框定了医院成本核算的范围。
6.明确医院成本分析、成本控制的方法和要求。
第六章 (收支结余管理)的主要变化
1.新《医院财务制度》采用分类多步骤方式计算收支结余,调整了业务收支结余的计算公式。
2.单列科教项目收支结余。
3.将业务收支结余(正数)提取专用基金的条款,由硬性规定改为或可的软性规定。
4.采用业务收支结余率、次均费用等控制指标,加强对收入上缴地区的收支结余考核管理。
5.删除分配一词,分配管理进一步倾向地区化和个性化。
第七章 (流动资产管理)的主要变化
1.新《医院财务制度》引入货币资金、存货等概念,规范了流动资产项目。
2.增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资金项目,便于跟踪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
3.下调坏账准备年度提取比例幅度,并将计提具体办法的确定权赋予省级财政、主管部门。
4.药品由旧制度的按零售价核算改为按实际购入价核算。
5.个别价值较高或领用报废相对集中的低值易耗品,由可分期摊销改为可五五摊销。
第八章 (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变化
1.新《医院财务制度》上调了固定资产确认的单位价值标准,并明确其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
2.将图书从固定资产的分类中剔出,但其实物管理仍要求参照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3.废止提取修购基金,改为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反映固定资产因磨损而损耗的价值以及固定资产净值。
4.将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划分为两类,明确维护费用计入当期支出。
5.为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提出建立资产共享、共用制度的新要求。
第九章 (无形资产及开办费管理)的主要变化
1.新《医院财务制度》枚举增列购入的不构成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组成部分的应用软件为无形资产。
2.无形资产摊销起点的表述由开始使用之日改为取得当月。
3.开办费由原先不短于5年的分期摊销,改为在医院开业时一次计入管理费用。
第十章 (对外投资管理)的主要变化
1.新《医院财务制度》不再视医院为对外投资的完全权利主体,严控对外投资的资金来源,限定对外投资的范围为医疗服务相关领域。明确规定医院不得使用财政拨款、财政拨款结余对外投资,不得从事股票、期货、基金、企业债券等投资。
2.删减对外投资的决策过程条文,提出医院应当遵循投资回报、风险管理和跟踪管理等原则,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十一章 (负债管理)的主要变化
1.新《医院财务制度》取消长期负债概念,改称非流动负债。
2.明确医院无非流动负债决定权,实质上不再允许医院负债扩张和资本运作。
3.明确非流动负债原则上由政府负责偿还。
4.提出财务风险管理问题。
第十二章 (净资产管理)的主要变化
1.新《医院财务制度》对“事业基金”的概念作新的解释,原先是指未限定用途的基金;现指按规定用于事业发展的净资产。
2.停用固定基金概念,不再单独反映固定资产占用的基金。
3.调整专用基金组成内容,废止修购基金,新增医疗风险基金,并规定医疗风险基金的计提比例和使用范围。
4.强调职工福利基金专门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集体福利待遇。
5.增设“待冲基金”、“科教项目结转(余)”项目。
第十三章 (财务清算)的主要变化
1.新《医院财务制度》增列了划转、合并、分立三种医院应当进行财务清算的情形。
2.明确要求谨慎处理清算期间医院发生的经济事项。
3.明确清算财产在不足以清偿债务时,先支付清算费用,再按照比例进行清偿。
4.按照国有资产管理规定,规范医院划转、合并、分立的资产处理。
第十四章 (财务报告与分析)的主要变化
1.新《医院财务制度》调整了财务报告体系的构成内容,将基金变动表换成了净资产变动表,改造了收支明细表,新增了现金流量表及有关附表、会计报表附注。
2.财务情况说明书增加预算执行情况、成本控制情况等主要说明内容。
3.调整充实财务分析指标,既着力于增强财务分析指标的系统性,又着力于提高财务分析指标的有效性。
4.明确医院应当按期向财政部门报送财务报告。
5.明确医院年度财务报告应按规定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
第十五章 (财务监督)的主要变化
1.新《医院财务制度》更加重视财务监督工作,将原先的零星条文扩充另立为一章。
2.明确了财务监督的内容。
3.明确了财务监督的责任人和方法。
4.明确要求医院接受外部财务监督。
第十六章 (附则)的主要变化
1.新《医院财务制度》明确制度执行分两步走,即先试点城市执行,半年后全国执行。与旧制度在统一时点上一步到位相比,明显慎重了许多。
2.明确医院基本建设投资财务管理除执行本制度外,还应执行国家基本建设投资方面的财务管理制度。此也是慎重的表现。
【参考文献】
[1] 李国栋,戴祖田.企业财务目标定位研究[J].商业时代,2006(18):62-65.
篇8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财会字【2010】27号)(以下简称新制度)是财政部会同卫生部于2010年12月31日的,即将从2012年开始在全国公立医院开始实施,旧的《医院会计制度》(财会字【1998】58号) (以下简称旧制度)是财政部会同卫生部于1998年11月印发的,为了加强新旧医院会计制度的衔接,从新旧医院会计制度的对比差异开始,研究新的会计制度实施带来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
二、新旧医院会计制度的主要差异
(一)新制度适用范围变化
2012年即将开始实施的《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适用于国内各级各类独立核算的公立医院,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中医院等医疗单位都能适用。除此之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限于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二)新制度更加注重会计信息化
新的会计制度提出了医院要实行会计信息化管理的要求,这是在信息化时代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在这要求下,医院的会计信息必须准确、安全又可靠,医院内部要建立完善的内部信息控制和安全系统来保证信息实现准确、安全和可靠;也要求医院的财会信息能够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相结合,共存于医院内部的信息网络,以便医院管理层和个别财会人员能够及时获取这些信息。
(三)对医院财务报告要求的提高
新会计制度规定医院财务报告划分成中期财务报告和年度财务报告两种类型,其中包括的部分有会计报表具体为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总表、医疗收入费用明细表、现金流量表、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书等内容,同时,新制度还规定了应该在附表中的深入研究的内容。这一系列的要求就使得整个财务报告系统的规范程度和严格程度大大提高。此外,新制度还规定医院对外提供的年度财务报告必须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查核计,这一方面也提高了财务报表的可信度,另一方面也是对财务报告规范性的保证。
除开以上三点,新制度还规定了三级医院必须设置总会计师,并实行全面预算核计和细化收入分类、规范科教项目资金的核算和完善成本归集和核算体系等新规定。
三、面临的主要挑战
虽然新的制度已经开始以试点的方式逐步实行,并且将于2012年正是开始实施。但是新事物被接受的过程总是会面临新的挑战,接受能力差的医院甚至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实践证明,新的会计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将会带来医院内部会计制度衔接工作的缓慢,会计系统信息化工作的步伐需要加快等问题。这都是我们需要面临的新挑战。
(一)新旧制度衔接过程缓慢
首先是重视程度不足。从宏观来看,医院会计制度确实只是医院改革过程中小幅度的调整,并且新旧医院会计制度之间的关联性还很强,这种观念就使得医院部分管理人员和财会人员降低对新的会计制度的重视度,从而对新适度施行的准备工作有所欠缺,并对新制度缺乏足够的熟悉;其次是由于当前新的医院会计制度还处于试点初期,部分医院错误地认为只要在试点期结束之前并在总结试点医院经验的基础上再具体开始新会计制度的施行,就能毫无欠缺地过度到新制度的执行中来,所以这些医院往往就缺乏过早的准备。此外,在新会计制度的正式开始实施之前,医院要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对账目进行清理和呆账、坏账进行处理,部分医院在这方面的准备工作依旧不到位。
(二)会计信息化工作滞后
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医院会计工作必须借助信息化系统,但目前会计信息化工作依旧存在相对滞后的现象。首先在相关设施上,部分医院还没有购置新的财会信息系统,或者旧的财会信息系统迟迟没有升级。这种铺路措施没有做好,就会导致财会人员难以在最快的时间之内使用和适应新的财会信息软件。其次,既然新医院会计制度中提到了医院财务信息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衔接的要求,那么新财务软件中的中心模块就必须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的衔接,并且在技术层面上确保这种衔接的准确性,据笔者观察,这一部分的相关工作开展依旧较为滞后。
四、针对性策略
针对以上两个主要问题,我们主要得从加强人员的培训和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入手。
(一)加大培训力度。首先必须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让医院的财会人员熟悉并了解新会计制度的理论和精神,使之在观念上有所跟进。采取的形式主要有和培训机构进行合作,医院自主承办培训班等方式进行对财会人员的培训。除了学习新会计制度的理论体系和精神之外,还有必要对财会人员进行现财务软件的培训,使之了解新旧会计制度下财会软件的差异,新财务软件的功能等等,可以采取的主要形式是和信息服务供应商合作等。
(二)配套设备和制度要完善。首先是内部制度的完善,除了要跟进新的财会软件之外,我们必须确立在新的会计制度环境下,医院内部的控制制度面对财务信息来说更加公开。其次,由于财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会提高医院的财会信息通过网络和计算机等端口泄漏的危险性,所以在财会信息化背景下,要在技术上和设备上设置出针对性的安全措施。
参考文献:
[1]王志勇,武东,王振宇.《新医改政策对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及其改革相关影响的初步研究》.《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9.17-9.
篇9
关键词:新财务会计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
基层卫生机构是我国最为基础的医疗卫生单位,在广大基层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其经营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其卫生水平的进步与发展。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基层卫生单位并不重视经济管理工作,导致财务工作中存在较多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及医疗改革的不断进步,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出现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带来了全面的改善。
一、分析新财务会计制度对基层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在新的财务会计制度下,国家及政府相关部门加大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资金补助力度,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日常运转提供了更加充分的资金保障。一方面,这有助于调动相关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更充足的资金完善自身的医疗卫生服务,从而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基层人民带来更多的便利。
其次,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有助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断优化内部绩效管理,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基层医院的财务管理素质并不完善。在医疗改革不断进展的过程中,这种问题的弊端充分暴露出来,影响了基层医院发展的进程。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财务管理将会进一步实现公开、透明化,资金的流向和使用更加的清晰和明确,提高了医院内部的公平性,更有利于基层医院各项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性也能够得到更有利的维护,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使得基层医院有更加充足的资金完善医疗环境、基础设施、人员团队等,继而提高了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切实为百姓服务。
二、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基层医院财务管理的具体策略
为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水平的提升,需要让基层卫生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充分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了解财务创新对医疗改革与业务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基层单位需要积极招收具备财务管理经验和能力的专业人才,突出财务管理工作在医院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对于本院的财务管理者,需要加强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培训,提高其财务管理的专业性,打造高素质的财务管理团队。另一方面,为保证医院财务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考核制度,定期对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业绩成效进行考核与评估,并设立相应的奖惩机制,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需要予以相应的奖励,反之则要接受适当的处罚。
其次,基层卫生机构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管理,确保财务的收支平衡,尽可能扩大盈利空间。预算管理主要包括预算的前期编制以及后期执行两方面,而编制的合理性也直接影响了预算的执行度。为此,财务人员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基层卫生机构在运行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因素,包括基层的经济水平、国家政策、市场状况、医院业务水平等。同时,预算编制者需要结合医院今年内的基础设施使用情况,科学预测阶段内医院人力和物力资源的使用情况,并套用人事部门工资定额标准和日常公用经费定额标准计算生成,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严谨。在预算执行阶段,财务管理者需要严格把控各种资源的使用情况,如果实际支出与预算不符,需要及时找到具体原因并进行记录,提高下个阶段内财务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再次,基层卫生机构需要进一步提高对收入、支出和结余的管理水平,确保医院资金的充分利用。财务人员可以将这部分工作分为财务支出、财务收入、财务收支结余三方面管理内容。基层卫生机构的收入主要包括财政补助收入、医疗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及其他收入,务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新财务会计制度的标准,对这几项内容进行分别的核算,为保证准确性,每天都要进行收入清算,并在月底对收入情况进行总体的分析。财务支出同样需要在新财务制度的框架下展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支出主要包括医疗支出、公共卫生支出两部分,进一步明确阶段内医院的成本及收益情况。收支结余的计算需要充分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遵循新会计制度的相关标准。当收支结余为正的情况下,需要按规章制度提取专用基金。当收支结余为负的情况则需要通过事业基金弥补,不可以进行其他分配。
最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充分的做好对负债资产的管理,主要从负债和净资产两方面展开,为确保基层医院的正常运行,财务人员需要定期对医院的资产状况进行清查,并将负债情况调节到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在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基层卫生机构需要进一步完善关于固定资产的报废手续,尽量减小医院面对的财务风险因素。同时,需要对医院的专用基金、事业基金、财政补助结余加强管理和统筹,将其应用到适当的地方,保证基层卫生机构的正常、顺利运行。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改变与活力,文中重点讨论了现阶段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展开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望与同行工作者一同交流探讨。
参考文献:
[1]杨玉敏.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浅析[J].财经界,2016(06).
[2]李洪波.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J].经营者,2016,30(11).
[3]吴会淑.浅谈新财务会计制度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15).
篇10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内控管理的现状
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薄弱。当前很大一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于医疗制度建设更为重视,但于内部控制制度较为忽视,这对会计内控制度的完善起到了一定的制约。在实际内控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套用财务制度的问题,这不仅无法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而且还达不到降低财务风险的作用,不利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阻碍。
风险评估意识薄弱。近年来我国医疗制度改革不断深入,但由于基础医疗卫生机构会计控制体系还较为薄弱,相关程序还需要不断完善。再加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预算和风险评估机制缺乏科学性,风险评估意识较差,这也导致投资时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严重威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安全。
监督不到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监督,通过强化内部审计,从而实现对内控制度的科学评价,并使内控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不断完善。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内控制度不健全,无法发挥其重要作用,内部审计也成为一种摆设,从而导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内控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内控管理水平处于较低的程度。
信息化程度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离不开科学的内控体系,因此基层卫生机构在会计工作中,要通过引进财务运算操作软件,加快推动会计系统信息化和网络化的进程,从而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但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工作还存在信息化程度低的问题,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在配备上都不齐全,会计信息管理系统落后,这对内控管理工作的实施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财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部分人员会计工作经验较为丰富,但缺乏对计算机的实践操作,无法熟练的运用计算机来进行会计工作,从而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内控管理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阻碍。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内控管理的措施
提高全员内控意识,完善内控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建立健全会计内控控制制度,并完善绩效考评管理办法,强化对机构内日常经济业务活动的监督。进一步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人员的内控意识,使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能够落实到实处。完善治理结构,对机构内组织机构及内部控制环境进行优化,做好岗位分工,明确岗位职责,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有效的对会计工作中舞弊行为进行防控。通过对事前、事中及事后的有效控制,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内控管理的水平。
建立风险评括机制,强化控制活动。内部控制系统划分医疗质量评价系统、财务管理系统(预算控制系统、货币资金控制系统、日常收人支出控制系统、实物资产控制系统)内部审计控制等子系统以日常工作进行风险的预警和防范工作,所有重大的投资项目需要进行可行性的论证,防止财务风险发生;对医疗活动不定期的进行检查、监督,同时开展医疗岗位业务学习,提高医护人员专业知识和医疗风险意识,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降低财务风险,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得。
加强基层卫生机构内部审计监督。基层卫生机构内部审计机构作为重要的监督部门,能够有效的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
机构各个部门都要对自己的工作和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汇报和评价;内审部门对各部门的实际状况进行审核,同时要保证其独立性,内审人员要通过严格的培训和筛选才能上岗,同时还要严格账目核查工作,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及时将考评结果汇报给上级管理部门,确保审计监督的及时到位;对内审部门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评价,将责任分解,并在绩效考核中体现。监督检查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职责是否已进行细分,内控制度是否有待完善,授权批准制度是否严格执行等。
强化监督流程,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控。
加快信息化进程。目前在一些大型的医疗机构中普遍都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进行内控管理,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控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这就需要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更新升级财务管理系统,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硬件和软件的配置,有效的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加快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控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提高内控人员的整体素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会计人员作为内控制度的主要执行者,在内控制度执行过程中,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内控管理的水平,因此需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养和教育,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内控意识,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较高的专业素养,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而且在培训和教育工作中,还要重视会计人员专业知识的强化,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实践能力,加快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确保会计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加大内控制度执行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