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对企业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4-03-25 11:02: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技创新对企业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技创新对企业的意义

篇1

【关键词】营业税 增值税 科技创新

2011年10月26日,国务院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这一改革力争在十二五(2011~2015年)期间逐步推广到全国范围。2014年1月1日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正式开始执行。其中营转增试点实施的范围涉及到了研发与技术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行业。那么营转增是否会对这些行业的科技创新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就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企业科技创新水平的影响浅谈一些看法。

一、营转增在科技创新型企业中推广的必要性

我国现行税制结构中,增值税和营业税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流转税税种。增值税的征税范围覆盖了除建筑业外的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大部分行业则课征营业税,这一税制安排适应了当时的经济体制和税收征管能力。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这种划分行业分别适用不同税制的做法,对经济运行造成扭曲,不利于经济结构的优化。

营业税是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所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主要是为了继用消费型增值税制度替代增长型营业税制度之后,进一步解决货物和劳务税制中的重复征税问题,从而完善税收制度,以支持企业的发展。

现行营业税制采取按不同行业和不同经营业务设立税目,并据此设计行业差别比例税率。这样的税目设计虽然计算简便,税负也较合理,但存在着重复征收的问题,阻碍了研发与技术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的发展,这与我国致力于发展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政策相违背。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型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对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建立健全的税收制度的要求,将营业税改征为增值税不仅有利于完善税制、消除重复征税,还有利于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增强企业的发展能力,促进科技创新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二、营转增对企业科技创新水平的影响

在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前,研发与技术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竞争力的行业中,销售产品时将会发生增值税的销项税额,而在期末又需要根据企业的营业额缴纳一定数额的营业税,存在着对企业销售收入重复缴纳税金的情况。营业税改增值税后,这类企业只需对销售过程中的增值额缴纳税金,而不再需要缴纳营业税,降低了企业的赋税负担。由于研发与技术服务类企业往往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进行科研投入以及相应的设备投入,降低赋税后将有利于企业进行资本积累,更好地进行产品研发。另外,在改革后,研发与技术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一般纳税人都适用于6%的增值税税率,远低于国家对其他行业征收的增值税率(17%),在国家税收方面得到了政府的优惠支持。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相关规定,试点纳税人提供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免增增值税。试点纳税人申请免征增值税时,须持技术转让、开发的书面合同,到试点纳税人所在地省级科技主管部门进行认定,并持有关的书面合同和科技主管部门审核意见证明文件报主管国家税务局备查。这一税收优惠政策无疑进一步的促进了研发与技术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相关行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增值税是一项流转税,其最终的承担者将是购买产品的消费者。营业税改增值税后,研发与技术服务业、信息技术业等行业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在销售产品的同时,是由消费者最终在承担增值税额。虽然消费者承担的增值税率已经下调,然而消费者对于这部分增值税并无法像企业那样,通过进项税额进行扣除,达到抵减的目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对相应技术或服务的销售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最终影响到企业盈利目标的实现,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

三、总结

从整体上看,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前,我国的税制体系主要存在着重复征收等缺陷,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而在营业税改增值税之后,通过只收取增值税这一做法,降低了研发与技术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赋税负担,有利于其积累更多的资金用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十报告赋予科技创新前所未有的定位和责任,将创新放在了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战略支撑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上近年来我国正在大力促进科技创新型企业进行产业转型及升级,因此,对于研发与技术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政府需要更进一步的关注营转增等税收优惠政策对其产生的影响,及时调整相关税收政策,以便更好更快地促进相关企业中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金润.浅议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研发与技术服务业的影响.法制博览[J],2013.

[2]何静.营业税转增值税对高科技企业的影响研究.国际商务财会[J],2012.

[3]向小玲.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若干问题探讨[J].财会研究,2012.

[4]贾康.为何我国营业税要改征增值税[J].经济,2012.

篇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显著。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我国提出建成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有更多的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发展水平、掌握大量核心技术,从而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其自主创新的程度将与全国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企业自身和政府均加大了对企业的科技研发投入。但是,政府的科技经费投入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政府的科技经费投入与企业创新产出是否成正相关。如果存在正向影响,那么各省企业是否很好的利用了这笔经费?其效率是否合理?这些问题都是需要研究进一步解决的。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让政府更好地引导企业的创新发展。因此,本研究将使用DEA方法对各省政府科技经费投入和企业创新产出效率进行评价,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为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提高政府科技投入使用效率提供依据。

2.文献综述

阅读中外文献可以发现,科技投入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创新水平提高不可替代的原因之一。当今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创新水平,而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企业的创新水平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研究企业的创新产出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企业创新产出的投入来源主要有企业的自主投入和政府的直接或间接财政投入。孔原等学者认为政府采取直接或间接的方法扶持企业创新,能够帮助企业分散技术创新风险,促进企业创新水平的提高。由此可见,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创新的重要影响。

国内有不少学者研究了政府科技投入和企业研发之间的关系。李永和李新运研究发现政府对企业研发的直接资助对企业研发投入起杠杆作用,必须增加政府的科技投入。王莉卿也发现我国公共研发投入对企业研发支出的影响促进作用要大于挤出效应,且政府资助高校研发会对企业研发支出造成挤出效应。肖丁丁、朱桂龙和王静等学者做了更细致的研究,发现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R&D支出的影响效果存在鲜明的区域与分布差异性。

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对企业创新与政府科技投入的关系研究大多是以企业研发支出或投入为对象进行的,研究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创新产出的文献比较匮乏。同时,国内相关研究大部分运用回归分析计算系数来分析科技投入对企业研发的影响,使用DEA模型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因此本文使用DEA方法对各省政府科技经费投入和企业创新产出效率进行评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内该方面理论研究的不足,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3.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由于CCR模型假定规模报酬不变,无法充分考虑规模报酬可变的情况,因此本文选择BCC模型。根据DEA方法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和数据的完整性和获得性,本研究共选取以下指标:在科技投入指标方面,政府的科技投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直接财政拨款、二是税收优惠。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政府的直接科技经费投入作为投入指标。在科技产出指标方面,科技产出一般包括专利、科技论文、技术市场成交量和新产品产值。本文主要从市场角度考虑产出价值,重点放在创新知识的直接产出上,因此本文选择技术市场成交额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创新产出指标。考虑到数据的完整性,本文只收集规模以上企业的相关数据。

本文的三个指标政府研发投入、规模以上企业技术市场成交额和规模以上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分别取自《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各省统计年鉴,构建多阶段BCC模型进行数据分析。

4.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的DEA分析

本文将各省政府的科技投入按照从大到小顺序进行排列。从中可以发现,北京、上海科技投入分别占据第一、二名,且投入规模远远超过其余省市。北京、上海、四川、陕西、江苏、广东、辽宁、湖北、山东、浙江等地科技投入均超过50亿元,占全国32.26%。

本文运用BCC模型来评价政府科技投入产出效率,构建模型运算后得到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三个效率指标。首先要分析各决策单元的综合效率值,当综合效率为1时,则该决策单元为DEA有效,即在原投入为X的基础上所获得的产出Y达到最优:当综合效率小于1时则该决策单元为DEA无效,也即可以通过组合将投入X的比例降低而保持产出Y不变,或者说投入X不变,通过改善组合可以得到更高产出的Y。计算所得的效率值和规模收益如表1所示。

从表1发现,综合效率方面,政府研发支出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为1的省份是河北省和内蒙古,即只有两个省份的政府研发支出效率为DEA有效,其余93.54%的省份政府研发支出效率远没有达到生产的前沿面,为DEA无效,处于低效率阶段。

从纯技术效率看,政府研发支出的纯技术效率为1的省份有河北省、内蒙古、江苏和西藏,占总数的12.90%,说明河北、内蒙古、江苏和西藏四省达到了技术效率最佳,即这些省份在既定投入的情况下取得了最大的创新产出。而其余27个省份则为技术无效,即这27个省份规模以上的企业没有很好的利用政府的研发投入,创新知识转化能力低。

从规模收益看,政府研发支出的规模收益递增的企业所在省份有山西、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西藏、青海、宁夏和新疆等十个省份,占全国的32.26%。而规模收益递减的省份包括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和湖南等15个省份,占全国的48.38%,即有48.38%的省份即使增加政府研发投入,其创新产出增加的幅度也小于投入的增加幅度,规模收益递减省份数量接近50%,说明政府研发支出的规模收益从全国水平上来说是不合理的。同时,我们发现规模收益递增的省份基本位于西北和西南等区域,说明这两个区域的政府研发投入虽然较少,但是企业能够很好的利用这笔投入,形成规模收益。而中部和东部等较发达地区规模收益却为递减状态,其中北京、辽宁、上海、江苏、安徽、山东、湖北、广东、陕西等省的规模收益远低于1,说明这些省份虽然得到了很多政府的创新经费支持,但规模效益低且下降,需要注意此方面。而吉林、福建、黑龙江、河南、湖南、云南、甘肃等省的规模收益接近于1,值得其他省份借鉴。

5.结论

通过构建模型,分析比较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规模收益效率指标,本文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第一,2013年全国范围内政府研发投入对规模以上企业创新产出效率总体较低。只有河北和内蒙古的政府研发投入对规模以上企业创新产出效率为DEA有效,即每个单位政府研发投入都以最优比例得到了最大产出。对于政府研发投入对规模以上企业创新产出效率来说,只有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者均为1的省份其政府研发投入的效率才能算是真正的有效。其余29个省份均为DEA无效,所以2013全国政府研发投入对规模以上企业创新产出效率总体较差,证明全国各省规模以上企业普遍对政府科技投入利用效率低。

第二,政府科技投入效率存在着巨大的地区差异。东部、中部地区政府科技投入规模普遍较大,排名靠前,但是综合效率反而远低于1,技术效率低,规模效率处于递减状态。这说明东部和中部地区规模以上企业虽然产出较西部创新产出多,但是主要是靠大量的科技投入取得,实际技术效率较低。对于这规模收益递减的省份应该尽可能地控制其规模,使其规模达到最合适的节点,并提高其技术效率,从而实现DEA有效。而西部地区政府科技投入虽然规模较小,但是规模效益处于递增状态,西部地区政府应该加大科技投入,从而得到更多创新产出。

篇3

要促进科技创新项目的发展,除了技术发明的提高外,其管理水平的提升是关键。但目前仍存在着以下问题。

1.1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且对项目绩效评估的手段缺乏

随着采煤机制造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企业内部的科技创新项目进行管理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基于历史原因及行业的发展起点较低等因素,企业对于科技创新项目的绩效评估重视度不够,且缺乏有效的工具,致使这类项目的作用难以体现;二是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人才队伍人员年轻、结构单一,缺乏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人才,另外还存在着管理人员的数量严重不足的情况,管理部门大部分人员和时间都用在了技术服务支持工作上,缺乏从整体上对科技创新项目的规划与实施监督等,这严重影响了科技创新项目的质量和进度。和国外同行业相比,国内采煤机制造企业科技创新管理部门的人员数量相对偏少,据统计,国外先进国家,如美国与日本,其主要采煤机生产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团队均超过20人,有的企业已超过100人,根据经验,只有当科技创新管理团队占具体科研人员的数目达到10%以上,才能保证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因此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的速度是当务之急。

1.2缺乏系统完善的管理体系且相对有效的现代管理方法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当前的采煤机企业,往往缺乏完善的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系统,没有实现从研发到销售,从设计到生产的信息系统,故难以有规范的科研开发管理、经费使用、资源调配等制度和流程。

(2)管理体系混乱,职责不清,缺乏有效针对项目的管理方法。采煤机制造企业的科技创新项目,往往由生产部或研发部负责,但有时也设有专门的科技创新部门,这样导致各部门的职责不够明确,越权管理和管理缺失问题比较突出,并且还没有普及运用项目经理负责制等现代管理方法。

(3)流程紊乱。负责进行采煤机制造企业的科技创新项目的研发中心,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和方法,缺乏流程设计,更谈不上运用项目管理的理念与方法来优化原有的项目流程。

(4)企业还未建立起一套与科研开发工作相适应的,能够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原则的薪酬和奖惩体系,缺乏科学的绩效考评方法。

2运用平衡计分卡及项目管理理论方法进行科技创新项目管理

2.1运用平衡计分卡加强科技创新项目的绩效管理及人才队伍建设

平衡计分卡(BalancedScoreCard,BSC)的主要观念是以平衡为中心,并将评估指标分为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学习与成长四大层面,探讨企业制定的策略与关键性绩效评估指标相互结合,并在短期与长期目标下,对财务与非财务性、外部构面与内部构面、落后指标与领先指标,以及主观面与客观面等具体绩效指标间,取得平衡的策略性管理工具。采煤机制造企业运用平衡计分卡,可以科学地评价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工作的绩效。事实上,运用平衡计分卡可以帮助解决采煤机制造企业的科技创新项目的绩效评估与人才队伍建设问题。一个科技创新项目是否带来绩效的表现或带来多大的绩效,可以从平衡计分卡的四个层面来体现:

(1)在财务层面,评价一个科技创新项目是否有意义,要看它能否给股东带来收益。所以在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中,首先要挑选真正有经济价值的项目立项。例如,管理人员要注重掌握采煤机行业的技术发展趋势,科学制定企业技术发展规划。调研国内煤矿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采煤机的高标准要求,把高标准、高可靠性自动化研发成果融入新设计的产品,这样的科技创新项目才是企业所需要的项目。

(2)在客户层面,评价一个科技创新项目是否有意义,要看它是否能使客户满意。这就要使立项的创新项目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

1)调研并掌握国内各采煤机生产厂商的产品品种构成情况、产品的性能结构水平、技术人员构成情况、相关管理政策。知晓目前企业产品在国内同行中所处的位置水平,确保本企业产品长期保持国内领先地位。

2)了解国外采煤机行业技术发展的现状、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全面科学地制定企业的科研发展规划,使企业科技创新项目的科研开发技术水平在国内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例如:可以采用高端战略,力争采煤机产品做到在采高范围、煤层倾角、难采煤层的开采、电气控制系统及自动化技术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缩小与国外先进采煤机在可靠性、控制技术、工况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等方面的差距。

3)目前在国内,采煤机制造企业科技创新项目的改进都是在用户正式提出需求后才着手开始,有些技术改动甚至要到产品出厂调试期才进行,成本高、周期长。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现在没有形成系统的客户需求分析及储备技术研发库,试想一下,如果这些技改需求,提早知道,提前研发出成果,形成技术储备,就会缩短与用户需求的距离。所以,企业科技创新项目要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技术分析和分类,形成至少多个研发课题、项目及可实施方案,并提供相关成本预算,开展科技攻关活动,在设备功能提升、新装置设计、结构优化、设备稳定性以及提升质量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在内部运营层面,评价一个科技创新项目是否有意义,要看它内部管理流程是否合理。在实际操作中,采煤机行业的科技创新项目往往缺乏相关的管理流程和机制,主要依靠领导的关心、专人跟踪来推动项目实施;未纳入有效的管理体系,业务规范性不强,不便于推广与拓展。笔者建议:在具体的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上运用信息化平台,进行通用性的流程设计,保证流程顺畅,为优化和调整预留空间。例如:可以在采煤机科技创新项目上完善产品三维设计开发平台和电子电路开发平台,投资建设产品寿命周期分析的工程分析平台和产品可靠性评价分析平台,完善和推广产品数据管理平台,建设开发采掘机械产品质量数据管理平台等。

(4)在学习与成长层面,评价一个科技创新项目是否有意义,要看它是否可进步与可改善,看它是否可以帮组员工成长。例如:可以在具体的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中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及建立项目经理负责制。采煤机可设置专门的科技管理部门,要不断总结和吸取行业内外的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经验与教训,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另外,要建立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要根据新技术新领域工作开展情况,分析每个项目的特点和其他优秀项目中值得借鉴的地方,为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流程和制度建设提出改进建议,提升市场化竞争能力与活力。最后,可实施绩效考核制,充分调动项目负责人及成员的积极性。采煤机制造企业,首先,应明确科技创新项目管理部门的职责,明示部门人员绩效衡量指标;其次,应建立适应自身需求的关键绩效指标(KPI)体系,使绩效考评建立在量化的基础之上。

2.2运用项目管理的方法指导科技创新管理工作

(1)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对科技创新项目进行管理。采煤机制造企业应该以项目管理为主线,积极推动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实施项目经理负责制和绩效考核制,带动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工作:

1)细化项目管理,强化过程控制。以项目管理的方式细化研发工作的管理,以技术项目管理作业规定中技术项目实施任务单的形式为主线,项目管理人员以项目任务分解和进度表中的时间节点对项目进行过程考核。

2)设置专门的科技创新管理部门。以往的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部门是固定设置的,但科技创新项目小组却是临时组建的,这样科技创新管理部门缺乏对单个科技创新项目的深入了解,所以,要实行科技创新管理部门下面的各个项目的经理负责制,以有效地实现单个项目的专项管理,对项目的进度、费用和质量进行控制和监督。

(2)结合项目管理的五大过程与产品开发的生命周期进行管理。为了便于科技创新项目的运作,通常会将项目过程分为几个阶段,从起始阶段,中间阶段,到最后阶段,而项目管理理论,则将项目分为启动、计划、执行、控制、结束五大过程。为方便管理,在项目管理上常将项目细分成好几个阶段,以提供较好的管理与控制,并适当结合其组织内常态性的运作。因此将项目各个阶段过程集合在一起,即称为项目的生命周期。而在每个项目阶段因其受到不同的工作任务及时间与预算的限制。因此每个阶段都可看作一个独立单一的项目或次项目,它各自包含五大过程。其周期关系分布。根据以上两者的关系,说明在进行科技创新项目管理时,完全可以按照该项目本身产品开发周期来进行,而项目管理的周期比原先的产品开发周期划分的更为细致和系统,有助于管理事项的精细化。

(3)采用项目管理的九大知识范畴整合科技创新项目将会使其管理系统化。在采煤机制造企业的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中,很多与新产品开发管理相关的工作往往需要项目管理知识,技术,工具和方法的使用,以及有效的解决方案。整个科技创新项目的管理作业,可以运用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整合、范围、时间、成本、质量、资源、沟通、风险、采购等管理,制订管理计划。例如,可以对具体的科技创新项目流程进行细化,在科技创新项目的开发流程完成初步设计后,针对不同业务的区别,有针对性地进行子流程设计,还可以对业务操作过程中需要明确的输入、输出、时间节点等进行规范,使流程可操作性更强。在管理的过程中,对每个项目的进度、成本、质量、风险等运用各种管理工具进行分析,最后形成系统的文本及程序,并将其既有的研发流程系统及文件流程电子化,同时将项目信息透明化。

3结语

篇4

值此北京**大学第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启动之际,我代表科技园预祝本次大赛取得圆满成功。(来自)校党委、团委以举办“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活动为载体,让众多优秀的同学参与到科技园的技术项目创新研究,对这些正在研发的产品或项目进行市场调研,推动了科技成果转化生产力的现实需求。为此,我代表科技园对学校为我们和同学们提供这样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沟通了解的机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北京**大学科技园的介绍

我们**科技园是北京市科委、教委评定的市级大学科技园,科技部、教育部批准启动建设的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园以“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注重效益、注重服务”为办园宗旨,不断推动科技园建设成为“创业企业孵化基地、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基地、科技成果孵化的融资平台”。

二、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意义。

我校学生能够参与科技园项目的创新创业开发和市场推广,是一项立足服务学生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活动,对于造就科技创新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一方面,学生走进科技园参与正在研发的项目,科技园的专职工程师提供技术指导,使同学们得到课堂以外更丰富的学习和实践的经历;另一方面,通过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使同学们结合专业知识,能够走出校园,深入市场开展调查研究,撰写创业计划书,更清楚的了解企业项目的研发过程,同时学习到如何使一个项目或技术推广成为市场上畅销的产品,增长了许多创业知识和理念。

三、科技园将一如既往的支持学生科技创新活动

篇5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实现跨越提升”的总体要求,按照科技创新“一个根本”,坚持都市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齐转”,推进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生产制造向设计创造转变、由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转变这“三大转变”、加快推进区内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高层次人才和高品质人居环境的“四高联动”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区产业结构调整,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区已连续五年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目前全区服务业已占经济总量的50%以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机械等都市型产业占工业总量比重超过50%,服务外包、创意产业蓬勃发展。此外,自主创新能力日益增强。据统计,全区已建成“三创”载体38万多平方米,引进创新创业创意企业157家,建成了以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为代表的省级公共服务平台2家、市级公共服务平台3家。全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已达97家,省高新技术产品累计达166只。

传统产业在*发展的制约因素越来越多、限制越来越严,实现“三大跨越”的基础和前提是产业结构和增长方式的率先跨越转变,就必须按照咬定科技创新这“一个根本”,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这对于指导现代化建设和科技工作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篇6

关键词 科技传播;企业科技创新;科技资源;共享机制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7-0042-02

在我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当前已经逐渐地深入人心,而承担着科学技术广泛传递与扩散的科技传播经过20余年的发展,也从理论研究阶段进入了实际运行阶段。特别是在企业科技创新中,科技传播的作用越来越显示出强有力的生命力。但是,由于传播渠道不畅,科技传播力度与质量不高等因素,造成了企业科技创新资源利用率有限的尴尬局面,这就需要我们应该积极地对科技传播与企业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机制进行深入探讨,以求建立起有效的共享机制,促进企业科技自主创新。

1 科技传播资源的涵义与作用

1.1科技传播的概念

传播是指社会信息在公众和对公众的广泛传递和扩散,科技传播是指“科技知识信息通过跨越时空的扩散而使不同个体间实现知识共享的过程。”科技传播对促进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重要。

1.2何为科技传播资源

何为科技传播资源,目前尚无一致的定义,本文认为科技传播资源是指传播科技信息的所有媒介各个组成要素的总称,它包括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视、互联网、数字媒体等传播媒介和它们各自所传播的科技信息、传播方法、传播管理与传播人才等。

1.3科技传播资源的作用

1.3.1 汇集科技信息

科技传播资源,由于其信息传播的需要,不断地汇集了具有全面性的科技信息,形成一个巨大的科技信息资源库,而且所汇集的科技信息都具有非常强的科学性。科技传播资源

包括了具有多种传播功能的传播载体,能够极大地满足广大受众的科技信息需求。

1.3.2扩散科技信息

科技传播资源汇集科技信息,形成一个巨大的科技信息资源库,其目的是对科技信息进行传播,这种传播是以满足受众的科技信息需求为根本目的传播活动,它的传播具有社会广泛性。

1.3.3反映信息需求

在科技传播活动中,一方面要向受众传递与扩散科技信息,另一方面要对受众的信息需求进行反映,它把科技工作者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与受众的科技需求报道出来,帮助科学技术成果投入企业生产。

1.3.4进行科技教育

科技传播资源以其通俗化的特性,向受众传播科技信息,受众在接受科技信息满足需求的同时,也在接受着科技教育,提高自身科技素养。

2 科技传播资源共享的概念与意义

2.1资源共享已势不可挡

随着数字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资源一家独大已经没有市场,传媒融合是大势所趋,信息共享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媒介融合有力地促进了科技资源共建共享,对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将产生及其重要的影响。

2.2什么是科技传播资源共享

科技传播资源共享,本文认为是指建立在以数字信息技术为支撑,充分应用互联网平台而实现智能信息化的,科技传播资源与科技企业之间通过建立合作体系,共同进行策划、共同进行建设、共同进行享用科技信息资源的活动。

2.3科技传播资源共享的意义

实现科技传播资源共享,一方面可以使科技传播与企业建立起良好的信息传播渠道,另一方面可以使企业充分利用科技传播资源为企业科技创新服务,避免科技传播资源重复投资建设,使资源开发成本降低,有利于科技传播资源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从而提高科技传播能力与效果。

3 科技传播与企业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机制的构建

3.1构建共享战略实施政策体系

要建立科技传播与企业创新资源共享机制,首先要构建起共享战略实施的政策体系,政府应该尽快把制定和实施科技传播资源共享战略,纳入国家科技传播发展规划,从国家科技政策的宏观层面对科技资源共享进行规范和指导。

3.2构建共享主体多元化格局

科技传播资源共享活动的实现,必须构建起科技传播与企业创新的多元化结构共享主体,否则这种共享就无从实现。近年来,山西科技传媒集团积极整合科技传播资源,构建成一个集报纸、期刊、数字媒体、网络、影视、出版等多种传媒手段为一体的综合科技传播基地,积极为太钢集团、太重集团、兰花集团等诸多企业创新服务,大大增强了科技传播能力。这些科技企业也建立起与山西科技传媒集团共享多种科技资源的战略合作规划。

3.3构建科技信息共享平台

一是要建立起科技传播资源整合平台、信息资派开发平台、信息开放平台、信息利用渠道平台。这些信息平台建设,必须符合电子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要求,充分发挥现代电子技术的作用,并确实加强共享数据库建设。具有全介质传播功能的山西科技传媒集团,目前已建立起包括集所有传媒手段为一体、山西科普资源库、山西科技专家资源库、山西科普网等10多个科技资源数据信息库,构建起了信息畅通的科技传播信息共享平台,值得借鉴。

3.4构建资源共享约束机制

实现科技传播与企业科技创新资源共享,促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必须构建起相关的科技资源共享约束机制,这些机制包括政策约束机制、法律约束机制、共享主体间约束机制、权力约束机制、责任约束机制、利益约束机制等。

3.5构建资源建设激励机制

建立科技传播资源共享机制,还要积极加强科技传播资源的内容建设,有关单位和部门要建立起科技传播资源建设激励机制,鼓励科技传播资源制定重大科技传播选题规划,打造优秀科技传播品牌,以此来提高科技传播资源共享的互补优势。

3.6构建传播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资源是第一战略资源,科技传媒与企业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机制建设,还要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潜力,积极构建科技传播人才培养机制,一方面要加强科技传播学科建设,片一样专业的传播人才,另一方面要培养企业科技创新资源利用人才,要让这两种人才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有效地促进企业科技创新。

4 结论

科技创新关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国家先后制定了多个有关政策,下大力气实施加强科技传播能力建设的工程,这显示了科技传播资源作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其积极地进行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得到了应有重视。企业科技创新要重视发挥科技传媒资源优势,积极实现科技传播资源共享,为自主创新寻求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翟杰全.让科技跨越时空:科技传播与科技传播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13.

[2]马怀德,等.科技资源共享立法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3.

[3]魏淑艳.我国科技资源共享的有效路径探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5,23(3).

篇7

[关键词] 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企业;指标体系;绩效

[中图分类号] F1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1-27-4

Research o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Guo Yan Yang Xiaoyu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Engineeing,Zigong Sichuan 643000)

Abstract:At pres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developing rapidly every day, the enterprises’ competition is more and more reflected on the competi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igh-tech enterprise is the carrie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 transformation, so systematically research on innovative capability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is the foundation for enhancing high-tech enterprises’ core competitiveness. This paper researches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n high-tech enterprises,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ve capability’s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high-tech enterprises, innovative capability’s influence on high-tech enterprise’ performance and some other relevant theoretical achieve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deficiencies, and the developing prospect in the future is expected.

Keywords:innovative capability; high-tech enterprises; index system; performance

1 高新技术企业中的科技创新

高新技术企业是指能够持续进行研究开发和技术成果转化以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并且在此基础上开展经营活动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新技术发展迅速,深刻影响着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是高新技术得以实施的载体,它的发展将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水平以及整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因此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研究有着深远的理论意义和丰富的实践价值[1]。随着当今科学技术迅速的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越来越离不开科技创新。李茜雯提出科技创新在高新技术企业中起着先导性作用,科技创新在企业生产活动中的应用可以实现技术经济的一体化。科技创新可以改善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地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因而它的研发费用将高于一般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研发活动需要大量的设备和高技能人才,因而它需要大量投入资金、人力资本、科技含量。李茜雯总结出高新技术企业是以创新为主要内容的高投入企业[2]。如今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产业化不断地发展以至于国际竞争日益加剧。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只有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才能迎接挑战发现机遇,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Stewart Thornhill 通过对制造业企业的考察发现了产品的销量水平取决于企业的科研实力,企业的科研实力、创新能力显著影响企业的绩效[3]。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分别从科技创新能改善劳动生产率,增加销量从而提高绩效,能够改进原有产品以及创造新产品的角度来研究了科技创新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对高新技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保持核心竞争力提供了理论借鉴。

2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2.1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

作为创新研发的主要经济主体,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力量。R&D持续的投资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条件。高新技术企业是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企业,因此它在人力资本运用和价值实现方面优先于其他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要想把人力资本变成企业的核心资本,就要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而激励机制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其中解决人力资本激励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对人力资本产权的激励机制。郭丹通过对全国2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样本数据进行研究。他在这些基础之上构建了高新技术企业中的人力资本产权激励保障制度,这个制度包括内部保障机制、外部保障机制两个核心[4]。高新技术企业在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高新技术企业具有较高的附加值,较好的投资收益率,对企业外部社会具有较强的正向引导作用。高新技术企业的缺点是存在着高风险,外部私人资本由于惧怕高风险因而对高新技术投资较少,因此高新技术企业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李文庆认为政府应从财政方面来提高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例如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财政支出,优化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财政支出结构,通过间接的方式加强对企业进行税收减免[5]。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统计,发现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自主创新能力构成的研究主要包括:创新过程、创新系统、创新行为、创新主体、创新资源。Muller认为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主要是对新产品研发的能力、改进技术的能力、储备能力以及组织能力[6]。Burgel-man提出了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7]。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的构成要素的实证研究文献中,学者们研究发现科技创新的构成要素从创新资源的角度看主要有R&D投入、人力资本、政府的财政支持等。

2.2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

杨德伟分析了股权结构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发现了终极所有权性质显著影响企业科技创新,民营产权不适用企业科技创新,高层人员持股有利于企业科技创新,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企业科技创新不具有统计上的相关性[8]。江珂通过对我国29个省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了环境规制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他认为环境规制对我国三类科技创新的影响取决于“人力资本门槛”效应,在东部和中部区域环境规制要发挥正向作用,然而环境规制对西部区域的科技创新不发挥作用,因而,环境规制对科技创新存在区域性差异。徐亚静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并认为从全国层面而言外商直接投资并未对我国专利申请量产生正向作用。FDI对不同区域的专利申请量的影响存在着显著性差异,他强调了制度因素对科技创新有促进作用,如非国有化程度、城市化程度和对外开放度等[9]。万坤扬采用Moran'sI指数研究了FDI、高校和R&D等因素对区域不同层次的科技创新的影响。他认为FDI对区域不同层次的科技创新没有正向作用,反而对较高层次的科技创新带来负面的影响[10]。在研究科技创新的影响因素中,学者们分别从股权结构、环境规制、网络关系强度、企业学习能力、制度因素、FDI、R&D等角度来研究,并得出了丰富的结论,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的提高和完善指明了道路。图1总结了现有实证研究发现的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因素。

2.3 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是研究技术创新活动的核心,它具有系统性、复杂性的特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一定的原则,即要坚持科学性、综合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吴永林认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指标可以分为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消化吸收能力,研究开发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北京的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研究,发现了研究开发能力、技术创新投入能力对北京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影响较大,而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消化吸收能力的影响相对较小[11]。王芳构建的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分别是创新投入能力,研发能力,创新生产能力及创新产出能力,下一层次有12个定量的二级指标[12]。潘霞根据系统整体性、科学先进性、规范可比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动态和静态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了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二级指标分为内在竞争力和外在竞争力,下一层的三级指标包括产业投入能力、产业产出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发展潜力、政策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技术支持环境、产业自然环境[13]。陈程把成果转化阶段的指标分为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投入指标包括发明专利数、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年平均就业人员。产出指标包括新产品销售收入、新产品出口销售收入,产出指标反映出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成果,体现了通过采用技术创新措施而带来的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结果[14]。杨楠通过对河南省高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分析,构建了包括创新实施能力、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核心能力的关于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4个一级指标,为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做出了贡献[15]。现有的文献资料大多是对技术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前面的专家学者对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不断完善,但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很多文献为了追求全面性,列出了技术创新活动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但是没有提出对企业创新能力具有突出影响的关键因素,因而缺少实用价值,需要继续进行完善。

3 创新能力对高新技术企业绩效的影响

高新技术企业绩效是用来衡量高新技术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一个概念。目前学术界多从企业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技术创新生产率的大小、技术创新生产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等方面来研究高新技术企业的绩效。胡义东认为研发经费投入对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研发人员的比例与企业绩效没有明显关系,企业的规模程度与创新产出关系显著,员工总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低于企业总资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16]。胡保亮通过对58家创业板上市企业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分别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它们的交互作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他认为商业模式创新能为企业带来营业收入的显著增长,技术创新能为企业带来利润上的显著增长,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交互作用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17]。陈晓红研究了营销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对市场绩效的影响作用,发现了营销能力对于市场绩效有显著影响[18]。王珍义得出了政治关联能够对技术创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的结论,并发现政治关联能够对技术创新起积极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外部融资在政治关联影响技术创新中的中介效应[19]。郑慕强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来分析外资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认为本地企业拥有外资企业的横向外溢效应将有更好地技术创新绩效,相对来说纵向外溢效应的影响作用较若,同时FDI技术外溢通过影响本地企业吸收能力来影响本地企业的技术创新绩效[20]。张同斌认为高新技术上市公司绩效水平越高,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对高新技术上市公司各分位绩效的影响越大[21]。通过研究创新能力对高新技术企业绩效的影响,发现学者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得出了丰富的理论成果。根据学者们的实证研究文献,得出如图2所示的高新技术企业绩效所受影响的图示。学者们的研究成果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提高企业绩效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4 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已有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深刻认识和深入研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大量的开创性和累积性成果。研究者们从科技创新在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应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创新能力对高新技术企业绩效的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相关的理论成果不仅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指导,而且从逻辑上勾勒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研究的基本框架。当然还存在着不足之处,我们未来进行研究时还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目前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研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体系,相关结论和研究还存在着一些分歧。其次,从现有的创新能力研究来看,创新能力与高新技术企业绩效的关系是研究焦点。最后,高新技术企业评价体系的整合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研究方向,评价体系的准确性将影响企业的决策以及经济的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牛冲槐,刘颖祺,牛彤.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与差异化分析[J].经济问题,2014(5):78-82.

[2] 李茜雯.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D].安徽:安徽大学,2011.

[3] STEWART T.Knowledge,innov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high-and low-technology regimes[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2006(9):687-703.

[4] 郭丹.论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产权激励保障制度构建―基于全国200多家企业的实地调研[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2):91-96.

[5] 李文庆,卢钊,崔惠民.政府财政支持高新技术发展的理论与对策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2(5):51-53.

[6] Muller S.Endogenous innovation waves and economic growth[J].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2005(3):1-18.

[7] Frohman Alan L.Personal Initiative Sparks Innovation [J].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1999(3):61-72.

[8] 杨德伟.股权结构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证研究[J].财政研究,2011(8):56-60.

[9] 徐亚静,王华.开放条件下的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技术创新[J].国际贸易问题,2011(2):136-146.

[10] 万坤扬.FDI对区域不同层次技术创新的知识溢出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J].技术经济,2011(3):7-13.

[11] 吴永林,赵佳菲.北京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分析[J].企业经济,2011(3):21-23.

[12] 王芳.企业规模、所有制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以我国高新技术企业为例[D].山西:中北大学研究生院,2014.

[13] 潘霞,鞠晓峰,陈军.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29个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3 (4):65-69.

[14] 陈程,刘和东.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绩效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133-137.

[15] 杨楠.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J].科学管理研究,2012(1):27-31.

[16] 胡义东,仲伟俊.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1(4):80-85.

[17] 胡保亮.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关系:基于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 (3):95-100.

篇8

关键词:天津市;科技创新平台;构建要素

1科技创新平台的相关理论

1.1创新平台的概念

“平台”(Platform)作为一个舶来词,最早在国外的工程领域内运用,目前在国内被广泛使用,是指在生产与实施过程中,基于方便操作的目的而设置的工作台。后来这一词语的概念得到拓展,逐步从实物平台延伸到了某项工作所需要的条件或者环境。20世纪初,美国作者亨利•福特在其《ModernMan》一书中首次使用了“平台”这一词语,并对该词进行了如下定义:创新基础设施中与创新过程中的必须要素;促进创意转化成产品或服务的法律、会计与资本条件等;技术领先成果与人才的可获得性;确保创新者收回成本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1.2科技创新平台的概念

科技创新平台在带动区域科技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构建科技创新平台被作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一项新任务。近几年,天津作为环渤海经济区的核心城市,经济、科技快速迅速,已经具备了创造科技创新平台的各个条件。虽然诸多专家学者对科技创新平台进行了探索研究,但是对科技创新平台的概念一直没有达成共识。因为学者们来自不同的领域,对科技创新平台进行的定义也是从自己擅长的研究角度出发。本文对以前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发现界定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强调了科技创新平台的性质,认为它是一种新型产学研联盟组织。第二个方面强调了科技创新平台的功能,认为科技服务平台建立的主体是各级地方政府,是面向区域内各创新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基础条件而建设的,旨在促进各地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提升区域内的创新能力。第三个方面强调了科技创新平台的系统性,认为科技创新平台是创新系统的组成部分。

1.3创新平台的功能和运行机制

在创新平台的功能方面,PaulsonStevenK.(1980)首先分析了科技创新平台在信息传递与资源聚集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然后指出规模和技术对科技创新平台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影响,并且发现这两方面在不同领域的影响程度不同,技术要素在公共领域起到更为重要的影响,而规模要素在私人领域的影响更大。在创新平台运行机制方面,Nicolas和Kara(2007)研究了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及创意的传递过程在消费品公司内部的情况,发现创新平台推动着企业不断地创新,且有益于产生发现创意并降低创新活动的风险。国内方面,在创新平台的功能研究上,许强、葛丽敏(2009)以浙江新药创制科技服务平台为实证分析对象,在研究行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之上,深入分析了创新平台的功能架,并提出了其虚拟组织运行模式的使用条件和特征。于国波、张永宁等(2007)的研究发现,各行为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益于产权明确的合作机制、扁平民主的管理机制与以人为本的激励机制,这些也同样是创新平台得以正常运行和蓬勃发展的重要保障。

1.4科技创新平台的分类

目前,学术界对于科技创新平台的分类还没有达成一致的观点,所以也没有给出统一的标准。本文基于以前学者们的研究基础,并结合天津地区的地域特点,将创新平台分为三类.1.5科技创新平台的构建模式基于国内外对创新平台在建设背景和现状等方面的差异,国内将创新平台的构建模式主要分为四类,即政府支持型模式、企业自建型模式、产业园型模式及共享共建型模式。1.6科技创新平台的治理模式根据不同的因子去划分科技创新平台的治理模式,其结果无疑是多种多样的。众多的因素中,创新主体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按照这个因素的划分,创新平台的治理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政府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无论是从整个平台搭建之初,还是到后期的运营维护,政府一直是其中唯一的主角。第二,政府以主体身份参与的同时,也让一些企业参与其中,共同构成整个创新平台从无到有、再到后期运营的主体。这种方式让整个平台从单一的形式机构向混合式架构转变,大大提高了创新平台的活力,取得积极的公众反响与经济利益,相对应的风险也大为降低。第三,变政府的主导地位为企业在其中承担核心的角色,与第一种模式相对应的,这种由企业负责开发运营的科技创新平台与市场环境密切相关。

2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

2.1国外研究成果

近年来,在中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国外创新平台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特别在平台功能与运行内在逻辑、区域内具体平台的研究和对平台专业点评这三个方面,其中不乏一些有着建设性意义的科研成就,下面就逐一简单介绍下。首先在对创新平台功能与运行机理的研究上,不得不提的就是PaulsonStevenK.在研究平台聚集资源、传递信息等功能后,一针见血地提出,较大的规模与先进的技术是平台能够发挥作用的至关重要的两个因素。同时,二者在公共与私人领域的比重也不相同,技术在前者有更大的意义,而规模在后者同样有更大的侧重。在国外学者中,也有以中国科研创新平台为研究对象的专家,如LarsWeber,是以技术服务创新平台与中小企业关系为专题进行研究,中小企业想在未来能够长良性健康发展下去,对技术创新的要求也是与日俱增,而这种平台恰恰满足了中小企业的这种需要。经历了识别知识、传输知识、阐述知识三个阶段后,中小企业能够与科技创新平台能够很好地完成技术知识衔接,形成一种彼此依存的关系。当然在学者的研究中,地理、社会、认知及制度都对这种关系亲疏远近有一定影响。其次区域内各种创新平台的蓬勃发展,也吸引了各路学者广泛关注。在其他学者对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ZinnJacqueline等(2001)认为绩效应该包括成本投入、组织架构、资源整合、成果转化等几个方面,同时他们还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实验室科技产出的要素。在对孵化器这类创新平台的研究中,Feldman(2007)认为创新资源存量、领域知识储备和财力资源等条件都能很好地反映创新平台的一个发展情况。最后不得不提的是,随着科技平台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相关的评价监督机制也亟待建立起来,有不少学者在这方面也大有建树。Smith等(1995)提出,除了从必要的成本经济方向考虑科技创新平台外,我们还要兼顾社会公众的反映,从两方面入手,遴选出最受大多数人满意的平台。当然,在科技平台创立之始,个人理论也必须与目标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服务于大众,也就有着更广阔的市场需求。

2.2国内研究成果

进入新千年以来,各级政府与企业单位在科技创新平台领域投入巨大,科技领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史扬(2009)、李星(2012)提出了硬要素和软要素对于科技创新平台必要性的观点。其中硬要素也就是硬件设施,包括平台建立的各种相关条件,如资金、设备、技术等。人才在软要素中无疑扮演着更加突出重要的角色,对于人才的需求、培养,是建立科技创新平台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任何一个平台都不能缺少核心,李文奇(2012)则认为科技服务业创新平台的要素分为核心要素和基本要素,科技服务业创新平台的构建的核心要素是人才、技术、政策。科学的平台布局、合理的运行机制、科学的评估体系这三个条件是另外两位学者闫健(2012)和黄慧玲(2013)提出的,这种思路是从平台从无到有到壮大的整个过程中进行描述的,与前两位有着一定区别。

3天津市科技创新平台构建要素

在研究调查了已有的国内外科技服务创新平台以及一些学者的主要观点后,再将天津本地的实际发展情况与之联系起来,可以大体得出影响天津科技服务业创新平台建立的一些要素.本文利用SPSS对以上影响条件进行了必要的实证分析,得到了一些很有启发性结论:平台注册资金、研发人员比例、高端人才数量、资金投入中研发资金所占比例、博士级项目数量、产学研合作对平台创新影响力最为显著。从这点来看,很好地验证了国内外学者的一些观点。但政府对于科技平台的大力支持与投入,却没有更好地提升整个平台的效益,很明显两者契合度不是很高,但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无论是政府的主观意愿还是平台自身架构,都有着很多地方值得商榷。在与类似平台的合作方面,调查显示也不容乐观,还需要进行下一步的深层原因的研究。

作者:高霞 周红 单位: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吕品,周红.天津市科技服务业创新平台构建要素的理论综述[J].中国商论,2016(7).

[2]张磊,张青.天津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科学观察,2011(4).

[3]李星.构建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要素及对策[J].中国科技高校,2012(5).

[4]李文琦.区域创新平台三维协同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

[5]孙庆,王宏起.区域科技创新平台网络化发展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7).

篇9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烟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科技创新管理

信息化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充分有效利用信息资源为核心的一种技术扩散过程。烟草企业信息化管理就是结合现代管理理念,将信息技术整合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各方面,实现通过信息流进行企业管理,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信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从而达到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1烟草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

1.1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烟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存在很多历史遗留问题

烟草企业属于垄断经营性企业,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大型国企之一,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有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存在很多历史遗留问题。例如,有些烟草企业将传统人事管理的概念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混淆,缺乏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知,管理水平还停留在档案管理、工资分配阶段。

1.1.2缺乏透明度与制度化管理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要求企业需要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和透明的管理体系。然而,很多烟草企业还存在着雇员铁饭碗、晋升论资排辈思想,不能做到按员工能力、业绩和对企业的贡献进行晋升、工资分配,这导致企业吸引人才能力差、渠道窄,企业缺乏活力、员工安于现状,毫无危机意识。

1.1.3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善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重要环节之一的绩效管理,虽被逐渐引入烟草企业,但绩效考评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未形成完整的体系以及深入贯彻推广,无法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有效发挥其考核、激励作用。同时,还存在一些考评指标求全、求大,考评频率设计不合理、不透明、不够与时俱进等问题,考评效果还有待提高。缺乏科学的考评体制会影响员工的积极性,透明度的欠缺也无疑会影响考核的公正性,使考核失去意义,导致后续的薪酬机制丧失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作用也变得微乎其微。

1.1.4信息化程度不高

很多烟草企业目前对诸如劳动关系、员工信息、薪酬、职称等方面,仍采用纸质文档或者电子文档的方式进行管理,缺少专业的信息系统支持。而传统的人事管理存在效率低、文档不易保管、出错率高、信息透明度低等问题。信息化技术的深度应用,可实现全部的人力资源管理事宜,如员工信息采集、数据及时维护、统计和分析,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决策科学化。同时,还能支持员工在线操作、实时监控、动态管理、自助查询等功能,改善烟草企业目前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不足,并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从具体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以便专注于员工培训、职业发展规划等更高层面的工作,落实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优化管理工作流程,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真正走上信息化管理轨道。

1.2加强烟草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1.2.1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完善的信息系统是企业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基础。系统主要功能应具备:①人员信息数据库,主要用于收集员工基本信息、岗位职务、技术资质、工资绩效等,作为衡量员工的基准;②办公信息数据库,主要是用于流程化和可视化企业的日常管理和具体业务处理;③知识信息数据库,为企业资料存储、备份,日常培训信息化提供平台,便于企业知识传承。

1.2.2建立人资信息数据交换机制

所谓数据交换机制,是为了确保各级烟草企业人资信息系统与省级系统数据保持同步,规范两级系统的接口,明确数据范围,使其信息更新及时,保证各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及时、无障碍。

1.2.3建立人资信息分析平台

通过引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如平衡计分卡、360度绩效考核等,构建人力资源管理分析平台,为进行科学的绩效考核提供全面的绩效指标和评价标准。通过定量考核方式,将考核结果公开透明化,从而完善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和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1.2.4加强保障机制

通过公司高层制定强制执行机制,确保各部门通力合作,以保障信息系统的实施和应用。对于抵制和质疑信息化的员工,要加强沟通,使其明确并认同信息化管理对企业实现愿景的重要意义。

2烟草企业科技创新信息化管理

科技创新是企业增长的重要源泉,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必然要以提高企业科技创新为主体,加速生产设备升级、生产工艺更新。信息技术的应用,给中国烟草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给企业经营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

2.1面临的问题

2.1.1主要问题

当前,尽管我国省级、市级烟草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受地域、人口、企业、对科技创新的认知水平、企业人才等各种因素影响各不相同,但依旧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

2.1.1.1企业鼓励创新机制不完善

不同烟草企业对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完善,缺少针对科技创新过程中失败情况的举措,只对于成功的项目进行褒奖。主要集中在模式、规范等标准化方向的软科学,缺少真正的专利技术创新。

2.1.1.2科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企业中科研人员能力参差不齐,研发团队缺乏创新意识,缺少科技创新领军人物和行业带头人,使企业整体科研人员技术停滞不前,科研水平有待提高。

2.1.1.3科技创新工作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较高,成果转化困难

由于地市级烟草企业的管理范围庞杂,既包括专卖行政管理,又包括烟草的生产、流通、营销等活动,导致其科技创新工作涉及面广,需要研究人员了解多种技术领域。

2.1.2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

当前我国烟草企业科技创新管理的现状包括:

2.1.2.1缺乏统一的科技创新项目信息管理平台

各市级烟草企业科技管理部门缺少统一的项目申报、检查、验收的管理规范和标准,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纠正文书格式,无法将精力集中于创新的关键环节。这也造成得企业科技创新管理工作水平不一。

2.1.2.2缺乏科技成果和科研项目共享

信息流通障碍容易导致企业内部项目重复申报现象,严重浪费了公司科研资源,还使得科技成果难以推广应用,科研人员也难于继承前期的研究成果。

2.1.2.3缺少统一的人才信息管理

当前烟草企业缺乏统一的人才库,不利于科技人才的统筹与培养。这为企业科技创新的整体能力提升带来极大的限制。

2.2提升烟草企业科技创新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建立烟草企业科技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2.2.1资源共享和查询能力

为用户提供可以重复使用的基础资源,包括项目信息、流程信息和项目申报基本规范。同时,尽可能实现立项申报功能,以便于项目成果推广和共享。

2.2.2系统使用方便

系统在设计时要尽量兼容不同设备,用户界面简洁、操作简单。既可以满足用户使用不同设备访问系统,又要考虑用户对复杂信息系统操作度的接受能力。

2.2.3数据的安全可靠性

科技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需要高于传统系统的安全性,以满足项目信息数据的保密需求。冗余站点的使用则可以带来较高的可靠性,以防企业的关键数据丢失造成灾难性后果。

2.2.4建立基于大数据理念的数据管理机制和技术标准

烟草企业科技创新数据要有一整套管理机制,包括数据量、数据类别、数据更新都需要专人负责监督审核。相应的技术标准形成数据节点,构成大数据时代下的协作关系,避免传统的机械化数据管理。采用大数据技术的意义并不只在于收集海量信息数据,而是通过数据的专业化处理,实现数据增值,使企业能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对科技创新具有价值的信息,为企业服务。

3结语

烟草企业作为处在垄断环境下的大型国有企业,其信息化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在信息化管理方面的改进显得尤为重要,其中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创新管理更是重中之重。只有通过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考核体系,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只有通过完善的信息系统,才能更好地为企业创新管理提供资源共享平台,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实现人才积累。总而言之,信息化管理关乎企业的生存、发展,烟草企业管理者要不畏阻力、坚定信心,坚持推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推进企业由传统管理向信息化管理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杨秀祥,李世祥.烟草企业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与思考[J].农业信息化,2013(6):116-119.

[2]张萍.烟草商业企业科技创新信息化管理必要性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3):79.

篇10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洛社镇首届科企合作恳谈会暨产学研合作签约仪式,这是我镇连续两年成功举行科技创新大会之后,举行的又一次科技盛会,对推动我镇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洛社镇党委、政府围绕“开放建镇、科技强镇”的总目标,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努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了鲜明的洛社特色,科技创新工作始终走在全市各乡镇前列。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2005年,全镇高新技术产业销售完成45亿元,占工业总销售的比重达30%。全镇现有太湖锅炉、天奇股份、惠源油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蓝天电子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8家。二是承担多项科技项目。我镇先后共承担了省级以上星火、火炬计划项目13个,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3个,仅去年全镇就获得区级以上政府科技扶持资金421万元。三是自主开发意识强。我镇已拥有区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4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家。四是知识产权意识不断提高。“十五”期间共申请国家专利1003件,占全区总数的35%,并被评为无锡市专利规模最大乡镇。

当前,洛社面临科学发展、转型发展新课题,科技创新将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一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选择一批承担市以上科技项目的高新技术示范企业,发挥示范企业的示范效应和行业龙头作用。培育一批具有科研开发能力的骨干企业,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尤其是研发投入,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树立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鼓励企业大力开发、申请、拥有专利技术,特别是发明专利,培育著名商标和国内知名品牌。对年专利超百件的企业,重点进行表彰奖励。二要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我镇将不断加快推进产学研结合步伐,每年由政府牵头,组织企业走出洛社到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寻找合作伙伴共建研发载体,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市场配置科技资源为基本途径的、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共同体。三要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是各种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健康发育和成长的良好土壤。通过引进、培养人才,建设自主创新型人才高地,引进和培养一批科研领军人物,充分发挥人才在自主创新中的关键作用,使洛社成为开放包容、鼓励创新、崇尚创业、宽容失败、充满活力的现代人才良港。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实现洛社高速发展是时展的要求,也是洛社镇当前和今后工作的战略重点。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无锡市和惠山区科技创新大会的精神,解放思想,抓住机遇,积极投入到自主创新热潮中去,努力促进广大企业家和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研发机构展开更广泛的合作,为建设环境优美、人居和谐、经济发展的新洛社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