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法的缺点范文

时间:2024-03-25 11:02: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讨论法的缺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讨论法的缺点

篇1

一、讲解法

讲解法是由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有系统地讲述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是以教师为主导,利用口头语言作为传递知识的基本工具,学生是知识信息的接受者。

讲解法的基本要求:

(1)科学性。讲解的内容要准确无误,即讲概念要清楚,把握好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阐述命题证明、推理要合乎逻辑,思路和方法要明确、清晰。

(2)系统性。讲解要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注意学生理解问题的认识规律,使讲授内容系统化。

(3)启发性。讲授中要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思维活动。运用讲解法不等于“满堂灌”、注入式。教师的讲解要善于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疑问,使学生与教师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4)艺术性。讲解的语言要清晰、洗炼、准确、生动,尽量做到深入浅出,通俗而不失严谨。讲解语言音量适当,抑扬顿挫,富有情趣,快慢适当。

(5)情感性。讲授课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无味之感,因此,情感因素的注入和喧染是提高讲授效果的最佳方法。

讲解法的优点:能够保持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教学时间和进度便于教师控制,并且所授内容能保持流畅与连贯;便于重点内容的分析、难点的突破,易于帮助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节约教学时间。

讲解法的缺点:教学中学生参与少,容易造成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不利于能力的培养;不易照顾学生中思维反应快与慢的两端,只能面向中等学生。

二、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设计好的若干问题,用谈话的方式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从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谈话法的主要特点是师生之间不像讲授法那样,教师讲,学生听,信息单项交流,而是信息的双向交流。在谈话中,师生之间都可以获得反馈信息,根据这些反馈信息可以及时地调整和改善教与学的活动。这种教学过程,既可以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又能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在经常问答的过程中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芰Α?/P>

谈话法的基本要求:对学生而言,要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勇于发现,积极应答。对教师的要求有下面几点。

(1)精心设计“问题系统”,对提问的对象及学生可能会怎样回答等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在备课时应拟出提问的提纲、对谈话所需的时间、给学生能顺利地回答创造哪些条件等,都要做好准备。

(2)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度。对某些有困难的学生,要善于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逐步引导。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应是学生所能理解的。

(3)要善于引导探讨、启发发现。对所提出的谈话内容,要具有启发性,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层层深入,逐步地获得结论。

(4)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在谈话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并给他们一定的思考时间,使全体学生都处于积极思维的参与状态。要照顾优生和差生,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

(5)及时小结。谈话中要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及时小结,使学生明确是非,提高认识。

谈话法的优点:突出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双边活动,有利于信息反馈;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谈话法的缺点:教学组织比较困难,教学时间不易控制。

三、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将教材内容用实物或教具演示出来,或做示范性实验来说明或印证所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演示法主要用于概念(或部分命题)教学。

演示法大体可分为四种:①图片、图画、挂图的演示;②教具、实物模型的演示;③幻灯、录音、录像、教学电影的演示;④实验演示。运用演示法教学,对教师有如下具体的要求。

(1)演示要突出主题内容,尽量排除在演示过程中对学习内容产生干扰的无关因素。

(2)在演示时要与教师的讲解和谈话相结合,通过教师语言的启发,使学生不是停留在事物的外部表象上,而要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形成概念。

(3)教具的演示要适时、适当和适度。演示的目的在于帮助理解概念、掌握知识,但最终要逐步离开教具,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教学中演示教具要恰到好处,过多地依赖教具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演示法的优点: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概念本质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演示法的缺点:实用范围受教学内容、教学设施所限。

四、讨论

讨论法是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集体中,相互交流个人的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讨论法的主要特点是:信息交流既不同于讲解法的单向交流,也不同于谈话法的双向交流,而是讨论集体成员之间的多向信息交流。学生的发言可以及时获得反馈信息,调节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活跃。

讨论法的基本要求:

(1)讨论前师生都要做好充分准备。教师要向学生提出讨论的课题,指出注意事项,布置一些阅读的参考资料,每个学生都应按要求做好讨论发言准备。

(2)讨论题需简要明确,有具体的目标,问题深浅适当。

(3)讨论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4)每个问题讨论结束时,教师要作小结。

讨论法的教学程序:

(1)学生自学。教师指定自学内容,提出学习目标、并指出重、难点。

(2)自行讲解。教师把要讨论的内容,按概念、命题、例题、习题等分成若干单元,把学生分成小组或全班一起进行讨论,讨论时可选出主讲人,以主讲人讲述为主,其余成员补充为辅。

(3)相互讨论。在教师启发下,对主讲的结果正确与否?有无不同解法等进行讨论。

(4)单元结论。在相互讨论之后,教师归纳出正确结论,进行单元小结。

(5)全课总结。待所设计的每个单元都讨论结束后,教师对全课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应的练习、作业。

讨论法的优点:讨论活动是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中心,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十分有益的;讨论前需要学生自学并准备发言提纲,这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讨论中的发言固然要围绕讨论的中心,但又可以不受教材的限制,因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

篇2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教师运用讲授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讲授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教师讲授的概念、原理、事实、观点必须是正确的,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和教学。其次,讲授要做到条理清楚、重点分明。讲授逻辑清楚,学生才能够理解清楚。再次,讲授要讲究语言艺术。教师的语言水平直接决定着讲授法的效果,因此必须不断注重和提升自己的语言修养。首先要做到语言清晰、准确、精练,既逻辑严密又清楚明白;其次,要努力做到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再次,还应当注意语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讲究抑扬顿挫。最后,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在整节课中完全采用讲授法很难取得良好效果,教师应当善于将讲授法与其他教学方法和手段交叉替换使用,避免学生因长时间听讲出现疲劳和注意力涣散等现象。

讲授法的优点在于,可以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但如果运用不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就会出现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局面。

二、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运用讨论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好讨论内容。首先,要选择那些有讨论价值的内容,一般来说,讨论内容应当是教学内容中比较重要的事实、概念、原理等。其次,要选择难度恰当的内容,一般来说,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内容都不适当,前者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后者则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肯定学生各种意见的价值。对于未知的东西,任何意见都是有价值的。学生总是从自己的逻辑出发去理解和思考,尽管各种不同意见可能离正确答案相去甚远,但却最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的想法。教师不应急于指出各种意见正确或错误,而要让学生畅所欲言,通过充分的讨论理解问题的本质。再次,善于引导。教师应当在学生讨论时注意倾听,善于捕捉讨论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在讨论遇到障碍、深入不下去时教师适当提示,在讨论脱离主题时加以提醒,在讨论结束时帮助学生整理结论和答案等等,这些对于讨论法的运用都是必不可少的。

讨论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比较充分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还有助于他们听取、比较、思考不同意见。此外,讨论法能够普遍而充分地给予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和意见的机会,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有效地促进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其缺点在于,受到学生知识经验水平和能力发展的限制,容易出现讨论流于形式或者脱离主题的情况,教师应进行必要的引导和指导。

三、演示和实验法

实验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各种实物、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或亲身操作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辅教学方法,要和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结合使用。教师在运用实验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准备工作充分。在演示或实验之前,教师要就实验的目的、内容、步骤、仪器的使用和操作要领向学生清楚交代,保证学生明确目标。其次,及时指导。实验中,学生独立完成整个实验过程是有困难的,教师要适时地提醒他们实验步骤、操作规范等。当然,这种提醒应当是在需要时进行,并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针对个别学生还是全体学生。再次,帮助学生总结。学生容易被实验的外在和表面因素吸引,比如实验仪器的新鲜、实验中某种变化的趣味,往往会使他们忽略了实验的结果和目的,因此教师要帮助他们总结实验的收获,比如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或者进行口头汇报。

实验法的优点在于,学生是通过亲身活动从感性知识过渡到理性认识,认识的过程比较完整。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

四、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学中,练习法被各科教学广泛采用。教师运用练习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要让学生的练习具有目的性和自觉性,避免练习的盲目性和机械性。其次,指导正确的方法和步骤。教师要在练习之前讲解和示范正确的练习方法和步骤,并且保证学生基本掌握,以便提高练习的效果。再次,科学掌握练习量。技能技巧的练习需要一定的练习量,但并不是越多越好,题量过多会让学生疲于应付。同时教师在选择练习时,要保证练习具有代表性和针对性,通过这些练习能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最后,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要使学生及时知道练习的结果,以便纠正错误和巩固成绩。

练习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各种技能技巧。任何技能技巧都是通过练习形成、巩固和提高的,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各种及时、集中的练习,能够在这方面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五、自学指导法

自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行阅读教科书或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教师在采用自学指导方法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明确要求,了解教材中的内容安排和结构安排,拟好阅读提纲,有效指导学生自学。其次,让学生明确粗、细、精读程度,逐步养成分层次阅读的良好习惯。可以通过具体例子教会学生怎样阅读、理解、掌握自学内容。再次,让学生通过训练来检验其阅读效果,并指导学生分析、查找问题的原因。

自学指导法的优点在于,学生通过主动思维来探究问题和获取知识,并锻炼和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对陌生内容的盲目,无法短时间找到内容的主旨和关键,最好教师能列出阅读提纲,让学生明确目标或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理解教材,从而使学生去掌握教材,可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篇3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思考;优化;实践

新课程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作为一名教育者会经常思考如何才能通过提高课堂效率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合理地设计“教”与“学”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那些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多地运用讲授法和谈话法,“一言堂”的教学行为已经过时。那么,我们该寻求怎样的教学方法来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学得既轻松又稳健、高效呢?

一、对问题的思考

1.教学误区

如前所述,基于教学理念的改变,时代对学生的新要求,讨论式教学法得到教育界人士的大力倡导与推行,大家在教学中都力争体现这种教学方法,但对讨论法的具体应用却存在很多误区。

(1)太注重形式。

(2)选题不具有吸引性和讨论性。

(3)太急于讨论。

(4)分工不明确。

(5)指导不到位。

(6)对讨论的结果处理不当。

(7)分组不科学。

2.利弊权衡分析

(1)优点:笔者也多次尝试了讨论式教学法,发现学生经过讨论能有不同想法,刺激思考,激发思维。课堂上睡觉犯困的学生明显减少了,上课的气氛比较活跃。

(2)缺点:一旦讨论起来,课堂的秩序难以掌控,课堂的纪律性有所欠缺,个别不自觉的学生容易趁机聊天,教师却忙于指导而无暇顾及。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关键是我们如何扬长避短、合理调整。事实也证明,讨论式教学法没有因其缺点被广大教师摒弃,反而因其优点而表现出更顽强的课堂生命力。

二、对问题的优化

基于存在的问题,我们就得想方设法解决。

1.讨论话题的内容要小

讨论的问题具体、可操作性强就容易获得成功,也较灵活,能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如,在学完“蛋白质的性质”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医院里用高温蒸煮、紫外线照射、喷洒苯酚溶液,在伤口处涂抹酒精溶液等方法来消毒杀菌,就容易得到正确结果。

2.讨论的问题难度恰当

讨论问题的难度不要太大,不要把根本不可能在课堂上讨论出成果的问题拿来让学生讨论,很多时候作为化学的知识是要靠实验或实践才能发现。如关于“常见物质的检验”,只有通过实验才能知道结论,而不能凭空讨论出成果。

3.经常组织趣味性的讨论

兴趣可以激发人的思维和情感,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热情。比如,在“钠的化学性质”的教学中,教师在阐明渗透作用时可以以“水可以点着火吗?”“你如何让水点着火?”等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展讨论式教学。

4.讨论法和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讨论法不能单独运用,还必须结合教师的讲授适当对学生进行点拨、举例、类比,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呈现或是用投影仪的投影,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采用组内和组间的相互交流,这样才能把讨论的结果进行修正、比较后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教师再配以黑板的板书、归纳、总结等,学生自然就能把知识内化。

5.讲究分组的艺术

笔者认为分组的依据可以多样化一点,可以多种分法相互取长补短。因为各种分组方法都有欠缺与不足,可结合或轮流使用。

6.加强组间交流

组间交流能使讨论升华,因为不同组的思考结果各不相同,通过组间交流可以开拓思维,相互取长补短,深化知识,提高小组成员的凝聚力。

三、对问题的实践

笔者大胆尝试在生物课堂上运用讨论法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化学键”这一概念及系列问题时,学生疑点甚多,氯化钠、氯化氢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化学键;碳原子最外层有四个电子形成四个共价键,氮原子最外层有五个电子应该形成五个共价键,而实际形成三个,如此种种问题有待讨论。我先将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一一写在黑板上,而后让大家展开自由讨论,举手发言,相互补充。氢元素、钠元素都在IA族,氯化钠、氯化氢理应形成同一类型的化学键,然而氯化钠是离子键相结合,氯化氢是共价键相结合(氢原子、氯原子间形成共用电子对)。钠原子的最外电子层的一个电子转移到氯原子的最外电子层上,从而形成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和带负电的氯离子,阴阳离子间产生了静电作用。氢原子失电子能力比钠原子弱,氢与氯化合时不失电子而形成共用电子对。通过讨论,大家认识到离子键和共价键的主要区别在于成键原子得失电子能力的相对强弱。共价键形成多少个?讨论后发现:第七主族元素只形成一个,第六主族元素形成两个,第五主族元素形成三个,第四主族元素形成四个。

在讨论过程中,理解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帮助理解能力差的学生解决许多问题。学生的认识水平是有差异的,通过讨论和争论,能使学习水平趋向一致。学生解释问题更易被学生接受,胜过教师的苦口婆心。还能改变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从上课讲到下课”

的旧式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准备:根据每节课的内容、知识体系和学生的起点行为设计预习思考题。

学生:根据预习题,阅读教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师评语: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实验和讨论题。

学生:互相讨论,回答问题互相质疑,纠正错误。

教师整理:引导归纳。

学生:学会总结,获得完整系统的知识。

教师巩固:布置基础知识。

学生:讨论、板演和书面练习。

教师强化:精编综合练习,进行批改、讲评。

学生:先复习后作业。

在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在总结归纳知识点的同时,更重要的使命是传授学生复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譬如,在“物质的分类与转化”的复习过程中,学生先回顾物质的种类及代表性物质等基础知识,然后教师组织讨论,寻求各个知识点间的联系,接着尝试构建一定的知识体系,用各种流程图、概念图、展开法、中心辐射法等方式直观呈现出来,通过让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出知识体系,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也使学生认识到整合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尝试追求整合知识的学习方法,建立较为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提高复习效率。

四、对问题的反思

讨论法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适用,任何时候都必须用、非用不可的。

1.不宜讨论的情况

对某些确定的生物概念,如“各种细胞器的功能”的教学不适合讨论。因为这类知识的学习没有学生发挥的空间;当一节课中教学内容安排较紧张时,如“观察植物根尖有丝分裂实验”,则不宜在课堂设计问题来讨论,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可在下次课中再讨论解决;新知识的学习一般不用讨论法,因为学生对所讨论的主题不熟悉,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2.适宜讨论的情况

教学目标为改变学生的态度、价值观或情感时,适合用讨论法;复习课适合用讨论法,因为学生只有在对所讨论的课题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新授课可在重点与难点处设疑,让学生思考后再讨论才能取得良好实效。

总之,讨论式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是学生在讨论,但有没有达到课堂预设的目的,讨论效果好不好,讨论能否顺利完成,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有没有被调动,是不是做到真正意义的面向全体学生,有没有通过课堂的高效达到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目的,都需要教师思考,需要教师精心设计。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

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讲授语文知识,老师往往“无所不用”,变着法儿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学方法。理论上的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而设计和使用的一种方法。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有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练习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得的课堂效果不一样。针对初中语文课堂,应如何选择教学方法呢?现结合初中语文选择教学方法的原则及教学方法的合理设计示例展开论述。

一、初中语文教学选择教学方法的原则

初中语文教学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要考虑到三个基本原则。首先是多样性原则,就是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运用、设计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都有它的积极处和不足处。例如讲授法,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授予学生很多知识、讲完预定的教学内容,但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参与较少,积极性不高,动脑思考的时间也有限。所以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多种教学方法混用,这是由复杂多变的教学环境、学生的心理需要和教学方法本身的作用所决定的。

其次是灵活性原则。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具有灵活性。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要灵活。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方法要随机应变。例如教师在运用讲授法讲解基本知识,在发现学生已经全部掌握的基础上就应该及时改变方法,换成练习法,让学生自己学习,最后测试学生的掌握程度。因为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设计的教学方法只是单方面的,所以在实际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最后是创造性原则。创造性原则指的是教师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时候有自己的想法,不是简单地运用,要创造出自己的方法,有自己的特色,从而使选择的方法发挥最大的功效。比如在使用讲授法的时候,大多数老师会设疑启发学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已经不是一味地灌输。在运用讲授法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当讲授人,其他学生当评委等。

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我们应该把以上因素都考虑在内,综合运用,随机应变。

二、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合理设计

初中语文课堂中常见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和练习法等。如何合理选用取决于教学内容的安排。

1.讲授法。讲授法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师主导,课堂是一个人的独白。它的优点在于能够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能够很好地控制课堂,将知识系统地教给学生。缺点就是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听得多,说得少,反馈得少,积极性不高;而且教师一直在讲,忽视了学生的思维,没有启发性,学生难以消化。这就要求我们适当运用讲授法。那么怎么适当运用呢?笔者认为运用讲授法之前要先看课文类型是否适合讲授法;其次讲授要具有启发性,适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再次是讲授的语言要生动有趣,抑扬顿挫;最后是板书的配合。一般理论性比较强的知识适合用讲授法,因为学生自己理解的有限,初中生的思维还没有完全成熟,太理论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比较深奥,这时就需要讲授。在学习一种新的文体前,教师就应该给学生讲授该文体的理论知识背景,发挥教师的作用。

2.谈话法。谈话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互相问答反馈信息。其实谈话法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孔子那个时期,孔子就多次运用谈话法进行教学。我们可以从《论语》当中看出来。谈话法属于一种“启发性”教学,而“启发性”教学最早就是由孔子提出来的。我们在运用谈话法的时候要注意讲求提问艺术,而不是随便发问。如笔者在讲授《愚公移山》这一课时,在读完“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这一句时,问学生“愚公多大了?”学生随口就答道“九十”,在听到答案后我再一次问,学生听到后会感觉自己可能回答得不对,我就提醒他们注意“且”的含义,他们恍然大悟,这样学生就会记住“且”这个字在这里的用法。所以教师的提问一定要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的,不是学生答完后就没事了,没有发挥作用的问答是失败的。

3.讨论法。这是在讲求培养人文素质的今天,课堂上经常可以见到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而且明显提高了课堂效率。但在此我还是要简要说一下运用谈论法应注意的问题。那就是首先要目标明确,哪些地方用讨论法,讨论什么,讨论的内容和形式是怎样的,等等,教师自己的心里要有谱,要在掌控课堂的基础上运用讨论法。其次是教师在讨论过程中要有一个民主的态度。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既是组织者又是参与者,对于讨论中不同的意见,不能主观硬性地下结论。对于错误或者有失偏颇的意见教师要积极引导,不能把正确的强加于他们,这样起不到积极的效果。比如教学《七根火柴》这一课,“他的脸色舒展了”,学生在讨论为什么用“舒展”这个词时,意见不一。这时老师不能直接说谁对谁错,应该全班展开讨论,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自钻研的能力。

一名合格的、好的语文教师,既能从理论上掌握好教学方法,又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让学生乐在其中,学好知识,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每个语文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

篇5

【关键词】 思想政治 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

讨论式教学,为学生提供各抒己见的机会,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深化道德认识,升华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下是我在开展讨论式教学法的几点实践总结:

1 思品课课堂讨论式教学法开展原则

1.1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传统教学论虽认为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但它却否定了学生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将教学活动过于简单化了。这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使得学生过于拘谨,思维定势、从众心理、信息饱和等表现较为严重。讨论活动的开展,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课堂活动为中心的主要形式,针对某些问题或课文重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

1.2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课堂讨论式教学,同以往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相比较,讨论式教学更能激发、调动学生和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是有助于养成学生动脑、动手的好习惯。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表自己的观点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师生共同创新,共同发展。

1.3 形成知识的互补性。讨论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能紧紧把教师和学生连在一起,学生和老师都能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疑问,但同时又都在倾听别人对某一问题的阐述。这样以来老师在倾听学生发言的同时,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方法,并用自己的言行把讨论引向,同时也是在对课堂讨论进行协调。老师和学生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形成了师生之间朋友式的平等关系,形成知识的互补。

2 思品课课堂讨论式教学法开展方法

2.1 合理安排活动场所,营造民主的讨论氛围。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从本质上讲,创造性活动必定是异样的,从而必定是异常的行为。对一个人的表扬赞许乃是促进心理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他就不会害怕表现和发展他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他可以在进行发散思维时无须处于防御状态,从而保持心理的自由。”因此,在讨论式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的讨论氛围。

我在尝试课堂讨论式教学之初,曾发现这样的问题,每次学生的讨论都不是很积极,气氛也不够热烈,有些只是在应付形式。起初以为是学生不行,基础不好,不会配合。然而,看到别的老师上课时,讨论却是很积极的。

2.2 精心设计讨论问题,激发学生讨论兴趣。讨论的题目不同于一般的问答题,它需要我们在研究学生道德认识水平、生活水平,研究教学的需要和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讨论题目不仅要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接受,而且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使孩子有话可说。讨论题难易要适度,具有针对性、导向性和新颖性。

2.3 善于捕捉课堂亮点,把握讨论时机。常言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讨论式教学也不是什么问题都讨论,从学生角度想主要是当学生产生疑虑的心理状态时或主动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要及时讨论。具体说来,思考出现困难时、意见发生分歧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多样时、知识需要拓宽时,都最好能安排讨论。

2.4 适当的情感引导,延伸讨论价值。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必须具备浓厚的情感色彩,我们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教学思路,更对学生的讨论活动产生影响。因为品德生活本身就有情感,课文一般都是通过美好的大自然、幸福的生活以及学生周围的事迹来感染教育孩子,所以我们首先在备课时要进入“角色”,体会文中的思想情感,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撞击出心灵的火花。

3 思品课课堂开展讨论式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篇6

儿童有哪些审美特点?如何根据学生的审美特点进行童话课文教学?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在以往的童话教学中,我们发现儿童有这么一些审美特点,即,直观性、趣味性、表面性和不稳定性、随意性、单纯性等。

1、直观性、趣味性《小蝌蚪找妈妈》是向儿童介绍青蛙成长过程中几个不同的形体变化的知识。只有完整引导儿童读这则童话,那亲切浅近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情节,才能吸引儿童。这表明,儿童的审美特点具有直观感受性和趣味性。

2、表面性《美丽的公鸡》这则童话中,公鸡先后与啄木鸟、蜜蜂、青蛙比美,它只注意到自己“大红冠子花外衣,油亮脖子金黄脚”的外表美而感到骄傲,却将啄木鸟、蜜青蛙分别贬以“长嘴巴”、“鼓眼睛”、“大肚皮”的称号。在儿童尚未对课文作深层理解的时候,我以此试问儿童:“公鸡与啄木鸟、蜜蜂、青蛙,谁美?”儿童几乎异口同声说:“大公鸡美丽。”这实际上反映了儿童的审美特点,只有表面的审美力,单纯地看问题,没能看到啄木鸟、蜜蜂、青蛙地内在美。而要使儿童认识这一点,就要引导他们比较分析“公鸡地审美特点。

(二)从儿童地审美特点出发,选择教学方法,组织童话教学,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和阅读能力。

1、表演讨论法这是根据学生的审美直观性、趣味性提出来的。所谓表演讨论法,就是引导儿童感知童话形象,然后进行“化物为我”的表演,在讨论表演中求得深刻的理解。如教《聪明的大公鸡》:

(1)初步学会生字新词,先知道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指导两名学生分别扮演鸡和狼,进行表演。

(2)让学生对照课文,指出“表演者”表演的优缺点,讨论:为什么说这只大公鸡是聪明的?

这样,在游戏的乐趣中理解了课文,发展了思维。

2、描述对照法这是根据审美的表面性采用的一种教法。这种方法很适合看图学文的童话课文的教学。例如,教学《小猫钓鱼》:

(1)教师指导学生描述第一副图,思考这么几个问题:老猫和小猫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老猫钓着了大鱼,小猫为什么没钓着?描述后,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文第一、二节,再将学生的口头描述和课文描写对照比较,指出优劣。

(2)学生自己描述第二副图,对照学习第三至第四节。教师在朗读上作重点指导。

(3)学生比赛描述第四、第五两副图,对照课文评比。并思考:小猫起先为什么钓不着鱼,后来为什么钓着鱼了?

这样从易到难,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审美的深刻性。

3、比较法采用比较的方法教学,训练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克服审美的单纯性,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提高审美水平。如教《小白兔和小灰兔》:

(1)从图入手,比较说话。师:你们仔细看看图,说说小白兔和小灰兔在干什么?再学生看图说出:小白兔要菜子,小灰兔拿了白菜后,教师要注意引起学生学习下文的兴趣,可以提出激起学生争论的问题:小白兔和小灰兔谁聪明呢?

(2)从文入手,比较阅读。阅读课文中,教师要启发学生认识小白兔的聪明之处:小白兔不白菜而要白菜子,这是小白兔眼光远大的表现,因为它懂得:“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的道理。

篇7

讨论课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然而当前语文讨论课的现状是许多教师爱用但不善于用,讨论设计粗糙,效果不佳,往往留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目的。

语文讨论课的教学设计可以根据讨论进行的时间顺序,划分为课堂讨论的准备、课堂讨论的过程、课堂讨论的总结三个环节。

一、课堂讨论准备的设计。第一,讨论前要根据教学目的来确定讨论的内容。讨论问题要有吸引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讨论的问题应简明,题目必须明确具体,用词恰当,不能模棱两可意思含混;讨论题目有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有讨论、钻研的价值,题目应该是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具有不确定性和不一致性的问题,否则讨论既费了时间又无多大意义。例如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口浯交际”,讨论问题的焦点为: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流行音乐”,这个话题学生感兴趣,对学生来说很有现实意义。课堂讨论的题目不可过多,一至二个即可;题目应该深浅适当,难易适度,面向大多数学生,题目过易,学生会觉得无话可谈,过难,则摸不着头脑,也谈不起来。例如《孔乙己》这篇课文可设置这样的讨论题目: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是什么?第二,要在学生独立钻研、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指导学生预习课文和阅读参考书,要求学生按题目进行有目的、有系统的阅读,在阅读中认真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按题目的要求写出发言提纲,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学生才可能有所收获。第三,要有便于讨论的组织形式。讨论可以分组进行,也可全班进行;可以用整个课时,也可以是教学的某个环节。讨论小组通常以五至七人为好;著讲议结合,最好以前后左右四人为一组,便于分和合。讨论还应有中心发言人(主持人)、记时员、记录员等,分工明确,责任具体,这有助于问题的深入研究,也不至于讨论“冷场”。

二、课堂讨论过程的设计。先要考虑在讨论开始时应对讨论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要掌握的重点进行说明,以便学生能围绕中心进行发言。讨论过程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大家普遍发言,而教师只提供最必要的信息,给学生背景知识,要善于把问题扔给学生,不要过多地发言将讨论封住。教师要有民主态度,要充分发扬民主,对争论中的问题,要让各方充分发表意见,不能生硬的下结论,特别是对学生的正确意见要充分肯定,对有创见的看法要充分尊重。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积极引导讨论向纵深发展,研究关键问题,以便使问题得到解决。为使讨论能围绕中心,一是应用适当的方式制止夸夸其谈的发言以及对枝节问题的争论不休,而阻碍实质问题的探讨;二是教师要善于发现争论的焦点,随时点拨。使问题明朗化,或提出争论的“引子,以激起争论并正确引导争论。教师可重点参加一组的讨论,注意倾听和发现典型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并有重点地记载学生发言的优缺点,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的讨论,也便于有生动、充实的内容进行总结。教师要根据主要问题辨明的程度,控制好“火候”,及时决定讨论的结束和延续。

篇8

关键词: 高校公共政治课 教学 实效性

高校公共政治课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四有”公民,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公共政治课教学的实际效果将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否有效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下称《基础》)课程是高校公共政治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哲学、教育学、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等多门学科,在培养学生的知性之外,培养学生德性的功能尤为突出。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以《基础》课为例,对如何增强高校公共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提出一些看法。

一、准确把握教材特点和学生心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实现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目标为逻辑归宿。教材的内容遵循思想行为发生的规律,由思想到行为、由自律的道德行为到他律的合法行为而依次展开,形成了一个环环紧扣、有机融合、完整的逻辑结构体系。《基础》课的教学是为了帮助大学新生“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1],使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然而现实中,包括《基础》课在内的高校公共政治课教学的实际效果及一般学生对其的印象与其所承担的使命是不相称的。大学生关注的焦点往往是前途和就业,对于《基础》课这样的高校公共政治课往往会有一些误解,其中主要包括:一是照本宣科、老生常谈,没有吸引力和说服力;二是本身就有逆反心理,觉得自己对道德和法律已经了解得足够透彻;三是公共政治课与专业无关,就认为对就业没有什么用处,因此大都忽视,甚至是无动于衷。很多大学毕业生缺少起码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不明白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这种人文素养的缺失必然导致他们一方面缺乏爱心和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必然追求个人至上,自私自利,在挫折和困难面前缺乏自信和顽强的意志,无法尽快,甚至是根本无法从困境中摆脱出来。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增多,甚至自杀事件的频频发生,犯罪率增加无不反映出大学生人格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缺失。

高校公共政治课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固然有主客观各方面原因,但是关键在于教学。关于如何增强高校公共政治课教学实效性,教师们做了许多探索。笔者认为,为了增强教学的生命力,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

1.突出理论重点,把握内容实质。高校公共政治课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教材体系完整严谨。如果面面俱到,可能有些问题就无法讲清讲透。教师应深刻挖掘每一章的理论重点,把握其内容实质,用逻辑的力量说服人。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2]高校公共政治课教学要想增强实效,就要用“彻底”的理论征服人,使学生心悦诚服。

2.理论联系实践,解答学生疑问。“从教育的发生来看,受教育者(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前提和出发点,没有受教育者的存在,不仅教育者没有存在的必要,甚至整个教育都没有存在的必要。因为教师也好,教育制度、教育措施也好,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然而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情况完全颠倒过来了,教师成了主宰,而学生则成了‘工具’。学生完全丧失了作为独立个体的地位,由‘人’变成了‘非人’,一种‘容器’,一种等待加工的‘产品’”[3]。因此,要增强高校公共政治课的实效性,首先要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大学新生刚刚进入大学校园,兴奋和好奇之余,会感到茫然和疑惑,很多学生不能适应,甚至产生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因此教师应针对自己所掌握的学生情况,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注意对学生特别关注的一系列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大学生的‘生活逻辑’为基础,以‘理论逻辑’为支撑,做到‘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统一’”[4],准确、灵活地进行讲授,及时、科学地解答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方面遇到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二、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

在高校公共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只有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才能增强教学的实际效果。改变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当成高校公共政治课教师的重要任务。

互动教学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授课时,要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针对性的有机结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笔者在高校公共政治课教学活动中先后采用了讨论法、案例分析、情景假设等多种启发式、参与式教学互动方法。

篇9

一、分离参量法

【例1】已知函数f(x)=xlnx,对于任意正实数x,不等式f(x)>kx-12恒成立,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解析:由于x>0,

所以f(x)=xlnx>kx-12,

k

令k(x)=lnx+12x,

则令k′(x)=1x-12x2=2x-12x2=0,

得x=12.

当x∈(0,12)时,k′(x)

当x∈(12,+∞)时,k′(x)>0.

则x=12时取得最小值,

k(x)min=k(12)=ln12+1=1-ln2.

k的取值范围是(-∞,1-ln2).

点评:对于恒成立的不等式中,如果求的参量很容易分离出来,不等号的另一侧构造x的函数,对于x取值范围内任意一个数都有a≥f(x)恒成立,则a≥f(x)max,若a≤f(x)恒成立,则a≤f(x)min.这种方法是学生最常用的方法,但其缺点是往往需要进行多次求导,构造函数,当遇到不等式中含有对数等符号时会比较困难.

二、参数讨论法

【例2】已知函数f(x)=ax+bx+c(a>0)的图象在点(1,f(1))处的切线方程为y=x-1.若f(x)≤lnx在(0,1]上恒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解析:f(1)=1-1=0,

a+b+c=0,

又f′(1)=a-b=1,

b=a-1,

c=1-2a.

令g(x)=f(x)-lnx=ax+a-1ax+1-2a-lnx.

x∈(0,1],

g(1)=0,

g′(x)=a-a-1x2-1x=ax2(x-1)(x-1-aa).

当0

g(x)在(0,1]上单调递增,

g(x)≤g(1)=0,

此时f(x)≤lnx在(0,1]上恒成立.

当a>12时,则有1a-1

记a1=max{1a-1,0},对任意x∈(a1,1)都有g′(x)

当x∈(a1,1)时,有g(x)>g(1)=0,

此时f(x)≤lnx在(0,1]上非恒成立.

综上,f(x)≤lnx在(0,1]上恒成立时,a的范围为(0,12].

篇10

《大纲》要求,小学思想品德课“要着重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要达到这个要求,在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时,就必须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与其他各科的教学方法有共同之处,也有其自身特点。其特点就是要通过明理、激情、导行,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感情、道德信念、道德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要从这一特点出发,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

思想品德课的常用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辨析法、情境教学法、榜样示范法、参观访问法、社会调查法、电化教学法等。下面根据思想品德的特点,着重讲以下几种方法:

一 讲授法

通过教师的讲授,用简明通俗的语言,生动形象的事例或故事,讲清课文的思想观点。从第一册中《爱清洁、讲卫生》为例,可采用讲故事引入:“从前有一只小花猫,长了一身软软的毛,可是它不爱清洁……”然后提问学生:“小花猫改正了缺点,它爱清洁讲卫生了吗?”过渡到学生,“现在我们来看看小朋友是怎样爱清洁讲卫生的”。接着板书课名。这种方法生动形象,适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

二 谈话法

由教师有目的地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师生对话形式,使学生掌握课文的思想观点。如《勇敢的孩子人人夸》一课中可以这样设问引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别人夸你是勇敢的孩子吗?怎样做才是勇敢的孩子呢?现在我们来学习这一课”。

三 讨论法

主要用于中高年级。在教师指导下,围绕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要求,就一个问题或一个问题的某一点展开讨论。如《不为小事烦恼》一课中,就可用讨论法引入:同学们,当你和一个性格开朗的同学相处时会有什么感觉?什么是性格开朗?”对以上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学生说自身体会,引起学习兴趣,对学习起了铺垫作用。

四 情境教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要求创设适宜的环境气氛,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受到共鸣。方法多种多样:①运用挂图、实物等教具。②通过表演或游戏创设情境。③教师做演示实验创设情境。如《我爱花我爱草》一课便可采用情境教学法达到爱护花草树木的目的。具体办法是:将课文插图放大,图中花草、人物、标语牌会去掉,只留下剩余部分。提问:“这是什么地方?美不美?”贴上花草、人物、标语牌。讲不爱护花草树木时,又可将部分花草树木去掉。在对比中使学生知道花草树木的作用。在对比中要求学生怎样去爱护花草树木。整节课,让学生如亲临其境一样。又如《同情和帮助残疾人》一课中,教师可用小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行为实践,使学生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地统一起来。

五 激发教师自身情感因素,唤醒真情

情感具有移情性。激发教师自身的情感因素,用真情唤醒真情,用情感点燃情感。教师精神饱满,情真意切,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平日的教学中,就能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使学生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和价值,达到唤醒学生真情的效果。要真情唤醒真情,首先,要求教师把教材中丰富的情感教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情感,通过教学,进入角色,投入情感,用真情感染给学生,使学生进入角色,达到“教材、教师、学生”三情共振。例如,前几年,我在《钱江晚报》上阅读了洪战辉携妹求学的故事,继后又观看了《焦点访谈》中洪战辉震撼心灵的故事,被洪战辉的事迹深深感动了,在阅读、观看过程中流下了真情的泪水。后来,在复习七年级思品课“磨炼坚强意志”这一内容时,我就把洪战辉的故事,情真意切地进行讲述,学生们认真地听着,并为之动情,他们也被洪战辉的坚强意志、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因为有了情感的铺垫,学生争先恐后地畅谈自己实际的情感体验,纷纷表示要以实际行动向洪战辉学习;其次,“情动于衷而溢于言”。语言是传递知识、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有感染力的语言,能成为真情实感的心声。

因此,政治教师应掌握语言艺术,充分运用体态语言和语气上的轻重、舒缓、快慢等进行教学。如讲悲壮的历史时降低声调,放慢速度,深沉凝重;讲改革开放、港澳回归盛况、神六飞天等内容时,提高嗓门,增大音量,高昂激奋。又如,教师要充分运用体态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鼓励和爱。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慈爱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都会使学生如临春风,如沐时雨。这样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和丰富的体态语言,就会激发学生情感上的涟漪,唤醒学生真情。

六 挖掘教材情感因素,调动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