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教学范文
时间:2024-03-25 11:02: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技能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让最美丽的土地盛开技能之花——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帕尔哈提·司马义
高技能人才发展的四大突破——上海市《“十二五”高技能人才发展(专项)规划》
创新服务,让老百姓脸上绽放出幸福笑容——如皋市农村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调查纪实
第41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代表团载誉归来
全国测绘地理信息技能竞赛落幕
北京市将建终身职业培训制度,企业技能培训将获政府补贴
山西省举办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提升培训班
行业之窗
关于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建设的思考
心理效应在中职学校教师管理中的运用
教学数字化管理系统设计
浅析企业中的财务管理
中职学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
职校班主任如何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创业成功,创新先行——对创业教育培训的一些思考
大学生涯设计与职业规划
机械制图课程中补全三视图的解题方法
化静为动——专业实践课的一种新探索
《机械与电气识图》教法新探
市场格调,教育家行径——访海宁市技工学校校长洪惠明
资讯
浅谈心理教育的作用
技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
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国企人才激励性管理探讨策略
真实工作预览——企业招聘过程不可忽略的环节
浅谈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如何深化人力资源集约管理
职业生涯探索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浅谈考核秘书的方法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由体验旅游看新时代导游的发展方向
当前形势下中职生应树立的正确择业观
技工院校技能考核方式探讨
中等职业学校校外实习管理模式的优化
浅谈职业教育中人性化服务意识的培养
项目教学法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指导
论新形势下的项目教学法
张松江:创业最容易成功的是传统行业
金融危机条件下,更应加强技校生的德育教育
云南中职德育课程改革“职业生涯规划”将进课堂
中职德育课体验式教学探索与实践
加强实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教育管理服务——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新理念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
理事动态
《职业》建国60年职业教育特别策划征稿
依托政府紧跟市场促进服务外包业跨越式发展——在印度NIIT考察的几点思考与启迪
关于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引入企业化模式的探讨
试析提高技校学生管理水平的要点
试论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
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浅析
努力构建特色航空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公务员培训必须重视德育教育
职业学校实施创业教育实践的思考
篇2
本文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与考证融合的必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展校企合作模式才是实践教学与考证结合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校企合作;应用型本科;金融学;职业技能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金融业的繁荣,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对金融学人才需求也在大幅度的增加,同时对金融学专业的学生的素质要求也在日益提高。鉴于当前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就是失业的情况,主要原因就是在校接受的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脱节造成的。如何使学生了解金融学专业的知识,如何让学生对专业方向进行选择,在没有工作经验和工作背景的情况下,让学生通过考取证书的方式增加自己的就业筹码。这样的模式离不开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证的结合,也向学校提出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1应用型本科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与考证融合的必要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为了适应国家教育部提出的逐步扩大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规模,培养高质量的应用技术性人才的需要而建立的。目的在于要培养出一支大规模、结构合理、素质较高、富于创新、乐于奉献、国际一流的技术性人才。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目标相一致的是,应用型本科金融学专业的教学目标定位同样也是要以技能为主,培养学生较高的“知识+技能”的水平。如何培养出适应新时期经济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在校接受的教学内容要具有实用性,实践要深入到教学中去,考证是对学生应用能力提高的一种促进。职业技能证书是对职业技能水平的一种体现或是证明,而这种技能是需要长时间的实践才能够获得的。对于在校生来说,仅有4年的学习时间,而且知识的学习还要从理论入手,那么要想在毕业的时候能够熟练掌握一门技能,并且拥有职业技能证书加以肯定,这无疑是在增加学生的就业筹码。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职业技能的认证要求,岗位标准以及职业要求。这样可以满足学生对行业理论知识学习的相关理解,教师在结合实践教学可以将考证的内容融会贯通,将学生原本只会在书本上学知识变为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以及技能培训的过程。实践教学也是金融学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更好的掌握金融学专业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同时积极的融入到行业当中去。这种实践在考证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体现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可以检验实践教学的成果,通过考证反映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的给予反馈,使实践教学更有效果。
2实践教学与考证融合存在的问题
2.1教学观念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教学理念直接决定了教学行为,那么对于开展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证融合的教学观念,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符合社会实际的需要。当前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试图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仍然没有放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虽然进行校内实践或者定岗实习,但是由于课时有限,并没有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几周简单的操作课程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意义不大,最终的考核方式仍然在卷纸上体现。
2.2教学内容
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想实现与职业技能考证的融合,最关键的内容就是在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在课程设置上要与职业技能考试的大纲相一致,科目相同;在授课内容体系上要保持一致,每一门课程的重点难点也要与考试大纲相同;在教学目标上要保持一致,最终我们要达到的目标是取得职业技能证书。而目前的情况的,在课程设置上尚且能够保持科目的一致,而在授课内容上,教师对考试大纲把握并不是很准确或者说有些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过于随意,会按自己的意图选择重难点,导致学生在参加职业技能考试的时候,结果不是很理想。
2.3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可以仿真工作场景,对金融工作中应用到的票据、合同等进行感性认识。但是过多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只是将教案或者教材上墙,没有给学生一个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失败的。另外,对于高校中的青年教师来世,他们大多是从校门到校门,没有实际工作经验,那么对于实践操作的讲解、案例分析的讲解就过于书本化了。
3基于校企合作的推进应用型本科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证融合的对策
3.1适应职业技能考证要求,调整合作方式以及内容
对于金融学专业来说,职业技能考试有银行、保险、证券等等,内容涵盖了所有的专业知识,这些要求对于在校学生是有难度的。如何让学生适应这样的职业技能考试并且顺利取得证书?我们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增加考核或者模拟考试的环节。选择一些相关的企业,让学生从工作环境和氛围中感受从事金融的工作内容,实地操作,去做交易、服务客户等这样的实践技能,让学生熟悉金融企业中的各种情况的操作规程,理清基本技能,同时为考证打下基础。
3.2根据技能需要,完善合作模式
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中,我们可以选择定岗实习、轮岗实习或者是订单式教学,这些方式能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体验,提高实践能力和水平。例如,通过建立订单班,金融企业与教学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由高校教师完成理论的教学内容,由企业派出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实践技能操作的教学,在教学一段时间后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考核,对于不适应的学生进行淘汰,这样的合作模式可以为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学生就业提供便利。
3.3促进教师职业技能的提高
高校教师缺乏职业技能是当前金融学专业师资方面最突出的问题,无论是有资深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还是有着高学历的年轻教师,他们大多数没有参与过金融活动,缺乏相关操作经验,那么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可以让教师通过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同时也为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提供便利的条件。
作者:孙文博 单位:吉林工商学院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篇3
目前,随着我国改革形势的不断深入,人才市场的需求有了明显的变化,学历加技能成了用人单位追求的综合指标。为适应人才需求,各校相继把职业技能培养纳入议事日程,这有力地推动了院校储备知识、储备技能的热潮。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更强调“应用型”,即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在具备必要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以适应本地区、本行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的需要。
一、职业技能培养的理念
职业技能培养是这个核心的一个特定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技能培养对不同的学科领域、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一般包括:专业技术操作能力、管理决策能力、实际工作组织能力、信息收集与传递能力、科学研究创新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
职业技能本身是一种复合能力,学习化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复合能力。化学包含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结构化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原理,还包括准确的量的概念,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等内容。它拥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内涵,内容涉及面广,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化学教学,还可以进行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的开发,培养学生积极、坚强的性格,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技能才能较快增强。
二、在化学教学实践中的技能培养
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理论教学实践
(1)运用归纳对比法,帮助理解记忆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知识在不断地完善、更新,往往对同一名词将有几种不同的定义,对同一概念有不同的解释。为使学生扩大加深知识面,对各种定义、概念均做详细的介绍、对比、推敲,以便于学生自学,并激发求知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比较归纳法教学,来增强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加深了知识的巩固与提高,并使各部分内容更加连贯、完整、系统。
(2)实施讨论式、提问式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化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教学目的既要传授知识,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分析基础,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探讨、改进教学方法是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作者提出下面两种教学的方式:
讨论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将前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增强自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打破了单独由教师讲述这一死板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提问式教学: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双向提问,增强课堂教学对话与交流,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理解。
(3)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为了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及时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每次课后都要布置复习思考题和习题,按层次、分类别,精心选择。通过做题,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当他们发现自己不但掌握了化学的理论与实验方法,而且获得了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时,就会体会到学习乐趣而感到兴奋,同时激发了继续深入探究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百分之百批改作业,解答疑问,及时发现薄弱之处并予以指正,使学生达到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严格掌握理论考核的试题质量,准确地衡量学生的实际水平,
2、结合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进行实验教学实践
化学实验教学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熟练使用和操作各种仪器,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培养他们良好的专业意识等职业素质。在实验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通过以下几条途径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1)加强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训导
化学实验要把对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与学生的职业素质训导有机结合起来。首先,注重教师的示范操作和指导。其次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有意安排实验能力强的学生对实验能力弱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和帮助,既可培养实验能力强的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可训练强化提高实验能力弱的学生的操作技能,同时培养他们团结互助的良好风气。
(2)重视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综合能力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化学实验教学不但要训练学生过硬的基本操作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质,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设计综合性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在单调重复的操作实验中充实一些新的内容,也是激发学生实验兴趣一种方法。通过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对分析化学所学的知识进行了巩固和提高,找出平时学习的薄弱环节并进行加强,拓展了学习的知识面,很好的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和实验综合能力,使学生的职业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
3、实验教学考核
实验教学对学生成才,尤其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影响。如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新世纪人才,已成为实验教学人员思考的重要问题。针对化学实验的特点,我认为应加强对实验操作的考核,全面、客观、合理评定学生实验成绩,有利于提高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周兴胜.化学教学法初论[J].教育探索,2002
篇4
关键词:技能竞赛;教学改革;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文章希望通过研究商科院校参加的职业技能竞赛,使用文献法、访谈法和调研等多种方法,以山东外贸职业学院为例,探索通过职业技能竞赛推动教学改革的新方法和途径,为其他院校提供参考。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对专业建设的引领作用,根据竞赛要求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改建校内实训室,全面提升教师双师素质。
关键词:技能竞赛;教学改革;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is paper want to participate in the vocational skill competition through the study of business schools, using a variety of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interview and investigation, taking Shandong Foreign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explore new ways and means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teaching through the vocational skill competition, provide reference for other colleges. Update the concept of teacher education, give full play to the leading role of vocational skill contest for specialty construction, training plan revision professionals according to competition requirements, adjust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training project, rebuilding the training room, improving teachers' double quality.
Key words: vocational skill competition; teaching reform; empirical study
职业技能竞赛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生产和经营工作实际开展的以突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的、有组织的群众性竞赛活动。职业技能竞赛应坚持社会效益为主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并与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业绩考核、技术革新和生产工作紧密结合。
职业技能竞赛是对职业院校教学成果的检阅,促进了专业教学改革、实训室建设和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对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也有很好地推动作用,在全国形成了“普通学校有高考,职业院校有竞赛”的良好氛围。如何将少数精英参加的职业竞技项目,转化成学生人人可以参与、共同提高的教学项目是各职业院校需要解决的问题。
山东外贸职业学院是一个以商科专业为主的职业院校,自2008年起组队参加了各种全国和山东省的职业技能竞赛,并于2011年成功承办了第四届全国职业院校外贸职业技能大赛。山东外贸职业学院对职业技能大赛非常重视,并将大赛与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实训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内容进行了有机的结合,推出了“学赛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1 目前职业技能竞赛存在的问题
学校层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注重对参赛选手的重点培养,忽视对普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教学工作;重视竞赛的结果,忽视对技能培养的过程;重视技能,忽视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对参加竞赛选手强化训练,变成应赛教育,违背了教育规律,打乱了正常的教学工作。
导致大赛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竞赛背后的利益博弈;竞赛的功能被夸大或者被减弱,没有对专业建设起到推动和指导作用,没有与日常的教学工作挂钩。重视竞赛的选拔性,缺乏雄厚的基础,只是部分学生参与其中,没有体现教育的普及性。
2 通过教学改革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对教学的引领作用
2.1 正确认识和准确定位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竞赛本质上就是以任务驱动的一个教学项目,可以短时间内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技能竞赛具有一定的选拔作用,是检验和激励的一种手段,要让学生和教师在准备和投入竞赛的过程中更快成长。要扩大技能竞赛规模,增加技能中学生的参与度,变竞技项目为全民项目。
2.2 将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技能竞赛有机结合。职业技能竞赛是通过校企合作的竞赛途径,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行业、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对照技能竞赛的构成要素和教学基本建设的构成要素,结合技能竞赛取得的成绩和出现的各种问题,系统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针对商科的专业提出“学赛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接竞赛指导思想。以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为例,根据教育部2012年《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中对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规定“培养具有开拓、责任、合作、敬业、诚信等职业素质,掌握国际贸易、会计、计算机和商务英语等基础知识、具备外贸单证操作、外贸跟单操作和外贸业务操作等技能,能从事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和外贸业务员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外贸人才。
全国职业院校外贸技能大赛的宗旨是:“以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培养为宗旨,以加快培养适应外经贸行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题,以外贸技能和商务英语口语技能竞赛为载体,为各院校师生提供交流借鉴的平台,促进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商务英语、报关与国际货运、国际商务等相关专业学生外贸操作能力和商务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深化相关专业在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实习实训、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教学改革”。
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技能竞赛的宗旨非常切合,所以可以将对应的职业技能竞赛项目与专业建设进行融合,通过专业建设方案,将竞赛项目纳入专业的课程体系中。
(2)竞赛项目与专业建设配合。对照职业技能竞赛的项目,在修订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进行全面的考虑,包括开设的课程,课程开设的时间,课程的内容、使用的教材等。充分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对专业建设的引导作用。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教学观(如表1所示)。
组织教师通过研究、探讨竞赛文件,获得最新的行业信息,最新的工艺方法,同时也避免了因为部分教师缺乏实践业务经验,对学生的培训和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和过时的问题。按照技能竞赛的内容,在授课的过程中合理设计实训项目和实训内容。很多技能竞赛裁判员来自企业,其评判标准来自实际业务,这样就可以将竞赛的评判标准、考核要点作为教学、实训项目的考核标准。例如外贸技能竞赛中的通过电子商务网上找客户,以及储配方案设计和执行竞赛中的货物ABC分级,叉车和堆高机的使用安全要求等内容都作为课程或者实训项目加入到教学中。
通过设计与竞赛接轨、与实际业务切合的综合训练题库,例如:外贸单证训练题库、报关竞赛题库、储配题库等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同时,要组织教师通过校企合作开发新的校本教材,内容应包括最新的操作工艺、安全知识、环保概念、人文素养和心理素质及企业文化的内容等。
(3)竞赛方法与教学方法对接。职业技能大赛基本上是团队参赛,突出强调合作的理念。技能的复合性要求选手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包括专业知识水平、知识道德修养以及各种能力等。比赛的过程出现很多与专业知识以外的问题,例如有的选手不认真遵守竞赛规则提交了两遍答案,也有选手提交了空白的文档导致没有成绩;当比赛的现场出现了突发事件时,部分选手不能快速反应,寻找解决办法,选手之间会相互埋怨,缺乏责任心和负责的意识。
学生通过赛前培训和完成比赛的过程,是对其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得到提升的过程,同时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敬业精神等也得到加强。通过将竞赛方法引入课程和实训,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引进竞赛使用的软件,让更多的学生可以在竞赛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提高技能竞赛的受益面。
(4)竞赛环境实训设备与实训基地建设对接。通过竞赛,竞赛环境和采用的实训设备,可以紧密地与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联系起来,特别是将行业中新的设备、新的技术引入实训室。与企业共同开发实训项目,聘请行业专家担任竞赛和实训指导教师,也可以采用一对一的方式,校内、校外指导教师结对共同完成实训项目和竞赛的辅导工作。
原本作为高职院校,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只要求可以完成储配方案的设计就可以了,所以在实训室的建设中以软件模拟为主,大多数学校的立体仓库和实训室也以学生的认知实习为主。但是通过技能竞赛,要求学生不仅仅可以设计出符合客户要求的方案,通过软件模拟方案的实施,同时还要求团队合作完成整个方案。这样对实训室硬件的要求更高,要有足够大的场地、要有不同规格包装的货物、还要有堆高机等。
(5)竞赛促进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职业技能竞赛对竞赛指导教师提出更高的标准。一般院校的竞赛指导教师都是由专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特别是来自企业一线的高技能专家。指导团队全程参与赛前准备、训练、考核和组织参赛。团队成员相互合作、相互配合、相互切磋。职业技能竞赛考核专业核心技能的熟练程度、岗位核心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职业安全、节能意识的培养,对团队的每一位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思想都带来很大的冲击。职业技能竞赛促进指导教师主动了解行业中的最新动态、新工艺、新技术,不断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将职业标准引入教学。同时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指导教师的个人职业技能也得到很大的提高,从而促进了双师素质教学团队的建设。
3 技能竞赛教学的促进结果
通过近五年的建设,学院基本形成每个专业都参与了职业技能测试和职业技能竞赛。在每个学期根据专业的特点,设置各种职业技能测试,并择优举行职业技能竞赛。
例如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主要的职业技能测试(竞赛)包括:英文打字测试、价格核算技能测试、制单技能测试、外贸综合技能测试、英语函电技能测试等。有一些课程可以采用以赛代考的方式,扩大竞赛的参与面,办成人人参与的职业技能大赛。
通过对参加POCIB竞赛的60名学生就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调研。72.72%的学生认为在外贸从业技能中最擅长的是单据的缮制,59.09%的同学认为自己比较擅长与客户沟通交流。因为参加比赛的学生是大二的学生,外贸英语函电没有开设,36%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函电书写有问题,同时大部分同学认为自己的价格核算不擅长。所有的同学认为国际贸易实务知识对他们的帮助最大,其次是制单知识和国际金融知识。通过竞赛86.36%的同学提高了价格核算能力、单据缮制能力,63.64%的同学与客户沟通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还有50%的同学网上找客户的能力得到提高,还有40%同学的英语函电书写能力和中英文打字技能得到了提高。通过竞赛同学们一致认为自己的外贸相关能力得到提升,结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同时锻炼了胆子和积累了参赛经验,并且获得了一些将来学业的继续发展和找工作的有含金量的证明,通过竞赛得到专业教师的指导,颇有收获。他们普遍感到通过技能竞赛短短的一个月时间,收获非常大。集中的竞赛,不仅仅是比赛技能,同时对于与人沟通交流,突发事件的处理以及团队合作精神都是一个全面的考核。竞赛指导教师通过竞赛对教学改革提出了很多建议,同时引进了POCIB的网络课程,可以使更多的学生通过竞赛获益。
通过与参加现代物流——储配方案设计与执行竞赛的参赛选手、指导教师的座谈,对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增加了《现代物流管理》课程,引入物流员职业资格标准,根据竞赛场地和设备的情况,制定了学院仓储实训室建设方案。为了解决学生在比赛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将储配方案设计和执行作为一个完整的实训项目。对学生实训项目的考核要点和参考竞赛的考核要点,不断按照企业的实际进行修订。在实训项目分组中,参照竞赛中的3人一组,并要求学生应该对小组中每一个角色进行轮训,组长也是轮流担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设置多种突发事件,模拟业务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培养学生应变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篇5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 高职专业教学 影响
一、职业技能竞赛和高职专业教学二者之间的关系
1.职业技能竞赛的有效开展,是建立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的基础之上
高职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基础水平如何,直接决定着竞赛项目的参与和设立。通常来说,职业技能竞赛的标准的制定和内容的选择,通常是由一些较为专业的职业人士制定的,而开展职业技能专业竞赛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检测和提升高职院校的职业能力。职业技能竞赛的最终成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参与竞争的学员的综合专业能力,同时也反映出高职院校在专业中的教学水平。因为职业竞赛过程中学生使用到的知识正是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的,而要想取得非常理想的职业技能竞赛成绩,对相关的竞赛指导老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职业教育工作者需要持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术实践能力,转变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思路,在平时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的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1]
2.高职专业教学受到职业技能竞赛的有力影响和推动
在具备了相关的教学基础之上,通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在很大程度上为高职院校课程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方向。职业技能竞赛项目的确定和评定标准的制定,它像一个“方向标”,引领着职业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它又像一个杠杆,“撬动”着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使它加快发展。职业技能竞赛的有效开展有利于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组织课程内容,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促进新课程的实施,整体提高学生的技能。[2]
二、职业技能竞赛对高职专业教学产生的影响分析
伴随着近些年职业技能竞赛的不断完善和严格化,技能竞赛也逐渐的出现了和名利相挂钩的复杂关系。技能竞赛的出发点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其最初的作用已经在职业教学环境中受到了影响,技能竞赛功能能否切实有效的得到发挥,会严重影响职业专业的有效改革和进步,因此,必须对职业技能竞赛对职业专业常规教学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
1.职业技能竞赛影响专业教学的定位
通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能切实的让高职院校认识到自身在制定专业教学目标过程中的缺点和改进的地方,清楚的认识到未来企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类型以及综合素质的要求,进而为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等提供指导,切实满足职业技能竞赛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基本要求。在当前的职业教学过程中,十分强调其专业技能,通常实行的是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二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题,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以满足岗位要求为教学出发点,其教学评价标准也在不断的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构建起更加符合未来社会需求的职业教学目标。[3]
2.职业技能大赛项目内容的变化,影响着传统的专业教学理念
在当前和未来的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项目确立过程中,由于一个项目内容多次使用会让学生熟悉,因此,一套项目内容不能重复无变化的使用,而是需要通过创新的方式等进行转变。就近些年的情况来看,其竞赛项目的内容已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最为显著的就是从以前传统的两、三项转变为了多项,其中的一些细节也发生了重要转变。由此可以看出,从项目和内容上的转变,正好是对参与竞赛的学员的一种全面性的考察。由于高职教育在整个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殊的地位和自身的基础性作用,其教学的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都将会影响着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和长远发展。推行技能大赛在本质上已经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创新,但是,该创新模式的参与学员并不多,而只是少数的人员参与,不具有全面性,不管是在比赛的形式还是在内容上,都和当前存在的教育体制相冲突的。然而,职业技能大赛的成功开展,也有其显著性的意义。因为技能内容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高职教育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和选拨制度等等相应的一系列变化,因此,在选择技能大赛的内容和项目时,需要结合当前的教育情况和未来的发展情况,给予准确的定位,要体现出实用性和稳定性,不然的话,将会让职业技能大赛成为少数优秀学员展示自己的舞台,而不会带来质的的转变,同时也会限制整个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所以,在开展技能大赛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和相关专业技能和教学理念之间的冲突。[4]
3.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会影响专业教学投入
职业教育是十分复杂的综合性事物,一方面要求学生需要掌握好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而在开展技能竞赛的过程中,要求高职院校不断地加大对职业专业教学的教学经费投入,就当前的职业技能竞赛项目而言,需要各高职院校在职业教学实践中不断的给予完善,特别是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切实动手的场所。不管是组织技能竞赛还是开展教学活动,都需要牵涉到该行业较为先进的技术,需要结合相关企业的日常设备,通过职业技能竞赛来引导和促进高职院校的实践技能培养,不断的改善和提升教学环境,更好的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技能的综合型人才。[5]
三、总结
综上所述,当前的社会正处于一种转型期,各个行业对具备专业性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十分急需,在这种强大的人才市场需求背景下,高职院校应该抓住机遇,切实的发挥好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基础性作用,通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等方式,找准专业发展方向,不断完善各专业的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而推动高职院校向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清华. 浅析职业技能竞赛对高职物流专业的影响[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3,10:33-36.
[2]刘新勇. 职业院校职业技能竞赛对专业教学的影响分析[J]. 市场论坛,2014,03:92-94.
[3]皮菊云,袁华. 论职业技能竞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J]. 时代教育,2012,23:44-45.
[4]车广侠,周秀民,于慧玲. 论职业技能竞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影响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05:152-153.
[5]兰海燕. 高职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的构建[J].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3,01:65-69.
篇6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 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C-0026-02
随着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的下发,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历史以来的大好发展机遇,政府、企事业单位和职业院校对职业教育的重视逐渐从规模发展转入内涵建设。于是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实践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职业技能竞赛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在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的引领下,职业技能竞赛已经形成了国家级、省级和院校级三级竞赛模式。为了能在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中脱颖而出,各高职院校都在技能竞赛方面加大了投人和监管力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首次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并取得较好成绩。本文拟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职业技能竞赛视角探讨高职实践教学改革问题。
一、职业技能竞赛对高职实践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一)职业技能竞赛为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考核标准的确定提供了社会支持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就业能力最直接的教学。实践教学实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学生毕业的就业能力。因此,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学生技能培养,是高职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根本点。“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竞赛”。职业技能竞赛评分标准的制订其实就是实践教学质量标准的量化过程。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社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高涨,职业技能竞赛已经摆脱了以往闭门造车的现象,比赛内容不仅仅局限在书本范围内,而是与广大的厂商合作,由企业提出他们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制订职业技能大赛的评分标准,然后组织相应的竞赛。这一点无疑给广大高职院校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线索,使其在制订实践教学质量考核标准时有了参照,在培养人才中更加专业更加适合企业的要求。
(二)职业技能竞赛为企业和学校人才交流奠定了基础
实践教学的改革正因为有了职业技能竞赛而更容易找到突破口。职业技能竞赛与企业结合非常紧密,因此需要参与职业技能竞赛的教师有相当的企业经验,能够深入企业学习和获取实践经验,而学校也欢迎企业的人才参与到学校的实践教学中去。这对来自企业的教师来说,增加了他们探索高职教学规律的机会,对来自院校没有实际动手经验的教师,也是一个实战学习的机会。教师通过指导职业技能竞赛,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找到了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个切入点,为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奠定了基础。
(三)职业技能竞赛有助于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职业技能竞赛从比赛项目的设计、评价标准和培训体系的设计到比赛项目的设置,都与实践教学计划相匹配,特别是评价标准对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有着很强的借鉴性。因此有利于引导教学设计向工程实际训练转移,向生产性实训转移,体现出课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使课程体系趋向于工学结合。
二、职业技能竞赛对高职实践教学的要求
如何在职业技能竞赛取得良好成绩,让参赛学生更好地展示职业技能,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拥有较强的职业本领,在毕业时能信心百倍地走出校门,同时让参赛院校获得荣誉,提升社会影响力,已经成为各高职院校对职业技能竞赛和教育教学改革关联性的思考。职业技能竞赛不仅是考核参赛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知识迁移运用能力等,也是对指导教师职业技能水平的一次检验,因此,职业技能竞赛从一定程度上对高职实践教学提出了要求。
首先,绝大多数职业技能竞赛都是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参赛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中重视小组团队协作动手实践。在实践教学中,应构建小组团队任务驱动教学,集中小组的智慧和能力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其次,目前的职业技能竞赛一般是按照专业岗位的标准来进行赛项设计和评分的,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中,能充分贴近行业岗位标准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成效的检验。在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设立中,增加社会、行业专家学者,更好地与企业、行业需求接轨。
再次,目前的职业技能竞赛一般由某些企业赞助最新技术的高薪仪器设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实验实训条件的建设上,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缩短学校教学与社会实用技术之间的差距。同时,加大教学软硬件环境建设的投入,引进企业资源和高新技术、工艺,为实践教学所用。
最后,职业技能竞赛要求除参赛学生外,指导教师与专业教师也要参与其中,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重视硬件设备投入的同时,应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培养和训练。各职业院校应将教师送到企业一线进行锻炼,并立足企业的技术研发及实践与应用,经常性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引进先进的技术、工法和工艺,摒弃陈旧的不适合社会需求的教学内容。
三、职业技能竞赛引领下的实践教学改革
基于以上职业技能竞赛对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要求,可以作出如下总结:首先,职业技能竞赛各赛项的设置,是高职院校教学元素的结合,它直接检验了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的成效。其次,职业技能赛项的设置代表了目前社会企业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明确了企业在实际工作上需要怎样的人才。最后,职业技能赛项的设置,也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教育改革调整中,让高职教育趋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需要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目前的职业技能竞赛的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引领高职教育改革的航向标,从专业的建设、课程的改革、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仪器设备资源的整合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给高职院校指明了方向。在职业技能竞赛的引领下,各高职院校应对实践教学进行如下改革:
(一)将企业、行业岗位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由政府组织,企业参与赛项的设计、技术支持或竞赛评判标准的制订等。从整个赛程来看,都集中体现了行业、企业对参赛选手在仿真环境下对工作任务的完成熟练程度或对新任务的构思创新之处的要求,评判标准都是尽可能接近职场标准。仅仅从学校角度出发制订的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目标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必须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实施以项目为载体、工作任务为引领、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遵循目标管理原则,将行业、企业岗位标准融入到教育教学中,与行业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和考核标准,并在教学实践中真正落到实处。同时,按照职业技能行业标准,加大实践教材的建设力度,实现实践教学体系的完整性。
(二)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强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2012年全国职业技能竞赛绝大部分赛项均由企业提供技术、软件支持和仪器设备的赞助。对这些技术、软件以及仪器设备的使用,就是目前相关行业最新技术、仪器设备的推广和社会的需求走势。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及时更新教学软硬件条件,加强校内实践教学高新技术、设备的引入,加强校内实训室的创建。同时,基于各高职院校本身教育投入的有限性,为了改善办学条件,必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有力地促进社会高新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建立合作共赢的校外实训基地,合作共育社会所需人才。
(三)加强职业技能顶岗实习的管理
随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当前职业教育更多地接近“2+1”的阶段式教学,在掺杂就业元素之后,学生实习期间“1”这个阶段,“放羊式”的顶岗实习现象比较严重,学生实践技能获取的动机缺乏,更多地倾向于就业岗位的获得。在整个实习期间,围绕工作东奔西走的学生不在少数,他们往往没能从实习单位的实习工作中真正获取实习应得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了突出学生技能的培养,根据职业技能竞赛中企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高职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沟通,双方共同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使得学生在实习期间稳定地进行实习,真正体验职业角色,并通过实习切实提高专业技能。
(四)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篇7
1.考评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实际情况显示,有很多地市没有对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相关要求引起重视,忽略了对考评员的要求和培训,导致参加考评员队伍的考评员综合素质普遍偏低的情况。首先,很多考评人员在相关工作方面思想认识不够,认为技能鉴定的要求不需要太严格,因此在技能考评的时候执法不够严格;其次,考评人员严重缺乏责任心,没有对考生严格要求,导致技能鉴定结果失去准确性。另外,考评人员在业务技术方面不能与国家考评技术同步发展,仍然使用以往的考评方法和考评标准,考评员不能正确、有效的履行相关职责。
2.鉴定机构工作缺乏规范性鉴定机构工作太随意,缺乏规范性,主要体现在考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考评员的回避制度和派定期轮换制度不健全,多出现鉴定超出等级范围、鉴定场所外鉴定等情况,而且在鉴定设备不完善的情况下降低鉴定标准,有些地市甚至缺少很多鉴定必须设备,员工从未见过该设备,不得不改为现场笔试,显然,以上做法和职业技能鉴定原则背道而驰,严重影响了鉴定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3.题库资源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工艺方面、技术方面以及设备方面取得极大的革新,技能鉴定也得到进一步发展,而以往的题库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技能实际需要。首先,题库建设不能与鉴定工作同步发展,会严重阻碍鉴定工作的顺利开展,比如计量新技术新工艺、油品化验分析等一些新的工种在试题库中都没有体现和统一,这样就无法对鉴定标准进行统一;其次,题库资源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没有比较科学的检测方式对专业技能进行考核,缺乏一定的量化标准,考生的技术鉴定结果仅仅凭考评员的主观判断来确定,这样就很容易导致对考生的评定结果失真。另外,题库开发与试卷送审两种相结合的鉴定试题导致一些特殊鉴定工种的鉴定试题水平存在很大差异,鉴定形式、鉴定范围以及鉴定难度都无法统一,鉴定试题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会对考生的鉴定质量造成很大影响。
4.技能鉴定通过后聘用待遇还未完全落实技能鉴定通过后聘用待遇还未完全落实主要是由于现行的职业资格评价方式存在一定局限性,不能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评价的根本要求,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对它的认可度比较低。
二、解决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问题的对策
1.提高考评员的综合素质考评员的综合素质的表现对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有直接影响,所以对考评员要有一定要求,比如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鉴定经验、较强的实践能力等,以及有考评员资格的高级工或者技师,另外,也需要从相关机构聘请经验丰富的管理层人员作为兼职考评员,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职业技能鉴定才能与企业的生产实际更贴近。加强考评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不能把资格培训合格当做考评员的唯一准入标准,要择优选用。设立竞争机制可以有效提高鉴定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建立考评员聘任制度,明确考评员聘任原则、聘任期限以及相关义务和权力。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结合实际情况组建考评团队,对考评员进行合理调派和实施不定期轮换,严格控制考评误差,以科学性和公平性为原则开展考评工作。
2.做好职业技能鉴定的宣传工作职业技能鉴定是中职业技能的一种新型制度,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很深远的影响,不论是对于员工的自身利益还是企业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的宣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职业技能鉴定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而且也是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另外,对职业技能鉴定的考评员和相关管理人员要加强培训和教育,让他们对职业技能鉴定的流程和相关鉴定标准有一个准确掌握,在鉴定工作中对自己严格要求,对每个环节进行规范操作,确保职业技能鉴定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3.开发和拓展职业技能鉴定题库要保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顺利进行,职业技能鉴定题库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因此要重视对职业技能鉴定题库的开发和拓展。在职业技能鉴定题库的开发过程中,首先,相关机构首先要有一个整体把握和宏观指导,成立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开发技术指导委员会,以现场会和研讨会的形式,联合企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者以及业内外专家开展对职业技能鉴定试题的开发工作、编审工作、推广实施工作以及最后的修订工作。其次,与职业院校保持定期交流,结合其课程开设情况对职业技能鉴定题库进行开发,把职业技能鉴定题库与相关专业有效地结合起来。另外,把省公司的优秀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吸收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题库当中,这样可以与销售经营跟贴近。除此之外,负责题库开发的相关专业人员要深入到油库以及加油站的工作第一线,对企业各工种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有一个详细了解,并使其作为开发职业技能鉴定题库的有利依据。
4.对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严格要求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基本原则就是把社会效益和技能鉴定放在第一位。首先,对职业技能鉴定的第三方认定是很关键的,严重遵守培训和考核相分离的原则,培训机构和技能鉴定机构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业技能鉴定的公正原则和客观原则,保证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其次,可以建立地市公司以及省公司实训基地,具备一定条件的实训基地可以批准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所,并确定职业技能鉴定所进行技能鉴定的工种范围,使其履行第三方认证的相应职责。另外,建立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督导制度,发挥对职业技能鉴定的监督作用,进一步保证职业技能鉴定的质量。
5.维护职业资格证书的严肃性员工相关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可以通过职业资格证书来反映和证明,职业资格证书可以说是员工的上岗的通行证,因此一定要维护职业资格证书的严肃性,要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控制弄虚作假和各种违规操作,保证职业技能鉴定的公平、公正。
6.改进技能鉴定模式,建立比较完善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以工作业绩为核心,职业技能为导向,并结合员工的职业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建立建立比较完善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在高技能人才的考核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好学合作、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积极创新的本质特征;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考核过程中,以现有的考核模式为基础,重点突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操作能力和对技术难题的解决能力的考核;在知识技能型人才的考核过程中,结合当前科技的实际发展需要,注重考核其职业知识和相关运用能力;在复合型人才考核过程中,结合企业的经营情况和技术发展需要,加强多项技能和综合业务的评价。技能评价体系的建立要结合不同鉴定主体和各种需求,突出特色,这样才能更好地成为评聘待遇的有利依据。
7.落实待遇问题,为技能人才成长提供有利条件企业要保证对技能人才有一个良好待遇,这是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如今有很多民企利用高薪激励的方式从国企和同行企业中吸引高技能人才,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国企不得不面临着人才短缺的局面和培养多年的技术人才纷纷跳槽的问题。在认识到技能人才重要性的情况下,相关的鼓励机制仍然很缺乏,技能人才与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不论在地位还是薪资收入上都存在很大差异,很不利于提高技能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8.完善评聘制度,给优秀人才提供更多发展机会企业评聘制度不完善,对高级技师和评聘技师等职务都设有名额控制,导致基层员工认为提升评聘技师、高级技师职务的机会渺茫,这样就打击的员工研究、提高技术的积极性。要提高员工参与技能鉴定的积极性,首先需要改变对评聘技师、高级技师职务的名额控制,放宽职业技能鉴定的报名条件,对于一些具备一定条件的员工,企业要给予一定支持,给通过考核的一个颁发职业资格证书,让员工学有所用,避免学而无用,浪费人才等情况。保证并落实员工的待遇问题,保障员工的经济和生活问题,以便能够把精力集中在业务专研上。
三、结论
篇8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高职教学改革;引领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4-0075-02
职业技能竞赛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具有检验和展示教学成果、选拔和激励技能强手、引领和弘扬“尊技重职”社会风气的功能,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推进器,是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专业建设以及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抓手。
一、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引领,加强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建设
职业技能竞赛引入了行业的新技术、新设备,企业全程参与竞赛项目设计、标准制定、技术支持、设备和材料的提供以及培训等,实现了职业教育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推动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促进了职业教育专业调整与教学改革。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尤其要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和技术更新信息,以便能够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向,构建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能力为本位、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办学指导思想,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学院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总结多年来实行的“订单式”“顶岗实习”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将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岗位需求与培养过程、技能培养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制订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学生课程作品与企业产品相结合、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创业相结合、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涵盖了专业培养目标、职业能力要求、人才培养规格、课程结构设计、教学内容安排等方面的内容。根据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制定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构建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学院的“室内设计专业”是省示范建设重点专业之一。依托中央财政资助创建的“室内设计专业实训基地”,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要途径,加强室内设计专业建设。在开展企业人才需求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分析了该专业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等,制订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项目+工作室+工地”的人才培养模式,制订专业建设与改革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专业培养目标、职业岗位群、人才培养规格、职业能力要求、课程标准、项目设计等,构建了“大平台基础+小专业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推进了设计表现、陈设设计、施工等小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建设。依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定岗位核心课程标准,设计项目实施方案,制定校企合作课程考核标准及考核办法。职业技能竞赛项目都是根据国家职业标准或行业标准设置的,注重对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与各专业的考工考证密切挂钩,并尽量与省市级乃至国家级技能竞赛接轨。“室内3D效果图制作”是室内设计专业竞赛项目之一,该项目紧跟现代装潢业发展的步伐,考查室内设计专业人才的必备技能。竞赛试题全部来自装潢设计公司的真实项目,做到真题真练,在实战中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竞赛评委由来自装潢设计公司的资深专家或具有装潢设计工作经验的技术人才以及专业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由他们负责竞赛项目的命题、裁判等工作。
二、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引领,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
职业技能竞赛是面向企业、面向生产岗位的社会性活动,并引进了行业的高技能、新技术,要求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依据职业标准编写竞赛实施方案和实际操作规程。技能竞赛推动了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了教学内容和手段的优化与创新,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核心技能,强化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岗位要求,充分检验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树立了质量、效率、成本和安全等意识。利用竞赛项目进行教案设计,采取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以实训周的形式进行专项实践训练,完成了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项目;重视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使学生直接参与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实现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通过职业资格认证考核,强化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而技能竞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等。学院在“室内设计专业”实施了项目化课程教学,重点建设校企合作优质核心课程,包括计算机三维设计-3Dmax、手绘表现、材料与工艺、家具与陈设等,并着力建设了作为市级精品课程的手绘表现课程。以职业能力要求为标准,以工作过程为依据,从知识、能力、素质多方面入手制定课程标准,设计了贴近生产与工艺的教学项目,精选和整合教学内容,精心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加强课程网站建设,完善了教学资源库。通过实施“工程现场引导式、设计小组探讨式、项目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模式,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核心岗位课程突破了传统单元制教学方式,采用“多学期、分阶段、小单元”的形式进行教学。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差异、学生知识层次差异、学习时间差异等,尝试实施“学分制”管理,将实践教学内容贯穿整个教学周期,确保每学期、每学年都有专业实践课程。室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十分注重校企合作,由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并直接参与实践教学计划的制订、专业建设、教材建设等。建立以学术带头人为主、骨干教师及青年教师参与的专业教学团队,南其负责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自编专业实训指导书或特色教材。
三、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引领,加强专业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职业技能竞赛作为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助推器,有效推进了“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专业教师可以借助技能竞赛平台,了解企业的用人标准,缩短自身差距,促进专业教学改革。通过培训和参赛,不仅能够提升专业教师自身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双师素质,而且还能够使专业实践教学更加贴近工程实际,从而提升学生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
依托职业技能竞赛,学院对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了专业教师激励机制,定期选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参与工程实践,对外招聘富有实际经验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着力打造一支以“专兼结合”为特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提升和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实行分类管理,将专业教师分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专任教师三类,将兼职教师分为专家型、授课型和指导型三类,对各类教师进行量身打造。专业带头人偏重培养社会服务能力,骨干教师偏重培养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一般教师偏重专业技能培训,而“专家型”兼职教师注重宏观参与,“授课型”兼职教师注重课程教学,“指导型”兼职教师注重实践指导。学院“室内设计专业”的双师比例已达93%,目前有兼职教师12人,高级职称教师所占比例达47%。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在该专业重点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发挥其在校企合作、社会服务、专业改革和课程建设方面的指导和引领的作用,包括开发设计项目、主持横向课题、申报发明专利、参加学术交流等;聘任在建筑装饰行业有较高知名度和较深行业背景的兼职专业带头人,并在校内建立大师工作室,引进真实项目。其次,应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工作,通过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开发精品课程,参与专业改革和课程建设,提升专业教学水平。通过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到企业教师流动工作站锻炼等方式,提高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项目开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此外,应强化对专业教师的基本实践技能训练,将专业技能提升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起来。积极选派专业教师参加技能竞赛培训,定期安排顶岗实习,积累实践经验。目前,一部分专业教师已考取了国家注册结构师、注册造价师、注册建造师等职业资格证书,大部分教师拥有在建筑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锻炼的经历。还应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请擅长工程现场指导且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由他们承担专业总课时数1%左右的实践教学课程,并让他们参与课程开发、实训教材编写等工作。
篇9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职业技能;教学;职业体能教育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是对人才的技术知识储备、技能能力有着要求,对人才的身体素质也提高了要求。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国高校对体育课程也越发重视,开始了一系列的体育教学改革和教学模式改革,职业体能教育随之而来。高校体育课程往往是体育公共课程,并没有针对性的专业体育课程,该文将以培养高校学生专业课程实践性操作与体育课程相结合,在体育课程中引入职业身体能力锻炼的课程。在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时,针对性的设计符合学生所学专业所需的职业身体能力锻炼活动,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能力打下坚实的身体素质基础。
1职业体能教育模式
1.1职业体能教育基本概述
职业体能教育是在学生们选择锻炼内容时,以学生所学专业为主,在选择锻炼内容时,选择适合未来职业发展需求的活动。职业体育教育主要是以素质教育和职业基本技能培养为主要方向,学校的体育部门经过对学生能力和学生专业的评估,利用体育资源,在体育课程的基础上设计适合学生自己未来职业发展需求的体育课程模式。
1.2职业体能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高校不仅仅作为学生岗前培训存在,在课程的设置上,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但是专业课程也需要和未来职业需求相融合,以经济社会发展的职业需求为重。新课改背景下,职业体育教育理念逐渐深入各个教育系统中,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不仅仅是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技术能力储备,对学生的体能也做出了要求,学生是否能承受较强的工作压力、体能是否能完成较大的工作量,这使职业体育教育教学模式的开展迫在眉睫。
2高校职业体能教学模式发展现状
教育部于2002年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为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和发展提出了终身体育理念,对高校的体育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对高校体育课程发展方向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但是指导性的意见是远远不够的,高校职业体能教育现状并不是完全理想。(1)体育课程的设置依旧仅仅满足于教学大纲,没有充分利用体育资源,设置适合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体育锻炼内容和体育活动。体育教学内容陈旧,没有设置符合时代社会发展的体育课程内容,许多高校领导依然处于把体育当作副课的教学理念。(2)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仍然停留在某些运动的专业能力培养上,课程内容多是某项运动的技能培训。虽然在运动项目上有所增加,但是体育教学模式上依旧没有发生改变,依然是运动技能培训。(3)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陈旧,没有体现出学生在体育课程上的主体地位。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老师作为主导地位存在,体育课上基本是老师演示半堂课,学生练习半堂课,都是以老师主导的去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突出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自我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没有充分发掘和培养,使得学生仅在学校给予的学习任务框架下完成学业,不能适应未来就职后的自我社会体育活动的开展。(4)体育课程设置没有反映学生的专业教育特点。国家倡导的终身体育不仅仅是口号,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依旧着重于运动技能锻炼,没有真正让学生领悟到终身体育的意义。
3高校职业体能教学模式构建方式
(1)体育教学课程内容围绕职业性设计。高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全面型人才。因此,职业体能课程设计需要根据运动项目的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充分考虑学科需求、学生需求、专业需求、社会需求等因素,培养学生职业体能,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2)制定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对高校体育课程进行详细评价分析。以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体能结合为切入点,对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材、教学内容考核、教学水平等一系列内容进行详细评价分析。进一步完善高校职业体能教学模式的构建,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准。(3)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教师仅仅引导学生学习方向,在组织和管理上由学生自我发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建设职业体能教育的师资队伍。高校领导往往对体育教学方面的师资力量是有所忽视的,然而,体育教师是职业体能教育的开发者和实施者,在职业体能教育教学模式构建中起着关键作用。培养一支优秀的掌握了职业体能教育的师资队伍,对高校体育教育发展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4结语
篇10
【关键词】技能竞赛 专业建设 教学改革 影响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035-03
一、职业技能竞赛及其功能与特性
职业技能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标准,通过政府授权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地评价与认证的活动。职业技能,在职业院校培养人才层面,是指学生将来就业所需的技术和能力。
职业技能竞赛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生产和经营工作实际开展的以突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的、有组织的群众性竞赛活动。职业技能竞赛应与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业绩考核、技术革新和生产工作紧密结合。
职业技能竞赛是对参赛者的理论知识水平、操作技能与职业素养的综合考量,甚至还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的评价等,需要参赛者能够对某些复杂事务或突发事件进行灵活处理。为此,对于竞赛的组织者与设计者来说,必须分析竞赛主体的职业特点,结合职业竞赛的功能与特性,针对性地设计赛项,才能充分展现竞赛者的技能水平与职业风采。如表1所示。
二、职业技能竞赛对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影响
近几年,职业院校各种名目的技能竞赛开展得如火如荼,从学校层面来说,各种“技能节”、“技能擂台赛”已成为很多职业院校传播办学品牌和校园文化的保留节目。从省部级教育主管部门层面来说,许多经典的职业技能竞赛也成为引领教改潮流、展示教改成果的竞赛舞台。的确,职业技能竞赛为职业教育者提供了一个大的检阅场。无论何种技能竞赛,最终比拼的都是突出的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提供高水准技能竞技与切磋的平台,是竞赛承办者的共同目的。同时,职业技能竞赛向社会展示了职业教育取得的成就。众所周知,在我国,社会对职业教育认可的程度还不是很高,一个有影响力的赛事,通过强大的宣传手段,可以更快、更广泛地在公众中传播开来,促进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关注与支持。
相对于技能竞赛本身,大赛之后带来的沉淀与反思,以及技能比拼背后引发的思考更耐人寻味。职业教育传授的技能是不是企业所急需?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是否毕业即能上岗?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应从哪方面入手?“双师型”教师匮乏的问题如何解决?等等,这些思考,都可以通过理清职业技能竞赛与专业教学的关系一一得以破解。
(一)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更加准确。职业教育教学围绕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标准依次展开,除了培养“技”,还要关注“能”,但这些在方案和标准中的“技”与“能”和行业企业用人实际需求有何差距?往深层次说,即便是学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标准的时候,也聘请了行业企业专家参与讨论,但照此方案和标准培养出来的技术人才,真能对接企业用人需求吗?反观竞赛平台,开放、直观,不仅“技”、“能”并重,还强化了职业素养融入,竞赛将各个院校培养的“人才”放在一个平台上接受检验,就有了优胜劣汰的对比,才有了职业教育对各个行业企业标准的更加关注、对职业能力更加深度的思考,才能为学生毕业即上岗铺平道路。
(二)指导专业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专业建设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具有一定特色的专业,对提升学校综合实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办学效益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专业品牌与特色的建立,单靠挖掘内部潜力,着力于环境与基础设施的改造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内涵建设和与时俱进的理念更新、富有成效的对外推广。职业技能竞赛正好非常契合地提供了这一平台。近年来,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技能大赛的举办,各种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植入和准确的人才需求定位,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风向标,优质学校在竞赛中的频频获奖,不仅使各种荣誉纷至沓来,更有效地保持了优势专业的先进性,打通了该专业的招生就业渠道,促进了专业建设的良性发展。
(三)解决课程建设内容与企业岗位实际需求的差距。在教育部门指导下,有行业企业介入的职业技能竞赛,在赛项设计上,既遵循了职业教育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又尊重了行业企业的岗位技能与职业素养需求、场地设备使用规范和标准的操作流程,其评判体系也遵照行业企业的职业标准执行,这就对学校的课程内容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与竞赛项目对接好的学校,能很快地适应竞赛需求,将竞赛内容顺利转化为教学内容在日常教育中推广,顺利地解决课程内容对接企业实际岗位需求的问题。
(四)创建对接企业真实生产的实训场地。竞赛带给各个参赛学校带来的另一个突出成果,是为学校创建对接企业真实生产的实训场地规划了思路,提供了整体解决方案。当前,随着国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关注和投入,很多学校依托竞赛平台的要求,携手行业企业,加大对实训场地、设备的投入力度,建立虚拟实训平台、仿真实训室、智慧教室,进行模拟经营,甚至引企入校开展真实生产实践,随着校门的一步步打开,一批批源于企业又高于企业、对接企业真实生产的实训场地在各职业院校纷纷落地,不仅如此,随之还带来了企业制度、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理念、企业经营策略,“上学即上班”、“上课即上岗”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然得到人们的认同。
(五)打造“教学名师+能工巧匠”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育的竞争最难突破的往往是人才的竞争,虽然很多职业院校的基础设施、场地设备等各项硬件指标无法挑剔,但作为言传身教的授教者队伍却短板频现,一是“言传”能力的缺失,二是“身教”能力的不足。当前,我国以培养职业教育师资为目标,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仅有8 所。目前在校的大量职业院校教师,没有经过正规的职业技术师范生训练便进入了职业院校师资队伍,造成职业院校教师队伍中,部分常规师范毕业教师欠缺“身教”的专业技能,部分有专业技术技能的教师又欠缺“言传”的教育教学能力。
大赛练就名师,企业历练巧匠,职业院校教师经过对大赛项目的研究、竞赛规程的学习、考核要点的把握、评判标准的研读、备赛过程的交流、比赛现场的观摩、参赛经验的分享、竞赛成果的转化,一步步完成从普通到不普通、从无名到名师的蜕变。另外,为了更好地指导参赛选手,各职业院校都会从委派教师下厂锻炼实践、企业人员来校授课指导、合作技术攻关等方面广泛开展交流互动,有些学校甚至以企业标准考核教师,将教师培养成企业培训师,能工巧匠,完成“双师型”教师的升华。
(六)开创“行校企一体化”深度融合的职教格局。职业教育源于企业,“行校企一体化”深度融合是职业教育本质的回归,通过竞赛模式的冲击,校企合作模式由浅层次走向深层次,由松散型走向紧密型,最终构建起校企利益共同体。该共同体从体制机制的管理创新入手,以专业建设的场地功能、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跟进,实现“行校企一体化”格局。以广西交通技师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营销两个专业为例,近几年,学校这两个专业不仅连续在广西中职学校技能大赛中包揽冠军,而且在各类全国大赛也有不俗表现。正所谓“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通过竞赛广为传播的知名度,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营销两个专业成功获得行业支持,吸引优质企业加盟学校的专业建设,一方面,吸引企业投资在学校内部成立实体汽车4S店,“前店”开展新车销售业务,“后厂”开展真实诊断与维修业务,引入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提高生产能力,拓宽销售渠道;另一方面,结合生产服务,开发与工作领域相吻合的课程体系,使之成为能有效结合生产服务的工作项目。通过校企共同办学、共同育人、共同研发、共同生产,实现了培养模式上的“工学交替”,为学生还原了一个基于真实工作环境的学习情境,体验到真实的企业岗位要求,突出学生在产品质量意识、生产安全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等综合素质的提升。近三年,该实体店对外开发有效购车客户160多名,承接维修任务年均3000辆/次以上,为社会、企业提供生产、咨询、技术服务项目数358项。在此,以竞赛为切入点,实现“行校企一体”深度融合的职教格局已然呈现。
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校企互补的资源优势,通过举办政府、行业、企业各类技能竞赛,岗位技能培训,畅通了对行业企业在职员工技术创新,岗位能力提升培训和鉴定的渠道,促进了技工教育“双翼驱动”功能的扩展,发挥了学校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作用。近三年来,学校每年都承接不同工种的行业企业技能竞赛,对行业企业在职员工培训鉴定量年均2.5万人次以上。
(七)共建便于“教师教,学生学”的专业教学资源库。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教育部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建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将成为评判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指标之一。那么,教育信息化体系如何呈现,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又如何提升呢?
从2011年至今,职业技能竞赛每一次脉搏的跳动,都让人触摸到了职业教育改革最前沿的技术与成果―― 职业教育信息技术的成果,在这个成果的背后,是行业、企业和学校为之付出的艰辛努力:各种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创新,教学平台的搭建,教学资源库的建立。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正是通过大赛的窗口,一次又一次得到提升。其中,在职业技能竞赛中由行业、企业和教师三方共建,各类便于“教师教,学生学”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真正开放了课堂,解放了教师,促进了乐学、线上线下的学习与互动、课前课后的交流与沟通,层次丰富的立体化教学资源,让讲解不再抽象,学习不再枯燥,实训不再困难,推进了教育公平,提升了教育质量。
(八)形成以竞争的团队创建卓越品牌良性发展的局面。特色是学校的灵魂,强化特色发展意识,实施品牌强校战略,已成为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共同战略选择。(下转第59页)(上接第36页)技能竞赛是强特色、创品牌的有效途径,凡竞赛成绩优异的学校,一定不是一个人的战斗,金牌的背后,往往是一个团队的智慧和力量的支撑,年复一年,铁打的营盘会日渐稳固,日复一日,流水的士兵会茁壮成长。事实证明,任何一所学校,如果培养了一支擅打硬仗的竞赛指导教师团队,也一定能创建一个卓越的专业品牌。
三、学校在竞赛运行层面应注意的问题
职业技能大赛从诞生发展到今天,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一次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也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推进器。但各个学校在竞赛运行层面还是存在不少误区,需要引起重视和反思。
(一)只重视“精英培育”而忽视“全员培养”的误区。大赛毕竟是少数人的赛场,要让这少数人脱颖而出,当然需要“加餐”开小灶,但学校不能把重心只放在这少数人身上,让他们享受最好的设备、场地和师资。从学校层面,应该利用行业企业资源和学生专业社团,搭建起公平的技能竞技平台,公开选拔参赛选手,并做好赛前统一培训,让每位感兴趣的师生都有脱颖而出的机会。其次,开放整个备赛过程,定期举办观摩、学习与交流的擂台,让所有人有榜样的指导和挑战高手的机会。最后,对载誉归来的师生,要做好经验交流和成果展示报告会,并将成果提炼推广,尽可能让竞赛成果惠及大众。
(二)避免仅关注“金牌效应”而忽略“过程收获”。一些学校为了保证金牌,年年都是老面孔,金牌教练和金牌学生变花样参赛,这样很不利于先进教学理念的传播、最新教学技术的应用、教学资源的共享、师资队伍建设和竞赛成果的传递。为此,学校应鼓励所有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技能竞赛,让更多的人参与竞赛或服务于竞赛,注重竞赛过程的技术资料收集、实训场地的改造、设施设备的操作运用、专业资源库建设和团队成长,这个完整的过程,才是一个学校专业成长壮大与品牌创立的过程。
(三)正确处理“脱产备赛”与“正常教学”之间的冲突。技能竞赛设置的初衷是促进各职业院校对人才的培养必须重视技能与素养并重,做事与做人双赢,若为了竞赛成绩而长期脱产备赛,忽略了正常的学业学习,势必会造成知识的断层和缺失,这对学生个人的成长是相当不利的。从高考制度的改革不难看出,教育部门近几年增加了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此举更有利于促进高中学生全面发展,让高校更加科学、自主地选拔人才。那么从职业教育的角度,学校也应保证参赛学生享受完成正常学业的学时,或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和手段保持学生与各科老师的沟通,让学生跟上学习进度,并得到各科老师及时答疑解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