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折纸范文
时间:2023-04-11 13:25: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折纸,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班 王洁
一、活动目标:
1、学习沿正方形的宽边对称对折。
2、练习反复折叠,折出可爱的小青蛙。
3、体验制作的乐趣和成功感。
4、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这次折纸活动。
二、活动准备:
1、小青蛙折纸成品若干。
2、白色长方形图画纸、油画棒、胶棒等每人1份。
三、活动重点难点:
1、在小青蛙折纸上进行装饰。
2、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这次折纸活动。
三、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欣赏小青蛙折纸成品,引发幼儿的兴趣。
师:看,这些小青蛙多可爱呀!你最喜欢哪一个小青蛙?为什么喜欢它?师: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小青蛙?它们是怎样折出来的?你想折一个小青蛙吗
2、鼓励幼儿探索小青蛙的制作方法。
师:我们怎样把一张白纸变成一把可爱的小青蛙呢?引导幼儿观察教师制作 的小青蛙范例,分析小青蛙的制作方法。
3、 教师演示并提示步骤要点,在幼儿折纸的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
(1)、拿一张正方形的折纸,先找到两个对角,把正方形的折纸叠成三角
形,再打开;再把其它两个对角对折,再打开;把四个角沿着折成的线向中间聚集,聚集后形成一个三角形
(2)、把这个三角形中间对折一下,再打开,然后沿着中间那条线,把三
角形的两个角向斜上方折,折后再把后面的两个角往斜下方折,这样一个小青蛙就形成了。再画上眼睛就更生动了。
4、请幼儿欣赏自己及同伴做好的小青蛙,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师:你觉得自己的小青蛙可爱不可爱?还有谁的小青蛙也很可爱?
四、活动总结:
篇2
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计划,将这学期的折纸活动分为五个步骤来实施:
1.2 教会幼儿看懂示意图解,掌握折纸的方法。让幼儿尝试按示意图进行对边折或对角折的“折折变”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逐步学会看懂示意图。在对边折,对角折,双正方折,双三角折,向中心折等基本折法的基础上折出双菱形等难度较大的折纸方法。
1.4 能将单层的平面图形折出多层的变化。
2.因人而异地提供活动材料和活动内容
3.观察孩子的需求,适时地进行指导
4.重视折纸活动的评价欣赏
篇3
关键词:幼儿;折纸;兴趣;自主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246-02
折纸是典型的训练手脑并用、手眼协调的活动,幼儿在折纸活动中不仅能获得成功和满足,而且能促进儿童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发展。然而,它又不同于其他美术活动那样形式多样,极易吸引幼儿。折纸是最枯燥最具有挑战性的美工活动,致使以往的折纸教学只是让幼儿机械地、被动地模仿成人去折,大大限制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学习的兴趣。只有当幼儿对活动产生兴趣时,才会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热情。那么,如何激发幼儿的折纸兴趣呢?
一、巧教幼儿折纸入门
1.采用故事、小游戏或游戏性的语言吸引幼儿对折纸的兴趣。初学折纸的幼儿,手指动作能力相对较差,不协调,很容易对折纸失去兴趣。我就采用小故事、游戏等形式吸引他们,先让他们认识一些简单的折叠符号,比如:峰线、谷线、正折、反折、反复折等。在认识谷线和峰线时,我会用自编的表演儿歌形象将折纸术语清晰地帮幼儿理解,引起幼儿的兴趣,“两边斜坡向下滑,出溜一下滑到底――谷线。”“两面山坡向上爬,哎哟、哎呦爬上顶――峰线”。
在教幼儿正反折之前,我抓住了幼儿喜欢《济公传奇》中的主人公的心理:“孩子们,济公的扇子破破烂烂的都快不能用了,他知道小朋友的手很巧,让我们大家做一把漂亮的扇子送给他吧!”幼儿听了非常兴奋,于是我趁机出示了扇子的图示,并告诉幼儿图示上的符号就是反复折叠的符号,扇子的折叠方法就是通过反复折叠完成的。在活动过程中他们听得是那样认真,等我刚讲完他们就争着动起手来去折纸扇了。有的幼儿很快就掌握了折纸扇的技巧,不一会儿,纸扇就折成了,他们拿扇子美滋滋地模仿济公又唱又跳。“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成功、喜悦和自信。尽管幼儿折的纸条粗细不均,有的没将折线压实,但是他们那种主动学习的状态深深地感染了我。
2.为幼儿提供多层次的折叠图案。对于已经掌握一些折叠符号和基本折叠方法的幼儿,我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从幼儿的年龄特点了出发,为他们提供难易程度不同、感兴趣的各种图案,让每个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水平的图案。例如:动植物的有猫头、狗头、蝴蝶、飞鱼、瓢虫、萤火虫、蝉、郁金香、牵牛花、洋菊等;生活日用品的有钱包、陀螺、礼帽等。
二、利用不同的折纸材料吸引幼儿参与折纸
1.小毛巾、小手绢有大能量。毛巾、手绢质地柔软,不易破损,适合初学幼儿练习基本折叠方法。如:对边折、对角折、两边向中心折。能够帮助中班幼儿学习双正方形、双三角形、菱形等折叠方法。
2.通过幼儿用不同的材料来装饰作品,激发幼儿对折纸活动的兴趣。在幼儿掌握了最基本的折纸技巧后,我为幼儿提供了彩色的手工纸、漂亮的包装纸、有精美图案的杂志彩页、广告纸等不同类型的材料,幼儿在不断变换折纸材料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折纸的技巧。
在幼儿折出作品之后中,老师经常会鼓励幼儿再用水彩笔或及时贴等材料把作品装饰得更漂亮,看着心爱的杰作,那时孩子们感受到的是一种自信、成功之后的喜悦之情,如前面的例子折“扇子”。于是,一个个新的想法也油然而生。
三、通过“系列折纸”提高幼儿自我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折纸的兴趣
在幼儿掌握了一定的看图示折纸技能时,我就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幼儿进行系列折纸活动。如:我们学习了双正方形的折叠方法之后,那就可以学习与双正方形有关的一系列作品:牵牛花、千纸鹤等。每次在学习新作品之前都要将基本图示(如:双正方形)折叠出来,在反复的复习中增强幼儿的成就感和自信心。那些很快折叠完基本图示的幼儿,在等待老师讲解新内容时,就主动探索,看新图示自己折叠起来,每成功折叠出一步就非常兴奋和喜悦。因为有了这种喜悦,激励着幼儿自主学习,最后有的幼儿在老师没有教授的情况下竟能按整组图示折叠出来,完成作品。
四、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注重个别指导,让每一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幼儿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由于每个人接受、理解并运用知识的速度不同,出现了一些幼儿立即会折,而另一些幼儿尚未学会的现象。对于折纸活动中能力差的幼儿,教师要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对他们的要求也要因人而异,必要时可以适当放低标准,如:只要他能将基础步骤完整地折叠出来就可以了,其他的由老师或小朋友协助完成。重点是保护他们对折纸的兴趣而不是增加负担,也可以让会折的幼儿当“小老师”教他们折叠。这样幼儿间还有了互相帮助、团结合作的意识,使每位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获得共同发展。
五、引导幼儿进行趣味想象,延续幼儿对折纸活动的兴趣
篇4
【中图分类号】G610
1.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剪纸有两大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养成独立消遣的好习惯;二是可以练习手筋。”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幼儿园应“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瑞吉欧教育理念中的儿童与教师》一文中写到:“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是自己成长的主人。”“儿童不仅有学习的需要,而且有学习的能力。”“要相信孩子,让他们独立尝试。”
折纸是深受幼儿喜欢的一种小工艺,它通过剪、折,粘贴,描绘等手段,巧妙地把纸制成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加人物,动物,服装,建筑,花卉等。它造型简洁夸张,富有情趣,是启迪幼儿智慧的-项有意活动。幼儿不仅能在折纸活动中获得成功和满足,并能促进动脑、动手、交往,探索能力的发展,是幼儿能力发展的最佳途径。幼儿园的折纸教育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折纸兴趣,探究欲望,并不是要教会幼儿多少数量的作品。因此我认为幼儿学习折纸的过程应该是主动探索的过程,尤其是大班幼儿,教师因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尝试,探索,并发现问题,且通过互动来解决问题,享受活劝和成功的乐趣。今年我班在折纸教育活动中进行了系列的尝试,也因此我有了几点新想法,下面我想结合折纸活动《漂亮的帽子》一课来谈三点:
一、相信孩子,让幼儿独立尝试
大班幼儿已具有看图谱折纸的能力,每次上折纸课,当老师刚出示图谱时,幼儿便跃跃欲试,而此时此刻,按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还没有进行自己的教学程序,怎么会放心让幼儿自己尝试呢?教学才刚开始,孩子们和老师的想法就不能达成-致,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瑞吉欧教育理念中的儿童与教师》一文中写到:“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是自己成长的主人。”“儿童不仅有学习的需要,而且有学习的能力。”“要相信孩子,让他们独立尝试。”我在《漂亮的帽子》一课中,因为考虑到已折过同系列的作品,一开始我就采用了自然习得的方法,我对孩子们说:“勇敢的试一试,看谁能第一次就成功?”孩子们很能接受这种方式,因为我看见大部分孩子已经在边看边试了,对于他们来说,我想这是一种挑战,不管成功与否,他们很喜欢老师这么相信他们,此时此刻,我似乎也融合在他们之中,虽然我只讲了一句话,但他们接纳了我,他们已被激起了自己探索的火花。在折纸过积中,幼儿一改以前的“我不会”、“我小行”的懒惰思想,认真的尝试起来。
儿童对学习有着天然的兴趣,有着内在的求知欲望,儿童的兴趣必须得到承认和支持。这种内在动力更能够促进儿童的学习。由此我想:我们教师要善于研究儿童的思想,在观察了解,分析中知道儿童的需要,知道他们是怎样学习的。那么,首先就要做到:相信孩子,让幼儿独立尝试,不仅能使孩子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其主动探索的欲望,而且也有利于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从而想要解决问题。
二、促进互动,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瑞吉欧教育理念中指出:相互交流,认知冲突,合作活动是最佳的学习方式。在折纸活动中,幼儿肯定会出现不同的困难,你会的也许就是他不会的,他会的也许你不会,老师就是要促进互动,包括师幼,幼幼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有时是互相帮助,有时也会是各持己见,相互争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大小一致的意见,帮助孩子展开讨论,实际进行比较,最终发现谁的方法最好,并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我在《漂亮的帽子》一活动中,在发现有幼儿遇到困难时,我鼓励他“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你想找谁帮你呢?”过一会儿,我会问:“你在哪一步遇到了困难,后来怎么解决的?”在评价过程中,我没有武断的评谁的作品好,谁的作品不好,而是鼓励他们:“你觉的今天谁的作品比较好?”进一步促进了幼儿之间的交流。
幼儿在尝试中发现了问题,在互动中解决了问题,这一切都蕴涵着老师的精心设计。
三、善于等待,允许幼儿再来几次
幼儿对折纸技能的掌握不是一次就行的,特别对于那些能力较弱,动手少的幼儿来说,一次根本不够,我总是发现:活动评价后幼儿总还想问老师要材料,希望再折一个。如果利用孩子们的这种兴趣,老师能作到善于等待,允许幼儿再来一次或几次,让幼儿进一步体验成功经验,亭受成功的乐趣,一定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我在《漂亮的帽子》活动评价后,我特意为幼儿准备了各种颜色的彩纸,还配备了磁铁钓竿,和回形针,并对孩子们说:“桌上还有有趣的材料,有兴趣的孩子还可以再来一次,并可以尝试钓鱼游戏……”孩子们谁都不愿意就此停止,都兴致盎然的继续折了,连平时最不爱动手的闻闻也问这问那的,兴趣很高。有些聪明的孩子很快尝试了钓鱼游戏乐得在一旁哈哈大笑。要善于等待,让孩子们在再来一次中,进一步理解和记忆折纸的技能并能在老师提供的材料的刺激下主动的进行探索活动,充分体验了折纸活动中的乐趣,并促进了幼儿创造性的发挥。
以上几个方面是我学习了国内外先进理论以及自己在折纸教育活动中的几点想法和尝试,在改革创新的今天,我觉得,幼儿通过折纸活动不仅是要获得浅显的折纸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在自主活动学习中去探索,去尝试,培养他们认真的探索精神以及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增强兴趣,为幼儿的终身学习,今后适应时代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改革创新的今天,谁才是活动的主人?我觉得我在组织折纸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考虑自己的目标意识,任务意识,更多的应该进入儿童的内心世界,去观察,去倾听,去了解他们关注什么、他们需要什么,他们愿意先接受什么,彻底地改变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孩子观念,以广博的知识,熟练的教育技巧赢得孩子们的喜爱。
参考文献
篇5
选好方向 不断学习
这似乎是作为一个优秀医务工作者的基本素质,首先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要有结合临床实践的经验,还要了解医学不断发展的动向……李启富教授就是这样,从一开始选择这个行业,就一直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读研时他的导师是全国著名的内分泌专家舒昌达教授,受这位优秀专家的影响,李启富对内分泌学科也产生了兴趣,并决定往这个方向深入下去。也是受舒昌达老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崇高的行医品德所感染,让原本就积极上进的李启富,更加不懈地向更高的目标攀越、向更深的课题研究。到如今他有机会也会去参加国外的一些学习班等,为交流,为提高。
心忧天下 预防与诊断
说起糖尿病,李启富教授提到了糖尿病的预防和诊断。我国糖尿病患者群体很大,并且还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这务必要引起广泛的重视才行。联合国糖尿病日第一个五年主题定为“糖尿病的预防和教育”,说到这儿李教授还提到了我国大型糖尿病宣传防治行动――蓝光行动,提出对糖尿病的关注必须要社会、政府、国家和各机构都重视起来,才能有更好的效果。而诊断,我国以前诊断糖尿病的标准是血糖,最普遍采用的检查是OGTT,现在还有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但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诊断糖尿病需要规范化、标准化。
在国外糖尿病诊治规范得多,虽然国内现在讲究与国际接轨,但糖尿病的诊治工作要按照中国糖尿病指南来进行。目前国内的指南还不够明确、细致,医生的主观选择性较大,加上执行上也不如国外来的严谨,这个问题还是令人担忧。虽然糖尿病本身也是一个讲究个性化治疗的疾病,但“个性化治疗”必须在遵循指南的原则下进行。
牢记责任 做好表率
作为一个内分泌科大夫,李教授以糖尿病防治工作为己任,为患者尽心尽力。在如今糖尿病队伍不断迅速扩大的今天,他认识到糖尿病教育的重要性。现在每年都会做糖尿病教育的计划。这主要是免费讲座的举办,也会有一些其他活动,如在一些特殊的日子到街上为市民免费测血糖和传播相关知识等。他们的教育团队有十多个人,有医生也有护士,大家轮流给人们做讲座。讲座几乎每个月都有,每次人数都在400~500人。针对一些需要急需了解更多知识的新糖尿病患者,这个教育团队还为他们打造了一个强化班,以小组教育的形式,一次30人左右,一次讲3个小时,4次课下来,患者大多都能有效地控制血糖了。
作为一个先进的医务工作者,重庆市糖尿病防治专家组组长,李教授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做好表率作用。对待患者耐心尽力、不辞辛苦,还会尽量考虑患者自身的情况,为其选择经济又实用的治疗方案。患者的赞许信任和患者的健康就是对他回报。
心系患者 忧虑现状
有一次一个女病人因为足部溃烂而住院外科,久治不愈,医生已经建议截肢。不抱希望了的患者试探着进了李教授的门诊,被确诊为糖尿病足,用了并不长的时间,也没有花多少钱,后来患者的双腿保住了。这件事对李教授的感触很大――现在人们对糖尿病的认识还是太缺乏,甚至包括医院,一些医护人员,对糖尿病的基本知识也都不太了解,这严重影响了糖尿病防治工作的进行。对此李教授表示出深深的忧虑。
因为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的慢性病,李教授建议患者一定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学会自我管理。在治疗上,也要懂得选择医院选择医生。因为现在的医院和医生参差不齐,而且每个医生擅长的方向不同,所以患者应该根据自己血糖是否达标等情况,或通过与医生的沟通来选择一位适合自己的医生,这对患者是很重要的。
乐于奉献 心态平常
李教授始终把自己放在一个谦逊的医学后辈的位置。当聊到工作当中有什么令人感动的事时,李教授说,感动很多。科室里的老教授年纪很大,有的已经70多岁了,但是每次遇到有什么疑难杂症,需要他们时,不管多晚,不管在哪,他们都会随叫随到,毫无怨言。而且不仅是自己科室,很多其他科室的老教授们都是如此。他们这种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精神,每每都令李教授感动不已,说:“这值得我们每一个医务工作者去学习。而在糖尿病防治任务日益艰巨的情况下,自己又有什么成就值得谈。只能是好好地学习前辈们的奉献精神,不怕付出,再加倍努力,把工作做好。”
篇6
电影《将爱》把波尔多推到了葡萄酒旅行的风口浪尖,但法国这座葡萄酒浪漫之国到处都是葡萄酒圣地,法国的酒庄既是葡萄种植园,又是酿酒的地方。这些庄园大多有着几百年的历史,一代代庄园主人承袭前辈的栽植、酿造技艺,又不断摸索、创新。每个庄园主人都以酿出更甘醇、更具个人风格的葡萄酒为无上的光荣,也许这就是法国葡萄酒能在世界称王的重要原因。
到过法国的酒庄,才会明白隐藏在葡萄酒后面的文化是一条流淌了千百年的大河,我们只是在它的岸边湿了湿脚。
路易亚都世家:两个人酿造了150种酒
看点:创建于1859年的路易亚都世家坐落于博恩(Beaune),勃艮第(Burgundy)的心脏地带。就葡萄酒的品质和浓度而言,路易亚都世家现在是博恩(Beaune)产区三大家族里最大也最重要的葡萄园主和贸易商。
路易亚都的葡萄园分布在勃艮第的几大酒区,如金丘、马孔Macon-nais、夏龙奈Chalonnais和夏布利Chablis。在其控制的105公顷的葡萄园中,可酿造出150多款葡萄酒,其中超过一半是一级和特级的葡萄园。令人诧异的是偌大的葡萄园只有两位酿酒师。
路易亚都酒庄所用的木桶均是自制的,技术娴熟的工匠一天可以做五个木桶。通常,橡木在制桶之前一般要放两年左右,而路易亚都愿意更耐心地多等一年,在他们看来,经历风吹日晒后再制作出来的木桶不会让橡木桶的味道抢了酒香,这样就保证了酒的上乘品质。勃艮第的酒自古以来都以酿造时间长,量少而精著称,因为这里的酒商相信只有在长时间的酿造过程中,将人为的干扰因素降至最小才能让葡萄自身的个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POUILLY―FUISSE:小酒商的杯酒人生
看点:POUILLY-FUISSE的酒区内有大大小小的酒庄,而THIBERT Père&Fils酒庄则是位于马贡(MACON)市的So-lutré-Pouilly小村镇。酒庄主人最初是由父子二人中。村镇人口不足300人,却生产着世界上最好的白葡萄酒。
酒庄还是像“酒标”上印着的那样,一派田园风光,只是主人觉得原来的酒窖似乎太小,小到连橡木桶进出都有困难。当初为了迁就这个小酒库,的确费了很多功夫,也花了不少银子――将一个新酒桶拆了之后拿到小酒库中再重新装上,在当时人工的费用也有1000多欧元。地方太小,转身都有些局促,难怪主人要弃之不用呢。一边,服役多年的橡木桶大部分已经“腹中空”,另一边,新的酒库还未完全竣工。父子两人有许多工作要做,可是在人工“暴贵”的法国,找到合适的人来帮忙也不是件容易事。父亲已经将全部的精力都扑在了酒庄上,后来他又召回了在大学攻读调酒专业的儿子,“如果让我选择,我更愿意留在学校教书。”酒庄里总是有干不完的活,这个职业其实已经把他和土地牢牢地栓在了一起,然而家族的事业需要延续,收获季节的葡萄园又总给人那么多惊喜,这种又爱又恨的情结也许就是法国酒农的杯酒人生。
CHATEAU ROUBIN:奥运冠军的酒庄
看点:Chateau roubin的葡萄园早在罗马时代就存在了,15世纪曾经为许多豪门旺族所拥有,目前占地270亩的Chateau roubin,葡萄种植面积达173亩。1994年,法国击剑奥运冠军Phillppe Riboud和他在当地出生的妻子Valérie爱上了这片肥美的葡萄园。美丽、迷人的Valérie在跟记者介绍她的庄园时神采奕奕,一袭黑色塔裙跟着一个漂亮的转身旋转,翩翩起舞。不远处的葡萄园几乎望不到边,她一手指着远方一手拿着她心爱的葡萄酒,告诉我们瓶身上那个LOGO的意思,原来与葡萄园相邻的东西两个村镇Lorgues和Draguignan在法语中分别与“狮子”和“龙”属同一词根,而正上方正是光芒四射的太阳。
与别的酒庄不同的是,Chateau-roubin的葡萄园是一整片,全部位于Var地区的心脏地带,处于Verdon峡谷与地中海的中间,其间孕育出13种葡萄品种。Roubine在当地方言中的意思是指小溪、河流,因此,天然的灌溉、太阳自然东升西落、泥灰岩土壤构成了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高品质葡萄酒的酿造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博恩慈济院酒庄:上帝赐福善良的人
看点:1443年,勃艮第公爵菲利浦・勒庞的大法官尼古拉・罗兰创建这间慈济院。继百年战争之后,四分之三的居民没有任何生活来源,援助穷人是当务之急。因此,罗兰和他的妻子德莎琳决定创办一所“穷人”救济院。他们把年租金和葡萄园的合法收入都捐献出来,并招募一些艺术家对救济院进行装饰。
法国大多数的医院拥有者都是农场、地产主,通常他们投入的远没有得到的多。与别人不同的是博恩慈济院拥有的不是一般的土地,而是150亩的葡萄园,而且生产的全部是一级或特级葡萄酒。所有的葡萄酒并不通过正常的渠道卖出,而是在每年11月的第三个周日进行拍卖会,而且个人是不能购买的,必须经过慈济院在勃艮第地区的客户来购买,通常这些客户都是酒庄。拍卖的酒全部是最新年份的新酒,最小单位都以桶计,装瓶及储藏的过程全部是由购买的酒庄来完成的。
Joseph Drouhin:表达出土壤个性的酒才是完美的
看点:1880年,Joseph Drouhin买下了建于1756年的酒庄。酒庄位于博恩市的老城区内一个古罗马的防御工事。1918年,Maurice Drouhin决心将酒庄发展得更好,他购买了附近几个相当知名的葡萄园。二次世界大战后,酒庄开始走向世界。1957年,Robert Drouhin掌管了家族企业,并进一步扩张。Joseph Drouhin酿酒一向以表现土壤本身的个性和葡萄的完整而著称。他们将葡萄园的工作和酿造工作比喻为照相和暗房两个环节,如果之前的构图和曝光已经有很大问题,即便是到暗房进行补救,也不会有太好的效果。他们认为好的葡萄酒必须具备三要素:尊重土壤,有优雅与愉悦的表现力,就像丝绸一样细腻柔滑。
Joseph Drouhin葡萄园所在酒区:夏布利、夜丘、博恩丘、Oregan、Meur-sault “En Luraule”、Nuits-Saint-Georges Premier Cru “Les Procès”Chateau Val-joanis。
建在19世纪花园里的酒庄
看点:Chateau Val-joanis位于艾克斯普罗旺斯北部,阿维侬东部的吕倍龙(Luberon)地区。1977年,Jean-Louis Chancel重新发现了这个城堡的价值,庄园一连躲过连续多年的革命战争,幸免于难,面积一如1575年一般大小,这样的情况在法国也是不多见的。
然而,它的荣耀却在19世纪慢慢走向衰败。葡萄园和橄榄树全部被毁,整个庄园几乎在一片森林中淹没了。后来,庄园的修复经历了极为艰辛的努力。70年代,Chancel将庄园买下,并于1978年,由女主人Mrs CécileChancel提议,由设计师Tob-bie Loup de Viane设计实施,重现了19世纪的花园,并且从装饰及结构上形成花果蔬菜满园风光无限的景色。1981年,在葡萄种植和葡萄园建设的同时,三层递进式设计让庄园躲过了Mistral季风的侵袭。1990年,整个花园大功告成。如今庄园的主人是一对夫妇,他们与两个孩子共同经营着这个酒庄,儿子负责开拓国际市场,女儿则多数时间在家打理上上下下。而二位老人时不时到世界各地旅游,权当是另外一种市场调研。Mrs Cécile Chancel酷爱厨艺,尤其是美食与美酒的配搭更是她所擅长,看看她的厨房就能一目了然,瓶瓶罐罐中可以瞥见女主人对生活的热爱;男主人则喜爱在书房度过闲暇时间。
苦艾酒:凡高的至爱
篇7
【关键词】益智玩具;支架式教学;幼儿教育
一、支架式教学的理论来源
支架式教学法的最直接理论基础为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曾以两个智力年龄都为7岁的儿童的学习的不同潜力为例说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一个儿童依靠启发性问题、例子、示范等很容易地演算了超越他现有发展水平写年的试题,而另一个儿童只能解决往前延伸半年的试题。维果斯基认为,在儿童智力活动中,对于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能力之间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教学,儿童在教师帮助下可以消除这种差异,这个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充分肯定了教学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要素介入儿童发展过程的必要性以及成人在教学中的作用的同时,实际上也描述了一种以“教”与“学”双方的社会性互动为基本过程、以引起和促进学习者内部的智力活动过程为旨归的、帮助学习者理解和掌握某种概念或认知活动技能为内容的教学活动模式。西方一些研究者把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研究,提出了“支架式教学”的概念。
二、支架式教学的定义
“支架”是建筑业中的一个用语,也叫“脚手架”或“鹰架”,本意指为维护围岩稳定和保障工作安全采用的杆件式结构物或整体式构筑物,是起支撑作用的构架,其作用在于为建筑工人提供一种站立的平台,使他们能逐层地去建房子。这种支架并不是房子本身的必要部分,也非其组成部分,因而在房屋建好之后,就会被拆掉或撤走。运用于教育中,则一般用来比喻对儿童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起辅助作用的概念框架。支架的目的是帮助儿童从一个能力水平向另一个更高的能力水平过渡,发展高级心理机能,使儿童成为独立、能动的学习者。
由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演绎而来的支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习者当前发展水平为基础的、系统有序的、可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习者主动建构和掌握某种概念或认知技能而促使学习者认知结构发生改变的教学活动形式。它是建构主义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目的的教学方法。如今,支架式教学“已经成为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中的一个极为普遍而且又极其有用的教育理念。
支架式教学的实质是成人对儿童学习过程的干预。这种干预必须以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为依据。只有了解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教师才能明确应该在什么时候、采用什么方法才能帮助幼儿从一个水平向另一个水平发展。什么时候提出什么问题以及如何提出问题取决于教师对于幼儿思维活动的理解。幼儿对教师所提的每一个问题的回答,都可以使教师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思维活动以及所面临的困难。成功地为幼儿搭设支架需要教师花费一定的时间与幼儿在一起,观察他们的表现和行为。通过和幼儿的对话和交流,教师才能了解他们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以及他们下一步可能达到什么水平。
三、益智玩具折射出的支架式教学
以玩具为中介的支架式教学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探讨和研究如何利用教育性玩具来促进幼儿的概念学习和认知发展。
(一)以益智玩具为媒介的支架式教学的特点
长久以来,人们就一直在试图利用玩具和游戏材料来教给幼儿某种知识技能或概念,益智玩具已经成为现代幼儿教育重要的工具或媒介。但是,玩具并不会自动地教育幼儿。玩具的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往往需要借助于“人”的作用,教师引导幼儿对于益智玩具的探索是益智玩具的教育功能充分实现的重要因素。在以益智玩具为桥梁的支架式教学中,“物”和 “人”的中介作用获得了统一。
(二)玩具在支架式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
利用益智玩具的中介作用,教师可以创造一种独特的、具有“发展适宜性”的支架式教学情景:首先,玩具和游戏材料把幼儿仅凭语言的讲解难以理解的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关系具象化,为幼儿探索和理解这些概念和关系提供了可感知、可操作的形象化的支持物。其次,玩具和游戏材料的外在特点和可操作性以其独特的魅力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自然而然地把幼儿引入有趣且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幼儿通过动手操作,积极探索和理解玩具和游戏材料中所蕴含的概念。第三,教师通过与幼儿的基于材料的互动,发现幼儿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教育性玩具的教育功能能否充分实现,玩具设计者的思想能否充分体现,在于幼儿和成人如何运用玩具和游戏材料。仅仅为幼儿提供玩具和游戏材料是不够的,成人应当关注幼儿的游戏,研究他们的玩法,为每个幼儿提供适宜于他们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的指导和帮助。
(三)支架式幼儿教学的基本过程
运用支架式教学的基本原理,教师可采取和幼儿共同游戏的方式来引导和支持幼儿的学习。但是不同年龄的幼儿在操作中还有不同的表现。为了将支架式教学的基本原理运用于幼儿园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操作,例如通过观察幼儿的表情、动作,通过倾听幼儿的言语以及和幼儿进行的对话交流来判断幼儿的所面临的问题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通常要为幼儿创设独特的适宜的支架式教学情景,采取和幼儿共同游戏的方式来引导和支持幼儿的建构学习:首先是为幼儿探索和理解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关系提供具象化和形象化的支持物;然后根据玩具的特点激发幼儿探索和理解的兴趣;再者基于与玩具的互动,提供适宜的指导和支持。于是,以玩具和游戏材料为中介的支架式教学的基本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教育性玩具所蕴含的概念或任务。分析和解读教育性玩具中所蕴含的概念是以教育性玩具为中介的支架式教学的第一步。为此,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内蕴于教育性玩具中的概念,通过解读和分析,把蕴含在教育性玩具中的复杂的学习任务分解成为若干个幼儿可以掌握的组成部分,从而降低学习难度,为幼儿理解概念创造条件。
以玩具平衡盘为例。通过对玩具平衡盘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
(1)玩具平衡盘所包含的平衡关系非常复杂,包括:①以圆心为中心的、对称的、等量、、等距的平衡关系;②以圆心为中心的、对称的、不等量、非等距的平衡关系;③以圆心为中心的、不等量、非等距、非对称的散点平衡关系。这些平衡关系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以语言为媒介的授受方式来“教”给幼儿的。但是通过操作玩具,幼儿可以直觉地理解这些复杂的平衡关系。
(2)同色的圆柱体之间存在着相等的关系、不同色的圆柱体之间存在着高度上的等差关系。“发现”圆柱体之间存在的这种相互关系有助于幼儿“发现”或“把握”让不同的圆柱体在平衡盘上保持平衡的基本原理。因此,帮助幼儿发现圆柱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降低任务的难度。这可以成为教师提供支架的切入点。
2.明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搭设支架的计划或步骤。确定幼儿的发展水平是教师搭设支架的前提与基础。教师必须保证新的学习经验和环境对于幼儿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为幼儿只有在不脱离现有发展水平但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学习中才能获益。因此,教师一方面要创设一个适宜于幼儿兴趣与能力的任务和环境,另一方面又要在与幼儿的互动中不断地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和需要来调整干预的数量、方式和方法,以适应幼儿学习发展的需要。通过分析幼儿的发展水平,把握教育性玩具所蕴含的概念,从而确定为幼儿搭设支架的基本步骤。
3.把幼儿引入有趣且有意义的任务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让幼儿估计和猜测来维持幼儿探索的兴趣和方向性,使他的注意力保持在任务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上。同时,要及时肯定幼儿的努力,通过增加难度或者多样的方式来维持幼儿的兴趣和努力。
4.教师与幼儿合作游戏和幼儿独立积极的探索。在教师引导下幼儿通过探索所初步了解的基本关系可以成为幼儿解决新问题的概念“原型”。教师通过在游戏中和幼儿互动,观察幼儿的玩法,从中确定幼儿所面临的问题,在适当的时候为幼儿提供必要的解决问题的线索。同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提出具有挑战性,能引发幼儿新旧经验之间认知冲突的“任务”或“问题”,引导幼儿积极地探索和反思。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逐渐学会撤离支架。鼓励幼儿的自主控制,使幼儿在有成人适当支持的过程中逐渐学习独立进行探索和思考。
5.动态的、发展性的教学评价。在以教育性玩具为中介的支架式教学中,教师对于幼儿的学习的评价是动态的,发展性的,着眼于幼儿的进步,通过观察以玩具为中介的师幼互动、同伴互动以及幼儿与玩具的互动情况,判断幼儿是否为进入更高水平的发展做好了准备。从而判断通过成人、玩具和同伴等各种中介作用幼儿时“还能做什么”。
例如,在幼儿操作平衡盘玩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幼儿表现出不同的水平。教师在明确玩具蕴含的概念以及幼儿的不同水平后,首先要做的不是给幼儿打分定格.而是要考虑怎样针对幼儿的现有水平引导他们向更高的水平发展,以及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和步骤来逐步促进幼儿的发展。这就是我们进行支架式教学的目的。
结束语
以玩具为中介的支架式教学是一种不以分科课程为基础、重视幼儿的体验和建构而非系统知识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借助幼儿喜欢的玩具这一中介,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倡导教师与幼儿进行充分的小组和个别的互动,创设适宜于幼儿的能力水平且有挑战性的任务情景,并提供相应的支架,从而促进幼儿进行积极的自我建构和社会建构,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最大发展。它对于打破传统的幼儿园教学模式,推进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践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1]刘炎.儿童游戏通论[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左小静.以心理旋转游戏材料为中介的支架式教学策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篇8
一、支持者的教育行为的内涵
既然当教师支持幼儿的自主行为时,幼儿会受益,那么什么是支持者的教育行为呢?通过研究发现,在支持者和控制者间存在下面的差异。在教育教学中,支持者更多地与幼儿交谈、倾听幼儿的意见,在课本等教学材料上花费较少的时间,给幼儿更多的探索时间,对幼儿面临的问题很少直接给予答案。在教师的谈话上,支持者避免用命令、指示的口吻,总是表扬幼儿的进步,避免批评幼儿,也不会直接给幼儿答案,对幼儿自发的问题做出回答,更多地采取引导和提示的方式。
这些发现有利于我们对支持者的教育行为有清楚的理解。在本质上,支持者是反应性的(如花费时间去倾听幼儿的建议)、支持的(如表扬幼儿的进步)、灵活性的(如给幼儿独立探索的时间),通过兴趣来激发幼儿(如支持内部动机)。控制者本质上是负责的(如控制教学材料,应用指示或命令性的口吻)和评价的(如批评)。
比如,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以支持性语言鼓励孩子,例如,“想想办法,我相信你能解决”,或者“我们一起来完成,好吗?”鼓励幼儿,这样会帮助幼儿树立面对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坚持地完成自己的活动。反之,如果教师使用的是嘲笑、否定的语言,幼儿会出现气馁、挫败的情绪,致使其难以继续进行活动,甚至会影响幼儿以后的活动开展。
二、幼儿会从支持者的教育行为中获益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内部动机来自于对自主和胜任的需要(Deci&Ryan,1985)。自主即由自己发起和调控行为,胜任即感觉有能力完成某项任务。一个真正的支持者的行为,它应该是促进了幼儿对自我能力和自主行为的感知。通过研究发现大约有一半的支持者的教育行为,确实对幼儿的自主和胜任感有着显著的作用,也发现教师的行为比教师的言语更能影响幼儿的感知。
关于教学行为,当教师更多地倾听幼儿的意见,鼓励交流,分配幼儿独立探索的时间,较少地支配教学材料时,幼儿会觉得他们更有能力、更为自主。教师的语言方面,当教师提供暗示而不是给予答案时,幼儿会有更高的胜任感。教师倾听幼儿和提供幼儿独立探索的时间等行为,会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而控制教学材料和教师支配问题的解决等行为,会挫败幼儿的自主行为。当教师提供独立探索的时间,交流的机会,即时的暗示,幼儿会感到自己有能力;当教师支配教学材料,提供答案,为幼儿解决问题时,幼儿会感到自己缺乏能力。
三、教师如何做一个支持者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现今的教育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改进。教师可通过诸如在幼儿学习之后,多给一些正向反馈而不仅仅是纠正和批评;表扬幼儿做得好时,应只限于幼儿自发的行为(Deci等报告,若对幼儿完成一些必须做的任务或别人指使的任务而取得的成绩进行表扬,则会降低幼儿完成任务的自主感和内在动机)等方法来提高幼儿的胜任需要。为提高幼儿的集体意识,教师还可采用强调同伴互助和合作,将父母引入教育过程中等方法,当幼儿的父母更多地参与到教育中时,幼儿的自我决定性会提高。另外,教师可通过降低外在奖赏的使用、给幼儿更多的选择机会等来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
【案例】
在一次美术活动中,老师先让小朋友回忆,都见过什么样的雨,下雨的时候在做什么等,然后要求小朋友用图画表现出来。大部分小朋友想了会儿,便开始下笔了。而宸宸拿着彩笔,看看这里、看看那里,很犹豫的样子,迟迟不动笔。这时候,老师并没有急于督促他去下笔,认为宸宸可能还在构思。但是等了好半天,宸宸还是不肯画。
……
在老师的引导下,王辰画了一幅大雨过后,花瓣洒落地面的图画。虽然与老师的本意相距甚远,但是也表现出了与下雨的主题相关的内容,而且幼儿的情感暴露无遗。美术作品作为表现孩子情感世界的手段,没有必要非要整齐划一,完全按照老师的想法去做。我们鼓励幼儿富有个性地表达,充分抒发自己的感情。
篇9
关键词 儿童游戏 人性 主体性 反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Talking about the Philosophy Essence of Children's Games
LI Pengju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Science,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There are two opposing points of view in the philosophy essence of children's games, first, that the nature of children's play is a main activity; the alternative view is that the nature of the game is the existence of an independence, and children in themown subjectivity, then digestion, the game itself has become the main, this is an anti-subjectivity of the nature of the game. Human nature to interpret this new perspective to attempt to reconcil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two, so that in the face of the two diametrically opposite philosophical argument, make it harmony rather than contrary on another level.
Key words children's games; human nature; subjectivity; anti-subjectivity
1 儿童游戏活动本质上是一种主体性活动
将儿童游戏看作是人的主体性活动,是基于对游戏活动的自愿、自主、愉悦与自由等外部特征的理解上,而进行的一种概括式的全新尝试。这一观点的源头要追溯到康德和席勒,他们早在18世纪就提出游戏的核心在于人的主体性自由,而我国学者丁海东则指出:20世纪90年代后在我们国家有许多研究者开始尝试把游戏活动的本质概括为主体性活动,来探索建立一种更加科学的儿童游戏本质观。①
比如,张燕就曾撰文指出,游戏是儿童为了寻求快乐而自愿参加的一种活动,其实质就是在于儿童的主体性、自主性能够在活动中实现。刘焱在《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一书中也较为具体地阐述了游戏的主体性本质。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与客体互相作用而表现与发展起来的功能特性,包括主体性、独立性与平等性。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应该把握以下两点:第一,主体性依赖于“主体”而存在,主体本身的需要、动机与能力制约着主体与客体之间结成的关系的性质,因而也制约着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主体性的的发挥程度。因此主体性发挥的程度既与主体有关,也与客体有关,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第二,活动主体与活动对象之间结成的关系,即驾驭控制关系或被驾驭控制关系,不仅仅是人的主体性表现与发挥的依据,同时也影响着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对星星活动的性质。②因此,游戏是游戏者能动地驾驭活动对象的主体性活动,它现实直接地表现为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活动。
2 哲学的反叛:儿童游戏本质的非主体性
尽管将儿童游戏的实质从哲学层面上归结为人的主体性体现,较之于将其定位于社会性活动或本能活动的层面上,有着显著的认识论意义,是对游戏与人性的深层理解。但是哲学的内部也充斥着不合与异见。
德国哲学家加达默尔通过运用现象学的观点,对游戏与艺术进行管饭与深入的研究而得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加达默尔批判了游戏的本质的人的主体性活动,恰恰相反的是,在人与游戏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游戏本身就是主体,人的主体性在与游戏交融体验的时候也随机消失了,这就是儿童游戏本质的非主体性。③
对此,加达默尔智慧地将游戏与艺术融为一体加以考察得出的结论是:“游戏具有一种独特的本质,它独立于那些从事游戏活动的人的意识。所以,凡是在主体性的自为存在没有限制主体视域的地方,凡是在不存在任何进行游戏行为的主体的地方,就存在游戏,而且存在真正的游戏。游戏的主体不是游戏者,而游戏只是通过游戏者才得以表现。”在这里,加达默尔对于游戏判断是:游戏者并非游戏的主体,而游戏是一种脱离于游戏者的存在。他认为游戏并不像传统印象的那样只是简单的玩,那只是游戏的外部表象,事实上,游戏具有严肃性。只有当参与者完全投入游戏活动之时,游戏才与严肃事物发生联系,同时游戏所具有的严肃性与游戏者的态度有密切关联。游戏者的行为和游戏本身应有区别,游戏者的行为是与主体性的其他行为方式相关联的。所以,游戏相对于游戏者来说并非某种严肃的事物,由此,人们才进行游戏。但是,在游戏着的活动中,所有那些规定那个行为着和忧烦着的以及此在的目的关系并不是简单地消失不见,取而代之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被涌入、被掺和。游戏者自己知道游戏只是游戏,而且也存在于某个由目的的严肃所规定世界之中。但在这种方式中,他并不知道的是,他作为游戏之游戏者,同时还意味着这种与严肃本身相关联。所以,游戏的主体不非游戏者,而是游戏本身,游戏只是通过游戏者才得以表现出来。
3 儿童游戏的主体性本质观与反主体性本质观的调和
伽达默尔的游戏主体性移位,即游戏成为主体,看似与“游戏的本质是人的主体性活动”相互矛盾,但从人性的深层分析,二者便完美的结合起来达到了内在的统一。
关于对人性本源的分析,来自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相关著作,比如在其后期著作《超越唯乐原则》(1920)中谈到人性中有一种强迫重复的原则。这种原则昭示着无意识努力的方向,即无意识中被压抑的东西本身的努力不外是要打破它自身所承受的沉重压力,并且力图使自己要么转变成有意识的东西,要么通过某种实际的行动释放出来。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能看出,人性最原始的本能就是人在任何时候都寻求一种取得主动地位的倾向,这种倾向使人通过各种途径追求一种控制感。④所以,笔者认为儿童游戏的本质根植于儿童的天性之中,而儿童的天性在更为本质的层面上则源自人性,即人在潜意识中倾向于获得主动地位而对某一活动进行控制的体验。
伽达默尔所强调是游戏的魅力使游戏者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甚至达到“忘我”的境界,但是这仅仅是一种表面的现象,深入到人的内部分析就会发现,游戏者沉浸在游戏中体验到的快乐必然是伴随着心理某一系统的满足,人在一段时间内同时存在多种需要,但最迫切最基本的是要寻求一种主动控制感,而人沉浸在游戏中获得对世界的一种确定性控制,这正是人主体性的高度表现。但这一表现形式带有很大的潜在性,以至于给人一种主观意识和主体性不存在的假象。对于这一推论举一个最简单的生活常识便能一目了然:游戏时,如果哪个儿童破坏了游戏规则,那么其它儿童就会指出他的错误,告诉他游戏不是这样玩而应该怎样玩。所以,儿童在游戏时清楚地知道自己在游戏,人的主观意识只是在寻求心理满足这一更迫切需要时暂时潜藏了。
4 结语
从人性的角度理解游戏,能更好地澄清儿童游戏的内在价值,即儿童游戏的内在价值在于它不仅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工具,更是儿童的生命活动和存在方式,是自组织发展的最本源的动力。任何外在的价值都不会高于这个价值,这是一个儿童教育者应该秉持的基本立场。但是,在今天这个充满浮躁和功利化的社会中,我们的幼儿园里绝大部分的活动都被包裹上一层“游戏”的外衣,更有不少研究者提出“教学游戏化”,“课程活动游戏化”等理念,但就其本质而言,他们都把儿童游戏作为儿童发展的工具,即赋予游戏一定的外在价值而把游戏转化为一种教育的手段或工具。这无疑使得游戏本身被异化,这样非但不能充分发挥游戏的工具性价值,还有可能导致其丧失本体性意义,这样本末倒置的做法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注释
① 丁海东.儿童游戏本质观的演变及主体性本质观的建立[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1(4):57.
② 刘琰.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篇10
为全面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浙江省临海市政府近日提出,到2015年,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9%以上,等级幼儿园比例达85%以上,在公益性幼儿园就读的在园幼儿比例达60%左右,每个镇(街道)至少办有一所省二级以上标准公益性幼儿园,0―3岁婴幼儿早教指导中心(站)建成率达到100%,幼儿教师持证上岗率达85%以上。
临海市主管教育的副市长陈先东告诉记者,为确保实现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今年临海市政府已将幼儿园建设列入十大民生项目,投资5500万元的临海市中心幼儿园即将动工,还有5个镇(街道)中心幼儿园项目计划投资5400万元。市政府除了负责实施全市学前教育的规划、布局调整,统筹管理和扶持城乡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外,还将学前教育发展状况列入对镇(街道)经济社会目标考核,开展镇(街道)学前教育达标评估。记者获悉,临海市政府已将学前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单独立项,并做到逐年增长,力争在3年内使学前教育事业经费达到同级教育事业经费的3%以上,并建立公办幼儿园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陈先东说,临海市建立了民办幼儿园升等奖励制度,通过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分别对升为省一、二、三级的幼儿园予以奖励20万元、10万元、3万元。2011年,全市24所升等民办幼儿园共获得了市政府103万元的奖励。
针对当前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临海市着重建立了三项制度:一是从去年开始,建立幼儿教师公开招聘制度,至今已招聘公办幼儿教师35人,全部分配到农村薄弱幼儿园。二是建立幼儿教师资格证奖励制度,每年对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幼儿园教师奖励1000元;对聘用具有教师资格证幼儿教师的民办幼儿园,按每人每年1000元对所在幼儿园予以奖励。去年以来,全市共有110名幼儿教师获得了教师资格证。三是建立幼儿教师学历培训补助制度。从今年秋季开始,计划3年内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600名,市教育局对新入学的培训对象补助2200元,并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对培训对象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目前,该市第一批200多名幼儿教师参加的培训班已正式开班。
(来源:中国教育报记者:朱振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