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学实践计划范文
时间:2024-03-23 16:45: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研究生教学实践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年级 习作教学 生活化 写作水平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8-081
写作是一种将语言与思想表达于文字的方式。在语文学习及社会人际交流中,写作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小学是重要的习作水平发展的阶段,学好作文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人们集体忽略了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注重以生活化实践教学形式为学生传授写作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与写作能力。
一、以感受、体验生活的实践形式增加生活化写作素材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不通过生活进行教育是无效的,教育与生活不可分割。而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学习更是与生活紧密相连。在小学语文的写作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发现并感受生活中的各种酸甜苦辣与喜怒哀乐,获取更多的生活素材,并应用于写作当中,自由发挥个性与才华。比如,让学生投入各种公益活动中,体验劳动的快乐,或是让学生展开社会调查,投入到保护母亲河,预防污染的队伍中,并在参与活动时积极思考,开拓思维,将生活化场景与联想应用到实际的写作任务中,以获取更多的生活素材,丰富写作内容。针对环保的题材,有的学生以生活中的塑料袋污染为例,阐述其对土壤与地下水造成了严重破坏;有的学生从市民随地吐痰,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展开写作。如:“塑料袋对土壤与地下水都有很大的污染,经过一百多年也不会自然降解,燃烧时还会排出有毒气体,以后我会注意塑料袋的使用。”
这些从生活中获取,并付诸于生活实践的事例都能应用于作文中,以丰富写作素材,提升学生的表达总结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并使学生将作文写作中引发的思考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以感受自然、开阔眼界的实践形式增加生活化写作情感
学生生活的自然环境为写作提供了不少自然题材,而自然题材的获取要求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进自然,感受自然中生命的气息,让学生在感悟与思考的过程中发挥个性与灵感。比如,在开展郊游活动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当地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业开发区,感受工厂给大自然带来的影响;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自己生活中曾经有过的旅游经历展开探讨与交流,与教师和同学分享各地的美景。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自然感受能力后,教师进行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习作5》的教学,针对例文《银杏》展开对家乡的一种自然的生活化产物的描写,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展开调查、进行咨询、收集资料等途径,充分运用自身的表达能力进行写作。
学生走入自然与生活,在感受与调查的过程中弥补了自身生活经验与阅历上的缺陷,提高了对生活中的事物有意识地进行观察的能力与资料搜集的能力,养成了留心生活、观察生活的习惯,提高了写作能力。
三、以创设情境,寓教于乐的实践形式增加生活化的写作感受
素材是写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这些要素要从生活中的观察与感受中获取。具体到小学语文的作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引用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各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学生角色化地带入到生活情境中,尽情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与热情。例如,在开展写作教学前,教师要有意识地通知学生晚上回家后留心观察母亲用肥皂洗衣服的情形,仔细观察肥皂在揉搓以后会产生什么现象。应用到作文课堂上,教师可为学生准备多种吹管及肥皂水,组织学生进入操场进行吹泡泡比赛,赛后再引导学生对气泡场景以及比赛过程进行描述。学生置身于五颜六色的气泡中,感受到气泡如珍珠般折射太阳的光芒,又如葡萄串一样颗颗相连,在空中飞舞。在观察、想象与追逐打闹间,一堂普通的作文教学课以一种更丰富、有趣的形式呈现了出来。而在娱乐玩耍过后,学生往往对教师创设的情境印象深刻,并能用所学知识将所见、所闻、所想生动地表达出来。
在此以前,或许很多学生都没有留心过生活中如肥皂等常见实物的乐趣与用途,教师将其引入作文教学中,在帮助学生了解生活的同时,引导学生展开对生活常见实物的叙述,寓教于乐,大幅度提高了作文教学效率。
篇2
关键词:教学情境;学习兴趣;教学效率一、课堂教学情境和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意义
1.课堂教学情境的含义
所谓课堂教学情境,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从教学需要出发,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而创设的师生间、认知客体与主体之间的一种情感氛围。
2.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兴趣
数学一直是学生的一块心病,比较抽象,复杂的数学函数和变量,都是学生们比较难理解的,因此导致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从而使得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优化,能够活跃数学课堂,从而提升学生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兴趣。
3.有利于帮助老师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由于数学的复杂和抽象的原因,使得老师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课堂上,这样会使得老师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在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够帮助老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基于生活与实践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研究存在的问题
1.存在追求形式、东施效颦的现象
在基于生活与实践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过于形式化,盲目模仿别人的教学情境,没有根据实际情况,缺乏实际生活与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数学课堂教学情境。
2.存在过于情境化的数学课堂教学
基于生活与实践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是根据实际情况和生活实践进行的情境教学,但是有的教师认为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就是所有的数学课堂教学都以情境教学为主,过于情境化,从而造成对重要知识点的忽视和遗忘。
3.存在教师对优化课堂情境教学的排斥现象
由于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优化出现了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比较随性的现象,因此许多老师认为这样会导致学生因为情境课堂而浪费时间,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能力下降,对此持比较排斥的态度。
三、基于生活与实践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研究
1.坚持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就是选择的数学教学情境的题材和活动要科学,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要源于生活,根据贴近实际的数学问题进行数学课堂情境教学;二是要具有实践性,有实践经验的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才能够达到教学效果。
2.坚持探究性原则
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优化中会出现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缺乏生活与实践、盲目情境化等等,因此要持探究的原则来对基于生活与实践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进行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坚持发展性原则
基于生活与实践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在新的时期内会出现新的问题,因此需要发展和探究,应对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新需求,比如讨论操作式情境、设疑式情境等等,继续发展和优化生活与实践的数学课堂教学情境。
基于生活与实践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研究,使得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得到优化,基于生活,基于实践,让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模式有利于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化妆品企业;“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034-02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化妆品市场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化妆品市场[1,2]。化妆品行业也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我国持有生产许可证的化妆品企业已经超过三千多家,大多数分布在广东、浙江、福建等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广东是生产企业最多的省份。2015年广东省新增化妆品生产企业393家,截至2016年2月底,持证生产企业总数从2014年6月的1938家增加到2429家,增长率为25.3%。其中广州地区的企业数量占全省的66%。广州市作为中国的“化妆品之都”,化妆品产业的年GDP占广州市总GDP的10%。
一、在化妆品企业设立“教学基地”的必要性
化妆品企业是综合性多学科企业,尤其化妆品行业近年已经成为广东省乃至国内不可忽视的产业,化妆品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为了更好地发展广州乃至全国的化妆品企业,提高我国化妆品品牌在国际的影响力,国家应致力于培养相关产业的专业人才,如化学类、化工类、医学类、美容类、中药学类以及生物学类等领域的专业人才[3]。根据统计,广东省化妆品类人才需求巨大,然而该类人才稀缺,导致相关专业人才每年缺口2万人以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培养化妆品产业专业人才势在必行。
大学生虽然在学校接受比较完备的理论教育及实验操作,但参加实际的化妆品生产实践的机会很少,缺少化妆品生产相关经验,不了解化妆品市场的发展趋势,毕业进入化妆品企业后,并不能很快地给化妆品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而往往化妆品企业希望招收的大学毕业生能具有化妆品相关实践或工作等经验,上岗后能立即熟悉相关业务。为了培养化妆品产业专业人才,建设化妆品企业“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尤为重要。
目前,很少有“985”或“211”类院校专门设立化妆品学这一专业,而且相关课程设置不规范,培养化妆品高级别的相关专业人才对于高校来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校企联合可以在此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在化妆品企业建设“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可加强高校相关专业的基础建设,提供相关硬件设施条件,弥补高校专业设置的不足,既为化妆品企业提供人才保障,又拓展了相关专业的就业渠道。
二、在化妆品企业设立“教学基地”的优势
1.加强大学生化妆品相关综合能力建设。化妆品是综合性多学科专业,虽然一些以职业技术学校为主的高校中设立了相关专业学科,但该类院校缺乏对学生高技术性研发能力的培养,而“985”或“211”类院校又缺少对学生生产实践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化妆品类高技术类综合性专业人才缺少。为了培养该类人才,补齐该缺口,在化妆品制造业云集的广州市选择研发生产能力较强的优秀企业,建设化妆品企业“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让相关学科的大学生进入化妆品企业中了解化妆品市场的走向,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增强大学生对化妆品研发、生产等的认识,面对面地与化妆品企业管理者交流,摒弃死板的教科书教育方式,可以在生产实践中提高大学生的相关综合能力。
2.鼓励多学科基地合作,促进多种学科人才共同发展。化妆品的研发、生产等方面涉及多学科,如精细化工、药学、皮肤医学、管理学、营销、美术、广告等。在化妆品企业建立践教学基地意味着需要多种相关学科的加入,可以鼓励多学科基地互相合作,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起到积聚成团的作用,促进各学科基地间专业人才、资本、技术和文化的双向流动,推进多学科基地合作,使与化妆品相关学科的科学要素融入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之中,在加强教学基地建设的同时,也促进了多种学科人才共同发展。
3.促进校企联合,发挥校企联合优势。在化妆品企业建设“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不仅可以让大学生具体地了解化妆品市场,还可以解决化妆品专业人才缺口等问题。在化妆品企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高校与化妆品企业互惠互利,利用高校科技、人才等资源优势,促进高校与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发展,鼓励学生对化妆品企业进行调查,了解化妆品产业发展状况、研发进展、技术专利等,增强学生自身专业知识,通过化妆品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让学生全面了解化妆品的具体生产流水线,脱离死板的教科书教育,使其成为结合实际的现场教学,可以为化妆品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4.鼓励大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和自主创业。化妆品的制造设计,即需要化学、化工、药学、医学等学科高科技技术的渗入,也需要营销、设计、管理等学科的应用。化妆品相对于药品等其他行业具有特殊性,既具有高技术性,又是低门槛行业,故化妆品是大学生自主创业具有可行性的行业之一。理工科的本科生可以在参与化妆品的研发中学以致用,将高校课堂及实验室的知识技能应用于化妆品的创新研发中;而文科的本科生也可将设计、管理等知识应用于化妆品的品牌设计推广等活动中。在化妆品企业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可以激励各学科的大学生组成多学科团队,培养协作精神,进行自主创业,培养未来的企业家。
三、“教学基地”相关课程设置原则
1.课程内容与研发内容相对接。以化妆品企业的研发内容标准为依据,高校根据自身专业的侧重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大纲。随着科技的发展,化妆品成分的作用、机理、制备涉及面非常广,不仅涉及各类化学知识,还与医学、药学、生物学等密切相关。目前化妆品研发的新趋势是包含天然产物和生物基因活性成份的功效性产品。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能力,除了需要掌握必需的化工知识外,还应开设相关的美容药学、中药学、皮肤医学和生物学课程。化妆品学是一门应用学科,需要理论教学结合实验教学,所以学生还应该掌握包括化学与生物学在内的必要的实验技能。通过实验课程的设置,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大学生较为清楚地掌握化妆品的制备工艺。
2.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以化妆品产业深度对接的生产过程为内涵,推行生产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在学习化妆品如何制备的同时,也可以了解化妆品的生产模式,让大学生进一步清楚化妆品从研发到生产的流水线。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大学生的兴趣与能力。结合实际,在化妆品企业开放化妆品实验室,让学生自主组成化妆品研发团队,并借鉴和模仿化妆品企业研发生产的模式来进行独立研究。为了加强学生团队的化妆品研发能力,可以邀请化妆品企业管理者为学生进行现场的配方设计指导、生产指导等。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开发研究项目,并承担项目的实施,亲自参与化妆品的研发生产,会让学生对化妆品行业有更加具体形象的了解。
四、展望
为了适应国内化妆品行业快速发展这一新趋势,在化妆品企业建设“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的过程中,促进了高校与化妆品企业的交流,开创了面向地方化妆品行业,突出化妆品行业相关应用能力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更新实践教学模式,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提升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拓展了大学生的就业方向,在未来中国化妆品市场发展里,为化妆品企业提供了人才保障,切实解决化妆品行业相关专业人才缺口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何蕊,李超英,车D,等.化妆品行业的现状与趋势分析[J].日用化学品科学,2015,38(3):9.
篇4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教学生活化;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门对生活要求很高的学科。在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应用下,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原则与生活化上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的结合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主要是从生活化的角度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进行研究,从而得出一些有效的策略。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
1、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体系中,一般比较重视学习技能的进步,而忽视了学生的文化素质。然而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不应该只注重个人技能、技术的培养,还要对学生的个性、人文修养多加注意。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个体的多方位发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加强对技术的运用,同时加强自身的素质,所以,信息技术教育课堂的生活化是十分重要的。
2、社会发展的需要
科技在飞快的发展,信息技术也同样在前进的道路上狂奔。孩子应该从小就紧跟时代的潮流,及时对信息技术有所了解,否则就无法跟上现代社会生活的节奏,也无法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从而落后于其他孩子。在小学的时候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教学,让孩子从小适应社会的发展,可以有助于孩子今后更好的发展。有些家长可能不愿让孩子过早的接触电脑,认为不利于孩子的发展,但是现在是处于一个信息发展的时代,只有充分了解社会的需求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有所发展,因此在生活中对小学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也就越来越明显了。
3、与实际生活结合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可能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教学的内容和实际生活中有很大的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只有符合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才能改进这一问题。教学内容不符合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这在教学上就是一个重大问题,只有改善了这一内容,学生才能在正常的情况下进行学习,理解教学内容里的知识。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会把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来,如果发现自己所学与实际不符,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重大打击,所以要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一个可持续性的教学方案。随着学生的成长,理解能力逐渐加强,课程的生活化也就更加重要,在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时候合理的引导他们,可以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前景。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策略
1、找出教材上的生活化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可以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正确认识信息技术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挖掘,将生活与之结合,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珍惜动物的保护”时,老师可以拓展生命教育,教导孩子热爱生活,热爱环境,保护动物,从而提高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2、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运用到实际生活,所以把生活引入课堂,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强课堂的收获情况。生活化教学环境必须有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在实际生活中,也应该把信息技术作为出发点,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创作。比如在学习Word文档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交流,互相完成信息的采集和输入,然后提交一份完整的Word文档。这样,一个单调的课堂就变成了学生交流的场所,加强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好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堂任务,有助于学生自身操作能力的加强,老师应当加强对情境的创建。
篇5
English Nursing Foundation Stage
Lv Xingye;Zhu Yi; Wang Hui;Lv Haiyan;
Sun Han;Ji Meiheng;Liu Xifei;
Han Dongmei;Wan Hui;Li Yanjun; Li Xiaoqing
(河北承德护理职业学院,承德 067000)
(Chengde Nursing Vocational College,Chengde 067000,China)
摘要: 开辟国际护理就业市场是我国未来护理教育方向之一。生源质量下滑是一个难以回避的事实。但只要教育与管理得法,涉外护理教育还是大有可为的。
Abstract: To open up a nursing market in abroad gear to the nursing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There' s no getting away from the fact that the quality of student-resourse is letting down. If the method of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is correct, foreign-related care education in English will have a brilliant future.
关键词: 英语护理 基础阶段 一体化
Key words: English nursing;foundation stage;integration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5-0274-02
0引言
自2007年11月至2008年5月,我校课题组对除自治区及香港、澳门和台湾省以外的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72所中、高等卫生职业院校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涉及“英语护理专业”开设时间、在校生人数、已毕业人数、出国就业人数等。在收到反馈的143所中、高等卫生职业院校中开设有“英语护理专业”的有120,占受访院校的83.9%。“英语护理专业”在校生人数约为52917人,累计毕业人数约为59799人,累计国外就业约1896人。出国最大的障碍仍是语言关,特别是听力和口语。承德卫校自1989年开办英语护理专业以来,截止于2008年5月已向国外输出1087余人到美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新加坡、中东等国就业。2007、2008、2009年分别出国136、152、174人,分别占同期英护毕业生的35.4G、36.1G、30.5G。工作签证(包括护士、护工)占出国人数的70G,留学签证(澳洲、英国)占30G。早年由于出国渠道不畅,大部分学生留在大城市就业,因为英语好的护士在大医院受青睐。近几年出国途径增多,故大部分都是后来出国的。我校是全国英护教育协作会理事长单位,其英护教育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近几年来,生源质量下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学校就此于2002年成立了英护教育基础部,教学与管理与校本部相对独立。经过8年的探索与实践,对近6000余名英护新生进行一年的培养,逐渐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教学与管理模式,现介绍如下:
1学生管理
1.1 签订齐抓共管协议书依据学生手册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我部的实际情况,详细制定齐抓共管协议书。入学时要求家长认真阅读并签字同意,一式两份。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这对学生及家长都有较好的约束作用,特别是在解决一些纠纷方面更有意义。
1.2 准军事化封闭管理职业学校的学生巩固军训成果,实行准军事化管理非常重要,因为自制力差是他们最突出的缺点,军事化管理模式的突出特点是执行时间上的刚性,这对学生英语活动的进行及养成教育相得益彰,大有好处。
1.3 禁止使用手机前提是宿舍内安装卡式电话。手机对中职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从一定程度上讲,管住手机就管住了学生。
2教学管理
2.1 分层教学在新生入学后2周军训内完成。用初中水平的英语试题进行测试,一般不考听力,时间控制在90min内。因为是摸底测试,不用提前通知复习。然后严格按英语成绩分班。基本分两个层次,称为强化班与普通班,其比例控制在2:3。对于分数不够要进强化班的学生要予以杜绝。可一学期进行一次微调。一学年进行一次大调。但重新编班,彻底打乱秩序对学生会有较强的负面影响,也会使管理缺乏延续性,因此近几年来我们都采用强化班调进与调出平均掌握在10个人左右、原班级整体不动的办法,实际运作中很成功。
2.2 教材选择由于职业学校学生英语水准终极目的是通过雅思考试,所以选择教材非常重要。精读教材先后用过《高职院校英语读写教程》、《许国璋英语》、《大学英语预备级》、自编教材等,泛读一直用《新概念英语》,口语用外研社的《走向未来》。听力一直用《大学英语听力》(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由于不是一套书,因而系统性与互补性较差。近年来由我校主编的《涉外英语综合教程》得到了同行的认可。通过在教学应用中不断完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3 教学方法为考试学英语,使很多初中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烦厌甚至失去兴趣。我们的宗旨是在一年级要求背诵,以强化语音、语调为主。在英语发音上特别要求其准确性。坚持英语月考,教师集体备课,优秀者上示范课。语音要求强化始终,人人过关。课上师生互动,以学生为主英语表演为必备内容。
2.4 课外督导检查主要检查英语的背诵与模仿,包括精、泛、听所有内容。学生的背诵潜力很大,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所要求的内容,切忌拖延欠账。除了课前检查以外,主要利用中午时间和第七节自习课来完成。要求每次都要打分,人人过关,达不到要求者过后补上。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其做法确有效果,学生的英语表达有惊人进步。但需要教师极大地付出。
2.5 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
2.5.1 仿背诵及角色扮演课前15分钟,可采用个人主动参与结合抽查的形式进行模仿背诵,按授课内容安排角色扮演。最适合角色扮演的是听力课,因为听力课多数是对话和幽默小故事,需要学生课前认真准备。该活动要持之以恒,认真评价记分。
2.5.2 早读每天早自习安排30分钟进行,由学生会学习部学生监督。内容为精、泛、听课文。要求尽可能大声朗读或背诵,人人张口,鼓励学生边听磁带边大声模仿朗读和背诵。强度掌握在冬季也要达到轻微出汗。
2.5.3 午间交替进行听音和英语背诵检查在老师指导下,每天中午听音30分钟,内容可选用同水平课外资料。午间背诵检查精、泛、听课文。听力大部分是对话,事实上背诵模仿听力课文在发音及语调方面都有较大的实践意义。
2.5.4 双人口语和故事会固定安排在每天第一节晚自习进行。一般双人口语为30分钟,可由两个人自选题目对话交谈,或以听力课对话为脚本进行。故事会为15分钟时间,每天固定几组到讲台上表演。要求讲故事要脱稿,辅以惟妙惟肖的动作。主持人先收集故事内容并准备好台词,为防止流于形式,整个活动过程学生会要认真记录,并及时向教师反馈。
2.5.5 英语书法比赛于开学后的第一个月进行,主要是集中展览各班的优秀作品。要求学生有组织地参观并在以后的英语作业书写中坚持、渗透。整洁、规范的英语书法对学生英语学习意志力的培养大有好处。
2.5.6 英语单词比赛各班组织代表队,结合初中学过的内容,采取汉译英、英译汉、抢答、动作猜词、单词接龙等形式。可以台上台下互动。这一活动一般安排在开学第一个月进行。
2.5.7 模仿背诵比赛举办时间为每年10月和次年3月。因新生语音的纠正应侧重于开学第一个月,所以模仿背诵比赛在开学一个月后举办是很有必要。经过一学期学习,来年开学初再举办一次同类比赛,能使学生提高信心,进一步增强学习效果。
2.5.8 英语主持人比赛英语节目主持人在学校是不可缺少的,无论是每天的双人口语,还是大型英语活动的举办,都离不开英语节目主持人。因此英语节目主持人的培养选拔,在每年新生入学后就要留意。每周一至周五轮流主持节故事会,每班至少培养5对。对英语主持人要实行个别指导、统一培训,定期交流,随时回访、使主持水平逐步提高。每年5月下旬举办全校英语主持人比赛并进行才艺展示。此活动也为不断选拔高年级英语活动人才奠定基础。
2.5.9 讲英语故事比赛此活动几乎是每天固定的英语活动。由班节目主持人安排,每天按固定组别上讲台,要求讲英语故事达到脱稿、语音模仿并带动作。全校性英语比赛比赛在每年6月份举办,节目主持人由公开选的学生主持。要求人人参与,各班在进行充分的预赛中选出参赛选手,以此掀起英语学习的。
2.5.10 学唱英文歌曲及比赛①歌曲选择:歌曲选择既要注重旋律优美,又要注意相关语法知识及歌词,这对促进课堂英语教学及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Yesterday once more这首歌在我国流行了几十年,对不同时代的学生同样有影响力。Carpenter那如诉如泣般的演唱、富有磁性的声音对每个人都有同样的震撼力。每届学生都是从这首歌学起的。Take me to your heart 和The day you went away对学生的发音技巧如连读、失去爆破等都有很好的训练作用。Big big world 和My heart will go on 里突出了do的强调作用。此外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学英文歌曲或在一些重要活动如运动会前学唱Hand in hand等。②时间安排:每天安排10分钟,时间在上下午预备至上课前。各班要有学生会文艺部的学生进行监督,确保人人开口,管理纳入操行。各班统一从互联网上下载后,用带有USB接口的影碟机接电视机播放,将歌词及翻译印发各班。英语教师在课上要抽出一点时间对歌曲背景、词汇及语法做一简单介绍,指导学生欣赏。③检查考核:首先要求熟练地背出歌词,尽量做到声情并茂,因为歌词就象散文诗。然后尽量模仿原唱;对于普通班的学生,可以看着歌词演唱。唱完后要予以点评,认真打分,计入成绩。每3―4周学完一首英文歌曲,每次每班抽查6―8人,唱过的可重复抽查,总之要求人人会唱。实践表明,即使抽不到,许多学生也踊跃前来演唱。对于加强班的学生,该项工作要持之以恒,不可流于形式。不能唱的学生至少能熟练背诵歌词。④举办英文歌曲比赛:以学生人人都能参与为目的,在各班充分预赛的基础上每个班选拔3―4名选手参加校区比赛。
学唱英文歌曲的目的不单纯是学歌曲,首先优美的歌词就象美妙的抒情诗,里面有各种语法现象。背诵歌词并演唱,就等于把书本上的英语说出来成了活生生的口语。一些复杂的语法知识由枯燥变得生动了。另外学生敢于在老师及众人面前演唱,也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及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8年来我们坚持始终,不断调整相应曲目。在要求学生的同时,教师们也能演唱多首英文歌曲,这使师生之间相得益彰。
2.5.11 英语戏剧、小品比赛每个班推出2-3个节目参加比赛,要求学生参与尽可能要多,给他们提供展示的机会,哪怕只有一句台词。选材包括传统的短剧、英文故事、中文小品英译等。由于举办此项比赛一年级第二学期末,属综合性赛事,涉及到主持、模仿、背诵、故事、歌曲、才艺展示等,因此从第二学期开始就要布置。英语教师在指导时应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适当辅以道具。该活动既是全校文艺活动的盛会,又是一年英语教学及活动的总结。
2.5.12 参加英语“文化周”活动这是各年级都要参与的、全校性的大型活动。有英语演讲比赛、英语书法比赛、主持人比赛、英语辩论赛、英语文化小制作、李阳的“三最”模仿比赛、英文节目汇演、参观出国学生工作及生活展等内容。有的内容年年都在增加、更新,还有归国回来的学生现场演讲,对学生产生了巨大反响,不断激发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从2004年以来,我校为迎接校庆都要举办英语文化周活动。
2.6 英语校园文化建设英语内容在教室里张贴,英语文化在宿舍里提倡与彰显,英语励志格言写在楼层及楼梯旁,校园内常换英语板报,师生之间尽量在更多场合用英语交流,用英语写请假条等。做到以上各项既讲求形式也不能流于形式。教师负责督促落实并作出榜样,从一点一滴培养学生自觉应用英语的习惯。
篇6
一、哈工大体育学研究教育创建和发展
哈工大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专业是2005年申报,2006年获国家学位办批准,2008年开始正式招生。研究培养方向包括冰雪、田径、篮球、游泳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和高校体育教学与体质健康理论与方法。学科硕士生培养年限为2年。
经过多年建设,不断完善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制订出了既符合哈工大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又满足体育专业要求的教育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依据硕士研究培养方案内容,包括公共学位课3门,学科基础课4门,学科专业课2门,选修课程6门,专题课2门,补修课2门,总学分30学分,学位论文要求在第二年完成。
建立了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育,一流的人才,取决于一流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团结协作的研究生导师队伍,直接关系到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对于推动研究生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通过多渠道引进人才,促进导师队伍多元化,建立严格的导师遴选、聘用制度,把导师的使用和培养相结合,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聘请校内与体育学相关专业知名教授开设专题课,加大与省内外体育院系知名教授导师间的相互联系交流,建立联合导师组制。学科现已发展有硕士生导师6名,专任教师12名,教授职称4名,副教授8名,具有博士学位2名。
哈工大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招生,根据学科发展规划每年计划招生6~8名。招生主要对象是体育院系本科生,普通高校本科跨专业学生及在职体育教师等,从2008年至今招生26名,已毕业20名并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
二、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与探索
1.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估和监督机制
哈工大体育学硕士教育改革的特点体现在严格,遵循哈工大的校训,对研究生培养教育过程的严格要求是学校办学宗旨。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完善研究生管理监督机制是改革的重要体现。教学质量评价和监督从两个层面上实现,一方面是研究生院的教学质量评价检查制度和要求,另一方面体育部教学督导组的教学检查评价。按学校教学质量检查要求,每学期开学前,每位任课教师要在网上提交教学日历,研究生院根据教师提供的教学进度,安排校级教学督导专家检查听课计划,检查课采用不定期的抽查,每学期对每位教师听课1~2次,每学期教学质量检查评价结果及教师提交教学日历情况进行公布。体育部每学期由部教学督导组对所有任课教师也进行严格的教学检查,检查结果与体育部教师年度考核及岗位绩效工资挂钩。通过研究生院和体育部二级教学质量监督,促进了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提高。
2.加强论文过程管理,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研究生学位论文综合地反映了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学术水平的主要方面,也是衡量研究生教育水平的主要指标。要保证质量,必须从源头做起,抓好学位论文过程管理监控,同时严格评审、严格答辩。在论文开题、中期检查、论文答辩等环节上建立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加强论文的过程管理,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首先,毕业论文答辩要通过校外专家的外审,才能报送本专业论文答辩委员会上,得到通过后,报送学科分委员会进行评审要获得三分之二通过,最后报学校学术委员审批。论文开题和论文答辩聘请国内体育学院知名专家和校内外体育专业教授担任评委,并采用预开题和预答辩,再进行正式的答辩过程。另一方面,哈工大制定了论文不端行为检测管理条例,并严格规定论文正文部分文字重复率超过5%,不允许参加论文答辩。对论文的高标准严要求,避免减少了学生完成论文过程中不端行为发生,使学生树立了学术研究的良好正气。提高了论文过程管理水平和毕业论文的质量。
3.加强教育培养过程实践环节,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1)教学训练实践,哈工大体育学硕士生培养目标是定位于体育师资,而教学实践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和本质,教师要提升其专业水平,就要使自身的教学实践能力得到持续地发展。因此,重视对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教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加强教师职业专业特长的训练,从而使他们能够了解教师的角色,规范并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硕士生在第二学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为本科学生上5~7周的教学实践课,要根据教学进度认真备课,写出教案,并依据教案上课,教师负责对教学实践全过程进行指导。实践课结束前,由体育部组织教授专家组进行考核评价,考核成绩记入研究生培养档案。
(2)积极参加社区体育指导员培训实习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会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体校,体育俱乐部辅导,社区群体活动指导,社会体育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时间为4~6周,一般安排在第三至第四学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后要写出3000字实践报告并要经导师审查签字后交研究生院备案并记有学分。
(3)竞赛实践完成1~2项校内外竞赛工作,要参加竞赛的赛前的组织编排、竞赛期间的临场裁判、赛后总结工作,竞赛工作的指导教师负责对硕士研究生参加竞赛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4)科研实践要求硕士研究生每学期参加学术报告、前沿讲座不少于2次,毕业前在校内外或体育部论文报告会不少于1次,每学期应提交学术报告手册,经导师审核签字。
三、教育改革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哈工大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经过几年的改革实践,不断发展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在如下几个方面:
1.师资力量问题影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由于哈工大体育部几十年主要承担本科生体育课教学和训练任务,近年承担硕士生培养教育的教师,是自身培养的,有能力和资格能参与研究生教学和指导的仅是一小部分教师,而且这部分教师多年来是担任本科生教学,研究生理论课程讲授较为生疏,所以担任研究课程对任课教师都感到压力很大,导致大部分教师都没有积极性参与研究生教学工作。同样,硕士生导师也存在相同问题,导师既要负责学生平时培养教育,更要保证学生毕业论文的完成通过,在目前不断加强论文质量管理,提高论文检查考评形势下,没有多少教师愿意承担硕导的工作。因此,要扩大和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师资队伍,必须要有与教师评职考核密切相关政策激励,同时每年要有专用名额引进优秀体育硕士或博士毕业生及国内高校知名教授。要制定师资队伍建设培养近期及长远计划,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教育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
2.招生困难问题
由于哈工大近年来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分数居高不下,而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分数线基本是其他专业分数相同,在每年高位分数线下报考体育学研究生的学生倍感望而却步,从而导致近年报考人数在逐年减少,招生已经显现出危机状况。学科发展专业的兴旺发达,必须要有保质保量的学生,因此,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要有招生政策的支持,要从专业的发展和实际出发,体育学研究生的招生要与其他专业区别对待,在不影响学校招生计划方案的前提,根据考生情况适当地降低分数,保证每年招生计划完成,再不断提高招生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其他专业学生资源的优势,积极鼓励非体育专业学生跨学科报考体育专业研究生,实现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高级体育人才的发展方向,比如,学经济学的学生,可以对体育产业的成本核算和投资风险有很好的控制;学管理学的学生,更能用管理学的方法和理论来完善体育管理体系;学机械类的学生,可以利用他们的专长提高我国体育健身器材类设计的科技水平等。
3.课程设置问题
目前,体育学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基本是参考体育院系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较为单一陈旧,重复本科生的课程太多,过度地突出课程体系的专业化和专门化,综合性体现不够,局限在一个学科领域,任课教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认识不够深入,培养出来的研究生知识面不够宽广,缺乏必要的应用知识与应用能力,无法适应社会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需要。因此,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一方面,不断加强重视教学改革,积极认真地完成新一轮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提高任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鼓励支持教师不断拓宽教学内容,并开设新的选修课和专题课。另一方面,加强与校内其他学科合作,研究生的跨学科研究,开设跨学科跨学院的研究生课程,给研究生更广泛更灵活的学习和研究空间,聘请其他学科的教授担任教师开设课程,如,人文学院的哲学和社会学法学,管理学院的管理专业,生命科学院等,设置体育心理学、运动医学、保健康复等与医学有关的体育专业和课程。使体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科学合理,不断适应满足社会发展对体育学硕士研究生人才的需要。
篇7
2009年3月11日,教育部决定在当年下达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基础上,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5万名[1]。这一举措,使我国硕士层次的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2]。此后,教育部陆续发出通知,规范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并着重强调了实践教学等问题[3]。因此,培养单位建立一批校内外实践基地对提高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4,5]。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于2010年获批,2011年9月开始招生。为了把水利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为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山东农业大学充分意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与教学基地建设,为该领域研究生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条件。山东农业大学在水利工程领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对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实践教学在第3、4学期开设,共6个学分,108学时。实践教学一般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或生产单位进行,由校内、外导师或生产单位人员进行研究生实践教学的指导。实践教学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通过实践教学,掌握水利工程的基本技能,包括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全面训练和提高研究生的业务综合素质。实践教学为该领域研究生的必修环节,若考核不合格,需重修,合格后方可申请论文答辩。学院成立专门的研究生实践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院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各研究生导师任小组成员,负责研究生实践期间的组织管理工作。
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本领域现有水利土木实验教学中心1个,山东省水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农业部作物水分生理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水利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现有实验室面积11000m2,仪器设备总价值4000余万元,包括水工结构、节水灌溉、水力学、水工模型、建筑材料、土力学、水文、水处理等实验室;山东省水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形成了水工结构、农田节水灌溉、水文与水资源、水处理与水环境、工程水力学、岩土工程和水利工程经济等7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农业部作物水分生理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形成了作物高效用水的生理机制研究、作物高效用水的遗传机制研究和节水高效型农作制及农艺农机配套研究等3个稳定的研究方向。校内实验平台保障了本专业硕士学位点的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
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6]。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但可以弥补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不错,而且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本领域注重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目前已建立了包括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和山东省水利工程总公司等在内的9处校外实践基地,基本满足本专业学位专业实践要求。其中,研究类实践基地1处,为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设计类实践基地3处,分别为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临沂市水利勘测设计院和泰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施工类实践基地4处,分别为山东水利工程总公司、山东新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水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和山东天源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管理类实践基地1处,为济宁市水利局。各实践基地积极承担研究生的实践教学及研究任务,并能够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实践基地均配备了专业指导教师,负责研究生实践期间的业务指导、组织管理和实习鉴定等工作。
三、实践教学成效
通过实践,研究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能够迅速完成角色转变,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工作。2013届毕业生马玉水,毕业后进入山东新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设计院工作,先后完成日照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南水北调寿光段双王城泵站等多项设计。2014届毕业生杨津龙,毕业后考取淄博市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岗位,参与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淄博市续建配套工程的建设管理。2014届毕业生张帅,毕业后进入泰安市水利局大汶河闸坝管理所工作,参与汶口二号坝院落绿化工作和汶口二号坝验收准备工作,在各项工作中表现优秀,被任命为泰安市大汶河闸坝管理所综合办公室主任。
四、实践教学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不足
在培养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点认识不足,把专业学位研究生当作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只以硕士学位论文为毕业的主要标准,而忽略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研究生的日常考核评比中,只注重的考核。由于实践教学环节等考核困难,难以量化,致使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环节流于形式;有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以考取博士研究生为最终目标,这部分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只注重了理论学习和,而忽略了实践环节,等等。以上现象的出现,既有教师的认识问题,也有管理的问题,还有学生自身的问题。因此,部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不相符,从而限制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虽然与9个相关单位签订了本专业学位点教学实践基地,能够保证所有研究生都能在实践基地进行教学实践。但是由于没有专门的建设经费,仅仅依靠基地单位自身具有的条件为研究生提供实践教学。随着研究生培养的内涵式发展,对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达到培养目标,必然要求高质量的实践基地作为支撑。但是,到目前为止,由于建设经费不足,教学实践基地不能高质量的保障实践教学条件,不能可持续满足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因此,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投入不足严重限制了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持续快速提高。
五、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建议
1.注重对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注重对本领域研究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但要在培养环节上进行监督,加强实践环节培养,而且要在研究生的各类考核上,体现或加重实践教学环节的分量。
2.引导选题以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为主。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如中期考核等,需进行过程监控,尽早发现问题,一旦脱离了培养目标,需及时纠正。要严把开题关,导师的选题必须要有实践背景,否则开题不能通过。通过以上措施,引导本领域研究生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以彰显水利工程专业学位的培养特色,从而不断提高该领域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3.积极争取建设资金。应重视专业学位点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积极争取建设资金,用于校内外,特别是校外教学基地建设。资金筹措的渠道包括:学校实验室建设资金、山东省骨干学科实验中心建设项目资金、中央和地方骨干学科建设资金等。通过这些资金,加强教学基地的硬件与软件建设,提升教学基地水平。
篇8
>> 药学创新人才科研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 依托学科竞赛,培养创新人才 依托专业特色,培养创新人才 依托实务,培养综合创新人才 依托翱翔计划 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工程 “工学结合介入科研活动”培养创新人才 加强科研训练,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对接优质高校教育 培养药学创新人才的几点设想 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依托的创新人才的培养 依托交通行业特色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依托国家特色专业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提升创新人才培养 高校教学科研基地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跨学科研究生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基于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措施思考 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生科研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科研优势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发挥科研优势培养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创新人才 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庞小雄,张德志.药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药学教育,2007,23(2):45-48,59.
[3]俞媛,张巧艳,鲁莹,等.培养药学本科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科研式教学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2):58-59.
篇9
关键词 全日制教育硕士 本科教育实习 助教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1 当下师范类专业本科教育实习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师范类专业本科教育实习是实现高师院校培养优质毕业生的重要教学环节,是高师教育计划中最具有其自身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的体现。教育实习的贯彻与否以及质量的高低,是师范类院校教育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指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等院校不断扩招,从而带来毕业实习生人数激增、教育实习资源(如指导教师,实习经费,实习学校等等)相对短缺,不能满足于日益增长的本科生的需要。加之基础教育改革,传统集中式教育实习模式受到冲击,高师教育实习面临极大压力。在新形势下改革原有的教育实习模式,以适应高师院校的发展要求,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难题。
目前沿用的教育实习实施模式和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指导教师不够分配。通常来看,每个指导教师分配15名同学,已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但是,很多院系还是出现了教师人数不够的情况。即使人数分配足够,也会出现指导教师精力不足,只能泛泛指导而不能逐一针对。(2)学校联系难度加大。与学生数量日益增长相对的是,学校所需实习岗位月来越少。学校教师招聘已经属于过饱和状态,中学已经没有足够岗位来支持本科生的实习。另一方面,实习学校也要经过筛选,不能满足实习需求的也不能予以选择。(3)课堂实习效果不佳。随着社会教育的飞速发展,教师职位已经不是非高师学子莫属,很多其他优秀学校的学生也会参与到教师职位的争夺之中。师范生的优势在于,除专业知识之外,还系统地学习了教育教学理论,经过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等实践环节,师范生的教学技能和教学能力受到了系统的训练和培养。然而在大学学习了充足的理论知识之后,实习中学所能提供的只有8~9节的实习课程,导致本科生理论能力很强而实践能力偏弱,在日后真正站到教师岗位时很难独当一面。(4)实习经费短缺。每个单独学生的实习经费主要有教材,食宿,交通等等,虽然现在大部分由学生支付,但是学校也有所支出。而这一数字在乘以庞大的学生基数,便成为了一个经济负担。
2 研究生担任助教的管理模式
研究生助教也称研究生兼任助教,指研究生在住校学习期间,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增加知识、提高能力,按照相关规定聘任研究生帮助主讲教师完成一门或多门课程的教学或教学辅助工作。国外很多大学都把研究生担任助教工作作为帮助研究生成长的重要环节,制定相应政策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工作,为未来职业发展提供帮助。我国助教制度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后才产生,1986年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贯彻落实理论研究实际原则,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认真安排教学实践”,“积极建立研究生兼作助教工作的制度”;1988年国家教委办公厅又下发了《高等学校聘用研究生担任助教工作的试行办法》,正式揭开了高等学校试行研究生兼职助教工作的序幕。
我国的高校只是部分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来寻找研究生辅助其做一些简单的事务性工作。另有部分高校将研究生教学计划列入实践环节,这种教学是研究生必须完成的,如讲授大学本科课程的部分章节,参与指导课程设计、实习、辅导、答疑等等,但这种教学实践如何开展没有固定的规定。
助教系统是一项学校、研究生与本科生三赢的项目。在研究生助教的不断发展中,研究生在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尤其是在高师院校中,在校外实习的同时,也能在本学校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这是有目共睹的进步与优势。然而当下研究生助教也存在一些问题:(1)岗位规模偏小,从事工作的人员不多,且岗位类型趋于单一。(2)研究生参与工作热情不高,研究生一方面在学校内参与助教工作,另一方面在学校外寻找兼职,分散注意力。(3)没有确定的类型职务,容易造成分工不明确,导致助教效果不好。(4)经费缺乏保障,部分高校和院系缺乏明确的经费保障,而由学院和教师“自由裁量”。
3 专业学位教育硕士担任本科教育实习助教的模式探索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定位是要为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与学术型研究生相辅相成的一种学位设置,但是目前我国无论是教育者还是考生都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认知程度不够,人们总有一种这样的误区,即未能考取学术型研究生便退而求其次,才去攻读专业学位。
师范类高校本科生本身就有实习的需要,这和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要加强实践正好契合。本科生在实习中缺少的单独辅导可以由助教补充,减少教师的压力,充分提高本科生的实习质量,另一方面还能提高研究生的教育实践水平,在课堂外完善自身,把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充分运用到生活中,为日后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做了良好铺垫。
上文指出,高校的助教模式并不完善,现在还有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如何把助教模式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有效地结合起来,扬其长处,更好地完成学业,同时为学校作出贡献。针对以上出现的问题,笔者探索出几点实施方案。
3.1 严格遴选程序
岗位招聘作为研究生助教的首要问题,助教工作发展壮大的最关键一环。当岗位出现空缺时,只有适时引入适当的人才,才能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遴选过程也颇为关键,如果纳入人员能力与其职位不符,便会造成教学水平下降,学科发展减缓等诸多问题。为了避免产生此问题,就应当引进或建立一整套完善的遴选制度,一方面符合学校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发挥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特长。因为面向的是所需实习的学生,所以也要充分调查好学生的需要,根据学生的普遍需要指定方案,以保证研究生能够和本科生顺利配合。
3.2 提升培训水平
培训主要是主讲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对助教研究生做知识上的辅导,并没有过多的职业规范与职业发展。这一现象导致现在研究生自身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但却不能良好地把知识传授给本科生,导致教学效果不好。 一方面主讲教师需要高质量的助教,学生需要有真正辅导作用的老师,对于助教自身来看,也有提升自身的必要性,对于日后走向工作岗位大有裨益。
然而现在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研究生助教培训意识淡薄。很多研究生存在着只要自己自身专业水平够硬,就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错误想法。虽然很多研究生在本科时就已经经历过教育实习和教育培训,但是在培训本科生方面或还有欠缺,这就需要学院制定出培训方针,积极寻求学生配合,做到能力达标才能上岗。
培训研究生助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详细的助教培养方案。从政策上予以支持,可以鼓励研究生参与助教培训计划及课程,在研读期间,必须修满一定的学分。(2)与教育学院相合作,制定一套完成的培训系统。建立助教培训机构,各个学院互通有无,做到学校内部资源充分利用。(3)制定助教计划和项目,有序地实施,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助教培训之中,成为日常学习的一部分。
3.3完善评价制度
研究生助教评价工作主要是由自己所在院系具体负责,由院系听取专业教师和学生意见,主讲教师写出工作评语,导师检查实践和学习情况。所任助教的研究生也要做好自身评价,对自身进行认真考核,写好总结。最后由所在院系领导批复,写出评价。在评价主体上要做到本科生,研究生自身,专业教师,指导教师四方面相结合,充分做到汲取各方意见。研究生助教的评价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
(1)是否按时完成助教工作,评价标准按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划分。优秀:助教时间普遍为遍为80学时10个工作日,能全部按时完成,对工作认真负责,耐心辅导学生,履行其全部责任。合格:能完成工作日的任务,出现缺勤情况较少,履行大部分职责,对学生负责,完成其教师职务。不合格:不能按时完成工作,缺勤情况较多,职责未能完成。(2)能否履行助教责任,对工作认真负责,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3)助教工作中,随时和老师交流意见,充分做到联络老师和学生,把学生情况及时反映给老师,同时听取老师教导,不断改进自身。(4)在作风上做到为人师表,端正自己身份。在实习过程中,自己不仅是研究生更是一名老师,做到身份转换恰当。
在评价之后,应由所在院系统计研究生工作情况,提交相应分数,在工作档案中记录,日后评定奖学金和工作档案时有所备份。
在评定时,还应注意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评价工作流于形式,助教自身评价的趋利性,学生评价的盲从性。在评价过程中充分做到客观,公正,给予多方面监督,指出研究生工作的不足,帮助其取得进步。
综上所述,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实践中可以担任本科生实习助教在我国还属于新鲜事物,还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发现不足加以改进。通过专业学位研究生助教增加其实践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缩短专业学习与就业之间的距离,能切实地使应用型人才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接轨。另一方面,在师范类高校中实行此措施,不仅仅能帮助研究生提高自身,还能帮助本科生提高实习质量,对师范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更有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郑婕,陈彦国.论教育实习导师制及其意义[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5).
[2] 刘洁,刘俊霞,张佐.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下的助教管理工作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3).
[3] 卢丽琼.我国高校研究生助教现状及管理制度浅议[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4] 徐萍,高菊芳.高校研究生助教制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江苏高教,2009(3).
篇10
[关键词]全日制教育硕士 教育实习 实践基地
[作者简介]李红(1962- ),女,广西玉林人,广西师范学院教育与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广西 南宁 530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全日制教育硕士实践教学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GY2014093)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6-0039-02
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应用性和职业定向性,要求在培养过程中高度重视其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实习(集中实践)环节设计与实施质量的好坏是影响其实践教学能力高低的关键因素。解决好全日制教育硕士的教育实习问题,不仅有利于教育硕士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而且对全面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1.“偏”――目的和形式偏离了培养目标。“偏”是指教育硕士教育实习的目的和形式偏离了实习的真正目的和要求。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临床专家型”中小学教师,但从目前的教育实践来看,各高校在教育硕士的培养模式上,一是简单移植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模式,对体现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教育实习环节不够重视,只是为“完成实习任务”而完成任务,一些研究生把教育实习当成纯粹的打工挣钱、获得学分或者找工作的机会;二是有些学校的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实习基本上是对本科师范生教育实习的简单重复,在实习的组织形式、内容要求和方法手段上几乎与本科生实习一样。
2.“散”――学校存在管理与制度上的缺位。“散”是指总体上看全日制教育硕士实习活动分散,实习的组织机构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系统,学校也缺乏相关的管理制度。大多数高校教育硕士的教育实习基本采用分散到校外导师所在的学校进行个体实习的“放羊式”模式,因为组织管理松散,学生缺乏合作研究与分享的机会,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受到很大限制。虽然一些高校出台了一些相关的管理制度,但制度施行更多是停留于表面。此外,教育硕士导师队伍培养和建设缺乏有针对性和稳定的机制;在教育实践经费和导师的薪酬管理方面,许多学校沿用的仍是很久以前的规定,制定有对优秀实习研究生、优秀导师评价奖励条例并配有相应奖项评选方法与细则的高校更是凤毛麟角。
3.“假”――教育实习呈现形式化。“假”是指假实习,教育实习呈现形式化。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一,高校疏于管理,没有就实习提出指导要求和过程监控。第二,实习前动员工作不到位,研究生总体参与教育实习的动力不足,缺乏参与实践的积极性。第三,教育实习成绩的含金量大打折扣。大多数学生的教育实习成绩基本上是由研究生本人直接联系导师获取的,一些实习指导教师碍于情面或对学生实习情况没有认真评估,就随意给出“优秀”的教育实习成绩,而有些高校则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对待学生虚报的教育实习成绩。第四,学位论文的指导与评价没有体现实践性。教育硕士学位论文的指导与评审过程中学术化倾向严重,一些研究生只能是舍弃宝贵的教育实习实践机会,在家“闭门造论文”。
4.“浮”――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浮”指的是“双师型”教师缺乏,校外实践基地及基地导师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学生实习没有得到有效指导。第一,“双师型”教师十分缺乏。校外基地导师虽有较强的中小学一线教学和管理能力,但大都停留在经验水平上,能够将实践经验升华到一定理论和学术高度的教师不多。高校内的教育硕士导师大部分是从学术型导师中遴选的,他们对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多,加上高校教师职称评定与科研指标缺乏导向,到中小学调研和学习还涉及课时、经费等一系列问题,使得高校导师缺乏主动深入中小学进行相关研究的动机和意愿。以上种种原因导致高校难以保障教育硕士的教学实践质量。第二,从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来看,许多高校虽与中小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但维系这种合作更多的是双方感情,缺乏制度保障的约束,合作只停留在民间的松散型合作水平上,长此以往会影响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第三,校外基地导师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一是指导频率过少。有的校外导师由于学校事务繁忙,再加上学生又不太主动,导致学生难以获得具体的实习计划和过程指导建议。二是指导内容差异较大。指导内容多与校外导师自身职业、职务背景存在较大联系,并非针对培养目标及学生背景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有些校外导师,尤其是学科骨干教师更关注讲课技巧,指导中主要是提出实习生授课时的不足以及改进方法;另外一些校外导师,如校长等教育行政管理者,他们更倾向于对为人处世之道或行政事务处理等的教授。
二、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实习问题解决的对策
1.明确教育硕士教育实习的目标方向。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目标各具特色。专业学位旨在培养掌握某一专业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临床专家型”人才。因此,在培养过程中,高校必须明确专业学位教育培养的目标,并以此确定教育实习的目的。高校可以制定教育硕士教育实习的具体目标如下:第一,深入中小学感受体验教师的教育生活,接受职业思想教育;第二,将学科知识提升为教育教学技能;第三,进行必要的职前准备,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加深对用人单位的了解,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增加就业机会;第四,参与教育行动研究,提升实践研究的能力,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要立足于基础教育实践,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注重学以致用,分析解决中小学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说,教育硕士的学位论文评价必须高度体现对教育硕士的实践性要求。
2.构建教育实习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体系。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体系是确保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实习有效进行的前提。第一,制定集中实践科学合理、详细而规范的制度。这一制度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实习的组织管理、教育实习目的与任务、基本内容和实施步骤、实习研究生纪律与安全要求、教育实践成绩的考核与评定、实习研究生各类评优标准、实习经费使用与管理等方面。第二,建立健全实习考核评价体系。教育硕士实习考核评价体系构建应关注三个维度:一是评价标准。在合法性、合理性和可接受性原则的基础上遵照国家的有关标准,结合高校和实习单位的实际进行制定。二是评价手段和方法。教育硕士实习质量的评价手段和方法应该多元化,如实习成绩可以通过实习指导导师、实习任务完成质量评价等多个渠道进行综合评定。三是评价指标。教育硕士实习质量评价指标应由能反映教育硕士实习质量并能够量化的一系列能力发展指标构成。第三,确定全日制教育硕士校外导师工作职责,用制度规范和落实基地导师的指导行为。如明确要求实践基地导师对研究生的教案编写和试讲给予指导与审核后才能进课堂上课,规定基地导师对实习研究生进行集体案例(课例)讲评的次数等。第四,制定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实习督导工作规定,聘请有经验的硕士生导师组建实习督导专家小组,开展实习过程监控和督导活动。
3.采用“统一安排、集中实习”模式。在教育硕士教育实习方式上,各高校先后进行了分散实习、集中实习、全程浸入式实习、委托实习及近年来的顶岗支教实习等多种形式的探索。从实践效果看,“统一安排、集中实习”模式更具优势。主要表现在:第一,集中实习的实习生有一种集体归属感,便于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共同分享、共同教研、共同提高,保证教育实习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放羊式”“散沙式”实践问题的出现。第二,集中实习一般采用中小学教师实践指导和高校教师理论指导的双重指导“双师制”,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可以实现教育实习效果的最大化。
4.把握教育硕士教育实习的基本节奏。(1)动员与演习。首先,高校要高度重视教育硕士教育实习前的动员工作,增加研究生对教育实习的使命感和内驱力。例如,通过召开由各级领导、导师、督导教师及全体实践研究生参加的全校实践研究生动员大会,强调实践的意义,宣讲实践内容与常规事项的处理等要求;聘请曾获“优秀实践研究生”的同学分享他们在实践中的体会、经验;聘请实践基地导师(校外导师)介绍中小学的情况和对研究生们到实践基地学校的期望;等等。其次,做好实习前的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等模拟的演习(演练)工作。有效的演习工作必须做到方案设计精心、操作流程细化、点评指导具体。(2)交接与见习。交接指的是举行研究生和基地指导教师见面与交接仪式。这样的交接仪式,不仅能加强高校和实践基地学校的联系,还可强化基地导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此外,集中实践中的教育见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熟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情况,并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见习的主要内容可根据学生各自的专业培养方向来设置。(3)实习与研习。教育实习是指在校外基地导师的引领下独立开展的,着重强化学生管理和教育教学实战性和实践性的课堂教学、教育调查、班队管理等活动。教育研习是指研究生在实习之后从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对实习进行理性认识并开展研究活动,如对在实习阶段、见习阶段遇到的典型课堂案例、教改范例、名师成长个案进行研究,撰写包括主要收获、个人教育教学优缺点、今后的努力方向等内容的个人总结报告。该活动可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实习成效,有效提高教育硕士的实践教学能力。
5.提高导师队伍教育实践的指导能力。提高导师队伍的教学实践指导能力,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制定专兼职导师的交流机制。设计一些强制性的学校规定,如教育硕士导师聘任期内需承担一项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设计专门的项目鼓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开展合作研究;校内导师每个学期在中学上一定数量的学科课程;每年考核时校内教育硕士导师提交一份基础教育调研报告或论文,校外导师提交一份关于理论学习的总结等。第二,建立教育硕士导师培训机制。对教育硕士导师开展全员培训活动,对缺乏基础教育经验的导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案例教学实操、有效教学设计、教育硕士的特点与策略、教育硕士导师的责任和义务等,每学期开班一次,培训形式分讲座和研讨两个部分。此外,不定期地举办导师论坛、导师沙龙等,交流教育硕士的教育实习指导经验。
6.加强校外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切实培养教育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必须加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高校应本着双赢的原则,通过自身的优质服务,重点建设一批可供不同专业教育硕士“集中实践”的基地学校。此外,要建立包括有时间保障、经费投入、导师职责、绩效评价要求的教育硕士协同培养的长效运行机制,这是改变高校与中小学合作形式化、有实践导师之名无实践指导之实等问题的关键。
[参考文献]
- 上一篇:营销培训管理制度
- 下一篇:机电一体化毕业实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