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品牌创建范文

时间:2024-03-23 16:42: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执法品牌创建,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执法品牌创建

篇1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现实是我们在市场再难以找出纯货品或纯服务,原本售卖产品的企业,亦开始提供增值服务,同时也希望传递更多好处给顾客及其它企业。因此,顾客在购买某货品的同时,也会购买到其提供的服务。由此推论,顾客再不能以单一的货品或服务,去评估他们购买及使用的经验。

在以价值为本的市场运作下,顾客不再单单购买货品或服务,而是选择一些可以为他们带来价值的东西。这些价值可以是建立在功能或情感基础之上,也可以由两者结合去产生这些价值。

根据市场学术文献,顾客感知价值是一种获得(得到利益的感觉)及付出(在消费时的牺牲)之间的交易。假若顾客觉得在消费时所获得之价值超过他所付出(不论是金钱或是其它方面) 的时候,他便会感到满意并再次光顾。为顾客提供超出他们所期望的价值,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市场竞争优势,改善市场占有率及盈利情况,与顾客维持一个长远的忠诚关系,及增加品牌资产。

除战略上的重要性外,顾客感知价值的领域也是值得我们去了解的。香港理工大学市场学系由2004年7月开始,就顾客感知价值进行了持续性研究。研究范围包括下列零售服务行业:时装、电子产品及相机器材、化妆品、鞋类、珠宝手表及百货公司,并已延伸至电讯服务行业。调查结果显示,顾客感知价值是由四个独立的价值因素所组成,而此四大因素可分为九大类别:安全性及风险、服务态度和技巧、购物环境、店员与顾客的互动性、店内所售产品品牌和零售店的形象是否符合消费者的个人生活风格、产品质量、个人形象、顾客的付出及价格。这些因素可以让顾客从功能、利益及情感上去感受不同种类的价值。

同时,调查结果也显现出顾客感知价值对提升顾客满意度及品牌偏好度有重大帮助,并能够对顾客消费行为作一个准确的预测。顾客感知价值、满意程度及顾客忠诚度之间存在的关系如下:若一位顾客在某时装店消费后,他会考虑到商品质量、服务质量、店内环境及气氛、商品使用安全、服务方便与否、顾客为主的服务政策、与前线人员或支持人员的互动和服务质量,及在不同时间、不同消费经验中所得的益处。当那位顾客在选择所需服务或商品时,他便会比较从中所获得的利益和牺牲,例如金钱、消费风险、在资料搜寻上所运用的能力和时间。若他认为自己在消费过程中,所获价值大于付出时,他便会得到较高的满意度,并推动他再次在同一店铺消费。

由此可见,调查结果支持了Brodie & Little (2006)所假设的顾客价值之创造及传递概念模式,即服务行业须与顾客、员工和外部的支持公司(如公共关系顾问)紧密合作去一起为客户创造价值。故此,一个能带给顾客巨大价值的服务经验是联系企业管理价值的传递链,只依赖市场的努力并不足以在上述范围内保证卓越的表现。报告结果亦指出,顾客感知价值调查为有效的服务品牌管理提出一个概括及综合的流程。首先,服务市场人员必须改变其心态,因为创造及发展服务品牌是一个全面的过程,要求内部功能的合作;同时,他们必须设计和建立全新而有效的品牌创建工具。此外,当发展或支持一个强大的服务品牌时,他们可以考虑下列程序以传递较高的价值:

1. 价值探索:企业应培养一个以价值为本的企业文化,并采用关系营销的概念去分析,明白和理解顾客需要的价值。

2. 价值结构:企业应先确立服务品牌的定位,并以顾客问卷调查之结果去评估以何种价值作为主题,才去建立和定价企业所提供的服务或产品。

3. 沟通价值:服务品牌应为自己所确立的价值向顾客、战略伙伴、内部员工及公众等作沟通及教育。

4. 组织和训练以传递价值: 企业可创意地为每位员工设计不同角色,让他们共同建立价值、进行管理及市场运作,并参与到品牌价值链当中,而企业可提供培训去装备所有参与者,以保证他们具备传递价值给顾客的能力。

5. 以管理顾客的付出来改善其感知价值,顾客将会付出更少的努力和体力,不论在心理和生理上,都能以更舒适的方式去消费。

篇2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大会,主要是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对全市“讲文明、树新风、创品牌”活动进行部署动员。刚才,重汽、交警、泉城义工和阳光大姐四个单位做了很好的发言,四个单位在“创品牌”工作中创造和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大家要认真学习借鉴。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做好文明创建活动

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全面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不断深入,涌现出一批精神文明建设典型,推动了省会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更好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软实力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组织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创品牌”活动,围绕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和强市目标,以“创品牌”为载体,深入解放思想,不断提升境界,锐意改革创新,争创一流成绩,构建推进省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坚实文化支撑。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讲文明、树新风、创品牌”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创建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实、抓好。

第一,要把创建活动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统筹推进,在加强经济建设同时,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与经济社会形势相适应的精神文化优势,不断丰富精神的内涵,构筑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精神力量。

第二,要把创建活动作为经济文化强市建设的推进措施。省委工作会提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战略部署。各级各部门要把握经济与文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发展规律,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把文化渗透到经济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发挥好品牌文化的辐射和带动效应,引领产业调整升级,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要把创建活动作为打造全运会、园博会品牌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市承办全运会和园博会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要以创建活动为契机,学习北京奥运经验,无论在基础设施、场馆等硬件建设方面,还是在精神风貌、文明素质、服务功能、城市管理等软件建设方面,都要按一流标准,提升境界水平,切实把这两个全国性活动打造成办会的品牌。

二、高标准高水平搞好创建活动

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创品牌”活动的意见》,明确提出,要解放思想、提升境界,以一流精神状态、一流素质能力、一流工作水平,逐步形成策划一批、培养一批、推出一批、储备一批的品牌创建机制,打造一批有特色、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著名品牌和知名品牌,通过品牌创建活动,努力变品牌效应为发展效应,弘扬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形成人人学先进、奋进创一流、合力促发展的工作格局,使竞争力影响力和美誉度明显提升。为达到这一目标,要重点围绕践行城市精神、弘扬泉城优秀文化、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繁荣文化事业产业、改进完善公共服务、打造提升泉城形象、增强城市服务功能等八个方面组织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重汽、交警、泉城义工和阳光大姐就是“创品牌”工作的典型代表。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以他们为榜样,着眼长远,认真谋划,精心组织,科学实施,高标准高水平搞好创建活动。

——在企业品牌建设方面,要向重汽学习。重汽以振兴民族重卡产业为己任,把培育民族品牌作为企业战略目标,强化自主创新、深化内部改革,积极推进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确立了行业技术领先优势和市场领先地位。企业创品牌,就要坚持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打造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就要把握企业经营运作的主动权,实现由被动适应市场向主动经营市场转变打造开拓市场的品牌;就要加强企业管理,提升产品质量,打造群众和社会放心的品牌,促进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在公益品牌建设方面,要积极向泉城义工学习。泉城义工作为拥有6万余人的大型公益服务组织,通过开展固定化、特色化和品牌化服务活动,特别是在抗震救灾中做出了突出表现,为赢得了荣誉,成为叫响全国的公益品牌,成为市的公益名片,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反响。各级各部门要把开展社会公益服务作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构建民众广泛参与的平台,凝聚社会各界力量,通过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把丰富多彩的主题公益活动,打造成城市公共服务的品牌。

——在服务品牌建设方面,要积极推广“阳光大姐”的经验。“阳光大姐”作为解决下岗失业妇女再就业的家政服务机构,坚持市场运作,用真情服务,靠规范取胜,通过不懈努力,已成为全市家政服务业的代表品牌和行业典范,成为一支发展省会服务业不可或缺的生力军。全市服务行业要以“阳光大姐”为榜样,围绕服务民生,规范服务标准,提升服务档次,开拓新的领域,打造更多更受群众欢迎的社会服务品牌,通过品牌效应带动服务行业发展。

——在执法品牌建设方面,要向“交警”学习,打造“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品牌。“交警”是的老品牌,多年来,交警系统广大干警,以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的服务宗旨,为全省乃至全国交警系统树立了榜样。这是交警的荣誉,更是行政执法的品牌。各个执法部门要以“交警”为榜样,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形象意识、依法行政意识和群众意识,切实做到严格执法、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全心全意为社会、企业和群众服务,建设一批文明执法的品牌。

实际上,在全市各行各业都有许许多多不同的先进典型,像战斗在抗震救灾前线的英雄集体和个人、消防、特警、建设、卫生、民政等等都是为带来荣誉和赞扬的品牌。各级各部门要以他们为榜样,全面搞好“创品牌”活动,着力打造一批弘扬城市精神、提升城市形象的品牌。

三、加强对创建活动的组织实施

“讲文明、树新风、创品牌”活动是一项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的战略性工程,要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相结合,与贯彻即将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相结合,与贯彻落实省、市委工作会议要求相结合,与“下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活动相结合,与迎办全运会、园博会相结合,各项工作互为推动,统筹兼顾,认真谋划,精心组织,科学实施,力求成效。

篇3

*市工商局*分局将整顿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贯穿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全过程,围绕“四优四求”,以作风转变促进工作落实,以提高效能促进服务到位,以制度创新促进监管执法水平提升,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一是优化服务环境,服务发展求先行。全面实施行政指导服务。切实抓好“转股现场辅导”等典型示范项目建设,探索灵活务实的指导方式,做好事前指导和动态服务工作。深入开展五项帮扶活动。全面开展“大走访”活动,通过“准入帮扶、联系帮扶、融资帮扶、定向帮扶和品牌帮扶”五项帮扶措施,主动宣传服务政策,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积极引导和扶持企业发展,帮助企业解决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切实加强六项惠农措施。认真实施“政策咨询支农、工商登记惠农、合同签订利农、商标品牌兴农、发展经纪人活农和红盾维权护农”六项服务措施,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推行“公司+商标+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和“农户+合作社+经纪人+市场”的农民致富模式。今年计划完成黄桥、黄埭*个镇级农贸市场改造,实施市场信用分类管理,全面开展星级文明市场创建工作。

二是优化竞争环境,监管执法求高效。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不断加大对食品经营主体资格的清理和规范力度,加强食品市场质量快速检测工作,以乳制品、群众日常生活必需品、季节性、节日性食品以及在流通环节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为重点,集中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全力确保消费安全。加强社会热重点行业管理。加大对无证无照经营、黑网吧、黑游戏房、商业贿赂、非法传销、虚假违法广告、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查办力度,维护市场秩序。加强监管执法理念创新。破除“监管就是执法、执法就是处罚、处罚就是罚款”的思维定势,对市场主体存在的问题要多做说服教育、引导规范工作,做到善施行政告诫,勤于行政指导,审慎行政处罚。

三是优化消费环境,消费维权求突破。引导科学合理消费。以“引导消费、拉动内需、活跃市场、促进增长”为主线,大力倡导科学、健康、文明消费。认真组织开展对消费市场特别是农村消费市场的检查,努力营造安全和谐的消费环境,增强农民消费信心,扩大农村消费需求。深化消费放心创建。进一步加大放心示范镇、示范店、示范行业的创建力度,统筹兼顾,优化布点,让更多的企业、行业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着力办几件让消费者满意的实事、好事,使创建活动更加深入人心,富有实效。提升维权反应能力。以电信、家电维修、旅游、美容美发、装饰装修等消费者投诉比较集中的领域为重点,开展服务领域维权专项执法检查。继续强化“*”网络建设,建立健全消费维权协作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全面提升消费维权工作水平。

四是优化工商形象,队伍建设求提升。典型带路,全面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今年该局将全面开展红旗窗口、办案能手、红盾杯法律法规知识等八项评比、教育活动,努力营造关系和谐、工作争先、业务精良的工作环境。达标创建,不断夯实基层规范化管理基础。计划今年完成黄埭、渭塘、元和、阳澄湖四个分局的达标创建任务。进一步深化“两官”制度,完善基层信息网建设,不断健全绩效考核机制,变全年考核一次为每季考核一次,做到有考核、有标准、有讲评、有提高。防控并举,有效规避履职风险。扎实推进“排查廉政风险,建立防控机制”工作,严格按照流程,突出重点,全面排查廉政风险,科学评估风险等级,落实综合防控管理举措,提升广大干部职工的岗位责任和履职意识。

篇4

进一步深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贯彻活动,通过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干部培训、在线学习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引导我州交通运输行业干部职工把握核心要义、领会思想精髓,用讲话精神和三中全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丰富行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一)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在交通运输行业内兴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

(二)强化道德风尚宣传教育。深化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治理工作,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重点抓好交通窗口职业道德教育,塑造交通运输行业诚信守德的社会形象。推进文明单位道德讲堂建设,发挥好道德讲堂作用,通过道德讲堂加强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个人品德教育。

(三)围绕标准,做好创建州级最佳文明单位各项工作。今年是州交通运输局申报州级最佳文明单位之年,要按照《州级文明单位测评细则》要求,完善创建工作机制,落实创建任务,确保各项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四)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成立志愿者领导小组(名单附后),继续加强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及时招募新成员充实到服务队伍中来,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体制机制,发挥品牌效应,深入开展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和残疾人志愿服务。开展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志愿服务活动。

(五)拓展交通服务品牌建设。深入基层群众、服务基层群众,结合“走基层”“双联”“挂包帮”“富民路、连心桥”以评促建和争创反腐倡廉建设典范等活动,积极推进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示范窗口、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巾帼建功等创建活动,切实抓好结对金川县金川镇中心校帮扶活动。在全行业管理领域继续抓好“创文明机关”和“争当人民满意公务员”等活动,在全行业服务领域开展文明示范窗口创建评比活动,在全行业运政执法领域开展“文明执法窗口”和“文明执法标兵”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各种主题文化活动和主题实践活动,同时做好全国和全省交通运输文化品牌、文化建设示范单位调研、推荐和申报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以品牌活动带动其他工作,扩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力,在全行业开展学习菊美多吉、兰辉的先进事迹,同时,继续培养、选树先进典型,引导广大道路运输职工在岗位上建功立业,在全行业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城乡结对帮扶活动,发挥文明单位文明示范、带动引领作用。

(六)深化政风行风建设。全面清理道路运输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缓解,规范程序,完善专家审查制度,加强政府服务窗口建设。扎实推进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大力整治行业各领域和执法一线窗口服务中的不正之风。着眼全面防范行业管理风险和廉政风险,健全决策权控制机制,健全执行权控制机制,深入推进具有道路运输行业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围绕全区“科学发展上水平”的工作总基调,以创建“省级生态区”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重点,以转变思想观念为前提,以推动环保事业科学发展为主线,着力打造“效能环保”服务品牌,切实强化全局干部职工“主动、高效、优质、廉洁”服务意识,进一步提升环保服务效能,保障全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促进环保整体工作再上新水平。

二、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按照“作风建设保障年”活动要求,以“服务基层、优化环境、促进发展”为主题,积极打造“效能环保”服务品牌,即:阳光环保五承诺,强化环保服务理念;优质服务六原则,提升环保服务效能。在服务发展上做文章,在创新机制上求突破,在争先创优中提档次,全面提升全局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效能,努力实现“五个明显”的工作目标,即制度体系明显完善,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服务效率明显提高,工作作风明显改进,发展环境明显优化。

三、阳光环保五承诺,强化环保服务理念

(一)建立环保优质服务承诺制度。认真执行“首问负责、工作代办、热情接待”制度,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和“生、冷、硬、顶、拖”等现象。积极实行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服务,对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准入要求的随时审批,确保畅通;对需要上级环保部门审批的,主动对接,加强协调,为项目建设提供最为优质的服务。

(二)建立重点企业环保包保服务承诺制度。对全区重点企业环境监管工作实行包保责任制。各分管领导实施“一岗双责”,抓好分管工作的同时,做好包保企业各项重点工作的督导、协调;各包保科室做好科室日常工作的同时,负责包保企业重点工作的落实,对企业存在的环境问题和环境违法行为,实行挂账销号制,明确时限进行限期整改。提供指导在一线,增强服务能力。引导传统产业使用、推广环保高新技术、清洁生产技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解决问题在一线,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帮助企业寻求新工艺、新技术,提供治理方案,解决企业治污难题。

(三)建立环境执法规范承诺制度。严格环境执法程序、执法依据、执法要求,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执法人员统一持证上岗,文明执法、公正执法,树立良好的环保形象。

(四)建立环境调处承诺制度。保持12369环保热线24小时畅通,实行局领导坐班接访、包案化解制度,做到重大污染问题1小时内赶到现场,一般污染问题2-3个工作日解决,确保受理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五)建立环境监测服务承诺制度。将监测服务时限承诺从法定的30日、20日、15日分别缩短至20日、10日、5日,在环境监测服务中努力做到“四个一”,即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温馨的问候,一个座位,一杯茶水。

四、优质服务六原则,提升环保服务效能

牢固树立热情、真心、高效的服务理念,深入践行推广主动服务、全程服务、预约服务、高效服务、耐心服务、一体化服务六项优质服务机制,以过硬的业务素质、诚挚热情的服务、高效的办事效能服务全区重点项目建设。

(一)主动服务。对国家及省市区有关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项目、招商引资项目,节能降耗、清洁生产、治污减排项目,城乡环境基础设施项目,新农村建设等项目,开辟环保审批“绿色通道”,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受理时间,主动上门服务,提前介入指导,切实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着力优化我区投资环境。

(二)全程服务。对确定的重点工程项目和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强化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实行提前介入、定人挂钩服务,开展送政策、送科技、送信息、送服务、送温暖的"五送"活动,使环保部门成为服务全区经济发展的先行者、服务重大项目的先锋队。

(三)预约服务。认真落实电话咨询服务、下班延时服务、有事预约服务等制度措施,对重点建设项目、招商引资项目,进入环保审批、验收“绿色通道”,做到随到随受理,节假日、公休日实行预约受理。

(四)高效服务。对建设项目审批,坚持资料齐全马上办、资料不全指导办、紧急项目加班办、特殊项目跟踪办、重大项目领导办的“五办”原则,千方百计解难题,真心实意搞协调,不断提升工作效能。重点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环评报告书、环评报告表、环评登记表的审批时限由法律规定的60天、30天、15天,分别缩短为15天、7天、3天。验收时限由《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规定的30天缩短为10天。

(五)耐心服务。对待企业和群众做到“五个一”,即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个座位,一杯热水,一张明白纸,实行微笑服务,对待有关环保业务要做到有问必答,耐心解答。真正使服务对象感到环保部门为其排忧解难的诚心和热心,树立良好的环保服务形象。

(六)一站式服务。印发环评审批、验收温馨提示,明确包括环保手续办理程序、相关科室职责等主要内容的流程图,设立公共邮箱方便下载手续办理资料,派出业务骨干对环保业务实行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减少企业办理环保手续的复杂度,从而实现审批快车道,服务零距离。

五、保障措施

为全面打造“效能环保”服务品牌,在创新机制、优化服务、提高认识的基础上,量化目标,加强调度,严格考核,确保“效能环保”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取得实效。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以局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亲自抓,所有业务职能科室作为责任主体,落实人员,明确责任,严格标准和考核,狠抓落实。

篇6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我市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国家试点工作为抓手,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促进行政服务提速提效。建立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监督和保障机制,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进一步规范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的受理和答复工作。

二、规范行政执法。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行政指导工作,综合运用政策辅导、规劝提示、行政建议等方式,切实提升行政指导和服务效能。依法规范各类行政执法行为。健全完善说理式执法、执法事项提示、行政监管劝勉、轻微问题告诫、重大案件回访等执法制度。加强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完善行政执法人员执法业绩档案制度,实现执法考核、责任追究与评先评优、晋级使用有机结合。

三、深化行政机关公信力建设。开展群众评议依法行政工作,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评议,强化对行政机关和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充分发挥新闻监督对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积极作用。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各项制度,确保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100%;加大对规范性文件的全过程监督,建立“后评估”制度,完善“立、改、废”的动态调整机制。

四、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推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贯彻落实行政机关重大决策的征询、听证、合法性审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集体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进一步规范事关百姓切身利益重大事项决策听证会程序。

五、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全面实施“六五”普法规划,继续突出宪法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坚持局党委中心组每年2次集中学法制度。深入推进公务员学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工学法。积极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充分利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和各类法律颁布实施纪念日,积极开展主题宣传日、宣传周和宣传月活动,不断丰富宣传内容。通过《时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专刊、电视台、电台、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局网站等新闻媒体开展多方位的法制宣传活动。

六、规范经济法治秩序。广泛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为企业提供便捷有效的法律服务,开展诚信示范企业评选活动,不断提升企业依法管理诚信经营的内在动力和实际能力。落实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篇7

当前我国农产品总体上处于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市场对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规范性约束有限,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的责任重大。农业部将通过着力推行全程管控,深入开展食物食品农产品营养功能评价,积极开展农产品独特品质形成机理、污染物阻控消除、农产品品质营养保持与质量安全全程控制关键点及配套管控技术研究。

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稳定向好。最近几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6%以上,2016年前三个季度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7%以上。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基本建立,执法检测能力大幅提升,标准化生产、全程绿色防控、“三品一标”、风险评估、科学研究体系基本形成。

“十三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四个工作重点:通过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农兽药残留标准制修订、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推进农产品认证和品牌培育;强化执法监督,深化专项整治和督导巡查,实施严格的监督抽查制度;还将做好监测评估预警与应急处置、加强科学研究与科普培训。

农业部将积极构建四个长效性机制:首先要抓好追溯体系建设;抓好质量安全县创建;着力完善基层监管体系、检验检测体系、标准化生a与“三品一标”推进体系、风险评估体系、科学研究体系和执法应急处置体系;抓好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完善,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相配套的农药、兽药、屠宰等法规制度的制修订。

篇8

论文关键词: 道路运输 管理 问题 措施

论文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道路运输已迅速成长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的地面运输方式。我国的道路运输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道路运输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1 我国道路运输管路存在的问题

现在,我国运管机构沿用“市、区分级负责”的传统管理体制。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这种体制的弊端也显露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运管机构职能的发挥。

1.1 现行运输管理体制缺“效”

第一,人员编制不规范,机构性质不统一,我们主要以我市为例来谈,按照交通部对运管机构每百台车定一人、每百站(场)定三人的设想,运管队伍应是一支精干高效的队伍。但由于我市的交管所都分属地方政府管理,而市运管局对区交管所无人事权属关系,导致区运管机构的人员与业务出现不平衡现象,存在“管事不管人,管人不管事”等诸多问题,甚至出现个别运管人员素质低、业务能力差、服务意识淡薄等现象。另外,我市各区县运管所的建制不规范统一,多为科级建制、甚至还有股级建制。科级单位要负责一个区的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和指导,还要对运输市场的发展变化进行分析预测,其实际能量实在有限,很多运管所都有“小牛拉大车”的感觉,难免在道路运输管理中存在着缺位问题,平日里往往疲于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和处置各种道路营运纠纷,很难静下心来思考辖区道路运输行业的发展问题。第二,执法分离后弊端日益显现我市于06年成立了交通行政执法总队,在主城区实行了行政审批管权与执法处罚权分离,这种改革避免了执法部门间的相互推诿,相互扯皮等现象,加强了相互监督,提升了交通形象。但作为道路运输行业的许可管理部门缺失了执法权,或者说执法权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就像失去了“一只手”一样,在行使管理权的时候有时出现尴尬和不到位的情况。如对辖区维修企业超范围经营的治理上,没有了执法权,不能对其违章违规行为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第三,职权责任不明确。从对外来讲,运管部门所担当的职责是对道路客运、货运经营,站经营、机动车辆维修经营、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等的管理,具体行使着法律赋予的对以上行为的行政许可、行政管理、道路运输安全监管职权,并在某种意义上担负着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但这些管理职权实际被公安、建设、农机等部门所肢解,因而在管理职责上存在着重叠现象。如我区在进行的农村客运投放工作上,要与区属很多部门进行接洽,在参与类似的地方交通规划建设上存在一定的难度。从内部来说,市和区级的运管机构权责关系不明确,区交管所对客运企业及营运线路仅有初审权,而又要对本辖区的客运企业进行管理,而有终审权的市运管局对客运企业又没有直接参与管理,出现了“审批的不管理”、“管理的不审批”的局面,一旦发生线路纠纷,由于区交管所缺乏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所以导致纠纷升级,很容易演变成集体上访、甚至堵塞交通和罢运的现象,对社会稳定造成极坏的影响。以上因素导致在运输管理工作中,权、责、利不够明确,运管部门缺乏手段,对运输矛盾纠纷的处理不够及时等,工作难以实现高效率。

1.2 营运公司管理缺“责”

第一,经济意识过强,社会责任意识薄弱。就目前而言,我国客运市场普遍存在“乘客叫差、驾驶员叫累、承包者叫苦”的现象。究其原因,部分营运公司为追求垄断利润,为争取营运指标,不考虑任何社会责任,不惜公司形象和代价,甚至有意制造事端,以此作为向政府部门换取线路或指标的筹码,一旦得逞后,即刻转变目标,将资金风险、安全风险转嫁给承包者,根本不会在社会责任的承担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上下功夫。第二,管理松散,对驾驶员制约性差。交通行业是一个城市的窗口行业,代表着城市的文明程度。驾驶员言语不文明,着装不雅、不遵守交通规则等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外界对重庆的评价和认识,尤其是在出租车和客车表现尤为突出,公司对驾驶员的管理只重经济效益,不重服务质量,缺乏经常性的沟通。货运公司大都采取挂靠的经营模式,公司只要收取了管理费,对驾驶员的其他行为根本不做任何要求,货运行业驾驶员的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1.3 解决我国道路管理问题的具体措施

(1)加快运管机构编制体制改革步伐。

在我国的新疆运管机构全部纳入了公务员管理,江苏、山西和陕西等省市也在积极探索运管部门的机构体制改革。云南省的主要做法是:一是积极主动争取省交通厅、省人事厅、省编委办公室等部门的支持,将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纳入公务员管理;二是采取清理编制、严格控制人事调动、经费控制等措施推进机构改革;三是对新增录用运管工作人员提出“从严控制,逢进必考”的原则,按年度增人计划,严格执行《国家公务员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办理新增录用运管工作人员。

(2)加大监管力度,发挥市场调节功能。

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采取有力措施,应对市场变化,维护市场稳定。进一步加强对运输市场特别是出租汽车市场的监督管理,对无照经营的车辆要进行彻底清理。通过整治“黑车”,规范市场秩序,为合法运营的出租车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积极探索和研究各类运输市场主体的准入、退出及日常监管的办法和机制。建议出租车经营推行市场化,首先,要放开出租车行业的特许经营权,让经营权真正成为商品,这样做只是减少了政府批指标的权力,把政府不该管的事,放给了市场;其次,在行业内部应建立起竞争机制,奖优罚劣。

(3)明确权责关系,充分发挥区县运管机构职能。

一是应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调整职责权限,明确市、区级运管机构的权利和责任,严格落实“谁审批谁管理谁负责”。杜绝“好处大家抢,麻烦大家让”的不负责现象。二是明确区运管机构在区里的职责,以便更好的参加地方交通规划及建设。另外,尽可能实行着装标示上的统一,维护运管部门的威信,现在的运管机构“卸装”上门指导检查工作,很容易产生误会和误解,有形无形地破坏了运政管理部门的形象。

(4)建立和完善客运市场准入、监管和退出机制,规范客运市场管理。

在市场准入上,深化客运班线管理改革,全面推行客运线路经营权服务质量招投标。通过招投标,公开、公正、公平选择经营者,实行公司化经营模式,从源头上规范客运经营,提高行车安全保障系数和服务质量。在市场监管上,一是要大力推行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制。对客运企业的经营行为、诚实信用、安全生产、服务质量进行年度质量信誉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作出相应处理。对违法经营活动和公司蓄意制造不稳定事件,非法堵塞交通等行为要坚决打击,决不手软。二是积极推行安全行车和服务质量承诺合同制,各客运企业新增班线、新增车辆以及车辆更新要作出以服务质量为主的相关承诺,层层签订安全行车和运输服务质量承诺书。在市场退出上,积极推行客运线路经营期限制,废除客运线路终身制。运管部门要根据客运线路的流量、投入运力的价格和效益情况合理确定客运线路经营期限。经营期满后,运管部门根据经营者在经营期限内规范经营和服务质量情况确定其能否继续经营,切实解决客运市场“只进难出”老大难问题,做到有进有出,有序发展。

(5)创建道路运输企业品牌。

第一,加强管理者品牌意识。运输企业要不要创建自己的品牌关键在于管理者的有没有品牌意识。管理者没有品牌意识,就不可能打造出运输企业自己的品牌。因此管理者要加强品牌意识,注重做好品牌创建的策划,建立品牌创建组织,制订品牌创建规划,落实品牌创建责任,推进品牌创建,强化品牌管理和维护工作。第二,加强员工的培训教育。任何品牌的创建都离不开单位员工,道路运输企业品牌的创建同样对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道路运输企业可以通过对员工进行有计划地培训,有组织地练兵,有目的地比武,来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通过持之以恒和潜移默化地教育和星级服务制考核等来增强员工的文明、优质、诚信服务意识。努力发现和培养员工中的先进典型,并逐步培育成企业的品牌。第三,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安全是道路运输企业的生命线,要通过不断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充分利用GPS卫星定位、行车记录仪、电子巡更、电子监控、危险品检查仪等科技设施加强安管,加强车辆人员的资质管理,提高安管人员素质,加强安全隐患检查整改,大力弘扬安全文化,努力营造安全氛围。第四,加强企业品牌的管理。要对企业品牌有计划地进行宣传、推广和维护。形成一套管理制度和体系,通过举办各种竞赛、创建、评比等活动进行品牌提升,借助竞赛、促销等营销手段进行品牌推广,充分利用简报、板报、条幅、橱窗、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介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品牌创建氛围,不断提高顾客的知晓度和认知率。

(6)加强道路运输企业的文化建设。

第一,企业领导要把企业文化建设当成一件大事来做企业领导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把企业文化建设当成一件大事来做、来干。以真抓实干、率先垂范的作风,做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者、组织者和推动者。要率先学习理解企业文化理论,认真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信息,以科学理论、现代管理和文化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做企业文化建设的“传教士”,承担领导企业文化建设的职责,做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设计者、第一宣传者、第一实践者。通过自身的行动,从基础抓起,结合岗位规范、职责,在日常行为规范上下功夫,在职工普遍接受上下功夫,进行潜移默化的养成教育,塑造优秀的车站文化、班组文化,使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进车站、入班组、到人头。第二,企业职工要加强自己的主体意识,强烈的自主意识。企业职工要以企业为家、以主人的姿态全面地投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去,为企业的兴旺发达出谋划策,为企业的跨越式发展奉献力量,与企业拧成一股绳,与企业结成命运共同体,同呼吸,同进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企业职工要以对国家、社会、旅客高度负责的精神,尽职尽责,忘我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要以方便快捷、安全舒适、优质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旅客的满意和社会的认同。真诚的敬业精神。企业职工要热爱工作,勤劳肯干,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在业务上要千锤百炼,精益求精,在工作中恪守职业道德,真诚待人,热情服务,让旅客“走好、走了”。热爱集体的团队精神。企业职工要继承、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和集体主义精神,将个人与群体紧紧地连在一起,和谐共处,携手并肩,团结一心,勇于奋进。

2 结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运输乃至整个交通运输体系都得到了空前的快速发展。道路运输因其具有灵活机动的特点,而成为人们最早采用且应用最普遍的运输方式。随着道路运输工具的发展、道路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和运输需求结构的变化,道路交通已成为区域间的主要运输方式之一,人类社会已经形成了以道路运输为主体的新的运输大动脉。道路运输的快速发展与道路运输的管理是息息相关的,只有道路运输管理的好、管理到位,才能保证道路运输市场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光等.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毛德维.我国道路运输问题与管理对策研究[D].硕士论文,2004.

[3]赵惠祥.城市轨道交通土建工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篇9

一、目标任务

1、全年生猪出栏78万头。

2、新建“五位一体”(“五位一体”生态养猪小区是由政府、龙头企业、银行、合作社、养殖户等五个主体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生态养猪小区的一种生猪产业发展模式)养猪小区7个,每个养猪小区内养猪户达到10户以上。

3、在2个规模猪场和1个养猪小区开展“三零工程”(零疫情、零残留、零污染)示范试点。

4、畜禽清洁生产取得明显进步,粪污无害化处理率、处理后的综合利用率均达到80%以上,全县所有年出栏千头以上规模养猪场必须在年底前污水达标排放。

5、强化疫病防治工作,生猪疫病死亡率控制在0.5%以下,确保不发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

6、加强农产品投入品监管,杜绝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7、加快发展生猪产业精深加工,引进年屠宰加工生猪30万头以上的屠宰加工厂,大力发展药物“零残留”冷却肉及肉制品,打造肉类品牌,使我县成为粤港澳肉制品质量安全示范生产基地。

8、争取进入生猪调出大县行列。

二、主要工作

1、抓标准化示范创建,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

(1)加快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生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通过标准制订与实施,加强生猪及其产品的产前、产中、产后监管,并建立长效机制,增强我县生猪养殖标准化意识,提高农产品安全性,保护生态环境。

(2)根据政府引导,农户自主的原则,继续建设“五位一体”养猪小区。在养殖规模、组织化程度、带动农户和标准化上下功夫,积极筹建担保公司,建立风险补偿制度,使养猪小区成为农民创业致富的平台。政府与龙头企业达成协议,共同出资成立担保公司,为养殖户从银行贷款提供担保,龙头企业负责小区的品种改良、疫病防治等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

(3)积极开展“三零工程”示范试点。积极探索养猪新模式,打造生猪品牌,生产高品质、无残留的优质产品。可以通过挑选一两家标准化程度高,产品质量好的供港企业作为示范点,将一些好的做法总结归纳并逐步推广,使“三零工程”在全县全面普及。

(4)进一步巩固第一阶段畜禽清洁生产成果。建立健全工作激励、约束和考核机制,以污染防治为重点,全力推进畜禽清洁生产。加强部门联系,整合资金和项目,着力抓好第二批规模养猪场粪污治理任务,年出栏千头以上规模猪场必须在年底前全部污水达标排放。

(5)按照“五化”要求,高层次、高标准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完善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制度,建立标准化创建储备库,扩大示范规模,充分调动养猪户的积极性,形成养猪户主动参与、县镇择优推荐、专家现场验收有机结合的良好机制。加强标准化示范场的监督管理,执行标准化示范场有关制度,坚决取缔不合格的示范场。遴选我县标准化程度高、带动作用强的典型示范场进行广泛宣传,扩大示范效应。

(6)加强生态养殖基地建设。继续抓好发酵床养猪、“猪-沼-果(林)”等生态养殖模式的示范与推广,扩大示范、试点面,促进畜牧业与种植业的有机结合,加快生态循环农业体系建设。

(7)强化养猪场管理。农粮、环保部门要对规模养猪场进行登记备案,现有的千头规模猪场必须利用技术条件达到环保要求;今后新办的猪场必须先进行环保评估,由环保部门出具监测报告,环保不达标的一律不发放动物防疫合格证,并责令限期整改,否则予以关停。

2、抓科技创新,提升生猪养殖科技水平。

科技是改造传统畜牧业和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必须进一步提高生猪养殖科技水平。

(1)加强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县、镇、村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完善首席专家制度,整合资源,初步建立和形成以科技推广机构、畜牧业相关协会为依托,专业合作社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各种服务协调进行的新型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体系。

(2)加大新技术的推广力度。以申报“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为契机,认真开展畜牧业科技入户工作,强化技术服务和指导,重点推广“动物疫病净化”、“发酵床养殖”、“种猪性能测定”、“环保型饲料产品”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使生猪产业真正成为我县“富民强县”产业。加大养猪业机械化的推广应用,提升我县机械化作业水平,节约劳动力成本。

(3)重视科技示范工作。加快推进江西东江生态农业科技园生猪科技示范园建设,提高园区标准化建设水平,使之成为我县及周边地区在推进一体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示范、展示和技术培训基地。

3、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提升动物卫生安全水平。

(1)强化动物疫病免疫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动物防疫责任制,落实相关责任人,建立常年补免机制,继续实施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强制免疫措施,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平均合格率达到80%以上。

(2)全面开展动物检疫工作。积极推行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和检疫申报制度,各镇必须公布检疫报检电话,设立报检点,确保规模猪场产地检疫率开展面达到100%,散养户产地检疫开展面达到80%以上。全面落实能繁母猪保险专用耳标佩戴管理,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工作。

(3)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加强应急预备队培训,各相关部门要集中开展应急演练,构建重大动物疫病快速处置长效机制,提高突发重大动物疫病应急处置能力。

4、抓投入品监管,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1)进一步强化畜牧业投入品整治。农粮部门高密度、高频率开展“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等违禁药物和添加物例行监测和拉网式监测。将监测与检疫结合起来,严格控制阳性生猪流入市场。配合上级部门开展兽药市场整治,全力推进兽药GSP实施,强制淘汰一批信誉低、条件差的兽药经营企业。

(2)积极推进畜牧兽医综合执法。以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为主体,进一步整合行政处罚职能,按照“谁委托、谁负责、谁指导”的原则,加强执法机构、执法队伍建设和管理,完善执法体制机制,整合执法资源,规范执法行为,改善执法环境,提高执法能力,通过加强执法促进生猪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5、抓纵向一体化发展,培育加工型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

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如华润(集团)五丰行有限公司,通过兼并、重组、参股等资本运作手段,整合全县资源要素成立集团公司,完善饲料生产、畜产品加工、冷冻运输、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提升企业快速扩张能力,逐步成为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品牌。

篇10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阶段的第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和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继续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巩固平稳向好的发展态势,任务艰巨、责任重大。201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提质增效转方式”,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农业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执法监管和标准化生产“两手抓”“两手硬”,逐步探索出一套符合中国国情和农情的监管模式,推进监管能力和制度机制建设,切实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一、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

(一)开展首批试点核查授牌。对2015年确立的107个创建试点单位,组织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全面核查,核查后符合条件的由部里进行抽查。核查、抽查符合要求的,统一命名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并进行授牌。

(二)扩大创建试点规模。根据首批试点进展情况,修改完善质量安全县(市)创建活动方案、考核办法和管理办法。在首批基础上,再新增200个县(市)作为创建单位,优先把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质量安全县以及政府重视、基础条件好、工作积极性高的“菜篮子”大县或地市整建制推进纳入创建范围。鼓励和支持开展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

(三)提升创建水平。加强创建工作指导,开展宣传培训,争取政策支持,营造创建良好氛围。督促指导试点县市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大投入力度,实施全程监管,创新制度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着力推进生产标准化、发展绿色化、经营规模化、产品品牌化、监管法制化,坚持率先实现网格化监管体系全建立、规模基地标准化生产全覆盖、从田头到市场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主要农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生产经营主体诚信档案全建立的目标,努力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打造为标准化生产和依法监管的先行示范样板区。

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

(四)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始终保持高压态势,集中力量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治理行动,力争用3-5年时间解决突出问题,消除重大风险隐患。禁限用农药整治,要针对豇豆、芹菜、韭菜、菜心等品种,集中解决克百威、氧乐果等限用农药违规使用问题。兽用抗菌药整治,重点解决违规使用抗生素问题,严格控制超剂量、超范围使用、不按要求执行休药期等违规行为,严厉打击抗生素滥用。“三鱼两药”整治,重点解决鳜鱼、大菱鲆和乌鳢非法使用孔雀石绿、硝基呋喃问题。巩固并深化“瘦肉精”、生鲜乳、生猪屠宰等专项整治工作成效,聚焦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强化执法监管,严防问题反弹。

(五)扎实开展农资打假。加强与公安、工商、质检等部门协调配合,严格农资生产经营监管。围绕春耕、三夏、秋冬种等重点农时,严厉打击非法制售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水产苗种、农机具等假冒伪劣农资的行为,适时向社会公布一批典型案件。加大农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力度。及时督办查办各类涉假劣农资举报案件。组织开展乡村与城郊结合部、互联网以及果菜茶、中草药产区农资市场整治。深化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拓展优质农资销售主渠道。

(六)强化日常督导巡查。发挥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和农业综合执法机构职能作用,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排查,加强农产品产地贮藏保鲜及相关防腐保鲜添加剂监管,采取针对性措施全面强化薄弱环节监管,及时消除问题隐患。坚持源头控制,加强产地环境管理,严格控肥控药控添加剂,推进减量化绿色生产。督促生产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合理用药、科学施肥,开展经常性的生产规范性督导巡查,切实落实禁限用规定和休药间隔期、生产档案记录等制度。

(七)全面加强监督抽查。做好监督抽查与风险监测的相互衔接,充分利用监测抽检结果,实施精准打击。围绕风险监测发现问题,部省两级农业部门要跟进开展针对生产经营主体的监督抽查,加强检测机构与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的协作配合,强化“检打联动”,及时查处不合格产品及生产经营主体。

(八)加大违法案件查办力度。坚持严字当头,强化联打联动,集中力量查办一批违法违规大案要案。凡监督抽查不合格的,要依法依规处罚,及时曝光。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严惩违法犯罪分子,凡达到司法移交标准的要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三、加快推进追溯管理

(九)建设国家农产品追溯信息平台。加快建设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积极推动省、市、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体系建设,尽快实现监管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贯通检测、认证、预警、评估、执法、追溯、标准等全要素,不断提升监管信息化水平。

(十)制定追溯管理规范。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积极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技术标准和运行规范,设立统一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编码规则和识别查询标识。

(十一)启动追溯试点工作。积极筹备和开展国家追溯信息平台试运行工作,优先选择“三品一标”和生鲜乳、蔬菜、猪肉等易于标识的农产品开展全国统一追溯试点。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积极争取追溯条件建设和奖补政策,支持规模化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参与追溯试点。

四、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

(十二)稳步开展例行监测。制定全国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明确各层级监测的重点和方式,及时分析会商和综合研判,加强监测结果信息通报和共享。建立省级监测信息报告制度,逐步实现部省互联互通、监测数据实时共享。

(十三)深入实施风险评估。统筹规划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研究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办法和风险评估指南,制定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5年规划。围绕重大问题隐患、标准制修订和科普解读需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风险评估,跟进实施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提出各类农产品全程管控的关键点及技术规范和标准制修订建议。

(十四)妥善处置突发问题。加大舆情监测和研判力度,健全舆情监测体系和应对机制。推动各地细化完善舆情监测和应急预案,建立上下联动、横向合作、跨区协作的应急处置机制,加强科普培训与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对突发问题,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做到依法稳妥处置,努力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五、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

(十五)加快完善农兽药残留标准体系。深入实施《加快农药残留标准制修订五年工作方案》,新制定农药残留标准1000项。加快兽药残留标准制修订步伐,制定国家兽药残留标准制修订5年工作方案,新制定兽药残留标准100项。支持各地制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尽可能将标准集成转化为简便好用的操作手册、生产日历、挂图和明白纸。

(十六)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不断扩大果菜茶标准园创建规模,加快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和水产健康养殖场创建,支持规模化农场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鼓励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及有条件的“菜篮子”大县整建制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推动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区)建设。

(十七)稳步发展“三品一标”。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管理,强化品牌培育,推动形成一批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地域品牌。强化证后监督和标志使用管理,加大获证产品抽检力度,切实维护好“三品一标”公信力和品牌形象。充分发挥“三品一标”品牌优势、制度优势和体系优势,用安全优质品牌农产品引领和带动农业标准化生产。

六、加强基层监管能力建设

(十八)不断完善基层监管体系。健全地县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菜篮子”大县年底前要基本建立。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机构条件能力建设,制定全国统一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管理规范,明确建设内容、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探索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持证上岗,开展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培训。

(十九)强化检测体系管理。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项目建设和验收步伐,督促落实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推进资质认证考核评审。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员职业资格培训认定工作,组织开展第三届全国基层农产品检测技术人员大比武活动。强化岗位练兵和技术培训,尽快提高基层检测人员能力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十)健全监管制度机制。扎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农药、畜禽屠宰条例修订工作。加强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突出问题整治、应急处置和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等方面的合作联动,尽快构建贯通农产品质量安全“从田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体系。加强农业系统各行业、各地方的协作配合和整体联动,推动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格局。

(二十一)编制实施“十三五”规划。积极参与国家食品安全战略编制,制定实施《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规划(2016-2020)》,强化监管体系能力建设和设施条件装备,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积极争取发改、财政、科技等部门支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执法监管能力建设重点。

七、推进社会共治

(二十二)提高生产经营者自律意识。发挥基层监管服务机构和农业、畜牧、水产等技术推广体系作用,全面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的宣传培训,提升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自律意识,指导和督促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落实生产记录、休药间隔期制度,从生产经营过程把好质量安全关。

(二十三)落实监管责任。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地方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属地责任。按照守土有责、党政同责的要求,推动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全面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和综合治理考核范围,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综合考核评价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研究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规范,细化责任分工,加强督促检查,推动监管责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