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心理健康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4-03-23 16:41: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心理健康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本刊讯(记者李旭林)8月11日上午,首届湖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高级培训班开学典礼在湖南教育报刊社举行。培训班由湖南省教育学会学校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湖南教育报刊社联合主办,首期培训班吸引了近70名一线教师参加。
在为期5天的培训过程里,授课的主要内容包括心理教育基本理论、学校心理教育基本要求、心理教师的素质要求、心理教育课程讲授方法、心理咨询的基本方法、心理测量与常见心理问题、4As心态调适方法、心理课题研究与心理教育工作经验交流等。
湖南金旺百万元捐资助推苏仙区合格学校建设
本刊讯 8月6日上午,“湖南金旺实业有限公司捐赠廖王坪寄宿制学校”活动仪式在苏仙区廖王坪乡中学校园举行。苏仙区区长陈湘安、副区长首小翠、郴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李卫平、金旺公司副总经理吴号生、许珊武以及廖王坪乡中学部分师生代表参加了捐赠仪式。
仪式由苏仙区教育局局长刘绍弟主持。仪式上,吴号生代表金旺公司向廖王坪寄宿制学校捐款100万元。
据悉,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苏仙区教育局大力开展城区学校扩容提质、农村合格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湖南金旺公司捐赠的100万元中,95万元将用于廖王坪乡寄宿制学校建市,另5万元用于设立教育奖励基金,奖励该校优秀教师、学生,资助贫困学生。
(曹小刚 廖成清)
益阳市教师职称评定有新规
本刊讯(记者周程宏)为进一步完善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益阳市教育局于日前制订了《益阳市2009年中小学教师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工作实施方案》,确保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公正、公平。该《实施方案》规范了教师职称评审流程中的三个重点环节:
一是岗位职数计划一次性分配到位。根据各区县(市)、市直教育单位职称结构和所需职数,由市人事局职改办一次性下达岗位职数计划。计划一经下达,不再追补。
二是同步出台《益阳市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推荐暂行办法》。该《暂行办法》从专业化角度明确了教师职评推荐程序、基本条件和量化计分办法,对教师职称评定推荐工作进行了细化。
三是首次将教师专业知识水平考试结果与职称工作挂钩。规定任期内参加全市教师专业知识水平考试成绩未达到60分以上者,不能申报中、高级职称;对于符合条件而无故不报名参加全市教师专业知识水平考试或报名后无故不参加考试者,5年内不准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宁乡县下猛药整治暑假违规补课
本刊讯 近日,宁乡县教育局对全县暑假违规补课进行专项清查,共撤销违规培训班点200多个,敦促退还违规收费150多万元。
为及早预防教师有偿家教、违规补课等行为,早在4月底临近暑假时,宁乡县教育局就出台《关于禁止教师从事有偿家教、违规补课和索拿卡要等行为的实施办法》,并召开了全系统教师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大会。
暑假期间,该局纪检监察、成职教、普教等科室工作人员组成督查组,先后分两组到各乡镇通过察看学校、听取汇报、座谈走访、接受举报等方式,专项督查治理了教师有偿家教和违规补课等情况,做到了“发现一例,查处一例,追究单位领导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在督查中,某镇共撤销各类培训班点120多个,敦促退还各种有偿费款和违规收费100多万元。
(贺志亮)
我省破获一起高科技团伙高考作弊案
本刊讯(记者陈文静) 记者近日从湖南省教育厅考试院获悉,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工作,湖南省成功破获娄底市新化县高考高科技团伙作弊案,抓获作案人员10余人,依法处理作弊考生14人。
高考期间,王某等5人以社会考生身份参加考试,于考试结束前30分钟将抄好的试题带出考场外,由场外等候的刘某等人将试题用手机拍照,以彩信和电子邮件方式发给在宾馆等候的相关人员,并迅速组织答题,然后用无线电发送器向考场内以语言信号形式发送答案,参与作弊的考生用无线电接收器、无线电耳机接听。
临湘市:
日前,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小学实效性阅读与写作教学策略研究》子课题《传承中华文化经典,重回时代书生形象》落户临湘市实验学校。该课题由实验学校周治满老师牵头,课题组成员共同完成。据了解,为引导青少年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该校2005年初成立《传承中华文化经典,重塑时代书生形象》课题组,在师生中广泛开展“诵读经典,陶冶性情”主题教育,积极推广“经典进课堂”活动。目前,该课题已经教育部“一十一五”规划课题组批准同意立项。
(程 何奇文 余祥辉)
桃源县:
暑假期间,桃源县财政局、教育局积极筹集资金顺利启动新农村新校同建设工程。按照“建一所,成一所,安全运转一所”的要求,该县有茶庵铺镇中心学校等7所中小学将按规定的模式兴建沼气系统,改扩建学生厕所,改造食堂灶台、案板、水池并配套污水处理。此项工程完工后,全县校园卫生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校园环境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朱连池 向燕兰)
永顺县:
篇2
化当前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及借鉴。
关键词 高中 班主任 心理健康教育一、当前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本人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通过走访调查本地区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实际进行分析,发现当前高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很多班主任对于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
很多班主任抱着只要学生在校期间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不要出大的问题就可以了。而做了很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班主任与其他不做工作的班主任也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学校还是主要看学生升学率等学业情况,并没有有效地考察心理健康工作的机制。例如,在本人走访调查的学校中发现,有这样一个班主任,在他的管辖下,学生只有埋头苦学,学校的活动能不参加就不参加,学生死气沉沉,学生偶尔有反抗的,也会在他的说教以及家长的共同作用下,沉入题海。
(二)心理健康教育还是围绕学生学习情况出发
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时候,缺乏对学生的实际心理问题和心理需要的了解,因此在学生看来总是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比如,有的学生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情绪受到很大的影响,在考试结束后情绪波动比较厉害,“但学校和老师总是谈学习,谈考试,没有人谈到如何调节情绪,觉得很郁闷”。
例如,本人利用大半年时间走访观察某实验班(学校成绩最好的学生组成的班级)的班主任,她每次找学生谈话,通常都是在考试以后,而且总是以这样一句话开始:“你这次成绩为什么下降了?”很少听到她和学生沟通,而被她批过的学生,在学校里好像行为收敛了,但是在校外我有时还能看见。
(三)心理健康教育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
心理健康教育的真谛是“教人自助”不是代替学生做出选择,而是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自己去感悟、自己去努力,真正做到自强。因此,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性是毋庸置疑的。
但当前无论是心理学知识的介绍还是心理活动的开展,都以接受、操作和练习为主,使得学生认为心理知识是客观的知识,心理活动是身外的活动,只是简单接受、认可和参与,没有引导学生从自身独特问题出发,将外在的知识和活动与主体的探索结合起来,走进学生内在的心灵世界,让学生主动地汲取相关知识、探究问题,获得内心的感受和体悟。学生更渴望与同龄人沟通,渴望了解和探索自己的心理困惑,渴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来调整自己,班主任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倾诉或是激发他们对于心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学校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本人觉得,学校应通过一些制度、措施来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如:把心理健康教育考察纳入对班主任的考核体系中;加强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训和培养,建立相应激励机制激励班主任主动获取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通过相应考核等。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学生、家长、教师会逐渐看到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益处,这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能顺利地进行。
除此之外,学校还应给班主任一个相对宽松的外环境。学校的外界环境会直接决定着班主任压力的性质和大小,会影响班主任的心理状态。有些学校采取绩效式的奖惩方法和竞争机制,盲目增大班级容量和班主任的授课量,而同时对于班主任的精神需求和休闲活动关心甚少,这些都会影响到班主任的心理健康,会使他们感觉心理压力大,出现职业倦怠等问题,而不利于班主任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加强对于班主任心理知识的培训,提供硬件条件
提高班主任的心理知识素养,既可以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以正常开展,也可以保障此项工作高质有效的进行。学校可以提供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使其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利用寒暑假对老师们进行短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并且在培训形式上,要注重在理论与技术讲授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情景模拟)的内容。同时,平时也给教师提供获取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相应渠道。
此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建立心理辅导室,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而且学校办公室都配有电脑,有老师电子备课室,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相关研究资料。班主任可查阅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为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服务。学校在平时还应重视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和指导,鼓励全校班主任参加全国心理咨询师学习。
(三)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学生主体性
首先,班主任在备课时不仅要准备知识各常规的教学知识,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要围绕新的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效益来备课,如:教学设计中把学生看做主体,要以学生会有什么样的问题,有什么样的反应为中心来设计。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现有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找好各种能力培养和思想素质教育的结合点和切入点。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思想。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学生有这样的说法,他不喜欢这个老师,所以他就不好好学这门课了。对老师的喜欢与否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到对这门功课的努力。在课堂中的消极体验增多,就会引起学生学习生活的质量下降。老师课堂上的鼓励和赞扬会有效地减少学生的厌学情绪,也会减少学生旷课、逃学的几率。对于学生们来讲,课堂是他们生活的主要空间,是其心灵得以成长的主要空间。在这其中,班主任是用自己真诚的心去学生的心进行交流,还是以严厉的形象、冰冷的外壳去触碰学生柔嫩的心灵,会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本人曾经带过的学生就有类似的情况,学生在上实验课时不小心弄坏了实验器材,被老师严厉地批评了一顿,结果导致这名学生今后上实验课时不能积极参与到实验中,甚至遇到实验课就逃课了。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老师在课堂上的不恰当的言语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结论
在撰写本文时,虽然本人查阅了不少资料,可是文章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文章缺乏对于当前高中生心理状况和高中班主任心理状况的量化研究,分析得也不够深入。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难免存在不妥之处,诚望专家赐教。
参考文献:
[1]陈露,邱芬.关于高中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1,14.
篇3
关键词:心理健康;化学教学;渗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8-058-1
一、问题的提出
高中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高中生面临的两大重要考试――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和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这既是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检测,更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评价。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充分发挥人体本身具有的巨大潜能,在重大考试中表现正常甚至超常发挥。为了让我们的学生不因为心理因素在高中学习中留下遗憾,我们要重视和加强高中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高中化学课堂心理健康现况
由于初中升至高中后,有的学生没有很快适应高中的学习,其次在教师教育过程中的行为举止失当,造成师生沟通方面的隔阂和障碍,再次高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成熟阶段,生理变化引起心理变化,情绪不稳定,容易出现学习目的不明确,自觉性差、果断性不稳、坚韧性不够等。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学生出现学习困难,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学生在心理上主要表现注意力不集中、意志薄弱、缺乏自信、难于应付挫折。因此,笔者认为抓住这一关键时期正确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十分必要。
三、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1.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进取心是指不满足于现状,坚持不懈地向新的目标追求的蓬勃向上的心理状态。具有进取心的学生,都有好胜心,希望自己学业出色,反之,没有进取心,学生就会不进则退,成绩滑坡甚至厌学。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通过优化学习内容的组织和课堂教学设计,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求知需求尽可能地匹配,从教学内容上去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产生快乐的情绪,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2.满足学生的成功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的积极感受,更多的时候,自信心建立在自身进步得到及时肯定的基础上。所以满足学生成功的需求就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自信在关键时刻能帮助学生鼓起勇气,在学习中攻克难题。
3.满足学生交往的需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在积极交往中,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效果才会高于个体单独学习的效果,这是交往的积极结果。但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爱表现,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人际关系处得不好。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合作。
而青少年的自尊心是具有强烈性的,而且是敏感的、脆弱的。这就要求老师们在与学生交往中,注意尊重、爱护和培养学生要求上进的自尊心。教师要以平等、诚挚、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不能对学生讽刺、挖苦、辱骂、体罚。
4.设置学习挫折,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受挫就是意志教育的好方法。但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是有求必应,受挫经历少,而到了学校,学习内容难度加深或是考试没考好,就表现为垂头丧气,甚至一蹶不振,选择放弃而不是迎难而上。所以,在平时化学教学中,教师适当给予一些“坎坷”,增加学生对挫折的情感体验。当然让学生受挫不是我们的目的,关键是要帮助学生在冷静中分析原因,在逆境中奋起,在“坎坷”中逐步提高受挫能力。但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次数和程度,不能因此挫伤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5.教师在教学中的自身情感调控。
教师是情感教学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喜怒哀乐在教学过程中很自然地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教师举手投足之间都将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快乐、饱满、振奋的良好情绪状态,要把课堂成为与学生情感交流的平台,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大胆地做。
四、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体会
首先,在化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带着快乐走进教室,只有自己的教学状态良好,学生才能在我感染下愉快听课。以前的课堂上,笔者讲得多,后来发现很多问题学生是可以自己回答或努力一下就能解决的。笔者开始试着习题讲评课让学生来讲――学生讲讲的解题思路,再指出错误并且改正,笔者则根据回答进行评价。这样,课堂上师生交流多了,学生参与性高了,课堂氛围就好,教学效果提高了,课堂上学生能够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也乐于同老师交流,信任老师了。
其次,笔者始终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使学生能够在自身努力之后,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成功――自信――成功的良性循环。如设计不同层次的有梯度的问题,针对性地安排某些学生回答;布置作业不仅量适中,而且设置选做题。笔者还关注到学困生往往较难得到成功的机会。其实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是不会分析问题,而是不知道如何应用知识的解决具体问题,所以课堂提问笔者注意从课堂提问难度、梯度、密度、角度上下功夫,让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思考和探究。
在批改作业时,我一丝不苟,尽量做到全批全改,还不忘有针对性地加一些鼓励性和建设性的批语。此外,笔者经常借助教材巧妙设计一些“坎坷”,让学生受点挫折。
五、结语
我们衷心希望通过心理学知识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就会无所畏惧,自觉克服困难、努力实现学习上预定的的目标,最后都能在学业水平测试乃至不久以后的高考中出色发挥。
篇4
关键词:中学 体育选项课 实施效果
体育选项课的开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的不同学生对各类体育项目的需求,通过开设体育选项课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在体育课中能够最大限度的认识到体育课对身体、心理和生理方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和价值,使学生的学习价值和目标更加清晰明了,对于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体育选项课的开展具备贯穿《教学大纲》的精神,能够使教学效果达到理想的目标。所以,开展体育选项课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发展的全面性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体育选项课也对我国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选项课对教学大纲中运动参与目标实现的影响
体育价值观是人对体育的一种认识,反映了体育对人的意义。体育价值观也是评价人的体育意识的一种重要指标。所以通过分析体育选项课组与其他体育教学模式组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差异能够反映出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对学生体育价值观形成的影响。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体育选项课组在对体育价值观的认知程度上,认为重要和非常重要的累计百分比为78.4%,而其他体育教学模式组在对体育价值观的认知程度上,认为重要和非常重要的累计百分比为73.2%。体育选项课组与其他体育教学模式组学生在体育价值观认知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明定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中的学生对体育价值观的认知程度要高于其他体育教学模式。
二、体育选项课对教学大纲中运动技能目标实现的影响
在教学大纲中目标中明确规定了学生要掌握运动技能的技术动作和运动技能的知识理论,通过学习的运动技能能够在日常体育锻炼行为中能够得到良好的运用。任何运动技能的学习都涵盖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运动技能的实践方面;而是运动技能的理论方面。运动技能的实践方面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运动技能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运动技能数量的掌握情况,而我们之前已经对运动技能的实践层面进行了简单的概述,主要针对运动技能数量的掌握。但是任何运动技能的发展和学习都需要相关的理论来作支撑,没有理论的指导不可能达到更高的实践层面。所以对于学生完成运动技能所规定的目标,更重要的是运动技能理论知识的掌握。
三、体育选项课对教学大纲中身体健康目标实现的影响
身体健康是指人具备良好的体能和机能以及充沛的精力。学校体育领域中教学大纲中的规定的身体健康目标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体育运动知识后首先能够了解和评价自身的身体健康的状况,其次是能够运用体育运动知识来改善身体健康状况。体育选项课组比其他体育教学组学生在对自身身体健康状况、体育锻炼方法手段、身体所需营养状况、选择体育锻炼环境四个方面的了解程度的对比情况,笔者又针对学生对四个方面的了解程度进行差异比较,得知体育选项课组学生在对自身身体健康状况、体育锻炼方法手段、身体所需营养状况、选择体育锻炼环境处于了解、清楚和非常清楚三种情况的累计百分比明显高于其他体育教学组学生,说明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不仅在培养学生掌握身体健康知识以及身体锻炼方法和手段方面较其他体育教学模式的效果要好。
四、体育选项课对教学大纲中心理健康目标实现的影响
按照国际健康标准的定义规定心理健康包括了两个方面的意义:一为心理健康状况,二为维持心理健康的状况。反映了体育选项课组与其他体育教学组中学生的情绪、乐趣以及意志品质的对比,通过对体育选项课组与其他体育教学组进行对比发现,两组学生在情绪调节、乐趣体验以及意志表现三项心理指标上的认同程度并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体育选项课组与其他体育教学组的学生对两种教学模式对心理调节的认同程度一致。育选项课教学模式比其他体育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认识体育锻炼的正面性更为有效。但是对心理健康的分量指标进行对比,并没有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班级学生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五、体育选项课对教学大纲中社会适应目标实现的影响
体育选项课组学生在人际交往、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方面明显优于其他体育教学组学生,说明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对促进心理健康品质的效果要好于其他体育教学的教学模式。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更倾向于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场所,在这种场所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性较强,对知识的扩宽和探究欲望明显。而其他的体育教学模式更倾向于课堂式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上课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教师则占据了主体地位,学生不能按照自主的愿望进行选择,缩小了学生上课时间和空间的自由度。所以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在对促进学生人际交往和主动参与体育活动能力具有较好的作用。但通过对比发现:体育选项课组学生在同伴协作和交际品质方面与其他体育教学组学生几乎没有差异,说明两种体育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同伴协作能力和交际品质具有同等的教学效果。
六、小结
实施体育选项课的高中较其他中学教学效果明显提高。运动参与表现为学生价值观明显提高;运动技能表现为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理论知识明显提高;身体健康表现为学生在对测试自身身体健康状况的方法和标准、对体育锻炼方法的掌握情况、对身体所需营养的状况、对选择体育锻炼环境方面明显提高;心理健康表现为学生在情绪调节、乐趣体验以及意志表现方面明显提高;社会适应表现为学生在人际交往、同交际品质方面明显提高。参考文献:
[1]姜金传.体育选项课的可持续发展[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5.
篇5
>> 初中地理社团活动的实践与体会 对职高数学社团活动开展的认识 关于学校开展社团活动的几点思考 乡镇学校开展社团活动的探究与思考 开展社团活动,提升语文素养 学生社团活动的课程化 小学剪纸社团活动的思考 中职地理社团活动课的探索与实践 浅谈中学开展天文社团活动的思路与方法 积极开展社团活动着力培养高职生的职业素养 研究生社团活动的开展与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在医学生中开展急救社团活动的意义 学生机器人展示对社团活动开展的促进作用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心理社团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高中开展体育社团活动必要性的探讨 基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心理社团活动的实践研究 论职业学校学生开展社团活动的重要性 高校社团活动开展的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 在社团活动课中开展英语故事教学的尝试 浅谈疆内初中班综合实践社团活动的开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在实地考察、调查研究中培养了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意识,增强了热爱家乡的情感,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科普宣传――地理知识的“宣传者”
“天地人”社团通过《地理周报》、社会宣传、科普小品等方式进行地理科普知识宣传。历城一中地理周报自2007年正式在校内发行,最初由地理教师负责,“天地人”社团成立后改由社团承办,并在山东省第二届普通中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优秀课程资源评选中获山东省一等奖。经过近几年的不断摸索与实践,地理周报逐渐形成了特别关注、地理博览、地理趣闻、地理诗词四个栏目体系,在特别关注中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在地理博览中开拓视野、丰富知识,在地理趣闻中享受地理的快乐,在地理诗词中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本校作为省级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地理科技馆就是地震科普知识学习、宣传的主战场。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堪称国家和民族史上的重大灾难,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被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近年来“天地人”社团于5月12日定期在地理科技馆科普、宣传地震知识,并走上市集广场积极宣传(图4)。地震知识科普宣传中,提高了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增强了公众在地震灾害中的自救、互救能力。
四、辩论竞赛――地理知识的“质疑者”
地理社团在开展活动中,经常采用辩论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辩论、在辩论中明智。
2014年我国大部分地区经历了一个“暖冬”,全国平均气温-2.9℃,较常年同期(-3.4℃)偏高0.5℃,为近5年来最高。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则真实再现了《后天》景象,2014年新年伊始至4月份频繁遭受暴风雪袭击,多地最低气温甚至打破近100多年来的低温纪录。这些地理热点新闻在历城一中地理周报刊登后,全球气候变化成为学生热议的话题。为此,“天地人”地理社团就组织了一场“全球气候变化,你怎么看?”的辩论会。
地理社团依据课程标准和高中地理教材的要求,从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生需求出发,在不同时期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还促进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
参考文献:
[1] 陈澄,樊杰.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江苏:江苏出版社,2003.
篇6
关键词:心理教育 课堂教学 实效性 新课程标准
一、引言
2002年3月底,由于工作的需要,学校决定让我新接一个中考总平均不到400分[总分746分]的高一差班英语教学工作,英语成绩更甭提了。加之,近一年的高中生活,他们中一些人出现了悲观失望、自卑、厌学等心理。有些好心的人劝我说,你是一个老教师,如果把名誉毁在这样一个班级上,不值得。可我想:如果大家都这么想,那谁去接这个班呢?!何况,这些学生只是在文化学习上或某个方面暂时的后进。植物学的先祖林奈在大学预科学习时成绩极差,以至校长劝他"及早退学";达尔文读中学时,因成绩不良而被教师、家长视为"智力低下";德国大诗人海涅是校里尽人皆知的"后进生",教师常骂他对诗"一窍不通";数学家巴伯基和文学家玛阿特是同班同学,因为成绩太差常常被双双罚站在椅子上任人取笑;轮船发明家富尔顿上课时总想其他问题,因而常遭教师训斥;哲学家休谟在孩提时期就善于思考问题,所以往往显出一种发呆的样子,连母亲都认为他脑子迟钝;大科学家牛顿上小学时由于热衷于制作玩具机器,结果影响了学习成绩……作为一名心理辅导老师,我很清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我们就要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学效果也才会真正提高。只要我们循循善诱,就可以将他们引上健康的人生道路。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形式很多,由于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因此在学科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方法实效最好。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学生的每一位教师共同承担的责任与任务。我为何不在这个班级进行学科渗透心理教育呢?把所学到的、掌握的心理教育原理、知识、方法等在这样的学生身上加以应用。
二、学生学习心理的分析
经过中考的竞争,每一位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都渴望在学习中有更快的进步,成绩有显著的提高。然而高中课程知识密度、习题难度及教学形式、学习方法等与初中阶段相比有较大差异,特别在"四种"能力的培养和思维方式的训练上要求大大提高,对此,许多学生不能适应。学习,原本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心理历程,不仅仅是求取上进、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且应包含着许多快乐的成分。然而在激烈的竞争下,对差班的学生来说,学习的快乐已消失殆尽,学习成绩本来就不高的变得更加低,从而引起学生的恐慌和不安,受着来自家长的埋怨和不解以及自我压力的干扰,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由于学习中遇到了困难、挫折、学习成绩不理想,情绪萎靡不振,悲观失望;认为自己笨,无论如何努力也不会获得好成绩,因而丧失学习信心,自惭形秽]、淡漠心理[认为"考好考坏都能上大学,大不了读自费大学,何必学得这样苦",对学习表现为无所谓的情绪,学习上采取应付、得过且过的被动态度]、恐惧心理[这是自卑、淡漠、厌学的继续和发展,常常表现为考试焦虑症、考试恐惧症]、逆反心理[表现为消极对抗,行为并不越轨,但我行我素,持不配合,不服从态度,学习效果极差]、厌学心理[认为读书太苦,太难,学习枯燥乏味,单调沉闷,作业、考试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等消极心理,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消极心理状态在课堂教学中、作业和复习中以及考试中等不同学习环节中均有表现。就说在课堂教学上吧,有自卑心理的学生,不敢正视教师,怕被提问,更不主动提出问题,怕出洋相,怕被老师、同学看不起。有淡漠和厌学心理的学生课前不预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记笔记或只在纸上随意涂画,有的甚至看课外书。课堂教学中的"双边活动"无法正常开展,教学效果差。少数学生甚至产生了心理障碍,对自己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未来的升学产生怀疑,丧失信心,以至于一蹶不振。当我接高一这个班时,学生已处于学习中"高原现象"的多发时期。有不少学生在这一阶段学习效率降低,学习进步速度减慢甚至停滞不前。根据"全国教育管理研究会课题组"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学习困难学生可分为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动力型学习困难学生、学习不得法型学习困难学生、外因导致型学习困难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18.2%、57.5%、10.7%、13.6%。这里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因此,进行心理教育时需要分别对待。
三、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要进行学科渗透心理教育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一)树立现代教学观念——我是徐州市"基教改"通讯员,认真学习、研究了2001年6月教育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并积极参与基教改活动;我是江苏省心理教育委员会会员,除了认真学习2002年8月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近两年来我先后聆听了香港的林孟平教授、南京的班华、杨启亮、丁和根、彭钢教授、苏州的黄辛隐教授、上海市教委的张志刚博士、北京的王希永、孙云晓以及徐州教科所郑飞所长等著名心理教育专家的讲座,自学了《心理教育概论》、《心理素质教育全书》、《中小学心理教育》等几十本现代心理健康教育书籍,认真阅读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园心理》等杂志,对主体学生观、发展性的教学目标观等比较熟悉,初步树立起现代教学观念。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前苏联教育家提出"教育改革首先应着眼于改革师生的关系。"杰克·坎费尔德倡议,每一位教师都应对教室氛围的建设有所追求,要着意于"创造一个富有支持力的教室氛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第一期P24] 美国"现实疗法"创始人格拉瑟(W.Classer)在《没有失败的学校》一书中提出:学生在学校里的失败,将影响其一生的成败。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时的心境、参与教学活动的愿望、对学生性格发展、自我概念形成都有很大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使学生良好发展的前提。学校教育的任务是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发学生的潜能不是要灌满一桶水,而是要点燃一把火炬。因此说,师生关系是学生成长的环境和氛围。
作为一名教师,我首先树立"我能教育好学生"和"学生是能学好"的坚定信念,对自己和学生都充满信心。每个学生的言语、空间图形、运动等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发展不平衡,可能在某—方面落后于实际年龄的发展。但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闪光点。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教师以一种更宽松、更接纳和理解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体现出了对学生的尊重、一种对"人"的尊重,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我要不断改进教法,从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掌握必备的心理教育技能——作为一名心理辅导老师,不仅需要丰富的文化知识、健康的人格心理,更需要掌握心理教育学原理,热爱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还需要掌握必备的心理教育技能。我曾经担任过学校团委书记,当过多年班主任,掌握一些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方法;掌握一些组织教学、管理教学、应变能力等方面的技能。经过培训我已取得了市级心理辅导培训合格证,并且是江苏省心理教育委员会的会员;加之,我所带这个班的任课教师多数是年轻人,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比较丰富,有一股工作热情,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科渗透心理教育的条件基本具备。
四、学科渗透心理教育的方法
学校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心理教育既不能学科化、医学化或关注各种心理测验的片面化,也不能搞成形同虚设的形式化,心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全体教师的参与,不能孤立化。有效的心理教育应该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找准学科个性任务与学生需养成的心理品质间的结合点,使心理教育技术与教学技术互补。英语教学理应责无旁贷地分担心理教育这一重任,在培养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同时进行有效渗透心理教育,以充分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为塑造适应新时代的新人作出应有的贡献。英语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由于英语教学是两种语言的交流,也是两种文化的交流,是中外知识的结合,渗透心理教育犹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呢?
(一)整合教学目标,在知识因素中挖掘
教学目标体系决定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质量规格和水平。传统的教学目标多偏重知识的授受,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如今,素质教育已启示并要求我们对教学目标进行整合。教学目标是一个多元的体系,涵盖认知、智能、情意三个领域,这为心理教育的学科渗透提供了良好的背景。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备普通的教学环节,更要围绕学生来备、围绕新的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效益来备。如,教学设计中不能只是考虑教师应该怎么做,把学生看作是配角或被动的,而要以学生会有什么样的问题、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学生需要怎么做(如多感官的参与)才能掌握为中心来设计,同时兼顾学生现有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以及挖掘各种能力培养和思想素质教育的结合点、切入点等,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人际交往、职业辅导等方面的心理辅导活动。把好这一关,就等于为"以课堂教学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打下了可行的基础。由于我对初中教材的要求、重难点比较熟悉、对初中学生学习的问题比较了解,我在备课时就考虑学生在初中时可能哪些问题没有掌握好,那些知识还比较模糊,在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时设计一些问题或题目;学生对哪些词汇或句子的读音把握不太大,在教学是及时予以提示。英语学科有其独特的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涉及的是我们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说现在高二的英语教材吧,体态语、报纸、拯救地球、在商店、急救、濒危动物、请勿吸烟、飓风、卫星、海洋中的生物、残疾、音乐、移动式电话等等,这些内容的总和就是我们的生活。心理健康教育其实是蕴涵在生活中的教育,它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紧密相关。正因如此,结合不同的学科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和全面大有裨益。所以,我和各学科的教师一起,带着新的思路和眼光重新认真研读教材、教案,从中挖掘并开发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比如,教学高二英语上册第五单元《Charlie Chaplin》时,除了明确认知、智能目标外,从渗透心理教育的角度着手,引导学生感受卓别林虽然出身于一个不幸的家庭,但不断进取,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艺术道路,加速学生情感的升华,获得求知的动力,受到完美人格的熏陶。
(二)创设参与情境,在探索情境中渗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任何知识、技能乃至情意因素,只有经过主体内化才能养成,这就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杜威说过,兴趣是学生成长中才能的信号与象征,显示着最初的能力。因而,创设情境,引导兴趣,无疑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策略。教学高二第三单元《Body language》时,除了让学生明了"人际交往除了书面语言、口头语言之外,还有身势语言",我还让学生明了人际交往中需注意根据不同的交往对象、不同的场合运用不同的交往方式、交往语言。课末,我还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表演不同国家、不同的身份的人运用不同的身势语,让学生在想象、表演中受到了教育。
课堂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空间,学生在课堂上投入的时间也是一天之中最多的,因此,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将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氛围的性质主要决定于人际关系的质量。影响课堂心理氛围的不仅仅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师是否善于建立同学间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氛围很重要。在合作的基础上创设一种建设性的竞争压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安全向上、相互支持的同伴环境,才是促进学生共同发展的根本。创设友善、融洽的环境气氛,唤起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动机。一方面鼓励师生间相互探讨,另一方面又增进了与问题行为学生的友谊,改善了关系,为最终协调学生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发展构建了健康的心境。
(三)进行行为实践,在活动过程中优化
课堂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的伊勒阿特(ELIOT)的名言"成功的习惯其本身就是成功的大原动力"对成功习惯对于人生的重要性给予了充分肯定;杜威的"做中学,学中做";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增强能力。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认为: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步骤;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和学者楚图南在《怎样养成成功的习惯》一书中饱含激情地写道:"可知成功的习惯,对于人生的重要不惟可以坚定信心,亦且使人凡事抱一个必成的决心,总之成功的习惯,实是一切成功之母。"陶行知的"教与做合一"都十分重视学生对知识、道理德行为实践。知、情、意、行是一个整体的不同侧面,其中,行为实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有助于学生在亲身实践的体验中强化对事物的认识,深化对事理的理解。比如,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都会给学生以震撼,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激起为中华腾飞读书的志向。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在活动中才能真正完成和实现。因此,课堂上每一个巧妙的设计,每一滴言传身教,都离不开实践应用加以真正的巩固和实现。例如:在《Disability残疾》一单元的教学中,巧妙设计了使学生懂得热爱生命、关心他人、自强不息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而且通过学生讲、学生想、学生看和学生听,并辅以自身的爱心和激情唤起了学生的美好感情,当然了,如果缺少课下实践的机会,再好的教学效果往往也只会昙花一现。只有将这种美好的感情加以引导、在生活中付诸于实现,才会使之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获得永远的生命力。因此,学科渗透心理教育需要全体教师的参与,需要全方位的合作。
(四)巧妙活动设计,在组织教学中生发
课堂教学是学生一天的主要活动,课堂也是学生一天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学生在课堂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最多。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意义和价值的开展途径和方式。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课程的多样化,也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更具选择性、更具全面性的途径和方式。结合英语学科独特的授课方式,如果巧妙地辅之以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训练,则会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悄然实施。如,在口头练习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学会人际间的相互支持与鼓励。总之,只要教师善于创新、善于发现、善于结合与巧用,就会在自己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同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上课中最能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思想的莫过于课堂师生交往。在调查中发现,1/3以上的学生因为初中时不喜欢英语教师而放弃对这门功课的努力。而且,由此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降,在课堂中的消极体验增多,即学生学习生活的质量下降。其实,学生很多的心理健康问题都是在一种质量低下的学习生活之中产生的。如有的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几乎没有得到过教师的表扬与称赞,常常遭到冷落、忽略、讽刺、挖苦,甚至唾弃。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学校没有找到归属感。对于学生来讲,课堂是他们生活的主要空间,也是他们心灵得以成长的主要空间,在这其中,教师选择用自己的心去学生的心、进行生命间的交流,还是选择永远的执法官、以冰冷的外壳去碰撞学生柔嫩的心灵,都将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课堂上教师对待学生的每一言、每一行都很重要,都包含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应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在与学生的课堂交往中,多激励、多表扬,少批评、少否定,正确运用赞美语言,激励学生积极向上。要赞美学生,就要赞美得具体,不能成为空洞说教的代名词。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直接观察、间接了解、仔细分析,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特别是差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感到拥有火热童心的老师,脸上总是带着公正、希望、温和,健康友好的言语中总是传给学生圣洁的思想。要让"相信你能行"、"你一定会成功"、"你真行"、"你真聪明"等鼓舞人心、激励学生上进的话语,成为学生不断前进的催化剂、表达教师热爱、关心和鼓励学生的真情的箴言。注意教育机会的平等和公平,注意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等等重要的教育原则,其实都隐含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五)创新教育手法,活化课堂教学
现如今,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教师的助手。在外语教学中,基于语言教学的特点和现状,将形象逼真、生动新颖的信息技术活化到创新教育中,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创设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学校的教学活动形象、亲切。教师可以利用语言的调节和支配,结合形象的图形、图像、美妙动听的音乐、生动的场景,使师生得到全方位地交流,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从而使传统直观手段与语言的结合上升到师生共处、洽谈、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这种环境能使青少年精神充沛、思维活跃地参与学习,热烈的学习情绪,能使青少年感官和记忆中的相关信息有效地结合起来,产生丰富的想象,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更加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激情。如在讲一堂英语语法课时,使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把抽象、呆板的语法活现在学生视野中,配上美术图片、音乐、场景、势必导引学生激悦的情绪往前走,走向思维的最活跃区,激活兴奋点。非语言思维的活跃,产生的效果自不怠言。改变传统的片面强调繁琐练习、盲目抄写、过多背诵的"填鸭式"灌输教学方法,通过发现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疑问式教学法以及暗示教学法等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所发现和创新。
课堂上,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课内容,以"活"应万变。以"活"为原则,还体现在教师在授课时不应该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应侧重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让课堂上充满学生思维的火花,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演练的主阵地。吕叔湘在旅顺召开的全国中语会第五次年会上说:"一个具有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总是生机勃勃……成功教师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把课讲活了。"
德国戈特福里德·海纳特提出:"教师凡欲促进他的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在他们班上倡导一种合作、社会一体的作风,这也有利于集体创新力的发挥。"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怕尔教授在谈到斯坦福和硅谷的成功时,认为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学意味着更多的控制与支配,而学习则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因此,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针对学习环境(即: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的场所。)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主要起组织引导、控制以及解答作用,要改变"一言堂"、"满堂灌""满堂问"等弊病,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托兰斯曾提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教师的几项要求,即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给学生以不计其数的学习机会等民主性建议。
(六)注重表率作用,用人格影响人格
具有美好形象的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和热爱学生情感。在知识水平上,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生动有趣的语言,清晰、漂亮的板书,真挚、亲切的教态,整洁、得体的服饰,使学生时时得到美的感受。教师要成为具有健康情感的楷模。因为教育中的一切教育活动都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的,教师的人格影响着学生的情感与个性品质的发展。这个"情"字,至情化为甘霖,感染和教育学生,就是教育者的德性和人格,利用人格的张力感染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心悦诚服地进行自我重塑,实现自我教育和自主发展。中学阶段的学生喜欢学习,善于摹仿,因此在学生健康情感培养过程中,为了起好表率作用,确立美好的自我形象,用完善的人格去感染学生。今年我已经48岁了。受钟道隆教授45岁开始学英语、一年后能当翻译的影响,去年我报名参加了教师本科自学考试,现在已通过了7门专业课的考试。学生们看到我这位曾是他们父母亲的老师还这样不断地学习,也有所感动。
五、课堂教学渗透心理教育的内容
(一)锻炼坚定的意志,陶冶积极情感
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保证完成学习任务何各种工作任务有重要意义。应通过教育和各种实践活动的锻炼,培养自觉性、果断性、独立性、恒心、自制力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因此,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人物正确对待耐折的优良品质,增强学生的耐挫能力。例如,在高一英语第82课《How Marx Learned Foreign Languages》中介绍了卡尔马克思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刻苦学习外语,高二课本第13单元《Albert Einstein》讲述爱因斯坦不甘落后发愤读书、不顾嘲笑刻苦钻研精神的故事,以及第20单元《Disability残疾》,这是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坚定意志,获取潜在力量的好教材。
情感是构成人格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因素。青少年学生的情感正处于急剧变化时期,其情绪状态带有很大的情境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赋予的人物的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体验、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像第24单元《The Pianist钢琴家》中的爱心、第18单元《We’ve lost our dad!我们丢了爸爸》中的亲情,《At the shop在服装店》以及《How Marx Learned Foreign Languages》中的友情、第19单元《Martin Luther King, Jr.马丁·路德·金》中的爱国情,都是极好的范例。
(二)培养活跃思维,提高自我修养
学习过程是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思维是学习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疑问是思维的火花,求解是创造的萌芽。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要给学生"松绑",把课堂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读、自己想、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采用"学生问难——集体释疑——教师点拨"的方法效果好。英语教学中,一方面要凭借教材中具体人物的思维实例启迪学生,比如《Earth, air and water地球、空气和水》中的辩证思维,《Noises in the night夜晚的响声》中的求异思维,《Forming Pioneer》中贾思勰的;另一方面,还应该指导学生抓住课文语言深悟文字所蕴内涵,在具体的智力活动中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如在教授《The Necklace》一课时,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渗透不仅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教育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过程。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有赖于相应心理知识的掌握,更需具备一定的自我心理修养能力。这样,个体才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保证心理健康,发挥心理潜能。因而,英语教学中,还应注意结合教材与教学,提高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的能力。比如调控情绪、自塑性格、主动磨练意志等等。在教《Tell him what you think of him!把你对他的意见告诉他》时,先指导学生找出主人公的情绪变化:恼火激动担心高兴,继而讨论主人公情绪变化的原因。学生在接受英语语言训练的同时,懂得了要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诚信与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从而实现了提高学生自我心理修养能力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建立和谐关系,消除逆反心理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学要"与生命对话","师生进行精神交流"。我们要蹲下去看世界,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感情是唯一永远有说服力的演说家。教学课堂上,师生之间不仅仅是你讲我听、你教我学,而是充满着情感交流。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协作的关系,创造一种既严肃认真又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就要试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索,去判断,去听,去看,试着从他们的兴趣去理解判断。另一方面,教师须以自身严谨的治学精神、精湛的业务素质,在学生面前树立既高大可敬又平易近人的形象,赢得学生的敬佩和信任。
生活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学生成长过程中会有成功和欢乐,也会有失败和痛苦。作为英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结合日常学校活动,使学生体验快乐感、成功感、自豪感、挫折感、悲伤感、羞耻感、痛苦感,丰富学生的各种情感经验。在运动会、艺术节等学校大型活动中取得成绩的时候及时在英语课堂上向他们表示祝贺,让他们感受进步的快乐,成功的自豪;当他们遇到学习中、在竞赛中失利的时候,带给他们安慰,让他们在品尝失败的痛苦、挫折的悲伤的同时感到师生的温情。善于引导,消除他们的对抗、抵触情绪,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活跃思维、发挥创造性。
为了和学生拥有更多的共同话题,时常和他们一起从事一些文体活动,甚至用心去收集他们熟悉的明星资料,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与他们谈话的地方尽量远离教室和办公室,好给他们更多的诉说心声的机会。
在新的课堂教学效益观中,一堂好课的标准不只是教师教得有多么精彩、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从多元化的角度、从全面素质培养的角度来评判。也就是说,一堂好课,除了其知识传授与被掌握的数量、程度以外,还包括师生在这堂课中积极情绪体验的状况如何,包括学生由此获得的在生活中的启示以及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技能的兴趣,还包括学生在这堂课中无论是良好体态、姿势等保证身体健康发展的习惯培养与纠正,还是其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动手能力、参与积极性、思想教育等各方面是否都有所体现。这种新课堂教学效益观的要求,无疑已深刻地渗透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与要求,而且符合未来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思想的体现。
重新认识新时代要求下的自己以及自己与"教师"角色的关系,重新认识新时代要求下的学生,包括新时代下学生的特点、学生发展的规律和要求等,建立新型的师生交往观。在新的师生交往观中,打破长期固存的"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建立真正的平等、民主、尊重和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树立亲和基础上的、具有人性化特征的教师新权威。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过程,同时还是心理健康教育能得以继续深入的保证。
高中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消极心理状态,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考试,也不能使教学效果得到准确的反馈。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高中阶段学习特点,掌握高中学习主动权,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不断矫正消极心理,发挥学习潜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只不过自卑感强的人往往容易忽视自身的优点,夸大自身的弱点,不能容忍自己的缺点,对自己否定过多,看不到自身的价值。因此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学会客观的评价自己,悦纳自我,是帮助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的第一步。所以,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带着欣赏的目光经常赞美表扬学生,肯定他们,让每个学生都充满自信。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一种乐趣,才能让他们真正地爱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他们不断提高和发展。从教25年来,我与学生的关系是合作的、和谐的,因为我对学生是倾注着一片热心;课堂教学中我与学生是互动的关系。坦诚相待, 架起心灵之桥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够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学生,真诚地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不但不会损害自己的形象,降低自己的威信,反而能够体现教师的豁达大度,就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宽以待人 孔子的"宽柔以教"。宽容是一种理解,一种尊重,一种胸怀。惩罚是教育,宽容也是教育,却比惩罚更有影响力。把宽容融入教育中,使善和严、柔和刚达到和谐,既教育了学生,又赢得了学生。一首小诗《学会宽容》说得好:大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心理学家威廉姆斯认为:"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用期望的目光注视着他,传授一些控制愤怒的方法。
为了防止直感效应偏差、为了防止他感效应偏差,坚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信念;为了防止直感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以及泛化效应等偏差,坚持注意全面观察学生,冷静思考分析,正确评价学生。
(四)培养学习乐趣,矫正厌学心理
"教会学生学习"就要教会学生热爱学习。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个以学习为快乐的学生,无论学习条件多么艰苦,学习内容多么艰深,他都会孜孜以求之;一个以学习为负担的学生,不管学习条件有多么优越,学习内容有多么简单,他都很难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教师的教学艺术实际上是学生学的艺术,是学生问的艺术,而不是教师表演和越俎代庖的艺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逐步培养成乐趣:运用挂图、模型、图表、标本、录像以及现代媒体等提高直观效果。尤其是借助多媒体教学,介绍一些外国风土人情、趣闻轶事以及各种相关知识,常会给学生带来神奇的新鲜感和愉悦的心理体验,引导学生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课堂教学中举例、进行口笔头练习时,尽量结合日常生活、自然现象、社会热点等,变抽象为具象,变枯燥为生动;设置一些"悬念"和疑问,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与学生争辩、讨论,通过增加学生的认知冲突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关注;为了防止"静不足,闹有余,冷热不调,效应不高"的"热闹气氛"的不良心理氛围,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距离和思维空间,有助于促进学生积极发言;从独立学习变换为小组协作等共同学习形式;除了发言之外,还有随着教师的要求动笔、动手、认真阅读、细心观看、凝神聆听等;让课堂达到活跃而有效,紧张而不过度焦虑,宽松而不放任自流,有张有弛,相得益彰,轻松活泼,愉悦和谐。开展各类趣味课堂活动,如结合教学内容猜谜语、练绕口令、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布置一些具有思考性、趣味性、能力性强、有一定难度的,但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习题,使学生体验"跳一跳,摘果实"、"跨门槛"的乐趣;当一般兴趣发展为稳定兴趣,就成了乐趣,学习效果会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学生能从心理上把学习当作乐事,并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中,就能克服淡漠心理和厌学心理,激发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排除影响学习的各种干扰。
(五)帮助树立自信,矫正自卑心理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只有当你说他好时,他才会好起来。"因此我们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找回自我。对于有自卑倾向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找准目标,通过实现目标体验成功,进而看到自己的能力,鼓舞斗志,恢复自信。
升入高中后,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原因不能适应新的学习情境,面临种种竞争和挑战,经过几次挫折或失败,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挫折感反应强烈的学生,丧失了自信心,消沉下去,发展成自暴自弃的自卑心理。作为教师应当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增强耐挫力,变挫折为前进的推动力。第一,要让学生树立恰当的奋斗目标,期望不能过高,要以自己的而不是他人的"标准"和"尺寸"来衡量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消除"矮人一头"的感觉。第二,要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对某一次考试成绩偏低,可以从知识掌握情况和心理状态两方面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制定克服、改进的方法。第三,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点滴进步和长处,哪怕是一个单词读对了,一个词组翻译正确了,也要适时、适度地进行表扬、奖励,唤起他们的自尊心,进而确立起不断进取的自信心。第四,创设成功的机会。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比如,在高一英语教学中,要求学生将两个句子合成一个含有定语从句的句子时,由于不少学生初中基础不牢,我采取先分解、细化、后合成的办法,先让学生搞清楚定语的种类、位置,接着认识什么是从句,分清楚从句的种类、特征;进而让学生分清楚定语从句的关系词的用法,最后再将两个句子合成一个含定语从句的方法。让学生在接受这种"跳一跳能把果子摘下来"的任务,在各个击破的过程中取得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了学好定语从句的信心。
(六)巧用暗示方法,矫正恐惧心理
暗示可以是明说暗话,也可以是无声胜有声。俄国作家契诃夫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用温和的语言制服不了对方,那么,即使用严厉的话也无济于事。对于学生的抄作业、考试作弊等现象,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必直言不讳,当场揭穿,公诸于众,而应当以委婉曲折的巧言暗示,甚或以非语言的形式传递信息,于不经意之间给学生加以暗示、疏导和启迪,让学生既认识到错误,又不伤他们的自尊心。这种含蓄、间接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使学生接受心理教育潜在信息,从而对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
学生在学习及考试中有恐惧心理,出现怯场行为,多半是因为学习目的不明确,把分数看得太重,而学习方法又不对,学习成绩欠佳所致,这时恐惧同自卑交织在一起。一些成绩不错的优生有时也会怯场,这是因为家庭、学校对他们的期望过高,学生自己有很强的好胜心,虚荣心,认为在考试中出现一些差错都是不可原谅的,把自己搞得过分紧张造成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性,正确看待考试分数,放下沉重的思想包袱。在平时教学中,在随堂练习时就注意辅导学生进行"自我暗示",即自我激励,进行应试心理的训练,让学生学会紧张心理自我放松法,提高心理素质,以有效克服怯场心理。临考前不断对自己进行心理暗示:"我已做好充分准备,我一定能考得好。"当意识到出现紧张情绪时,或应试中一旦遇到难题卡住时,可以做几次深呼吸,稳定情绪。采用转移法,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题目先做,增强信心,缓解紧张心理。如果学生在考试中能正常发挥并取得较理想的成绩,就可以进一步强化自信心,体验愉悦感,恐惧心理也就随之消除。
心理教育的成效是不能像教学工作那样可以量化考核的,这种进步绝大部分并没有体现在学生考试的具体分数上,这样,不免有人怀疑起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实效性究竟有多大。但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中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作重要的阶段,我们不但应该教给学生以才学,还要教学生以见识、能力,更应该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何面对未来世界。通过课堂渗透心理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是大有好处的。当然喽,心理教育的形式、途径、方法、内容等都很多,单靠哪一方面是不能完成心理教育的。只有全方位地考虑,全方位地实施,全体教师共同努力,才能做好心理教育工作。做好心理教育工作对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帮助,是教育教学不可分割、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主要参考文献
1.《初中心理教育指导》郭亨杰 谭顶良 傅宏 黄辛隐 主编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2.《高中心理教育指导》班华 陈家麟 郭亨杰 主编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3.《心理教育概论》王希永 瑞博 主编 开明出版社2000年9月版
4.《教师实用心理学》北京教育学院心理系 王桂香 主编 开明出版社2000年出版
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6月教育部 颁布
6.《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2年8月教育部 颁布
7.《楚图南著译选集》第293页《怎样养成成功的习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8.《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北师大心理健康与教育研究所 芦咏莉等
9.李亚《心理健康教育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2003年六月刊
篇7
2002年3月底,由于工作的需要,学校决定让我新接一个中考总平均不到400分[总分746分]的高一差班英语教学工作,英语成绩更甭提了。加之,近一年的高中生活,他们中一些人出现了悲观失望、自卑、厌学等心理。有些好心的人劝我说,你是一个老教师,如果把名誉毁在这样一个班级上,不值得。可我想:如果大家都这么想,那谁去接这个班呢?!何况,这些学生只是在文化学习上或某个方面暂时的后进。植物学的先祖林奈在大学预科学习时成绩极差,以至校长劝他"及早退学";达尔文读中学时,因成绩不良而被教师、家长视为"智力低下";德国大诗人海涅是校里尽人皆知的"后进生",教师常骂他对诗"一窍不通";数学家巴伯基和文学家玛阿特是同班同学,因为成绩太差常常被双双罚站在椅子上任人取笑;轮船发明家富尔顿上课时总想其他问题,因而常遭教师训斥;哲学家休谟在孩提时期就善于思考问题,所以往往显出一种发呆的样子,连母亲都认为他脑子迟钝;大科学家牛顿上小学时由于热衷于制作玩具机器,结果影响了学习成绩……作为一名心理辅导老师,我很清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我们就要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学效果也才会真正提高。只要我们循循善诱,就可以将他们引上健康的人生道路。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形式很多,由于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因此在学科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方法实效最好。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学生的每一位教师共同承担的责任与任务。我为何不在这个班级进行学科渗透心理教育呢?把所学到的、掌握的心理教育原理、知识、方法等在这样的学生身上加以应用。
二、学生学习心理的分析
经过中考的竞争,每一位进入高中阶段学习的学生,都渴望在学习中有更快的进步,成绩有显著的提高。然而高中课程知识密度、习题难度及教学形式、学习方法等与初中阶段相比有较大差异,特别在"四种"能力的培养和思维方式的训练上要求大大提高,对此,许多学生不能适应。学习,原本是一种具有挑战性的心理历程,不仅仅是求取上进、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且应包含着许多快乐的成分。然而在激烈的竞争下,对差班的学生来说,学习的快乐已消失殆尽,学习成绩本来就不高的变得更加低,从而引起学生的恐慌和不安,受着来自家长的埋怨和不解以及自我压力的干扰,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由于学习中遇到了困难、挫折、学习成绩不理想,情绪萎靡不振,悲观失望;认为自己笨,无论如何努力也不会获得好成绩,因而丧失学习信心,自惭形秽]、淡漠心理[认为"考好考坏都能上大学,大不了读自费大学,何必学得这样苦",对学习表现为无所谓的情绪,学习上采取应付、得过且过的被动态度]、恐惧心理[这是自卑、淡漠、厌学的继续和发展,常常表现为考试焦虑症、考试恐惧症]、逆反心理[表现为消极对抗,行为并不越轨,但我行我素,持不配合,不服从态度,学习效果极差]、厌学心理[认为读书太苦,太难,学习枯燥乏味,单调沉闷,作业、考试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等消极心理,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消极心理状态在课堂教学中、作业和复习中以及考试中等不同学习环节中均有表现。就说在课堂教学上吧,有自卑心理的学生,不敢正视教师,怕被提问,更不主动提出问题,怕出洋相,怕被老师、同学看不起。有淡漠和厌学心理的学生课前不预习,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记笔记或只在纸上随意涂画,有的甚至看课外书。课堂教学中的"双边活动"无法正常开展,教学效果差。少数学生甚至产生了心理障碍,对自己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未来的升学产生怀疑,丧失信心,以至于一蹶不振。当我接高一这个班时,学生已处于学习中"高原现象"的多发时期。有不少学生在这一阶段学习效率降低,学习进步速度减慢甚至停滞不前。根据"全国教育管理研究会课题组"的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学习困难学生可分为智力型学习困难学生、动力型学习困难学生、学习不得法型学习困难学生、外因导致型学习困难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18.2%、57.5%、10.7%、13.6%。这里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因此,进行心理教育时需要分别对待。
三、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要进行学科渗透心理教育必须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
(一)树立现代教学观念——我是徐州市"基教改"通讯员,认真学习、研究了2001年6月教育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并积极参与基教改活动;我是江苏省心理教育委员会会员,除了认真学习2002年8月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表纲要》,近两年来我先后聆听了香港的林孟平教授、南京的班华、杨启亮、丁和根、彭钢教授、苏州的黄辛隐教授、上海市教委的张志刚博士、北京的王希永、孙云晓以及徐州教科所郑飞所长等著名心理教育专家的讲座,自学了《心理教育概论》、《心理素质教育全书》、《中小学心理教育》等几十本现代心理健康教育书籍,认真阅读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园心理》等杂志,对主体学生观、发展性的教学目标观等比较熟悉,初步树立起现代教学观念。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前苏联教育家提出"教育改革首先应着眼于改革师生的关系。"杰克·坎费尔德倡议,每一位教师都应对教室氛围的建设有所追求,要着意于"创造一个富有支持力的教室氛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年第一期P24]美国"现实疗法"创始人格拉瑟(W.Classer)在《没有失败的学校》一书中提出:学生在学校里的失败,将影响其一生的成败。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时的心境、参与教学活动的愿望、对学生性格发展、自我概念形成都有很大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使学生良好发展的前提。学校教育的任务是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发学生的潜能不是要灌满一桶水,而是要点燃一把火炬。因此说,师生关系是学生成长的环境和氛围。
作为一名教师,我首先树立"我能教育好学生"和"学生是能学好"的坚定信念,对自己和学生都充满信心。每个学生的言语、空间图形、运动等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发展不平衡,可能在某—方面落后于实际年龄的发展。但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闪光点。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教师以一种更宽松、更接纳和理解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体现出了对学生的尊重、一种对"人"的尊重,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我要不断改进教法,从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掌握必备的心理教育技能——作为一名心理辅导老师,不仅需要丰富的文化知识、健康的人格心理,更需要掌握心理教育学原理,热爱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还需要掌握必备的心理教育技能。我曾经担任过学校团委书记,当过多年班主任,掌握一些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的方法;掌握一些组织教学、管理教学、应变能力等方面的技能。经过培训我已取得了市级心理辅导培训合格证,并且是江苏省心理教育委员会的会员;加之,我所带这个班的任课教师多数是年轻人,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比较丰富,有一股工作热情,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科渗透心理教育的条件基本具备。
四、学科渗透心理教育的方法
学校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心理教育既不能学科化、医学化或关注各种心理测验的片面化,也不能搞成形同虚设的形式化,心理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全体教师的参与,不能孤立化。有效的心理教育应该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找准学科个性任务与学生需养成的心理品质间的结合点,使心理教育技术与教学技术互补。英语教学理应责无旁贷地分担心理教育这一重任,在培养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同时进行有效渗透心理教育,以充分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为塑造适应新时代的新人作出应有的贡献。英语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由于英语教学是两种语言的交流,也是两种文化的交流,是中外知识的结合,渗透心理教育犹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呢?
(一)整合教学目标,在知识因素中挖掘
教学目标体系决定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质量规格和水平。传统的教学目标多偏重知识的授受,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如今,素质教育已启示并要求我们对教学目标进行整合。教学目标是一个多元的体系,涵盖认知、智能、情意三个领域,这为心理教育的学科渗透提供了良好的背景。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备普通的教学环节,更要围绕学生来备、围绕新的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效益来备。如,教学设计中不能只是考虑教师应该怎么做,把学生看作是配角或被动的,而要以学生会有什么样的问题、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学生需要怎么做(如多感官的参与)才能掌握为中心来设计,同时兼顾学生现有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以及挖掘各种能力培养和思想素质教育的结合点、切入点等,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学习心理、人际交往、职业辅导等方面的心理辅导活动。把好这一关,就等于为"以课堂教学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打下了可行的基础。由于我对初中教材的要求、重难点比较熟悉、对初中学生学习的问题比较了解,我在备课时就考虑学生在初中时可能哪些问题没有掌握好,那些知识还比较模糊,在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时设计一些问题或题目;学生对哪些词汇或句子的读音把握不太大,在教学是及时予以提示。英语学科有其独特的教学内容,这些教学内容涉及的是我们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说现在高二的英语教材吧,体态语、报纸、拯救地球、在商店、急救、濒危动物、请勿吸烟、飓风、卫星、海洋中的生物、残疾、音乐、移动式电话等等,这些内容的总和就是我们的生活。心理健康教育其实是蕴涵在生活中的教育,它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紧密相关。正因如此,结合不同的学科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和全面大有裨益。所以,我和各学科的教师一起,带着新的思路和眼光重新认真研读教材、教案,从中挖掘并开发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比如,教学高二英语上册第五单元《CharlieChaplin》时,除了明确认知、智能目标外,从渗透心理教育的角度着手,引导学生感受卓别林虽然出身于一个不幸的家庭,但不断进取,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艺术道路,加速学生情感的升华,获得求知的动力,受到完美人格的熏陶。
(二)创设参与情境,在探索情境中渗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任何知识、技能乃至情意因素,只有经过主体内化才能养成,这就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杜威说过,兴趣是学生成长中才能的信号与象征,显示着最初的能力。因而,创设情境,引导兴趣,无疑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策略。教学高二第三单元《Bodylanguage》时,除了让学生明了"人际交往除了书面语言、口头语言之外,还有身势语言",我还让学生明了人际交往中需注意根据不同的交往对象、不同的场合运用不同的交往方式、交往语言。课末,我还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表演不同国家、不同的身份的人运用不同的身势语,让学生在想象、表演中受到了教育。
课堂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空间,学生在课堂上投入的时间也是一天之中最多的,因此,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将对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心理氛围的性质主要决定于人际关系的质量。影响课堂心理氛围的不仅仅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教师是否善于建立同学间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氛围很重要。在合作的基础上创设一种建设性的竞争压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安全向上、相互支持的同伴环境,才是促进学生共同发展的根本。创设友善、融洽的环境气氛,唤起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动机。一方面鼓励师生间相互探讨,另一方面又增进了与问题行为学生的友谊,改善了关系,为最终协调学生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发展构建了健康的心境。
(三)进行行为实践,在活动过程中优化
课堂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还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的伊勒阿特(ELIOT)的名言"成功的习惯其本身就是成功的大原动力"对成功习惯对于人生的重要性给予了充分肯定;杜威的"做中学,学中做";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增强能力。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认为:持之以恒、循序渐进是养成习惯的必要步骤;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和学者楚图南在《怎样养成成功的习惯》一书中饱含激情地写道:"可知成功的习惯,对于人生的重要不惟可以坚定信心,亦且使人凡事抱一个必成的决心,总之成功的习惯,实是一切成功之母。"陶行知的"教与做合一"都十分重视学生对知识、道理德行为实践。知、情、意、行是一个整体的不同侧面,其中,行为实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有助于学生在亲身实践的体验中强化对事物的认识,深化对事理的理解。比如,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都会给学生以震撼,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激起为中华腾飞读书的志向。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在活动中才能真正完成和实现。因此,课堂上每一个巧妙的设计,每一滴言传身教,都离不开实践应用加以真正的巩固和实现。例如:在《Disability残疾》一单元的教学中,巧妙设计了使学生懂得热爱生命、关心他人、自强不息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娓娓道来、引人入胜,而且通过学生讲、学生想、学生看和学生听,并辅以自身的爱心和激情唤起了学生的美好感情,当然了,如果缺少课下实践的机会,再好的教学效果往往也只会昙花一现。只有将这种美好的感情加以引导、在生活中付诸于实现,才会使之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获得永远的生命力。因此,学科渗透心理教育需要全体教师的参与,需要全方位的合作。
(四)巧妙活动设计,在组织教学中生发
课堂教学是学生一天的主要活动,课堂也是学生一天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学生在课堂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最多。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意义和价值的开展途径和方式。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课程的多样化,也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更具选择性、更具全面性的途径和方式。结合英语学科独特的授课方式,如果巧妙地辅之以适当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训练,则会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悄然实施。如,在口头练习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学会人际间的相互支持与鼓励。总之,只要教师善于创新、善于发现、善于结合与巧用,就会在自己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同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上课中最能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思想的莫过于课堂师生交往。在调查中发现,1/3以上的学生因为初中时不喜欢英语教师而放弃对这门功课的努力。而且,由此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降,在课堂中的消极体验增多,即学生学习生活的质量下降。其实,学生很多的心理健康问题都是在一种质量低下的学习生活之中产生的。如有的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几乎没有得到过教师的表扬与称赞,常常遭到冷落、忽略、讽刺、挖苦,甚至唾弃。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学校没有找到归属感。对于学生来讲,课堂是他们生活的主要空间,也是他们心灵得以成长的主要空间,在这其中,教师选择用自己的心去学生的心、进行生命间的交流,还是选择永远的执法官、以冰冷的外壳去碰撞学生柔嫩的心灵,都将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课堂上教师对待学生的每一言、每一行都很重要,都包含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教师应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在与学生的课堂交往中,多激励、多表扬,少批评、少否定,正确运用赞美语言,激励学生积极向上。要赞美学生,就要赞美得具体,不能成为空洞说教的代名词。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直接观察、间接了解、仔细分析,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特别是差生身上的闪光点。让学生感到拥有火热童心的老师,脸上总是带着公正、希望、温和,健康友好的言语中总是传给学生圣洁的思想。要让"相信你能行"、"你一定会成功"、"你真行"、"你真聪明"等鼓舞人心、激励学生上进的话语,成为学生不断前进的催化剂、表达教师热爱、关心和鼓励学生的真情的箴言。注意教育机会的平等和公平,注意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等等重要的教育原则,其实都隐含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五)创新教育手法,活化课堂教学
现如今,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教师的助手。在外语教学中,基于语言教学的特点和现状,将形象逼真、生动新颖的信息技术活化到创新教育中,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创设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学校的教学活动形象、亲切。教师可以利用语言的调节和支配,结合形象的图形、图像、美妙动听的音乐、生动的场景,使师生得到全方位地交流,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从而使传统直观手段与语言的结合上升到师生共处、洽谈、宽松的学习环境中,这种环境能使青少年精神充沛、思维活跃地参与学习,热烈的学习情绪,能使青少年感官和记忆中的相关信息有效地结合起来,产生丰富的想象,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更加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激情。如在讲一堂英语语法课时,使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把抽象、呆板的语法活现在学生视野中,配上美术图片、音乐、场景、势必导引学生激悦的情绪往前走,走向思维的最活跃区,激活兴奋点。非语言思维的活跃,产生的效果自不怠言。改变传统的片面强调繁琐练习、盲目抄写、过多背诵的"填鸭式"灌输教学方法,通过发现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疑问式教学法以及暗示教学法等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积极的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所发现和创新。
课堂上,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课内容,以"活"应万变。以"活"为原则,还体现在教师在授课时不应该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应侧重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让课堂上充满学生思维的火花,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演练的主阵地。吕叔湘在旅顺召开的全国中语会第五次年会上说:"一个具有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师,他是会随机应变的,他的教室里总是生机勃勃……成功教师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把课讲活了。"
德国戈特福里德·海纳特提出:"教师凡欲促进他的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在他们班上倡导一种合作、社会一体的作风,这也有利于集体创新力的发挥。"斯坦福大学校长卡斯怕尔教授在谈到斯坦福和硅谷的成功时,认为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教学意味着更多的控制与支配,而学习则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因此,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发表下针对学习环境(即: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的场所。)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主要起组织引导、控制以及解答作用,要改变"一言堂"、"满堂灌""满堂问"等弊病,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托兰斯曾提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对教师的几项要求,即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给学生以不计其数的学习机会等民主性建议。
(六)注重表率作用,用人格影响人格
具有美好形象的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和热爱学生情感。在知识水平上,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生动有趣的语言,清晰、漂亮的板书,真挚、亲切的教态,整洁、得体的服饰,使学生时时得到美的感受。教师要成为具有健康情感的楷模。因为教育中的一切教育活动都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的,教师的人格影响着学生的情感与个性品质的发展。这个"情"字,至情化为甘霖,感染和教育学生,就是教育者的德性和人格,利用人格的张力感染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心悦诚服地进行自我重塑,实现自我教育和自主发展。中学阶段的学生喜欢学习,善于摹仿,因此在学生健康情感培养过程中,为了起好表率作用,确立美好的自我形象,用完善的人格去感染学生。今年我已经48岁了。受钟道隆教授45岁开始学英语、一年后能当翻译的影响,去年我报名参加了教师本科自学考试,现在已通过了7门专业课的考试。学生们看到我这位曾是他们父母亲的老师还这样不断地学习,也有所感动。
五、课堂教学渗透心理教育的内容
(一)锻炼坚定的意志,陶冶积极情感
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保证完成学习任务何各种工作任务有重要意义。应通过教育和各种实践活动的锻炼,培养自觉性、果断性、独立性、恒心、自制力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因此,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人物正确对待耐折的优良品质,增强学生的耐挫能力。例如,在高一英语第82课《HowMarxLearnedForeignLanguages》中介绍了卡尔马克思如何克服重重困难、刻苦学习外语,高二课本第13单元《AlbertEinstein》讲述爱因斯坦不甘落后发愤读书、不顾嘲笑刻苦钻研精神的故事,以及第20单元《Disability残疾》,这是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坚定意志,获取潜在力量的好教材。
情感是构成人格稳定而独特的心理因素。青少年学生的情感正处于急剧变化时期,其情绪状态带有很大的情境性。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赋予的人物的积极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体验、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像第24单元《ThePianist钢琴家》中的爱心、第18单元《We’velostourdad!我们丢了爸爸》中的亲情,《Attheshop在服装店》以及《HowMarxLearnedForeignLanguages》中的友情、第19单元《MartinLutherKing,Jr.马丁·路德·金》中的爱国情,都是极好的范例。
(二)培养活跃思维,提高自我修养
学习过程是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思维是学习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疑问是思维的火花,求解是创造的萌芽。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要给学生"松绑",把课堂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读、自己想、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采用"学生问难——集体释疑——教师点拨"的方法效果好。英语教学中,一方面要凭借教材中具体人物的思维实例启迪学生,比如《Earth,airandwater地球、空气和水》中的辩证思维,《Noisesinthenight夜晚的响声》中的求异思维,《FormingPioneer》中贾思勰的;另一方面,还应该发表学生抓住课文语言深悟文字所蕴内涵,在具体的智力活动中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如在教授《TheNecklace》一课时,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渗透不仅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教育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过程。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有赖于相应心理知识的掌握,更需具备一定的自我心理修养能力。这样,个体才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保证心理健康,发挥心理潜能。因而,英语教学中,还应注意结合教材与教学,提高学生自我心理修养的能力。比如调控情绪、自塑性格、主动磨练意志等等。在教《Tellhimwhatyouthinkofhim!把你对他的意见告诉他》时,先发表学生找出主人公的情绪变化:恼火激动担心高兴,继而讨论主人公情绪变化的原因。学生在接受英语语言训练的同时,懂得了要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诚信与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从而实现了提高学生自我心理修养能力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发表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建立和谐关系,消除逆反心理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学要"与生命对话","师生进行精神交流"。我们要蹲下去看世界,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感情是唯一永远有说服力的演说家。教学课堂上,师生之间不仅仅是你讲我听、你教我学,而是充满着情感交流。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协作的关系,创造一种既严肃认真又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就要试着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索,去判断,去听,去看,试着从他们的兴趣去理解判断。另一方面,教师须以自身严谨的治学精神、精湛的业务素质,在学生面前树立既高大可敬又平易近人的形象,赢得学生的敬佩和信任。
生活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学生成长过程中会有成功和欢乐,也会有失败和痛苦。作为英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结合日常学校活动,使学生体验快乐感、成功感、自豪感、挫折感、悲伤感、羞耻感、痛苦感,丰富学生的各种情感经验。在运动会、艺术节等学校大型活动中取得成绩的时候及时在英语课堂上向他们表示祝贺,让他们感受进步的快乐,成功的自豪;当他们遇到学习中、在竞赛中失利的时候,带给他们安慰,让他们在品尝失败的痛苦、挫折的悲伤的同时感到师生的温情。善于引导,消除他们的对抗、抵触情绪,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活跃思维、发挥创造性。
为了和学生拥有更多的共同话题,时常和他们一起从事一些文体活动,甚至用心去收集他们熟悉的明星资料,以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与他们谈话的地方尽量远离教室和办公室,好给他们更多的诉说心声的机会。
在新的课堂教学效益观中,一堂好课的标准不只是教师教得有多么精彩、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从多元化的角度、从全面素质培养的角度来评判。也就是说,一堂好课,除了其知识传授与被掌握的数量、程度以外,还包括师生在这堂课中积极情绪体验的状况如何,包括学生由此获得的在生活中的启示以及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技能的兴趣,还包括学生在这堂课中无论是良好体态、姿势等保证身体健康发展的习惯培养与纠正,还是其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动手能力、参与积极性、思想教育等各方面是否都有所体现。这种新课堂教学效益观的要求,无疑已深刻地渗透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与要求,而且符合未来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思想的体现。
重新认识新时代要求下的自己以及自己与"教师"角色的关系,重新认识新时代要求下的学生,包括新时代下学生的特点、学生发展的规律和要求等,建立新型的师生交往观。在新的师生交往观中,打破长期固存的"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建立真正的平等、民主、尊重和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树立亲和基础上的、具有人性化特征的教师新权威。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过程,同时还是心理健康教育能得以继续深入的保证。
高中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消极心理状态,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考试,也不能使教学效果得到准确的反馈。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高中阶段学习特点,掌握高中学习主动权,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不断矫正消极心理,发挥学习潜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只不过自卑感强的人往往容易忽视自身的优点,夸大自身的弱点,不能容忍自己的缺点,对自己否定过多,看不到自身的价值。因此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学会客观的评价自己,悦纳自我,是帮助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的第一步。所以,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带着欣赏的目光经常赞美表扬学生,肯定他们,让每个学生都充满自信。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一种乐趣,才能让他们真正地爱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他们不断提高和发展。从教25年来,我与学生的关系是合作的、和谐的,因为我对学生是倾注着一片热心;课堂教学中我与学生是互动的关系。坦诚相待,架起心灵之桥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够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学生,真诚地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不但不会损害自己的形象,降低自己的威信,反而能够体现教师的豁达大度,就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宽以待人孔子的"宽柔以教"。宽容是一种理解,一种尊重,一种胸怀。惩罚是教育,宽容也是教育,却比惩罚更有影响力。把宽容融入教育中,使善和严、柔和刚达到和谐,既教育了学生,又赢得了学生。一首小诗《学会宽容》说得好:大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心理学家威廉姆斯认为:"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用期望的目光注视着他,传授一些控制愤怒的方法。
为了防止直感效应偏差、为了防止他感效应偏差,坚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信念;为了防止直感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以及泛化效应等偏差,坚持注意全面观察学生,冷静思考分析,正确评价学生。
(四)培养学习乐趣,矫正厌学心理
"教会学生学习"就要教会学生热爱学习。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一个以学习为快乐的学生,无论学习条件多么艰苦,学习内容多么艰深,他都会孜孜以求之;一个以学习为负担的学生,不管学习条件有多么优越,学习内容有多么简单,他都很难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教师的教学艺术实际上是学生学的艺术,是学生问的艺术,而不是教师表演和越俎代庖的艺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逐步培养成乐趣:运用挂图、模型、图表、标本、录像以及现代媒体等提高直观效果。尤其是借助多媒体教学,介绍一些外国风土人情、趣闻轶事以及各种相关知识,常会给学生带来神奇的新鲜感和愉悦的心理体验,引导学生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课堂教学中举例、进行口笔头练习时,尽量结合日常生活、自然现象、社会热点等,变抽象为具象,变枯燥为生动;设置一些"悬念"和疑问,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与学生争辩、讨论,通过增加学生的认知冲突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关注;为了防止"静不足,闹有余,冷热不调,效应不高"的"热闹气氛"的不良心理氛围,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距离和思维空间,有助于促进学生积极发言;从独立学习变换为小组协作等共同学习形式;除了发言之外,还有随着教师的要求动笔、动手、认真阅读、细心观看、凝神聆听等;让课堂达到活跃而有效,紧张而不过度焦虑,宽松而不放任自流,有张有弛,相得益彰,轻松活泼,愉悦和谐。开展各类趣味课堂活动,如结合教学内容猜谜语、练绕口令、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布置一些具有思考性、趣味性、能力性强、有一定难度的,但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习题,使学生体验"跳一跳,摘果实"、"跨门槛"的乐趣;当一般兴趣发展为稳定兴趣,就成了乐趣,学习效果会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学生能从心理上把学习当作乐事,并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中,就能克服淡漠心理和厌学心理,激发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排除影响学习的各种干扰。
(五)帮助树立自信,矫正自卑心理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自尊心,只有当你说他好时,他才会好起来。"因此我们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找回自我。对于有自卑倾向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找准目标,通过实现目标体验成功,进而看到自己的能力,鼓舞斗志,恢复自信。
升入高中后,一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原因不能适应新的学习情境,面临种种竞争和挑战,经过几次挫折或失败,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挫折感反应强烈的学生,丧失了自信心,消沉下去,发展成自暴自弃的自卑心理。作为教师应当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增强耐挫力,变挫折为前进的推动力。第一,要让学生树立恰当的奋斗目标,期望不能过高,要以自己的而不是他人的"标准"和"尺寸"来衡量自己,看到自己的进步,消除"矮人一头"的感觉。第二,要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对某一次考试成绩偏低,可以从知识掌握情况和心理状态两方面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制定克服、改进的方法。第三,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点滴进步和长处,哪怕是一个单词读对了,一个词组翻译正确了,也要适时、适度地进行表扬、奖励,唤起他们的自尊心,进而确立起不断进取的自信心。第四,创设成功的机会。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比如,在高一英语教学中,要求学生将两个句子合成一个含有定语从句的句子时,由于不少学生初中基础不牢,我采取先分解、细化、后合成的办法,先让学生搞清楚定语的种类、位置,接着认识什么是从句,分清楚从句的种类、特征;进而让学生分清楚定语从句的关系词的用法,最后再将两个句子合成一个含定语从句的方法。让学生在接受这种"跳一跳能把果子摘下来"的任务,在各个击破的过程中取得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了学好定语从句的信心。
(六)巧用暗示方法,矫正恐惧心理
暗示可以是明说暗话,也可以是无声胜有声。俄国作家契诃夫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用温和的语言制服不了对方,那么,即使用严厉的话也无济于事。对于学生的抄作业、考试作弊等现象,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必直言不讳,当场揭穿,公诸于众,而应当以委婉曲折的巧言暗示,甚或以非语言的形式传递信息,于不经意之间给学生加以暗示、疏导和启迪,让学生既认识到错误,又不伤他们的自尊心。这种含蓄、间接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使学生接受心理教育潜在信息,从而对他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
篇8
摘 要:课改后,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给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模式。但一直以来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体育课”的老问题并未得到有效改善。文章从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对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体育课”进行了多维度剖析,并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学生体育活动;体育课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3.019
课改后,重视学生主体性,强化校本课程开发的力度,重视学生兴趣特长类的开发,从宏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全面增强学生的运动体质。体育运动资源的开发,选项课、校本课的进一步完善实施。但“健康第一”的观念还没牢牢树立,“重智轻体”现象依然存在。体育课堂教学仍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状况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体育活动里学生生龙活虎,但在体育课上却无精打采,这严重影响到了体育的正常教学秩序。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造成学生“喜欢体育活动,但不喜欢体育课”的深层原因,进而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切实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一、成因分析
(一)教师方面
首先,是课堂教学内容安排方面。教学内容传统、单一、竞技性太强、趣味性差、练习强度大、组织方法呆板。体育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要和学生多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动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因材施教”,体育教学的深度、广度、速度,要适合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就必须达成一个“底线”,对运动能力差、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能听之任之,否则就是“放羊”。
其次,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及教态方面。体育课是非高考科目,既不影响学生的高考升学,也不影响他们今后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普遍认为体育课的时间就是休息时间,间接影响到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就会放松追求,不去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放羊课”。然而,富有人格魅力与独到教学风格的教师是可以把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教好,这是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的一个前提。因此教学理念上多更新。如把“节奏”教学理念引入篮球教学,音乐节奏踩点、往返跑的做法引入到田径教学等等。
还有,教学设计方面。教师准备活动枯燥,课堂教学模式固定,而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活泼好动。体育课教学内容太单调,学生有种被压抑的感觉,大多处于以教师为主,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性较差,基本上都是被动完成任务,学生没有激情,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再加上现在大多数学校又把安全教育放在第一位,有的项目想上也不敢上,更加造成上课单一,学生就更加提不起兴趣。
(二)学生方面
首先,是学生的心理因素。高中生喜欢体验新鲜事物,体验掌握体育运动技术成功的喜悦之情,但由于高中生运动能力的差异,有的同学动作做得不好又怕同学嘲笑,就觉得上体育课没兴趣,自己玩最开心,难得一周才2节体育课,如按教师上课的程序,时间只有45分钟不充足,玩得不尽心。同时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练习强度一大,许多学生就会有畏惧心理,从而产生抵触情绪,而且大多数学生在小学就散漫惯了,不喜欢被约束,甚至借故不上体育课。
其次,是教学选项及其场地器材的状况因素。生命在于运动,学生天生就爱运动,因为学生年轻,活泼、好动,学生喜欢体育是因为学生喜欢自由活动,做他们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但每个人爱好都不一样,有些体育课的内容并不一定是他所爱好的,同时,缺乏相应的场地器材及师资配备,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老师再努力也白费劲。
还有,学生期望与现实的落差。大多数学生心目中的体育课就是“玩”,也不管学什么样的运动技能,运动技巧及达成的教学目标,没有升学和作业的压力,不愿受老师上体育课的束缚,老觉得上体育课没必要。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想象,只能加以引导,从思想意识上提高认识。
二、改善对策
其一,针对上述情况,除了在场地器材上要对竞技体育的学校化改造,吸取竞技体育的健身性、趣味性及教育性价值。对场地器材、规则技术等进行适合学生特点的改造使其更好地为学校体育服务。在场地设置及布局上,多花心思,建立“快乐体育园地”以适应各种教学开展,把学生吸引到安全、快乐,又极具身体锻炼特色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来。
其二,主观上体育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学模式陈旧单一,单向式教学,体育课变成运动员的训练课或一节节达标课,缺乏多样化,而枯燥乏味的单向教学是他们无法接受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为我们提供课程改革的路径,要使学生明白上好体育课对身体发育的重要意义。因此多样化教学方法落实课堂,多利用教师具有的语言特质,包括口语和肢体语言,多利用运动项目所具备的趣味性,尤其是竞争性,对每一个技术动作进行教材处理化时,在练习方法的丰富上加强设计,多采用组合练习的设计,尤其是与身体素质相结合的不同组合。
其三,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教学手段要多样化。上课时多利用学生的争强好胜和喜欢竟争的特性,辅以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回归体育教学课堂,把握好教学内容和上课技巧,必要时多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多采用游戏比赛的教学方法,从兴趣上多引导学生。认真备学生、备教案、备场地、器材、备教学手段和技巧。学生的主动性是建立在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学生喜欢体育,喜欢小群体式的自由自在的体育活动,从这一特点出发,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群体式教学,或(圈子教学)。同时必须关注学有困难及弱势群体学生的学习状况,多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的活动形式,逐步培养与诱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与情感。多鼓励、理解、包容,少批评、抱怨、责备。并且能根据不同学习内容变换练习手段,丰富练习方式,把学生引入体育课堂上来。同时,在制度法规和舆论导向上加以引导,寓教于乐致力创设合作探究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最终增进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其四,强化教学目标的意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制度,最大限度的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充分灌输体育课堂教学是提高体育活动的核心观念,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最大限度地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运动技能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提高,真正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让学生都喜欢上体育课。
参考文献:
篇9
1998年,学校制定《蜀光中学实施教育信息化的方案》,确定校园网建设的整体思路:以普及常规音像媒体为基础,以研究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中的应用为重点,以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为指导思想,以方便教师应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素质发展为根本目的,进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指导、同步培训以及促进应用,最终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基于这一整体方案和实际情况,学校确定了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发展校园网的工作原则,逐步建成了多媒体教学系统、教研子网、办公子网,并以此作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校园网经过三期升级改造,学校现已建成千兆校园网主干系统,新建多媒体电子教室四间和投影教室四间,将整个校园网通过ADSL与因特网连接,使全校师生能够通过网络及时获取最新的教育教学资源,同时创建蜀光中学网站(省略)对外宣传学校办学特色,实现与本省其他重点学校共享教学资源。目前,学校各行政部门均已配备了电脑,校园管理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已经初具规模。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发展不仅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更是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先进的教育技术要充分发挥其效用,必须建设一支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和勇于开拓创新的教师队伍。蜀光中学在校园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着力培训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教师的自身专业化发展。
一、教师培训方案整体化
1998年,学校在建设校园网初期就开始着手制定《蜀光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方案》(以下简称《培训方案》)。
(1)建立健全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组织机构,明确信息化工作校长负责、分管校长牵头的制度,率先成立信息中心,并明确信息中心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具体职能部门。同时成立由计算机教师和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现代教育技术教研组,整合学科骨干教师和计算机教师的优势,负责学科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研究、开发、应用与培训工作。学校还成立专业课件制作室,开展课件的研发工作。
(2)制定和明确教师计算机培训的内容、目标和考核办法。
(3)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供全校教师探讨、研究,如“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研究”、“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对基础教育的影响研究”、“如何应用好校园网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等,引导教师不仅仅是单纯依赖校园网的技术优势,而是要在教育观念上与校园网建设同步。
当然,校园网创建初期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培训方案》较多地强调计算机技能的培训,只是在部分问题上引导教师作理性思考。不过,这种把校园网的建设应用置于教师课堂教学外的理性思考的教育思想已初见端倪,为学校后来制定的依托校园网环境培养、建设“专家型”、“研究型”教师队伍的方针提供了可发展的空间。
此后,学校又多次对《培训方案》进行了修订。2002年,学校制定《蜀光中学现代教育技术五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则》)。这个规划明确提出要用五年时间,逐步实现以下目标:
(1)计算机和投影设备进入每一间教室和每一间学生寝室,教师一人一台电脑,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方便的上网条件。
(2)为每位教师、每个学生提供电子邮箱和主页空间,全校师生实现随时进行网上交流和资源共享,充分享受网络的便捷。
(3)建设丰富的学习资源库。
(4)每位教师都会通过网络开展教学,通过网络与学生沟通、交流。
(5)学校办公实现无纸化和网络化,通过校园网建立家长和学校的联系。
实施这一规划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校园网全面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上台阶,全面促进教师的信息专业化发展和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教师是校园网的主要使用者。在《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学校根据校园网的实际,坚持开展教师培训。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学校强调校园网应用的技术培训必须与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相结合,不能只是强调单纯的技术培训。为此,学校在教师培训中把培训内容划分为三个层次,并坚持三个层次的统一。
信息技术基本技能的培训
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汉字输入方法、文字处理、上网浏览、收发电子邮件、Excel表格操作和数据处理、演示文稿的制作、多媒体课件制作、图像处理等。
现代教育理论的培训
先进的网络技术仅仅是一种教育手段。教师既可以应用这种手段变传统的“人灌”为“电灌”,也可以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鼓励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
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
在应用信息技术改革传统教育模式的过程中,鼓励教师结合教育实践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问题探索的过程中学习科研理论,掌握科研方法。学校每年举行校际论文评选,积极鼓励教师总结经验,撰写理论文章,向各级报刊投稿。
信息技术基本技能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前提和条件,现代教育理论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锐利武器和指导思想,教育科研是解决问题、提升教师素质、改革教育模式的重要途径。这三个层次并不是按照培训时间的顺序,而是依据教师素质发展水平来进行划分的,三者并非彼此孤立,而是相融一体,相互促进。
此外,为了推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在教师职称评定、评先、评优中对信息技术水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例如,评高级教师职称必须达到B级并获得人事部门的B级证书,必须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上市级以上的公开课。这些强有力的制度极大促进了师资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为开发课件提供有利平台
学校教学子网的建成以及投入使用,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创造了有利条件。学校电子音像馆和网络教学资源库为教师备课提供了大量的文字、音像、动画素材,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备课。教师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库的资源优势,自主开发制作真正适合教学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课件,在全国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奖。
为了更广泛开展依托校园网络的教学应用,学校在全面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基础上,还坚持每年举行一次赛课活动。赛课教师必须使用多媒体或网络技术,以此促进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学校专门设立了专业课件制作室,安排专业制作人员负责制作技术性强的课件。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过硬、具有一定艺术修养的教师作为课件制作的专业人员,给他们配备先进的技术装备,由他们把学科教师的教学设计制作成精彩的课件,发挥专业人员和学科教师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这样,学科教师就不必花太多的时间去钻研技术,而是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师生交流和教学设计上。同时,学校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在版权许可的情况下下载使用网上教学课件,让广大教师更多地专注于教学设计和教材分析。
三、培养“专家型”教师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教师成就自我价值的事业。在强调、倡导教师奉献精神的同时,更提倡教师努力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校园网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为教师自身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种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学校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阵地,教师扮演的社会角色应该从传统的“教书匠”转变成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
校园网为师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方便。师生能够快速地通过网络查阅资料、搜集信息,通过网络开展协作教学,展示、汇报研究成果。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不仅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意识,也使教师在指导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研究能力,促进了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转变,促进了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协作。例如,在高二学生中开展的“自贡市城市家庭装修污染调查研究”,学生邀请了化学、生物老师作指导教师,师生共同借助校园网查阅大量资料,开展调查,到实验室开展动物解剖实验,最后撰写研究报告。这一研究参加四川省高中研究性学习成果展,得到了高度评价。
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就是参与教改实践,结合教育实践开展教育研究,在教育研究活动中体验研究性学习,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在教学方法的探索中养成探索的习惯和创新的精神。利用信息技术和校园网促进教育改革,教师必须要有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为此学校鼓励广大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广泛开展课题研究。
篇10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教育情感;教育方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19-2
一、情感教育方法的意义
(一)数学教育现状呼唤着情感教学思想
所谓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实现教学目的,增强教学效果。有一项调查表明,高中阶段的流失有一部分是由于讨厌数学引起的。不少教师曾向学生讲:“数学确实枯燥无味,很难学。”正如波利亚所讲,一些教师“通过初级学校会讨厌数学……他们返回初级学校又教育新的一代讨厌数学。”当前,不少教师和学生没有正确的数学观,更谈不上热爱数学了。
(二)数学教学本身的特点要求运用情感教学思想
众所周知,数学具有内容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推理的严谨性等特点。现代数学又是一门较成熟、被公理化了的学科,严谨性和系统性掩盖了数学原理的发生、发现的过程,教材偏向于逻辑性,忽视了学生认知发展,使学生只能看到现成的“抽象”概念与“枯燥”定理。
数学教学目的也要实施情感教学。中学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更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掌握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基础知识和概率、统计、微积分的初步知识,并形成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创新意识,进一步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其中,个性品质主要指学习目的、学习兴趣、信心和毅力、科学态度、探索创新精神以及欣赏数学美学价值。要达到这一目的,数学过程除了以理服人外,还要以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思维,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在众多的教学方法选择与教学实践中,每一种教学方法和教育管理策略都有其可用或值得推广之处,但却不能跳出情感因素的范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注重情感教育方法与传统教育理念的有机结合,使教育教学沿着学生的心理之路行走,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才能实现教育目标的最大化,而这些正是得益于情感教学方法的重要表现。
二、情感教育方法的构建和应用
(一)教师要博以治学、寓爱于教
1.数学教师必须自己热爱数学。对数学缺乏良好的情感修养,就无法实现教师对学生的感染性,更谈不上让数学放射出耀眼的光彩。如果教师本人流露出对自己所教学科的不喜欢的情感,就会明显影响学生对该科的情感倾向,进而影响学习的效果。反之,教师流露出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热爱,就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该科的学习。
2.教师应该保持最佳的情感状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是课堂这个情感场的中心,教师不能因数学是严谨的,就保持过于“严肃”的情绪状态。使课堂气氛压抑,学习索然无味,学生思维受阻,反应迟钝,那就很难有创造性。实践表明,教师保持饱满的教学热情、振奋的情绪状态,才能感染学生,使学生情绪也兴奋起来,整个课堂气氛也随之充满应有的活力,才能激发思维,培养主动精神和创新意识。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感情地教,学生才会有感情地学。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引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师生情感交流,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教得扎实,学得主动,教得生动,学得有趣的教学目的。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钻研,吃透教材,设计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具要直观形象,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声色并茂,教学语言生动,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教学设计要环环相扣,疏密相间起伏有致。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产生内心情绪的体验,引起师生的情感共鸣。
3.教师的情感渲染体现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不能喜“优”厌“差”,要真诚地给学生以信任、鼓励,创设和气融融的情感气氛,为顺利上好一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一位老师借班教学《指数函数》,为了稳定学生的情绪,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设计了这样的情节: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约3分钟)
师:如果让1号同学准备2粒米,2号同学准备4粒米,3号同学准备6粒米,4号同学准备8粒米,5号同学准备10粒米,……按这样的规律,51号同学该准备多少米?
学生回答后教师公布事先估算的数据:51号同学该准备102粒米,大约5克重。
师:如果改成让1号同学准备2粒米,2号同学准备4粒米,3号同学准备8粒米,4号同学准备16粒米,5号同学准备32粒米,……按这样的规律,51号同学该准备多少米?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很多或能算出具体数目
师:大家能否估计一下,51号同学该准备的米有多重?
教师公布事先估算的数据:51号同学所需准备的大米约重1.2亿吨。
师:1.2亿吨是一个什么概念?根据2007年9月13日美国农业部的最新数据显示,2007~2008年度我国大米产量预计为1.27亿吨。这就是说51号同学所需准备的大米相当于2007~2008年度我国全年的大米产量!
设计意图:用一个看似简单的实例,为引出指数函数的概念做准备;同时通过与一次函数的对比让学生感受指数函数的爆炸增长,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和欲望。
(二)情感迁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1.融洽关系,培养情感。老师最大的智慧应该是认识学生、发现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只有以民主、平等的态度、方式和情感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才能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老师,尊重老师,使学生由喜欢数学老师而喜欢数学学习,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作为数学老师,首先要跟学生表态:我们是朋友,合作目标是一致的,我的一切措施是为了你好,我的做法并不是最好,希望你帮我想出更好的办法。
2.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特别是针对一部分学生讨厌数学的现状,教师更要注意这方面的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上课时,教师要发扬数学民主,鼓励学生提问题,形成共同探讨的气氛,在探索过程中,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分享认识活动中的情绪体验,促进情感和谐交融。要正确引导数学课外活动,加强师生情感交融。可以组织学生研究性地讨论课本的问题,把课本问题加以推广或转化,组织多种形式的数学兴趣小组,鼓励学生撰写数学小论文,交流数学学习经验。通过课余师生交往这一渠道,对数学教学进行“感情投资”。
3.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差生”的共同特点是惧怕数学。因此,要鼓励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消除焦虑情绪,克服胆怯心理,告诫学生正确估计自己,帮助他们恢复学习上的心理健康。
认知活动与人的情感永远相伴而行,情感教学与认知教育有着同等重要地位。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情感。情感教学心理学研究发现,情感还具有迁移功能,一个人对某对象的情感会转移到与该对象有关的其他对象上去。
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柏拉别恩做了许多实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信息的总效果=7%文字+38%音调+55%面部表情和运作。有了融洽的气氛,再配上恰当的动作和面部表情,的确是锦上添花。在课堂教学中,“微笑”是我贯穿始终的表情,同时自然地运用身体语言来配合教学,通过面部表情去吸引学生,用点头或幽默的动作给学生以鼓励、勇气或提示,尽量以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的情感,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提高认知的效率。
三、反思
情感教学心理学研究发现,情感还具有迁移功能,一个人对某对象的情感会转移到与该对象有关的其他对象上去。如果教师本人流露出对自己所教学科的不喜欢的情感,就会明显影响学生对该科的情感倾向,进而影响学习的效果。
情感是智力发展的催化剂。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把教育评价分为三个方面,即三个纬度:认知纬度、情感纬度和动作技能纬度。而在这三个纬度中,情感纬度往往被忽视。情感教学心理学认为,良好的情绪使一个人的感知变得敏锐、记忆获得增强、思维更加灵活,有助于内在潜能的充分展示,而不良的负情绪则会抑制、干扰一个人的各种认知过程,使已有的能力也无法获得正常施展。
教师的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学生,把评价定位在激励学生进步上,保护学生积极的正情绪。评价可从师生评价和生生评价着手。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但不管哪种方式,都应以鼓励、表扬为主,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经常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巩固积极的正情感。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教育出版社,199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