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绵绵范文

时间:2023-04-08 16:49: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细雨绵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开春之后,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总是细雨绵绵,尤其到了清明更是阵阵细雨下个不停。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祭祖扫墓的日子。清明节,特别是扫墓的时候能够听到嗷嗷的哭声,让人不禁伤心难过的同时,也感叹着时光匆匆。

清明节那天,特别是去公墓的路上,交通拥挤的不得了,需要交警和其他警力协助。虽然被堵在半路上,但是我却觉得异常的温暖。平时我们总是崇洋媚外,喜欢过外国人的节日,例如情人节、圣诞节之类的,却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嗤之以鼻,但是今天我看的却是满满的感动。

即使大街上每个人都大包小包,拿着装纸钱的袋子,拿着装鲜花的盒子,还有一箩筐祭奠的食物,来来往往的车辆显得宽大的马路格外的狭小,即使这样大家浓重的心情让我重新看到了这个民族对文化、对传统节日的尊重,也看到了大家缅怀先祖的心情。

尊重传统文化和节日,保持原有的基调,才是真正的中国魂。

篇2

中午,一站到地上,凉爽的风向我刮来,清爽的秋风代替了炎热的阳光,四周一片清新。忽然,一滴凉丝丝的东西悄悄地融入了静静的大地,紧接着又一滴,一滴......雨越下越大。

远远望去,天地间白茫茫的,像飘动着件件轻纱;沙沙的雨声,彷佛是一曲轻音乐,回响在大地上;它像无数根细线一样,带着期待和快乐,从另一个世界来到人间。瞧,这细雨多调皮啊:大一阵,小一阵,停一阵,好像第一次见到这世界,既大胆,又小心;既神往,又犹豫......

夜幕降临,雨又下了起来,我站在大街上任凭小雨点亲着我的小手,亲着我的脸蛋,在我身上跳铃铛舞,滴滴答答,哩哩哩哩,清脆的旋律滴在水洼中,溅起了小小的波纹。你听啊,你看啊,这旋律,这波纹,便是最杰出的演出。

夜雨潇潇,淅淅沥沥,我发现我已经爱上了它,爱上了这美丽的细雨,我爱它,不因为自己是个女孩儿,而是确实是被雨的纯洁所深深陶醉。我喜欢在细雨蒙蒙的天气里,不打伞走在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上,让温柔的雨轻轻抚摸我的脸颊。

现在,雨仍在下,雨点们还在开着隆重的跳舞party,是的,雨,的确很美。

篇3

户口薄说:“曹曦予,女,汉族,1999年1月8日,在校学生。”

镜子说:“这个小朋友呀,长得很可爱,圆圆的脸蛋儿像个鹅蛋似的,大大的眼睛,水灵灵的,像两颗黑宝石,笑起来的时侯脸上还有两个浅浅的小酒窝。”

妈妈说:“曦曦是个调皮蛋,小时候比谁都吵,整天在伙伴堆里打打杀杀,还把家里弄得像个狗窝,带她逛街是一件十分倒霉的事。记得她6岁那年,我带她去买一 条牛仔裤,可刚付了钱她就不见了,这时我想起她出门前说‘妈妈,我想去迎宾书店看书。’于是我就跑到迎宾书店,在儿童丛书那里找到了她,那时她正在津津有味地看注音童话,也没发现我就在她跟前。”

地板说:“你们看曹曦予在同学、老师面前是一个非常文静的小女孩,一回到家,就在我身上蹦来蹦去,还有下腰、翻筋斗。唉,真是应了那句歇后语,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枕头说:“别看曹曦予表面十分坚强,可那是她虚假的一面,她真正的一面,十分脆弱,这一面时常是表现在夜晚睡觉的时候,表现在夜晚 睡觉的时候,那我就倒霉了,因为她会把咸咸的‘小金豆’,洒在我的身上,弄得湿漉漉的。”

篇4

水倒在干巴巴的沙滩上,水立刻无影无踪,沙子表面上湿漉漉的,好像吸满了水。但是抓一把沙子却挤不出一点水来。这是因为筛子并没有把水真正吸进去,而是让水顺着无数个缝隙流走了。这只算是“过水”。

海绵与沙子不同,一块海绵浸入水中拿出来,它已经喝得饱饱了。用手一捏,可以挤出许多水来。可见海绵吸到了水,并储存了起来。

由此想到学习。我们应该提倡“海绵吸水式”的学风,吸得进去,挤得出来。读了书就长知识,增加学问,反对像沙子过水似的看了一遍,一无所获。

学习、读书如果只囫囵吞枣地看一遍,而不去理解其中的思想与情感,那只不过是在浪费精力,消磨时间。读书,乃至学习都应该有目的地去完成,而不能盲目地潦草了事。曾经有两个朋友向我介绍他们的读书情况,第一个得意洋洋地向我炫耀他读了好几本中外名著,另一个则老实地回答他读了几篇散文,相比之下,谁做出的是明智之举呢?毫无疑问,第二个不仅是最大的受益者,还是一个聪明的读者。你或许还是会对我的说法产生怀疑,但是,你只要比较一下沙子与海绵的吸水方法,就一定会赞同我的说法。因为与沙子和海绵两者的关系一样,一种看似吸收,实为“过水”;另一种则真正地吸进去,也能挤出来。同样,第一个人读了许多名著,却只读到了皮,没能读到其中的血肉;第二者则踏踏实实地读懂了几篇文章,学习到了知识!

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一定有许多“死读书”“读外皮” 的同学,如果不改正这个缺点,必将扎实不了基础,导致成绩下降,越学越难的现象频繁发生。所以,怎样的学习方法造就怎样的成绩,这是一个永远不变的真理。

过去有一段时间,我也犯下了错误的“过水式”学习,因此,我对这种不良方法十分了解,那时侯我读书走马观花一般,完全没有掌握知识,《巴黎圣母院》《水浒传》,一本本名著晃眼而过,大人们不断称赞,使我读得更加漫不经心了。还多亏父母给了我及时的劝告,使我的学习又驶入正轨!

篇5

(华中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湖北 武汉 430079)

摘 要:“省得”、“免得”和“以免”在《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八百词》中都是彼此互释,但是它们三者的语义语用并非完全相同。本文将从语义语用的角度对这三者进行对比分析,将“省得”、“免得”和“以免”区别开来。

关键词 :省得;免得;以免;语义语用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7-0174-02

《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和《现代汉语八百词》对“省得”、“免得”和“以免”的解释几乎是相同的,《现代汉语八百词》甚至用“省得”解释“免得”和“以免”。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对他们三者进行区别分析的情况,所以本文将从“省得”、“免得”和“以免”的语义语用角度进行区别分析,这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语义分析

《现代汉语八百词》用“省得”释“免得”和“以免”,标注为连词,表目的,表示“避免发生某种不希望发生的情况”[1]。那“省得”、“免得”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表示目的呢?

通过对“省得”的语义进行分析,“省得”具有两个义项,有意致使和无意致使,我们标记为“省得1”和“省得2”。“省得1”有意致使,表示“使不希望发生的情况不发生或不再发生”,同“免得”和“以免”。例如:

(1)好吧,朋友,我去自尽吧,省得你不好下手杀我。(老舍《猫城记》)

(2)还不如趁早杀了他,免得以后吃他的亏。(《中华上下五千年》)

(3)鄙人就寝以后,请勿喧哗,以免妨碍鄙人睡眠为荷!(张天翼《春风》)

这里的“省得1”与“免得”、“以免”语义相同,都表示目的,彼此可以互换。“省得2”无意致使,表示“节约,节省,或是降低事件的频度、难度及所费气力”。例如:

(1)发为身外之物,剪了倒省得天天耗时费事去梳理。(实《白鹿原》)

(2)住在下铺的人可以免得爬上爬下,却又不得不忍受上铺掉下来的杂物和尘灰。(陆文夫《人之窝》)

这里的“省得1”和“免得”不表示目的,是一种无意致使,这里的“省得1”和“免得”不能替换成“以免”。

所以“省得”、“免得”并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表示目的,“省得”、“免得”作有意致使时,表目的,与“以免”互用;作无意致使时,不表目的,不能替换成“以免”。

二、语用分析

1.语体及方言差异

查询北京大学语料库,我们得出在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免得”的使用频率都高于“省得”。我们认为,“省得”口语色彩较浓,“免得”书面语色彩较浓。“免得”使用频率高于“省得”与北大语料库多书面语语料有关,也与“免得”词义单一有关。李小荣认为,“省得”、“免得”的方言色彩存在差异:“省得”多用于北方方言,尤其是北京话,多在口语之中;南方作家中少见“省得”,多见“免得”。

2.用法及语义程度的差别

“省得”与“免得”有时并不表示目的,而“以免”只能用于表示目的关系的句子。这三个词都表示目的关系时,在意义上存在着程度上的差异。“省得”与“免得”虽然都是表示“使不希望发生的情况不发生或不再发生”,“免得”与“省得1”语义基本重合,且词性与句法特点也一致,但它们后面所接的BQ(即避免发生的事件)存在程度差异。如果BQ是十分重大、严肃的、可怕的事情,多用“免得”。如:

(1)从今跳出火坑,免得遗臭万年,被天下英雄耻笑。(《七剑十三侠》)

而“省得”所接的BQ多是一些比较琐碎、耗费精力时间但后果不甚严重的事件。不过,在具体语境中,BQ这一事件的严重程度及“省得”、“免得”二词的程度义深浅由说话人来定,受说话人主观因素的制约。例如:

(2)嘿!凌云,你快回去,省得老太太把嗓子喊坏了!(老舍《女店员》)

(3)她劝金枝先别上北屋去,省得撞上,闹得都不高兴。(陈建功、赵大年《皇城根》)

例(1)“遗臭万年”、“被天下英雄耻笑”是十分重大、严肃的、可怕的事情,所以用“免得”,一般不能用“省得”;而例(2)、(3)“把嗓子喊坏了”、“撞上”则是后果不太严重、比较琐碎的事情,所以用了“省得”。而“以免”倾向用于程度深的情况,“免得”接近于“以免”。例如:

(1)美国促日本改善日韩关系 以免影响东亚战略。(凤凰网)

(2)李光耀生前曾嘱咐死后拆掉住宅,以免徒生困扰。(搜狐网)

另外,如前文所述,“省得”还有“节约、节省”义,例如:

(1)这正是你等会聚在一处,便于擒捉,省得费我等心机。(明《封神演义》)

(2)小人而今就回淮安,娘子可修一封家书,带去报与老爹、安人知道,省得家中不知下落,终日悬望。(明《二刻拍案惊奇》)

这里的“省得”是“省得2”,不表目的,不能替换成“以免”。

三、语法分析

1.“省得”、“免得”和“以免”的词性辨析

“以免”作为目的连词,并无质疑争论的焦点在于“省得”与“免得”的词性。大部分的词典认为“省得”与“免得”是连词;而周红在《“省得”、“免得”语义语用分析》一文中指出,“‘省得’与‘免得’应该是二价粘宾动词”[2];也有学者提出“副词说”,如李小荣[3]、王凤兰等[4]。本文赞同“副词说”。

2.句法差别

“以免”只能用在后一分句句首;“省得”、“免得”不限。

(1)发为身外之物,剪了倒省得天天耗时费事去梳理。(实《白鹿原》)

(2)住在下铺的人可以免得爬上爬下,却又不得不忍受上铺掉下来的杂物和尘灰。(陆文夫《人之窝》)

“以免”后可为名词性质的成分或“NP的VP”形式,“省得”与“免得”不能。

(1)瞄准深港通商机 香港网络券商以免佣金布局内地。(凤凰网)

(2)别再盲目攀比了,认清买车误区以免后悔。(网络新闻标题)

“省得”与“免得”后边可以是单音节的动词和形容词,“以免”不可以。这是因为单音节词一般多为口语词,而“以免”一般用于书面语,所以与单音节一起使用有些不协调。

“省得”、“免得”前还可以有“为(了)”,“以免”不可以。例如:

为了免得引起不良的联想, 连钢琴腿都用布遮了起来。(王小波《文明与反讽》)

3.“省得”、“免得”及“以免”的词汇化

在上文中我们说过,“省得”有两个义项“省得1”、“省得2”,而“省得1”“避免”、“免得”便是由“省得2”“节省,节约”引申而来的。表示“节省”意义的动词“省”与表示“能够”意义的助词“得”合成了一个动词,同样是经历了实词虚化,形成了副词“省得”。

“免”的本义是“避免”,“得”的本义是“取得”。五代时,“免得”还未成词,其后只能接名词性成分,后来在少数用例中,“免得”后出现了谓词性成分,“得”也由动词虚化为助词,表示“能够”的意思。这样,“免得”由两个独立的动词变成一个动词,表示“能够避免”的意思。然后,“免得”又通过语法化,从动词虚化为副词,但“能够避免”的含义被部分保留。

关于“以免”的词汇化,刘红妮《“以免”的词汇化》[5]指出,连词“以免”最初是“连词‘以’+动词‘免’”的非句法结构。“以免”开始连用是在先秦,词汇化的过渡阶段在宋代,发展和成熟在明代和清代。

虽然“省得”、“免得”和“以免”都可以表目的,表示“避免发生某种不希望发生的情况”,但是“省得”和“免得”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表目的,“省得”还有“节约”、“节省”义;“省得”和“免得”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互换,但还是有语体和方言上的差别,以及语义程度轻重的的差别;“省得”、“免得”和“以免”都经历过由“非词单位”逐渐凝固成词的词汇化过程,三者的词性并不相同,“以免”为连词,“省得”和“免得”是副词。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商务印书馆,2010.

〔2〕周红.“省得”、“免得”语义语用分析[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1).

〔3〕李小荣.说“省得”[J].汉语学习,1992,(4).

〔4〕王凤兰.谈“省得”、“免得”与“以免”[J].语文学刊,2009,(3).

篇6

浙教版必修3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教学内容包括第一节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第二节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和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这章内容作为人体稳态的子章节,重在强调免疫对人体稳态的维持,先从免疫的三防线,讲到具体的特异性免疫,再到免疫异常的具体实例,让学生从稳态维持入手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学情分析

1.生活经验――原有认知发展为基础

本章知识不多,但复杂抽象,学生学习会感到困难,尽量让空洞的知识形象起来,可以从已有生活经验作为切入点,多数内容学生都有听说或有切身体会,比如感冒、打疫苗,伤口发炎等,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知识又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2.以原有知识结构为基础

初中教材对人体的免疫已有初步介绍,主要是三道防线的介绍。高中教材也以这章为基础:

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细胞的分子组成(免疫细胞也是组织细胞),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抗体是一种免疫球蛋白),细胞的结构(淋巴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细胞膜与细胞壁(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特异性免疫中淋巴细胞如何识别病原体),细胞质分泌蛋白的形成(抗体属于一种分泌蛋白),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抗体出细胞属胞吐),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必修2《遗传与进化》,遗传的分子基础(抗体产生需要的特定基因),遗传信息的表达-RNA和蛋白质的合成(抗体的合成过程)。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内环境与稳态(免疫是机体维持稳态的必要过程)。

三、教材处理

本章第一节内容难度不大,讲清楚两道防线,并指导学生自己分析和总结。但第二节免疫应答,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微观动态过程,它既是第二节的重点又是难点,由于过程复杂,需要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在教材处理上,可以把第一节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和第二节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放在一起作为第一课时,让学生弄清前两道防线,并引出第三道防线及指导学生预习好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具体过程,以简化第二课时难度并提高第二课时的上课效率。所以,第二课时重点让学生探求特异性免疫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而第三课时讲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以具体实例分析为主。

四、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可以以“病原体在人体的旅行为主线”,沿着由外向内的顺序,引导学生学习人体的三道防线。我们的皮肤、黏膜上有很多病原体,但是人体仍然是健康的,说明皮肤和黏膜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当第一道防线破损,病原体就会乘虚而入进入内环境,这时人体的防御任务就交由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的特点是出现快,作用范围广泛,但强度弱,对一些致病性较强的病原体无能为力。第二道防线被突破,人体就会启动第三道防线中的体液免疫,当体液免疫仍不能彻底的消灭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病原体时,病原体就会继续入侵细胞,这时就需要细胞免疫来对付入侵细胞的病原体。当人体的三道防线都不能保护人体时,内环境的稳态就被打破,人就会生病。第一课时以讨论探究为主,以自己为研究对象,从皮肤、粘膜的保护入手,假设情景:当手指被割破而伤口较轻,供同学们讨论,弄清楚皮肤炎症反应既而理解第二道防线。再假设情景:伤口较深供同学们讨论,从大家的经验(要注射破伤风疫苗)入手,引出第三道防线,这样处理,可以让教学较为完整和系统。第二课时采用“动态观察――静态讲解――图解归纳”,尽量使抽象内容形象化,而第三课时可采用开放式教学,尽量让学生讲解,让学生学以致用,教师起综合指导作用。

五、教学过程中的探讨点

1.什么是免疫?三道防线的叫法

浙教版的定义:一般来说,免疫是指身体对抗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的能力。通过免疫,使机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从而达到自我保护。把第一道防线叫体表屏障,第二道称为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称为特异性免疫,而人教版把一、二两道统称为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称为特异性免疫,所以第一道的体表屏障应该也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范畴,而浙教版的称法只是更为形象的理清三道防线的具体工作。

2.免疫系统的构成

本章的标题叫《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可以基本分析免疫功能的三防线,以及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可是对于免疫系统到底由什么构成,还不能完整的表达,只是有个大概的概念,所以教师还是应该在讲完第二课时后,总结出免疫系统的组成,这个在教材中没有完整体现,所以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总结。

3.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过程

书本52页图3-2细胞免疫示意图和书本54页图3-3体液免疫示意图,是了解两个过程的重点,但如果只是从两个图单纯的记忆入手,肯定给学生学习增加难度,而且容易遗忘。所以应该讲清楚淋巴细胞如何识别抗原,淋巴细胞分为B和T两种,而T淋巴细胞又分为细胞毒性T细胞和辅T细胞,辅T细胞在整个免疫过程中都起了辅助。只有B淋巴细胞可以直接识别内环境中的抗原,T淋巴细胞只有通过巨噬细胞的呈递才可以识别抗原。清楚这一点以后,整个过程便可以迎刃而解。

4.理清各种细胞的作用从而明确叫法

在整个章节中,出现了多种细胞的名称,给教学带来一定难度。如书本48页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书本49页巨噬细胞、白细胞,书本50页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书本53页中的辅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效应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致敏B细胞、效应B细胞、记忆B细胞。首先应弄清来源:都来自骨髓造血干细胞,都属白细胞,而淋巴细胞的B和T细胞,根据两个免疫的过程,受抗原刺激以后继续分化的叫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所以如果是细胞免疫,则叫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如果是体液免疫,则叫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有同学曾提出,效应T细胞应该叫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这位同学比较认真,也确实没错,老师可以这样解释:要分化成效应T细胞的只能从细胞毒性T细胞而来,而每次都叫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过于繁杂。

5.免疫学的应用

篇7

>> “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媒体策划会议召开 “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系列活动总结策划会议召开 2011年~2013年我院麻醉性镇痛药应用现状与趋势分析 新疆: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共话气候·冰川·生态 解析极端天气――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第七期 我院2011~2013年特殊级抗菌药物用药分析与评价 新疆科协举办“防灾减灾”专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 山西启动“专家与媒体面对面”系列活动 贵州省2011年与2013年7―8月干旱对比分析及对农业的影响 中医与科学养生――“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第八期 长荣股份举办2013年卷筒纸客户面对面活动 2011~2013年盘县鼠疫监测结果分析 2011―2013年儿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监测分析 2011~2013年噪声作业工人健康监护结果分析 2011~2013年吉安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与病原学监测分析 2011―2013年我院抗菌药物使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分析 首席科学家建言2011年粮食产业发展 我院2011年~2013年抗高血压用药分析 与法证科学家面对面 2011理财疑惑面对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6]科技部. 2015年中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逾5%[J]. 中国科技产业,2012(5):48-49.

[7]科技日报.冯长根:中国科技在讲自己的“故事”(2014-3-1)[EB/OL].

http:////kjrb/html/2014-03/02/content_249598.htm?div=-1

[8]张红方.我国社会热点事件与科学普及的互动关系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9]徐顽强,张红方.科学普及“嵌入”社会热点事件的模式研究[J].科普研究,2012,7(2):16-21.

篇8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材料试验材料为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豫东综合试验站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材料,其中常规Bt棉品种3个:中植棉8号、鲁棉28、冀棉169;杂交Bt棉品种3个:中棉所57、豫杂35、汴棉5号。

1.2试验方法试验于2008-2010年在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豫东试验站尉氏试验点进行,试验地为多年连作壤土地,肥力中上等,排灌方便。种植方式为春季直播,地膜覆盖,密度每公顷3万株。施肥、化控、病虫害防治均统一进行,按高产要求管理。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30m2,3行区种植,3次重复,不设对照品种。生长过程中按常规方法调查其主要农艺性状及枯、黄萎病的发生情况,取中期花测定铃重、衣分、子指,以小区为单位进行实收计产。

2结果与分析

2.1主要农艺性状的比较分析由表1可以看出,常规Bt棉果枝数变异系数小于杂交Bt棉,其它主要性状变异系数均大于杂交Bt棉。从其平均值看,常规Bt棉生育期、果枝数、铃数、铃重、衣分均低于杂交Bt棉,株高、第一果枝节位、子指、枯萎病指、黄萎病指均高于杂交Bt棉。

2.2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比较试验田2009年遭遇冰雹灾害,2010年受低温阴雨影响,年际气候差异导致各品种子棉和皮棉产量表现不一(表2)。2008年子棉产量常规Bt棉冀棉169产量最高,与Bt杂交种中棉所57差异不显著,与其它品种(含杂交种)差异显著。皮棉产量冀棉169显著高于中植棉8号、鲁棉28和豫杂35,与Bt杂交种中棉所57和汴棉5号差异不显著。2009年中棉所57子棉和皮棉产量均为最高,子棉产量与冀棉169和汴棉5号差异不显著,皮棉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品种;2010年Bt杂交种汴棉5号子棉产量显著高于3个Bt常规品种(中植棉8号、鲁棉28和冀棉169),皮棉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品种。各品种3年的平均子棉和皮棉产量,差异均不显著。就产量构成因素而言,中棉所57铃重显著大于中植棉8号,其它品种略高于中植棉8号,但差异不显著。各品种单株铃数和衣分差异均不显著。

2.3常规Bt棉与杂交Bt棉的种植效益比较本研究中种植效益的差别主要来源于用种和产量。采用春直播方式每公顷用种量12kg,Bt杂交种种子价格按100元•kg-1,Bt常规种种子价格按10元•kg-1,每公顷杂交Bt棉较常规Bt棉增加种子成本投入1080元。杂交Bt棉与常规Bt棉相比皮棉增产64.25kg•hm-2,增加的效益为963.75元。综合效益常规Bt棉比杂交Bt棉每公顷增加效益116.25元。

篇9

[论文摘要]本文对“话语”概念的内涵进行了延伸,认为它不仅仅存在于语用学理论框架内,而且结构主义语言学和生成语言学也从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了研究。对各种理论的“话语”观进行梳理,有利于更好地把握现代语言学理论的脉络。

随着话语分析和语用学理论的兴起,“话语”这一概念的应用日渐广泛。然而,要给“话语”下一个精确的定义,却也并非一件易事。Fairclough(1995)认为,“在话语分析这一广阔的领域内,“话语”一词有着林林总总的用法”。为了避免混淆,在阐述批评话语分析理论问题时,他将“话语”明确界定为,一个具体概念,用来指对社会生活各个不同方面的特定再现方式,与“文类”、“文体”等概念并列。(他所提到的另一种理解方式是将“话语”理解成一个抽象概念,用来指广义上的符号元素,如语言、标志等,以便与非符号元素的区分开来。)在本文巾,“话语”也被用作一个具体概念,但并不像Fairclough一样从社会生活的维度上加以理解,而是取其更为广泛的意义——简单地说,也就是人们说出来和写出来的语言。按照这样的界定,“话语”就不再是一个话语分析或语用学理论框架内的专有术语,而是渗透在现代语言学理论的整个发展历程之中。从索绪尔到乔姆斯基,从Grice到Sper-ber&Wilson,为了揭示语言的本质,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话语进行了研究。

一、符号系统的外衣——结构主义视角

人们还无法对语言的起源做出一个确切的解释,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最初的语言是有声语言,而且语言不仅是有声的,而且包含这一定的意义,是音义结合体。当然,最初的时候这些音义结合体是零散的,而且数量不多。但后来伴随这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逐渐丰富并稳定下来,形成了一个话语系统,并继而衍生出一个书面形式的话语系统,即文字系统。在20世纪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兴起之前,整个人类就是单纯地生活在这样一个话语系统之中:人们主要对话语的个体或片段进行搜集、整理、考据、比较等等。然而,索绪尔做出了更为深刻的思考:他不再满足于运用传统的历史比较语言学方法对话语系统进行描述性研究,而是希望通过对话语系统的现状进行抽象和概括(共时研究),以便对语言的本质做出规定性的说明。也就是说,索绪尔发起了对于语言的“本体论”研究,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工作,也正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统治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原因所在。索绪尔的基本假设是话语系统之后存在着一个可以完全符号化的语言系统。为此,他构建了一系列成对概念,如共时/历时、横组合/纵聚合、所指/能指等等,但其中最为核心的还是对整体语言(1angue)/个体语言(parole)的区分。

索绪尔认为,“整体语言是社会产物,其存在使得个体可以运用群体语言能力”;“在整体语言内,我们拥有可联想或唤起的符号的总和,然而这类运作只能经由言说(个体语言)才会发生,这些处于潜在状态的符号完全是实在的(如摄影影像一般沉积在大脑中)。”(索绪尔,2005:75—81)由此可见,整体语言和个体言语是同一系统互为表里的两层:前者是社会性的存在,包括词汇、语法、惯用法等个人不能任意改变的资料和规则组合,而后者是在个人对这些规则的选择和实践。

索绪尔甚至认为,话语研究应归人一个更大的学科——符号学中。话语系统可以作为一个基准模型,用符号加以解释。他曾经指出,“可以设想建立一门科学来研究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符号……我把这门科学成为符号学”(Asciencethatstudiesthe life ofsigns within society isconceivable…Ishallcallitsemiology)(Sperber&Wilson,2001:7).

继索绪尔之后,许多语言学家采用了结构主义一一符号学研究的模式,但却未能通过对话语系统的研究建立起理想的符号系统。Sperber&Wilson认为,“他们的尝试确实有助于对某些现象做出新的审视,也让人们注意到了一些有趣的不规则情况;但是,他们从未找出潜在的、严格意义上的代码系统……”(Inthecourseoftheseattempts,theycertainlyshednew lightonthephenomena,anddrewattentiontomnayinterest—ingirregularities;buttheynevercaltne neartodiscoveirngan tin-derlyingcodeinhtestrictsense…)(Sperber,D&Wilson,D,2001:8)结构主义理论逐渐陷入理论困境,在欧洲被后结构主义突破。与此同时,乔姆斯基从另一个角度为结构主义开创了一片新天地——生成语法。

二、心智系统的派生——生成语法视角

乔姆斯基的生成语言学不是一种以应用为目的的技术方法,而是一种关于普遍语法的理论假设,用来解释人脑生成话语和理解话语和过程。它是典型的形式化理论,像数学、几何、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一样都是形式化系统。(宁春岩,2000:FI5)可以说,它不属于社会科学,而属于自然科学。索绪尔主张建立符号学,确立一套形式化的符号系统,这一主张在乔姆斯基的理论和方法论中被发挥到丫极致。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成语言学也属于结构主义的范畴。不同从的是乔姆斯基将规约话语的终极机制从外在转向了内在,突出了语言主体的作用。可以这样说,始于索绪尔的结构主义强调了话语系统的独立性,试图以话语系统为线索揭示语言的本质,属于语言本体论;而乔姆斯基更强调人脑中的语言生成机制的对外在话语系统的派生,试图以话语系统为切入点来解释人类的语言能力,属于语言的认识论。

乔姆斯基虽然确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但其研究仍然存在着不足。其中一个备受指责的一点就是忽视语义——乔姆斯基主张对句法进行纯形式化的研究,将其数学化地描写成算法系统,不考虑句子的意义。这一方法遭到了广泛的质疑。后来,乔姆斯基逐渐完善自己的学说,将语义纳入了研究范围,然而在对话语进行解释时仍然存在着问题,因为语义也存在着模糊性,无法从根本上穷尽话语地含意。要穷尽话语的含义,就必须把还原到真实的语境中。这就是语用学的缘起。

三、交际活动的规约——合作原则视角

简单地说,语用学即是研究话语理解与语境相互作用的学科。Gifee会话含意理论是语用学的一个支柱,其核心内容是合作原则。Griee认为应当以交际为原则去理解话语,人们在言语交际中,总是伴随一定的目的或者说具有一定的意图,也就是说,话语必然要受到交际活动的规约。更具体地说,在言语交际中,人们总是互相合作的,都怀着一个共同的愿望——互相理解,相互配合,即所谓的合作原则:

在最高原则,即合作原则下,人们在交际中要遵守如下四个准则:

1.数量准则:说到点上;少说废话

2.质量准则:不要撒谎;不要信口雌黄。

3.关联准则:说话要贴切,有关联。

4.方式准则:避免晦涩;避免歧义;说话要简要;说话要有条理

按照这一假设进行推导,如果人们不遵守合作原则,就会出现两种结果:一是话语因失去关联性从而导致根本无法被理解;二是继续保持关联性,能够被理解,但会因此而产生会话含意,但受话者需要通过推理才能明白说话者的隐含意义。因此,Griee提出了一套推理模式来解释交际过程中的话语理解,用来代替传统的代码模式。

Griee对于话语的这种研究方式是激动人心的,可以说,他把话语还原到真实的交际语境中,开启了现代意义上的语用学研究。但由于合作原则还是留下了许多未决的问题。一是合作原则及其准则来源的合理性、及其高度的规定性。二是涉及理解本身的问题。根据Grice的理论,人们在会话过程中应当时刻遵守合作原则,而且应识破对方是否在遵守合作原则。如果没有,就应该通过推理来找到他的隐含意义。这样,话语的理解过程就显得非常不自然。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推理是本能的,无意识和自动的。(何自然,冉永平,200lb:19)

四、认知语境的关联——关联理论视角

关联理论是对Grice方法论的修订和完善。Sperber&Wilson一开始曾试图回答Grice方法论中提出的一些问题,但后来却发展成一种新的理论。关联理论以两条一般性原则作为基础:

关联的认知原则:人类倾向于同最大程度的关联性相吻合。

关联的交际原则:每一个话语(或推理交际的其它行为)都应设想为话语和行为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何自然,冉永平,200la:F29)

Sperber&Wilson认为,Grice所提出的推理模式不能充分解释话语的理解过程,它不能完全取代代码模式,因为推理和解码在话语理解的过程中实际上是没有明确界限的,即便是明示的话语,也“包含推理的成分,例如在消除歧义、确定指称方面”(何自然,冉永平,2001b:24)。因此,关联理论提出了一种“明示——推理”的话语理解模式。在此基础上,sper1)er&Wilson进一步提出了不同于“语境”、“关联性”等关键概念。在关联理论里,语境是受话人自己建构的,而不是现成不变的。受话人接收到明示话语之后,会根据具体情况形成多个语境假设,与明示话语中包含的信息进行匹配。每个语境假设与明示话语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兼容性”(也就是说受话者可以通过一定的“处理努力”在两者之间构建起合乎逻辑的联系),这种“兼容性”就是所谓的“关联性”;但是,只有一个语境假设与明示话语之间存在着“最佳关联性”。

我们可以把关联理论中的话语理解过程形象地比喻成案件侦破的过程:

话语~受话者认知能力——语境假设——关联性——最佳关联性

证据——侦破人员——案情推定——嫌疑人——真正的罪犯

篇10

子女离家后老人孤独难熬

张伯跟老伴一起生活,子女都在外地工作。老两口最盼望的事情就是子女回家团聚。春节期间,孩子们回到身边过年,让他们十分高兴。假期转眼结束,张伯跟老伴心里满是失落。自从孩子们走后,老两口整天看着孩子的照片发呆。不久,张伯感到胸闷难受,以为是心脏病复发,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他心脏没有问题,分析多为心理因素,叮嘱他去看心理医生。

【点评】儿女未成年时是父母生活的中心,长大后是父母永远的牵挂。因此春节短暂的团聚,常常会把父母置于乍惊乍喜的情绪波动中。但是因为年老体弱,身体的调整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也比较弱,这样强烈的情绪波动,常常会导致老人出现身体不适和心理问题。因此,父母在孩子离开家之后,应积极主动地培养兴趣爱好,如书法、健身、养鸟、下棋等,广交情趣相投的朋友,让自己的心理有多个支点,均衡生活。另外,团聚期间,根据自己的体力精力量力而行,尽量保持正常的作息规律,不要过劳透支。团聚时,保持心情愉快,宽容相处;分离时互相珍重,坦然以对。

马不停蹄给子女安排相亲

春节长假,许多人忙着拜访亲友,或者趁此机会游玩放松。对于家有单身儿女的老人来说,却不得不放弃游玩的好机会,因为他们有重要的事情要做——“安排子女相亲”!老人累,子女也累,网络上流传一句话:哥(姐)回家不是过年,是回去相亲的!折射出多少年轻人的无奈和叹息。

【点评】很多人都信奉“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古训,家长们也不断地把孩子往这条路上赶,以为儿女只要金榜题名,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其实在现代社会,当年轻人走出校门,生活只是刚刚开始,同时还要补偿之前忽视的心理课、生活课。因此,对待儿女的婚姻,老人既要重视,也要理性看待。俗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子女可以为高考苦读十年,为什么不能凭自己的努力找到另一半?

应酬宴请纷至沓来

辞旧迎新是表达谢意、联络感情的最好名义,于是各类名义下的宴请纷至沓来,挨家挨户走亲戚,职场应酬一轮又一轮,一来一往敬不完的酒、说不尽的话,能喝半斤却不得不喝八两。这样的应酬让人欲“逃”不能,请客的、被请的都不得不为之焦虑。

【点评】年底诸事繁杂,应酬繁多,要充分了解和重视自己的身体状况,量力而行。首先要合理规划自己的应酬安排,分清轻重缓急,掌握一定的主动权;再者,不要过分打乱之前的生活规律,注意保持良好的睡眠,使自己能充分休息恢复;最后就是注意饮食饮酒节制,不可过多过量,以免伤害身体。

送礼、收礼两头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