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理念范文

时间:2024-03-23 16:41: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精细化管理理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精细化管理理念

篇1

一、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内容

精细化管理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日本,它是将企业内部分工细化,从而加强工作的质量,同时还方便了管理的执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日常管理所占用和消耗的资源,大幅降低管理中消耗的成本,从而增强了企业竞争力,提升了企业的盈利水平。

(一)精细化管理的含义

精细化管理被认为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其中具备多层含义:第一是将现代企业的服务或产品精细化,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第二是精细化管理结构,降低管理成本,减少成本支出;第三是保证企业能随时做出个性化的调整,协调内部关系,达到管理部门与企业整体的平衡,提高整体效益。

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总体目标就是提升企业盈利水平,通过内部整改达到运营目的。

(二)现代企业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第一是管理层理想与实际的矛盾,在经营时间较为长久的企业中,管理模式和人员理念已经固化,管理方法的改革与转型也是换汤不换药,大多数企业都运用着现代化的新型管理手段,但实际进行的管理方式都与传统方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往往依靠着制度来维系企业的经营;第二是管理者与员工的矛盾,也就是企业管理中主体和客体的矛盾,这个矛盾是始终存在的,需要企业管理部门有效的协调和弱化,这样的矛盾会打消员工的积极性,消磨员工的意志,甚至可能导致员工跳槽,致使企业人才流失;第三是管理者内部的矛盾,良好的管理需要管理者本身的素质和能力,在管理者自身能力得到保证的情况下,才能做好企业的管理工作,使各部门服从管理,维系各部门间的关系。

(三)精细化管理的存在必要性

使用精细化管理的意义在于企业管理效力的提升,通过使管理精度提升带来的优势极其显著,往往能够展现出管理的手段和效果的明显关系,减少开支的同时也减少了企业发展中所面对的压力,所谓攘外必先安内,预先协调好内部协作关系,合理调度资源,建立优势,这就是管理的最终目标与最好结果,所以精细化管理的应用是企业管理发展的必要方法。

二、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实践应用

企业管理的许多问题需要实践才能暴露出来,理念的内容必须通过实践和尝试,最终得到适合自身的方法,所以实践的经验非常重要,在实践中要具体抓住以下三点:

(一)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在追求企业运营中的高效率之前,要先把握好企业已经具备充分的保障制度,存在支撑企业效益的基础,避免高精度带来的高成本。精细化工作的过程中,也可能因为管理结构不完善、管理力度不到位而导致企业内部陷入混乱。因此,在精细化管理具体实施前应该建立一个长期有效、适应企业精细化发展需求的管理制度和企业基本准则,以保证改革后不会产生衔接上的问题。

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首先要理清各部门的职能,合理制定规章制度,进行对员工的工作修订,完善岗位职责,总结出合理的组织结构,制定细致的企业部门内部操作流程。然后对于各部门做出新的量化考核标准,通过完善的岗位绩效考核体系和科学的奖励制度,例如企业对于底层员工可以使用奖金的形式、中层员工使用业绩提成、高层员工用绩效加奖金的形式,针对各阶层员工的具体需求制定具体方针,不仅细化岗位制度,还要细化管理方法,将精细化管理落实到基础。

(二)创新管理办法

在传统管理办法中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体现管理过程的人性化,从员工的个人发展出发,制定灵活的创新管理方法,是精细化管理办法改革的具体方式之一。

精细化管理的根本理念就是从细节入手,完善管理的涵盖方面,既能将管理工作深入,又能体现出企业的人文情怀,通过对企业各个层面的划分,也增强了企业管理在进行中的公平性,弱化企业内部阶层矛盾,加强内部沟通,用新鲜的管理方式和手段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调动积极性。

(三)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现在企业正处在一个信息化急速发展的时代,市场经济在此阶段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企业在具体工作中能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在网络上进行信息处理,共享数据信息资源并互相传递交换信息,使工作能够更为流畅和简便地执行。但在这同时,也使企业面临着更激烈的竞争,企业需要更快更及时地获得信息并进行反馈,使各部门能够更好地结合起来,加强财务预测、决策和控制功能。通过精细化的政策和制度以及人员分工,为企业加强管理,及时做出正确的预测、管理和决策,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需要通过利用整合技术奖企业内部各部门通过信息连接整合在一起,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管理思想,借鉴现代企业流行的管理运营模式。

也就是说,企业在进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信息化的改革。风险和机会是并存的,数字化的管理是管理手段和部门结构精细化的重要助力,实现信息共享,也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根本方向和目的,在宏观发展的角度上,这也满足了企业发展的总体需要。

在信息化管理的具体执行中要注意以下方面:进行企业网络的内部监督和检查,避免网络的开放性和便利性问题,影响员工工作效率,减少员工在网络上处理与工作无关的事务。按照基本需求解决设备问题,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浪费。对于指定方面人才进行信息化技术培养,安排专人进行信息和技术的维护,新的制度和部门自然需要新的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建立精细化管理部门并使其正常运作离不开人员的培养,该部门负担着一部分提高工作人员水平和专业素养的职责,其本身的知识技能要过关,有丰富的经验作为积累,所以管理人才的选拔需要严格而且慎重。

三、精细化管理所造成的影响

精细化管理理念在实际操作和应用中的效果虽然已在国际上被广泛认可,但具体效益还是要因地制宜,在合理运用的前提下,精细化管理到底能够造成哪些实质性的改变和影响呢?现分析如下:

(一)加强了企业对于高新技术的应用

要完成精细化管理,需要大量对于高新技术的运用,比如互联网信息技术,省去了许多重新规章制度和部门整理的步骤,为管理活动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同时,互联网信息处理系统可以按照使用者的各种需求生成并提供出准确的结果,其涵盖了信息的不同层次,打破理论实践的局限性,使很多原始数据更全面,可以得出的结果更细致。还可以使企业着力于信息系统的继续开发与新的应用,将科技能力作为战略资源,推到综合实力的前沿地位,建立同行业中的权威性,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二)减少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传统的管理中,由于各种基本矛盾的存在,管理工作具有必要的成本输出,从建立基本管理制度到管理人才的培养,再到员工绩效奖励制度的下发,在现阶段的很多企业中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在精细化管理有效执行的前提条件下,精细化管理办法对于企业管理制度的改进和帮助都是显而易见的。在完善的精细化管理环境下,具体责任得以落实到个人,企业整体工作运行有条有理,沟通渠道畅通无阻,使得企业在管理上所消耗的成本大幅度减少,增强了企业的盈利水平。

(三)提高企业管理效力

精细化的管理工作使得企业管理更为细致,管理手段和内容更加人性化,有助于企业文化的形成和传达,便于为员工注入激情与活力。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具体实行,能够在原有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更加完善企业的制度和管理办法,查漏补缺,保障企业在管理效力的基础上取得更大成就。

同时,精细化管理使得企业内部环境更为稳固,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保障企业内部的平稳、快速发展,促使企业提升综合竞争力,使企业整体能够迅速与时代特点完美融合,保障金融管理的时效性不落后于市场经济发展速度,使金融企业在市场环境下保持竞争实力,有效抵御风险。

综上所述,精细化理念在企业中的具体实施和应用对企业来说具有积极有效的意义,对企业的成长具备长期有效的正面影响,不仅能对企业结构和发展方针进行查漏补缺,还能帮助企业建立文化,同时提升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加强企业的综合实力。

篇2

关键词:群体工程材料管理、成本控制;管理制度;精细管理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 must be based on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level. Materials in the project cost of absolute proportion determines the importance of material management. Solid project department from beginning to end to carry out systematic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curement of materials, materials use institutionalization, material management intelligence, and the timely process inspection and supervision, and then achieve the project objectives.

Keywords: group engineering material management, cost control, Management system; Fin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前言: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对土地的需求日益明显,天津市通过宅基地置换、城中村改造等方式对土地进行集约利用,突破瓶颈,加快城市功能集聚。东丽区军粮城示范镇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代表。这个项目计划将安置军粮城街、新立街、无瑕街和么六桥乡共37个行政村约8万名村民,建成后将成为中心城区与滨海新区之间的新兴城市功能区。

一、行业背景与工程简介。

1、行业背景。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为了更大的占有市场,必须实现低成本竞争,高品质管理。大型群体廉租房或经济适用房是公司最近几年主导业务发展方向之一,建设大型群体工程的材料管理既是影响工程成本的主要因素,也是彰显公司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要强化群体工程材料管理,有效控制过程管理成本。

2、工程简介。军粮城示范小城镇是天津市“以宅基地换房”模式推进农村城市化的第三批试点建设项目,规划占地19.34平方公里,总人口20万人,计划投资97亿元,是天津市规划面积最大的示范镇项目。我司已承接了一期项目中(起步区)的G区、H区,本项目为塔式高层住宅楼带地下一层车库工程。其中G区5栋32层、2栋26层、2栋18层,地下车库为战时人员掩蔽场所。H区9栋26层、8栋18层、2栋15层,半地下车库1层,总建筑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

二、材料管理面对的诸多挑战。

1、项目成本构成中,一般工程直接费占工程总造价的77.5%,其中材料费占66.83%,充分说明材料费在项目成本构成中的主导地位,所以加强材料管理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2、面对体量大、工期紧的项目,传统材料管理存在很多问题。如:记账繁琐、查询困难、可靠性低、权责不清以及财务账面滞后等,寻求简单高效的管理方式迫在眉睫。

3、建筑企业材料采购方式单一,过程控制过于粗放,因此采购方式多样化、过程控制制度化、材料消耗最优化对工程盈亏起着决定性作用。

4、节能环保,人性化管理,已经渗透到科技民生的各个环节。建筑项目材料管理的人性化及环保要求也将是必由之路。

5、整个项目团队非常年轻,平均年龄28岁,做好目前在手的项目是陆续承接一期项目(北区)或二期项目的前提,也对项目本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管理重点及难点。

1、管理重点。应用新科技、新工艺、实现绿色环保施工,深化项目管理,加强成本的过程控制从而降低施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2、管理难点

1)、群体住宅项目工程的特点:a、大——群体性工程,资金投入量大、回收周期长,材料随工程进度及时采购压力大,资金紧缺与材料需求量的预控、调节相对复杂;b、多——现场采用分区管理模式,分包队伍多,材料管理难度大、调配与协调工作繁琐;c、紧——工期非常紧迫,总工期516天,且跨两个冬季施工间歇期,实际施工工期为420天;d、高——质量要求高,进场严把材料关,分布分项严把程序验收关。面对资金紧缺与材料需求量大的双重矛盾,材料管理的前瞻性和控制力相对复杂。

2)、围绕以节约成本为中心环节创新材料管理理念、优化施工组织设计特别是材料管理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的控制过程步履维艰。

3)、材料管理项目繁琐,人员庞杂,且资金支配量大又至关重要,条理需清楚却无章可循。

四、管理措施实施和风险控制

1、弊病分析与解决办法

项目在启动前就对该工程的材料管理做了详细的分析,明确了传统材料管理的弊病及新的管理思路。例如材料分类管理,材料全方位对比分析确定材料种类,控制指标先行,定期分析为控制重点提供决策依据,剔糟取良、循环改进,使材料管理良性循环。

针对以上材料管理的种种弊病。项目部重新聘用拥有经验丰富的材料管理能手担任材料部部长,负责组织、采购、保管、分发、监督材料使用的管理。材料管理是一个全员控制的过程,材料部部长根据每个岗位不同的工作内容和权限确定了分类管理的原则并将其逐一制作管理权责,在具体的实施中执行。

2、加强采购管理,促进采购系统化

1)、采购单位、方式的确定。

a、大宗材料的采购进行招标,选择证照齐全的合法单位。并结合供货商的信誉、供货能力,储备考察资料。最终选择时,由公司相关负责人、项目经理、副经理根据考察资料情况进行联评,选择优质廉价、有一定垫资实例的单位中标。b、零星材料的采购,要求材料员要对市场价格质量进行调查,掌握市场信息,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材料部,得到价格确认后方可采购。c、特殊材料、新型材料特殊采购。d、考察材料市场,预测材料价格。e、运用网络、电话灯方法洽谈采购业务。f、合同双方充分协商,合理定价,控制成本。

2)、采购合同的签订

采购合同由公司、项目部审批。合同内容要注明采购材料的名称、规格、数量、供货时间、单价、质量标准、验收方式、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项目,仲裁法院必须是项目施工所在地法院。合同由公司或项目部起草,由公司相关负责人、项目经理签字生效。

3)、材料现场验收

现场材料员要严把收料关,对进场材料要全部点数、检尺、逐车量方(严禁采用抽查方式),按规格、质量分类堆放,并随料收集各种材料的质量证明书,保证进场材料数量、质量、资料符合要求后,做原始收料记录,开据项目统一的材料验收单,并要求有两人以上签字。

3、策划先行、强化制度,使材料管理统分兼顾

建筑材料品名多达上千种,其材料费在工程成本中又占据绝对比例,因此材料管理既要做到策划先行,又要有一定的思路、制度作为保障。

本项目工程根据招标文件相关规定,甲方有权对部分材料指定品牌及供货商,以防水为例:指定厂家要求货款到才发货,不到绝不发货的现象,无形中加重了项目部的施工成本与资金压力。因此项目部在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策划并制定了一套特色鲜明、较为完善的现场材料管理机制。

1)、材料部门统筹管理与各责任分区管理并存

提高群体工程项目管理能力,做好群体工程材料管理,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摸索与创新的模式,本项目工程特点:规模大,同步施工的点多、面广,施工现场分散,材料管理难度大,同时又具有施工期紧、质量要求高的特点,我们借鉴总分包的管理模式,首先从组织机构调整入手:a、设立一名项目副经理负责大宗材料的合同谈判、资金调配、认质认价、各方协调及市场调研。b、成立项目材料部,聘用材料部部长,现场的六个施工区域分别下设材料主管。各区域根据施工进度,提出材料使用计划量,汇总于材料部,技术部与预算协同材料部审核,再由材料员根据市场价格统一采购;材料进场后,结合施工进度安排,按需分配,在保证各分区材料及时到位的同时达到0库存。c、工长主抓劳务材料使用情况及库房材料的管理、数量需求变化等,材料员在各区监督巡查,将材料管理纳入绩效考核之中,不断强化材料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地位。

2)、加强与各方沟通,提前介入,赢得商机

a、与建设方的沟通。现场材料只认质不认价且建设方态度强硬,一般在认定品牌的同时直接指定经销商或厂家,造成我方在材料采购时没有谈判余地,无法降低材料价格。针对此情况,项目部利用公司良好的社会信誉及企业形象,结合现场积极主动的配合,赢得建设方的好评,提前打探建设方相关的市场调研情况,尽早走在材料供应商前面,向建设方推荐我们自己熟悉的材料品牌及供应商,争取谈判的主动权,压低材料价格。b、与材料供应商的沟通。项目部注重与材料供应商的联系,经常举办座谈会,增进彼此的沟通,使合作更加融洽,与材料供应商形成双赢,共同应对建设方的材料认质认价。例如:钢材的供应商经过与我们的交流沟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信誉为保障,供应商逐渐理解我方在资金运作方面有难处,将原先预付款购货协商为货到付款直至逐步转变为限期欠款购买。c、项目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施工过程中努力协调好预算、材料、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现场设立材料采购信息通告牌,使各部门及时了解材料价格信息,认质认价做到开源,现场消耗做到截流,多方面实现成本节约。

3)、抓好材料计划管理。a、开工之前根据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预算等编制出较为准确的材料需用规格及数量。b、计划的时效性,各部门以工程进度计划编写工程分部分项材料计划。杜绝无计划进料,因计划的时效性和数量的准确性影响到施工,项目部绩效考核落实责任到人。同时按施工阶段分部、分项、分层、分阶段采取不同的控制方式严格控制材料消耗。c、计划的审批,由各专业工长和技术负责人根据预算变更签证等编制出准确的分部、分项材料计划,经项目经理签字后,送材料部门备料,无审批手续拒收。d、材料员要建立材料计划台账,及时向项目部反馈计划的执行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超用部分要分析原因,并要求及时改进,视超用情况处罚责任人。

4)、精打细算,提高材料利用率

优化施工方案,交底明确,控制材料用量。在保证总工期不变的情况下,合理安排各楼号的开工时间,将先开工的材料在施工完毕后退到后续楼号。最大限度的节省材料投资成本,充分发挥群体工程施工的优越性。

5)、建立健全材料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分包单位主观能动性,向体制要效益。a、材料出入库管理。库房管理检查做好定位,堆码整齐,库内井然有序。易燃易爆品单独设立库房,专人发放,配备砂箱、灭火器、安全合理。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收发料制度,零星材料采购由库管员验收,登记入库记录表并签名,由采购员签名确认,领料时由工长签发领料单,库管员按领料单发料;大宗材料及设施料进退场,由2名以上材料员共同收发料,并登记物资出入场验收记录。强化各施工区域设施料必须按文明生产搭架码放,做到码放整齐、标识明确。b、劳务公司配合管理,成本风险合理转让。与劳务公司签订劳务扩大分包合同,合同明确钢管、扣件等租赁材料由劳务公司自理,模板、木枋、钉子、铁丝、油漆等由劳动队自购自用,从而降低了项目部资金压力,又减少浪费,优化了施工环境。c、商品混凝土按图纸结算,浇注混凝土过程中的损耗,由商品混凝土供应商承担,并扣除钢筋所占结构构件的体积,消耗量超过部分由相应劳务公司承担。

4、提倡节能环保、提高材料利用率和周转率。

1)、废料利用、变废为宝。从木料收购市场及工地剩余废料中收集50—60cm旧木枋,请专业人员自带设备来场地内进行对接,不但使资源能反复使用,而且降低了施工成本。

2)、定型钢模板在剪刀楼梯中的运用。H区14#楼根据施工图制作定型楼梯钢模板,安装、拆卸方便,混凝土成型质量好,为今后类似剪刀楼梯施工提供了可借鉴方案。

3)、安全通道、洞口防护、楼梯扶手、现场隔离围栏,均使用工具化可拆卸式矩管栏杆,具有装拆方便,节约成本,减少劳务用工,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和周转次数且美观大方的优点。

五、施工过程检查与监督

项目部通过强化实施群体工程材料管理初见成效,不仅节约了项目管理成本而且提升了项目管理的层次,提高了企业的声誉。

1、材料采购系统化目标初步实现。

项目部就群体工程材料采购、合同签订、资金运转均建立起系统的材料采购模式,其采购方式多样、采购成本降低、现金使用量减少以及企业的信誉增加都给公司后期的大型群体工程在材料采购方面给予借鉴。

2、过程控制目标实现。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项目部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制度促使材料消耗量大幅度下降,对项目成本降低起到积极作用,即保证了施工过程的有效控制,也保证了施工质量的要求。

3、材料管理智能化、材料节能环保目标还需努力。

项目部管理人员在繁重的工作强度下,运用计算机辅助软件提高工作效率方面,还需完善,以及材料节能的方方面面还需努力。

六、管理效果评价

目前已通过优质结构工程验收,并积极争取“结构海河杯”,业主对工程质量状况、安全文明生产情况都非常满意。

项目部强化材料管理制度,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全员控制,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为项目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北区项目工程(J区)施工提供了可借鉴模式,同时很好的贯彻执行了集团公司精细化管理理念。

篇3

关键词:电气设备;状态检修;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F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6-0137-02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受全球货币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石油等原材料持续价格上涨,烟草价格也正持续上涨。为此国内各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各企业为了生存,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煞费苦心。同时随着机电设备的改进、技术含量的提高,以前传统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代的需求了。因此,在公司电气设备维修模式上从定期的检修逐步向着状态检修转变已成为当今的趋势。

1 建立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模式

状态检修是一种将基础定格在设备的状态评价,然后对分析诊断以及设备状态的结果进行考察,再安排进行状态检修的项目以及时间,从而确定好检修的实施方式。而定期检修属于一种预防式的检修,属于固定的不确定性的维修方式,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浪费人力、物力。我公司的主要电气设备有配电柜、通用设备、空调真空、空压、制冷剂、除尘、软化水、污水处理等。由于电气设备长期处于粉尘多、冲击负荷大、野蛮操作和连续作业时间长等条件下运行,造成设备故障率增高和检修工作量加大。公司开始的维修模式主要是两种:一是计划维修,二是事后维修。计划维修就是前面所说的定期检修,就是我们根据电气设备的使用频率和寿命事先确定好检修的日期,预防它发生故障,但事实上这种检修模式常常是到了指定的检修日期检修时,机器完好无损,这种检修过程只是做做日常的维护工作。这就引发了下面的检修模式,事后维修,顾名思义就是出了故障之后再去检修,这样不但耽误了企业的正常生产还浪费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公司推行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模式已势在必行。根据电器设备的使用频率和厂家提供的相关技术说明,并在日常的维护中进行有效的记录,掌握并预测出原件的使用寿命,及时地做出有针对性的检修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们应做好以下两点:

1.1 规范设备操作行为

任何电气设备都有规范操作教程,不按规章操作或者是野蛮操作常常会造成元器件损坏,从而机器故障频出。因此公司应加大对电气设备操作人员作业规范的考核力度,对违规作业行为要处罚。对按规章操作执行力度好的员工可以适当给予奖励,同时根据电气设备自身情况全部设定安全系数,达到提前报警和自动切断负荷的目的。

1.2 做好状态检测工作

对于电气设备状态检修工作的检测主要参考规律是故障浴盆曲线。电气设备在长时间的运行之后会发生自然损耗,如元器件的老化、松动、磨损等,通过实施状态检测可准确掌握损耗程度和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当潜在的故障被检测出来,再确定出进一步的检修工作,确保在故障发生之前就能将其修复,让故障胎死腹中,从而不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工作,这才是状态检修最为重要的存在意义。

2 实施电气设备精细化管理

电气设备的检修没有确定的合理的评判依据,业界普遍存在着“欠检修”和“过检修”的现象。这样就在无形中增加了生产成本。因此要实施电气设备的精细化管理主要做好技术和事物管理两方面的工作。从技术层面来讲要做好的工作主要有:检修管理、事故处理管理、图纸资料管理、信息化管理等。事物管理主要包括:检修人员管理、员工培训管理等。为此我们应做到以下三点:

2.1 建立专门的职能部门

专门安排1~2名技术人员负责电气设备的技术管理工作。他们的主要工作任务包括电气设备的状态检测、日常维护以及电气操作人员的培训;并建立所有电气设备的检测记录表,让一线的操作人员可以24小时进行跟踪记录;建立所有的电气设备的专业技术档案。通过日常的电气设备维护和状态检测,预防可能出现的故障;根据机器的日常运行记录,预测电气设备的元器件的使用寿命,制定出状态检修的具体计划。所有这些流程都尽可能的有效精简化,在技术、人员方面控制检修成本,最大限度地节约检修费用。

2.2 一线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合理分工

现代化的生产设备结构越来越复杂、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因而对一线操作的从业人员要求也越来越高。一线电气的操作员工往往隶属不同的部门管理。因此不仅在管理上存在着困难,在工作协调上也常会发生推诿和扯皮的现象。为此,提高一线操作员工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也是电气设备检修的一个重要课题。如:对操作人员来讲,正常生产时他们以操作设备为主要工作,但在生产时他们往往不按章程规范操作,甚至在工作时还会带入个人感情,以致野蛮操作等行为。对检修人员来讲,他们负责故障的排除和数据的检查以及检修。如果两人能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信息交流,检修人员能及时地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而操作人员也能懂得在突发故障时该如何处理,这样就形成了齐抓共管、互帮互助和相互制约的工作局面。

2.3 建立经济责任考核机制

公司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提高员工的检修技能。如学习电气设备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检修技术和检修章程,使员工在设备出现简单的故障时能进行维修,节省了时间。实施每月的员工规范操作考核制度,主要指标有:设备利用率、故障停机率、检修合格率等,每月考核前几位的员工予以奖励。这样能够降低设备的损耗,降低生产成本,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效率。

3 结语

精细化管理模式是当代企业所必然的趋势,随着近年金融危机的冲击,烟草市场波动起伏。在这样一个大背景的环境下,企业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生产成本,以提高市场的竞争力。表现在微观上,就是尽可能地节约电气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修的费用,通过合理的人员管理和分配,避免人员和物资的重复使用、避免浪费,以达到效率和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屠颖,岳彬.电气设备状态检修技术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22).

[2] 林晶晶.电气设备状态检测及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

[J].经营管理者,2011,(13).

篇4

关键词:精益化管理理念;后勤管理 ;改革

高校的管理工作很关键的一部分就是后勤管理,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当前的高校后勤已经满足不了教学和学生生活学习的需要,高校后勤管理的改革面临许多严峻的问题,为了实现高校后勤改革向着后勤社会化发展,解决高校中存在的教育和服务之间的矛盾,还有后勤单位的经营所有权等问题,相关工作者应该采用精益化管理理念来改革高校的后勤管理。

1 简述高校后勤精益化管理理念

精益准确来说是一种管理的思想和理念。精益化管理理念主要由五个方面组成:一是准确得出产品的价值;二是促使价值的高效流动;三是用户能够拉动生产者方面的价值;四是一直秉着追求完美的态度;五是对产品的价值流进行准确识别。精益化管理理念最早出现在丰田企业的管理中,这种先进的理念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使其在管理行业中的迅速发展。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高校后勤管理改革正朝着企业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采用企业的精益化管理理念来改革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解决高校后勤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为高校后勤管理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2 高校后勤管理改革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高校后勤改革面临许多严重的问题,改革的进程出现阻碍,出现了以下一系列问题。

1.管理体系和工作体系出现的问题。高校后勤改革需要牵扯很广泛的东西,主要有以下问题:一是不能保证改革后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是否得到提升,担心改革后的管理体系还不如学校自己管理有效;二是考虑到企业化的后勤管理体系可能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三是担心改革后的管理体系不能分担学校的压力,反而加重了学校的负担;四是怕改革会带来一些问题影响学校的发展与稳定。

2.老一套的思想观念问题。“人”自身的问题是高校后勤改革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大多数后勤工作者由于思想老套,长期受到旧模式的影响,担心自己的铁饭碗不保;另外有很多员工不愿意离开行政编制,至少也要待在甲方工作。还有一部分人安于享乐,把后勤工作当作自身福利待遇,不能理解和适应新理念下的工作方式。

3.改革的目标和实际执行之间的问题。学校的后勤管理部门比较松散,管理部门习惯性的把后勤工作包给后勤部门,不注重管理,后勤部门缺乏管理方式和经验,往往处于被动接受,这些旧的体系非常难改变。需要享受后勤服务时,往往希望后勤成本低和福利高;而在后勤部门需要完善设施时,又寄希望于社会化,使得后勤改革面临严重的问题,后勤改革停滞不前,相互矛盾;后勤管理在逐渐社会化的同时,怎样更有效的为教学和学生服务,也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

4.后勤的规模效益和工作质量的问题。从全面的角度来看,高校后勤改革工作进展缓慢,且存在地域之间的不平衡。高校后勤改革缺乏灵活的运行方式,使得后勤的服务质量难以提高,后勤工作不能得到老师和学生的满意。当前后勤部门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也阻碍了后勤的发展,不能提高后勤的规模和实力,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学校的负担,影响了教学和学生的发展,同时也浪费了学校的资源。

3 如何采用精益化管理理念改革高校后勤管理

如何在高校后勤管理改革中引入精益化管理理念是较为艰巨的工作,改革中有一系列问题阻碍着改革的步伐。如何把精益化管理理念引入高校后勤管理中去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具体的实施办法:

1.改革高校后勤管理的同时要转变员工的旧思想。只有转变后勤职工的思想观念,废除传统意义上的陈旧观念,精益化管理体系才能在后勤工作中得到根本实施,才能有效的促进高校后勤工作的发展。高校后勤工作作为社会化的企业模式,同样面临着各种市场竞争,只有努力提升自身的实力,有效的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才能使自身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持续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拥有雄厚实力的企业往往具备优秀的精益文化。拥有优秀的精益文化是企业能够成功的关键所在。所以,只有引入优秀的精益文化到高校后勤管理中,才能实现高校后勤工作的持续发展,这是实现后勤改革目标的最好途径,也是高校后勤发展的基本因素。

2.制定一套围绕精益化管理理念的管理制度。首先,应该制定一套完整的成绩考核制度,要想使后勤职工能从思想上认同精益化管理理念,必须成立完善的成绩考核制度,在后勤的日常工作中引入精益化管理理念进行工作指导。后勤管理由于内外部的不断变化,导致成绩考核制度和方法也会发生改变,只有稳定成绩考核制度,才能实现精益化的后勤工作。后勤的人事管理制度也应采用精益化管理。随着精益化管理理念在高校后勤管理中的不断深入,后勤管理中的人事管理制度也应该进行相应的变化,使人事管理具备精益化管理理念,能够更加巩固高校后勤管理的精益化和社会化,使高校后勤改革能够与高校的发展同步进行,为高校的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最后,要对后勤管理的成本核算制度进行精益化改革。只有确定成本核算的范围和目标,才能更好的在后勤管理中树立成本核算的观念,要想采用精益化管理理念对成本核算制度进行改革,必须要建立在健全的成本核算制度上。后勤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尽最大限度的降低浪费,这样才能实现精益化管理的要求,精益化管理才能更好的融入高校后勤管理中去。

3.精益化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对质量的把控。严格把控产品的质量是精益化管理的重要目标。高校后勤管理中的质量管理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产品的安全和价值,后勤服务的水平;二是后勤管理在工作过程中的质量;三是全体员工的质量把关,对员工进行质量教育,树立质量意识;四是制定一套完整的质量把控体系。

4 总结

采用上面所述的精益化管理理念来改革高校后勤管理部门,能够引导高校管理体系朝着社会化和精益化方向发展,为尽快达到高校后勤改革的目标起到重要的作用,从而使高校后勤管理部门能够更好的为学校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黄志铭;产业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渐进式改革[J];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1

[2]杜德清,张啸;加强高校后勤管理,构建和谐企业文化[J];高校后勤研究;2011( 5)

[3]罗树琼;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对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1(9)

[4]王占友;高职院校后勤精细化管理之我见[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7)

篇5

摘 要:铁路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关系到我国铁路事业的平稳健康发展,但随着铁路市场化的不断深入,我国铁路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文章结合当前铁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丰富铁路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主体,转变当前直接计算投标价格的形式,通过集中招标采购完善材料成本管理以及做好企业间接成本的宏观控制四个对策,希望能为精细管理理念下优化铁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 :铁路施工 成本 精细管理 项目 主体

对铁路的投资建设关系到我国经济的稳步提升,也关系到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战略的具体实施。近年来随着我国铁路系统的主辅分离经营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铁路施工企业的经营方式都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获得了显著的提升,但随之而来的新问题新困难也日益凸显,其中,对铁路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问题非常突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优化铁路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也成为当前所探讨的热点与难点。

一、当前铁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铁路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方法上虽然经历了目标成本控制、预算成本控制等管理阶段,但目前而言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传统的管理体制的干扰,使得其在成本管理上依然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具体来说,当前我国铁路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上的不足之处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铁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主体单一

当前,在我国的铁路施工企业中,财务部门以及财务人员仍然是铁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主体。而实际上,铁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核心是项目成本管理,而对项目成本的管理要求做到全员全过程的监管,因此目标成本最好是通过施工生产组织者来控制,而财务部门作为成本管理的主体,会导致铁路施工的组织人员仅仅只将目光放在施工生产上,而铁路施工的技术人员只对一些技术上的问题负责,而材料人员仅仅关注材料的采购、运送与分配工作。这种方式虽然看起来分工比较明确,但在成本管理工作上却体现出各个部门没有对成本管理工作进行具体的沟通,更没有具体的成本管理责任,而财务部门工作人员虽然掌握一些基础上的成本管理知识,但是在实际的铁路施工建设工作中却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更无法发现与纠正一些技术人员与采购人员为保证工程质量与工程进度而采取的奢侈性的经济措施,因为这些经济措施一般而言均是合乎规定的,但却抬高的铁路施工企业的成本。

(二)铁路项目成本预算定额过于死板

当前,很多铁路施工企业在投标的过程中仍然是采取政府规定的预算定额的方式,而不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对项目的成本价格进行科学预测,在这种情况下,铁路施工企业就会对项目的总体成本缺乏一定的认知程度,当项目完成了报价以后的让利模式也只能通过定额的预算编制进行一种平均的考量。当某个项目中标之后,铁路施工企业通常会采取一种“以包代管”的形式,而缺乏对成本的进一步划分,也无法为施工单位与财务部门提供成本控制的标准,使得成本管理与成本考核失去科学依据。另一方面,这种定额预算的成本管理方式也使得当前铁路施工企业在投标工作中屡屡出现“赔本中标”的情况,由于缺乏对项目的科学预测,导致铁路施工企业很可能压低标价来投标,这为后来铁路施工企业在项目的实际建设中又带来了财务风险以及工程质量风险,使铁路施工企业逐渐丧失了市场的应变能力。

(三)工程材料的成本管理存在漏洞

在铁路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管理中,材料成本是最为主要的部分,通常材料成本会占到整个施工成本的五成到七成左右。但是当前,铁路施工企业在对工程材料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漏洞,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材料成本积压。在很多时候,铁路施工采购的采购计划都没有被严格的执行,采购人员随意增加采购数量的情况频频出现,这就导致很多时候铁路施工企业的材料成本费用严重超支,材料成本积压现象严重。

(2)采购腐败频现。在采购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工程材料“价高质低”的现象,究其缘由,除了部分是采购人员水平的原因,很多情况下都是由于铁路施工企业的采购人员从采购中谋取私利所导致,采购腐败的出现是材料成本急剧上升。

(3)材料保管费用上升。在施工材料的保管上,很多铁路施工企业疏于对材料的管理,导致部分材料腐蚀变质,这又进一步的增加了企业对施工材料的维护成本。

(四)铁路施工建设间接成本控制不力

随着铁路施工企业工作强度的不断增加,企业在项目建设中产生的间接成本越来越多,但与之相匹配的间接成本控制工作却没有跟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机械设备成本费用上升。随着我国铁路施工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以及机械设备被用在了铁路工程施工建设上,但随之而来的是设备的磨损与折旧率的不断上升,由此而产生了大量对设备维护的间接费用。另外由于很多铁路项目具备一定的特殊性,一些大型的施工设备在项目完工后也不能在与其他项目通用,则也造成了严重的浪费现象。

(2)对工期成本的重视不够。当前我国大部分铁路施工企业对工期成本不够重视,为了赶进度而将工期计划放于脑后,这就使得很多相应的环节发生脱节现象,间接的增加了企业施工调控的运营成本。

二、精细管理理念下优化铁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的对策

铁路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关系到铁路项目建设的正常运营,针对当前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从精细管理的角度,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优化铁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体系:

(一)丰富铁路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主体

在对铁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主体的设置上,要转变当前以企业财务部门以及财务工作人员为主的单一性的成本管理主体的形式,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丰富铁路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主体,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以施工组织和生产人员为主的成本管理体系。在铁路施工企业的实际工作中,施工组织以及生产人员才是掌握施工资产的关键核心,因此,必须要将施工组织以及生产人员培养成企业成本管理的主体,可以通过落实与分配成本管理的责任,将成本管理的绩效纳入施工组织与工作人员的考核标准之中的办法来落实好他们的主体责任。

(2)将财务部门从成本管理的主体转变为组织者。在落实好以施工组织以及生产人员为成本管理主体的方法之后,针对生产人员财务专业能力不强的特点,应该发挥财务部门的专业特长,将财务部门变为铁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组织者,通过对成本管理方式方法的设计,以及派遣专业骨干人员深入项目施工中,带领生产人员一起完成对成本的管控工作。

(二)转变当前直接计算投标价格的形式

直接计算投标价格的预算方式是导致当前铁路施工企业出现实际成本比预期成本高的多的关键问题,因此必须转变当前直接计算投标价格的预算形式,从而使得对成本的预算更加的科学合理。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铁路施工企业项目预算部门。要使得铁路施工企业的项目预算更加科学合理,企业就必须建立自己的独立预算部门,预算部门需要对项目整体的各个环节进行预算评估,将工程所需的材料费用、设备费用以及由于天气政策等不可控制因素而导致的间接工期费用都计算在内,通过这种方式来计算整个项目投标所需要的成本,以此来预测投标的最低价格。

(2)建立铁路施工企业预算成本信息数据库。在铁路施工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可以考虑建立预算成本信息数据库的形式,将产业链下游的供货商、承包商以及合作商所需要的价格通过数据库的形式记录在案,这样当有新的项目进行投标时,就可以根据项目的要求以最低成本的原则进行匹配,不仅提高效率,也可以降低成本。

(三)通过集中招标采购等方法完善材料成本管理

铁路施工企业的材料成本是所有成本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在日常成本管理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因此必须加强铁路施工企业的材料成本管理,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阶段着手:

(1)采购阶段。在铁路施工企业施工材料的采购阶段,为了防止材料采购人员单独分开采购所造成的采购腐败,或因议价权分散而导致的成本上升,可以采取集中招标采购的方式,将材料的供应商集中起来进行招标,并严格规范招标的制度,防止围标等情况出现,在招标过程中既要控制材料的成本,也要注意材料的质量。

(2)管理与使用阶段。在购买了施工材料之后,铁路施工企业应该建立起严格的材料管理制度,落实好材料使用人员的责任,通过对每一项材料使用情况都记录在案的形式,提高施工材料的使用效率,杜绝材料浪费的现象发生。

(四)做好企业间接成本的宏观控制工作

铁路施工企业的间接成本近年来显现出了不断提升的态势,因此做好对企业间接成本的宏观管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当前加强企业间接成本的管控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通过对各项目组的沟通工作,科学的分配铁路施工设备尤其是大型机械设备的调度工作,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从而节约设备成本支出。

(2)控制各项非项目支出。当前,很多铁路施工企业的业务招待费、公车使用费以及差旅费都呈现出了上升的事态,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因此要通过严格控制各项非项目支出,完善企业支出的监管机制,降低各项非项目经费的开支。

(3)加强项目调度安排管理。铁路施工企业的项目监管部门要加强各项目的统一调度管理,使各项目按照既定的安排有条不紊的进行,防止个别项目为赶工期使得整体脱节而导致的间接成本上升的情况发生。

三、结束语

铁路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关系到我国铁路施工项目的建设质量,面对当前我国铁路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企业财务工作人员不应该消极逃避,而应该勇于面对,通过不断加强对企业成本的精细化管理,让成本控制理念深入到企业的各个环节,为我国的铁路项目建设做好制度支撑。

参考文献:

[1]曹东果.论铁路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J].财会之窗2014(8):154-155.

[2]张丽.浅析施工企业成本管理[J].财经界2014(5):34-35.

[3]刘明春.铁路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浅谈[J].四川建材2014(4):61-62.

作者简介:

篇6

关键词:新生活方式;参与性;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滨水区是城市发展的起点,从城市发展史来看,都市聚落的形成往往与河流、海洋、湖泊有着密切的关系,城市滨水区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城市景观和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城市滨水区景观在规划设计过程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问题,涉及多个领域。在功能方面:作为城市中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共同作用最为强烈的地带之一,滨水区在城市的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例如水利、交通、游憩、城市形象以及生态功能等。在设计内容方面:滨水区景观规划工程涉及航运、河道治理、水源储备与供应、调洪排涝、植被及动物栖息地保护、水质、能源、城市安全以及建筑和城市设计等多方面的内容。由于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如何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探索滨水景观的设计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城市滨水区概念与特征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临近水体的部分”,即城市中陆域与水域接踵的区域。在这里水体和陆地交相辉映,共同构成环境的主导要素,成为特殊的城市用地。由于水陆交界的优势,而使其具有多样发展的可能性。由于滨水区其特有的地理位置,以及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与水密切联系的特有传统文化,使滨水区具有其区别于城市其他区域的环境特征。①开放性:从城市的构成来看,城市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主要部分,从生态层面上,城市滨水区的自然因素使得人与环境间达到和谐、平衡的发展。②敏感性:城市滨水区作为城市的重要区域,具有景观、生态、社会等多方面的敏感性。③文化、历史性:大多数城市滨水区在古代就有港湾设施的建设,成为城市最先发展的地方,对城市的发展起重要作用。④多样性:在城市滨水区进行综合性社区建设,形成多样的用地平衡,多样化的功能娱乐、贸易、码头等,准确地提供公众丰富的连续印象和宜人的体验,增强滨水区的吸引力。

2 淡水河景观设计的规划思路

本文所例举的惠阳淡水河,是从惠阳中心城区内蜿蜒流过,位于未来惠阳中心城区的惠澳与深惠城市发展轴上,是惠州次区域景观格局中连接西部惠阳城区、中部生态涵养区和东部大亚湾滨海绿化区的生态景观主轴线。其规划范围上游起始于规划的深惠高速公路,下游止于惠城区交界处,河道总长24公里,研究范围33.73平方公里。

规划秉承“生态治河”的规划理念,围绕“碧水蜿蜒恋青山,共绘惠阳万里图”的规划主题,将淡水河打造成为集生态、文化、休憩、旅游、防洪等功能于一体,体现惠阳“山、水、城”生态城区特色风貌的重要景观带。

淡水河的滨水景观设计不是仅仅作为一个工程实体来处理,是把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进行统筹考虑。既注重水的景观效果,又不忽视水安全效益、水资源效益及水环境效益。以防洪、治污、绿化、文化、居住、道路六个子项为规划的着眼点,实现经济、社会和水环境三个目标的融合,形成城市滨水景观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在充分分析了淡水河周边区域的特点之后,设计者做出了积极而务实的努力,在城市滨水景观规划理念上开辟了新的发展思路,对在经济与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如何规划城市滨水景观,如何充分利用和发展城市景观资源,如何实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提高城市居住环境质量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3 淡水河滨水景观规划理念

淡水河的滨水地区景观设计的理念是以提高城市市民生活质量为宗旨。一个城市的好坏,应该以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人对环境的满意程度来进行甄别。因此,在进行城市及其滨水景观规划中,设计师的着眼点首先并不在于怎样建立城市的形象,而是在于采取怎样的设计才能使市民接近滨水、体验滨水、享受滨水,从而达到一种新的生活境界。

这种新的生活境界就需要有创新的环境设计和建筑设计来满足其需求。而正是由于这种好的设计受到公众的赞同与接纳,才会形成城市的新景观和新形象。

未来,滨水区域可以给设计师提供了可自由创新的场所与施展才华的地方。他们在保护传统的同时,能勇于开拓创新。正如丹麦皇家艺术学院建筑学院教授、景观设计师史蒂恩· 霍尔所说:“我们应让景观设计工作真正发挥作用,或者说让景观得到‘进化’,而不是让它成为一个永不改变的形象”。要力求使每一个新建筑不仅能体现现代人新的生活方式,而且还能成为城市的新景观。对于滨水区的新建筑,可以尊重传统,与传统建筑相协调,也可抛开传统,以全新的建筑形象塑造新的城市景点。

4 淡水河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规划从滨水区域与腹地之间的关系、沿河各区段自身特征、城市历史文化品位及打造城市品牌四个方面考虑,确定淡水河景观带“四区、六廊、八景” 的总体结构。

(1)展示工业文明、气质与形象的三和区段

秉承“工业文明、现代科技、亲水近水”的设计理念,围绕“昔日工业名区、今朝科技先锋”的设计主题,形成“四段、三景”的结构。

自然生态段位于惠阳的北大门。规划保留现状自然形态,以湿地花田、城雕为景观元素,塑造门户景观。

工业文明段位于三和区段的中部,两侧分布有联想集团等大型工企业,规划抓住两侧风貌特点,尊重现状建设距离河岸较近的现实,以工业文明发展史为主题,采用石堤形式,堤内设置工业景观雕塑、小品、工业文化展示墙和亲水平台。对三和广场进行适当改造,结合滨河绿带设计,充分体现经济开发区创业的激情与活力。

娱乐人文段周边为滨水居住区,景观设计适应周围居民的需求,沿河岸布置健身广场、河滩草地、林荫道、叠石景观墙等。

竹园怡情段是惠南大道与淡水河最贴近的地方,现状已形成了竹林和湿地相互交融的景观。设计强调自然生态的特点,仅修建竹林栈道、休闲步道等设施,不留过多人工化痕迹,形成三和区段的重要景观节点。

(2)承载自然风光与度假休闲功能的洋纳区段

洋纳区段是自然风光优美,与度假休闲功能相结合的滨水景观段,这段景观的设计要着重考虑度假区景观个性化、特色化的设计,打造有强大的吸引力、竞争力的滨水度假休闲旅游形象。研究分析当地的地理历史文脉,结合当地特色、结合现有自然特点,因地制宜地规划设计富有当地特色的滨水景观。

“百赞丛林绿野、千叹淡水蓝韵”,洋纳区段将围绕森林公园的建设,打造以山水景观、休闲度假为一体的自然生态滨水区,塑造山水相依的自然景观。总体形成“两段、两景”的结构。

绿野仙踪段采用疏林草地,中间配置自然石材铺装绿荫小道的设计手法,营造纯生态的休闲景观。

篇7

【关键词】精益管理理念;静脉药物;调配中心;优化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473-02

2010年卫生部下发了关于静脉用药管理规范,要求医疗机构在使用静脉药物应遵守相关规范章程。所制定的规范要求,有效保证了调配工作的质量,适用于危险药品、肠外营养液以及其他静脉用药调剂整个过程。我院于2009年8月建立静脉药物调配中心,该中心运行之初,不断在各个病区推进实施静脉用品调配工作,但实施一段时间后,发现该工作任务量繁重,同时不利于对医嘱进行合理性审核。笔者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工作中,运用精益管理优化作用,效果显著。现对其进行分析总结。

1 我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概况

我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设置有成品输液核对区、药品准备区、肠外和普通营养药品调配间、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调配间。为了进行统一有效的管理,按照相关调配中心管理要求,新招选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均为专科以上学历。

2 围绕客户中心,群策群力

实施精益思想的重点为价值,而所谓的价值由临床科室决定,从事调配工作的中心为临床科室,科室需要什么样的价值,就创造什么价值。调配中心工作就是通过缩短工期,避免差错,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实现工作的有效价值。在工作中,减少不必要的流程,为此,通过有关部门的相互配合合作,集中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优化工作流程。

3 改善措施及结果

3.1工作环境5S管理

5S管理是指素养、清洁、清扫、整理[1]。通过规范工作环境,让工作环境更为一目了然,旨于规避工作风险、寻找并有效解决问题、减少犯错机率。精益管理方式以优良的现场环境为基础支撑,为此,需要对现场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精益管理将其中的调配注射剂分为:中药注射剂,血液、循环、消化药品、抗肿瘤药物、抗生素,放置在冰箱中冷藏。划分摆药区,其中一个区域为摆放药架,在不同区域,分管货位,方便及时管理药物,并对其进行及时补充;另一个区域,化为摆药区域,将药品集中管理。然后对生活用品进行集中化管理[2]。运用5S管理,可有效改善工作环境,有效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3.2工作流程流水化和程序化

精益管理的工作模式,是药师、护士在早上对临床用药进行集中调配,下午准备第二天医嘱所需药品。在整个工作流程中,涉及繁多复杂的环节。主要包括:遵从医嘱,药师审方、贴药品标签,核对,送入调配中心、对药品进行密封保存,将药品送至病区。为了保证精益管理内部价值实现,要积极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出现怠工、等待现象。在下午2点的工作,将精益管理人员分三组,每组六人,每组选择一人,负责提取医嘱任务,根据病区对所需药品清单进行汇总并打印出来,同时将输液标签打印出来;一人负责按照清单在摆药货架去要;一人根据输液标签,摆出输液;2人负责药品摆放;一人对摆放的药品进行核对。早上进行集中调配,将员工分成三组,一组负责成品输液的调配,该组人员应最多,该组的任务量重;一组人员负责对医嘱进行提取和终止;一组人员负责复核成品输液。

在整个工作流程中,实现优化管理,每个岗位人员清晰认识自己的工作,并坚守岗位,从事工作,工作中积极相互配合。在实施调配工作后,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错误发生率,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3.3临床用药工作加强管理

根据相关静脉用药规范,药师在从事药品管理工作中,对用药医嘱进行审核,并对其中静脉用药混合配伍的稳定性、相容性、合理性进行集中调配管理,规避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不合理用药现象,对其提出调整管理。如药品中存在不合理的调配以及不当医嘱,药师可明确拒绝对药品进行调配。我院所建立的精益管理优化管理,其目的就是为有有效提升药学水平,促进临床中用药的合理性,推进临床用药的健康合理发展。在没有实施优化内部流程之前,药师们因繁重的摆药和调配工作,对医嘱合理性有所忽略。流程优化之后,通过多方配合,相互之间形成监管,可有效规避工作中出现的失误。如医嘱中出现重复用药、溶剂量不足、溶剂不合适、剂量过大、配伍禁忌等问题,可及时反馈给医师,在医嘱更改后,在实施调配。

3.4完善信息系统

在我院实施的调配工作站和静脉输液护理工作站,根据精益管理理念,对调配中心工作实施有效优化,在整个工作流程中,运用信息系统,可有效保证医嘱的正确提取、有效传输、并对其进行审核,对摆放的药品进行放置、汇总、标签打印,终止医嘱等各环节可顺畅运行,保证工作的高效准确实现。

4 体会

精益管理理念其核心价值始终围绕着管理,将每个员工都积极纳入到工作中,并避免工作中出现的浪费、错误情况出现,在整个工作流程中,始终保证精益求精[3]。我院在将精益管理理念运用于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后,对整个调配工作有效实现了优化改善,成效显著,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工作有序,降低工作中差错出现。在整个工作中,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各司其职,并认真负责从事本职工作,在调配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对其进行改善,并促使其进行优化医院的管理工作,这是当前精益管理发展的重点[4]。

参考文献:

[1] 卢智,郭丹,焦培艳,史想新,王向东.运用精益管理理论优化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内部工作流程[J].中国药业,2011,20(14):62-63.

[2] 周艳霞,蒋俊青,曹美嫦,彭丽华.用精益管理理论提高手术室效率的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1,19(17):412-413.

篇8

关键词:市场竞争;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管理方案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应用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社会进程不断加快,在这样的社会形势下,电力领域作为人类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逐渐发展起来。所以企业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更应该及时转变企业管理理念,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确保企业发展能够满足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在确保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同时实现企业效益。

1现代电力企业营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长期以来,电力领域都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工作已经形成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体系,但是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电力市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企业营销管理理念也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这就导致在市场营销多样化的现代社会,有很多企业出现很多问题,企业难以对电力营销相关部门的工作状况进行详细的了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营销管理的难度。现代市场中的电力企业营销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部分电力企业的营销部门存在职责不清、权利不明的现象。职责不清、权利不明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员工的工作难度,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不能充分调动起来,导致企业电力营销及其相关部门的管理、决策以及监督等工作很难实施下去,减弱了公司部门的工作执行力度,阻碍了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2)部分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部门的业务流程依然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在一些电力企业中,员工的业务流程及其工作环境都得不到良好的改善,甚至还存在部分员工对自己的业务流程并不熟悉,这就降低了企业领导对企业的掌控力度,而且大部分企业管理问题都是事后处理的,企业相关部门并没有做到事前预防,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企业领导针对企业自身运行的真实情况作出正确的企业决策。(3)在电力企业的营销部门存在员工的营销分析实际效果比较低的现象。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控制力度的不断加强,电力及其相关企业确实根据市场调控原则,以市场发展为导向,调整了企业影响部门的相关工作,但是在企业工作流程中,每个专业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异,企业的每个部门都是相互独立的,这就很难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形成一个相互管理、相互监督的体系,企业领导也很难得到最真实有效的企业运行信息,往往会导致企业决策不符合实际情况。

2电力营销中的精细化管理概述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营销管理是任何一个企业的重点工作之一。在电力企业中,营销也同样是这个企业的核心业务之一,对于电力及其相关企业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精细化管理是在现代化的市场背景下提出的全新的管理理念,从目前看来,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是电力企业的必然趋势,精细化管理也将会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精细化管理能够在确保电力质量的前提下,开拓电力市场。精细化管理作为新社会形势下诞生的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它是企业现代管理科学化的集中体现,精细化管理主要包括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和企业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在现代市场中,企业采用精细化的管理方式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所谓电力营销的精细化管理就是帮助企业员工学习先进的企业理念,制定明确的企业发展目标,细化电力营销管理的各项工作,这样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在确保质量的同时增加企业的效益。总之,对于现代市场中的电力企业而言,选择精细化管理理念,实现企业营销的精细化管理、优化电力企业的营销业务流程、确保企业营销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企业员工的工作流程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3电力企业营销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笔者认为,电力企业选择精细化管理理念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精细化的管理理念能够增强企业的执行力度。企业内部执行力度的强弱直接影响了企业在市场上竞争力的优劣,同时企业内部的执行力度和企业的管理方式具有密切的关系。虽然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电力企业已经形成一套相对比较完整的营销管理体系,但是传统的营销管理方案并不适应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传统的管理理念显现出很大的不足,所以为了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相关企业必须跟随市场发展的脚步,加快企业管理的改革,同时为了确保企业的稳定和谐发展,企业领导者也应该制定一系列的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明确化处理企业的管理目标,以确保相关领导者用规范化的市场理念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所以,电力企业领导者在营销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大力贯彻企业执行力度,实现营销的精细化管理,这也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执行力。(2)精细化的管理理念能够有限稳固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市场地位,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前景。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电力市场需求日益增大的现代社会,企业领导者更应该致力于加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在现阶段,实现企业营销的精细化管理有助于优化电力企业营销的工作流程,在确保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企业的成本投入,促进企业向资源节约型的成功转型,这也能够有效帮助企业进一步开拓、稳固市场。(3)精细化管理理念的贯彻能够有效加快企业的发展进程。现阶段,影响电力企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特别是在四川等地势复杂、经济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很多电力企业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处理也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相关企业的健康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力企业要想在市场上有一片立足之地就必须转变传统的营销管理理念,实现企业营销的精细化管理,组建专业的工作团队,进一步加快企业的发展进程。精细化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作用还表现在其他方面,总之,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形势下的产物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所以企业领导者更应该加大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执行力度。

4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有了先进的管理理念还应该选择出科学有效的实施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认为,电力企业特别是四川等地的电力企业要贯彻实行企业营销的精细化管理可以选择以下几点措施:(1)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竞争压力逐渐增加,再加上各种新能源的开发,这就在无形中加大了电力市场的竞争压力,这时候电力企业更需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①电力企业本质上属于服务型的企业,所以企业可以提高企业产品的服务质量。②企业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加强内部员工的管理,加大企业员工的培训力度,以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③企业可以通过加大市场宣传力度等方式,帮助消费者更深入地了解电力产品。(2)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完善的管理体系是实现精细化营销管理的基本保障,企业领导者能够根据企业运行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体系更有助于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实施,还能够严格规范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的运行质量。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能够确保精细化管理理念实施的效度,同时还为电力企业的服务质量作出保障,进而塑造了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更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3)企业领导者还应该加强电力企业的业务管理。在市场竞争压力逐渐增加的现代社会,企业更应该在稳固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市场。市场的占有率是企业获得效益的主要来源,企业的市场前景好,也有助于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所以企业更应该不断开拓新的市场,而其中更为重要的就是确保企业的电力产品质量符合要求,确保企业的服务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就需要企业加大高新技术的投资力度,通过科学技术的使用,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此外,落实企业营销的精细化管理,企业还应该做好价格、营销手段方面的管理工作,不断拓展企业的业务范围、确保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化,确保精细化管理理念的顺利实施,这对企业的健康发展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结语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要确保企业的市场,提高企业自身的效益就应该积极采用正确的管理理念。作为电力及其相关企业的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必须要针对本地的实际情况,依靠精细化的先进管理理念,明确企业在本地市场的定位,确保电力及其相关企业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将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准确实施、执行到位,进而提高企业运营的整体效益,带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陈莉 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南充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蒋家华.刍议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措施[J].通讯世界,2014(01).

篇9

关键词:煤矿企业 精细化理念 生产管理

一、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必要性及内涵

所谓“精细管理”,就是指在生产经营管理上“精打细算”。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煤矿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重大考验。企业经营实施精细化管理是时展、管理创新的必然结果,是加快煤矿企业实现各项目标的最好选择。如何把“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引人到煤矿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中,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适应市场经济竞争实现整体效益的需要

当前,全国各个煤矿公司普遍通过竞标来获得市场,企业必须精细到每一步竞标价格,才能适应市场的激烈竞争。因此,只有通过精细化计算,把成本降到最低,才能适应市场竞争。如果煤矿企业的成本通过精细化管理的方法降低,其总体利润就会大幅度提高。此外,精细化成本管理,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煤矿成本,还能培养员工爱岗敬业的企业精神,使之形成一种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二)加入国际化市场的需要

目前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差距越来越大,国际化市场把煤矿企业推向发展快车道,但受市场波动的影响逐渐加大,如果管理上不精细,那么就会造成成本上升,从而利润下降。与国际大煤矿公司相比,中国煤矿企业的竞争力明显较弱,一些小的煤矿企业长期处于亏损边缘。尽管导致此状况有很多原因,但控制成本是主要因素。这种状况与中国煤矿坚持走出去,建立国际化煤矿公司的战略不相适应,难以担当起开拓国际煤矿市场的重任。

(三)生产管理压力上升的需要

近几年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煤矿企业在采矿工作中一些刚性支出日益增加等种种因素影响,尽管煤矿企业的年收人总额持续增长,但是净收人和资金的使用效率却逐年减少。要想尽快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只有推行精细化管理理念,实施精细化管理,才能真正做到走持续发展道路。

二、 煤矿企业采用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几点原则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理论只有用于具体的实践当中,才能创造出一定的价值。理论要想发挥最大的效用,就必须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使用。在我国煤矿企业生产实践中,要根据我国煤炭行业以及各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实施精细化管理理念,不能只是 “照猫画虎”地生硬套用,这样不可能产生实际的理想效果,达不到预定的目标。煤矿企业老板及其经营者应当积极努力地学习先进的、科学的精细化管理理念,在全面掌握企业自身实际问题及自身优势的前提下,加强对其他优秀煤矿企业的考察和学习,同时,企业自身还应不断完善和创新,构建起更加符合现实以及自身特点的、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生产经营精细化管理模式。

(二)权力与责任相对等的原则

承担多大的 “责任”,相应地就应当赋予多大的 “权利”。精细化管理需要企业将管理责任明确化、细致化和具体化的系统工程,每一个生产环节、每一个具体岗位、每一份工作职责,都应当具体地落实到每个责任人身上。与此同时,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同样也要给予相关负责人一定的权力,在管理当中能够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责。权责清晰,这才是企业采用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前提,这也是煤矿企业实现目标效益、平稳发展的起点和基石。

(三)制度与行为一体化原则

制度是构建精细化管理理念体系的重要保障,要想制度发挥效用,关键就在于其执行力度。因此,我国煤矿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就必须建立与制度相配套的具体责任追究体制。首先,要根据我国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的现实要求,科学合理地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其次,还要结合我国煤矿企业日常生产实践中的情况和要求,不断补充和改进这一制度体系,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精细化管理操作。最后,还要建立起公平、公正、客观的监督管理和激励机制,并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制度的落实效果。

(四)确立目标与分解相统筹的原则

煤矿生产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战略总目标是要提高企业产品生产的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的消耗,实现效益最大化。但这一目标对于企业所有员工而言则有些不具体,过于空泛、不利于具体操作,因此,要结合精细化管理体制将这一总目标进行具体的逐层分解,使之成为可行性强,可贯彻的具体目标,但具体目标也必须以企业战略总目标为方向,确保二者之间协调一致。企业在精细化管理模式下,逐层分解目标时要注意目标的实用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并使之成为衡量企业员工全面工作效率和真实贡献的有效手段,从而激发出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也便于员工的自觉行为控制和自我管理。

三、煤矿企业采用精细化管理理念的相关策略

我国煤矿企业在精细化管理的实际应用中,应当从企业经营管理的具体实际出发,并且结合自身的情况,从而确定精细化管理在企业中应用的关键点、重点。一般情况下,我国煤矿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的应用实施策略涉及以下内容:

(一)确立精细化管理的管理理念

企业精细化管理的真正贯彻肯定离不开企业管理理念的支撑,在实施管理中企业应将精细化管理的管理理念与意识,贯彻到我国煤矿企业的具体环节中,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与企业所有员工应当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地参与到精细化管理当中。企业确立实施精细化管理理念的主要途径有:员工培训与理念宣传强化等方式。

(二)分层次地逐层贯彻实施精细化管理

煤矿企业在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通过逐层方式进而提高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控制力度与执行力度。我国煤矿企业在精细化管理中具体分为领导决策层、执行层与实施层,企业内部由决策层制定煤矿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与管理思路,由执行层制定与企业精细化管理相关的制度、执行标准与考核体系,而实施层则负责实施。二者对精细化生产管理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完善与修改,以此实现管理目标。

(三)注重管理方法与途径的合理应用

煤矿企业精细化管理在应用中应该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确定合理的切入点。在企业确定关键问题突破口的基础上,找出相应的处理途径与方法。目前煤矿企业最常用的途径与方法主要包括:机器设备管理精细化、生产安全管理精细化以及生产成本管理精细化等等。企业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一般都是通过落实具体责任、加强培训与宣传力度等方式,确保企业精细化管理在生产经营中能够执行到位。企业通过考核体系的不断完善来推进煤矿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深入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煤矿企业通过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可以优化企业的各种资源,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煤矿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具体情况是有所区别的,因而煤矿企业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生产经营管理中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来选择符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生产经营精细化管理模式,从而使煤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幸有文.试论煤矿企业成本管理与技术管理的结合[J].煤矿开采,2002 (3) .

篇10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精细化管理;应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管理不断的严谨化、专业化,传统的粗放型管理已经不再适应当下实际情况,精细化管理可以更好的节约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益,为高校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在高校后勤管理中运用精细化管理,一方面需要参照专业化标准与方法,另一方面需要考虑学校个体情况,提升管理的有效性。

一、精细化管理基本内涵

精细化管理是源于日本的企业管理概念,主要是强调管理中分工更为细化,提升工作效率与品质,提升服务质量的一种现代化管理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则是一种与传统粗放型管理相对的管理模式。该管理理念注重降低管理成本与管理资源,提升管理效果的最终目的。该管理注重责任制的发挥,让管理责任分工且明确化,让每个责任人提升自身工作谨慎性与积极性,最终提升工作效益。

二、高校后勤管理中运用精细化管理的操作方法

(一)服务理念上的应用

高校后勤部分实质上是学校的服务部门,为学校师生日常学习与工作生活服务,该工作强调精细化管理服务理念,是让后勤服务更加的精细化,为教育工作提供更好的基础保证。后勤服务中精细化管理需要让学校教书育人的环境更为优质化,促使工作开展的顺畅化。树立对应的精细化管理服务意识、管理目标、工作态度,让服务更为贴心,切实了解师生诉求,主动改善管理水平,变被动为主动,不断自我优化升级;在制度化不断的细致化、严格化,树立优化品质的管理目标,保证优质服务意识,从而打造优质、高效的服务成果。

(二)管理方法上的应用

确定了管理理念,接下来是要落实到具体的方法操作上。要注重精细化管理制度的设定,明确服务标准,完善员工培训管理,让每个环节能够有制度标准可依,让工作形成内在良性循环的闭环状态。将工作精细化处理,必将得到逐一的攻克。搭建一个精细化管理的工作氛围。积极纳入现代化企业管理经验,运用质量管理标准体系,促使管理方法的先进化。要对管理方法与理念做有效宣传,注重员工基本意识与能力的培训,确保后勤工作人员能够了解精细化管理将要带来的变化与操作要求,提升全员参与与积极执行的意识。完善精细化管理制度。要讲每个环节、每个岗位工作明确清晰化,确定对应的工作标准、工作范围,明确各自的工作责任。落实责任制管理,每项工作都有对应的责任人,责任人负责日常的监督执行,一旦出现问题则需要让责任人做对应的责任承担,接受工作上的惩处。如果工作良好,责任人以及全体人员则可以获得对应的奖励激励。因此,在人员管理中需要做好工作考核制度、工作监督制度、培训管理制度、人员纳入制度等管理,确保管理制度的完善性,避免传统人管人的滞后管理模式。培训管理中要落实到具体岗位与个人,依据实际情况展开。培训可以展开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培训时间尽可能地减少工作人员私人时间的占用,避免员工的反感情绪。培训安排要符合实际情况所需,实际解决工作人员的工作问题,提升工作效率,指导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与工作理念。培训还可以分为岗前培训、在岗培训等,有不同人员与不同时机展开,提升培训的针对有效性。激励制度需要通过奖励与惩处双方面开展,防止工作人员违规操作,同时也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在管理制度上也需要保持适宜性,避免管理过于严格导致的工作人员懈怠消沉的氛围。尤其是近年来反腐工作、节约型管理理念的不断深化,导致部分单位管理过于严格,工作人员整体情绪消沉,更多人员由于上升途径或者综合待遇提升难度增加或者减少过多,导致工作人员中有负面情绪滋生,进而衍生出消极怠工的情况。因此管理制度需要合理,激励机制必不可少,但是不可以过度地打压约束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管理过程中需要注重精细化管理运用。要讲工作尽可能的量化成可以评估的标准,注重一定指标的设定,细化到具体细节。同时工作需要日事日毕,做每天或者每周的工作计划,依照每天的工作任务做总结,分析工作问题与优点,不断进化升级。对工作完成情况做监督审查,要做事,也要有反馈,这样才能让工作开展有对应的监督,避免工作懈怠。要让人人承担对应的责任,同时每个人也赋予对应的权利与义务,这样让每个员工都具有更强的活力。让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及时的反馈,每个人建言献策都应该得到鼓励,让基层工作人员与管理者形成良性对话,有效地了解基层实际情况,结合管理者的经验做管理应对措施的合理设计,促使后续工作的积极开展。

三、结束语

高校后勤管理中运用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管理操作办法,在实际应用层面需要针对性学校情况做深入讨论分析,切实了解学校具体后勤管理工作现状,针对精细化管理前人经验做合理的运用与创新,让管理能够落实到实际一线工作需求,提升工作人员积极性,从而促使管理工作有效的推行。要让管理层与执行层都充分的配合,管理理念才有生根发芽的空间,避免因为抵触情绪而导致的不配合情况。尤其是精细化管理中部分管理更为严格,工作松弛度不够,导致原有粗放管理下懈怠的工作人群无法有效适应,甚至做出有悖于管理理念的行为,阻碍管理工作的进行,甚至将其阻碍的最终负面效应扩大化,将其嫁祸到管理理念的差错,这样就会形成管理的强大阻力,导致精细化管理落实的失败。

参考文献:

[1]庄玫玫.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12):93.

[2]黄伟红.绩效工资背景下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路径[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6,4(4):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