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总结范文
时间:2024-03-23 15:55: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各级各类学校的不断扩招,职业学校学生的整体水平有所下降,因而与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而如何尽快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构思灵活多样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课前要精心准备、构思灵活多样的教学环节,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作用,利用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结合准确、风趣的语言,使学生视觉、触觉,以及听觉都得到充分的调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我想学和我要学的目的。教学中,教师可将枯燥呆板的知识,总结成朗朗上口、易懂好记的口诀。形象生动的语言,使呆板乏味的讲解变成极富感染力的愉快体验,使学生很易记住,并能主动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另外,还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动画及幻灯片中弄懂复杂的内部结构,明白零件的相互配合,清楚视图的前后关系,学会立体的空间想象。
二、巧设情境。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的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为原则,学会应用知识为目的,巧设情境,讲练结合。在学生做练习时,教师要准备难易程度搭配的题型,让学生根据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选择,让学生在听懂课的基础上,时常有体验成功的惊喜。分层次教学使那些理解能力弱、形象思维差的学生克服了怕丢面子的心理,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之中。从而有效地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已学过的知识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逐步养成自学的习惯,并掌握自学的技巧。如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以竞赛的形式进行练习,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既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又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另外,课后作业可采取多种形式,既可以是书本上的课后练习题,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找的题,或者是将学过的知识归纳、整理、概括出来等等。这样,可使学生选择感兴趣并有能力完成的题目,既有效地杜绝了作业抄袭的现象,也培养了自学能力。总之,面对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教师还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要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名学生,让每名学生都能深切地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及爱护,从而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篇2
一、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科研的困境
1.发展不平衡。
主要表现为:(1)校际间的教育科研工作发展不平衡。我们对本地区7所中等职业学校进行了调查,从“‘十一五’期间课题研究”和“教师”两项统计中发现,有些学校平均5.4个教师就有一个课题(含省、市规划课题,教育学会课题和教师专项课题),而有些学校立项课题还是空白;有些学校教师年平均或获奖达1.8篇,有些学校教师年平均或获奖还达不到0.5篇。调查反映出有些学校教科研虽然基础较差,但发展势头好;有些学校教科研基础较好,但发展迟缓;有些学校教科研基础较差,发展也不快。(2)校内教师的教育科研发展不平衡。调查表明,部分教师能围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地反思和探索,积极参加各项教育科研活动,并在研究实践中取得了不少经验和成果;而有部分教师墨守成规,安于现状,缺乏科研意识,科研素质相对低下。
2.氛围不浓厚。
主要表现为:(1)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比例偏低。调查中发现,近三年中有38.5%教师参加过课题研究(包括规划课题、教师专项课题、校级课题),39.7%教师没有参加课题的研究,但撰写了论文,21.8%教师既没参加课题申报又没撰写论文,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程度偏低。(2)普遍缺乏参与教育科研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调查中发现多达43.6%的教师认为应“组织有能力的教师参加教育研究”,33.3%教师认为应“自愿参加教育研究”,只有23.1%教师认为应“人人参加教育研究”,说明大多数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自觉性不高,缺乏主动性和使命感。
3.成效不明显。
主要表现为:(1)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引领作用还没显现。教育科研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还是两张皮,还没有切实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2)有影响、有特色、有质量的教育科研成果还没凸现。反映在精品课题少、高质量论文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少。(3)教育科研的应用推广还没实现。重科研轻推广、重成果轻应用的状况普遍存在,多数学校的教育科研还停留在开题、结题上,不少教育科研课题一结题就束之高阁,成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总结、推广和应用。
以上情况说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问题,这是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教育科研困境形成的原因分析
形成以上困境有多种原因,涉及多个方面,我们运用管理学和批判性思维原理从认知、机制、实践三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1.从认识的程度看,对重要性和内涵认识不足制约着教育科研的常态化开展。
(1)领导层面:有些学校和行政部门领导没有真正确立教育科研要先行和科研出质量的观念,把教育科研当作是“锦上添花”,当作嘴上讲的、经验总结里写的口号与成绩,“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往往成为一个口号,缺乏支持教科研发展的环境、措施与行动,不按教育科研规律办事,使教科研成为一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可有可无现象。(2)教师层面:虽然教师普遍能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但大多数教师参加教育科研目的是为了自身职业的顺利发展,出于对评职称、评先进和经济的需要,功利性强;有些教师把申报课题和论文写作与教育科研画上等号,没有将教育科研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及教育教学改革联系起来。无论是领导还是教师,只有正确认识到开展教育科研的意义、作用、内涵,教科研工作才会有目标、方向、动力,教育科研才能成为一种常态工作。
2.从机制的角度看,机制不完善制约着教育科研的深入推进。
篇3
【关键词】WLAN;移动教学;中等职业教育教学
近些年,无线网络技术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以快捷高效、组网灵活等优势得到了飞速发展,并且其应用日益增加。无线网络在教育事业中的应用则主要体现在移动学习领域和校园网络建设上。移动学习是实现教育活动技术化、数字化、终身化的中坚力量,是数字化学习与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无线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为移动学习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也必将推动我国教育事业中教学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随着国家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口号的提出,结合中等职业学校自身教学特点的移动学习的应用研究具有极其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1.概念界定
1.1 无线网络
无线网络是利用无线信道来代替传统有线传输介质所构成的网络,可以实现无线设备可移动的网络数据传输系统[1]。无线网络是在有线网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有线网络的一种有效补充;两者形成一种很好的互补,给中等职业学校一个稳定、高速、便利的校园网络环境。
可移动性,是无线网络最为突出的优点,是指无需接入网络的移动自由性。此外,无线网络的优势还包括安装更迅捷、费用更低、网络可靠性更高等。
1.2 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是对E-learning数字学习的扩展,是使用移动通信设备,借助移动计算技术、无线通信网络技术(无线网络)、多媒体技术等,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为学习者提供各种教育信息、教育资源、教育服务,同时为师生提供双向动态交流机会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2]。
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现状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现状主要有几种:
随着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生源组成复杂及生源质量普遍偏低。
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学习倦怠感,成就感低的占大部分,其次是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中等职业学校本身的教学水平不高,一些学校都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在教学方式上缺乏创新,授课吸引力不够,考试方式陈旧等。
因此,在现有的教学环境中,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移动教学平台,对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进行整理,适应不同层次基础的学生的学习需要。特别地,在移动设备普及率极高的情况下,移动教学平台可以进一步起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学生的学习倦怠感的作用,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3.中等职业学校中移动学习应用的可行性
随着移动通信中3G技术的投入使用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新兴技术的出现都会使教育在内容、结构、存储方式、传播手段及呈现设备等方面发生重大变革,给教育增加了新的内容以及新的知识传播形式,同时在这些新技术的支持下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之间远程交流犹如面对面交流一样通畅,这极大地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兴趣。基于无线网络将移动学习应用于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主要表现为:
3.1 理论可行性
国内针对无线网络、移动学习的相关研究已相对成熟,研究涉及理论、技术、应用模式、设计开发、总结评价等方面,为基于无线网络的移动学习在中等职业学校领域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3]。
3.2 技术可行性
移动终端设备已在中等职业学校得到广泛的普及,如普通手机、智能手机、个人笔记本等。不断发展的无线通信技术(GSM、CDMA、3G等)也为手机网页浏览、实时通话交流、远程授课等提供了支持。无线网络的可用性。目前大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可靠的、高稳定性的网络连接服务。移动流媒体技术及移动学习资源开发技术为移动学习内容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了技术指导。键盘技术、触摸屏技术、语音识别、动作感知等人机交互技术的兴起,也为移动设备应用于教育领域提供了支持。
3.3 操作可行性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的教授内容基本上分为专业基础理论及专业操作技能。对于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以静态图文形式传给学生,这样学生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容掌握基础专业知识,便于原理的理解、分析与推理。
此外,利用无线网络通过移动教学平台利用视频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方面的能力。动态视频教学资源指导学生的操作行为,免去学生对材料的理解与自加工过程,将具体工作步骤及场景清晰展现给学生以培养其技能学习。所以说,无线网络应用于中等职业学校的移动学习中具有一定的操作可行性。
4.基于无线网络的移动学习对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方式的影响
4.1 对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
无线网络带来了教学中心和教学角色的改变。传统的教学以老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权威的代言人;而无线网络在教育中的应用实现,把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的老师变为配角。师生之间的交互关系发生了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发生了改变。基于无线网络的移动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需要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还要熟练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要求掌握更多、更新、专业知识[4,5]。
4.2 对教学模式的影响
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单一的“人-人”对话的面授教学模式,无线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还会产生“人-机”对话的在线教学模式。突破单一的面授式教学是无线网络带来的变革,这将会对授课内容、组织形式、教学场所等产生影响。
(1)课堂教学内容更丰富。传统教学的表达方式主要借助于黑板和粉笔,虽然现在配以PPT等教学手段,但教学内容仍以文字方式表达为主;而无线网络教学的资源本身就以多媒体形式存在,且基于无线网络的移动教学知识更新快,传播迅速。
(2)课堂教学形式更灵活。利用无线网络开展的教学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协作性、自主性的特点,使得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无线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任务、课程进度和教学要求、自学参考资料和课程结业方法等方面的要求都十分明确。学生摆脱了单一的集中学习的模式,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时空。
(3)教学场所移动开放。无线网络环境下,教学活动场所不再局限于教室,还可以延伸到任何具有无线网络覆盖的校园,教师和学生可从空间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教学中,教师安排的课堂讲述、课堂讨论、模拟演习、实验学习场所都从封闭到开放,从室内空间扩展到室外空间,从集中到分散。学生还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随时查询教学计划、电子教材、习题库、辅导答疑系统等。
4.3 对教学资源建设和利用的影响
首先,无线网络环境下,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教辅工具的存在形态和利用方式发生改变,对传统纸质材料的需要降低;利用无线网络可以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利用,学校精品课程、优秀教师的课堂录像资料均可以通过视频、音频等传播,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其次,图书馆资源利用方式发生改变,使用率提高。学校内数字图书馆的建成,使得资料的存在形态已由单一的纸质书籍、报刊扩展到网上图书馆等。无线网的使用,师生可以在具有网络覆盖的校园自由访问图书馆,下载相关学习资料。
5.结语
无线网络环境下的移动教学比传统教学更具延展性、自主性和灵活性。要实现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合作式、持续性以及无处不在的新型学习环境,除了寻求软硬件条件支持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注重对师生教与学观念的转变,只有教与学观念得到与无线校园网发展同步的更新,无线网络对教学的作用和优势才能真正体现。移动学习可以为学习者量身定制富有趣味性、实用性的信息、资源和服务,使学习者能够保持积极的学习热情。为了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技能与创新能力,将无线网络技术应用于中等职业学校移动学习之中势在必行,也是未来教育领域研究的重点内容。
参考文献:
[1]谭荣艺.高校校园无线网络的构建和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2.
[2]张翠荣.移动学习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2.
[3]李岚岚.基于WLAN技术的移动学习终端的设计与应用[J].计算机时代,2009(4):38-40.
篇4
一、树立积极向上的技能竞赛观
通过举办“制造技术技能竞赛”活动,要广泛开展现代制造技术技能竞赛活动,不断提升本专业的教学质量,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制造技术人才,以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此,作为职业技术学校,必须秉承“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理念,相关技术专业的教育工作绝对不能偏离职业教育标准和规范,以免落入“应赛教育”的漩涡。经常举办技能竞赛活动,可以增强教师的紧迫感,督促教师注重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有助于教学形式的不断创新,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模式,变革教学手段,加强技能教学和制造技术技能竞赛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其中,最终达到提升整体教学水平的目的。
二、采用多种训练策略,开阔学生视野
职业学校要经常安排教师参与各种专业的培训和实践活动,加强与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讨论,还可以请专家到校讲座,不断提高教师的层次,丰富教师的经验,便于更好地指导专业技能竞赛。同时,要组织参赛选手到外面参观、学习,让学生见识各种不同的场面和环境,接触不同的人和事,拓展学生的交际范围,开阔学生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思路。此外,在竞赛之前可以组织学生模拟竞赛,参加各种学校之间的比赛或地区之间的比赛,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与适应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竞争能力与合作能力。同时,教师要善于运用心理暗示法,暗示学生只是完成一个小任务而已,不需要顾虑其他事情,能保持平常心就好。
三、设置有效激励制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篇5
关键词:职业学校 学生实习 实习管理
中职学生参加实习是中职教育的基本特点,也是中职生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转变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帮助职业学校深入了解企业人才培养、伎术发展、产业转型等需求信息,从而为动态调整专业结构和教学课程提供参考。然而,实践发现,在职业学校学生买习过程中,也暴露出实习管理失之以宽、失之以松、实习学生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实习岗位得不到保障等问题。为引导和规范执业学校学生实习,依法解决实习过程中的突出问题,2016年4月11日,教育部等五部门联合《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首次实现了对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的全覆盖,并划设了职业学校学生实习“高压线”,为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提供了思路和依据。
一、当前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习培养模式单一,实习管理机制不完善
目前很多职业学校在顶学生实习培养方面较为保守,有关实习的各项管理体系不完善,各级管理层的工作职责混乱。校外实训基地缺乏严格筛选,影响了学生的实习质量。同时,驻厂实习指导教师管理职责不明确,学生教育管理难度大。驻厂实习指导教师的责任十分重大,一方面要协助企业办理学生从入职到离职的各种手续,另一方面要及时处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各种突发事件。然而,由于我国实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的时间还较短,驻厂实习指导教师在学生组织、管理、培养上缺少经验,导致实习育人的目标难以有效达到预期。
(二)缺乏完善的实习学生考核机制,学生实习评价方式单一
职业学校对于学生实习的考核,大多以“实结”等总结报告的形式来考核学生。实习考核分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校内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在实习期间完成实习任务表、周志或日志、实习报告等内容实结。校外评价由企业和校外指导老师完成,一般由驻厂实习指导教师写评语,企业人事部门盖章。然而,此种考核评价方式不仅缺乏严谨的科学体系,也缺乏预警和反馈作用,更难以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进行细致的评价,无法使学生在教学和实习的循环往复中得到有效的提高和改善。
二、提升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有效性的策略
(一)不断健全和落学校管理制度
职业意识、服从意识、服务意识贯穿教育教学活动,学校可通过德育序列化教育活动及各种手段,建立比较完善的实习管理制度,分年级实施,潜移默化。
1.汇编学生手册
学校可以自行汇编《学生手册》,里面汇集教育教学及管理制度,包括实习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办法等,学生入学时人手一册。通过主题班会,全校集会等各种形式学习里面的规范和制度。高一年级时候,侧重点是学习各种规范,培养学生服从意思和规范意识。高二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和服从意识。
2.分层教育教学活动
在校内实训课中,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学好专业课程,增强动手能力,为校外实习做好准备。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和就业指导,一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设计,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就业趋向,培养适合自己的理想,设计自己的人生。二年级开始就业指导课,强化学生实习就业意识,并加强对学生礼仪、行为规范、服从意识等方面的培养,教会学生怎样学会生存,怎样在求职、就业、升学以及自身发展等方面做出正确选择。
3.加强校企合作,强化行业联系
学校可与多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成立企业文化氛围浓厚的、以企业命名的班级,通过企业考察,了解最新企业和行业要求及其专业发展趋向。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要与实际相结合,要与企业和市场的需求相结合。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实践尽量接近实际的情况。特别是在实习中应强化工作的内容和效果与社会接轨。
(二)加强对实习学生的心理干预
根据职业学校的特点,二年级的学生必须到校外参加不少于3个月的实习。在学生参加实习之前,对其进行合理的心理干预十分必要,较为有效直接的方法是学校实习管理处联合教导处和学生处分别召开学生大会和家长会,明确实习的重要意义,并对参加实习的学生提出要求,适时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学生克服挫折和困难,学会调控自我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继续保持勤问好学、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善于汲取各方面的知识,特别要勇于实践,在实践中接受锻炼,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自觉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尊重上司领导,与工友和同事和平相处,互帮互助,遇到问题要勇于面对、并通过正当途径解决,从而实现顺利适应职业岗位、完成自身角色转换的目标。
(三)精选合格的实习指导教师
学生参加实习具备的是双重身份,他们进入企业必须按照企业员工的要求对待自己,同时他们还是职业学校的学生。两种角色的转换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实习的管理中必须要有实习指导教师。驻厂实习指导教师是学生顶岗实习的主导,驻厂实习指导教师在学生实习期间,既是班主任又是实习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学生职业指导、学生心理疏导、应急事件突发处置、企业沟通交流等各项工作。实习指导教师应具有丰富的教学、强烈的责任心,吃苦耐劳、富有耐心且沟通能力强。
三、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至关重要,是学生顺利完成角色转变的必要途径,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在实践中,职业学校必须要加强学生实习管理机制建设,严格学生实习过程管理,严肃学生评价考核工作,积极探索,勇于尝试,为学生真正走向社会,走向就业岗位,甚至为创业夯实基础,促进学校、学生、企业、社会的多利共赢。
参考文献:
[1]张明川.我国职业教育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保障措施[J].职业时空,2015,(02).
篇6
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实训基地;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1-0128-02
2009年,由兰州理工中等专业学校牵头,联合21所学校和32家企事业单位组建了兰州理工职业教育集团,并开始筹建共享型兰州理工实训基地。兰州理工中专是一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有近50年的办学历史,学校一校三区,在校生4000多人,是兰州市规模较大的学校之一。兰州理工职教集团成立以来,积极探索横向联合、纵向贯通、区域发展、产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发挥集团内各成员单位的资源和人才优势,有效发挥集团的组织指导和协调服务功能,努力探索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创新职教集团的管理体制。
在兰州理工职业教育集团运作过程中,以兰州理工实训基地建设和应用为重点,积极争取政府投资和企业参与,作为牵头学校在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何建好、用好、管好共享型实训基地,如何发挥实训基地在教学、培训和生产等方面的功能,实现集团内资源共享,成为职业教育集团发展中学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是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措施。职业教育要依托行业、联合企业,加强学校与学校、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整合多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动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在职业教育集团的运行过程中,要通过行业企业参与学校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岗位调研、教师培训、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改革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模式,共同为社会和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职业教育与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对话中说:“职业教育只有学会了与行业、企业对话、对接,按照企业需求设置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才有出路。”
目前,许多职业学校还存在办学条件较差,投入不足,实训实习设备陈旧,教师队伍数量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短缺,结构不合理,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办学机制不灵活,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不够紧密,职业教育的市场针对性不强,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职业学校要通过改革办学模式,建设示范校;改革培养模式;特别是要通过组建职教集团,校企联合共建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深入推行工学结合、校企一体、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来解决以上问题。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促进校企之间的合作和沟通,是促进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也是职业学校规模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职业教育集团实训基地的功能
职业教育集团一般是以一所办学水平高,社会声誉好,办学实力雄厚的职业教育重点学校为核心和龙头,联合若干相关专业和相关企事业单位组建而成。在职教集团运作中,核心学校通常要发挥主导、示范、辐射作用,特别是集团内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应用,是实现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共享的有效途径。职业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一般有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以保证学生进行基础性、规范性和通用性的技能训练和专业理论学习为主。校外实训基地主要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通过在真实工作情境中的见习、实习,使学生能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加工和设计等,通过实训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真实工作中主要仪器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掌握工作基本技能、生产工艺和专业操作技术等。职业学校的实训基地要具备教学实训功能、技能鉴定功能、“双师型”教师培训功能,还要发挥校企资源优势,提供社会服务及各种岗位培训等功能。职业学校建设的共享型实训基地不但要为本校的教育教学服务,也要为集团内所有学校和企业共享,同时,要主动承担社会培训任务。
职业教育集团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
学校统筹管理的运行模式 学校建设的实训基地以保证本校学生按教学要求进行实习实训为主,由学校管理,学校负责建设实训基地,进行实训教学安排、设备维护、实训耗材购置、学生实训安全管理等工作,实训基地的一切运行费用均由所属学校负责。共享型实训基地还要进行集团内其他学校师生和企业职工培训,增加了实训基地的管理难度。这种运作模式学校投入大,特别是设备维护和实习耗材支出,使学校负担很重。部分学校为了节省费用,减少实训安排,会造成实训设备的闲置。
企业(个人)承包的运行模式 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后,学校与企业加强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将实训设备、设施及场地的使用权承包给集团内的某个企业或个人。承包人按协议履行承担学生实训的责任。虽然学校可以省去设备维护和实习耗材支出的大笔费用,还可以从承包方获得一定数额的承包收益。但承包方为实现其利益的最大化,很难保证学生进行实质性生产实习,或者企业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让学生从事简单重复劳动,使学校的教学内容很难与工厂的实习相结合,使学生的实习实训流于形式,难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影响教学效果。
以实习为目标的校企合作模式 学校实训基地应找到与企业合作的“相切点”,可以将企业引入学校,也可以将课堂搬到企业。由实训基地承担企业生产、加工产品的职能,适时安排学生参加生产见习、实习,使学生能有足够的训练时间和机会,综合技能得到培养,学生即工人,车间即教室,学生实习能为企业生产、加工产品,既可以节省学校的实习耗材支出,又可以通过实习获得企业给予的生产加工费用。这种合作模式存在“联姻企业”项目不易寻找的问题,实习的组织管理压力较大,学生参与真正的生产实践,一旦指导不力或管理不到位,生产中出现了过量的废品,学校将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全方位开放、多功能并举的运行模式 这种模式是最理想的模式,是结合各种实训基地管理模式而优化的一种综合性模式,旨在最大限度地体现和发挥职教特色,建立教学、生产、科研、社会服务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开拓实训、培训、生产加工、咨询、技能鉴定等全方位的服务功能,融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科技与社会服务为一体,实现教学、培养、服务一条龙。但目前还没有完整的运行模式,还有待于各职业学校结合本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创新性地开展工作。
对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对实训设施配置的思考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近年来各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建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实训基地,但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学校存在学生实训不足、设施使用率不高和部分设施闲置的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学校在建设实训基地时,充分考虑先进性、前瞻性,配置大多为全套的、先进的教学设施。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师资、管理、学校配套设施、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原因,新建的实训设施并没有得到有效应用,主要体现在:教师整合各种教学媒体,有效使用实训设施进行有效教学的课少,常规教学课多;学校操作工位多,实训教学时用的少;教师示范操作多,学生实际动手少;学校实训设备先进,教材相对滞后,有效教学难开展;先进设备购进后,培训人员一走,学校教师不能独立操作,成为参观的摆设;有的设备运行成本高——价值高、难操作、耗材使用多,学校难以承担,使得设备使用率低;学校专业调整造成大量设备的闲置等。如果严格按照设备投入和应用来分析,各学校均存在设备缺乏和闲置的矛盾。学校实训设备使用率是反映一个学校整体管理水平、师资力量、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集团化建设和发展,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效盘活学校现有实训资源,提高设备使用率,提高教学质量,在实训基地管理模式和师资队伍培养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是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和应用要首先解决的问题。
对校企合作模式和实训基地管理运行模式选择的思考 职业学校要结合自身情况,充分利用集团内各方面资源,选择有效的实训基地管理运行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盘活学校已有的实训设施,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教学培训功能。同时,充分调动集团内学校、行业、企业的参与,探索多种合作模式,充分挖掘集团内各学校、企业的设备、人才资源,建立资源共享、互利共赢机制,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兰州理工职业教育集团的各学校和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需要在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下,综合分析区域特征,结合学校的专业特点,找准切入点,借鉴中东部地区成功的合作经验,选择真正适合学校专业特点和本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校企合作模式,这是今后我们在集团化建设中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实训基地建设和应用对学校教学模式改革的影响 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要体现“三化”、“四结合”,即:能力培养专业化,教学环境企业化,教学内容职业化;教学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制定与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要企业与学校相结合,教学过程要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学生的角色要与企业员工的角色相结合,学习的内容要与职业岗位的内容相结合。职业学校建设实训基地的目的是通过工学结合培养企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这就要求学校要结合专业特点,着力开发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基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灵活采用案例教学、任务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模式,通过师生深入工厂、车间学习实践,精心设计工学结合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实施过程和方法步骤,师生在共同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得到提升。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校企联合的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和应用是学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载体,职业学校在教学模式改革和实训基地建设应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分步、分专业进行试点,重点实施,成熟一个推广一个,避免盲目跟风。当前,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学校教学模式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和管理研究已经刻不容缓,哪个学校在这些方面先走一步,哪个学校就会抓住发展机遇,学校发展就会有一个新的提升。
实训基地建设运行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作用 调查研究发现,职业学校通过争取资金建成一定规模的实训基地后,造成实训资源闲置和浪费的主要因素是学校缺乏能充分挖掘设备应用功能和教学功能的“双师型”教师,从而造成实训设施因不能用、不会用、不敢用而闲置,同时,也存在缺乏专业人员的管理和维护造成设备损坏严重等问题。实训设施只要资金到位就能很快建成,而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和提高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开展教师培训,使实训基地的建设运行成为学校进行“双师型”教师校本培训的基地。我校的主要措施有:(1)校企联合培训教师。在学校新进设备的安装过程中,专业课教师全程参与,全面了解设备的性能和操作,并请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定期邀请企业技术人员来校培训和指导,或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来校任教,学校充分利用校企之间的合作关系,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见习、顶岗实践。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学校选派相关专业课教师带队前往,深入企业一线,了解工作现场的工作流程和需求。教师在校企联合培训过程中精心收集整理教学案例,应用于专业课教学,加强教学的针对性。(2)通过“产学研”结合促专家型教师成长。学校各类实训场地的建设、实训设备的购置和安装工作,为学校专业课教师提供了学习提高的良好机会,学校鼓励专业课教师积极参与到建设专业教室、实训中心和教学工厂的过程中,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鼓励教师结合学校实训设备和教学内容编写专业技能课实训手册等校本教材,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工作,总结专业课教学经验和教学模式,鼓励专业课教师参加学术研讨活动,撰写研究论文,形成专业教学理论。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或职业模块的开发,在与行业专家共同探讨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并能通过产学研结合,与企业共同研发新产品、新工艺,产生经济效益,形成专利产品。学校通过各种方式,使实训基地建设应用成为培养培训“双师型”教师的基地。
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实训基地建设、运行和管理是中等职业学校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好的问题,关系到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中东部地区在集团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方面已经总结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供我们学习借鉴。通过职业教育集团化建设,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将是我们要长期思考、探索和实践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陶也青,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三方角色定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2).
[2]方桐清.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突出“四性”[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0).
[3]张日恒.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运行模式的初探[J].文教资料,2006(10).
[4]祝士明,张翠荣.职业院校与企业有效合作的运行机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9).
[5]徐利谋.中山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5).
篇7
关键词:纲要;教学;评价
《国家规划纲要》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当前,正由扩大办学规模为主的外延发展向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并重的可持续性发展。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是教学质量提高的保障。
一、从纲要审视学校专业设置和实施教学计划的科学性
《国家规划纲要》要求“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学校要研究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教务处、专业部、行业人员共同参与,规范开展工作,确定市场调研的专业,制订市场调研问题和问卷,总结书写市场调研报告。根据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
加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根据国家职业资格技能标准和岗位规范,建立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和课程标准,形成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学制衔接贯通。根据本校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组织行业专家及教师认真分析、研究制订本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计划安排,审定体现江苏省课改精神的,适合学校实际的实施性教学计划。
二、从纲要审视学校教学研究的针
对性
《国家规划纲要》指出“搭建终生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省规划纲要》提到了“建立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2011年起试行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注册进入高等职业院学习的制度”。这就要求我们现在就需对本校学生做宣传和调查工作,对有意愿升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的学生强化学习能力的培养,使他们顺利进入高等院校学习。
职业教育的发展应是中高职有层次发展的一个体系,不能把职业教育办成断头教育,我们教学中应研究学生终生教育和发展的需要,处理好就业技能的培养培训和学习层次提升所需的综合学习能力培养的关系。“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互通的高中阶段学籍管理平台”的建立,对学校从事该项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调查研究普通高中生和中职生各自特点,在教学及管理中要扬长避短,选择适合其特点的教学方法,达到提升人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三、从纲要审视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完整性
《国家规划纲要》要求“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省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定期开展教学质量评估,把毕业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考核职业院校工作的主要指标”。
1.教育质量评价主体要完整。现在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企业参与学校教育质量评估的缺失,教育质量保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职业教育规范发展阶段,它需要与质量有关的部门或机构广泛参与、协调工作,需要包括评估在内的多种手段。
努力创新校企合作思路,特别是研究企业参与学校教育质量评估。学校应积极邀请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参与教育教学、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和确定企业用人标准,共同培养企业员工,促进毕业生在企业内就业。克服“没有技术的职业学校是空壳,没有技能的教师是空身”,着力打造一支校企共同组成的双师队伍,开展校企双向兼职。一方面引进行业、企业和社会的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使文化课教师了解专业知识,专业课教师掌握专业技能。要求每位专业教师至少有一个以上稳定的行业或企业联系点,专业教师每两年有不少于两个月的专业实践时间,每年学校有10%的教师到企业
锻炼。
2.教育质量评价内容要完整。学校都比较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技能考核水平,而对毕业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比较缺失,质量反馈系统不健全,无法形成修改培养方案的调查依据。学校应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组织,密切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校内考核和校外考核共同进行,形成良性互动。面向企业的现代职业技能培训体系,要求我们对现行学生评价制度进行反思与改革,既要重视学生的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国家、省规划纲要为我们指出努力目标和方向,通过学习梳理工作思路,将纲要的发展目标自觉地落实到教学工作中,促进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篇8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 校企合作 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143-01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1]是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的又一特色,其主要目的是适应社会的需求,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中等技术人才去企事业单位,管理并指导生产实践,为社会创造财富。其宗旨符合我国的高职教育改革要求,是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促进了现代科学研究、高职教育和生产部门相互合作、共同发展。
因此,各地的中等职业学校应该深化教育改革,合理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校企合作模式教育的健康发展。
1 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原因
我国的职业教育应该以培养大量多用途、实用型的高技术人才为目标。这些人才是各行各业发展所必需的后备力量,通过合作办学,学校教育与企业指导可以更好地培养高技术人才,促进教育和企业共同发展。计算机专业,作为现在各大学校培养电子、商业以及IT产业的重要人才培养储备,需要进行一次企业合作、产学结合的教育模式的改革,研究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培养高级后备技术工人,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
2 探索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
中等职业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教育不能闭门造车,应与企业的生产及各项需求联系起来,这样企业合作、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才能得到实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化,社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职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扎实的实践能力,校企结合、开放式办学[2]要求越来越得到重视。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把所学的知识与企业的需求紧密的联系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掌握专业知识,达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不断地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学校和企业应该认真研究和探索这种模式,从教育、教学、培训、实践、科研等环节培养学生,带领他们走向企业,认识企业,了解企业。在进行课程设置改革的同时,创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为我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探索新的道路。
3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计算机专业教育改革
在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计算机教学应用中,教育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换言之,要让产学结合在不断地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同时,也提高自身教育的质量。所以企业和学校要提高合作的层次和深度,拓展合作的范围,把企业的生产、技术、环境、人文因素等带进课堂,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3~4]。
3.1 研究人员结构的变革方式
传统的教育教学主要是由学校、老师和学生组成的,在教学的过程中,虽然根据职业的要求来制定教学内容,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但不能够让学生实践,掌握所学的知识。职业教育只是教育教学的一部分,是独立于企业和从事教育的社会组织,这样就不能使得学校和企业融为一体,培养不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这就违背了职业教育的宗旨:“培养高技能的后备技术工人”。
所以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计算机教育模式就要打破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让企业的工人、教师和学生融为一体,传授工作技能和实践经验,让学生可以和技术工人交流,结合所学确定自己的实践方向。这才是真正意义的职业教育。既符合学校的教学目标,又满足了企业的生产要求,而且随着企业的结构调整,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校也要积极的探索符合企业的教育教学模式,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职业要求和企业的发展动向,深入改革,提高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质量。
3.2 研究课程结构变化,按照职业要求安排课程
职业教育,在课程安排上要求按照工作路线和工作逻辑来进行学科知识、技术知识的编排。经过计算机专业高职人才的要求,在反复思考和认真总结的基础上考虑:现在企业要求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普遍要有高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手脑并用、心智较高的技能型人才。所以中等职业计算机教育不应该像高等计算机教育那样,以高深、复杂的专业理论为基础,而应该以职业技能来设置课程,以企业在未来计算机专业就业导向为实际方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大胆的对课程进行改革,去掉一些高理论的课程,向实验技能和实习实践靠拢,从而培养出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的专业型人才。
3.3 调整专业机制,提高实践经验和促进学生就业
计算机专业是一种应用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这就要开展充分的企业调研和市场调研,把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通过企业培训和学校教学相结合使得学生在一进学校的时候,就可以接触和了解他们未来的工作岗位,激发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道德素质。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创新能力。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首先要做的是让教学内容与学生就业后所需知识保持一致,打破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实践活动。一方面,让学生积极的进入企业,进入社会,了解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方向。于此同时,学校可以有目的安排参观几个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企业,深化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另一方面,根据高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特点,采取请专家指导和技术人员作报告的方式,向学生们介绍各个企业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发展动向和产业工人的经验,来促进学生的职业成长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努力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
4 结语
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计算机教育模式是中等职业院校培养计算机专业高等技术人才初步探索。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中,学校与企业应融为一体,突出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的新特色。所以中等职业计算机专业教学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中等职业计算机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大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健康有序发展,为我国的现代化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通过各地的中等职业学校进行的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以促进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深层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亚妮.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国际比较[J].高教探索,2004(4).
[2] 曾碧卿,邓会敏.培养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实践教学优化[J].计算机教育,2007(6X):62-64.
篇9
研究以德育教育为平台,以活动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线,多方面多渠道加强安全知识的教育,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全体师生自救互救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工作技巧,保护学生在校期间的生命财产安全。这是对传统的校园安全教育模式的一种突破和创新。
关键词:中职学校;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近年来校园突发事件给家庭和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面对我国目前的独生子女现状,学校除了承担学生的教育教学任务,更重要的是要承担起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提升学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应变和处理能力。解决这个难题的重点在于提升教育工作者在突发事件面前的应变和处理能力。为了更真实的了解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园突发事件中的处理能力和策略,在我校教职工中开展了调研。通过问卷分析,总结出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在处理校园突发事件的能力和相关策略。
一、调研目的
此次调研重在了解掌握教师对校园突发事件的认识、处理办法、心理特征及教师对学校现有关于校园突发事件系列教育活动的认识。进而分析和总结,为提高学校应对校园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和学校针对校园突发事件开展系列教育活动提供相关依据和建议。
二、调查对象
此次教职工的问卷调查,共发问卷165份,回收有效问卷163份。从年龄上涵盖了老中青教职工;覆盖一线教师、班主任、学校行政、工勤人员;覆盖了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问卷调查的覆盖面上达到了100%,保证了问卷调查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三、调研结果
(一)教师层面
1、校园突发事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作为一所集教学、实训、住宿为一体的职业学校,校园突发事件的类型很多,有自然灾害事件、校园安全和事故突发事件、校园管理事件、政治类突发事件、网络和信息安全类事件、校园暴力事件、中职生心理危机、教师伤害事件等。在调查问卷中139名教师都经历过校园突发事件,只有24名教师未经历过,而这部分教师从教师年龄和工作岗位分析以年轻教师和行政人员为主,他们从事教育工作时间比较短,和学生接触面窄,还没有遇到和经历过校园突发事件,也缺乏处理和解决校园突发事件的经验。从问卷调查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我校教师在经历过的校园突发事件占多数的是校园管理类事件如教学事故、师生矛盾冲突;校园暴力事件如学生斗殴、偷窃、赌博等。中职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自我意识增强,但自控能力不足,做事容易冲动。当自主性被忽略或个性伸展受到阻碍时,他们表现在行为上就是无所适从和反抗,有时用过激的行为方式去掩饰自己可能受到的伤害,比如通过逃课、顶撞教师、打架斗殴等违纪违规现象,显示自己的勇敢。此时教师如果引导不好,个别学生渐渐就会形成了反叛的人格倾向,容易偏离职业发展的正确道路。
2、教师对于校园突发事件的关注度不够
通过问卷分析共有128名教师选择关注和偶尔关注,有43位教师选择无所谓和不关注,表明我校教师在校园突发事件的上存在认识不到位,思想上不重视的问题。作为一所中等职业学校,从学生的生源结构上分析,90%的学生在中考中失利,继而进入职业学校;少部分学生是在初高中辍学后重返校园,由于在普校学生学习基础差,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关爱,学生的思想状态和精神状态容易出现一些扭曲,这部分学生将在社会上沾染的不良习惯和行为带入校园,给校园带来了一定的危险因素,同时导致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现阶段我校每年都会发生一到两起校园暴力事件,通过分析产生暴力事件的主要因素,就是因为学生之间的矛盾缺乏自我化解的能力,同时没有得到教师的重视,继而引发严重的后果,这对于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果教师在校园突发事件尤其是学生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工作上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不够,那么校园的和谐稳定就没有办法得到根本的保证。
3、如何提升教师应对校园突发事件的能力
(1)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2)将教师学习应对突发事件相关知识纳入教师培训体系,并指导教师进行自主学习。
(3)加强教师的政治敏感度。
(二)学校层面
1、学校在校园安全管理上普遍存在观念陈旧、管理落后、投入不足三大问题。
为了解除这些安全隐患,学校首先必须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配备专业消防管理人员。安排学校综合治理办公室的正式教师接受系统完善的培训工作,能够熟练使用校园消防设施。组建教师、学生干部灭火队,当发生突发火灾时,正确使用消防器材扑灭初期火灾。在校园消防队的培训工作一定不能只做表面文章,必须让校园义务消防队的成员熟练操作消防设施,能够扑灭校园初期火灾。
2、在对学生开展的安全教育上,教育手段单一,教学效果一般。
3、预形成和完善防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预警机制。
(三)社会层面
1、公开透明处理校园突发事件。
2、全力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开发劳动力资源,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频繁发生的校园突发事件,已经成为影响中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社会声誉的一大难题。面对复杂多变的突发事件,中职学校管理者绝不能畏缩、逃避,而应本着“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的态度,摸清突发事件的本质,掌握其规律,构建校园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运行机制。校园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对是个系统工程,也是复杂的动态过程,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全力支持,只有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综合治理,持之以恒,才能还校园一片祥和与宁静。(作者单位:西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中等职业学校危机管理探讨.职业教育研究
[2]马桂荣.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对策.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篇10
【关键词】七雄争霸 职业教育 重启心门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97-02
一、营建“七雄争霸”的氛围
目前,中职学生存在的普遍心态是:自卑、桀骜、封闭、空虚、无聊、没有方向和动力,需要被关爱,需要被唤醒、需要被牵引。
“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我想这应该是所有任课职业学校教师经过反复的讨论和实践的论证,得出的最适合职业学校教育的观点。
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厌学自卑的普遍心理,我分析认为,无论怎样不求上进的学生,只要他能步入新的校园,只要他还对身边的事情有一点一点喜好,那就还有救。因此,营建一个良好的向上的学习氛围十分重要,在这方面我重点做了两件事。
1.倾心上好开学第一课,扫除学生的自卑心理
我认为每学期的第一课至关重要,它是学生能否持久学习下去的关键,也是调动激发学生兴趣的切入口。每次在给入学的新生上第一节课时,我都花大力气精心准备,通过分享别人和自身的故事劝勉学生不要看轻自己,每个人都有做太阳的机会。帮助学生扫除自卑的心理,告诉学生不管过去多么辉煌,多么失败,历史都翻过去了,在步入中专的新起点上,一切都从零开始,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而鼓励学生一定要树立坚定的信念,敢于迈出自己从未走过的一步,不屈从命运,做自己的主宰,珍惜现在,活出一个全新的自我。
2.全心速融到学生之中,重开封闭的求知之门
借着开学第一课的良好运势,恰到好处地向学生介绍中专的学习氛围完全不同于初中,更多地注重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养成,以轻松的话语告诉学生,他们将会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轻松愉快的中专生活。诸多成功案例一一列出,感染带动学生放下包袱,开动机器。“七雄争霸”的想法顺势提出:全班按自然座次分成七个小组,每纵列为一个国家,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生成,抽签决定国别归属。各国国君毛遂自荐、他人推荐、教师举荐产生,每届任期两个月。国君具有统领本国一切事物的权利,包括学习、活动、纪律等方方面面。臣民有弹劾本国国君或他国国君的权利,教师根据臣民弹劾的理由有罢免各国国君的权利,被罢免的国君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可以重新有机会再复位。霸主及其臣民有平时成绩加分的待遇。政绩优秀的国君及其臣民也有相应的奖励待遇。
二、搭建“七雄争霸”的平台
1.搭建模拟实训平台
在妇产科护理课教学中,我参照《急诊室医生》等电视剧情节中的案例,根据章节内容,设立了不同的模拟情境,七国国君分别组织七个救护组救护,教师则在旁边录像、拍照。最后,各国对本国救助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其他国再分别进行他评,可以自由发言。教师进行总结性点拨。学生在仿真模拟的环境下学习尝试,兴趣大增,热情高涨。看到学生们在激动地简述自己的救护经历时,看到那些曾经自暴自弃重新拾回自信的可爱的脸庞时,我欣慰地笑了。
2.搭建考试评价竞争平台
在期末考试等教学设计中,我也采取团队参与完成的方式,在七个国中展开竞赛,并专门拿出时间进行集体展示,互相评价。学生们在合作中不仅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了专业技能,而且建立了团队意识,锻炼了团结协作的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等,个人英雄主义的人越来越少,几乎每个人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甚至在班级开展的其他德育等各项活动,学生们也不自觉地按照“七雄争霸”的规则行动起来。看到这种做法的良好发展态势。我满意地笑了。
三、感悟“七雄争霸”的得失
通过“七雄争霸”的教育实践,我发现,其实,孩子们缺少的不是自信,而是他们消极颓废已久、挫败受伤多次的心灵需要耐心地引导,耐心地浇铸,耐心地被唤起。作为中职教育工作者,只要在细节中融入爱心,在引领中选择恰切的手段,静待花开的日期就不会太遥远。
在教育教学中,甚至在管理中,我都将其作为主线,并不断认真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形成了我的教育套路。
比如,按自然座次分组可能会出现各国势力不均衡,弱势的一国如果在几次比拼中始终处于低谷,就会丧失信心,形不成竞争力。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就可以调整各国力量,在臣民特长、性格特点、男女比例、成绩等方面都要有所考虑,尽量做到势均力敌。再比如,在奖励机制上,不仅仅要对领先的团队有所奖励,还要对进步的团队以及个人给予一定的鼓励。这就要求教师在细节中考虑周全,始终保持一颗爱心公心、仁厚之心和爱岗敬业之心,始终牢记教育的宗旨,始终将言传身教作为信条和准则。
在教育实践中,我体会到:起始年级的教育非常重要,它决定着学生对未来的定位。可以说起始年级是学生开启新征程的起点,是学生告别过去的关键点,是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岗位的转折点。作为中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学生正视自己,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