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物回收利用方案范文

时间:2024-03-23 15:55: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废物回收利用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废物回收利用方案

篇1

[关键词] 清洁生产,节能减排 , 化工 , 资源 , 消耗

[abstract] chemical industry to promote clean production, eliminate pollution,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production together. To set up the correct clean production thinking concepts, is chemical enterprises to realize the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mportant means, is the enterprise cost reduc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realize the go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key.

[key words] clean productio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s, chemical industry, resources, and consumption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清洁生产是资源持续利用、减少工业污染、保护环境的根本措施。可以达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目标。化工行业把推行清洁生产、消除污染、保护环境与发展生产结合起来,制定了化学工业推行清洁生产的规划,提出了化学工业清洁生产的目标和步骤,进行了宣传教育培训,建立了化工清洁生产中心,指导化工行业的清洁生产工作。开展综合利用工作,变废为宝,进行技术改造,加强科研工作,推进技术进步,强化环境管理,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清洁生产促进了化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1、清洁生产审核定义

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取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清洁生产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八个字,既“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从而实现环境与经济达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清洁生产程序包括七个步骤35个要素。七个步骤为“筹划与组织、预评估、评估、方案产生与筛选、可行性分析、方案实施、持续清洁生产等。

清洁生产的总体思路是判明废弃物产生的部位、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减少或消除废弃物的措施。具体思路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分析:

(1)原辅材料与能源:尽量采用对环境无毒、无害或低毒低害的原辅材料和清洁能源。

(2)技术工艺:生产过程的技术与工艺水平,基本决定了资源利用,能源消耗和产污的状况。审核过程中应注意采用资源能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工艺和设备。

(3)设备: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具体体现了资源、能源的利用水平,先进的设备和正常的使用,在清洁生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4)过程控制:过程控制对正常生产和产品质量极为重要,同时也是控制废弃物产生的重要手段。

(5)产品:产品性能、结构、种类、数量等决定了生产过程,产品的合理包装等均影响废弃物产生及资源合理利用。

(6)管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严密的操作规程是产品质量保证的基础,也是减少废弃物的重要措施。同时尽量采用能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的污染防治技术

(7)人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是安全过程最关键最积极的因素,是高效合格生产和技能减污的活得因素。

(8)废弃物:废弃物本身的特性和状态关系到它可否现场再利用和循环使用,也涉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对生产中产生的废物、废水和余热尽可能做到综合利用或循环使用。

2、化工类企业中清洁生产审核

化工行业多种多样,而且目前国家颁布的清洁生产标准仅涉及上述行业。对于颁布了相关清洁生产标准的化工行业,要严格按照清洁生产标准要求执行。应该从生产工艺装备、资源能源利用率、原材料及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废物回收利用水平及环境管理6各方面,分析工程所处的清洁生产水平。

(1)产品工艺设备先进性

化工行业生产中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是由于不够先进和完善造成的,所以实行清洁生产就必须改革旧生产工艺。产品工艺包括工艺设计、设备选型、设备布置合理性、工艺控制水平及产品得率等内容,通过分析比较可为生产同类产品的其他工艺或其他生产线的同类生产单元提供依据。

(2)资源能源利用率

资源能源指标反映单位产品的能耗、水耗及主要原辅材料消耗指标。分析化工行业生产的单位产品能耗和水耗水平,以及原辅材料的消耗水平,类比同类型产品生产的这些指标,分析其清洁生产的程度和范围。在没有同类产品比较时,可采用同类型生产装置先进水平指标进行分析。溶剂和水的循环利用率,及资源化利用率水平的评价分析应受到重视,它能有效降低能耗、水耗和原辅材料的消耗指标。

(3)原辅材料及产品指标

原材料作为加工的对象,一方面原材料毒性大小对生产产品的毒性大小有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原材料耗用数量与废物排放数量呈正比关系。因此,在缺乏与其他产品生产工艺的比较资料时,可以从物料毒性、生态影响、可回收利用等性状判断项目设计生产工艺中主要物料选择的清洁生产水平。通过分析主要原辅材料毒性水平,毒性物质消耗量占总物料消耗量的比例,溶剂的可回收利用属性等对项目原辅材料进行清洁生产审核。

(4)污染物产生指标

污染物产生指标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已采用了清洁生产方案并削减了污染物产生量的前提下,不得不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量及其毒性,包括单位产品废水、废气、废液和固废产生量[1]。在审核中应特别重视产生的废弃物成分的复杂性、毒性、易生物降解性等废物特性,只有废物产生量少,易安全处置或综合利用途径广并易于落实的污染物清洁生产水平才较高。

(5)废物回收利用水平

废物回收利用是清洁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过程不可能完全避免产生废水、废料、废渣、废气、废热等。废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放错了的资源。在清洁生产审核中,要分析所评价的项目废物回收利用的程度和水平,从而来判断清洁生产的水平。

(6)环境管理

任何管理的缺陷都是产生废弃物的重要原因。审核时应检查分析清洁生产管理系统建立的健全性及其运行的科学性、有效性;清洁生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核实清洁生产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检查清洁生产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和效果。因此,做到有效的环境管理是实现清洁生产的保证。

3、总结

在企业内部成立清洁生产组织机构,明确目标,措施到位。认真按照清洁审计程序的7个阶段、35个步骤,分阶段实施。对现有生产线污染现状和产污原因及工艺设备、生产过程、能耗水平、质量等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清洁生产审计重点。企业只要不间断总结,持续实施清洁生产,就能挖掘内部潜力,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污染,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由此可以看出,清洁生产是化工类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的一条有效途径,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黎伟、王斌、林俊、赵坚胜.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清洁生产分析.嘉兴学院学报,2007,19(6)

清洁生产审核教程

篇2

一、工作目标

以减量使用传统地膜、推广应用安全可控替代产品和回收利用废旧农膜为主要治理方式,在各乡镇建立农膜回收点,使全区农膜回收率达90%以上,“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防控。

二、重点工作

(一)加强技术培训指导,提高科学用膜水平。各乡镇要着力加强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引导农民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科学选择使用农膜。在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大面积生产上,提倡不使用厚度小于0.01毫米、耐候期小于12个月的农用地膜。在涉及地膜使用的粮油作物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区域内,严禁采购使用厚度低于0.01毫米的超薄地膜。

(二)推广减量替代技术,减少农膜使用数量。各乡镇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围绕种植业结构调整、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改革耕作制度,改进经营模式,推广替代技术,减少农膜使用。一是推广新技术新模式。在适宜区域加大旱地新两熟耕作制度改革,减少早春玉米种植面积;二是大力推广粮经作物集中育秧育苗、水稻直播、果园生草、秸秆覆盖栽培等技术,指导使用地膜覆盖机具科学覆膜,尽量减少地膜使用。力争2021年我区水稻集中育秧育苗面积年扩大0.5万亩,水稻直播扩大0.1万亩。三是试验示范新型可降解地膜、液体地膜等替代产品。鼓励各农业产业项目区组织新型可降解地膜、液体地膜等替代产品的试验示范,对使用新型可降解地膜、液体地膜等替代产品的种植户给予适当补贴,逐步扩大其使用范围。

(三)抓好农艺农机配套,提高残膜回收水平。要着力加强农艺农机技术示范推广,综合运用农艺措施、农机化技术,提高农膜科学使用和农田残膜回收水平。针对不同农作物需求,示范推广适时揭膜、机械拾膜、膜侧栽培等技术。积极引进机械回收农田残膜的新技术新设备,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机械捡拾回收农田残膜,以降低农田残膜的捡拾难度。

(四)明确主体责任,落实污染防治责任。根据《农用薄膜管理办法》和《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有关规定,农膜产品的销售者、使用者对其产生的固体废物依法承担污染防治责任,农膜使用者是废旧农膜归集回收的责任主体,具有及时归集、集中堆放义务,不得随意弃置、掩埋或者焚烧。要根据废旧农膜的材质和再利用价值确定回收利用方式,对于有二次利用价值的废旧农膜,由使用者回收后实现二次利用;对于无二次使用价值的废旧超薄地膜等残膜,由使用者从农田中移除、归集后,纳入农村垃圾收集系统进行处理,或者交由有处置能力的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置。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要把做好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作为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工作内容,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创新完善机制,狠抓措施落实,努力实现农膜科学使用和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今年6月底之前,每个乡镇至少建成一个集中废旧农膜回收点。

(二)加强政策扶持。各乡镇要切实加大对废旧农膜回收处理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废旧农膜回收网点、田间收集设施建设、专业化回收处理以及加厚地膜、可降解地膜的试验示范推广。

篇3

关键词: 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生态建筑;新型材料;现状;方法

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5-0113-02

0 引言

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迫在眉睫,建筑垃圾系指人工建筑构筑物拆除后产生的建筑废渣。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建筑垃圾,正在日益增加。其特点是:数量大。每拆除一个建筑物,都会产生几百吨甚至上千吨的建筑垃圾。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发展以及旧城的改造,建筑物拆旧新建、扩建、房屋装修,都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经对砖混结构、全现浇结构和框架结构等建筑的施工材料损耗的粗略统计,在每万平方米建筑施工过程中,仅建筑废渣就会产生500~600吨。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以上[1]。建筑垃圾对植被和耕地及环境的污染,侵占性地对土壤造成无机物污染,使其上百年也无法生长植物。城乡搞规划建设,一方面大量建筑垃圾外运需要耗费人力、物力,不断形成和扩大垃圾场,污染和破坏环境。一方面又要大量开采砂石土资源来满足建设的需要。这是一对矛盾。解决建筑垃圾的排放和综合利用问题,已经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成为造福子孙后代、保护环境的大问题,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重大的经济意义。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问题刻不容缓。

1 建筑垃圾的组成及其特性

建筑垃圾主要包括:旧城改造过程中拆除旧建筑产生的建筑垃圾;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建筑施工垃圾的成分有:土、渣土、废钢筋、废铁丝和各种废钢配件、金属管线废料、废竹木、木屑、刨花、各种装饰材料的包装箱、包装袋、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碎砖和碎混凝土块、搬运过程中散落的黄砂、石子和块石等。这些材料约占建筑施工垃圾总量的80%。对不同结构形式的建筑工地,垃圾组成比例略有不同。而垃圾数量因施工管理情况不同在各工地差异很大。以上的建筑垃圾都能通过处理把他们回收利用,我国的古代医学上说过要对症下药,对建筑垃圾的组成的理解助于回收利用建筑垃圾。

建筑废渣透水性好,遇水不冻涨,不收缩,是公路工程难得的水稳定性好的建筑材料。建筑废渣颗粒大,比表面积小,含薄膜水少,不具备塑性。透水性好能够阻断毛细水上升,在潮湿状态和环境下,建筑废渣得基础垫层,强度变化不大,是理想的强度高、稳定性好的建路材料。建筑垃圾中的许多废弃物经分拣、剔除或粉碎后,大多是可以作为再生资源重新利用,如废钢筋、废铁丝、废电线和各种废钢配件等金属,经分拣、集中、重新回炉后,可以再加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废竹木材则可以用于制造人造木材;砖、石、混凝土等废料经破碎后,可以代砂,用于砌筑砂浆、抹灰砂浆、打混凝土垫层等,还可以用于制作砌块、铺道砖、花格砖等建材制品。

2 国内建筑垃圾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的建筑垃圾再利用没有引起很大重视,通常是未经任何处理就被运到郊外或农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随着我国城镇建设的蓬勃发展,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也与日俱增。目前,我国每年的建筑垃圾数量已在城市垃圾总量中占有很大比例,成为废物管理中的难题。根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以上。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建筑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而堆放和填埋则需耗用大量的土地及垃圾清运等建设经费。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沙飞扬等问题又加重了环境污染,给城市的环境治理造成了不堪重负的压力。随着我国对于耕地保护和环境保护等各项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如何处理建筑垃圾已成为建筑施工企业和环境保护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3 国外建筑垃圾的现状

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综合利用建筑垃圾进行的比较早,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先进的经验和处理方法。

日本由于国土面积小,资源相对匮乏,因此,将建筑垃圾视为“建筑副产品”,十分重视将其作为可再生资源而重新开发利用[2],并相继在各地建立了以处理混凝土废弃物为主的再生加工厂。1991年日本政府又制定了《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规定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木材、金属等建筑垃圾,必须送往“再资源化设施”进行处理。日本建设省于1997年10月7日做出规定,在施工中建设工地所产生的混凝土块和污泥土等所谓的建筑垃圾,要实现资源再利用,制定出“建设资源再利用推进计划”和“建设工程材料再生资源化法案”。根据这项“法案”的规定,在规定的建筑面积以上的建筑物,拆除解体时,要把混凝土、木材、玻璃等建筑材料,在现场分类收集,然后,资源再生利用,把其作为建筑物业主及拆除解体商的附加义务。根据日本建设省的统计,2000年建筑垃圾资源再利用率达80%。美国是较早提出环境标志的国家,美国政府制定的《超级基金法》规定:“任何生产有工业废弃物的企业,必须自行妥善处理,不得擅自随意倾卸。”美国一家建筑公司利用回收的废混凝土、金属、纸板、木材等建筑垃圾建造房屋,被称之为“资源保护屋”,俗称“垃圾屋”,并荣获了美国住宅营造商协会颁发的“住宅风格奖”,较好地解决了废物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美国CYCLEAN公司以节能、保护环境及健康为原则,以建筑垃圾废弃物回收的再生材料为主建造了一栋绿色办公大楼,其建筑面积为6.2万平方米。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推行环境标志的国家。德国的每个地区都有大型的建筑垃圾再加工综合工厂,仅在柏林就建有20多个。德国钢筋委员会1998年8月提出了“在混凝土中采用再生骨料的应用指南”法国利用碎混凝土和碎砖块生产出了砖石混凝土砌块,符合与砖石混凝土材料有关的NBNB21-001(1988)标准[3];英国已开发了专门用来回收湿润砂浆和混凝土的冲洗机器。北欧各国如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等于1989年实施了统一的北欧环境标志[4]。

4 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方法

对于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我们应该根据它自身的特点来处理,我通过国内外的各种文献质料,通过自己到各个地方的调研考察,了解到建筑垃圾的一些特点以及现状,并根据以上提出对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的一些方法如下:

4.1 加强对建筑垃圾的管理和搞好控制 加强对建筑垃圾的管理和搞好控制既是从源头上对其做一个制约。转化机制、成立建筑材料回收协会,实现垃圾处理的市场化、产业化。要能使废物不废,首先要形成一定的机制、明确管理职能。建设项目实行建筑垃圾收费制度以及施工现场收取卫生保证金制度。控制对策必须在方案和设计阶段就要搞好,全面对比,选择合理的方案和进行合理的设计,尽量减少工程变更,减少建筑垃圾。

注重长远规划设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有许多建筑物或构筑物刚建好一两年甚至不到一年就又拆掉另建,这都是缺少长远规划或总体规划而导致的。如果在设计时就能够通盘考虑,不仅可以节约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还可以减少许多建筑垃圾。提高耐久性设计。旧建筑物的拆除,大部分是由于使用年限已到,不适于继续使用,历史上我们祖先建造的许多建筑物或构筑物,有的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但至今仍然能够使用,所用的材料不外乎木材、石材、粘土砖等。虽然维修也需要资金和产生垃圾,但总比拆除重建合算。因此,我们的设计人员应想尽一切办法延长结构的使用年限,提高结构的耐久性。与此同时,也应相应提高各种装饰材料、填充材料等的耐久性。从而不仅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还可以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率。

4.2 对建筑垃圾采取分渠道、分类进行回收 城市垃圾主要有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对于生活垃圾国内主要采取卫生填埋场和焚烧处理厂(垃圾发电)。由于建筑垃圾相对于生活垃圾对环境污染要小,处理的方法、途径也不同。因此对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应采取不同的收集、回收渠道,减少生活垃圾的量、降低建筑垃圾的回收难度、提高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价值。对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实行分类收集与回收。这就更加方便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根据不同的建筑垃圾所具有的特性来对其进行处理,真正“对症下药”,保证药到病除。

4.3 建立建筑垃圾的再生处理站 对建筑垃圾进行处理就要有一个专门的基地来进行处理和回收利用。因此建造一个建筑垃圾的再生处理站就显得尤为必要了。在建筑垃圾再生处理站内,将粗选后的建筑垃圾采用机械和人工方法,按木材、纸片、废混凝土碎块(废砖渣)、塑料、金属等分类进行细选。对废塑料、金属及废木材,交回收部门再利用;其余的废混凝土、废砖渣用破碎机破碎。

4.4 积极开发生态型建筑材料 现在城市建筑正在呼吁建设生态城市,因此对于建筑所需要的生态型建筑材料的需求就越来越迫切,这使得我们不得不快速的发展科技,并以科技为手段来研究生态型建筑材料。国内一些研究单位开发了用建筑垃圾生产再生砖(砌块)、再生烧结砖、预制构件、铺道砖、花格砖等建筑材料,并且进行了推广应用。现在的环境对于建筑的制约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建筑材料采用生态型的材料就迫在眉睫了,城市建设也在搞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这些都为生态建筑材料的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消除建筑垃圾的环境污染、保护耕地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只有按照3R原则,把建筑业、建材业的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确保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5 结束语

建筑垃圾其实也并非全是没有用的废弃物,只要我们利用我们的科学技术对其进行回收和利用,进行合理的管理,它就可以变废为宝的,为我们的城市变成生态之城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吴贤国,李惠强,郭劲松.垃圾废料作为建筑材料的综合回收利用途径[J].建筑技术,2000,31(5):318~319.

[2]日本重视建设工地废弃物资源再利用[J].建材工业信息, 1998,(1).

篇4

关键词:生活垃圾 分类收集 生态化处理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产量也随之迅速增长,垃圾成分日益变化,生活垃圾处理已经成为当前环境管理难点。针对目前生活垃圾现状,如何在坚持环境治理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借助先进、可靠的技术措施和处理设施设备,把生活垃圾从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综合治理系统,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成为社区环境管理重要任务。

1 河庄坪社区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河庄坪小区位于陕西省延安市河庄坪镇,小区1993年建成,面积750亩、常住人口近万人,日平均产生垃圾4吨,小区物业服务工作由河庄坪综合服务处负责。企业非常注重环境保护工作,积极落实社会责任,环保工作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原则,积极实施工程减排与管理减排,先后荣获了中华环境友好企业、陕西省节能节水先进单位等荣誉。近年来,积极营造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社区环卫工作严格落实“一日两扫、全天保洁”的环卫工作要求,与延安市垃圾处理厂签订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合同,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利用压缩式垃圾车送往市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理。为加强社区有毒有害垃圾管理,保障居民身体健康,与延安市火化厂签订有毒有害垃圾焚烧处理合同,有害垃圾全部送往市火化厂集中焚烧处理。

2010年,企业将生活垃圾生态化处理提上日程,计划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开展了生态化处理可行性研究。

2 生活垃圾的概念及分类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指出:城市生活垃圾,是指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根据产生源不同,可分为居民生活垃圾、街道保洁垃圾和集团垃圾三大类。居民生活垃圾来自居民生活过程中遗弃的废弃物,主要是易腐有机物、煤灰、泥沙、塑料、纸类等。它在生活垃圾整体中,数量居首位,成分复杂,其构成受时间和季节影响,变化大且不均匀;街道保洁垃圾来自清扫路面,成分中泥沙、枯枝落叶和商品包装物较多,易腐有机物较少,含水量较低;集团垃圾是指机关、团体、学校等在生活和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成分随发生源不同而变化,成分较为单一,平均含水量较低和易燃物多。

按燃烧的难易程度划分,主要分为三种类型:易燃废物如纸屑、木竹、稻草等;难燃废物如塑料、橡胶、皮革、厨余等;不燃废物如金属、玻璃、砖瓦、灰土等;

按回收利用价值,又可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种类型(居民废弃沙发、家具及装修废料等大件生活垃圾,多数以赠送或销售给收购部门,本文不做讨论):可回收垃圾包括塑料、纸类、织品、金属、玻璃、皮革橡胶等,通过综合处理回收利用;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经生物技术处理堆肥;有害垃圾包括医疗垃圾、废旧电池、废旧墨盒等,需要特殊安全处理;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几类垃圾之外的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等,采取卫生填埋。

3 目前生活垃圾总体处理现状

生活垃圾处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垃圾的产生、收集、转运、处理、综合利用以及服务于这个系统各个环节的管理体制等,这个系统各个组成部分有机集合。生活垃圾多种污染成分,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化学的、物理的或生物的转化,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如果处理不当,会通过水、气、土壤、食物链等途径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同时,生活垃圾含有大量可回收资源,分类收集源头减量效果明显、有利于降低垃圾运输过程中环境污染、减少垃圾清运收集频率、延长卫生填埋场使用寿命等优点,生态化处理尤为重要。因此,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是一个效益工程,它能产生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最佳配置,有效地治理环境,创造清洁、优美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活垃圾的处理方法主要有三种,即填埋法、焚烧法和堆肥法。目前各社区重视生活垃圾收集、拉运,生活垃圾外运进行卫生填埋,而忽视资源综合利用,并且个别社区垃圾处理主要是以寻找合适地点加以“消纳”为目的,还不能完全达到卫生填埋要求,无害化程度低,环境污染严重,未能彻底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问题。

4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意义

在资源和能源日趋减少的今天,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实施生活垃圾生态化处理,而生态化处理系统的运行,也将依赖于垃圾源头分类收集系统的建立和运行,生活垃圾经过源头分类收集就是资源、财富。

4.1 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显著增长。垃圾增长主要是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废纤维类等可回收再利用物质。若居民将此类垃圾分类或投入指定的垃圾箱,则可以使这部分废品得到回收再利用;同时若将果蔬厨余类垃圾分类投放,回收进行堆肥处理,减少垃圾的填理量,将达到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处理目标。

4.2 使废物变成再生资源、变成财富。由于持续发展受到资源短缺及不断产生的生活垃圾的困扰。通过对垃圾成分分析,生活垃圾也是再生资源的宝库。若将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再利用物资从源头分类回收出来进行再加工,再循环,就可以节省新资源的开发,也可以创造新的经济价值。

篇5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居民水平得到了一个跳跃式的上升,而在整个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于各种资源的消耗也在不断增加,这导致了废弃物的排放量不断上升,比如我国目前的很多城市长期遭受雾霾。这主要的原因就是城市发展进程较快,而在城市的废物处理系统没有跟上城市化的进程,导致城市的生态环境严重失衡,使得城市与自然形成冲突,因此,生态城市的概念被提出。生态城市的建设,是指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经济的发展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在生态城市中,居民的生活理念是与自然和谐共赢,城市的废弃物也能得到很好的处理,甚至能够参与到整个自然界的循环,帮助建立更好的循环体系,因此生态概念的提出侧面地反映了人们追求一个和谐舒适的生活环境。

2废物循环利用体系

环境工程是指在生态环境中比较喜欢的工程项目,它主要的作用是帮助城市建设过程中处理废弃物,包括废水废物、工业残渣。同时对整个城市的循环系统进行统合式处理,将问题汇合一起分析过后,提出一个系统而又全面的解决方案,帮助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更好地达到生态平衡。在现代环境工程建设过程中,首当其冲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建设一套完善的废物循环利用体系,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居民所产生的生活垃圾是非常多的,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也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工业废渣,因此生态环境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如何处理废物,如何将废物有效地进行循环利用。首先环境工程在废物循环利用方面,第一个要做到的是对废物进行分类,对可回收利用的废物进行再次回收利用,再根据国家制定的相关分类标准,进行特定的垃圾收集,对不可收集的物品进行高温处理,再将废气进行达标处理后排放到大气,同时对于可回收的利用集中回收运输,到工厂进行二次循环使用,避免了有害物质流入大自然。其次对于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污水排放,主要是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体系,对原有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升级。规范现代企业排污标准,对于存在偷排漏排的企业根据相关法律进行查处。相关部门也可以对此成立巡查组,对企业的污水排放进行定期地巡查。

3节能减排技术与城市绿化建设

在建设生态环境的过程中,节能减排的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资源利用率,比如我国在建国初期多使用的是白炽灯,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电气技术不断涌现,人们对于照明设施的选择也从白炽灯转向了更为省电和高效的灯管。而节能减排技术在照明方面的应用使得节能灯被发明出来,相比较传统的白炽灯和灯管节能灯消耗电量更少,更加安全,在这一方面创造了不小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对落实开展生态城市的建设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在生态环境的建设过程中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企业可以由政府牵头进行资源倾斜,大力地开发相关节能减排技术,在得到经济效益的同时,承担企业相应的社会责任。最后在生态环境的建设过程中,城市的景观绿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相比较以上的节能减排技术和废物循环利用体系,绿化环境的建设能够更加有效地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同时绿化植被的增加对于城市控制空气标准有巨大的帮助,而绿化建设也是城市居民最能够直观感受到的。因此生态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绿化工程的建设是不可缺少的。而对于现代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绿化工程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政府应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一套行而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同时在政策上对于一些绿化企业进行相应的补贴,帮助绿化企业能够高质量地完成项目。

篇6

一、清洁生产审计简述

清洁生产审计(CleanerProductionAudit)也称清洁生产审核,是审计人员按照一定的程序,对正在运行的生产过程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的过程;也是审计人员通过对企业的具体生产工艺、设备和操作的诊断,找出能耗高、物耗高、污染重的原因,掌握废物的种类、数量以及生产原因的详尽资料,提出减少有毒和有害物料的使用、产生以及废物产生的备选方案,经过对备选方案的技术经济及环境可行性分析,选定可供实施的清洁生产方案的分析、评估过程。

清洁生产审计是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一种主要技术方法和工具,也是实施清洁生产的基础。由于世界各国对清洁生产经常使用不同的术语或表述,清洁生产审计在不同国家也有着不同的名称。例如,美国环保局最早针对有害废物的预防,建立推行了废物最小化机会评价,后来将这一技术方法推广为对一般污染物开展的污染预防审计;联合国环境署(UNEP/IEO)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将其称为工业排放物与废物审计。我国自开展清洁生产工作以来,清洁生产审计一直是这项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许多清洁生产项目都是首先从清洁生产审计入手,找出污染和浪费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清洁生产方案。

应当说明的是,清洁生产审计只是实施清洁生产的一种主要技术方法,这种方法能够为企业提供技术上的便利,但它并不是惟一的方法,对于一些生产过程相对简单明了的企业,清洁生产审计方法显得过于烦琐,没有必要。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是否需要进行清洁生产审计由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决定。但是,对超标排放污染物和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必须实施强制性的清洁生产审计。

二、清洁生产审计的主要内容

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都存在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因此环境问题不是仅存在于生产环节的终端,而是贯穿于与产品有关的各个阶段,包括从原料的提取和选择、产品设计、工艺、技术和设备的选择、废弃物综合利用、生产过程的组织管理等各个环节,而这正是清洁生产的理念之一。清洁生产审计作为推动清洁生产的工具,也需要覆盖产品的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从生产的准备过程开始对全过程所使用的原料、生产工艺,以及生产完工的产品使用进行全面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以实现污染预防、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标。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三个主题:

(一)生产过程中耗用资源的审计

1、能源审计。能源利用,特别是燃煤造成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危害人类环境的酸雨主要是由于燃煤引起的。开发利用对环境危害较小甚至无害的清洁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审计的内容包括:企业清洁能源的利用情况,企业开发降低污染或根绝污染的能源替代技术情况及其效果,企业能源的利用效率等。

2、原材料审计。原材料作为加工的对象,一方面原材料毒性大小对生产产品的毒性大小有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原材料耗用数量与废物排放数量呈正比关系。原材料审计的内容主要是查明企业是否尽量选用对环境无害的原材料,否则,应分析企业所用的原材料毒性或难降解性;查明产出的产品对环境是否有危害及其危害程度;检查企业是否采取有效措施回收利用原材料及其回收利用程度。

3、工艺技术审计。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技术水平对生产过程产生废弃物和污染物的状况有重大影响。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加强生产工艺技术改造,设计合理的工艺流程,不仅可以减少废弃物的排放,而且可以将减污任务分配到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减污成本。因此,审计人员应检查企业是否不断进行工艺技术改造,提高原材料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检查企业是否开发减污工艺流程,注意是否在生产工艺流程的上游进行污染控制;评价工艺技术改造的实际效果。

4、设备审计。作为技术工艺的具体体现,设备的实用性及其维护、保养情况均会影响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因此,清洁生产审计应对设备的使用、更新、维护、保养情况进行审查。

(二)清洁产品审计

清洁产品,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少用昂贵和稀缺的原料的产品;利用二次资源作原料的产品;使用过程中和使用后不含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的产品;易于回收、利用和再生的产品;易处置降解的产品。清洁产品审计的内容包括:检查企业清洁产品的设计情况,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高效地利用资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对用户及其用户的环境有不利的影响;产品在废弃后是否会使接纳它的环境受害;企业是否注意回收与利用技术的开发,变有害无用为有益有用;产品的包装物是否对环境有不利的影响,及其包装物的回收利用情况。

(三)清洁管理审计

任何管理的缺陷都是产生废弃物的重要原因。审计人员应检查清洁生产管理系统的建立健全及其运行的科学性、有效性;检查清洁生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核实清洁生产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检查清洁生产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和效果。

三、清洁生产审计的主要程序和重点

清洁生产审计作为管理审计的组成内容,主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施,通常由专家或者企业技术人员按照一定的技术规程进行。考虑到清洁生产审计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而且不同行业所适用的清洁生产审计方法会有所不同。根据国外清洁生产审计方法,结合我国清洁生产审计的实践,可以将整个审计过程分解为具有可操作性的7个步骤或阶段,即筹划与组织、预评估、评估、备选方案产生与筛选、方案可行性分析、方案实施以及持续清洁生产等7个阶段。

(一)筹划和组织

筹划与组织是实施企业清洁生产审计的准备与策划阶段,这一阶段关系到清洁生产审计工作的实施效果。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有三项:一是开展宣传教育,排除清洁生产审计的障碍。为使企业全部人员了解清洁生产审计工作的意义,需要安排专人负责清洁生产的宣传工作,通过厂报、板报、有关会议、印制宣传材料等方式,组织工段、班、组长学习清洁生产知识,鼓励全厂员工填写合理化建议表,调动全厂职工开展清洁生产的积极性。二是组建清洁生产审计小组,推选审计组长、选择审计组成员、明确审计任务。审计小组的成员数目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全时制成员由3到5人组成,应具备的条件是:(1)具备企业清洁生产审计的知识或工作经验;(2)掌握企业的生产、工艺、管理等方面的情况以及新技术信息;(3)熟悉企业的废弃物产生、冶理和管理情况以及国家和地区环保法规和政策等;(4)具有宣传、组织工作能力和经验。三是制定审计工作计划,包括工作目标、工作内容、进度安排、预期效果等。

(二)预评估

预评估是清洁生产审计的初始阶段,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起点。主要任务是调查工艺中最明显的废物和废物流失点;耗能和耗水最多的环节和数量;原料的输入和产出;物料管理的状况;生产品、成品率、损失率;设备的维护和清洗等。在此基础上确定审计重点,制定清洁生产目标,初步提出实施无/低费方案并实施。同时对已发现的问题可以及时地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有两项:一是进行现场考察。现场考察的主要内容有:厂貌、原料的购置和贮存、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的利用与维护、产品的性质与销售、环境污染的控制等。二是确定审计重点。确定审计重点的原则是:该审计重点应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方法可采用权重总和法,该法主要依据各备选审计重点在各因素中所占的权重总和来确定。一般应考虑6个因素:(1)物耗、能耗大的生产单元;(2)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量较大,超标严重的环节;(3)生产效率低下,严重影响正常生产的环节;(4)易出废品的环节;(5)对操作人员身体健康影响大的环节,及生产工艺落后的老大难部位;(6)事故、维修多的部位,以及难操作且易造成生产波动的部位。

(三)评估

该阶段主要是对已确定的审计重点进行物料、能量、废物等的输入、输出定量测算,对生产全过程(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品产出)全面进行评估。寻找原材料、产品、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其运行与维护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物料、能源损失和污染排放的原因。主要有五项工作:一是准备审计重点资料,包括收集资料、编制审计重点的工艺流程图、编制单元操作工艺流程图和功能说明表、编制工艺设备流程图。二是实测输入输出物流。三是建立物料平衡。包括进行预平衡测算、编制物料平衡图、阐述物料平衡结果。四是分析废弃物产生原因。包括原辅料及能源、技术工艺、设备、过程控制、产品、废弃物、管理、员工。五是提出和实施无/低费方案。

(四)方案的产生和筛选

本阶段的任务是根据评估阶段的结果,对产生的各种方案进行筛选归类,推荐可实施的多个中/高费方案,对前阶段无/低费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核定和总结,并继续实施无/低费方案,并编写清洁生产中期审计报告。

(五)可行性分析

在无/低费方案实施的基础上,对推荐的中/高费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对筛选出来的备选方案进行技术、环境、经济评估,并分析对比各方案的可行性,推荐可供实施的方案。

需要指出的是,在对方案进行技术、环境、方案确定后,对于一些无费或少费、容易实施的方案,应立即付诸实施。一般情况下,管理类、包装类方案较易得到实施,对于投资大、回收期长的方案应作详细的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进行市场调查,包括调查市场需求、预测市场需求、确定方案的技术途径。二是进行技术评估。主要分析其技术先进程度、技术指标、所需要的技术培训及在本行业中推广的价值等。三是进行环境评估。主要分析污染物种类和量的变化及可能削减的环境保护治理费用等。四是进行经济评估,主要评估其投资支出、运行费用、效益、投资渠道、投资分配等。包括清洁生产经济效益的统计方法、经济评估方法、经济评估指标及其计算、经济评估准则。五是推荐可实施方案。

(六)方案实施

清洁生产方案的实施分两步:第一步是实施投资费用较少或无投资费用、收效明显、容易实施的方案。此类方案的实施应贯彻边审计边实施的原则,它们的实施不仅有利于使企业迅速受益,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提高企业推行清洁生产的信心。第二步是实施投资较大,投资期较长,涉及面较广的方案。这些方案可能有:改变原料、工艺的方案,更新关键设备、提高产品档次的方案、关键车间或工段的搬迁等。实施这类方案的一般步骤为:一是筹措资金,组织方案实施。方案实施的资金来源可能有:企业自筹、环保投资贷款、世行贷款、发行债券或股票等,应对这些资金的数量和有效使用时间作详细分析,并据以列出方案实施的时间安排,确定各实施阶段的资金额,明确各实施阶段中企业内的主管部门及其责任。二是汇总已实施的无/低费方案的成果。三是验证已实施的中/高费方案的成果。技术评价、环境评价、经济评价、综合评价。四是分析总结已实施方案对企业的影响,分析方案是否收到了预期效果和存在的问题,以确定相应的解决办法。汇总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比各项单位产品指标、宣传清洁生产成果。

篇7

关键词 循环经济促进法律责任;国家责任;企业责任;消费者责任

中图分类号 X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8)06-0036-06

目前,我国各界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紧迫性已达成共识,国家也已经颁布了《清洁生产法》、《节约能源法》等相关单项立法,但是循环经济基本法以及一些重要领域的立法仍付诸阙如;政府、企业和个人在循环经济促进方面的责任与义务、管理体制等规定不明确,可操作性较差;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外部动力和内部激励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形成不仅取决于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更重要的是一切社会成员在生产、流通、消费、决策过程中的具体行为都要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由于自愿履行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法律制度对于增进人类交往中的相互信赖和合作、抑制任意和机会主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立法合理界定法律关系主体的循环经济促进义务与责任,对于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循环经济促进法律责任的基本含义

1.1 循环经济促进法律责任是一种法定义务

对于法律责任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法律责任,是一般意义的法律义务的同义词,即第一性义务,包括法定的作为不作为义务。狭义的法律责任则是指违法行为引起的不利法律后果。[1]本文主要在前一种意义上使用法律责任的概念,即主体基于特定身份负担的角色义务以及对特定事项的发生、发展、变化及成果负有的积极助长义务。

笔者以为,循环经济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调整与循环经济促进有关的生产、流通、消费、管理活动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循环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生产者、销售者、回收利用者、消费者、中央和地方政府等。循环经济促进法律责任则是指这些主体基于不同身份对循环经济负有不同的积极助长义务。

1.2 循环经济促进法律责任是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分担积极助长义务,各自承担角色责任。主体的身份、职能、优势不同,承担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律责任内容就不同。从主体角度看,循环经济促进法律责任不仅仅包括生产者责任、销售者责任、回收利用者责任等企业责任,还包括国家责任、消费者责任。

国家、企业、消费者并存于一个社会共同体,对发展循环经济共同负有不可推卸的积极义务。“相关力量之共同合作、相关当事人之共同负责及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事务才能达到个人自由及社会需求一定的平衡关系。”[2]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利用和处置各个环节,需要利害关系各方的广泛参与、协作和共同努力。要注重发挥政府、企业和公众等主体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积极性,形成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

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成功范例也表明各利益群体共同履行责任、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在德国,由生产者、销售者、生产者责任组织、再生利用和处理业者、消费者、地方政府回收利用机构、政府主管当局共同参与的废物管理体制,既节约了管制成本,又降低了原材料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提高了废物管理效率。欧盟国家在总体上虽然一直强势推行延伸生产者责任,但产品导向环境政策总体上仍然是经济刺激和命令-控制手段的混合体,产品环境责任被视为一种分担的责任。

1.3 循环经济促进法律责任以清洁生产、能源节约、生态设计、可持续消费和环境友好的废物管理为主要内容

循环经济法律责任体现为主体在生产、流通、消费、政策制定等各种活动中为推进循环经济履行积极助长义务,虽然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控制始终是循环经济促进的主要内容,但是参与人类经济系统循环的不仅仅是产品,还有其它物质和能量,如政府制定法律法规、进行消费者教育、节约能源和资源的活动、开发生态住宅、发展生态农业、居民为生活垃圾支付处理费等活动,未必与产品直接有关。因此循环经济法律责任不应以产品责任为限,其内容应涵盖更广义的资源节约、清洁生产、废物管理、绿色消费活动。有学者认为,循环经济立法主要应调整六个方面的社会关系,包括“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废料回收与再生利用、绿色消费、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循环农业”[3]。

2 循环经济促进法律责任设计的理论依据

环境的外部性及其内部化理论是制定环境政策的重要经济学理论基础,循环经济促进法律责任设计也应当以它为逻辑起点,从中吸取理论的营养。环境法基本原则对循环经济法律责任配置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1 经济学理论基础――环境外部性及其内部化理论

2.1.1 环境外部性理论

外部性是指在生产或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外溢效应,即当事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好的、积极的影响为正外部性,坏的、消极的影响为负外部性。外部性产生的原因是私人成本或收益与社会成本或收益的差异。外部效应会导致价格扭曲,信息传递失真和经济效率的损失。企业或个人进行决策的时候,总是将私人实际承担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如果无需对外溢成本进行赔偿,就会倾向于过度从事此类活动,如果不能为外溢收益获得补偿,就会倾向于减少此类活动。环境污染是负外部性的典型范例。

2.1.2 外部性内部化的思路

西方经济学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和政府是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两种主要力量,但都有其局限性。环境政策的目标是实现社会最佳污染水平――减少一个单位的污染或废物的边际社会收益等于减少它的边际社会成本,从而实现经济效率和社会总体福利最大化。环境政策工具的选择需要成本收益分析的支持,如果因为某些原因不能维持最有效率的环境外部性水平,至少应当选择能以最低成本达成目标的手段。

2.2 环境法基本原则

2.2.1 预防优先原则

一般认为,环境预防行为有三个层次:对具体环境损害风险的抵抗、对环境危险行为的预防、对未来环境的预先保护。循环经济法律制度强调废弃物管理遵循抑制产生、减少产生、再利用、资源化、热回收、无害化处置的先后次序,体现了“资源预防”的精神。

2.2.2 环境合作原则

政府、社会公众、企业等所有环境使用者,都负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国家与社会力量在环境保护领域必须共同合作。循环经济促进法律责任强调分工协作,就是这一原则的集中体现。

2.2.3 环境责任原则

(1)污染者负担。强调环境使用者自行负担成本,积极避免对环境产生污染和排除对环境造成的负担。

(2)共同负担。如果环境污染和损害无法确定的归属于某一主体,则以整个社会的费用来负担预防、整治责任,此时国家、社会公众成为责任主体。

(3)集体负担。环境污染和损害的成本与费用可以由造成同一污染类型的污染者全体负担,以弥补个别污染者负担能力的不足[2]。

污染者负担是环境责任的基本原则,但在污染者不明、赔偿能力不足等情形,共同负担和集体负担有其价值。各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律中政府责任、企业责任和公众责任的配置,都体现了环境责任原则。

3 循环经济促进法律责任的内容

循环经济促进法律责任的主要包括国家责任、企业责任和消费者责任,下面以德国《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和日本《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及相关立法为例,对其内容作简要说明。

3.1 国家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律责任

传统的废物管理体制是由纳税人付费、政府运作的,制造商产品的环境影响外部化为社会成本,造成社会福利损失。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具有公益性特点,产生外溢收益。国家干预是外部性内部化的重要途径,国家应发挥在循环经济促进中的主导作用,对于负外部性予以抑制,对于正外部性进行补偿,充分利用强制、促导、参与等手段,引导和规范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的范式转换。国家责任的具体内容是:

(1)制定并监督实施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基本法律、政策、标准和要求。国家作为公共利益的天然代表者,在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中应发挥其优势,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并监督实施。

德国《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和日本《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都规定,国家有责任按照推进循环型社会的原则制定基本的法律法规、政策、回收和循环利用的标准并强制执行。

(2)直接管制和间接诱导措施相结合,确保企业、国民履行循环经济促进义务。再利用和再生利用的成本往往高于利用原生材料,由此形成循环经济的成本障碍。国家应积极运用直接管制和间接诱导进行约束和激励。如国家通过命令-控制环境管制迫使经济主体放弃传统的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行为,运用经济激励、示范、信息提供、环境教育等手段鼓励低消耗、低污染的经济活动,对私人履行提供必要的帮助,鼓励社会自我管制。

日本《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规定,国家有责任采取管制的或其它必要措施,确保企业履行抑制废弃物产生、采用环境友好设计、提供必要环境信息、回收和循环利用资源的义务,并为企业产品环境负荷的事前评估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当循环利用和处置产生环境保全上的妨害时,国家将采取措施要求所涉企业排除妨害、恢复原状并承担费用。设立一个由企业出资的基金,以解决企业无力负担时的费用承担问题。国家还有责任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公众履行抑制废弃物产生、使用再生利用制品、协助政府和企业循环利用资源的义务。国家还应确保地方政府制定、实施正确的建立循环型社会的政策。

(3)直接履行废物管理者责任。企业责任和消费者责任固然可以使外部性内部化,但是有时缺乏效率和可行性。对于废物的清除,市政部门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通常由其承担一般生活垃圾的清除以及无主的、不能利用、产生者不打算利用的废弃物收集、运输、处理的行动责任。国家建设废弃物收集、处理基础设施,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国家在履行这一责任时,虽然可以委托私人企业为之,但是仍由国家承担最终责任。如德国《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规定,公共清除人负担最终清除责任。

(4)履行作为环境资源、产品的消费者的责任。国家机关是最大的消费者,也要承担消费者责任,尤其是国家机关的守法对于私人有强烈示范作用,因此在诸如政府采购等活动中要力行资源节约、绿色消费、循环利用的义务要求。

德国《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规定,政府、公共机构在制定规章、政府采购、发包工程、签订合同等活动中,优先考虑采用或购买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经久耐用、易于修理、可重复使用、可再生利用、少污染的产品或者用再生材料制造的产品。

3.2 企业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律责任

企业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律责任主要围绕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环境影响设定。在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经济循环中,产品无疑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企业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律责任是以生产者责任为中心的。因为生产者最有能力了解产品的环境风险、控制产品环境影响,将研发、回收、再生利用的成本计入产品价格,转移给最终消费者负担。生产者决定产品设计,能够在源头减少产品的环境影响。“以生产者作为切入点引入外部激励,可以保证激励信号更为顺畅地在产品链上下游传播,更好地起到减少废弃物、鼓励再生利用的作用。”[4]生产者责任的具体内容是:

(1)采用无毒、易降解、能耗少、耐用、便于回收和再生利用的环境友好产品设计,减少不必要的包装。

(2)采用清洁能源,采用资源和能源消耗少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对生产过程的废料、余热等综合利用或提供给其他企业利用。

(3)回收利用消费者使用后废弃的产品。

(4)提供关于产品成分、耐用性以及产品生命周期的各阶段环境影响的信息。

德国《循环经济与废物管理法》规定的生产者责任内容包括:设计、制造、销售的产品必须可重复使用、经久耐用、使用后能够安全地再生利用或以环境安全的方式处理;在产品制造过程优先使用再生废料;产品标签标明污染物、再使用和再生利用的接收、押金支付安排等信息;接受回收的产品和使用后的残余废物,进行再生利用或处置。

为缓解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英国1989年的《电力法》规定了可再生能源供电配额制。以法律形式要求每一个地区电力公司承担“非矿物燃料义务”(NonFossil Fuel Obligation),即提供一定比例的用非矿物燃料(如风力、太阳能、沼气、生产生活垃圾、潮汐、地热)生产的电力[5]。

3.3 消费者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律责任

产品交付后即处于消费者实际占有控制之下,消费者对产品的使用和处置方式对资源节约、回收、循环利用具有决定性影响。消费者的选择决定着生产的方向、规模和程度。消费者可以通过“绿色购买”影响市场竞争,从而间接影响生产者行为,成为法律责任之外促使生产者改进设计和清洁生产的一大推动力。另外,国家和企业履行其各自的循环经济促进责任需要消费者的参与和协助。没有消费者的协助,生产者难以顺利回收自己的报废产品。消费者责任的具体内容是:

(1)消费者通过支付价格为产品的环境影响承担经济责任。

(2)消费者有义务协助生产者收集、分类、循环利用废物,遵守相关集中收集、处理的法律规定。

(3)可持续消费义务。

日本2001年实施的《家电回收法》规定消费者有回收和循环利用废弃家电以及负担部分费用的义务。 奥地利、德国等国通过实施押金-返还制促使最终消费者缴回废弃物。日本《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规定公众有责任抑制产品变为废弃物、促进产品的适当循环利用;遵守国家或地方政府的适当处置产品的有关政策和措施,尽可能长久的使用产品和再生利用产品。

4 循环经济促进法律责任配置――以产品废弃后管理为例

国家、企业、消费者的循环经济法律责任的内容前文已经述及,但各方法律责任的妥当配置仍需根据具体国情衡量,尤其是产品废弃后管理,收集、分类、再利用、再生利用,有关法律责任、行动责任、经济责任如何在主体间分配,关乎社会公平、经济效率和各方利益,需要进一步探讨。

4.1 欧美的认识分歧――延伸生产者责任vs.延伸产品责任

1990年瑞典的经济学家Thomas Lindhqvist提出延伸生产者责任(extended product responsibility,简称EPR),迅速风靡欧洲和整个世界。EPR主张产品使用废弃后的管理责任应从以往的政府和一般纳税人转向生产者,从而使原有的生产者责任向产品生产过程的上游和下游延伸,由生产者负担其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控制的主要责任,包括行动责任、经济责任、信息责任、赔偿责任等。20世纪90年代以后,欧盟通过有关包装物、汽车、废旧电子电器等的多个指令强势推行EPR,使之成为产品导向环境政策的指导原则。

EPR在美国受到部分学者和环保主义者的支持,也遭遇了产业界的顽强抵制和一些人士的批评。有人担心制造商因此成为垃圾回收专家而忽视产品的消费品质。因为仅仅从环境因素考虑产品设计,生产者或许因为金属更易于回收而弃用塑料,罔顾后者便于加工和消费者使用的优点。还有人担心实施EPR可能会与反垄断法产生潜在冲突。由于规模经济的需要欧洲实施回收利用的生产者责任组织都是全国范围的私人垄断,如德国的DSD,拥有的遍布全国的回收网络,废物产业高度集中,非DSD合同方的承运人和再生利用厂商的生意难以为继,纷纷破产,再生利用行业的有效竞争受到阻碍。这种经营者的联合经营因为其反竞争效果为美国传统的反托拉斯法所禁止[6]。

1996年美国总统可持续发展顾问委员会提出“延伸产品责任”(extended product responsibility,又称 product stewardship)的概念,认为控制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责任应当由消费者、零售商、地方政府、制造商等产业链上所有成员分担,而不应单独强加给生产者。“延伸产品责任”的责任方式较之EPR更灵活多样,可以是经济责任、行动责任、也可以是仅仅提供消费教育――告诉人们如何循环利用。延伸产品责任和欧盟的延伸生产者责任最大的不同在于,产品环境责任由产业链上所有成员分担而不仅仅是生产者,倡导建立企业自愿的、符合成本收益的回收利用体系。

美国联邦环保局认为,“单独让生产者承担责任不能产生根本性改变,只有包括销售者、消费者、现有的废物管理机构在内的共同努力才能寻求一个可行的符合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 epa.gov/epaoswer/nonhw/reduce/epr/about/index.htm#content#content)“延伸产品责任”是欧洲EPR制度的分支或改进。虽然生产者在经济上和技术上较之产品链上的其余主体在降低产品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方面总是处于最佳位置,强调分担的责任而不是完全的生产者责任,可以获得更广泛的接受。(Gary A. Davis, Catherine A. Wilt, Extended Product Responsibility: A New Principle for Productoriented Pollution Prevention, epa.gov/epaoswer/nonhw/reduce/epr/docs/eprn.pdf)美国加州2003年《电子废弃物再生利用法》就是这种理念的集中体现。它规定,消费者在购买新电脑、电视机等产品时预付6-10 美元的处理费,由零售商负责收取费用并上缴到指定政府账户,由政府利用这一资金组织、补贴再生利用行动。生产者仅负责提品标签上的环境影响信息、提交关于产品所含有毒物质淘汰、再生利用改进的年度报告。

美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人口密度低,建立全国一体化的回收网络不像欧洲国家那样具有可行性[7]。由于可以低成本取得纸、塑料、金属等原材料的供应且废物处理空间相对充裕,加强环境管制的需求不象欧洲那样紧迫。加之美国的政策文化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产业集团往往能够通过宣选战、游说国会等强力影响环境决策,所以美国至今没有制定联邦层次的EPR立法,也没有建立全国性的回收利用网络,而是希望通过消费者教育、提高环境意识,鼓励生产者、销售者和政府合作等自愿方式而非强制方式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欧盟国家则相反,人口稠密国土面积小,缺乏充足的废物处理空间,加之欧盟委员会技术专家治理的特点,在政治上较超脱,不易受利益集团的影响,欧洲政策文化强调等级、权威、服从,因此EPR立法得以在欧盟各成员国顺利推行。

4.2 关于EPR的限度与妥当性的探讨

实施EPR贯彻了污染者负担,推动了环境政策从关注污染排放等生产过程的外部性转向关注产品本身的外部性的转变。生产者承担产品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责任,能减轻政府废物管理部门的经济负担,激励生产者减少资源消耗、使用再生原料、采用生态友好产品设计,无疑具有进步意义,欧盟国家通过推行EPR,的确达到了降低废弃物填埋污染和提高循环利用率的目的。但是EPR目标的实现,要求满足一定先决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既符合成本效益又可以高质量回收利用的产品设计;销售回收产品的旧货市场的发展;回收体系的建立;所有决策者都能获得充分信息。如果这些条件不能满足,EPR的效果就要打折扣。有学者指出,对一些复杂产品而言,欧盟的EPR项目并没有提供预期的生态设计诱因,政府监督成本也增加了[8]。

4.2.1 EPR改进产品设计的效果难以达成

主要原因是EPR面临个别责任和集体责任方式的两难选择。

在实施EPR时,企业实际回收、拆解、循环利用自己的产品,或者企业按自己产品的实际处理成本和环境影响承担废物管理的经济责任,称为个别责任方式。同行业企业委托生产者责任组织代为履行回收利用行动责任,按产品类别、市场份额而不是根据各自产品的环境影响付费,称为集体责任方式。

EPR的效果高度依赖产品链末端的价格信号和反馈会改变设计和生产决定,因此,个别责任是其有效性的前提。但个别责任在实践中很难推行,因为追踪、分类不同生产者的数以百万计的产品、评估每个产品处理成本的交易成本巨大。对于电子电器等复杂产品,EPR的交易成本,包括生产者单独收集、跟踪管理废物、拆解与处置等,很可能超过这些产品的环境利益。为解决个别责任的高成本、搭便车和孤儿产品问题,许多欧洲国家实行按市场份额付费的集体责任体制。较之个别责任,集体责任形成规模经济较为经济可行,但冲淡了必要的价格信号,降低了采用环境友好设计的激励。 “如果集体责任是实施EPR的主要机制,指望EPR带来一个环境友好设计的时代,改善产品的环境表现很可能只是一厢情愿。”[8]

4.2.2 EPR不能保证可持续消费

有些学者认为发达国家的高消费水平才是加速能源和原材料消耗、全球环境退化的首要驱动力。EPR把重点放在生产者责任或增加循环利用上,不能遏制消费者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消费者或许会选择更少包装的产品而从长期看并不会减少消费本身,因此这种针对消费的环境影响的技术和政策是舍本逐末的。[8]

4.2.3 EPR导致了政府管制的加强,存在管理可行

EPR看上去是一个市场导向的环境政策,但实质上导致了政府管制的强化。EPR立法在诸如标签、报告、回收、再生利用、材料选择、产品设计等事项上都包括了实质性的政府干预。欧盟在颁布WEEE指令之外,又颁布了ROHS指令,要求强制性从产品中移除有毒物质,这表明单靠生产者责任不足以充分刺激生产者从产品中移除危险物质。实践表明,是传统的命令-控制型的禁令而不是EPR促进了电子产品制造业的全球性改变。“ROHS直接把政府塞进制造商的研发实验室,在产品设计改进方面似乎是更强有力的推进者。”[8]

管制者很可能面临监督和处罚违法者方面的巨大监管成本。这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国家来说,难以忽略不计。把责任配置给生产者,然后政府监督执行,可能是得不偿失的。基于管理可行性考虑,EPR的适用是有限度的。

4.2.4 EPR偏离了经济资源分配与运用的公平性

谁是污染者?生产者生产的是产品而不是废物,产品的外部性比如废物处理成本和环境影响是由消费者的消费决定引起的,不是生产者的生产决定引起的,一定意义上消费者才是外部性语境下的污染者,不能简单把责任完全归于生产者。

4.3 EPR的替代选择

与EPR有类似的上下游利益但是交易成本较低的替代的政策工具有预付回收利用费、押金-返还、循环利用补贴等,理应得到足够重视。

预付回收利用费(Advance Recovery Fee, 简称ARF)是要求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向国家支付额外的费用来资助循环利用。收费标准取决于产品体积、重量、类型、成分和环境影响。ARF还为企业保留了创建自己单独的回收利用系统的可能,它可以是一种“行动或付费”(playorpay)的选择性体制,公司如果认为创建单独的回收利用系统更有效益或能提高竞争力的,可以选择自己行动并免于付费。ARF的优越性在于,一方面有利于实现个别责任,从而促进产品生态设计;一方面为政府建设、运营废物管理基础设施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此外还有助于消费者了解产品的环境成本和处理成本。

4.4 初步结论

(1)循环经济促进法律责任的配置应注重成本收益分析。从经济效率的角度,责任应当分配给产品链上能以最低成本避免污染发生的人,即考虑不同责任配置的交易成本。生产者责任的成本收益应当与政府责任、零售商、消费者责任的成本收益相比较。EPR的制度价值还需要根据不同产品类型评估。即便有生产者责任的强烈的理论根据,考虑到实施问题,可能需要做出次佳选择。与EPR具有类似的上下游利益但是交易成本较低的替代的政策工具的研究应当加强。

(2)循环经济法律责任的配置要考虑具体国情。美国、欧盟国家不同的国情决定了它们对EPR的态度分歧。我国的循环经济促进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发挥政府、企业和公众等主体在推进循环经济中的作用,形成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笔者以为,生产者应当负担对其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控制的主要责任;同时,政府对循环经济的引导、持续的促进、保障必不可少;消费者履行可持续消费义务、积极参与和协助企业与政府的循环利用行动至关重要。仅仅延伸生产者责任,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3)循环经济法律责任的承担应当强制与自愿相结合。过多的环境管制带来巨大的管制成本,固然不受欢迎,但是过分强调自愿遵守也是行不通的。德国的经验是“在废物管理方面,依靠企业自愿履行只有在符合成本收益或至少是有竞争利益时才是可行的,没有适度强制,私人和企业一般不会情愿承担循环利用成本。”[9]在市场经济、解除管制的大环境中,国家一方面应当通过经济激励诱导社会自我管制,另一方面还应为私人经济主体的自由决定设限,以保证公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张文显. 法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21.[Zhang Wenxian. Jurisprudence [M].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and P eking University Press, 1999.121.]

[2]陈慈阳.环境法总论[M].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186~191.[Chen

Ciyang. Environmental Law[M]. Beij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Press, 2003. 186~191.]

[3]王灿发,李俊红.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现状及相关问题探讨[J]. 中国发展观察, 2007, (8).[ Wang Canfa, Li Junhong. Study on China's Circular Economy Legislation [J]. China Development Observation, 2007,(8).]

[4]张晓华,刘滨.“扩大生产者责任”原则及其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2): 20. [Zhang Xiaohua, Liu Bin. The Principle of Extended Pr oducer Responsibilit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ircular Economy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5,(2): 20.]

[5]王俊豪等. 中国垄断性产业结构重组分类管制与协调政策[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219. [Wang Junhao. Restructuring, Differentiated Regulation and Coordinated Policies in China's Monopoly Industries [M]. Beijing:Commercial Press, 2005.219.]

[6]Amy Halpert. Germany's Solid Waste Disposal System: Shifting the Responsibility [J]. Georgetown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 Review, 2001, Fall (14): 151.

[7]Steven P Reynolds. The German Recycling Experiment and Its Lessons for United States Policy [J]. Villanova Environmental Law Journal, 1995, (6): 67.

[8]Noah Sachs. Planning the Funeral at the Birth: 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in the European Union and the United States [J]. Harvard Environmental Law Review, 2006, (30): 68, 81, 74, 82.

[9]徐伟敏. 德国废物管理立法的制度特色与启示[J]. , 2007, (5): 146. [ Xu Weimin. Study of the Institutional Characteristic and Implication of German Circular Economy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07, (5): 146.]

Study on Legal Obliga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Promotion

XU Weimin

(Law School of Shandong University,Jinnan Shandong 250100,China)

篇8

而后来的垃圾分类更多是一个时尚概念。随着人们生活不断变化,垃圾成分日益增多,没有回收利用就直接填埋的处理方式已经成为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中国从2005年进入到家电大量抛弃的阶段,前几年冰箱、彩电多,这几年手机、电脑多。在垃圾处理的自动分选线上,一会儿出来个iPhone,一会儿出来个三星,工人们都已经见怪不怪。随手丢弃?二手市场?家里存放?这些替换得越来越快的电子垃圾到底应该如何处理?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针对废弃电子产品专门作了研究,数据显示:中国的电子废弃物产生量居世界第二,据统计,2013年我国家电报废数超过1亿台,超过半数通过非正规渠道回收和处置。另据有关机构预测,到2017年全球电子废物将达到6540万吨,也就是说如果把这些电子废弃物全部堆到一起,相当于两百座纽约帝国大厦。

今年8月份,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百度合作推出了“百度回收站”,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我们生活中的电子废弃物处理问题,这也是联合国-百度大数据联合实验室推出的第一个环保问题解决方案。由于新近推出的“百度回收站”是轻应用测试版,所以用户不需要下载,只需网页搜索后点击使用,而这个测试版也意味着目前只有北京、天津两个城市的用户将要处理的电子废弃物照片上传后,即可在家坐等正规公司的上门回收服务。

“百度回收站”是电子废弃物处理的线上解决方案,目前电器回收范围覆盖了电风扇和国家补贴的五类电器――电脑、电冰箱、电视、洗衣机和空调,根据不同型号的产品有不同的回收价格。

篇9

关键词:陶瓷;环境;清洁生产

1 引言

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益和减少其对人类及环境的风险。清洁生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材料、采用清洁的生产工艺技术、生产出清洁的产品。

清洁生产作为现代工业的一种新的思想,要求在生产过程中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和毒性,对必须排放的污染物进行综合利用和必要的处理。

2 我国陶瓷行业清洁生产水平现状

陶瓷行业因其对环境污染严重而成为各级环境部门重点治理的对象。据我国广东佛山、清远等陶瓷集中区域环境现状调查发现,陶瓷企业较为集中的区域环境均遭到严重的污染影响。为了改善陶瓷企业所在区域的环境质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陶瓷行业推行清洁生产势在必行。

目前,我国陶瓷企业清洁生产的水平普遍不高。陶瓷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的提高,面临着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企业积极性不够高

实施清洁生产,需要不断地更新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进行生产技术改造和升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中小企业因资金链的短缺,往往积极性不够高。

目前我国陶瓷企业规模普遍不大,使用简陋的生产设备和落后传统的生产方式加工陶瓷原料和生产陶瓷产品,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环境的极大破坏,更不利于企业生产技术的更新。我国90%以上的陶瓷企业属于中小规模,推行清洁生产难度较大[1]。

2.2 员工意识不强,缺乏持续性

意识是推行清洁生产的前提,推行清洁生产,员工的意识是落实的关键。

清洁生产是指从源头上削减控制污染物的产生,需从原材料、生产工艺和设备、产品、废物和管理等方面入手,进行节能、降耗及减污。由于它是全过程控制措施,往往不能得到企业各环节所有员工的重视。

部分企业在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后,部分没有经费或者缺少经费的方案而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企业没有不断地组织员工提出新的清洁生产方案,并对已实施的方案进行总结、巩固其实施效果并持续实施[2]。

2.3缺乏关键技术支撑

要大幅地提高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需要关键或重大的技术进行支撑。一些重大的关键技术和装备无法在陶瓷行业推广和运用,如:低温快烧、一次烧成工艺、微波干燥和辅助烧成等[2],是导致整个陶瓷行业清洁生产水平难以提高的瓶颈。

3 提高陶瓷行业清洁生产水平的途径

针对目前我国陶瓷企业清洁生产水平普遍偏低的问题,可从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产品指标、废物回收利用及加强管理等措施来考虑。

3.1 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

生产工艺及设备的改进是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的核心,使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可在源头上最大程度地削减污染物的产生,以及降低能耗、物耗等来提高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

坯料及釉料是陶瓷工业中主要的生产原料,因此选用环境友好型原料,对陶瓷企业清洁生产尤为重要。

球磨机的能耗在陶瓷工业的原料制备中占有很大比例,改善球磨机的工艺对降低陶瓷原料制备过程中的能耗具有重大的意义[3]。与间歇式球磨机相比,连续式球磨机不仅可提高磨出泥浆的质量,还可大大降低喷雾干燥塔的能耗[4]。

3.2 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资源能源利用指标是衡量一个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的重要指标。

对窑炉燃烧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尽量采用洁净气体燃料,使其燃烧充分,可有效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窑炉的技术水平是制约陶瓷工业能耗水平的重要因素,采用高热阻、低蓄热的新型保温隔热耐火材料构筑环保型节能窑炉,可降低能耗;采用高温空气燃烧技术,可提高热效率,减少NOx的产生和排放[5]。

3.3 产品的清洁化

产品的清洁化是指在陶瓷产品的使用过程中对使用者的健康保护,同时包括产品报废后的回收利用及无害化处理等“绿色”性能[6]。

选用无放射性元素的矿物原材料与添加剂替代有毒、有害色料、釉料,使陶瓷产品中的放射性物质含量减少,从而减小产品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在产品的包装过程中尽量使用无害可回收的材料,从而使包装材料可回收再利用,减轻对环境的危害[5]。

3.4 废物回收利用措施

3.4.1余热回收利用

目前陶瓷企业窑炉余热利用率较低,排出的烟气温度在200℃左右,热量损失较多。若能将该部分能量用于余热发电或余热制冷,不仅可解决企业部分电力,而且还可以提高企业余热的综合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4]。

3.4.2废水的综合利用

(1) 含酚废水

煤气站含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酚、油类、悬浮物及氨氮等有害物质,是建筑陶瓷行业主要的废水污染源。

根据佛山某陶瓷企业含酚废水水质调查结果:COD为14000~20000mg/L、挥发酚为1500~3500mg/L、石油类为600~1500mg/L、挥发有机酸为1200~2300mg/L。含酚废水有机物浓度较高,难以进行处理。清远、佛山多家陶瓷企业根据水煤浆应用技术,利用煤气站自身筛下的粉煤和含酚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再加入适量添加剂,经强力研磨调制后制成水煤浆,在1100~1300℃下燃烧,酚及其它有害有机物质充分地燃烧分解成H2O和CO2,然后随燃烧烟气排入大气中,从而达到治理含酚污水的目的,实现零排放。

(2) 生产废水

陶瓷行业原料处理车间和抛光车间生产的废水主要含有悬浮物和油类污染物,目前企业多采用多级沉淀+混凝处理后回用于生产工序,不仅节约了水资源,同时减少了废水的排放量。

3.4.3固废处理与回收

陶瓷企业会产生大量的废泥和废瓷,其回收利用也是清洁生产的重要内容。

原料制备产生的废泥、抛光废泥及生产废水池多级沉淀后回收的污泥,可作为原料回用于生产。烧成得到的废瓷坯,可以回收利用。一种方法是将部分废瓷渣经过挑选后,粉碎成细颗粒作熟料使用;二是经粉碎后,添加适当的结合剂(如纸浆废液、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添加量1%~2%)、助熔剂(熔块、长石、辉绿石、玻纤废料等,加入量10%~15%)[4,7],加工制成透水砖,既减少了固体垃圾,保护了环境, 又增加了经济效益。

3.5 管理措施

管理措施是企业清洁生产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清洁生产的管理涉及到陶瓷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方面,需要员工的积极参与。

3.5.1提高员工的认识

实施清洁生产涉及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因此,陶瓷企业应树立起“实施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的理念,企业领导应根据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制定清洁生产战略,企业员工应不断学习新的先进环保技术、加强培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环保知识和理念。

3.5.2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

规范的管理制度是企业持续实行清洁生产的保障,企业应制定一套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使企业的管理规范化,逐步推动企业走上清洁生产的轨道。

陶瓷企业应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及时发现生产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建立严格的监测制度和事故风险报警制度。

4 结语

陶瓷企业属于高污染、高耗能行业,不断持续地实施清洁生产不仅可以保护资源、减少资源巨大浪费,而且还可以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保护环境。陶瓷企业不断地进行技术更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鉴于我国目前陶瓷行业的现状和工艺特点,只有持续地实施清洁生产,才是陶瓷企业实现稳定发展的唯一出路。

参考文献

[1] 陈斌, 成, 吴晟. 陶瓷行业推行和实施清洁生产的对策研究[J].

中国陶瓷, 2006,42(12):9-10.

[2] 颜东亮, 刘树, 梁以流. 清洁生产与陶瓷企业的可持续生存和

发展[J]. 佛山陶瓷, 2008:1:1-4.

[3] 王继杰, 李旭. 中国陶瓷产业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性发展[J]. 中国

陶瓷, 2006, 42(10):3-6.

[4] 徐建国. 佛山陶瓷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的现状及方向[J]. 佛山陶

瓷, 2007,3:11-15.

[5] 贾燕,尹华,常瑞等. 建筑陶瓷工业的清洁生产[J]. 陶瓷, 2006,7:49-51.

[6] 徐雪梅, 黄碧纯, 付名利. 陶瓷厂排放颗粒物的控制与清洁生

产[J]. 中国陶瓷, 2006, 42(4):49-53.

篇10

关键词:废料;再利用;建筑材料

Abstract: The waste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people's social lif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processing the waste has become a major social proposition. It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survival of the human condition, but also for promoting the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e community needs to improve the treatment of the waste, in order to keep fit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s living environment. Taking construction waste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waste material is facing many practical problems in processing. In order to improve efficiency, reduce waste treatment of waste on the environment pollution, and save the construction raw materials consump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aste disposal,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to solve the problem, hoping to provide some development ideas for waste treatment.

Key words: waste; recycle ; building materials

中图分类号:TU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04-0000-00

1垃圾废料

垃圾废料指的是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本身达到残缺过甚或磨损严重的阶段、并且失去原有功能的物品。垃圾废料的来源广泛,途径更是丰富多样。建筑的维修拆除、日常行为活动、农业生产作业等过程都会产生垃圾废料,大多数的垃圾废料在经过综合处理后,都可以变废为宝重复利用。利用相关的技术及设备,人们将垃圾废料分解再加工后,就可以使其成为再生建筑材料。该举措不但减少有害垃圾的排放,还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对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作用巨大。

2国内外对废料利用的现状

2.1外国对废料处理的现状

建筑废料的回收利用不是崭新的课题,在国外早已有相关的个人或机构进行研究,也提出许多可行的措施,并得以实施。立法是许多国家作为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下面是外国针对建筑废料处理制定的相关政策:日本以“尽量不从施工现场排出垃圾,垃圾要尽可能的回收利用,处于回收利用有困难的应当予以处理”为指导方针,对以建筑垃圾为代表的废物实行回收再利用;美国提出“任何生产有废料的企业,必须自行妥善处理”的规定,从废料产生的源头遏制其排放,并促使相关企业自行寻求途径解决办法;韩国制定《建筑废弃物再生促进法》,规定政府、企业的相关义务,还提出再生材料在建筑领域的使用要求,并对没有达到标准的企业或个人作出处罚;德国是率先开展循环经济立法的国家,注重循环利用的经济效益是其对废料处理的特点,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垃圾处理厂商就属于它们。

2.2我国对废料处理的现状

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关键阶段,每年产生的垃圾废料数量巨大,但是我国大部分垃圾都不会采取任何的处理措施,大多数的建筑废料都是直接丢弃或是填埋。该过程不仅产生许多不必要的处理费用,还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国对垃圾废料的处理还处于摸索探路阶段,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的体系也没有建立。国家建设部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只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得以实施,没有推广实施到广大的农村。垃圾的回收利用没有得到全民、全社会的各界人士的积极配合,更没有发动广泛的群众基础,许多措施都还停留在纸面是我国对废料处理的尴尬局面。企业由于处理废料的成本过高,没有足够诚信意识的单位就会偷工减料,忽视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把不应该丢弃的废料直接丢弃,或是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以减低生产成本扩大经济效益。

3废料处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1我国废料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垃圾分类程度不高是我国废料处理中的不足,混合式垃圾收集使垃圾资源化效率受到限制,对废料的无害化处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增加处理的成本;其次,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效率低下,城市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年均产生的建筑废料持续攀升,但是至今为止还没有出现专业的建筑垃圾回收机构,且只能利用钢筋等回收简单的材料;再者,建筑垃圾处理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含量不高,人工回收依旧是建筑废料回收的主要形式,生产效率低下、成本代价高昂限制回收利用的推广;最后,社会各界人士对资源回收利用培养意识不足,现行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也是制约我国建筑废料系统回收利用发展的瓶颈。

3.2对废料处理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所提出的现实问题,废料处理亟待予以改革,并制定出有目标的解决方案。在此,本文尝试着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旨在改观我国废料处理工作的现状,从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2.1注重科研先行

废料的资源化回收利用是一门具体的科学,并且实际应用性强。由于没有系统的废料处理理论及方法指导,我国废料处理的技术水平始终没有大幅度的提升。政府应该注重相关科研计划的实施,保证一定程度的技术储备。即使现在没有机会实施,也不能出现施工单位等技术的情况,技术研发应该始终走在废料回收的前列。研发先进的回收利用设备,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让施工单位看到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便于全方位的推广。加强相关技术人才的培养,应当着眼于废料处理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开发可移动式设备就地处理回收建筑废料。

3.2.2推进观念改变

人们的意识挂观念落后是阻碍废料回收再利用有关政策实施的难题,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各界对废料处理重视程度不高。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没有得到对应的处理,而是被按照不影响施工条件原则直接丢弃或填埋。废料只是被放错地方的资源,它们的回收利用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这项工作是不可能完成的。意识决定最终的行为,环保工作不只是一代人的义务,只有增强对新生代的环保意识的培养,我国在废料处理方面的才会取得良好的效益。有必要增加环保知识的宣传,只有长期做好宣传工作,广大人民群众才能深入了解如何加强废料处理,并在实际生产中运用。

3.2.3国家政策支持

随着天然石材等自然资源的开采不断加剧,我国面临资源枯竭的形式愈加严峻。此时,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增加社会对废料处理的关注,引导相关企业进行预研究,并督促其推出可行性解决办法。同时,加大对废料处理的资金扶持。由于废料处理面临成本高昂的困境,若企业或个人在对其投入资本后没有利益,那么工作就不具备持久性。政府可以通过实施对废料处理企业的优惠措施,使废料处理工作纳入市场经济,推进企业的后续发展。再生建筑材料的成本可能面对市场时不具备优势,相关部门应该予以政策或者资金的补贴,使再生建筑材料的利用范围不断扩大。

4总结

建筑废料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减少天然材料的开采或购买,还可以减少建筑垃圾的清运量,降低生产成本。目前,我国的废料处理行业没有得到发展且技术质量不高,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政策倾斜程度,资金扶持力度、意识培养深度等等因素都是造成现状的主要原因。为了子孙后代的未来,为了更加灿烂的明天,政府应该重视起来,增加环境保护法律的颁布与实施,建立完整的废料回收利用体系。

参考文献:

[1]文海家,李耀刚,陈林.环境岩土工程学的基础理论体系探讨[J].地下空间.2000年04期

[2]郑凯,汝宜红,任福民,林自葵.建筑固体废物发生源管理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