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管理理念范文

时间:2024-03-23 15:55: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劳务管理理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劳务管理理念

篇1

关键词:劳动关系 管理 服务理念

劳动关系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重要、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伴随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的劳动关系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已经成为利益相互依存,但同时又相互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不断变化,劳动关系也逐渐变得复杂化与多样化,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与企业的发展。因此,企业必须注重并处理好与员工的劳动关系,将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当作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定位。笔者就职于河北献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依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劳动关系管理中的服务理念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一、增强劳动关系管理的意义

1.可以避免矛盾激化的案件发生。劳动关系是否和谐稳定间接影响着社会关系的稳定程度。劳动争议的存在不仅是劳动关系不和谐的体现,同时如果处理的不合理,还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治安问题。劳动争议必须正确、公正、及时处理,这样才可能避免矛盾激化,减少恶性事件的发生率。因此,应注重劳动争议的处理,尽可能合理处理劳动争议案件,避免矛盾极端化。

2.保证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劳动争议的案件大部分都是因为劳动权利与义务产生的纠纷,大大降低了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信任程度。劳资双方中不论任何一方侵犯对方权益、不全面履行相关义务与责任、违反国家规定都会使劳动关系的运行发生障碍。不但影响了用人单位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损害企业的效益,同时也会影响劳动者及其直接抚养或赡养人的生活,从而影响社会的进步与稳定。合理及时地处理劳动争议,可以提高当事人的法制观念,保证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

3.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增强劳动关系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伴随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就需要有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社会是文化、政治、经济诸多方面的统一体,是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共同体,是人与人在劳动过程中结成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劳动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因此,增强劳动关系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劳动关系、劳动关系管理与管理中服务理念的内涵

劳动关系又可以称作劳资关系,具体指劳动者在实际劳动过程中和用人单位发生的一种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主体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客体是劳动行为。“劳动关系管理”就是指传统的签合同、解决劳动纠纷等内容。劳动关系管理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是一个思想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的基础环节是信息传递与交流。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使劳动关系双方(企业与员工)的行为得到规范,权益得到保障,维护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使企业经营稳定运行。

劳动关系管理中服务理念的内涵是指不断认识与挖掘客户显性与隐性的需求,不断满足客户需要,创造客户价值的过程。

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管理者的目的就是更好地让员工努力工作,很少主动研究员工的实际需求,对员工的承诺也往往不能够及时兑现。而员工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则主要是关注自身的利益是否得到了满足,很难去思考自己的工作成绩的提高。因此,需要通过引入劳动关系管理中服务的理念,确立共同的愿景、共同的价值观,建立和谐、双赢的劳动关系。

在实际的工作中,员工努力按照组织的这种服务理念去为顾客服务,其实质上也就是为组织服务。只有满足顾客的需求,组织才能实现高利润,员工才可得到丰富的工作回报,同时组织也可运用这种服务理念来为员工服务。只有员工满意,组织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使员工得到更好、更多的发展机会。

三、服务理念在劳动关系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服务理念在劳动关系管理中具体运用,具体讲就是不断认识与发掘客户显性与隐性的需要,不断满足客户需求,创造客户价值的过程。在服务领域中,主要是了解客户、认识客户、理解客户、帮助客户与感动客户5 大步骤。与客户进行深度接触的重要法则就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出发点的服务法则。因此可以得出,组织对员工的服务也应该是这样一个过程。

1.员工与组织互相了解。进行岗前培训可以增加相互之间的了解,组织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使员工可以掌握企业的基本情况,提高对组织文化的认同与理解,熟悉组织员工的行为规范,全面了解组织的管理制度,了解组织的工作考核标准与自己本职工作的岗位职责。通过进行岗前培训,可以帮助员工顺利地开展工作,尽早地融入到组织生活之中,尽快地度过磨合适应期。

2.员工与组织互相认识。员工与组织互相认识的关键就是入职前的沟通工作。在组织方面,主要是对岗位的工作性质与职责、组织的经营理念、组织目标、组织文化、组织的基本情况进行如实的介绍,实现以专业和职业化要求选拔人、以事业机会吸引人、以组织理念凝聚人的目的。在员工方面,主要是对加入组织后个人发展的想法、个人优缺点、个人价值观念、求职动机、曾经的学习与工作经历、本人基本条件等内容如实相告,达到以智慧打动人、以实力战胜人、以诚实取信于人的目的。组织与员工通过相互介绍、交流互动,从而实现相互认识,在沟通中创造融洽、轻松的氛围,从而为实现和谐的劳动关系打下基础。

3.员工与组织互相帮助。组织人力资源部门、新员工所属直接与间接的上级在新员工试用第1个月需面谈2次,试用到2-3个月时至少面谈1次,电话沟通1次,从而帮助新员工尽快地融入团队组织之中。员工可以主动与人力资源管理者、上司、同事进行面谈交流从而帮助组织真实、及时地评估自己的工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定期组织员工座谈会,帮助员工解决生活与工作中的困难与困惑,帮助员工更好地处理生活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员工也可通过座谈会反映个人的情况,寻求帮助与引导。

4.员工与组织互相成就。员工是组织的财富与资源,在多数情况下,员工对组织的贡献程度,员工对组织的归属感,不只是靠组织为员工提供的福利水平与丰厚报酬来维持,而员工比较关注的是组织可否为员工提供发展进步的平台,让员工在其职业生涯中,为组织贡献知识、才华与青春的同时可以获得成就感与自我实现感,达成能够创造价值的劳动关系。使组织成员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可以实现组织的价值。

5.员工与组织互相感动。员工关怀行动是获得感动的过程。人是感性的动物,成功的组织会在员工关怀方面投入大量的资源,员工关怀行动是自上而下的工作总动员,是多种资源的整合过程,每个细节都备受关注。员工关怀的成败是对部门管理者的一次考验,同时也是衡量部门工作好坏的尺度。员工关怀的作用十分巨大,可以有效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劳动关系管理中服务理念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和谐与双赢的劳动关系。员工与组织确立共同的愿景,共同的价值观,实现员工与组织发展的和谐、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和谐、员工与岗位的和谐,从而促进组织的稳定、健康与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睿.劳动关系管理中服务理念探讨[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3):65-67

[2]龚义年,罗敏.当前政府在劳动关系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讨[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08-112

篇2

1.油田社区具有调解家庭矛盾,解决邻里纠纷的价值很多的从事石油工作的老年人群他们退休以后,赋闲在家,无事可做,长时间的孤独和寂寞导致这些老年人群心烦意乱、无聊,所以,当这些老年人群遇到不能顺应自己内心的事情时就会情绪激动,变得暴躁易怒,控制如果不得当,非常容易产生家庭矛盾,甚至还会导致邻居之间产生纠葛矛盾。但是,随着油田社区的建成,可以非常有效的将这些问题统统的化解掉,进而,建成后的油田社区对于避免邻居纠葛矛盾和缓解家庭矛盾起到非常关键的价值。

2.油田社区可以起到聚拢人心的作用对于老年人群而言,当离开工作之后,失去了组织的约束力,很容易出现人心涣散的情况,建成后的油田社区可以依据具体情况开展一些老年活动,从而将人心再次的聚拢起来。例如,可以举行老年书画比赛、老年唱歌比赛、老年跳舞比赛等等活动,使得老年人的生活丰富起来,通过这些活动还带动了全民健身,促进老年人对于科学事物的重新认识,摒弃那些违背法律人伦的蛊惑。

3.发挥出政府的主导价值全面改革创新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开展油田社区卫生服务,增强老年人群对于预防疾病的能力,促进老年人群健康化,从而实现宏观大发展战略目标。同时,老年人群卫生服务体系要从根本上转变几个方面,由过去的主要以医院为主的向着社区卫生服务为主的改变。还有是以医疗为主要目的转变为预防为主的方向。还有更高层次的以疾病为核心的转变为健康为核心的体系。总而言之,要从根本上,随时随地的关心老年人群的晚年生活。

二、不断完善社会的保障体系,积极推动油田社区老年管理服务的社会化

1.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保障体系的真正社会化的具体体现国家采取立法的强制性推行的一种企业以外的制度,从而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其中就有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企业和劳动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所执行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义务。劳动人员和国家制定出的法律条件相互对应,所以,就应该由整个社会体系来为老年患者提供社会保险项目。油田社区可以依据国家对养老保险基金实现收支两条线并进的管理概念,全面推动养老金社会化的进程。医疗保险对于企业有着非常高的依耐性,从过去的劳动保障医疗体系来看,公司的在职人员和退休人员生病时所需要的金钱都必须由公司承担,所以,公司承担的医疗费用就会变得非常高,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盈利构成了损害。公司在体系改革进程中,多数国有企业因为常年亏损,资金链条不稳,所以,就出现了常常拖欠员工和退休人员的医疗费用现象,最终导致这些退休人员没有办法得到自己应有的医疗保障利益。油田社区应该依据上述状况,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准确的判断出需要实行的原则,这样做的目的,不仅可以使得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体系增强,同时,医疗保险制度的全面社会化进程的脚步也加快了。

2.凭借社会各界人士的资源和帮助,实现老年服务管理的社会化老年服务的管理社会化应该依据一定的社会进程来循序渐进的发展,老年退休人员,他们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供职于一家企业,所以,这些老年退休人员对于原公司都会有一种非常深厚的感情,纵然这些老年人群的医疗保险和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在绝大部分上都削减了对于原有公司的依赖性,但是这些老年人群在个人感情上依旧离不开公司。公司对于老年退休人员的一切虽然不再有关系,但是还是要对老年退休人员进行一些帮助和慰问。老年服务社会管理化需要社会大众的鼎力支持,油田社区要加强呵护和关心老年退休人员,尽量使得这些退休人员可以安心的过好生命余下的每一天。

3.加快社会服务业以及老年福利设施的建设,为老年人群提供切实可靠的居住条件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的寿命大大的延长了,社会老龄化的急剧严重,导致家庭照顾老年人群的功能被无限的降低,这个时候,就需要社区为老年人群提供社会保障制度。进而,油田社区要不断的推进社会服务业的发展,对于老年人群的生活各方面要起到关心和照顾,不仅如此,还要满足老年人群的各项基本需求。同时,油田社区还要掌握好国家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措施,从而对社会医疗资源进行重新定位和制定,将过去单位的医务室和里面的医疗人员转变成社区医疗卫生站,来服务老年人群,不仅如此,还要建立起关于老年人群卫生保健的信息评估和监测机制,定期的开展对于预防老年人疾病研究的工作,定期的组织一些老年文化娱乐活动,从而丰富老年人群的晚年活动。

三、结语

篇3

关键词:老舍;文化积淀;仁义礼智信;道德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0-0016-01

一、老舍作品中儒家“五常”伦理观念的体现

(一)仁

“仁”又是儒家“五常”的核心。《月牙儿》中,主人公“我”纯洁、自尊,曾经怀着美好的愿望为争取自己的独立地位而抗争过,虽然最终还是难逃命运的安排,沦为暗。但是,有一天,那个“磁人似的小媳妇”找到了主人公“我”,要求“我”放了她的丈夫,当“我”得知那个男人已经是有妇之夫时,“我不知怎么才好,我可怜这个。我答应了她。”“我”在沦落之后,内心里依然是怀有“仁爱”之心,有同情心的?

(二)义

儒家对义十分看重,孔子说:“义者宜也,尊贤为大。”老舍笔下的形象虽生活艰辛,但都有着一副古道热肠,特别讲仁义。《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为攒钱买洋车,起早摸黑地拉客,不抽烟不喝茶,更“没有一般洋车夫可以原谅而不便效法的恶习”,生了病连药都舍不得花钱买。但当他遇到由于饥饿而虚脱的车夫老马时,他毫不犹豫地跑出茶馆顶着寒风买回10个包子相赠。“他向来没有轻易撒手过一个钱,现在他觉得痛快,为这一老一少买了十个包子。”

(三)礼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注重礼仪,讲求礼节。儒家文化强调长幼有序,尊卑有别。《茶馆》中裕泰茶馆老板王利发就是“重礼”的典型形象,他一生本着“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作为经营准则,对到店的客人可谓毕恭毕敬,但无奈,还是败给了动荡的社会,王利发惨笑道“……我呢,作了一辈子顺民,见谁都请安、鞠躬、作揖……该贿赂的,我就递包袱。我可没作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

(四)智

儒家传统中非常重视“学问”和“明智”的重要性。《论语》有语:“默而识之,学而不厌”“朝闻道,夕死可矣”。《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对于失去传统文化根基的新派人物进行嘲讽的同时,也对不合理的教育方式进行了批评。老舍表现出对当时教育现象的担忧,体现出作者对“真学问”的一种渴望和追求。

(五)信

《论语》有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骆驼祥子》中,祥子因为虎妞的引诱而做了“亏心事”,他心里一直忐忑不安。当虎妞假装以怀上了他的孩子为由,要祥子为她负责时,祥子除了双手抱着头蹲在地上外,无话可说,最后只好乖乖地和这个自己极不喜欢的女人结了婚。我们常从这件不幸的婚姻中得出虎妞泼赖、狡诈,祥子老实、懦弱的结论,但换一个角度,我们从这件事中难道不是可以看出祥子是一个守信用、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吗?

二、老舍个体生命中的儒家文化积淀

(一)地域环境的塑造。老舍自小在北京传统文化的氛围中长大,儒家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着包括老舍在内的所有北京人。在中西文化交汇中,儒家文化精神在老舍心中的位置并没有完全动摇,仍有着西方文化不可取代的地位。老舍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中写作出的小说,自然会带有传统文化的色彩。

(二)家庭教育的影响。老舍自幼丧父,全家只得依靠母亲打一些零工,挣取微薄收入维持生活。老舍曾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此外,如果没有乐善好施的“宗月大师”的资助,老舍可能就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因此,“宗月大师”这种优秀品格也感染着老舍。

(三)中西文化对照下的择取。老舍并没有直接参加“五四”运动,但他却从思想上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反封建使我体会到人的尊严,人不该做礼教的奴隶”。1924年,老舍到英国讲学,第一次接触西方的文化和社会,以西方文化为参照,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在他的作品中反思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陈旧腐朽的思想观念,蕴含着老舍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体验。

三、老舍创作中儒家“五常”伦理观念的价值意义

老舍在对所塑造人物的赞扬和否定之间,流露出对“五常”伦理的肯定和弘扬!首先是老舍作品中对儒家文化精神的某些方面表现出眷恋和认同,是对儒家文化的肯定和弘扬。其次是对当代社会道德观念的思考和启示。老舍和他的作品为我们留下的精神价值,会随着时代的演进而更新。探索老舍小说创作中的“仁义礼智信”,把优秀传统文化提出来作以警醒和呼唤,重拾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让儒家文化中的精华福泽当代社会!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老年性脑梗死; 优质护理服务; 护理效果

doi:10.14033/ki.cfmr.2016.31.0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1-0071-02

脑梗死属于老年人群常见病症,主要表现为脑供血缺乏和脑局部组织坏死。这类病症的发生和动脉粥样化有直接联系,具有发病急、病程长、预后效果差等特点[1]。为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使其及早康复,本次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实施优质护理前后收治的150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对照研究方式探究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现进行具体的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2012年1月未实施优质护理之前收治的75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实施优质护理后收治的75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通过CT、MRI影像学检查。观察组男35例、女40例;年龄56~72岁,平均(64.5±4.2)岁。对照组男36例、女39例;年龄54~70岁,平均(62.4±4.1)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服务,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和饮食指导,并告知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加强肢体功能锻炼。

1.2.2 优质护理 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建立优质护理质量追溯机制,定期考核护理服务质量,检查陪护率等,在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注意护理服务本身的持续质量改进。护理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加强人力资源弹性调配,建立基于护理工作量、工作质量、工作难度、工作技术要求、工作风险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考核机制,强化护理服务质量与干预效果。具体优质护理干预内容如下:(1)优质心理疏导。脑梗死发病后,易产生焦虑、不安、抑郁等心理。为此,平时护理人员需主动和患者沟通,以便实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临床需求。结合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病情恢复情况等,制定优质心理护理方案[2]。然后,利用影像和图片、多媒体等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2)优质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干净的病房环境,定期做好消毒和通风工作,以便确保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3)优质细节护理。主管护理人员应定期组织相关的护理人员学习、培训相关的护理内容。然后,构建脑梗死护理的机制。与此同时,还应做好相关的导诊和陪检、送检、配送等工作,旨在提供优质的细节护理服务。(4)优质康复护理。脑梗死所致功能障碍,没有特效的药物。而为患者提供优质康复护理服务,主要的目的为逐渐恢复患者的生理功能。临床方面,应结合患者的身体情况、恢复情况,实行分期功能锻炼,以便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床边康复训练指导。训练过程中应鼓励患者,以便其能主动配合护理人员,加强功能康复锻炼,从而提高患者的活动量,使其逐渐恢复生理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4]。(5)优质饮食指导。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膳食方案,确保患者每日饮食均衡。鼓励患者平时多食用一些低热量和低盐、维生素较高、低脂等食物。需要注意的是,需保证患者的饮食以清淡为主,治疗过程应以半流质软食、流质饮食为主,进而降低患者的肠道负担。(6)优质日常护理。加强患肢锻炼,以激发患者健肢的潜能,如穿衣、脱衣、舌肌训等。(7)建立全面的连续性优质护理服务。患者出院后制定并实施电话随访计划,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及用药指导等服务内容。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

1.4 疗效判定标准

护理满意度,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测量表,按照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评判,主要评判内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环境创设等。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运动功能恢复情况采用Fug-Meyer评分,对患者护理前、后,运动功能实行评判,评分越高,代表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状况更好。日常活动能力采取Barthel指数,对患者护理期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判,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越佳。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实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670,P=0.006),见表1。

2.2 护理前后两组Fug-Meyer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Fug-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Fug-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护理前后两组Barthel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Barthel评分均有一定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梗死,即为血栓形成者,存在先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这类病症的发病时间较慢,一般多在睡眠、安静情况下引发病症。临床方面主要采取卧床休息、吸氧、严格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心电图检查等方式对老年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老年脑梗死发病的原因,与血栓形成、栓子所致有关。临床症状为头晕、眩晕、一侧肢体无力等。其中因栓子引发病症的患者,通常无前驱症状,且发病急骤,在数分钟即可发展到高峰[5]。此外,老年性脑梗死的发生,和动脉粥样硬化(AS)严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房颤、高危因素较多,如高脂血症、冠心病、精神异常等有直接的关联。老年脑梗死病症的出现,会对患者的机体构成严重的损害,这一病症的病死率较高[6-7]。并且脑梗死患者发病后,机体免疫能力降低,这也导致临床治疗的挑战性加大。本次研究,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临床效果较好。优质护理更加注重患者的心理、生理、精神和临床需求[8]。有效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偏瘫症状、预后,并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医院整体护理效果。优质护理经不断完善,秉持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开展护理工作,能够结合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开展护理工作,尽可能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不断改进护理工作[9-10]。与此同时,还可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降低护理工作中的误差、差错,从而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经优质护理干预,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如不安、恐惧、抑郁等,且不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构成严重影响。平时护理人员应加强和患者间的沟通,拉近护患关系的同时,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情况发生。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更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能够看出,优质护理应用于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改善患者的运庸δ堋⑷粘I活能力,使患者及早获得康复,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蓉芳.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 [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2):351-352.

[2]刘芹,彭宪星.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15):87-88.

[3]康.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3):102-104.

[4]周明珍.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0):247-248.

[5]张俊平.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9):211-212.

[6]孙春梅.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价值探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0):88-90.

[7]兰尖花.优质护理干预在老年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10):126-127.

[8]汤芳.86例急性老年性脑梗死病人临床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4,12(30):2815-2816.

[9]孙艳梅,戴丽君,孙彦红.优质护理在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3):230-231.

篇5

【关键词】 人工血管;感染;老年

自1953年Voorhees首先将涤纶人工血管应用于腹主动脉移植后,各种人工血管已广泛应用于全身各部位,疗效显著。但移植后发生的人工血管感染或血管周围组织感染依然是严重的并发症,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血管移植物感染的发生率更高,由感染所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甚至出现较高的死亡率〔1~4〕。目前国内尚未见针对老年患者血管移植物感染的分析报道。我科自2001年至今,完成60岁以上老年患者人工血管移植600余例,感染54例,血管移植物感染的发生率约为9%。本文主要分析血管移植物感染的发生因素,探讨预防及外科治疗的措施,以改善其生存质量,提高远期生存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4例患者,男45例,女9例。年龄61~73〔平均(66±4.9)〕岁。原发疾病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45例,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2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7例。伴发疾病有:高血压20例,糖尿病33例,白塞氏病1例。50%血管移植物感染发生在手术后4个月以内,17%发生在手术后6个月,22%发生在手术后1年,11%发生在手术后16个月。血管重建手术时间为1.5~3 h,平均手术时间为2 h。血管移植物材料中,45例为聚四氟乙烯(PTFE)人工血管,9例为涤纶(Dacron)人工血管。感染发生部位依次为腹股沟区29例,大腿下段和小腿上段23例和颈部2例。

1.2 临床表现

发热或败血症症状54例;患肢疼痛伴功能障碍45例;移植物外露伴伤口流脓10例;伤口流脓、移植物和/或远端肢体动脉搏动消失27例;腹股沟区肿胀或窦道形成18例;移植物血栓形成18例。

1.3 辅助检查

所有患者均行实验室检查提示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记数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表明机体体内炎症性改变;血培养、伤口分泌物或脓液培养或取出的血管移植物培养54例,分离出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8例,未培养出细菌6例。彩色超声波检查54例显示血管移植物周围异常液体积聚、脓肿形成。诊断性穿刺45例抽出脓血性液体,并常规送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1.4 治疗方法

手术包括:①取出感染的血管移植物、清创引流术加局部抗生素溶液灌洗27例;②取出感染的血管移植物、清创引流加截肢术18例;③取出感染的血管移植物、清创引流加近、远端动脉自体大隐静脉重建术9例。所有患者均全身静脉、联合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2 结果

54例痊愈,无死亡病例。通过门诊、电话对本组54例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2~60个月,平均42个月, 54例患者均未再出现人工血管感染症状,创口均一期或二期愈合。

3 讨论

3.1 发病机制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血管移植物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其次为革兰阴性菌,而真菌性感染少见。本组病例中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8例,占病例总数的88.8%。人工血管感染主要是由于移植物在植入过程中的污染造成的。血源性污染虽然少见,但可以解释部分病人的延迟性感染。大约20%的病人在手术1年后发生感染。本组病例中12例发生在手术后1年,占病例总数的22.2%。污染源来自手术室消毒不严格、移植血管与病人皮肤或腹腔内脏器相接触以及隐藏在宿主血管中的细菌。来源于腹股沟区皮肤病原菌的污染是最常见原因。无论是浅部还是深部的感染都好发于此部位。葡萄球菌是皮肤共生菌,也是从感染移植物中分离最多的一类细菌。其他潜在的污染源包括合并感染的皮肤溃疡、坏疽的足趾或浅部伤口的感染。人工血管材料与感染的发生和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关系。管壁光滑的移植血管如PTFE和自体静脉较编织的Dacron血管感染发生率低,且一旦发生感染,其处理相对容易。细菌可以黏附在Dacron血管的缝隙中,其数量是PTFE血管的100倍,因而较其他材料的移植血管更难清除,更常表现出严重的感染症状如脓毒败血症或吻合口破裂。本组病例10例移植物外露伴伤口流脓,其中7例即为Dacron血管。

3.2 诊断

3.2.1 临床表现

人工血管感染缺乏典型的早期临床表现。本组病例发热或败血症症状54例;患肢疼痛伴功能障碍45例;移植物外露伴伤口流脓10例;伤口流脓、移植物和/或远端肢体动脉搏动消失27例;腹股沟区肿胀或窦道形成18例;移植物血栓形成18例。总之,只要有任何迹象提示可能存在人工血管感染,均应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情,切不可忽视而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3.2.2 实验室检测

一旦血管移植物感染,病人可有发热,血白细胞计数上升,ESR>20 mm/min等非特征的炎症现象。本组病例所有患者均行实验室检查提示ESR、CRP、白细胞记数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常规实验室检查应包括尿分析和血培养,以及对任何可能来源的感染灶做细菌培养。但只有2/3的病人实验室检查为阳性结果,而迟发的表皮葡萄球菌血管移植物周围感染,所有实验室检查结果都可为阴性。

3.2.3 血管特殊检查

采用血管超声、CT和MRI,可检测出血管移植物感染所致的移植物周围脓肿或吻合口动脉瘤,选择性联合运用此类特殊血管检查,对感染移植血管的确诊,其敏感性可达80%以上,特异性为50%~90%,并有助于确定手术入路和范围。本组病例均行彩色超声波检查,显示血管移植物周围异常液体积聚、脓肿形成。

3.2.4 其他特殊检查

血管移植物周围穿刺培养,行微生物检测,是明确诊断感染存在的必要手段,并为选择有效抗生素治疗提供基础。本组病例诊断性穿刺45例,抽出脓血性液体,并常规送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3.3 治疗措施

标准的血管移植物感染的外科治疗方案是:移除感染的血管移植物,行解剖外旁路移植术。控制感染和保持远端动脉血运是最重要的原则。基本方法有局部清创引流、切除感染人工血管、行避开感染部位的解剖外动脉旁路重建。如果肢体远端供血差,则应进行解剖外途径血管重建术。如病人肢体远端流出道条件差,常需行截肢术〔4,5〕。

3.3.1 局部处理

血管移植物感染的局部处理方案,包括对感染的移植血管床的充分清创引流,需要时行扩创术,去除化脓的坏死组织,宿主动脉残端的清创处理。本组54例病例均行充分清创引流,去除了感染血管移植物的残留床,彻底清创,去除坏死化脓组织,直至正常组织显露,缝合创口,置闭合式负压引流管,作充分引流。

3.3.2 血管重建方案

一般移除血管移植物后均需行血管重建术。目前有报道指出:移除感染的移植血管后,在原位用自体静脉、同种异体移植血管或含抗生素人造血管行血管重建术,较标准的解剖外旁路移植术相比,具有简化手术操作过程,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再移植血管通畅率的优越性。但行原位血管移植术,容易发生再次移植血管感染和血管吻合口感染。所以只有无全身感染,才可行原位血管移植术〔1〕。血管重建的移植材料,选择自体血管为最佳,但多数病例无适宜的自体血管作移植物,只能选用人造血管,通过无细菌感染的正常组织,与正常的宿主动脉相吻合。本组病例行远端动脉自体大隐静脉重建术9例。术后效果良好,移植静脉未发生栓塞。

3.4 人工血管感染的预防

3.4.1 避免污染

对身体任何部位有脓肿或其他感染病灶的病人,术前应积极治疗,作好与手术区的隔离准备。糖尿病、营养不良、心肾疾病、肥胖,均有增加感染的危险性,应特别注意术前给予积极支持疗法。术中注意严密无菌操作原则,特别是当急症手术和延长手术时间时。应防止人工血管接触任何潜在污染源,特别是来自邻近手术野皮肤。在移植手术同时应避免采用胃肠手术以防因内部器官所致人工血管污染。

3.4.2 抗生素的应用

预防性抗生素疗法是人工血管移植的标准做法。当病人体表细菌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者同期病房感染伤口超过10%时,手术前应加强应用抗生素3~5 d。手术中应系统应用抗生素,维持组织药物浓度超过最小杀菌浓度。参加手术者应注意防止各个环节的污染。如防止血管移植物与手术野的皮肤接触,缝合切口应逐层仔细缝合皮下组织,避免残留死腔,防止血肿形成。移植术后应继续应用抗生素5~7 d。另外,血管移植术时应避免同时行胃肠手术,剖腹手术后不应立即行血管移植术,应间隔几日,并在移植术前预防使用抗生素,减少再次感染机会〔5〕。

3.4.3 抗感染的血管代用品

在实验性研究中,抗生素涂壁人工血管显示抗生素黏附于人工血管具有可行性,因此抗生素涂壁人工血管将来有可能成为有人工血管感染危险病人或原位置换已感染人工血管的较佳血管代用品。近年有关采用自体内皮细胞种植人工血管的研究报道显示种植后人工血管新内膜的细胞组织可增强人工血管的抗感染能力。

参考文献

1 石美鑫.血管外科手术图谱〔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45.

2 符伟国,王玉琦,陈福真,等.人造血管旁路术后移植血管感染的外科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1997;35(10):6089.

3 Mertens RA,O’Hara PJ,Hertzer NR,et al.Surgical management of infrainguinal arterial prosthetic graft infections:review of a thirtyfiveyear experience〔J〕.J Vasc Surg,1995;21(5):78290.

篇6

【关键词】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R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9-0271-02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是教育部2000年确定为首批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5年率先通过辽宁省高职高专示范专业验收,是辽宁省名牌专业。该专业教学团队是辽宁省优秀专业教学团队。该专业以培养老年人服务紧缺人才为宗旨,借鉴国外先进的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人才为培养理念,实训设施和教材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人口老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是世界上人口和老年人最多的国家。一般按年龄可分为衰老前期(40-50岁)与衰老后期(65岁以上)。生理老化为老年人所共有,根据2008年2月国家老龄委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49亿,占我国人口的11%,占世界人口的20%,据统计云南省60岁以上老年人有530万,占全省人口的11.5%,在昆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80多万,他们中有16%是单个居住的老人,有42%是老俩口独居生活,人口老龄化实际上已成为社会发展问题,为他们的晚年生活提供丰富多彩的社会服务,已是大家的共同希望,云南省人民政府2006年12月25日专门下发了《云南省老年人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为加快云南省的老龄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规定,必须要有相应的老年人服务和管理人才,社会老年人服务专业人才需求量估计到246000人左右,现根据2009年5月21日报道,云南昆明市的养老护理人员几乎都是来自农村,他们学历低,缺乏专业知识,养老服务近视保姆式的服务。

1 专业前景

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催生了一大批社会福利机构,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社会上的养老服务需求也明显提高。因此,必须靠社会,大力发展老年人服务事业,根据民政部最近统计,全国有3250万老年人需要长期护理,显然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方面的人才已成为我国紧缺人才,目前,全国只有几所高职高专院校开办这个专业,远不能满足老龄化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激增,掌握老年人生活护理,老年人心理护理,老年人康复保健与疾病照护的高级老年护理人才,老年健康咨询指导人才老年产业管理等人才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培养合格的老年人服务专门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

2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特色

2.1 创新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教、学、做 ”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对老年服务与管理紧缺人才的需要,以养老机构的工作任务为切入点,以老年生活护理,老年康复保健与医疗照护,老年心理护理及养老机构经营与管理等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经验,融教、学、做于一体,突出职业活动导向的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着力培养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拓展能力。

2.2 构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根据老年人的特点,以养老机构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为切入点,以岗位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企业共同开发基于老年服务与管理工作任务的专业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设置,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案都严格要求,制定了详细的教学管理制度,出题规定做到教考分离,具有完备授课计划,采用举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注意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建立护理实训室、老年人心理咨询实训室,老年人保健治疗,推拿按摩实训室,养老机构模拟实训室,老年人康复理疗实训室等。

3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3.1 强化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体系: 老年服务与管理工作以老年人为对象,从业者尤其需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本专业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与培养放在首位,并将老年服务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教学始终,建立职业道德体系,使学生能理解性地认识将要从事的行业的特点以及发展前景。热爱所从事的工作和服务对象,并愿意为养老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通过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建设使学生具备“尊老敬老,无私奉献,自尊自强、爱岗敬业;严谨细致,技术求精: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规范。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让学生通过分学期的实训,顶岗实习,完成实习日志的填报,提高对职业岗位的认识;通过课堂 表现等行为教师打分表,记录学生为老年人服务等活动的次数以及感受。为老年人的服务活动要求每个学期每位学生不少于5次;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包括毛邓三,法律道德与思想品德,医学伦理学,以及老年人的生活护理,老年人的心理护理等职业技能课程,提高对专业岗位的认识和服务水平。

3.2 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建设的具体项目:

①职业认识与职业规划通过参观养老机构,聘请养老护理,有丰富经验的模范人物,实训基地护理与管理人员以及相关行业专家到我校为学生做讲座,到兄弟院校做专业经验交流,使学生认识职业特点,职业要求,职业的发展以及职业的社会意义,做出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②了解和认识养老机构和老年群体特点,学生通过见习,实习,更深入了解养老机构的组织特点,经营与管理模式以及发展趋势,并根据社会目前养老机构存在的优势和不足,设计理想的养老管理模式。学生从入学开始就与校外见习、实习基地的老年人“结对子”与老年人进行交流,并对老年人进行跟踪服务,以了解老年群体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特殊需要。

③规范服务行为通过顶岗实习,职业技能培训以及职业礼仪训练等方式,掌握养老机构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掌握沟通技巧和服务礼仪,规范服务行为,提高职业素质和岗位服务水平。

④社会公益活动与自我教育通过到养老机构和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生活照料等服务,参与昆明市慈善总工会,民政部门红十字协会的相关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奉献精神。

3.3 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重视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和岗位资格技能的培养。掌握一定人文社科、心理学、病理学、社会学知识,具有老年生活策划,活动组织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培训获得公共营养师,心理咨询师,高级保健按摩师,针灸师、康复理疗师等社会工作者等职业资格证,毕业条件为,即毕业证加资格证,双证齐全方能毕业。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具有知识结构较全、职业素养较高、职业能力较强等优势。

4 专业培养要求

①掌握中西医基本常识;

②掌握护理基础及基本操作;

③掌握老年人工作的有关政策法规;

④掌握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和操作技能;

⑤具有老年人健康,生活料理服务的能力;

⑥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和宣传,协调沟通、公关以及一定的心理救助能力;

⑦熟悉心理方法,饮食疗法的基本原理;

⑧取得职业技能证。

5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

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情况,特点,应开设以下课程:

5.1 主干学科:中医学,临床医学,康复医学;

5.2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中医基础,生理学,病理学,社会学概论,饮食营养与卫生,老年政策,康复医学概论,老年维护与管理,诊断学,针灸学,推拿学等;

5.3 必修课体系结构:职业道德综合素质课,专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毕业实习等。

6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服务方式及就业方向

6.1 服务方式:

①小型家庭养老院,老人不出门,三五人一个养老单位。

②日托养老院。白天托管,白天送老年人来疗养院,晚上接回家。

③居家养老院,以家庭为主。老年人不出家门,护理人员定期上门服务。

④全天候托管,也就是24小时托管,长期托管。

⑤异地互动养老,甲地老人到乙地去养老。冬天老人到南方,气温较好,夏天到气温凉爽的地方养老。

6.2 就业方向: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主要在下列地方就业:老年人福利协会,老干部管理处,老干部干休所,敬老院。疗养院,老年公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养老院及病人家庭等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各社会福利院,敬老院不断建立,对老年人服务人才既懂社会工作知识技巧,又懂老年人身心康复护理技能的高职专门人才。据估计全国约有4.2万个福利院,如果每个福利院送一个专业人才,近期就需4万2千人才到福利院工作。

各种民办公助,个人自费兴办的老年公寓,老人村,托老所,老人乐园。需要的专门人才就更多了。

本专业完全可以采用“ 校企联办”方式,不仅让学生毕业实习顶岗上班,还能为青年教师进行挂职锻炼,增强工作实践经验,以便更好的教学。据调查,需要社会长期照护的人数占80%,在家接受服务的达36.3%,选择上门钟点服务的达78.8%,选择老年养老院护理的占54%,选择白天托人全天型服务占98%。

总之,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是一个崭新的专业,人才培养也将接受用人单位和社会认可的考验,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在考验中继续优化。要想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做大作强,不仅需要满足社会需要的教学模式,更需要社会大环境,政府扶持,提高专业人才待遇等政策相配套,人才培养和留用才会长久,平台才会更高更广阔。

作为咱们云南,养老专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有着得天独后的地理,气候等地域优势,已逐渐成为国内外老人的养老、休闲、养生、度假、避暑、避寒的首选地,因此我们要加快培养专业的养老服务和护理专业人才。

篇7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老年科在2006年10月至2008年4月共留置胃管80例,发生误吸的病人占40.7%,其中男性17例,女性6例,年龄56~92岁,平均年龄74岁,置管时间最短13天,最长627天,脑血管疾病13例,呼吸系统疾病8例,消化系统疾病6例,恶性肿瘤4例,其他疾病1例。

1.2喂养方法

1.2.1 采用荷兰 Nutricia公司生产的能全力1500ml/日输液器点滴持续喂养。

1.2.2 科内配制的营养液1500ml/日,分6餐鼻饲,每餐250ml用50ml注射器抽取后胃管内注入。

1.2.3 采用能全力和配制营养液混合喂养的方法。

2老年鼻饲患者误吸的相关因素

本组病人经临床观察发现误吸的因素与病人的年龄、病情、胃管的置入方法、营养液供给方法、量、速度和温度及喂养时患者的等方面有关。胃排空延迟、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减退和昏迷患者易发生误吸[1]。

2.1生理因素

2.1.1 高龄病人食管下括约肌、胃平滑肌松弛收缩无力,喷门处于开放状态,防止胃、食管返流的生理屏障作用减弱,增加了食物返流的机会。

2.1.2 老年病人机体功能减退,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减弱,容易造成胃储留。

2.2疾病的影响

心血管系统疾病,鼻饲患者发生误吸的机率明显高于其他系统疾病。其中以脑卒中患者居多,脑卒中是造成吞咽困难的首要病因,据报道卒中后吞咽困难,病人误吸发生率是51~73%,另外,昏迷状态的患者,因咽部感觉迟钝、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吞咽困难或无力,吞咽使胃肠液返流至口,从而导致胃肠液体被吸入气管。建立人工气道的鼻饲患者列为误吸发生的高危人群。

2.3留置胃管因素

2.3.1 胃管置入深度不够或胃管移位,鼻饲液未能全部进入胃内,易造成返流误吸。

2.3.2 由于长期留置胃管,口腔分泌物增加,吞咽功能减弱,误吸有致病菌繁殖的口咽分泌物,引起细菌吸入性肺炎。

2.3.3 胃管的留置导致食管相对关闭不全和进一步减弱咽反射,使胃内容物易返流至口咽部经气管而误吸入肺。导管直径越粗,对食管下端括约肌的扩张开放作用越大,发生胃内容物返流的机会亦相应增加,误吸也更易发生。

2.4护理不当

2.4.1 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够对老年鼻饲患者护理知识缺乏,鼻饲时速度过快,量过多而致误吸。有报道鼻饲液输注的速度和容量明显影响胃内压力和胃食管反流[3]。

2.4.2 建立人工气道的鼻饲患者因鼻饲管与气管插管同时在咽后部,会厌关闭不全,吸痰时痰管插入过深,引起咳嗽,呕吐误吸。

2.4.3 鼻饲不当摇高床头角度不够或平卧位灌注流质,胃、食管、咽处于同一水平,而留置胃管对食道的扩张开放作用,使胃内容物易返流误吸入肺。如鼻饲后就给患者翻身,则更易发生呕吐误吸。

3护理干预

3.1置管护理

3.1.1 留置胃管前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胃管,对可能长期置管病人选择较细,质软与组织相容性较好的复尔凯胃管。黄建萍等[4]研究表明复尔凯鼻胃管患者耐受性良好,留置期可达90~180天。

3.1.2 改进插管方法采用适宜的置管方法及技巧,以防误入气管或盘折在口腔及在食管内。刘亚红采用侧位置胃管方法避免昏迷患者舌后坠引起的插管困难及误吸;对于昏迷及吞咽困难者,邹萍取加大咽部通道弧度的方法,使饲管顺利插入胃内[5];有吞咽功能的意识障碍患者,插胃管14~16cm至咽部时稍停,稍刺激患者有吞咽反射时,快速将胃管插入;徐亚金用侧位拉舌插管法[6]对于舌后坠患者插管可顺利完成。

3.1.3 置管长度将传统的胃管插入长度45~55cm,延长至 55~65cm,确保胃管末端侧孔位于胃底部,鼻饲液进入胃底部,减少胃内容物返流。

3.1.4 胃管的固定常规在插管部的鼻侧、颊部用胶布固定,或撕一条Y型胶布,下端胶布缠绕于胃管上,上端胶布交叉固定于鼻侧;也可常规固定胃管后,用细弹力筋在患者鼻孔处的胃管上打2个外科结,两圈并拢,套在胃管上抽紧[7],牢固固定胃管,然后经耳廓上缘绕过枕后固定,松紧度能伸进两手指为宜。记录胃管插入的长度,鼻饲前观测胃管有无移位。

3.1.5 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方法有听诊、观察水下气泡、回抽胃内容物等。老年病人呛咳反射弱,检查时可三种方法结合使用。每次鼻饲前都应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

3.2鼻饲护理

3.2.1 鼻饲患者口咽分泌物多,鼻饲前应翻身拍背排痰,必要时电动吸尽痰液,保证鼻饲顺利进行,避免鼻饲后立即吸痰,引起呕吐误吸。

3.2.2 注食时采用右斜坡卧位,抬高床头>45°,并保持此至鼻饲后30分钟。

3.2.3 每次鼻饲前,用50ml注射器抽吸胃液,如抽出超过100ml的未消化吸收营养液,考虑有胃排空延迟,可延后鼻饲时间或给予促进胃动力药如:吗叮啉片。

3.2.4 营养液的温度在38~40℃之间,可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每次注食量(药+营养液+水)<400ml,注食速度不能过快,在20~30分钟完成。瓶装能全力鼻饲插输液器后持续滴注喂养可减少胃残余量、降低胃内压和食管反流,滴速一般为100~150ml/h,微量泵控制速度。

3.2.5 鼻饲患者根据口腔PH值选择漱口液,给口腔护理每日2~3次,能减少口腔细菌的繁殖,预防口腔溃疡。

3.2.6 鼻饲患者有呛咳、呕吐时,立即给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呼吸道,减少或避免呕吐物吸入呼吸道。

4总结

对于年老体弱不能进食、昏迷不醒或伴有吞咽困难的患者采取鼻饲流质,能供给机体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配合胃肠道用药,对促进机体康复起重要作用。误吸作为管饲饮食的并发症轻者引起呛咳,重者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或气道堵塞,严重者甚至窒息而死亡。因此,做好鼻饲管管理,对于配合医生的治疗,促进老年患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庸晋.急救护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0.

[2]张婧,王拥.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所致误吸的病因分析.

[3]秦环龙.管饲喂养发生误吸的危险因素及防治.肠外与肠内营养.2003,10(10):10.

[4]黄建萍,黄叶莉.国内留置胃管术的研究进展.实用护理杂志.2001,17(4):48.

[5]王新宣,陈艳秋.管饲方法与临床病人耐受性和并发症的关系.肠内营养.2002,9(2).

篇8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讨论

老年冠心病是老年人群多发的一种疾病,而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痊愈后对患者造成身体危害的重要因素,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此时往往出现急性心肌梗塞以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7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38例,患者平均年龄在75岁,所有患者经诊断均符合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标准。

1.2方法 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系统,选用标准导联对患者进行24 h监测,受检期间患者可进行正常活动,由计算机对患者进行自动分析,观察患者日常生活中ST段改变时是否伴有症状及与诱发因素的关系。

1.3诊断标准 ST段呈水平或下斜型压低≥1 mm,持续时间≥1 min,两次心肌缺血发作间隔≥1 min。

2结果

2.1接受检查的78例患者经过心电图检测共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280阵次,累计缺血时间1400 min,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以白天多于夜间,白天发作机率大,白天的6∶00~10∶00为患者的发作高峰期,是患者应该注意的主要时段,见表1。

2.2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诱发因素是根据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为参考,以医生和患者家属提供的信息作为补充,发现有180阵次的无症状心肌缺血在发病前有明显的诱发因素,100阵次的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没有明显的诱因,属于患者无法控制的症状,见表2。

根据老年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情况与有关参数的分析表明,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疾病,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3讨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在临床上非常普遍,是一种一种危害老年患者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在临床上其发病不是很明显,非常容易被医生及患者家属忽视,从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老年人无症状心肌缺血情况较多,目前具体原因还不是很明确,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其原可能是其心绞痛警报系统缺失和痛感改变等因素有关。心脏含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当冠状动脉发生弥漫性病变就会导致神经系统受到损坏,,影响到患者对痛感的感受。临床观察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和有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时间并没有多大差别,大都是白天的6∶00~12∶00最频繁,晚上0∶00到早上6∶00之间发作的最少。这与心肌梗死和猝死的发病时间相吻合,表明无症状心肌缺血与这两种疾病密切相关,肯存在某种诱发因素,应该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无症状心肌缺血是预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死亡率的独立因素,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持续时间比有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持续时间要长,而患者自身却不能明确的知道,因为没有症状,患者心肌缺血主要是靠自然缓解和恢复来缓解病情。由于心肌缺血可以诱发心律失常,而心律失常也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症状,两者之间具有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关系。所以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现象要特别重视,而患者心律失常更是要引起高度关注,不能因为一种疾病加重了另一种疾病,要控制好患者的病情。

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全天候监测和记录并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表现,观察患者在活动或者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发生的变化,提高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通过对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全面分析,可以发现患者心肌缺血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以及患者昼夜变化的发作规律,并能够从心电图上对应观察到同患者心肌缺血相关的临床症状表现,通过对患者心电图的分析,还可以确诊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情况。诱发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因素有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患者的情绪、运动和进食都会导致患者发生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情况,从而增加了患者心脏的负担和耗氧量,使患者情绪波动,导致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现象。

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具有明显的时间节点,其心肌缺血发作的高峰与心率呈正比,在患者心率加快时,交感神经的张力增加,激素分泌加快,而在夜间患者心率放缓时,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从而导致冠动脉阻力增加,血流缓慢,血小板聚集,纤溶活性下降,心肌缺血的发作几率也会减少。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在发作时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增强,增加了心肌的脆弱性,降低了室颤值,极容易发生心室颤动,而迷走神经系统的活性增强后,提高了室颤值对心脏的保护作用,此时更加容易发生心血管病变。

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次数、持续的缺血时间都表明心肌梗死后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较其它冠心病更为严重,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愈后不良的高危因素,这种冠心病患者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可能会突然出现急性心肌梗塞或严重的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由于患者做常规心电图,记录的只能是患者静息状态短暂的心动周期的波形,没有把患者真实的心电图呈现出来,给医生诊断病情造成了失误。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医生要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全天候监测,把患者不易观察和发现的时段通过心电图全部记录下来,为我们分析和诊断提供科学的依据,这样,患者的一过性无症状的心肌缺血就能清晰的显现出来,使医生对症治疗,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李玉冰,杨健威,莫丽丽,等.7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临床探讨[A].临床心电学杂志,1005-0272(2004)02-118-03.

[2]张勇翔,黄晨,张阳阳.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研究[A].心脏杂志,1009-7236(2002)05-0390-03.

篇9

关键词 平片 无张力疝修补 老年 腹股沟疝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加速,老年腹股沟疝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与老年人腹壁薄弱及合并便秘、前列腺疾病、慢性咳嗽等引起腹压增高有关,手术修补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传统腹股沟疝的手术局部有张力、术后疼痛明显且易复发。2008年11月~2010年11月采用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患者76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76例,男74例,女2例;年龄65~81岁,平均68岁;斜疝66例,直疝8例,股疝2例;原发性疝72例,复发性疝4例。

手术方法:原则上按中华医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推荐方法施行[1],但个别处有所不同。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取腹股沟区斜切口,常规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及外环口,向外侧游离至腹股沟韧带缘,内侧游离至联合肌腱处,分离提睾肌纤维(斜疝)或提拉精索(直疝),游离并高危结扎疝囊,将补片置于精索后方与联合肌腱和腹股沟韧带间断缝合固定。补片缺口朝上,保持补片平整、无张力。

结 果

手术时间32~58分,平均40分钟。患者术后1天能下床活动,使用止痛剂16例。术后无切口感染、阴囊肿胀,尿潴留2例。全部患者5~7天出院,随访6个月~3年,无术后复发。

讨 论

腹股沟疝是临床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这与老年生理特点及合并疾病有关。传统腹股沟疝病修补术后复发率较高,据文献报道,初次手术复发率不低于10%[2]。平片修补手术依靠向人工合成网片内增生的纤维组织,形成较为坚定的组织结构,达到有效修补腹股沟后壁的作用。它的理论依据在治疗上更符合人体的解剖生理结构,具有无张力的特点,目前已逐渐成为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首先方法。

通过本组病例的手术,笔者体会:①术前积极治疗引起腹压增高的合并疾病,如便秘、慢性咳嗽、前列腺增生等;②术中要做到解剖清晰,层次分明;③补片的放置尤为重要,要根据不同情况确定,视腹股沟管后壁缺损的情况决定大小尺寸,下方要到耻骨结节,保持补片平整、无张力;④止血要彻底,不能让补片浸在血中,以免引起感染、异物反应等,影响手术效果或导致术后复发。

总之,笔者认为,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更加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和疝的病理生理特点,复发率低、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痛苦小、术后恢复快、医疗费用低,适宜在基层医疗机构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篇10

【摘要】 在医学模式、医疗服务观念发生转变的今天,医院建设更重视医疗环境质量。我国在本世纪初进入老龄化社会,面对逐渐增多的老年患者,医院环境的建设势必将老年人群特性纳入重点考虑范畴。而作为老龄化社会及新医学观念产物的现代化老年病专科医院,其康复环境的创造问题则更具代表性。中国目前老年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尚处初级阶段,在这一情况下,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探讨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老年护理 健康老龄化

老龄化问题现在是全球热议的话题之一,也是21世纪人类发展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我国人口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态势,面对一年比一年增长的老年人群体,我国政府以及民间爱心机构更加高度重视老年护理医院的结构配置和数量的增加,以及对老年护理服务的专业质量强有力的提升。近一步的维护老人的情感、心理、信心和尊严,使老人得到更加人性化的治疗和照顾,不断完善和增加老年医疗、老年护理、老年康复的步骤和护理人员专业技术的再度提高。

一 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状况及提倡老年医院的建筑与室内设计

老年人是健康最脆弱的群体,普遍多病共存。在我国,慢性疾病是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是几大的健康杀手。对于反复发作数年,难以治愈,使得患者日常生活受到严重限制。据统计,百分之九十九的老人平均患得三、四种慢性疾病。大多65―74岁得老人日常生活需要得到协助。85岁以上的老人依赖他人协助的是70多岁人的三倍。

适应老年人身体机能特征。进入老年后,人的身体机能显著退化,如65岁以上的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仅为20岁的50%。考虑到医疗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建筑安全(无障碍)问题是老年医院环境设计的出发点,也是评价老年医院建筑设计的落脚点,安全、健康、方便、舒适是对老年医院康复环境的基本要求。重点把握在出入口、水平通道、垂直交通、病区空间、卫生间、诊疗空间以及为老年人提供的交流、休息空间等的安全措施设计。此外,从老年人身体机能特点出发进行功能布局,关注医疗环境细节。下面举出适应老年病患的医疗康复环境设计例表考虑角度采取措施:

施力方式需要手持握的物体的体积不能太小。如各种开关、把手等;需要手指捏的物体的体积不能太小,如钥匙;需要手开启的物体的体积不能太小。

操作的精确度及复杂性降低操作的精确度,如:各类用品的按钮与手指的对应性问题,要求按纽与手指的接触面积不能太小,按钮与按钮的距离不能太近;降低操作的复杂性,如:病房电器的操作难度不能太复杂,操作步骤尽量单纯化。

信息强度为适合老年人视力、听力衰退和记忆力下降的生理特征,设施及用品的文字、符号设计要清晰,标识易辩识。色彩对比强烈高反差。大小适中,简单明了:声音的刺激要大,如电话、呼叫等暗键表示通话和忙音的提示音响要加大;设施在形态、色彩方面应具有易于辨认的特征。某些用品应附带提醒功能。

老年人体工程尺度与站高有关的工作面要相对降低,与坐高有关的支撑面要相对降低。服务台要低矮。体力衰退:走廊设扶手,在水平、垂直交通部分适当位置设置休憩区;对建筑进行更为人性化的布局划分。智力衰退:建筑布局应优先考虑分组原则而非排列原则。清晰的平面布局具有容易辨认的方向性,路径简洁而空间序列不失丰富的变换。对建筑元素如房屋、楼体、组群、生活区以及个人私密区域的分类组合增强了患者的方向感,有利于患者更好地与建筑环境融合协调。建筑设施操作简便,结实耐用。老年人生理特点:不能设置吊柜和床下柜,以免老年人上攀下蹲引起病变。水龙头采用自动、限流自闭式。

二 充分考虑老年人心理特征及护理人员对老年情感和心理的陪护辅导

老人面对生理机能的退化,面对各种疾病的困扰,大多显示出情绪低落,抑郁萎靡的状态。尤其是我们现在的社会生活模式节奏的加快,多数儿女亲人们都在遵循生活模式,由于忙于工作,不能全面放心合理的对患有疾病的老人进行24小时护理。所以护理老人就成了大的社会关注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护理的老人和我们护理人员相处的时间是最多的。护理人员要理解病人的需要、情感和所处的环境或状态,对保证护理实践的有效性来说是基本的要素。所以要突出人性化我们护理人就应该在工作时把爱心表现在细节中,把需护理的老人当做是自己的亲人和长辈。面带笑容,耐心细心的治疗呵护老人。在工作时可以和老人亲切交谈,嘘寒问暖,建立信任和情感。观察每个老人的性格特点,记录每个老人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性格对老人进行对症下药。比如有的老人喜欢像个孩子一样的被哄着吃药,我们护理人员就耐心的去哄着。有的老人喜欢聊天说说儿女,我们护理人员就要发扬心理陪聊医生的优点和老人多聊聊。有的老人焦虑抑郁,我们护理人员要多关心多开导,带鼓励、带阳光给老人,争取让老人多些笑容少些顾虑。老人们慢慢心里有了温暖,觉得情感上得到了尊重和重视,觉得医生护士没有了那些架子和严肃,让人感觉可亲可信,慢慢的对我们护理医院和人员就有了可以依赖的和亲人般的情感,开始积极乐观的接受治疗。护理人员愿意花费时间了解作为一个个体的病人,愿意倾听他们的倾诉和迎合老人,让老人充分达到情感的宣泄。让老人保持情感的良好状态,有利于老人身心。

三 老年护理人员要辅助恢复老人的信心和尊严;护理人员要注重道德修养,发扬人道主义

我们护理人员不仅需要高等的老年护理的实践和高等教育培训,还需要提高协助和处理等能力。比如在实践中,有些老人疾病比较严重,一些瘫痪中风者和疾病致残者行动不便,有的表现出自暴自弃,有的表现出不愿意连累亲人的放弃治疗的想法。拒绝治疗的、大发脾气的都避免不了碰到。在这种情况下,检测我们护理人员的素质的时候到了,我们护理人员不能表现出任何懈怠,要敬岗敬业,对于严重有溃烂和褥疮的老人必须做到定时清洗,换药翻身,积极帮助老人度过难过,耐心鼓励病人恢复生活信心,让老人尽可能做到最大限度康复治疗,今天锻炼的能动一下手指头都是莫大的鼓励,明天偏瘫的老人通过系统康复治疗能走一步的都是很大的自我挑战。庞大的老年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病痛的增加,生活自理能力逐渐下降,生活品质随之降低,对自我存在的价值也渐渐失去认知。因此,鼓励和培养这些人的生活自理能力,重新唤醒他们对自身价值的肯定,再次燃起生命的希望之光。所以我们护理医院的护理人员实为重要,要常鼓励老人能坐着绝不躺下,能走路绝不坐着。身体的机能,就这样一天一天被唤醒,对生活的信心,也这样一点一点被重建。恢复每个需要护理的人的生命的尊严和对康复治疗的信心。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老人重精神生活时,它是生命的质量,老人患慢性病或较轻的疾病时,它是生活的质量。但尽管生活质量因性别和年龄而有差异,但基本要点是老人的幸福感。由于老人们能得到了良好的照顾并能减少孤独寂寞。随之尊严、信心和幸福感慢慢就建立起来了。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病痛,病痛这时候会萎缩变小,生命会无限放大更加精彩。

在当今霓虹灯下的世界里,有多少年轻人愿意从事老年护理职业?在一些青年的眼里这是枯燥无味的职业。所以积极更新护理概念势在必行,将当前的人口结果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护理人员在老年护理中的重要地位进行广泛宣传,以引起社会各界对老年护理人员培养的重视,逐步建立、健全各层次教育体制及人员专业教育。社会各界在呼吁和提倡青年走入献爱心职业,去接触、去接受、去爱。老年护理提倡从业人员共情,共情是能体验他人的精共情是能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是自身的精神世界一样的一种能力。各种负荷的能力,要求护士能够进入病人的精神世界,就如同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样,以期更好地理解需要帮助的个体。共情是所有护患沟通的精髓。共情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作为态度,它表现为一种对病人的关切、接受、理解、珍惜和尊重。作为一种能力,它表现为能充分理解病人的心事,并把这种理解以关切、温暖、尊重的方式表达出来。综上所述,根据我国国情,对老年护理这项任重道远的工作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推广。国家在基层村委会、社区卫生站、县城老人服务医疗机构、省市级城市老人护理医院等都加大加强了资金投入和扩展建设。在建设完善老年护理医院机构和老龄化发展赛跑的过程中,我们领略到了显著的成果和实践规划。让我们共同迈着坚韧的步伐,迎接和面对、建设和探讨“老年护理”这个全球关注的话题。本着完善再完善、服务再服务的宗旨去奋斗!

参考文献

[1] 姚建红,从健康老龄化看社区卫生服务,中国卫生初级保健,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