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垃圾分类总结范文

时间:2024-03-23 15:54: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垃圾分类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垃圾分类总结

篇1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弊端 方法 案例

在当今社会中,随着信息传递速度的提升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满足,精神文化水平得到了提升,随之也暴露出很多弊端。例如,随着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多,很多小学生都存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现象,家务活都由父母包办,缺少关心别人、团结别人的意识。对于这些现象,需要教师来进行科学引导,以培养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规范小学生行为模式,引领小学生成为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建设之材。作为教师,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的眼光来探索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特点与教学新思路。从过去的教学经验中,我们分析应从如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一、确定教学目标,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的确定影响着小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影响着小学生性格的形成与行为、品德的形成。对于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要使目标具有全面性,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注学生的情感、行为、品德等方面的表现,并对学生进行目标指引,通过小学生直接的情感体验,来激发其对情感、行为等方面的认知,促进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协调发展。其次,要使目标具有层次性,根据小学生知识水平、心理特点、性格特征的不同,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使不同类型的小学生都能根据其自身特点获得适当的教学活动、文化知识与道德教育。反之,如果不管何种类型的小学生都按照一种方法进行教学,会使一部分小学生因目标较高而难以达成,另一部分则因目标太低而不具备挑战,从而丧失学习兴趣。[1]

二、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发挥教材作用

现行的思想品德教材中系统地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学提供了指导思想与教学素材,可是如果不善加利用,会使得小学生无法高效率地吸收教材中的“养分”,达不到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用活泼生动的方式来表述教材中的内容,如加上小学生喜欢的图片、色彩、音乐、故事等,营造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例如,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要教育小学生爱父母、爱家庭,教师可以设计一套引人入胜的教学课件。在课件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一下记忆中的童年,回忆小学生与父母度过的每一个美丽温馨的瞬间。之后,教师播放一些有关爱父母的歌曲,如《世上只有妈妈好》《我的好妈妈》《父亲》等,让学生交流听完歌曲的感受。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教材中的相关文字与图片,并请学生交流欣赏之后的心情与体会。教师穿插一些提问:“你爱你的家人吗?”“你的爸爸妈妈都是如何爱你的?”“你的朋友们都是如何爱爸爸妈妈的?”让学生在阅读教材中思考,在教师提问中思考。在对教材学习之后,教师可以请小朋友们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及对一家三口间相互的爱,并作为学习作品在教室中进行长期展示,让教师中充满温馨、充满爱意。在课程的结尾,教师可以送一些寄语给学生们,让学生懂得要去爱家庭、爱父母,并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2]

三、在日常行为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

在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规范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并从行为入手,将思想品德的观念传递给小学生。教师应以身作则,不但在学习中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引导,也应在行为中进行引导。例如,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六年级(下册)》中讲到,小学生应该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小学生应做到的几点贡献进行探讨,例如将不需要的电灯关闭、不浪费水和纸、不乱扔垃圾等,当小学生有了这些常识之后往往不会主动去做,这样就达不到教学的目的,也使思想品德课程形同虚设。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也应对小学生的行为进行指导。当小学生乱扔垃圾时,教师应以身作则,捡起垃圾并告诉小学生这是错误的行为,应像课堂中讲的那样,将垃圾分类放入垃圾桶。当我们弯下腰时,拾起的不只是垃圾,更是我们良好的品行。当小学生随意浪费水时,教师应让小学生明白,这样浪费地球上有限的水资源,将给地球的未来生存带来威胁。我们要从我们做起,要有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将教材内容转变成为小学生的观念,并使观念成为行动,才会凸显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3]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不仅影响着小学生的未来发展,也影响着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在上文中,我们对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性格特征,确定教学方向与方法,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提升课堂的有效性,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提升。[4]作为小学思想品德教师,我们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总结更好的教学经验,有力地推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工作的发展,为我国未来经济、文化建设输送高素质人才。[5]

参考文献:

[1]卫花岗.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探析[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娜日苏.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实效性探析[J]. 新课程学习(下)

[3]陈冬霞. 如何利用多媒体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效率[J]. 快乐阅读

篇2

“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合作是未来工作、社会适应的基础。而目前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父母的娇惯,让他们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人合作,因此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也就显得尤其重要。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合作、探究、实践、创新为基础的一门课程,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让兴趣引领学生习得合作的方法,在活动中收获合作带来的快乐;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训练和培养学生学会团结协作,科学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不失为一条好途径。

【关键词】

投其所好 适时指导 创设竞争

俗话说“红花虽好,也需绿叶相衬。”在当今日新月异的时代,每个人都要借助他人的智慧完成自己的人生超越,于是这个世界充满了竞争与挑战,也充满了合作与快乐。“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已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合作是未来工作、社会适应的基础。而目前小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父母的娇惯,让他们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人合作,因此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也就显得尤其重要。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合作、探究、实践、创新为基础的一门课程,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训练和培养学生学会团结协作,科学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不失为一条好途径。下面我就谈谈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

一、投其所好,促合作之意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其主题的确立教师既要结合学科特点以及学校现有的条件和实际情况,更要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学习将变成枯燥乏味的事情而难以维持下去,更谈不上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特长和愿望选择适当的活动内容,努力做到活动内容新颖、形式多样,并且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学生真正感兴趣,让兴趣引领孩子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让兴趣为活动中的合作奠定基础。

如在《我们身边的垃圾》这一主题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个垃圾分类游戏,学生们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然而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垃圾仅凭一个人是难以正确分类得高分的,因此,在兴趣的指挥下,学生们自觉进行了分组合作,在一次次的合作中,顺利完成了垃圾分类任务,享受了合作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二、适时指导,学合作之法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活动主题确立后就面临如何分组的问题。教师决不能越俎代庖,而要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组合。

在《我们身边的垃圾》主题活动中,学生们自主生成了众多子课题,有“垃圾的分类标准及处理”、“垃圾的再利用”、“环保标语及公益广告词的设计”、“环卫工人一日工作体验”等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以4――6人为一个活动小组。在此过程中,教师及时适时指导,力求做到分组的科学性,尽可能使小组成员在学科知识、性别、个性、能力等方面具有代表性。这既有利于组员间的取长补短,又便于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成立小组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和别人交往合作中的技巧,明白组内成员是平等、互助的,在实践活动中,资料的收集、数据的整理、成果的展现、采访、与外界的联络等许多工作都需要全体组员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

“环卫工人一日工作体验”研究小组在活动初期,他们想先采访环卫工人,了解环卫工人一天的工作情况。于是,我就指导他们在采访前就分好工,欣雨的母亲在环卫处,因此,欣雨负责请母亲帮忙联系一位环卫工人;薇薇能说会道,因此大家推荐她做记者;B天是个写作高手,所以B天负责整理采访稿……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懂得了合作的方法,了解了合作的重要性,明白了要想获得活动的成功必须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人人参与,齐心合力。

三、创设竞争,享合作之乐

竞争与合作往往是并存的。竞争是个人或团体的各方力求胜过对方成绩的对抗。在竞争条件下,人们的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更为强烈,克服困难的意志更加坚定,争取优胜的信念更加坚强。也就是说,可以激发个体的动机,发挥他们潜在的智能。合作是群体成员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同心协力、相互促进的的行为。在合作过程中,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是融洽的,但又带有竞争性的相互依存的性质。真诚的合作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目标共同,相互依存,共同活动,相互理解。竞争机制的引入会让小组的合作更加融洽,让学生享受合作所带来的快乐。

如在《我们身边的垃圾》实践活动的交流汇报时,为了渲染竞争的气氛,我们让学生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评比:在拟订小组活动方案时,谁的方案最切合实际;在上网搜集资料时,谁能用最快的速度准确地找到资料;在汇报讲解时,谁能用标准的普通话流利地表达;在采访时,谁最大方;在活动中组员有矛盾时,谁能巧妙地化解;在设计环保宣传语、广告词时,谁的最朗朗上口、最耳目一新;在每次活动中,谁最会总结经验等等,让学生挑战自我,挑战老师,挑战他人。

篇3

一、社团组建,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中悦纳道德

陶行知说:“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只有尊重学生自主创造、自主发展的内心需求,尊重他们的意愿和选择,才能让学生悦纳道德。

学生社团的主角自当是学生,自主性是学生社团产生、发展、生存的标志性要素。在社团组建中,学校遵循充分自愿、体现自主的原则,让学生自主申报社团,为学生搭建自愿、自主的道德成长平台。每学期初,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填写社团成立申报表,并在校园张贴社团招新海报,或组建自己的社团,或申报参加已有社团。学生们兴趣广泛,个性鲜明,创意不断,创设了都市小农夫社、换客社、文学社、美食社、篮球社、手工社、小记者社、巧手花艺社等社团。这些社团目标鲜明、主题极具创意,吸引了诸多学生加盟。

自主申报社团后,学生可通过学校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栏和自主设计的社员招新海报等渠道,向全校同学进行宣传,招募志同道合的社友,成立社团。经过一周的筹备后,学校召开社团成立认证会,让每一位自主申报组建社团的学生发表演说,阐述自己的社团成立规划。评审组老师则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愿望,从学校社团建立之初到现在,学生已经陆续申报组建了48个社团。从设计社团标志、制定社团活动公约,到申请活动场地、派发社团宣传单等,社团的每一项活动都由学生独立完成。

在社团筹备过程中,学校积极引导,帮助学生社团尽快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小学生知识和能力有限,需要教师和家长给予适当的辅导和支持,为此,学校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聘请本校教师或家长担任社团指导老师。为了充分调动教师和家长的工作热情,学校为受聘指导老师统一印制聘书,并举办社团指导老师聘请大会,由各位小社长亲自为指导老师颁发聘书。为了让小社长们学会管理自己的团队,学校社团总会还定期组织社长培训,帮助小社长们学会管理社团等。

例如,都市小农夫社,从申请种植园地、竞选管理员,到聘请指导老师、派发活动宣传单等,每一步都由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在申请中恳切地提出,希望能在寸土寸金的城市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菜园。为此,学校从校园花基中专门划出一块菜园用地,为“都市小农夫社”提供活动场地。学生还通过竞选管理员、向家长拉赞助、聘请家长技术员等活动,为社团成立做好了准备。

基于兴趣的社团组建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自主申报、自主筹备社团的创建过程本身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潜能,强化了自主意识,提高了“自我服务,自主管理”的能力。

二、社团实践,让学生在主体参与中践行道德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活的教育”的第一原则就是: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只有在亲身实践中,学生才能获得更加深刻的道德体验。为此,在学生社团活动中,学校注重引导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活动的设计者、方案的制定者、方法的实施者和结论的验证者,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践行道德,涵养良好品质。

例如,小记者社的成员积极关注校园和社会热点事件,敏锐地捕捉亮点,及时开展采访活动。他们不仅活跃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还成功采访了万庆良书记、陈建华市长和杨利伟、费俊龙、刘伯明三位航天英雄。小记者们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读问题并撰写新闻稿。学生们不仅仅了解“家事”,更了解“国事”“天下事”;不仅仅关注个人及“小我”,更关注社会及“大我”。他们在实践中历练、完善了自我,也深深懂得了每个小公民肩上的社会责任。

绿茵环保社的成员都是有志于宣传环保理念的高年级学生,他们在社团成立之日,就向全体师生发出“垃圾分类,人人参与”的倡议。社团成立后,他们对校园的环境卫生进行了调查,寻找问题及解决方案,并制定了详细的行动计划。例如,他们利用废物制作环保作品,用废弃的矿泉水瓶制作新式花瓶后放置于课室、洗手间、教师会议室,为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增添了新意;定期开展校园护绿行动、清扫校园及门前一条街活动;自发围绕“校园可能产生的垃圾”,开展了校园垃圾种类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认真做了分类,不仅制定出了《华阳小学校园垃圾分类操作指引》,还设计了具有华阳特色的迷你分类垃圾桶,每排垃圾桶共有四个,分别为可回收物、其他垃圾、餐厨垃圾、有害垃圾。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了全校师生的节能减排意识,使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丰富的社团活动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成长契机。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学会了合作与分享,学会了交往,在活动中践行道德,实现了自主成长。

三、社团评价,让学生在总结反思中建构道德

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科学的评价能促进学生在反思中自主建构道德,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为此,学校构建多元化的社团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不断在反思中取得进步。

学校制定了《优秀社团和优秀社友评选方案》和《星级社团申报条例》。每学年,学校都会根据各社自我评价、团友评价、指导老师评价、家长评价,综合评选出一批“优秀社团”“星级社团”和“优秀社友”,以推动和激励学生社团的发展,帮助学生在总结反思中实现道德的自主建构,实现自主成长。

例如,学校每学年末评选“优秀社团”“星级社团”期间,每个社团根据《优秀社团和优秀社友评选方案》和《星级社团申报条例》精心准备。在成果展示会上,有的社团通过精美的PPT,展示自己社团的组建过程、学年活动成果及未来设想;有的社团通过演讲,声情并茂地对全年社团工作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有的社团更是全员上阵,通过现场表演等方式,向评委组及现场观摩的师生、家长代表介绍自己社团的成长故事和活动成果……最后,评委组对各社团的申请项目进行审核,并汇总现场观摩师生及家长的评分,评选出年度“优秀社团”和“星级社团”。

篇4

笔者和团队一起做过一个实践活动,我们对一位小学生进行时长为一个学期的作文远程辅导。在得出结论的同时,笔者认为,其实这些工作(谈话、命题、收集作文等),家长都是可以承担的,并不需要有很强的专业能力,也不需要由专门的工作人员或者机构来完成。那么在写作领域内,家长是否意识到自身也是一种潜在的教学资源?

笔者做了一份问卷调查,发放70份,回收69份,调查对象为1―6年级学生的家长,调查内容为“在写作领域内家长和孩子的互动程度”。结合现状,笔者认为这里强调了家长所需要做的两方面内容。

一、及时掌握写作知识,挖掘学习潜能

在“作文辅导班和自己二选一”一题中,只有20.6%的家长选择了自己,说明绝大部分家长并不具备与写作相关的知识或者无法系统地将知识传授给孩子,他们都认为写作教学只是教师的任务,与自己无关,因此忽略了对孩子的写作辅导。如果家长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对写作有正确的认识,学习有关写作的知识。写作不是一日就可以练成,也不仅仅是靠课内教学就能完成的,它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感受息息相关。

家长可以通过家校沟通,检查作文,及时向老师了解孩子的学情和弱点所在。同时利用网络、书籍对相关知识进行查漏补缺,掌握各种写作技巧,比如修辞手法、文章结构等。总而言之,在对孩子进行写作教育之前,家长必须挖掘自身学习新知识的潜力。

二、积极展开写作教育,探求教学技能

有54%的家长曾经将孩子送到作文辅导班里,但是在这些家长中认为作用很大的只有8.8%,91.2%的家长觉得作文辅导班对孩子写作的推动力很小,甚至没有任何用处。也就是说,作文辅导不是一个促进写作能力的最好手段。在教师教导时间有限、外界因素影响效果甚微的情况下,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需要通过正确的途径来实现,家长需要通过正确的方式将敲门砖递给孩子。

除了必备的写作知识,如何教也是家长要注意的内容。在众多家长中,只有23.8%的家长有专属的一套作文教学方法,并且大同小异,主要抓阅读这一块。但是他们纷纷表示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就在于方法过于单调,这就是没有充分挖掘自身教学潜力的一种表现。因此,笔者经过整理,认为家长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写作教学的方法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发挥不可替代的影响。

(一)日常沟通,加强口语和书面语言的转化

亲子谈话的内容最好是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可以从游戏、动画或者朋友入手。在聊天的过程中,家长不要打断孩子说话或者急着否定,放下所谓的权威性,同时运用一些肢体语言。说话时尽量要注视孩子,端正态度,专心听讲,给孩子一种被尊重的感觉。

写作需要用到书面语言,平等的、有效的口头交流只是第一步,如果家长希望促进孩子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转化,那么就需要进行特定的训练。在交流的整个过程中,做到思考、说话、写作相结合。[1]可以每天设置一个小话题,家长应当让孩子在讨论前仔细思考,不要过多地提示,以免抑制孩子的思维运转。在孩子积极地说出自己的观点之后,让他立即把所说的写下来,而这时家长要做的便是和孩子一起修改语病,让句子变得通顺。当然,除了这些,思考性的课外阅读、好词好句的积累、读写练习的加强也是促进转化的有效因素。

说写转化可以锻炼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写字水平,积极表达出对各种事物的新奇观点、发散思维,同时又能增进与父母之间的感情。

(二)参与实践探究,提高综合能力

小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运动知觉和观察能力,思维发展随着年龄的增大逐步进入初步本质抽象运算水平,推理能力和创造力也逐步提高。但是,学生的生活圈愈发狭小,课外实践的机会少之又少,缺乏体验,导致孩子的能力被渐渐湮没,写作素材不能信手拈来,出现了抄袭、滥用素材的现象。父母应该多让孩子参加实践探究,加强生活与写作的联系,充分发挥孩子的潜力。孩子通过观察对外界引起好奇心,在实践的过程中,将这些能力整合起来进行思索探究,从不同的视角去分析事物的本质,拓宽自己的写作视野,获得新鲜的写作素材。而家长要提供适当的引导,使得孩子回顾整个活动过程时,形成自己的感悟,总结方法,并且通过写作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

(三)评价修改,培养良好习惯、增强自信心

许多小学生很少反复阅读和修改作文,他们有这个能力,却没这个习惯。如何能让学生主动评价和修改作文?

起初可以将有写教师评语的作文拿来看,修改作文对孩子来说是一件枯燥的事,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修改。而父母在这个阶段最大的任务并不是要将作文改得有多好,而是引起孩子修改作文的兴趣,从细节做起,先从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等简单的地方入手,再到查找病句,最后从写作技巧上修改。时间一久,家长也可以拿几篇比较好的作文(不一定是孩子写的),一起和孩子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探讨,让孩子有一种“我可以将很好的作文修改得更好”的成就感,增强自信。当孩子修改作文有了一定水平,父母要抽身而退,将定期参与修改过程过渡到不定期,最后让孩子一人承担,因为孩子要学会独立思考,父母过多的参与会阻碍孩子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在父母的培养下,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学会从各个角度去看待事物,不仅是针对写作,而且对以后的成长、对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树立都有巨大的帮助。

(四)学会情感表达,提升思想境界

现今小学生作文的一大问题是“虚”。不仅虚在素材,还虚在情感。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儿童对所见、所闻不是没有情感,而是意识不到潜在的情感,或者是不知如何表达,又或者是从作文中看不到真实的情感。比如看到满地垃圾,可能会想到“不能乱丢垃圾”,但思想认识无法上升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境界。认识到这一点以后,家长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正确地抒发内心的情感。

首先,家长自身需要调整情绪,在孩子面前处于丰富、饱满的状态,用自身的情绪去感染孩子。[2]其次,家长在孩子面前用合适的口头语言进行适当的表达,以家长的情感去引发孩子的情感反应,比如“你今天做了好事,被老师表扬,妈妈为你感到自豪,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希望你继续保持”等等,这样孩子也会衍生出一种自豪感,试图让孩子体会不同情景下的情感表达,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再次,结合阅读或者某一个真实情境,尝试让孩子自己用书面语言表达感想,不断提升情感表达的能力。

篇5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由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科学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应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科学素材,让科学教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同时,我们也应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着科学知识的生活实例引进课堂。学生把生活体验同科学知识目之所见、耳之所闻的大量科学现象都可以成为学习感性知识的来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结合起来,并且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就是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教学,将教学内容通过生活化的处理,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摩擦力的教学中,就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有关摩擦力,说出证明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有关生活事例。学生们联系实际可以列举出大量事例(鞋底粗糙不平、地砖上容易打滑以及下雪天的情景等)。用生活实例配合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科学的存在,用科学可以解释生活现象。学生学习起来感到亲切,对知识掌握得更牢固。

又如在教学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时,就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炒菜放调味品,问学生,明明在菜中、汤中加盐了,为什么在吃菜喝汤时却没有吃到一粒盐,盐到哪里去了。通过这些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溶解的概念,让学生用生活的经验来解决科学的现象,这样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也就很容易了。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教学内容的对象,还会使他们发现和体会到周围世界的奇妙之处,体验和感受到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这为学生认识周围事物提供了必要前提,也为学生理解科学对人们生活的实际意义提供了依靠。

二、实验材料生活化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很多的科学实验需要一定的实验材料。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实验材料的寻找就可以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科学不再高高在上、复杂难懂。教学的生活化就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为探究的前提,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还可以作为科学教学的切入点,将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科学概念之间互通。如在教学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时,就可以让学生制作糖水,并摇匀进行品尝,让学生理解均匀的概念;如在声音的产生教学时,就可以结合学生文具来进行发声的练习,让学生根据平时的经验想出各种办法,使直尺、弹珠等物体发出声音来,甚至让学生用一种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在科学实验教学中,用生活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实验,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都得到的极大的满足,学生都会迫不及待地去动手验证,在实验教学中就会更加的积极主动,教学的效果也就非常的突出。

三、课外拓展生活化

1.调查型家庭作业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在作业的布置中要尽量减少纸质作业,多进行一些动手实践方面的作业让学生来完成,将科学延伸课外,做到课内外的有效结合,来满足学生的心理和个性发展需要。如在教学《一天的垃圾》时,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课外进行实践,观察一天的生活垃圾,了解一个人一天大概要产生多少垃圾,了解生活中人们对垃圾的分类情况。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身边的垃圾现状,可以要求学生在了解和调查中对所见进行拍摄,收集资料,并展示给全班同学观看,并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垃圾的处理分类等问题,在实践中去学习,让学生理解现代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联系。

2.搜集型家庭作业

在小学科学家庭作业的布置中,要将科学探究实践的活动由教室拓展延伸到教室之外,如家庭、社区、社会等,使课内、课外、生活、家庭、社会等有效的互相结合。如在教学水资源时,就可以结合水资源的污染,让学生观看家乡水资源的录像,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书籍来收集资料,解决家乡水资源有无受到污染、怎样被污染?污染的水对动物、植物以及人类的危害?如何保护水资源等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水资源的重要性,发言、总结,并记录交流中的“金点子”。理解保护水资源的紧迫性,并通过交流讨论,评出班级的环保小卫士,将课上交流的“金点子”整理形成一份调查报告,邮寄给相关部门。

3.参观型家庭作业

篇6

生态文明是社会的需要,作为一名现代公民,有责任提高自己的生态意识。教育承载着培养社会建设发展需要的人才的重任。生态文明教育是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目标,采取多种教育手段,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生态自觉和生态能力的教育。因此,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是小学德育的新课题。那么,如何在小学常态化地开展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小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近年来,广州大力推行垃圾分类,达到垃圾减量的目的。东山培正小学参加了国际环境教育基金会和国家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中心启动的“国际生态学校”创建工作,以垃圾减量教育为切入点,将“国际生态学校”理念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和建设的整体活动中。通过国际生态学校网络,与世界各国的生态学校共享教育的经验和成果,使学校的生态文明教育水平不断提升。

一、全员培训,提高教师生态文明教育水平

国以人立,教以人兴。学校应遵循《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加大对干部和老师的培训力度,增强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创新师资培训机制,专家讲座和校本研讨结合,课例引领与课题研究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让学校教师统一思想,形成合力,在实践中提高生态文明教育的水平。

二、立足课堂,各学科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让各科教师积极挖掘教材中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因素,认真上好渗透课,具体做到课前渗透定目标,课中渗透要科学,课后渗透悟道理。从而引领老师们自觉地、有效地结合教材的内容渗透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垃圾分类等教育。

语文、思品老师可结合时事和课文,对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意义和方法的教育。数学老师可让学生统计垃圾减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英语老师可让学生了解各国环保的措施。科学老师可让学生进行垃圾处理的探究,尝试制作创客作品进行垃圾减量。信息技术老师可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制作电子报或微视频等宣传环保。音乐老师可让学生学唱生态文明的歌曲。美术老师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让学生制作生活用品或装饰物,变废为宝。

三、大力宣传,精心营造校园环境文化

校园环境文化作为校园的生态系统,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精心营造校园物质环境,使校园里每一处都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学校应开设环境教育资源中心,建造各种环境科学体验活动园地,如造纸坊、创展平台、垃圾分类科普园等。张贴上关于环境教育的宣传画,定期举行环保作品展览,各班专题宣传的墙报,操场显眼处悬挂永久性的节能减排教育宣传标语。大队部在红领巾电视台设立善正论坛,每周播出宣传小品或最新的环保信息,德育处运用信息技术,利用电子屏幕、校园网、班级主页等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教育。

四、注重日常,环境管理常态化进行

学校把环境管理作为创建国际生态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教职员工、学生全员参与校园环境管理。

1. 可回收物定期收购,促进循环再用

学校让学生自己报名担任班级“小管家”,实行定期轮换。打扫卫生、垃圾分类、监督用水、关灯关风扇等都由学生负责。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校级小管家实行竞争上岗,他们负责检查评比。每周评选“环境管理模范班”,在全校进行表彰。定期评选“优秀校园小管家”,鼓励学生成为学校环境管理的小主人。

老师们实行无纸化办公,电子政务,教材和教参循环再用,并积极参加环保办公室的评选,成为学生的榜样。

2. 餐厨垃圾节约为先,尝试转化再生资源

学校集体食堂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倡导师生“光盘行动”,学生把骨头菜渣倒入本班收集桶,校园小管家进行检查登记。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将厨余转化为肥料,科学体验活动激发了学生垃圾减量的热情。

3. 有害垃圾定点贮存,集中运送深度处理

有害垃圾是造成环境污染,特别是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原因,有害垃圾看似量少,但危害极大,学校定点贮存,集中运送深度处理。

五、注重创新,特色活动多元载体实施

1. 成立学校生态委员会,共建生态规章

成立学校生态委员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通过竞选,民主投票选出委员,学生人数占委员会总数50%以上。生态委员会在学生、教师、部门管理者和学校建立联系,将垃圾减量这个项目融入学校发展计划和本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活动中,并发动家长师生制定生态规章。

2. 以培正联盟带动跨地区的多校行动

培正家族一门多校,遍布穗、港、澳、梧州等地,同学会遍布全球。结合培正校庆活动,学校多次组织到香港、澳门培正学校参观学习,开展环境教育经验分享活动。2007年开始,培正同门学校成立联盟会进行跨地区环保活动。

3. 创设“节日垃圾减量”品牌活动

中国民间节日较多,而民间庆祝节日最容易产生不合理消费和浪费资源的现象,践行绿色生活从节日开始。如春节开展“利是封再用创意设计”;“向雷锋同志学习” 题词纪念日开展“爱心义卖驿站”活动;清明节和五一节开展“合理消费、源头减排”活动;6.5世界环境日开展“碳补偿绿色行动”;中秋节举行“月饼盒再用创意设计比赛”;教师节倡导过“绿色教师节”;培正校庆日推广节能环保,推广会内容丰富,有废纸再造体验,节纸行动作品展览与评选,旧纸再用现场设计制作,流动旧书吧,节纸DIY及环境知识擂台赛,电子贺卡创作比赛等活动。

4. 依托云环境,利用微课,进行生态文明教育

学校是全国信息化试点校,在科研课题《云环境下学校教育教学创新的行动研究》引领下,老师们借助云环境和制作微课,在生态文明教育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让学生更主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如综合实践课《自觉垃圾分类 共享低碳生活》,包括导入微课引出探究任务,各小组运用电子书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形式的汇报,平板操控知识竞赛,打写上传金点子,在线进行互动游戏、设计环保口号进行线上评比等。学校开发了微课,再应用网络上海量的微课资源,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校本生态文明教育微课程。生态文明教育网络化、个性化,成效更显著。

5. 家校社联动推广宣传,垃圾减量

学校“学雷锋善正志愿团”的师生经常深入社区对居民宣鳌⒅傅伎展节约资源垃圾减量活动,与社区共同开展垃圾减量活动。

学校与越秀区环境保护局、越秀区教育局共同承办“落实科学发展观,越秀爱心环保行――资源分类回收共建绿色社区论坛”,围绕“学校、家庭和政府职能部门如何教育孩子从小建立资源意识”等问题各抒己见,引发台下学生、家长以及各方领导的思考和讨论。学校还把废品资源回收所得的全部款项捐助国际狮子会,给贫困白内障患者送光明,为创建广州打造“首善之区”典范再作新的贡献。

寒暑假,学校组织举办“垃圾分类示范家庭”的评选活动,开学第一周提交自评分表,以及活动过程资料包,经学校行政、老师、家长委员会家长代表组成的评选小组对材料进行审评及公布结果,并组织举办“垃圾分类实践活动总结会”,表彰奖励示范家庭的学生及其家长,扩大宣传教育效果,由生态委员会家长和学生负责审阅材料进行评选。

篇7

为认真贯彻落实XX市、XX区有关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工作部署要求,XX街道在市、区与相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各级联动、加强配合、全面参与的工作原则,在2020年垃圾分类工作的基础上,持续深入推进,全力落实垃圾分类各项工作,特制定2020年度垃圾分类工作计划:

一、总体要求

围绕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目标,巩固2020年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提高源头分类质量,优先资源回收利用,开展有害垃圾回收,稳妥推进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收集处理,充分发挥居民作用,加强精细化管理,健全完善督导制度,着力提高垃圾分类工作实效,逐步扩大各社区垃圾分类范围,清除垃圾分类死角,多管齐下推进符合我街道实际的垃圾分类工作体系。

二、主要工作目标

到2020年底,

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分类准确率都更上一个层级,人均垃圾产量基本实现“零增长”,生活垃圾治理“三化”成效不断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能力都有所提升。

三、工作具体实施和计划

(一)

强化源头分类力度

1.强化入户宣传。让居民明白垃圾是污染源,我们是生产者,同时也是分类投放的责任者,从内心深处愿意做好此项工作;要求社区因势利导,利用此次派发室内分类垃圾桶的良好契机,开展扫楼入户指导宣传检查,修好居民“内功”,做好宣导工作。

2.宣传注重直观有效。进一步要求入户人员用通俗易懂、形象直观的方式宣传垃圾不分类的危害性以及垃圾分类减量的好处,让居民看懂想通,主动参与。

3.做好垃圾分类便民措施。针对多数居民怕麻烦的思想,垃圾投放点位的设置和整合要再三斟酌、充分考虑小区居民日常生活习惯,并进一步设置暖心池、呵护池等配套设施,确保环境整洁卫生和居民身心健康。

4.健全完善奖罚制度。要求各社区进一步集思广益,用正向激励手段评选优秀垃圾分类楼栋、垃圾分类优秀家庭、垃圾分类小达人等荣誉,引导居民树立积极参与的荣誉感。对于违反者,注重说服感化,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5.持续发动社区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利用社区书院、活动中心等平台进行宣传;继续加强辖内中小学生教育;要求辖内机关企事业单位带头示范。

(二)重视督导队伍建设

我街道2020年进一步完善了垃圾分类工作考评考核细则,强化督导员考评考核相关要求和规定。2020年,

会进一步把好督导员入门关、培训关和考核关,及时撤换考核不称职的督导员;细化日、周、月工作安排,注重督导、宣传、履职,杜绝二次分拣,并要求认真记录台账,全面掌握居民参与率与分类投放准确率;评选优秀“周之星”督导员及优秀督导员团队,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带动履职积极性和能动性;同时,结合各社区实际,因地制宜,充分调动社区资源,选聘有责任心、热心垃圾分类工作的党员志愿者、退休人员等群体组建督导管理小组;加强巡查、监督等方式提高分类投放准确率。

(三)

强化分类硬件设施建设及高层撤桶

2020年街道会进一步加大宣传栏、宣传板、投放标示牌等垃圾分类硬件设施投入及维护;继续对分类桶投放点进行有效整合,规范投放;并全面硬化垃圾投放点地面,尽快完善设施补短板,确保设施到位,强化督导效果;对大件垃圾,完善存放的公共大件垃圾堆放点,有害垃圾桶延续专人专管;同时,抓好高层撤桶及分类。2020年,我街道XX栋高楼,已撤桶XX栋,撤桶率80.36%,已实施高层撤桶的,继续巩固成效,总结可复制的经验做法作为同类小区借鉴;不定时对高层未撤桶的小区进行检查,并积极协调解决高层撤桶,增加撤桶后的硬件设置投入,做好后续保障工作。

(四)

发挥物业管理企业主体作用

街道与社区加强与物业管理企业的互动,将日常暗访结果及时反馈给物业企业,及时表扬优秀鞭策落后,协助推动物业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并督促物业企业认真解决“混装混运”问题,各社区督促物业服务企业、保洁单位加强对保洁员、环卫工人等的培训、教育、引导,促使其正确收集垃圾;发动小区居民积极监督举报,杜绝混装混运现象发生。对屡教不改的物业,要求社区进行督促,必要时,上报城管执法部门开单整改;积极发挥物业管理企业主体作用,做到生活小区内垃圾不遗漏,不留死角,杜绝垃圾落地并强化源头分类等。

(五)扫除分类盲区,健全考评体系

针对民营企业、非星级酒店、沿街店面、无物业小区等盲点区域的不同特点采取了针对性措施,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逐步扫除盲点;持续推进厨余垃圾全面直运和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其它垃圾直运面;按照“抓两头、促中间”的思路,巩固先进小区,提升落后小区,促进中间小区,全面提高生活垃圾分类的参与率和准确率。同时,健全考评体系,街道延续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各社区的重要任务,纳入城市管理年度考核。街道将结合日常城市管理工作,督促检查各社区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并给予通报,对履职不力的社区及个人进行处理。

(五)

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教育系统作用

充分利用机关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优势,特别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的力量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形成榜样示范带动作用;并继续协调辖内学校加强中小学生教育,举办“家校社”联动等活动,通过垃圾分类进学校进课堂,让孩子们做家里的宣传员、督导员,带动家庭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四、积极打造各社区亮点特色

各社区要在示范小区经验上,重点打造垃圾分类品牌社区。根据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结合2020年度亮点特色,各尽所长,用特色和亮点引领居民,打造社区品牌效应。

①建立XX社区“房东管理”制度。自建房以栋为单位,制定定点定时沿线统一垃圾收集转运,房东监管、督导员督导宣传方案。整体与社区网格划片分工相结合,建立“条块联动、齐抓共管、协调有序、责任明确”的工作机制层层抓落实,有效推进社区垃圾分类工作。

②打造XX社区“多元融合”垃圾分类特色试点项目。以“多元队伍、多元教育、多元品牌”为切入点,积极聚合辖区资源和力量,分别针对不同的垃圾种类进行收集处理,提升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倾力打造垃圾分类各类型示范小区等,以点带面,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垃圾分类工作经验,全面提升街道垃圾分类工作。

③推进XX社区继续携手辖内企业,在XX小区共建立体菜园,采用最有效的绿色环保回收利用方式,变废为宝,逐步开启小区垃圾桶内无厨余垃圾的新环境保护模式。

③XX社区继续打造“垃圾分类志愿者”等垃圾分类特色品牌社区,多方位推进垃圾分类工作。通过社区垃圾分类课堂及时充电;并通过厨余垃圾换购、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等,引导居民从源头分类,实现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④XX社区深入整合辖内资源,多方合力创建“三特色”打造社区品牌。一是持续开展“垃圾分类示范家庭评选活动”;二是结合辖内学校及幼儿园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小手拉大手”等活动;三是打造小区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利用,打造绿色景观,开展垃圾分类楼户评比活动,建立“绿厢房”等,呈现垃圾精细分类、绿色花园、居民休闲等一体功能,营造社区环保一角。

⑤XX社区探索建立“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多元参与协商共治”的“生态云+”垃圾分类新社区。采用了“大党委+社工”的社区治理路径,深度融入垃圾分类,打造属于社区的垃圾分类“生态”特色。

⑥XX社区延续发动小区物业、业委会、在职党员等辖内资源,多次探讨、实地考察、通过投票等民主方式进行投放点整合,成效显著;本着服务居民,提倡垃圾分类的理念,让原本被丢弃的垃圾再次生产再利用。引进绿色小屋,可回收物兑换积分,兑换油盐酱醋等家用产品;接受闲置衣物捐赠,并通过爱心渠道,把衣物捐赠到需要的地方;联合社区开展垃圾分类推广活动。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领导,落实责任。各社区要坚持把生活垃圾分类作为重要工作任务。社区主要领导要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亲自部署工作,细化分解管理、层层落实,确保责任到人。

(二)协同合作,凝聚合力。各社区及物业等相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自我督查,并落实例会制度,要定期召开推进协调会,做好垃圾分类相关工作。充分发挥协同作用,凝聚合力,共同推进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三)保障经费,有效激励。街道相关垃圾分类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做到专款专用,保障垃圾分类工作有序推进。并加大经费督查力度。

篇8

《国家教育发展纲要》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还强调“尊重个性选择”“鼓励个性发展”,给每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2009年起,浙江省金师附小教育集团结合教育部《基于“非智力”的项目学习实践探索》规划课题的研究进行了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构建了项目学习的内容、流程、策略三大块内容,力求改变育人模式。

一、项目学习的基本内容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材编者已经有意识地把类似于项目学习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有所体现,尤其是综合实践活动和科学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也有所尝试,却是零散的,无序的。金师附小教育集团开展项目学习以来,使这种探究性学习变为有意识、有规划、有序列。在此基础上,集团教师以教育学、心理学及项目学习的相关理论、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小学生发展现状、儿童身心发展基本规律为依据,研制了《项目学习内容体系》,有效地推进了项目学习的实践探索。

在项目学习的教学实践中,集团教师认为,项目学习不仅仅限于学科的项目学习,它还包括基于学科(模拟情境)的项目学习和基于真实情境的项目学习。

1.基于学科的项目学习。

基于学科的项目学习是依托学科教材提炼项目学习主题,其学习内容可以是本学科的,也可以是跨学科的。通过前期研究发现,原先课程中适合项目学习的内容大致有80项,现在根据学生自主选择,教师引领,共同确定了基于学科的适合学生开展的项目有120余项。(见表1)

2.基于真实情境的项目学习。

基于真实情境的项目学习注重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和迁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区,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完成项目。集团教师从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科拓展活动中,设计了适合三至六年级学生开展的基于真实情境的项目30余项。(见表2)

二、项目学习的基本流程

根据小学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集团教师探索了适合他们的项目学习基本流程(见下图)。

第一,选定项目。教师紧扣课程标准和学科目标等设计可供学生选择的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或自行设计难度适当的项目,并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比如,为了让学生探究池塘里的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学生提出建造一个小型池塘,做一个生态水族箱等项目。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确定制作一个“生态瓶”的活动项目。

第二,制定计划。教师指导学生制订详细的任务规划与实施方案,特别是项目学习进度、内容以及成员分工的安排。比如,在《垃圾分类》项目学习中,首先分小组制定本组垃圾分类计划,拟定家庭与班级实施垃圾分类的方案,以及垃圾分类后的处理方法。接着,确定组内分工,组内成员轮流进行垃圾分类的工作,收集分类的垃圾,统计垃圾分类后可回收的垃圾数量及垃圾总量。然后,每组聘请一位监督员,督促小组成员进行垃圾分类并做好记录。

第三,活动探究。学生根据项目方案进行探究学习,或观察实验,或实地考察,或调查访问,在活动中实行自我管理。比如,在《走进邮局》项目学习中,学生走进邮局现场参观,了解各职能部门的作用;采访邮递员,调查了解邮政业务;认识各类面值的邮票及发展历史;参与设计邮票,体验做一个小小邮递员等系列活动。

第四,制作作品。学生对项目学习成果进行归纳和整理,通过讨论、演示、讲座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与分享。比如,在《中华传统节日》项目学习中,学生在调查、访问等基础上通过制作PPT、手抄报,撰写调查报告、访谈录,运用相声、小品、诗歌朗诵、歌伴舞等形式展示交流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的来历、发展历史、风俗习惯等。

第五,评价反思。师生根据评价方法对项目学习成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形成性和总结性、自我和他人的评价。比如,对《制作一个保温杯》项目学习的评价,我们不但对项目学习的结果“保温杯”进行评价,同时也对设计保温杯的过程进行评价;既有教师、家长的评价,又有学生之间的评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是连续的,多元的。

三、项目学习的实施策略

1.开设选修课,完善项目学习组织。

每周五下午,学校开设项目学习选修课,指导学生组建各类社团。全校有46个不同的社团。学校提供时间、场地、设备、指导等项目支持。包括文艺、学术、科技、体育、实践、公益等众多类别,如鲁兵文学社、艾青诗社、圣野儿童诗社、黄宾虹书画社、黄文虎少年科学院以及茶艺、剪纸、轮滑、航模、跆拳道等项目的社团。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的项目课程,在教师指导下开展项目学习。如黄文虎少年科学院的同学,在科学老师指导下,开展了“家庭实验总动员”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挖掘家庭中优势的科学课程资源,结合小学科学教材中的拓展性活动,设计出适合家庭开展的实验,并动员家庭所有成员参与相关研究。

“家庭实验总动员”项目组成员,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对家庭实验的设计、家庭实验的实施、家庭实验平台的创建、家庭实验的后续评价,以及家长参与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不但激发了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兴趣,而且得到了很多家长的关注、肯定和支持。

两年来,学校开展了诸如“煮水饺的秘密”“棉线切割啤酒瓶”等几十项适合每个孩子在家里开展的活动,以及个性化家庭实验活动,其间共收到各类研究成果两百多项。

项目学习社团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创新精神和特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下固有的班级授课制的缺陷,转变了育人模式。

2.畅游八婺,拓展项目学习内容。

金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历史文化之邦,名人荟萃之地。文风鼎盛之城,山清水秀之乡”的盛誉。

“千古风流八咏楼,水通南国三千里。”灿烂的婺州文化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这里名人辈出:唐宋时期的骆宾王、吕祖谦等,近当代的国画大师黄宾虹,著名新闻学家邵飘萍,著名诗人艾青,著名音乐家施光南等。此外,侍王府、诸葛八卦村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古迹更使这里人文景观荟萃。充分挖掘并利用金华丰厚的人文底蕴,把具有金华特色的传统婺剧文化、名人文化、民间民俗文化、建筑艺术融合于文化教育中,形成具有金华特色的文化教育。

为此,教育集团利用春游、秋游的时间,组织全校学生到金华、永康、义乌、武义、浦江等各县市考察学习。考察学习之前,要求教师指导学生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典故等,并制定出考察项目方案,做好项目学习记录,形成项目学习成果。(见表3)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同学们在考察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项目。如有同学参观了“青年汽车公司”后,对庞青年等企业家的创业过程非常感兴趣。他们就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走近婺商》的项目学习,先后采访了婺商中的徐文荣、倪捷和庞青年,了解了这些优秀的婺商是如何创业,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同学们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深受启发与教育。

3.研制评价标准,有效引领项目实施。

项目学习是以典型产品为载体展开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指引学生终身学习、自我发展,因此,常规教学的一些评价方式已不能适应项目学习的需要。项目学习的评价较常规教学而言,评价内容和方法发生了变化。项目学习评价伴随着学习的全过程中,要做到主体与客体评价、动态与静态评价、隐性与显性评价相结合。其评价标准见表4。

根据以上评价标准,教师制订了相关的《项目学习评价表》《项目学习等级评定标准》《项目完成后自我评价表》《成果展示演讲能力评价表》《小组互动与合作能力评价表》《获取信息能力评价表》等评价表。在评价中,教师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和评价时机的全程化。

四、项目学习改变了育人模式

1.项目学习促进了学生智力与非智力的协调发展。

集团致力于“非智力”研究20余年,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展了“小学生良好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实验研究”。20多年4项省级非智力因素培养序列课题,到如今教育部规划课题“基于‘非智力’的项目学习实践探索”的研究,集团主要抓住兴趣、情感、意志、习惯、个性等非智力因素进行培养,在教育教学中贯彻落实“兴趣、习惯、方法、能力、个性”十字方针,促进学生 “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

在研究中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情感的熏陶,意志的磨炼,良好习惯的训练,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多年的项目学习实践探索,不但优化了学生非智力因素品质,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2.项目学习使学习者成为学习的主体。

新课程倡导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应该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然而“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传统接受式学习方式独霸课堂,学生成了装知识的容器,学生的思维习惯了顺从接受。

项目学习与新课程理念正是不谋而合。项目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积极参与者,是学习的主体,谁都无法取代他们的地位,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协助者。项目学习的真正开展、落实,最重要的是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自己教育自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其学习热情,形成自我意识,自觉进行学习。项目学习是对传统“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的一种超越,它使学习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项目学习使有选择的学习成为可能。

新课程倡导学习要有选择,而项目学习过程中的设计、实施、评价都体现了选择性。如,在项目学习启动阶段,真实的任务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场景,来源于学生常见的曾经面对过或将来需要面对的问题,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问题,是的确有待于学生进行解决的问题。项目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可选择的学习任务,让学习者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适合自己的项目开展相关的学习。

项目学习始终把选择权还给学生,使学习者有选择地学习成为一种可能,而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4.项目学习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方式。

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157-011.数学阅读的意义

1.1数学阅读有助于培养阅读能力, 符合现代"终身教育, 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 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因此, 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一环就是教会学生阅读, 培养其阅读能力。值得指出的是, 未来科学越来越数学化, 社会越来越数学化, 将来要想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 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因此, 面向未来, 数学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

1.2数学阅读有助于数学教科书作用的充分发挥。数学教科书是数学课程教材编者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 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只有通过数学阅读, 通过与书本标准数学语言的交流, 才能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 锻炼数学语言的理解力和表达力, 提高数学语言水平, 从而建立起良好的数学语言系统, 提高数学交流能力。

1.3数学阅读有助于进行个别化学习, 使每个学生能通过自身的努力达到各自可能达到的水平。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能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实现这个目标仅靠集体教学是办不到的, 其有效途径是集体教学与个别学习相结合, 而有效个别学习的关键是教会阅读。研究也表明, 构成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要想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 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

2.现今小学数学阅读现状

2.1数学阅读流于形式,没有实际行动。通过笔者多年的教学经历发现,在现阶段很多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有一种非常不好的现象,即在下课前几分钟,数学老师已经把课下的作业布置完毕,学生在还没下课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动手完成作业了。笔者以为,这样的数学教师没有把新课改的要求完全做到位,同时也是对数学教学的一种敷衍,不负责任。首先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每节课的时候,都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尊重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要彻底改变以前传统的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但恰恰很多教师把临下课的几分钟时间当做了课堂的"垃圾时间",学生要么就处于完全放羊的状态,要么就忙于完成当堂的作业。另外一方面,如此做法的老师只是重视了自己深挖教材而忽视了也让学生对教材进行深究,学生只是把阅读当做软作业,可有可无,预习也是可有可无,只要完成了课下作业就万事大吉了,所以久而久之,小学生对数学阅读就只是在走形式了,数学课本也只是成为我们习题的一部分,根本无法发挥教材的全部作用。

2.2数学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和其他科目相比,小学数学没有图文并茂的精彩,没有贴近生活的字词句,有的就是如何追求数学的准确性和系统性以及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数学内容的编排都有一定的顺序,前后知识衔接紧密,条理分明,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更喜欢直观的东西,简单易懂的内容。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避免课堂教学的冷场,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增加小学数学教学的游戏性和趣味性。

2.3小学生缺少必要的阅读方法。一些数学教师认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老师的事情,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从来没有或者很少对学生的数学阅读加以指导。小学生的自学能力相对还比较弱,在缺少必要的阅读方法和探究能力的情况下,自然就对数学阅读失去了兴趣,他们就更不愿意去看数学书了。

3.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3.1总结归纳法。就是把一组学习材料划分成若干个小单元, 并通过简约化的编码形式, 进行梳理和归类, 归纳出数学知识的基本规则、原理等, 使知识整体层次和结构一目了然, 既深化理解又便于记忆。指导时, 应从整体阅读、句段分析、简缩概括等环节入手, 着重引导学生有序、准确地获得文字所表达的意义, 并把获得的意义用恰当的语言概括地表达出来。

3.2融会贯通法。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 新旧知识之间总保持着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这直接关系到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在进行数学阅读教学时, 要善于从一般原理的高度去认识新知识, 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去把握新材料, 融会贯通地深入思考, 才能避免片言只语的肤浅印象, 减少思维的盲目性, 真正理解教材所包含的严密的逻辑关系, 从而提高理解的层次, 增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并促使学习方法从单向平面化向多元立体化转变。

3.3优化过程, 提高阅读技巧。数学阅读的过程是一个积极的思考过程,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务和性质, 合理安排阅读时间, 时间太长, 影响教学进度, 也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时间太短, 学生来不及思考, 阅读也就会流于形式。教师要向学生提出阅读要求, 让学生带着问题边阅读边思考, 在阅读过程中把眼、口、手、脑等器官充分协调共同参与, 通过读读、画画、圈圈、拼拼、折折、想想等方式, 使阅读更有效。

数学文本的阅读,远不比上述内容,它涉及到数学教学的方方面面,哪怕是计算这样的纯数字,同样离不开引导学生去阅读。因此,教师更应该在教学中做好学生的阅读指导,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去阅读,阅读些什么,最终形成自觉阅读的习惯。参考文献:

篇10

不知不觉和班级里的孩子相处一年了,回顾这一学年的班主任工作,笔者深切地体会到:只有全体学生和班主任共同努力,增强集体凝聚力,创设融洽的学习氛围,才能促进班风班貌的整体发展,从而使学生在各方面得到进步。下面笔者就从班级里管理中的值日生工作来谈一谈。

【案例】

去年九月,笔者所任教的一年级新生,大多数缺乏劳动意识。他们把独生子女的优越感也带进了校园,班级的值日工作可想而知,打扫完的教室必须重新再扫一遍才合格,在经过一段时间后,笔者开始反思,长此以往,这绝不是对策。

经过几个月值日生工作的一步步落实,慢慢的在小组长和劳动委员的带领下,把地扫干净了,教室外瓷砖、窗台……每一个细小的方面,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完成。在学校的卫生检查中一直被评为五星班级。

【反思】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班主任不仅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更是教育者,因此,班主任的一举一动都将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低年级学生开始做卫生工作,还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好,此时班主任这只“领头羊”就要发挥示范作用,用足够的耐心去教他们。笔者每天都会和学生一起值日,教他们如何去扫地。比如,一组学生怎样合理分工,扫地时要保持什么样的姿势为最合适。扫把怎样拿,做好亲身示范(一般都是学生扫一遍,笔者扫一遍)。随时发现工作中的细微末节,记在心里,及时给予指正。因为有些清洁卫生工作是需要方式、方法的,如果一味蛮干,效果肯定不好。如教室地面的清洁卫生,我们都认为用拖把来拖非常快,但这种效果并不好,因为小学生在控制拖把方面还有所欠缺,单是将拖把拧干就非常不容易,且一年级学生主要使用铅笔写字,铅笔掉到地板上就会划出很多黑黑的印迹,用拖布根本擦不干净,此时可以考虑用湿抹布来擦,一组同学扫干净地板,另一组同学再用湿抹布将地板上的铅笔铅擦拭,这样就轻松地清除了地面的铅笔铅。另外,教师的外在行为表现对学生具有一种榜样和示范作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对辨别能力、自控能力较差的低年级孩子,影响尤为突出。在平时与学生相处的时时刻刻,笔者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要学生做到的,老师先要做到”。比如,看到地上有纸屑时,总是弯腰捡起来,渐渐的,学生看到垃圾就会随时捡起。

二、动人故事,感染影响

良好的卫生习惯要从低年级抓起。针对低年级孩子最喜欢听故事这一特点,笔者经常会用讲故事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好习惯的教育。比如,有的孩子喜欢撕本子,在桌子上乱涂乱画,有了垃圾不及时扔进垃圾桶……针对这些不良习惯,笔给学生讲了一个个故事,让他们从故事中受到教育。以后,班里乱撕本子,在桌子上乱涂乱画的现象没有了。多次的实践证明采用编故事的形式对低年级孩子进行教育,是他们最易于接受的方式。

三、班级管理,人人参与

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要圆满完成班级的各项任务,必须领导学生、信任学生,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为了让挑选出来的班干部成熟起来,就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带好和管理好班集体,让他们真正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1.每人区域负责制。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一份子,他们都有为班级出力的责任和义务,出于减轻值日生的工作量的考虑,笔者规定了学生桌凳及周围的区域都属于学生自己的包干区,不管什么原因,都不能有垃圾停留,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2.每天值日小组负责制。每天安排一定的人员,完成教师的值日生工作。1人负责早晨的擦瓷砖、课桌椅等卫生,1人负责擦黑板和讲台前的卫生,4人分别负责四个小组的卫生,1人负责倒垃圾和教室后面的卫生,1人负责教室外的走廊卫生。并在这些人员中选取一名劳动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当天的值日小组长,监督和督促本组人员把卫生搞干净。

3.劳动委员总负责制。选举一位劳动委员,每天监督和协助好值日生完成当天的值日工作,如:是否把地扫干净,课桌是否排整齐,打扫完毕后,是否将卫生用具放回原位,并在课间督促每个学生搞好自己区域内的卫生,有垃圾及时捡拾。最后将班级情况反馈给班主任,以便更好地改善教室卫生。

四、明确目标,反复强调

小学生喜欢忘事,老师讲解的知识和要求隔段时间就抛到九霄云外。所以笔者就天天利用中午时间对前一天清洁卫生进行总结,并反复给学生讲卫生要求:要保持环境卫生,养成不随手丢纸等废物的好习惯,及时清理自己的书包和桌洞,把杂物送到规定的地方等。通过一个多月的时间,讲清洁卫生工作已深入学生心中,看到自己身边的同学不讲卫生,马上提醒他们;看到地上有纸屑、垃圾,马上拿扫帚来清扫……

五、家校沟通,携手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