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推广宣传范文

时间:2024-03-23 15:54: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推广宣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校推广宣传

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宣传;推广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8-0077-02

[作者简介]韩笑菊(1965―),女,江苏南通人,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

一、引言

宣传工作是图书馆运用各种形式宣传图书,揭示馆藏,引导、培训读者了解和利用图书馆,提高其阅读效率和选择文献的能力,提高馆藏文献利用率的一项读者服务工作。其目的在于引导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信息量,获得优质的图书馆使用体验。它是图书馆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将宣传工作与业务工作相结合,以宣传促发展,努力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深入挖掘宣传内容,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与设备,开展深入持久有效的宣传工作,让读者了解、信任、支持图书馆工作,从而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笔者将本馆的宣传工作做一个回顾性的总结,以期和图书馆同仁探讨。

二、强化宣传意识

首先,从思想上重视自我宣传工作。馆长应抓住机会向相关部门强调图书馆宣传的重要性。“酒香也怕巷子深”已成为当今各行各业的共识。即使图书馆已具备了丰富的馆藏及读者服务功能,也需要通过宣传以缩短与读者的距离,使图书馆的资源能为读者所用,使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如何将丰富的馆藏,以及我馆开放、多元化、人性化的服务方式介绍给读者,是我们宣传工作的重点。

其次,重视形象宣传,并落实为具体、自觉的行为。我馆有工作人员30人,部门4个,各部门的业务都是提供传统的服务,相互合作较少。在工作人员多、部门多、读者多、工作量大的情况下,各部门统一开展宣传工作存在一定难度。如何将各部门的工作业绩、工作面貌体现出来呢?只有通过主动宣传才能将部门突出的特点展示给读者。

再次,图书馆宣传工作除了依托各部门及全体员工外,还应注重培养宣传人才,选择政治素质好、知识层面广、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做部门通讯员,以求提高分馆宣传工作力度,达到宣传工作广、快、新、准、精的要求。

最后,文理馆积极鼓励和支持各部门踊跃投稿的人员,每年年底,图书馆办公室对“馆讯”栏目投稿人员及分馆网页信息提供者和撰写者,都应给予适当的稿酬,以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图书馆的宣传工作。

三、宣传内容及手段

(一)做好新生入馆教育工作

每年开学初,图书馆都会对新生进行利用图书馆的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教育,主要介绍我馆的馆藏布局、服务功能、图书借阅制度和借阅手续;讲授有关图书文献的分类和图书目录的常识及其查找方法;向新生传授如何利用公共检索机进行网上借阅情况查询及书目检索;向新生发放《图书馆读者手册》,做到人手一册;配合本馆电视教育片《如何利用图书馆》对学生开展培训。由于系部多、新生多,需要进行的教育培训的场次也多,图书馆人员经常加班加点工作。今年10月,图书馆和读者协会配合,在给20余位图书协管员进行培训后,由他们组织新生集体参观图书馆,增加了新生入馆教育的内容。通过培训和参观,强化了新生对图书馆的感性认识,引导其逐步学会利用图书馆,使图书馆成为他们学习的“第二课堂”。

(二)办好宣传栏

宣传栏是图书馆无声的课堂,宣传功能不容忽视。图书馆共设有宣传栏6块,各部门的宣传栏都以方便、快捷、灵活的方式为读者传达各种信息。各个专栏的设计新颖、内容各异、图文并茂,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三)重视新书通报工作

新书通报是图书馆对外宣传的一扇窗口,能有效提高馆藏文献资源的利用率。采编部主持的图书馆网上“新书报道”,信息推送及时。数据显示,新书平均月点击次数达4000次。读者服务部及各阅览室验收新书频繁,每个服务窗口都在宣传栏上“最新图书通报”;新书架上摆放近期的新书,让读者能及时查找和借阅新图书。

(四)加强导读宣传

图书馆应走出被动的服务模式,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导读教育,引导读者多读书、读好书。在针对读者的口头宣传中,不论是总服务咨询台,还是各阅览室的管理人员,都执行“首问负责制”,要求工作人员为读者进行耐心的咨询导读。在进行书面导读宣传上,采编部的《好书推荐专栏》根据大学生的阅读心理、阅读兴趣和阅读倾向,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书刊进行点评,旨在让专业领域的读者迅速了解书刊动态。

(五)开展书刊展评

利用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丰富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举办各种类型的专题书展,使读者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地大量翻阅某一专题的书刊,了解与此专题有关的交叉学科的知识信息。图书馆在近几年中多次举办了系列小型专题经典文献展,如“洛布特”丛书展、“万有书库”图书展、国外“中国之光”图书文献展等。

(六)精心装饰与美化馆内环境

图书馆门厅及各阅览室的装饰、布置能让读者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是图书馆宣传工作的一个方面。为了给读者提供一个温馨宁静的阅读环境,图书馆在门厅设置了清晰的“读者引导图”;调整内部结构,使公共通道空间适宜且具备安全性;更换多块标志牌,让读者易见易解。各阅览室窗明几净、图书排列整齐,布置的花卉、盆景与馆员和蔼的面容、端庄的仪表相融合,让读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七)加大网页信息推送和鼓励大家给“馆讯”投稿

图书馆有专人负责图书馆网站的网页更新和信息推送。各部门员工踊跃撰稿和提供信息,将自己部门的业务、思想、服务动态通过图书馆网页传达给师生,积极支持馆办刊物《馆讯》的建设工作。通讯员积极投稿,并鼓励其他人员撰稿,近几年投稿量不断上升,稿件质量也有所提高。图书馆网页上的“馆讯”栏目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图书馆动态、部门工作、培训动态等,得到了师生的好评。

目前,图书馆各部门自办的小型刊物有多种,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馆藏文献。有专家解读报刊的《报刊热点》《文摘菁华》,有第一时间报导新书资讯的《新书林》《流通新书目》,有关注文坛潮起潮落的《文坛动态》,有展现异域风情的《外刊园地》,有以最快的速度报道科技最新动态的《数码科技报道》,还有介绍外文文献信息的《域外人文书林》。这些宣传刊物将图书馆的馆藏信息迅速而精准地呈现给读者,在网络环境下彰显了图书馆服务人性化的一面。

参考文献:

篇2

(一)管理制度混乱

随着近年来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科技管理的主体不明确,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受到影响,有些地方农机工作甚至空白。另一方面农机推广体系仍是计划经济管理模式,推广人员观念落后,缺少危机意识,不明确工作职责所在,同时广大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偏低、经营规模小、收益低,对采用高科技的热情商,也难以适应农业新技术、新机具的发展要求。

(二)推广人员素质偏低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因此,发展农业生产离不开专业技术人员的推广,所以从事农机技术推广工作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然而调查显示,全国推广人员中,县级农机推广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仅占67%,初中以下无专业知识的人员占16%,本科以上学历人员仅占总数的10%,可见推广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专业知识薄弱、思想陈旧老化,后备力量不足,限制了推广工作的开展。

二、如何将农业机械化技术进行推广

(一)转变农机推广服务观念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农业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改造传统农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因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机械化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因此,要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教育是根本、科学是关键、人才是重中之重。所以,首先农机推广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农业发展新阶段中的地位,支持和鼓励农机推广人员采取继续教育、业务培训、外出考察学习各种形式,增强农机推广人员为“三农”服务意识和服务本领,进一步优化推广人才结构。其次,对于政府有关部门来说,要积极加强对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地方人才储备库,让高校与科研院所等部分为地方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

(二)加强机械技术推广宣传力度和培训力度

积极探索农机农艺相结合的新路子,做好政策推动与示范带动,大力推广与优化服务相结合。机械技术推广宣传的对象不仅仅是农民,更重要的是对县、乡、村各级政府加强宣传,鼓动他们对该技术项目出台政策引导扶持,进行专项资金支持。另外,可以现场推广,从市、县、乡镇甚至村庄,层层召开现场会、演示会,大力示范推广新机械化技术。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手段,采取专家讲座、开办专栏、制作专题节目和幻灯片等形式,大力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结合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使机械技术得到不断的推广与发展,带动我国城市和农村的机械工业的发展,同时带动我国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要创新,要发展,只有机械技术不断得到推广,更多的人了解先进的机械技术,能运用机械技术去创造生产,我们国家的机械工业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我们国家的机械工业的发展水平才能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在国际上才能与发达国家相抗衡,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得到提高。

三、总结

篇3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WeChat public platform of librari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 new way of communication to integrate interactive advantage of WeChat with library services. The establishment of WeChat public platform is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libraries and WeChat in the new technology and is the need to meet the demands of modern life and work. The use of WeChat public number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library services, and is beneficial to the exchange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 between libraries and users.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status quo of WeChat application of librari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use of WeChat public platform in libraries, put forward to relevant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in order to make WeChat public platform play a greater role in the future services of the libraries.

Key words: librarie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eChat public; status quo; countermeasures

?v讯公司于2012年8月推出了面向政府、媒体和企业等机构进行合作推广业务的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机构可以与关注其公众号的用户进行实时交流、信息推送和宣传推广。在“互联

第一作者:郭宗敏,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馆信息服务、文献信息检索。E-mail: guojingbi@sohu.com

网+”时代到来的今天,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1 “985”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现状

1.1 开通情况

截至2017年3月,39所“985”高校已有36所高校图书馆(92.3%)开通了微信公众号,显示出高校图书馆对微信建设的关注,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图书馆服务在高校图书馆已经达成普遍共识。中国农业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这 3所高校图书馆尚未开通微信公众账号。中南大学图书馆虽开通了微信号,但未在微信平台上开展图书馆服务。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12月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后只了30条信息。另外,在账号认证方面,33所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号进行了官方认证, 3所高校图书馆微信号未认证,分别是华南理工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这3所高校的图书馆。

1.2 数量及阅读量统计

微信平台信息的发送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微信服务的主动程度。通过对20所“985”高校图书馆进行调研,对图书馆信息的发送频率及阅读总量进行统计,以图书馆发送第一条微信为起始时间,数据调查时间截止到2017年3月16日。统计在此期间发送的信息总量。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图书馆微信平台的总阅读量最高的达到31万次+,而最低仅有1 415次(见表1),显示出高校图书馆在利用微信推广宣传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

1.3 微信平台的服务内容

高校图书馆的微信平台主要以信息为主,形式上以图文类消息为主,语音视频类内容偏少。首先,用户借阅信息是微信服务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是图书馆的基础服务。通过微信自助功能,读者可获取自己的借还情况,进行续借、预定或证件挂失、修改密码等操作。其次,进行有关图书馆的信息及宣传推广,其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是高校图书馆普遍开展的服务。信息包括通知公告、新书通报、新闻资讯、活动、资源动态、好书推荐等。宣传推广有培训讲座、资源更新、资源检索、学术报告、公开课、读书月、周末影院等。

极少数图书馆尝试为读者提供特色服务,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设置有水木华章、新书放送、清图快讯、清华藏珍、图影书声等固定栏目,从名称上就让人耳目一新。北京大学图书馆微信服务的主要特色是推送服务,内容丰富多彩。

2 存在问题

2.1 对微信公众号的推广力度不够,缺乏规范性

虽然开通微信公众号为用户提供服务已然成为高校图书馆的普遍共识,但是在实践层面依然存在未能开通账号的现象。即使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也存在宣传不足、利用不足的问题,大多数高校对图书馆微信服务重视不够。在账号认证方面,绝大部分高校都能及时认证,而少数高校图书馆却尚未完成认证,这容易使用户对其可信度和权威性产生质疑。要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传播有害信息而影响图书馆的声誉,高校图书馆必须重视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实名认证[1]。

在微信公众号的命名方面,大部分高校采用了“学校全称+图书馆”的命名方式,如“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有的高校采用了“学校简称+图书馆”的命名方式,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中国科大图书馆”,此种方式很可能会造成用户对公众号检索的困难。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官方认证的微信公众号是“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服务号”,同时也有“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这一公众号,从而容易引起混淆。另外,华南理工大学的“华图小微”,读者不易识别。“中文学校全称+图书馆”这种命名方式最多,建议图书馆公众平台采取这种形式命名微信公众号,便于读者识别与搜索,增加公众号命名的规范性。

2.2 微信服务的双向性、互动性欠佳

高校图书馆利用微信公众号提供的服务类型主要是资源推荐、通知公告、活动宣传等单向信息推送服务,而馆藏查询、借阅服务及在线咨询等与读者双向信息交流服务开展得并不理想。虽然大部分高校都设置了消息自动回复,但是必须按照图书馆设定好的关键词留言,才能获得固定的消息内容,而不是根据用户需求进行不同服务形式间的合理组合[2]。在微信平台提供有实质意义的“人工答复”服务的图书馆为数不多,“人工答复”形式与其他创新服务形式结合的也不多。

2.3 缺乏特色内容,服务形式和内容单一

通过调查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历史信息,从服务内容上看,高校微信平台推送内容最多的是通知公告、新书介绍和专题讲座等。大部分图书馆仅仅将微信平台当作“通知公告”的一个工具,服务形式以文字和图片信息为主,音频、视频信息不多,缺乏特色[3]。图书馆没有充分挖掘微信平台的其他功能,发挥微信平台的多样化、综合性功能来开展个性化服务。

3 对策建议

3.1 加大微信平台宣传力度

用户关注度的高低是检验微信平台服务效能的试金石。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只有吸引更多用户,才能提高图书馆的影响力。在调查中发现,即使是已开通微信公众号的高校图书馆,对其微信号的宣传也是微乎其微,极少的高校将其微信号在图书馆网站列出。高校图书馆应采取各种方式和途径加大微信公众号的宣传力度:线上可以通过将二维码植入图书馆官网首页及学校其他相关部门的网页中,还可以运用微博、移动图书馆等新媒体进行推广。开展读书月活动,进行读者有奖问卷调查、有奖征文大赛等活动,引导读者关注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并可针对有奖征文大赛活动展开微信投票活动,提高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关注度。线下可以通过图书馆的电子屏幕,在图书馆入口、图书馆各阅读室、图书馆大厅、阅览桌椅和书架、读者证和馆藏新书等处提供图书馆微信二维码,供读者随时扫描关注[4]。还可以利用新生入馆教育、日常讲座等面对面向读者推荐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提高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在用户中的知晓度。

3.2 提升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微信服务互动性

微信公众号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并提升服务质量才能达到宣传效果。微信平台的服务功能对平台的经营建设和宣传推广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只有科学、准确定位微信平台服务功能,才能提高微信服?罩柿浚?给用户提供良好的微服务体验。例如,清华大学图书馆公众平台创新服务方式,读者可以通过“机器人小图”的help(获得帮助)、teach(获取教小机器人问答的方法)、baike(查询百度百科)、book(图书馆搜索书籍、资料)等特殊功能获得信息和帮助,提高了服务的智能性。其微信平台所提供的各项服务,基本包含了实体图书馆服务的各项内容,是实体图书馆服务的“升级版”。而一些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的运营管理不到位,平台开通后没人管理,内容更新不及时,形成僵尸账户。所以,图书馆必须建立微信平台服务业务规范及运营管理考核机制,做到微信公众号运营流程标准化,明确各部门职责、人员分工,提升平台的运营管理与服务水平。

3.3 了解读者需求,提供精准特色服务

微信公众号提供服务的最基本原则就是了解用户、准确把握用户需求,在保持专业性的前提下制定符合读者需求的内容策略。高校图书馆如果忽视微信内容建设,势必降低读者黏度,致使公众平台逐渐失去对用户的吸引力,甚至被取消关注。如果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还是按照图书馆传统的工作方式,向读者推送一些他们并不感兴趣的内容,在信息推送上与读者的需求不符,这将会降低图书馆的影响力及服务质量[5]。图书馆要积极开展有特色的活动,如举办讲座、读书节、电影展播、读者调查等主题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活动相关信息,可以让用户及时获知活动举办的时间地点及内容,吸引更多参与者,从而更好地宣传推广图书馆。

在明确图书馆微信公众号的发文内容与方向之后,需要掌握发文的策略与技巧,紧抓热点事件,突出标题的阅读性。例如,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的《三生三“诗”倾若梦,许你十里百“花”香》《华中丢书大作战》《没想到你们是这样的图书馆员》等。由于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大部分是对网络用语极为敏感的大学生,因此这种标题往往可接受度更高。另外,可以利用微信后台数据分析读者的个人登录信息,计算出不同推广内容在读者中的平均阅读数,根据反馈信息评估推广效果,进而调整阅读推广的内容,使阅读推广更有针对性。或者通过线上线下活动调查用户偏好。例如,清华大学图书馆通过微信公众号开展有奖调查活动,让读者选出喜欢的栏目、关注的信息,师生还可以通过留言区对图书馆提出建议。图书馆进而对公众号改版升级,挖掘其潜在的有价值的功能,为读者提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信息服务,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提升读者的信息素养,实现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性、实用性、趣味性。

篇4

一、围绕服务民生,扎实抓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是积极开展就业调研,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上“广探索”。加大调研力度,积极探索就业渠道,从毕业生报到、实习、求职等环节入手,构建形式多样的就业平台。组织人员深入11家重点企业走访摸底,调研征集毕业生见习岗位26个,上半年共招聘岗位72个,求职登记146人次。

二是认真抓好专场招聘,在就业政策上“广宣传”。2月份,会同县劳保局、团县委等部门组织召开毕业生专场招聘会,32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提供1300余个就业岗位,180名求职者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与县劳保局、科协等部门联合举办政策法规宣传活动,发放岗位需求和就业政策宣传资料600余份,进行求职信息咨询及人事政策法规解答130余人次。

3月中旬,派员参与市局组织的招聘团赴西安、兰州、西宁等地高校招聘我县xx年紧缺急需专业毕业生,共11名高校毕业生与我县文化、卫生事业单位达成初步就业意向。

三是全面推行聘用制管理,在人事服务上“广覆盖”。根据《泰宁县人事局关于贯彻〈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等相关文件的通知》(泰人〔xx〕83号)规定,对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实行聘用制管理,签订《泰宁县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书》和《人事合同》,同时针对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人才难进难留的问题,为有意向到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建功立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提供人事档案寄存、办理档案工资、转正定级、职称评聘、继续教育等全方位人事委托服务。半年来,为我县36家非公企业招聘单位办理人事242人,办理人员交流手续85人。四是加强就业政策引导,在基层志愿者服务项目上“广实施”。

根据中央、省委、省政府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精神和省委组织部、省公务员局等部门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等实施办法要求,做好政策咨询和岗位征集工作。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先后实施了“三支一扶”、选调生、选聘生、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计划和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乡镇卫生院等就业项目。共征集上报“三支一扶”岗位16个,实际到位10人。同时,招募3名毕业生到社区服务,招募选调生2名、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人员6名到基层工作。

二、围绕服务大局,积极推进人才强县战略

篇5

关键词:成都市;高校;健身气功;公共体育课;发展

健身气功是一种根据自身的形体活动、呼吸吐纳与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它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健身气功还通过调身、调息、调心“三调”为主的修身养心术调顺人体系统功能状态,改善身体健康状况,达到个人身心的高度和谐[2]。2003年2月,国家体育总局将健身气功设立为我国正式开展的第97个体育运动项目,正式推出了四套健身气功新功法[3]。新功法的推出是健身气功发展所迈出的一大步,为了更好的促进健身气功的发展,我们要在国家政策与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努力发挥好高校的文化传承和传播载体作用,充分认识到高校不仅是知识积累更是知识升华的地方,也是未来社会力量的发源地。通过借助高校这个特殊的平台,在高校师生的互相学习和交流中促进健身气功的推广以及相应储备人才的培养,并通过高校科研团队的习练和创新科研方法来不断探索健身气功在人体科学方面的奥秘[4]。我们要想让每一个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在心底深处播下祖国传统健身气功文化的种子,传承和分享我们祖先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就有必要对健身气功在高校的发展进行调查研究,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健身气功在高校的传播发展,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还能为健身气功事业的繁荣发展添砖加瓦,最终将中国的传统养身文化持续发扬光大,并且为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5]。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了成都市高校中已开设了健身气功课程的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以及成都体育学院等五所高校进行调查。以160名在校学生和15名在校教师为研究样本。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研究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搜集查阅了多种论文、期刊、专著等文献资料。从多种途径了解以及掌握健身气功项目在高校的开展现状、推广方式以及发展前景等问题,为文章的撰写寻求思路以及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1.2.2问卷调查法 在对本次问卷的问题设计中采取的是封闭型回答与开放型回答相结合的方式,在调查过程上采取的是现场填写并收回的方法。本次共发放学生问卷160份,回收157份,有效问卷148份,回收率为98%,有效率为94%;教师问卷发放15份,回收14份,有效问卷14份,回收率为93%,有效率为100%。

1.2.3 访谈法 在本论文的调查研究过程中走访了部分健身气功方面的专家以及高校公共体育课的任课教师,对健身气功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地咨询和深入地讨论,从中获得关于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为本论文的深入研究分析提供依据。

1.2.4 数理统计法 对调说贸龅慕峁进行整理,运用EXCEL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进一步生成图表、表格,为论文提供数据支撑。

2.调查结果与分析

在2003年的“全国试行推广健身气功工作会议”之后,新编的四套健身功法得到了广泛推广。随着健身气功事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也为了使健身气功项目更加丰富多彩,国家于2009年底又编创了5 套新功法。新功法的创编不仅丰富了健身气功的内容,为健身气功注入了新生力量,同时也为广大习练爱好者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6]。但在本文中所指的健身气功是2003年最先推广的那四套功法,其原因在于这四套健身气功功法推广发展的时间较长,在高校里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更具可行性。

2.1高校健身气功课程开设情况

在四套健身气功功法中,易筋经、五禽戏和八段锦在高校中最受欢迎。其中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和成都大学均开设了易筋经、五禽戏、八段锦三门课程,成都中医药大学和成都体育学院这两所高校的健身气功课程设置较全面,开设了四套功法教学课程。另外,在开课形式方面,四川师范大学和成都中医药大学是以必修课形式教学,其他三所高校以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最后,四川师范大学和成都大学这两所高校没有统一的健身气功教材及教学大纲,也没有理论课时,说明对于健身气功课程的建设还不够全面;成都中医药大学和成都体育学院均有教材及大纲,亦开设了理论课,说明其健身气功课程发展得较为完善;成都理工大学有教材与大纲,但无理论课时的设置,说明还应该加强该课程的组织管理建设。总体来说,在所开设健身气功课程的五所高校中课程的开设情况较好,但是各高校还需加强重视,不断完善该课程的建设,丰富教学内容,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发展,以满足高校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2.2高校健身气功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众所周知,教师肩上承载着“教育”的重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先导。通过调查分析得出:现在成都市高校担任健身气功课程教学的教师有72%是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21%的教师是体育教育专业;7%的教师是其他专业。并且在高校参与健身气功教学的教师中有64%的教师参加过健身气功的培训;36%的教师经常参加培训;而没有参加过培训的教师为0%。另外有64%的教师对健身气功有过研究、发表过文章;7%的教师经常研究健身气功课题,发表过3篇以上的文章;有29%的教师没有参与过健身气功课题的研究。整体上来说,成都市高校健身气功教学的师资力量拥有较大潜力,但现阶段的队伍建设情况还不容乐观,有待进一步发展壮大。

2.3学生学习健身气功的主要情况

通过在各高校中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发现:57%的学生参加过公共体育课健身气功课程学习;43%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公共体育课健身气功课程学习。原因包括健身气功课程是新增项目学生对此不熟悉,再有就是缺乏宣传推广,对健身气功知识普及不够以致学生不愿意学习该项目。并且高校学生学习健身气功的年限普遍较短,这是由公共体育课的课时所决定的,同时也包括该项目推广力度不够大、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兴趣等原因。但是,通过调查发现高校公共体育课是学生接触了解健身气功的主要途径,所占比例达到67%,其他途径还包括学生社团组织以及网络媒体的宣传推广,所占比例均不高。学生学习健身气功的目的也呈现多样化发展,但另笔者感到担忧的一点是仍有29%的学生只是为了拿到课程学分,与个人兴趣爱好以及健身气功项目本身无任何关系。令人欣慰的是,在所调查的学生中绝大多数学生在习练健身气功之后感觉良好,可见健身气功之功效毋庸置疑。

2.4影响健身气功在成都市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发展的基本因素分析

首先,学生认知程度不高,有73%的学生仅听说过健身气功;还有27%的学生根本没听过也不知道健身气功。足见健身气功在高校的宣传推广道路还任重道远。另外在对于健身气功课程是否有必要开设的调查中发现,有72%的教师和2%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开设该课程;21%的教师和5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该课程;0%的教师和37%的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7%的教师和5%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开设该课程。数据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很支持健身气功在公共体育课中开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在于部分师生对健身气功项目的认识不够深刻,没有领略到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其次影响健身气功在成都市高校公共体育课中发展的因素还包括学校领导不够重视、缺乏先进教学理念、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学生学习兴趣低等。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健身气功在成都市高校公共体育课中的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公体课中健身气功项目的教学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的教材大纲。2)健身气功任课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次数不多、研究成果较少。3)学校公体课的课程安排单一,以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4)健身气功项目在高校宣传推广的力度不够大。5)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高,难以进行大力推广。

3.2建议

3.2.1领导应该加强宏观调控,对健身气功加以重视,以提高师生的积极性 首先学校高层行政主管部门要进行宏观管理,其次是学校管理公共体育课的主任老师要进行重视,力求从上至下达到对健身气功项目的重视,提高师生们参与健身气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推动公体课健身气功的发展。

3.2.2学校应注重培养健身气功教学骨干,提高教师的专业科研水平 在高校推广健身气功,目前迫切需要加强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培养有教学资质和经验的健身气功专业教师[7]。另外,健身气功任课教师应该在保证课堂教学的同时多从事健身气功项目的科学研究,增强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为高校健身气功的发展提供更多科学理论依据。

3.2.3教务部门应完善健身气功的教学体系,督促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 学校教务处应编排统一的教材、大纲,确定好实践课的课时并增加理论课学时,以使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健身气功的作用和原理。另外,任课教师们要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安排合理的运动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2.4把健身气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组织的宣传作用 各高校与当地体育主管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健身气功对大学生的健身价值,把健身气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之中,加大对健身气功科学性、有效性的宣传力度,加强组织管理并积极开展高校间健身气功的交流比赛,成立健身气功俱乐部、社团组织以及协会等学生组织[8]。以在高校师生之间举办健身气功知识讲座、举行健身气功项目展示活动、组织在课余时间习练健身气功等方式进行大力宣传推广,达到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以及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3.2.5组建健身气功专业训练队,使项目开展走向专业化 通过访谈了解到在本次调查的五所高校中都有代表队参加健身气功比赛的经历,很多同学看到过健身气功专业队的训练因而知道了健身气功,所以健身气功专业队对于高校健身气功的推广宣传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就目前情况看来,高校健身气功专业队的管理还不够“专业化”,有部分高校甚至是临近比赛才组织学生进行突击训练,这样不仅不能提高学校健身气功的专业化水平而且不利于促进健身气功在高校的发展。因此学校要加强健身气功专业训练队管理,使项目开展走向专业化道路从而促进健身气功项目在高校中得到更好的发展。(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健身气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2] 吴坤.弘扬中华气功增强民众健康[J].武林长风.2004, 9.

[3] 戴薇.浅谈健身气功基本要领[J].教育教学论坛,2011(6):250.

[4] 郭炳德.民族传统体育走进高校体育教学的思考[J].武汉科技学院报,2004, 17(7):65-66.

[5] 姚琼,左家伟,牛爱.体育院校开设健身气功课程的现状调思岸圆哐芯[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6):124.

[6] 徐娟.四川省高校健身气功推广策略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3.

篇6

作为前期中移动推出的第三品牌,M-ZONE(动感地带)的福州市场攻势又如何呢?为何在这“硝烟四起”的时候,前期福州移动的动感地带却“深居闺中”。其现实目标又是什么? M-ZONE在福州移动市场的反应及其未来占市场的份量到底又如何?

2001年11月,中国移动将广州作为试点推出了“动感地带”。从各方面而言,动感地带其服务基本上与前期移动梦网服务如出一辙,无非是着重强调了年轻人短信、移动QQ等其时尚化的色彩;只不过是融入了大家 (特别是年轻人、学生一族)都关心的问题“降价”而已。据说一年后,广州动感地带人数超百万;2002年3月,进入全国推广阶段。但福州、厦门、泉州真正是从去年9月28号开始上市销售。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当时福州移动、联通资费相对稳定)市场反应并不热烈。今年5月分开始。福州移动市场开始有了纷争。福州移动真正开始了大面积的销售宣传。但其中市场反应最重要的还是开始了降资费。一时间里,在福州部分区域、县市到处有着动感地带“**区域卡、娱乐休闲卡、学生10元/20元套餐卡”等等。其主要资费特点为:

定位明确性。可以说,这是移动策划动感地带最成功的地方之一。在当前包括移动自身品牌全球通、神州行,以及联通的自由行等各种品牌都对市场上各类消费者有着全部通吃的同质化市场定位和无明确市场细分的情况下,移动瞄准学生、白领等年轻人群,为这一群体专门打造一种新品牌。而这个新品牌所定义的群体当前手机需求量正在不断加剧,日后需求更是不可估量。他们会很快成长为手机市场中的消费主力军。无疑,M-ZONE(动感地带)一旦成功推行,势必为用户的积累及其各方面的数据带来良性发展;又会是另一个响当当的“全球通”品牌。

品牌特色性。动感地带,无论是从服务还是宣传上,有其独特的方面;宣传上,抓住了年轻人的偶像周杰伦(虽然各方面都觉的应该再分析一下,但不容忽视,在学生群体中这有着多大的影响)。其独有的会员服务。凭动感地带套装中的会员卡,不但可以根据不同阶段的活动安排领取动感地带独有的纪念品,更可以在与动感地带建立会员合作关系的商家、娱乐场所等享受折扣和优惠(福州移动就有其合作伙伴“中天传讯”公司专门负责联系商家等各项推广活动)。还与腾讯公司联合推出"动感QQ一对一"会员专享服务,只要动感地带用户开通"移动QQ"后,即可免费获赠后6位与该用户手机号码后6位相同的9位QQ号码。大费苦心,但很可能得到消费群体簇拥的一种"低投入、大收成"的效果。

“价格”优惠性。可以说,福州移动在对动感地带的资费定价上,针对年轻消费者尤其是高校大学生在实际对外通话量较少、对网外或所谓的区域外通话费没有太大期望的情况下,紧紧盯住他们对网内通话、区域内通话、国内长途及短信业务的强烈需求,推出很是实惠区域内通话资费、国内长途0.20元/分及的20元发300条短信、30元发500条短信等短信套餐等等。不仅能让目标用户切实感受到动感地带在短信上的实惠,更让大家感受到了“竞争带来的好处:优惠”。能以此“区域内优惠通话资费”吸引大批用户。 目前福州“动感地带”的反应及其销售情况

从五月份开始福州移动把移动第三品牌的“动感地带”作为主推产品。在市场上不单单只是中移动宣传的那样“服务”等等,更重要的加入了降资费因数。据了解,现仅高校学生一块月销售就能达万张。有着较好的销售气势,但其销售气势也就是有着“叫好”的“资费标准”等口碑;对于所谓的品牌特色性等方面却没有形成气势。 M-ZONE福州的未来市场

从福州的移动市场看,福州是福建省省会城市,全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地处福建东部沿海,闽江下游,与台湾隔海相望。全市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总人口639万人左右,其中市区面积1043平方公里,人口212万人左右。并不包含各流动人口。整个移动通信市场来看,高校大学生市场已经成为继城市市场、农村市场、集团市场之后的又一大新兴通信市场。而且随着福州近几年的高校大扩招,福州大学生人数已经突破15万(师大2万、农大1.5万、医科大学8千多人、中医学院7千多人、福大2万多人;外加各高职院校等等),各个大学每年都有着数千人外来的“新鲜血液”,外加其校园职工及周边人文等等,市场容量和潜在前景已经到了不可小视的地步。

福州移动目前应加快其动感地带的品牌宣传。既然目标定位了,就应该加大宣传,可以与高校的联合举行活动宣传及高空媒体的投放,在品牌效应上要压倒联通的“校园青春卡等”,不要因为现阶段联通到处在吆喝着“联通新时空;辐射低,赶紧换号等等”;就受不了,就天天忙着应战“移动专家品质;换号不换号等等”;要有针对性的推广宣传。说实话,前几次看到联通、移动那大版面大版面的宣传还会看一下。后面一看头就晕,就那几个数据翻来覆去的。我看真正“有体会”的就那些报社媒体了。针对性的宣传,还要完全把握住目标群的各方面需求。据了解,现学生资费偏向与零月租、低资费等那种(当然,移动市场根本不可能满足他们的“欲望”。但他们对于其校园外的通话资费相对来说或没有太大的奢望)其所期盼资费标准大都如下:

这样,其实其ARPU值(每用户月花费值:AverageRevenueperUser),并不低。相对目前市场上有好多“准销售卡(就是有关部门批准的资费)的资费”都比这优惠。只有从高空地面的配合宣传下,真正有了品牌效应,再加上真正实惠的东西,一切的一切都自然了。

篇7

[关键词]高校;传统餐馆;经营策略;“互联网+”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4.040

[中图分类号]F7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4-00-02

0 引 言

据四川新闻网数据报道:2015年成都共有高校56所,在校大学生人数达到了72.93万人。针对这一特殊消费群体,众多商家都瞄准了大学生餐饮市场,使得高校周边餐饮企业迅猛增加。但在这广阔的市场前景下,似乎显现出了一些发展阻碍因素。随着同行业竞争力的日益加剧,大学生饮食口味的不断变化、饮食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互联网+”的席卷而来,更让传统餐馆面临困境。因此,解决高校周边传统餐馆面临的困境,促使其健康持续发展迫在眉睫。

1 成都高校周边传统餐馆经营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笔者为准确了解成都高校周边传统餐馆经营管理现状,特对成都市龙泉驿区某高校周边的26家传统餐馆进行了市场调研,通过调研发现:高校周边小型传统餐馆客源流量相对稳定,经营收益可观,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1.1 经营观念滞后,创新意识不强

高校周边传统餐馆多为家族式经营管理模式。当前,大多数传统餐馆仍然固守其家族式经营管理理念,菜品供应、菜品搭配较为僵化。传统餐饮商家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变化缺乏敏锐度,无法及时洞悉市场,忽略了消费市场变化对传统餐馆经营上的冲击。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加上90后、00后个性化、多元化、网络化的消费特点,传统餐馆已无法跟上多变的大学生消费脚步,固守本分,不愿创新的经营理念将使传统餐馆面临发展中的瓶颈。

1.2 应用媒体能力差,宣传渠道单一

大多数传统餐馆只面向店铺周边消费群体,局限于短程P2C消费模式,经营范围狭窄,同时未能有效地运用互联网等大学生青睐的媒体工具,将餐馆的营销信息、产品信息及时准确地传达给顾客,造成商家与顾客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久而久之,传统餐馆因宣传渠道单一,不能有效地搭“互联网+”这趟便车而渐渐湮没在餐饮行业的商战中。

1.3 就餐环境固化呆板,缺乏特色性

高校周边的传统餐馆因规模小、利润薄,使得就餐环境缺乏特色与创新,无法及时准确地迎合当代大学生多元多变的消费需求。大多数餐馆的就餐环境仅停留在如何提高餐桌、餐具的卫生条件上,在餐厅装饰装潢、餐具选择、气氛营造、特色打造等方面固化呆板,对于大学生的消费诉求认知也仅停留在满足基本的用餐需求上,尚未从大学生特点入手,塑造特色化、品牌化、服务型的餐馆,进而刺激更多的潜在消费者参与到餐饮消费中来。

1.4 传统餐馆缺乏竞争力,易受外界因素干扰

随着高校教育的普及化,成都高校在校人数逐年增加,从2005年在校毕业生人数约为35.74万人,到2015年已超过61.6万人。这给高校周边大大小小的餐饮企业带来了商机,餐饮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其商铺租金,商铺更换、扩张频率也日益攀升,餐饮商铺日渐紧缺。高校周边餐饮企业竞争愈演愈烈,无店铺餐饮企业的兴起、校园食堂餐饮的日益规范化、卫生化、透明化、营养化等也给传统餐馆带来了生存上的巨大冲击,如何在外界强扰下求得生存之道,成为了传统餐馆当下面临的严峻挑战。

2 高校周边传统餐馆发展策略探讨

2.1 正视市场变化,创新经营理念

传统的固守型经营理念已不适合90后、00后的消费特点,成都高校周边的传统餐馆面对的是个性突出,紧跟时代潮流、善于运用互联网的新生代。传统餐馆要在餐饮商战中生存并进一步发展下去,就必须正视餐饮市场的变化和大学生消费需求特点,大学生的消费具有价格衡量公道化、品种选择多样化、就餐环境舒适化、就餐服务人性化等特征,传统餐馆应根据这些特点,适时调整营销策略,创新产品,在产品搭配、营养卫生、价格方面下功夫,针对一日三餐不同时间点学生用餐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快捷、便利、组合型套餐。此外,传统餐馆商家应主动走出去,了解大学生饮食消费偏好、消费习惯、大多数学生所在地域的地域文化、学习特色餐馆的经营方式,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和主题,并借助“互联网+”的效应进行推广宣传,以吸引和留住更多的大学生消费群。

2.2 采取“互联网+实体营销”的经营策略

高校周边传统餐馆因经营项目雷同率高,致使竞争异常激烈,加上美团外卖、饿了么、百度外卖等订餐方式又迎合了大学生快捷便利性与惰性并存消费习惯,迫使传统餐馆面临转型,传统餐馆应借助于“互联网+”的商机,积极开发网上订餐APP,形成集网上预定、网上下单、网上支付为一体的网络订餐模式,并在运行中克服了消费者对卫生、服务的担忧,打造网上订餐-实体营养配餐-时效送餐的“互联网+实体营销”式服务体制,不断壮大目标客户群,并根据目标客户群的消费取向随时调整经营策略,走出一条特色化创新经营之路。

2.3 改善就餐环境,打造特色主题餐馆

近些年,大学生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不断提升,据调查,大学生月生活费用可达到800~1 800元,在饮食方面的支出超过生活费用的50%。大学生消费能力的提升使得他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转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消费者一方面追求产品的“物美价廉”,另一方面又渴望在用餐时,能暂时摆脱喧嚣都市的繁闹,享受用餐的惬意,也能通过一日三餐的饮食来调节各方面的压力。因此,传统餐馆商家应站在消费者需求的角度,根据自身经营范围和内容,对餐馆进行主题氛围营造,从店铺装修风格、壁纸选择、地板材质、桌椅款式、墙面挂饰、餐具样式、服务员服装等方面塑造一个整洁、温馨、恬静、特色的就餐环境,并将高校文化融入餐馆经营中,打造出文化主题鲜明、地方特色突出的传统主题特色餐馆,以此提高自身在商战中的竞争力。

2.4 构建稳固有效的顾客关系

无店铺餐饮企业的扩张、校园食堂就餐环境的改善、服务水平的提高都进一步刺激和威胁着小型传统餐馆的发展,传统餐馆要想生存并发展下去,就需迎合大学生消费者独特的消费需求,造就忠诚的顾客。而要构建稳固有效的顾客关系就必须以顾客为中心,事事、处处、时时以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客户需求的变化制定产品组合,满足客户多变的口味,并结合高校周边实际,以特色化的经营抢占市场,抢占客源,增加竞争力。在日常消费活动中更要注意大学生消费市场变化,对顾客细节行为进行记录、并将员工的服务技能等纳入餐馆考评管理中,及时接受消费者各种渠道意见的反馈,密切靠近大学生消费者,接触消费者的各项活动,以此建立经营者与顾客牢固的信任关系,进而构建稳固有效的顾客关系。

主要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广西;高等教育;专业品牌建设

[作者简介]孙睿,广西大学宣传部助教,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广西南宁530004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10-0170-0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不容忽视。随着广西步入经济快速发展的轨道,西部大开发、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泛珠三角经济区合作、环北部湾经贸合作等,需要大规模、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供给,对各方面人才产生了旺盛的需求。这对广西高校的高质量人才输送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提升广西高等教育质量已是刻不容缓。

在高等教育中,专业教育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综合反映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专业品牌是高等院校彰显实力与地位、吸纳生源的最好保证。高校要以专业品牌的良好效果为标杆为动力,发挥其辐射和示范效应,将推动各项教学基本建设,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带动高校专业整体水平的提高,达到专业质量和高等教育质量的最终提升。

一、广西高等教育专业品牌发展现状

广西现有的19所本科院校(不含二级独立学院)中(表1),大学5所,学院14所,其中2006年刚从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的5所。2006年。广西教育厅启动了全区高校优质专业认定试点及评估工作,2007年全面启动了优质专业认定工作,至今共进行了两次评审,90个本科专业被评为优质专业。

1 专业品牌院校分布不均衡。从获得优质专业的院校的专业情况看,各高校间的实力差距比较明显。全区的2个综合性大学、3个工科院校和2个师范院校获优质专业数较多,专业实力相较于艺术院校、财经院校、医学院校以及正在转型的综合性院校来说更强。目前,全区仍有1所师范院校、1所财经院校、2所医学院校和5所正在转型的综合性院校专业品牌榜上无名,这些高校专业质量有待提升(表2)。

2 专业品牌学科门类不均衡。从获得优质专业的院校学科门类看,工学类专业最多,2006年有4所本科院校22个工学专业被认定为优质专业,2007年有3所本科院校14个工学专业被认定为优质专业。理学类次之,往下排序是文学、管理学、法学、医学、历史学、农学,教育学和经济学仅在2006年各认定了1个,目前广西全区暂无哲学类优质专业,反映了广西普通本科教育在教育学类、经济学类和哲学类专业品牌建设上的弱势现状(表2)。

3 专业品牌与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不相符。广西是沿边、沿海、沿江和少数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地理位置相当优越。然而,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并未充分地利用与发展,机械学、土建类专业、轻工纺织食品类、地矿类、水利类等对广西特色经济发展起重要支撑作用的本科专业开发力度不大,布点较少,没有形成全国闻名的品牌专业。2008年年初,国家批准开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决定加快建设沿海石化、林浆纸产业等9大产业基地,预计2015年需求相关人才达168万人,全区高校已基本设置了这九大产业所对应的专业,但是并没有形成与之相匹配的品牌专业,跟不上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4 广西专业品牌在全国竞争力不强。在武书连教授的中国大学各本科专业2006―2008年的排行榜中,11大学科门类中全广西仅有广西大学的农类专业进入了全国前30强,其余门类专业在30名后或是榜上无名。广西没有一所高校的某个专业能进入全国前十名(表3)。全区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的品牌竞争力在全国范围内还是非常弱的。

二、广西专业品牌建设现状原因分析

1 专业品牌意识有待提高。当前的高校专业品牌建设多由政府的外力来拉动,高校的自发性品牌建设意识仍需加强。

2 专业定位模糊,特色不鲜明,缺乏品牌效应。不少高校没有对学科专业进行清晰准确的整体定位,没有突出特点,一些高校还致力于向大而全发展,不断追求学科门类齐全,导致一定程度上的专业形象重叠交错,影响社会对专业的印象。

3 地方性高校专业基础相对薄弱,专升本的几所地方高校刚刚转型,专业基础差底子薄,“弱势”专业依然弱势。

4 人才流失,优秀师资缺乏,形不成名师效应。广西经济还不够发达,高等教育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加上科研条件、生活水平、用人机制及政策落实等方面的问题,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5 专业与生产脱节,教育产品与人才市场脱节。多数专业教学内容陈旧,实践环节薄弱,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对市场需要的关注仍然缺乏。

6 高校学术管理行政化,成本高,水平低,缺少品牌效益。学术行政化的管理体制,妨碍了学术权力的发挥,教师积极性受到抑制,学院(系)的自觉性、主动性难以提高。

7 普遍忽视专业品牌的形象塑造和宣传推广。许多学校在观念上忽视学校外在品牌形象的建设,不少高校不擅公关,羞于自我宣传,使得社会及广大消费者对学校更加缺乏了解。

8 专业品牌建设信息不通畅。优质专业评估中,广西全区申报的本科优质专业水平、各高校申报的本科专业水平、全区的优质专业分布状态等大量的专业建设信息难以传递到各高校之中,造成信息不对称或信息缺失。

9 品牌专业建设过程难以监控。自治区优质专业认定和评估的数据资料,全部由各院校通过网络平台提供,专家或教育管理部门无法对高校办学情况、专业教学建设过程等进行监测,专家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评估项目进行全面的考核,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监督评估工作的效用。

三、广西高等教育专业品牌建设

针对现状,广西全区需要进一步形成高校主导、政府导向、社会支持三位一体的教育氛围,通过调研、定位、质量锻造、宣传推广、品牌维护以及监测评估等步骤以促进适合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教育专业品牌发展建设。

1 构建横向、纵向专业品牌两级调研体系。针对广西全区专业品牌建设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开展,调研,对于当前专业品牌建设尤为重要。调研包含两个体系:纵向调研系统与横向调研系统。

纵向调研系统以全区教育主管部门为主体,面向全社会(主要是广西区内)对全区高校的专业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具有总体性、概括性和普遍性特点。主要包括:第一,对广西高校的专业调研,例如2005年教育主管部门利用行政优势资源,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实行的广西高等教育专业排行榜。第二是对广西市场的调研。主管部门对广西高校

毕业生市场、用人单位、学生和家长进行人才专业素质的需求、专业素质满意度调研。纵向调研对全区高等教育学科机构和专业品牌建设有良性的导向作用,具有普遍的参考价值。

横向调研系统以学校为主体,对本校的专业情况进行个案调研,具有针对性强、目标明确、分析深入的特点。包括:第一是广西高校内部调研,对学校自身专业设置及学科机构现状、对在校学生和毕业生的专业质量现状、对学校的历史文化底蕴等进行调研分析;第二是广西市场调研,高等院校结合自身实际,对本校毕业生所属用人单位进行毕业生质量和科研效果追踪调研;第三是广西社会调研,高等院校可对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以外的人群进行学校的形象调研。横向调研使学校自身有一个较全面的印象把握,对提炼品牌文化、塑造品牌形象具有很大的参考作用。通过以全区教育主管部门为主导、以全区高等学校为主体的纵横交错、点面结合的调查研究,对全区高校有了既全面又细致的分析,这对全区高校进行品牌专业的选择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2 突出优势、特色,专业品牌准确定位。准确的目标、科学的定位是专业品牌形成的前提条件。在专业建设上根据自己专业的能力、优势以及应发挥的特色找准其定位,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在众多竞争品牌中突现自己以吸引人才和培养人才,这是全区高校专业走品牌之路的前提。按照品牌的知名度、辐射区域和行业,可对全区的专业品牌定位进行划分设定,分为区内品牌、国内品牌、国际品牌和行业品牌。

一是区内品牌,即目标定位为具有广西区内该专业的首位优势。如自治区支柱产业和重点行业机械学、土建类专业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急需的海洋科学技术专业等,以解决全区经济发展与本科专业品牌状况不相符的问题。二是国内品牌,即定位为在区内有权威有优势且在全国同类专业排在前列的专业。如,壮民族研究专业或越南研究专业等具地域优势的专业,此类品牌的建设可以解决广西专业品牌在全国竞争力不强的状况。三是国际品牌,即专业品牌定位于国内拔尖、国际上崭露头角的专业。四是行业品牌。专业品牌以行业定位,力争在此行业内遥遥领先。如广西是我国糖料蔗优势产区,可以大力发展制糖专业,进一步提升广西糖业在全国市场的优势地位和全球竞争力。

3 打造服务型质量专业品牌模式。采用品牌学中质量模式与服务模式相结合的方式,质量是根本、服务是内涵,我们可以打造以服务理念贯穿始终的专业质量锻造模式。

一是优秀的教师及团队。“无大师便无名校”,国家级名师在广西高校中还是寥寥可数,我们要着力进行名师建设,可通过学生根据培养计划自行选择教师,来对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进行最直接的考验。二是优秀的专业教学。我们可从丰富专业内涵、加强课程建设教学计划、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和学生自选课程着手。继续拓宽专业口径,加强专业柔性和集约性,增强该品牌专业与同学科专业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支撑,形成互为联系的学科专业群,加强产业和行业的支撑力;课程设置和教材使用特别要考虑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对人才的特殊需求,又要结合学校的自身专业优势,同时还需要参考国内外各著名高校和大型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课程设置和优、新教材;实践教学要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根据培养计划自行选择专业课程。此外,还要有良好的学术科研和配套的现代化教学管理制度。

4 及时而富有创意的专业品牌传播推广。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社会环境对高校的信息需求越来越高,专业品牌传播推广成为高校获得良好信誉和正面形象的有效工具和管理策略。从全区当前的专业品牌现状不难看出,广西高等教育对推广宣传并不是很重视。结合实际,广西专业品牌的宣传推广可从撰写新闻稿、召开新闻会的新闻媒体传播和广告宣传以及校庆、招生及分配信息、科技成果转让等其他公共关系活动来提升学校、专业的知名度、美誉度。例如,2008年4月,广西大学召开了新闻会,以广西大学服务广西北部湾经济发展为主题,向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香港大公报、广西电视台等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的重要媒体了信息,表示广西大学将改造已有的适应北部湾发展需求的专业,并增设海洋专业等北部湾急缺的专业,积极主动向社会展示了自己的规划和实力;再如,2008年初我国南方发生冰冻灾害,广西大学农学、林学、动物科学的相关专业的专家老师学生百余人主动奔赴灾区进行相关农林畜牧类的抗灾指导,为广西经济和农民朋友挽回了部分损失,受到了社会的好评,这类的宣传大大提升了该校和相关专业的社会声誉,是高校及品牌专业社会推介的成功案例。

5 加强专业品牌的维护,完善效果评估。专业品牌维护与效果评估是专业品牌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专业品牌维护是保持品牌旺盛的生命力的重要途径,评估既是高校对自身专业定位、设置、优化、改革、软硬件配备等各方面效果的系统检验,也是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了解高校专业教学质量具体状况的主要途径。

篇9

关键词:高校体育 武术教学 遗留问题 应对策略

前言:

众所周知武术有助于提升国民的健身和内省功能,因此如今已经被认证为全面健身计划之中的关键性结构单元,而针对高校学生群体进行武术教学,不单单能够锻炼他们健全的运动技能,同时可以确保顺势培养起良好的道德素质,至此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作为一生奋斗的使命。不过随着时代进步,如今高校学生个性化特征显著,涉及传统形式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开始出现诸多不适现象,因此需要及时构建起科学妥善化的武术教学规范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该类课程内容、设置明确化的教学训练指标、沿用实效性更高的教学指导方案。

一、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武术教学遗留的弊端问题

(一)教学目标定位严重模糊

在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之中增加武术科目,其核心动机在于适当调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哲学性,进而引导高校学生自主针对个人言行加以修正处理。但是,与之相互冲突的是,目前许多高校体育教学中武术教学目标的设置,始终经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约束,即单纯关注学生技术熟练掌握程度,对于学生终身健身信念树立的服务类工作产生严重忽视。这类现象和现代武术教学的初衷明显发生强烈冲突。

(二)教学内容过于陈旧落后且课时严重萎缩

结合实际调查,许多高校目前沿用的武术教材,基本上都属于竞技体育的缩版,遗留内容陈旧、误差偏多等隐患。基于此,学生唯一能做的,就是被动模仿教师现场示范的动作,在不能领悟当中内涵的过程中,开始片面地认定武术套路毫无实用性价值,无非就是摆好外部动作架势,随后便逐渐丧失了深入性探究和学习的欲望。

再就是许多高校体育教师对于武术理论课程关注度不高,特别是在武术课考核过程中,几乎不会涉猎任何的理论要求,随后引发理论课时数量严重萎缩、不能引导高校学生正确认知武术价值等问题。

(三)教学训练方式不够科学合理

许多高校武术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训练环节中,经常会盲目地沿用教师演示-学生模仿这类固定化模式,其间教师的特长难以发挥,而学生在机械式模仿和枯燥练习过程中,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等同步遭受深入限制。须知大学生普遍对于世间万物有着独特的看法,如在面对传统教学训练模式时,会产生强烈的反感情绪;而对于风格独特和刚猛精短的武术套路,则会瞬间精神振奋。但是实际教学中,因为师生之间沟通不够,使得彼此间的思路偏差状况频发滋生,根本无法做到完美地契合。

二、提升高校体育教学中武术教学实效的具体对策

(一)设计沿用全新的武术教材,进一步明确高校武术教学的动机指标

在确认高校武术教学内容前期,相关指导教师有必要细致化调查认证大学生感知兴趣并进行富有针对性地筛选安排。如在武术教学环节中适当地进行当下流行的防身术、散打技巧等内容穿插,借此凸显武术技击性特性的同时,调动大学生自主学习欲望;再就是制定完善化的教学训练计划和明确的规范指标,令学生强化自身防身自卫技能的前提下,灵活应用和发挥各类已经掌握的武术套路,为日后该类群体吃苦耐劳、果敢顽强等优质化品质培养,做充分的过渡准备工作。

(二)合理增加武术理论课教学课时,时刻维持教学环境的和谐愉悦状态

首先,武术作为我国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内部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魄力。为了确保今后学生能够逐步领悟这一系列隐藏着的且复杂的内容,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选择在适当增加武术理论课教学时数的基础上,灵活沿用历史人物或是相关事件进行武术发源背景描述。如此一来,就会确保高校学生在参悟武术理论课内容过程中,自主树立起标准化武德思想,为日后高校武术理论和实践、教书和育人交互式融合的目标达成,提供保障。

其次,高校武术教师还应时刻彰显出和蔼可亲的态度,利用刚柔并济的教学指导方式,营造一类和谐愉悦的学习交流环境,令大学生在可靠的诱导和启发基础上激发强烈的学习欲望。基于此,高校应该注意预先将师德作为提升武术教师整体水平的关键内容,督促师生之间进行更多且深入性地探究交流,避免两者思维误差等消极状况的重复衍生。

(三)沿用科学人性化的教学训练方式

主要就是要求高校武术教师及时结合学生身心和教材结构特征,将娱乐和竞技性训练模式加以有机融合,令学生在游戏和竞技环节中感受到快乐气息。特别是在我国高校教学条件日渐完善背景下,高校需要将武术公共课改革调试成为选修课或俱乐部教W等形式,之后结合学生偏好进行分班式教学训练,进一步令高校武术教学工作得到整体深入性延展。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响应上级号召,及时创新既有的武术教学理论、技术和指导模式,如沿用多媒体等高端技术设备,进行各类教学内容和情景生动化演示,方便学生快速主动地接受,进而大幅度提升高校武术课程教学实效。

需要加以强调的是,对于许多高校学生来讲,武术这类运动存在较大挑战难度,所以在期末成绩考核评定期间,教师应该适当地放宽评价范围,将学生努力程度和进度情况等作为依据,并沿用自评和交互式评论等途径,为广大高校学生创造高质低负的指导训练环境。如此一来,学生便会逐渐收获到一定的成就感并树立起较强的自信心,最终和教师合力加快武术运动作为终身体育理念的推广落实进程。

结束语

综上所述,武术始终是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关键结构单元,且其本身也保留独特的文化价值。而高校武术课堂教学作为大学生传承和发展武术文化的主流路径,需要体育教育工作人员持续修缮既有的武术教学内容、培养目标和训练方式,进而全面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并且快速提升教学水平,为日后武术在高校内部普及和发展等理想化前景绽放,提供应有的保障条件。

参考文献:

[1]李迎雪.如何开展有效的武术教学[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0(03):88-95.

篇10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文化传播部

阅读推广

学生社团

文化传承

分类号G252

DOI

10.16603/j.issnl002-1027.2016.06.013

阅读推广与文化传承是高校图书馆的天然职责与重要的工作内容。《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提出:“图书馆应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开展阅读推广等文化活动”;“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国内很多高校图书馆对阅读推广与文化传承进行了有益探索,如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创意为先,实效为王”阅读推广活动;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的“书随影行”阅读活动;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昊阅书社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均取得了一定成效。大多数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及随意性,还没有形成常规性可持续开展的工作模式。为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阅读推广与文化传承职能,华侨大学图书馆创新机构设置,专门设立“文化传播部”,并以该部为组织管理部门,组建隶属于图书馆的特色学生社团,安排专职馆员,配套专项文化活动经费,面向全校开展阅读推广及文化传承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本文以华侨大学图书馆文化传播部的阅读推广及文化传承实践为例,探索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及文化传承工作的长效机制。

1.成立文化传播部与组建馆属学生社团的意义

1.1成立文化传播部的意义

阅读推广作为一项体现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工作,不应该是季节性的、运动性的,应该被纳入图书馆的常态业务范畴,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并逐渐形成适合本校的阅读推广路径。华侨大学图书馆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突破传统观念以及传统的阅读推广模式,于2013年初设立了文化传播部,安排专职馆员,负责阅读推广及文化传承工作。

图书馆员是阅读推广、文化传承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其能力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文化传承的成效。成立文化传播部,将负责阅读推广及文化传承的馆员集中在一个部门,便于工作的总体规划,为常规化、可持续性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保障。文化传播部职责明确,即通过集中培训提升馆员相关素养与能力,协调图书馆各部门资源与力量,与外单位沟通、组织、开展阅读推广及文化传承创新工作。自从设立了文化传播部,阅读推广及文化传承工作逐渐成为我馆服务项目中的亮点。

1.2组建馆属特色学生社团的意义

我们通过工作实践以及调研考察发现:高校图书馆不像各教学院系那样,对学生具有直接的指令关系,图书馆组织的各种文化教育活动无法硬性要求学生参与,主要靠学生的兴趣自愿参加。一般来说,学生社团以自身的兴趣爱好组织活动,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及随意性,与图书馆的文化传播工作不能很好地配合,这也是一直以来高校图书馆难以与非馆属学生社团完美合作、有效开展阅读推广与文化传承活动的原因之一。为实现图书馆文化传播工作的系统化及常规化,我们突破高校图书馆与学生社团随机合作的传统模式,以图书馆文化传播部为挂靠指导部门,先后组织成立了初醒文学社、初醒读书会、迩雅汉服文化社等特色学生社团。馆属学生社团的成立,便于图书馆系统管理、指导学生社团开展文化传播工作,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体现学生在阅读推广与文化传承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有利于将活动广泛深入地宣传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2.组建馆属初醒读书会,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2.1初醒读书会的组建

根据工作需要,2013年,图书馆文化传播部与学校社团管理部门沟通,成立了初醒读书会,在学校社团管理部门备案,成为学校认可的正规学生社团。文化传播部的馆员担任初醒读书会的指导老师,读书会设一名社长,两名副社长。社长负总责,副社长协助社长组织安排活动。在初醒读书会内部设置了管理部和宣传部,每个部门设正副两名部长。管理部负责社团成员纳新、培训以及活动的组织、协调等管理工作。宣传部负责活动的海报制作、活动报道等宣传工作。社长、副社长、部门正副部长组成初醒读书会理事会,社团理事会负责活动的策划,然后分派任务、具体实施。

我们将阅读推广活动分为经典传承型和时尚创新型两类。经典传承型活动主要包括主题读书沙龙、主题人文讲座、主题影视沙龙等。时尚创新型活动的主题及方案由文化传播部的老师跟初醒读书会的同学讨论策划。

2.2经典传承型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

阅读经典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提升综合素养的最有效方式,故而图书馆坚持通过主题读书沙龙、主题人文讲座、主题影视沙龙等系列阅读推广活动来促进、引导大学生阅读经典。我们规划每学期开展三场主题读书沙龙、三场人文讲座、三场影视沙龙。三种类型的活动穿行,每两周安排一次。沙龙及讲座的主题从经典书目中选择,由文化传播部的指导老师根据大学生通识教育的指导思想来确定,或与初醒读书会理事会的同学们在学期初商讨确定。

2.2.1以阅读经典为主题的读书沙龙

(1)阅读书目的选择与宣鳌

大学生应该了解中西文化的精髓,而中西文化中经典的代表作包括《道德经》《论语》《西方哲学史》等,所以我们将某学期的三场读书沙龙主题策划为:《道德经》读书沙龙、《论语》读书沙龙、《西方哲学史》读书沙龙,每场读书沙龙的活动周期为两周,由初醒读书会的同学先期制作海报。如《道德经》读书沙龙,我们推荐的版本为《给年轻人读的道德经》,海报在读书沙龙日两周前张贴,同时通过图书馆主页、官方微博、微信,初醒读书会的QQ群、微信群等全方位宣传。《道德经》的阅读推广宣传遍布校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互动交流。

宣传两周之后,按照海报确定的时间、地点举办读书沙龙。初醒读书会的同学确保有10人以上参加,要求相关同学提前认真阅读《给年轻人读的道德经》,准备发言。其他有兴趣的同学自由报名参加。这样,保证读书沙龙活动有10多名同学作为中坚力量,现场讨论交流阅读心得,避免了冷场。读书沙龙由初醒读书会推荐一位同学主持,文化传播部的指导老师参与并进行点评、指导。对发言积极,有内容、有思想的同学奖励一本《道德经》并颁发证书。

(3)整理保存。

读书沙龙举办之后,组织积极发言的同学座谈,邀请其将发言的内容整理成书面文件提交图书馆存档。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同学们深入体会经典图书的内涵,并且还提高了其总结、写作能力,也为今后图书馆开展类似阅读推广活动提供了参考借鉴。

2.2.2主题人文讲座、影视沙龙

关于人文讲座,以主题为“推广儒家文化思想”的讲座为例,我们首先进行信息查询,确定主题和主讲人选名单,邀请对儒家文化有研究的专家做主题讲座,同时请主讲老师给同学们推荐相关阅读书目并给予一定的阅读指导。主讲老师对相关主题有多年研究,讲座中将自己的研究精华讲述出来,让认真听讲的同学受益匪浅,节省了大量的盲目阅读时间,提高了阅读效率。讲座后,同学们根据主讲老师的指点,进一步阅读原典,收获更大。

关于主题影视沙龙,经指导老师与初醒读书会的同学们商讨,决定选择由经典图书改编的电影作为影视沙龙的主题,通过形象生动的光影观感来指导阅读。如2016年上半年,我们组织的三场影视沙龙主题为:《了不起的w茨比》、《小王子》、《安娜・卡列尼娜》。

2.3时尚创新型阅读推广活动

在每年的4月23日――“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前后,我们会组织时尚创新型阅读推广活动。此类活动的关键要素是“创意”、“策划”、“教育意义”,前两个要素是近些年所有参与阅读推广活动的图书馆的普遍认识,此外,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应该体现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在策划时要考虑到活动的教育意义。我们组织的时尚创新型阅读推广活动,2015年为“创意书评”,2016年为“诵读会”。

2.3.1“创意书评”活动

(1)确定主题。

“创意书评”旨在鼓励学生用创造性的语言推荐自己阅读过的印象最深的书,评选出来的优秀书评短语,可以引导更多的读者阅读被评图书。

(2)活动开展。

“创意书评”活动为期一个月。第一、二周为书评征集期。初醒读书会的同学提前制作海报,海报内容包括投稿要求、投稿邮箱、征集时间等信息,要求书评短语富有创意,字数不超过100,评论的对象为经典图书。第三周为评审期,第四周为颁奖及获奖书评短语宣传期。为了扩大影响范围,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图书馆提供专项文化活动经费,对获奖作品给予奖金奖励。除了在网络媒体及学校海报栏张贴海报等常规宣传方式外,我们还特别申请在每个学生宿舍门口张贴小海报。文稿征集结束后,指导老师与初醒读书会的同学组成评审委员会进行初审,并邀请相关专家进行终审。

(3)活动总结。

此次书评征集活动,共收到300余篇稿件,评选出10条优秀书评短语。获奖书评短语被制作成了海报,其电子版也通过图书馆网站主页、微信、微博等多种媒体渠道进行宣传。10条获奖书评短语分别对10本经典图书作了创意推荐。通过创意书评活动,吸引在校读者广泛参与,于潜移默化中有效推广了经典图书的阅读。

2.3.2“诵读会”活动

(1)确定主题。

“诵读会”活动的目的是通过青春的身影及朗朗书声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倡导经典阅读及有声诵读,活动场地为图书馆外的小广场及校园的紫藤长廊。

(2)活动开展。

为营造活动氛围,约定报名参加诵读会的前50名,每人赠送一件文化衫。在诵读会前一周张贴海报,同时推荐诵读的经典书目。指定一名同学作为诵读会主持人。诵读内容为海报指定的经典图书章节,采取单个同学诵读及集体诵读形式。

(3)活动总结。

诵读会活动结束后,在馆内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共收到110份答卷,调查表明活动赢得了师生的广泛好评,朗朗书声、亮丽的校园文化衫,吸引了众多同学的注意,营造了浓厚的读书氛围。

3.组建馆属迩雅汉服文化社,开展文化传承活动

3.1迩雅汉服社的组建

为更好开展文化传播部规划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活动,我们组建了馆属学生社团“迩雅汉服文化社”。该社由对中华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同学组成,其组织管理模式与初醒读书会相同。自2013年迩雅汉服文化社成立以来,我们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包括汉韵文化图片展、大学生中国书画作品展、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中华传统文化礼仪讲座等。其中汉韵文化图片展每年组织一次,分别为汉传统服装图片展、中华传统乐器图片展、中华传统节日礼仪图片展等。大学生中国书画作品展也是每年组织一次,与汉韵文化图片展分别安排在上、下半年。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活动主要选择在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开展,如2月份的花朝节、5月份的端午节、8月份的中秋节等。

3.2花朝节文化活动

(1)确定主题。

迩雅汉服文化社共组织了三次花朝节文化活动。一般在学期初由社长提交活动策划案,经图书馆文化传播部的指导老师审核后实施。三次花朝节活动分别组织了祭祀花神礼仪表演、制作花灯、彩纸剪裁装饰花草树木等活动。

(2)活动开展。

迩雅汉服文化社的同学自备汉服,活动需要的道具材料由管理部的同学用图书馆提供的文化活动经费购买,海报的设计制作及宣传由宣传部的同学负责。活动日一周前制作好海报进行宣传,海报上留有迩雅汉服文化社的微信公众号,同学们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报名参加活动。活动日在现场张贴图片,介绍花朝节的知识及礼仪。汉服文化社的同学身着华美的汉服,在图书馆门前广场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中华传统服饰与文化的美,具有极强的视觉吸引力。活动事先准备好制作花灯的各种材料,同学们现场制作花灯。为充分展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我们特地准备了笔墨及中国画颜料,擅长书法及国画的同学可以在制作的花灯上书写毛笔字或绘水墨画。

(3)活动总结。

花朝节花灯制作活动吸引了百余名同学参加,共制作了50余盏花灯,制作好的花灯由制作的同学带走。同学们在活动中体验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美及文化内涵,传播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开展阅读推广及文化传承活动的思考

4.1对成立文化传播部及馆属学生社团的思考

阅读推广与文化传承是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能,设置独立的文化传播部,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具体实施,才能提高效率,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工作的系统化、可持续开展。此外,开展阅读推广及文化传承活动,需要思考对大学生读者的教育意义,这对负责相关工作的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阅读能力、组织能力、教育能力等。高校图书馆要引进开展阅读推广及文化传承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同时组织相关馆员培训,提升其综合素养及能力。

图书馆拥有自己组建的学生社F,便于组织管理及开展活动,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体现了学生在阅读推广与文化传承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此外,学生社团成员来自不同院系,能将活动广泛宣传深入到校园的各个角落,促进阅读与文化传承的普及推广。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及文化传承工作具有多样性,而学生社团有其自身的兴趣、爱好、倾向,文化传播部的老师需对社团骨干进行图书馆常识、活动策划、社团管理等方面的指导,指导要因势利导,既结合文化传播工作规划,又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兴趣特长,根据社团的特色开展活动。既要鼓励、支持学生的创造性,又要使活动符合图书馆的职能,形成系统化、常规化、长效性的阅读推广及文化传承工作模式。

4.2对阅读推广活动的思考

经典传承型与时尚创新型阅读推广活动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有些时尚创新型的阅读推广活动可以沉淀、转化为经典传承型,经典传承型的阅读推广活动改变一下策划方案及活动流程,也可以转变为时尚创新型。高校阅读推广活动的核心在于对读者产生吸引力和影响力,聚焦优秀图书,提高馆藏的流通量和利用率。策划是否周详、组织是否有序直接影响到活动的效果。

本文中提到的“创意书评”活动,可能会出现优秀书评短语推荐的书籍不在本馆典藏范围内,我们启用紧急购书程序,购买相关书籍入库。高校图书馆的图书收藏量比较大,经典、优秀的图书一般都有收藏,征稿时我们规定针对偏门、冷门以及休闲娱乐性的图书的书评短语不在优秀奖评选范围之内。此外,馆藏图书一般副本量比较少,在阅读推广时无法满足师生的借阅需求,我们一般尽量选择本馆电子书库里已有的资料。建议在高校图书馆设置经典特藏阅览室,将荐读活动中推荐的图书多备副本保存,便于读者借阅,经典阅览室特有的阅读环境有助于提升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

4.3对文化传承活动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