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名言范文

时间:2023-04-02 13:53: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子的名言,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老子的名言

篇1

1、希言自然。——《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正臣。——《道德经》第十八章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5、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7、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第九章

8、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9、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1、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12、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13、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14、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15、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道德经》第七章

16、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道德经》第十九章

18、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道德经》第二章

19、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2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五章

篇2

据美国《洛杉矶时报》最新报道,纽芬兰纪念大学研究人员通过对一组儿童进行测试后发现,人们在10岁前,对儿时的记忆基本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中,10岁之后记忆才变得相对固定。该研究结果已被发表在《儿童发展》杂志上。

新研究负责人,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彼得森表示,儿时的记忆对于“我是谁、来自何处”等信息的形成至关重要。而大多数成人无法想起上学前的更多记忆,是因为“遗忘”在儿时就慢慢发生了。

研究中,彼得森教授及其研究小组要求140名参试儿童回想能记住的最早的三件事。结果发现,即使研究人员给出其在4-7岁时回答的答案,仍然只有10%的孩子可以想起当时的事。总体而言,4-5岁的孩子和6-7岁的孩子对“儿时记忆”遗忘率分别为39%和24%。彼得森教授表示,这项新研究结果有助于心理学家更好地了解人们对生活故事的构建过程,进而更好地理解人类心理活动。(陈希)

老年斑长得晚说明健康

一般认为,除年龄和先天遗传外,老年斑的产生还和很多因素有关。如摄入脂肪过多,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E)过少,吃鱼油过量等都易导致其过早出现。

虽不能将老年斑和人体衰老或疾病直接画等号,但整个人的健康状况确实会影响皮肤。从这个角度说,皮肤光洁的老人,身体比长寿斑的同龄人更健康。所以,合理饮食,少摄入脂肪,多吃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积极锻炼身体,都能预防老年斑。(小草)

研究称手机让人变自私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使用手机会让人的行为变得自私,还可能让手机用户变得不那么关心社会。

马里兰大学的市场营销研究人员对手机用户进行了一系列分组实验。他们发现,经过―个较短时期的手机使用后,实验对象主动参加社区服务活动的意愿有所减退。

研究人员指出,在解决文字问题的时候,手机用户也不再像原来那么坚持不懈,即使他们被告知成功解答可以使慈善机构增加捐款。

研究人员表示,可以用之前的研究来解释这一发现。

他们指出:“手机直接使用者和别人产生交流,从而满足了人类对于归属感的基本需求。”研究人员说,这会减弱手机用户和别人产生联系或对其他人抱有同情心的意愿,也会减少他们的亲社会行为。

虽然研究主要把大学生当成实验对象,参与实验的男男女女一般都是20岁出头,但研究人员表示,实验结果可能适用于所有人。

马里兰大学研究人员罗塞利娜・费拉罗表示:“据我们估计,其他年龄组也会有类似的实验结果。在手机日益普及的情况下,这一发现或许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孟尔)

高血糖会加速衰老

英国《每日电讯报》援引荷兰联合利华公司的一项最新研究称,血糖含量高于平均水平的人更容易衰老。一般情况下,葡萄糖为人体各组织细胞活动提供能量。这就要求人体的血糖含量要维持在一定程度。正常人在空腹状态下,血糖浓度低于3.9mmol/L为低血糖,超过6.0mmol/L为高血糖。

研究人员对602名参与者进行了图片和血液比对分析,发现血糖含量每高出1mmol/L,其面容就显得苍老5个月。而且在同样的生理年龄条件下,血糖正常的健康人群比高血糖人群显得年轻。

篇3

关键词:学习兴趣;求知欲望;理论视野;理论思维

哲学对高中学生来说,学习的过程中确有许多困难。这就特别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选出经典作家、其他哲学家和思想家的名言、哲学故事、典型观点和哲学思想对它进行分析,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到理论观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更可以使他们感受到哲学思维的境界。

一、哲人故事导入新课,先声夺人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教师能恰到好处地链接哲学家的故事,导入新课,就会一扫课堂的沉闷气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强化学习动机,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从而为新课讲解定下基调。

在教学“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一框时,教师可首先讲述战国著名哲学家公孙龙的“白马非马”的哲学故事,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公孙龙“白马非马”论为什么是错误的诡辩论?白马与马到底是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新课的学习之中。

二、引用哲学家的经典名句,强化信度

经典哲学名言是人类认识上的宝贵财富,其思想是非常深刻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使用教材所提供的哲学名言,强化教学的可信度。

例如,在学习量变与质变的原理时,可引用荀子的名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让学生明白量的积累的重要性。

哲学课本上每一章节及课后思考与练习题中,都大量的引用了马克思、恩格思、列宁、等古今中外哲学家的名言。用好这些教学资源,可使枯燥的理论富有趣味,乏味的东西变得生动,也可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挖掘学生创新潜能。

三、介绍哲学家的基本思想,启发思维

中学哲学课教学过程就是要根据高中学生的常识水平,把深刻的哲学道理转化为学生可以接受的“常识”。而哲学则是把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丰富的哲学思想进行高度概括和总结,因而它的概念和原理是比较抽象的,对于刚刚接触哲学的学生来说,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感受哲学的思维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把课本内容适当加以扩张,结合课本内容介绍一些哲学家的思想,就可以把晦涩的内容形象化,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学生在亲近哲学家的过程中感悟哲学家的思想,理解基本哲学概念。

四、列举哲学家的典型观点,泾渭分明

比较是贯用的教学手法之一,比较方法运用得当,能启迪学生思维,开拓学生思路,帮助学生明辨是非,使新课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哲学教学中,会遇到许多相似的概念、不同的哲学观点和派别,教师可以在简单明了的对比中,加深学生对理论的认识,强化对唯物主义的理解。

如在教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时,可以列举下列两组不同哲学家的观点:

第一组:唯物主义代表人物及观点:

①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②王充:“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③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④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

第二组:唯心主义代表人物及观点:

①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②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③王守仁:“心外无物。”

④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

通过以上两组不同代表人物及哲学观点的比较,就可以轻松地总结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展开的,而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根据哲学的基本问题可以将哲学划分为两大基本派别。

五、讲叙哲学家的趣味故事,引趣激思

心理学研究材料表明:爱听故事的高中生占85%以上,这可看出中学生是很喜欢听故事的。教师可以将中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倾向引向课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兴趣,开拓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来创造教学佳境。

例如,在教学“矛盾的对立统一”时,可采取故事式设疑:传说孔子曾带领一班学生找老子请教,老子很老了,正在闭目养神,大概听到了响动,抬起眼皮看了看,孔子赶快请安说:“弟子孔丘特来候教。”过了很长时间,老子才张开嘴,用手指着自己的嘴问:“你看到我的牙怎么样?”孔子说:“已经全掉了,又问:“我的舌头怎么样?”孔子说:“还好。”老子又合上眼皮,静养去了。请问,老子教了孔子及弟子们什么道理?在有趣的故事中提出疑问,紧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待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总结,老子的意思是牙齿是刚强的,却是柔弱的,舌头是柔弱的,却是刚强的,看起来刚强的牙齿,敌不过柔弱的舌头。孔子向老子请教的故事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矛盾。世界上没有纯而又纯的东西,看问题要用矛盾的观点。

结合教材内容精选一些哲学故事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情趣盎然中掌握知识、增强能力、提高觉悟。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要注意不断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注意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近”哲学家的思想,便会激发他们学习哲学的理论兴趣,拓宽他们的理论视野,撞击他们的理论思维。那时,学生就会发现哲学家其实就在我们的课堂中。

参考文献

篇4

稀奇稀奇真稀奇,“牛津”“剑桥”串起卖。此番老叔给大家说说牛津,不是那串烤牛筋哦!此牛津非彼牛筋也!

牛津大学位于英国牛津市,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之一,迄今约有900年的历史。1209年,一些为躲避殴斗的牛津学者迁至剑桥镇,成立了剑桥大学。经过数百年的建设,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已齐名为英国最优秀的两所大学。步入世界十大名校之列,是以老叔为首的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学府。

来来来,听老叔的神秘爆料:牛津大学并非大多数人认为的是一座古板的学术古堡,相反,老叔觉得它是一座现实版的魔法学校。《哈里・波特》的摄制组曾在牛津搭建外景,而牛津的食堂更成了哈里・波特到达魔法学校的第一站,餐厅里叮叮当当,碟飞叉游。还有还有,记得《爱丽丝梦游仙境》吗?它的作者――刘易斯・卡罗尔就曾是牛津大学的数学老师。牛津大学里的一物一景都能找到爱丽丝的影子。如果你爱学习、爱幻想,那么加油喽,老叔期待着你到牛津学习的那一天,告诉老叔牛津食堂饭菜好不好吃,哪个才是爱丽丝掉进去的兔子洞。

提到剑桥大学,大家想起老叔介绍的徐志摩了吧!80多年前,徐志摩不曾想到,他在剑桥游学后,有感于剑河景色写下的《再别康桥》,竟成为国内对剑桥大学最早的启蒙宣传。究竟剑河上哪一座桥是徐志摩笔下的“康桥”呢?摩托。

我要不断扩充小摩托数量,好替我捧着徐志摩的诗,穿梭在剑河上那一座座充满灵性的桥间,看看哪座桥边有“河畔的金柳”,再看看哪片水域里“软泥上的青荇,在水底招摇”。

我来啦!真的是迫不及待超级隆重地推出我的亲戚――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唐皇武后奉为“太上老君”。老子出生于春秋时期,与孔子同时代而比孔子年龄略长。老子是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著有《道德经》,分上下册,共五千言。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他理想的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他的代表作《道德经》: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即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有时候,我们也直接把《道德经》称为《老子》。我能面不改色心不跳不喘气地背出《道德经》呢:“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发现自己无知然后孜孜不倦地求学,这不是挺好的吗?我就常常觉得自己,但今天我能站在这里给大家讲笛卡尔,说明我并不,我只是不自满,我要突破,我要创新,我要破茧成蝶,我要飞!……

大家镇定!我还是夸夸笛卡尔吧。真不是我有意要夸他;实在是他真的太强了。我老叔只是在笑话界由名而笛卡车在多个领域里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啊!

笛卡尔8岁的时候进入教会学校念书。因为他身体不好,校方特别照顾他,特许他不必受校规的约束,早晨不必到学校上课,可以在床上读书。因此,他从小养成了喜欢安静,善于思考的习惯。

善于思考的人,也善于发问,善于探索。在求知的路上,笛卡尔创造了一座座闪光的丰碑:

他是欧洲近代资产阶级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

他又是一位勇于探索的科学家,他所建立的解析几何在数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他靠着天才的直觉和严密的数学推理,在物理学方面作出了有益的贡献。在力学方面,他创造了运动量守恒定律,为能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

他发展了宇宙演化论,创立了漩涡说,是17世纪中最有权威的宇宙论。他还提出了刺激反应说,为生理学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笛卡儿堪称17世纪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他最著名的经典名言就是“我思故我在”。

老叔在此昭告天下,老叔的经典名言是――你思故我在!

古噜噜:老叔,你这是剽窃!违法的哦!

篇5

1、 Les ames se rencontrent sur les lèvres des amants. 灵魂在情人的嘴唇上相遇了。 - Shelley 雪莱- ——雪莱 《网络名言集》

2、 我什么也没忘,只是有些事适合收藏。不能说,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史铁生 《我与地坛》

3、 走着走着, 就散了, 回忆都淡了; 看着看着, 就累了, 星光也暗了; 听着听着, 就醒了, 开始埋怨了; 回头发现, 你不见了, 突然我乱了。 ——后人作,非徐志摩作品

4、 人不应该是插在花瓶里供人观赏的静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随风起舞的韵律。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人生的意义也许永远没有答案,但也要尽情感受这种没有答案的人生。 ——弗吉尼亚·伍尔芙

5、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老子

6、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张爱玲 《天才梦》

7、 阿,造物的皮鞭没有到中国的脊梁时,中国便永远是一样的中国,决不肯自己改变一支毫毛! ——鲁迅 《狂人日记》

8、 上帝已死,哲学由此走入新的时代。 ——尼采

9、 上了年纪的人谈恋爱,就像老房子着了火,一发不可收拾。 ——钱钟书

10、 每一个人身上都有一个傻子和一个骗子:傻子就是人的情感,骗子就是人的智慧。情感之所以愚蠢是由于它直率、真实、不会装模作样;可是不装模作样又怎能生活下去呢? ——高尔基 《因为烦闷无聊》

11、 "e t'aime, c'est ma plume qui te l'écrit. Et c'est mon coeur qui te le dit. 我爱你,写出来是我的笔,说出来是我的心底。 - Inconnu 佚名- 《网络名言集》"

12、 "L'amour, c'est comme un cadenas... Il suffit de trouver la bonne combinaison. 爱情好像一把锁,只要找到相配的那把钥匙。 - Myriam Filteau 费勒多– ——费勒多 《网络名言集》"

13、 "L'amour c'est comme un verre d'eau, quand tu crois que c'est fini,il reste toujours une goutte au fond. 爱如同一杯水,当你认为已经喝完了,可杯底还留有一滴。 - Tom Rey汤姆·雷– ——汤姆·雷 《网络名言集》"

14、 L'amour est quelque chose d'invisible que l'on peut quand même voir. 爱是无形的,但人们依然能看见。 - Tom Rey 汤姆·雷– ——汤姆·雷 《网络名言集》

15、 L'amour ce n'est pas qu'un sentiment... c'est une renaissance. 爱情不仅仅是一种感情,它是一种再生。 - Kévin Auliac 奥里亚克– ——奥里亚克 《网络名言集》

16、 J'entends ta voix dans tous les bruits du monde. 在这个嘈杂的世界上,我听到的是你的声音。 - Paul Eluard 艾吕阿尔– ——艾吕阿尔 《网络名言集》

17、 "Aimer et être aimé, c'est sentir le soleil des deux c?tés. 爱与被爱,两边阳光明媚。 - David Viscott 维斯高特– ——维斯高特 《网络名言集》"

18、 "Aimer, ce n'est pas regarder l'un l'autre, c'est regarder ensemble dans la même direction. 相爱不是两人相看,而是两人看着同一个方向。 - Antoine de Saint-Exupery 圣·埃克叙拜里– ——圣·埃克叙拜里 《网络名言集》"

19、 "L'amour n'est pas seulement un sentiment, il est aussi un art. 爱不光是一种感情,也是一门艺术。 - Honoré de Balzac 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 《网络名言集》"

20、 我行过很多地方的桥 看过很多地方的云 喝过很多地方的酒 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

篇6

《老子》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这段话以“上善若水”为提纲,指出一个人如要效法自然之道的无私善行,便要做到如水一样至柔之中的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

老子自己的一生,始终以周守藏史的卑职自处,就是效法“居善地”的道理;历史上许多圣君名臣,宽厚容养,成为“心善渊”的榜样;诸葛亮的三顾出山,终至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以说是“与善仁,言善信”的楷模;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君臣上下,大体都蕴涵了“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的精神。

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性。它能使万物得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如古人所说:“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只要能做到利他的事,就永不推辞地做。它永远不占据高位,更不会把持要津。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它在这个永远不平的物质的世界里,宁愿自居下流,藏垢纳污包容一切。所以老子形容它,“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以成大度能容的美德。

“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这是古人拿水形成的海洋和土形成的高山写就的一副对联,以此作为人生修为的格言。

老子认为: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能做到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居善地”;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深沉渊默――“心善渊”;行为修到同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与善仁”;说话学到如潮水一样准时有信――“言善信”;立身处世做到像水一样持平正衡――“正善治”;担当做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事善能”;把握机会,及时而动,做到同水一样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动善时”;再配合最基本的原则,与物无争,与世不争,那便是永无忧患而安然处顺了。

篇7

    关键词: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学习观

    在《老子》一书中,我们看到了对“道”这一概念的界定,也看到了对道的价值的反复申说,但对如何达到道的层次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却只讲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这几句话,而其中最为关键的第一句“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历来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而且大部分的解释离文本相去甚远,于是老子的学习观也就遭到了被曲解的命运,或者说正是由于一些人对老子的学习观缺乏了解,才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句本来并不艰深的话搞得复杂化,使人如坠五里雾中了。现在,是让我们探幽发微,来欣赏这久已深埋于地下的千年瑰宝之奇光异彩的时候了!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古往今来学者们对于这句话的几种有代表性的理解:西汉河上公的《老子注》卷下对“为学日益”的解释是:“学谓政教礼乐之学也。日益者,文饰日以益多。”对“为道日损”的解释是:“道谓自然之道也。日损者,文饰日以消损。”他首先把“学”限定为对政教礼乐这些方面的修习,认为在老子所处的时代,这些方面的学习功利性越来越强,越来越虚浮,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明道,明道的办法就是让私欲和虚浮的作风日渐减少;三国时期王弼的《老子注》下篇将“为学日益”笼统地解释为“务欲进其所能,益其所习”,而将“为道日损”简单地解释为“务欲反虚无也。”在他看来,“为学”和“为道”都是必要的,只是层次不同罢了;宋代李纲在《梁溪集?学箴》中说:“益为损资,学为道本。未尝务学,何以绝为?赤子匍匐,乃能奔驰。名以告子,学以聚之”。他将为学与为道看作学习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并明确地认为学习就是积累,积累性的学习是达到无为的必由之路;清代张尔歧的《老子说略》卷下则指出:“为学者以求知,故欲其日益;为道者在返本,故欲其日损。损之者,无欲不去,亦无理不忘。”他倒是将“为学”与“为道”看做两回事,但他认为“为道”所要减少的不但是欲,还包括理文学。

    纵观前贤的解释,真是歧义纷出,令人摸不着头脑。为学的“学”到底指什么?为学在老子那里是肯定的对象还是否定的对象?“为道日损”中所要减损的到底是是什么?“为学日益”和“为道日损”是何种关系?对于这些根本性的问题,连近当代的一些着名学者似乎也没有搞得很清楚,更因帛书《老子》乙本中两处“日”字前都有“者”字,郭店楚简本《老子》中“为学者日益”一句还脱一“为”字,于是造成了更大的混乱,产生了更严重的误解。

篇8

一、援佛入道

隋唐之际,佛教盛行,这对道教的生存构成一定的威胁,两教为了在社会中争取生存的一席之地,两教在思想上展开激烈的斗争,相互排斥,又相互吸收,佛学对道教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道教积极地研习佛学思想,积极吸收佛学思辩方式与名言义理以发展自身的教义。综观成玄英的《老子注》和《庄子疏》,我们发现其中充斥着佛教大乘“中观”思想色彩与诸多佛学惯用名相,当我们看到成氏著作中出现大量佛教术语,诸如“中道”、“二观”、“诸法”、“万法皆空”、“六根六尘”、“能所”、“境智”、“空有”、“因果”等等,简直让人怀疑号称道教宗师的成玄英,我们很难想象到《老子注》和《庄子疏》是出自于成玄英之手,也很难想象到成玄应是一个真正的道士,很难想像到一个道士能够写出如此具有佛学思想的道教义理,与佛教有些学僧相比,其佛学思想要略胜一筹。哲学是反思之学,反思是思想对思想的思想,思想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成玄英的重玄思想,其思想的外在形式是道家老子的“玄之又玄”,内容乃是佛教“中道”、“空观”等思想,即就是说用佛教的“中道”思想来阐释“玄之又玄”。佛教三论宗的“八不中道”即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超越生、常、一、来和灭、断、异、去这两边即是中道。成玄英对道的阐释:“至道深玄,不可涯量,非无非有,不常不断”。“心冥至道,不灭不生”。(老子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都与八不中道思想有密切联系。因此,成玄英思想的特色,正在于他融通了佛学的(特别是三论宗的)“中观”思想以建立”重玄”的思想方法,并透过”重玄”的思想方法以统整道教的诸端教义。

二、遣之又遣

道,看不见,摸不着,通过人的感官或者说理性思维是不能把捉的,但它随时随地都存在着。老子说为道日损,其方法就是“涤除玄览”,主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从而使心达到清明的状态,是一种直觉体认。而成玄英为道方法乃在于“遣之又遣”,他将遣之又遣的思维方式视为体悟重玄之道的必由之路。成玄英重视道,但更重视为道的可能性以及方法,遣即是否定之意,遣之又遣就是双重的否定,他将老子“玄之又玄”思想与佛教中道观相结合,强调既不滞于“有”,不滞于“无”,又不滞于“非有”、“非无”,而要“遣之又遣”,他说“有欲之人,唯滞于有;无欲之士,又滞于无。故说一玄,以遣双执。又恐学者滞于此玄,今说又玄,更祛后病。亦乃不滞于不滞,此则遣之又遣,故曰玄之又玄。”意思就是说,对客观世界的不论是坚持说它“有”,还是说它“无”,都是有所执著的表现,都是错的,正确的认识应当是既不执著于“有”,又不执著于“无”。非但如此,进而对不执著于“有”或“无”这种看法,也不应当执着不放。 成玄英对“重玄”的阐释是在“玄”的基础上进行的,“玄”是“遣有”、是“去无”,“玄”虽然否定了“有”和“无”,但是这还不够,需要进一步的否定,必须否定“玄”自身,方能显示重玄之真理。因此,“重玄”是在遣“有”(非有)、遣“无”(非无)的基础上,进一步遣执去滞,从而达到对“非有非无”的再遣、在否定,以达到“非非有非无”,经过这样双遣双非的双重否定,最终达到的是既不滞于“有”,也不滞于“无”,更不滞于“非有非无”这样一种超越的重玄之境。在成玄英看来,外物以及人的困惑烦恼,都是心不宁静的产物。各种各样的区别及是非善恶分辨,都是人心执迷不悟的结果。所以忘物重要,忘心更重要。心无挂碍,世界虽有而似无;心有挂碍,世界虽无却似有。

三、虚实结合

成玄英的重玄学思想是从“心”上下功夫的,从而体道的方法有学习外在的道德规范走向内在心灵的体认与反思。思是哲学的核心和实质,成玄英的重玄学思想是一种思辨性很强的哲学理论,但它又不同于坐而论道、纯粹思辨的魏晋玄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但与超越了只囿于操作层面的道教修行方法。虚指成玄英重玄学思想的思辨性,实指重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成氏重玄思想注重虚实并重,学用结合,在注重学理层面的建构与学习时,也将其理论用于指导修行和政治实践。任何一种哲学都是时代的精华,是时代精神的反应,成氏重玄学之所以能成为唐代重玄学之先河,乃在于得道唐王朝统治者的肯定与应用。唐玄宗肯定了成玄英所说的“玄之又玄”中蕴含着不可言说的妙理,强调体道忘言,但是又强调体道不能停留于“为学”和“玄思”的范围内,实践的修行才是最好的悟道之途径,他将成玄英“遣之又遣”的重玄方法运用于治国安民的政治实践,取得了治理社会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篇9

文/王惟恒

我国人民自古就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适度的劳动锻陈和合理的休息,是保持人体精力充沛、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若劳逸失常、起居无节,则可影响健康导致早衰。养生之术,无须远求,只需在起居、行住坐卧之间,时时留意调摄,则会受益无穷。凡过劳过逸,均对人体不利。《素问·宣明五气篇》所言之“久视伤血,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属于过劳;而“久卧伤气,久坐伤肉”则属于过逸。

《保生要录》指出:“养生者,形要小劳,无至大疲。故水流则清,滞则浊。养生之人,欲血脉常行。坐不欲至倦,行不欲至劳。频行不已,然宜稍缓,即是小劳之术也。”如此知劳逸,慎起居,增寿延年,妙不可言。

现代生活的高节奏使不少人苦于整天忙着工作、学习和生活,以致难以抽出完整的时间来锻炼身体。而对于“白领”一族的人来说,巳时进入办公室几乎一坐就是一上午,这种整天坐在办公室面对着电脑或一大堆文件的生活方式,造成了体力活动的严重不足,久而久之则人体气血郁滞,经脉不畅,致生百病。要改变这种状况该怎么办呢?那就是除了结合日常生活、劳动进行有意识的锻炼外,还可利用一些空暇时间,见缝插针,忙里偷闲活动身体。下面几种简易的锻炼方法对你或许是有益的,每种动作做起来也就几分钟,可随时选一两种。

紧腰收腹:先伸直身体,做一次深呼吸,再紧腰收腹,并保持2-3秒钟,一般每天重复4-8次,可强健腰腹肌力,有效预防腰酸背痛。

收紧背肌:两肩向后用力收紧背肌,保持4-6秒钟,一般每天重复4-8次,可强健肩背肌力和预防肩背肌酸痛等功效。

撑手抬体:两手撑坐椅扶手,用力抬起身体,保持3-4秒钟,一般每天重复4-8次,可消除疲劳,去除腹部多余脂肪。

收腹抬臀:先收腹,双手撑起扶手,再收紧臀大肌,并使臀部从椅子上微微抬起一点,保持4-6秒钟,一般每天重复4-8次,可强健腰腹、臀部和腿部的肌力。

屈膝抱腿:双腿屈膝抬起,双手抱住小腿,用力使膝盖贴近胸部,一般每天重复4-8次,可促进腿部血液循环。

转动腰肢:双手叉腰,两脚踩地,再最大幅度地左右转动腰肢,一般每天重复8-12次,可强健腰腹部肌力,提高腰部的柔韧性,去除腹部的多余脂肪。

墨家道家和儒家的食教理论浅谈

文/刘桂云

在东周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各学派几乎都有与自己学术思想相关联的饮食理论。其中有代表性的学派主要有墨家、道家和儒家,其学术代表人物分别是墨子、老子和孔子。

墨子生活极其俭朴,提倡“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为了解决社会上“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和“劳者不得息”的“三患”问题,墨子除了提倡社会互助外,又提出积极生产和限制消费的主张,反对人们在物质生活上追求过高享受,认为只求吃饱穿暖即可。他反对不劳而食,自以夏禹为榜样,自愿吃苦,昼夜不息。而且还造出一条圣王制定的饮食之法,即“足以充虚增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不极五味之调、芬香之和,不致远国珍怪异物。”

篇10

1、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宋帆

2、应当细心地观察,为的是理解;应当努力地理解,为的是行动。——罗曼罗兰

3、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伽利略

4、要测量一个人真实的个性,只须观察他认为无人发现时的所作所为。——麦考莱

5、细心观察是为了理解,透彻理解是为了行动。——法国

6、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爱默生

7、天才这个字本来含意极其暖昧,它的定义,决不是所谓“生而知之,不学而能”的。天地间生而知之的人没有。不学而能的人也没有。天才多半由于努力养成。天才多半由于细心养成。——郭沫若

8、生活中要善于细心发现。——罗丹

9、人生是一头马,轻快而健壮的马,人要像骑手那样大胆而细心地驾驭它。——海赛

10、没有顽强的细心的劳动,即使是有才华的人也会变成绣花枕头似的无用的玩物。——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1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12、观察与经验和谐地应用到生活上就是智慧。——冈察洛夫

13、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苏霍姆林斯基

14、观察,观察,再观察。——巴甫洛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