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3-23 15:54: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校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校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职业教育 厌学现象 解决对策 家庭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重视,我国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人才。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职业学校学生厌学现象就是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如何正确处理好这一问题,对我国职业教育事业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厌学现象的概念界定

就厌学的概念而言,目前国内外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分歧。许多专家学者以心理学为视角定义了厌学。他们认为,厌学就是学生对待学习的一种消极的心理与行为反应模式,其中主要表现为学生厌恶反感学习,甚至感觉学习痛苦,导致他们经常逃课或者旷课,有时甚至辍学。无形当中这种厌学现象已经影响了当今职业教育的发展。

在教育界,部分学者认为厌学(厌学情绪)是学生对学习主导需求发生转移。对学校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学情绪,对与学习相关的行为持冷漠和放纵的态度,且通过不良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显然教育界的学者对厌学的定义依旧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界定。

根据学生厌学范围的大小,可将厌学分为整体厌学和局部厌学。整体厌学是指丧失了多数学科的学习欲望,讨厌学习生活,不愿踏进校门。这种厌学较为严重,很有可能会发现辍学的现象。局部厌学是指对某些学科丧失兴趣,产生了对这门学科的抵触情绪。如果不及时对他们进行帮助,则很可能影响到学习其他课程的积极性,甚至导致整个学习兴趣的丧失。针对不同的厌学行为有不同的应对措施。

二.某所职业学校学生案例分析

(一)案例呈现

张某,男,某职业学校一年级学生。他的母亲是农民,父亲从事家禽的销售。据了解,张某的智力水平为中等,在小学的时候成绩优异,进入初中后,成绩开始下滑,最后只能以很低的中考成绩进入中职院校。进入中职院校后,在学习上,张某仍然沿袭初中上课不听讲,课后不做作业,整天抱着手机上网玩游戏、聊天的状况,老师制止,就会与老师发生争执。

张某一家都是农村的,家里还有爷爷奶奶,父母为了挣钱养家,在他小时候就进城打工,而留下他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显然,爷爷奶奶对宝贝孙子是含在嘴里怕化,捧在手心怕掉,在爷爷奶奶的宠爱下,张某养成了那种傲慢,自私的性格。在学校里打架、斗殴那是经常的事儿,学习成绩不断倒退,学校里一般都是以学习成绩说事儿,张某的成绩总是垫底,久而久之,他就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认为自己永远也学不好,既然再努力也学不好还不如不学,所以,渐渐地,张某开始厌恶学习,甚至有辍学的打算。然而,后来父母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后,开始帮张某转学,这样张某就跟着爸妈进城读书了,可是,张某的父亲脾气非常的暴躁,在张某不听话的时候,父亲总是粗暴的处理,用他父亲的话说,就是棍棒教育比什么教育都奏效。到了初中后,由于张某的成绩还是没有进步,父母发现不管他们怎么努力,孩子总是学不好,就这样,他们也想放弃孩子求学的道路,有时候甚至让张某到自己的店里帮忙。

进入中职后,张某抱着混文凭的心态,过一天是一天,在学校里拉帮结伙,网吧总是会出现他的身影,老师讲课从来不听,经常旷课,作业基本不做。

(二)职业院校学生(张某)厌学现象原因分析

有人说,教育是小溪,滋润人的心灵,那么我认为家庭教育就是这小溪的源泉。“家庭教育在造就人才的启蒙教育和全人指导的终身教育中,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重视和优化家庭教育,不仅是社会繁荣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完善个性,保健身心,使人享有快乐人生及家庭幸福的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使人终身受益,不良的家庭教育影响终身。

1.父母教育观念导向不正确

案例中,张某的父母均来自农村,在他们的观念里,只要自己努力赚钱,给孩子最好的享受,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张某的父亲更是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他认为,只有棍棒底下才能成才,张某现今厌学的状态在某种程度上受到父母的教育方法的影响。显然,父母的教育观念将直接影响到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和满意程度,影响他们对子女的教育,影响到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时间精力投入和物质经济投入的量度和方向。案例中,随着张某的成长,父母渐渐发觉或许张某不是学习的料,所以,渐渐地开始让张某继承自己的事业,父母的纵容使得张某更没有了学习的动力。

篇2

关键词:家庭教育;农村小学;良好习惯

小学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小学生教学开展的重点和难点。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应首先抓住教学的关键点,培养学生的道德理念,养成家庭教育教学习惯。

一、家庭教育对小学生习惯养成的意义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场所,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都得益于家庭,有时候看一个孩子的行为就能了解这个孩子的家庭教育情况,所以,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树立榜样意识。

二、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略

1.因材施教,发挥孩子亮点

农村父母因为平时农活较忙,对孩子疏于管理,对孩子的性格、爱好和很多方面了解不多,家长在这些方面沟通不到位,有时候孩子的很多爱好不但不被鼓励还容易受到打击。学校要和家长勤于沟通,让家长拿出更多的时间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性格发展特点,并和孩子一起制定相关的学习方案。学校的教育教学方式要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不能统一模式而要因材施教,对孩子进行启发性的教育教学指导,帮助孩子建立学习自尊心和自信心,发现孩子的优点、亮点,并以此为契机培养孩子的创新、创作能力,使孩子全面发展。

2.教育的统一协调性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篇3

一、学校应提高认识,高度重视

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把家庭教育纳入议事日程,发挥好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客观存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毋庸置疑,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无可厚非的。学校应制定指导家庭教育的方案,把指导家庭教育工作与教师的考核、奖惩挂钩,以调动教师对指导家庭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为了指导好家庭教育工作,学校应建立“两 个制度”。

1.建立家访工作制度

家访是联系学校和家庭的桥梁和纽带,因此,教师每学期对每个学生至少要家访一次,并做好家访记录。在家访工作中,应做到“一忌”,坚持“二原则”“三家访”:“一忌”是忌向学生家长告状,以致使学生受家长训斥打骂,产生逆反心理和错误行为。坚持“二原则”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用事实说话的原则,坚持一视同仁、人人平等的原则。“三家访”包括了解性家访――在接新班时,为了解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而进行的家访;探望性家访――当学生家庭发生变故或因病在家休养时及时登门看望,以沟通和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预防性家访――当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偏异的苗头或有越轨的动机时,及时家访,和家长恳切谈心、交流看法,委婉说明,晓以利害,取得教育上的一致,防微杜渐,把不良倾向消灭在萌芽状态。

2.建立学生家长座谈会制度

学生家长座谈会,能增进家长和学校的感情,能使家长加深对孩子在校的了解,能使家长与家长之间相互学习,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因此,每一个班每一学期至少开一次家长座谈会。召开家长会应做到“三忌”“四结合”。“三忌”:一忌指名道姓批评某学生,伤害家长自尊心;二忌批评学生家长,把家长座谈会变成“家长批判会”;三忌教师“一言堂”,不给学生家长发言的机会。“四结合”:汇报工作与表扬学生成绩和发现学生闪光点相结合,教师发言与家长发言相结合,典型学生专题发言与典型家长专题发言相结合,提建议与提要求相结合。

二、建立家长学校,举办家长培训班

学校要把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教原则、科学育人方法传授给家长,使他们更好地和学校配合,共同教育孩子,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的培训,使学生家长掌握家庭教育的原则,懂得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科学育人的方法。

1.使家长了解家庭教育应遵循的四条原则

一是目标性原则。克服盲目性、随意性和片面性,应与学校、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实现教育的同向、同步与整体优化。二是表率性原则。家长在孩子面前应谨言慎行,正直诚实,既庄重稳健又和蔼可亲,做到以德育人,以情动人,家长必须做到言行一致,处处为孩子做表率。三是诱导性原则――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多进行耐心、细致、循循善诱的启发疏导工作。四是养成性原则――从孩子的童年时期开始,对孩子的行为提出适当的要求,通过长期训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2.使家长懂得家风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

家长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教师,其言行举止、情感变化都对孩子产生相当大的感染力,其家庭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质等直接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求家长要有高尚的品德、良好的作风修养,在家庭中应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3.使家长处理好“爱”和“溺爱”的关系

要求家长对孩子不能盲目地爱,当孩子犯错时,不能纵容、迁就、偏袒孩子,否则会给孩子带来危害,给社会带来不安,甚至会使其走上犯罪的道路。对孩子要理智地爱,做到感情与科学育人的统一。

4.使家长懂得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家长在家庭教育时,要遵循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各自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教育要宽严适度,合情合理;抓住最佳教育时机,因势利导,使孩子在愉快的情绪中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要为孩子树立正面的榜样,同时要指导好孩子择朋交友,千万不能让孩子“跟着巫婆跳假神”;批评孩子时要注意场合,讲究分寸;注意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将其作为家庭教育的出发点和孩子前进的起点。

5.使家长懂得家庭教育中应着重注意四点

篇4

关键词:提高认识;建立沟通;改变观念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国的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创办家长学校,是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广大家长“为国教子”能力的有效途径;家长学校是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

家长学校密切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把家庭、教育和社会三者联系在了一起,从而使家庭、教育和社会三者的教育更加和谐统一。

一、家长学校提高了家长对家庭的认识

1.教育观念失误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部分的家长已重新审视家庭教育,但在农村有些家长的认识仍存在偏离。如认为读书没意思;反正考大学的希望渺茫,又何必浪费时间,浪费钱财;老百姓没靠山,即使考上了大学,工作也难找。

2.望子成龙心切

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

二、家长学校的开办使学校、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学生之间得到更好的沟通

1.使学校、教师与家长得到更好沟通

现在的学生家长,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即孩子交给了学校,交给了老师,心里总希望孩子在学校里受到教师的重视,能在各方面有好的发展,将来可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孩子上学期间,家长和学校、教师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做好家长和学校、教师的沟通,对孩子的成长是大有裨益的。

(1)和学校、教师沟通,是孩子快乐成长的需要。一位教师接手一个新的班级,他对学生的了解,只能靠分班成绩,或者是和上个年度任教这个班级的教师交流。但是,这些了解,只能是很少的,甚至是片面的。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及时和教师的沟通交流了。家长可以向孩子了解一下教师的课务情况,选择一个教师不忙的时间去学校和教师交流。每年孩子分到了新的班级,笔者总是要抽出时间去学校和教师进行一番交流。笔者会实事求是地告诉教师,孩子有哪些优点,有哪些缺点,有什么特长,有什么爱好,请教师在哪些方面加以培养。至少,教师知道这个家长重视孩子学习,在一些事情上,孩子的锻炼机会就多一些,非常有助于孩子的成长。

(2)和学校、教师沟通,是优化家庭教育的需要。家长要有这样的认识,孩子进了学校,对孩子的教育不等于就没有家长的事了。有一个不等式5+2<7,就是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现在的家长,缺乏专业的对孩子的教育方面的知识,而如何在家中搞好对孩子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也是十分重要的。既然家长缺乏这些知识,就可以多向教师请教,请教如何和孩子谈心,如何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如何正确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孩子的特长等等。

2.帮助家长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

通过开办家长学校,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的同时,还引导家长如何和孩子进行心的沟通。教育好孩子,首先必须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长处,并尽可能积极地引导。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避免用专横的态度对孩子进行体罚,让孩子去接触社会生活的影响,包括社会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甚至是敌对作用的影响。父母应该指导他们去跟不好的影响进行斗争,从而增强孩子的抵抗力。

另一方面,给孩子的自由空间应该是有限的,不能一味地去溺爱孩子,所谓“一切为了孩子”,盲目地去爱自己的子女,结果是害了自己的子女,这种溺爱是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篇5

论文摘要: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教育已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影响孩子教育的各个因素被人们备受关注。其中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孩子的个性塑造与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家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我国,农村家庭教育日益凸显出严重的问题。文章针对农村家庭教育存在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

家庭教育是家庭成员相互影响的教育,是协调学校教育的有效手段。在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应试教育将学习的重点全部转移到学生和学校上,却未曾将家庭教育纳入教育中来。良好的个性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家庭教育与孩子个性发展密不可分[1]。家庭教育的影响是隐性的,但却是不容忽视的。目前,我国农村的家庭教育还存在严重的问题,需要特别关心和注意。

1农村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1认为孩子的教育完全是“学校”的事

表现为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不管不问,孩子的学习出现问题,将责任全部归结于学校。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与学校的沟通很被动,大多数父母只有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才会向老师咨询孩子的学习情况,还有些家长会找出各种理由推脱。孩子的教育应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大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毫无家庭教育观念的思想,严重与学校教育脱节,孩子的身心发展增加了许多的未知因素。

1.2缺乏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思想“代沟”严重

对于未成年的孩子,身心发展还不是很健全,思想和处理事情的能力还不成熟,特别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长期缺乏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也就失去了对其正确引导的机会,表现为只关心学习成绩,其他的一概不问,孩子长期处于这种缺乏交流沟通的环境中,感受不到爱与关心,缺乏爱的安全感,容易形成自闭和自卑心理。

1.3缺乏对孩子教育的责任心

农村由于经济落后,很多父母都外出打工,孩子都留给家里的老人照管。作为隔代的血缘关系,老人都会以溺爱的方式对待孩子的成长,只顾解决孩子的温饱问题,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认为自然是父母的事,管不了也不会管。作为父母,挣钱都是为了孩子,但却忽略了孩子最需要的东西,只要他们生活上需要的东西,从不过问是否是必须的,而是尽一切可能满足,最终导致孩子放任自流,很容易沾染上社会上的不良习气,这便是农民出现的“留守儿童”问题。

1.4父母受教育水平低下,未能形成对孩子的正确引导

农村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基本都处于初中文化水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受教育水平的低下,容易造成对教育的不正确理解,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不注意自身行为,更会对孩子形成错误的引导。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品德素质对孩子影响是综合的,相互渗透,缺一不可[2]。

1.5不尊重孩子的情感,实行错误的教育方式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也逐渐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但怎样教育,如何教育,仍是众多父母所欠缺的知识能力。有的父母想掌握孩子的一举一动,没有选择主动交流的方式,而是趁孩子不在时,乱翻孩子东西,偷看日记等行为。这种以爱、关心为理由不尊重孩子隐私权利的错误行为,必然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不仅容易引发之间的矛盾冲突,而且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父母应该是孩子行为的模范者,而不是窥探者。

2农村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2.1在社会方面,政府创设家长培训机构,定期对家长进行思想教育

孩子的教育,是社会、家庭、学校共同作用的结果。农村家长文化素质低,教育观念落后,必然导致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思想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所以,解决家庭教育的重心是对家长进行思想教育,学习新时代的家庭教育理念,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在这一方面,可将政府作为组织培训的机构,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在全面了解各家庭教育的基础上,以村为单位对家长进行思想教育,设立家长教育学习示范点,让其真正的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与影响,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并表扬家庭教育成功的家长,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之谈,让父母了解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的需要。教育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孩子的存在也不是父母成熟的标志。在家庭教育的环境中,父母和孩子都需要不断沟通、学习的过程,父母的思想观念提高了,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2.2在学校方面,积极和家庭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

孩子所处的环境是动态变化的,从某种程度来说,孩子在不同场合扮演的角色也不尽相同。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但却自视孤高,不能正确处理好朋友之间的关系。有的孩子在学校调皮捣蛋,但在家里却十分懂事和孝顺父母。孩子在成长中所形成的这些行为及情绪,是需要学校和家庭高度重视的。因此,学校要和家庭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正确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扬长避短,引导学生高尚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2.3在家庭方面,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环境的优劣也是影响孩子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庭的环境好了,能让父母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也更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节假日和孩子一起参观博物馆、出外旅游等等,这些以家庭为主的活动,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爱,让他们学会怎样的爱别人,而且极大地丰富孩子的知识和视野,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意识和目标。其次,家庭环境良好,有条件创设信息技术学习环境,能及早地培养孩子的信息素养,为文化课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3结束语

农村家庭教育的脱节是经济落后和父母文化素质共同作用的结果,父母在提升文化素质的同时,更要学习现代的家庭教育观念,重视家庭教育,关注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把孩子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

参考文献:

[1] 谢宇婷.浅谈家庭教育与儿童个性的发展[J].科技信息,2010.1.

篇6

【关键词】家庭教育;提升;家长素质

【中图分类号】G420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规划课题

《新时期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3]GHB0522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三字经》开篇提到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养不教,父之过”等这些话语,起着春风润雨细无声的警示效果,郑重提醒着我们父母――人性本善和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正如一位名人所言:“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手中。”从孟母三迁到宋氏三姐妹幼时的文化熏陶,无不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称三大教育,家是教育这一系统工程中的基础工程。父母与子女接触时间最多,影响涉及面最大,可以说,家庭就是一所学校,家长是子女的根本教师,家庭教育的状况关系到子女的成长,关系到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如何理解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缺失和误区,以及影响因素;下面就家庭教育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第一、如何理解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无形成为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模仿他人,首先从模仿家长开始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应切实重视并大力研究家庭教育,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说,父母的教育素质是父母作为教育者区别于其他社会角色的特殊素质,对子女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孩子身上表现出的强势或不良的言行举止和思想品德,可以或多或少从父母身上找到原因。家长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孩子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影响极大。

第二、家庭教育的缺失

1.对素质教育认识的缺失。许多家庭教育最明显误区之一,是把分数当成智力发展水平的唯一尺度。研究显示,家长们对孩子寄了很大的希望;但最大的希望仍是学习好,而把做人放到次要位置。

2.对孩子认识的缺失。望子成龙”是中国父母的普遍心态,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进好学校,上名牌大学,考研、读博、出国深造等等,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为此父母投入了巨大物质代价和精神代价。

3.心理健康的缺失。家长重视疾病卫生,重视体育锻炼。由于对心理知识的缺乏,无法了解孩了心理需要,对孩子的心理隐患也不知如何预防、消除。

4.民主、平等、信任的缺失。有些父母对孩子,总像上级对下级那样,过于强调自己的观点与尊严而不顾及孩子的想法。这样做,不仅得不到孩子的认同,还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破坏父母在他们心目巾的形象,而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新型家庭教育模式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文明程度的标志。

第三、影响家庭教育的主要原因

1.家长没有得到相应的家庭教育技能训练,是家庭教育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

2.父母的角色差距,是家长没能正确履行家长义务,施行有效家庭教育的关键。首先家长的角色准备不足。在孩子每一个关键成长期,特别是孩子青春期,家长没有很好地调整好自己的角色认知,要么重养轻教,要么盲目教育,致使孩子错失成长关键期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其次家长的角色错位。主要表现为:家长忽视了其本职工作是教孩子做人,忽视了孩子社会化过程中最需要家长帮助的东西,过多地替孩子做本该孩子做的决定,减少了孩子体验生活的机会,背离了孩子的真正需求和孩子的成长规律,影响了亲子关系的和谐。再次家长的角色行为偏颇。忽视了家庭教育中潜移默化和角色示范性、榜样性的特点,以至于忽视了家长本身的不良品行带给孩子的不良影响。

3.传媒对家庭教育的误导。传媒在家庭教育指导中有着其他教育载体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众多网上家长学校也在积极努力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有些栏目内容没有专家把关,仅仅是凭经验做节目、编刊物、出书,很容易偏离正确的方向,误导家长。有些家庭教育类的节目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欠妥,违反了家庭教育指导原则。

4.传媒对孩子的消极作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不良认知来源于大众传媒的影响。归纳如下:传播似是而非的知识。过早地了解成人世界;过多的暴力情节;不健康的性信息的传播;过滥的广告宣传;互联网管理不善。

第四、提升家庭教育的对策

1.真正做好家庭教育,要加强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教孩子首先要学会做人。家庭作为孩子进入社会前的“演习场”,其首要任务就是对孩子进行最基本的道德规范教育,即“学会做人”的教育,使孩子将来能够更好地去适应社会。家长们应该在重视开发智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有意识进行感恩教育。

2.构建并完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实现家、校、社区的有效合作。家庭教育指导体系的建立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遵循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规律,以满足家长自身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为目的。必须进行整体规划,全面实施。“家长学校”是家庭教育指导体系中的主阵地,使得家长懂得科学的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对孩子实施有效的家庭教育,从而成为学校教育有力的支持力量。给每个学生及其家庭配备专人跟踪指导老师很有必要,可以让家长遇到问题及时联系相应的指导老师。有效搭建家、校、社区的合力教育平台。与地方妇联、青少年中心、社区密切合作,积极参与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通过组建社区教育委员会中的家庭教育职能组并发挥其功能,可以改善家长的教育观念与行为,为家庭教育创造极为有利的外部环境,可以快速提高家庭教育整体水平。

篇7

关键词:家校整合 影响因素 和谐教育

家庭与学校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是影响学生思想的两个最主要的外因。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教育目标上是一致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目标的一致性,使得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了结合的根基。在教育过程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还得保持一致性,否则就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就会导致教育的失败。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才能提高教育整体效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虽是两种特点完全不同的教育,但教育是个延续性的过程,这两种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同等重要,无法割裂。为了更好地整合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笔者就影响家校教育整合中的学校与家庭因素进行了分析,以便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依据。

一、学校方面的因素

1.学校和教师对家校教育整合的认识和态度决定了家校教育整合的进展。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家校教育整合重要性的认识,是影响家校教育整合的一个重要主观因素。学校的管理者是学校的“龙头”,他们如果没有认识到家校教育整合的重要性,采取消极的态度,则家校教育整合就不可能收到实效。一旦认识到家校教育整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积极的态度,校长们便会为家校教育整合大力宣传并指导、支持和鼓励家校教育整合,使学校教职员工对家校教育整合充满信心和热情,并以积极的姿态,主动寻求家庭和学校的整合办法。他们必须在家长和教师之间建立良好的整合关系,参与制定家校教育整合的学校整体计划。除了影响学校的整体气氛和精神外,他们能够使学校保持开放状态,为家长提供相应的学校教育资源,组织和支持一些大型的整合活动。此外,教师是家校教育整合中的主要人物,是家校教育整合的具体的组织者。他们还是具体整合活动的推行者、指导者、咨询者、家长的朋友、学生的导师。如果只有校领导认识到家校教育整合的重要性,而教师持无所谓的态度,则家校教育整合很难开展和推行。

2.教育的缺失。我国的师范教育体系及师资培训等课程中缺乏对教师进行家校教育整合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使得教师缺乏开展家校教育整合活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二、家庭方面的因素

1.家长对教育责任分工的观念。家长已普遍认为与学校加强整合有利于学生的教育,但是家长的理念中也普遍存在着家庭与学校在青少年教育方面“责任分离”的思想。持这种观念的家长认为,孩子一旦入学,家长便不再负有教育孩子的义务,负责孩子的衣、食、住、行是家长的责任,而教育孩子则是学校的职责,没有认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从思想上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持有这种思想的家庭一般不热心参与对其子女的教育,相反,他们还会把家长参与子女教育看作是学校推卸责任,是学校无能的表现。当然也有一些家长认为,教育是一项家长和学校教师共同承担的责任,在提高促进孩子的学业进步方面,家长与教师是伙伴。持这种观点的家长,视教育为家庭和学校共同的事业,他们自觉检查、督促孩子的学业,补充和丰富孩子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配合学校,与学校要求保持一致,与学校形成了“互相依赖”的关系。显然,持有“责任依赖”观念的家庭有利于家校教育整合。

2.家长的素质。对家校教育整合活动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主要是家长受教育程度和家长个人的思想观念。有研究表明,家长的受教育水平,可以部分地表示家长的教育能力。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家长,往往怀疑自己的教育能力,缺乏教育技能。他们往往对学校和教师有一种畏惧心理,不愿参与学校的活动,与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因而不利于家校教育之间的整合。另外,受教育水平不同的家长,在儿童养育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3.家长的某些个性特征也影响到与学校的整合。有研究表明,家长如果是亲切、敏感、悦纳别人观点,有积极的自我形象、良好的个人能力和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者,则有助于家长与教师建立融洽的关系,推进家校教育整合的开展。反之,家长的个人特征中消极特征过多,如冷漠、怀疑,或者人际交往能力太低,不善表达,没有主见等,都会影响整合。可见,家长素质的高低以显在和潜在的方式影响着家校教育整合的效果。

篇8

为人父母,最简单,也最复杂。生而养之,不仅仅是让他衣食无忧、保他安全太平。人生的道路上,父母将与孩子一同遭遇各种成长的烦恼,并需要在各种难题面前寻求解决之道,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拥有健全的人格操守。为人父母,既要确保孩子的身体健康,又要确保心理健康:既要重视孩子的智力发育,又要做到各方面能力均衡发展:既要教给孩子知识,又要教他学会做人。

为人父母,要律人,更需律己,要明白身教胜于言传。“不要认为只有你同孩子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而要懂得,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人父母,是本能,更是学问。老鹰将小鹰踹下悬崖,陪它飞翔,大狮子带领小狮子奔跑觅食,逐渐成长。求生的教育似乎是一种天性,但成才的教育却离不开父母科学、理性的指引。正如这部规划中所提倡的,只有坚持科学引导、规范管理、依法推进,深化家庭教育科学研究,才能了解家庭教育的奥秘,才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才能做好为人父母的这门大学问。

《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主要内容

为深入贯彻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我国家庭教育创新发展,近日,全国妇联联合教育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文化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协、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印发了《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城乡发展,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部署了准确把握家庭教育核心内容、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网络、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业化水平、大力拓展家庭教育新媒体服务平台、促进家庭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深化家庭教育科学研究、加快家庭教育法制化建设7个方面18项重点任务。同时,围绕健全实施机制、落实部门职责任务、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工作示范引导等方面提出了4项保障措施,明确了未来五年家庭教育发展方向、工作目标和落实举措。

《规划》提出准确把握家庭教育核心内容,注重突出家庭道德教育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融入到课题研究、指导服务、亲子活动等家庭教育各个环节。广泛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开展“五好家庭”“文明家庭”等各具特色的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

《规划》提出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网络,依托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城乡社区教育机构、儿童之家、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等活动阵地,普遍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城市社区达到90%,农村社区(村)达到80%。着力推动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城乡社区服务站工作的重要内容,确保每年至少组织2次家庭教育指导和2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在城市90%的中小学、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中建立家长学校,农村达到80%。确保中小学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家庭教育指导和1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幼儿园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家庭教育指导和2次亲子实践活动,中等职业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活动。《规划》还要求,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每年至少开展2次公益性的家庭教育讲座或家庭教育亲子活动。

《规划》提出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业化水平,加大推进政府购买家庭教育公共服务的力度,积极搭建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在50%的城市社区和有条件的农村社区(村)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者。

《规划》提出大力拓展家庭教育新媒体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快网络家长学校建设,大力拓展微博、微信和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服务平台,借势借力有影响力的自媒体平台,到2020年,基本搭建覆盖城乡、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家庭教育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规划》提出促进家庭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依托远程教育、移动互联网指导服务平台等,为资源匮乏的地区提供优质的家庭教育资源。加强儿童早期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在80%的妇幼保健机构建立孕妇学校和儿童早期发展基地,50%的婚姻登记处建立新婚夫妇学校或提供婚姻家庭辅导、婚育健康及育儿知识宣传服务。强化特殊困境儿童群体家庭教育支持服务,城乡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要注重建立家庭指导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或台账,及时掌握儿童家庭监护情况、成长发展状况等,为他们提供常态化的、专业化的家庭支持服务以及所需的转介服务。

《规划》提出深化家庭教育科学研究,确立“十三五”家庭教育重点研究课题,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促进家庭教育学科体系建设,推动高校在相关专业开设家庭教育课程,有条件的高校设置家庭教育相关专业。

《规划》提出加快家庭教育法制化建设,推进家庭教育立法进程,全国层面,由全国妇联、教育部协同有关部门全面启动家庭教育法的研究工作,形成立法草案,推动出台家庭教育地方性法规。

孩子成长中存在“影子爸爸”:父亲角色缺失

一个男士吹嘘:“我老婆能洗衣服,做家务,做饭,带娃,逛街,自己赚钱!”朋友回答:“像你老婆那样的,在我们那里叫寡妇。”这个最近在网上流行的段子,虽然很刻薄,却形象地描述了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的真实情况。

如今,很多家庭的育儿工作由妈妈承担了大部分,爸爸很少参与,就像影子一样。这样的爸爸被形象地称为“影子爸爸”。“影子爸爸”不仅导致了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还深刻地影响到了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稳定。

“一个女性朋友不再联系你,一是她死了,二是她当妈了,三是她孩子上学了。”自从有了孩子,35岁的外企女白领王女士对这个戏谑的说法有了越来越深刻的领悟。

孩子小的时候,她每天晚上多次醒来给孩子喂奶把尿,先生在一旁呼呼大睡。现在孩子3岁多了,王女士感觉基本还是自己一人带娃――几乎没有自由时间,逛街、美容,闺蜜聚会,通通取消,除了上班,几乎所有时间都围着孩子转。而先生,还时不时地和朋友小聚一下,每周六上午的踢足球,更是雷打不动。像王女士先生这样没有存在感的爸爸,正成为很多家庭中一种典型的存在。调查显示,94%的受访者感觉自己身边有“影子爸爸”,其中45.1%的受访者表示,这样的“影子爸爸”很多。只有6%的受访者明确表示自己身边没有“影子爸爸”。

为何“影子爸爸”如此多?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影响和部分父亲心存依赖思想,责任感薄弱,被认为是造成“影子爸爸”盛行的最主要原因。此外,还有52.9%的受访者认为是受男人天生不会带孩子观念的影响,23.7%的受访者认为是由于当下的母亲太强大,父亲才会乐得清闲。

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看来,“影子爸爸”的流行背后有很多原因。一是传统上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影响,二是现代女性全面崛起,从收入到学历,完全不亚于男性,甚至比男性还要强大,再加上怀胎十月与孩子建立的亲密关系,使得母亲在孩子的养育上会显现出天然的优势。

给孩子讲故事,陪孩子游戏,很多东西都要不断地学习,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因此不少爸爸本能地选择了回避、撤退、转移,放弃了责任。同样,很多父亲缺乏远见,他们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教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意识,以为自己只要负责挣钱养家就可以了,妻子一个人带孩子完全没有问题。他们没有意识到,父教的缺失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

父爱的缺失,孩子会最敏锐地感受到。如何才能让缺失的父教重新回归家庭?除了从家庭内部着手,全社会营造氛围,大力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家庭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是做好家庭教育立法的基础。立法是对社会问题的回应,家庭教育的立法也必须回应家庭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贵在让家长学会自我改变

“教要教人求真,学要学做真人”。而对孩子的人格塑造,显然不可能只依赖学校教育,担负言传身教责任的家庭教育尤为重要。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经各种调查早已被教育工作者确认,缺乏家庭教育已产生了严重的子女性格障碍、家庭暴力和人格扭曲等问题。

“教孩子之前先教大人”甚至一度也成了共识。在中国一些城市,有关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的实验也如火如茶,家庭教育的全面普及上升为国家意志。

全国妇联联合教育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文化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协、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印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城乡发展、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规划》提出加快家庭教育法制化建设,推进家庭教育立法进程,试图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样放置在法律框架之下,成为强制性的教育模式。明确了相当精确的目标,着力规范了各阶段家庭教育指导和亲子活动的次数等,更对城市社区、农村社区的家庭教育到达率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一要求就目前看来实际非常之高,而且具体实施起来恐怕会遭遇非常多的难题。

应该说,即使在一线城市,家庭教育的普及都还有很多课题需要面对。首先,成年人的行为模式相对孩子更为固执,更难调整。即使在家庭教育执行较良好的深圳等地,很多家长凭借一年四次的课堂依旧难以改变什么。家长即使听课时吸收了很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教育子女这一关。

其次,现有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缺乏标准,家长的反馈流于书面,缺乏具体实践和个性指导。有关家长的教育仍需深入,并琢磨出沟通方法。

而这还是在条件优越的大都会,九部门关于家庭教育的规划还要深入广大农村。很多农村地区连相对不错的学校教育都缺乏保障,更不要说针对家长开展教育工作。部分地区的家长基本在外打工,要完成家庭教育的工作任务可谓十分困难。

在中国最缺失家长教育的家庭有两大类,一是家长疲于奔命、无暇照顾孩子的贫困家庭;二是望子成龙,对孩子的成功有内心焦虑的家庭,可是他们对家庭教育的信任度最低。

所以我们不单要重视家庭教育的硬件设施和实施计划在城乡的覆盖率,更要重视教育本身的实际作用。针对家长教育效果不彰的现实,理应改革家长教育指导方法,增加实践性和家长在家庭中的责任感,让家长建立科学的家庭规则和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家庭教育首先是父母的自我教育。教育好家长,才能教育好孩子。接下来,我们要沿着家庭教育五年规划,落实落细,让孩子在未来遇到“更好的自己”。

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课”,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九部门共同印发的《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适应城乡发展、满足家长和儿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其中,要求城市与农村普遍建立“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这一规划的出台,将引领家庭教育的新方向。

俗话说,成人在家庭,成才在学校。自古以来,我们都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纵观历史,古有“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被视为垂训子孙及家庭教育典范的《颜氏家训》,近代有“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的《傅雷家书》,当代则有五花八门、品类繁多的关于家庭教育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总结。可以说,家庭的一点一滴教育、培养、规范以及耳濡目染的熏陶,便是对孩子成人的塑造过程。家庭教育搞得好,孩子就行端人正,社会就风清气正,国家就魂强根正。

随着时代的变化,家庭教育也逐渐进步。教育模式由过去的浅耕粗作到现在的精耕细作,方式由专制野蛮过渡到民主文明。然而,新的挑战也随之产生,有的家长借口忙,对孩子“生而不伴”:有的家长迫于生活压力,对孩子“养而不教”。与此同时,家长的困惑也与日俱增。随着网络作为“第三者”介入家庭生活,传统权威型家庭教育方式受到挑战:面对急功近利的浮躁社会,家长不知如何把握教育尺度,比如重视学习成绩还是重视全面发展?诚实守信是不是就等于迂腐?孩子之间发生矛盾,忍让是不是没出息?竞争激烈,还要不要协作互助……迎接挑战,解决困惑,必须沿着正确方向加强和引导家庭教育。

篇9

【关键词】家庭教育;儿童发展;错位;解决方法

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三大体系,离开哪一个都不利于一个人的发展。家庭教育作为一种特殊性的教育,是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教育主体是家庭中的家长,教育对象就是家庭中的孩子。但是这不仅是三大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相对薄弱的环节,将会影响着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也会影响儿童的正常发展。如今,对于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儿童在发展过程中的错位现象,如何解决这一现象,成为本文的关键。

一、家庭教育的概述

家庭教育主要是指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或者是家庭中年长者或者父母在生活中对晚辈或者子女有意识教育影响的活动。对于这种影响来说,尤其是儿童阶段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将会教会孩子如何做人,还会教会孩子一定的知识和形成一定的人格。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在家庭教育中对于儿童的发展来说会存在一定的错位现象。

二、家庭教育在儿童发展中错位现象的主要表现

家庭教育在儿童发展中错位的表现主要是在教育功能的失调和地位、作用的变化等。主要在以下几点上。①在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上。②在家庭教育的目标性上。③在家庭教育的作用上。④在家庭教育的功能上。如今的学校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高,教育功能也不断扩大,完全包含了家庭教育的作用和功能;对于孩子来说,过度依赖学校教育,而感受不到家庭教育带来的特殊功能。

三、错位现象产生的原因

对于错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国家一些政策的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这不但缓解了我国的人口压力,还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如今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也就不断产生了。在家庭教育中,往往家长把精力放在孩子的身上,对自己的孩子一般抱有特别高的期望,从小就进行培养,这就导致了许多问题的产生;再加上我国应试教育体制下,一般选拔的是高分者,所以对于孩子的评价就是唯分而论,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孩子的分数。

(2)社会变迁产生的一些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文化上,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在不断转变。一般在家庭教育方面还是比较传统的教育,受到外国一些思想的影响,我国的家庭教育也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3)家长自身的一些原因。家庭教育在传统的思想之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家长对于孩子期望的目标非常高,所以从小就不顾孩子的反对,为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完全忽略孩子自己的兴趣爱好;再或者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还有就是有的家长为了一些事业、利益,完全忽视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完全让孩子去依赖学校的教育等等问题,对于家长自己的定位错误,就很难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了。

四、针对家庭教育错位现象解决的方法

针对错位现象的原因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措施,主要从这几点入手:

(1)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规范家庭教育。对于家庭教育来说,我国并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来保护,这对于家庭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一直到现在才逐渐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使家庭教育真正走向科学化、社会化、法制化等。对于家庭教育的立法上,要更多的强调家长的责任,要约束家长一些不当的行为,让家长切实的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相互协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个重要体系,每一个都将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发展。

(3)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使用正确的方法让孩子从家庭 教育中真正受益。一般对于家庭教育来说是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很少从家长的角度看待家庭教育的问题。一个古语说过“一个好母亲,胜过一百所学校”。

五、结语

家庭教育对于儿童的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家庭教育的性质、内容和效果取决于家长的自身素质及家庭的客观条件,家长要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作用,才能够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要全面提高青少年教育的质量,就必须充分有效地发挥家庭教育在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教育中的作用,切实解决好家庭错位问题,使我们的家长担负起家教的责任,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正确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和建花.西方家庭教育研究概述――以法语文献为中心[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5(01).

[2]杨冰.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与价值取向[J].求知导刊,2015(15).

[3]张莉.家庭教育中的目标定位[J].文教资料,2012(07).

篇10

关键词:家庭教育;表率;观念;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377(2016)05-0013-01

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孩子的成长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件大事。他既是每个家庭的希望,更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发展,关系到祖国的未来。而且,家庭在孩子的成长中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有效延伸,所以说,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有着学校和社会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位家长,只有从内心深处重视并搞好家庭教育,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素质。帮助他们将来成为国家的有用人才。那么,每一位做家长的,要怎样行动才能,搞好家庭教育呢?

1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表率

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咿呀学语的开始。在孩子未入幼儿园或学校以前,是对他们进行教育的主要阵地。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文化素质、道德品质、个人爱好等等,都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在长期的生活中,家长的一举一动都在熏陶着孩子的幼小的心灵。他们会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过程中受到教育。作为家长,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更要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否则很难收到效果。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又说“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可以说明家长的表率作用对孩子的影响和教育作用。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从另一角度来说,它又是孩子的终身的老师,在言谈举止,待人处世、行为准则等方面要做他们的表率。言传身教,通过自身的品德修养、文化修养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古有“上行下效”之说,因此为人父母者,孩子的榜样也。家庭的环境是儿童生活的第一环境,作为父母应该有为孩子营造一个适应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让孩子耳闻目睹的都是健康向上的,而非消极的东西。如:现在打麻将已是一种时尚,有的家长不但在外打,而且还在家打,孩子也就无师自通,小小年纪一手牌打得不错,这就是不好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如果长期下去,孩子就会染上赌博的恶习。有多少赌徒就是少年时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孟母三迁”的典故可以看出,古人早已看出环境对孩子的重要性。相反,如果家长爱看报,好读书,那么久而久之,孩子也会自然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

2家长要以事实进行教育,避免空洞说教

父母不仅是教孩子说话,辨认周围的事物,区分是非美丑,让他们长成健康的身体。还要对孩子的行为活动提出具体要求,通过给予指导,直接对他们进行科学的启蒙教育,让他们形成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和最初的正确的道德伦理观念,教育孩子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国古代就有很多成功的教子实例,如“岳母刺字”的爱国情操,“孔融让梨”的谦让美德,“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的刻苦求学精神,这些都是很强的实例,更值得我们借鉴。现实中更有许多好的、坏的典型事例,它更是教育孩子的好素材。这些例子离孩子的生活很近,他们也更乐于接受。同时,教育他们更要用事实说话,以实际事例为依据,千万不可强硬灌输。不要为了教育而去教育,要体现家庭教育内容的生活化,教育方式的情感化,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万不可简单粗暴。在教育的方法上,还要采取多样化的形式。

3家长更要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在信息时代,很多教育思想都很进步,国内、国外的,比比皆是。打开手机,展开微信,总能看到一些教育的新思想。当然,有些是粗糙的,不正确的,但有些思想还是值得借鉴的。家长也要善于辨别。同时,要转变以往的旧的观念,自身要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和人才观,掌握科学的方法,以提高自身素质和家教水平。用新的思想武装头脑。采取多种形式:改变单一性,提倡多样性;改变封闭的模式,提倡开放的形式;改变灌输型,提倡父母共同参与,共同合作提高,在教育中发挥家长的主体作用。总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在这三部分的教育活动中,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教育的基石。每位家长只有重视和加强家庭教育,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才能会为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打下一个坚实的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进峰.家庭教育重要性的哲学新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01).

[2]黄磊.中美家庭教育比较[J].中华文化论坛,2008,(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