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体系建设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23 10:01: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德育体系建设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德育体系建设制度

篇1

关键词:中职学校;德育;实践育人;制度建设

一、中职学校德育实践育人体系制度的现状

1.对中职学校德育实践育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德育理念培养缺乏正确指引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许多中职学校只重视硬件的建设,而忽视了学生德育工作,片面认为德育工作是隐性工作,可抓可不抓。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影响日益加剧,再加上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出现,中职教育的功利性彰显出来,很多职教工作者只重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做人”的教育,忽视了关注一个健全的人应具有的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和完善,没有真正意识到学校的根本功能是“育人”,没有意识到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品德与意志这个核心竞争力。这种理念指导的必然结果就是放松甚至放弃了对学生的德育,必然导致受教育者人格的不健全。

2.现有的中职学校德育实践育人制度形成机制是自上而下的,缺乏师生参与

很多学校在制定德育实践育人体系制度的过程中,并没有教师的实际参与。也就是说,学校的德育制度并没有完全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没有直观地反映出教师的真实意愿。因此,作为学校德育实践育人体系制度建设的主要力量,教师与学校德育制度的联系还不够密切。德育实践育人体系制度只是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对学生施以的一种近似量化的管理,而在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处理社会关系能力的培养以及建立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方面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校的德育实践育人体系制度并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

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实践育人体系制度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1.组织制度的建立

中职学校应当进一步确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德育领导体制。在学校层面,首先要确定党委、行政主管领导,成立党、政一体的职能工作部门,把德育落实到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环节。各职能部门分解德育职责,明确德育内容和标准,履行德育职能,规范实施德育,制订科学合理、简单易行的评估检查办法,完善奖惩制度,加大学校对校内部门、单位和师生个人的检查评估力度,实现“三育人”的德育格局和德育机制。

“三育人”要体现出人文关怀,学校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既做管理者,又做教育者,要充当管理育人的主体。后勤服务工作人员要运用优质服务发挥育人效果,关心、爱护学生,使青年学生的身心受到良好的陶冶,这些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种有效形式。学校要突出人本思想,做到管人先管心,管心先知心,体现人文关怀,使德育管理人性化。

2.研究整体构建中职德育体系的框架,创新中职德育途径和方法

构建中职德育体系的总体框架主要包括中职学校德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体制、规章制度、评价体系及德育运行机制、德育工作队伍建设及辅导员工作的教育模式的研究,研究出体现职业教育规律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实践方式,总结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好、整体化的德育体系。

创新中职德育方法体系研究的重点是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和工作规律,抓住德育工作的主要渠道,积极进行德育课改革,加强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德育工作方式、德育实训活动、教育载体、建立德育实践基地等方面的研究和建设。针对中职生的特点,紧紧围绕中职生的基础知识、专业能力、就业观念及敬业精神的培养,通过搭建平台、创新载体、开展活动等有效方式,使中职德育增强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3.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突显人文气息

形式多样、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全面推进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德育目标、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

一是努力创建校园大型活动精品,倡导积极、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繁荣校园文化。加强学生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以民族精神感染和感召学生,引导他们追求真、善、美;结合国家助学金政策,引导学生树立诚信观念。

篇2

关键词:支付体系 法规建设 实现路径

一、现行法规制度框架对支付体系发展变革的主要影响

(一)中央银行履行监管职能面临法律困境

随着支付体系对经济金融发展重要性不断加强,通过立法明确中央银行监管职能以维护支付体系安全高效运行已成为国际通行做法,特别是中央银行对重要性支付系统监管方面,各国立法已经相当成熟。在我国,虽然《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了中央银行负有“维护支付、清算系统正常运行”的职能,但界定比较笼统,并没有对监管范畴、监管程序和监管要求进行详细规定,由此带来中央银行有效履职难度。反思我国的支付系统制度框架设计,主要强调业务规则、系统运行和风险管理的具体处理,未将强化中央银行监管职责统筹纳入考虑。此外,我国中央银行在对支付工具和支付服务主体实施监管时,也同样因缺乏明确的法定监管职能和处罚措施而面临监管困境,在支付体系方面的履职能力受到较大制约。

(二)支付创新受到不同程度制约

近年来,为适应市场需求,化解支付难点,实现高效的支付体系建设目标,支付市场各方不断创新业务流程,为社会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支付产品,但现行法律规章对业务合法性的法律约束影响了创新的实施效果。以支票业务为例,中央银行通过建设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对支票清算结算环节进行重大创新,实现了支票全国通用。当支票通过影像交换系统处理后,实物支票截留在提出行,提入行直接根据支票影像信息进行付款,这一处理方式已经超越《票据法》以实物票据为对象的调整范围。在现行法律制度尚未更新的情况下,付款银行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尽管中央银行通过规范性文件明确了支票影像信息与原实物支票具有同等的支付效力,但由于法律级次较低,不能完全化解支票影像截留的法律风险。这直接消解了各银行通过影像交换系统办理业务的积极性,并影响了支票全国通用政策的实施效果。

(三)支付服务市场深化发展面临困局

我国支付体系法规制度大多是在银行业竞争秩序不良、市场化条件不成熟的特定历史背景下建立的,在引导、规范我国支付体系建设,创建支付体系民族品牌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本实现了支付服务市场的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培育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支付品牌企业。但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作为基础性金融服务市场的支付服务市场应顺应国际化浪潮,并根据我国支付市场成熟度、金融安全需求等因素逐步开放支付服务市场,鼓励本土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分享全球化利益。但由于我国目前执行的支付体系法规制度建立之初未全盘考虑本土企业全球化发展与外资企业准入、业务拓展的关系,设计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难以满足支付服务市场对外开放的需求,难以培育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本土支付企业,也难以实现外资企业对我国支付体系建设的增进效应。

二、国际支付体系立法的主要特点

(一)政府监管思路调整与法律设计同步

在美国,金融立法几乎必然与监管思路调整同步。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金融立法确立了美国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并实现了长达半个世纪的金融稳定。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的出台标志着金融领域去监管化思潮的崛起。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反思金融监管思路,仅在危机出现后的一年多内即出台《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重新调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其中,2010年《支付、清算、结算监管法案》作为该法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强化美联储对支付体系的监管职责。同时,危机后的2009年《信用卡问责责任和信息披露法》,整合了原有散落在各种法规中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零散条款,成为一部独立完整的法律,体现了政府对信用卡风险监管逐步强化的政策演变。

(二)行业规范上升为法律法规

美国的《统一货币服务法案》是一部规范非银行机构从事货币服务行为的法律。该法案起初是由作为民间组织的统一州法委员会组织发起制定的一部示范法,但随着非银行机构在货币服务市场中比重不断上升,该部法案逐步被美国各州采纳并立法生效,现已成为规范美国货币服务机构的重要法规。该法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充分发挥了行业自律组织在法律制度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新兴支付领域,通过自律规范引导鼓励新兴支付业务发展,待条件成熟后纳入政府法律体系。这种先试点后推广的法案制定流程对我国现行支付服务市场监管提供了有益借鉴。

(三)重规范基本内容,鲜少涉及具体流程

尽管各国支付体系立法遵循的法律渊源和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立法意图和主旨思想有其共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明确中央银行对支付体系的监管职责;二是对非银行机构从事支付服务进行必要的市场准入;三是界定支付行为当事人的权责利;四是建立各类风险情形及风险承担机制;五是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以上内容均通过高层级法律形式予以以确保法律效力,维护支付体系安全,提升支付体系效率。其与我国立法特点的重要差别是:国际立法中一般不涉及具体流程和操作要求的描述。

三、我国支付体系法规制度建设的原则、目标和实现路径

(一)基本原则

1 行业自律与政府监管相结合

一是利用支付行业自律组织在成员机构间的影响力,发挥其贴近市场的优势条件,积极研究零售支付市场特点、动向和发展趋势,制定零售支付市场行业规范,鼓励支付创新,约束支付风险行为,促进支付体系发展;二是突出中央银行在公共政策制定领域的有效性,着重探索支付市场整体建设方向、市场失灵干预机制,系统性风险管理机制、业务边界划分等内容,出台相关法规制度,明晰涉及支付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的处理流程,进一步规范支付市场秩序、维护支付体系安全的高效运转。

2 国际经验与国内实际相结合

在构建我国支付体系法律法规框架时,应立足我国支付体系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借鉴国际立法经验,吸收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成果,完善支付体系法制环境建设。特别是在政府监管和市场效率的关系方面,应充分吸取国际立法的做法,在有效控制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鼓励业务创新。在立法实施阶段,我们应充分考虑我国支付体系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和现有法律基础环境等因素,本着实事求是、尊重市场发展规律的态度,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前瞻性的支付体系法律制度。

3 国家利益与对外开放相统一

目前,我国经济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无论从发达国家发展初期的历史经验来看,还是我国支付体系现状来看,我国支付体系建设仍然需要较大发展空间。一方面,有利于维护我国支付市场的安全、稳定,促进我国支付体系健康发展壮大;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支付安全关系一国金融安全根本,对外开放的步伐应建立在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因此,相关立法工作应在充分评估我国支付体系健壮程度的前提下,有步骤地实施对外开放。

(二)目标框架

以促进支付体系健康有序发展为方向,以符合中央银行职能定位、监管格局为基点,以行业自律规范为基础,以专业化支付、清算机构业务规则为指导,构建我国支付体系多层次的法律规范体系,实现支付体系的系统性、科学性的制度建设目标,规范市场参与主体的支付行为和市场竞争环境,提高我国支付体系的创新能力、风险防控能力,提高支付体系国际竞争力。

(三)实现路径

支付体系法规制度建设主要涉及中央银行制定的基础性法规,行业自律组织制定的自律性规范文件和专业支付、清算服务机构制定的业务处理规则。

1 基础法规类

中央银行应根据支付体系建设原则,针对支付市场、支付系统、支付工具、支付机构等方面作出原则性的规定,以部门条例的形式予以,主要明确支付行为法律地位、市场准入条件、市场开放策略、监管职能确认、支付安全管理和基本权利义务等宏观基础层面的重大内容,如设计中的《支付系统监管条例》、《银行卡条例》等。

2 自律公约类

发挥支付清算协会天然的贴近支付市场、贴近支付机构的优势,通过制定行业自律规范,完善支付体系法规制度建设框架,灵活满足创新性支付方式对制度建设的需求。协会以行业自律公约的形式有关规范文件,主要明确非政策性收费定价、市场秩序维护、行业标准推广、新兴支付业务规范等内容。中央银行应根据有关自律公约执行和发展情况,特别是新兴支付领域的执行和发展情况,对属于政策性规范的部分,适时提升法律层级,通过制定或修改完善部门条例的方式予以规范。

篇3

关键词:社会信用体系 构建 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174-02

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制度安排。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十七大都强调要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并提出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以社会成员信用信息的记录、整合和应用为重点,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这对于优化科学发展信用环境、夯实市场经济运行基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一、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信用体系

首先,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市场化程度越高、市场规模越大,社会信用体系的作用越重要。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有制关系的单一性,使各个社会主体间的经济交往形式非常简单,整个社会对信用系统的需求有限。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交换关系日趋复杂,以信用为基础的规范和制度日益成为维系各个市场主体间经济关系的重要纽带,整个社会对信用系统的需求急剧增长。市场经济,信用为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以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为前提。

其次,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是适应加入WTO新形势的重要举措。在企业“引进来、走出去”的开放格局中,信用环境对全球范围内资源配置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在国际经济分工中占据有利位置,必须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而我国目前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水平无论是从横向还是从纵向相比,都与国际标准存在巨大差距,必须加快建设步伐;另一方面,入世后各领域的逐步放开,使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范围更大、领域更广,与国外企业之间的信用交往将日趋频繁。如果企业整体信用程度低,就有可能降低整个行业、整个国家的信誉指数,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如果缺失诚信、不讲信用,对商业欺诈、侵权盗版、窃取商业机密等种种失信问题听之任之,还会影响对外开放的质量和进程,牵制社会发展步伐。

第三,良好的社会信用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是每个企业、经济细胞和社会成员安身立命的重要条件。“市有信则立,无信则废”。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在新旧体制的交替中,新体制框架虽已确立并开始发挥作用,但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再加上市场规范不完备,司法手段、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之间控制失衡、市场主体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局限等因素,致使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偷税漏税、走私骗汇屡禁不止,商业欺诈、逃废债务现象严重,财务失真、假账假票、违反财经纪律等失信行为时有发生,这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而且严重扭曲了社会信用关系,背离了市场经济的要求。扭转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局面,必须把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作为治本之策。

一言以蔽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时期,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社会信用体系,无论是有效维护经济活动正常秩序,优化我国的投资和贸易坏境,还是扩大信用交易规模,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维度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集聚相关要素,发挥其最大效用,是决定体系建设成败的关键。鉴于此,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特性与市场经济共性相结合、内部思想整合和外部制度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从道德、产权、法律等几个关键维度入手,引导并推动它们在体系建设中的功能实现。

首先,道德是构建社会主义信用体系的精神支撑。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它能通过人们的自律,对经济、社会行为产生一定的柔性约束。一般来说,当前企业和个人诚信的缺失和信用的沉降根源于行为主体道德认知的歪曲和诚信意识的淡漠。解决这些问题要看现象抓本质,从引领正确道德风尚入手。由于道德教化是基于真、善、美等伦理价值层面上的人性状态的理性改造工作,因此,在构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大格局中,丝毫不能离开对行为审美情趣、意志品质和行为倾向的道德规范和塑造。换言之,建立社会信用体系,也是一项基本的道德工程,道德信用理应成为经济运行的重要法则、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基础。人无信不立,诚实守信是一个社会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基本的道德要求,没有诚实守信的社会道德支撑,不可能建立起市场经济的信用体系。

篇4

【关键词】体育利益;制度;功能;要求

1.体育利益关系协调制度化的整合功能

为了及时解决发生的矛盾和冲突,政治制度应为社会成员提供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使得整个社会的政治规则结构完整,配合默契,从而实现其调节各阶层间冲突、促进合作的整合功能。政治制度通过相应的规则和程序,把互相冲突的各种社会阶层整合在统一的体制和秩序之中,使冲突得到解决或缓解,使合作得以进行。矛盾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分配不公和腐败,并缺乏利益表达机制、相互沟通和理解的机制。为了发挥政治制度有效协调和整合的功能,除了使政治制度在整体上具有协调和整合的机制外,还必须在政治制度的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以及政治制度运行的各个环节建立起表达利益、综合利益、分配利益、协调利益的规则和程序。通过这些规则和程序,使各阶层的利益、要求得到表达,矛盾和冲突得到解决或协调,并使整个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得到维护,基本的社会秩序得以确立,共同的社会目标得以实现。

1.1 社会协调的途径

从社会控制理论来讲,通常有三种途径控制社会冲突,即:观念途径、经济途径和制度途径,具体采用哪种途径则应根据冲突的自身特性来决定。当前我国社会利益冲突的特殊性在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逐利行为的多样性,以及满足主体需要的社会资源和财富的稀缺性和有限性,造成了当前我国社会利益冲突的不可避免性,只有通过调整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完善社会利益的分配制度才能消除冲突。

1.1.1法律控制利益冲突有两个途径:第一,立法控制,通过公平立法,建立合理的利益整合制度,分配利益,保障利益和协商利益,在宏观上防范利益冲突的发生;第二,司法控制,通过公正司法,建立合法利益的救济机制,抑制非法利益,平衡合法利益,包容法外利益,在微观上解决具体的利益冲突。同时要注意保持利益表达渠道的畅通,使各种利益诉求都能够得到及时的表达,避免矛盾的积累和激化[1]。

1.1.2体育利益冲突的关键在于,体育利益格局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分化和整合的过程,社会结构愈趋复杂,社会的异质性程度愈高,体育利益格局的分化重组就愈频繁[2]。然而解决体育利益矛盾是体育利益冲突控制的关键环节。并非所有的利益冲突都能由法律来调整,法律只调整适合法律评价的利益冲突:第一,这种冲突必须是违反了法律规定的统治秩序、制度的基本方面及主流道德意识;第二,冲突的主体必须是特定的社会单位,即自然人和法人。从法社会学的角度指出,利益冲突是“利益主体基于利益差别和利益矛盾而产生的利益纠纷和利益争夺”。则从控制论的角度提出了较深入的认识。研究冲突归根到底是为了控制冲突,但控制冲突首先面临着手段的选择。

1.2 社会体育利益的整合

中国单位制属于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结合的这样一种体制。单位成为整合社会体育活动的有效的组织系统[3]。具体说来,国家通过垄断各种社会资源,进而对单位组织形成控制;单位通过全面占有和控制单位成员发展的机会以及他们在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生活中所必需的资源,进而形成对单位成员的领导与支配。换言之,通过设置、运用一定的利益分配与协调机制,使得政治秩序与社会秩序得以产生。

2.体育利益关系协调制度化的公平分配功能

许多学者认为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对社会中的价值或利益进行权威性的分配,这种分配实际是在对人与人、阶层与阶层间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这种分配可能会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也可能加剧冲突或引起分裂。问题的关键在于分配是否公平。而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分化过程中出现问题,尤其是收入差距拉大,说明政治制度的这一功能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在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提高政治制度和政府公平分配的功能,解决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分配差距过大将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秩序,影响民主政治的建设和发展。

2.1 体育利益主体

探讨体育利益的前提是体育利益主体的正确认识。利益是永恒的,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4]。根据改革以来人们利益获得和受损状况将中国人分为四个利益群体或集团,即特殊获益者群体、普通获益者群体、利益相对受损者群体和社会底层群体。通过体育体制改革、加快体育市场化来实现体育利益相对公平[5]。

篇5

Abstract:The system construction is promotes the office service potency the efficient path, but also has some insufficiencies in the concrete system design, may from decide aspects and so on standard, by system strong function, by system superior attitude by the system to begin to impel the service potency the promotion.

关键词:地铁公司 制度建设 服务效能

Key word:Subway company System construction Service potency

地铁公司办公室,既要发挥搞好服务,做好沟通协调的作用。随着地铁公司多元化的发展,办公室的重要性日益提升。面对这种需求,可以充分发挥制度建设的作用,提高工作效能。

一、制度建设是办公室服务效能提升的有效途径

制度分为正式的制度和非正式的制度,但无论何种制度建设,都能有效的提升地铁公司办公室的服务效能。

1、正式的规章制度能有效的提升办公室的服务效能

正式制度是指以条文的形式明确下来的制度。办公室的工作在部门的全面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既要对领导负责,也要对部门全体人员负责。这种正式的规章制度越制订得越详细,越能提升办公室的服务效能。

首先,正式的规章制度会对办公室的各岗位职责进行清晰的描述,职工根据自身的岗位职责,按照规章条例来办事,为提高服务效能奠定了基础。其次,正式的规章制度会对办公室的办事流程进行明确,避免了工作中可能存在缺位的问题,避免部分同志推卸责任,不服从安排的情况。再次,由于办公室工作必须对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予以落实,而完善的制度规定一方面为办公室执行自身的职能,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协调提供了制度支撑,这将提高服务效能。

2、非正式的制度能有效的提升办公室的服务效能

非正式制度是指没有以条文的形式明确下来的,但会对办公室工作人员服务效能产生重要影响的价值信仰、职业道德、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内容。首先,职业道德越高,工作态度越好,一般而言其服务效能也就越高。对于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而言首先应该强调的就是职业道德,这是提高服务效能的基础。其次,从价值信仰来看,有着远大的理想追求的职工,会更加努力的工作,并通过工作来提升自我,从而其服务效能一般也较高。再次,从风俗习惯来看,个人的工作生活习惯会影响到其工作态度,对服务效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地铁公司办公室以制度建设提升服务效能面临的现实难题

从当前的实践来看,地铁公司办公室以制度建设提升服务效能面临制度体系不完善、制度执行力度有待加强、办公室文化建设有待进一步强化等方面的挑战。

1、办公室的制度体系还不完善

从运行时间来看,我国地铁公司的存续时间还不是很长,部分城市甚至还没有修建地铁或者正在修建,这从某一方面表明地铁公司管理模式还在摸索之中。特别是部分制度的细化程度不够,使得整个评价可能会出现不公正的问题。

2、办公室制度的执行力度还有待增强

首先,办公室的部分制度还只是一种宏观性的、指导性的制度,而要贯彻执行这些制度,则缺乏与之配套的、可操作的细化规则,不利于办公室的规范管理。从具体的实践来看,虽然对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有较为明确的分工,但由于缺乏外在的监督,部分职工在提供服务时可能会缺乏责任意识与竞争意识,不利于服务效能的提高。

3、办公室文化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当前,地铁公司的办公室文化还有待进一步挖掘,表现在办公室文化本身的提炼程度还不够,出现对办公室文化的感受程度不深的情况,难以通过文化来影响和指导职工的行为。

三、办公室以制度建设提升服务效能的对策建议

以制度建设提升服务效能,办公室可以从以制度定规范、以制度强职能、以制度优作风三个方面着手。

1、以制度定规范,提高工作效能

首先,办公室要进一步深化对岗位职责的研究,并进以制度条文的形式对岗位职责进行描述,详细的记载目标岗位的任职条件、工作职责、工作的主要内容以及工作完成状况下的基本状态等。其次,办公室要制定和规范岗位标准用语、标准工作流程等,以此来规范和引导职工在具体工作中的行为。。再次,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效能考核评价制度,要以客观、公正、全面、可操作为基本原则,建立完善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并明确考核达标的标准。

2、以制度强职能,提供更优服务

首先,要强化调研制度。办公室作为领导了解公司运行情况的重要渠道,作为领导做出决策的重要“参谋”,在进行任何工作时,必须强调调研制度,以此为基础客观公正的向领导做出反馈。其次,要建立跟踪调查制度。办公室要发挥领导决策服务制度,对于公司下发的文件、管理办法,办公室要落实各部门、各岗位的落实情况,检查其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并向公司决策层及时反应有关事项。

3、以制度优作风,提升队伍建设

首先,要进一步强化学习,建立健全的培训制度。办公室要积极的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国家有关的文件,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广泛的积蓄有关地铁公司管理方面的知识。其次,要健全协作制度。根据办公室工作复杂多变,但万变不离其宗的基本现实,强调同事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对于不同科室之间的工作,要在严格流程的基础上加强沟通,搞好协调。再次,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办公室工作具有铁一般的纪律,但也必须有人性化的一面,提高办公室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1]钟峻青. 新加坡地铁公司经营管理体制及其启示[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