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护理规章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22 18:04: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护理规章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疗护理规章制度

篇1

[关键词]急诊;护理风险;预防;经验总结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11)05(b)-114-02

护理风险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公众不但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而且对医疗保健需求水准也不断提高,各种类型的医疗纠纷正逐年呈上升趋势。护士在患者就诊、抢救过程中,如果稍有处理不当之处,就可能使患者身心甚至生命受到伤害。笔者通过对本院急诊科2009-2010年的护理工作进行回顾与总结,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降低了人为因素造成的护理风险。

1、急诊护理中常见的风险因素

国际公认“医疗风险,无处不在”。纷繁的护理活动中,最容易产生矛盾、纠纷和投诉的行为有以下几种:

1.1 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护士往往认为护理与法律关系不大,未意识到护理专业的每一个操作、每一项记录都与法律息息相关,导致法律意识淡薄。很多护士认为护理与法律关系不大,没有意识到护理活动每一个细微操作,每一项点滴记录都与法律息息相关。日常生活中,不注重法律知识的学习,不关注与医疗活动相关的法律事件,如果陷于医疗纠纷中,不知道如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使自己有了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在急诊抢救患者时。由于对护理记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知道它是医患纠纷判断的重要依据,护理记录存在不够“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缺陷。如果发生医疗纠纷,就可能因为无法提供相应证据而承担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

1.2 服务意识不强,缺乏责任心

急诊护理既是一项医疗活动,也是一个服务性窗口。到急诊科就医的患者发病急、病情重,患者疼痛难忍,家属心急如焚。如果护士服务意识不强,不能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设身处地地为患者考虑,耐心地听取和回答患者及家属的疑问,不能以良好的沟通技巧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那么常常会导致患者的不信任和家属的不满,从而引发护理纠纷。

1.3 规章制度不健全和未严格执行,出现护理风险

护理的规章制度,既是护理工作的规范,也是护理质量的根本保障,而且对护士有一定的约束力。在临床,如果没有健全或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例如危重患者护送、检查、登记、告知、沟通制度;危重患者转送、签字、报告制度;患者急救技术操作实施告知制度等,那么就会存在已知或未知的危险因素,即使自己违反操作规程,也会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从而形成安全隐患。

2、预防措施

2.1 增强法制意识,规范护理

增强护士法制意识,使其规范护理,是减少和杜绝护理风险的关键。为此,医院以及急诊科要定期让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等相关的法律文件,还要组织各形式的护理纠纷及事故分析会,让护士找出原因,吸取教训,从而自觉增强法律意识。那么,护士就会时刻绷紧医疗安全这根弦,从护理记录书写到急诊患者就医过程的操作,以预防为主,避免护理工作中的疏漏。

2.2 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护患沟通

护理工作是以“以人为本,患者为中心”的一种人性化现代急诊服务模式,它需要向患者提供更快、更有效、更舒适医疗服务。急诊护士要从患者及家属的角度出发,努力体会患者就诊时的心理和心情,根据轻重缓急处理好琐碎事务与突发事件。当需要患者等待时,要给予耐心解释;当自己繁忙时。要尽可能利用简短的语言与患者沟通;当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也要让患者及家属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掌握和发挥语言艺术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是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的基本要求。

2.3 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减少纠纷发生

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是防范护理纠纷的保证。在急诊科,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订各种应急预案,以应对突发事件。由护士长负责落实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使护理工作规范有序开展,从而在制度的匡正下降低急诊护理风险,提高急诊护理的安全性。

篇2

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发展。

二、目标:

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标准化,设施规范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

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使我院医疗质量达到国家二级甲等中医院水平。

三、健全质量管理及考核组织

1、成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

医院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分管院长负责,医务科、护理部、医疗质控办及主要临床、医技、药剂科室主任组成。负责制定,修改全院的医疗护理、医技、药剂质量管理目标及质量考核标准,制定适合我院的医疗工作制度,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对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病案的质量实行全面管理。负责制定与修改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预案,对医疗缺陷、差错与纠纷进行调查、处理。负责制定、修改医技质量管理奖惩办法,落实奖惩制度。

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设立质控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医、护、技、药师等人组成。负责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医疗护理等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章。对科室的医疗质量全面管理。定期逐一检查登记和考核上报。

2、健全三级质量监督考核体系

成立医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由分管院长担任组长,医务科、护理部主任分别负责医疗组、护理组的监督考核工作。各科室成立医疗质控小组,对本科室的医、护质量随时指导、考核。形成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检查小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三级质量监督、考核体系。

3、建立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医疗事故预防及处理委员会。分别负责相关事务和管理工作。

四、健全规章制度:

1、逗硬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常规。

2、重点对以下关键性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检查:

⑴病历书写制度及规范

⑵危急重症抢救制度及首诊责任制

⑶三级医师负责制及查房制度

⑷术前讨论及手术审批制度

⑸医嘱制度

⑹会诊制度

⑺值班及交班制度

⑻危重、疑难病例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⑼医疗缺陷登记及过失(纠纷)报告制度

⑽传染病登记及报告制度

⑾业务学习制度

⑿查对制度等

3、医技科室要建立标本签收、查对、质量随访、报告双签字及疑难典型病例(理)讨论制度。逐步建立影像、病理、药剂与临床联合讨论制度。

4、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传染病管理,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五、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质量意识。

1、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按照《医师法》规定的范围执业。

2、新进人员岗前教育,必须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及医疗质量管理等内容的学习。

3、不定期举行全员质量管理教育,并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内容。

4、对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的人员进行个别强化教育。

5、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定期组织本科的人员学习卫生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医院有关规定。

6、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对各类医务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强化培训,达到人人参与,人人过关。要把“三基”、“三严”的作用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质量管理的始终。医护人员人人掌握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和常用急诊急救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

7、建立医务人员医疗技术缺陷档案。

六、建立完整的医疗质量管理监测体系。

1、分级管理及考核:

(1)、各级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定期检查考核,对医疗、护理、医技、药品、病案、医院感染管理等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考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

(2)、职能部门药定期下科室进行质量检查,重点检查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上级医师查房指导能力,住院医师“三基”能力和“三严”作风。

(3)、分管院长应组织职能部门和相关科室负责人,进行节假日前检查,突击性检查及夜查房,督促检查质量管理工作。

(4)、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要定期和不定期组织科室交叉检查、考核。

(5)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应每月对本科室医疗质量工作进行自查、总结、上报。

2、职能部门及各临床、医技、药剂科室、质控小组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措施及评价方法。要建立健全各种医疗质量记录及登记。对各种质量指标做好登记、收集、统计,定期分析评价。

3、建立质量管理效果评价及双向反馈机制。

(1)、科室医疗质控小组每月自查自评,认真分析讨论,确定应改进的事项及重点,制定改进措施,并每月有医疗质控办上报业务工作月报表和科室当月的质控工作总结。

(2)、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向临床医技等科室下发医疗质量管理评价表,进行交叉评价,经职能部门汇总分析,在临床、医技等科室主任联系会上通报。

(3)、医务科、护理部、质控办、信息科、院感办等职能部门应将检查考核结果、医疗质量指标等,分析后提出整改意见,及时向临床、医技等科室质控小组反溃科室质控小组应根据整改建议制定整改措施,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

篇3

随着社会的进步,患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骨科患者多,大多因突发事故、车祸等原因入院,患者及家属急躁。因此,要注意防范和解决护理纠纷,维护患者权益,密切护患关系,不断加强骨科病房的安全管理和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探索安全管理措施和对策。本文结合我院骨科病房发生的护理纠纷情况进行分析。

1骨科病房护理纠纷基本情况

2005-03-10~2008-11-15,骨科病房共发生护理纠纷5起。其中,护士业务能力欠缺引起者2起;责任心不强和沟通障碍引起者各1起;与医疗费用有关的1起。

2原因分析

2.1护理人员法制观念较差2002-09-01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配套文件中明确了护士的职责、患者的权益以及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活动要求,为患者保护自己的利益提供了依据,强调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法律本身对医护人员、患者都是保护其合法权益,护理人员必须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由于惯性思维,不注重履行告知义务及签字手续,发生纠纷时举证不利。特别是在查房或抢救患者时,忽略患者及家属的感受,谈论与治疗无关的话题或说话不严谨,随便议论患者的病情。

2.2业务能力欠缺在骨科病房发生的5起护理纠纷中,因业务能力欠缺引起者2起,其中1起是由于护士操作技术欠佳使患者不满意,护士对先进的医疗设备不能熟练使用,导致骨折手术后移位。文献也有类似报道。护理人员在技术水平决定护理质量,护理人员层次、操作水平和技能熟练程度不同,个别护理人员工作经验不足,操作水平相对低下,如:静脉输液穿刺失败后未向患者道歉,未让患者及家属掌握药物的用法、用量,实习护生单独操作等原因均可引起护理纠纷。

2.3责任心不强护士在诊疗过程中不遵守规章制度,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给患者换点滴时只看床号,未核对姓名,而造成输液错误引起纠纷。其中,有1起是由于护士执行医嘱时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误给糖尿病患者输入葡萄糖所致。

2.4沟通障碍骨科病房患者多,护士工作量大,常常会面对不同的患者。且大多因突发事故、车祸等原因入院,患者及家属急躁,紧张,希望入院后能够立即手术或给患者解除疼痛。如果护士不能理解患者的心理,对患者缺少耐心的解释和必要的关心,使患者及家属有未被重视的感觉,很容易发生冲突。在催款时如果一味的强调不交钱就停药、停手术很容易让患者产生医院只知道挣钱,不管患者的想法。加之有些护士考虑问题不周全,缺乏换位思考,说话不注意地点和方式,容易引起患者和家属的不满。此外,入院宣教不完整,平时与患者沟通的信息量少,不能耐心回答患者的疑问,沟通时用语不当等,均可造成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不理解,为引发护理纠纷埋下隐患。

2.5医疗收费错误医疗费用是患者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由于医疗收费项目种类繁多及治疗费用产生的特殊性及复杂性,且受编制限制,护理人员负荷过重,忙于各种治疗及护理,不够重视医疗收费,医院收费差错时有发生,既影响了医患关系,也影响患者对医院的诚信满意度。因计价输入错误1起是因护士输入长期处置医嘱时未认真核对时间,造成年份错误,发生一次计价滚动5000多元而产生纠纷。

3防范措施

3.1增强法制观念,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本身对医护人员、患者都是保护其合法权益,护理人员必须主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依靠法律维护医院的正当权益。应定期举办法律法规专题讲座和讨论会,使护理人员提高认识、扩展视野,从法律的高度认识职业责任。认真学习与临床护理实践有关的法律,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民法通则》等,明确自己的合法权益,工作责任与法律责任的关系,意识到护患关系已成为一种法律关系,自觉约束护理行为,做到学法、懂法、用法,并主动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防止发生护理纠纷。

3.2加强管理,落实规章制度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医护安全的基本保证。临床医疗护理活动的每个环节都有不确定因素,存在风险,大部分医疗纠纷是医务人员工作失职或违反规章制度和操作常规造成的。因此,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保证医疗安全的有效方法。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尽到与护士相适应的注意义务、预见义务和危险回避义务的职责,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护理人员在治疗护理过程中,任何疏忽大意、造成的渎职行为,如:用错药、输错血、打错针等都可能定为渎职罪。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常规,是避免护理工作养成良好习惯,严格遵守查对、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及各种护理常规等。保证在护理工作中有检查、有监督、有反馈、有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3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理技术水平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各种新设备、新技术不断被引入临床,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断进行继续教育,熟练掌握新设备的使用方法。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技术训练,严格执行各项医疗和护理操作常规,定期进行技术考核,不断提高技术水平。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操作技术比武等活动,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3.4加强护患沟通,改善护患关系

3.4.1注重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提高其应对能力护理人员每天面对不同职业、不同病种的患者,首先要有对护理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树立献身于护理事业的精神,保持良好的心态。管理者要应用科学的方法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解决临床超负荷的工作状态,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和高度的责任心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一定能够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配合和认可。

3.4.2加强语言沟通,认真做好解释工作护理人员应对患者使用恰当的的称呼,态度和蔼、热情,以耐心、爱心去关爱患者,尊重、照顾患者,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其陌生感,缩短护患间的距离。巡视病房时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耐心倾听、主动疏导,善于从患者的言词、语调、手势、表情捕捉信息,理解患者的真实感受。与患者交谈要亲切,语速、声音适中,多配合肢体语言。同时,在与患者家属沟通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采用恰当的方式,从而真正提高工作质量,提高家属的满意度。

篇4

所谓医疗事故罪,是指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医疗单位的工作秩序,以及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犯罪对象是生命健康安全正遭受病魔侵害的病人。所以,倘若救治措施不能客观上起到控制病情发展的作用,则必然由于病情发展而引起人体健康的更大损害,直至导致伤残、功能障碍和死亡结果。

(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工作中有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严重不负责任,是指在诊疗护理工作中违反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常规。这里的规章制度,是指与保障就诊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有关的诊疗护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包括诊断、处方、麻醉、手术、输血、护理、化验、消毒、医嘱、查房等各个环节的规程、规则、守则、制度、职责要求,等等。医疗事故案件中常见的违反规章制度的情况有:错用药物、错治病人、错报输血、错报病情、擅离职守、交接班草率、当班失职等。诊疗护理常规,是指长期以来在诊疗护理实践中被公认的行之有效的操作习惯与惯例。各项诊疗操作和护理,均有一定的操作规程的要求,这些规程是为了保障操作稳准,避免失误而制定的,在诊疗操作和护理工作中必须遵照执行,否则就有可能导致医疗事故的发生。(2)因严重不负责任行为导致病人严重损害身体健康或死亡的结果。危害结果的大小是衡量违法行为社会危害性的大小和区分罪与非罪的客观标准,构成本罪在客观上必须要求发生了病人重伤或死亡的结果。严重损害身体健康是指按照1987年国务院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第六条所称的二级医疗事故和三级医疗事故。二级医疗事故,是指造成就诊人严重残疾或者严重功能障碍的;三级医疗事故是造成就诊人残废或者功能障碍的。

(三)主体要件。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实施了违章医疗行为的医务人员。医务人员是指具有一定医学知识和医疗技能,取得行医资格,直接从事医疗护理工作的人员,包括医院医务人员及经批准的个体行医者。由于医务工作有极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和导致人身伤亡的危险性,所以,国家卫生行政管理机关向来十分重视对行医者任职资格的考核,事实上只有具备一定医疗知识和技能,才能避免行医的特殊危险性,从而达到救死扶伤的目的。目前社会上存在一些既无医疗技能又未取得行医许可证的非法行医者,这些人不属于医疗事故罪的主体。

(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主观上对病人伤亡存在重大业务过失。在这里,本罪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存在重大过失而不是一般过失,即从主观上过失程度之轻重来说,行为人主观上存在严重过失。临床医疗活动本身有特殊的导致人身伤亡的危险性,医务人员稍有不慎即会发生不幸后果,如果把一般过失行为确定为犯罪,于情理上有失公平、于法律上则有失于严苛。因此,本罪主观方面是指存在业务过失而不是普通过失。医务人员依照法律承担救死扶伤的职责,有义务对自己的医疗业务行为负责,即对病人的生命健康安全负责,而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实际是指其业务技术水平。

二、医疗事故罪辨析

在司法实践中处理医疗事故案件时,关键在于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具体表现为区分以下界限。(1)医疗事故罪与医疗差错的界限。医疗差错,是指在诊疗护理工作中,医务人员虽有违反规章制度、诊疗护理常规的失职行为或技术过失,但未给就诊人造成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不良后果的行为。医疗差错,从产生的原因区分,可以分为医疗责任差错和医疗技术差错。其中,医疗责任差错与医疗事故罪容易混淆,二者都表现为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工作中不负责任,违反规章制度或诊疗护理常规的行为。区别在于所造成的后果不同。前者未造成就诊人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不良后果;后者则造成了就诊人死亡或身体健康严重损害的后果。对于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医疗差错的,不能以医疗事故罪论处。(2)医疗事故罪与医疗意外的界限。医疗意外,是指由于病情或者病人体质特殊而发生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它与医疗事故罪都可能发生就诊人死亡或身体健康严重损害的后果,二者区别的关键在于主观上有无过失。如果就诊人死亡或身体健康严重损害,是因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违反规章制度或诊疗常规造成的,则构成医疗事故罪,如上述后果是因医务人员难以预料或难以防范的因素所引起,由属于医疗意外,不能以犯罪论处。医疗意外与医疗事故罪中的疏忽大意过失颇为相似,二者不但都发生了严重后果,而且对严重后果的发生都没有预见。二者的区别在于,疏忽大意过失对严重后果的发生是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医疗意外是对严重后果的发生是难以预见而没有预见。

三、医疗事故的分类

鉴定标准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篇5

关键词:急诊;医患纠纷;急救

急诊科在医院的各科室中,属于高风险和高不可控室科室。因为前往急诊科就诊的患者往往是病情紧急、病情发展快、风险大以及病情范围广等特点,如今,因为诸多原因,各医院的急诊科,作为紧急医疗活动相对集中的科室,经常会发生各种类型的医患纠纷,本文就急诊护理中出现的各类纠纷进行合理的分析。

一、急诊护理纠纷发生原因

1.1违反规章制度引起的医疗纠纷【1】

在急诊病人处理中,急诊相关护理工作人员违反有关急诊的规章制度,不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流程,从而产生了医疗纠纷,这是目前发生纠纷的最普遍原因。数据表明说如今因为医护人员的违规操作而产生的医疗纠纷发生率高达85%以上,尤其体现在当班的护士在对急诊病人进行治疗过程中,工作不负责任,不按制度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而且不遵守医疗系统针对急诊科室的交接班制度等等,从而引发了大量的纠纷。

1.2急诊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

1.2.1医护人员技术不过关,服务态度差

如今医院良萎不齐,部分医院的医护人员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工作实践经验,对于危重的急诊患者的病情不能合理、有效地预判,而且不会或不熟练使用医院的抢救病人相关的医疗设备和仪器。还有一些医护人员在抢救急诊患者的时候,工作方法轻疏而且没有耐心,缺乏“医者父母心”的良好医德。

1.2.2医护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且与患者缺乏有效的沟通

急诊医护人员在接治急诊患者时,往往把抢救患者生命放在当前第一要务之上,在进行医疗操作时大量使用口头医嘱甚至是电话医嘱,而来不及进行相关的临床医护记录,常常导致所记录的救治时间与实际时间不相符,或者仅凭医护人员的印象事后补登相关记录而且还不进行核对,导致漏记、错记的情况发生。而如今社会发展,人们的法律知识水准也随之增进,患者及其家属运用法律知识来衡量医院及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和医疗后果等意识不断增强。因此,出现问题时,往往就拿起法律来为自己维权,而医院却没有相关的记录,从而导致纠纷的发生。

1.3急诊病人或家属因素

在急诊中,各类因车祸、斗殴、自杀等事故是时常遇到的,而这些事故很容易招致意外死亡,这时候患者家属容易控制不住情绪,不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把意外的原因归结到医护人员的工作不力,发生谩骂医护人员甚至殴打医护人员等行为,尤其碰到那些酗酒的急诊患者,因为神智不清楚,更容易产生医患问题。【2】

1.4收费情况因素

1.4.1医院金钱至上,对病人是“有病无钱莫进来”

急诊时,如今大部分医院都要求先交钱后治病,把医院看成了商业机构,而急诊病人因为来时匆匆,没有准备足够的钱,因此导致延误病情,甚至发生病人身亡,使患者家属严重不满,产生纠纷。

1.4.2患者及家属认为医院收费不合理,存在多要钱的情况

患者及家属对医护行为中所产生的各项费用不理解,对于各种医疗检查表示怀疑,觉得部分检查是医院为了多收钱,事实上不需要检查。尤其是现今资讯发达,媒体对于医疗收费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大幅进行报道甚至片面夸大,更使患者和家属对于收费产生怀疑,从而把自己对收费的不满发泄到医护人员身上,从而产生纠纷。

二、医患纠纷对应策略

2.1加强急诊医护人员专业素质和法律意识,遵守急诊规章制度

2.1.1对医护人员进行岗位培训

对急诊医护人员进行合理的培训,无论是专业工作的培训还是相关医疗规章制度的培训,甚至是医疗方面的法律知识,各方面都需要加强,最好是持证上岗【3】。组织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使医护人员明确知道护理记录是与法律效应相挂钩的,对护理记录进行及时、客观、准确地填写,并一定要合理保存,建立长期存档制度。

2.1.2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进行诊疗纪录

各类急诊相关的护理文书一定要进行规范化书写,比如说120救护车的派车单、出诊记录表、抢救登记表等等,这些是为了给患者及家属提供医疗护理的有效记录和证据。而且需要患者或家属签字的记录,一定不能漏下,以免医护纠纷的发生。而且在进行急诊救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各项规章制度是工作和行动的指南,必须严格执行,决不能有轻忽行为的发生,医院必须对此进行严格界定,并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合理考核。

2.1.3提升医院及医护人员医德,换位思考为患者和家庭着想

如今大部分医院医护人员在医德方面需要切实的提升,如果有可能,医院应该对医护人员进行患者心理学教育,争取让医护人员在收诊急诊患者时,把自己放在患者亲属的位置上替患者考虑,这样服务态度与医护水准都会提升。而且,医院也应该以治病救人为己任,当然,这更需要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来促进。

2.2合理进行资源配置,保护急诊科室的人员和医疗器材的完备和充足

医院在给急诊科配备人员和相关医疗器材资源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急诊科的作用以及重要性,把有医德、专业素质高的医护人员配备到相关岗位上。而且根据急诊中诸多的意外情况,急诊部门应该有合理、机动调用其它科室人员的权力,从而满足急诊工作的需要。

三、结论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急诊护理中出现的纠纷,并不完全是医疗技术问题,有时候单纯就是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问题。所要,最重要的是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修养,所以,医院应该针对相关问题合理配置资源,重视对医护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使医护人员素质可以全方位提升,这样,才能最终并有效合理地减少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罗卫东.医疗纠纷起因及对策[J].护理学,200508.

篇6

关键词: 风险管理;心内科;护理管理;应用

医疗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因素进行管理的活动[1]。随着公众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护理界的共识。心内科患者以中老年人群为多,病情重、变化快,老年人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具有其特殊性,疾病本身及外界环境的改变,严重影响其安全性。因此,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各类风险,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已成为心内科护理管理所面临的新课题。针对这一特点,我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认真分析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寻求其防范对策,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风险因素分析

1.1  护士的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不严  

护士是医疗护理活动的直接实施者,也是护理水平与护理质量的集中体现者,护理活动中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护士自身素质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保证。护士的责任心不强,执行规章制度不严,会造成责任风险。如危重病人床头交接班仓促,“三查七对”不仔细,医嘱查对不认真;一级护理未按规定巡视;夜班值班时无菌操作不戴口罩等,是导致差错类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护士习惯于按医嘱被动工作,被动应急传呼,较侧重完成有形的操作性工作,而忽视了病情观察等无形工作,对病情变化缺乏预见性,是导致意外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1.2  护士的技术水平和应急能力不够  

心内科病人的病情瞬息万变,诊疗技术日新月异,由于临床护士大多年龄小、年资低,专科知识及经验缺乏,专科技术操作不熟练,不能及时掌握新理论、新技术、新护理方法,自然无法为病人提供必需的护理。此外,护士对除颤仪、呼吸机、监护仪等抢救仪器的使用欠熟练,以及对各种恶性心律失常不能及时识别,会直接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

1.3  护士的沟通能力与法律意识欠缺  

护士不能与病人及家属达成有效沟通,对病情、护理行为没有履行告知义务或告知技巧不当,告知质量不高,是导致护理纠纷或投诉的主要原因。护士的法律意识薄弱,护理记录不及时、欠准确或字迹潦草,随意涂改,用同一笔迹重抄等,是导致护理纠纷的另一因素。

1.4  心内科病人特有的高风险性  

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脏骤停均是心源性猝死的常见原因。一些诊疗措施如溶栓等也存在高风险性;生活习惯改变:病人不能适应患病后生活习惯的改变,如卧床大小便、活动限制等,加之大多数病人年老体衰,伴有浮肿,发生压疮、跌倒、坠床等风险事件的可能性高。

1.5  环境因素  

由于地面湿滑、噪音大、病房加床多等环境管理不善引发风险。

2  防范对策

2.1  重点抓好制度落实,强化“慎独”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抓好规章制度落实,强化“慎独”精神,是落实各项护理措施的重要保证。教育护理人员认真坚持工作原则,遵守规章制度,实事求是,明确自己的职责,对于工作中出现的失误,不论问题大小都要及时汇报,不可隐瞒情节或自作主张处理,以赢得补救的时间或措施;科室成立护理质量监控小组,严格检查督促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另外,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等特点,若发生上班有遗漏的工作内容,接班者要及时弥补,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2.2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增强护士应急能力  

严格执行护理部制订的护士培训计划,尤其是对新分配来的护士,根据科室特点,制订岗前培训计划,逐项培训、考核;通过晨会提问、业务讲课、疾病护理查房等形式学习护理新知识、新进展。进行护理急救知识和技术的教学,针对现有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分析讨论,剖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充分利用预见性护理程序,找出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达到人人都有防风险意识,班班都有护理防范重点,使患者微小的病情变化都在护士的监控和预料之中。

2.3  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有效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避免矛盾和纠纷。护士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学会倾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沟通能力与技巧。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权,尤其在实施溶栓、有创诊疗操作等高风险操作时,以适当的方式和语气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治疗措施,既要让他们全面了解治疗的目的、效果、注意事项及可能存在的意外,又不能让病人过分担忧紧张,以免加重病情。护士要充分从病人的角度出发,尊重理解病人,建立起和谐的护患关系。

2.4  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提高护理风险的防范能力  组织全科护士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对科室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及时进行评估、讨论、分析,使每个护士都认识到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的重要性,以不断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要求护士必须从法律高度严肃对待护理文书的书写。观察病情要有预见性,记录要及时准确,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生,避免医护记录矛盾。护士长每天检查各项护理记录,禁止随意涂改,同笔迹抄写。

2.5  加强病区环境安全管理  

对于危重患者,尽量调至易于观察、接近护士站的病室或急救室内;对于神志不清、小儿、老年人及病情危重的患者应加床栏,并将危险物品远离患者,如暖瓶、锐器等,以防坠床、烫伤或意外伤害;对于行动不便者将物品放在患者易取放的位置;尽量保持卫生间、开水房、走廊等地面的干燥,在潮湿处放置防滑标识,以防摔倒。

3  讨论

心内科疾病具有病情变化快,预见性差,死亡率高的特点,护士若没有风险意识,不能及时发现护理风险,将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影响正常的护理工作。尤其在医疗安全被广泛关注的今天,为病人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是护患双方共同的目标。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我科的护理质量得以明显提高,护理纠纷、护理投诉明显减少,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正在不断地增强,护理满意度也在不断地提高,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篇7

1 妇幼保健院目前的发展状况

妇幼保健院主要是为了提高辖区内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负责妇女儿童疾病的预防治疗工作,完成提高人口整体健康水平为目标。护理人员应该对妇女儿童进行良好的护理,并且对其家庭成员的状况进行了解,开展健康宣教工作,督促他们对不良的生活习惯进行改正。因为目前医疗市场的快速发展,医院之间竞争激烈,三甲医院和专科医院在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妇幼保健院相对弱势。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妇幼保健愈发受到重视,有保健要求的人和妇幼患者也逐渐增加,使就诊人数激增,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由于护理人员人数不足,流动性大,导致护理结构不科学,队伍不规范等等问题;此外,护理人员没有进行过科学的培训,普遍是低学历、低素质、低职称的护士,日常工作中的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无法对患者和保健人群所提出的要求进行满足[1]。

2 需要完善护理工作管理制度

各行各业都有着自己的规章制度,以保证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妇幼保健院也需要对自己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为了对护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统一规范,维护妇幼保健院的纪律性,需要创建切实可行的准则进行遵循,完善制度建设,制定系列性科学化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能够有效的保证妇幼保健院的日常运转的合法性和规范性,最大程度的降低了纠纷,还能够确保保健院运作的有序化、科学化,减少了运作的成本,并且能够预防管理任意性,约束管理者的权利,保护员工的权益不受侵害;在工作中职工服从规章制度,比服从领导的任意指挥容易让人接受,制定和实施规章制度可以让员工公平感得到满足。完善的规章制度能够对权利、义务、责任进行合理的设置,让员工能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每项行为的后果,可以激励和约束员工。

3 对护理工作人员加强管理

医疗事业快速的发展,也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卫生事业不断的发展,群众对卫生服务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护理工作也随之变得愈发重要,护理工作的要求也会变得更加的严格。护理人员需要在护理工作中充分的发挥人文关怀,不断的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在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和专业技能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护理工作作为医疗工作中不可替代的部分,在妇幼保健院中,从门诊、住院直到出院,患者都离不开护理,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涉及范围广、工作量大,和患者有着很多的直接接触机会,需要处理大量的医嘱[2]。这就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和专业技能有着极高的要求。只有优质的服务态度和良好的专业技能,才能为妇幼保健院获得广泛的赞誉,打造良好的口碑,得到更多患者的认可。

护理人员通常都是在医院的一线工作,护理的质量直接对医院的声誉造成影响,妇幼保健院需要开展护理服务零投诉、护理沟通零距离、护理安全零失误的“三零”活动。以患者的满意程度为出发点,将满足患者的需要作为护理工作的第一原则。定期向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让患者对护士的服务态度进行评选,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实现护理服务零投诉。

要做到护理安全零失误,需要重视对护理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增强对护理人员业务知识理论学习的培养,开展各种考试和专业技能竞赛,组织人员到上级医院进行培训和进修,邀请专家学者来本地授课等等。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水平和提高工作质量,最大限度的降低护理安全隐患。

护理人员需要立足于不同患者的社会经历、疾病种类和文化程度,还有患者病情的情况,对患者进行符合患者需求的差异和健康宣教,在每次进行护理操作前需要耐心的向患者介绍护理的目的、注意事项和作用;患者出现不适的时候,需要安抚患者,为患者降低不适感;当患者对病情和其他问题进行询问的时候。热情准确的给予回答。

4 对护理工作进行现代化管理

(1)管理观念与时俱进。管理层的管理观念需要跟随着市场和患者需求的发展不断的更新,以科学系统的方法论为基础,给护理的管理增加一些新型的思维方法和管理理念,将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运用到护理管理之中,实现对护理的现代化、系统化、科学化的管理,对护理管理的理论性、有效性以及层次水平进行提高。以保证护理质量为管理就核心,对护理质量进行全面的现代科学护理管理。

篇8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差错;预防措施

手术室是外科领域中体现医学高度治疗水平的工作环境,经过近百年的发展,逐步向满足外科手术需求的所有功能的方向发展,并最大限度地保持接近无菌的环境,减少伤口的感染,为医护人员的创造最有利于工作的舒适、安全的环境。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更加决定了手术室护理工作必须不断提高外在与内涵以适应医疗卫生改革的要求,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护理差错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人身损害的事故。我院手术室在预防护理缺陷、差错、医疗事故方面采取了诸多的有效措施,现汇报如下。

1 术前访视

术前患者对手术产生一定程度的恐惧焦虑心理,神经体液调节亦出现变化,入手术室后出现呼吸、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对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潜在的危险更大。因此,术前有效的心理访视,解除患者顾虑,对安全过渡手术有一定的意义。

1.1访视后的次日晨会及时对患有特殊疾病的患者、年龄较大的患者、神志不清的患者进行交班,以引起相应手术房间工作人员、排班护士长及领导的重视,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

1.2术前访视与进入手术室后的宣教和健康指导可以有效的解除患者心理上的紧张和不适感。从而使患者较为平静地接受、配合麻醉及手术,减少了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隔阂,加强了医患之间的沟通,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减少了摩擦,增强了互信,减少了医疗纠纷的一个根源。

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与责任分明

2.1术前:将病历首页与柜台手术程序单核对;手术患者核对:姓名、床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禁食、过敏史、血型和术前用药;查核病历牌仔细核对患者的各种信息:查验患者备皮情况、首饰、活动性义齿等禁带的物品、全身有无感染症状;检查手术房间准备情况,各种设备是否处于功能状态,一般器械、特殊器械、一次性医疗器材是否完备。

2.2 术中:术前、关胸腹腔前、关胸腹腔后、缝合皮肤后分别查核器械、缝针、纱布数并做好记录及签名。术中给药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输血按照常规由辅助护士和麻醉师两人核对之后签名记录。

2.3 术后:将患者送回病房前,要查对带回的物品,如:剩余的药物、X光摄片、取出的结石并通知所在的病区及家属。如送往苏醒室则应与麻醉师核对之后详细交班。

2.4 规范病理标本的保存:建立病理标本管理“四查四对”制度,规范病理标本的保存与使用。临床科室、手术室、病理科对于科研、鉴定、保管职责明确。

2.5 洗手:护士与辅助护士职责分明 细化洗手护士与巡回护士的各自职能,强化各自的本职工作技能与协调一致的团队精神。

2.6 严格区分污染手术和非污染手术:非污染手术术后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处理。污染手术对于永久性器械要预先消毒然后再清洗,一次性的医疗器材须在消毒之后再毁形处理。严重污染时应加大消毒剂的作用剂量及时间。

2.7 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原则与无瘤操作:①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原则:手术中污染后的物品必须更换和重新灭菌。术中如果切开胃肠之污染器械应置于弯盘之内,以区别于其他无菌物品。避免身后和横向传递器械、物品。术中手套刺破或须污染及时更换。胃肠道手术关腹时须使用关腹包,确保皮肤及肌层不被胃肠道内容物污染。②无瘤操作:肿瘤组织剥脱之后必须及时的放置于换药碗之中,把与肿瘤组织接触的所有手术器械及医疗器材从无菌手术区域移除,手术医生与洗手护士立即更换手套。使用无菌洗必泰成分溶液或者无菌蒸馏水冲洗手术创面,彻底杀死肿瘤细胞。

3 术后回访

术后3~5天回访术后患者并给予问候,同时就患者现有的不适做好疏导工作。手术室护士术后的随访使患者感受到住院手术并不可怕,自然会产生安全感。每个环节中都有护理人员在关心他,对患者在术中配合及促进术后康复均起到重要作用。

4 讨论

4.1 强化护理人员的培训

4.1.1 专业技能培训 根据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制定合适的发展计划,不断提高手术室护士的业务水平。新职工制定严密的培养计划,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要求;从各个方面提高新进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不断适应现代手术室护理学科的发展。

4.1.2 服务理念的更新 要求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手术室护士在与患者接触时应做到态度和蔼可亲、语言柔和恰当,避免与之发生正面冲突,做到换位思考。

4.1.3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手术室护士应知法、懂法,杜绝侵权的行为,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法律意识,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服务于社会。

4.2 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健全的规章制度是手术室护理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按照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要求在充分尊重法律的基础上制定相应合理要求是规范依法行医的一个有效保证。按照制定的规章制度形成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工作常规,可以有效的减轻手术室护理人员面对工作的不断变化产生的压力。

4.3 定期展开安全隐患讨论会:手术室护理管理层和手术室护士定期的安全隐患讨论会可以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困惑、及时更正工作中的失误、及时验证常规带来的便利。

5 小结

手术室的工作量较大、专业性很强,每个环节都有潜在的安全隐患。消除安全隐患要从规章制度、人员责任心和护理质量反馈等环节入手,以预防为主,查找并及时纠正安全隐患,逐步提高护理质量,手术室护士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学习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和规范护理操作,更新观念,提高综合业务水平,最大限度地控制各种安全隐患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钱健,王维.手术室护理概论.上海护理,2005,5(3):73.

篇9

目前我院东西医疗楼各有一个手术部,共24个洁净手术间,15个手术科室,自2005年至今共完成各类手术73 379例,其中危重2 886例、特大41 559例、急诊14837例,年均增长率约15%~20%,而手术室护理人员流动大,新员多,风险高,我科通过建立系统的“手术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管理,严格落实,确保了手术患者的安全,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多年无差错事故发生。

2 建立完善的手术安全管理系统

在实施手术安全防护措施中,健全的规章制度及系列安全防范措施,是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关键。

2.1 健全的管理组织及模式:手术患者手术期的护理安全是在护理部领导及总护士长的指导下,由护士长、各专科组长、质量控制员组成管理小组。实施层级管理,负责指导重大、疑难、新业务手术配合,规范手术配合常规;对新、特、重手术采取预见性管理,主动控制新情况引发的风险;即时相关案例通报,分析警示。我院两个手术部采取独立运行,平行管理的模式,管理统一规范,运行顺畅。

2.2 完善的手术患者安全管理制度:手术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在设施、物品、操作、流程、标准方面达到规范化;在专科知识、制度、常规方面达到系统化;在手术配合、各项工作达到程序化。具体包括: 各岗位责任制、接送患者制度、查对制度(术前物品、手术患者、手术物品清点、安置、术中用药、取血、输血、病理标本送检)、交接班制度、药品管理制度、急救物品管理制度、护理文书记录管理制度、抢救预案与意外应对预案、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预防医疗护理缺陷制度、预防医疗护理纠纷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范、皮肤护理常规、小儿麻醉手术护理常规等。

2.3 持续质量控制(要素、环节、终末质量)

2.3.1 包括全部环节、全部过程、全面的措施、方法及全体人员参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3.2 采取绩效考评(每月对每人),公示考评成绩,分析讲评(表扬/缺陷),改进措施,通报并警示全体。

2.4 组织各种形式学习专科核心制度与常规:采取多媒体授课、护理查房、作业自学、考核,强化按制度依法工作,提高制度知晓度,落实“照章办事” 。

2.5 落实安全例会[2] (每月):现状分析、大家谈、考核记录、明确改进措施,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吸取他人教训、养成照章做事习惯。

3 运行中把握规律,注重细节

手术室易发生差错事故及护理缺陷的环节很多,应不断总结易发生差错事故的环节,完善制度保障,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教育会,加强业务及法制观念学习。

3.1 总结完善手术期易发生问题的客观规律(3种人、8个时机、20个环节),完善防范措施,并全员熟知。

3.1.1 3种人:新人;性格特点偏激的人;有情绪的人。

3.1.2 8个时机:抢救时;交接班时;手术时间超长时;有人际矛盾时;实习轮转同学换科时;夏休期间参加手术技术力量薄弱时;节假日时;各种因素冲击人们的思想时。

3.1.3 20个环节:防止接错患者;防止摔伤碰伤患者;防止因器械不足或不良造成意外;防止手术部位错误;防止错用药;防止燃烧爆炸意外;防止器械或纱布等异物遗留创口或体腔内;防止取错血;防止输错血;防止烫伤烧伤患者;防止创口感染;防止病理标本遗失或弄错;防止术中皮肤压伤;防止仪器设备故障及损坏;防止态度语言引起纠纷;防止护理记录不规范;防止防错、漏、多收费;防止低体温;防止麻醉风险;防止自身损伤等。

3.2 注重细节管理[3]:分析常见安全问题,制定解决措施。

3.2.1 手术患者的查对:规范查对的内容及方法;全员示教并做出书写样板。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实施三方核对(巡回护士/洗手护士、麻醉师、手术医师)并依次核对3 次。要求病历、手术通知单、腕带标识等项目必须相一致,方可实施麻醉和手术。

3.2.2 手术部位查对:凡左右脏器、器官等,手前手术部位要做标记,手术通知单同手术医嘱要填写清楚并一致,同时既要同患者核对还必须要求手术医生查对X光片。

3.2.3 手术安置:熟练掌握手术摆放原则,要充分显露术野,顺应呼吸和循环功能,患者感觉舒适和安全、妥善固定,防止术中移位、保护受压部位,防止并发症。

3.2.4 物品清点[4]:防止手术器械、纱布、缝针等异物遗留体腔。责任人:由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和第二助手共同清点;清点内容:手术台上全部器械及物品。清点时机:分别为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体腔完全关闭后、皮肤完全缝合后。要求:术中添加物品及填塞纱布等应即时详细记录在手术清点记录上;台上掉下的物品,应及时收起,放固定位置等。

3.2.5 药品的管理:统一执行口头医嘱查对的内容及方法;严格毒麻药的请领、使用、登记等环节;梳理、对照检查、更新标示、规范各环节。

3.2.6 小儿手术的护理:要求依据病历由医、护、家长、孩子、共同查对;加强静脉穿刺技术培训;用药精准;严格术中护理;密切观察:出入量、出血量、尿量、呼吸;固定、保暖等。

3.2.7 压疮的预防:落实皮肤护理常规;术前评估,护理措施,术后评估方法,报告流程;制定眼部压伤的预防措施。

3.2.8 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5]:备全员培训,掌握后操作,严格操作规程并定期检修与维护。

3.2.9 接送患者安全:重点人反复培训(推车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定期检修转送车;严格与病房进行交接并记录。

3.2.10 用血安全[6]:严格规章制度;抢救核对的落实;温血方法;特情处理等。

4 讨论

4.1 在手术护理工作中,健全的规章制度及系列安全防范措施,是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关键。手术室是提供治疗、诊断及抢救的重要场所,具有技术性强、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风险高的特点[7], 因此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做到“任务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使得手术室各项护理工作在各项规章制度引导下完成。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是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关键。

4.2 在实施手术患者安全防护措施中,不断总结易发生差错事故的规律并持续质量改进,是提升手术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细节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围绕管理战略的实施,对细节进行辨认、分析、补充、完善、延伸、控制 超越的过程[3]。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8], 将细节融入到各项操作、细化操作流程确保细节管理的有效落实,为手术患者营造安全的护理文化氛围,护士从每一个细节入手,心态更积极,工作更仔细,同时加强业务及法制观念的培养,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教育会。

4.3 在实施手术患者安全防护措施中,不断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是手术患者安全的保障。通过学习各种法律法规知识等,树立患者安全第一的服务意识[9]。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以患者为中心,最大限度调动员工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规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以护理操作规范实施各项操作,强化了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法律意识。不断提高护士责任感,树立“患者第一、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观念,保障手术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朱建丽.从患者安全十大目标看医疗过程中的患者安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6(5):309-310.

[2]张代英,何燕洁.手术患者接送风险评估及核查[J].护理学杂志,2012,27(4):48-49.

[3]黎玉伦,谭淑芳,郑楚莲.细节管理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08,6(23):183-185.

[4]赵书云,申六女,郝丽军.体腔手术使用有带纱布的护理风险及防范[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5(11):101.

[5]陈燕阳,张红雁.关于高频电刀安全使用的若干问题[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1):111-113.

[6]王雅文,傅 金,毛静馥.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危险因素与对策研究[J].护理管理,2012,32(3):62-63.

[7]支洪敏.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3):106-107.

篇10

【关键词】 风险管理 骨科护理 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244-01

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一个可定存在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降至最低的管理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化工业与交通的迅猛发展,骨科的住院患者因意外事故及车祸致伤者居多,多发伤、复合伤者多,病情复杂且变化快,患者及家属又无心里准备,对护理工作要求高。因此,医疗护理风险就无处不在,及时发现和避免护理工作中的各种风险,已成为骨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我科自2012年10月在护理工作中实行风险管理,即提高了护理质量,有效保证了患者和护士的安全,现分析报告如下:

1 骨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

1.1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漠,各项护理操作前缺乏有效的沟通造成的风险,告知内容不全面,侵犯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为患者查体、备皮的操作时未使用屏风遮挡,侵犯了患者的隐私权。

1.2 执行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不严格造成的风险,护理活动中,护士的自身素质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是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服务的保证。护理工作有多种规章制度,如分级护理制度、值班与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若未严格执行查对,就会放生打错针、发错药、输错液;危重患者未进行床头交接,就会造成各种管路脱落,影响了治疗,甚至危及生命;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1.3 护理人员基础知识与专业水平低下造成的风险,由于临床护士大多年资低、年龄小,缺乏临床护理经验,专科技术操作不熟练,就会产生技术风险。如为颈椎损伤患者翻身时,操作不当易损伤脊髓,造成高位截瘫,甚至呼吸心脏骤停;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指导不到位,搬运过程中未保护好患肢,可造成髋关节脱位,手术失败。

1.4 护理文件书写不规范造成的风险 护理电子病历,存在复制、粘贴现象。病情观察不全面,记录不准确,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入院评估中无反应。三测表填写项目漏项。

1.5 健康教育不到位和环境管理不善造成的风险,护士对患者做入院宣教和疾病健康教育时缺乏积极主动性性,对于四肢骨折的患者,借助拐杖下地行走,地面湿滑时易摔倒引起再次骨折。截瘫患者使用热水袋,护理不当可引起患肢烫伤。

2 防范对策

2.1 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组织护士参加与医疗、护理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讲座,如?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并利用晨会,业务学习等时间学习和讨论新闻、媒体报道的医疗护理纠纷,提高护士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医患沟通,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理解和信任,各项护理操作前都要告知患者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配合方法,使医疗护理中的高风险因素在患者和护士之间透明化,减少不必要的护理纠纷。

2.2 不断完善并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科室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对于可能导致护理风险的因素,及时讨论并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提高了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医疗护理工作中狠抓制度的落实,每周科室质量检查一次,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护士,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同时护理质量与绩效考核、奖金发放、年终评先挂钩,以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

2.3 加强基础知识、专科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骨科护士需有预见性思维和能力,而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科知识是预见性护理思维的基础,科室制定了系统的分层培训计划,定期考核,不断提高护士专业水平。同时注重护士的应急能力,要求每名护士必须做到以下三方面:一是能够迅速判断病情并采取急救措施;二是抢救技术准确无误;三是能准确预见患者病情的发展过程,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如胫腓骨骨折患者,肢体肿胀明显,出现被动牵拉足趾痛,疑有骨筋膜室综合征,及时报告医生处理,避免了截肢的风险。

2.4 规范护理文件书写,护理文件是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件。因此,书写护理文件必须遵循真实性、准确性、客观性、及时性和完整性,严禁复制、粘贴现象。质控护士与护士长定期与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并采取个别指导和集体讲解的措施,确保护理文件质量。